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概论第二章 社区性质
第二章.社区性质
![第二章.社区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66ac5d436c175f0e7cd13771.png)
第四节 社区的功能
4 (1)关于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2)推动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4)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立 (3)社区成员代表会制度的实施
第五节 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第五节 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区与社会的关联性
1 社会实体一般是指某个具体单位。把社区
看作社会实体就是把社区作为一个包括人 口、地域及社会关系的社会单位。这种社 会单位与家庭(family)、团体(group) 或结社(association)等社会单位同样包含 了人及社会关系的要素
第二节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9 社区变迁 社区变迁以社区结构的变化为特征,是指
社区结构局部或全部因时间或相关要素的 改变而发生质或量的变化。 形式:社区的阶级结构、社区的职业结构、 社区组织、社区文化价值观与行为规范。 影响因素:科学技术的进步、自然环境的 改变和人口因素。
第三节 社区分类
2
社区人口是指具有稳定的社会交往关系的一定数量的人群, 人群是构成社区的主体。
人口数量:通常是指生活在某一时期社区的人数,与人口 数量直接发生关系的有出生、死亡和迁移三个因素。
社区的人口构成:包括多方面的特征,如人口的婚姻状况、 家庭组成、职业类型、阶级阶层划分、民族组成和宗教信 仰、教育消费水平、城乡居住地类型、国籍、语言等。一 般地,又把出生地、国籍、民族、宗教、语言、种族特性 或居住状况称为人口的本源结构。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的教材认为,社区是进 行一定的社会活动、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 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及其活动区域。
第二节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有人强调“共同体”这一人群要素,认为社区通 常指“以一定地理区域为基础的社会群体”《中 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356页,北京,中国 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1。
社区的概念及特征讲解
![社区的概念及特征讲解](https://img.taocdn.com/s3/m/21abbfd0a1c7aa00b52acbf1.png)
• 社区组成的7个基本要素 • 地域、人口、经济、社区的专业分工和相互依赖关系、共 同的文化与制度、居民的凝聚力与归属感、为社区服务的 公共设施;
• 7个基本要素分为4个方面: • 按一定的社会制度和社会关系组织起来共同生活的人口; • 一定的地域和环境条件,包括:地理位置、地势、资源、气候、 经济、交通和公共设施; • 自己特有的文化、制度和生活方式; • 在情感和心理上有共同的地域观念、乡土观念和认同感。
社区概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第2讲)
社区的概念及特征
1. 社区的概念及特征
• 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于1887年提出的。至今 • 没有完整的、得到社会学家普遍认可的统一概念。最基本 • 的社会特征:地域性 共同性
• 一般社会特征:人口量特定的生活空间依赖性强的区域 生活强烈的凝聚力和归属感相同的生活方式析出、 形成社会集团富有个性的地域文化 • 社区的构成要素:空间(地域)、人口、社会集团、社会组织、 社会规范、凝聚力和归属感、公共服务设施等。
4. 农村型社区和城市型社区的 不同点
• 职业、环境、人口规模、人口密度、居民 社会心理特征方面的同质性和异质性、社 会分化、社会流动、居住地迁移的方向性、 社会行为的相互作用
潘允康、关颖, 1996,‘社区归属感 与社区满意度’,《社会学研究》,第3 期
2. 社区的类型
• 以社会功能为基准:工业型社区、商业型 社区、旅游型社区、金融型社区、教育型 社区、居住生活型社区; • 以人口规模为基准:村落、集镇、地方 城市、中心城市; • 以社区的形态、功能的多样性为基准: 单位型社区、生活公寓型社区(生活小 区)。
社区概论(2)
![社区概论(2)](https://img.taocdn.com/s3/m/54c5b217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242a806.png)
社区概论(2)名词解释1社区:建立在地域基础上的,处于社会交往中的,具有共同利益和认同感的社会群体,即人类生活共同体。
2社区要素:社区要素是指那些构成社区的,或者说使其社区的基本要素。
3社区结构:指社区各构成部分内部及其相互间的相对稳定的关系或构成方式。
4社区的区位结构:指社区所处的地理位置以及社区内各个部分和各类活动在空间上的分布和排列组合状况,社区的区位结构的形成受到社区主导型的功能和相应的活动性质的影响。
5农村社区: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6城市社区: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7小城镇社区:发展规模较小,集中程度较低,以非农业经济活动为主,具有多种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8城市化:人的生活、行为和社会活动由农村转变为城市的过程,强调社会生活方式由城市向农村社会的渗透。
9社区治理:是指政府、社区组织、居民及辖区单位、营利组织、非营利组织等,基于市场原则、公共利益和社区认同,协同合作,有效供给社区公共物品,满足社区需求,优化社区秩序的过程与机制。
1虚拟社区:一群主要藉计算机网络彼此沟通的人们,彼此有某种程度的认识、分享某种程度的知识和信息、相当程度如同对待友人般彼此关怀,所形成的团体。
2品牌社区:以消费者为中心的一个关系网,它的存在和意义在于消费者对品牌的体验。
3城市性研究:所谓城市性研究是从城市环境对城市人格、社会心理、人际关系、生活方式的影响,以及人类聚居对城市环境的适应等方面来探寻城市社区与乡村社区的差别。
4可持续发展: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自身需求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5城乡一体化是指在社会生产力高度发展的基础上,城乡之间的本质差别逐渐消失,最终融为一体的状态或过程。
6农村现代化是指农村居民利用近现代工、农业科学技术,提高农村生产力水平,发展农村经济,优化农村社会结构,逐步缩小城乡差别,最终实现城乡一体化的过程。
社区概论课件
![社区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e3d30fd27f1922791688e8d1.png)
三峡大移民长江三峡工程是世界上最大的水利工程也是世界水利史上移民最多的水利枢纽工程三峡工程将淹没湖北省重庆市的20个区县市直接淹没区有人口8475万人房屋347315万平方米
第二章 社区研究中的基本概念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社区客观内容(实体性)概念 社区主观内容(特质性)概念 社区动态内容(动态性)概念 社区静态内容(静态性)概念 社区类型概念
面的研究,怎么能够实现对人口密度与社区归属感之间关 系的检验?)
3、中国社区归属感的影响因素:(1)社会关系 (2)社区环境(3)社区参与程度 社区整合和社区归属感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社区主观内容概念
三、社区参与
1、定义:指社区居民自觉自愿地参加社区各种活动 或事务的过程。 2、参与形式:直接参与:全体会议等。 间接参与:选举决策人员 3、参与内容:(1)政治参与;(2)经济参与; (3)教育性内容;(4)娱乐性内容;(5)福 利性内容;(6)宗教性内容;(7)其他。 4、作用:
第一节 社区客观内容概念
一、社区组织 1.定义:社区组织是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
立起来的满足一定功能的各种团体和机构。
2.分类:经济组织、政治组织、文化组织。 3.作用:
(1)是实现社区整体功能的组织基础; (2)是个人实现社会化的重要形式; (3)是社区精神建设的不可缺少的手段。
第一节 社区客观内容概念
第五节 社区类型概念
一、按照地理区域划分 1、小城镇社区 发展规模较小、人口集中程度较低的,以从事非 农业生产活动为主的社区。 2、都市社区 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基本特征的人口相对某 中的社区。 3、农村社区 以农业生产活动为基本特征、人口相对分散的社区
第五节 社区类型概念
社会学社区概论2-PPT文档资料
![社会学社区概论2-PPT文档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33c7501d5a8102d276a22fca.png)
虚拟社区是指由网民在电子网络空间进行频繁的 社会互动形成的具有文化认同的共同体及其活动 场所。 虚拟社区与现实社区的关系
1.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的区别 一是空间属性不同:虚拟社区属于非地理性空间,实在 社区属于地域性空间。 二是共同体的属性不同。虚拟社区是一个“身体缺场” 的共同体,实在社区是一个“身体在场”的共同体。 2.虚拟社区与实在社区的联系 虚拟社区是对实在社区的反映与重构;虚拟社区反作用 于实在社区,影响实在社区。
人们在社区里与同伙一起,从出生之时起, 就休戚与共,同甘共苦。人们在走进社会, 如同走进他乡异国。 ——滕尼斯
在共同体里,尽管有种种的分 离,仍然保持着结合;在社会 里,尽管有种种的结合,仍然 保持着分离。 ——,社会只不过是一种暂时的和表面的 共同生活。因此,共同体本身应该被理解 为一种生机勃勃的有机体,而社会应该被 理解为一种机械的聚合和人工制品。 ——滕尼斯
根据我们的意思,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人类是 聚众成群相互合作共同生活的。从一般群居发展成为一个 共同相互合作的社会,人类在这一过程中经营共同生活时 需要一套关于个体间合作的行为规范,并且要求这些合作 个体对其行为规范有一个共识,即所谓的构成了一个共同 生活的社会。这个社会基于两种不同的人群关系之上:血 缘和地缘。 地缘性的社会关系,是指不同的个体由于共同生活的邻近 空间而发生的相互合作的关系,一般说来,是由于不同的 血缘团体生活在相邻近的地域而发生的相互合作的社会关 系。建立在这种社会关系之上的社区是地区性的社会,它 区别于亲属性的社会。 ——费孝通
城市社区
固定的地理区域范围内的社会成员 以居住环境为主体,行使社会功能, 创造社会规范的行政区域。
第一节
社区概论课件
![社区概论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33fa890b6f1aff00bfd51ebd.png)
专业:11社区管理与服务
社区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区管理概述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类型
社区的含义
社区的含义:社区是指具有某种互动关系和共同文化维系力的人类群体进行特定的社会活动的 活动区域。 社区管理的含义:社区管理是指一定的内部各种组织,为了维护社区的正常秩序,满足社区居 民物质生活、精神生活等特定需要而进行的一系列的自我管理和行政管理的活动。
第三章:社区人口管理
社区地位
(一)政府和企业转出去的职能,需要社区去承担 (二)区域化的管理方法使管理工作的重心向社区转移 (三)社区对居民生活需求的满足和生活质量的提高的重要意义 (四)社区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中的重要作用 (五)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性,进一步强化了社区的地位
社区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区管理概述
第三节 社区管理的方法
街道办事处的职责
街道办事处作为区人民政府的派出机构是社区的基层行政组织,承担着大量的城市管理任 务。其中包括社区治安、市容卫生、文化教育、劳动就业、民政福利等30多个方面100余个项目。 但是,由于法律和规章授予街道的行政权力很小,街道和居委会干部的年龄偏大而文化程度又 偏低,再加上街道的财力不足,因此工作的难度较大,街道这一级再在管理上所承受的压力也 是超负荷的。
社区的类型
以社区的空间特征划分:1.法定社区;2.自然的社区;3.专能的社区 以社会生产力水平和时间因素为标准划分:1.传统社区;2.发展中社区;3.现代社区 以农村—城市边疆理论为标准划分:1.农村社区;2.城市社区;3.集镇社区
社区概论课件
第一章:社区管理概述
第一节 社区的含义和类型
社区的构成要素
第二节 居民委员会
居民委员会工作的建设与工作探索
社区概论(石礼华)
![社区概论(石礼华)](https://img.taocdn.com/s3/m/c1e2197101f69e31433294e3.png)
社区概论(石礼华)第一章社区概念和理论1社区定义: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
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
2社区的要素:地域、人口、制度结构和社会心理1、地域要素:根据研究目的和研究对象确定研究区域的大小或边界2、人口要素:人口的数量、质量、结构和分布3、制度结构要素:各组成部分之间的社会关系4、社会心理要素:社区成员的心理归属感3社区理论类型学理论类型学既是一种理论,也是一种分类方法,在社区研究中运用类型学理论和方法,就是对现实的社会关系进行高度抽象确定出两个极端的社会类型并将其至于连续统的两端,然后将现实的关系和这两个极端类型进行对照比较,从而达到对现实关系在连续统中发展程度的科学认识。
区位学理论人文区位论(Human Ecology)与自然区位论(Location)的联系城市区位论(W.Christaller的Central Place Theory)、工业区位论(Max Weber的工业区位论)、农业区位论(Thunen Cycle),古典区位论、社会文化区位论、新正统区位论(Duncan)等理论社会行动理论(1)社会行动理论注重分析社区的领导层、决策过程、社会参与等问题及其与社区变迁的关系。
其中心观点是:社区行动具有社会关联性,社区是一个社会互动的复合体,社区中的社会行动与区外的社会行动相关联,区内的各种社会活动也是相关联的。
(2)社区行动的类型:突发性的社区行动:突然爆发,基本无组织习惯性的社区行动:例行的、正常性的社区事件创始性的社区行动:有计划发展的,一般比较复杂(3)社区领导者的类型:非正式领袖、制度性的领袖、权利精英五、类型学理论类型学理论最典型的特点:两分法、抽象性,古典类型学、新类型学的时代背景、观点及代表人物。
第二章社区的静态系统1社区的生态平衡社区发展要注重社区的生态平衡,遵循可持续发展的原则。
整理《社区概论》
![整理《社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dfa8b13358fb770bf78a55f8.png)
第二章社区的基本类型第一节多视角的社区分类一、麦肯齐的分类*美国社会学家麦肯齐在《人类社区研究的区位学方法》中,将社区分为:1、基本服务区2、在生活资料分配过程中履行次要功能的社区3、工业城镇4、缺乏自身明确经济基础的社区二、纵横分类1、纵向的分类:传统社区、发展中社区、现代社区或发达社区2、横向分类:法定社区、自然社区、专业社区三、功能型社区:*这种分类方法在二战以后欧美一些学者中间以及我国一些学者中间比较流行经济型社区、文化型社区、旅游型社区四、发展过程分类1、血缘型社区2、地缘型社区3、业缘型社区五、地域分类(最常见、最通用的划分方式)1、农村社区2、集镇社区3、城市社区第二节农村社区一、农村社区的含义*农村社区是指居民以农业生产活动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最早出现的社区类型二、农村社区的类型1、农村社区的静态分类*根据不同的地理位置,分成平原村、山村、草原村、沿江湖海村、内陆村等*根据农村社区聚落形态的差异,可以分成散村和集村2、农村社区的动态分类*根据农村社区经济活动的性质,可以分成:农业村(种植业)、林业村、牧村(畜牧业)和渔村等*按社区人口聚居规模,可以分成:基层村和中心村三、农村社区的特点1、地域特征:*土地*地理位置*地域范围2、人口特征*数量和密度要远低于城市社区3、组织特征*社会群体和组织在数量和质量上简单化*家庭是社区群体和组织的最基本单位4、文化特征*维护和延续传统经验四、农村社区的结构1、农村社区的人口结构*农村人口数量:解放前89%,解放后70~80%,第五次人口普查63.94%;农村人口自然增长率高*农村人口的构成:年龄构成,劳动年龄人口占农村总人口的比例较城市低,少年儿童比例比城市高;性别结构,男女性别比明显高于城市社区和小城镇社区;文化教育,水平低、文化层次低;职业结构,单一。
2、家庭结构*家庭规模*家庭类型*家庭关系五、农村社区的功能1、经济功能——农村社区最重要的功能2、政治功能:贯彻执行法律和政策,进行社区建设,开展基层管理3、文化功能4、社会保障的功能一、城市社区的含义*城市社区是人口高度集中,居民以从事非农业生产活动为主,具有综合性社会功能的社会区域共同体。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cef4c736f111f18583d05a4a.png)
《社区概论》课程讲义第一章社区概述一、社区的概念1、社区的定义:理论上,社区是指有一群人长期在一起生活,为了他们共同的需求和利益,他们需要频繁的社会交往互动,渐渐形成了自然的情感维系和心理认同,成为一个人群共同体。
在我们国家城市里边,应该说自然的地理社区一直都是存在的,只是在1949年以后,社会主义新中国在城市治理中把一个个的相对独立的街道和居民区划分成一个个行政管理区域,在街道一级实行的是政府派出机关办事处,负责街道辖区的管理,在居民区一级实行的是居民自治管理的区域管理方式。
2、社区的要素:美国学者希拉里(Hillery,1955)和威尔士(Willis,1977)都曾经总结过社区定义的文献,提出了自己的社区定义的四个基本要素:人群、地域(或网络)、社会互动、共同的依附归属感第一节社区的概念二、社区的分类(一)根据人们之间联系的方式或属性,来对社区分类。
美国学者法林(Fellin,1995)提出了三种社区类型分别是基于地理或空间属性的社区、基于身份或利益属性的社区(又称为功能社区)、和基于个人网络的社区(二)根据人们之间的联系强度而对社区的分类。
社会学家A. J. 亨特和G. D. 沙特斯根据居民认同感的程度,把社区分为四种类型:面对面的街区、具有共同感的邻里关系、标准社区(功能齐全的社区)、扩大了的社区(某个城区)。
(三)英国社会家德兰狄在《社区》一书中,把社区概念分为四种类型:地域社区、功能社区、想象的共同体、虚拟社区。
(四)根据形成方式或形成历史而对社区的分类根据社区中大家的居住方式和社区资源的利用和功能的发挥来划定社区的界限,把社区分为传统老居民区、新建小区、单位家属院社区、城乡结合部外来移民居民区、部队驻区、行政驻区等第二节社区的功能一、社区功能的不同划分1、早期的美国社区学者桑德斯(Irwin T. Sanders)在1958年提出社区的各项服务功能,包括商业服务、医药服务、教育服务、娱乐服务和交通服务等功能。
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之社区概论知识汇总
![大学社会工作专业之社区概论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e58cefeab8f67c1cfad6b86f.png)
第一讲概论第二讲什么是社区一、社区定义的多样化1、两次关于社区定义的统计社区被界定为群体、过程、社会系统、地理区划、归属感和生活方式等,只有一点是完全一致的:社区是由人组成的。
此外,这些定义中有相当一部分都涉及到四个要素:地域空间、共同联系和社会互动。
二、社区概念的缘起1、滕尼斯的《共同体与社会》共同体是在情感、依恋、内心倾向等自然感情一致的基础上形成的,联系密切的有机群体,包括亲属关系、邻里、友谊关系;而社会是建立在外在地、利益合理基础上的机械组合的群体。
2、几点说明:1、在共同体中,人们的相互关系建立在亲密的、不分你我的私人关系基础上;在社会中,人们的联系则建立在目的、利益及以此为条件的人们之间保持一定距离的基础上;2、共同体基于生活的统一性原则;社会基于自由和理智的思考;3、共同体以血缘、感情和伦理团结为纽带,体现共同体生活的现实形式是家庭、乡村一级凭借和睦感情、伦理和宗教而建立起来的城市;社会的形式是诸如股份公司、大城市、民族国家一级整个市民经济社会和正在展开的工业社会,它们是基于常规、政策、公众舆论和特殊利益的联系;4、共同体按其本质是有限的、聚结性程度高,呈密集型,整体的统一是有机的;社会按其本质是无限扩展的,聚结性程度低,呈复合型,整体的统一是机械的。
3、滕尼斯共同体概念的社会关怀滕尼斯早期讲“共同体”是反对社会,而后来讲“共同体”是指导和改良社会。
他从“社会”的产物——商业、科学、理性、契约、男性气质、个人自由中看到了正面价值,看做一切过去留给人们的崇高的东西。
前期他断定现代文明必然衰落,晚期他认为文明在衰落,但会被一种崭新的文明所代替,他对于这个新文明是什么并未给出断言,并认为任何人都不可能确知,只是暗示社会中重建“共同体”的可能,一个最高、无限的“共同体”会使人类通过共同生活统一在一起。
三、最早的定义1、罗伯特·帕克的社区概念社区:表示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共同生活的群体,即地域群体。
社区概论第二章.社区性质
![社区概论第二章.社区性质](https://img.taocdn.com/s3/m/e34934ea9b89680203d825d8.png)
的性质 • 城市社区是商业交易的聚居地,聚集了大 量从事工商业的非农产业居民。在这种社 区中,商品及金钱的交易过程是最主要的 社会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有助于了解
二、关于社区概念的一些观点
•3 • 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来研究和解释城市社区的特 •
点,从中观察不同地区的社区特点就会发现差异。 城市社区的性质和特点主要是由城市环境及居民 的心理经验发展出来的,也可以说是环境因素与 社区居民互动的结果。城市社区的特点主要包括 紧张、刺激、精明及重视金钱、时间与享受等。
三、乡村社区的分类
•1 •2 • 3 社区功能 •4 •5
四、城市社区的分类
•1 •2 •3 •4 •5 •6
第四节 社区的功能
• •
•1 • (1)经济功能 • (2)政治功能 • (3)教育功能 • (4)卫生功能 • (5)福利和服务功能 • (6)娱乐功 • (7)宗教功能
一、社区的功能
与植物或动物群与其周围环境所发展出来的关系 相类似。 城市社区发展出来的主要关系模式为分工 人类社区的行为模式除了与区位经济因素有关外, 也与文化价值和社会控制互为影响。
二、关于社区概念的一些观点
•6 • 把城市看作是范围较大、密度较高、人口异质性 •
也较强的社区 主要从城市中的人口数量、人口密度和异质性这 三个变量来分析城市居民的生活方式特性,并认 为其影响将导致复杂的城市特性及问题。重要的 城市问题涉及市民收支水平、住宅计划、卫生设 施与服务、行政效率、治安控制及交通治理等方
推荐阅读书目
•1
辽宁大学出版社,2002 •2 1985 •3 阳出版社,2002 •4 沈阳出版社,2002
• 社区概念最早是由德国社会学家滕尼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https://img.taocdn.com/s3/m/05a006037cd184254b3535c1.png)
社区概论重点名词解释:1、社区社区就是具有一定人口和区域,通过一定社会联系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社会文化的特殊的具体化的社会。
简而言之,即具体而微的社会或区域性的社会。
2、人口人口是生活在一定地域、一定时间、一定社会生活方式下,具有一定数量和质量的人所组成的社会群体。
3、社区组织为动员全社区的人力、物力和财力,预防和解决社区内存在的问题,开展社会服务工作,提高社区居民的生活质量而建立的组织。
4、社区组织体系是指社区里存在的各类组织相互联系、相互依存,功能上相互影响、相互制约而形成的有机体系。
5、社区整合指社区内所有趋势都有一种共同的取向,人们有一种参与和认同感;并且社区中每一种互相依赖关系都能顺利地突破阻碍,而对社区有所贡献。
6、农村社区农村社区是相对于传统行政村和现代城市社区而言的,是指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农村居民在农业生产方式基础上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
农村社区是一个比自然村落、社队村组体制更具有弹性的制度平台。
它围绕如何形成新型社会生活共同体而构建,注重通过整合资源、完善服务来提升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凝聚力、认同感。
1.人文生态学定义:人口的空间分布较为稀疏的社区2.2.行业划分:农业生产3.3.社会文化方面的定义:初级的社会群体、传统的文化、变迁的惰性等。
7、集镇社区费孝通先生认为:“集镇是一种比农村社区高一层的社会实体。
这种实体是以一批并不从事农业生产劳动的人口为主体组成的社区。
无论从地域、人口、经济、环境等因素看,它们都既有与农村相异的特点,又都与周围的农村保持着不可缺少的联系。
”8、城市社区城市社区是指大多数人从事工商业及其他非农业劳动的社区,它是人类居住的基本形式之一,是一定区域内由特定生活方式并且具有成员归属感的人群所组成的相对独立的社会共同体。
9、社区建设是指在党和政府的领导下,依靠社区力量,利用社区资源,解决社区问题,促进社区政治、经济、文化、环境协调和健康发展,将社区建设成为管理有序、服务完善、生活便利、卫生整洁、环境优美、治安良好、人际关系和谐的现代化的新型社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产生社区功能的条件和背景 (1)“单位人”向“社区人”的转换。 (2)城市中出现了大量的自由职业者。 (3)城市社会“新贫困阶层”的出现。 (4)城市发展的问题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功能体系分析
2、社区职责的调整 (1)管理职责 (2)服务职责 (3)教育职责 (4)监督职责 (5)协调职责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三、城市社区的分类
2、城市的行政等级 首都、直辖市、省辖市、特别行政区辖的城市、县辖市、 乡镇
3、城市的区位结构 都会社区、城市社区
4、城市的功能 政治性、商业性、工业性、宗教性、文化性、教育性、 交通枢纽、观光型、手工艺城市等。
5、城市的地理位置 平原、高原、港口;南方、北方、东方、西方、中心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第五节 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一、社区与社会的关联性 二、社区与社会的差异性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一、社区与社会的关联性
1、社区是一个社会实体 2、社区是一个社会体系 3、社区是一种社会组织单位 4、社区是一个心理文化单位
No Image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社区与社会的差异性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乡村社区的分类
4、与城市的距离
5、社区建设与发展过程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三、城市社区的分类
1、城市规模
依据目前(2010年)中国城市人口规模现状,对划分 界定大中小城市提出了新标准:市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的 为小城市,50万—100万的为中等城市,100万—300万的 为大城市,300万—1000万的为特大城市,1000万以上的 为巨大型城市。
德国社会学家齐美尔的社会心理学观念 帕克的人文区位学观点 沃思的城市生活特性观念
帕森斯的社会结构观点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1、地域要素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2、人口要素 (数量、构成、分布) 3、区位要素(ecology)
社会学中的“区位”: 一是地理上的区域或位置 二是在这一区域内长期形成的生活网络或生活系统,每 个人所占的不同地位及所扮演的不同角色。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第二章 社区性质
第一节 社区研究的重要性
一、社区存在的广泛性和普遍性 二、社区为社会研究提供空间 三、社区是社会研究的基本单位 四、社区问题是社会学研究的源泉 五、社区研究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六、社区研究是形成新理论的基础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社区概论
社区概论
第三节 社区分类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一、社区分类标准 二、乡村社区的分类 三、城市社区的分类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一、社区分类标准
德国社会学家滕尼斯:根据个人与他人产生关系的意愿的性 质区分了社区及社会的差别。
美国社会学家麦基弗:从不同成员之间的社会关系入手区分 社区和社会。
肖伯格:依据城市社区的区位、经济及社会组织等的条件而 分成工业化之前的城市和工业化城市。
社会学系列课程
第二节 社区的含义与构成要素
一、社区的含义 二、关于社区概念的一些特点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பைடு நூலகம்
社区概论
一、社区的含义
社会学系列课程
社区是一定地域范围内人们社会生活的共同体。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关于社区概念的一些观点
美国乡村社会学家考夫曼的社会互动概念 德国社会学家韦伯的城市社区观念
沃伦:以社区自主性的有无及大小将社区分为自主性及非自 主性两类。
国内学者:根据居住方式的差异将社区分为农村社区和城市 社区。按照发展的连续性分为农村社区、集镇社区和城市 社区。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乡村社区的分类
1、社区规模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乡村社区的分类
2、行政区划 3、社区功能
农村社区 牧业社区 林业社区 渔业社区 矿业社区 娱乐社区 乡村工业区 军事型社区 公共工程建设的社区 稀有文化社区 混合型社区
1、地理范围:社区比社会小 2、心理归属:社区比社会有共同性 3、人际关系:社区比社会亲密
社区概论
思考题
1,社区的构成要素有哪些?
社会学系列课程
2,如何理解我国社区建设中的功能体系分析? 3,如何理解社区与社会的关系?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4、结构要素(社区内的各种社会群体和组织之间的关系) 5、社区心理要素(社区居民在情感和心理上对自己所属社
区产生的一种归属感和认同感) 6、组织要素(正式组织、非正式组织) 7、文化要素(各种规范和观念的总和)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三、社区的构成要素
8、物质和保障要素(基本服务设施、社会保障) 9、社区变迁
6、城市的发展程度 前工业社会城市、后工业社会城市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第四节 社区的功能
一、社区功能 二、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功能体系分析
社区概论
一、社区功能
(1)社会化功能 (2)社会控制功能 (3)社会参与功能 (4)社会互助功能
社会学系列课程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功能体系分析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功能体系分析
3、政府与社区的关系 (1)赋予社区自我解决问题的决策权。 (2)赋予社区对政府部门的监督权。 (3)街道办事处与社区的职责划分。 (4)制定相应的管理办法和工作制度。
社区概论
社会学系列课程
二、中国社区建设中的功能体系分析
4、城市社区工作的开展 (1)关于社区党组织的建设。 (2)推动社区自治组织的发展。 (3)社区成员代表会制度的实施。 (4)社区工作者队伍的建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