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植物入药及依据

合集下载

药材知识点总结

药材知识点总结

药材知识点总结药材是中医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于预防和治疗疾病的天然植物或动物。

药材的使用可以追溯至古代,它们被人们用来治疗各种疾病和保持健康。

在中国,药材种类繁多,涵盖了植物、动物、矿物等多种来源。

本文将就药材的基本知识、用途和分类进行总结。

一、基本知识1. 药材的来源药材的来源包括植物、动物和矿物。

其中,植物药材是中医药中最常用的药材,它们包括了各种植物的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部分。

动物药材主要来自于动物的身体组织,如鹿茸、熊胆、海马等。

矿物药材则是指从矿石中提取的矿物成分,如硫、石膏等。

2. 药材的性味归经药材的性味归经是指药材的性质、味道和归属经络。

其中,药材的“性”是指药材对人体的作用特点,包括寒、凉、温、热等。

药材的“味”是指药材在口中的味道,包括辛、甘、苦、酸、咸等。

药材的“归经”则是指药材对应的经络,即在中医理论中,每种药材都归属于某个经络。

这些性味归经对于确定药材的使用方法和效果有着重要的指导作用。

3. 药材的用途药材的用途主要包括治疗疾病、调理身体和预防疾病。

在中医药中,药材被使用于各种方剂中,通过煎煮、蒸化等方法制成药物,用于治疗各种疾病。

此外,药材还可以通过药膳、药酒等方式调理身体,增强体质。

另外,一些药材还可以用于预防某些疾病,如补益药材可用于增强免疫力,减少疾病发生。

4. 药材的剂型药材的剂型主要包括药片、药粉、饮片、药酒、药膏等。

其中,饮片是将药材研磨成粉末,加工成片状,便于服用和保存。

药酒是将药材浸泡在白酒中发酵,提取出药效,用于内服或外敷。

药膏是将药材加工成膏状,用于外敷治疗。

不同剂型的药材适用于不同的用途和治疗方式。

二、常用药材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植物药材,被誉为“药王之王”,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胃、益智健身等作用。

人参主要来自于东亚地区,如中国、朝鲜、日本等地,是中医药中常用的补益药材。

2. 铁皮石斛铁皮石斛是一种名贵的中草药材,具有滋阴清热、益肾养肝等功效。

药典药材基源排序

药典药材基源排序

药典药材基源排序药物典籍用于记录和归纳药物的来源、制备、性质、功效、用法和用量等信息,是中医药研究和临床应用的重要工具。

药材是指中药的原材料,是药物制剂的基础来源,药材基源排序主要根据药材的采集原料来源进行分类。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药材基源排序。

药材基源是指药材的来源,它可以根据植物、动物、矿物的不同进行分类。

以下是几种常见的药材基源分类:1.植物药材基源:植物药材是中药的主要来源之一,它是指从植物体的各个部分中提取的活性成分。

根据植物的不同来源,植物药材基源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根:如人参、黄芪等。

-茎:如冬虫夏草、川芎等。

-叶:如茶叶、薄荷等。

-花:如金银花、菊花等。

-果实:如枸杞子、葡萄等。

-种子:如白花蛇舌草子、葡萄籽等。

2.动物药材基源:动物药材是指从动物体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主要来自于动物的骨骼、器官、体液等部分。

根据动物的不同来源,动物药材基源可以分为兽类、鸟类、昆虫、爬行动物等。

-兽类:如麝香、牛黄等。

-鸟类:如燕窝、巢燕粪等。

-昆虫:如蜂蜜、蜂胶等。

-爬行动物:如蛇胆、龟板等。

3.矿物药材基源:矿物药材是指从矿物质中提取的药用成分,它主要是指一些矿石或矿物质的粉末。

根据矿物的不同来源,矿物药材基源可以分为金属矿物药材、非金属矿物药材等。

-金属矿物药材:如铅矿、铁锈等。

-非金属矿物药材:如石膏、朱砂等。

另外还有一些药材基源无法划分到植物、动物、矿物之中,比如一些微生物发酵产生的药物、人工合成的药物等。

药材的基源排序对于药物的分类和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它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各种药材,确定其适应症和剂型。

对于中药材来说,药材基源的分类有助于进一步研究和开发其药理作用和临床应用,也为药材的质量控制和标准制订提供了科学依据。

总之,药材基源排序是将药材按照来源进行分类,包括植物药材、动物药材、矿物药材等。

这种排序方法有助于人们更好地了解和使用各种药材,推动药理研究和临床应用的发展。

药典药材基源排序

药典药材基源排序

药典药材基源排序药典是指用于规范药品质量的权威性参考书,其中包含了许多药材的信息。

药材是指天然植物、动物和矿物等,用于制备药物的原料。

药典药材基源排序是指将药材按照其原料的不同来源进行排序。

下面,我们将按照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别对药材基源进行排序并介绍他们的常见用途。

一、植物药材基源1.根茎、根皮类:如甘草、白朮、黄连等。

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树皮、树脂类:如桂皮、没药、乳香等。

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3.叶菌类:如茶叶、柏叶、罗勒等。

主要用于治疗心血管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4.花蕊类:如菊花、玫瑰花、薰衣草等。

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心脑血管疾病等。

5.果实类:如枸杞、酸枣仁、葡萄籽等。

主要用于保健、延缓衰老等。

6.种子类:如金黄花、黑芝麻、胡麻等。

主要用于治疗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

7.根柢类:如党参、黄芪、山药等。

主要用于调养内脏、增强免疫力等。

8.球果类:如胡椒、苏子、藤椒等。

主要用于治疗消化系统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二、动物药材基源1.动物胆、膏类:如熊胆、麝香、鱼鳔等。

主要用于治疗胃肠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2.动物骨类:如牛骨、鹿角、龟板等。

主要用于治疗骨科疾病、关节疾病等。

3.动物筋膜类:如龙骨、鹿筋、牛黄等。

主要用于治疗骨科疾病、皮肤疾病等。

4.动物内脏类:如熊胆、燕窝、鲨鱼骨等。

主要用于调养脏腑、增强免疫力等。

5.动物鳞甲类:如鳝皮、鲤鱼鳞、海龟甲等。

主要用于治疗皮肤疾病、关节疾病等。

6.动物毛发类:如鹿茸、人参毛、羊胎盘等。

主要用于调养脏腑、延缓衰老等。

7.动物蜜蜡类:如蜂蜡、蜂胶、蚕蛹等。

主要用于治疗口腔疾病、呼吸系统疾病等。

三、矿物药材基源1.石类:如白花蛇石、马鞭草、牡蛎等。

主要用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2.矿物结晶类:如明矾、盐巴、重铁矾等。

主要用于消肿止痛、解毒等。

3.矿泉类:如硫磺、泉水、重铁矾等。

主要用于改善循环系统疾病、皮肤疾病等。

动物类中药

动物类中药

蛤蟆油 Oviductus Ranae
来源为脊索动物门两栖动物纲蛙科动物 中国林蛙 Rana temporaria chensinensis David 雌蛙的干燥输卵管.
产地东北三省.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块状,弯曲而重
叠.表面黄白色,具脂肪样光 泽,偶带灰白色薄膜状干皮, 手摸有滑腻感.用温水浸泡 体积可膨胀10~15倍膨胀度 不低于55.气腥,味微甘,嚼之 有黏滑感.
熊胆粉 Pulvis Fellis Ursi
来源脊索动物门熊科动物 黑熊 Sef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 经胆囊手术引流胆汁而得的干燥品.
性状鉴别
呈不规则片状、颗粒或粉末. 黄色至深棕色. 质脆,易吸潮. 气清香,为极苦微回甜,有清凉感.
成分主含胆汁酸: 牛黄熊去氧胆酸、牛黄鹅去氧胆酸等.
性状鉴别
表面灰黄色,被有白色粉霜状 的气生菌丝和分生孢子. 足8对,体节明显,尾部略呈二 叉分枝状. 质硬而脆,易折断. 断面平坦,外层白色,中间有 亮棕色或亮黑色的丝腺环4 个,称为胶口镜面. 气微腥,味微咸.
海马 Hippocampus
来源脊索动物门鱼纲海龙科动物
线纹海马 Hippocampus kelloggi Jordan et Snyder 刺海马 H. histrix Kaup、 大海马 H. Kuda Bleeker、 三斑海马 H. trimaculatus Leach 或 小海马 海蛆H. japonicus Kaup 的干燥体.
附注:熊胆
来源熊科动物黑熊Sefenarctos thibetanus G.Cuvier或 棕熊Ursus arctos L.的干燥胆.
性状鉴别
长扁卵形,囊状. 囊皮薄,囊内为胆仁,不规则块状、颗粒状或硬膏状,色 泽深浅不一,金黄色习称金胆或铜胆、黑色习称铁胆或 墨胆、黄绿色习称菜花胆. 气清香,味苦. 水试:水面旋转并呈黄线下沉却不扩散短时. 火试:起泡而无腥气.

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其开发与利用

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其开发与利用

动植物的药用价值及其开发与利用动植物一向是人类生活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资源,它们不仅是美丽与善良的生命体,同时也是人类的良药。

人类凭借着天赐的智慧,已经探索出了大量动植物的药用价值,并运用这些知识进行生产和制药,对人类生活健康起到了重要的积极作用。

本文将论述动植物的经典药用价值及其开发与利用,以期让大家更全面了解和认识这些珍贵的资源。

一、植物的药用价值植物是人类生活中最常见的药物来源。

从我国古代的《神农本草经》、《本草纲目》到现代的《中国药典》、《西药典》,植物一直是药物的重要来源。

从化学成分上来说,植物药材是一种非常复杂的物质,它包含了很多有机化合物,如生物酸、脂肪酸、挥发油等,这些化合物能够发挥多种多样的药理作用。

例如,人们注重的转移因素中,有很多都可以从植物中提取得到。

其中,在麻科植物中的大麻等被广泛地用于镇静,消除疼痛。

在菊科植物中,蒲公英、菊花等能够有效地清热解毒,消炎降血脂,促进肝脏功能等。

在绿色食品中,白开水中含有的绿茶、红茶、乌龙茶等可以改善神经功能、促进血液循环等。

在人类生活中,植物的药用价值有目共睹。

同时,在现代医学科技不断发展的大背景下,植物药的活用使人们能够充分发挥其药用价值。

例如,我们常使用的利用霜降或提取法加工制备的药物,它们不仅功效稳定、用量控制严格,而且避免了使用传统煎煮法浪费原材料的缺陷。

另外,化学工业与制药技术结合的大背景下,现代科技设备的应用开创了大量植物药的制成新技术,比如微波辅助提取、聚乙烯环氧树脂复合材料膜等,从而促进了植物药生产的可持续性发展。

二、动物的药用价值与植物相似,动物也被认为是许多重要药物的源泉。

全球范围内,有许多动物被发现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被用于药物研发制造。

例如,蜜蜂一直被农民所驯养,因为它们的产品如蜂蜜、蜂蜡、蜂王浆等富含多种有营养价值的成分,可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洁身消毒等。

在我国,用蝎子和蚯蚓作为药物已有悠久的历史,其中蝎子的毒液有强烈的杀虫、止痛等功效。

中医药学之中药材的分类与功效

中医药学之中药材的分类与功效

中医药学之中药材的分类与功效中医药学是中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中药材作为中医药学的基础,具有广泛的应用和深厚的研究。

中药材根据其来源、性质和功效,可以被分为不同的类别,每个类别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本文章将探讨中药材的分类以及它们的功效。

一、草本植物类中药材草本植物类中药材是指用于药用的来自草本植物的各种部位,例如根、茎、叶、花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通经活络、清热解毒、祛风止痛等功效。

其中,黄连具有清热解毒、肠胃清热的作用;川芎具有活血化瘀的功效;菊花可消散风热、清目明目等。

二、动物类中药材动物类中药材是指来自动物的各种组织、器官或分泌物等,例如鹿茸、牛黄、雄黄等,这些中药材具有滋补益气、温补肾阳等功效。

其中,鹿茸能够补肾益精、强筋骨;牛黄可以清热解毒、消肿排脓;雄黄可用于治疗湿疹、烧伤等症状。

三、矿物类中药材矿物类中药材是以矿物质为原料提取的中药材,例如雄黄、雪花膏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清热解毒、收敛止血等功效。

雄黄能够杀菌消炎、解毒肿痛;雪花膏能够用于治疗烫伤、溃疡等。

四、虫类中药材虫类中药材是指以昆虫、蛇虫等为原料提取的中药材,例如蜂蜜、蜂胶、蝎子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解毒、消肿、止痛等功效。

蜂蜜具有润肺、养胃、生津止渴等作用;蜂胶具有抗菌、抗炎、增强免疫力等作用;蝎子则可用于治疗风湿痹痛、痈肿疮毒等。

五、果实类中药材果实类中药材是以水果、坚果、种子等为原料提取的中药材,例如枸杞子、杏仁、桃仁等。

这类中药材具有滋补、和胃、养阴、润肺等功效。

枸杞子可以补肝肾、明目养颜;杏仁可润肺止咳、化痰止痛;桃仁具有活血止痛、润肠通便的作用。

综上所述,中药材根据来源和功效可以被分为多个类别,每个类别中的中药材都具有不同的药理作用和治疗效果。

了解中药材的分类及其功效,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应用中医药学的知识,在治疗疾病和保健养生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为了更好地发挥中医药学的疗效,我们需要进一步研究和了解中药材的作用机制,并结合实际情况进行合理应用。

中药来源总结归纳

中药来源总结归纳

中药来源总结归纳中药是指以植物、动物、矿物等天然物质为原料,通过加工和炮制制成的药物。

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中药在治疗疾病和保健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独特的优势。

了解中药的来源对于正确使用和评估其药效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中药的来源进行总结归纳。

一、植物类中药来源1. 根茎类:如黄芩、茯苓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根、茎及其块茎部分。

2. 叶菌类:如柴胡、菊花等,主要使用植物的叶子部分。

3. 花类:如黄连、连翘等,主要使用植物的花朵部分。

4. 果实类:如枸杞、陈皮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果实部分。

5. 种子类:如芡实、杏仁等,主要使用植物的种子或果仁部分。

6. 树皮类:如川贝、槟榔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树皮部分。

7. 树脂类:如没药、松香等,主要使用植物的树脂部分。

8. 全草类:如制何首乌、生地黄等,使用植物的全草或带根全草。

二、动物类中药来源1. 动物体部:如鹿茸、鱼鳔等,主要使用动物的角、骨、皮等部分。

2. 动物器官:如牛黄、雄黄等,主要使用动物的胆囊、胰脏等部分。

3. 动物分泌物:如熊胆、蜂蜡等,主要使用动物的分泌物。

4. 动物全身:如蜂房、蝉蜕等,使用整个或部分动物体。

三、矿物类中药来源1. 矿石:如硫黄、朱砂等,主要使用天然矿物。

2. 矿泉水:如龙井泉、恒山泉等,主要使用矿泉水作为中药原料。

4. 矿产物:如珍珠粉、牙签石等,主要使用矿石加工而成的矿产。

以上是中药的常见来源分类,不同的药材来源决定了其性味、功效和应用特点。

中药的来源多样性使得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合适的药材进行治疗。

此外,中药在加工和制备过程中也需要遵循特定的规范和工艺,以确保药材的质量和药效。

总结起来,在使用中药时,我们需要清楚认识各类中药的来源,并根据病情和药性特点进行合理的选择。

同时,对中药的质量和安全性也要有一定的了解,确保中药的疗效和安全性。

中药作为传统医学的瑰宝,我们应该保护和传承好这一宝贵的资源,为人类的健康服务。

《中国药典》中药材分类

《中国药典》中药材分类

《中国药典》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颁布的权威性药品标准,它为中药材及饮片提供了分类、质量标准、检验方法等重要的规范和指导。

根据《中国药典》,中药材的分类可以按照其来源和性质进行详细划分。

中药材主要来源于植物、动物和矿物三大类:
1. 植物药:植物药是中药材的主要来源,根据植物的不同部位,又可以分为根、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等类别。

例如:
-根类:包括人参、甘草、黄芪等。

-茎类:如石斛、木香、黄连等。

-叶类:如桑叶、枇杷叶、侧柏叶等。

-花类:如菊花、金银花、红花等。

-果实类:如川芎、当归、枸杞子等。

-种子类:如菟丝子、莲子、赤小豆等。

2. 动物药:动物药是指用动物的肢体、内脏、腺体、分泌物等入药的部分。

例如:
-动物脏器:如猪肝、牛肾、羊肺等。

-动物肢体:如鹿茸、龟板、鳖甲等。

-动物分泌物:如蜂蜜、蜂胶、龟苓膏等。

3. 矿物药:矿物药是指从自然界中开采出来的矿物质,经过一定的加工处理后用于医疗。

例如:
-金属类:如铜、铁、锌等。

-非金属类:如石膏、滑石、芒硝等。

-化合物类:如硫酸铜、硼砂、硇砂等。

《中国药典》中,对中药材的质量控制项目包括性状、鉴别、检查、浸出物测定、含量测定等多个方面,确保中药材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此外,对于中药材的炮制方法、性味归经、功能主治、用法用量、注意事项、贮藏条件等也进行了详细的规定和说明,为中医药的规范化、标准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中药学:中国药用动物资源

中药学:中国药用动物资源

编者按:了解动物药的内容,可以帮助⼤家更好地理解掌握《中药鉴定学》的相关内容。

因此,我们为⼤家搜集了⼀系列的药⽤动物学的基本内容,以期帮助⼤家更好地掌握知识。

中国⼟地辽阔,地形复杂,⽓候多样,因之有许多居世界⾸位,或为中国所独有的珍稀动物物种。

加之祖国医学所应⽤的药材,⼤多为取之于动、植、矿的天然药物,所以中国的药⽤动物种类繁多,资源丰富。

按⼊药的部位来划分,可有: ①全⾝⼊药的,如全蝎、蜈蚣、海马、地龙、⽩花蛇等。

②部分的组织器官⼊药的,如虎⾻、鸡内⾦、海狗肾、乌贼⾻等。

③分泌物、衍⽣物⼊药的,如麝⾹、羚⽺⾓、蜂王浆、蟾酥等。

 考试⼤站整理 ④排泄物⼊药的,如五灵脂、望⽉砂等。

⑤⽣理的、病理的产物⼊药的,如紫河车(⼈的胎盘)、蛇蜕为⽣理的产物;⽜黄、马宝为病理的产物等。

按药⽤动物的物种来划分,如前所述,我国已知可作药⽤的动物已达900余种,跨越了动物界中的8个门动物(按近代对动物界的分类可达11门)。

从低等的海绵动物到⾼等的脊推动物都有。

从分布来看,从东到西,⾃北向南;从⾼⼭到平原;从陆地到海洋,均有分布。

特别是我国海岸线长,海洋药⽤动物⽆论从种类到产量,都有很丰富的资源。

⽽且像⾦丝猴、⼤鲵、⿊颈鹤、华南虎等,不仅属于国家珍稀动物,并且也有很⾼的药⽤价值。

但是,近年来由于⽣态系统平衡失调,药⽤动物资源已遭到不断地破坏,野⽣药⽤动物⽇益减少,某些珍稀药⽤动物已濒于绝迹,⼀些地区⼤量捕杀野⽣药⽤动物,致使要收集少量的样品也难于得到。

为了更好地保护药⽤动物资源,合理地使⽤药⽤动物资源,要相应建⽴⼀些保护野⽣药⽤动物的措施,禁⽌乱捕乱猎野⽣药⽤动物。

在适当的地区建⽴某些种的药⽤动物的⾃然保护区,以保存药⽤动物的物种。

对于⽤量⼤,⽽医疗上⼜急需的药⽤动物品种,若仅依靠野⽣不能完全满⾜供应的,可进⾏⼈⼯驯化、饲养,这将在第⼗九章药⽤动物的驯化养殖中详细的讨论。

此外,近年来对于药⽤动物的有效成分也在着⼿研究,取得了⼀定的成果,这对今后进⾏⼈⼯合成,或寻找更有价值的代⽤品提供了线索或科学依据。

常用药草知识点总结

常用药草知识点总结

常用药草知识点总结一、药草的分类药草根据其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和动物药两类。

1.植物药植物药是以植物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药材,例如根、茎、叶、花、果实、种子、根茎等。

植物药可以进一步细分为中草药和野生药材两类。

中草药是指在一定地区内栽培或天然生长的具有药用价值的植物,如人参、枸杞、当归、黄芪等。

而野生药材是指原生态环境中生长的、未纯化、未炮制的药用植物,如黄精、决明子、当师、天麻等。

2.动物药动物药是以动物的一部分或全部作为药材,例如蛇、虫、鱼、兽、鸟、鳖、蛙等。

动物药可以进一步细分为动物标本药和动物器官药两类。

动物标本药是指制品中所用的动物的全身或部分,如鸡骨、蜗牛、蜂蜜、鳖翅等。

而动物器官药是指利用动物的内脏、血、皮、毛、角、骨、骨骼肌及其他组织所炮制的药品,如黄精、雄黄、鹿茸、鹿筋、鹿角等。

二、药用价值药草具有丰富的药用价值,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药理作用药草中含有大量的活性成分,具有多种药理作用,如抗菌、抗炎、抗氧化、抗肿瘤、调节免疫等。

这些活性成分可以通过不同的途径和机制作用于人体,达到预防、治疗疾病的目的。

2.滋补作用许多药草具有滋补作用,可以调节人体的生理功能,增强体质,延缓衰老,提高机体的抵抗力。

常见的滋补药草有人参、灵芝、枸杞等。

3.调节作用药草可以对人体机能产生调节作用,如调节血糖、血脂、血压、血液循环等,对慢性病的治疗有明显效果。

常见的调节药草有苦瓜、莲子、茯苓等。

三、常用药草知识点对于药草的运用,人们需要掌握相关的知识点,以便正确合理地应用。

以下是一些常用药草的知识点总结。

1. 人参人参是一种常见的滋补药草,在中医药理论中素有“补五脏、安精神、益气力”的作用。

人参含有人参皂苷、人参多糖、人参酸、人参碱等多种活性成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抗病能力。

适用于乏力、气虚、体质虚弱、体力不支等症状的人群。

2. 黄芪黄芪具有温补脾肺、祛邪气、生津止渴、升阳散寒的功效,主要适用于气虚体弱、腹泻、神疲乏力、反复感冒等症状的人群。

药食两用动植物介绍(2)

药食两用动植物介绍(2)

滋补肝肾、益精明目、润
肺的功效,用于虚劳精亏, 腰膝酸痛,眩晕耳鸣,内热 消渴,血虚萎黄,目昏不明 等症。
鲜枸杞子每l00g含蛋白质4g,碳水化合物 19.3g,脂肪0.8g,热量为100干卡。枸杞子含
有18种氨基酸,其中8种氨基酸是人体必需氨基
酸。矿物质除含有钙、磷、铁等外,还含有一定 数量的有机锗。含维生素也较全面和丰富,包括 维生素B1、B2、C、尼古酸和胡萝卜素等。
花椒油树脂及花椒微胶囊产品的开发。
花椒精油是我国重要的出口香辛料精油之一 。
还可作调香原料,可调制馥奇型香精,用于化妆品
及皂类加工,亦可作食品防霉剂,精油精制加工后, 可作为调制熏衣草型香精的原料。
食疗方
1、花椒(去椒目)10克,研细末,在锅内放入少 许花生油(或香油、猪油),待油熟后放入花椒粉,略 炒片刻,打入一两个鸡蛋炒熟,一次食完,每日食三四 次,能止虚寒腹疼。
龙眼肉(干)含水量0.85%,可溶性部分79.77%,不溶 性物质19.39%;灰分3.36%[1]。国家标准(《药典》标 准):水分<15.0%(干燥法),总灰分<4.0%(灼烧法), 水溶性浸出物>70.0%(热浸法)。可溶性部分:葡萄糖 (glucose)24.91%,蔗糖(sucrose)0.22%,酸类(以酒 石酸计)1.26%,腺嘌呤(adenine)和胆碱(choline)等 含氮物质6.309% 等。另含蛋白质5.6%、脂肪0.5%。尚含 维生素B1、B2、P、C 等。龙眼肉(干果肉)100g,内含: 糖17g、蛋白质15g、磷118mg、钙30mg、铁4.4mg 等。
红花乌鸡汤
乌鸡煮沸后,加入红花以及其他调味料适量, 炖至乌鸡熟烂即可。 功用:活血通经,适用于虚劳骨蒸羸瘦,脾虚, 闭经,滑泻,痛经,带下等症。

动物类中药——概述

动物类中药——概述

动物类中药——概述
动物类中药是指用动物的整体或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动物体的生理或病理产物、动物体的加工品等供药用的一类中药。

常用动物类中药按药用部位入药的情况分为:
1.动物的干燥整体:如水蛭、全蝎、蜈蚣、斑蝥、土鳖虫、虻虫、九香虫等。

2.除去内脏的动物体:如蚯蚓、蛤蚧、乌梢蛇、蕲蛇、金钱白花蛇等。

3.动物体的某一部分:如①角类:鹿茸、鹿角、羚羊角、水牛角等。

②鳞、甲类:穿山甲、龟甲、鳖甲等。

③贝壳类:石决明、牡蛎、珍珠母、海螵蛸、蛤壳。

④脏器类:如哈蟆油、鸡内金、紫河车、鹿鞭。

4.动物的生理产物:如①分泌物:麝香、蟾酥、熊胆粉、虫白蜡、蜂蜡等。

②动物的排泄物:五灵脂、蚕砂、夜明砂等。

③其他生理产物:蝉蜕、蛇蜕、蜂蜜、蜂房等。

5.动物的病理产物:如珍珠、僵蚕、牛黄、马宝、猴枣、狗宝等。

6.动物体某一部分的加工品:如阿胶、鹿角胶、鹿角霜、龟甲胶。

此外,一些传统经验鉴别方法仍是鉴定动物类中药有效而重要的手段: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手试法,如毛壳麝香手捏有弹性;麝香仁以水润湿,手搓能成团,轻揉即散,不应黏手、染手、顶指或结块。

水试法,熊胆仁投于水杯中,即在水面旋转并呈现黄线下降而不扩散;牛黄水液可使指甲染黄,习称“挂甲”;哈蟆油用温水浸泡,体积可
膨胀10~l5倍。

火试法,如麝香仁撒于炽热坩埚中灼烧,初则迸裂,随即熔化膨胀起泡,浓香四溢,灰化后呈白色灰烬,无毛、肉焦臭,无火焰或火星;马宝粉末置于锡箔纸上加热,其粉末聚集,并发出马尿臭等。

动植物入药及依据资料讲解

动植物入药及依据资料讲解
《续并价种引广值神进泛的芝红从重》蓝植要各花物本一、中草卷胡提著荽取作、有。安用石成榴分、,胡使麻得、植胡物桃入、药大更蒜加、精苜准蓿有等效既。供食用,又 可入药的各种植物到国内栽培。
唐北元初魏 明,贾及国思清家勰,曾的农在《书京齐著师民作建要较立术多药》,园,如一总元所结代,了的医6《药世农学纪桑家以辑孙前要思农》邈业、,生《在产王其经祯所验农著,书《内》千容;金更明为
动物入药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 《山海经》 中就有关 于动物药麝、 鹿、 犀、 熊、 牛的记载。
东汉末年的 《神农本草经》 记载有 65 味动物药。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动物入药已达 461 味。
现代出版的 《中国中药资源》 附录中记载的药用动物就达 1574 种,《中国动物药资源》 收载达到 2215 种,2010 年版 《中国药典》 共收载药材和饮片 873味,其中动物药材共计 96 味,约占 11%,涉及药用动物共计103 种。
反而为了得到药补,不仅付出金钱代价,同时也造成物种濒危 和生态失衡。
中国动物入药
然而,也有很多的动物,能入药,药效大,很受就医者的欢迎。随着 科学的发展,许多医药工作者运用科学技术,经过提取、净化 、 化学方法,制成各种单味或复合制剂,运用于临床,效果更佳,更有 效,为 医药学界所重视。
如河豚毒素针剂与蛇毒制剂,对癌症所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有
翼系代方统的》全《中面农则,政扼显全要示书介出》绍当、了时《近中群20国芳种农谱常业》用生;中产清药水代种平 的植已《方达广法到群。相芳当谱高》度《。花镜》等
中国植物入药
相关理论依据
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遗址中曾出土有30多种植物种仁,其中可作药用 的有桃仁、杏仁、郁李仁等。在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杵臼、杵身 和臼内存留有浓厚的朱砂痕迹,当为粉碎、研磨宋砂等矿物的器具。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归纳总结大全

执业中药师中药鉴定学归纳总结大全

来源总结一、植物类药材(一)菌类(4种)麦角菌科(1种):冬虫夏草(为冬虫夏草寄生在蝙蝠蛾科昆虫幼虫上的子座及幼虫尸体复合体)多孔菌科(3种):茯苓(菌核)猪苓(菌核)灵芝(子实体)(二)藻类(1种)马尾藻科(1种):海藻(藻体)(三)地衣类(1种)松萝科:松萝(地衣体)(四)蕨类(4种)1.蚌壳蕨科:狗脊2.鳞毛蕨科:绵马贯众3.水龙骨科:石韦4.海金沙科:海金沙(五)裸子植物(2种)1.柏科:侧柏叶 •2.麻黄科:麻黄(六)被子植物(139种)1.双子叶植物(108种)(1)单种科(共21种)①药名与科名相同的8种商陆科:商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远志科:远志紫草科:紫草川续断科:续断杜仲科:杜仲马钱科:马钱子车前科:车前草②药名与科名不相同的木通科:木通、大血藤瑞香科:沉香桃金娘科:丁香大戟科:巴豆鼠李科:酸枣仁;小檗科:淫羊藿;堇菜科:紫花地丁;报春花科:金钱草;列当科:肉苁蓉;爵床科:穿心莲、青黛、南板蓝根马兜铃科:细辛莎草科:香附(2)含2个种的科苋科:怀牛膝、川牛膝见牛膝龙胆科:龙胆、秦艽秦龙胆防己科:防己、北豆根防北斗石竹科:银柴胡、太子参石竹太子银樟科:桂枝、肉桂樟科肉桂枝桑科:桑叶、桑白皮旋花科:菟丝子、牵牛子旋花牵菟橄揽科:乳香、没药橄揽乳没葫芦科:天花粉、瓜蒌(3)含3个种的科有5科十字花科:大青叶、葶苈子、板蓝根十字大葶板桔梗科:桔梗、党参、南沙参桔梗党参南木兰科:五味子、辛夷、厚朴木兰五辛厚木犀科:秦皮、连翘、女贞子• 木犀秦连女玄参科:玄参、地黄、胡黄连玄参地黄胡(4)含4个种的科有科蓼科:大黄、何首乌、蓼大青叶、虎杖蓼大黄何虎茄科:洋金花、枸杞子、地骨皮茄科洋枸皮萝藦科:白前、白薇、徐长卿、香加皮萝白前薇长香芸香科:黄柏、枳壳、吴茱萸、白鲜皮芸柏枳吴白(5)含5个种的科有2科五加科:西洋参红参人参、三七、通草五加西红三人通茜草科:巴戟天、茜草、栀子、钩藤。

茜草栀子钩茜巴(6)含7个种的科有1科唇形科:丹参、黄芩、紫苏叶、广藿香、荆芥、益母草、薄荷母芩紫荆丹为何香。

经营利用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管理要求

经营利用重点保护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管理要求

主要涉及:国家重点保护的野生动植物药材品种一、虎骨、豹骨、羚羊角、犀牛角。

此类野生的禁止使用。

(目前暂无繁殖驯养成功)禁止犀牛角和虎骨贸易,取消其药用标准。

鼓励使用代用品。

二、牛黄及其代用品使用的管理采用牛黄代用品,即人工牛黄、培植牛黄和体外培育牛黄。

三、梅花鹿茸、马鹿茸此类野生的禁止使用。

使用品种为非野生的、人工繁育的1、生产厂家收购时需要收取以下任一资质文件为:A类:驯养繁殖许可证+检疫合格证明《野生动物保护法》人工繁育许可证+检疫合格证明《野生动物保护法》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证+检疫合格证明《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

B类:证明其产品合法来源的有效文件和材料,包括特许猎捕证、进出口许可证、执法查没物品处理文书、购销发票、个体谱系证明等相关材料+检疫合格证明。

C类:经营利用许可证+检疫合格证明2:批发企业需要收取资质文件为:2.1 从生产企业购进:厂家资质+加盖厂家公章的上述A类或B类或C类等品种资料2.2 从收购者处直接做药材收购(地产收购):上述A类或B类或C类等品种资料2.3从批发企业购进:供货商资质+加盖供货商公章的上诉2.1或2.2类品种资料。

例:【参考文件1:2020年05月29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告第303号文我部制定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经国务院批准,现予公布,自公布之日起施行。

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二、特种畜禽梅花鹿、马鹿、驯鹿、水貂(非食用)、银狐(非食用)、北极狐(非食用)、貉(非食用)等。

】备注:《目录》属于畜禽养殖的正面清单,列入《目录》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管理。

人工繁育的梅花鹿和马鹿不再适用《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

【参考文件2:《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第五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可以依法自愿成立行业协会,为成员提供信息、技术、营销、培训等服务,加强行业自律,维护成员和行业利益。

第六条畜牧业生产经营者应当依法履行动物防疫和环境保护义务,接受有关主管部门依法实施的监督检查。

动植物药材的养生功效与用法研究

动植物药材的养生功效与用法研究

动植物药材的养生功效与用法研究一、动植物药材的养生功效介绍动植物药材自古以来被广泛应用于养生保健中,其具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和独特的药理作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动植物药材,并分析其养生功效和使用方法。

1. 银耳:滋阴润肺,益气安神银耳是一种常见的食用菌,也是一种重要的养生食材。

它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多糖、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银耳能够滋润肺脏,并且对于肺燥干咳、虚火上扰等症状有较好的缓解作用。

此外,银耳还具有益气安神的功效,可以帮助调节神经系统功能,缓解焦虑、失眠等问题。

使用方法:将银耳泡发后炖汤或者加入到粥中食用,每日适量即可。

对于长期咳嗽、失眠等问题,需要持续服用一段时间,效果更佳。

2. 黄芪:补气养血,提高免疫力黄芪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补气养血、健脾益肺、增强体质等功效。

其中最重要的特点是其对于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黄芪含有多种有效成分,能够提高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抵抗力,预防感冒、慢性病等疾病。

使用方法:可以将黄芪泡水饮用,也可以加入到汤中一起煮。

每日适量即可。

对于容易感冒、体质较差的人群,建议长期服用以达到更好的养生效果。

3. 玛咖:壮阳滋补玛咖是一种来自秘鲁安第斯山脉的植物药材,具有千年历史。

玛咖主要含有丰富的亚油酸和多种维生素、微量元素等营养成分。

它被誉为“天然伟哥”,因为其具有显著的壮阳滋补作用。

使用方法:可以将玛咖粉末加入到牛奶、豆浆或者果汁中饮用。

每日适量即可。

对于男性阳痿、早泄等问题,或者体虚乏力的人群,玛咖是一种较好的选择。

二、动植物药材的养生用法研究在传统养生保健中,动植物药材有着丰富多样的应用方法。

下面将介绍几种常见的使用方式。

1. 汤剂汤剂是最常见的动植物药材使用方式之一。

通过将药材加入到水中煎熬而成。

这种方式能够提取出药材的有效成分,并且更容易被人体吸收。

例如,在家里可以将枸杞、淮山片、红枣等药材放入锅中加水煮沸,随后改小火慢炖数小时即可得到营养丰富的汤剂。

2. 粥类食物粥是一种很常见的健康食品,也适合应用于动植物药材的烹调方法之一。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

中药的命名中药的来源广泛,品种繁多,其名称也较复杂,但一般也有一定的规律可循。

中药的名称往往反映了它一定的特征,故对于掌握中药的某些知识有一定的帮助。

中药的命名法则,概括起来有以下几种:1.按药用部分命名以入药部分命名的中药最为广泛,大多数的中药多以其部位作为命名的依据。

如葛根、芦根、山豆根、板蓝根、白茅根、麻黄根等,都是以根入药;而枇杷叶、桑叶、侧柏叶、淡竹叶、艾叶、荷叶、紫苏叶等,则都是以叶入药的;以花入药的有芫花、金银花、菊花、厚朴花、月季花等;以种子、种仁入药的则有车前子、芥子、苏子、青葙子、蛇床子、菟丝子、葶苈子、桃仁、杏仁、火麻仁等,以种皮、茎皮及根皮入药的有大腹皮、陈皮、桂皮、秦皮、苦楝皮、地骨皮、桑白皮、白鲜皮、五加皮等;以全草入药的有仙鹤草、灯心草、车前草、老鹳草、金钱草、旱莲草;以茎枝入药的有桑枝、桂枝、紫苏梗等;以藤茎入药的有石楠藤、青风藤、海风藤、络石藤、鸡血藤等。

动物药中有以器官、组织入药的,如鸡内金、鹿茸、鹿角、熊胆汁、猪胆汁、海狗肾、黄狗肾等;以虫类动物全体入药的有九香虫、地鳖虫、虻虫、僵虫、全虫等;其他如阳起石、花蕊石、海浮石、寒水石、滑石、滋石、代赭石、炉甘石等,则都是以矿石入药而得名的。

2.按药物产地命名一般以主产区来命名,多为当地的地道药材。

在古代有按当时的国名来命名的:如秦艽、秦椒、吴茱萸等;后世则多以当时的行政区来命名:如四川产的川乌、川芎、川贝母、川楝子、川牛膝等,东北产的北细辛、北口芪、关防风、关木通、辽五味等;浙江的杭白芍、杭菊花等;河南怀庆府(今新乡地区)产的“四大怀药”(怀生地、怀牛膝、怀山药、怀菊花)等,江苏产的苏薄荷、苏藿香等。

从国外进口的则多冠以胡、番之名:如胡椒、胡麻仁、胡桃仁、胡黄连、番木鳖、番泻叶等。

3.按药物气味命名以药物特有的气、味来命名,对于药物的真伪鉴别有一定的意义。

如麝香、丁香、木香、沉香、檀香、苏合香、松香、乳香等,都是以其具有特异香气而得名的;又如具鱼腥气的鱼腥草;败酱气的败酱草等,也是以其是特异气味而得名的;而苦味的龙胆草、苦参、苦楝皮等,甜味的甘草、甜杏仁等,多味的五味子,咸味的咸苁蓉,则均以其药味作为命名的依据。

药材类知识点总结

药材类知识点总结

药材类知识点总结一、药材的分类药材根据来源可以分为植物药、动物药和矿物药三大类。

1. 植物药植物药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各种植物的药用部分,包括根、茎、叶、花、果实、种子等。

植物药具有来源广泛、功效多样等特点,是中药中最主要的一类药材。

常见的植物药包括人参、黄芪、甘草、决明子、桑椹等。

2. 动物药动物药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动物的各种药用部分,包括动物的内脏、皮毛、骨骼、角、胆汁等。

动物药多来源于动物的猎捕、饲养等方式,在中药中具有独特的功效和药用价值。

常见的动物药包括鹿茸、熊胆、鸡血藤、牛黄等。

3. 矿物药矿物药是指用于制备中药的各种矿石、矿物的药用部分,包括砂砾、矿石、硫、砒霜等。

矿物药通常具有较强的药用活性和特殊的药理作用,常见的矿物药包括硫磺、砂砾、砒霜、硫化汞等。

二、药材的功效与作用药材具有多种功效和作用,根据药材的性味归经、功效主治等特点进行分类和总结,常见的药材功效包括清热解毒、滋阴补血、祛湿利湿、理气健脾、活血化瘀等。

1. 清热解毒清热解毒类药材具有清热、凉血、解毒、燥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热病、热毒、湿疮等病症。

常见的清热解毒药材包括野葛、连翘、金银花、板蓝根等。

2. 滋阴补血滋阴补血类药材具有滋阴补血、益气生津、清热润燥等功效,适用于治疗阴虚血亏、气血不足、口干舌燥等病症。

常见的滋阴补血药材包括当归、熟地黄、川芎、枸杞子等。

3. 祛湿利湿祛湿利湿类药材具有祛湿、利水、化痰、消肿等功效,适用于治疗湿热、水肿、痰饮等病症。

常见的祛湿利湿药材包括茯苓、泽泻、车前子、藿香等。

4. 理气健脾理气健脾类药材具有理气、健脾、调胃、消食等功效,适用于治疗气滞、脾虚、消化不良等病症。

常见的理气健脾药材包括香附、枳壳、厚朴、橘红等。

5. 活血化瘀活血化瘀类药材具有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等功效,适用于治疗瘀血、疼痛、淤血等病症。

常见的活血化瘀药材包括川芎、红花、桃仁、三七等。

三、药材的使用与注意事项药材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对于药材的疗效和安全性具有重要影响,所以必须做到合理使用、正确用药。

中医药材的种类与功效

中医药材的种类与功效

中医药材的种类与功效中医药材是指中医药理论中所使用的具有药用价值的天然植物、动物、矿物等物质。

凭借其丰富的种类和功效,中医药材在中医药领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就中医药材的种类与功效进行探讨。

一、中药材的分类中医药材可以按照其来源进行分类,主要可以分为植物类、动物类、矿物类三大类别。

1. 植物类药材植物类药材是最为常见的一类中医药材,具有广泛的应用。

常见的植物类药材有黄芪、麻黄、白芍、当归等。

植物类药材可以利用其根、茎、叶、花、果实等部位,有的还可以利用全草、根茎等进行制药。

不同的植物类药材具有不同的功效,比如黄芪具有补气养血的功效,麻黄具有祛风散寒的功效等。

2. 动物类药材动物类药材是指以动物的某些组织、器官、分泌物或整个个体为药用的药材。

常见的动物类药材有麝香、龟板、雄黄、牛黄等。

动物类药材多用于滋补强壮、补肾壮阳等方面。

比如麝香具有开窍醒脑的功效,龟板具有滋阴补肾的功效等。

3. 矿物类药材矿物类药材是指以某些矿物质、矿石、矿泉水等为药用的药材。

常见的矿物类药材有硫磺、雄黄等。

矿物类药材多用于清热解毒、杀虫等方面。

比如硫磺具有疗湿止痒的功效,雄黄具有解毒消肿的功效等。

二、中药材的功效与运用中医药材具有多种功效,根据其特性和应用领域的不同,可以将其分为以下几个方面。

1. 补益药材补益药材是指具有滋补作用的中医药材,适用于调养身体、加强免疫力、增强体质。

常见的补益药材有人参、枸杞子、当归等。

人参具有补气充血、增强体质的功效,枸杞子具有滋补肝肾、明目安神的功效,当归具有补血调经的功效。

2. 祛邪药材祛邪药材是指具有清热、散寒、祛风、解毒等作用的中医药材,适用于治疗感冒、发热、肌肉疼痛等症状。

常见的祛邪药材有银花、薄荷、苦参等。

银花具有清热解毒的功效,薄荷具有清热解毒、止呕降逆的功效,苦参具有清热燥湿的功效。

3. 止血药材止血药材是指具有止血作用的中医药材,适用于治疗出血等症状。

常见的止血药材有黄芪、白芍、红花等。

各种动物及其附属物的中医属性和药用价值

各种动物及其附属物的中医属性和药用价值

各种动物及其附属物的中医属性和药用价值兽部——猪肉(中医性味)寒中味甘咸,(功用)昏神闭血引风痰,四肢五脏升肠胆,补虚治病还相兼猪卵(中医性味)甘温无毒(功用)主五癃邪气,挛缩奔豚,惊痫、癫狂、鬼疰,阴干勿令败猪乳(功用)主小儿惊痫,天吊,大人猪鸡痫病,乳头治同。

肪膏润肺,利血脉,治皮肤风热,杀虫及诸疮疽,恶疮,治五疸,下胞衣,蒸食或酒浸服之,漏疮鼠瘰及头发不生并外傅,或煎膏药贴之,吹奶恶寒壮热冷水浸点,热则又易,蜈蚣,蚁子入耳,灸令香安耳孔自出,腊月亥日收之不坏,忌乌梅解斑,尤芫菁毒。

胰膏主肺痿咳嗽胧血,和枣肉浸酒服之亦主冷痢痃癖多服损阳。

猪四足(中医性味)甘寒(功用)补中气,滑肌肤,去寒热,下乳汁,煮汁洗一切疮疽伤挞。

猪悬蹄(中医性味)即后小爪,性平。

(功用)主五痔,伏热在肠,匕痈内蚀。

猪心(中医性味)热主惊邪,忧恚血虚,多食反耗心气,忌与吴萸同食。

猪肝(中医性味)温(功用)主冷泄,赤白脏虚脚气水肿,肝热目赤阴中痒痛,炙热内之,当有虫出,以五味和食则补肝气。

猪脾(功用)主脾胃虚热,和人参、陈皮、姜葱陈米煮羹,去陈皮等食之。

猪肺(中医性味)微寒(功用)补肺,白花菜同食之令发霍乱。

猪肾(中医性味)性冷(功用)和肾气,利膀胱,补虚劳,消积滞,单食久食令人小,子冬月食之损真气。

猪肚(中医性味)微温(功用)补虚羸,骨蒸劳热血滞气弱,大补中气,止渴止痢,并小儿疳疮,杀痨虫,孕妇儿个月宜食之。

猪肠(功用)补下焦虚渴,去大小肠风热,止小便数,口渴。

猪胆(中医性味)苦寒。

(功用)主伤寒,热渴,润燥通便,入心通脉,内伤骨蒸劳极、小儿疳蛔热疮,其胆中黄主金疮,血痢。

猪舌(功用)健脾令人能食。

猪齿(功用)主小儿惊痫,烧灰服兼治蛇咬。

猪脑髓(功用)主风眩脑明,涂冻疮手足皲裂。

猪血(功用)主奔豚气,风头眩,淋沥及海外瘴气,又蛇入口,并七孔中割母猪尾血滴口中即出。

(功用)烧灰为末,水下方寸匕解诸果毒,耳中垢主蛇伤。

猪肤即皮上垢腻(中医性味)甘寒无毒(功用)治伤寒,客热下痢咽痛胸满心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动物入药
绝大部分药用动物的疗效并未得到国际主流医学界的认可,也 拿不出真实的疗效证据。
比如虎骨的成分没有什么特别,古人不过取虎的雄健威猛展开无 限遐想,这正是中医 “取象比类’’的特点,在中医思维中,凡 是稀有或奇怪的物品都具有神奇药效。但无论虎骨、 犀角还是 虫草被用作中药,都没有真实疗效证据,也没有发现有特定疗效的 成分。 反而为了得到药补,不仅付出金钱代价,同时也造成物种濒危 和生态失衡。
02
中国动物入药
中国动物入药
动物入药在中国历史悠久,早在战国时期 《山海经》 中就有关 于动物药麝、 鹿、 犀、 熊、 牛的记载。 东汉末年的 《神农本草经》 记载有 65 味动物药。
明朝李时珍的《本草纲目》 中动物入药已达 461 味。 现代出版的 《中国中药资源》 附录中记载的药用动物就达 1574 种,《中国动物药资源》 收载达到 2215 种,2010 年版 《中国药典》 共收载药材和饮片 873味,其中动物药材共计 96 味,约占 11%,涉及药用动物共计103 种。
中国动物入药
然而,也有很多的动物,能入药,药效大,很受就医者的欢迎。随着 科学的发展,许多医药工作者运用科学技术,经过提取、净化 、 化学方法,制成各种单味或复合制剂,运用于临床,效果更佳,更有 效,为 医药学界所重视。 如河豚毒素针剂与蛇毒制剂,对癌症所引起的顽固性疼痛有 较好的疗效。 从蟾酥中分离出的脂蟾配基兼有升压、强心、兴奋呼吸等作用, 可用于心力衰竭,呼吸抑制的急救药,又可用于脑、 心、肺病所 引起的呼吸循环衰竭和失血性休克。
中国文化中的动植物入药及其 理论依据
医伦雏鹰小组
01
CONTENT
中国植物入药
目录
02 03
中国动物入药
生物保护思考
01
中国植物入药
中国植物入药
中国栽培药用植物,从药食同源观点而 言,已有相当长久的历史。
到了现代,中国植物入药采取中西结合的模式,汲取古代医学文化精髓, 隋代 还出现了中药栽培专著,如《隋书 .经籍志》著录有《种植药法》、 北宋 嘉祐年间,本草学家苏颂著有《本草图经》,是一部具有很高学术 两千多年前 ,汉代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丝Leabharlann 之路交通后,曾从国外陆03
生物保护思考
生物保护思考
保护生物亟不可待
1.物种是多种药物的来源,随 着医学研究的深入,越来越多 的物种被发现可作药用。 2.自然界的物种资源也为人类 提供大量的工业原料如皮毛、 皮革、纤维、油料、香料、胶 脂等。 3.生物多样性也是维持生态系 统平衡的必要条件,某(些) 物种的消亡可能引起整个系统 的失衡,甚至崩溃
翼方》中则扼要介绍了近 系统全面,显示出当时中国农业生产水平已达到相当高度。 代的《农政全书》、《群芳谱》;清代的《广群芳谱》《花镜》等 20种常用中药种植方法。
中国植物入药
相关理论依据
在河北省藁城县台西村商遗址中曾出土有30多种植物种仁,其中可作药用 的有桃仁、杏仁、郁李仁等。在河南安阳商代妇好墓出土的玉杵臼、杵身 和臼内存留有浓厚的朱砂痕迹,当为粉碎、研磨宋砂等矿物的器具。
殷墟出土的大量甲骨卜辞,不但记载许多药用植物、动物和矿物,有不 少直接是记述药用的卜辞。如禾、粟、麦、秜、稌、菽、麻、葑、黍、 马、牛、羊、豕、犬、鸡、玉、石等。殷墟卜辞反映的药物知识,仅仅 局限于巫医用药情况,还不能反映当时药用知识的全貌。
中国植物入药
相关理论依据
药物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用药实践的发展,带来了药物理论的升华。《周 礼》中提出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理论。 药物知识与经验的积累,用药实践的发展,带来了药物理论的升华。 《周礼》中提出以五味、五谷、五药养其病的理论。 现代植物入药更注重阐明治病机制,并从植物中提取有效成分,运用生 理生化以及分子学对其解释,还传承了古代中医中运用植物食疗调养生 息的方法,出现了很多养生技巧和手段。
并广泛从植物中提取有用成分,使得植物入药更加精准有效。 《种神芝》各一卷 续引进红蓝花、胡荽、安石榴、胡麻、胡桃、大蒜、苜蓿等既供食用,又 价值的重要本草著作。 可入药的各种植物到国内栽培。
唐初 元明及清 ,国家曾在京师建立药园一所,医药学家孙思邈,在其所著《千金 ,农书著作较多,如元代的《农桑辑要》、《王祯农书》;明 北魏 贾思勰的《齐民要术》,总结了 6世纪以前农业生产经验,内容更为
采用有效措施保护濒危动植物 妥善解决医学与生物学的矛盾
2.人工合成、中草药配伍替代 动物取药,如人工麝香、人工 合成熊胆等,药用不减,但是 保护了相关动物。
3.一些动植物可以采取人工饲 养或种植,如人参、乌鸡的养 殖
THANKS!
动植物入药
雏鹰-任务分配
小组讨论后,任务分配如下 梅健菘、黎一杉、黎鹏飞、蒲旭、李班、林杰、蒲旭负 责查找相关资料,宋思桐负责查找相关图片,黄文金负 责制作PPT,综合大家意见得出感想。
生物保护思考
采用有效措施保护濒危动植物 妥善解决医学与生物学的矛盾
1.专家呼吁,为了与野生动物 资源保护相协调,国家应该制 定相应的法律法规,建立药 用动物养殖的准入制度和评价 体系,从而确保人工养殖科学 化、标准化、规范化,有效地 保护动物,同时实现祖国传统 医药资源可持续利用与发 展。
生物保护思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