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
专题13 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
![专题13 区域发展2024年高考真题和模拟题地理分类汇编(教师卷)](https://img.taocdn.com/s3/m/7a6345a5900ef12d2af90242a8956bec0875a56c.png)
专题13 区域发展(2024·浙江1月)一个区域的水资源总量与该区域的降水量和面积成正相关。
下表为2022年我国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状况,下图为甲、乙用水量的构成。
完成下面小题。
1.(资源跨区域调配的原因)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可采取( )A .增加甲的降水量B .减少乙生活用水量C .甲乙间产业转移D .甲乙间跨区域调水 2.(区域发展差异)两省(区市)相比( )A .甲的人口数量更多B .乙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C .甲水环境压力更小D .乙的地下水回灌量更大【答案】1.D 2.B【解析】1.根据表格信息可知,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资源短缺;乙地水资源总量大于用水量,水资源盈余。
可以通过甲乙之间跨区域调水的形式,调节甲、乙两省(区市)水资源总量与用水量之间的不平衡状态,D正确;甲地区降水量较少,说明其位于北方,由于其本身降水量较少,加上降水受大气环流影响,难以通过人工降雨等形式增加降水量,A错误;减少生活用水量不利于社会经济稳定发展,应提高利用率,减少浪费,B错误;读图可知,甲地水资源短缺,但工业耗水量少,故产业转移对调节水资源供需矛盾关系不大,C错误。
所以选D。
2.甲人口数量=40亿立方米÷183立方米≈2200万人,乙地人口数量=353.1亿立方米÷605立方米≈5800万人,A错误;根据图示信息可知,乙地工业用水和农业用水量远大于甲,第一二产业比例更高,B正确;甲地水资源总量小于用水量,水环境压力更大,C错误;乙地水资源充足,地下水开采量较小,地下水回灌量较小,D错误。
所以选B。
(2024·浙江1月)总部位于深圳的某企业是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
近年来,该企业为珠三角地区工业企业的信息化、数字化改造提供技术支持。
同时,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研发、制造等部门向珠三角其他城市扩散。
完成下面小题。
3.(产业转移对去区域发展的影响)珠三角地区被改造企业的变化是()A.二三产业融合B.生产的多元化C.工作岗位增加D.产品种类改变4.(产业转移对去区域发展的影响)深圳高新技术产业的扩散,给珠三角地区带来的影响是()①强化城市的特色功能②促进同类产业分散分布③缓解城市间交通压力④增强城市间的产业联系A.①③B.②③C.①④D.②④【答案】3.A 4.C【解析】3.根据材料信息可知,全球领先的信息与通信技术供应商对珠三角地区的企业进行改造,使得其企业信息化、数字化改造,能够促进二三产业融合,A正确;对于企业生产多元化、工作岗位以及产品种类影响较小,BCD错误。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585d73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84ac0ee.png)
高考地理必记必背—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产业结构:三大产业的联系和比例关系。
2、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和优化。
产业结构的升级表现为第二、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产业,第三产业相对于第一、二产业的比重升高的现象。
3、产业结构的升级(1)表现:第二、三产业提高,第一产业下降。
第三产业提高,第一、二产业下降。
(2)结果:A.结果一:从事第一和第二产业的就业人口会逐渐减少。
从事第三产业的就业人口逐渐增加。
B.结果二:发生产业结构的转移——候鸟经济(3)产业转移的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4)产业转移的目的:降低成本,扩大销售市场,追求更高利润。
(5)产业转移的分类:A.区域产业转移——国内的产业转移;B.国际产业转移——跨国的产业转移。
(5)产业转移的因素①劳动力因素:具有充足、高素质且价格较低廉的劳动力资源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②内部交易成本因素:发展中国家为了吸引发达国家的投资,首先要改善投资环境以减少企业生产的内部交易成本。
③市场因素;④其他:国际经济形势变化、国家政策调整、地价昂贵、环境污染。
(6)产业转移的规律:①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力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②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
4、产业结构的优化:通过市场和政策调控,使三大产业保持合理的比例,形成本地区的主导产业和支柱产业。
5、产业结构调整的原理:某地的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升级)要与当地的自然资源、社会资源以及生产力发展水平相协调,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支柱性产业。
6、产业转移对转入地和转出地的影响:(1)对转入地:利: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政府财政收入;增加就业机会;促进城市化;弊:环境的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出现。
(2)对转出地:利:缓解土地压力、人口、交通和环境等压力,为产业的升级提供发展的空间;弊:失业率增加,导致社会问题。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a6f5bc5336c1eb91a375da6.png)
类型2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思维建模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2013·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要领规范演练1.图28-1(a)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8-1(b)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图28-1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汕尾市、英德市),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开发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千米处的矿区,20世纪90年代快速开发,之后大力整顿经济停止了开发,但草原上却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
在遥感图上,此处的地球表面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材料二宝日希勒镇局部地区地表景观图(图28-2)。
图28-2(1)此区大规模露天开采的可能是________;从该采掘工业的布局要求来看,其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2)据图简要分析当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内蒙古拥有我国知名的奶制品企业,从地理的角度简要分析内蒙古奶制品企业成功发展的区位优势。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e029c9bc0b4c2e3f572763c5.png)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知识讲解1.随着产业转移的发生,产业移出区和产业移入区在产业结构、生产分工、区域环境等方面均发生着变化,具体表现分析如下:2.我国中西部地区承接东部沿海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入,对中西部地区人口迁移和城市化有哪些影响?劳动力密集型产业转入,有利于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了就业机会,人口迁入会增加,迁出会减少。
因为工业的发展必然吸引更多的农村人口迁入城市,促进城市化水平的提高。
3.在产业典型产品周期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所处的阶段。
发达国家处于开发期和增长期,发展中国家处于成熟期和衰退期。
4.在产品生产环节产业价值链中,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处于哪个环节?发达国家处于设计和营销环节,发展中国家处于加工环节。
二、经典高考试题1.根据下列材料,完成下题。
材料苏州地处我国经济发达地区,分布大量的出口型组装制造企业,拥有较为完善的生产配套。
在当前社会经济条件变化的背景下,部分企业面临迁移或不迁移的选择。
苏州某组装制造企业研究是否迁往安徽的方案。
若迁移,其生产条件有何变化?若不迁移,其需采取什么应对措施?(10分)解析讨论企业是否外迁要综合考虑影响企业成本和利润的各方面要素,辩证分析并提出合理方案。
答案变化:生产成本降低;配套不完善;运输成本上升。
措施:提高自动化生产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降低生产成本。
2.读图文材料,完成下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6分)解析考查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好处。
接纳产业转移可以扩大产业的规模,提高集聚效益;利于本地产业结构的优化,促进产业发展。
答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3.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教学指导)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
![(教学指导)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Word版含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fc58e8dcaaedd3382c4d337.png)
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课程标准核心素养目标以某区域为例,说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1.了解产业转移的概念和分类。
(综合思维)2.结合实例,了解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过程和方向。
(综合思维)3.结合实例,理解产业转移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影响。
(人地协调观)1.概念:企业将产品生产的部分或全部由原生产地转移到其他地区的现象。
2.分类:区域产业转移、国际产业转移。
3.亚太地区的产业转移(1)劳动密集型产业(2)资本与技术密集型产业[图表点拨] 1.教材第64页图3-2-2,该图展示出:(1)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大致经历了四个阶段。
(2)亚太地区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是从经济发达国家和地区逐步向经济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
2.教材第64页图3-2-3,该图展示出:(1)亚太地区资本密集型产业由日本、美国向外转移的时间早于技术密集型产业。
(2)我国大陆地区、东南亚国家20世纪90年代以后承接的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来自日本、美国以及韩国、新加坡、我国台湾和香港两个方向。
(3)亚太地区资本和技术密集型产业的转移方向总体是由发达国家和地区向经1.技术水平差距(1)各国、各地区在生产技术水平、管理水平、研发能力等方面具有较大的差距,这些差距的存在影响了产业输出国向外转移的产业类型或产业工序。
(2)产业转移一般是按“技术差距”依次进行推进。
2.劳动力价格差异(1)劳动力资源充足、素质高且价格低的国家或地区,往往成为产业转移的目的地。
(2)劳动力因素处于不断变化之中,产业转移随之在空间上发生变化。
3.市场规模大小发展中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增长,使得市场规模越来越大,为发达国家产业转移提供了市场机遇,对国际产业转移有着重要作用。
4.政策支持程度(1)一些发达国家通过立法、税收等政策,限制一些高污染、高资源消耗、低技术含量的产业在本国发展,有利于产业移出。
(2)一些相对落后的国家和地区,通过制定产业优惠政策、建设基础设施、规划产业园等措施来承接产业转移。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配套课件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4-2025学年高二地理配套课件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951bcc4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b.png)
高二年级 地理
2019年10月15日李克强考察咸阳正泰智能电气西北产业园
李克强指出,产业升级必然会带 来产业转移,而产业转移又会提高产 业竞争力。我国中西部劳动力资源丰 富,承接产业转移的空间巨大。中西 部地区要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不断 提升劳动力素质,创造更好条件承接 东部产业转移。东部企业向中西部产 业转移不仅是自身发展的需要,也是 为国家平衡发展作贡献。国家会为中 西部承接产业转移研究出台更有吸引 力的政策。
国际经济形势的变化 国家政策的调整 原生产用地紧张、地价昂贵 环境污染严重 ……
三、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产业的移出地
产业的移入地
1.促进区域产业结构调整
移出地:生产要素集中到新的主导产业 移入地:加快本区域产业升级,加快工业化进程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2.促进区域产业分工与合作
成
增 长
1、京津冀协同发展中三地的功能定位和产业分工有何不 同? 对于产业转移会产生哪些影响? 2、 目前已经和正在发生的产业转移案例有哪些?其对区域 地理环境会产生哪些影响?
祝同学们身体健康 学习生活愉快
二、产业转移
1.产业转移的形成
由于区域之间经济发展水平存在差异,创新活动主要发 生在发达地区。发达地区的产业升级,将低级落后的产业向 欠发达区域迁移,形成产业转移。
2.产业转移的方向
发达国家或地区 (产业的移出地)
欠发达国家或地区 (产业的移出地)
全球四次产业转移的主要路径
①
③ ④
②
①
第一次产业转移 18世纪末-19世纪初
一、产业结构
1.三类产业的概念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即广义的农业。一般包括种植业、畜牧业、林业、 渔业等。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亚太地区为例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地理课后作业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__以亚太地区为例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b3f74b1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34.png)
新教材高中地理鲁教版选择性必修2:课后作业提升7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基础演练】2019年5月23日,以“融通、交流、合作”为主题的第16届中国沈阳韩国周开幕。
本届“韩国周”聚焦建设国家汽车制造中心,通过举办未来汽车产业发展论坛,中韩汽车产业交流合作对接会,中韩跨境电商合作论坛等活动,搭建中韩企业家的交流平台,扩大中韩企业的合作渠道。
据此完成1~2题。
1.图中箭头表示国际产业转移中生产要素的流动,从区际关系判断伴随着箭头①而流动的主要是( )A.资金、技术、信息B.劳力、市场、土地C.原料、能源、政策D.运输、水源、污染2.下列关于汽车产业在国际产业转移中的规律,正确的是( )A.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日本B.20世纪9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韩国C.20世纪80年代后期由美国转移到中国大陆D.20世纪80年代到90年代后期由发达国家和地区转移到中国大陆20世纪末,德国某知名运动品牌停止了在德国本土制鞋,将工厂转移至亚洲。
目前,它在亚洲的雇佣工人数大约为100万,和过去相比,生产成本日渐提高。
随着工业机器人的兴起,该公司又在本国南部的安斯巴赫建立了新型“速度工厂”,用机器人制鞋,产量迅速提高。
据报道,该公司计划在美国建立第二家“速度工厂”,并酝酿在英国和法国建厂。
据此完成3~4题。
3.20世纪末,该公司制鞋厂从德国转移至亚洲的主要原因是亚洲( )A.原材料充足B.市场广阔C.技术水平高D.劳动力丰富且廉价4.促使该公司在本国及欧美国家建立“速度工厂”的主要原因是( )A.亚洲原材料枯竭B.国际市场需求减小C.发达国家技术力量雄厚D.制鞋企业竞争加剧下图是中国产业转移路线示意图。
读图,完成5~6题。
5.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方向的叙述,正确的是( )A.海外产业首先向我国沿海经济区转移B.海外产业向我国转移,最初主要在长三角地区C.目前,制造业开始向长三角经济圈和环渤海经济圈等地区转移D.目前,技术密集型和资金密集型产业大量转移至中西部地区6.下列有关我国产业转移影响的叙述,正确的是( )A.使沿海地区工业产值呈下降趋势B.促进长三角的矿产资源开发与经济发展C.缓解迁入地的就业压力D.对迁出地来说可能带来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等问题【能力提升】我国某公司2001年起就在S国(下图)投资建厂,近20年来累计投资5亿美元、产销1000万台产品,每年为该国创造1万多个直接和间接就业机会,成为该国家电市场第一品牌。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考试动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85f32d8f10661ed9ac51f392.png)
2021年高考地理考试动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考试动向考向一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1.珠江是西江、北江、东江和珠江三角洲诸多河流的总称。
西江、北江、东江等河流在珠江三角洲形成“三江汇集、八口入海”的水系特征。
位于珠江干流西江沿岸的梧州市,是广西承接区外产业转移的重要地区。
根据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完成下题。
材料珠江流域示意图。
有人建议将位于珠江三角洲的某大型造纸厂迁移至梧州市,有人则认为不合适。
推断后者认为不合适的理由。
答案梧州位于西江上游,水体自净能力和治污能力低;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梧州将会加重西江和珠三角的水污染。
解析根据图可知,梧州位于西江上游,大型造纸厂水污染严重,迁址将会加剧珠江水污染,对珠江三角洲的区域经济发展不利。
2.读图文材料,回答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答案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工业集聚效益(扩大产业规模)。
考向二产业转移的影响因素及对转出地的影响自20世纪70年代开始,日本家电企业将组装工厂向其国外转移。
下图示意日资家电组装工厂转移目的地随时间的变化。
据此完成下题。
3.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是() A.加大政策支持,吸引日资回归B.进口越南产品,替代国内生产C.扩大生产规模,保持价格优势D.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答案D解析在日资家电组装工厂向越南等国家转移的背景下,中国家电产业的发展战略必然是加强技术研发,培育竞争优势,实现产业升级。
我国是世界闻名的陶瓷古国。
明清时期,“瓷都”景德镇是全国的瓷业中心,产品远销海内外。
20世纪80年代初,广东省佛山市率先引进国外现代化陶瓷生产线,逐步发展成为全国乃至世界最大的陶瓷生产基地。
2003年,佛山陶瓷主产区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陶瓷产业向景德镇等陶瓷产地转移。
2021届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1届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165938c8a26925c52dc5bf99.png)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题方向1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iF设计奖创立于1953年,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举办。
它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闻名于世,其最具分量的金奖素有“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
2017年11月10日至13日,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进行。
这是iF在中国第一家设计中心,也是iF设计奖首次在德国之外举办世界级水平的设计论坛。
据此完成(1)~(2)题。
(1)iF设计的产业类型为( )A.资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可知,iF设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2)在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给成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B.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C.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进程D.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答案 B解析成都的科技实力比上海薄弱,不易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A项错误;iF设计中心刚刚在成都落户,不可能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的进程,C 项错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D项错误;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B项正确。
命题方向2 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三角地区,迁往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比如索尼、三星、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而中国企业包括中兴、华为、富士康、小米等知名企业也选择在东南亚扩张。
据此完成(1)~(2)题。
(1)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广阔B.交通便捷C.生态良好D.成本优势明显答案 D解析材料中迁移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价格低,成本优势明显,D项正确。
新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1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层作业选择性必修
![新教材2023-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3章区域合作第1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分层作业选择性必修](https://img.taocdn.com/s3/m/f2247e5e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db.png)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A级必备知识基础练[2023湖南衡阳期末]中国的F企业一直都是全球最大的电子产品代工厂商,多为国际知名品牌P 的、电脑等产品代工,有着“P品牌御用代工厂”的美誉。
凭借P品牌的大量订单,F企业长期占据全球电子产品代工市场的头把交椅。
近几年来,该企业不断地转移供应链以及相关的产品代工生产线,到越南、印度等国投资建设海外工厂。
而最近两年,该企业不得不重新将订单转回国内。
据此完成1~2题。
1.该企业到越南、印度投资建设海外工厂的主要目的是( )A.降低成本投入B.利用高端人才C.优化产品体系D.扩大市场规模2.最近两年,该企业不得不重新将订单转回国内的原因有( )①受公共卫生事件影响,海外工厂产能大幅度萎缩②国内原料丰富廉价,产品生产成本较低③国内产业链完善,产能充足④国外市场占比严重缩水,已被其他代工企业替代A.①④B.②③C.①③D.②④[2023江苏新高考基地学校联考]进入21世纪以来,上海部分企业外迁,到2016年达到高峰,但2019年以后又出现了一批企业回迁,形成一波回归潮。
下图为某回迁企业生产线一角照片。
据此完成3~5题。
3.影响企业回迁上海的主要原因是上海( )A.环境质量改善B.基础设施完善C.对外贸易发展D.产业协作便捷4.与外迁前相比,回归企业( )A.生产规模更大B.资金投入更少C.资源消耗更少D.自动化水平高5.制造业回归对上海的有利影响主要是( )A.增加就业岗位B.促进产业升级C.缓解人地矛盾D.做强科创中心[2023河北新乐质检]荷兰某能源和化工集团总部位于荷兰海牙和英国伦敦,美国是其非常重要的一个区域。
该集团1912年进入美国的主要目的是销售东印度群岛的剩余原油。
其在美国的总部位置发生了多次变化(见下图),在经历了长时间的发展后,1970年其总部定在了休斯敦。
读图,完成6~7题。
6.该集团登陆美国第一站选址旧金山,主要是因为旧金山( )A.基础设施完善,生产协作条件好B.石油资源丰富C.靠近“硅谷”,石油加工技术先进D.优越的位置和交通条件利于开拓新市场7.与纽约、旧金山相比,最后选择休斯敦作为美国总部的原因包括休斯敦( )①业基础好②海运交通便利③土地租金成本低④位置适中,便于协调全国、统一管理A.①②B.①④C.②③D.③④8.[2023广东肇庆期末]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
![《第二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https://img.taocdn.com/s3/m/7b2feaca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e3.png)
《第二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亚太地区为例》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在亚太地区,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主要体现在以下哪个方面?A. 资源配置B. 经济增长C. 人口流动D. 环境保护2、以下哪项不是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区域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A. 提高了区域产业的竞争力B. 优化了区域产业结构C. 增加了区域就业机会D. 加剧了区域环境污染3、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的影响不包括()A、促进了地区内的产业升级B、加剧了地区内的环境问题C、推动了地区内劳动力就业D、缩小了地区内的经济差异4、关于中国承接的国际产业转移的说法,错误的是()A、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逐渐转向高科技产业B、促进了中国的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C、加快了中国的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D、导致了环境污染的加重5、以下哪一地区是亚太地区中产业转移的主要目的地之一?A. 北美地区B. 欧洲地区C. 南亚地区D. 东亚地区6、关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以下哪项是错误的?A. 可以促进转移接收地的经济增长B. 可能导致转移发出地的资源枯竭C. 可以为转移接收地带来新的就业机会D. 会对转移接收地的环境造成压力7、在产业转移过程中,下列哪个因素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最为显著?A. 交通条件B. 劳动力成本C. 市场需求D. 资源禀赋8、以下哪个选项不属于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产生的积极影响?A. 促进区域产业升级B. 提高区域创新能力C. 加剧区域环境污染D. 增加就业机会9、产业转移通常会对迁入地带来哪些积极影响?A、加剧环境污染B、提高当地就业率C、增加交通压力和能耗D、减少地方财政收入 10、关于全球产业转移对亚太地区经济发展的积极影响,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提高了亚太地区的产业技术水平B、推动了亚太地区的工业化进程C、加强了亚太地区在世界市场中的竞争地位D、加剧了不同区域间的经济发展不平衡11、题干: Suppose a manufacturing company decides to relocate its production facility from Japan to China. Which of the following factors is the most likely direct economic impact on the area where the new facility is set up?A. Decreased job opportunitiesB. Increased demand for local raw materialsC. Higher land value due to the new industrial activityD. Decreased reliance on public transportation services12、题干: The migration of businesses from one region to another is commonly referred to as “industry transfer.” Which of the following is a potential beneficial social impact of industrial transfer in a receiving region?A. Increased competition within the local education systemB. Higher income disparities due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wealthC. Improved social welfare through infrastructure developmentD. Reduction in cultural diversity as traditional businesses are replaced13、题干:下列关于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影响,说法错误的是:A. 促进了东道国经济增长和就业B. 加剧了东道国环境污染问题C. 推动了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D. 导致了发达国家产业结构的单一化14、题干:以下关于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原因,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发达国家为降低生产成本B. 东道国拥有丰富的自然资源C. 发达国家为提高产业竞争力D. 东道国政策支持力度大15、亚太地区产业转移的主要方向之一是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一过程将显著改变世界产业格局。
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aae920ac227916888486d7e3.png)
2021高考地理命题方向: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命题方向1 产业转移对转入地的影响iF设计奖创立于1953年,由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汉诺威工业设计论坛每年定期举办。
它以“独立、严谨、可靠”的评奖理念闻名于世,其最具分量的金奖素有“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之称。
2017年11月10日至13日,以“创意成都,美好生活”为主题的第四届成都创意设计周在世纪城新国际会展中心进行。
这是iF在中国第一家设计中心,也是iF设计奖首次在德国之外举办世界级水平的设计论坛。
据此完成(1)~(2)题。
(1)iF设计的产业类型为( )A.资源密集型B.劳动密集型C.技术密集型D.资金密集型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德国历史最悠久的工业设计机构”“产品设计界的奥斯卡奖”可知,iF设计为技术密集型产业。
(2)在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给成都带来的影响可能是( )A.有利于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B.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C.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进程D.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答案 B解析成都的科技实力比上海薄弱,不易吸引高新技术产业从上海向成都转移,A项错误;iF设计中心刚刚在成都落户,不可能迅速推动成都城市化的进程,C 项错误;不可能从根本上解决成都大气污染问题,D项错误;成都成立iF设计中心,有利于成都文创产业的发展,B项正确。
命题方向2 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影响近年来,大量外资企业撤离珠三角地区,迁往东南亚的越南、缅甸等国,比如索尼、三星、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企业,而中国企业包括中兴、华为、富士康、小米等知名企业也选择在东南亚扩张。
据此完成(1)~(2)题。
(1)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 )A.市场广阔B.交通便捷C.生态良好D.成本优势明显答案 D解析材料中迁移企业主要是劳动密集型企业,与珠三角相比,东南亚吸引外资企业投资建厂的根本原因是劳动力价格低,成本优势明显,D项正确。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
![《第一节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高中地理选择性必修2_湘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b07b70f571252d380eb6294dd88d0d232d43c02.png)
《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同步训练(答案在后面)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有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1、下列哪一项不是产业转移的主要动因?A. 劳动力成本上升B. 市场需求变化C. 政策环境调整D. 地区气候变暖2、产业转移对转入地最直接的影响是什么?A. 提升当地就业水平B. 加速当地环境污染C. 促进当地产业升级D. 引发当地房价上涨3、以下哪个因素不是导致产业转移的主要驱动力?A. 降低生产成本B. 提高产品附加值C. 逃避贸易壁垒D. 减少环境污染4、产业转移对转出地的主要影响是?A. 提高转出地的技术水平B. 降低转出地的失业率C. 促进转出地的产业结构调整D. 增加转出地的财政收入5、下列哪个国家是全球重要的电子装配基地,大量来自中国及其他亚洲国家的零部件在这里完成组装,并销往全球市场?A、德国B、法国C、日本D、马来西亚6、产业转移对我国的影响包括以下哪些方面?A、提高就业率B、促进产业升级C、加强区域间经济联系D、以上都是7、A、产业结构较为成熟的地区,往往更倾向于从发达国家或地区引进较为先进的产业技术作为产业转移的配套要素。
以下不属于此类产业技术的是:A. 信息技术B. 生物工程技术C. 新能源技术D. 高速交通技术8、B、产业转移过程中,原产业所在地往往会出现一定程度的结构性失业,以下对该现象的解释正确的是:A. 由于产业升级导致需要的技术人才需求减少B. 由于产业结构调整导致部分企业关闭C. 由于新产业转移至其他地区导致劳动力需求减少D. 由于城市人口增加导致劳动力市场竞争激烈9、某沿海经济开发区利用其区位优势,吸引了一大批外资企业入驻,促进了当地经济发展。
这种现象主要体现了产业转移中的哪种效应?A. 溢出效应B. 聚集效应C. 扩散效应D. 替代效应 10、在产业转移过程中,如果某地大量承接劳动密集型产业的转移,可能会对该地产生哪些不利影响?A. 加速产业结构优化升级B. 提高环境污染水平C. 增加就业机会D. 引进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11、题干:某企业在进行产业转移时,考虑的首要因素是降低生产成本。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
![高考地理一轮复习专项训练《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0330b17e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418ce01.png)
《产业转移对区城发展的影响》练习一、选择题近年来,中、日、韩等国家产业链地位提升,部分低附加值产业向东南亚转移,促进了跨区域运输需求的产生和扩大。
与东南亚国家内部相比,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中、日、韩向东南亚转移的产业活动主要集中在()A.普通制造业B.批发零售业C.石油化工业D.交通运输业2.产业转移对东南亚带动作用较强的运输方式是()A.航空运输B.高铁运输C.管道运输D.海洋运输3.中、日、韩内部产业转移对运输需求影响较为显著的主要原因是()A.经济水平梯度明显B.空间距离较近C.地区文化交流频繁D.港口数量较多白色家电是指洗衣机、空调、电冰箱等可以替代人们家务劳动的电器产品,在我国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地区形成了三大白色家电产业集群。
2005年开始合肥市政府提供优惠政策助推白色家电产业发展,到2011年成为我国最大的白色家电生产基地。
近年来液晶面板制造巨头京东方、长鑫存储等企业相继落户合肥。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4.合肥承接长三角白色家电产业转移的主要优势区位()A.基础设施完善B.市场规模大C.距离长三角近D.产业基础好5.液晶面板制造巨头京东方、长鑫存储等企业相继落户合肥的主要影响因素()A.市场B.劳动力成本C.政策D.科技水平合肥在20世纪八九十年代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建设纺织、五金和食品等传统产业;2009年后由政府筹资引进京东方(生产显示屏)、长鑫半导体、蔚来新能源汽车,带动新兴产业链发展;2015年后合肥依托中国科学技术大学等科研机构,大力发展人工智能、生物医药、量子信息、深空探索等高新产业。
目前,全国已建成和在建的38个大科学装置中有8个在合肥。
近10年,合肥的GDP快速增长,被称为“合肥模式”。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6.早期合肥承接上海产业转移、其比较优势是()A.便利的交通条件B.廉价劳力与地价C.丰富的矿产资源D.强大的科研能力7.促使2009年后合肥产业结构快速升级的主要原因是()A.产业基础雄厚B.高新技术企业增长C.政府政策支持D.当地市场需求旺盛8.近10年,合肥的GDP快速增长,主要得益于()A.资源的产业链延长B.外来人口大量涌入C.产业结构不断优化D.基础设施持续完善我国L集团是一家轮胎生产企业,发展历程如下图所示。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含解析2
![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含解析2](https://img.taocdn.com/s3/m/8bd357ab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ab.png)
不利影响:增加资源和能源消耗,加剧环境污染,占用农业 用地。
素养提升 新疆兵团纺织服装产业蓬勃发展,承接纺织服装产业转移成 为新疆兵团纺织服装产业发展的主要途径。新疆兵团确立了努 力发挥自身优势、积极承接中部和东部产业转移的纺织发展思 路。南疆是发展纺织服装产业带动就业的重点,浙江、广东等 援建南疆省级行政区发挥自身纺织工业大省的优势,积极引导 和支持省内优势纺织服装企业到南疆投资建厂.据此完成 1~2 题。
1。太康吸引南通纺织产业转入的主要区位优势是( )
A.交通便利,进入市场快 B.中原地带,市场广阔 C.劳动力丰富且价格低廉 D.基础设施完善 2。与企业个体分散转移相比,纺织和服装等企业抱团转移的 主要优势是( ) A.环境改变较小 B.协作条件较好 C.接近原料产地
1
2020_2021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 2
() A.交通便利 B。原材料丰富 C。科技水平高 D.产业转移 解析第 5 题,对比我国相邻的甲、乙两省部分产业竞争力系数 变化图可知,甲省 1990 年文体用品、皮革、机械、通信的产业 竞争力系数较大,而 2012 年皮革和文体用品的竞争力系数减小; 乙省 1990 年家具竞争力系数较大,其他产业竞争力系数均较 小,2012 年文体用品、皮革、机械的产业竞争力系数增加。所 以,皮革和文体用品可能存在从甲省向乙省转移的趋势。第 6 题,根据材料并对比我国相邻甲、乙两省部分产业竞争力系数
8
2020_2021 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三章区域合作第一节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练习含解析湘教版选修 2
D.欠发达地区向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有利于解决发 达地区的就业问题 解析第 3 题,发达地区技术先进、资金雄厚,欠发达地区经济 相对落后,而资源丰富、有丰富且廉价劳动力。图中箭头①④ 表示发达地区提供给欠发达地区,可能为资金、技术,A 项对,D 项错。箭头②③表示欠发达地区提供给发达地区,可能是资源、 劳动力,B、C 两项错。第 4 题,目前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转 移的产业主要为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资源密集型产业,发达地区 仍然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为主,B、D 两项错.欠发达地区承接 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是经济发展道路上的一个过程,对于调整 产业结构、扩大就业机会、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有好处,A 项错。 发达地区向欠发达地区逐步转移第二产业,有利于促进两区域的 产业结构调整、产业升级,C 项对。 答案 3.A 4。C 区域产业竞争力系数表示该区域某产业产品的输出额占一定区 域市场的比重,产业竞争力系数越大,产业竞争力也就越强。各 地产业竞争力系数的变化,可以反映产业转移的动态趋势。读 我国相邻的甲、乙两省部分产业竞争力系数变化图,完成 5~6 题.
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高三总复习地理检测题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64b2291a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b6852e7.png)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一带一路”倡议与国际合作一、选择题近年来越南逐渐成为中国纺织服装产业转移的重要承载地。
下图反映越南纺织服装产业集装箱海运货流链现状。
据此完成1~3题。
1.越南在全球纺织服装产业中的比较优势是()A.原料 B.劳动力C.技术 D.市场2.近年来中国企业在越南纺织服装产业中主要投资生产()A.棉花 B.纺织设备C.纺织纱线 D.纺织布料3.现阶段,越南纺织服装产业最应加快发展()A.棉花种植 B.织布印染C.纺织机械 D.成衣加工解析:1.B 2.C 3.B第1题,由所学知识可知,越南地区经济欠发达,拥有大量的廉价劳动力,纺织服装产业属劳动密集型产业,B正确。
越南棉花、设备需进口,在全球纺织产业链中,原料、技术是相对劣势,A、C错误。
相关优势产品出口欧美、日韩、中国,说明本地市场也不是优势,D错误。
第2题,据图可知,越南现在在纺织服装产业中净出口的环节是纺织纱线和成衣,中国对纱线需求大,中国在越南生产的纺织纱线,主要向中国出口,满足中国织布原料的需求,C正确。
棉花、纺织设备和纺织布料是越南纺织行业净进口的,A、B、D错误。
第3题,据图可知,越南纺织行业净进口的有棉花、纺织设备和纺织布料,为了提高附加值,并且减少对国外的依赖最应加快发展的就是织布印染,B正确。
越南地区的气候并不适宜棉花种植,A错误。
纺织机械技术要求较高,并不属于最应加快发展的行业,C错误。
成衣加工是本国的优势,D错误。
毛嘴镇位于湖北省仙桃市西部,通过承接武汉市产业转移逐渐形成规模化的服装产业集群,由此被誉为“中国女裤之都”。
下图为毛嘴镇产业转移资本的本地化过程示意图。
据此完成4~5题。
4.吸引劳动力主动回流的主要原因是()A.基础设施完善 B.乡镇环境改善C.就业机会增加 D.市场范围扩大5.产业转移对毛嘴镇产业带动最为显著的是()A.餐饮零售 B.棉花种植C.机械制造 D.旅游服务解析:4.C 5.A第4题,据图分析,武汉产业结构调整,产业转出,在第一波回流的示范作用下,加上毛嘴镇的政策优势,吸引了更多企业转入,导致就业机会增加,吸引劳动力主动回流,C正确。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
![2025届高中地理高考复习学案: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https://img.taocdn.com/s3/m/4173d139cbaedd3383c4bb4cf7ec4afe05a1b100.png)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答案在最后)必备知识梳理一、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产业转移:指某些国家或地区将一部分产业转移到其他国家或地区,是产业在________上移动的现象。
目的是________生产成本,扩大销售市场,通常采取____________、在外建立企业等方式提高利润。
2.影响产业转移的因素(1)要素约束因素:要素________状况恶化,比如工资上涨、劳动力供给紧张、环保约束加强等;________环境欠佳,比如税负偏重,竞争对手增加,市场需求减少。
(2)市场因素:通过产业转移扩大生产规模,占领新兴________,谋取更佳效益。
(3)政策因素:政府对产业转移进行引导、控制和________,借助规划、调控、财税等策略,促进产业有序转移。
(4)其他因素:地理位置、产业配套、基础设施等多种因素。
[知识链接]产业转移的根本原因和最终目的产业转移的最终目的是获取最大利润,利润与生产成本、市场份额有直接关系,如下图所示:二、产业转移的一般规律1.规律:产业转移从早期的劳动密集型产业,逐步过渡到资本密集型和________密集型产业,由低附加值产业上升到________附加值产业。
1.产业转移有利于新兴产业的扩散,促使朝阳产业逐步取代________产业。
2.对转出地、转入地的影响(1)适合当地发展的工业部门。
(2)注意转移产业的环境污染问题。
制定承接产业转移的门槛,重视环境保护,防止增加新的污染源。
(3)注重提高技术创新,引进增长期或者成熟期的产业;尽量承接附加值较高的产业。
(4)坚持可持续发展,把节约资源放在首位。
【知识体系构建】关键能力提升能力点产业转移及其影响精讲点拨1.产业转移的规律(1)转移主体:先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和轻工业转移,然后是资金、技术密集型产业和重工业转移。
(2)转移方向:由发达国家或地区向发展中国家或欠发达地区转移;劳动密集型产业一般向劳动力数量多、工资较低的地区转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理精品教学资料(新教材)
2019.4
名校专递:高考地理特色专题讲练(28)产业转移对区域发
展的影响(含答案)
思维建模
当今世界产业转移的总体方向是由发达国家转向发展中国家,产业转移对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的影响也存在着区域差异。
[2013·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为了促进我国沿海地区外贸加工等产业向中部地区转移,国家在安徽省的长江沿岸城市设立了产业转入示范区。
外贸加工等产业的转入,会给这些城市的产业发展带来哪些好处?
规范演练
1.图28-1(a)为黄河三角洲示意图,图28-1(b)为珠江三角洲示意图。
根据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a)
图28-1
材料一胜利油田在渤海采取“海油陆采”的方式开采石油,即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建设人工岛,并在岛上钻井开采海底石油,这种开采方式可显著降低生产成本。
材料二根据经济社会发展现状和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广东省将深圳市划为优化开发区域,将汕尾市和英德市划为重点开发区域。
深圳市计划转出化学、造纸等行业的部分企业,汕尾市和英德市为承接深圳市转出企业的备选地。
(1)简析“海油陆采”一般在什么自然条件下进行。
(2)分析深圳市需转出企业的主要原因。
从环境承载力和运输条件角度考虑,判断深圳市转出企业应转至何地(汕尾市、英德市),并说明理由。
(3)从自然条件角度,说明黄河三角洲农业开发与珠江三角洲农业开发相比的有利条件和应注意的主要问题。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内蒙古呼伦贝尔宝日希勒镇以北约两千米处的矿区,20世纪90年代快速开发,之后大力整顿经济停止了开发,但草原上却出现了上千个沉陷坑。
在遥感图上,此处的地球表面看起来更像是布满陨石坑的月球表面。
材料二宝日希勒镇局部地区地表景观图(图28-2)。
图28-2
(1)此区大规模露天开采的可能是________;从该采掘工业的布局要求来看,其属于________导向型工业。
(2)据图简要分析当地不利于农业发展的因素有哪些。
(3)内蒙古拥有我国知名的奶制品企业,从地理的角度简要分析内蒙古奶制品企业成功发展的区位优势。
(4)在经济一体化进程中,内蒙古承接产业转移也取得很大发展,这有力地促进了内蒙古经济的平稳较快发展。
试简要说明内蒙古接受产业转移的有利条件和不利条件。
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我国南方某区域略图(图28-3)。
图28-3
材料二广西有多个蔬菜生产基地,2012年广西的蔬菜产量是海南的4倍,广西是“南
菜北运”的重要基地。
因此商务部将开通一条从广西到北京的“南菜北运”线路。
材料三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深入,珠江三角洲地区的部分产业向周边地区转移,这将带动其周边地区的工业化和城市化发展。
(1)说出红水河流域的自然地理环境特征及红水河开发利用的方向。
(2)与海南相比,分析广西进行成为“南菜北运”重要基地的优势条件。
(3)说明广东向广西进行产业转移对广西未来人口迁移和城市化进程的影响。
4.阅读下列关于高新技术产业的图文资料,回答问题。
高新技术产业是国民经济中重要的战略性先导产业。
经济地理学中的重心理论是借鉴物理学的重心概念发展起来的、研究经济空间格局演进的一种重要方法。
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是指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空间中的某一点,它可以反映一定区域内各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该点所处的平衡状态。
一般来说,哪个方向的高新技术产业产值比重高,重心就偏向哪个方向;经济重心亦然。
(a) 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轨迹
(b) 我国经济重心轨迹
图28-4
(1)1995年至2009年间,在东西和南北方向上,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移动分别呈现什么趋向?
(2)概括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并说明判断依据。
(3)简析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区域分布的基本特征形成的区位条件。
(4)研究发现,2005年至2007年我国经济重心总体向西移动,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在2007年至2009年总体也呈现出向西移动的趋势;2006年至2008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出现先向
北后向南移动的趋势,经济重心在2007年至2009年也出现先向北后向南移动的趋势。
根据这两个事实分别说明我国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与经济发展的牵引关系。
(5)近十年来,我国经济重心与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空间移动特点与我国推出的重大区域开发战略相关。
列举一项我国重大区域开发战略。
类型28 产业转移对区域发展的影响类
1.(1)石油资源靠近陆地,浅海,潮汐和波浪等影响较小。
(可任答两点)
(2)主要原因:土地、劳动力等资源短缺,环境污染较重,等等。
汕尾市。
理由:化工、造纸工业污染性较强,且运输量较大;汕尾市相对于英德市环境承载力大,水运条件好。
(3)有利条件:未利用土地数量大,光照条件好,等等。
应注意的主要问题:解决淡水资源短缺问题,治理盐碱地,防治洪涝、低温灾害等,注重湿地等农业生态环境的保护。
[解析] 第(1)题,“海油陆采”需要建设自海岸线向海中延伸的入海道路,在入海道路的末端还需建设人工岛。
所以“海油陆采”必须是在浅海海域进行。
第(2)题,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深圳的工业渐趋饱和,正在逐步进行产业升级和结构调整,把污染较严重的化学、造纸等企业转移出来。
汕尾市和英德市发展较晚,水陆交通便利,环境承载力较大,适合接纳深圳市的产业转移。
第(3)题,黄河三角洲属温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雨热同期,且其开发刚刚开始,土地资源丰富,自然生物种类多、生态类型多样。
加之黄河三角洲面积每年都在扩大、土壤肥沃等条件,黄河三角洲的农业开发条件优于珠江三角洲的农业开发条件。
但在其开发时要注意防止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发展黄河三角洲高效、生态经济。
2.(1)煤矿原料
(2)自然方面:降水与水资源不足,冬季较寒冷。
人文方面:缺乏统一管理与长远的规划,不合理开发引起生态恶化;交通不发达;可能存在人口增长过快、土壤次生盐渍化等问题。
(3)靠近优质牛奶的生产基地,便于就近加工,保证牛奶品质优异;牧区劳动力廉价,产品生产成本低,市场竞争力强;接近消费市场(牧区及京、津地区);内蒙古高原地表平坦,交通方便。
(4)有利条件:煤炭、稀土等自然资源丰富,能源电力供应充足,有国家政策支持,等等。
不利条件:人才短缺、技术相对落后,缺乏量大质优的熟练产业工人;人口规模和经济总量均相对较小,市场潜力相对较小;产业基本属于基础性能源、原材料及其初级加工产业,产业链条相对较短,产业内部分工分化不足,对配套产业的需求拉动力较弱;公路、铁路、通讯、电网等基础设施保障仍显不足。
3.(1)山地与丘陵地形;湿热的亚热带季风气候;亚热带常绿阔叶林;贫瘠的酸性土壤;河流水量丰富,落差大。
开发水能(发展旅游业)。
(2)农业用地面积大,蔬菜产量大;劳动力丰富,生产成本低;水系发达,灌溉水源充足;公路、铁路等陆路交通便利,运输成本低;距北方消费市场近;国家政策支持力度大。
(3)加快广西的工业化进程;广西向其他省(区、市)迁出的人口减少,其他省(区、市)迁入的人口增加;广西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加快;城镇规模扩大;城市化进程加快。
4.(1)我国高新技术产业重心由西向东移动,由北向南移动。
(2)基本特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主要分布于东部。
判断依据:总体而言,自1995年至2009年重心虽有移动,但移动的经度不到1°,重心一直位于我国的东部。
(3)我国东部经济基础雄厚,人才众多,交通便捷,环境较好。
(4)经济重心以西区域的经济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从而导致高新技术产业重心西移;同理,高新技术产业重心以南或以北区域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在其后一两年可以带动区域的经济发展,从而导致经济重心向南或向北移动。
(5)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
(任答一点即可)
[解析] 第(1)题,读图,从经度变化上看,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总体向东移动,从纬度变化上看,高新技术产业重心总体向南移动。
第(2)题,概括其分布的基本特征,要观察其所跨的经度和纬度范围。
图中显示经度范围在115°E~117°E之间,可判断位于我国东部地区;纬度范围在30°N~32°N之间,可判断位于我国东部的中心地带。
第(3)题,高新技术产业的区位条件,可从东部地区的经济基础、人才、政策、交通、环境等方面分析。
第(4)题,仔细审题,抓住“分别说明”“牵引关系”两个关键词,联系两个事实,即可说明高新技术产业能够带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区域经济的发展又能促进高新技术产业的发展。
第(5)题,需要明确我国对中西部地区及东北老工业基地等采取的一系列政策,如西部大开发、东北振兴、中部崛起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