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企业员工激励问题与对策[文献综述]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

题目:A企业员工激励问题与对策

一、前言部分

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目前西方发达国家在这一方面的研究遥遥领先,我国才刚刚起步,我国的企业激励机制还不是很完善。尽快形成结合中国企业实际的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是中国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当务之急。随着中国加入WTO,国际竞争越来越激烈,市场经济也越来越成熟,而中国由于开放时间较晚,管理理论和经验落后,相对发达国家在国际竞争中处于弱势。激励问题作为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已成为决定企业成败的重要因素,中国企业如何从激励理论研究上找到突破口,尽快达到发达国家的实力是我们应当仔细思考的问题。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我国企业的管理制度也在发生着深刻的变化,许多先进的管理理念为我所用。对企业员工的管理也逐步成为管理的核心,员工的激励问题也已上升到企业的战略性问题。但是,也由于我国经济体制及人们思想观念的影响,对企业员工的激励还存在着片面的认识。从上面的阐述我们可以看出我国现有企业员工职业成份的构成已出现多元化,并且这种多元化的比例将进一步扩大,也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之一。

二、主体部分

1、国外激励理论的的研究:

(1)需要层次理论:马斯洛在1943年出版的《调动人的积极性的理论》中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他将人的需要由低到高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交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五个层次,这五个层次像金字塔一样,从低向高形成一个阶梯,只有低层次的需要得到相对满足后,才会转向另一个更高的层次需要。

(2)ERG理论的应用:ERG理论是美国耶鲁大学的克雷顿·奥尔德弗(Clayton.Alderfer)在马斯洛提出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基础上,进行了更接近实际经验的研究,提出了一种新的人本主义需要理论。奥尔德弗认为,人们共存在3种核心的需要,即生存(Existence)的需要、相互关系(Relatedness)的需

要和成长发展(Growth)的需要,因而这一理论被称为“ERG”理论。生存的需要与人们基本的物质生存需要有关,它包括马斯洛提出的生理和安全需要。第二种需要是相互关系的需要,即指人们对于保持重要的人际关系的要求。这种社会和地位的需要的满足是在与其他需要相互作用中达成的,它们与马斯洛的社会需要和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外在部分是相对应的。最后,奥尔德弗把成长发展的需要独立出来,它表示个人谋求发展的内在愿望,包括马斯洛的自尊需要分类中的内在部分和自我实现层次中所包含的特征。

(3)成就需求理论的应用:成就需求理论又称“三种需要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 1917年-1998年)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说,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而且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等。很难从单个人的角度归纳出共同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求当然就不同,所谓“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

(4)成就需求理论的应用:成就需求理论又称“三种需要理论”,是由美国哈佛大学教授戴维•麦克利兰(David McClelland, 1917年-1998年)通过对人的需求和动机进行研究,于20世纪50年代在一系列文章中提出的。麦克利兰经过20多年的研究得出结论说,人类的许多需要都不是生理性的,而是社会性的,而且人的社会性需求不是先天的,而是后天的,得自于环境、经历和培养教育等。很难从单个人的角度归纳出共同的、与生俱来的心理需要。时代不同、社会不同、文化背景不同,人的需求当然就不同,所谓“自我实现”的标准也不同。

(5)代理理论的应用:代理理论最初是由简森和梅克林于1976年提出,对于分析管理者薪酬契约的结构有很强的解释能力,它要求薪酬设计将股东和管理者的利益相一致。在他们看来,当企业的经历不是企业完全所有着时,不可能具有充分的积极性,企业的价值小于他是企业完全所有时的价值,二者之间就是所谓的“代理成本”。代理理论与管理者薪酬结构相关的许多含义反映了风险和激励之间的基本冲突。

(6)双因素理论的应用:赫兹柏格的“双因素理论”指出,一部分因素和工作环境或条件相关成为保健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只能消除员工的不满,不能

激发员工的积极性。而另一部分因素和工作内容紧紧连在一起称为激励因素,这类因素的满足才能激发员工的积极性。

2、国内激励理论的的研究:

国内的激励理论可以综合概括成以下三类:内容型激励理论侧重研究用什么样的因素激励人调动人的积极性;过程性激励理论着重探讨人们接受了激励信息以后到行为产生的过程;强化型激励理论则强调行为结果对行为本身的作用这些理论都有独到见解又都有一定片面性综合型激励理论则对已有的激励理论进行概括与综合试图全面揭示人在激励中的心理过程

通过以上的综述,我们可以看出,国外特别是美国在激励理论方面的研究已经形成系统性,并经历了几个不同的发展阶段。相对而言,我国的研究还刚刚开始,并且只是就事论事,各成一家,没有进行很好的理论总结和系统化。即使是有针对性,但对目前我国企业现状的员工激励也没有一个完整的理论成果。那么学术界和企业界的当务之急应该是结合企业实际,系统总结国内外的研究成果和新动向,形成我们自己的激励理论和以此为基础的激励机制。

(一)存在问题和现状的分析

1、激励形势单一,漠视对员工深层次的激励。

目前企业主要是物资激励,忽视了精神激励对员工的激励作用,在一定程度上压抑了员工的积极性,产生激励与需要的错位。企业以空洞的精神激励调动员工的积极性,这更难以产生真正的持续激励。物质激励机制的执行力度与员工的付出、要求有所差距,引起了员工的不满;同时在一定程度上又忽视了精神激励、情感激励。魏杰曾提出激励机制包括:经济激励机制,地位和权利的激励,企业文化的激励。

2、激励措施针对性不强。

企业对员工的最佳需要的捕捉仍然停留在简单的粗略估计上,没有进行调查研究,没有真实的调查和科学的需要分析为基础,结合公司自身的业务和管理特点来制定激励政策和措施,因此有些激励政策缺乏针对性和及时性。在对企业的分析中可见,激励空挡现象和激励措施不当的错位现象,造成了人力、物力资源的浪费。陈娟,邓晰隆所写的《论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中的激励机制》一文指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