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二十四诗品》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译文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译文](https://img.taocdn.com/s3/m/59c8abeb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86.png)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译文1、雄渾大用外腓,真體內充。
反虛入渾,積健爲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處以默,妙機其微。
飲之太和,獨鶴與飛。
猶之惠風,荏苒在衣。
閱音修篁,美曰載歸。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遠春。
窈窕深谷,時見美人。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
如將不盡,與古爲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沈著綠林野屋,落日氣清。
脫巾獨步,時聞鳥聲。
鴻雁不來,之子遠行。
所思不遠,若爲平生。
海風碧雲,夜渚月明。
如有佳語,大河前橫。
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诗人脱去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
书信不来,亲人远行。
我想念的游子并不遥远,好象依然相处互慰平生。
海风吹送着碧云,明月掩映着沙洲;这时作家如能写出佳句,就会显现那沉着的妙境。
5.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蹤。
月出東鬥,好風相從。
太華夜碧,人聞清鍾。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二十四诗品》美出二十四种境界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二十四诗品》美出二十四种境界](https://img.taocdn.com/s3/m/5d1f63dd7fd5360cbb1adb6e.png)
初中语文古诗文赏析《二十四诗品》美出二十四种境界《二十四诗品》,又名《诗品二十四则》,诗论专著,唐司空图撰,成书年代不详。
《二十四诗品》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汉族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并将其分类生发出二十四种美学境界。
本书文字不多,妙语连珠,琅琅上口,将其本身当作诗作,也不为过。
作者司空图(837—908),字表圣,河中虞乡人。
黄巢起义后,隐居山中,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唐哀宗李祝被弑后,绝食而亡。
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沉着绿林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ec17883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e60e456.png)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 ..........。
二十四诗品解读
![二十四诗品解读](https://img.taocdn.com/s3/m/e317a18a4028915f804dc270.png)
——塞北风情一、雄浑篇原文:大用⑴外腓⑵,真体⑶内充。
反虚⑷入浑⑸,积健⑹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⑺。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注释:⑴、“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⑵、腓,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⑶、真体,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
《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⑷、“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⑸、“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⑹、“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
”⑺、“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
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
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元穷也。
”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
”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意义分析:首四句讲的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和具体解释。
“大用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讲的就是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
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返虚人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具体解释了“雄浑”。
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https://img.taocdn.com/s3/m/cd985dd250e2524de5187e8a.png)
五、高古 畸人乘真,手把芙蓉。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⑴ 畸人,即是“真人”,道家心目中的理想的人物,是既无 “机心”在胸、又无“机事”缠身的超尘拔俗之人,与世俗 追逐名利之人有天壤之别。 ⑵ 乘真,即乘天地自然的真气而上升天界 . (3) 泛,不深入,对待事物漫不经心,超越之意。 (4) 浩劫,大灾难. (7) 窅然,深远的样子。 ⑻ 东斗,指二十八星宿之一。⑼ 太华,西岳华山. ⑽神素,指纯洁心灵世界。⑾脱然,超越。⑿畦封,疆界。 ⒀ 黄唐,黄帝、唐尧,这里指黄帝、唐尧时期太古纯朴之世。 ⒁ 落落,形容举止潇洒自然,超脱世俗。
典雅 例诗介绍:王维的《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桃花源一般的田园生活,其实,那也是现实社会之中,但作 者的精神却已超脱于现实。 一联和三联写山水原野的深
秋晚景,苍翠的寒山、缓缓的秋水、渡口的夕阳,墟 里的炊烟,有声有色,动静结合,勾勒出一幅和谐幽 静而又富有生机的田园山水画。诗的二联和四联写诗人
自然 俯拾即是,不取诸邻。俱道适往,著手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人空山,过雨采蘋。薄言情悟,悠悠天钧。 译文:真正美的诗境是任其自然而得,不必着意去 搜寻。若能与自然而俱化,则着手而成春,无须 竭力去追求。如花之开,如岁之新,皆为自然而 然之现象,非依人力而产生。“真与不夺”之 “真”,即指自然之真,此二句谓自然赋予者不 会丧失,欲凭人力而强得者反而会失去。幽人” 居于空山,不以人欲而违天机,雨后闲步,偶见 苹草,随意采拾,亦非有意。 “悠悠天钧”,乃 指天道之自在运行,流转不息。这二句是说以自 然之本性去领悟万物之自在变化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翻译】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21df2b84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97.png)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原文、翻译】《二十四诗品》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通篇充盈道家气息,道是宇宙的本体和生命,生发天地万物,二十四诗品也是道所生发的二十四种美学境界。
它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它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各种艺术风格的形成,对诗歌创作、评论与欣赏等方面有相当大的贡献。
这就使它既为当时的诗坛所重视,也对后来产生了极大的影响,成为中国文学批评史上的经典名篇。
二十四诗品原文译文1、雄渾【原文】大用外腓,真體內充。
反虛入渾,積健爲雄。
具備萬物,橫絕太空。
荒荒油雲,寥寥長風。
超以象外,得其環中。
持之非強,來之無窮。
【译文】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原文】素處以默,妙機其微。
飲之太和,獨鶴與飛。
猶之惠風,荏苒在衣。
閱音修篁,美曰載歸。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脫有形似,握手已違。
【译文】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原文】采采流水,蓬蓬遠春。
窈窕深谷,時見美人。
碧桃滿樹,風日水濱。
柳陰路曲,流鶯比鄰。
乘之愈往,識之愈真。
如將不盡,與古爲新。
【译文】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https://img.taocdn.com/s3/m/309f4904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d.png)
二十四诗品一、简介《二十四诗品》是中国古代文学批评学中的一部著作,初创于唐代,经过宋朝以来的发展逐渐形成完整的体系。
它对古代诗歌创作的艺术价值和审美标准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成为了后世文人和学者研究诗歌的重要参考。
二、意境韵律类1. 丰富多彩的意境古代诗歌中,意境是诗人通过运用语言和修辞手法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的一种方式。
《二十四诗品》在评价诗歌时,将意境的丰富多彩视为一个重要标准。
优秀的诗歌应当能够通过运用形象的描写、鲜明的对比以及隐喻等手法,给读者带来强烈的感受和冲击。
2. 和谐的韵律韵律是诗歌的灵魂,也是诗歌的重要特征之一。
《二十四诗品》认为,优秀的诗歌应当具备和谐的韵律,并且能够通过韵律的运用来增强诗歌的表达力。
韵律的优美与和谐能够使诗歌达到音乐般的效果,引发人们内心深处的共鸣。
三、情感表达类1. 真实的情感诗歌是一种情感的表达方式。
《二十四诗品》认为,优秀的诗歌应该能够表达出诗人真实的情感。
诗人通过对自己内心世界的观察和思考,反映出自己对于世界和人生的独特理解。
这种真实的情感可以使诗歌更加触动人心。
2. 深邃的意蕴优秀的诗歌应当具备深邃的意蕴,即通过凝练的语言和艺术的形象表达,使读者在阅读时能够感受到诗歌所蕴含的深刻思想和哲理。
这种深邃的意蕴不仅能够提升诗歌的艺术价值,还能够引发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四、艺术技巧类1. 生动形象的描写生动形象的描写是诗歌的一个重要特征。
《二十四诗品》认为,诗歌中的描写应当能够通过形象的直接传递,将人物、景物等事物的外在和内在特征表达出来,给读者留下鲜明的印象。
2. 优美的修辞手法修辞是诗歌的一种表现手法,通过运用修辞手法,诗人可以使诗歌更加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二十四诗品》认为,优秀的诗歌应当能够通过运用比喻、夸张、对比等修辞手法,使诗歌的形象更加生动,效果更加抓人。
五、审美观点类1. 协调统一的整体效果诗歌是一种综合性的艺术形式,要使诗歌具有艺术的价值,需要将诗歌的各个方面协调统一地融合在一起,形成一个整体效果。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1e9307a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23.png)
[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2014-11-08 13:23阅读:1,493一一[转]《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草露斋今天11:35 浏览(2)《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易贤案:俨然一部不让平民读下去的专说,对诗人或评诗人恐怕也难就范、楷模!诗,言美,到言志己偏向首首决心,“向地球开战”了。
唐人不愧为出好诗、出反映社会动荡苦楚、凄美诗的时代,又出了一种规范条款诗论,把不同体系、范畴、概念的全人类说过的词或词语参和在一处,来解剖诗歌,真是唐谋咋没有玻色子化反映社会细胞的进化与宇宙星系间的碰撞与重组呢!加上玻变与宇撞来论,岂不更全!论中国书、画有能神逸等说,即上品中之上上,上上上,可能还有上上上上品。
你看游春图无价,吴冠中每平方中国尺一百几十万元,真还不像岩画或玉猪龙历史价值高!故为可品较恰当。
我欣赏小学老师教儿童写诗要用感情,别老是太阳出来绯红/晒得石头帮硬!中学教师教少年写诗要言义,别一派空言奔向前程!也欣赏大学教授教人写诗要重意境,别花费五十六字只会楼台呻吟。
为事哭,为国为家发愤总得诗中显、隐!(教幼儿背诗父母也解说意境,因此文说唐司空论风格与意境指向高端文人,故我突出说大学文科要把写诗重意境讲好,免得文学学士写齐整诗淡薄了意境。
)传文为学习、不是一切否定。
评论诗歌本有倾向性,我说边塞诗好,你说牡丹诗行,我说石壕吏反映天宝之乱后唐衰落之因,你说无题诗反映统治上层门派间的斗争矛盾……诗可偏重一事、一感慨、一吟咏,不必非属某范畴不可,因为鲁迅也会用反语骂人。
诗,唐诗好!唐人评评一设防,为就范,再也难出好!不是没有,有东坡、有杨状员、还有纳兰……当然还有两个留诗最多的诗人,崇庆令陆游和清帝乾隆。
(只就现今而说诗,文发后若出诗歌新要求与此文无关。
汀涛)《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司空图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2dd8e2c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c.png)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如下:
原文:
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白话译文:
诗篇的魅力外放光华,真挚的情怀诱发奇葩。
虚心恃雄浑的形象,秉赋刚健,英姿勃发。
洞悉世间多样的风情,纵观环宇的沧桑演化。
看天际行云鼓荡翻卷,听荒漠长风呼啸叱咤。
超脱大千世界的表象,要把潜藏的奥愁体察。
切不可任性附会牵强,诗情无涯会汩汩萌发。
《二十四诗品》是唐代诗人司空图创作的一部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形式上由二十四首四言诗组成,因此又名“诗品二十四则”。
这是探讨诗歌创作,特别是诗歌美学风格问题的理论著作。
它继承了前人的美学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
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二十四类。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这二十四首诗不仅形象地概括和描绘出各种诗歌风格的特点,而且从创作的角度深入探讨。
二十四诗品翻译赏析
![二十四诗品翻译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5d8ef4b3d1ec5da50e2524de518964bcf84d2a1.png)
二十四诗品翻译赏析(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二十四诗品翻译赏析《二十四诗品》作者为唐朝文学家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1b220a3a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7d.png)
《二十四诗品》赏析《二十四诗品》是一部文学批评著作,本身也是批评的文学作品——一组美丽的写景四言诗,用种种形象来比拟、烘托不同的诗格风格,颇得神貌,并在诗歌批评中建立了一种特殊的体裁。
它不是一部普通的诗歌理论著作,而是贯通古典美学与现代文艺的美丽通道,是激活技术文明时代诗与思的一个能量源。
司空图在刘勰等前人探讨的基础上加以综合提升,将诗的风格细分为二十四种,即: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
每种都以十二句四言诗加以说明,形式整饬。
《四库全书总目提要》称之为“诸体毕备,不主一格”。
以下是《二十四诗品》全文:【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沉着】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高古】畸人乘真,手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月出东斗,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人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玄宗。
玉壶买春,赏雨茅屋。
坐中佳士,左右修竹。
白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无言,人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曰可读。
【洗炼】如矿出金,如铅出银。
超心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
载瞻星辰,载歌幽人。
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劲健】行神如空,行气如虹。
巫峡千寻,走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行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立,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解读《二十四诗品》-最新年文档
![解读《二十四诗品》-最新年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8cff79d84693daef5ef73d85.png)
解读《二十四诗品》司空图的《二十四诗品》运用四言诗的形式,站在哲学的高度,以形象、精练的诗化语言及中国式的哲学语言的融合,高度概括了中国古典诗歌艺术的意境范型和美学风格。
《诗品》中多次引用老庄术语,透过这一现象,可以深思司空图的哲学思想,但是《诗品》毕竟是评价诗歌艺术的,它所引用的老庄术语,就有着不同于作为哲学术语的地方。
《诗品》可以说是诗的风格论,也是诗的玄学论。
这种相当浓厚的风格论又是以形象化的诗的语言表现的,由道家思想外化为艺术理论。
文章选取开首"雄浑"一章,分析司空图描述的这种诗歌风格,及其背后蕴涵的哲学思想,从而探讨诗歌艺术风格和哲学思想的关系。
雄浑一章全文如下: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荒荒油云,寥寥长空。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意思是说:道的作用像人的小肚子一样灵活,微妙难言,是因为道体充实于内。
巨大的作用在向外扩放,真实的本质在内部充满。
有了内质才能外放,内质是外力的根源。
由外界的种种现象返回虚无的状态,入于混沌无端的境地(浑:扬雄《太玄经》:"混沌无端,莫见其根。
"),积聚健壮最终转化为雄浑。
道的状态是如此的壮观:万物皆备于自身,横贯天空,荒荒油云,寥寥长空。
这种道的状态,这种雄健的诗给人的感觉是无法用言语表达的,它所外化的现象是无穷无尽的,不能为具体的事物所穷尽,不能故意的勉强的去寻找,只有返回它自身、道本身,如同回到圆环之中一样,才能观到它无穷的作用。
通过这样一个释义,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观察此品:1. 体用观从先秦直到魏晋,本末、体用是合为一体的,没有特别的区分,这和中国的本根文化和思想有关。
此处司空图把体用对举,不可否认他受到了佛学心性论的影响,体用关系是怎样的呢?一是无为本,亦即无为有之本,这是由体上看有与无的关系。
由体观无,则强调无为万物的本体;由体观有,则强调有不离无,强调万物依据于无而成其用。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https://img.taocdn.com/s3/m/c04a6e39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5b.png)
《二十四诗品》全文解析(三)《二十四诗品》是唐代司空图论诗的风格和意境的重要著作,在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有重要影响。
司空图把诗歌风格分为:雄浑、冲淡、纤秾、沉著、高古、典雅、洗炼、劲健、绮丽、自然、含蓄、豪放、精神、缜密、疏野、清奇、委曲、实境、悲慨、形容、超诣、飘逸、旷达、流动等二十四品,加以品评和研究。
从某种意义上说,司空图的《诗品》是对唐朝诗多样化风格的总结。
在名称上为了与钟嵘的《诗品》便于区别,习惯上又称为“二十四诗品”。
(十一)含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
语不涉难,已不堪忧:出语未涉患难,读来却令人痛苦不堪。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渌满酒,花时返秋。
《庄子·齐物论》:“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朕。
”庄子所谓“真宰”,指主管一切而又无形无声的道。
这里可理解为文中的主宰,即作者的思想感情。
沉浮:起伏。
渌:同漉,滤。
上句说满满的酒汁,要一点点往下滤。
下句说花将开放时遇到秋之寒气则花开甚微。
这里以滤酒和花开比喻含蓄。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
悠悠、忽忽:互文见义:悠悠:广阔悠远;忽忽:浩瀚无边。
空尘:空中的微尘。
海沤:大海中的水泡。
浅深聚散,万取一收:郭绍虞注:“尘与沤之浅深聚散,形形色色,博之虽有万途,约之只是一理,要均归于含蓄而已。
”{译文}:不用一个明显的字眼,却表达了极致的风韵。
没有一句话说到个人忧难,却让人感到痛苦不堪。
这是因为作者的思想感情,在这些文字中波澜起伏。
如同满满的酒汁总是一滴一滴滤出,花苞遇到寒气不能一放无余。
广阔天空中的微尘,浩瀚大海里的泡沫,或深或浅时聚时散,从万种现象中取其一点。
[简析]:“含蓄”的艺术风格,是司空图所理想的“韵外之致”、“味外之旨”的艺术境界。
“不著一字,尽得风流”,是对含蓄风格的形象化的解释。
清王士祯《带经堂诗话》说:“表圣论诗,有二十四品,予最喜‘不著一字,尽得风流’八字。
”他又进而解释:“或问‘不著一字,尽得风流’之说,答曰:‘太白诗: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二十四诗品》
![《二十四诗品》](https://img.taocdn.com/s3/m/dd40204c2e3f5727a5e96273.png)
鲜艳夺目;和煦春风和流水之采采相映,愈显春意盎然。杨柳飘拂沿水边路曲而阴影连绵,流莺婉 啭随山谷幽深而此起彼落。这一切是多么诱人,而又多么让人流连忘返啊!由此可见,“纤秾”比较 突出地体现了“声”、“色”之美。 后四句由前八句进展引申出来,循此纤秾之境而乘之愈往,必能愈识其内含之真谛:于纤秀秾华之 中存冲淡之韵味,于色彩缤纷之中寓雄浑之真体。故其“韵外之致”、“味外之旨”自然溢于言表,纤秾 虽终古常见而光景常新。“纤秾”的特色是在纤巧细微而华艳秀丽,但又高雅自然,含而不露。 总体论述: “纤秾”一品几乎完全都是用意象批评的方法来写的。王渔洋《香祖笔记》中说:“‘采采流水,蓬蓬远 春’,形容诗境亦妙,正与戴容州‘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八字同旨。”均使用意象批评的方法, “纤秾” 虽然色彩鲜艳,风光秀丽,但绝无浅俗鄙俚之态,而仍有“真体内充”之实,正如杨振纲《皋兰课业 本》所云:“此言纤秀秾华,仍有真骨,乃非俗艳。”。它虽然描写具体,刻画细腻,但毫无人工雕 琢痕迹,而显出一派天机造化。它虽然清晰可见,明白如画,但并非一览无余,而使人感到韵味无 穷。它和“雄浑”、“冲淡”之美在本质上是一致的。 例诗介绍: 杜牧的《江南春绝句》来说明这种特色:“千里鸳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 少楼台烟雨中。”在桃红柳绿、楼台掩映之中,诗人又寄托了多么深沉、含蓄的感慨啊! 他山之石: “秀美——《诗品》高扬的又一面风格美大旗”,考察突出标举阴柔之美并与王维、孟浩然诗风关系 密切的《纤秾》、《绮丽》和《典雅》、《清奇》四品,进而又结合《诗品》涉及秀美风格的多个 品目而总说《诗品》秀美论。《诗品》秀美论同样极具理论开创性,它与西方优美论亦颇为相似, 但同样是在结合文学实践进行理论探究方面,《诗品》秀美论更深入、更细致、更丰富,也达到了 更高的理论高度,这同样是对世界美学的一个颇具中国特色的重要贡献。本章最后根据《诗品》壮 美论和秀美论而提出一个观点:学术界一般认为中国古代美学缺乏对壮美和秀美的“体系式”研究, 这一认识应当改变,因为《诗品》对壮美和秀美的研究明显属于“体系式”研究,其所表现出的“体系” 性毫不逊色于表达着崇高、优美之美学思想的西方传统美学(《<二十四诗品>的诗歌美学》云南大 学张国庆教授)。 四、沉著篇 原文:绿杉⑴野屋,落日气清⑵。脱巾⑶独步,时闻鸟声。鸿雁⑷不来,之子⑸远行。 所思⑹不远,若为平生⑺。海风碧云,夜渚⑻月明。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注释: ⑴ 一作“绿林”,这里是用来衬托山野幽静环境的树林。 ⑵ 清,指(液体或气体)纯净,出自《庄子*刻意》“水之性,不杂则清,莫动则平,郁闭而不流, 亦不能清,天德之象也。 ⑶ 脱巾,脱,取下,摘除,出自《庄子*说剑》“太子乃与见王,王脱白刃待之。”巾,古代人用以 装饰戴在头上的绢帕,如《诗经*出其东门》有云:“缟衣綦巾,聊乐我员。”脱巾而行,更接近自然 状态,精神更为沉著。 ⑷ 鸿雁,一种候鸟,秋季向南飞,春季向北飞,传说古人能用来传递书信,后比喻信使。出自《诗 经*鸿雁》“鸿雁于飞,肃肃其羽。” ⑸ 之子:这个人,出自《诗经*桃夭》“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家。” ⑹ 所思,所思的人。 ⑺ 若为平生,似乎足以慰藉一生。 ⑻ 渚,水中间的小块陆地。如《宿建德江》(唐*孟浩然)“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意义分析: 首四句描写山野幽人居住的环境和行为举止,野屋而处绿林之中更加显其幽静,时间正在日落之后, 愈觉空气清新,幽人脱巾独步漫行于旷野之中,唯闻婉转鸟声不时从林中传来,则其精神状态之从 容沉著亦不待言。 中四句写幽人内心思想状态,对远方朋友的深深怀念,“鸿雁不来,之子远行”,然而又仿佛觉得所 思之人并不遥远,似乎就在眼前故足慰平生。这是从人的心理、感情上来写沉著的意念。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d6854d59178884868762caaedd3383c4bb4cb4ec.png)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二十四诗品》,是古代诗歌美学和诗歌理论专著。
旧提为晚唐司空图撰,实则作者存疑,其继承了道家、玄学家的美学思想,以道家哲学为主要思想,以自然淡远为审美基础,囊括了诸多诗歌艺术风格和美学意境,将诗歌所创造的风格、境界分类。
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欢迎大家阅读!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內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秾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鶯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將不尽,与古为新。
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阳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沈著绿林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中国古代文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
![【中国古代文论】司空图《二十四诗品》](https://img.taocdn.com/s3/m/b271f651f01dc281e53af0ac.png)
7、洗炼:纯洁与精炼统一
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
绝爱缁磷。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月返真。载瞻星辰, 载歌幽人。流水今日,明月前身。
①“犹矿出金,如铅出银。超心炼冶,绝 爱缁磷”: 运用具象图景说明此诗境的感性状态。 绝,弃;缁,黑;磷,薄。意谓经提炼 淘汰沉滓而出精华。 ②“空潭写春,古镜照神” 、“流水今 日,明月前身”: 讲怎样做到洗炼,强调传神。前二句指 要反映大致轮廓影像与精神,从形中提 炼出神采(春之神);后二句说,今日 流水中的月光是昨日的明月,说明生活 基础之重要。
②“落花无言,人淡如菊。书之岁华,其曰 可读”: 讲创作此境的主体必须具备道家之人格修 养,即“落花无言,人淡如菊”,这样才 能自由地书写四时景物,令人读之不厌。 同时说明典雅与冲淡有相通之处。 例诗: 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 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讲此种诗境的韵味和审美特征,谓此诗 境有朦胧含蓄之意。
例诗: 贾岛《寻隐者不遇》: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去。
3、纤秾:纤细、柔弱与 浓丽、艳丽的配合
采采流水,蓬蓬远春。窃窕幽谷,
时见美人。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阴路曲,流莺比邻。乘之愈往, 识之愈真。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④“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意指此诗境不是勉强或强力的追求可以达到 的,而是具备道气之人不期而遇得的。 因为此等诗境以人的心胸真气为主体决 定因素,所以,不是想学就学得到的。说明 风格是多要素综合反映的结果。 例诗: 杜甫的诗普遍具有雄浑风格。 王之涣《登鹳鹊楼》: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二十四诗品》赏析
![《二十四诗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faaf39d1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e7.png)
《⼆⼗四诗品》赏析⼆⼗四诗品⼆⼗四诗品○1.雄浑⼤⽤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强,来之⽆穷。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
阅⾳修篁,美⽈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已违。
○3.纤秾采采流⽔,蓬蓬远春。
窈窕深⾕,时见美⼈。
碧桃满树,风⽇⽔滨。
柳阴路曲,流莺⽐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4.沉着绿杉野屋,落⽇⽓清。
脱⼱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远⾏。
所思不远,若为平⽣。
海风碧云,夜渚⽉明。
如有佳语,⼤河前横。
○5.⾼古畸⼈乘真,⼿把芙蓉。
泛彼浩劫,窅然空踪。
⽉出东⽃,好风相从。
太华夜碧,⼈闻清钟。
虚伫神素,脱然畦封。
黄唐在独,落落⽞宗。
○6.典雅⽟壶买春,赏⾬茅屋。
坐中佳⼠,左右修⽵。
⽩云初晴,幽鸟相逐。
眠琴绿阴,上有飞瀑。
落花⽆⾔,⼈淡如菊。
书之岁华,其⽈可读。
○7.洗炼如矿出⾦,如铅出银。
超⼼炼冶,绝爱缁磷。
空潭泻春,古镜照神。
体素储洁,乘⽉返真。
载瞻星⾠,载歌幽⼈。
流⽔今⽇,明⽉前⾝。
○8.劲健⾏神如空,⾏⽓如虹。
巫峡千寻,⾛云连风。
饮真茹强,蓄素守中。
喻彼⾏健,是谓存雄。
天地与⽴,神化攸同。
期之以实,御之以终。
○9.绮丽神存富贵,始轻黄⾦。
浓尽必枯,淡者屡深。
雾馀⽔畔,红杏在林。
⽉明华屋,画桥碧阴。
⾦尊酒满,伴客弹琴。
取之⾃⾜,良殚美襟。
○10. ⾃然俯拾即是,不取诸邻。
俱道适往,着⼿成春。
如逢花开,如瞻岁新。
真与不夺,强得易贫。
幽⼈空⼭,过⾬采蘋。
薄⾔情悟,悠悠天钧。
○11. 含蓄不着⼀字,尽得风流。
语不涉⼰,若不堪忧。
是有真宰,与之沉浮。
如满绿酒,花时反秋。
悠悠空尘,忽忽海沤。
浅深聚散,万取⼀收。
○12. 豪放观花匪禁,吞吐⼤荒。
由道反⽓,处得以狂。
天风浪浪,海⼭苍苍。
真⼒弥满,万象在旁。
前招三⾠,后引凤凰。
晓策六鳌,濯⾜扶桑。
○13. 精神欲返不尽,相期与来。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https://img.taocdn.com/s3/m/34b582a41b37f111f18583d049649b6648d709a7.png)
二十四诗品原文及翻译2018-09-16 00:00《二十四诗品》1、雄浑【原文】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反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非强,来之无穷。
【译文】华美的文辞涌现在外,真切的内容充实其中。
返回虚静,才能达到浑然之境,蓄积正气,笔力方可显出豪雄。
雄浑的诗包罗万物的气势,高高横贯浩渺的太空。
像苍茫滚动的飞云,如浩荡翻腾的长风。
超越生活的表面描写,掌握作品的核心内容。
追求雄浑,不可勉强拼凑,自然得来,就会意味无穷。
2、冲淡【原文】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荏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希。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译文】作家平时保持着沉静的思考,就会体会到冲淡的微妙。
诗歌饱含着自然的气势,像伴随幽独的白鹤一起高飞。
这境界像和煦的春风,轻轻抚摸着你的素衣,又好像响动的翠竹,柔声呼唤你同归故里。
偶然达到冲淡,并不困难,勉强追求,就会很少如意。
作品如果停留在表面描写,那就会和冲淡风格远离。
3、纤穠【原文】采采流水,蓬蓬远春。
窈窕深谷,时见美人。
碧桃满树,风日水滨。
柳陰路曲,流莺比邻。
乘之愈往,识之愈真。
如将不尽,与古为新。
【译文】闪动的流水鲜明耀眼,无边的陽春繁花烂漫。
在幽静的山谷里,又有美人出现,碧桃的花满树争艳,随着和风摇曳在水边。
柳荫掩映,小路弯弯,群莺软语,接连不断。
作品越是深入这样的纤秾情景,就越能写得真切自然。
适时探究,永不停步,就会和历代佳作同样新鲜。
4.沉著【原文】绿杉野屋,落日气清。
脱巾独步,时闻鸟声。
鸿雁不来,之子远行。
所思不远,若为平生。
海风碧云,夜渚月明。
如有佳语,大河前横。
【译文】绿林中深藏着朴陋的小屋,一抹斜晖余照更显得天朗气清。
诗人脱去头巾潇洒独步,时时听到鸟的鸣声。
书信不来,亲人远行。
我想念的游子并不遥远,好象依然相处互慰平生。
海风吹送着碧云,明月掩映着沙洲;这时作家如能写出佳句,就会显现那沉着的妙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十四诗品》(唐·司空图)近年来对司空图《诗品》的真伪问题,学术界有许多争论,但是从有关研究发展的情况看,目前并无确切证据可以说明它不是司空图所作,而从对司空图的生平思想和诗论著作的深入分析,却可以说明《诗品》是司空图写的可能性是很大的。
因此在不能否定司空图著作权的情况下,我们还可以作为他的著作来看。
但是不管是不是他所作,《诗品》体现了“思与境偕”和“象外之象,景外之景”的特点则是非常明显的,我们也应该从这样一个角度来认识它的文艺美学思想特点。
我在给研究生讲授司空图诗论过程中,曾对司空图《二十四诗品》的含义作过一些分析,这对研究《二十四诗品》的文艺创作思想和审美观念特征,也许是有帮助的。
所以特提出来向同行专家请教。
文中所引郭绍虞《诗品集解》和孙昌熙、刘淦《司空图〈诗品〉二种》较多,就不一一注明了。
1、雄浑大用外腓,真体内充。
返虚入浑,积健为雄。
具备万物,横绝太空。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
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雄浑”是二十四品中最重要的一品,如何正确理解”雄浑”,对认识《诗品》的文艺美学思想具有指导意义。
首先要懂得“雄浑”和“雄健”是很不同的,而其背后是因为有不同的思想基础。
前者是以老庄思想为基础的,而后者则是以儒家思想为基础的。
严羽在《答出继叔临安吴景仙书》中说:“又谓:盛唐之诗,雄深雅健。
仆谓此四字,但可评文,于诗则用健字不得。
不若《诗辨》雄浑悲壮之语,为得诗之体也。
毫厘之差,不可不辨。
坡谷诸公之诗,如米元章之字,虽笔力劲健,终有子路事夫子时气象。
盛唐诸公之诗,如颜鲁公书,既笔力雄壮.又气象浑厚,其不同如此。
只此一字,便见吾叔脚根未点地处也。
”“雄浑”和“雄健”虽只一字之差,但在美学思想上则相去甚远。
此处之“雄浑”是建立在老庄“自然之道”基础上的一种美,如用儒家的美学观来解释,比如说用孟子的“充实之谓美,充实而有光辉之谓大,大而化之之谓圣,圣而不可知之谓神”,或者“至大至刚”、“配义与道”的“浩然之气”来解释,就和原意相背离了。
首二句是讲的道家和玄学的体用、本末观。
“大用外腓”是由于“真体内充”,如无名氏所说:“言浩大之用改变于外,由真实之体充满于内也。
”腓,原是指小腿肚,善于屈伸变化,此指宇宙本体所呈现的变化无穷之姿态。
所谓“真体”者,即是得道之体,合乎自然之道之体。
《庄子•渔父》篇中说:“礼者,世俗之所为也;真者,所以受於天也,自然不可易也。
故圣人法天贵真,不拘於俗。
”道家之真是和儒家之礼相对的。
《天道》篇云:“极物之真,能守其本,故外天地,遗万物,而神未尝有所困也。
通乎道,合乎德,退仁义,宾礼乐,至人之心有所定矣。
”《刻意》篇又云:“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秋水》篇云:“曰:“何谓天?何谓人?’北海若曰:‘牛马四足,是谓天;落马首,穿牛鼻,是谓人。
故曰:无以人灭天,无以故灭命,无以得殉名。
谨守而勿失,是谓反其真。
’”“大用”之说亦见庄子,《人间世》篇记载那棵可以为数千头牛遮荫的大栎树托梦给对它不屑一顾的木匠说:“且予求无所可用久矣,几死,乃今得之,为予大用。
使予也而有用,且得有此大也邪?”所谓“大用”即“无用之用”也。
“人皆知有用之用,而莫知无用之用也。
”(同上)首二句讲的就是“雄浑”美的哲学思想基础,次二句“返虚人浑,积健为雄”,是在上两句的基础上对“雄浑”的具体解释。
“浑”是指自然之道的状态,《老子》中说:“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虚”,是自然之道的特征,《庄子•人间世》云:“气也者,虚而待物者也。
唯道集虚。
虚者,心斋也。
”《天道》篇又云:“夫虚静恬淡寂漠无为者,万物之本也。
”虚,故能包含万物,高于万物,因此只有达到“虚”,方能进入“浑”的境界。
下句“积健为雄”的“健”和严羽批评吴景仙的“雄健”之“健”不同。
“健有天然之“健”和人为之“健”,儒家所讲的是人为之“健”,道家讲的是天然之“健”。
此处之“健”是《易经》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之意,唐代孔颖达《正义》云:“天行健者,谓天体之行,昼夜不息,周而复始。
”此句之意谓像宇宙本体那样不停地运动,周而复始,曰积月累,因内在自然之健,而有一股雄浑之气。
此品中四句是进一步发挥前四句的思想,所谓“具备万物,横绝太空”者,指雄浑之体得自然之道,故包容万物,笼罩一切,有如大鹏之逍遥,横贯太空,莫与抗衡。
恰如庄子在《逍遥游》中所说:“且夫水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舟也无力。
覆杯水於坳堂之上,则芥为之舟;置杯焉则胶,水浅而舟大也。
风之积也不厚,则其负大翼也无力。
”大鹏之所以能“水击三千里,抟扶摇而上者九万里”,正因为它是以整个宇宙作为自己运行的广阔空间,故气魄宏大,无与伦比。
宇宙本体原为浑然一体,运行不息的一团元气,因为它有充沛的自然积累,所以才会体现出雄浑之体貌。
故如“荒荒油云,浑沦一气;寥寥长风,鼓历无边”(《浅解》),雄极浑极,而不落痕迹。
这里的“荒荒油云,寥寥长风”,自由自在,飘忽不定,浑然而生,浑然而灭,气势磅礴,绝无形迹,它们都是自然界中天生化成而毫无人为作用的现象,也正是自然之道的体现。
这里所运用的是一种意象批评的方法之运用,也是《二十四诗品》的基本方法。
后四句则是对雄浑诗境创作特点的概括。
“超以象外,得其环中”就是“返虚入浑”,上句为虚,下句为浑,此云“雄浑”境界的获得,必须超乎言象之外,而能得其环中之妙。
“环中”之说源于《庄子》,《齐物论》云:“枢始得其环中,以应无穷。
”蒋锡昌《庄子哲学•齐物论校释》云:“‘环’者乃门上下两横槛之洞;所以承受枢之旋转者也。
枢一得环中,便可旋转自如,而应无穷。
此谓今如以无对待之道为枢,使入天下之环,以对一切是非,则其应亦元穷也。
”又《则阳》篇云:“冉相氏得其环中以随成,与物无终无始,无几无时。
”郭象注云:“居空以随物,物自成。
”也就是说,一切任乎自然则能无为而无不为。
说明此种雄浑境界之获得必须随顺自然,而决不可强力为之,故云:“持之匪强,来之无穷。
”这实际也就是《含蓄》一品中所说的“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孙联奎《诗品臆说》云:“‘不著一字’即‘超以象外’,‘尽得风流’即‘得其环中’。
”“雄浑”之所以放在二十四品之首,应该说不是偶然的,它讲的是一种同乎自然本体的最高的美,也就是诗歌创作的最理想境界。
它所体现的“超以象外,得其环中”的创作思想是贯穿于整个二十四品的。
“雄浑”之美的诗境具备以下几个特征:第一,它是一种整体的美,而不是局部的美,如老子所说的:“大音希声,大象无形。
”雄浑的诗境有如一团自在运行的元气,浑然一体,不可分割,正象严羽所说:“气象混沌,不可句摘。
”这就是司空图所说的:“蓝田曰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
”例如王昌龄的《从军行》:“大漠风尘曰色昏,红旗半卷出辕门。
前军夜战洮河北,已报主擒吐谷浑。
”边塞的苍茫风光和军土的英雄气概跃然纸上。
又如王维的《终南山》:“天乙近天都,连山到海隅。
白云回望合,青霭人看无。
分野中峰变,阴晴众壑殊。
欲投人宿处,隔水问樵夫。
”山峰雄伟,直上云霄,绵延起伏,阴晴各殊,涧水曲折,潺潺流过。
行人隔水询问樵夫,更将山势的宏大壮阔,衬托得淋漓尽致。
第二,它是一种自然之美,而绝无人工痕迹,庄子认为“天乐”的特点,便是“应之自然”,“与天和者,谓之天乐。
”庖丁解牛之所以能达到神化境界,也正是因为它能“依乎天理”,“因其固然”。
“荒荒油云,寥寥长风”,全为宇宙间天然景象,岂有丝毫人为造作之意?必须“持之匪强”,方能“来之无穷”。
《庄子•应帝王》篇讲过这样一个故事:“南海之帝为倏,北海之帝为忽,中央之帝为浑沌。
倏与忽时相与遇於浑沌之地,浑沌待之甚善。
倏与忽谋报浑沌之德,曰:‘人皆有七窍以视听食息,此独无有,尝试凿之。
’日凿一窍,七日而浑沌死。
”天籁、地籁、人籁之区别就在天然还是人为,天籁不仅不依赖人力,也不依赖任何其他的外力,所以是最高的美的境界。
第三,它是一种含蓄的美,超乎一切言象之外。
自然之道本体所具有的“大用外腓,真体内充”的特点,决定了雄浑诗境这种含蓄的性质。
在浑然一体的诗境中蕴含着无穷无尽的意味,犹如昼夜运行、变幻莫测的混沌元气,日新月异,生生不息。
它开拓了使读者充分发挥自己想像力的空间,启发了读者各不相同的审美创造能力。
所谓“返虚入浑”,即是以无统有,以虚驭实,故而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
无论是“蓝田玉烟”还是“羚羊挂角1”,都会使人感到“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予人以“近而不浮,远而不颈的“味外之旨”、“韵外之致”。
这后两种美在前面所举的王昌龄和王维的诗中也可以清楚地看出来。
第四,“雄浑”是一种传神的美,而不是形似的美。
因为它浑然一体,而不落痕迹,诚如严羽所说“羚羊挂角,无迹可求”,具有“不知所以神而自神”的特征。
第五,“雄浑”是一种有生命力的、流动的动态的美,而不是静止的、僵死的、缺少生气的静态的美。
“雄浑”之美具有空间性、立体感,而不是平面的。
它和中国古代文学艺术中所强调的所谓“飞动”之美有不可分割的关系。
2、冲淡素处以默,妙机其微。
饮之太和,独鹤与飞。
犹之惠风,苒苒在衣。
阅音修篁,美曰载归。
遇之匪深,即之愈稀。
脱有形似,握手已违。
“冲淡”是二十四诗品中和“雄浑”可以相并列的另一类重要诗境。
他和“雄浑”不是对立的,而是相互补充的。
他和“雄浑”虽有不同的风格特征,但是在哲学思想基础和诗境美学特色的基本方面,则是和“雄浑”一致的。
所以“雄浑”中有“冲淡”,“冲淡”中也有“雄浑”。
首二句“素处以默,妙机其微”,就是所谓“真人”、“畸人”的思想精神境界。
“素处以默”是要保持一种虚静的精神状态。
什么是“素”呢?《庄子•马蹄》云:“同乎无欲,是谓素朴。
”《刻意》篇云:“故素也者,谓其无所与杂也;纯也者,谓其不亏其神也。
能体纯素,谓之真人。
”“素处”即是指“真人”平素居处时无知无欲的淡泊心态。
“默”即是静默无为,虚而待物。
《庄子•在宥》篇云:“至道之精,窈窈冥冥;至道之极,昏昏默默。
”“妙机其微”是说由虚静则可自然而然地洞察宇宙间的一切微妙1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
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的变化。
机,天机,即自然。
微,幽微,微妙。
《庄子•秋水》篇云:“今予动吾天机,而不知其所以然。
”又《至乐》篇云:“万物皆出於机,皆入於机。
”三四句是一种比喻,太和,郭解云:“阴阳会合冲和之气也。
”《庄子•天运》篇云:“夫至乐者,先应之以人事,顺之以天理,行之以五德,应之以自然,然后调理四时,太和万物。
”按:此段当为郭象注文,是对“天乐”的解释。
“饮之太和”,指饱含天地之元气,而与自然万物同化之谓也。
鹤本仙鸟,独与之俱飞,亦谓与自然相合、和造化默契也。
孙联奎《诗品臆说》云:“饮之太和,冲也;独鹤与飞,淡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