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合集下载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来自找出下列动词活用为名词的词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名词意动
1、稍稍宾客其父。
2、父利其然也。
2.动词活用为使动用法。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使动用法,就是谓语动词具有“使 宾语怎么样”的意思。不及物动词 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 成了使动。
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温故而知新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 这一性质状态的人或物,一般处在 主语或宾语的位置,有时前面有 “其”、“之”或数词。翻译时应 该补出中心词,且以该形容词为定 语。
二、找出下列名词作状语的词
1、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
2、风烟望五津。 3、儿女共沾巾。 4、空谷传响 5、日数千言不肯休。 6、东淋碣石
1. .动词活用为名词。
1、汝亦知射乎 从句法关系看,动词在句中常做谓 语。如果动词出现在主语或宾语的 位置,有表示人或事物的意义时, 可判断动词活用成名词。有时前有 “其”或“之”字,被定语修饰。
找出下列句子中形容词活用为使 动的词
潭影空人心。
4.形容词活用作意动用法。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 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 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可译为 “以......为......”或“把... ...当作......”。
找出下来形容词用作意动的词
一请找出下列活用为动词的名词。
1、罗敷前致词。
2、自名为罗敷。 3、罗敷善蚕桑。 4、尔安敢轻吾射。 5、且父未尝语我也。 6、陈太丘与友期行。 7、即书诗四句。
8、愿为市鞍马。 9、却话巴山夜雨时。 10、策勋十二转。 11、卒辇而致之。
2.名词作状语
学而时习之 元方时年七岁 名词在动词前,而名词不做主语 时,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了状语。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

如何辨析文言文词类活用现象词类活用在古汉语中是很普遍的语法现象,尤其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情况更是比比皆是。

想要正确地理解以及正确地翻译古文,掌握规律是十分重要的。

一、名词前有助动词、副词修饰限制,名词活用作动词。

大家都知道,名词一般是不受副词、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的;因此,在名词的前面如果有了副词,或者助动词,那么,这个名词一定是活用成动词了。

请看下面的例子:①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句中划线处“非能水也”中的“水”,就属于这种情况,在它的前面因为有“非”这个副词,又有“能”这个助动词的修饰与限制,所以,它活用作动词了,意思也变成了“游水”。

②但二月草已芽,八月苗已枯。

(《采草药》)句中加线处“草已芽”中的“芽”,因为它的前面有副词“已”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意思变成了“发芽”。

③未花时采,则根色鲜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未花时采”中的“花”,也因为在它的前面有“未”这个副词的限制,所以也活用作动词了。

译为“没有开花的时候采集”。

④则粪概者先芽。

(《采草药》)句中的划线处“先芽”中的“芽”,也是名词活用作动词的例子,因为在它的前面有“先”这个带有副词性的词语的限制;所以应该翻译成“先发芽”。

⑤荆人欲袭宋,使人先表水。

(《察今》)句中加线的句子中的“表”,原本也是名词,意思是“标记”,因为在它的前面有一个“先”字,所以也属于名词动用,翻译后的意思是“设立标记”。

二、名词的后面带有宾语,名词动用。

一般的说名词是不能带宾语的,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一个名词的后面如果带有一个名词,那么,这个名词肯定活用作动词了。

①方其系燕父子以组,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句中划线处的“函”,原本是名词,意思是“木匣子”,可是在句中因为带了宾语“首”,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应该译为“用木匣子装”。

②有贤士大夫发五十金,买五人之豆而函之。

(《五人墓碑记》)句中划线处的“函”,也是因为带了宾语,所以名词活用作动词的,意思也是“用木匣子装”。

文言文词类活用辨析

文言文词类活用辨析

词类活用1.名词作动词。

其规律是:(1)后跟作宾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代词——之、尔、汝等)。

如“范增数目.项王”,可译为“用眼睛示意”;“驴不胜怒,蹄.之”可译为“用蹄子踢”。

(2)后带补语的名词(名词+名词<非并列或偏正关系>//名词+介宾结构)。

如“沛公军.<霸上>”,可译为“驻札”;“秦伐韩,军.于阏与”,可解释为“驻扎”。

(3)前有状语的名词(副词或介宾结构或助词+名词——副词“不”、“弗”、“已”、“遂”等)。

如“秦师[遂]东.”,意“向东进发”;“小信未孚,神[弗]福.也”,释为“赐福”;“而此独以钟名.,何哉?”释为“命名”。

“今王与百姓同乐,则王.矣。

”释为“称王”。

(4)前有能愿动词(能、可、愿、应、宜、当、欲……)的名词。

如“非能水.也”,可译为“游泳”。

(5)前有结构助词“所”的名词。

如“置人所罾.鱼腹中”,应译为“捕捞”。

(6)后跟(解释为“的人”的)“者”字的名词。

如“门.者故不入”,解释为“看门”。

(7)同一个名词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词既非叠词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

那么其中一个作动词用。

如“春风风.人”,应译为“吹拂”;“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要译作“从事”或“干”。

(8)名词与动词之间用连词“而”、“以”、“且”连接,表示动作的。

如“进城梯.而下之”,即“架梯”;“儿涕.而去”,释为“流泪”。

(9)句中无其它任何可以充当谓语的动词或形容词。

如“诸越则桃李冬实.”,应解释为“结果实”。

【解释作动词的名词的方法】(1)替代式,以相应的动词替代。

如:①朝服.衣冠。

(穿戴)②赵王鼓.瑟。

(弹奏)(2)“动+名”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①遂命酒.。

(摆酒)②歌.以赠之。

(写歌)(3)“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后加上相应的动词。

如:怀.其璧,从径道亡。

(怀藏)(4)“介+名+动”式,在这个名词前加上相应的介词,在这个名词后加上有关的动词。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1)范曾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羽本纪》)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例(2)“籍" 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又如:(3)舍相如广成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例(3)“舍" 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2、能愿动词+名词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6)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7)秦伐韩,军于阏与。

(《史记•项羽本纪》)例(6)、(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4、否定副词+名词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

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例如:(8) 小信未福,神弗福也。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

文言文实词二:名词第二节名词古代汉语名词的特殊用法主要有四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活用为意动用法的动词,名词作状词。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在古代汉语里,有一些表示人或事物的名词,往往能活用为一般动词。

就是说,在句子中,它们不再表示人或事物,而是表示与之相联系的行动,被当做动词来使用了。

例如:①驴不胜怒,蹄之。

(柳宗元《黔之驴》)②范增数目项王。

(司马迁《史记·鸿门宴》)③沛公军霸上。

(同上)④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⑤小信未孚,神弗福也。

(《左传·曹刿论战》)⑥置人所罾鱼腹中。

(司马迁《史记·陈涉世家》)⑦(孟尝君)衣冠而见之。

(《战国策·冯谖客孟尝君》)⑧缇骑按剑而前。

(张溥《五人墓碑记》)例句中加点的字都属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①的“蹄”意为“用蹄子踢”,例②的“目”意为“用眼睛示意”,例③的“军”意为“驻军”,例④的“水”意为“游水”,例⑤的“福”意为“赐福”,例⑥的“罾”意为“捕捞”,例⑦的“衣冠”意为“穿好衣服戴好帽子,例⑧的“前”意为“上前”。

在句子中,名词是否活用为一般动词,可这样辨别:或者向名词的后面看,该名词的后面如跟有名词或代词作宾语,这个名词自然用作了动词,如例①的“蹄之”和例②的“数目项王”;该名词的后面如跟有补语,也可断定它用作了动词,如例⑧的“军霸上”;或者向名词的前面看,该名词的前面如有能愿动词或副词,特别是否定副词,而这个句子又不是判断句(判断句名词谓语前可加否定副词,如“子非鱼”),则可知它用为动词,如例④的“能水”和例⑤的“弗福”;该名词的前面如有特殊代词“所”,也可知它用为动词,如例⑥的“所罾”;或者向名词的两边看,该名词如用“而”与动词或动词短语并列,则可认定它也用作了动词,如例⑦的“衣冠而见之”和例⑧的“按剑而前”。

二、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名词活用为使动用法的动词,是指名词活用为对其宾语含有“致使性”的动词,表示使其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

词类活用现象: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不可以带宾语,文言文中名词直接带宾语,这种现象叫名词活用为动词1,名词+名词,前一名词不做修饰限制成分。

如:籍吏民,封府库。

军霸上。

鼓乐于此。

2,名词+介词,军于霸上3,所+名词,名词动用。

所字结构所后一定加动词所翻译成什么什么东西或地方。

令吏人完客所馆这里的馆是动词住宿的意思。

4,名词+代词驴不胜怒,蹄之。

蹄是名词后面是代词,名词变为动词。

蹄翻译成用蹄子踢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王,称王。

孔子以其兄之子妻之。

妻,嫁给5,而前后是并列关系,子路从而后。

后是方位名词在这里翻译成落在后面。

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霸:称霸6,副词或者否定副词加名词名词动用。

言之无文行而不远文成文7。

能愿动词欲望动词趋向动词加名词名词动用左右欲刃相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二,名词做状语名词放在动词的前面,不做主语,那只能做状语一.普通名词做状语1表比喻斗折蛇行人立而啼其一犬坐于前2表示对人的态度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兄:象对待兄长一样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客:以对待宾客的态度3,表示动作行为的工具,凭借和方式。

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黔无驴,有好事者船载以入。

4.表示动作行为的处所。

相如廷叱之二.表示时间和方位的名词作状语1 ,时间名词做状语:日月岁A.良庖岁更刀,割也。

岁:每一年有人日攘其邻之鸡者日:每天B.表示渐进其后楚日以削日;一天天2方位名词做状语:单纯的方位名词在行为动词前做状语,一般表示动作行为的趋向,翻译成现代汉语需要加往向等词语如:南取汉中,西举巴蜀。

南:向南。

西:向西。

三,名词的使动用法:文言文有些名词带宾语之后,表示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如:而欲以力臣天下之主。

臣:名词的使动用法使天下臣服。

生死而肉骨。

使死的人活下来,使骨头长肉。

汗牛充栋四,名词的意动用法有些名词带上宾语之后,表示主语把宾语当作什么如:吾从而师之把……当作老师。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同上)
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
《三国志·先主传》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 8张)
表示方式状 高考复习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课件18张) 态(比喻)
表示 方式 状态 (比
治郑二十六年而死,丁壮号哭, 老人儿啼。 《史记·循吏列传》
嫂蛇行匍伏,四拜自跪而谢。
《战国策·秦策》
天下云集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名词的意动用法
不如吾闻而药之也。

主语

《左传·襄公三十一年》 把宾语看
的 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篇》 意
成是名词
动 孟尝君客我。 《战国策·齐策》 所表示的
用 法Biblioteka 邑人奇之,稍稍宾客其父。人或事
《伤仲永》
物。
返回本章目录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
1、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例:楚左尹项伯者,素善留侯张良。 《史记》
晋师军于庐柳。 《左传·僖公二十四年》
齐军既已过而西矣。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项王乃引兵而东。 《史记·项羽本纪》
名词的使动用法
夫子所谓生死而肉骨也。
主语
名 词
《左传·襄公二十二年》 使宾语成
的 齐威王欲将孙膑。
使 动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
为名词所 表示的人
用 是欲臣妾我也,是欲刘豫

或事物。
我也。 《戊午上高宗封事》
二、活用的类型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
1、普通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普通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普通名词的使动用法 C、普通名词的意动用法
2、方位名词活用为动词 :
A、方位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B、方位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动词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高考文言文专题复习——词类活用+课件

• 3.项伯杀人,臣活之/沛公旦日从百余 骑来见项王
( 活,使……存活;从,使……跟从)
4.李牧连却之。
(却:使……退却;击退)
• 5.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兴,使……兴盛;亡,使……灭亡)
高考题
• 有运饷官以弃运走,道死,其孙以贿 乞入死事之列,先生斥而退之。
译文:有个押运粮饷的官员因为放弃押运逃 跑,在路上死了,这个官员的孙子通过行贿 要求把祖父列在因公事而死的人物中,先生 批评并且赶走了他。“道”:在路上(名词 作状语);“退”:让……退下(使动用 法)。
君子不齿 。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齿,谈论,提及 王,称王
4.名+补语(介词结构)
• 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
• 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
“风”是名词,后面带介词结构“乎 舞雩”,活用为动词,是“吹风”的意思。 名词“舍”带介词结构“于其址”,活用 为动词,是“筑房子”的意思。
5.能愿动词+名词 (“能”“可”“足”“欲”等) •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凭谁问,廉颇老矣,尚能饭否?
• ①孟尝君客我。 • 答案:孟尝君把我当作客人。 • ②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
• 答案:况且我和你在江岸沙洲上捕鱼、打柴,把 鱼虾当成伴侣,把鹿看作朋友。
• ③今我在也,而人皆藉吾弟,令我百岁后,皆鱼 肉之。
• 答案:现在我还活着,而人们都欺侮我的兄弟, 假使我死后,都会把他当作鱼肉了(任意宰割)。
衣”“封”“树” :名词活用为动词。
(三).名词活用为使动
• 名词+宾语(名词/代词),主语使宾语 怎样,由宾语发出动作。
• 例1: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 (“王之”就是“使他为王”) • 例2:既东封郑。(《烛之武退秦师》)

文言文语法简析

文言文语法简析

文言文语法简析----词类活用Ⅰ.图示:一般活用: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普通名词作状语特殊活用:使动(名词使动动词使动形容词使动)意动(名词意动\形容词意动)Ⅱ.简析:(一) 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名词一般情况下只充当句子的主语\宾语\定语,不能受副词或能原动词的修饰,更不能带宾语,在古汉语中,名词却常常表示与它相关的行为或动作,充当句子的谓语,后面可以带宾语\补语,前面可以用副词或能原动词束修饰限制.这时名词就活用为动语了.例句:①驴不胜怒蹄之. (用蹄子踢)②左右欲刃相如. (用刀刃杀害)③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识水性,游泳)④客初至,不冠不袜.(戴帽子,穿袜子)其中①②句带宾语,③④受能原动词\副词修饰限制.(二) 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形容词表示人或事物的性质状态,在句中充当谓语(不带宾语)或定语.在古文中形容词往往临时改变它原有的语法功能,转而表示与其相关的行为或发展变化,具有了动词的性质和语法功能.这就是形容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例句:①楚左尹项伯者,素善侯张良.(与….友善)②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王(说坏话)③烈山泽而 .(放大火烧)④且夫天下非小弱也.(缩小,变弱)(三) 动词活用为名词古汉语中,动词在特定情况下,失去动词特点象名词那样来使用.这种现象叫做动词活用为名词.活用后,不再表示动作行为,而是表示与复动词相关的人或事物.例句:①退而甘食其土之有.(地里产出的粮食)②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埋伏的军队)③审容昧之易安.(容昧的小屋)(四) 形容词活用的名词形容词在汉语中,有时失去了它原有的特点,而获得名词的某些特点.这种现象叫做形容词语用为名词.活用后,从意义看,不在表示某中性质和状态,而是表示具有某重性质和状态的人或物.例句:①老吾老,以及人之老.(老年人)②犹不能恃无功之重.(尊贵的地位)③倚南窗口寄傲.(自得的心情)④知否,知否?应是红肥绿瘦.(红的花,绿的叶)(五) 普通名词作状语所谓普通名词,是相对于时间名词而言,时间名词作状语在古、今汉语中是很常见的,而普通名词作状语的情况就不同了.在现代汉语中很少见.而在古代汉语中则经常出现.普通名词用在动词前,一般是充当主语.构成主谓关系,而作状语,就成了修饰关系.常见的有以下四种:(1) 比喻动作行为的情状.用名词所代表的事物的某些特征作比喻来修饰.例句:①赢粮而景从(像影子)②有席春天下,仓举宇内,囊括四海.(像席子)③天下云集响应.(像云一样,像回声一样)④常以身翼蔽沛公.(像鸟翅一样)⑤斗折蛇行.(像蛇那样)(2) 表示对人的态度这是用对待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的态度对待宾语所表示的人或事物. 例句:①吾得兄事之.(把他当作兄长来对待)②吾亡之后,汝兄弟父事丞相.(把…当作父亲来对待)(3) 表示工具或凭借用名词状语所表示的事物来说明动作为所用的工具,依据或原料.①箕畚运于渤海之尾.(用箕畚)②黔无驴,好事者船载以入.(用船)③失期,法当斩.(依法)(4) 表示方位或处所用名词状语证明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或方位.例句:①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前面)②义庙礼之.(在庙堂上)③既东封郑.(在东面)④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往上,往下)在现代汉语中,这种现象主要还残存在一些成语,熟语或部分合成词中.如车载斗量,星罗棋布,土崩瓦解,礼贤下士,口诛笔伐.风餐露宿,“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手写体,漆是线等.(六) 使动用法在汉语动词谓语中,一般动宾关系的特点是,主语发出动词谓语的动作,其宾语是谓语的支配对象.如“齐师伐我,”“公问其故.”等.而使动用法则是一种特殊的动宾关系,真特点主要是主语使宾语实行动词谓语所表示的动作行为.例句:①序八州而朝同列.(使与它同的诸侯来就拜)②外连衡而斗诸侯.(使诸侯互相争斗)两句中的谓语,“朝”,“斗”都不是主语发出的动作行为,而是在主语的支配下有宾语来实行的动作行为.表达这类句子的意思,在现代汉语中有兼语短语充当谓语来完成的,因而是动用法的实质,就是用动宾结构的形式表达兼语结构的内容.(1) 名词的使动用法指名词用作动词时,使它的宾语成为该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或发生与该名词有关的动作行为,前者一般是专有名词的活用.后者主要是普通的名词或方面名词.例句:①先生之恩,生死而肉骨也.(是白骨长肉)②桓公解管仲之束缚而相之.(使他成为国相)③然得而腊之以为饵.(使之成为干肉,腊(XI)④适燕者,北其辕,适楚者,南其辕.(使其车辕向北,使其车辕南)(1) 动词的使动用法.动词的使动用法在古汉语中很常见,这是因为在上古汉语里,兼语结构述设有完全发展成熟,需要用这种结构来表述.⑴不及物动词的使动用法.不及物动词本来是不带宾语的,如果带上了宾语,那么很有可能是使动用法.例句:①项伯杀人,臣活之.(使之活)②选人不服,则修文德以束之.(使之束)③操军方连船,首尾相接,可烧而走也。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作状语:名词用在动词前,又不能充当句子的主语,这时名词活用为状语。

1、表示动作发生或进行的时间或处所。

例:(1)早.出暮.归。

《促织》(2)草.行露.宿。

(成语)《晋书•谢玄传》(3)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劝学》(4)勾践之地,南.至于句无,北.至于御儿,东.至于鄞,西.至于姑蔑。

《勾践灭吴》2、表示动作所凭借的工具。

例:(1)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2)余自齐安舟.行适临汝。

《石钟山记》3、表示动作行为(对待人或事物)的态度、方式。

例: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4、表示动作行为的状态、特征。

例:(1)其一犬.坐于前。

《狼》(2)天下云.集响.应,赢粮而景.从。

《过秦论》(二)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占据谓语的位置时,就活用为动词。

1、【名词+宾语】例:(1)籍.吏民,封府库。

《鸿门宴》(2)函.梁君臣之首。

《伶官传序》2、【名词+补语】例:(1)今王鼓乐..于此。

《庄暴见孟子》(2)上.于盆而养之。

《促织》3、【副词作状语+名词】例:⑴汉水又东.。

《水经注•江水》⑵直上.载公子上坐。

《信陵君窃符救赵》4、【能愿动词+名词】例: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劝学》5、【所+名词】例:(1)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

《桃花源记》(2)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陈涉世家》6、名词充当并列式或连动式谓语组成部分之一。

例: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7、从前后相同结构的比较中确定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孙讨虏聪明仁慧,敬贤礼.士。

《赤壁之战》8、叙述句谓语部分找不到动词或其他词语作谓语,事物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平地三月花.者,深山中则四月花.。

《采草药》9、同一名词叠用,或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既不是叠字,又不是并列、偏正、复指关系,那么,其中一个名词常用作动词。

(1)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齐桓晋文之事》(2)如曰今日当一切不事.事,守前所为而已,则非某之所敢知。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高中文言文常见词类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一、名词活用为动词①能愿动词/副词+名词;②名词+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③名词+名词,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④“而”“则”前后的名词如: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驴不胜怒,蹄之以事秦之心礼天下之奇才沛公军霸上今王鼓乐于此客逾庖而宴出则车舆,入则扶持二、名词作状语名词+动词,且句子已有明确的主语时。

如: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相如廷斥之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代词在前,而该形容词和后面的名词或名词性短语之间又构不成偏正关系。

如:是以君子远庖厨也楚左尹项伯者,项羽季父也,素善留侯张良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四,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这一动词一般出现在句中主语或宾语的位置上,有时前边有“其”字。

如:吾年未四十,而视茫茫,而发苍苍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盖其又深,则其至又加少矣贵以近知远,以所见知所不见形容词用为名词时,形容词一般出现在句中宾语的位置上,翻译时应该补出中心词,而以形容词为定语。

五,使动用法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

不及物动词带了宾语,一般而言可以断定活用成了使动。

如:君将哀而生之乎不及物动词未带宾语,但它所表示的动作不是由主语直接发出的,而是主语使其他人或物发出的,这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

如: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另外,及物动词如果跟它的宾语之间不是支配和被支配关系,宾语不是动作的承受者,而是动作的实施者时,也可判断为用作使动。

如:沛公旦日从百余骑见项王俯身散马蹄再有,如果形容词活用为动词,而此动词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也可断定它们活用成了使动,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具有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

如:强本而节用,则天不能贫足以荣汝身名词的使动用法可按“使宾语怎么样”这一关系来判断;如:舍相如广成传舍六、意动用法意动用法一般涉及的是形容词和名词。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名词的词类活用

文言文——词类活用一、名词的词类活用教师版词类活用是指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具有的某种新的语法功能。

而这种语法功能与现代汉语相比具有明显的不同,判断之时要参照现代汉语的一般用法推断。

名词的词类活用具体而言,它包括:1. 名词作状语。

2. 名词作动词。

3. 名词意动用法。

4. 名词使动用法。

教学内容:一. 名词作状语在现代汉语中名词一般而言是不直接用作状语的,有些名词在文言文中却经常用做状语,在句中起修饰作用。

如:“日削月割,以趋于亡”中的“日”“月”,都是名词作状语,翻译成“一天天、一月月”,合起来引申为“慢慢、逐渐”。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中“犬”,名词作状语,翻译成“像犬一样”。

名词作状语,大致有以下几种类型:(1)比喻性的,可译为“像……一样”。

①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小石潭记》)—像北斗七星那样地曲折,像蛇爬行那样地弯曲,或隐或现,隐约或见。

②(项伯)常以身翼蔽沛公。

(《鸿门宴》)—(项伯)常常用身子像鸟的翅膀那样遮蔽沛公。

(2)表对人的态度,可译为“把……当作……来怎么样”,“像对待……那样如何”。

①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鸿门宴》)—您替我把他叫进来,我要像对待兄长那样对待他。

③齐将田忌善而客待之。

(《史记·孙子吴起列传》)—齐国大将田忌很赞赏孙膑,像对待客人一样对待他。

(3)表动作使用的工具、处所、方式等。

翻译时可补出适当的介词或动词。

①箕畚运于渤之尾。

(《愚公移山》)—用箕畚将泥土运到渤海边上。

②狼速去,不然,将杖杀汝。

(《中山狼传》)—狼快快走开,如果不走,就用手杖打死你。

③两峰秀色,俱可手揽。

(《游黄山记》)—两座山峰秀丽的景色,都可以用手接过来。

以上例句都是表示动作为所使用的工具,翻译时可在作状语名词前加上一个介词“用”或“拿”,使之变成一个介词结构。

④草行露宿。

(《〈指南录〉后序》)—在草丛中赶路,在露天里住宿。

⑤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鸿门宴》)—沛公已经离去,从小路回到军营中。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词类活用,是指在古代汉语中某些实词在特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其基本用法和意义,当成另一类词使用。

古代汉语中的词类活用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活用和形容词的活用。

下面就跟小编一起来学习一下这篇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吧。

文言文语法难点:词类活用下面我先来看第一类:一、名词的活用1、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

活用后的意义仍和这个名词的意义密切相关,只是动作化了。

(1)【举例】:人有百口,口有百舌,不能名其一处也。

《口技》【解析】这个句子中的“名”本是名词,这里由于前受不能”的修饰,后带宾语“其一处”,因此可以判断是活用为动词,是“说出”的意思。

(2)【举例】: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陈涉世家》中“目”本是名词,这里用作动词,是“用眼睛看”的意思,做谓语。

2、名词做状语。

在现代汉语中,一般只有时间名词才能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情况很少见。

而在古代汉语中,不但时间名词可以做状语,普通名词做状语的现象也极为常见。

现代汉语中,名词要做状语,后面必须带上助词“地”,或者前面加上介词,构成介宾短语。

但在古代汉语中,名词直接做状语的情况较为普遍,有以下几方面的修饰、限制作用:(1)表示动作、行为的特征或状态。

如:其一犬坐于前。

(《狼》)(“犬”修饰动词“坐” ,表示状态,意思是“像狗那样”。

)(2)表示动作、行为的依据、手段或工具。

如:失期,法皆斩。

(《陈涉世家》)(“法”是“依照法律"“按照法律"的意思,修饰谓语“斩”。

)(3)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地点、时间。

如:皆若空游无所依。

(《小石潭记》)( “空”是“在空中”的意思,修饰谓语“游”(4)表示动作、行为进行的方式。

如: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邹忌讽齐王纳谏》)(“面”是“当面”的意思,修饰谓语“刺”。

)3、名词的使动用法。

名词用作使动词,表示主语“使"宾语产生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后所的表示的动作如:域民不以封疆之界。

速解文言文3种词类活用

速解文言文3种词类活用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贞观君臣论治》)
【词类活用】闻:使动用法,使……听到(上报)。 【译文】(这些规定)都由门下省复核查验,有依据法令应当处死而情理上又值得 怜悯的人,记下情况上报朝廷。
4.(2021·新高考I卷)裴矩佞于隋而忠于唐,非其性之有变也,君恶闻其过则 忠化为佞,君乐闻直言则佞化为忠。是知君者表也,臣者景也,表动则景随矣。
(节选自《史记·李将军列传》
【词类活用】贵:使动用法,使……显贵。 【译文】(单于)平素听闻李陵家族的名声,等看到李陵作战时又发现他很勇敢, (单于)就把自己的女儿嫁给李陵使他显贵。
10.(2023·银川一中、昆明一中5月联合考试)楚王曰“秦,虎狼之国,不可 亲也。而韩、魏迫于秦患,不可与深谋,恐反人以入于秦,故谋未发而国已危 矣。”寡人自料,以楚当秦,未见胜焉。内与群臣谋,不足恃也。”
(节选自《旧唐书·颜真卿传》《资治通鉴》
【词类活用】馆:名词用作动词,安置在馆舍。 【译文】李希烈急忙用身体像鸟张开翅膀一样遮挡他,挥手命令众人退下,将颜真 卿安置在馆舍,以礼待之。
.(2023·广东湛江5月模拟)夫法者,末也。又加以惨毒繁难,而天下常以 为急。礼者,本也。又加以和之简易,而天下常以为缓。如此而不治,则又从 而尤之曰,是法未至也。则因而急之。甚矣,人之惑也!
小൝①工师得大木,则王喜;匠人斫而小之,则王怒 ②(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
①中的“小”是“使之小”,使它变小; ②中的“小”是“以之为小”, 认为天下小了。
通过此例不难看出,使动用法侧重客观行动;而意动用法侧重主观感受, 是个人的看法,事实未见得如此,如“小天下”,其实只是孔子的一种主观感 受,天下并未变小。
②时间名词用作状语。表示时间动作的经常性,含有“每”的意思,可译为 “每天、每月、每年”等;如表示时间、动作的持续性、逐渐性,可译为 “一天天地、一年年地”等。例如:“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日”为 “每天”之意。

文言文词语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文言文词语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文言文词语活用类型及判断方法
一名词活用成动词:
1两个名词相连(含代词),既不是并列关系,也不是修饰关系,必有一个活用为动词
如:饭蔬食,饮水恐前后受其敌
2名词前接能愿动词,副词或所字,可判断它活用为动词
狼不敢前一狼洞其中
二名词在动词前,而名词不作主语,即可判断名词活用成状语
学而时习之吾日三省吾身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其一犬坐于前
三形容词用作名词
用作名词的形容词,在句中表示具有这以性质状态的人或物
温故而知新
四动词用作使动词
这个动词所表示的动作不是主语发出的,而是宾语发出的,其实质是谓语动词具有暗含使的意思,使宾语怎样的意思
非学无以广才巴山夜雨涨秋池
形容词带上宾语以后,表示当事者(主语)认为宾语具有这个形容词所表示的性质或状态,含有“意味性”,可译为“以......为......”或“把... ...当作......”。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类活用

古文中词性变化在古代汉语里,有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语言习惯而灵活运用,甲类词临时具备了乙类词的语法特点,并临时作乙类词用,这种现象叫词类活用。

文言文中比较常见的词类活用的类型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用作状语,动词、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使动用法,意动用法。

一、名词活用为一般动词一判断方法在汉语中,名词不能带宾语,只有动词能带宾语与介宾补语,如果名词带宾语了,说明它临时具有动词的性质,就是词类活用。

所以,如果名词后紧接代词或处所名词.介宾短语,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同理,如果两个名词连用,二者之间既非并列关系,也非修饰关系,其中必有一个活用成了动词;又因为能愿动词只能修饰动词,所以,如果名词前紧接能愿动词时,即可判断它是活用成了动词。

二活用形式1.名词十名词(组成主谓结构、动宾结构或动补结构,其中一个名词用作动词。

前一个名词用作动词,属于动宾结构、动补结构;后一个名词作动词的,属于主谓结构)例1 舍相如广成传舍(舍,安置住宿)(《廉颇蔺相如列传》)例2 晋军函陵(军,驻扎.驻军)(《烛之武退秦师》)分析例1中“舍”本是名词,用在宾语“相如”前,活用为动词,是“安置(相如)住宿”的意思,“舍相如”是动宾结构;例2中“军”本是名词,用“函陵”前,活用为动词,是“驻扎”的意思,“军函陵”是动补结构。

2.副词作状语十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3 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祖,效法.模仿)(《屈原列传》)例4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王,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寡人之于国也》)分析例3中“祖”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皆”后,活用为动词,是“效法.模仿”的意思。

例4中“王”本是名词,这里用在副词“不”后,活用为动词,是“称王,此处指统一天下”的意思。

3.能愿动词+名词(组成状谓结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5 左右欲刃相如(忍,用刀杀)(《廉颇蔺相如列传》)例6 假舟楫者,非能水也(水,游水.游泳)(《劝学》)分析例5中“刃”本是名词,这里用在能愿动词“欲”之后,宾语“相如”之前,活用为动词,含有“杀”的意思,“欲刃相如”就是“想用刀杀掉相如”的意思。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详解

初中文言文词类活用分类详解一名词活用(一)名词作动词1、天雨墙坏雨:名词用作动词,下雨。

《智子疑邻》2、妇抚儿乳乳:名词用作动词,喂奶。

《口技》3、不能名其一处也名:名词用作动词,说出。

《口技》4、会宾客大宴会:名词用作动词,恰逢,正遇上。

宴:名词用作为动词,举行宴会。

《口技》5、山不在高,有仙则名名:名词用作动词,出名,闻名。

《陋室铭》6、腰白玉之环腰:名词用作动词,腰佩。

《送东阳马生序》7、狼不敢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狼》8、恐前后受其敌敌:名词用作为动词,攻击。

《狼》9、一狼洞其中洞:名词用作动词,打洞。

《狼》10、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隧:名词用作动词,(从柴草中)打洞。

《狼》11、听妇前致词前:名词用作动词,向前。

《石壕吏》12、每至晴初霜旦霜:名词用作动词,下霜。

《三峡》13、虽乘奔御风不以及也奔:名词用做动词,飞奔的马《三峡》14、皆披发文身文:名词用作动词,画文彩。

《观潮》15、以光先帝遗德光:名词用作动词,发扬光大。

《出师表》16、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名:名词用作动词,命名,给取名。

17、故自号曰醉翁也号:名词用作动词,取别号。

《醉翁亭记》18、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满井游记》泉:名词用作动词,汲泉水。

茗:名词用作动词,煮茶。

罍:名词用作动词,端酒杯。

红装:名词用作动词,穿着艳装。

蹇:名词用作动词,骑驴。

19、皆指目陈胜目:名词用作动词,用眼睛示意。

《陈涉世家》20、尉果笞广笞:名词用作动词,用竹板打。

《陈涉世家》21、攻铚、酂、苦、柘、谯皆下之下:名词用作动词,攻下,攻克。

《陈涉世家》22、陈胜王王:名词用作动词,为君王。

《陈涉世家》23、置人所罾鱼腹中罾:名词用作动词,用鱼网。

《陈涉世家》24、功宜为王功:名词用作动词,论功劳。

《陈涉世家》25、皆刑其长吏刑:名词用作动词,惩罚。

《陈涉世家》26、策勋十二转策:名词用作为动词,记下。

《木兰诗》27、愿为市鞍马市:名词用作为动词,买。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文言文中的词类活用现象

"和"锐"是兵器,可见也名词化了。

(二)形容词活用为动词形容词如果带上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如:(1)天下苦秦久矣。

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陈涉》)(2)大王必欲急臣,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廉颇》)(3)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平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

(《愚公》)(4)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多助》)(5)欲居之以为利,而高其直,亦无售者。

(《促织》)"苦"后面带上了"秦"做宾语,就活用为动词了。

"平险"的"平"是形容词活用为动词,"险"则是形容词活用为名词。

四、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

如:(1)蒋氏大戚,汪然出涕曰:"君将哀而生之乎?则吾斯役之不幸,未若复吾赋不幸之甚也。

(《捕蛇》)(2)将尉醉,广故数言欲亡,忿恚尉,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陈涉》)(3)晋原轸曰:"秦违蹇叔,而以贪勤民。

天奉我也。

奉不可失,敌不可纵。

(《崤之战》)(4)为吾子之将行也,郑之有原圃,犹秦之有具囿也,吾子取其麋鹿,以闲敝邑,若何?quot;(《崤之战》) "生之"是"使我生"," 忿恚尉"是"使尉忿恚"," 勤民"是"使民劳累"," 闲敝邑"是"使敝邑闲",都是使动用法。

五、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1)今太子迟之,请辞决矣!"遂发。

文言文考点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汇总

文言文考点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汇总

文言文考点中常见的词类活用及古今异义词汇总在中考文言文考察中,词类活用和古今异议词是常考点。

今天跟着助手一起复习这部分内容:词类活用一、名词的活用(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活用为动词有许多特征。

最重要的特征是名词后面还有名词或者名词短语,这个名词或者名词短语就是活用动词的宾语。

如:(二)名词做状语名词一般是不能做状语的,做了状语就意味着带了副词的性质。

在文言文当中,这也是一种很普遍的现象,所以名词做状语也是一种词类活用的现象。

如:二、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互用如:三、使动用法使动用法上一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产生了使宾语发生某个动作的意思,宾语成了动作的主题,这个动词或者形容词便有了使动的意义,活用为使动动词了!如:四、意动用法意动用法表示心理活动,意思是"认为怎么样"。

如:古今异议词汇总为便于初三复习备考,特将七—九年级文言课文中出现的古今异义词集录如下:总结,文言文中常见的古今异义常见的有以下几种情况:①词义扩大。

有些词的意义,以前包含的范围较小,后来范围扩大了。

比如“江”“河”在古代是专指长江黄河,今指“所有的江流河水”。

②词义缩小。

有些词的意义,起初包含的范围较大,后来缩小了。

例如“国”在古代指“国家或京城”,今义只指“国家”。

③词义转移。

古代一些词的词义,已经由原来的意思转变为新的意思了,这就是词义的转移。

例如:“牺牲”原是指祭祀用来做祭品的牛、羊、猪等牲畜。

“牺牲玉帛,弗敢加也”中的“牺牲”即是此意;现在的“牺牲”指为了某种目的而舍去自己的生命或权利,词义发生了转移。

又如“走”,古义是“跑”、“逃跑”、现在是“步行”的意思。

④感情色彩的变化。

指汉语在发展演变过程中一些词语的感情色彩发生了不同的改变,比如,“能谤讥于市朝”中的“谤”在古代汉语中是指不当面批评,属中性词,今义是指“诽谤”“中伤”的意思,就是贬义词。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定依据

文言文词类活用类型及判定依据

文言文词类活用的类型及判定依据1.名词活用的类型(1)名词活用作动词①方位名词用作动词。

例如:a.负势竞上。

(上:向上)《与朱元思书》b.任意东西。

(东西:向东或向西漂流)*方位名词作为一类特殊的名词,所以在这里单列了,从形式上来说,a也属于副词后加名词,而名词动用的例子。

另外,这里需要注意的是,并不是所有的方位名词都是作动词用的,需要特定的语境,方位名词后面没有动词了。

比如“横柯上蔽”就不是方位名词用作动词,而是方位名词作状语。

这一项需要特殊记忆。

②副词后面是名词,名词活用作动词。

例如:a.不蔓不枝。

(蔓:长枝蔓;枝:长枝杈)《爱莲说》b.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名:出名;灵:有灵性)《陋室铭》我们知道,副词在句中一般只作动词或形容词的修饰语,所以当碰到副词后加了名词的文言句子,就要考虑名词活用为了动词,因为名词不活用为形容词。

③名词放在“所”字后面,用作动词。

例如:a.寻向所志。

(志:做标记)《桃花源记》“所”字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例如“所闻”“所见”。

所以,当“所”后面加名词时,这个名词就活用为了动词。

④两个名词连用,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a.面山而居。

(面:面对)《愚公移山》当两个名词连用,而这两个名词不是并列关系,所以根据句法结构,必然有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只不过是前一个或后一个的问题,这要根据语义关系和语境来判定。

当两个名词连用后面有动词但是被表修饰的“而”隔开时,两个名词之间往往构成动宾关系,即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

⑤名词放在代词“之”的前面,用作动词。

例如:a.策之不以其道。

(策:用马鞭驱赶)《马说》b.处处志之。

(志:做标记)《桃花源记》在汉语语法当中,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当代词前有名词出现,就要考虑这个名词活用为动词了。

(2)名词的使动用法一个名词后加一个名词宾语,此时第一个名词活用为动词,又加上它具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类型及判断
文言文中,名词活用不外乎两种类型:一种是活用作动词,一种是活用为状语。

本文拟结合具体例句从这两个方面加以分析。

一、名词活用为动词可以分为名词用作一般动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和名词的意动用法三种类型。

(一)名词作一般动词
在文言文中,有些名词可以作动词用,在句子中充任谓语。

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

1、名词+名词
如果一个句子中有两个名词连用,这两个名词即不是并列关系、同位语关系,又不是偏正关系,句中也没有其它动词作谓语,那么其中的一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
(1)范曾数目项王。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2)籍吏民,封府库。

(《史记•项羽本纪》)
例(1)“目”名词作动词,当“看、使眼色”讲,作谓语,“项王”为其宾语。

例(2)“籍”名词活用作动词意为“登记”,“吏民”为其宾语。

又如:
(3)舍相如广成传。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例(3)“舍”名词作动词读作“she”,当“安排住宿”讲。

2、能愿动词+名词
能愿动词的位置是在动词之前的,当一个名词置于能愿动词之后,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
(4)假舟楫者,非能水也,而绝江河。

(《荀子•劝学》)
(5)沛公欲王关中,使子婴为相。

(《史记•项羽本纪》)
例(4)“水”,名词,在能愿动词“能“之后用作动词,当“泅水”讲,作谓语。

例(5)“王”在能愿动词“欲”之后用作动词,当“称王”讲,作谓语,读作“wang”。

3、名词+补语(介词结构)
补语的位置通常是附在动词之后。

当一个名词在补语之前,句中有没有其它动词时,这个名词作动词用。

例如:
(6)沛公军霸上。

(《史记•项羽本纪•鸿门宴》)
(7)秦伐韩,军于阏与。

(《史记•项羽本纪》)
例(6)、(7)中的“军”均置于补语之前活用为动词,意为“驻扎”,所不同的是例(6)补语省略了介词“于”。

4、否定副词+名词
否定副词往往置于动词之前修饰动词的。

所以紧接在否定副词之后的名词通常用作动词。

例如:
(8)小信未福,神弗福也。

(《左传•曹刿论战》)
(9)恐托不效。

(诸葛亮《出师表》)
例(8)中的“福”紧接在否定副词“弗”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保佑”讲。

例(9)中的“效”紧接在否定副词“不”之后活用为动词作谓语,当“奏效、有效”讲。

5、所+名词
特殊的指示代词“所”的后面一般只接动词或动宾词组,构成名词性的所字结构,表示……的东西、……的方式等。

如果“所”字之后粘附名词,那么该名词活用为动词。

例如:(10)昔先皇颁僧保所货西洋珠于侍臣。

(《记王忠肃公翱事》)
(11)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

(《史记•陈涉起义》)
(10)“货”粘附于“所”字之后,用作动词,意为购买。

例(11)“罾”本是一种鱼网,在这里活用为动词,“所罾”就是“所网者的”。

6、名词+代词
代词是不受名词修饰的,所以代词(通常为“之”、“者”)前面的名词往往活用为动词。

例如:
(12)以故其后名之曰“褒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13)后世之谬其传而莫能名者。

(王安石《游褒禅山记》)
例(12)“名”在作宾语的代词“之”之前活用为动词,当“命名”讲。

例(13)“名”在作宾语的代词“者”之前活用为动词,当“指名”讲。

7、名词用“而”跟其它谓词性成分相连,活用为动词。

例如:
(14)君人者,隆礼尊贤而王。

(《荀子•天论》)
(15)遵海而南。

(《孟子•梁惠王章句下》)
(16)败楚汉,楚以故不能过荥阳而西。

(《史记•项羽本纪》)
我们知道“而”作为连词可以连接动词,所以例(14)“王”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当“称王”讲。

例(15)“南”用在连词“而”之后活用为动词,意为“向南走”。

例(16)“西”用在连词“而”之后也活用为动词。

(二)名词的使动用法
文言文中名词也有用作使动的,是指使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成为这个名词所代表的人或事物。

例如:
(17)纵江东父兄怜而王我,我何面目见之?(《史记•项羽本纪》)
例(17)“王我”是“使我王”,即“使我为王”。

(三)名词用作意动词
名词的意动就是名词带上宾语,主观上对宾语会有“感到它怎样”或“把它看作什么”的意思。

例如:
(18)忧愁风雨,树犹如此。

(辛弃疾《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19)友风而子雨。

(《荀子•赋》)
例(18)“忧愁”,名词的意动用法,以……为忧愁。

例(19)“友”、“子”为名词的意动用法,意为“以……为友,以……为子。

即整句意为以风为友,以雨为子。

二、名词作状语
文言文中,有些名词用在动词的前面,对这个动词起着直接修饰或限制作用,在句中充任状语,名词作状语的用法常见有以下3种类型:
(一)表示比喻意。

这是指拿用作状语的那个名词的动态来描绘它所修饰的那个动词所表示的状态,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像……一样,像……似的。

例如:
(20)又间令吴广之汉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

(《史记•陈涉世家》)
(21)有狼当道,人立而啼。

(马中锡《中山狼传》)
例(20)“狐鸣”作状语修饰动词“呼”,意为像狐狸一样鸣叫。

例(21)“人”作状语修饰动词“立”,意为像人一样站立着。

(二)表示对待人的态度。

这是把动词宾语所代表的人或事物当作状语的那个名词所表示的人或事物来看待,相当于现代汉语中的“当作……那样”和“像对待……那样。

例如:(22)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

(〈史记•项羽本纪〉)
例(22)“兄”名词修饰动词“事”,作状语。

(三)表示动作行为发生的处所、凭借的工具或动作行为使用的方法。

(23)卒廷见相如,毕礼而归之。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24)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扣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

(《列子•愚公移山》)(25)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

(《出师表》)
例(23)名词“廷”表示动作行为“见”发生的处所,意为“在廷上”。

例(24)名词“箕畚”表示动作行为“运”所凭借的工具。

例(25)名词“躬”表示动作行为“耕”所使用的方法。

,作“耕”的状语。

文言文中的名词用作状语是比较常见的文言语法现象,如何判断一个名词是否用作状语呢?结合以上名词作状语的类型分析,我们知道,用作状语的名词它的位置都是置于动词之前的。

因此,一般来说,凡是置于动词之前的名词如果不充任句子的主语,那么,这个名词就活用作状语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