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
水土保持方案编制范本一、引言水土保持是指保持水资源和土壤资源的持续利用,防止水土流失,避免环境破坏的一项综合性工程。
为了保护土地资源和水资源,制定和实施水土保持方案是必要的。
本文将就水土保持方案的编制提供一个范本。
二、目标和背景1.目标:制定水土保持方案的主要目标是减少水土流失,改善水质,保护生态系统。
2.背景:描述水土保持方案的背景信息,包括地理位置、气候条件、土地利用状况等。
三、调查和评估1.土地调查:对工程区内的土地进行详细调查,包括土壤类型、土壤质量、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的评估。
2.水资源评估:评估工程区附近的水资源状况,包括水体质量、水流速度等。
3.确定问题:基于调查和评估的结果,确定水土保持方案中存在的问题,如土壤侵蚀、水体污染等。
四、设计措施1.土地利用规划:根据土地调查的结果,制定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包括合理的耕作方式和农田布局。
2.植被恢复:通过植树造林等措施,恢复植被覆盖,减少土壤侵蚀的风险。
3.建设水保设施:修建护坡、沟槽等水保设施,减缓水流速度,防止水土流失。
4.农田排水工程:建设排水渠等排水设施,保持农田的良好排水状况,防止水涝。
5.生态恢复:通过湿地修复等措施,促进生态系统恢复,提高水质。
六、方案实施1.编制施工图纸:根据设计措施,编制详细的施工图纸,确保实施方案的准确性。
2.施工过程管理:在施工过程中,加强管理,确保施工符合方案要求。
3.监测与评估:对实施方案的效果进行监测与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七、预算和时间安排1.预算:对水土保持方案的实施进行预算,包括人工费用、材料费用等。
2.时间安排:制定详细的时间表,确保方案按计划实施。
八、风险评估和管理1.风险评估:对方案实施可能面临的风险进行评估,包括自然灾害、施工问题等。
2.风险管理: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计划,包括应急预案等,保障方案实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九、总结和展望总结方案的实施效果和经验教训,提出改进意见和展望未来的工作。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是指采取各种措施,以保护和改善土壤、水体、植被等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综合性工程。
本文将设计一份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旨在保护土壤和水资源,减少土地退化,提高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
一、项目背景1.1 项目概述本项目位于某县的农村地区,农业是当地居民的主要经济来源,但由于不合理的农业活动和不科学的土地管理,导致土壤侵蚀、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严重影响了农田产量和生态环境。
因此,有必要实施一项水土保持工程,以改善土壤和水资源状况。
1.2 项目目标本项目的目标是实施水土保持措施,提高土壤质量,减少土地退化,提高农田产量,并促进农民增加收入。
同时,本项目还将注重环境保护,减少农业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
二、项目内容2.1 土地治理和水资源保护2.1.1 制定土地利用规划通过科学规划土地利用,合理配置农田、林地和水体等资源,优化土地利用结构,减少土地退化风险。
2.1.2 构建土壤保育网络建立土壤保育网络,包括合理设置水土保持林带、绿化带等,防止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
2.1.3 开展水资源保护工作加强水资源的管理和保护,严禁乱采乱挖、乱排乱倒等行为,建立水资源监测系统,及时发现和解决水资源问题。
2.2 农田管理和耕作措施2.2.1 推广有机农业推广有机农业技术,减少农药和化肥的使用量,提高农田的生态环境质量。
2.2.2 实施水浇地灌溉改善灌溉方式,推广水浇地灌溉技术,减少水资源的浪费,提高灌溉效率。
2.2.3 引入农业科技引入现代农业科技,通过优良品种的选育和适宜耕作措施的推广,提高农田产量,增加农民收入。
2.3 生态保护和环境治理2.3.1 实施退耕还林对于无法进行农业生产的土地,进行退耕还林,恢复植被,防止土地退化。
2.3.2 加强农村环境治理加强农村环境治理,进行土地复垦、污水处理、垃圾处理等工作,提高农村生活环境质量。
2.3.3 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自然生态系统,保护野生动植物资源,防止偷猎和非法采伐等活动。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 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
园区水土保持方案水土保持工作实施方案【通用8篇】水土保持方案篇一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尤其是环城露天矿山大量固体废弃物被排弃在排土场,容易引起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周围大气和水体被污染,并严重破坏矿山周围的自然景观,威胁周围居民的生活与身体健康。
与此同时,矿山企业,特别是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矿山废弃地的综合治理,普遍存在前期投入大,生态效益、社会效益显着,而经济效益低下的问题,治理维护费用的投入给企业造成较大的经济负担,不利于治理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以上问题,笔者对安徽省马鞍山市姑山铁矿的钟山排土场的水土流失综合治理模式进行了研究及示范,通过示范治理控制水土流失,彻底解决了排土场生态环境破坏对居民生活、身体健康带来的威胁和危害,同时通过农、林、副产品收入,提高了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的经济效益,改变了综合治理“投入大、产出小”的局面,减轻了国有老矿山企业的经济负担,为长江流域乃至全国类似资源型城市环城矿山废弃地的生态环境综合治理提供参考借鉴。
1 研究区概况1.1 研究区简介姑山铁矿位于长江下游南岸的安徽省马鞍山市,矿山采用露天开采,开采规模为150万t/a。
钟山排土场主要排弃姑山铁矿露天开采剥离的岩土,已于20xx 年停止排土,排土场南北长约550m,东西宽约350m,共形成5个排土平台,标高分别为20m(1平台)、30m(2 平台)、40m(3 平台)、50m(4 平台)及60m(5 平台)。
排土场总占地面积约22.8hm2,其中4平台是面积最大的平台,面积约5hm2。
钟山排土场区域多年平均降雨量1 053mm,最大年降雨量1 895.5mm,最大1d 降雨量316.1mm。
梅雨期最长达43d,梅雨量最多达530.9mm,约占全年降雨量的45%。
降水季节性强,5~9月份降雨量约占全年的60%以上。
所在地区年平均风速2.46m/s,最大风速39.9m/s,年主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NE 和10.75%,年次导风向及频率分别是E和8.98%。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法
水利工程中的水土保持工程规划与设计方法水利工程对于社会的发展和生活的改善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人口的不断增长,水资源的短缺和水土保持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水土保持工程规划与设计作为水利工程中的重要环节,旨在保护和改善土壤质量,减少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本文将探讨水土保持工程规划与设计的方法和技术。
一、水土保持工程规划的方法1.景观分区法景观分区法是根据区域内的地势、水文条件、植被类型等因素,将整个工程区域分为多个景观单元,在不同的景观单元中采取相应的水土保持措施。
例如,对于山地地区,可采取植被恢复、退耕还林等措施;对于水域地区,可采取湿地保护和河道整治等措施。
2.水资源评价法水资源评价法是通过对工程区域内的水资源进行评估和分析,确定水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和可持续性。
该方法包括水质分析、水量测定和水资源保护措施等方面的内容。
在进行水资源评价时,还要考虑降雨量、蒸发量和土壤含水量等因素,以及水资源的分布和利用状况。
二、水土保持工程设计的方法1.土壤改良法土壤改良法是通过改变土壤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来提高其保持水分和抗冲蚀能力的方法。
常用的土壤改良措施有添加有机物质、施加肥料、调整土壤酸碱度等。
此外,还可以采用优化排水系统、建立适当的水保留设施等手段来改良土壤。
2.水体治理法水体治理法是指对工程区域内的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进行治理,减少水资源浪费和环境污染。
其中,常用的水体治理方法包括河道整治、水质改善、水生态恢复等。
这些措施旨在改善水体的营养状况,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三、水土保持工程规划与设计的技术1.数字地形建模技术数字地形建模技术是指利用遥感技术、数字地形模型等手段对工程区域内的地势、水文条件进行测绘和分析的方法。
通过数字地形建模技术,可以有效评估土地利用状况、水文特征和土壤侵蚀程度等指标,为水土保持工程规划与设计提供科学依据。
2.人工降雨模拟技术人工降雨模拟技术通过模拟降雨过程,评估不同降雨量和降雨强度对土壤侵蚀的影响。
第三章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3.2.11.2 优化方案的综合评价与决策 (1)定性分析
定性分析是以优化方案的技术、经济、环境、社会评价 项目为依据,详细列举对比各方案的优缺点,并分析缺点 能否克服,再根据方案的优缺点对比,由专家组和领导部 门共同决策选择方案。
(2)定量分析
定量分析的方法有综合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层次 分析法、价值系数评价法等。
3.2.10 水土保持效益计算
(3)水土保持生态效益
水土保持生态效益计算内容: ① 地表径流计算; ② 土壤物理化学性质分析; ③ 区域小气候变化观测与分析; ④ 植被变化观测与分析。
3.2.11 规划设计方案决策与实施组织管理
3.2.11.1 规划设计方案的可行性分析
(1)技术上的可行性 (2)资金上的可行性 (3)时间上的可行性 (4)生态环境影响的可行性 (5)政治及社会影响的可行性
水土保持规划的原则: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坚持因地制宜、因害设防的原则; (3)坚持综合治理的原则; (4)坚持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兼顾的 原则。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依据:
水土保持行业主管部门以红头文 件形式下发的行业内部必须执行的
各种管理办法和技术要求等。
主要内容包括制定对开发建设项目和其他人 为不合理活动实行监督管理,防止人为造成水 土流失的目标。提出开发建设项目水土保持方 案的编制、报批制度与“三同时”制度,监督 、监测、管理等具体措施。
3.2.5 预防监督、监测与水资源规划
(3)监测规划
水土保持监测的任务是通过建立全国或区域水土 保持监测网络,对水土流失动态和水土保持现状 实施监测,为制定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的政策 提供科学依据,为实现人口、资源与环境的协调 发展及国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服务。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划设计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划设计1、引言1.1 项目背景1.2 项目目的1.3 项目范围2、环境保护规划设计2.1 环境影响评价2.1.1 概述2.1.2 资源调查与评价2.1.3 环境影响评价指标2.1.4 影响评价方法与工具2.1.5 环境风险评估2.2 环境管理计划2.2.1 目标与原则2.2.2 可行性分析与选择2.2.3 管理措施2.2.4 监测与评估2.2.5 突发事件应急响应3、水土保持规划设计3.1 土地资源调查与评价3.1.1 土壤类型与特征3.1.2 土地利用现状与变化3.1.3 土地资源评价指标3.2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3.2.1 土地利用调整与优化3.2.2 水土保持工程设计3.2.3 农田演化与耕地保护3.2.4 山地生态修复与保护3.3 水土保持管理与监测3.3.1 管理机制与责任划分3.3.2 监测方法与指标体系3.3.3 技术支撑与培训4.1 环境影响评价法4.2 水土保持法4.3 水资源保护法4.4 土地管理法4.5 生态保护红线5、附件5.1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5.2 水土保持规划图纸5.3 施工方案书籍和设计文件附件:- 环境影响评价报告:包括对该工程对环境影响的调查与评估,以及提出的环境保护措施和管理计划。
- 水土保持规划图纸:详细展示了工程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及相关设施的布置和构造。
- 施工方案书籍和设计文件:包含施工方案、设计文件和其他必要的技术文件,以指导工程的实施和监测。
- 环境影响评价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是对新建、改建和扩建项目进行环境影响评价,确保其环境影响符合国家标准和法律法规的法律依据。
- 水土保持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是为了保持水土,保护环境,促进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规定了水土保持的基本原则和管理办法。
- 水资源保护法:指中华人民共和国《水资源保护法》,是为了推动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保护与管理,维护国家安全、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而制定的法律,对水资源的保护和管理提供了法律保障。
水土保持五年规划(2020--2025)
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规划(2021年--2025年)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站目录一、基本情况 1二、水土流失的特点及水土保持现状 21.水土流失的特点 22.水土保持现状 2三、指导思想和水土保持规划的总体思路 21.指导思想 22.基本原则 33.总体思路和目标 3四、规划时段 4五、工作规划 41.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规划 42.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工作规划 7六、保障措施 71.组织领导措施 72.执法队伍建设 8 附:靖边县(2021年--2025年)水土保持治理工作规划表9靖边县水土保持工作规划(2021年--2025年)水土保持是发展的生命线,是国土整治、江河治理的根本,是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基础,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一项基本国策。
开展水土保持工作,是生态建设和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是为保护和建设好西部绿色生态屏障,改善我县脆弱的生态环境,建立良性的生态系统,进一步推动我县生态建设步伐,促进我县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结合我县实际,编制本规划。
一、基本情况靖边县位于陕西北部,榆林地区西部,毛乌素沙漠南缘,北与内蒙古自治区的乌审旗相邻,南与延安地区子长、安塞、吴旗、志丹接壤。
东、西分别与本地区的横山县、定边县毗连。
总土地面积为5088平方公里,其中水土流失面积4300平方公里。
按地形地貌可分为三个类型区域,即北部风沙区,面积为184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36.12%;中部梁峁涧地区,面积为1168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23%;南部丘陵沟壑区,面积为2080平方公里,占全县总土地面积的40%。
近年来,因油气项目的大量开发和建设,造成了严重的人为的水土流失危害。
历年来,县水土保持监督站遵循“保持水土、改善生态”的工作思路,一方面对开发项目在生产建设过程中所造成水土流失采取了强有力的预防监督执法管理,另一方面利用水土保持保持补偿费实施了一系列的水土保持治理工程,使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管理和水土流失治理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为控制水土流失和改善生态环境发挥重要作用。
水土保持方案(优秀5篇)
水土保持方案(优秀5篇)水土保持方案篇一建设内容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机构能力建设县水土保持监督管理机构(水土保持预防监督站),要进一步强化水土保持监督管理职能,充实配备与执法任务相适应的专职监督管理人员,定期参加监督执法培训和考核;改善现有办公场所条件,在20__年前配齐与管理工作相适应的电脑、打印机、传真机、扫描仪、照相机、摄像机、全站仪、录音设备、GPS等办公设备,在监督执法时由县水务部门保障用车;建立健全稳定的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工作经费渠道,保证监督管理工作正常开展,确保监督检查、案件查处公正、公平;建立健全监督管理数据库和标准规范的水土保持方案审批、监督检查、验收及案件查处等相关档案资料,达到查阅方便,统计准确,操作规范的要求。
进一步加强监督管理工作规范化建设1、方案审批规范。
建立水土保持方案审批流程图,严格按照有关规定履行水土保持方案的受理、审查、批复、送达等工作,坚决杜绝逾期审批、越权审批、“人情”审批和“吃拿卡要”等现象。
2、监督检查规范。
县水务部门每年至少对本级及上级审批水土保持方案的生产建设项目进行2次以上监督检查。
对违法违规的生产建设项目单位要给予批评、通报和曝光,并依法进行处理。
3、设施验收规范。
实行水土保持验收许可制度,严格按照水土保持设施验收程序、标准进行验收,做到档案齐全、程序规范,杜绝逾期验收、越权验收和故意刁难建设单位等现象。
4、规费征收使用规范。
水土保持设施补偿费征收程序、标准、方式和使用管理规范,公开透明,坚决杜绝擅自降低标准或超标准征收现象;征收的费用主要用于水土保持勘测、规划、宣传、培训、差旅补助、奖励和监测仪器设备及交通工具的购置、维修。
除生产建设单位无力治理的,不得违规征收水土流失防治费。
5、案件查处规范。
立案查处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做到依据充分,执法身份、取证方式和程序合法,法律适用正确,文书规范。
进一步加强水土保持监督管理制度建设1、督查制度。
对人为造成水土流失的现象,随时发现、随时检查、随时处理;深入监督检查水土保持措施的落实情况及工程质量情况;建立并落实好水土保持违法违规案件的督办制度;全县水土保持监督执法工作随时接受县人大及上级主管部门的监督检查。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
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水土保持实施方案设计一、背景介绍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合理的措施和方法,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保持水体和土壤的生态功能。
水土保持在保护生态环境、维护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设计一个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十分关键。
二、目标本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目标是保护和改善土地资源,减少水土流失,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水土保持实施措施1. 植被覆盖:加强植被覆盖是防止水土流失的重要手段。
建立植被覆盖系统,包括引进适宜种植的树木、草本植物以及地被植物等,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2. 农田防护措施:采取农田水利工程措施,如建设护坡、梯田、水渠、沟道等,减少农田水土流失。
加强农田管理和科学耕作,合理调节农田灌溉水量,减少农药化肥的使用,保持农田的良好生态环境。
3. 林地保护和恢复:加强对自然林、人工林和林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工作,完善林地管理制度,建立林地保护补偿机制,提升林业生态效益。
4. 土地利用规划:制定科学合理的土地利用规划,合理布局各类土地用途,优化土地资源配置,减少土地浪费和不合理利用。
5. 水土保持宣传教育:通过开展宣传教育活动,提高公众对水土保持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加强水土保持专业人员培训,提升他们的专业素养和实践能力。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制定具体的水土保持实施方案,明确措施、目标和时间节点等。
2. 组织实施:成立水土保持实施工作组,负责方案的具体实施工作。
协调相关部门和利益相关方,确保方案的顺利实施。
3. 监测评估:建立水土保持实施方案的监测评估机制,定期对实施效果进行评估。
根据评估结果,及时调整和优化方案。
4. 宣传推广:通过多种渠道,宣传水土保持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案的成果,提高公众的参与度和认知水平。
五、预期效果1. 减少水土流失:通过实施各项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程度,保护土地资源。
2. 提高生态环境质量:通过增加植被覆盖、改善农田管理等措施,提高生态环境的质量。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1. 引言1.1 引言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在农田生产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可以有效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产环境,提高农田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水土保持措施设计需要根据具体的农田需求和情况来制定,可以大致分为植物措施、土地利用措施和工程措施三类。
在浅谈农田水土保持规划的过程中,设计水土保持措施的原则是根据农田的地形、土壤类型、作物类型等因素来选择和设计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以达到保持土壤稳定、防止水土流失的效果。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设计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不能一概而论,需要结合农田的实际情况和需求来制定具体的措施方案。
浅谈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非常重要的,可以有效提高农田生产效益,保护农田资源环境,实现农田可持续发展。
2. 正文2.1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农田水利工程中非常重要的一环,它直接关系到农田的生产效益和生态环境的保护。
在水利规划中,水土保持措施的设计必须充分考虑土壤的保持、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以及生态环境的保护。
水土保持措施可以根据具体的需求和情况进行分类。
常见的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梯田建设、防风固沙、植被恢复、地膜覆盖等。
这些措施可以有效地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农田生态环境。
浅淡农田水土保持规划的重要性不容忽视。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才能确保农田水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持续改善。
在规划过程中必须将水土保持作为重要的考虑因素之一。
设计水土保持措施的原则是根据具体情况制定合适的方案。
需要综合考虑地形、土壤、气候等因素,结合农作物的种植特点和农田的管理情况,选择合适的水土保持措施进行设计。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
只有通过科学的规划和合理的设计,才能有效地提高农田的生产效益,保护水土资源,促进农田可持续发展。
2.2 水土保持措施的分类水土保持措施是农田水利规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分为物理、机械、植被以及经济四大类。
水土保持规划技术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技术方案一、背景随着人口的增加和经济的发展,土地资源面临着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加强水土保持工作已成为当务之急。
为此,制定一份科学有效的水土保持规划技术方案是至关重要的。
二、目标本技术方案的目标是保护水源地,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增加农田产量,维护生态平衡,促进可持续发展。
三、技术措施1. 林木覆盖:通过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暴露,从而减少水土流失。
建议在丘陵、山地等易水土流失区域进行大面积的树木种植,并合理设计开沟、梯田等措施,增加水土保持能力。
2. 耕地管理:采取合理的耕作措施,包括合理轮作、翻耕深度控制和有机肥料的使用等,以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肥力,减少水土流失和化肥的使用量。
3. 水资源利用:加强水土保持与水资源利用的协调。
采取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微喷灌等,降低灌溉水的用量,减少水土流失的风险。
4. 地形整治:通过修建梯田、拦河坝等工程措施,改善地形,减缓水流速度,降低水土流失的程度。
5. 生态建设:推动生态修复和生态补偿政策,保护濒危物种和生态系统,提升水土保持的整体效果。
四、实施步骤1. 制定水土保持规划:对目标区域进行综合评估,确定水土保持目标和技术措施,制定具体的实施计划。
2. 资金筹集:通过政府拨款、社会捐赠等方式筹集实施水土保持规划所需的资金。
3. 资源整合:协调相关部门和机构,整合各方资源,确保水土保持规划的顺利实施。
4. 实施和监测:按照计划实施水土保持技术措施,并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和改进方案。
五、预期效果通过本技术方案的实施,预期能有效减少水土流失,提高土地质量,保护生态环境,增加农田产量,为可持续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六、风险与挑战1. 资金不足:水土保持工作需要大量资金支持,在筹集资金方面可能面临困难。
2. 技术难题:某些技术措施可能需要专业人员的指导,技术难度较大的地区需要加强技术研究和培训。
3. 管理和执行困难:水土保持规划需要跨部门协作和合理的执行机制,管理和执行工作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加强推进。
水土保持规划学教学设计
概述水土保持规划学是农村环境规划与设计专业的核心课程之一,涵盖了水文、土壤学、植被学等知识领域,旨在培养学生在农村环境规划与设计领域的能力。
本文旨在探讨水土保持规划学教学设计的相关问题,从教学目的、教学方法、考核方式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讨论。
教学目的水土保持规划学作为本专业的核心课程,其教学目的是培养学生掌握以下能力:1.了解农村环境的生态基础知识学生需要了解农村自然生态系统的组成、结构与功能,以及与人类活动的关系,深刻认识到农村环境保护与建设的重要性。
2.掌握水文学、土壤学、植被学等基础知识作为水土保持规划学的基础,学生需要掌握水文学、土壤学、植被学等基础学科的基本理论,包括水文循环、土壤形成和类型、植被组成和生态特征等内容。
3.熟悉水土保持规划法规和标准学生需要熟悉当前水土保持规划的法规和标准,包括“水土保持法”、“水土流失定量化分类评价标准”、“农村生态建设规划设计指南”等。
4.具备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与实践能力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基础水土保持规划的设计能力,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和工具,为农村环境保护和建设提供专业技术支持。
教学方法在实现教学目的的基础上,教学方法应体现以下原则:1.实践性教学针对农村环境规划与设计专业,教学应充分体现实践性,强调理论与实践相结合。
教师应该注重课程实践环节的设计,尽可能让学生了解实际案例,并通过考察实际环境场地的方法,促使学生掌握实践性技能。
2.引导性教学教师需要在课程设计中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让学生主动探究知识。
例如,让学生现场观察和实践规划设计,引导学生通过提出问题、交流讨论等方式自主探索答案,从而达到知识的自主获取。
3.差异化教学由于学生对该领域的了解程度各不相同,教师应该根据个体的不同特点和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给予适当的指导和建议,帮助学生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提高个体的综合素质。
考核方式考核方式应该反映学生的实际能力,符合教学目的和方法原则,考试形式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1.理论考试理论考试是必不可少的一种考核方式,其目的是评估学生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情况。
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方案
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方案
首先,对于山区地区的水土保持,可以采取植树造林、修筑梯田、建设护坡工程等措施。
通过植树造林,可以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的可能性;修筑梯田可以减缓坡地水流速度,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建设护坡工程可以有效防止坡地的塌方,保护土壤资源。
其次,对于平原地区的水土保持,可以采取建设水利设施、实行轮作休耕、推广有机农业等措施。
建设水利设施可以有效调节水资源的利用,减少水浸侵蚀;实行轮作休耕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推广有机农业可以减少对化肥和农药的使用,避免对土壤的污染。
此外,对于干旱地区的水土保持,可以采取建设水源工程、推广节水灌溉、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等措施。
建设水源工程可以储备雨水资源,保障农业生产的用水需求;推广节水灌溉可以减少对地下水的开采,减缓地下水位下降的速度;开展水土保持宣传教育可以增强农民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水土资源的保护意识。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方案的制定和实施需
要政府、企业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政府应当出台相关政策,加大对水土保持工作的支持力度;企业应当加强环保意识,减
少对环境的破坏;社会各界应当积极参与到水土保持工作中,共同
守护好我们的家园。
综上所述,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方案是一项涉及方方面面的综合
性工程,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实施,才能更好地保护和改善我们的水土资源,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本文所述的水土保持规划实施方案能够为相关工作提供一定的
参考和借鉴。
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
工程建设水土保持方案一、水土保持方案的目标1、保护土地资源,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维护土地的生产能力和生态功能。
2、合理利用水资源,减少工程建设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损害,提高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3、保护生态环境,提升工程建设的生态效益,促进生态环境的修复和保护。
4、保障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减少灾害风险和环境污染。
二、水土保持方案的内容1、土地资源保护(1)在工程建设的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土地资源的特点和保护需求,通过优化用地布局和合理规划工程建设用地,减少对土地资源的破坏和浪费。
(2)在施工阶段,要采取一系列的土地保护措施,如覆盖植被、覆盖草皮、设立警示标识等,减少土壤侵蚀和水土流失现象的发生。
(3)在工程竣工阶段,要对土地资源进行修复和恢复工作,恢复植被、修复水土流失区,使其恢复原有的生态功能。
2、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与保护(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对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抽取和污染,并优化水资源的利用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
(2)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水质管理,减少废水的排放和污染,确保工程建设对水资源的保护。
(3)在工程竣工阶段,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对水资源的损害进行修复和补偿,修复受损的水体和水域生态系统。
3、生态环境的修复与保护(1)在工程建设过程中,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采取一系列的措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破坏和破坏。
(2)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比如临时性的搭设保护屏障,避免生态环境受到破坏。
(3)在工程竣工阶段,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生态环境的损害进行修复和保护,促进生态系统的恢复和保护。
4、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1)在工程规划阶段,要充分考虑生态环境的保护需求,优化工程建设的布局和设计,减少灾害风险的发生。
(2)在施工阶段,要加强对施工过程中的灾害风险的管理,比如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管理,减少灾害风险的发生。
(3)在工程竣工阶段,要对工程建设过程中对环境的损害进行修复和保护,减少环境污染的发生。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水土保持是指在农田水利规划中采取一系列的措施,保护水土资源,防止水土流失,提高水土保持能力,实现农田水资源合理利用和农田可持续发展。
以下是浅淡农田水利规划中可能采取的水土保持措施设计。
1. 建设沟渠网络:规划中应注意合理规划农田的排水系统,包括建设沟渠网络,确保水流畅通。
在沟渠设计中,可以采用不同的流速、不同的泥沙承载能力,以有效地防止水土流失。
2. 林木覆盖:规划中要考虑增加林木覆盖面积,提高土壤保持能力。
可以通过植树造林、人工林培育等方式,增加植被覆盖率,减少水土流失。
3. 建设沉淀池:通过规划建设沉淀池,可以起到拦截泥沙、防止泥沙进入农田的作用。
合理设置沉淀池的数量和布局,可以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4. 斜坡防护:对于斜坡地区,需要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水土流失。
可以采用梯田、防护坎等方式,保持土壤的稳定性。
5. 水保工程:规划中可以设计水保工程,包括建设堤坝、挡土墙等,以保护农田的水土资源。
合理设置水保工程的位置和规模,可以提高水土保持效果。
6. 设计合理的田块:规划中应合理设计田块的形状和大小,减少割缝面积,有利于保持土壤的完整性和稳定性。
7. 合理耕作方式:规划中要推广合理的耕作方式,如间作、轮作等,减少连作连种的频率,避免土壤的持续疲劳,提高土壤质量。
8. 改良土壤结构:可以在规划中考虑通过改良土壤结构,提高土壤的保水能力和保持能力。
可以采取有机肥料施用、石灰返硫等方式,改善土壤质地。
9. 良好的管理措施:规划中应设置相应的管理措施,包括加强农田水利设施的日常维护和管理,加强水土保持意识的宣传和培训,实现持续的水土保持效果。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及水土保持规划设计
施工中环境保护措施
减少施工噪音和粉尘排放
采取有效的隔音、降尘资源
优化施工用水方案,减少用水量,同时确保废水达标排放。
施工后环境保护措施
生态恢复与绿化
对施工破坏的区域进行生态恢复,并进行绿化,以促进生态 平衡。
环境监测与评估
定期对施工后的环境进行监测和评估,确保环境质量得到有 效保护。
了法律依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土保持法》
03
针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专门规定,要求水利工程必须进行水
土保持规划设计。
02 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重要 性
水土流失的危害
土地退化
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影响农作物生长,降低土地生产力。
河道淤积
水土流失携带的泥沙进入水体,淤积河床,影响行洪能力,加剧 洪涝灾害。
04 水土保持技术及应用
水土保持技术分类
生物技术
通过植树、种草等措施增加地 表植被覆盖,提高土壤抗侵蚀
能力。
工程措施
修建挡土墙、护岸等工程,防 止水土流失。
农业技术
合理安排耕作方式,减少耕作 强度,降低土壤侵蚀。
化学措施
利用化学物质对土壤进行改良 ,提高土壤抗侵蚀性。
水土保持技术的应用
在山区、丘陵区等水土流失严重 地区,采用生物措施和工程措施 相结合的方法,有效控制水土流
水利工程的建设可能导致 土地淹没、生物栖息地丧 失等生态环境问题。
水文变化
水利工程调节水资源的分 配和使用,可能改变河流 的水文特征,影响下游生 态环境。
水利工程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
01
规定了水资源开发、利用、保护、节约等方面的法律规范。
《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保护法》
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建设构想
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建设构想水土保持是指通过对水资源和土壤资源进行科学管理和保护,以维护和改善水土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的安全稳定。
对于一个拥有庞大土地面积和多样地形地貌的国家来说,水土保持工作至关重要。
为了更好地推进我国水土保持事业,建设一个完善的规划设计体系是必不可少的。
首先,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应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
这包括深入研究我国的地质特征、气候特点、植被状况等,对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需求进行评估和分析。
同时,我们还需要借鉴国内外先进的水土保持经验和技术,不断完善和创新我国的水土保持理论体系。
只有建立在科学的理论基础之上,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才能真正适应我国的国情和地形地貌特点。
其次,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应设立健全的管理机制。
这包括建立一个统一的规划设计机构,负责统筹规划设计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该机构应由具备相关专业背景和丰富经验的专家组成,定期进行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研究和评估。
同时,要加强与各级地方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沟通和合作,形成水土保持规划设计的协同效应。
第三,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应注重科技创新和技术的推广应用。
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充分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包括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等,对不同地区的水土保持情况进行监测和评估。
同时,要鼓励和支持相关科研机构和高校进行水土保持技术研究和创新,推动水土保持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此外,要积极开展水土保持技术的培训和宣传,提高广大农民和农村干部的水土保持意识和技术水平。
最后,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应注重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工作不仅仅是为了保护水土资源,更是为了维护生态平衡和促进可持续发展。
因此,在规划设计的过程中,我们应注重生态环境的恢复和改善,尽量采用生态工程和生物防治等可持续发展的手段。
同时,要加强对水土保持政策和措施的监督和评估,确保其有效实施和落地生根。
总之,我国水土保持规划设计体系的建设是一个长期而复杂的过程,需要政府、科研机构、高校和广大农民的共同努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刖言光荣小流域地处我国水力侵蚀六大类型区之一的东北黑土侵蚀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海伦市西南15km处,流域面积12.664km2。
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面积总124.93 万m。
光荣小流域地形起伏,共有17个大岗,坡陡且长,水土流失十分严重,土壤侵蚀模数为5 000 t/ km。
由于严重的水土流失,导致土壤肥力下降,中低产田面积不断扩大,土地生产力水平很低。
因此,以生态理论为指导,对水土流失进行及时综合治理, 遏制土壤退化,用较少的投入可获得大的回报,走质量效益型生态农业道路是该区致富并持续发展的主要途径。
1 基本情况1.1自然条件光荣小流域地处我国水力侵蚀六大类型区之一的东北黑土侵蚀区,位于黑龙江省松嫩平原北部海伦市西南15kn处,地理位置东经126? 48/ 30"〜126? 51" 30",北纬47? 19/45"〜47? 22/)0",流域面积12.664km2。
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总面积约124.93万m。
光荣小流域处于漫岗丘陵向海伦河漫滩地的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由岗上平地,岗坡地及河滩地三种地貌类型组成。
最高海拔243.2m,最低182.8m,高差60.4m。
该流域位于北中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
多年平均降雨量511.1mm,年际变化幅度很大,且降水分多布在6〜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8.7%,无霜期120天左右,》10C的有效积温为2400〜2500r,年日照时数为2700小时左右,全年2太阳辐射总量为465.46kJ/cm。
1.2社会经济情况1.2.1 人口与劳动力光荣小流域涉及的行政村包括前进乡的光荣村,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自然屯为拣草屯中间大道以北部分。
1.2.2 土地利用现状流域内各类用地的数量和分布,人均土地和耕地数量,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
土地利用现状详见《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土地利用状况图》。
农村产业结构。
农、林、牧、副各业年产值,各业产值占农村总产值的比例,农民人均纯收入。
农业生产。
主要农作物的种类、播种面积、平均单产、人均产量,耕地中基本农田所占比重及人均基本农田,基本农田平均单产等。
林业生产。
林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单位林地面积的产值及纯收入。
牧业生产。
牧业收入的主要来源,各类牧畜品种、数量,饲料来源,经营管理情况。
简介小流域交通条件和水利设施情况,与农民群众生活有关的燃料、肥料、饲料、 人畜饮水等。
2水土流失与水土保持现状 2.1水土流失现状光荣小流域耕地面积中水土流失面积为 6509亩,流域内共有大小侵蚀沟200多条, 多为3〜4级冲沟,呈树枝状分布,最深的侵蚀沟达 7.2m ,部分沟已切入基岩,沟宽最 宽已达40m 沟底岩石裸露,沟坡寸草不生,纵横交错的侵蚀沟将土地切割得支离破碎, 侵蚀沟占地面积为400亩,严重的水土流失使原来一百多厘米厚的黑土只剩下了三四十 厘米,有的已经变成了破皮黄,土地生产力水平较低,严重的水土流失已经影响和制约 了光荣小流域农业生产的发展。
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一共测到13条侵蚀沟。
其中,侵蚀沟面积最大的为约 1.06 万m,侵蚀沟最宽处最大的约为22.6m,侵蚀沟最长的约155m 具体情况详见《光荣小 流域第2区域土壤侵蚀状况图》。
2.2水土流失危害黑土区由于地形起伏,岗洼相间。
加之人们不合理开发经营造成植被逆向演替, 导 致每逢雨季,冲刷严重,耕地尤重。
具体为:(1) 地力锐减,有机质含量下降。
(2) 土壤板结,理化性能逆向发展。
123农村经济状况(1) (2) (5) 其他。
124 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黑龙江省海伦市光荣小流域第2区域水土保持规划设计(3)耕地减少,土地利用率降低。
(4)生态失衡、自然灾害频发。
2.3水土流失成因光荣小流域处于漫岗丘陵向海伦河漫滩地的过渡地区,地形起伏大,坡缓坡长,年降雨集中,且多暴雨。
黑土的表土疏松,底土粘重,水分渗透性差,水土流失严重。
冬季漫长寒冷,地面土壤也易形成冻融侵蚀。
人类不合理的生产活动,即毁林、毁草和陡坡开荒耕种,使垦殖初期的自然森林生态系统被破坏,该流域大部分被辟为农田,森林植被荡然无存,不合理的耕作使土壤团粒结构遭到破坏,近年来有机肥投入的减少,致使土地板结,渗透性差,更加剧了水土流失。
在影响水土流失的,地形、土壤、降雨、植被和人类活动这五大因素当中,降雨与土壤在短期内是不可控因素,局部地整治地形, 增加植被覆盖率,合理利用土地是可以做到的。
为了达到控制水土流失,发展流域经济的目的,首先就要从土地利用结构来加以考虑,调整流域内的产业结构。
3流域治理现状3.1治理过程采取农业措施、生物措施、工程措施等各种措施防治土壤侵蚀。
3.2治理经验根据小流域水土流失发生的特点和规律,以及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成果和知识储备,按照生态学原理,根据不同的地形和不同的景观,因地制宜地建立不同的治理模式。
3.3存在问题与教训侵蚀黑土农田多为坡耕地,坡度在1.5。
〜10°之间,坡缓坡长,均发生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存在的问题较多,跑水、跑土、跑肥,地力锐减,低产田面积增加。
4流域系统分析4.1资源分析与评价降雨集中,雨量大,降雨强度大,超过土壤的渗蓄水能力,就容易产生地表径流。
根据降雨和径流小区产流的观测资料,当1小时的降雨量达到10mm或24小时降雨量达到30mm时,就能产生径流和冲刷。
这样的雨强在黑土区每年都要出现十几次,势必造成对土壤的冲刷和破坏。
其次是地形因子,地面坡度越大,径流的冲刷能力越强。
当坡度相同时,坡面越长,汇集的流量越大,径流的速度也越大。
第三是土壤、地质因子。
土3/ 12壤的透水性、抗蚀性、抗冲性越强,水土流失越轻,反之,就重。
黑土表层疏松,抗蚀抗冲能力很低,底土粘重,透水能力较差,因此黑土容易遭受水利侵蚀。
第四是植被因子。
良好的植被,截流降雨,分散径流,固持土壤,减轻水土流。
而植被一旦被破坏, 就容易发生水土流失。
黑土为垦殖率较高的土壤,就连坡度较大的地方也开垦为农田, 在加上林地的过度砍伐,自然植被遭到了显著的破坏。
第五,冻融作用也是影响水土流失的一个因子。
该地区土壤冻结时间5—6个月,冻融交替,使土体变得疏松,抗蚀抗冲能力很低,春季融雪沿坡地很容易形成地表径流。
另外,冬季形成很多地裂子,冻融后地裂缝处土体更为疏松,在降雨径流冲刷作用下,很容易发展成侵蚀沟。
侵蚀黑土由于坡长和汇水面积大,再加上有自然水线,开垦为耕地或毁林后,极易引起土壤侵蚀。
侵蚀的形式主要是片蚀和沟蚀两种,根据多处坡度较大的片蚀区调查,平均每年侵蚀表土的厚度约为0.8cm,以至在黑土区的耕地出现大片的破皮黄和云彩地,因此片蚀是黑土肥力减退的主要原因。
黑土区的沟蚀也很普遍,主要是由于集中降雨,雨水顺地形集中于谷间冲刷所至,冲刷沟切割地形,造成地形支离破碎,破坏农田和道路。
4.2社会经济系统的分析评价人们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是造成黑土区水土流失加剧的主导因素。
黑土区在二百年前, 为龙生之地,人烟稀少,一派自然生态景观,树高草密,栖息着很多的野生动物和鸟类。
自1896年清政府宣布开垦起,大量的移民来这里开荒种地。
随着人口的不断增加,使流域中的原始林木逐渐减少,代之而起的是以柞树为主的乔灌混生的次生林,一部分缓坡地开垦成了耕地。
群众为了建房和烧柴,又逐渐把次生林砍光,大的岗坡地变成了一片柞树丛。
一直持续到解放初期,50年代为了扩大耕地,毁林毁草到岗顶,岗坡上的柞树林也被砍净,变成了农田,顺坡种植,于是水土流失加剧。
后来在以粮为纲的错误思想的指导下,从1972年起又大肆毁林开荒,使岗地植被遭到进一步破坏,进入八九十年代,由于可采林减少和煤矿企业不景气,部分林业工人和矿工就地从事种植业,在宜林区开垦种植,使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日益加剧。
总之,黑土区由于地形起伏,岗洼相间,加之人们不合理开发经营造成植被逆向演替,导致每逢雨季,冲刷严重,耕地尤重。
本区水土流失面积100多万公顷,每公顷流失土量平均每年达18〜22立方米,冲沟纵横、割裂农田、导致深厚肥沃的黑土全变浅、层变薄、质变劣;粘朽、冷浆、板结、贫瘠,严重损伤了黑土的生产能力。
5流域治理规划5.1规划原则小流域总体规划,主要是对该流域的水土资源合理利用与整治的平面布局,确定生物种群与环境的优化组合,遵循以下三个原则: 5.1.1顶级群落原则即仿照顶级群落的生物特性装配人工物种群,最大限度的抗御气候条件的恶变,求得稳定性等于自然生态系统,而效益高于自然生态系统。
5.1.2地貌格局原则同一地貌格局有其特定的生物群体与其相匹配。
即所谓的地理生物群落型。
因此,地貌格局是特定生物种群生产出来高生物量的发展地界。
一般来说不应突破地貌格局越区利用。
否则不仅难以获得高而稳定的生产力,还会遭到严重的生态性不良后果。
5.1.3提高光能利用率和充分利用生态位的原则即在同一水土资源上实行生物种群的层次组合,实现多层次利用和多层固定太阳光能,以储有更多的生物潜能。
5.2建设目标5.2.1治理水土流失目标包括达到的治理程度,减少水土流失量,减沙效益等。
5.2.2改善生态环境目标包括林草面积达到宜林宜草面积的比例,综合治理措施保存率,实现生态修复面积等。
5.2.3发展农村经济目标包括人均基本农田,农业总产值增加量,人均粮食、人均收入比当地平均水平提高幅度。
5.2.4其他解决人畜饮水、解决生活用能、改善人居环境、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
5.3 土地利用规划对小流域现有生产用地进行土地分级和适宜性进行评价。
根据土地用地和生态用地划分结果,按照土地适宜性评价和择优选择的原则,优先划定生产用地图斑,确定小流域土地结构调整结果。
5.4治理措施规划与设计541小流域综合治理分区根据生物与环境相统一的原则,生态与经济同步发展,资源永续利用为基础,遵照地貌类型导致生物生态分异,生物种群必须与地貌格局相一致,将小流域分为三个生态系统,并按承包户为基本单位,划分若干个基本单元。
具体情况详见《光荣小流域第 2 区域植被图》。
5.4.1.1林地生态系统:分布在缓岗地与宽谷滩地之间,系爪子岗地形,包括中度、重度、极强度及侵蚀沟等四种类型。
本系统水土流失十分严重,沟壑纵横,土地破碎,主要采用生物措施、工程措施和管理措施相结合的办法,进行综合治理,建立以林、草、畜为主要内容的复式结构系统,发展多种经营。
林种搞以水土保持为直接目的用材林为主,适当发展经济林, 养殖业以养牛羊为主,与种草、种树、种田有机结合。
5.4.1.2 农田生态系统:多数为中低产田,必须通过生物措施和耕作措施加以改造,并通过不断培肥,逐渐提高土壤肥力,以此来达到高产、稳产。
5.4.1.3居民地生态系统主要为拣草屯中间大道以北的居民地,在居民地的周边采取生物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