翻译不同的文体作品时如何达到动态对等

合集下载

浅谈翻译中的动态相等

浅谈翻译中的动态相等
[参 考 文 献]
[<] =$>5%8& ?$.$8@ A##83%;-$" .3 B8%)"+%.,3) [C] @ DE9386:?$8*%53) ?8$"",<FGH @ [H] =$>5%8& ?$.$8@ A B$E.033& 39 B8%)"+%.,3) [C] @ =$> I38&:?8$%.,;$ ’%++,<FGG @ [J] 语言要略 [C] 外语教学研究出版社, K 方立等译 K 北京: <FFJK
!
词汇翻译中动态相等的运用
每种语言都以自己独特的方式用词汇来表达不同的经历和意义, 而且, 这些词汇相互联系的方式也
不同。有时, 在两种语言中会用一种语言中的一个词来表达另一语言中的许多单词。汉字 “说” 在译成 英文时不全都是 “"#$%&” , 在不同的语境中我们用不同的单词, 例如同样一个 “说” 字, 在英语中就有多种 表达方式: “他会说英语” (’$ "#$%&" ()*+,"-) ; “他说谎” ( ’$’ ; " .$++,)* % +,$) “他说他很忙” (’$ "%/" -$ ," 01"/) ; “别胡说” (23)’ ; . .%+& )3)"$)"$) “可别说这个” ( 4. 51". )3. 0$ 5$).,3)$6) ; “你得说理呀” ( 7$ 8$%"3)%0+$) ; “我代他向你说说” ( 4 %##$%+ .3 /31 3) -," 0$-%+9) 。 如果语言只是以一个对多个的形式出现, 那么翻译就不会太难了, 但在现实生活中, 常常会碰到多 个对多个的现象, 以 “ ".%.$” 为例, 它有两个意思 “国家” 和 “情况” , 在翻译成汉语时应加以区别。 “ ".%.$ 是 “国家与革命” “ ".%.$ ;%#,.%+,"5” , 是 “国家资本主义” , 但是 “ ".%.$ 39 .-$ 1),3) 5$""%*$” 是 “国 %)6 8$:3+1.,3)” 情咨文” 。即使是同样的意义也要随着汉语用法的改变而改变。 因为不同的读者有不同的见解, 翻译中没有最好的译文。在以动态相等为原则的翻译中, 首要目的 是复制出原有信息, 要求译者作适当的语法及词汇调整。要想以完全相等的方式翻译原文同时又准确 地传达原文的意思, 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为了使内容清清楚楚, 译者不能拘泥于原文的形式。文体虽然 次于内容, 但也非常重要, 译者在翻译中往往会碰到原文文体上的细微处, 例如字谜、 双关等, 在许多情 况下要求译者作出注解, 也就是说, 在翻译原文文体时, 即使是在形式上也不可能完全相等, 只能是动态 相等。不论是在内容层次上还是在文体层次上, 动态相等有助于读者更好地理解翻译, 体会原文的特 色。

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

2021年第17期文学研究22动态对等理论在翻译中的应用彭咪咪青岛科技大学,山东青岛266100摘 要:“动态对等”是美国著名的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的重要理论。

本文通过对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简析和在谚语与商标翻译中的运用,旨在提高对“动态对等”理论的理解和在翻译实践中运用能力。

关键词:尤金·奈达;动态对等引言尤金·奈达是一位杰出的翻译理论家和语言学家。

他的翻译理论不仅在西方翻译研究产生了重大影响。

同时也在中国的翻译理论领域占着重要的位置。

他的翻译著作开创了现代研究的一个学术理论,被誉为“翻译研究的元老和这一学科的奠基者”。

“动态对等”是奈达翻译理论的核心。

“动态对等”又称“功能对等,其本质上没有什么区别。

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提出,其目的是想在译文与原文转换之间有一个标准。

它并不是要求原文与译文字字对等,刻意追求文字的死板对应,而是争取译文能够尽可能在意义和风格上贴近原文。

一、动态对等理论简介“动态对等”这一概念最早是在1959年发表的《译经翻译原则》一书中提到。

他试图给定义。

在《翻译学》中,奈达对“动态对等”做出了一个假设:在动态对等翻译中,人们关注的不是受体语言信息与源语信息的匹配,而是受体与信息之间的关系,即动态关系。

但给出明确的定义则是在1969年出版的《翻译理论与实践》中提到。

(一)奈达动态对等理论的定义在《翻译理论与实践》中,奈达对动态对等的定义是“受语信息的接受者与源语信息的接受者的反应方式基本相同”(Nida 1969:24)。

关于动态对等理论,奈达认为翻译是用最恰当、自然和对等的语言从语义到文体在线源语的信息,关于翻译的定义,奈达指出了翻译不仅传达了表层词汇信息也传达了深层的文化信息。

这要求译者熟悉源语言与译入语言的文化背景。

“动态对等”包括四个方面的对等:1. 词汇对等,2. 句法对等,3. 篇章对等,4. 文体对等。

其中,奈达认为“意义是最重要的,形式其次”。

试论散文翻译中文体风格的对等——以李明《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试论散文翻译中文体风格的对等——以李明《荷塘月色》英译本为例

The Science Education Article Collects总第275期2014年4月(中)Total.275April 2014(B)作者简介:樊瑶(1989—),女,山东莱芜人,烟台大学外国语学院硕士研究生,专业为英语语言文学。

摘要散文《荷塘月色》是我国近代白话散文中的经典之作,其语言优美隽永,文体风格独特。

李明所译的《荷塘月色》是目前公开发表的最新的一个英译本,且相关研究比较少见。

文章试图从文体学的视角,从语音、词汇和句法三个层面对李明的《荷塘月色》译本进行赏析,探讨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对散文翻译中文体风格再现的指导。

关键词《荷塘月色》英译本文体动态对等On the Equivalence of Style in Prose Translation:A Case Study on Li Ming 's English Translation of "He Tang Yue Se"//Fan YaoAbstract "He Tang Yue Se",which is famous for its beautiful language,is a piece of classic prose in recent times,and the style of which is rather distinct.Its English version by Li Ming is the latest one that has been published,and related study i this ver-sion is comparatively seldom.The thesis tries to appreciate and analyze Li Ming's English version of "He Tang Yue Se"from the phonological,lexical and syntactical aspct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tylistics,and discuss the application of Dynamic Equivalence Theory in the translation of the style of prose.Key words English version of "He Tang Yue Se";style;Dynamic Equivalence1引言《荷塘月色》是我国著名散文家朱自清先生的代表作品之一,同时也是我国近代白话散文中当之无愧的经典之作。

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转换翻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为示例

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转换翻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为示例

者 心 中 的反 应 与 原 文在 原 文读 者 心 中的 反 应 相 似 。 译 者 在 翻 译 实践 中必 然 运 用 各 种 形 式 的 转 换 方 法 才 能 达
到 对等 和相似 的 目的。杨 必翻译 的《 名利场》 的最大特点就是对各种转换 法的巧妙运 用, 从 而使译 文不仅 自然
流 畅。 而 且 忠 实地 传 达 了原 作 的 内容 和 风格 。
t r a n s l a t d e t e x t s h o u l d b e a b l e t o u n d e r s t a n d a n d a p p r e c i a t e i t i n
译 理论著作《 翻译科学探 索》( T o wa r dA S c i e n c e o fT r a n s l a t —
的具体体现 。杨必在《 名 利场》 译本 中, 充分展现 出了她对英
语 和汉语 的熟 练驾驭能力 , 有效运用 了各 种形式 的转换 翻译 方法 , 达到原文与译文之 间动态对等的效果。
t e r ms o f s t y l e . ) 【 2 】 在动态 对等 的翻译 中 , 译 者 着眼 于原 文 的 意义 、 风格 和文化 内涵 , 不是拘泥于原文 的语 言结构 , 而是在 动态对等理论 (  ̄ z n a n i c E q u i v a l e n c e ) 也称作 功能对等理 论( F u n c t i o n a l E q u i v a l e n c e ) , 是美国著名翻译理 论家尤金 ・ A・ 柰达 ( E u g e n e ・ A・ Ni d a ) 的翻译 理论 的核 心内容。柰达在其 翻
J a n . 2 0 1 3

汉语文学英译中的对等规则

汉语文学英译中的对等规则

汉语文学英译中的对等规则一、引言翻译属于一种跨文化交际,最终目标是把一种文化的信息传递到另一种文化中去,实现对等转换。

翻译中的对等主要是指原文和译文这两种语言在文字和意义上所能达到的最高水准的相同,即译文能完全达到原文所具备的效果。

翻译中对等仅仅一个相对的概念,不对等才是绝对的,完全的对等是不存有的。

很多翻译学家对于翻译中的对等原则都是相当重视的。

本文从语言学、文化和风格三个方面谈谈汉语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的对等问题。

二、语言学层次上的对等1.词层对等在汉语作品英译的翻译工作中最基本的问题就是词的问题。

词层从狭义的角度理解就是词汇,从广义的角度理解范围就扩大到词的搭配、组合以及短语。

在汉语文学作品英译过程中,译者要根据上下文的语境,注意词汇的确切翻译,词组的搭配,和词义的言外之意,做到从词层方面达到对等翻译。

如张培基英译的朱自清的《匆匆》:在默默里算着,八千多日子已经从我手中溜去;像针尖上一滴水滴在大海里,我的日子滴在时间的流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

Countingupsilently,Ifindthatmorethan8,000dayshavealreadyslippedawaythroughmyfingers.Likeadropofwate rfallingoffaneedlepointintotheocean,mydaysarequietlydrippingintothestreamoftimewithoutleavingatra ce.“默默”和“一滴水”的翻译属于词层的完全对等,但是“从手中溜走”和“没有声音,也没有影子”就是功能上的一种对等,字面直译意义是不尽相同的,但通过使用中性词、词义色彩接近的词、用文化概念不同的词来代替,或使用意义相等形式相近的词组、习语等的翻译技巧都使其达到了词层上的对等。

在遣词造句中流露出原来散文的美。

2.语法对等词汇并不是影响翻译工作的唯一因素,汉语文学作品的英译也必须通过语法规则使语言得以清楚的表达。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1)结构主义语言学—成分分析( Componential Analysis) a. Semantic Componential Analysis semantic features semantic component distinctive features man= [+HUMAN]&[+MALE]&[+ADULT] woman=[+HUMAN]&[+FEMALE]&[+ADULT]
1. 2. 3. 4. 5. 6.
There is something. I must say something (to my people). My people stand ( on the warm threshold). The threshold is warm. The threshold leads ( into the palace). The palace is of justice.
形式对等 动态对等
Translating consists in reproducing in the
receptor language the closest natural
equivalent of the source-language
message, first in terms of meaning and secondly in terms of style. — Eugene A. Nida “功能对等” 核心就是找出目的语的各种有 效表达手段以最接近、最自然的方式表达出原 文的对等信息。(先思想内容,再文体风格)
奈达 “动态对等” 翻译理论
一、奈达主要翻译理论简述 二、“动态对等”理论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1. 引言1.1 动态对等理论的概念动态对等理论是一种翻译理论,最初由美国翻译家尼达姆(Nida)和特柯(Taber)提出。

该理论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该尽可能保持源语言文本的意义和风格,同时又要使译文听起来自然流畅,符合目标语言的语言习惯和文化背景。

动态对等理论突破了传统的直译与意译之间的二元对立,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翻译思路。

在动态对等理论中,对等不再是字面上的对等,而是在保持原文意义的基础上,灵活运用目标语言的表达方式进行翻译。

这种对等并非一一对应,而是根据具体情境和文化差异灵活调整,力求让译文更好地传达原文的内涵和情感。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翻译是一种跨文化交流的过程,翻译者需要兼顾原文作者的意图和读者的接受程度。

通过灵活运用对等原则,翻译者可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美感和情感,使译文更具有吸引力和表现力。

在文学翻译中,动态对等理论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可以有效地保持原作的精神风貌,同时也让译文更好地融入目标语言的语境。

1.2 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在文学翻译中,动态对等理论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文学作品是一个国家或地区文化的重要体现,通过翻译可以将这种文化传播到更广泛的地域或语言环境中。

而动态对等理论则能够确保在翻译过程中原作的精神和情感得以完整传达,确保译文依然保持原作的风格和氛围,令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认同文学作品。

在文学翻译中,动态对等理论的应用使得翻译者能够更好地把握原作的意境和语境,避免了简单的逐词逐句翻译带来的不通顺或丢失意义的问题。

通过动态对等理论的运用,翻译可以更好地体现原作的情感和风格,使得读者在阅读译文时能够有更接近原作的感受。

由于文学作品中常常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动态对等理论的运用也有助于保持译文的文化特色,让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原作所承载的文化背景和价值观。

在文学翻译中,动态对等理论的重要性无法被忽视。

它不仅能够保证译文的质量和原作的风格完整性,还能够提高读者对文学作品的接受程度,从而促进不同文化间的交流和理解。

翻译中内容_形式对等问题初探_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例

翻译中内容_形式对等问题初探_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例

第27卷第2期2009年4月河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J OURNAL OF HENAN UN I V ER SITY OF S C IENCE AND TEC HNOLOGY (S OCIAL S C IENCE)Vo.l 27 N o .2A pr .2009艺文丛谈翻译中内容、形式对等问题初探!!!以文学作品翻译为例常晖,石春燕(吉首大学外国语学院,湖南张家界427000)摘 要: 翻译过程中内容与形式的对等是很难解决的问题。

原语与译入语有着各自不同的表达方式和表达习惯,译者应尽可能选用最贴切、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因此仅注意形式对应是不够的。

运用奈达的部分理论,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差异的特征入手,则有可能在文学翻译中化解这一矛盾。

关键词: 翻译;内容;形式;功能对等中图分类号:H 31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910(2009)02-0054-03收稿日期: 2008-10-28作者简介: 常晖(1969-),女,湖南常德人,硕士,副教授,从事中西语言文化对比及翻译研究。

追求译文与原文在内容与形式上的统一或基本对等是翻译工作者的最高境界。

美国翻译理论家尤金∀奈达提出了#动态对等∃即后来的#功能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虽然已臻于完美,但当其运用于文学翻译中文化意象处理时常常会陷入两难局面:在读者的反应与文化的传递中无法抉择。

[1]翻译实践中常常会碰到这样一些尴尬情况:译者非常明白原文的意思,但就是不能很好地译出来,结果译文欧化、别扭、读之形同嚼蜡。

究其原因,很大程度上是因为未能摆脱原文束缚在译入语中找到恰当的表达形式。

本文将运用奈达的理论,从英汉两种语言思维差异的特性入手,分析探讨翻译实践中化解内容与形式统一或基本对等这一棘手矛盾的可能性。

关于翻译中形式与内容的问题,奈达认为:#所谓翻译,是指从语义到文体在译语中用最贴近而又最自然的对等语再现原语信息。

∃[2]#每一种语言都有自己的特点,在构词、语序、结构、诗歌、谚语等方面各不相同%%译者不必悲叹译入语缺少某种表达形式。

论动态与形式对等翻译策略的选择依据与原则

论动态与形式对等翻译策略的选择依据与原则

论动态与形式对等翻译策略的选择依据与原则【摘要】译者在翻译时往往面临形式对等与动态对等的困难抉择,本文提出了两种翻译策略的选择依据与原则,利用案例阐释了译者该如何考虑语言与文化差异等因素最终做出明智抉择。

【关键词】形式对等翻译动态对等选择一、引言意译与直译的对立一直是翻译研究的中心,学者们虽措词不同,实质上并无太大差别。

翻译的合理程度取决于原文与译文在形式及内容上的对等,然而由于语言与文化等差异,即使在语言层面最接近原文的译文也可能造成无效沟通。

因而Nida提出评估翻译的新标准和动态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指译文对译文读者所产生的效果与原文对原文读者的效果一致。

换言之,译者帮助读者跨越文化等障碍,使其能够如原文读者般理解、鉴赏及回应原文。

与动态对等相对的形式对等注重字面和语义上的忠实。

他们处于翻译策略天平的两端。

二、动态与形式对等的选择原则翻译是个选择的过程,译者在动态与形式对等的天平两端与其之间的范围做抉择时,应遵守以下三原则。

1、若直译能有效传达信息,则无需采用动态对等。

由于后者需对原文做相应改变,过多使用可能造成译文面目全非,致使原文作者与译文读者均难以接受。

2、若直译可能引起原意扭曲,导致理解困难,译者有义务使用动态对等以传达原文所蕴含信息。

其使用主要基于以下两种原因:(1)文化差异给译者和读者带来巨大挑战,历史、意识形态、宗教信仰等差异引起词汇空缺。

(2)中英文语言差异大,属于不同语系,在语音、句法、语义等因素上有巨大差别,此时译者可使用动态对等搭起词汇与文化空缺的桥梁。

3、若文化扮演重要角色,应尽量采取直译。

一定程度上,动态对等牺牲文化的传输以换取译文的可读性与可理解性。

其应用时常意味着用目标语中的某个词或概念取而代之。

语言作为文化之载体,原文的调整必定导致文化流失。

三、实例论证上诉原则通过以下三个例子进行论证。

以下该段文字出自赵元任先生的《施氏食狮史》。

例1原文:石室诗士施氏,嗜狮,誓食十狮。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摘要】本文探讨了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在引言部分中,介绍了动态对等理论和文学翻译的重要性。

接着在正文中,分析了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对文学作品翻译过程中保真度的影响,以及带来的翻译灵活性和创造性。

同时讨论了动态对等理论的优势和局限性,并列举了实际案例。

最后在结论中,强调了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总结了其积极作用,并展望了未来的应用前景。

通过本文的探讨,读者可以更深入了解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领域的价值和意义。

【关键词】动态对等理论、文学翻译、保真度、灵活性、创造性、优势、局限性、案例、重要性、积极作用、未来应用1. 引言1.1 介绍论动态对等理论动态对等理论是文学翻译领域中的一个重要理论,它指出在翻译过程中应该保持原文的意思和情感,并且要注意译文的自然流畅性。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语言转换,更是对文学作品意义和情感的传达。

通过动态对等理论的应用,翻译者可以更好地理解原文的内涵,更好地传达原文的美感和思想。

动态对等理论不仅仅是一种翻译方法,更是翻译过程中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方法论。

在实际操作中,翻译者需要根据原文的特点和语言风格,灵活运用动态对等理论,以确保译文的质量和可读性。

了解和掌握动态对等理论对于文学翻译者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它可以帮助翻译者更好地完成翻译工作,同时也可以提高译文的质量和表现力。

1.2 介绍文学翻译的重要性文学翻译作为文化交流的重要方式,扮演着连接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桥梁作用。

通过文学翻译,我们能够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思想、情感和价值观,拓宽视野,增进跨文化交流。

文学翻译不仅仅是简单的文字转换,更是一种跨越语言障碍的文化传递方式。

文学作品的翻译不仅仅是对原文的语言转换,更需要考虑如何传达原作品中独特的情感、风格和意义。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在翻译时需要保留原作品的情感共鸣,使读者能够感受到原著中蕴含的深厚文化内涵。

动态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理论
动态对等翻译观其主要思想是把中心放在译文读者的反应上强调译文对译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与原文对原文读者或听众所起的作用基本相同
动态对等理论 ( dynamic equivalence )


杨XX 吴XX 王X
一、简单介绍尤金· A· 奈达(Eugene A. Nida)及 “动态对等”。 二、遵循原则 三、特点
但是我们从文化上来看中可以译作“白如蘑菇”
(white as fungus) ,“白如霜”(white as frost)。 (奈达认为,功能对等强调的是语言之间、文化之 间能通过寻找翻译对等语,以恰当的方式重新组 织信息的形式和语义结构而进行交际。)

第三,如果形式的改变仍然不足以表达原 文的语义和文化,可以采用“重创”这一翻译技巧来 解决文化差异,使源语和目的语达到意义上的对等。 “重创”是指将源语的深层结构转换成目的语的表 层结构,也就是将源语文章的文化内涵用译语的词汇 来阐述和说明。

四、在对等理论的翻译中,译者着眼于原文 的意义和精神,而不拘泥于原文的语言结构。 动态对等翻译不等于传统上的“自由翻译” 或“活译”,它要求译文在不同的语言结构 里尽可能完满的再现原文意旨;而自由翻译 或活译则没有此种要求,自由翻译往往是译 者没有节制的自由发挥。

我们在翻译时,要注意很重要的一点:切莫 望文生义。而奈达的动态对等理论恰好提醒 我们翻译时要做到:理解正确、表达得体, 既要提倡使用对等的翻译做到形似神似,又 要防止生搬硬套。
+
+ +
1. 词汇对等。
+
+
2. 句法对等。 3. 篇章对等。
4. 文体对等。
+
Hale Waihona Puke + +奈达有关翻译的定义指明翻译不仅是词汇意 义上的对等还包括语义、风格和文体的对等,翻译 传达的信息既有表层词汇信息也有深层的文化信 息。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奈达动态对等翻译理论.
Response) (4)动态对等论(Dynamic Equivalence)
(1)语言共性论(Language Universality)
a.各种语言具有同种的表达力。 b.“一种语言所能表达的事情,必然能用另一种 语言表达。” c.人类的共性多于差异,在人类经验和表达方式 中,都存在着一种“共核”(common core)。
“White as snow”(白如雪,雪白) (1)“White as frost”; (2)“白如白鹭毛”、“ 白如蘑菇”等 (3)“很白”或“非常白”
(2)翻译信息论(Message of Translation)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所表达的信息转变为另一 种语言的信息的活动,也就是把一种代码编 码的信息转换成另一种代码的信息,翻译的 目的就是通过传递信息,起到交际的作用。
不同的语言之间存在着同构现象 (isomorphs)
同 构 体 (isomorphism)
2 —— 4 —— 8 16 —— 32 —— 64
to grow like mushroom As dumb as an oyster
三)“动态对等”理论 贡献及局限
贡献 1.从微观角度考虑,“功能对等”解决了长期 以来“意译”与“直译”之争。 归化(domestication)
(surface
structure) eg:Will the train arrive?
→ The train will arrive. {Inversion → Will the train arrive? transformation}
3)各种语言学分支的诞生: 心理语言学(psycholinguistics) 社会语言学(sociolinguistics) 语用学(pragmatics) 符号学(semiotics)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动态对等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动态对等

英汉习语翻译中文化信息的传递与动态对等发表时间:2009-05-19T13:55:15.793Z 来源:《中华现代教育》总第36期供稿作者:张芳芳[导读] 英汉习语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有些英汉习语的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则无任何对应关系。

翻译时应该根据动态对等的原则,采取直译、文外加注、添字法等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

【摘要】英汉习语源远流长,文化信息异常丰富。

有些英汉习语的文化信息完全对应,有些部分对应,还有一些则无任何对应关系。

翻译时应该根据动态对等的原则,采取直译、文外加注、添字法等形神兼备地传递其中的文化信息。

【关键词】英汉习语;翻译;文化信息;动态对等Abstract:Long in history and rich in cultural information, both 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have underlied cultural information, some being completely or partially equivalent while others having nothing in common. In accordance with the principle of dynamic equivalence, methods of translating literally, or by giving notes, adding extra words can be applied to convey the implied cultural information fully, faithfully and effectively.Key words:English and Chinese idioms; translation; cultural information; dynamic equivalence1.引言习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时间的使用提炼出来的固定词组、短语和短句。

动态对等翻译

动态对等翻译

动态对等翻译动态对等翻译理论是:从语言学的角度提出动态对等概念。

并且它的对等内容包括四个方面:词汇对等,句法对等,篇章对等,文体对等。

1、词汇对等:一个词的意义在于它在语言中的用法。

在目的语找到对应的意义。

2、句法对等: 译者不仅要清楚目的语言有没有这种结构,而且要明白这种结构的使用频率。

3、篇章对等: 在进行语篇分析时不能只分析语言本身,而要看语言是怎样在特定的语境中体现意义和功能。

(1)上下文语境: 语言上下文分析的基础上,判断语义,语义的翻译转化。

(2)情景语境:具体的参与交际的人和事,交际渠道以及参与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和心理情感。

(3)文化语境: 语言运用的社会文化背景,历史文化传统以及社会背景。

4、文体对等:不同文体的翻译作品有着各自独特的语言特征。

只有在同时掌握源语和目的语两种语言特征,且能熟练运用两种语言的情况下,以译者才能创造出真实体现源语风格的翻译作品。

动态对等是:“动态对等”是指“与源语信息最切进而又自然的对等”,它包含三层意思:(1)对等,针对源发语信息(翻译的根本任务是求得译文与原文的对等)。

(2)自然,针对接收者语言(使译文行文自然,不带翻译腔)。

(3)最切近,以最高近似值为基准,将前两种取向结合在一起(不论是语内交际还是语际交际,两篇不同的话语之间并无绝对对等可言)”。

并且“动态对等”的核心就是“接受者对转达到接受者语言中的原文信息的反应,大体上应与原文接受者的反应一样”。

也就是说,翻译的目标是使表达完全自然,这种自然除了指语言通顺,还包括适应读者的文化和思想习惯,并不要求读者对源语的文化有所了解。

1. 所谓动态对等的翻译,实际上就是翻译交际理论指导下的翻译,具体说来就是指“从语义到语体,在按受语中用切近原文的自然对等语再现源语信息。

”2. 重点:①自然,指译文不能有翻译腔②切近,指在“自然”的基础上选择意义与原文最接近的译文③对等,这是核心,“自然"也好,“切近”也好,都是为了寻找对等语服务的。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动态对等理论是指一种翻译策略,旨在实现原始文本与目标语言之间的最大化等效性。

这种方法不仅要求翻译者充分理解原始文本的含义,还要求他们在目标语言中使用相似的语言,结构和风格来再现原始文本。

在文学翻译中,动态对等理论具有重要意义。

一般而言,文学作品的翻译需要比其他类型的翻译更多的努力和理解。

因为文学作品的独特性质,如诗歌、隐喻和象征主义等,使其更具挑战性。

而动态对等理论的适用性正好能够满足这些挑战。

第一,动态对等理论有助于实现原始文本和目标语言之间的最佳等效性。

在文学翻译中,翻译者的任务不仅是将原始文本的字面含义传达到目标语言中,而且还需要重新表达原始文本的情感和文化背景。

这需要翻译者对原始文本进行深入的研究和理解,并在目标语言中使用正确的语言技巧来传达情感和文化含义。

动态对等理论提供了一个适当的框架,帮助翻译者实现最佳等效性。

第二,动态对等理论有助于翻译者保持文学作品的原文本风格。

文学作品在语言结构和文字风格方面常常具有独特性和个性,并在其本身的语言背景中具有文化和历史的特征。

将这种独特的文学风格保留在翻译中是关键之一。

动态对等理论通过重视原始文本的风格和语言能力,从而在翻译文学作品时保持了原文本中的风格和个性。

第三,动态对等理论有助于翻译者从文学作品中传达意义和情感。

文学作品不仅包含简单的事实和思想,还包含了丰富的情感和文化内涵。

通过动态对等理论,翻译者可以忠实地再现原始文本中的情感和意义,这是非常重要的,因为文学作品是要影响读者的情感和心理。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在文学翻译中,动态对等理论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翻译原则,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动态对等理论是由美国翻译学家尼达姆(R. Nida) 提出的,主张在翻译过程中应当注重传达原作的意义、风格和表现方式,而不是字面翻译。

本文将从理论阐述、实际翻译和文学交流三个方面讨论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

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体现在其在翻译理论上的阐述。

动态对等理论强调了翻译应当注重传达原作的意义和情感,而不是对原文字面的机械翻译。

翻译者在进行文学翻译时,应当根据原文的文化背景、语境和表达方式进行灵活的调整,以确保目标语读者能够理解并且产生与原文相似的感受。

动态对等理论的提出为文学翻译提供了重要的指导原则,帮助翻译者更好地把握原作的精髓,避免了对原文的误解和曲解。

动态对等理论在促进文学交流和传播方面也具有不可低估的作用。

文学作品是各个国家和民族之间交流和传播的重要桥梁,而文学翻译作为文学交流的媒介在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采用动态对等理论进行文学翻译可以更好地促进不同文化之间的交流和理解,使读者在跨文化的阅读中得到更为真实和深刻的感受。

通过翻译者的精心调整和传达,原作中的风格和情感能够在译文中得到充分的呈现,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感受原作的情感和思想。

动态对等理论在文学翻译中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其在翻译理论上的阐述、翻译实践中的指导以及在文学交流和传播中的推动方面都具有重要的作用。

在未来的文学翻译实践中,我们应当更加注重动态对等理论,并在实际的翻译过程中灵活运用,以更好地传达原作的意义和情感,促进跨文化的交流和理解。

浅谈翻译中的动态相等

浅谈翻译中的动态相等

浅谈翻译中的动态相等
王菊娥
【期刊名称】《西安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年(卷),期】2002(005)001
【摘要】翻译以在接受语中复制出最接近来源语信息的自然相等的语言为首要,首先是在意义层面上的,其次是在文体上的.在翻译中应该强调重新产生信息,而不是保留其信息的形式.动态相等就是接受语言中接受者与来源语中接受者对信息大体相
同的反应程度,对翻译有重要意义.
【总页数】3页(P81-83)
【作者】王菊娥
【作者单位】西安联合大学,外语系,陕西,西安,710065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H315.9
【相关文献】
1.浅谈英汉翻译中的动态对等原则 [J], 郭莹
2.以动"置"静,以静"助"动——浅谈戏剧翻译中动态表演性原则与英语教学 [J], 孙
莉萍;高世全
3.动态对等理论视角下转换翻译法在文学翻译中的应用——以杨必翻译的《名利场》为示例 [J], 白常山
4.英语词汇意义在语篇中的动态分析--浅谈句中俚语的动态理解及翻译 [J], 潘登;
汪光祖
5.浅谈动态模仿对于文学翻译中的审美再现 [J], 孙卫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语篇翻译动态对等模式的认知关联阐释

语篇翻译动态对等模式的认知关联阐释

The Dynamic Equivalence Models of Discourse Translation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Relevance
Theory
作者: 田俊
作者机构: 湖南城市学院大学英语部,湖南益阳413000
出版物刊名: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页码: 70-72页
年卷期: 2011年 第3期
主题词: 关联理论 认知关联机制 语篇翻译 动态对等模式
摘要:由于交际双方认知结构和认知环境的不确定性,以及不同语言构成的语篇或文本因语义和文化等因素的限制不可能有严格意义的对等,翻译和翻译的方法只能是动态的,因此"对等"也只能是动态的。

关联理论是译者和译语接受者阐释语篇时的依据。

关联理论视角下语篇翻译的动态对等模式可为翻译过程中话语与语境假设不相冲突时进行系统切换,两者冲突时进行调变提供基础和依据。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