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文而不文,俗而不俗”——雅俗共赏话元曲ppt
合集下载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课件 1.1 论雅俗共赏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课件 1.1 论雅俗共赏](https://img.taocdn.com/s3/m/85a398ab011ca300a7c39050.png)
还出现了一种宋朝叫做“笔记”的东西。这种作品记述有趣 味的杂事,范围很宽,一方面发表作者自己的意见,所谓议 论,也就是批评,这些批评往往也很有趣味。作者写这种书, 只当做对客闲谈,并非一本正经,虽然以文言为主,可是很 接近说话。这也是给大家看的,看了可以当做“谈助”,增加 趣味。宋朝的笔记最发达,当时盛行,流传下来的也很多, 目录家将这种笔记归在“小说”项下,近代书店汇印这些笔 记,更自题为“笔记小说”;中国古代所谓“小说”,原是指 记述杂事的趣味作品而言的。
《论雅俗共赏》是一本书的名字,是朱自清先生生前编 定的最后一本杂文集,内容主要涉及文学评论、诗歌创作与 欣赏、人物评论三个主要方面,书中各篇论文都在朝着这个 方向说话。《论雅俗共赏》放在第一篇,并且用作书名,用意 也在此。各篇论文的排列按性质的异同不按写作的先后,最 后的写作是《论老实话》。本书是朱自清先生的重要作品之一, 主要讨论了文学欣赏标准与差异的问题,并提出了许多精辟 令人深思的看法,对我们了解文学与人情世象、开展思考与 批评、认识诸多文学现象都有帮助,是一本开卷有益的好书。
层解:第一部分,提出问题,对“雅俗共赏”这一成语 形成的历史时期作一推断。
原来唐朝的安史之乱可以说是我们社会变迁的一条分水 岭 。在这之后,门第迅速地垮了台,社会的等级不像先前那
样固定了,“士”和“民”这两个等级的分界不像先前的严格 和清楚了,彼此的分子在流通着,上下着。而上去的比下来 的多,士人流落民间的究竟少,老百姓加入士流的却逐渐多 起来。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这时候也没有种 了;只要家里能够勉强供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
为新”,说是“举一纲而张万目”。他将“以俗为雅”放在第 一,因为这实在可以说是宋诗的一般作风,也正是“雅俗共 赏”的路。但是加上“以故为新”,路就曲折起来,那是雅人 自赏,黄山谷所以终于不好懂了。不过黄山谷虽然不好懂, 宋诗却终于回到了“做诗如说话”的路,这“如说话”,的确 是条大路。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
![语文版语文高二语文版必修5课件 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https://img.taocdn.com/s3/m/d017c2d50b4e767f5bcfce1b.png)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且结晶处是白色的晶体。
辨
凝结:由气体变为液体或液体变为固体。
一
辨
凝固:物质由液体变成固体。引申为固定不
变;使固定。
No Image
连山以及附近区域的民间_流__传_,数百年前清朝 填 平西王吴三桂在遭遇清兵围剿时曾到金鸡山躲避; 一 部队溃败后,军饷金银等来不及全部转移,为避免 填 金银落入敌手,吴三桂授命士兵沿途掩埋,而士兵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Im mN a ao g ge e
No IIm m N aao g ge 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考点对接
如何理解重要概念的含义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Image No
No Image
Image
No Image
把冰箱冷藏室调至10摄氏度,将油放进去10 填 分钟左右,纯正花生油一半已开始凝___固_,掺有大 一 量大豆油的“花生油”只有底部微微一点_凝__固_, 填 掺入棕榈油的“花生油”大部分或全部_凝__结_,而
《论雅俗共赏》课件
![《论雅俗共赏》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5074036986c24028915f804d2b160b4e777f8114.png)
文体知识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现象进行研究,探讨, 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 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 影视评论等。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 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 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议论、评价,提高 阅读,鉴赏水平。评论时当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 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与文学 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 评文学作品本身。
作者简介
整体感知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 华,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 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保持 清白,便取《楚辞》中“宁廉洁正直以 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海 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 州,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 京大学的哲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 教,参加了文学研究会。
整体思路
研读课文
1.孟子有云:“口之于味也,有同嗜焉;耳之于声 也,有同听焉;目之于色也,有同美焉。”文中用这 句话有什么用意? 【提示】这句话说的是人之常情,也就是说人情不相 远;就文章而论,人们在欣赏方面也有许多相通之 处。无论是雅文学还是俗文学,在其发展过程中,就 会逐渐地趋向普遍化,而走上雅俗共赏的路子。
第一单元
1 论 雅 俗 共 赏
1 情境导入 2 学习目标 3 整体感知 4 研读课文 5 课文小结 6 布置作业
情境导入
胡适写过一首关于文字的打油诗:“文字没有雅 俗,却有死活可道。古人叫作欲,今人叫作要;古人 叫作至,今人叫作到;古人叫作溺,今人叫作尿;本 来同一字,声音少许变了。并无雅俗可言,何必纷纷 胡闹?至于古人叫字,今人叫号;古人悬梁,今人上 吊;古名虽未必佳,今名又何尝少妙?至于古人乘 舆,今人坐轿;古人加冠束帻,今人但知戴俗文学被普遍接 受,而是说雅文学或俗文学在文学规律自身的作用下 而逐步融合,雅文学可能会俗化,俗文学又可能逐渐 雅化。
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件 语文版必修5
![高中语文 1.1 论雅俗共赏课件 语文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04645a195acfa1c7aa00cc95.png)
这首词虽写久居汴京与消夏思归的情思,却以描绘荷 花的风神而著称。上片写所感、所闻、所见。首四句写时间与季节的 特点,看似平常,实则用笔不苟。下片写对故乡的怀念。前四句是思归, 换头两句故作推宕。词笔由实转虚,从面前的荷花想到遥远的故乡,引 出深沉的乡愁。下片抒情,叙写梦境,情中见景,并以逆挽手法呼应起句, 补足“水面清圆”的画面。这首词写的不外是荷花以及与荷花有关的事, 但词人善用烘托,使我们有身临其境的感受。本词以荷花为焦点,并从 这一点上散射开来,最后又集中在这一点上加以收束。全词可分四层, 上片前四句是一层,烘托五月雨后清晨的气氛。后三句多侧面刻画荷花 的风神。下片前四句是一层,分别叠印出“吴门”与“长安”两个不同的地 点。后三句又以“梦入芙蓉浦”把前几层散射出的侧面加以归结、收束。 周邦彦既未用典,也未化用前人的诗句,而主要是用从生活中提炼出的 词语,准确而又生动地表现出荷花的风神,抒写了自己的乡愁,有一种从 容淡雅、自然清新的风韵。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沿波而讨源”,这是西晋文学家陆机所作《文赋》中的一句话,原是讲 文学创作的。字面的意思是沿着水波而探得水源。教材借用这句话,赋 予了它新的含意。“波”,指各种文艺及文艺现象,“源”,指文艺的本质。“沿 波而讨源”就是要从文艺的各种现象来探求文艺的本质,以此提示本单 元课文的内容。本单元编选的课文均为文艺评论方面的文章,极富魅力: 文思与文采双美,理趣与情趣兼容,在娓娓道来中阐发灼见,在纵横捭阖 中涉笔成趣。 《论雅俗共赏》通过对“雅俗共赏”的文学现象以及这种现象的发展进 行了宏观的评价。文章体现了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见解:中国 文学是从士人文化走向市民文化的过程。《谈中国诗》主要运用了比 较方法对中西诗歌的不同特征进行分析、论述、评价。运用了众多比 喻,形象、生动、幽默,在谈笑风生中结束全文,给人留下极其深刻的印 象。《读<鲁滨孙漂流记>》写的是如何具体评论一部文学作品。伍尔 夫在文中独具慧眼地提出解读小说的一种方法——“掌握这位小说家 的透视法”,并且比较分析了作家透视法与读者透视法之间的关系。
论雅俗共赏精选教学PPT课件
![论雅俗共赏精选教学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ac38479f7ec4afe04a1df38.png)
答案:文章剖析了上层社会的“雅”和下层社会的“俗”之 间相互调和又相互排斥的辩证关系,一针见血地指出“‘雅 俗共赏’是以雅为主的,从宋人的‘以俗为雅’以及常语的 ‘俗不伤雅’,更可见出这种宾主之分”。提出了“‘雅俗 共赏’虽然是以雅化的标准为主,‘共赏’者却以俗人为 主”;“雅化越深,‘共赏’的人越少,越浅也就越多。所 谓多少,主要的是俗人,是小市民和受教育的农家子弟”这 样一些鞭辟入里的见解。
【解析】文章开篇由《雪朝》写起,目的是体现朱自清当年 的文风特征;从文中可以看出,第一段的最后一句是作者阐 明的观点。 答案:真正能把那种朴质的精神保持下来,不但应用在诗上, 而且应用在散文上以及做人的态度上的,据我所知,怕只有 朱自清先生吧。
10.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 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请简要 概括这两个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析】选B。A项,“八个因素都突出”的结果就是没有短 板,不符合语段表达的意思。C项,内容正确,但与上文衔 接不恰当,因为重点只是落在“长板”上,没有扣住“短板 效应”。D项,所有的因素都欠缺,就没有什么长板、短板 了,与语段表达的意思不符合。
二、课内阅读 阅读课文,回答5~8题。 5.“可是这是雅人跟俗人或俗人跟雅人一同在欣赏,那欣赏 的大概不会还是‘奇文’罢”一句中的“大概”是否可以用 “应该”替换?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雅俗共赏PPT教学课件
![论雅俗共赏PPT教学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3f5cf6e50e2524de4187e9a.png)
颐.和园(yí) 参.差.(cēn cī) (2)多音字
恪.守(kè)
譬.如(pì)
勉强.qiǎnɡ 强倔强.jiànɡ
坚强.qiánɡ
禅禅禅..宗让cshháànn 率草 效率 率. .slǜhuài
二、字形辨认 雅雅俗共赏 稚幼稚 凝凝结 疑疑问 拆拆伙 诉诉说 譬譬如 壁壁垒
籍祖籍 藉狼藉 脱脱离 蜕蜕变 颐颐和园 熙熙熙攘攘 赏欣赏 偿赔偿
【赏析】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张乔的作品。此 诗是写作者游历边塞的所见所闻。首联写边塞 军旅生活的安宁,征人安闲无事,前一句中的 “断”,将角声音韵之美和音域之广传神地表 现了出来;后一句中的“倚”字,则微妙地传 达出边关安宁、征人无事的神旨。颔联虚写昭 君墓秋来依然春风吹拂,梁州边城一派日丽平 和,再次申述民族团结,边防安定;颈联极言
五、文学常识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 字佩弦,号秋实,取春华秋实之 意。为勉励自己在困境中不丧志, 保持清白,便取《楚辞》中“宁 廉洁正直以自清乎”中“自清”。生于江苏东 海县,祖籍浙江绍兴,自祖父以来定居扬州,
所以自称扬州人。1920年毕业于北京大学的哲 学系,在江浙等地的中学任教,参加了文学研 究会。1925年任清华大学教授。作品有诗文集 《踪迹》,散文集《背影》、《欧游杂记》、 《伦敦杂记》,杂文集《论雅俗共赏》、《标 准与尺度》以及一些文艺论著,收在《__朱__自__清__ _文__集__》__里。 朱自清,是诗人、散文家、学者,又是民主战 士,毛泽东称颂其“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热烈赞扬其“宁死不领美国救济粮”的 高尚气节。
广漠边塞无蕃兵阻扰,游客到这里观光,反复 渲染和平景象。尾联抒写作者“蕃情似此水, 长愿向南流”的民族团结的心愿。全诗意境高 阔而深远,气韵直贯而又抑扬顿挫,读来回肠 荡气,韵味无穷。 【思考】 首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十分传 神,请找出来,并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提示】 画线部分为思考答案。
语文:1.1《论雅俗共赏》课件(1)(语文版必修5)
![语文:1.1《论雅俗共赏》课件(1)(语文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69b5bc166c85ec3a87c2c59a.png)
看看我们生活中有没有雅俗之争
;
/chanlun108ke/ 缠论108课
rtz63qts
情况和时他的表情变化,调整针灸穴位的组配、下针的力道和用针的时间,以及艾柱熏烤的强度。细心的华老郎中发现,耿老 爹对百会穴位非常敏感,只要银针一刺入那个穴位,耿老爹就会出现非常剧烈的全身反应,这就更加坚定了他能够完全治愈耿 老爹这个顽疾的信心。不过,华老郎中也曾经犹豫不决。这位经验丰富的老先生非常明白,此穴位强刺存在一定程度的风险, 搞不好会适得其反,以后若再想治愈就没有可能了。纵观整个过程和所取得的疗效以及耿老爹的身体状况,华老郎中经过反复 考虑之后认为,胜算的可能性还是要大一些的,于是决定走一步险棋试试!那天晚饭后,华老郎中请李长善夫妇也到这边屋子 里来,一起见证这个既让人欣喜若狂,更会让人痛苦不堪的时刻。因为老先生自信,耿老爹认出来李家三兄妹并非自己亲生骨 肉的时刻就要到来了!想到耿老爹将不得不无奈地接受已经永远失去了三个亲生骨肉的残酷现实,华老郎中的心里也不由地涌 上了万箭穿心般的痛,但没有法子啊,他是一名医匠,别无选择„„关键一刻的就要开始了。耿老爹按照华老郎中的吩咐,闭 目端坐在一把舒适的大椅子上,平心静气地等待老先生下针,李长善夫妇和尚文、尚英、尚武都屏息站在周围瞪大眼睛注视着。 因为他们都已经知道,耿老爹很快就要认出来李家三兄妹并非自己的亲生骨肉了,所以大家的心情都非常紧张。只见华老郎中 缓缓地挪步来到耿老爹的身后,先是舒展双臂做了一个深呼吸,接着再活动活动手臂和十指,然后用棉球蘸了白酒反复擦拭耿 老爹的百会穴位。最后,轻轻拿起一根长长的银针放在点着了的白酒灯火苗上穿插三个来回,然后屏息凝神,将这根长长的银 针徐徐刺入耿老爹的百会穴„„突然,耿老爹浑身上下一阵猛烈的震颤„„华老郎中将银针留在穴位内,双手轻轻扶住耿老爹 肩膀,用一种少见的沧桑之音,缓缓地说:“大善人啊,你不要睁眼,莫要惊慌,也不要说话,慢慢地回想吧„„你的三个骨 肉孩儿,他们都在看着你哪„„”在耿老爹的脑海里,出现的是可爱的尚文、尚英和尚武„„他教他们认字„„他们围在他身 边听他唱曲儿„„看到耿老爹慢慢放松了,华老郎中腾出右手,轻轻地转动留在穴位内的那根长长的银针,耿老爹浑身上下又 是一阵猛烈的震颤„„华老郎中再次用天籁般的沧桑之音,缓缓地说:“大善人啊,听我的话,不要睁眼,莫要惊慌,也不要 说话,慢慢地回想吧„„你的正儿、英子、小直子,他们从小由你和妻子亲自带大,你教他们说话,唱歌,给他们讲故事„„ 经常带他们去喜欢的地方玩耍„„”这时候,在耿老爹的脑海里恍惚出现了耿正、耿英、耿直小时候的模样,他教他们认字读 书,给他们讲故事,教他们吹笛子拉二胡„„他带他们去镇南边的
语文语文论雅俗共赏资料PPT课件
![语文语文论雅俗共赏资料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0610b971711cc7930b71660.png)
13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4页/共73页
14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5页/共73页
15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6页/共73页
16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7页/共73页
17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8页/共73页
18
2021年7月30日星期五
第19页/共73页
42
4.(2010·河南汤阴高二期中)与下面这段话能衔接恰当的一 句是( )
“木桶理论,短板效应”的意思是一个由很多木板箍成 的木桶,如果一块木板很长,并不能多盛水;而有一块木板 很短的话,它的最大盛水量就只能达到最短木板的上沿。著 名教练陈运鹏把制约游泳成绩的八个因素比做木板,____。 A.只有八个因素都突出,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B.如果有一个因素欠缺,那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C.只有一个因素很突出,并不能迅速提高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D.如果八个因素都欠缺,必将影响运动员的整体成绩
2021年7月30日解析】作者在论证了“雅”“俗”的一些特点之后,提到 了“雅俗共赏”的观点,而讨论观点时,作者从“雅”“俗” 体现的文化特点入手,分析达到“雅俗共赏”的条件,即二 者要相互协调,能够逐渐靠拢。由此,可以在相对应的段落 中找到答案。 答案:作品必须雅俗兼赏,雅方要降低一点,因为雅化越深, 共赏的人就越少;俗方要提高一点,做到“俗不伤雅”,而不 是“俗不可耐”。
第63页/共73页
63
10.文章用了三个方面的事例来写朱先生待人的“公平,没 有偏见”。除概括事例以外,其他两个是具体事例,请简要 概括这两个事例。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高三语文论雅俗共赏(2019年11月整理)PPT课件
![高三语文论雅俗共赏(2019年11月整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d15503ce59eef8c75ebfb30d.png)
影》。1924年12月《踪迹》结集出版之后,朱自清
的创作足迹,开始由诗歌转向散文, 1928年出版
了第一本散文集《背影》,这一时期,他还写下了
许多脍炙人口的散文名篇《背影》、《荷塘月色》
等。
.
3
1932年9月,任清华大学中文系主任, 从这时起,朱自清把大部分精力花在中国古 典诗歌的教学与研究上,同时写作了不少杂 文、书评,并陆续仍有散文集出版。
死前,还嘱咐家人不要购买美援面粉。毛泽 东对朱自清宁肯饿死不领美国“救济粉”的精神, 给予称赞,赞扬他 “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 概”。
.
6
朱自清的一生,
是从作家到学者的一
生,在他有限的生命
中,他始终把自己的
研究工作与文学创作
和鉴赏活动紧紧联系
在一起,身后留下著
作二十余种,约二百
万言,这是留给后人
洲数国,1932年回国主持清华文学系。
战胜利后,
朱自清随清华大学复员回到北平,1948年8于北平
病逝。
朱自清早年创作起步于新诗。1922年,他同俞
平伯、叶圣陶等创办了《诗》月刊,这是“五-四”
以来最早的一个诗刊,1923年,发表第一首长诗
《毁灭》,1926年10月,出版第一本散文集《背
.
5
1946年回到清华,胃病更加恶化,他抱病完 成了《论雅俗共赏》、《语文影响及其它》等著 述。1947年,他为北平当局任意捕人发表抗议书, 又在反饥饿反内战的宣言上签名。1948年6月, 他签名抗议美国扶日,并拒绝领取美援面粉,在 严重的营养不良之下,拖了十几年的病体再也经 受不住煎熬,1948年8月 6日,胃病复发,8月12 日于北平病逝。
的取之不尽、用之不
竭的宝贵财富。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课件语文版必修5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第一单元第1课论雅俗共赏课件语文版必修5](https://img.taocdn.com/s3/m/a7b26d0c4b35eefdc8d33388.png)
三、文体知识
文学评论
文学评论是运用文学理论对文学现象进行研究、探讨,揭示文学的发展规律,以 指导文学创作的实践活动。它包括诗歌评论、小说评论、散文评论、戏剧评论、影视 评论等。
文学评论的对象是文学作品(小说、诗歌、散文、戏剧、绘画、影视等);评论的 目的是通过对其思想内容、创作风格、艺术特点等方面的议论、评价,提高阅读、鉴 赏水平。评论时可以旁征博引,引用各种材料论证,但这旁征博引的各种材料,应是 与文学作品有关的,而文学评论所用的材料基本上是来自所评论的文学作品本身。
2.辨词填空 (1)凝结·凝聚 凝结:由气体变成液体或由液体变成固体。凝聚:气体由稀变浓或变成液体;聚集, 积聚。 ①印尼上海江浙同乡会银会组织为了进一步_凝__聚__乡亲们彼此间的情谊,加强团结, 互助友爱,定于12月4日中午12时,在椰城海港餐厅举行每月聚餐一次的联欢会。 ②今天的国家博物馆,_凝__结__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重视和亲切关怀,国家有关部 门的大力支持,历代建设者、管理者的辛勤汗水,广大公众和无私捐赠文物藏品者 的关心和奉献。
第1课 论雅俗共赏
第一单元 沿波而讨源
学习目标
1.理清课文结构层次,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了解作者对中国文化发展史的独特认识以及雅俗共赏的历史发展。 3.了解作者丰富的知识积累以及他的理性的认识。
预读先学 品读研析 多读厚积 课时对点练
预读先学
Ⅰ 语言知识强化
一、音正形准 1.给下列加颜色的字注音 (1)单音字 ①垮台( kuǎ ) ②李翊( yì ) ③柳耆卿( qí ) ④两橛( jué) ⑤诲盗( huì)
Ⅱ 文本常识积累
一、作者简介 朱自清(1898—1948),字佩弦,号秋实。现代著名散文家、诗人、学者和民主战士。 祖籍浙江绍兴。自幼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熏陶。1919年2月写的《睡罢,小小的人》 是他的新诗处女作。他的散文具有一种独特的抒情风格——素朴缜密,清隽沉郁而 又不失清新活泼,显出一种无与伦比的亲切和温暖,具有无穷的艺术魅力。 主要著作:《背影》《雪朝》《欧游杂记》《你我》《伦敦杂记》《诗言志辨》 《新诗杂话》《标准与尺度》《论雅俗共赏》等。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元曲三首》课件 (44张PPT)
![粤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 《元曲三首》课件 (44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06f4c8d7f1922791688e8cc.png)
5.结尾一曲是全组套曲的高潮,特别是最后三句: “白甚么改了姓,更了名,唤作汉高祖”,更是余味无穷。 怎样理解这个结尾呢?
【提示】汉高祖还乡,结尾结在向他要账上,这实在是 意想不到的结局。而且最后三句意在指责他至今还想赖账不 还,更使人料想不到。但仔细想来,却又是合情合理的。
6.汉高祖是刘邦死后的尊号,作者却为什么把这尊 号放在刘邦生前呢?
这首“叹世”曲,由咸阳——秦王朝说起。秦王朝何等 强盛,最后灭亡。项羽废,刘邦建立汉室。不过都是南柯一 梦。接着用历史上有名的四个人物,道出兴衰无常,世道之 险,人心叵测。最后表明自己超然物外的人生态度。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 下,断肠人在天涯。
【赏析】:《天净沙》一曲,短短二十八字,刻画了 一幅非常真实生动的秋郊夕照图。起首三句一连推出九幅 画面: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 风、瘦马,以景托景,景中生情,在苍凉的背景上勾勒出 行旅之人飘泊不定而又忧愁的情怀。这里,作者创造性地 将孤立的自然物精巧地组合在一起,使整个画面富有流动 感、生命感。同时,有意识地突出画面的昏暗阴冷,以便 充分表现“断肠人”浪迹天涯的浓烈的羁旅愁怀。
【南吕】四块玉·别情 关汉卿
文本探究
关汉卿,号已斋叟,大都人。元杂剧的 奠基人之一。至元、大德年间名震大都的梨 园领袖。他熟读儒家经典,深受儒家思想的 影响,同时对民生疾苦十分关切。其创作既 贴近下层,敢为人民大声疾呼,又不失厚人 伦、正风俗的儒家旨趣。就其全部文学创作 的总体风格而言,俗不脱雅,雅不脱俗。 《窦娥冤》是他最优秀的剧本之一,其他如 《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等剧作也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郑光祖、马致远和白朴。他们 的代表作分别是《窦娥冤》《倩女离魂》《汉宫秋》和 《墙头马上》。
论雅俗共赏ppt1
![论雅俗共赏ppt1](https://img.taocdn.com/s3/m/6263c64a783e0912a2162a7d.png)
首段 标题 尾段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朱 自 清
论 雅 俗 共 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雅俗不共赏 雅俗共赏 无雅俗只共赏
4
2.关注关键词句,把握论述思路。
雅 俗 共 赏 的 历 史 发 展 社会外因 唐以前 文学内因 士民分界严格 奇疑
社会外因
唐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文学内因 社会外因
门第垮台、士民分化 有趣、口语化
印刷术发达、道家讲学 有趣、口语如说话 新文化、大众语运动 接近口语、白化
6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⑤王侯将相早就没有种了,读书人到了 这时候也没有种了;只要家里能勉强供 给一些,自己有些天分,又肯用功,就 是个“读书种子”。 ⑥成群俗士蜂拥而上,逼得原来的雅士 不得不理会到甚至迁就着他们的趣味。 ⑦大家直到现在都还在哼着那些粗俗的 戏词,所以雅化难以下手。
7
作业:
5
宋
宋以后 文学内因
3、揣摩关键词句,品析论述语言 ①“赏奇析疑”是一种雅事,俗人的小市 民和农家子弟是没有份儿的。 ②从语气看来,似乎雅人多少得理会到甚 至迁就着俗人的样子。 ③虽然没什么地位,却总是“雅俗共赏” 的玩意儿。 ④这些知识阶级跟从前的读书人不大一样, 包括了更多的从民间来的分子,他们渐渐 跟统治者拆伙而走向民间。
朱 自 清
论 雅 俗 共 赏
学习目标
1.理解作者的雅俗共赏观。 2.梳理论述思路和结构。 3.品味雅俗共赏的语言特点。
文艺评论
文艺评论是对文艺作品、文 艺现象、以及作家、艺术家 的创作活动发表评价性意见, 探索文艺规律的文章。从文 体归类说,文艺评论属于议 论文。
3
课文探究
1.寻找关键词句,明确论述问题。
央视春晚上,小沈阳凭借《不差钱》一炮 走红。当小沈阳在中国家喻户晓、粉丝无数时, 美国《新闻周刊》报道称小沈阳是“最低俗的 中国人”。你怎么看呢?请从雅俗共赏的角度 写一段话,谈谈你的看法。(观点明确,论述 有力,辩证思考,百字左右) Email:lxyan_75@ QQ:20813733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而不文,俗而不俗”
——雅俗共赏话元曲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 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 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 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一、诵读感知说内容
《双调· 寿阳曲· 山市晴岚》
——描绘了景色秀美的山间暮景图
《双调· 拨不断》
——否定功名霸业,批判现实社会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元曲正是以它通俗的语言、广 泛的题材、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及 嬉笑怒骂、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等 向我们展示着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 力,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华民 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 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 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 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 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 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 的故事。 ——这两首曲中,你更喜欢哪首曲的 结尾?为什么?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 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 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 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 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 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 的故事。 ——这两首曲中,你更喜欢哪首曲的 结尾?为什么?
二、赏析品鉴探风格
讨论:在艺术风格上,元 曲雅俗兼容,这四首曲是如何 体现这种“既通俗又高雅”的 特点的?
“造语必俊,用字必 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 要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 耸观,又耸听。”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诗者,歌也!
词者,诗之余也!
曲者,词之俗体也! ”
三、 词曲本一家,鉴赏殊途归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 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 殷勤,金杯错落③ ,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 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 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③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 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 题有关?为什么?
《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借天台山的险寒写人心险恶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世俗丑恶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正宫•端正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
——雅俗共赏话元曲
“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 骚,汉之赋,六朝之骈语,唐之诗, 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 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 ——王国维《宋元戏曲史·序》
一、诵读感知说内容
《双调· 寿阳曲· 山市晴岚》
——描绘了景色秀美的山间暮景图
《双调· 拨不断》
——否定功名霸业,批判现实社会
从军行
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 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 不破楼有谁堪摘? 守着窗儿,独 自怎生得黑! 梧桐更兼细雨, 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 怎一个愁字了得!
元曲正是以它通俗的语言、广 泛的题材、多样化的表现手法以及 嬉笑怒骂、自然酣畅的审美取向等 向我们展示着它经久不衰的艺术魅 力,是一种雅俗共赏的艺术形式。 和唐诗宋词鼎足并举,成为中华民 族灿烂文化宝库中的一朵奇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从军行
王昌龄
琵琶起舞换新声, 总是关山旧别情。 撩乱边愁听不尽, 高高秋月照长城。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 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 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 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 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 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 的故事。 ——这两首曲中,你更喜欢哪首曲的 结尾?为什么?
2、阅读下列两首元曲,回答问题。 【中吕· 卖花声】怀古二首 张可久 (其一)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①起玉 楼,隋堤古柳缆龙舟。不堪回首,东风还又,野 花开暮春时候。 (其二)美人自刎乌江岸,战火曾烧赤壁山, 将军空老玉门关②。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 人一声长叹。 【注】 ①金谷名园:西晋富豪石崇在洛阳建金谷 园以行乐。②将军空老玉门关:指班超投笔从戎 的故事。 ——这两首曲中,你更喜欢哪首曲的 结尾?为什么?
二、赏析品鉴探风格
讨论:在艺术风格上,元 曲雅俗兼容,这四首曲是如何 体现这种“既通俗又高雅”的 特点的?
“造语必俊,用字必 熟,太文则迂,不文则俗, 要文而不文,俗而不俗,要 耸观,又耸听。”
——(元)周德清《中原音韵》
“诗者,歌也!
词者,诗之余也!
曲者,词之俗体也! ”
三、 词曲本一家,鉴赏殊途归
1、不要做刺猬,能不与人结仇就不与人结仇,谁也不跟谁一辈子,有些事情没必要记在心上。 2、相遇总是猝不及防,而离别多是蓄谋已久,总有一些人会慢慢淡出你的生活,你要学会接受而不是怀念。 3、其实每个人都很清楚自己想要什么,但并不是谁都有勇气表达出来。渐渐才知道,心口如一,是一种何等的强大! 4、有些路看起来很近,可是走下去却很远的,缺少耐心的人永远走不到头。人生,一半是现实,一半是梦想。 5、你心里最崇拜谁,不必变成那个人,而是用那个人的精神和方法,去变成你自己。 6、过去的事情就让它过去,一定要放下。学会狠心,学会独立,学会微笑,学会丢弃不值得的感情。 7、成功不是让周围的人都羡慕你,称赞你,而是让周围的人都需要你,离不开你。 8、生活本来很不易,不必事事渴求别人的理解和认同,静静的过自己的生活。心若不动,风又奈何。你若不伤,岁月无恙。 9、命运要你成长的时候,总会安排一些让你不顺心的人或事刺激你。 10、你迷茫的原因往往只有一个,那就是在本该拼命去努力的年纪,想得太多,做得太少。 11、有一些人的出现,就是来给我们开眼的。所以,你一定要禁得起假话,受得住敷衍,忍得住欺骗,忘得了承诺,放得下一切。 12、不要像个落难者,告诉别人你的不幸。逢人只说三分话,不可全抛一片心。 13、人生的路,靠的是自己一步步去走,真正能保护你的,是你自己的选择。而真正能伤害你的,也是一样,自己的选择。 14、不要那么敏感,也不要那么心软,太敏感和太心软的人,肯定过得不快乐,别人随便的一句话,你都要胡思乱想一整天。 15、不要轻易去依赖一个人,它会成为你的习惯,当分别来临,你失去的不是某个人,而是你精神的支柱;无论何时何地,都要学会独立行走 ,它会让你走得更坦然些。 16、在不违背原则的情况下,对别人要宽容,能帮就帮,千万不要把人逼绝了,给人留条后路,懂得从内心欣赏别人,虽然这很多时候很难 。 17、做不了决定的时候,让时间帮你决定。如果还是无法决定,做了再说。宁愿犯错,不留遗憾! 18、不要太高估自己在集体中的力量,因为当你选择离开时,就会发现即使没有你,太阳照常升起。 19、时间不仅让你看透别人,也让你认清自己。很多时候,就是在跌跌拌拌中,我们学会了生活。 20、与其等着别人来爱你,不如自己努力爱自己,对自己好点,因为一辈子不长,对身边的人好点,因为下辈子不一定能够遇见。
1、阅读下面这首元散曲,然后回答问题。 蟾宫曲· 九日①(张可久) 对青山强整乌纱②,归雁横秋,倦客思家。翠袖 殷勤,金杯错落③ ,玉手琵琶。人老去西风白发,蝶 愁来明日黄花。回首天涯,一抹斜阳,数点寒鸦。 【注】 ①九日:农历九月九日,中国人素有登高 思乡习俗。②对青山强整乌纱:意为自己勉强登高。 乌纱泛指帽子。③金杯错落:酒桌上觥筹交错。 张可久终生仕途失意,故终日沉湎诗酒世界,寄 情山水之间。你认为这首曲中揭示主题的是哪一句? “翠袖殷勤,金杯错落,玉手琵琶”的描写是否与主 题有关?为什么?
《中吕· 红绣鞋· 天台瀑布寺》
——借天台山的险寒写人心险恶
《正宫· 醉太平· 无题》
——感叹世风败坏、讽刺世俗丑恶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 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王实甫《西厢记》【正宫•端正好】
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 天涯。
——马致远《越调•天净沙•秋思》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
激励学生学习的名言格言 220、每一个成功者都有一个开始。勇于开始,才能找到成功的路。 221、世界会向那些有目标和远见的人让路(冯两努——香港著名推销商) 222、绊脚石乃是进身之阶。 223、销售世界上第一号的产品——不是汽车,而是自己。在你成功地把自己推销给别人之前,你必须百分之百的把自己推销给自己。 224、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225、积极思考造成积极人生,消极思考造成消极人生。 226、人之所以有一张嘴,而有两只耳朵,原因是听的要比说的多一倍。 227、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228、有事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229、以诚感人者,人亦诚而应。 230、积极的人在每一次忧患中都看到一个机会,而消极的人则在每个机会都看到某种忧患。 231、出门走好路,出口说好话,出手做好事。 232、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233、怠惰是贫穷的制造厂。 234、莫找借口失败,只找理由成功。(不为失败找理由,要为成功找方法) 235、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236、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237、世上没有绝望的处境,只有对处境绝望的人。 238、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239、当你感到悲哀痛苦时,最好是去学些什么东西。学习会使你永远立于不败之地。 240、伟人所达到并保持着的高处,并不是一飞就到的,而是他们在同伴们都睡着的时候,一步步艰辛地向上爬 241、世界上那些最容易的事情中,拖延时间最不费力。 242、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243、人之所以能,是相信能。 244、没有口水与汗水,就没有成功的泪水。 245、一个有信念者所开发出的力量,大于99个只有兴趣者。 246、环境不会改变,解决之道在于改变自己。 247、两粒种子,一片森林。 248、每一发奋努力的背后,必有加倍的赏赐。 249、如果你希望成功,以恒心为良友,以经验为参谋,以小心为兄弟,以希望为哨兵。 250、大多数人想要改造这个世界,但却罕有人想改造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