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改造与设计_孙向群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污水治理
中国资源综合利用 China Resources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Vol.26, No.7 2008 年 7 月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改造与设计
孙向群, 季洪飞
( 南通市污水处理中心, 江苏 南通 226000)
摘要: 一体化氧化沟处理污水技术, 在国内外被广泛应用, 南通市污水处理中心在国内首次采用改进后的
4 王洪臣.城市污水处理厂运行控制与维护管理[ M] .北京: 科 学出版社, 1997.
( 责任编辑 /叶丹秋)
- 33-
1#、2#、5# 沟及附沟 B 进水阀关, 附沟 A 水下推进器 开 ( 转 刷 停 ) , 附 沟 B 转 刷 低 速 运 行 , 4#、5# 沟 转 刷 高 速运行, 2#、3# 沟转刷同上, 1# 沟转刷停运, 5# 沟排泥 泵开启, 2# 沟仍回流, 5# 沟仍关闭, 1# 沟仍出水。该阶 段历时 60 分钟。
mg /L
项目 出水指标 设计指标
Βιβλιοθήκη Baidu
BOD5 ≤10 ≤20
COD ≤60 ≤100
SS ≤10 ≤20
NH3- N ≤3 ≤15
由表 2 可以看出, 五沟式氧化沟出水指标优于 设计出水指标且处理效果稳定。
4 结论
通过对一体化氧化沟的技术改造, 其工艺进一 步得到完善, 优化了氧化沟的运行模式。工程实践表 明, 该项改造, 使氧化沟污水处理效果更好, 脱氮更 为明显, 而且运行操作方便。
一体化氧化沟由 Pasveer 教授于 1954 年在荷兰 研制成功, 用来处理城市生活污水, 集曝气、沉淀、泥 水分离和污泥回流功能于一体。由于工艺流程简单, 污水处理效果稳定, 加之具有投资小、占地少、能耗 低、管理简便等优点, 被广泛应用[1]。
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末, 首次由邯郸市污水 处理厂从丹麦引进三沟式氧化沟技术[2]。90 年代中 期, 南通市污水处理中心在国内首次采用五沟式氧 化沟工艺, 克服了三沟式容积小、各沟污泥浓度差值 大 、污 泥 负 荷 不 均 衡 、设 备 利 用 率 低 、脱 氮 时 间 短 等 不足[3]。2004 年南通市污水处理中心对五沟式氧化 沟又进行技术改造, 增设了附沟和回流装置, 改进了 排水方式。
Sun Xiangqun, Ji Hongfei
( Nanto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enter, Nantong 226000, China)
Abstr act: Integrated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is popular used in the world: Improved five - channel oxidation ditch technology is first adopted to treat domestic sewage and industrial wastewater in Nantong Wastewater Treatment Center.The process proves a steady performance with convenient and reliable operation, and has good prospect. Keywor ds: oxidation ditch; process modification; process design
1.2 工艺改造 1.2.1 增设附沟
设置氧化沟附沟作为配水井, 增加厌氧池容积, 有利于提高脱氮效率, 改善污泥的沉降性能。同时提 高了污水的可生化性。 1.2.2 增设回流装置
通过增设回流装置, 使混合液回流至缺氧区, 减 少五沟中的污泥浓度分布不匀的现象。 1.2.3 排水方式的改进
采用自动空气排水堰, 将原有的排水指形槽密 闭处理, 使罩内密闭空气压力大于大气压, 罩内液面 下降, 低于指形槽位置, 防止运行中的边沟混合液进 入指形槽[4] 。
1 五沟式氧化沟工艺改进
2 五沟式氧化沟运行模式设计
1.1 五沟式氧化沟工艺流程见图 1。 图 1 五沟式氧化沟工艺流程
五沟式氧化沟分为 1# 、2# 、3# 、4# 、5# 沟, 侧边附 沟分 A、B 二格。其中, 1# 沟、5# 沟设指形槽出水空气 堰, 1# 沟、2# 沟、4# 沟、5# 沟设进水阀门。设计参数为: 流量 2 084 m3 /h, 总有效容积 47 900 m3, 有效水深 3.5 m, 污泥浓度( MLSS) 3 000 mg /L, 溶 解 氧 0.5~3.0 mg /L; 氧化沟采用转刷表面曝气机 34 台, 其中 1# 沟、5# 沟双速 12 台, 其余沟单速 18 台, 附沟厌氧池 双速 4 台。改进后的氧化沟见图 2。
图 2 改进后的氧化沟运行模式 工艺运行模式分六个阶段为一个周期, 每周期 历时 8 小时, 每日三个周期, 完全实行自动化控制。 ( 1) 第一阶段: 污水进入附沟 B , 1# 沟进水阀开 ( 2#、4#、5# 沟及附沟 A 进水阀关) , 附沟 B 水下推进 器开 ( 转刷停) , 附 沟 A 转 刷 低 速 , 1# 沟 转 刷 低 速 运 行 30 min 后高 速 运 行 , 5# 沟 内 转 刷 停 运 , 2# 沟 根 据 季节水质情况, 可适当提前开启, 3# 沟进入溶氧—转 刷自控运行状态, 4# 沟氧达到要求后转刷停止运行, 5# 沟排泥阀关闭, 1# 沟出水空气堰启动、保压, 出水 阀门关闭, 5# 沟出水空气堰释压, 出水阀开启。4# 沟 1 台回流泵开启。该阶段历时 100 分钟。 ( 2) 第二阶段: 污水进入附沟 B, 2# 沟进水阀开, ( 1#、4#、5# 沟及附沟 A 进水阀关) , 附沟 B 水下推进 器仍开( 转刷停), 附沟 A 转刷低速运行( 水下推进 器关) , 1#、2# 沟转刷高速运行, 3# 、4# 沟 转 刷 同 上 , 5# 沟转刷停运, 1# 沟排泥阀开启, 4# 沟仍回流, 1# 沟 出 水阀关闭, 5# 沟出水。该阶段历时 60 分钟。 ( 3) 第三阶段: 污水进入附沟 B, 2# 沟仍进水, 1# 沟 转 刷 停 , 2# 沟 转 刷 仍 高 速 运 行 , 3#、4# 沟 转 刷 仍 同 上, 4# 沟仍回流, 5# 沟仍出水, 该阶段历时 80 分钟。 ( 4) 第四阶段: 污水进入附沟 A, 5# 沟进水阀开 ( 1#、2#、4# 沟及附沟 B 进水阀关) , 附沟 A 水下推进 器 开 ( 转 刷 停 ) , 附 沟 B 转 刷 低 速 运 行 , 5# 沟 转 刷 低 速运行 30 min 后高速运行, 1# 沟转刷停, 排泥阀关 闭, 4# 沟转刷根据季节水质情况可适当提前开启, 2# 沟氧达到要求后转刷停运, 3# 沟转刷同上, 5# 沟出水 空气堰启动保压, 出水阀门关闭, 1# 沟出水空气堰释 压, 出水阀门开启, 2# 沟 1 台回流泵开启。该阶段历 时 100 分钟。 ( 5) 第五阶段: 污水进入附沟 A, 4# 沟进水阀开,
收稿日期: 2008- 05- 22 作者简介: 孙向群( 1966- ) , 男, 江苏南通人, 本科, 工程师, 从事城市污水处理和工业污染治理工作。
- 32-
第7期
孙向群等: 一体化氧化沟工艺改造与设计
● 污水治理
5# 沟 4# 沟 3# 沟 2# 沟 1# 沟
出水空气堰
附B 附A
进水阀门 双速转刷 回流泵 单速转刷 水下推进器 水流方向
五沟式氧化沟技术处理城市生活污水和部分工业废水, 处理效果良好, 具有较好的推广前景。
关键词: 氧化沟; 工艺改造; 工艺设计
中图分类号: X703.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8- 9500( 2008) 07- 0032- 02
Modification and Design of Integr ated Oxidation Ditch Pr ocess
( 6) 第六阶段: 污水进入附沟 A, 4# 沟仍进水, 5# 沟 转 刷 停 , 2#、3# 、4# 沟 转 刷 仍 同 上 , 2# 沟 仍 回 流 , 1# 沟仍出水, 5# 沟出水阀仍关闭。该阶段历时 80 分钟。
3 效果处理
项目 三沟式 五沟式
表 1 氧化沟污泥浓度对比表
1# 3 100
2# 4 300 3 200
3# 3 400 3 100
4# 4 300 3 200
mg /L 5#
3 100
由表 1 可以看出, 三沟式氧化沟条单沟浓度比
为 1.3∶1∶1.3, 而五沟式氧化沟单沟浓度之比为 1∶1.03∶
1∶1.03∶1, 比例接近于 1, 各沟进水负荷基本相同。
表 2 2007 年处理水质统计表
参照文献
1 韩魁声, 齐 杰, 白春学, 等.污水生物处理工艺技术[ M] .大 连: 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4.12.
2 邓荣森, 刘保疆, 王 涛, 等.一体化氧化沟技术的发展[ J] . 中国给水排水, 1998, 14( 1) : 15- 18.
3 李晓晨, 杨 敏, 吴成强, 等.城市污水高效低耗生物脱氮工 艺研究[ J] .江苏环境科技, 2003, 16 ( 3) : 1-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