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初高中衔接(精简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动词:相当于“去”、“到”。如:辍耕之垄上。 (口诀:去你的这不译)
四、文言语法知识
• 3、文言句式 • (1)判断句 • (2)疑问句 • (3)被动句 • (4)省略句 主谓倒装 • (5)倒装句 宾语前置 • 定语后置 • 状语后置 • (6)固定句式
文言文中有哪些常见的特殊句式?
一.倒装句 宾语前置句 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古今异义
例如:
私我也。 (《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偏爱;今义:个人的。
先帝不以臣卑鄙。 (《出师表》)
古义:出身卑微,见识短浅; 今义:品质卑劣。
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是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将通常某种 用法的词临时作另一种用法。 总的来说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的主要有:名 词、动词、形容词活用现象; 其中名词做状语、 形容词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 难度较大。 【学习方法】辨析词类活用的前提是理解文言 语句的基本意思。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比较文 言词语的一般用法和特殊用法,确定其活用的方 式。词类活用是文言文学习中的难点,复习时要 注意积累典型例句并认真分析、体会。
(8)偏义复词
• 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词连起来,当作一个词使 用,在特定语境中,实际只取其中一个词的意义, 另一个作陪衬,这类词就叫偏义复词。 • 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 ——“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的意思 • 今有一人入园圃,窃其桃李(《墨子· 非攻》) • ——“园圃”是相近词,分别是“种树的、种菜 的地方”,此处只取“园”之意 • 公姥:偏于“姥” • 作息:偏于“作”
4.微斯人,吾谁与归?( 我能和谁一道呢 ) 5.子将安之? ( 到哪里 )
定语后置
• 汉语里,定语一般都放在中心词的前面,起修 饰限制的作用。但在古代汉语里,为了突出和 强调定语,有时也会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 这种情况叫做“定语后置”。 • 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 • 日行千里的马,一顿有时能吃掉一石小米。) • 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原来 是挑选狭长形的桃核来雕刻核舟的) •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 君。


8 . 受 任 于 败 军 之 际 , 奉 命 于 危 难 之 间 ( ) 于败军之际受任,于危难之间奉命 9 . 三 顾 臣 于 草 庐 之 中 , 咨 臣 以 当 世 之 事 ( ) 于草庐之中三顾臣 ,以当世之事咨臣
指出下列各句为何种倒装,并用现代汉语翻 译句子。
1.甚矣,汝之不惠 主谓倒装
一词多义
例如:期
君与家中期日中(《陈太丘与友期》) 期在必醉(《五柳先生传》)
约定 期望 期限 满
道不通,度已失期(《陈涉世家》)
期年之后(《邹忌讽齐王讷谏》)
通假字辨析
通假字是通用字和假借字的简称。通俗地说,古字 通假就是用一个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代替另一个字使 用的现象。一般包括同音通假和音近通假两种形式。
• 2、用“为”、“为……所……”或“……为 所……”表被动。 • ——“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 • ——“有如此之势,而为秦人积威之所劫。” • ——“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 3、用“见”、“见……于……”表被动。 • ——“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 • ——“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 4、用介词“被”表被动。 • ——“舞榭歌台,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 5、无任何标志的被动句(动词本身表被 动)。 • ——“兵挫地削,亡其六郡。”
【学习方法】通假字数量不多,且大部分在小 注中有解释,复习时可以集中整理,在理解的 基础上识记。
通假字-举例
为天下唱

(《陈涉世家》)
亲戚畔之 叛 (《〈孟子〉二章》) 故患有所不辟也 避(《鱼我所欲也》)
河曲智叟亡以应
无(《愚公移山》)
规律:通假字读音按本字读 通假字字义按本字解释
古今异义辨析
走进文言文的殿堂
高中文言文导言
一、心中有考纲,学习不迷茫
• 《高考考试大纲》对文言文阅读的要求:
• • • • • • • • •
1、理解 (1)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 (2)理解常见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3)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 (4)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2、分析综合 (1)筛选文中的信息 (2)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3)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3)省略句
• • • • • • • • 1、省略主语。 ——“( )黑质而白章。” 2、省略谓语动词。 ——“一鼓作气,再( )而衰,三( )而竭。” 3、省略宾语。 ——“尉剑挺,广起,夺( )而杀尉。” 4、介词的省略。 ——“今以钟罄置( )水中。”
(4)倒装句
• • • • • • • • 1、主谓倒装。 ——“甚矣,汝之不惠!” 2、宾语前置。 ——“古之人不余欺也。” 3、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4、状语后置。 ——“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文,如原文的写作风格。
要求——有文采(语言规范,文笔优美)
雅:即通顺畅达,译文要符合现代汉语的语法及用语 习惯,字句通顺,没有语病。
要求——通畅(符合语言习惯,无语病)
文言语句翻译方法:
①留 专用名词、国号、所号、人名、物名、 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译。 例: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 楼记》) ②补 在翻译文言文时应补出省略成分。 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 战》) 在“再”后省略了谓语“鼓”,在“三”后也省 略了“鼓”,翻译时要补出。
(6)兼词
• 古代汉语中,有的字代表了两个词的结合。 这种字兼有互相结合的两个词的意义和用 法,这样的字便成为兼词 。 • 常见的兼词有"诸","焉","叵","曷","盍",这 种字的读音有的是它代表的两个词的声音 的拼合,如"诸"是代词"之"和介词"于"("于 "古音"wū")的合音,"叵"是否定副词"不" 和动词"可"的合音 • 焉:于是、于此——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 • 诸:之于——“投诸渤海之尾”
宾语前置句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宾语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后,但在古汉 语中,有时宾语可以放在动词或介词之前,构成特殊的 提宾句式。其中又可分为:疑问句宾语前置,否定句宾 语前置,凭借“是”、“之”宾语前置。
翻译下列各句中划线的部分。
1.何有于我哉?(
有什么

2 . 而 山 不 加 增 , 何 苦 而 不 平 ? ( 愁什么 ) 3.何陋之有?( 有何陋 )
【例题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名 词:一种用竹篾或柳条编成的器具 做状语:用箕畚装土石 【例题2】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 ①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②无案牍之劳形 ①句中的“域”是名词(疆域)用作动词,意思是 “限制”; ②句中的“劳”是形容词的使动用法,意思是 “使…劳累”(使形之劳)
词类活用
(7)同义复词
• 同义复词指的是意思相同的两个(或两个以上) 词连用,表示同一个意思的复合词。 • 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邹忌 讽齐王纳谏》) • “谤”和“讥”连用,都是指责别人的过错或短 处的意思 • “李白乘舟将欲行。”《赠汪伦》“将”和“欲” 都是副词“将要”的意思。 • 仓廪:仓库 • 仇雠:仇人
一词多义辨析
在古今语言中,一词多义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文言文以 单音词为主,多义现象更为明显。掌握词语的不同意义并 能根据语言环境确定词语的意义,是阅读文言文的基础。 【学习方法】 ①注意积累常见文言词语的不同意义和不同用法, 做好笔记,见到一种新的解释就记录下来,一定要打破课 与课的界限。 ②结合具体语境进行比较分析,能结合一般的语言习惯, 掌握一词多义的基本规律,如,因词性不同,感情色彩的 不同,所形容或所表现的对象性质的不同都可能形成词义 的差别,或者同一个字读音不同意义也会不同等。
为王 陈胜王 (《陈涉世家》) 请广于君 (《唐雎不辱使命》) 扩大 吾妻之美我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 以……为美;认为……美
父利其然也
(《伤仲永》)
认为……有利可图
(5)双音词
• 一般来说,古代单音词居多,一个字就相当于 一个词,现代双音词居多,这是古今汉语在词 汇方面一个显著的不同。 • 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 无论:更不用说. •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桃花源记》) 交 通:动词,交错相通 •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曹刿论战》) 牺牲:祭祀用的牲畜
定语后置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四、被动句 主谓倒装
<三>、文言语句理解与翻译
1.文言句式理解
判断句: „者,„也;„者,„;„,„也。
翻译时加“是”
被动句: 为„„所,翻译时加“被”
省略句: 缺句子成分,翻译时需补充
倒装句:
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 谓语前置…翻译时要理清顺序
翻译下列判断句
1.环滁皆山也。
2.此悉贞良死节之臣。
3.已后典籍皆为板本。
4.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 5.臣本布衣。 6.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 7.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8.乃太公兵法也。
(2)被动句
• 1、用介词“于”、“受……于……”表被动。 • ——“而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 ——“十万之众,受制于人。”
状语后置
现代汉语一般都把状语放在动词或形容词之 前,但在古汉语中,状语大多放在动词或形 容词之后,构成状语后置。这种情况翻译成 现代汉语时,一般要把它提到动词谓语之前 作状语。 文言文中的介词只有“于(乎)”和“以” , 凡出现介词,后面带名词或代词,构成介宾 结构的,基本是状语后置句。
按现代汉语的规律,调整下面各句的语序。
2.句中不用“者”,句末也不用“也”。 3.用“为”、“乃”、“则”等词表示。 1.主语省略 2.谓语省略
二.判断句
三.省略句
3.宾语省略
4.介词宾语省略
5.介词省略
翻译原则:一字一句翻译
文 言 翻 译
信:即恰当地运用现代汉语把原文翻译出来。
要求——准确(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组词、近义词替换 达:优美自然,译文要生动,完美地表达:忠于原
2.惟利是图 3.尝射于家圃 4.今子是之不察
宾语前置
状语后置
宾语前置
5.孔子云:何陋之有
宾语前置
6.通计一舟,为人五,为窗八…… 定语后置 7.韩告急于齐 8.何以战
介宾短语后置 宾语前置
1.宾语前置句
一.倒装句
2.介宾短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 3.定语后置
4.主谓倒装 1.句中用“者”,句末用“也”,即用 “……者……也”表示(有的句中不用 “者”,句末用“也”;或者句中用 “者”,句末不用“也”。
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有着继承和发展的关系, 有些词义一直沿用下来,古今的词义相同;但很 多词义已经发生了变化,词义或者扩大、缩小、 转移或感情色彩等都发生了变化等,复习时应该 特别注意。如:“江”在古代专指长江,现在则 泛指一切大河。如“涕”古代专指眼泪,今义则 为鼻涕。 【学习方法】教材中,古今异义的词语大部分 有注释,复习时着重从词义的扩大、词义的缩小、 词义的转移、词义的感情色彩等方面进行古今对 照即可。
四、文言语法知识
• 2、文言虚词 (18个)
• • • 而、何、乎、乃、其、且、 若、所、为、焉、也、以、 因、于、与、则、者、之、
“之”字的用法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代词:代人、事、物,指示代词。
如:“徐公来,孰视之。”、“暮寝而思之。”
助词:(1)结构助词:相当于“的”。 如: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2)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3)句末,凑足音节,不译。 如:怅恨久之。 (4)作宾语前置的标志。 如:何陋之有。
1.开小门于大门之侧 (
2.赵急,请救于齐 (
于大门之侧开小门 )
于齐请救 ) 于帝告之
3.操蛇之神闻之,告之于帝 ( 4.故临崩寄臣以大事 ( (
) ) )
以大事寄臣
5.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负者于途歌,行者于树休 于其上刻唐贤今人诗赋 于长勺战
6.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
7.公与之乘,战于长勺 (

二、怎样学习文言文
• 1、充分预习,及时复习 • 2、做好笔记,坚持积累 • 3、自主学习,不过度依赖参考 书
重点内容:
文言实词
文言虚词 文言句式
文言翻译
四、文言语法知识
• 1、文言实词 • (1)古今异义词 • (2)实词活用 • (3)一词多义 • (4)通假字 • (5)双音词 • (6)兼词 • (7)同义复词 • (8)偏义复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