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7a9fdcc46bd97f192379e973.png)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7课时)复习目标让学生把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方法重点: ①明白得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②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知识讲解讲解正确明白得和使用成语的方法:1. 明白得关键词的含义,不可望文生义2. 在明白得原意的基础上,把握比喻义3. 辨清容易混淆的成语①形相近而义不同的②意义相近而有细微差别的③褒贬色彩不同的4. 符合语法规范或逻辑关系一、导入:成语运用题在高考中属必考题,从1992至2002年每年都有一道题。
命题点往往落在成语使用不当的四个方面:对象搞错、望文生义、语境不合、褒贬失当。
至于高考考查的成语的生疏度是有所操纵的:既非十分生僻,又非过于浅显。
选项设置的语境,大多是通过强调的语境。
高考试卷,除了以正确使用成语的考查为要紧题型外,汉字的字形、字音的考查也常常以成语为载体。
二、考点落实要求:成语的复习,一是要注意积存的“量”,二是要注意在使用过程中的“质”。
具体说,要做到以下几点:1、高度重视积存。
第一对课文中显现的成语,专门是各册教材附录“现代汉语词表”中的成语及课文注解中的成语,要做到读得准确,写得无误,用得自如。
其次,把平常学习和复习中用错的成语进行梳理归纳,每隔一段时刻分批分类复习一次,并通过一定量的练习加以巩固。
再次,要注意收集成语,注意积存报刊及其它课外读物中一些正确使用成语的例句或成语使用不规范的病句。
2、确切把握意义。
第一要弄清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
现代汉语中大部分的成语的字面意义和整体意义并不一致,它们的意义并非字面意义的简单相加,往往是通过引申或用本义作比喻而产生的整体意义。
其次要注意成语中某些字的古义,了解成语的出处有助于对成语的明白得。
成语要紧来自神话寓言、历史故事、诗文名句和口头俗语。
比如:汗牛充栋、望洋兴叹、目无全牛、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刎颈之交、破釜沉舟、狡兔三窟、青出于蓝、登堂入室、屡试不爽、一衣带水、东施效颦、请君入瓮等成语,假如不追其本源,简单的照现代意义去明白得,就会弄错成语的含义,以致误用成语。
高中课外成语辨析教案模板
![高中课外成语辨析教案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591967d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69311c9.png)
教学对象:高中学生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成语的含义、用法和结构。
2. 培养学生对成语的辨析能力,提高语言运用水平。
3. 增强学生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识和热爱。
教学重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结构和特点。
3. 成语的辨析技巧。
教学难点:1. 成语的多义性和语境适应性。
2. 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运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成语资料、例句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教学过程:一、导入1. 教师简要介绍成语的起源、发展和特点。
2. 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
二、成语辨析讲解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讲解成语的基本含义和用法。
- 通过实例分析成语在句子中的运用。
2. 成语的结构和特点- 讲解成语的结构类型,如四字成语、五字成语等。
- 分析成语的特点,如固定搭配、形象生动等。
3. 成语的辨析技巧- 教授学生如何根据成语的含义、用法和结构进行辨析。
- 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辨析成语的方法。
三、成语辨析练习1. 教师提供一系列成语,让学生进行辨析。
2.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派代表进行汇报。
3. 教师点评,总结辨析结果。
四、课堂小结1. 教师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成语辨析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思考如何将成语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搜集并整理10个以上成语,包括含义、用法和例句。
2. 结合所学,尝试用成语造句。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结构,以及辨析技巧,使学生掌握了成语的基本知识。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注重引导学生参与讨论,培养学生的辨析能力。
同时,通过课后作业的布置,巩固了学生对成语的理解和运用。
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以下几点:1. 注重学生的参与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结合具体语境,帮助学生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3. 鼓励学生多读、多写、多思考,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4. 注重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3f54a72e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84.png)
高考基础知识教案——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培养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3. 提高学生对成语误用的辨识能力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来源和分类3.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4.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成语的定义和特点2. 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3. 成语的误用情况及辨识方法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定义、特点、来源和分类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误用情况3. 互动教学法:学生分组讨论,分享成语使用心得4. 练习法:设计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五、教学步骤1. 引入话题:介绍成语的概念,引导学生关注成语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2. 讲解成语的定义和特点:详细讲解成语的含义、结构、来源和分类3. 分析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举例说明成语在句子中的正确运用,强调成语的语义、感情色彩和搭配关系4. 分析成语的误用情况:列举常见的成语误用类型,如望文生义、褒贬失当、搭配不当等,并解释误用的原因5. 训练学生辨识成语误用:设计练习题,让学生判断句子中的成语使用是否正确6. 学生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成语及其使用心得,互相交流学习7. 总结提升: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正确使用成语的重要性8. 布置作业:设计相关练习题,让学生课后巩固所学知识教学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课堂练习和分组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对成语的正确使用能力和辨识能力。
在评价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积极性,鼓励他们主动发现和纠正错误。
六、教学活动设计1. 课堂导入:通过播放一段含有成语的短视频,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引导学生思考成语在日常沟通中的重要性。
2. 成语接龙游戏:组织学生进行成语接龙游戏,要求每个学生至少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学生需要接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以此类推。
这个活动有助于学生记忆成语并提高反应能力。
3. 成语故事分享:邀请学生分享他们熟悉的成语故事,通过故事的形式帮助其他学生理解和记忆成语的含义和使用场景。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课件29张
![高考语文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课件29张](https://img.taocdn.com/s3/m/0176fd72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d9.png)
• 2.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3分) • A.司机张师傅冒着生命危险解救乘客的事迹,一经新闻媒体报
道,就被传得满城风雨,感动了无数市民。 • B.近年来,在种种灾害面前,各级政府防患未然,及时启动应急
切忌七 多义成语,忌顾此失彼
三、巧解近义成语“3步骤”
第1步:通读文段,挖掘语境抓关键 细读文段,详审语境,找出关键词语,挖掘语境中包含的表意侧重点、感 情色彩、范围大小、词义轻重和搭配等信息,进而揣摩命题者的暗示点,找到 解题的突破口。 第2步:先易后难,排除两项缩范围 结合语境,凭知识积累排除明显错误的一个词语就可排除两项(一组),从 而缩小范围,进入“二选一”阶段。 第3步:再次排除,确定答案要复验 再结合前面所讲知识,对剩余两项所关涉词语进行辨析,最后确定答案。 确定答案后,还要将所选四个词语依次代入语境中,通读复验。
3 B【解析】汗牛充栋:形容书籍多,使用对象有误。
4【试题答案】C【试题答案】A“别无二致”意思是指区分不出两者 的差别。指两者完全一致,但语境中只有“一场”茶话会,和哪个 一致?B“等量齐观”等:同等;量:衡量,估量;齐:一齐,同样。 指对有差别的事物同等看待。而语境中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 品的产值已经“等量了,没有量的差别了。C”独出心裁“原指诗文 的构思有独到的地方,后泛指想出的办法与众不同。D“首当其冲” 当:承当,承受;冲:要冲,交通要道。比喻最先受到攻击或遭到 灾难。在句中情感色彩不当
正确辨析和运用成语
复习目标
1.辨析成语误用类型,正确使用成语。 2.准确理解成语含义,能在语境中准确填写。 3.掌握辨析近义成语的方法,能够精准辨析。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https://img.taocdn.com/s3/m/d665c85ba5e9856a561260d2.png)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本文标题:高三语文复习教学导案:成语使用辨析复习教学导案近年来,成语命习题的再现率是100%。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确实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详细语境得当使用。
●难点磁场[试习题1](★★★★)(2002年北京高考试习题)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得当的一句是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开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屡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防患未然,植被大面积遭到毁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到达了浑然一体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魄力,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试习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得当的一句是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入迷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巨匠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等都显得格格不入。
●案例探究[案例1](★★★★★)(2002年全国高考试习题)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得当的一项是A.面对斑驳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髓,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轻易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交口称誉。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命习题用意:本习题考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教案-人教版高三全册语文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b0b41d0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a8.png)
8、在“校园文化艺术节〞开幕式上,李校长抛砖引玉的即席发言,博得了全场一片掌声。
[解析]“抛砖引玉〞,谦词,由解释可以看出这个成语的主语只能是第一人称,因此上句中的成语运用是错误的。
误用类型:谦敬错位
根据题目
感受理解词语的特点
课外作业
完成高考题
教学小结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
课题
正确辨析和使用成语1
总课时数
第节
教学目标
1、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2、掌握成语的辨析与运用的方法,强化基础训练。
教学重难点
通过分析高考试题寻求规律,掌握考查的重点。
教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参考
授课方法
点拨法 合作探究
教学辅助手段
多 媒 体
专用教室
教学过程设计
教
学
二次备课
教学过程
误用类型:色彩不明
2、误用类型:色彩不明
自从中国颁布实施外商投资法规以来,不少外商蠢蠢欲动,纷纷来中国投资。
3、谈起电脑、互联网,这个孩子竟然说得头头是道,左右逢源,使在场的专家也惊叹不已。
误用类型:轻重失度
4、据专家测算, 在首都市内的空气污染中,汽车尾气的排放可算首当其冲,竟占了污染总量的45%。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6、.本刊将洗心革面,继续提高稿件的编辑质量,决心向文学刊物的高层次、高水平攀登。
[解析]这个成语是用来形容人的,不能用来形容刊物。
误用类型:对象误用
7、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敞明亮,只是摆设略嫌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解析]有些成语是谦词,只能对己;有些成语是敬词,只能对人。如果辨别不准,就会导致谦敬错位。“蓬荜生辉〞用作谦词,只能对己。这里犯了谦词敬用的错误。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教学设计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成语、熟语复习+教案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4d6560bb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ef.png)
2023高三语文成语熟语复习教案复习目标1、能够辨析成语错用的主要类型。
2、掌握辨析成语的几个主要方法。
考点说明1、正确理解词语(包括成语)在具体语境中的意义,并正确使用。
2、能力层级为D级(应用)。
复习重点1、理解容易望文生义的成语2、辨析容易混淆的成语一、题型设误类型纵观成语题的题型特点,审视其命题规律,我们发现,该类题的设误类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1、曲解词语,望文生义高考中有一些大家不常见的成语,命题者设题时常常利用我们不理解成语的含义,在设题时望文生义,故意曲解词义。
这部精彩的电视剧播出时,几乎万人空巷,人们在家里守着荧屏,街上显得静悄悄的。
"万人空巷"是指很多人都出来了,挤在一起;此处望文生义,用于在家看电视节目不恰当。
很多的时候,成语字面的意思与它本来的意思是大不相同的。
如果按字面的意思来理解就会出错,高考考过的类似的成语还有:“火中取栗”、“炙手可热”、“首当其冲”、“指手画脚”等。
2、张冠李戴,用错对象有些成语只适用于描述特定的人或事,有特定的“方向性”,命题者常常故意偷梁换柱,张冠李戴,把使用的对象、特定的“方向性”有意弄错。
如果不了解它特定的适用对象,特定的“方向性”,就会出现毛病。
巴勒斯坦的斯瓦特被誉为“东方的瑞士”,但9.11事件以后,来这里旅游的人几乎是凤毛麟角。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这里指旅游的人,用错对象。
高考考过的成语还有:“洗心革面”、“车水马龙”等。
其他类似的还有“穿云裂石”“六马仰秣”是指歌声的;“举案齐眉”“破镜重圆”“相敬如宾”是指夫妻的;“青梅竹马”“两小无猜”是指男女儿童的;“浩如烟海”是“形容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不同凡响”“别出机杼”是指文艺作品的。
“崭露头角”多指青少年,“功高不赏”一般用于对别人的评价。
3、混淆情感,褒贬不分。
成语的感彩可谓褒贬分明,如“无微不至”与“无所不至”,仅一字之差,感彩却截然不同,因此,我们在运用时,要因目的、场合、对象的不同而异,用于赞扬、夸奖的使用褒义成语,用于贬斥、批评的使用贬义成语。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 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fef63e62ef06eff9aef8941ea76e58fafab045d4.png)
高考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理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提高学生对成语的识记能力。
2. 培养学生运用成语进行准确表达的能力。
3. 引导学生掌握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增强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是固定结构,具有特定的含义,往往隐含一定的道理。
学生在使用成语时,要确保成语的意义与句子的上下文相符合。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成语来源于古代文学、历史、神话等方面,学生在学习成语时,要了解成语背后的故事,增强文化底蕴。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成语的含义和用法,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2. 教学难点:成语的准确运用,成语的来源和演变过程的理解。
四、教学方法:1. 案例分析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
2. 故事导入法:以成语背后的故事为切入点,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3. 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五、教学过程:1. 导入:讲述一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引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成语的含义和用法:通过典型例句,分析成语的意义和用法,让学生掌握成语的正确运用。
3. 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演变:介绍成语的起源,讲解成语的演变过程,增强学生对中华文化的认同感。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成语的用法和来源,教师巡回指导。
6.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六、教学活动设计:1. 成语接龙游戏:学生分组进行成语接龙比赛,要求每个成语都要准确无误,接龙过程不能中断。
通过游戏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记忆和运用。
2. 成语辨析大赛:学生分组进行成语辨析,教师给出成语,学生要快速判断成语的使用是否正确,并解释原因。
通过比赛形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
七、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包括发言、讨论、游戏等,评价学生的积极性。
2. 成语运用准确性:通过成语接龙和成语辨析环节,评价学生在实际运用中成语的准确性。
3.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成语的准确运用和作文中的成语使用。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d7ee022fad6195f312ba6c2.png)
高三语文教学设计: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案高三成语专题复习教学目标: 1、明确考纲要求,把握熟语误用类型。
2、积累重要熟语,了解熟语的意义、使用对象、感情色彩等,能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明确熟语误用类型,掌握做题思路、方法。
2、能区分易误解的成语解释,分清熟语的使用范围、适合语境。
教学难点: 1、“韬光养晦”、“等量齐观”等熟语的解释和用法。
2、要善于结合熟语考察语境,仔细辨析熟语运用的正确与否。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1、熟语误用类型 2、试卷讲解分析教学步骤: 一、熟语误用类型 (一)、语义不当 1、各部门都要有全局观念,那种目无全牛而忽视整体利益的做法是不对的。
2、在语文老师的严格要求下,我逐渐改正了文不加点的毛病。
3、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二)、对象不当 1、201宿舍里的六位小伙子都是十八九岁的年纪,豆蔻年华,风华正茂。
2、古人不乏刻苦学习的楷模,悬梁刺股者、秉烛达旦者、闻鸡起舞者,在历史上汗牛充栋。
3、该房屋建筑装潢工作室有经验丰富的专门美术设计师,他们作风严谨、技术精良,把居室交由他们装修,保管使您蓬荜生辉。
(三)、轻重不当 1、李老师当班主任20年,勤勤恳恳,日理万机,积劳成疾仍坚持工作。
2、劳动光荣,坐享其成可耻,是我们新社会的特点。
(四)、褒贬不当 1、齐白石画展在美术馆开幕了,国画研究院的画家竞相观摩,艺术爱好者趋之若鹜。
2、为了迎接第六届华商大会,青年志愿者队伍粉墨登场,大显身手。
3、这些年轻的科学家决心以无所不为的勇气,克服重重困难,去探索大自然的奥秘。
(五)、语法不当 1、包围圈越缩越小,这群罪大恶极的歹徒已成了瓮中捉鳖。
2、折扇和信封上面,龙飞凤舞着文艺界几十名委员风采各异的签名。
3、他往四周一看,发现漫山遍野都是这种怪石,这时他心中就有了出奇制胜叛军的妙计了。
(六)、逻辑不当 1、领导者应当在问题出现之时就未雨绸缪,而不应在问题出现之后惊慌失措。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
![教案高考正确使用成语](https://img.taocdn.com/s3/m/12fb003d26d3240c844769eae009581b6bd9bdb6.png)
高考正确使用成语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高考成语题的解题技巧和策略。
2. 提高学生对成语的正确理解和运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汉语成语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和用法。
2. 成语的来源和演变。
3. 高考成语题的常见题型和解题方法。
4. 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正确使用。
三、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讲述成语故事或成语接龙游戏,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成语的演变过程。
3. 练习:提供高考成语题的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题。
4. 讨论:分组讨论成语的正确使用场合和语境,分享学习心得和经验。
5. 总结:总结成语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强调成语在实际语言运用中的重要性。
四、教学评价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讲解、练习和讨论中的参与情况和积极性。
2. 练习答题正确率:评估学生在高考成语题中的答题正确率。
五、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或视频资料。
2. 高考成语题练习册和参考答案。
3. 成语接龙游戏道具或应用程序。
4. 汉语成语文化相关背景资料。
六、教学活动设计活动1:成语接龙游戏目的:激发学生对成语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团队合作能力。
步骤: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成语接龙游戏。
每个小组轮流说出一个成语,下一个小组需要接上上一个成语的一个字,说出一个新的成语。
如果某个小组无法在规定时间内接出成语,则其他小组得分。
活动2:成语猜谜游戏目的:帮助学生加深对成语的理解和记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步骤:教师准备一些成语谜语,挂在教室的不同位置。
学生需要分组寻找谜语,并猜出成语。
猜对的小组获得相应分数。
公布答案并总结。
七、教学策略策略1:案例分析法目的:通过分析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掌握解题技巧和策略。
步骤:教师挑选一些典型的高考成语题案例,让学生分组进行分析。
每组需要找出案例中的关键信息,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
各组分享成果并进行讨论。
策略2:情境教学法目的:帮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理解和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复习教案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01284d7ae45c3b3567ec8b7d.png)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复习教案
【摘要】高三语文教案栏目为您发布了大量的教案素材,供您参考以方便您的教学,小编在此发布此文:“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复习教案”希望可以给您带来帮助
本文题目: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复习教案
近年来,成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难点磁场
[试题1](★★★★)(2002 年北京高考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4913913502d8ce2f0066f5335a8102d276a26183.png)
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学习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学校: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小学作文、初中作文、高中作文、单元作文、话题作文、体裁作文、读后感、英语作文、作文素材、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tore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primary school composition, ju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senior high school composition, unit composition, topic composition, genre composition, post-reading feeling, English composition, composition material, other materials, etc. If you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高三语文正确使用成语教案正确使用成语【考纲解读】XX年《考试大纲》要求:“正确使用词语(包括熟语)。
语言文字运用复习之成语辨析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
![语言文字运用复习之成语辨析 学案-高考语文复习](https://img.taocdn.com/s3/m/53e3aaedc0c708a1284ac850ad02de80d4d80691.png)
高考语言文字运用复习之成语辨析学案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锤炼而成的固定短语或词组。
是比词大而语法功能又相当于一个词的语言单位。
大多由四字组成。
特点:结构的相对稳定性、意义的整体性、时间和空间的习用性、形成的历史性、内容和形式的民族性。
来源: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传说、古典文学作品。
一、成语的语意关系(1)并列关系。
例如:“满招损,谦受益”“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分句间没有主次之分,明显是并列关系。
(2)假设关系。
例如:“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当断不断,反受其乱”——分句间明显存在着假设关系。
(3)转折关系。
例如:“小时了了,大未必佳”“万事俱备,只欠东风”——分句间明显存在着转折关系。
(4)条件关系。
例如:“玉不琢,不成器”“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分句间条件和结果的关系非常明显。
(5)递进关系。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赔了夫人又折兵”——分句间明显呈现着递进关系。
(6)选择关系。
例如:“宁为玉碎,不为瓦全”“宁为牛首,无为鸡后”——分句间明显是选择的关系。
(7)因果关系。
例如:“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差之毫厘,谬以千里”——分句间明显是原因和结果的关系。
(8)承接关系。
例如:“放下屠刀,立地成佛”“经一事,长一智”——分句明显有个先后的承接关系。
(9)目的关系。
例如:“杀鸡吓猴”“守株待兔”——几个成语都可以看作复句的紧缩,语意间明显存在着目的关系。
二、命题规律(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今年春节期间,镇里举行了一场别无二致的茶话会,向返乡过节的流动党员们通报了本镇一年来经济发展的喜人形势。
B.在文化强省战略指引下,我省动漫产业迈入高速发展的新阶段,去年我省与沿海省份动漫原创产品的产值已经等量齐观。
C.第四届全国体育大会组织者在赛事安排上独出心裁,创造性地采取走进社区、现场体验等方式,以突出全民互动的特点。
D.发展低碳经济首当其冲的是要坚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协调资源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可持续发展。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3cba520d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1c.png)
成语专题复习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一定数量的成语,提高学生的成语运用能力。
2. 通过对成语的复习,加深学生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的理解。
3. 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成语的含义与用法2. 成语的来源与故事3. 成语的分类与辨析4. 成语的应用与实践5. 成语的复习与测试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难点:成语的分类、辨析和应用。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
3. 小组讨论法: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
4. 实践法: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成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讲解:讲解成语的含义、用法和来源,举例说明。
3. 案例分析:分析成语的故事和实例,加深学生对成语的理解。
4. 小组讨论:学生分组进行成语分类和辨析,分享学习心得。
5. 实践环节:学生运用成语进行表达和实践,提高成语运用能力。
6. 复习与测试:进行成语复习和测试,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小组讨论评价:评价学生在小组讨论中的表现,包括合作态度、分享心得的准确性等。
3. 成语运用评价:通过学生的成语运用实践,评价学生对成语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
4. 测试成绩评价:根据学生的成语测试成绩,了解学生的学习效果。
七、教学策略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给予适当的辅导和指导,帮助学生掌握成语。
2. 鼓励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提问和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3. 创设情境,让学生在实际语境中运用成语,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
4. 组织小组讨论,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共同提高。
八、教学资源1. 成语故事书籍和资料:用于讲解成语的来源和故事。
2. 成语卡片或挂图:用于学生分组分类和辨析成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
本文题目:高三语文复习教案:成语使用辨析复习教案
近年来,成语命题的再现率是100%。
其难点主要在于: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不可望文生义;了解成语的使用对象或范围,并结合具体语境恰当使用。
●难点磁场
[试题1](★★★★)(2002年北京高考试题)
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经过一代代工匠们的努力,这一精湛的传统制陶工艺薪尽火传,并在新的时代不断得到发展。
B.今年春天,中国北方出现了多次沙尘暴天气,其主要原因是我们未雨绸缪,植被大面积遭到破坏。
C.苏轼的《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信手拈来前人的成果入词,达到了天衣无缝的境地,真是化典入词的范例。
D.这位公司的首席代表以买椟还珠的气魄,大胆地与外商签订了联合开发海外市场的新协议。
[试题2](★★★★)下列各句中,加点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这个人最爱听评书了,经常听得出神入化,有时听起来竟忘记了吃饭和睡觉。
B.这位教授正在讲堂里口若悬河地讲着法律知识,他的儿子却在家中被执法机关缉拿归案。
C.听说这位气功大师能够功发疾消,今天会了他一下,果不其然,他
没有那么大的能耐。
D.这所学校的学生来自不同的家庭,生活态度、文化素养、举止言谈等都显得格格不入。
●案例探究
[案例1](★★★★★)(2002年全国高考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的使用,恰当的一项是
A.面对光怪陆离的现代观念,他们能从现实生活的感受出发,汲取西方艺术的精华,积极探索新的艺术语言。
B.几乎所有造假者都是这样,随便找几间房子,拉上几个人就开始生产,于是大量的垃圾食品厂就雨后春笋般地冒出来了。
C.整改不光是说在口头上,更要落实到行动上,相信到下一次群众评议的时候,大家对机关作风的变化一定都会有口皆碑。
D.加入世贸组织(WTO)后汽车价格变化备受关注,但作为市场主力的几家汽车大厂,三四个月以来却一直偃旗息鼓,没有太大动作。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成语知识,相关社会文化知识等。
解析:光怪陆离,形容现象奇异,色彩繁杂。
雨后春笋,春天下雨后春笋长得很多很快,比喻新事物大量出现。
有口皆碑,比喻人人称赞。
偃旗息鼓,一指放倒军旗,停止打鼓,指秘密行军,不暴露目标,也可指停止战斗;二比喻停止批评、攻击等。
答案:A
错解分析:错选D,未把握成语的确切含义及使用对象。
方法技巧:成语的正确使用要靠扎实的平时积累,要多记成语,并准确把握成语的出处、本义、比喻义及感情色彩等,只有在积累的基础之上,掌握有关命题方面基本规律和解题技巧,才能进一步提高自己使用成语的能力。
[案例2](★★★★★)(2001年全国高考试题)
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
A.当时暴雨如注,满路泥泞,汽车已无法行走,抢险队员们只好安步当车,跋涉一个多小时赶到了大坝。
B.她从小就养成了自认为高人一等的优越感,即使在医院里要别人照顾,也依然颐指气使,盛气凌人。
C.会议期间,农科院等单位在会场外摆出了鲜花盆景销售摊。
休息时,摊前车水马龙,产品供不应求。
D.您刚刚乔迁新居,房间宽畅明亮,只是摆设略显单调,建议您挂幅油画,一定会使居室蓬荜生辉。
命题意图:本题考查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能力层级为D级。
知识依托:成语知识,相关文化知识等。
解析:安步当车,慢慢地步行,就当是坐车。
颐指气使,不说话而用面部表情来示意,指有权势的人的傲慢神气。
车水马龙,车像流水,马像游龙,形容车辆很多,来往不绝。
蓬荜生辉,由于别人到自己家里来或张挂别人给自己题赠的字画而使自己非常荣耀。
答案:B
错解分析:错选C项,未能把握车水马龙的使用对象。
方法技巧:此题考查成语的正确使用,涉及的方面较多,有一定难度。
可从如下几个方面进行思考:①把握成语的具体含义。
②分析语境。
如,A句中成语“安步当车”有闲适的意味,此意明显与抢险队员们的紧张行动不符。
C句从语境来讲,摊位前不过几米或几十米,也无法形成车如水、马如龙的景象。
D句中的“蓬荜生辉”是个谦词,不能用于别人。
●锦囊妙计
成语的辨析及运用主要从以下方面把握:
1.望文生义辨析
成语都有其固定的意思,因此使用时一定要弄清成语的确切含义,切忌望文生义。
[例句]①我本来就对那里的情况不熟悉,你却硬要派我去,这不是差强人意吗?
②很少有人知道,他最近还出版了一本文不加点,又几乎没有注释的旧体诗集子,文字比较艰深,读起来确实累人。
③我们上车时,他这个服装个体户非要送我们几套高档衣服不可,真是大方之家。
[辨析]上面三句中的成语皆使用不当,都属于不理解成语的确切含义,以致望文生义。
“差强人意”意思是指大体上还能使人满意;“差”是稍微、较、尚之意,如天气差暖、差可告慰等。
“文不加点”是形容写文章很快,不用涂改就写成;“点”,指涂上一点,表示删去。
“大方之家”指专家学者或内行人,属书面用语,如贻笑大方等。
2.范围错用辨析
有些成语使用有其特定的对象和范围,不能随意搬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