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作文之悲悯人生的作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悲悯人生的作文
【篇一:高考作文——悲悯】
悲悯主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人应该常怀悲悯之心,一个不具有悲悯之心的人,是断不会懂得珍
爱自己,更谈不上去关爱和扶助别人的。如果一个社会,一个民族,一点点丢掉它的悲悯之心,最终丢掉的将是社会良知和道德文化的
灵魂。我们不能对人类的不幸和苦难熟视无睹,无动于衷,而应该
常怀悲悯之心,用悲天悯人的情怀相互扶持、彼此慰藉。悲悯是善
的本质,是善的源头,是善的表现。做人要常怀悲悯之心,常拥有
温情。
请以“常怀悲悯之心”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
【思路点拨】
悲悯情怀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是人类情感中弥足珍贵的
一部分。很多作品中的人物——风雪中脚步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
秀却心忧炭贱的卖炭翁,寒风中蜷缩在街角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常
常触动人们的悲悯之心,令人产生同情、怜悯、悲伤等等繁杂的情感。这种情感令人充满爱心,从而去关爱他人,进而合自己的精神
世界更丰盈。
“悲悯之心”是一种博大的情怀,它促使人关注身边的人、事物乃至
世界,从而思考人生的意义。写作中,应该注意,应该注意体现题
目中的“常”字,国为这个字暗示“悲悯”是一贯的关怀,是一种行为
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
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突破方法】
一、审题
题目是一个动宾短语,说的是人应该具备一种什么样的情怀和行为
意识。写作中,应该注意体现题目中的“常”字,因为这个字表明这
里的“悲悯”是一种行为习惯,是性情的自然流露与长期表现;同时
应注意,“悲悯”是哀伤而同情意思,它的对象是处于生存困境中的
弱者,行文中不要弄错对象。具体写作中,可以侧重表现为什么要“常怀悲悯之心”,应该怎样做,以及常怀悲悯之心的意义。
二、立论
愿天下人都有一颗悲悯之心;
常怀悲悯之心,让生命感动;
常怀悲悯之心,让世界更温柔;
常怀悲悯之心,让爱洒满人间;
常怀悲悯之心,使人性显得更真实;
三、思路示例:
(一)纵向式
生活中没有悲悯之心的种种表现,产生的原因及危害,呼吁改变。(二)横向式
1.“为什么”
中心论点:常怀悲悯之心,让人性绽放光彩。
分论点:
(1)悲悯让生命感动;
(2)悲悯让世界更温柔;
(3)有悲悯才有敬畏。
2.“怎么做”
中心论点:常怀悲悯之心,让你的内心充满温情。
分论点:
(1)当饥饿的乞丐投来乞怜的目光,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2)当受伤的路人倒地不起,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3)当面临失学的儿童泪光闪闪,请伸出你的援助之手。
分论点:
(1)当身边的动物已是濒危,请放下你的屠刀;
(2)当你的敌人遍体鳞伤,毫无反抗之力,别再蹂躏他;
(3)当身边的弱小身处困境,给点物质的帮助,给点精神的鼓励。【避免失误】
避免弄错悲悯对象,不能把暂时失利的强者当成是悲悯的对象。
【素材金库】
◎什么是悲悯?悲是慈悲,悯是体恤,悲悯是源于同情、高于同情
的一种博大的情怀。什么是同情,北大教授曹文轩这样告诉我们,
同情就是一个人处在一种悲剧性的境况中,另一个人面对着,心灵
忽然受到触动,然后生出扶持与援助的欲望。当他在进行这种扶持、援助之时或在完成这种扶持、援助之后,心里感到有一种温热的暖
流流过,并且因为实施了他的高尚行为,从而使他的人格提升了一步,灵魂受到了一次净化,更加愿意在以后的日子里,继续去实施
这种高尚的行为。
◎悲悯情怀不但是文学作品中一个古老的命题,也是人类情感中弥
足珍贵的一部分。在很多作品中我们可以体会到悲悯,风雪中脚步
蹒跚的祥林嫂、身穿单衣却心忧炭贱愿天寒的卖炭翁,一个具有悲
悯情怀的人看到这样的情景,心弦会在酸楚中被重重地拔动。
◎古代,有一个学士叫周豫,一次在烹煮鳝鱼时,发现热锅里有只
鳝鱼总向上曲拱身体。他甚为不解,剖开鳝鱼,发现肚里有子。原来,这条母鳝极力向上曲折身体避烫是为了保护腹中的子。母鳝护
子的举动触动了周豫悲悯的心弦,从此他不再烹鳝。这是一个知识
分子在日常生活中的悲悯情怀。
关于一个知识分子的悲悯情怀,作家庞进概括了三句话:“疮痍在目
的忧愤感,飞蛾扑火的壮烈感,钢刀剜心的痛彻感。”他又进一步说:“就是普遍的老百姓的、民族的、国家的以及人类的苦难能否全方位
地进入你的眼?你是否对这些苦难忧心忡忡,常常长夜难眠,心泪
潸然?”
◎白居易是晚唐的一个知识分子,是封建时代的一个官员,他的悲
悯情怀是为世人称道的。
元和二年(公元807年),白居易时任盩厔(今陕西周至)县尉,
他目睹了农民割麦、贫苦者拾麦的情景写下了《观刈麦》“??足蒸暑
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
在其旁。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字里行间充满了对农民的同情
和怜悯,之后他发出愧叹:“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在一千多年前,白居易发
出的愧叹和他的悲悯情怀让他的灵魂升跃到了一个个安享吏禄的为
官者难以企及的高度。
◎悲悯者,悲天灾而悯人祸。人类是与灾难并存的,当异地遭遇灾
难或他人身处不幸时,人类所表现出的悲悯不只是给受困者以安慰,更高的一层是它诠释了“人”字的结构是相互支撑。
◎患白内障失明的人所承受的痛苦是明眸善睐者所不能体会的,“白
天不懂夜的黑”,但湖南一个叫余彭年(原名彭立珊)的老人。他决
定用5年的时间出资5亿元,让全国20万名白内障患者重见光明。
当东南亚地区地震引发海啸时,北京一名一年级的小学生孔靳为灾
区小朋友捐出了自己24.3元的零花钱。在捐助上,余彭年的5亿元
与孔靳的24.3元,一个厚重,一个绵薄,但在悲悯情怀上,他们都
是具有崇高境界,都实施了援助的高尚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