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学习题 第八章时间数列习题答案1

合集下载

(时间管理)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

(时间管理)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

(时间管理)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壹、选择:1、作为动态数列水平的指标能够是:(甲〉总量指标;(乙〉相对指标;(丙〉平均指标。

()①甲②乙丙③甲乙丙④甲丙2、我国"九五"时期每年钢产量是:(甲)时期数列;(乙〉时点数列。

计算这个数列的平均水平要运用的算术平均数是:〈丙〉简单算术平均数;(丁)加权算术平均数。

()①甲丁②乙丙③甲丙④乙丁3、最近几年每年年末国家外汇储备是:(甲)时期数列;(乙)时点数列。

计算这个数列的平均水平要运用的平均数是:(丙)简单算术平均数;(丁)“首末折半”序时平均数。

()①甲丙②甲丁③乙丙④乙丁4、某企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变动资料(单位:千元〉:1998年1月1日8000当年新增2400,当年减少400试确定工业生产固定资产原值平均价值()①10000②9000③5000④15005、某车间月初工作人员数资料如下:()壹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280284280300302304320计算该车间上半年月平均工人数计算式是:①②③④6、2003年上半年某商店各月初棉布商品库存〈千元〉为:()壹月二月三月四月五月六月七月42343632363338试确定上半年棉布平均商品库存。

①35②30③35.7④407、某银行农业贷款余额(千元)如下:2002年1月1日842002年4月1日812002年7月1日1042002年10月1日1062003年1月1日94试确定农业贷款平均余额()①93.8②76③95④117.258、2003年11月某企业于册工作人员发生了如下的变化(人):2003年11月1日于册9192003年11月6日离开292003年11月21日录用15试确定该企业11月份日平均于册工作人员数()①900②905③912④9199、某采购点12月1日有牛300头,12月5日卖出230头,12月19日购进130头。

试确定该采购点月平均牛头数()①154②186③200④25011、某地区粮食作物产量平均发展速度:1998~2000年为1.03,2001~2002年为1.05,试确定1998~2002五年的平均发展速度:()①②③④17、计算年距指标的目的是()。

统计基础课件习题的答案第八章

统计基础课件习题的答案第八章
• 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
速度与水平指标的结合运用
1. 若两个时期的发展方向不同不宜计算速度指标,而直接
通过增长量来分析表述。
如:某企业上年亏损120万,本年盈利80万。
2.有时不能单看速度,应与水平结合分析 。如:某大学甲
学院上年招生200人,本年招600人; 乙学院上年招2000人,本 年招3000人。计算分析两学院新生增长速度。
每一指标值反映现象 在某一时刻上的总量
(二)相对数时间数列
月份
1月
2月
3月
实际销计划销售额(万元) 1000
1100
950
计划完成程度(%) 108
102
103
(三)平均数时间数列
月份
产量(件) 月初工人数(人) 劳动生产率(件/人)
1月
14000 200 76
a0 a0 a0
a0
两种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
1. 环比发展速度连乘积等于定基发展速度
a1a2a3an an R(总速 ) 度 a0 a1 a2 an-1 a0
2. 相邻两个定基发展速度之商等于相应的 环比发展速度
ai : ai-1 ai
a0 a0
a i-1
二、增长速度
增长速 基 增 度期 长水 量 发 平展速 - 1度
该公司上半年职工月平均人数 :
40 400 420 450 450 481 4012
2
24(0 人 /6 月 )
7 1
练一练
某公司2019年一月上旬职工人数变动:
日期 1日 2-3日 4-6日 人数 256 249 245
该公司一月上旬平均每天的职工人数:
7-10日 236
2 5 1 2 6 4 2 2 9 4 3 2 5 3 4 2 6.3 4 ( 人 /日 3 ) 1 2 3 4

统计学罗文宝主编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单选题多选题参考答案

统计学罗文宝主编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单选题多选题参考答案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二、单项选择题1.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C )。

A 、几何平均法 B.加权算术平均法 C.简单算术平均法 D.首末折半法2.间隔相等的时点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D )。

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3.数列中各项数值可以直接相加的时间数列是(B )。

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C.平均指标动态数列D.相对指标动态数列4.时间数列中绝对数列是基本数列,其派生数列是(D )。

A. 时期数列和时点数列B.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相对数时间数列C. 绝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D.相对数时间数列和平均数时间数列5.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D )。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6.已知某企业1月、2月、3月、4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190人、195人、193人和201人。

则该企业一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B )。

7.说明现象在较长时期内发展的总速度的指标是(C )。

A 、环比发展速度 B.平均发展速度 C.定基发展速度 D.环比增长速度8.已知各期环比增长速度为2%、5%、8%和7%,则相应的定基增长速度的计算方法为(A )。

A.(102%×105%×108%×107%)-100%B. 102%×105%×108%×107%C. 2%×5%×8%×7%D. (2%×5%×8%×7%)-100%4201193195190+++、A 3193195190++、B 1422011931952190-+++、C 422011931952190+++、D9.平均发展速度是( C )。

A.定基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B.环比发展速度的算术平均数C.环比发展速度的几何平均数D.增长速度加上100%10.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 C )。

统计学原理(第2版)习题答案解析简版

统计学原理(第2版)习题答案解析简版

第一章总论二、单项选择题1.B 2.C 3.A 4.B 5.A6.D 7.D 8.B 9.D 10.D 11.C 12.A 13.C 14.D 15.D三、多项选择题1.ACE 2.ABD 3.BE 4.CE5.BDE 6.ABC 7.ACE 8.ABCE9.BCE 四、判断题1.×2.×3.√4.√5.×6.×7.√8.×第二章统计设计一、填空题(1)第一、各个方面、各个环节(2)整体设计、专项设计(3)全阶段设计、单阶段设计。

(4)长期设计、中期设计、短期设计。

(5)相互联系、相互制约(6)总体数量、概念、具体数值。

(7)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8) 数量指标、质量指标。

(9) 数量性、综合性、具体性。

(10) 国民经济统计指标体系、科技统计指标体系、社会统计指标体系二、多项选择题1.BE 2.AD 3.ABCE4.ACE 5.BD 6.ABC 7.CD 8.ABCD 9.ABCDE三、判断题1.√2.√3.×4.√5.√第三章统计调查一、填空题1.准确、及时、全面、系统。

2.基础资料。

3.全面、非全面、经常性、一次性、组织方式不同4.核心、原始资料5.国民经济(或国家)、地方、专业6.原始记录、统计台账7.一次性、全面8.全面、非全面9.原始、次级10.范围11.重点调查、典型调查12.普查、全面统计报表、重点调查、典型调查、抽样调查13.明确调查目的14.调查单位15.调查表、表头、表体、表脚、单一、一览16.开放式问题、封闭式问题二、单项选择题1.C 2.B 3.C 4.D 5.C 6.D 7.D 8.D 9.D 10.D 11.B 12.C 13.B 14.A 15.B 16.B 17.A 18.B三、多项选择题1.ADE 2.ACDE 3.AE4.ACE 5.ABC 6.CD 7.ACD 8.ABC 9.ABCDE 10.DE 11.BCDE第四章统计整理二、单项选择题1.C 2.A 3.B 4.B 5.B 6.C 7.C 8.C 9.A 10.C 11.C 12.A 13.B 14.C 15.B三、多项选择题1.AC 2.CE 3.DE 4.BCDE 5.ACD 6.ABE7.ABE 8.CD E9.ACD 10.ACDE四、判断题1.×2.×3.×4.√5.×6.√7.√8.√9.×10.√六、计算题1.分组标志为学习成绩,为数量标志,分组方法采用的是组距式分组。

(整理)8章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8章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

(整理)8章时间序列分析练习题参考答案.第⼋章时间数列分析⼀、单项选择题1.时间序列与变量数列( )A 都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B 都是根据变量值⼤⼩排列的C 前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后者是根据变量值⼤⼩排列的D 前者是根据变量值⼤⼩排列的,后者是根据时间顺序排列的 C2.时间序列中,数值⼤⼩与时间长短有直接关系的是( )A 平均数时间序列B 时期序列C 时点序列D 相对数时间序列 B3.发展速度属于( )A ⽐例相对数B ⽐较相对数C 动态相对数D 强度相对数 C4.计算发展速度的分母是( )A 报告期⽔平B 基期⽔平C 实际⽔平D 计划⽔平 B5.某车间⽉初⼯⼈⼈数资料如下:则该车间上半年的平均⼈数约为( )A 296⼈B 292⼈C 295 ⼈D 300⼈ C6.某地区某年9⽉末的⼈⼝数为150万⼈,10⽉末的⼈⼝数为150.2万⼈,该地区10⽉的⼈⼝平均数为( )A 150万⼈B 150.2万⼈C 150.1万⼈D ⽆法确定 C7.由⼀个9项的时间序列可以计算的环⽐发展速度( ) A 有8个 B 有9个 C 有10个 D 有7个 A8.采⽤⼏何平均法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依据是( )A 各年环⽐发展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B 各年环⽐发展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C 各年环⽐增长速度之积等于总速度D 各年环⽐增长速度之和等于总速度 A9.某企业的科技投⼊,2010年⽐2005年增长了58.6%,则该企业2006—2010年间科技投⼊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 A5%6.58 B 5%6.158 C6%6.58 D 6%6.158B10.根据牧区每个⽉初的牲畜存栏数计算全牧区半年的牲畜平均存栏数,采⽤的公式是( ) A 简单平均法 B ⼏何平均法 C 加权序时平均法 D ⾸末折半法 D11.在测定长期趋势的⽅法中,可以形成数学模型的是( )A 时距扩⼤法B 移动平均法C 最⼩平⽅法D 季节指数法12.动态数列中,每个指标数值相加有意义的是()。

时间数列习题及答案

时间数列习题及答案

练习一、单项选择题1.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时间数列()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工业企业按地区分组形成的数列C.职工按工资水平高低排列形成的数列D.出口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形成的数列2.某地区1989~2008年排列的每年年终人口数时间数列是()A.绝对数时期数列B. 绝对数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3.某地区1999~2008年按年排列的每人分摊粮食产量的时间数列是( )A.绝对数时间数列B.绝对数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4.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A.几何平均法B.加权算术平均法C.简单算术平均法D.首末折半法5.2008年11月某企业在册工作人员发生了如下的变化:11月1日在册919人,11月6日离开29人,11月21日录用15人,,则该企业11月份日平均在册工作人员数()A.900????? B.905????? C.912????? D.9196.某企业4 月、5 月、6 月、7 月的平均职工人数分别为:290 人、295 人、293 人和301 人,则该企业二季度的平均职工人数的计算方法为()A.(290+295+293+301)/4B.(290+295+293)/3C.(290/2+295+293+301/2)/(4-1)D.(290/2+295 十293+301/2)/47.已知环比增长速度为9.2%、8.6%、7.1%、7.5%,则定基增长速度为()A.9.2%×8.6%×7.1%×7.5%B.(9.2%×8.6%×7.1%×7.5%)-100%C.109.2%×108.6%×107.1%×107.5%D.(109.2%×108.6%×107.1%×107.5%)-100%8.下列等式中,不正确的是()A.发展速度=增长速度+1B.定基发展速度=相应各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C.定基增长速度=相应各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D.平均增长速度=平均发展速度-19.累计增长量与其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的关系表现为()A.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积B.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和C.累计增长量等于相应的各个逐期增长量之差D.以上都不对10.广东省第三产业增加值2008年比2002年增加了219.67%,则广东省这几年第三产业增加值的平均发展速度为()A11.某种股票的价格周二上涨了10%,周三下跌了2%,周四上涨了5%,这三天累计涨幅为()A.13% B.13.19% C.14.10% D.17.81%12.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其产量年年增加5万吨,则该产品产量的环比增长速度()A.年年下降B.年年增长C.年年保持不变D.无法做结论13.今年某月发展水平除以去年同期发展水平的指标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 平均发展速度D.年距发展速度14.若要观察现象在某一段时期内变动的基本趋势,需测定现象的()A.长期趋势 B.季节变动 C.循环变动 D.不规则变动15.若无季节变动,则各季的季节指数为( )A.0 B.100% C.小于100% D.大于100%二、多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直接相加没有实际意义的有()A.时点数列B.时期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间数列E.绝对数时间数列2.构成时间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指标名称B.指标数值C.指标单位D.现象所属的时间3.时点数列的特点有( )A.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可以相加B.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不具有可加性C.指标数值是通过一次登记取得的D.指标数值是通过连续不断登记取得的E.指标数值的大小与间隔长短没有直接联系4.下面哪几项是时期数列()A.我国近几年的耕地总面积 B.我国历年新增人口数C.我国历年图书出版量 D.我国历年的黄金储备E.某地区国有企业历年资金利税率5.下列数列哪些属于由两个时期数列对比构成的相对数或平均数时间数列()A.工业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数列B.百元产值利润率时间数列C.产品产量计划完成程度时间数列D.某单位人员构成时间数列E.各种商品销售额所占比重时间数列6.下面属于时点数列的是()A.历年旅客周转量B.某工厂每年设备台数C.历年商品销售量D.某高校历年毕业生人数E.某银行储户存款余额7.根据时间数列中不同时期的发展水平所求的平均数称为()A.序时平均数B.算术平均数C.几何平均数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发展速度8.某水产公司2001年产值为2000万元,2008年产值为2001年的300%,则该公司产值的年平均增长量及年平均增长速度为()A.年平均增长量为571.43万元B.年平均增长量为500.00万元C.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6.99%D.年平均增长速度为14.72%E.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0.09%10.长期趋势的测定方法有()A.季节比率法B.移动平均法C.最小平方法D.时距扩大法三、计算题1.某企业2008年职工人数资料如下表所示。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思考题及练习题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 思考题及练习题

第八章思考题及练习题(一) 填空题1、时间数列又称数列,一般由和两个基本要素构成。

2、动态数列按统计指标的表现形式可分为、和三大类,其中最基本的时间数列是。

3、编制动态数列最基本的原则是。

4、时间数列中的四种变动(构成因素)分别是:、、、和5、时间数列中的各项指标数值,就叫,通常用a表示。

6、平均发展水平是对时间数列的各指标求平均,反映经济现象在不同时间的平均水平或代表性水平,又称:平均数,或平均数。

7、增长量由于采用的基期不同,分为增长量和增长量,各增长量之和等于相应的增长量。

8、把报告期的发展水平除以基期的发展水平得到的相对数叫,亦称动态系数。

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它又可分为发展速度和发展速度两种。

9、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法和法两种。

10、某企业2000年的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2倍,比95年增长了0.8倍,则95年粮食产量比90年增长了倍。

11、把增长速度和增长量结合起来而计算出来的相对指标是:。

12、由一个时期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仍属时期数列;由一个时点数列各逐期增长量构成的动态数列,属数列。

13、在时间数列的变动影响因素中,最基本、最常见的因素是,举出三种常用的测定方法、、。

14、若原动态数列为月份资料,而且现象有季节变动,使用移动平均法对之修匀时,时距宜确定为项,但所得各项移动平均数,尚需,以扶正其位置。

15、使用最小平方法配合趋势直线时,求解 a、b参数值的那两个标准方程式为。

16、通常情况下,当时间数列的一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可拟合趋势方程,而当时间数列中各二级增长量大致相等时,宜配合趋势方程。

17、用半数平均法求解直线趋势方程的参数时,先将时间数列分成的两部分,再分别计算出各部分指标平均数和的平均数,代入相应的联立方程求解即得。

18、分析和测定季节变动最常用、最简便的方法是。

这种方法是通过对若干年资料的数据,求出与全数列总平均水平,然后对比得出各月份的。

19、如果时间数列中既有长期趋势又有季节变动,则应用法来计算季节比率。

统计学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试题及答案

统计学第八章   时间数列分析试题及答案

第八章时间数列分析(二) 单项选择题1、组成动态数列的两个基本要素是(A )。

A、时间和指标数值B、变量和次数(频数)C、主词和宾词D、水平指标和速度指标2、下列数列中哪一个属于动态数列( C )A、学生按学习成绩分组形成的数列B、职工按工资水平分组形成的数列C、企业总产值按时间顺序形成的数列D、企业按职工人数多少形成的分组数列3、下列属于时点数列的是( C )。

A、某工厂各年工业总产值;B、某厂各年劳动生产率;C、某厂历年年初固定资产额D、某厂历年新增职工人数。

3、时间数列中,各项指标数值可以相加的是( A )。

A、时期数列B、相对数时间数列C、平均数时间数列D、时点数列5、工人劳动生产率时间数列,属于( C )。

A、时期数列B、时点数列C、相对数时间数列D、平均数时点数列6、在时点数列中,称为“间隔”的是( C )。

A、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间的距离;B、最初水平与最末水平之差;C、两个相邻指标在时间上的距离;D、两个相邻指标数值之间的距离。

7、对时间数列进行动态分析基础指标是( A )。

A、发展水平;B、平均发展水平;C、发展速度;D、平均发展速度。

8、计算序时平均数与一般平均数的资料来源是( D)A、前者为时点数列,后者为时期数列B、前者为时期数列,后者为时点数列C、前者为变量数列,后者为时间数列D、前者为时间数列,后者为变量数列9、根据时期数列计算序时平均数应采用( B )A、首尾折半法B、简单算术平均法C、加权算术平均法D、几何平均法10、某企业某年1-4月初的商品库存额如下表:(单位:万元)月份 1 2 3 4月初库存额 20 24 18 22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库存额为( C )A、(20+24+18+22)/4B、(20+24+18)/3C、(10+24+18+11)/3D、(10+24+9)/311、上题中如果把月初库存额指标换成企业利润额,则第一季度的平均利润额为( B )A、(20+24+18+22)/4B、(20+24+18)/3C、(10+24+18+11)/3D、(10+24+9)/312、某企业某年一季度的利润额为150万元,职工人数120人,则一季度平均每月的利润额和平均每月的职工人数分别为:( B )A、50万元,40人B、 50万元,120人C、150万元,120人D、以上全错13、定基增长量和环比增长量的关系是( B )。

长江大学统计学原理习题册时间数列计算题答案.pptx

长江大学统计学原理习题册时间数列计算题答案.pptx

第19页/共20页
感谢您的观看!
第20页/共20页
水平、年平均增长量和年平均增长速度。
第6页/共20页
【解】五、4 (1)
年 份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2010
产 量 (件) 9500 10000 10400 10450 10900 11410
逐期增长量(件) — 500 400 50 450 510
累计增长量(件) — 500 900 950 1400 1910
② 用最小平方法 配合线性趋势 方程,并计算 2010年的趋势 值。
2009 125
第10页/共20页
【解】五、5.(1) (yc=70.65+5.47t)
年份
2001 2002 2003 2004 2005 2006 2007 2008 2009 合计
销售 t 额y 1 80 2 83 3 87 4 89 5 95 6 101 7 107 8 115 9 125 45 882
S(%) 60.18 83.19 109.73 146.90 60.18 83.19 109.73 146.90 60.18 83.19 109.73 146.90 60.18 83.19 109.73 146.90
CI=Y/TS(%) C(%) 108.44 — 112.83 — 126.23 114.43 119.58 110.55 89.75 105.64 100.42 98.53 99.43 94.97 89.48 94.31 91.33 92.22 93.56 90.72 89.57 96.35 87.37 104.08 138.45 105.70 108.32 104.89 87.78 — 82.66 —
第18页/共20页

《统计学》-第8章-习题答案

《统计学》-第8章-习题答案

第八章时间序列分析思考与练习1.举例说明时间序列的含义时间序列是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上的相继观察值排列而成的序列,一般包括两个基本要素,反映客观现象特征的数值以及观测值所属的时间。

例如,2000年1月份-2013年12月份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当月值,1978年-2013年的当年GDP不变价增速等,均是时间序列。

2.时间序列分析的目的是什么?根据时间序列数据,进行时间序列分析,较为精确地找出该序列的内在统计特征和发展规律性,尽可能多地从中提取出我们所需要的信息,并对未来进行预测。

3.时间序列分析方法有哪几类?第一、数据图法,采用图形直接观察序列的总体趋势和周期变化以及异常点、升降转折点等;第二、指标法,通过计算一系列核心指标来反映所研究序列的动态特征,核心指标如发展速度、增长速度、平均指标、变异指标等;第三、模型法,对给定的时间序列,根据统计理论和数学方法,建立描述该序列的适应统计模型,并进行预测或控制,比如时间序列分解预测模型、指数平滑法、ARMA模型等。

4.根据影响因素,通常将时间序列分解为哪几种成分?根据时间序列的影响因素,通常将时间序列的构成成分区分为长期趋势、季节变动、循环变动和不规则变动四种。

一个时间序列往往是以下几类变化形式的叠加或耦合。

a. 长期趋势(T)。

长期趋势是指时间序列朝着一定的方向持续上升或下降,或停留在t某一水平上的倾向,它反映了客观事物的主要变化趋势。

例如,随着资金和劳动力的增加,技术的不断进步以及劳动生产率的不断提高,我国的经济不断增长,呈向上发展趋势。

b. 季节变动(S)。

季节变动指一年或更短的时间之内,由于受某种固定周期性因素的t影响而呈现出有规律的周期性波动。

比如,多数商品的销售量随季节交替出现的周期性波动。

c. 循环变动(C)。

通常是指周期为一年以上的有规律的波动。

比如经济发展周期等。

t循环变动与季节变动不同,它的波动周期较长,周期的长短不一,变动的规则性和稳定性较差。

时间序列习题答案

时间序列习题答案

时间序列习题答案时间序列习题答案时间序列分析是一种用来研究随时间变化的数据模式和趋势的方法。

它在经济学、金融学、统计学等领域中被广泛应用。

下面我将给出一些时间序列分析的习题,并附上详细的答案解析。

习题一:某公司过去一年的销售额如下:100, 120, 130, 140, 150, 160, 170, 180, 190, 200。

请计算该公司的平均销售额和年度增长率。

答案解析:首先,计算平均销售额的方法是将所有销售额相加,然后除以销售额的个数。

在这个例子中,销售额的个数为10,总销售额为100+120+130+140+150+160+170+180+190+200=1540。

因此,平均销售额为1540/10=154。

接下来,计算年度增长率的方法是将最后一年的销售额减去第一年的销售额,然后除以第一年的销售额,并乘以100%。

在这个例子中,最后一年的销售额为200,第一年的销售额为100。

因此,年度增长率为(200-100)/100*100%=100%。

习题二:某股票的每日收盘价如下:10.2, 10.5, 10.7, 10.9, 11.1, 11.3, 11.5, 11.7, 11.9, 12.1。

请计算该股票的平均收盘价和收益率。

答案解析:计算平均收盘价的方法与计算平均销售额的方法相同。

将所有收盘价相加,然后除以收盘价的个数。

在这个例子中,收盘价的个数为10,总收盘价为10.2+10.5+10.7+10.9+11.1+11.3+11.5+11.7+11.9+12.1=113.9。

因此,平均收盘价为113.9/10=11.39。

计算收益率的方法是将每日的收盘价减去前一日的收盘价,然后除以前一日的收盘价,并乘以100%。

在这个例子中,第二天的收盘价为10.5,第一天的收盘价为10.2。

因此,第二天的收益率为(10.5-10.2)/10.2*100%=2.94%。

习题三:某城市过去十年的月度平均气温如下:15, 18, 20, 22, 25, 28, 30, 29, 26, 23。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统计学第八章课后题及答案解析

第八章一、单项选择题1.时间数列的构成要素是()A.变量和次数 B.时间和指标数值C.时间和次数 D.主词和时间2.编制时间数列的基本原则是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具有()A.可加性 B.连续性C.一致性 D.可比性3.相邻两个累积增长量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A.累积增长量 B.平均增长量C.逐期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4.统计工作中,为了消除季节变动的影响可以计算()A.逐期增长量 B.累积增长量C.平均增长量 D.年距增长量5.基期均为前一期水平的发展速度是()A.定基发展速度 B.环比发展速度C.年距发展速度 D.平均发展速度6.某企业2003年产值比1996年增长了1倍,比2001年增长了50%,则2001年比1996年增长了()A.33% B.50%C.75% D.100%7.关于增长速度以下表述正确的有()A.增长速度是增长量与基期水平之比 B.增长速度是发展速度减1C.增长速度有环比和定基之分 D.增长速度只能取正值8.如果时间数列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同,可配合()A.直线趋势方程 B.抛物线趋势方程C.指数曲线方程 D.二次曲线方程二、多项选择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A.时期长短应一致 B.总体范围应该统一C.计算方法应该统一 D.计算价格应该统一E.经济内容应该统一2.发展水平有()A.最初水平 B.最末水平C.中间水平 D.报告期水平E.基期水平3.时间数列水平分析指标有()A.发展速度 B.发展水平C.增长量 D.平均发展水平E.平均增长量4.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有()A.时距扩大法 B.移动平均法C.序时平均法 D.分割平均法E.最小平方法三、填空题1.保证数列中各个指标值的_______是编制时间数列的最主要规则。

2.根据采用的基期不同,增长量可以分为逐期增长量和_______增长量两种。

3.累积增长量等于相应的_______之和。

两个相邻的_______之差,等于相应时期的逐期增长量。

统计学时间数列习题和答案解析

统计学时间数列习题和答案解析

第十章时间数列分析和预测一、填空题1.同一现象在不同时间的相继____________排列而成的序列称为_______________。

2.时间序列在__________重复出现的____________称为季节波动。

3.时间序列在___________呈现出来的某种持续_______________称长期趋势。

4.增长率是时间序列中_________观察值与基期观察值______减1 后的结果。

5.由于比较的基期不同,增长率可分为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

6.复合型序列是指含有___________季节性和___________的序列。

7.某企业2005年的利润额比2000年增长45%,2004年2000年增长30%,则2005年比2004年增长_______;2004年至2000年平均增长率__________。

8.指数平滑法是对过去的观察值__________进行预测的一种方法。

9.如果时间序列中各期的逐期增减量大致相等,则趋势近似于_____________;各期环比值大体相等,则趋势近似于___________。

10.测定季节波动的方法主要有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

二、单项选择题1.用图形描述时间序列,其时间一般绘制在()A. 纵轴上B. 横轴上C. 左端D. 右端2.求解()趋势参数方法是先做对数变换,将其化为直线模型,然后用最小二乘法求出模型参数A. 三次曲线B. 指数曲线C. 一次直线D. 二次曲线3.对运用几个模型分别对时间序列进行拟合后,()最小的模型即位最好的拟合曲线模型A. 判定系数B. 相关系数C. 标准误差D.D—W值4.当数据的随机波动较大时,选用的移动间隔长度K应该()A. 较大B. 较小C. 随机D. 等于n5.在进行预测时,最新观察值包含更多信息,可考虑权重应()A. 更大B. 更小C. 无所谓D. 任意6. 按季度资料计算的季节指数S的取值范围是()A. 0≤ S ≤4B. 0 ≤S≤ 1C. 1 ≤S ≤4D. 1≤ S≤ 2三、多项选择题1. 时间序列可以分解为下列因素的影响 ( )A. 长期趋势B. 季节变动C. 周期波动D. 不规则变动E. 随机误差因素2. 某地区国民收入2000年为140亿元,2005年比2000年增长45%,则()A. 国民收入2005年比2000年增加了63亿元B. 2000年每增长1%的绝对值为1.4亿元C. 五年间平均增长率是9%D. 国民收入2005年达到210亿元E. 国民收入2005年达到203亿元3.测定季节变动A. 可以依据年度资料B. 可以依据月度资料C. 可以依据季度资料D. 需要三年以上资料E. 可以依据任何资料4. 时间序列分解较常用的模型有()A. 加法模型B. 乘法模型C. 直线模型D. 指数模型E. 多项式模型5.一次指数平滑法的初值的确定可以()A. 取第一期的实际值B. 取最初三期的加权平均值C. 取最初几期的平均值D. 取初值=1E. 取任意值四、简答题1. 简述时间序列的构成要素2. 利用增长率分析时间序列时应注意哪些问题3. 简述用平均趋势剔除法求季节指数的步骤4. 简述用剩余法求循环波动的基本步骤5. 试比较移动平均法与一次指数平滑法五、计算题1.某企业利润额资料如下:要求:(1) 求出直线趋势方程(2)预测2006年的利润额2.已知某煤矿(1)求五期移动平均;(2)取α= 0.9,求一次指数平滑3.某地财政收入资料如下试用指数曲线拟合变动趋势4.某商场销售资料如下:(单位:百万元)试就其进行季节变动分析5.某企业职工人数逐年增加,有1992—2004年的资料,求得∑t = 0,∑ty=9100,∑y = 15600;试求出直线趋势方程,并估计2006年职工人数。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章节)(精品).docx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全章节)(精品).docx

第二章、练习题及解答2.为了确定灯泡的使用寿命(小时),在一批灯泡中随机抽取100只进行测试,所得结果如下:700 716 728 719 685 709 691 684 705 718 706 715 712 722 691 708 690 692 707 701 708 729 694 681 695 685 706 661 735 665 668 710 693 697 674 658 698 666 696 698 706 692 691 747 699 682 698 700 710 722 694 690 736 689 696 651 673 749 708 727 688 689 683 685 702 741 698 713 676 702 701 671 718 707 683 717 733 712 683 692 693 697 664 681 721 720 677 679 695 691 713 699 725 726 704 729 703 696 717 688要求:(2)以组距为10进行等距分组,生成频数分布表,并绘制直方图。

3.某公司下属40个销售点2012年的商品销售收入数据如下:单位:万元152 124 129 116 100 103 92 95 127 104 105 119 114 115 87 103 118 142 135 125 117 108 105 110 107 137 120 136 117 10897 88 123 115 119 138 112 146 113 126要求:(1)根据上面的数据进行适当分组,编制频数分布表,绘制直方图。

(2)制作茎叶图,并与直方图进行比较。

1.已知下表资料:25 20 10 500 2.5 30 50 25 1500 7.5 35 80 40 2800 14 40 36 18 1440 7.2 4514 7 630 3. 15 合 计200100687034. 35_y xf 6870根据频数计算工人平均日产量:〒=金^ =北* = 34.35 (件)£f 200结论:对同一资料,采用频数和频率资料计算的变量值的平均数是一致的。

统计学时间序列_计算题及答案经典

统计学时间序列_计算题及答案经典

统计学时间序列_计算题及答案经典介绍统计学时间序列是指在统计学研究中,对于某一现象或变量在时间上的观察和记录。

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常常涉及计算题,通过解答计算题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时间序列分析的方法和技巧。

本文将介绍一些经典的统计学时间序列计算题,并给出详细的解答,帮助读者理解和掌握相关内容。

1. 简单移动平均(Simple Moving Average)简单移动平均是一种常见的时间序列平滑方法,通过计算一组连续数据的算术平均值来减小数据的随机波动。

假设有一组时间序列数据如下:Time Value110215312418520计算前三期的简单移动平均。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计算前三期的算术平均值。

(10 + 15 + 12) / 3 = 12.33因此,前三期的简单移动平均为12.33。

2. 加权移动平均(Weighted Moving Average)加权移动平均是一种通过对时间序列数据赋予不同的权重来进行平滑的方法。

假设有一组时间序列数据如下:Time Value110215312418520计算前三期的加权移动平均,其中权重分别为0.2、0.3和0.5。

解答首先,我们需要将权重乘以对应期数的数值,并求和。

(10 * 0.2) + (15 * 0.3) + (12 * 0.5) = 12.2因此,前三期的加权移动平均为12.2。

3. 自回归过程(Autoregressive Process)自回归过程是一种常见的时间序列模型,也被称为AR过程。

AR(p)模型表示当前时刻的值与前p个时刻的值有关,其中p是滞后阶数。

假设有一个AR(2)模型如下:X(t) = 0.8 * X(t-1) + 0.5 * X(t-2) + e(t)其中,e(t)是服从均值为0、方差为1的白噪声。

计算当t为5时的X值。

解答根据AR(2)模型,我们需要计算X(5)。

X(5) = 0.8 * X(4) + 0.5 * X(3) + e(5)假设X(4) = 10,X(3) = 15,e(5) = 1。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8章的习题答案

统计学课后习题答案 第8章的习题答案

1. 解: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700;:700H H μμ≥<2x Z ===- 由于-2<-1.645,所以Z Z α<-,Z 值位于原假设0H 的拒绝域,所以拒绝0H ,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该批元件不合格。

2.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250;:250H H μμ≤>20 3.336x t ====,0.05(24) 1.7109t =, 由于0.05(24),.t t t t α>>所以t 值位于原假设H 0,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该种化肥使得水稻明显增产。

3. 解:已知 0620.157,0.155,0.05, 1.96.400p p Z αα=====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0.157;:0.157H P H P =≠0.10995P Z ===- -0.10995>-1.96,所以Z 值位于原假设H 0的接受域。

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随机调查的结果支持该市老年人口比重为15.7%。

4. 解:已知 09,100,99.98, 1.2122n x s μ====。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100;:100H H μμ=≠0.020.04950.4041x t -====- -0.0495>-2.306,所以t 位于原假设H 0的接受域,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打包机打包正常。

5. 解:已知00.05200,20,208.5,30,(19) 1.7291n x S t μ=====。

根据题意建立原假设和备择假设:01:200;:200H H μμ≤>8.5 1.2676.7083x t ==== t t α<,所以t 值位于原假设H 0的接受域,即在显著性水平0.05下,接受原假设,即在特定时间内每小时经过该地的汽车数量小于200辆。

6. 解:已知015,40,14.5, 2.3,0.05, 1.645n x S Z αμα======。

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习题与答案

统计学:时间序列分析习题与答案

一、单选题1、根据季度数据测定季节比率时,各季节比率之和为()。

A.100%B.0C.400%D.1200%正确答案:C2、增长1%水平值的表达式是()。

A.报告期增长量/增长速度B.报告期发展水平/100C.基期发展水平/100D.基期发展水平/1%正确答案:C3、若报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8倍,则我们称之为()。

A.翻了 3番B.翻了 8番C.发展速度为700%D.增长速度为800%正确答案:A4、若时间数列呈现出长时间围绕水平线的周期变化,这种现象属于()。

A.无长期趋势、有循环变动B.有长期趋势、有循环变动C.无长期趋势、无循环变动D.有长期趋势、无循环变动正确答案:B5、银行年末存款余额时间数列属于()。

A.平均指标数列B.时点数列C.时期数列D.相对指标数列正确答案:B6、某一时间数列,当时间变量t=1,2,3,...,n时,得到趋势方程为y=38+72t,那么,取t=0,2,4,6,8,...时,方程中的b将为()。

A.36B.34C.110D.144正确答案:A7、某企业2018年的产值比2014年增长了 200%,则年平均增长速度为()。

A.50%B.13.89%C.29.73%D.31.61%正确答案:D8、2010年某市年末人口为120万人,2020年年末达到153万人,则年平均增长量为()万人。

A. 3B.33C. 3.3D.30正确答案:C9、在测定长期趋势时,如果时间数列逐期增长量大体相等,则宜拟合()。

A.抛物线模型B.直线模型C.曲线模型D.指数曲线模型正确答案:B10、在测定长期趋势时,当时间数列的逐期增长速度基本不变时,宜拟合()。

A.逻辑曲线模型B.二次曲线模型C.直线模型D.指数曲线模型正确答案:D二、多选题1、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有()。

A.经济内容的一致性B.计算方法的一致性C.时间的一致性D.总体范围的一致性正确答案:A、B、C、D2、以下表述正确的有()。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书上答案 经济计量学 教学课件

第八章  时间序列分析书上答案 经济计量学 教学课件

2007 43 52 45 41 48 65 79 86 64 60 45 41
2008 40 64 58 56 67 74 84 95 76 68 56 52
2009 55 72 62 60 70 86 98 ## 87 78 63 58
试分别用同期平均法和移动平均剔除法计算季节比例
(1)直接按月平均法:
1月
2006
40
2007
43
2008
40
2009
55
各年同月平均 44.50
季节比率 0.7255
2月 50 52 64 72 59.50 0.9701
3月 41 45 58 62 51.50 0.8397
4月 39 41 56 60 49.00 0.7989
5月 45 48 67 70 57.50 0.9375
12月 0.7755 0.7354 0.7899 0.7759 0.7692
月 量 一次 1月 40 2月 50 3月 41 4月 39 5月 45 6月 53 49.00 7月 68 49.25 8月 73 49.42 9月 50 49.75 10月 48 49.92 11月 43 50.17 12月 38 51.17
8255
逐期增长量 累积增长量 定基发展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 环比增长速度 增长 1%的绝对值
2004
2005 1328 1328 119.2% 119.2% 19.2% 19.2% 82.55
2006 1602 2730 133.1% 117.1% 33.1% 17.1% 93.83
2007 1253 3983 148.2% 111.4% 48.2% 11.4% 109.85

统计学第八章时间数列

统计学第八章时间数列
环比增长速度=逐期增长量/前一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前一期水平)/前一期水平 =环比发展速度-1(或100%)
发展速度与增长速度
2、定基增长速度。 定基增长速度是报告期的累计增长量与 某一固定基期水平之比,说明现象在较 长时间内总的增长速度。公式如下:
定基增长速度=累计增长量/某一固定期水平 =报告期水平-某一固定期水平)/某一固定期 水平 =定基发展速度-1(或100%)
1、移动平均法。 移动平均法是对原时间数列逐项求 序时平均数,平均项数固定,并逐 项移动得出由这些平均数构成的新 数列,它可以消除某些因素及随机 因素的影响,显示出现象的长期趋 势。
测定长期趋势的方法
设时间数列的水平顺次为: a1,a2,a3, an 若取三项平均移动平均形成的新数 列为:
a1 a 2 a 3 a 2 a3 a 4 a2 , a3 , 3 3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时间数列概述 时间数列的水平指标 时间数列的速度指标 动态数列的因素分析
第八章 时间数列
第一节 时间数列概述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及作用 二、时间数列的种类 三、编制时间数列的原则
时间数列的概念及作用
一)时间数列的概念
时间数列亦称动态数列,是将反映某现象的 统计指标在不同时间上的数值,按时间先后 顺序排列而形成的一种数列;如: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 模型
3、循环变动(以C表示) 循环变动是指现象以若干年为一周 期,近乎规律性的盛衰交替变动。 如经济危机就是循环变动,每一循 环周期都要经历危机、萧条、复苏 和高涨四个阶段。
动态数列影响因素及其分解 模型
4、随机变动(以I表示) 随机变动亦称不规则变动或剩余变 动,是动态数列除了上述三种变动 之外剩余的一种变动,是偶然因素 引起的一种随机波动。如自然灾害、 战争等无法预见的因素引起的波动。

统计学习题 第八章时间数列习题答案1

统计学习题 第八章时间数列习题答案1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一、填空题1、 动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现象某一指标在 不同时间 的不同取值,一般平均数(静态平均数)所平均的则是总体各单位在 某一标志上 的不同取值。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几何法 和 累计法 两种。

3、如果时间数列的每期增减量大体相等,则这种现象的发展是呈 直线 发展趋势,可以配合相应的 直线 方程来预测。

4、已知某产品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6%,1992年比1990年增长了9%,则1992年比1991年增长了 2.83% 。

5、某产品成本从1990年到199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98.3%,则说明该产品成本每年递减 1.7% 。

二、选择题单选题: 1、假设某产品产量1990年是1985年的135%,那么1986年—19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2) )(1)5%35 (2)5%135 (3)6%35 (4)6%135 2、某时期历年出生的人口数是一个( (1) )(1)时期数列 (2)时点数列(3)连续性的时点数列 (4)间断性的时点数列 3、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中,把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能够结合起来的分析指标是( (4) )(1)平均发展速度 (2)平均发展水平 (3)年距增长量 (4)增长1%的绝对值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1990年比1989年增长了8%,1991年比1989年增长12% 则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 (3) )(1) 12%÷8%-100% (2) 108%÷112%-100%(3)112%÷108%-100% (4)108%×112%-100% 5、设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趋势直线方程为Yt=75-1.85t ,b=-1.85表示( (3) ) (1)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1.85个单位 (2)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增加总额为1.85个单位 (3)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1.85个单位 (4)产品成本每变动t 各单位,平均需要1.85年的时间 6、若时间数列为指数曲线,其资料的变动特点为( (2) )(1)定基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2) 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3) 逐级增长量大致相等 (4)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多选题:1、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2)(4) ) (1)各年末人口数 (2)各年新增人口数 (3)各月商品库存数 (4)各月商品销售额 (5)各月储蓄存款余额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1)(4) )(1)累计增长绝对量除以基期发展水平 (2)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3)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减去100% (4)定基发展速度减去100% (5)逐期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3、统计常用的动态平均数有( (1)(2)(5) ) (1)平均发展水平 (2)平均增长量 (3)增长1%的绝对值 (4)环比发展速度 (5)平均发展速度4、以下可直接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的有( (1)(2)(4) ) (1)直线趋势模型 (2)二次曲线模型 (3)指数趋势模型 (4)回归线性模型5、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有( (1)(2)(3)(4) )(1)长期趋势 (2)季节变动 (3)循环变动 (4)不规则变动三、简答题1、 什么是总速度?如何计算?答:总速度用于反映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也即定基发展速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章时间数列(动态)分析
一、填空题
1、 动态平均数所平均的是现象某一指标在 不同时间 的不同取值,一般平均数(静
态平均数)所平均的则是总体各单位在 某一标志上 的不同取值。

2、计算平均发展速度的方法有 几何法 和 累计法 两种。

3、如果时间数列的每期增减量大体相等,则这种现象的发展是呈 直线 发展趋势,可以配合相应的 直线 方程来预测。

4、已知某产品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6%,1992年比1990年增长了9%,则1992年比1991年增长了 % 。

5、某产品成本从1990年到1995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则说明该产品成本每年递减 % 。

二、选择题
单选题:
1、假设某产品产量1990年是1985年的135%,那么1986年—1990年的平均发展速度为( (2) )
(1)5%35 (2)5%135 (3)6%35 (4)6%135 2、某时期历年出生的人口数是一个( (1) )
(1)时期数列 (2)时点数列 (3)连续性的时点数列 (4)间断性的时点数列
3、在对社会经济现象进行动态分析中,把水平分析和速度分析能够结合起来的分析指标是( (4) )
(1)平均发展速度 (2)平均发展水平 (3)年距增长量 (4)增长1%的绝对值
4、某企业生产某种产品1990年比1989年增长了8%,1991年比1989年增长12% 则1991年比1990年增长了( (3) )
(1) 12%÷8%-100% (2) 108%÷112%-100% (3)112%÷108%-100% (4)108%×112%-100%
5、设对不同年份的产品成本配合的趋势直线方程为Yt=75-,b=表示( (3) )
(1)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增加个单位
(2)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增加总额为个单位
(3)时间每增长一个单位,产品成本平均下降个单位
(4)产品成本每变动t各单位,平均需要年的时间
6、若时间数列为指数曲线,其资料的变动特点为( (2) )
(1)定基发展速度大体相等(2)环比发展速度大体相等
(3)逐级增长量大致相等(4)二级增长量大体相等
多选题:
1、下列时间数列中属于时期数列的有( (2)(4) )
(1)各年末人口数(2)各年新增人口数
(3)各月商品库存数(4)各月商品销售额
(5)各月储蓄存款余额
2、定基增长速度等于( (1)(4) )
(1)累计增长绝对量除以基期发展水平
(2)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
(3)环比增长速度的连乘积减去100%
(4)定基发展速度减去100%
(5)逐期增长量除以基期水平
3、统计常用的动态平均数有( (1)(2)(5) )
(1)平均发展水平(2)平均增长量
(3)增长1%的绝对值(4)环比发展速度
(5)平均发展速度
4、以下可直接用最小二乘法计算模型参数的有( (1)(2)(4) )
(1)直线趋势模型(2)二次曲线模型
(3)指数趋势模型 (4)回归线性模型 5、时间数列的构成因素有( (1)(2)(3)(4) )
(1)长期趋势 (2)季节变动 (3)循环变动 (4)不规则变动 三、简答题
1、 什么是总速度如何计算
答:总速度用于反映现象在一个较长时期内发展变化的相对程度,也即定基发展速度。

其计算公式为:最初水平
报告其水平
总速度
2、 什么是年距增长速度计算它有什么作用
答:年距增长速度是年距增长量与去年同期水平之比,用于反映现象在不同年份相同时期的增长变化情况。

其作用在于消除季节变化对现象发展水平的影响。

3、 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有哪些各种方法的应用条件是什么 季节变动的测定方法有:
(1)同期平均法。

同期平均法是直接根据原始资料计算季节指数来反映时间序列所包含的季节变动。

主要用于没有明显长期趋势和循环变动的时间序列测定季节变动。

(2)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

移动平均趋势剔除法是先通过移动平均测算趋势值,然后再降趋势值予以剔除。

最后再根据剔除趋势值后的时间序列按同期平均法测定季节变动。

主要用于测定存在明显长期趋势的时间序列季节变动的测定。

4、 用数学模型法测定长期趋势的基本思想是什么其步骤是什么
答:基本思想:根据时间序列的变动趋势,配合相应的数学模型来测定长期趋势。

其步骤为:
第一步,判断趋势类型(图示法和指标特征量法) 第二步,根据趋势类型配合相应的数学模型 第三步,求解模型方程参数:最小而乘法
第四步,根测算趋势值。

即根据配合的数学模型,代入各期的时间序号计算趋势值。

5、 平均发展速度的两种计算方法各有什么特点应用是应注意什么
答: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方法有水平法(几何平均法)和方程式法(代数法) 几何平均法侧重于考察期末所达到的水平,需要的资料少,但如果时间序列中间波动较大时不能准确反映现象的平均反动程度。

主要适用于有持续(上升)或(下降)变动趋势的时间序列平均发展速度的计算。

代数法侧重于考察各期发展水平之和,计算的平均发展速度能比较全面反映现象各期的变化。

但需要的资料多,且计算麻烦。

主要用于时期序列和有升降起伏变化的时间序列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应注意的问题:
(1)根据资料特点不同,灵活选取计算方法。

(2)时间序列中有负数或零时不宜于计算平均发展速度。

(3)实际分析中,不能单纯就速度论发展,而应把速度和绝对数分析结合起来反映现象的发展变化。

四、计算题
1、 某邮局一月份的职工人数变动如下:
1月1日 1月9日 1月20日 2月1日 50人 52人 58人 57人 计算该局一月份的平均每天职工人数。

解:由于此数列为连续的时间序列,且数据排列的间隔期不等,所以用以下公式计算其动态平均数。

(人)5411
12811
581252850=++⨯+⨯+⨯=
=
∑∑i
i
i f
f a a
2、某企业第二季度有关资料如下:
是根据以上资料计算:
杰:
(1) 第二季度平均实际产量;
件)
(1103
115
110105=++=
b (2) 第二季度平均工人数;
(人)
501
42465250250=-+
++=c (3) 第二季度平均劳动生产率;
第二季度各月平均劳动生产率=人)件/(2.250
110==c b (4) 第二季度劳动生产率
第二季度劳动生产率=×3=(件/人)
(5) 第二季度平均产量计划完成程度。

第二季度平均产量计划完成程=
%12.1033
)110105105(110=÷++=a b 3、根据指标之际纳的相互关系,填齐下表中的空格并计算平均发展速度及平均增长速度。

4、已知1990~1999年我国交通运输与邮电通信也增加值(亿元)的资料如下表
是根据以上资料用最小二乘法拟和直线趋势方程。

(机做)
5、设有某地区人均收入与耐用消费品销售资料如下:
设通过分析,已知人均收入的长期趋势为直线型,而且人均收入与耐用消费品销售额亦为直线相关。

试由上述资料预测2001年的耐用消费品销售额。

解:(1)y t=274+56t
t=7,y t=666(元)
(2)y=+
x=666,y666=(万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