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制定方法)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引言合同自由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一个基本原则,它允许个人和组织自主地订立契约来实现其合法利益。
然而,尽管契约自由的原则得到广泛认可,但现实中仍然必须对契约自由进行一定的限制,以保护社会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权益。
本文将探讨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契约自由的基本原则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基石,它允许合约当事人自主决定契约的内容和条件。
这种自由性允许当事人在平等的情况下达成协议,并为其提供了一种有效的解决争议的机制。
契约自由的原则也为经济活动提供了灵活性和创新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然而,尽管契约自由的原则重要且有益,但也必须对其进行一定的限制。
以下是一些合同法中常见的对契约自由的限制:1. 法律禁止的合同合同法律禁止了一些特定类型的合同,或者规定了一些合同需要满足特定的条件才能成为有效合同。
例如,在某些国家和地区,合同法禁止合同的订立和执行,如果合同违反公共秩序、公共道德或法律的规定。
这些限制旨在保护社会的公共利益,防止不当行为的发生。
2. 不平等的合同关系合同法对不平等的合同关系进行限制,以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
例如,在劳动合同中,雇主和雇员之间的权力关系通常不平衡。
为了减轻雇员的压力,合同法规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工作时间限制等保护性措施,以保障雇员的基本权益。
合同自由原则必须受到公共利益的限制。
在某些情况下,特定合同可能会对公共利益产生负面影响,因此需要限制。
例如,合同中的排他性条款可能会限制市场竞争,合同中包含的不正当条款可能会损害消费者的权益。
合同法律对此类合同约定进行限制,以维护公平竞争和消费者权益。
4. 无效或不具约束力的合同合同法规定了一些情况下合同的无效或不具约束力。
例如,合同可能因为某一当事人的错误、欺诈或强迫等原因而被判定为无效。
此外,合同法还规定了一些合同类型,其中一方享有撤销合同的权利,如消费者合同。
契约自由与合同法的平衡尽管存在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但法律仍力求在保护公共利益和弱势群体的权益的同时维护契约自由的原则。
论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

论合同自由原则的限制合同自由原则是一种法律原则,根据该原则,当事人可以自由地约定合同的内容和方式。
然而,合同自由原则并不是绝对的,存在一定的限制。
本文将探讨限制合同自由原则的一些主要因素。
首先,法律限制是限制合同自由原则的最重要因素之一、法律对一些合同提供了明确的规定,当事人必须按照这些规定进行约定。
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了雇佣关系的基本规则,当事人在劳动合同中无法随意进行约定。
其次,公共利益也是限制合同自由原则的因素之一、当合同违背公共利益或违反公共政策时,法律将不予承认或撤销该合同。
例如,禁止一些危害公共安全、危害公共卫生、损害公民合法权益的合同。
再次,当事人之间的不平等地位也会限制合同自由原则。
例如,劳动者在与雇主订立劳动合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和经济力量不对等,往往处于弱势地位。
为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对劳动合同的内容和方式做了一系列的限制和保护。
此外,合同自由原则还受到道德、风俗和行业规范的限制。
当合同的内容和方式违背一定的道德准则、社会风俗或行业规范时,法律可能会对其进行限制。
例如,一些违法、不公正或失当的合同。
最后,司法审查也是限制合同自由原则的因素之一、法院作为合同争议的司法机构,有审查合同有效性和合法性的权力。
当合同违背法律、公共政策或公共利益时,法院可以裁决合同无效或作出相关的司法调整。
总而言之,合同自由原则是在特定范围内被限制的。
法律限制、公共利益、当事人不平等地位、道德风俗和行业规范以及司法审查都可以限制合同自由原则的适用。
这些限制的目的是保护公共利益、维护契约当事人的平等地位、促进社会正义和增进公共信任。
合同法中诚实信用原则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

法学家朴蒂埃认为 , 债的核心是契约 , 契约是合意的一种 。合意是指
抗 辩权 文 献标 识码 : A 文章编 号 :0 909 (090—1—2 10 —5220 )40 70
平 正 义 的 理 念 出 发 , 释 合 同 内容 , 而 对 案 件 做 出合 理 判 决 。 这 是 解 从
中图分 类号 : 2 . D立 及 其 含 义
不严密的契约条款的作用。
我国 18 9 6年《 中华人 民共和国合同法》 6条规定当事人行 使权 第 利、 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这一条确立 了诚实信用在合 同 法中作为基本原则的法律地位 。就其含义而言, 诚实信用原则为“ 要 求民事主体在民事活动 中维持双方的利益平衡 , 以及当事人利益 与社 会利益平衡的要求, 目的在 于保 持社会 稳定与和谐地发展。 三方利益 平衡的实现, 取决于 当事人 以诚实的心理和行为行使权利, 履行义务 , 法 官 根 据 公 平 正 义进 行 创造 性 的 司法 活 动 。 由此 , 信 原 则 涉 及 当事 诚
l 7世纪至 l 8世纪的启蒙时代 , 随着文艺复兴运动的兴起和宗教 改革 的进行 , 建社会逐 步解 体, 封 商品经济 得到进 一步发展 。当时的 自然法学派崇 尚人 的 自由, 为“ 仅在将其认识转化为愿望并将其 认 人 愿望转化为行为时 , 才是 自由的~ 。 启蒙运动对 当时的教会法产生了
成 立 的 合 同而 产 生 的 。 果 合 同 没 有 成 立 , 同法 上 的责 任 也 无 从 谈 如 合
论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论对契约自由的限制【摘要】契约自由原则是近代民法三大原则之一,对社会经济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19 世纪末,资本世界的经济基础、政治基础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以个人本位思想为基础的契约自由原则,由于自身缺陷的限制阻碍了社会的健康发展,因此对其进行适当的限制已成为必要。
本文分析了限制契约自由的必要性及其解决的途径。
【关键词】契约自由限制必要性途径十九世纪是古典契约理论的鼎盛时期,契约自由作为神圣原则被推崇。
在当时的德国,契约自由作为一般行为自由的组成部分,是一项受到宪法保护的基本权利。
而且法学家都认为以自由观念建立的人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最为公正,于社会也最为有利[1]。
而且契约自由原则作为近代民法三大原则之一确实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老牌资本主义国家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然而19世纪中期以后,出现的各种严重的社会问题,如劳资对立、贫富悬殊等,均与三大原则有关。
于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的干预逐步加强,其中法律的中心观念也逐渐由个人移向社会。
法律上的自由主义为逐渐增长的国家干预主义所代替。
因此民法思想开始由极端重视个人自由变为重视社会公共福利,并对三大原则有所修正,而作为调整经济基础关系和其他社会关系的手段的契约,也不可能逃避这种变化,契约自由原则也由此开始在各方面受到越来越多的限制。
一、限制契约自由的必要性我认为法律人应该追求的是各方利益的均衡,而绝对契约原则损害了相当大一部分群体的利益,所以对该原则进行约束和改进是必须的。
博登海默就曾说过:“任何自由都容易被肆无忌惮的个人和群体所滥用,因此为了社会福利,自由必须受到某种限制,这就是自由社会的经验。
如果自由不加限制,那么任何人都会成为滥用自由的潜在受害者。
”这句话深刻的指出了滥用自由的危害。
在这里我分别从经济视角和政治视角分析为什么对契约自由加以限制是必要而且是迫切的。
(一)从经济视角分析在19 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生活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垄断逐渐取代自由竞争在经济生活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并使得社会财富日益集中到了少数人手中,人们之间的实力不均衡日益明显。
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1. 双方的基本信息甲方:身份:(个人/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乙方:身份:(个人/企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统一社会信用代码/身份证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地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电子邮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 各方身份、权利、义务、履行方式、期限、违约责任2.1 甲方权利: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按照协议支付对价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价格、数量等标准提供相应的商品或者服务,并保证自身具有提供相应商品或者服务的资格和技能履行方式:点击“同意并支付”按钮或签署纸质合同期限:合同所约定的期限违约责任:承担因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2.2 乙方权利:在合同约定的期限内按照协议提供商品或者服务义务:按照合同约定的质量、价格、数量等标准提供相应的商品或者服务,并保证自身具有提供相应商品或者服务的资格和技能履行方式:按照双方协商的方式履行期限:合同所约定的期限违约责任:承担因违反合同约定造成对方经济损失的赔偿责任3. 需遵守中国的相关法律法规合同的签订、履行应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
如涉及外商投资,应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外商投资法》及其配套法规等规定。
4. 明确各方的权力和义务各方权利和义务应在合同中清晰明确,包括但不限于商品或者服务的标准、价格、数量、付款方式、配送方式、维护服务等。
5. 明确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合同应符合中国法律法规相关规定,并经双方签字盖章或电子签名等方式确认履行,具备法律效力和可执行性,如因合同纠纷引起的诉讼及执行费用、律师费等,由违约方承担。
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学院文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 05法学一班学号 3205010608姓名江岚指导教师丘志乔2008年 6 月 29 日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内容摘要: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灵魂和生命。
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贯穿了合同法的始终。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契约自由逐渐显现出它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对契约自由原则须采取必要的限制。
本文通过分析契约自由在合同法中的重要地位和其受限制的必要性,探讨我们今后要如何对待契约自由原则及对它的限制。
关键词:契约自由限制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灵魂和生命。
在古典契约理论家看来,契约即公正,因为平等、自由的人在为自己的利益订立契约时,不可能同意为对其不利的契约条款所约束。
但随着法人制度的不断发展,自然人成了这种曾是自己创造物的真正奴隶,经济地位上严重失衡,使得定式合同大量出现,其中的不公平条款处处可见,并生存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样,“契约即公正”的公式在大部分场合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了。
故对违背公平的条款进行规制,也就成为契约法的当务之急。
一、契约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的地位所谓契约自由原则(也称之为合同自由原则),是指在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合同双方当事人在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完全享有合同自由。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1、缔结合同的自由。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签订合同,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强迫或干预。
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当事人既有选择同谁签订合同的自由,又有拒绝同任何人签订合同的自由。
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合同的内容在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情况下,当事人可自由协商确定。
4、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合同法中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和变更合同,任何人不得干预。
5、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
合同法规定了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除法律有强制性规定外,当事人可自由选择合同的形式。
法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与保护

法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与保护契约自由是现代法律制度中重要的基本原则之一。
作为市场经济体制的一部分,契约自由允许个人和组织自主约定合同条款,旨在保护各方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然而,在实践中,法律也对契约自由进行了一定的限制和保护。
本文将探讨法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与保护,并通过案例分析阐述相关问题。
一、法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在现代法律制度下,契约自由并非是毫无限制的。
法律规定了一系列限制,以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道德伦理标准。
1. 强制性法规限制在某些情况下,法律对契约自由进行了强制性的限制。
比如,劳动法对雇佣关系中的劳动合同设定了最低工资标准、工时限制和安全保障等规定,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类似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规定了消费者与商家之间的合同条款,以防止商家利用不平等地位剥削消费者。
2. 公共利益限制为了维护社会的公共利益,法律对契约自由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例如,建设工程合同需要符合建筑规范和安全标准,保障公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此外,法律还规定了对环境保护和自然资源的约束,在合同行为中要求当事人遵守环境保护法律法规。
3. 道德伦理约束法律对契约自由的限制还涉及到道德伦理方面的考虑。
例如,合同涉及的交易若违背公共道德准则,法律将予以违约和无效的处理。
举例而言,卖淫交易、赌博合同等违反社会伦理的合同都将受到法律的限制和排斥。
二、法对契约自由的保护尽管法律对契约自由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但它同时也提供了多种保护机制,确保合同的有效执行和当事人的权益。
1. 法院保护法院作为契约执行的最终审判机构,对于违反合同的一方可以采取判决和裁决等措施,保护受损害的一方的权益,恢复合同约定的权利和利益。
2. 损害赔偿当合同一方违约时,另一方可以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违约方承担相应的经济赔偿责任。
法律通过损害赔偿的机制,强化了契约的约束力和稳定性。
3. 解除权利若合同当事人之一无法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存在其他严重违约情形,另一方可以行使解除权利,解除合同关系。
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限制

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限制在现代社会中,契约自由是现代法律体系中的基本原则之一。
契约自由指的是个人、企业或其他团体在自由意志的基础上自主约定合法合理的权利和义务,并以书面形式加以约束的权利。
合同法作为国家与公民、公民与公民之间交易的基本法律规定,对于保护契约自由起着极为重要的功能。
然而,在保护契约自由的同时,合同法也对契约自由做出了一定的限制。
一、法律明文规定合同法中规定的限制契约自由的原则首先是法律明文规定的原则。
意思是,法律不允许违反法律规定的合同自由。
任何形式的合同都必须遵守社会公共利益和民生福利的法律规定。
例如,合同涉及的内容违法,则该合同无效。
例如,涉及卖淫嫖娼、毒品、赌博等的合同,都是违法合同,因为这些行为以及其结果性质是不符合法律道德底线的。
因此,法律规定禁止违法行为的合同,也就被限制了契约自由。
二、公序良俗限制合同法中第七条也指出了公序良俗的限制。
公序良俗是一种社会道德标准,指的是社会道德规范和习惯。
公序良俗是法律的源泉,给予法律以行动的道德基础。
公序良俗限制着双方当事人在订立合同过程中的权利和义务。
例如,涉及到异常高额的赔偿金额、侵害名誉和隐私的条款、合同明显不公等,都会受到公序良俗的限制,合约将不被法律接受。
三、保护消费者权益合同法实行的还有保护消费者权益的规定,对契约自由也进行了限制。
合同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在订立合同时,企业应当负主要责任。
合同中的条款与消费者的利益有明显不利,可以被视为合同无效,权利让渡不合法。
例如,虚假陈述和误导性行为也是违反消费者利益的行为,这种行为与公共利益的要求不符。
在这种情况下,合同法明确规定,消费者可以拒绝合同或者要求解除合同,同时,需要支付相应的赔偿。
四、限制因公共利益解除合同在一些情况下,法律要求解除合同,也是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例如,涉及拆迁、征用、国家安全等公共利益问题的合同。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规定任何指出与公共利益有冲突的条款将被视为无效、合约不成立。
合同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与界定研究

合同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与界定研究引言: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它体现了市场经济中自由交易的基本原则,对于维护当事人的自主权和平等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契约自由并不是绝对的,合同法对其进行了一定的限制与界定。
本文将从法律角度分析合同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与界定,并通过案例进行具体分析。
一、公序良俗的限制公序良俗是合同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一种重要限制。
根据合同法第三条的规定,任何违反法律强制性规定,或者违背社会公共利益的合同内容,都是无效的。
例如,某公司与一名员工签订了一份合同,约定员工在合同期内不得与竞争对手签订劳动合同。
然而,这样的约定违反了劳动法的规定,侵犯了员工的就业自由权利,因此被视为违反公序良俗的合同内容,无效。
二、法律禁止性规定的限制合同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还包括法律禁止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十条的规定,任何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例如,某公司与一名未满18岁的未成年人签订了一份购买房屋的合同。
然而,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未成年人无法独立进行房屋买卖行为,因此这份合同被视为违反法律禁止性规定,无效。
三、公平原则的限制公平原则是合同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又一重要限制。
根据合同法第十一条的规定,任何损害社会公共利益、损害他人利益,违背公平原则的合同内容,都是无效的。
例如,某公司与一名消费者签订了一份购买商品的合同,合同中的条款明确规定,一旦商品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无权要求退货或维修。
然而,这样的条款明显违背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损害了消费者的利益,因此被视为违背公平原则的合同内容,无效。
四、强制性规定的限制合同法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还包括强制性规定。
根据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任何违反强制性规定的合同,都是无效的。
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对合同的订立、履行等方面做出的强制性规定。
例如,某公司与一名劳动者签订了一份劳动合同,约定劳动者每天工作12小时。
然而,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劳动者每天工作时间不得超过8小时,因此这份合同被视为违反强制性规定,无效。
2024年浅论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匡正与限制

2024年浅论对契约自由原则的匡正与限制契约自由原则概述契约自由原则,作为合同法的核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合同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主张在合法的范围内,当事人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自由地缔结、变更和终止合同,不受外界的不当干预。
这一原则体现了私法自治的核心理念,即个体在法律框架内应享有最大程度的自由。
然而,绝对的自由往往会带来不公平和不合理的结果,甚至可能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因此,在契约自由原则的实际运用中,需要对其进行匡正和限制,以确保合同法的公平、正义和效率。
契约自由原则的匡正契约自由原则的匡正,主要是通过对合同法的基本原则进行解释和适用,来修正契约自由原则在实践中的极端表现。
这些基本原则包括但不限于:诚实信用原则诚实信用原则要求当事人在订立、履行合同时应当诚实、守信,不得有欺诈、胁迫等不诚实行为。
这一原则有效地防止了契约自由原则被滥用,保护了合同双方的合法权益。
公平原则公平原则强调合同双方应当公平合理地分配合同风险,防止一方当事人利用契约自由原则损害另一方的利益。
在合同中,双方应当享有平等的权利和义务,体现公平的价值取向。
合法性原则合法性原则要求合同的内容和形式必须符合法律规定,不得违反法律法规的强制性规定。
这一原则限制了契约自由原则在违法领域的适用,确保了合同的有效性和合法性。
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主要是通过立法和司法手段,对契约自由原则进行直接的限制和约束。
这些限制和约束主要包括:格式条款的限制格式条款是由一方预先拟定并反复使用的合同条款。
由于格式条款往往存在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容易导致弱势一方当事人的权益受损。
因此,法律对格式条款的使用进行了严格的限制,要求提供格式条款的一方必须遵循公平原则,合理确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不得以不公平的方式加重对方责任或排除对方主要权利。
强制性规定的限制强制性规定是指法律法规中明确规定当事人必须遵守的条款。
这些条款通常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国家安全等重大事项,因此法律对其进行了强制性的规定。
劳动合同中契约自由原则的适用限制

然而,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并非绝对。在某些情况下,该原则可能会受到限制。 首先,国家主权是限制意思自治原则的一个因素。在一些国家,法律规定在某 些涉外合同中,只能适用本国法律,这被称为“强制适用本国法”的原则。此 外,如果合同的签订违反了国家的公共秩序或道德准则,那么该合同可能会被 视为无效,从而限制了意思自治原则的适用。
三、社会利益的限制
劳动合同不仅涉及到合同双方的权利和义务,还涉及到社会利益。例如,劳动 者的工资和工作时间不仅关系到劳动者的生活和健康,还关系到整个社会的经 济发展和社会稳定。因此,劳动合同中的契约自由原则必须符合社会利益的要 求。如果雇主利用契约自由原则随意削减劳动者权益或增加自身责任,将会对 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一、契约自由原则在知识产权许 可合同中的适用
1、签订合同的自由:在知识产权许可合同中,双方当事人有权利自由决定是 否签订合同,不受他人的强制或干预。他们可以自由选择合同的条款和条件, 以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期望。
2、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在确定合同条款和条件时,双方当事人可以根据自 己的意愿和需求进行协商。例如,许可人可以选择将何种知识产权、以何种价 格、在何种条件下许可给被许可人。
五、个人权利的不可侵犯。劳动合同不能侵犯劳动者的基本人身权利,例如解 除劳动合同的权利、休息休假的权利等。如果劳动合同违反了这些规定,那么 这些条款可能被视为无效。
总的来说,虽然劳动合同是双方自由协商的结果,但这种自由不是无限制的。 在保护劳动者权益和维护社会公正的前提下,契约自由原则在劳动合同中的适 用受到了法律的限制。这体现了法律对劳动者权益的倾斜保护和对用人单位的 社会责任要求。这也是一个健康的法制社会所应该有的特征。标题:劳动合同 中契约自由原则的适用限制
探讨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与限制

探讨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与限制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核心原则之一,也是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基本法理之一。
在合同法中,契约自由原则指的是当事人在自愿、平等、诚实信用和公平的原则下,经过协商一致可以自由订立合同,并且可以根据自身的需求、利益以及交易环境来制定合同的内容和条款。
契约自由原则在市场经济中起到了保障交易自由和交易平等的作用,促进经济活动的发展。
然而,契约自由并不意味着完全没有限制。
在我国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进行了相应的限制和规范,以保护交易双方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利益和社会秩序。
这些限制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一、法律另有规定的限制。
在我国合同法中,存在一些与契约自由原则相冲突或需要保护的特定领域,法律对其进行了限制和规范。
例如,刑法、民法、劳动合同法等对于合同内容、合同对象、合同行为等方面存在特定的规定,限制了当事人的自由发挥权利。
二、公序良俗的限制。
契约自由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和公序良俗。
一些道德和伦理标准对契约自由进行了限制,例如,违背社会公共道德的合同通常被认为是无效的,如赌博合同、妨害他人生命健康的合同等。
三、不平等条款的限制。
契约自由需要建立在交易双方的平等地位上。
我国合同法规定,当事人不得利用其结构优势、知识优势等不平等的地位,对另一方进行不公平的约束或剥夺对方的权利,以保护相对弱势当事人的利益。
四、行政管理的限制。
由于行政管理需要对市场活动进行规范、指导和监督,因此,合同法中存在一系列受到行政管理的限制,涉及国家利益、社会公共利益和个人合法权益的保护。
这些限制的存在,有助于确保契约自由在法律框架内得到健康的发展,维护市场公平竞争秩序,保护消费者的权益,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
然而,在实践中,契约自由原则和限制之间的平衡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一方面,过度束缚契约自由可能会阻碍市场发展,限制交易双方的创造力和灵活性;另一方面,过度放任契约自由可能导致不公平的合同关系和市场失序。
中的契约自由自由原则的意义和限制

中的契约自由自由原则的意义和限制在谈论契约自由原则的意义和限制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契约自由原则的定义和基本内涵。
契约自由原则是指当事人在平等地位下,按照自己的意愿和自由意志进行契约订立,作为一种法律原则,它具有重要的经济和社会意义。
本文将从契约自由原则的意义和优势、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以及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等方面展开讨论。
一、契约自由原则的意义和优势契约自由原则作为现代法律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和优势。
1. 个人和经济自由:契约自由原则保障了个人和经济主体的自由意志,使其能够按照自己的经济利益和意愿参与契约活动,自由选择契约对象,并在合同中约定适合自身的权利和义务。
2. 经济效率和市场竞争:契约自由原则有助于实现有效的资源配置和市场竞争。
在契约自由的基础上,市场主体可以进行自由的交易和协商,从而促进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合理价格的形成,推动经济的发展。
3. 公平和公正:契约自由原则确保了合同各方的平等地位,使得契约过程和结果具有公平性和公正性。
当事人在平等的基础上达成契约,既尊重了各方的合法权益,也增强了法律和契约的合法性和约束力。
二、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尽管契约自由原则有重要的意义和优势,但也存在一些限制和约束,以保护弱势方的权益和维护社会公共利益。
1. 法律限制:契约自由并不意味着契约各方可以约定任何违反法律和公共利益的内容。
法律对契约自由行使设置了一系列限制,例如限制合同的目的和内容、禁止犯罪行为的契约等,以维护社会秩序和公共利益。
2. 公共政策考虑:契约自由原则受到公共政策的限制。
当契约行为违反公众利益,危害社会公共利益或造成不公平的结果时,法律会对其进行限制或无效化。
3. 弱势方保护:契约自由原则并不适用于保护弱势方利益的情况。
在某些情况下,法律会对契约自由行使进行限制,以保护消费者、劳动者、租户等弱势方的合法权益,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
三、契约自由原则的应用和具体案例契约自由原则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面将介绍几个具体案例。
合同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合同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合同是一种法律文件,用于明确双方在特定事项上的权利和义务。
它在商业和法律领域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然而,尽管合同的签订通常是自愿的,但合同对契约自由也存在一定的限制。
本文将探讨合同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并分析这些限制对商业和法律环境的影响。
首先,法律规定了一些合同条款的无效性。
这些条款可能违反公共利益,剥夺一方的基本权利,或者违背法律法规。
例如,在雇佣合同中,雇主不能要求员工放弃工作场所安全和健康的权益。
此类禁止性条款的存在是为了保护弱势方的利益,确保公平和合理的交易。
其次,合同对契约自由的限制还体现在法律对不公平合同条款的保护上。
不公平合同条款是指在合同中对一方造成不合理不公平的利益损失,而这一方通常是合同的较弱方。
法律规定了一些标准来判断合同条款是否公平,例如是否存在信息不对等、是否违背公共利益等。
如果合同中的条款被认定为不公平,法院有权宣布其无效。
此外,合同对契约自由的限制还体现在法律对不正当竞争的制约上。
不正当竞争是指企业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得不公平竞争优势,例如虚假宣传、商业诽谤等。
法律对此类行为进行了限制,并规定了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赔偿机制。
合同中的竞争限制条款也受到法律的限制,以确保市场竞争的公平和自由。
最后,合同对契约自由的限制还体现在法律对公共利益的保护上。
在某些情况下,合同的履行可能会对公共利益产生不利影响。
例如,一份合同可能违反环境法规,导致环境污染或破坏生态系统。
在这种情况下,法律会限制合同的效力,以保护公共利益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合同对契约自由存在一定的限制。
这些限制是为了保护弱势方的利益,维护公共利益和市场竞争的公平性。
在商业和法律环境中,遵守这些限制是确保合同有效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
因此,当签订合同时,双方应当遵守法律规定,确保合同条款的公平性和合法性,以实现合同的真正目的。
论契约自由的限制

论契约自由的限制作者:熊芳来源:《法制博览》2012年第05期【摘要】契约自由是契约制度之灵魂,是市场经济得以建立和发展的法律基础,在私法领域居于基石性的地位,但这并不当然可以理解为契约自由即为绝对的自由。
事实上,为了更好的稳定社会经济秩序,平衡各方利益,我们应当对契约自由进行必要的限制,以避免由于绝对的自由而引起更多的弊病。
【关键词】契约自由;契约自由的限制;私法一、什么是契约自由(一)契约自由的产生及发展十九世纪古罗马法中,当事人只要双方“意思一致”,彼此之间能以善良公平原则去履行契约,即使不在当场,亦可订立契约。
现代意义上的契约自由,是随着西方资本主义制度的确立而产生和发展起来的,1804年“契约自由”作为资本主义民法的一項基本原则首次被写进了《法国民法典》;1896年《德国民法典》也体现出契约自由的底蕴。
英美法系判例法国家注重个案正义,更尊重契约自由;大陆法系国家讲契约自由规定为民法的三大原则之一,我国新合同法中也确立了契约自由原则。
(二)契约自由的内容契约自由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五方面:缔约自由,即与他人缔约的自由;相对人的选择自由,即自由决定与何人缔约;内容自由,即契约内容由当事人自由决定;变更或解除的自由,即当事人缔约后变更或解除约定的自由;方式自由,即契约的订立不践行一定方式为必要。
然而,契约自由的内涵则由三部分组成:缔约不受强制;有约必守;违约负责。
我国老一辈法学家认为:“私法自治原则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合同自由原则,这是近代合同法的基本原则,是近代合同法中一切制度的核心。
”然而,既然称之为核心,那是不是就意味着契约自由是绝对的自由?事实证明,契约自由并不能绝对自由。
二、契约自由的限制及必要性自二十世纪以来,契约自由虽然是民法的基本原则,但各国也纷纷立法以诚实信用、公序良俗原则等对契约自由进行大量限制。
下面,我将以案例形式简析契约自由限制的必要性。
案一:道德伦理方面。
张某夫妇在生活经济各方面都好,唯一遗憾的是张某的妻子不能生育。
探讨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与限制

探讨我国合同法中的契约自由原则与限制一、引言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中的核心原则之一,它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经济主体在交易过程中的自主性和平等性。
然而,绝对的契约自由也可能导致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产生,损害弱势一方的利益。
因此,在合同法中,契约自由原则并非绝对,而是受到一定的限制。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合同法中契约自由原则的内涵、价值以及限制,以期对合同法的理论与实践有所裨益。
二、契约自由原则的内涵契约自由原则是指在合同订立过程中,当事人享有充分的自由,可以自主决定是否订立合同、与谁订立合同、订立何种内容的合同以及选择何种形式的合同。
这一原则体现了市场经济条件下个体经济主体的自主性和平等性,是合同法中的基石。
具体而言,契约自由原则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订约自由: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与他人订立合同,不受外界强制或干涉。
2. 选择相对人自由:当事人有权选择与自己订立合同的相对人,即有权选择交易伙伴。
3. 内容自由:当事人有权自主决定合同的内容,包括标的、数量、质量、价格、履行方式等。
4. 形式自由:当事人有权选择合同的形式,即可以采用口头、书面或其他形式订立合同。
三、契约自由原则的价值契约自由原则在合同法中具有重要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自由原则有利于激发市场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力,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2. 维护公平正义:契约自由原则体现了当事人之间的平等性和自主性,有助于维护公平正义的交易秩序。
3. 提高交易效率:契约自由原则使当事人能够迅速、便捷地达成交易,提高交易效率。
四、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虽然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中的核心原则,但绝对的契约自由可能导致不公平、不合理的合同产生,损害弱势一方的利益。
因此,在合同法中,契约自由原则受到一定的限制。
这些限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法律法规的限制:法律法规对合同的内容和形式作出了一定的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时必须遵守这些规定。
我国契约自由法律规定(3篇)

第1篇一、引言契约自由,是指民事主体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有权根据自己的意愿,通过协商一致,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一种民事行为。
契约自由是我国民事法律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市场经济的基本原则。
本文旨在探讨我国契约自由法律规定,分析其内涵、意义、适用范围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完善建议。
二、契约自由的内涵1. 自愿原则自愿原则是契约自由的核心内容,它要求民事主体在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时,必须基于真实意愿,不得违背自己的真实意思表示。
2. 平等原则平等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契约关系中,地位平等,权利义务对等,不得利用自己的优势地位强迫对方接受不公平的条件。
3. 诚信原则诚信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契约关系中,诚实守信,不得欺诈、胁迫、乘人之危等不正当手段,损害对方合法权益。
4. 公序良俗原则公序良俗原则要求民事主体在契约关系中,不得违反社会公德、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不得违反法律法规。
三、契约自由的意义1. 保障民事主体的合法权益契约自由使民事主体能够根据自身意愿,自主选择交易对象、交易内容和交易方式,从而保障其合法权益。
2. 促进市场经济的发展契约自由有利于市场主体之间的公平竞争,提高资源配置效率,推动市场经济的发展。
3. 丰富民事法律关系契约自由使得民事法律关系更加丰富多样,有利于满足社会各阶层、各领域的法律需求。
四、契约自由的适用范围1. 民事合同民事合同是契约自由的主要表现形式,包括买卖合同、租赁合同、承揽合同、技术合同、担保合同等。
2. 侵权责任侵权责任关系中,当事人之间可以基于自愿原则,协商确定赔偿数额、赔偿方式等。
3. 知识产权知识产权领域,当事人之间可以自愿协商,确定许可使用、转让等事宜。
4. 婚姻家庭婚姻家庭关系中,当事人可以自愿协商,确定财产分割、子女抚养等事宜。
五、我国契约自由法律规定存在的问题1. 法律规定不够完善我国《民法典》对契约自由的规定较为原则,缺乏具体操作规范,容易引发纠纷。
合同自由的限制性是什么

合同⾃由的限制性是什么合同⾃由原则作为商品经济的客观要求.对市场经济发展起着积极促进作⽤,⼈们摆脱了⼈⾝上限制,能够⾃由地参与市场竞争。
合同⾃由的限制性是什么?下⾯店铺⼩编整理了以下内容为您解答,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合同⾃由的限制性是什么我国在确⽴合同⾃由原则的同时.对其进⾏了必要限制。
1.规定⼀些强制性规范。
合同是双⽅当事⼈达成合意的结果.是否订⽴合同是当事⼈的⼀项⾃由权利.任何个⼈和机关都不得⼲预。
国家为了实现对市场的宏观调控.实现社会资源的最优化配置,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对合同⾃由进⾏了⼀定程度限制.其具体⽅法之⼀,就是规定⼀些强制性规范.禁⽌当事⼈排斥这些规范的适⽤。
为了限制垄断,平抑物价.保护正当竞争,国家制定《反不正当竞争法》,对当事⼈涉及缔结这类合同予以限制。
再如《合同法》对供⽔电合同的限制等。
2。
对合同缔结的限制。
强制订⽴某些种类的合同.限制和剥夺了某些合同当事⼈决定是否订⽴合同和选择合同当事⼈的⾃由。
如果拒绝订⽴此类合同.则要承担相应的责任。
3.诚实信⽤原则的确⽴使合同⾃由原则得到进⼀步矫正。
⼀般来讲,合同⾃由原则是以个⼈为本位.⽽诚实信⽤原则则是以社会为本位.追求平衡正义。
诚实信⽤原则是在市场经济活动中形成的道德规则.它要求⼈们在从事民事活动时,讲究信⽤,恪守诺⾔.诚实不欺。
强调⼈们在尊重他⼈利益和社会利益前提下实现⾃⾝的最⼤利益,对合同⾃由原则起到了引导和限制作⽤。
这⼀原则贯穿于整个当中.并赋予了⼗分丰富的内容。
在诚实信⽤原则下,当事⼈不仅要履⾏⾃由约定的义务.⽽且还要履⾏随着合同的进展⽽产⽣的附随义务。
这些义务并⾮当事⼈⾃由约定.但作为合同当事⼈⼜必须履⾏,因为这诚实信⽤原则的要求。
诚实信⽤原则兼有道德规范与法律规范的双重特点.具有道德调解和法律调解的双重功能.不允许当事⼈以约定排除其适⽤。
它主要是对⼈们内⼼信念的要求,因⽽其内涵、外延均具有不确定性,正如学者们表述的那样,”是未形成的法规,是⽩纸的规定,是法官的空⽩委任状”。
合同法如何规定约定权利的限制

合同法如何规定约定权利的限制合同是人们在法律保护下进行交易和合作的重要方式,通过约定双方的权利和义务,确保交易的安全和公平性。
然而,由于合同的自由原则,当事人在合同中享有一定的约定权利。
为了维护公共利益和保护弱势当事人的权益,合同法对约定权利的行使进行了一定的限制。
本文将分析合同法如何规定约定权利的限制,并通过案例来说明。
一、合同法对约定权利的限制根据合同法的规定,当事人在合同中享有约定权利的自由,但是这种自由并非没有限制。
合同法明确规定了以下几种情况下约定权利的限制:1. 公序良俗的限制: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公共道德和法律法规的规定。
例如,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违反法律禁止的行为,如合同中约定的违法交易、违法产品等。
2. 强制性法律规定的限制: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违反强制性法律规定。
强制性法律规定是为了保护弱势当事人的利益和维护公共秩序而设立的,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规避这些规定。
例如,劳动合同法规定了劳动者的最低工资标准和工作时间等,当事人不能通过合同约定低于最低工资标准或超过法定工作时间的内容。
3. 禁止不正当竞争的限制:当事人的约定不得违反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合同中的竞争限制条款应当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不能损害公平竞争的原则。
例如,合同中的竞业限制条款应当合理,不能对劳动者的就业权造成不合理的限制。
二、案例分析为了更好地理解合同法对约定权利的限制,下面通过一个案例进行分析。
某公司与一名销售人员签订了劳动合同,约定其在离职后的两年内不得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工作。
然而,根据合同法的规定,竞业限制条款应当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
在本案中,该竞业限制条款约定的时间过长,超出了反不正当竞争法规定的范围。
根据合同法的规定,该约定应当被视为无效,销售人员在离职后仍有权从事与公司业务相同或相似的工作。
此案例说明了合同法对约定权利的限制,特别是竞业限制的限制。
合同中的竞业限制应当合理,并符合反不正当竞争法的规定,否则将被视为无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合同制定方法)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2007—2008学年度第二学期课题: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学院文法学院专业法学班级05法学壹班学号3205010608姓名江岚指导教师丘志乔2008年6月29日论合同法中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内容摘要: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灵魂和生命。
它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同时也是商品经济和自由竞争发展的必然结果,贯穿了合同法的始终。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不断发展,契约自由逐渐显现出它的缺陷,为了弥补这种缺陷,对契约自由原则须采取必要的限制。
本文通过分析契约自由于合同法中的重要地位和其受限制的必要性,探讨我们今后要如何对待契约自由原则及对它的限制。
关键词:契约自由限制公平诚实信用原则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灵魂和生命。
于古典契约理论家见来,契约即公正,因为平等、自由的人于为自己的利益订立契约时,不可能同意为对其不利的契约条款所约束。
但随着法人制度的不断发展,自然人成了这种曾是自己创造物的真正奴隶,经济地位上严重失衡,使得定式合同大量出现,其中的不公平条款处处可见,且生存于社会的方方面面。
这样,“契约即公正”的公式于大部分场合就不能认为是正确的了。
故对违背公平的条款进行规制,也就成为契约法的当务之急。
一、契约自由原则于合同法中的地位所谓契约自由原则(也称之为合同自由原则),是指于订立合同的过程中,合同双方当事人于法律许可的范围内完全享有合同自由。
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内容:1、缔结合同的自由。
当事人有权决定是否签订合同,任何个人和单位不得强迫或干预。
2、选择相对人的自由。
当事人既有选择同谁签订合同的自由,又有拒绝同任何人签订合同的自由。
3、决定合同内容的自由。
合同的内容于不违背法律和道德的情况下,当事人可自由协商确定。
4、变更和解除合同的自由。
合同法中规定当事人协商壹致能够解除和变更合同,任何人不得干预。
5、选择合同方式的自由。
合同法规定了书面形式、口头形式以及其他形式,除法律有强制性规定外,当事人可自由选择合同的形式。
1契约自由反映了商品经济的本质要求,因此,有商品经济存于就会有契约自由的观念。
从历史上考察,契约自由的观念起源于罗马法,但罗马法且未确立真正的契约自由原则。
于欧洲中古世纪,以寺院法等调整社会关系,着重阶级和身份,故无契约自由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的确立始于资本主义自由竞争时期,近代民法将其上升为民法的三大原则之壹。
于自由资本主义竞争时期,以亚当·斯密为代表的自由主义经济思想,提倡自由放任的经济政策,主张废除各种限制性法规,以保护自由竞争。
这种自由经济主义思想为契约自由原则确立提供了经济理论的根据。
同时18世纪至19世纪的理性哲学,主张人生而平等,每个人均有自己1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第19页的意思自由,有权按照自己的意志以追求自己的利益。
法律的职责就是赋予当事人于其合意中表达的自由意志以法律效力,而对这种自由的限制则是愈少愈好。
这种强调人类自由的理性哲学为契约自由原则的确立提供了哲学基础。
正是于自由经济主义思想和强调人类自由的理性哲学的基础上,为适应自由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近代民法确立了合同自由原则。
2我国《合同法》也确立了该原则,该法第4条规定:“当事人依法享有自愿订立合同的权利,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非法干预。
”契约自由原则是合同法的根本原则,体现合同法的精神。
合同法总则中的原则有:平等原则、合同自由原则、公平原则、诚信原则等,但能反映合同法精神的只能是合同自由原则。
契约自由原则的确立是自由竞争阶段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本质的客观要求,没有契约自由也就没有合同法,契约自由是合同法的生命。
二、对契约自由限制的理由古典契约理论的“契约自由”是建立于假设有壹个“完全自由市场”(或称完备的竞争市场)的基础上的。
然而,这些假定的条件,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工和交换的进壹步加强,已经动摇了其存于的基础。
首先,由于合同的相对性,合同的效力限定于当事人之间,壹般不会涉及当事人之外的第三人。
因而契约自由于相对的当事人之间得到有效实行的可能。
可是,随着经济发展,合同关系变得复杂化,当事人间的合同有可能涉及到第三人的利益,因此,有必要对此做出限制以保护第三人利益。
例如双方当事人自愿订立房屋的买卖合同,但对于该房屋的租赁者,该买卖合同不能对抗承租人。
这就是合同法中“买卖不破租赁”对契约自由的限制。
又如为了保全债权人的债权,合同法赋予了债权人撤销债务人和第三人的合同的权利。
其次,随着当今社会的信息化发展,信息的发布和获取越来越容易,可是也正因为如此,2郭明瑞、房绍坤著,《新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第72页错误信息的泛滥、信息掌握的不平衡,使得合同双方地位不平等。
这个时候必要的限制能够平衡双方的地位,使交易更公平。
这也是合同的另壹原则契约正义原则的要求。
这于消费者和商家的合同中能够得到充分的体现。
再者,于垄断出现之前存于足够多的买主和卖主,没有人拥有价格和数量上的垄断优势,使得交易双方有充分选择的权利。
随着经济组织的不断壮大,相互之间的竞争无论于规模上和激烈程度上均空前地增加,相互间的危险也越来越大。
为避免于竞争中俩败俱伤,往往达成垄断协议或成立垄断组织。
例如即使现今似乎有很多银行或者电讯机构,可是这些行业大多均已形成垄断,且没有多大的选择余地。
3综合上述原因,于现代的市场中,劳动者和雇主、大企业和消费者、出租者和租借者之间的矛盾开始激化,于雇佣契约、标准契约、不动产租赁契约中,经济弱者的利益于契约自由的原则下受到了损害。
大量标准化契约,或附合契约,开始取代那些具体条款是自由协商的契约。
越来越多的标准契约是以要么接受、要么拒绝的方式提交给当事人的。
对实质正义的追求,必然要求对契约自由进行必要的规制。
三、对契约自由的限制体当下那些方面合同法为了平衡、缓解这些矛盾,也设立了其他壹些原则对契约自由原则做出必要的限制。
第壹,诚实信用原则。
《合同法》第六条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随法律从个人本位向社会本位的转化,从形式正义向实质正义的转化,将诚实信用原则引入合同法,就能够根据各种具体情况灵活阐释“自由”的具体形式,使个人自由和他人自由、社会福利协调壹致,为当事人订立非典型契约的活动以及以自己的协议变更法律的任意性规定的活动设立壹个范围,以保证双方当事人的利益,同时确保社会利益不致因当3李永军:《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事人的协议而受到损害。
合同法第52条和53条规定的合同无效的法定情形就是很好的体现。
当然,诚实信用原则也有着其本身的缺陷,它给予了法官很大的自由裁量权,因此必须谨慎利用。
第二,情事变更原则。
契约自由要求当事人必须严格按照契约的规定实现权利义务,契约成立后无论发生何种客观情况的异常变动,均不影响契约的效力,此即契约必须严守的原则。
正是基于对这壹原则的遵循,近代各国民法均未于法典中直接规定情事变更原则。
可是,于现代急剧变化的社会中,人们不可能于缔结契约时预见到将来所要发生的所有问题。
如果情事变更,即当事人订立合同时所依据的客观条件已发生了变更,而当事人于缔约时没有预见而且变更的发生系因不可归责于当事人的事由,如果法律再强迫当事人按照契约的规定去履行将导致极不公正的效果时,就产生了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的矛盾:“契约正义本是基于当事人的合意而生,当下出现了壹定的情事变更,使原先的合意违反了“正义”,如果法律要求继续维持这种合意,就使契约自由背离了其核心——契约正义。
为了避免这种非正义的结局,判例创造出情事变更原则,赋予当事人以解除契约的权利,或者裁判官于审判中对契约的内容进行修正和补充。
当然,情事变更原则不能修正当事人应当承担的合理的风险,国家权力不应过多地于正义的名义下介入市民社会,从而破坏市民社会的自律性。
另外,平等原则、公序良俗原则等于壹定程度上均可构成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已达到社会公正,填补契约自由原则的缺陷。
此外,于现代合同法中,仍存于许多对自由原则的限制条款。
例如《合同法》第41条规定了对格式合同应当做出不利于提供格式条款壹方的解释,使得双方的缔约地位公平化。
第289条规定了强制缔约的条款,“从事公共运输的承运人不得拒绝旅客、托运人通常、合理的运输要求”,是为维护社会公共利益而牺牲契约自由原则。
四、如何见待当今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发展市场经济前提是尊重市场主体所享有的契约自由,当事人所享有的契约自由越充分,市场主体的能动性和自主性就越强,交易就越活跃,市场也将随之得到发展,社会财富也将因此而增长。
所以契约自由是市场经济条件下交易关系发展的基础和必备条件,而以调整交易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合同法当然应以此作为其最基本的原则。
然而于现代社会中,对契约自由的绝对放任,就会使契约自由背离其内核——契约正义,甚至对契约正义造成侵害;而对契约自由的过分干预,就有可能缩小私法自治的空间,侵害私人权利。
面对契约自由和契约正义俩种价值的冲突,壹方面,应承认契约自由的重要性,另壹方面又要防止权利的滥用造成事实上的不公正。
对这种制度的价值选择,直接关系到私人利益和社会秩序。
4因此于对待契约自由规制的限度时要十分谨慎,必须合法、合理地做出限制。
对契约自由的限制是社会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现代各国对契约自由原则的限制是其发展到壹定阶段的必然。
正如我国台湾学者王泽鉴所说的:“契约自由应受限制,系事理之当然。
无限制的自由,乃契约制度的自我扬弃。
于某种意义上,壹部契约自由的历史,是契约如何受到限制,经由醇化,而促进实践契约正义的记录”。
5因此,对契约自由的必要的限制,且不是契约自由原则的衰落,而是对契约自由原则真实意义的恢复和匡正;对契约自由的限制,只是消除了自由的绝对性,避免了壹方自由的滥用对他方自由的践踏,使自由和平等、公正有机结合起来,从而命名契约自由由注重形式上的平等自由转向注重实质上的平等自由,使自由更加真实,使契约自由原则具有更强的生命力。
参考文献:.崔建远主编,《合同法》,法律出版社2007年版2.郭明瑞、房绍坤著,《新合同法原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4李永军:《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看其在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5王泽鉴:《民法学说与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23页3.王泽鉴:《民法学说和判例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4.阿蒂亚:《合同法概论》,程正康等译,法律出版社5.李永军:《从契约自由原则的基础见其于现代合同法上的地位》6.李永军主编,《合同法》,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