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英文PRRS)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又称猪蓝耳病。
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可发生,但以妊娠母猪和仔猪是为常见。
该病以母猪发生流产,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严重危害全球养猪业生产。
在2006年夏季,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毒株引起的“高热综合征”在我国暴发,呈现高发病率和高病死率的特点,成为危害我国养猪业的新疫病之一,我国将其列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列入一类动物疫病。
[流行病学]1.易感动物猪是唯一感染本病并出现症状的自然宿主,不同年龄的猪均可感染。
2.传染源感染猪和康复猪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
感染猪常可导致长期的病毒血症/持续感染而排毒;即使在临诊症状消失后8周还可向外排毒,导致病毒在猪群中反复传播而难以根除。
3.传播途径本病主要经呼吸道、精液水平传播和生殖道垂直传播。
隐性感染猪引入猪群时,在应激状态下,会排出病毒,并通过多种途径如口、鼻、眼、粪便等感染其他易感猪只。
公猪通过精液在同猪群间水平传播PRRSV,怀孕母猪感染病毒后,经胎盘感染胎儿,造成繁殖障碍。
此外,某些禽(鸟)类带毒也是重要的传播媒介。
4.季节性本病的发生多呈明显的季节性,尤以寒冷季节多发。
[症状及病理变化]1.临诊症状本病潜伏期可因地域、季节的不同而长短不一。
本病的病程通常为3~4周,最长可达6~12周。
临诊症状在不同的感染猪群中有很大的差异。
(1)母猪发病初期,出现食欲不振,发热等,尤其妊娠后期较为严重。
少数母猪可见耳朵、腹部、腿部发绀。
母猪出现早产,产奶量了降,少部分早产猪四肢末端、尾、乳头、阴户和耳尖发绀。
其中以耳尖发绀最为常见。
妊娠晚期发生流产、产弱仔、死胎、木乃伊胎。
配种前感染的母猪产仔率降低、推迟发情、屡配不孕或不发情等。
(2)仔猪如在28日龄前感染,体温达40~41度,表现为严重呼吸道症状,如呼吸迫促、咳嗽、腹式呼吸及眼睑水肿,腹泻,耳尖至耳根皮肤发绀;病猪也可出现神经症状,如肌肉震颤、呆立、前肢呈八字脚,或运动失调、后躯麻痹。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的临床诊断与防治邱立新1,郑杰2(1.湖南省兽医总站,长沙410007;2.北京信得威特科技有限公司,北京 101302) 中图分类号:S858.28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7236(2008)0120114202 自2006年夏季以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起初发生于我国华东、中南一些省份,而后波及全国各地,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主要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弥散性、出血性间质性肺炎、淋巴结和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为突出特征,该病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较低。
其发生与流行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Tian等,2007)。
研究证明,引起该病最主要的病原为变异的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highly pat hogenic por2 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 H P2PRRSV)(宁宜宝等,2006,2007)。
经过对分离的H P2PRRSV病毒株全基因序列测定表明:病原的基因序列变化主要是在NSP2区缺失了30AA,其中仅在一段基因序列中就连续缺失了29AA (Tian等,2007;郑杰等,2007)。
为便于兽医工作者和广大养殖户更好地认识此病,争取在防治工作中做到积极、主动,下面从HP2PRRS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病理变化和防治工作等方面进行了探讨。
1 流行病学猪群发病急,传播快,不论品种、年龄、性别均可发病,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育肥猪、母猪也可发病死亡。
良种猪比本地猪或杂交猪发病率和病死率都高;紧急免疫接种其他猪病疫苗常使发病率和死亡率提高。
其他动物(如鸡、鸭、牛、羊、犬、猫)未见发病。
没有人员感染发病的报道。
一年四季均可发收稿日期:2007208201作者简介:邱立新(1956-),男,湖南人,研究员,主要从事动物疫病诊断检验和防治工作。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及其防控
4 病 理 变 化
剖 检 可见 肺 脏肿 胀 , 大 理 石 病 变 , 见 于肺 部 呈 多
的间叶和心叶。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 , 显微镜 下见出血性梗死 。肾脏呈土黄色 , 表面可见针尖至小
料 中分 离病 毒 , 而 确诊 。 从
6 防 的养殖模式 , 保持猪 舍干燥 , 合理密度 , 保证充足 的营养 , 增强猪群抗病 能力 。提倡 规模化饲养 , 猪场要坚持 自繁 自养 , 补栏 要选没有疫情 的猪场购进仔猪 ,要隔离饲养 2 星期
5 诊 断
单凭观察临床症状和检查病理变化不容易确诊 该病 。因为蓝耳病病毒可侵害猪 的免疫系统 , 导致猪 免疫机能下降 , 造成其他疫苗免疫失 败, 容易继发和 并 发 猪 瘟 、 狂犬 病 、 伪 细小 病 毒病 、 圆环 病 毒病 、 大肠 杆菌病 、 附红 细胞 体 病 、 氏杆菌 病 、 链 球 菌病 、 巴 猪 猪 传染性胸膜炎 、 沙门氏菌病等疾病 , 临床容易造成误 诊 。最好 是 在病 初发 时 与类症 鉴 别 , 时采 取血 清 等 及 病料送兽 医检验部门 ,以检测猪的血清抗体或从病
以上 , 体温 正 常再 混群 饲养 。
2 传播途径和流 行特点
病猪和带毒猪是本病的传染源 , 传染性强 , 一旦 感染 , 病毒即可出现于尿 、 唾液和精液 中。传播迅速 , 常在短时间内传播到多数猪场和地 区。死亡率高 , 仔 猪发病率 10 0 %,死亡率 5 %以上 ,母 猪流产率达 0 3%以上 , 肥猪 也可 发病 死亡 。 毒 感染 途径 很多 , 0 育 病 包括 口腔 、 鼻腔 、 肉、 肌 腹腔和生殖道 。传染常常发生 于猪 只 之 间 的密切 接 触 。 因此 猪 场 内 和猪 场 间 猪 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及JXA1-R疫苗样流行毒株基因特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遗传变异及JXA1-R疫苗样流行毒株基因特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是引起母猪严重的繁殖障碍、仔猪和育肥猪的呼吸障碍的重要病原,其疫苗免疫效果尚不理想,严重影响世界养猪业持续健康发展。
PRRSV属于RNA病毒,可引起持续感染,病毒基因容易变异。
该病毒多次传入我国并引起猪群发病和流行,2006年我国出现高致病性PRRSV。
虽然已逐步推广使用PRRSV活疫苗,但至今疫情尚不稳定。
PRRSV疫苗毒株是否存在基因重组、突变和毒力返强等情况尚不十分清楚。
本研究2015年采集我国16个省份72个发病猪场293份患病仔猪样品,通过PRRSV RT-PCR检测、流行毒株全基因组测定及PRRSV流行病学数据库大数据分析,首次发现我国出现高致病性PRRSV JXA1-R疫苗样毒株流行,目前存在4个亚系的美洲型流行毒株及欧洲型PRRSV,为我国该病防控提供了理论基础。
研究具体内容如下: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监到和临床疫情的诊断本研究于2015年收集了我国16个省份72个发病猪场293份患病仔猪肺脏病料,采用RT-PCR和PCR方法检测美洲型和欧洲型PRRSV、猪圆环病毒2型(PCV-2)、猪瘟病毒(CSFV)、猪细小病毒(PPV)和猪伪狂犬病毒(PRV)等,结果显示,PRRSV阳性率39.93%(117/293),其中,8份病料为欧洲型PRRSV阳性。
选择24个PRRSV PCR检测阳性并具有严重呼吸道疾病的发病猪场,临床病理观察结果显示,发病猪群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仔猪高烧、持续发热、呼吸困难、耳鼻发蓝、皮疹红斑、耳背有出血点、食欲减退等症状。
病理变化主要为:肺脏增生、水肿、充血,淋巴结严重出血等,采用PRRSV抗体免疫组化检测病猪肺脏组织,均存在明显PRRSV抗原,确诊为PRRS,为PRRSV流。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诊治报告
及某猪场 自 2 0 0 7年 5月 以来 ,发生一种 以母猪 流产 、产死
胎、 弱胎 、 仔猪腹 泻 、 耳部 、 腹下发紫 , 伴有 呼吸系统症 状为主 的传染病 , 给猪场造成 了很大的经济损 失。经实验室诊 断 , 确 诊 为猪 P R R S ,采 取综合 防制措施后 ,达到 了控 制的 目的 。 2 0 1 2年 8月接诊一起从外地购买猪仔病 例 , 治疗也取得 比较
( s w i n e my s t e r y d i s e a s e , S M D) , 因部分病 猪耳部发紫 , 又称 “ 蓝 耳病 ” ( b l u e — e a r d i s e a s e ) ,曾命 名 为 猪 不 孕 与 呼 吸综 合 征
( S I R S ) 。1 9 9 2年 国际兽疫 局在 国际专家研究会上采用 P R R S
基 础 工 作 对 治 疗 猪 蓝 耳病 意 义 重 大 。
关键词 : 隆林 ; 猪; 繁 殖综合征 ; 并发 ; 诊 治
DOI : 1 0 . 3 9 6 9 / J . I SSN. 1 6 7 1 - 6 0 2 7. 2 0 1 3. 0 7 . 6 8
猪 繁殖与呼 吸综 合征是严 重危害养 猪业 的重要疫 病之
P R R S V。 近年来美 国流行一种严重 的生殖道疾病称为“ 急性 ” P R R S , 由新型毒力更强 的 P R R S V毒株 引起 , 说明 P R R S V正 在不断变异。2 0 0 7年在广 西见 到该病报导 。P R R S V的变异 , 对控制和扑灭疫病 提出严重挑战 。 2 0 0 7年在隆林各族 自治县发现本病 , 新州、 平班 、 者浪乡
养 猪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的防治
L =L J I 工 王三1 = _ 上
・
20 0 8鼍
第 4期
总第 2 4I
第 1 9卷
荠 猪 专 ・
猪 繁 殖 与呼 吸 综 合 症 的 防 治
李 景 荣 , 晓 龙 赵 晓川 , 于 张海峰 ( . 龙 江 生物 科 技 职 业 学 院 , 1黑 黑龙 江 哈 尔 滨 1 0 3 ; . 5 0 0 2 黑龙 江 省 农 业 科 学 院 畜 牧 研 究 中心 ,
,
黑龙江哈尔滨
10 8 ) 5 0 6
【 文献标 识 码 】 B 【 章编 号 ]6 2— 2 7 (0 80 文 17 0 82 0 )4— 0 2 0 1— 0 2
【 图分类号 1 8 8 8 中 S5. 2
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俗 称 猪 蓝 耳 病 , 一种 病 异 性 , 有 很 少 的 交 叉 反 应 。 国流 行 的 毒 株 均 属 是 只 我 毒 性 传 染 病 。该 病 自 19 9 5年 底 和 2 0 0 6年 夏 、 在 于 美 洲 型 , 在 变 异 性 。 秋 存 我 国暴 发 以来 , 已成 为我 国养 猪 生 产 中主 要 的繁 殖 3 临床 和病 理 特 征 障 碍 疾 病 之 一 。 病 是 由猪 繁 殖 与 呼 吸 综 合 征 ( 该 俗 . 称 蓝耳 病 ) 毒 变 异株 引起 的一 种 急 性 高 致 死性 疫 31 临床特 征 病 发病猪精神萎靡 , 欲减退 , 食 体温 升 高到 4 0~ 病 。 猪 发 病 率 可 达 1 0 死 亡 率 可 达 5 %以 上 , 仔 0 %, 0
4 防治措施
都 可 能 出现 母 猪 繁殖 障 碍 。 毒 在 感 染 猪 的血 清 、 触 , 吃 从 市 场 购 买 的猪 肉 及 其 制 品 , 进 猪 要 坚 病 不 购 持 先 隔养 、 进 场 的 原 则 。要 绝 对 避 免 不 同 日龄 、 后 淋 巴结 、 脏 、 脏 等 组 织 后 , 以存 活 很 长 时 间 , 脾 肺 可 不 同猪 群 混 养 , 底 实 行 养 猪 生 产 各个 阶段 的全 进 彻 该病 能 引起 猪 的免 疫 抑制 , 成 猪 瘟 等 病 的 免 全 出制 。 造 疫 失 败 和 致 使 许 多 本 来 致 病 力 不 强 的 病 原 也 发 生 4 科学 管理 , . 2 全面营养 致 病 作 用 。蓝 耳 病 病 毒 分 美 洲 型和 欧 洲 型 两 个 血 制 定 规 范 的 消毒 计 划 , 期 消毒 , 时 做 好 圈 定 同 清 型 , 两 种 类 型 的 毒 株 之 间 存在 着 显 著 的抗 原 差 这 舍 场 地 的 清 洁 卫 生 、 温 ; 大 猪 舍 通 风 量 和 采 用 保 加 凉 水 喷 雾等 降温 措 施 , 好 防暑 降温 工 作 减 少 热 应 做
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病机理及综合防
Veterinary clinical science | 兽医临床科学84 ·2022.120 引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又称为“猪蓝耳病”,它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 )引发的一种传染性极大的疾病,主要在母猪繁殖及各阶段患上的猪呼吸道疾病,此病在之前被叫做“神秘猪病”,“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猪瘟疫”,通过名字可知道这种病毒的危险性。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作为以接触传染的疫病,具有强大的流行性之特点。
1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概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目前只是存在于猪身上的病毒,而且只在猪之间传染,没有不感猪,任何年龄段的猪都会被传染患病,仔猪和妊娠母猪是患病率最高的猪。
此病毒是最先在1987年的美国发现的,后来在全世界流行,此病毒是RNA 病毒,具有很强的变异型,传染性难以控制,在猪中越来越严重,患病率和死亡率快速增加,很快就成为令世界猪养殖产业头疼的问题。
感染该病毒后,对于其他致病病毒的受传染性也越来越高,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中国猪中发现后,对我国猪的养殖业产生了严重的影响,特别是对于产生变异后的高致病性对我国养猪业的危害十分巨大,就连肥育猪也可能会产生发病死亡的严重后果[1]。
近年PRRSV 的传染方式及发病特点有很大的变化,它持续存在于猪中,呈现出不同的患病现象,急性,慢性及无症状感染等,还有一种是持续性的感染型带毒综合症。
2 病原体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病原体是一个名为莱利斯塔的病毒,形状呈现出的是卵圆形,有囊膜的包裹,直径40~60 mm ,有小小的突起存在于表面。
该病毒为RNA 病毒,它的基因组是单股RNA ,它的分子量大约为1.5×106,它含有10个开放的框架分别为ORF1a 、ORF2a 、ORF1b 、ORF2b 、ORF3-7、ORF5a 编码病毒结构蛋白GP2、GP3、GP4、GP5、M 、N 其中最容易发生变异的蛋白是由ORF7编码的糖化囊膜蛋白,它们的基因之间是有部分重叠片段的。
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研究进展
广 的 实 时 荧 光 P R 检 测 技 术 。 这 两 种 C
检 测 技 术 广 泛 应 用 于 检 验 检 疫 的 日常
序 列 差 异 ,特 别 是 在 基 因 组 O F a的 Rl
npl s b和 np s 2,ORF 3和 ORF 5的 变 异 性 很 大 。 我 国 已发 现 np s 2的 变 异 主 要
检 测 , 且 已 被 国 际 动 物 卫 生 组 织 OE I 所 接受 。 在常 规 的 P R检 测 技术 中 . C 由 于 需 要 专 用 的 设 备 一 P R 循 环 扩 增 C 仪 , 且 操 作 步 骤 相 对 繁 琐 ,容 易 发 生 交 叉 污 染 而 必 须 在 较 高 水 平 的 实 验 室
( HP—p RRs 又 称 ) “ 致 病 性 猪 蓝 耳 高
糖蛋白G 3 P .但 是 在 北 美 I F Ko A—l p株
的 GP 3是 一 种 可 溶 性 蛋 白 且 与 囊 膜 结
究 并 都 取 得 了 较 好 的 成 果 ,然 而 , 由
于 病 毒 的 进 化 和 突 变 PR V 的 爆 发 . RS
2 猪 蓝 耳 病 分 子 检 测 方 法
P RRS 的 结 构 蛋 白 。 M 蛋 白 : V
1 病 原 学
O F R 6编 码 的膜 基 质 蛋 白 ( 蛋 白 )分 M 子 量 为 1 ~ 9 D。 具 有 一 个 糖 基 化 位 8 1k 点 ,但 该 位 点 不 与 寡 聚 糖 相 结 合 ,用 内切 糖 基 化 酶 消 化 M 蛋 白分 子 量 并 不
型 的 P R V 分 离 毒 株 之 间存 在 明 显 的 R S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诊断与防制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诊断与防制
张建锋
【期刊名称】《北方牧业》
【年(卷),期】2024()4
【摘要】1病原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被称为蓝耳病,主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免疫抑制性传染性疾病。
该病毒属于套式病毒目动脉炎病毒科,是一种正链RNA病毒,直径约为50~70纳米,有囊膜。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包括欧洲型和美洲型。
因为病毒出现基因变异、病毒基因重组以及基因突变等,导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基因变异较大,尤其是一些毒株的抗原性和毒力存在较大的差异。
从当前我国发现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存在情况来看,主要为美洲型。
【总页数】1页(P31-31)
【作者】张建锋
【作者单位】镇平县农业综合行政执法大队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S85
【相关文献】
1.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与防制措施
2.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特点、流行趋势及防制对策
3.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起源与进化谈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防制
4.多种因素引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对当前农村生猪、猪
繁殖障碍与呼吸综合征流行原因的调查与思考5.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流行病学调查及防制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特征与问题分析
摘要: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又称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以母猪繁殖障碍、仔猪呼吸道疾病为主要特征的急性接触性传染病。
本文围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病学特征,重点阐述了其病毒的变化趋势和典型临床表现,分析生产实践中的防控难点与对策,以期为广大养猪户预防和控制该病提供理论指导。
关键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蓝耳病;疫病防控;美洲株;欧洲株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特征与问题分析张希胜(临沂市河东区葛沟畜牧兽医站山东临沂276000)doi:10.3969/j.issn.1008-4754.2024.03.0141前言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orcine reproduction and respiratory ,PRRS ),俗称猪蓝耳病。
母猪以发情滞后、坐胎率低、怀孕后期流产、死胎和弱胎为特征。
流产率可达30%以上。
乳猪和断乳仔猪以严重呼吸道疾病和高死亡为特征,发病率可达100%。
自1987年在美国中西部首次暴发[1,2],分别于1991年和1992年分离到该病病原———欧洲型和美洲型的PRRSV [3,4]。
1990—1991年间仅在欧洲所暴发的毁灭性流行,就造成了100万头以上猪的死亡,被形象地称为“流产风暴”,目前已呈现世界性分布[5],90年代中期PRRS 先后在亚洲的菲律宾、日本、韩国及中国台湾省暴发。
因为PRRSV 容易出现变异,使得该病在流行形式和危害程度等方面均发生了变化,对控制和扑灭措施提出了严峻挑战。
本文围绕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流行特征,阐述了其典型临床表现,分析生产实践中的防控难点,以期为本病防控提供参考。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危害全球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据不完全统计,本病每年在北美地区造成经济损失超过6.6亿美元[5]。
在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发展历程典型(表1),已传遍整个大江南北,严重威胁着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2020年,中国农业大学杨汉春教授对472个猪场的39173份血清抗体的监测结果表明,只有0.6%的猪场是猪蓝耳病阴性场,阳性率高达99.4%,且PRRSV 还在不断变异,防控难度不断加大,该病毒病已经成为当前养殖场最重要的疾病。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doc
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季节是什么时候?概述:当前已进入高致病性猪蓝耳病高发季节,今年该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
猪蓝耳病虽不属于一类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但如果防控不好,将严重危害养猪业的持续发展,影响农民增收和猪肉消费市场的稳定。
猪蓝耳病又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是以成年猪生殖障碍、早产、流产和死胎,以及仔猪呼吸异常为特征的疫病,是一种免疫抑制病,常常继发其他病原感染。
去年夏秋季节,我国不少地区发生的猪“高热病”疫情,后经专家研究论证,为区别一般蓝耳病,正式定名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同时,制定了针对性的防控技术规范。
一、临床症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变异株引起的一种急性高致死性疫病。
以猪高热、发病急和死亡快为特征。
仔猪发病率可达100%、死亡率可达50%以上,母猪流产率可达30%以上,成年猪也可发病死亡。
生猪发病后,体温明显升高,可达41℃以上;眼结膜发炎,眼睑水肿;表现咳嗽、气喘等呼吸道症状;部分猪出现后躯无力、不能站立或共济失调等神经症状。
二、病理变化可见脾脏边缘或表面出现梗死灶,显微镜下见出血性梗死;肾脏呈土黄色,表面可见针尖至小米粒大出血点斑,皮下、扁桃体、心脏、膀胱、肝脏和肠道均可见出血点和出血斑。
显微镜下见肾间质性炎,心脏、肝脏和膀胱出血性、渗出性炎等病变;部分病例可见胃肠道出血,溃疡,坏死。
三、防控技术措施当前的高温多湿对该病的流行十分有利,因此,必须采取有效措施,抓紧做好防控工作;一旦发现疫情,要按照有关规定实施紧急处置。
1、加强饲养管理,杜绝畜禽混养。
规模饲养场必须实行封闭饲养,育肥猪坚持“全进全出”,出栏后猪舍彻底消毒,严格限制闲杂人员进入猪舍;高温季节,要做好猪舍的通风和防暑降温,提供充足的清洁饮水,保持猪舍通风干燥,保持合理的饲养密度,降低应急因素;平时要加强饲养管理,供给充足营养,增强猪群抗病力;同时坚决杜绝猪、鸡、鸭等动物混养。
最新国内外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报道
大爆发 之后 , 疫情 逐渐 变得 缓和 , 目前仍 然有 散发 性 疫情 发 生 , 呈现 地 方 流行 性 。HP — P R R S V的 毒力 仍 未 降低 , 发 病猪 群仍 呈高发 病率 和高 死亡率 , 疫 情在
热点关注 I 2 0 1 3李曼中国养猪大会
d o i : 1 0 . 3 9 6 9 / j . i s s n . 1 0 0 8 - 4 7 5 4 . 2 0 1 3 . 1 1 . 0 0 5
最新国内外猪繁殖与呼吸缘合征报道
。 本刊 / 何芳
1 9 9 6年 , 中国被证 实 中 国大陆 存在 猪 繁殖 与 呼 吸综合 征 ( P R R S ) 的流行 , 之 后在 全 国大部 分省 市 都 有报道 , 其成 为 中国猪 病 中 的重要 疾 病 之 一 。2 0 0 6 年秋 季 , 我 国南 方 部 分 地 区暴 发猪 “ 高热病” , 经 有 关 专家 证实 , “ 高 热病 ” 主 要是 猪 繁殖 与 呼 吸综 合 征
在美国 , 据2 0 0 9年 以来 的数 据统 计 , 四年 内有 相 似 的发 病率 ,每 年年度 疫情 开始 于每 年十 月并 于 春季结 束 。
年全 国各地 区所分 离 的毒 株 与 2 0 0 6年 毒株 的亲 缘 以往 抗 生 素 也 常 常 用 于 大规 模 预 防治 疗 初 生 仔 猪 混合 感 染 、 脐 带 感 染 和腹 泻 , 这 方 面 的使 用 并 不一 定是 明智 。我 们要 在使用 前先 评估 真正 的治 疗 需要 ,成本 和 代谢 在 这一 阶段并 不 是 主要 因素 ; 抗 这里虽 然代谢 不 是 重 要 因 素 , 但 成 本 和 劳 动 力 却 需 要考 虑 ; 抗 生素对 问题 的有 效性 , 还 要 结 合 猪 场试验来 评估 成本效 益 ; 养 殖 人员 的治疗 、 管 理 能力 同样重 要 , 针 对 病 猪 治 疗 比整 群 预 防要 理想
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维持净化工作
682023.9猪场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维持净化工作章春燕(朝阳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辽宁 朝阳 122000)高致病性蓝耳病是由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变异株引起的一种高致死性急性传染病,感染后发病率和病死率分别在50%和30%以上。
动物疫病净化是提高我国畜牧业整体竞争力的重要手段,随着近年来免疫、监测、检疫、消毒等疫病防控手段的施行,高致病性蓝耳病等多种动物疫病在我国已得到有效控制,流行率显著降低。
为了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动物疫病防控新形势的需要,我国开始分步推进高致病性蓝耳病等部分动物疫病的净化。
大型规模饲养猪场通过免疫、检测、净化等技术手段达到高致病性蓝耳病免疫净化场要求,并申请通过验证。
本文以朝阳动物疫病净化示范区内的部分规模化猪场为研究对象,阐述如何维持规模猪场高致病性蓝耳病无疫状态。
1 持续做好生物安全体系运行1.1 设置生产单元分区以朝阳市某猪场生物安全体系运行情况为例,企业划分了多个生产单元,包括种猪生产单元1个,设计规模为1.5万头母猪及年出栏12万头;商品猪生产单元1个,设计年出栏能力为18万头商品猪。
辅助设施包括:饲料厂1个,设计年产量为30万吨机组;这两个生产单元可以设置在同一个或者相近区域。
2个生产单元均配备与养殖规模相适应的无害化处理设施设备。
无害化处理中心1个,设计日处理量24吨;洗消中心1个,设计日洗消量15~20车次。
无害化处理中心和洗消中心要与两个生产单元保持一定距离。
1.2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维持运行情况该场建立了完整的生物安全防控体系,搭建生物安全管理小组,建立各环节生物安全SOP文件,通过定期开展人员培训、生物安全风险评估及整改、应急演练、疫情报告等,有效防控病原传播。
1.3 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贯彻执行情况该场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体系,硬件配置到位。
涵盖场区环境道路消毒处理,空舍粪污处理,冲洗消毒,人员、物资,入场、入单元等消毒措施,猪群免疫、用药,猪群销售,无害化处理等各个环节。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
集聚, 随时间延长细胞固缩 , 最后溶解脱落。 引起猪呼吸道感染、 仔猪死亡 、 母猪繁殖障碍等临床 缩 、
生n , 宝清 等 首次 从 国内 疑 似 P RS感 染猪 群 ]郭 R
成功分离 出 P R R S病 毒 。该病是 由猪 繁殖 与呼 吸综 种有囊 膜 的单 股 正链 R NA 病 毒 , 有 高 度 的变 具
综合征病 毒( R V) P RS 引起 , 以母猪繁 殖障碍 和仔猪 呼吸 道 综合征 为主要 特 征 。P R V 具 有 不断 变异 的能 R S
力 , 力更强的新 型 P R V 毒株 不断 出现 。2 0 毒 R S 0 6年我 国就 出现 了美 洲型 P R V 变异株 , R S 严重危 害 着我 国
中 图分 类 号 : 8 2 6 9 6 ¥ 5 . 5 . 文 献 标识 码 : A 文章 编 号 :0 75 3 ( 0 8 0 — 0 60 1 0 — 0 8 2 0 ) 90 8 —5
猪繁 殖与呼 吸综合征 ( o c erp o ut ea d P ri e rd ci n n v rs i tr y d o ,P RS 又 称 “ 蓝 耳 病 ” 以 epr oys n rme R ) a 猪 , 表现 为 特 征 。 1 8 9 7年 美 国 首 先 报 道 了该 病 的 发
分 别有一非 编码 区 。在 5非编码 区前有 一个“ 帽子”
结构 , 编 码 区 后 有 多 聚 腺 苷 酸 ( oy 尾 巴 。 3非 P lA) OR l F a和 OR 1 F b组 成 占病 毒 基 因组 的 8 , O 编码
异性 , 源 于不 同地 区 P RS 毒 株 之 间 的核 苷 ]来 R V 酸序列存 在 显 著 差 异 , 据 这 些 差 异 可 将 P RS 根 R V
国内猪繁殖与猪呼吸道综合征分析
国内猪繁殖与猪呼吸道综合征的分析通常认为,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猪蓝耳病)首先发生于1996年前后。
Susy C等报道加拿大在1979年采集的猪血清,其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抗体阳性,表明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先于疾病暴发前就存在于猪群,但当时不引起发病,或只引起不为人们注意的轻度的地方性流行[1]。
这一事实引起了笔者探索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究竟源于何时的兴趣,并撰写此文进行探讨。
1 猪红皮病可能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许耀成等于1982年报道的猪红皮病(作者当时诊断为附红细胞体病)有可能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早期的地方性流行。
尔后大量关于有皮肤发红症状的猪附红细胞体病的报道可能就是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
前一种可能推断的理由是,猪红皮病首先于1972年出现于江苏南部,以后其他各地相继出现,几乎遍及全国。
该病在江苏每年5月下旬至6月上旬开始发病,常在一个地方的猪突然同时发病,表现发热,厌食,皮肤发红,尤以耳、鼻盘及腹部为甚,有的流鼻涕,发病率高,死亡率低[2]。
这些流行与症状特点与我国2001年以来广泛发生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极为相似。
查阅国外有关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资料,未见该病有皮肤发红的症状[3],而皮肤发红是我国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重要症状,尤其是2006年高致病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大面积流行以来,皮肤发红的症状已为绝大多数有关蓝耳病的报道所描述。
美国Rossow描述了美国乳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有皮肤发红的症状[4]。
卫秀余认为,2006年广泛发生的猪病是一种热射病,因为发病猪早期均有皮肤发红的症状,没有一种传染病具有这种特征性症状,而皮肤发红是热射病的先兆症状之一[5]。
笔者认为在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未出现前,确实未见有任何一种猪传染病有皮肤发红的症状。
热射病发病的本质是由于外界环境温度过高,动物体散热困难而导致体温过高。
因热射病致死的鸡体温高达47 ℃左右。
在太阳下曝晒过的肥猪确见过皮肤发红(日射病),但食欲正常,皮肤发红很快会消退。
《动物防疫技术》期终考试试卷及答案
适用专业: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0分)1、疫病通常指( )A、普通病B、传染病和寄生虫病C、内、外科病D、外、产科病2、传染病流行的三个基本环节为( )A、传染源-传播媒介-易感动物B、传染源-传播方式-易感动物C、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动物D、传播途径-传染源-易感动物3、100 头仔猪中有40头发病,其中20头死亡,其病死率为( )A、20%B、40%C、50%D、60%4、畜禽舍的小料库贮存的饲料一般不得超过( )天的饲喂量。
A、一天B、二天C、三天D、四天5、出现流行过程季节性的原因有( )A、季节对传播媒介的影响B、动物周期性C、管理季节性D、一年四季6、烧碱作为消毒剂时常用浓度为( )A、1%~2%B、2%~4%C、5%~10%D、0.5%~1.0%7、地面消毒时,喷洒消毒液的用量一般是每平方米( )升。
A、0.5B、1.0C、1.5D、2.08、巴氏消毒属于( )A、湿热消毒B、干热消毒C、化学消毒D、生物消毒9、下列不属于我国农业部公布的一类动物疫病的病种是( )A、猪瘟B、牛传染性胸膜肺炎C、鸡新城疫D、狂犬病10、下列哪项不是针对疫点应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 )A、扑杀并销毁染疫动物及其产品B、对易感染的动物实施紧急免疫接种C、对病死的动物、动物排泄物、被污染饲料、垫料、污水进行无害化处理D、对被污染的物品、用具、动物圈舍、场地进行严格消毒11、下列哪种药物常被用来浸湿草垫铺于畜舍门口,以消毒进出的车轮和行人鞋底( )A、乌洛托品B、甲醛C、生石灰D、过氧乙酸12、发生二类动物疫病时不应当采取下列哪个控制和扑灭措施( )A、封锁B、隔离C、扑杀D、销毁13、熏蒸消毒不适用于下列哪个物品或场所的消毒( )A、种蛋B、孵化室C、器械D、畜禽舍14、紫外线消毒应注意下列哪些事项( )A、照射时间应不多于30分钟B、根据空间大小安装紫外线灯C、工作人员进入照射区工作时即可关闭紫外线灯D、紫外线灯管不可用毛巾蘸取无水酒精擦拭15、鸡痘疫苗常采用的给药途径为( )A、肌肉注射B、静脉注射C、皮肤刺种D、点眼16、我国将突发重大动物疫情划分为( )A、二级B、三级C、四级D、五级17、动物疫情的认定主体是( )A、人民政府B、兽医主管部门C、动物诊疗机构D、动物卫生监督机构18、牛结核病监测常用的方法是( )A、凝集试验B、沉淀试验C、变态反应D、荧光抗体技术19、掩埋法时,从坑沿到尸体表面高度不得少于( )A、2.5 mB、4.5mC、3.5 mD、1.5m20、目前我国农业部确定实施强制免疫的动物疫病不包括( )A、猪瘟B、高致病性猪蓝耳病C、奶牛结核病D、高致病性禽流感二、判断题(每题1分,共20分)( ) 1、兽医技术岗位责任制是防疫行政管理的内容之一。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研究进展
腹侧 及外 阴皮肤呈现 青紫 色或紫斑块 。还 出现泌乳 困难 ,分 娩 困难 ,继 发性膀胱 炎 ,重复发情 ,久配不 孕等症 状 。公猪
除可 出现发 热 、厌食 和 咳嗽等症状外 ,还有 暂时性精 液质量 下 降 、精子 运动力下 降 、畸形精子增 多 ,在 出现症状 1N后 3 恢复 正常 。生长肥育 猪发病 后呼 吸困难 ,咳嗽 ,耳部 、腹部
(H V在形 态学 、细胞 嗜性 、 制体 系及蛋 白结构 上具有 一 肾 、肝和脾等 组织器 官 ,怀 孕后期流 产胎儿 的血清也 是常用 SF ) 复 定 的类似 性 。病 毒特 征为感 染细胞 初期折 光性增 强 ,出现 圆 于分 离P R V的样 品 ,从 木乃伊 胎儿则难 以分离 到病毒 ,公 RS 缩 、集聚 ,随时间延长细胞固缩 ,最后溶解脱落 。 猪的精 液不能用 于P RS 的分离 ,因 为精 液对细胞 有较大 的 R V 毒性 。研究发现 ,不 同的病 毒株适合在不 同的细胞上增殖 , 2 2 分 子 生 物 学 特 征 . P RS R V基 因组 全 长约 1 b 5 k ,不 分 节 ,含 8 个开 放 性 阅 大多数P R V R S 毒株均适应在P M中增殖. A
美 洲 型 和欧 洲 型 ,这 2 基 因 型 间 的核 苷 酸 序 列 同 源性 仅 见肺有 弥漫性间质性肺炎 。仔 猪生长发育不 良,常在初生 1 种 周
为5 % ~8 %。本文 就P S 原学 、诊断 和控制技术 进行 阐 内死 亡 ,呼 吸困难 ,有时 可见结膜炎 和眼周水 肿 。哺乳仔猪 5 0 RR 病
进展 进 行 综 述 。
[ 关键词]猪繁殖 与呼吸 综合征
病原 学
流行病学 诊 断 控 制技 术
1 前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致病性变异株引起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我国的发生与流行郑 杰1,2,宁宜宝2,赵启祖2,刘业兵2,邱立新3(1.中国农业大学国家动物海绵状脑病实验室,北京海淀100094)(2.中国兽医药品监察所,北京海淀100081;3.湖南兽医总站,湖南长沙410007)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引起的一种猪的高度接触性传染病,不同年龄、品种和性别的猪均能感染,但以妊娠母猪和1月龄以内的仔猪最易感;该病以母猪流产、死胎、弱胎、木乃伊胎以及仔猪呼吸困难、败血症、高死亡率等为主要特征[1,2]。
该病1987年在美国的北卡罗来纳州首先发现,然后迅速向世界各地迅速蔓延,目前为止,世界上仅有少数几个国家没有该病的发生与流行,如瑞典[3]、新西兰[4]、澳大利亚[5]等。
1992年,欧共体将其统一命名为“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 S)”。
1992年5月,国际动物卫生组织(O lE)己将其列为B 级疾病。
1991年,我国台湾地区首先报道该病,然后大陆学者郭宝清[6]分离到PRR SV,从而证实中国大陆地区存在PRR S,此后,国内大部分省、市或自治区出现,并分离和鉴定了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1 2006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在中国的流行特点与特征自2006年夏季以来,我国安徽、江西、浙江、湖南、湖北、江苏等省份发生,而后波及全国各地的以猪体温升高、皮肤发红和呼吸急促等主要临床症状,剖检变化以弥散性、出血性间质肺炎、淋巴结和各内脏器官不同程度出血为突出特征的猪传染病,由于发病率高、病死率高,治愈率较低,故俗称“三高一低”, 2006年至今,该病的暴发与流行给我国养猪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损失。
起始由于人们不清楚该病的主要病原,故有“猪无名高热”的称谓,根据实验研究表明,引起本病最主要的病原为变异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7,8]。
经过对分离的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株全序列测序表明:病原的基因序列变化主要是在N SP2区缺失了30AA,其中仅在一段基因序列中就连续缺失了29AA。
1.1 主要发病流行特点1.1.1 本病以2006年夏季在我国中南部的发生最为严重,在以后的秋冬季节迅速向西、北方各地延伸, 2007年春天该病除了在2006年发生过该病的一收稿日期:2007204211作者简介:郑杰(19752),男,博士,从事研究方向为预防兽医学通讯作者:宁宜宝,电话:010*********,E2m ail:ningyibao@ivd 些老疫区重新抬头外,在一些新疫区也出现流行。
从流行季节上看,该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危害程度和传播速度较去年夏季有所减缓。
1.1.2 流行范围广,发病地区多。
到目前为止,该病已在我国的10多省市出现流行,流行范围已涉及我国的东、西、南、北、中各地。
1.1.3 大、中、小猪场以及农户散养猪均有感染发病。
发病率较高,有的几乎100%发病,病死率较高,一般为50%,有的可以达到80%以上。
1.1.4 各种年龄、各种品种、不分大小和性别都可感染发病。
但有所不同的是,去年夏天,种公猪和繁殖母猪发病死亡较多,严重感染死亡,成年种猪和育肥猪虽有发病,但死亡明显减少。
1.1.5 发病猪使用了替米卡星、泰乐菌素、青霉素、链霉素、阿莫西林、磺胺类药物等抗生素以及复方氨基比林、安乃近等退热药,治疗效果不理想,体温暂时下降,但往往在第4~5天体温又上升到原来的水平,抗生素药物治疗基本上不能降低发病猪的死亡率,有时反而加速了发病猪的死亡速度。
1.1.6 本病复发率较高,约占10%。
土猪比良种猪容易康复,治疗效果更好一些。
1.2 临床症状 病猪精神沉郁,采食量下降,发病严重者,食欲废绝,嗜睡,呕吐,拉稀,流鼻涕,呼吸困难。
病死猪全身出血,身体部分地方尤其皮表、肢体远端出血,有的四肢、耳尖出血最为严重(图1,见中插彩图,下同);有的臀部、腹部及后肢皮肤出血严重,有的耳朵、四肢远心端出现黄豆大小纽扣状坏死(图2);耳朵出血,有的呈现蓝色;有的出现紫斑。
起初个别猪只发烧,随后迅速传播至大部分猪,体温升高至40~41.5℃,出现个别猪突然死亡;病猪呼吸困难,喜伏卧,部分猪出现严重的腹式呼吸,气喘急促,有的表现喘气或呈不规则呼吸;部分患猪流鼻涕,打喷嚏,咳嗽,眼分泌物增多,出现结膜炎症状;部分猪伴有腹泻。
病猪耳后耳缘发绀、腹下和四肢末梢等身体多处皮肤有斑块状、呈紫红色,多数发病猪在腿部有小型扣状的溃疡或结痂。
发病猪群死亡率很高,有的猪场高达50%以上,其中以保育肥猪最为严重。
部分母猪在怀孕后期(100~110天)出现流产、死胎。
病程稍长的病猪全身苍白,出现贫血现象,被毛粗84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6期 Ch inese Journal of V eterinary M edicine 乱,部分病猪后肢无力,个别病猪濒死前不能站立,最后全身抽搐而死。
1.3 剖检变化1.3.1 淋巴结出血。
所有的猪只的淋巴结都有出血的症状(图3),有的腹股沟淋巴结、肠系膜淋巴结出血严重;有的腹股沟淋巴结只是肿大,无出血现象(见图4);但是所有猪的肺门淋巴结出血,大理石外观为本病的特征之一。
1.3.2 有的病死猪心壁上有出血点,有的出血甚至形成片状(图5);有的在心脏的冠状沟处有胶冻样坏死;实验室感染发病时间较长的病例,心脏质硬。
1.3.3 肝脏变化不明显,少数猪肝表面有纤维素性渗出物,在肝脏表面布满白色、圆形的荚膜;有的有针尖大的出血点;有的胆囊充盈。
1.3.4 有的病猪脾脏肿大、质脆;有的脾脏边缘出血。
1.3.5 肾脏肿大,出血,急性型死亡的病例,可见到肾脏上布满大小不一的、弥散型的出血点,呈现雀斑肾(图6)。
1.3.6 胃肠道出血,大肠壁有出血点、出血块。
多数发病猪的胃黏膜层发生不同程度的溃疡,有的胃的黏膜几乎全部脱落,在胃黏膜脱落处充血、出血严重(图7),大部分猪在幽门部有大小不一的干酪样痂状物质。
部分猪只的大肠浆膜出血严重,肠系膜出血(图8、9),肠系膜淋巴结充血、肿大、出血(图10)。
1.3.7 弥漫性间质性肺炎,肺肿胀、硬变;肺边缘发生弥散性出血,有的有类似与支原体肺炎的症状,在心叶和尖叶上出现肉变和胰变和出血现象;有的肋面和隔面上有较多的棕红色出血灶,出血灶大小不一,有的大如核桃,有的只有针尖大小;有的发生萎缩,苍白色,缺乏弹性,部分肺有硬块。
最急性型:肺肿胀,切面外翻,肉眼可以观察到间质增宽;无论在肺脏的肋面或腹面,均可以见到从针尖到核桃大小不一的棕色或暗红色的出血点或出血块,心叶和尖叶可以见到肉变、胰变,不过肺脏的弹性较好(见图11)。
急性型:从发病到死亡时间较长的病例,肺脏的变化较为明显,肺的弹性减弱,出血点或出血块呈现暗红,略现陈旧,发生肉变和胰变的区域明显增多亚急性型:从发病到死亡时间长的病例,肺的变化更明显,肺脏颜色变白,肺脏已经几乎没有弹性,大部分地区肺泡塌陷、萎缩,有的地方出现块状突起,触之较硬(图12)。
1.3.8 剖检时在一些病例的内脏器官中发现有线虫等寄生虫存在。
2 诊断根据该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症状,可以初步作出诊断。
如果需要确诊,必须经实验室诊断,诊断的方法有病毒分离、分子生物学诊断(R T2PCR)和基于血清学试验的免疫过氧化物酶细胞单层测定法(IPM A),中和试验(SN),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 ISA),间接免疫荧光试验(I L FT)等进行PRR S诊断。
对于分子生物学诊断,建议扩增N SP2基因,测序后通过软件进行比较,证实本地的流行株是否在N SP2处发生缺失或缺失的区域是否与报道的缺失区域相同。
3 预防与治疗3.1 2006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大范围内的发生与流行,提示我们要加快动物疾病预警体系的建立,其次要加强生物安全体系的建设。
3.2 消毒时要考虑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在pH6.0~7.5的环境中稳定,但在pH低于6.0和高于7.5时,其感染性很快丧失;同时由于该病毒具有囊膜,故建议在消毒时要考虑消毒剂的pH和针对有囊膜病毒的消毒剂而进行慎重选择。
3.3 春、秋季节最好对猪群进行对猪群驱虫。
3.4 预防 主要使用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症疫苗。
市场上经过批准的疫苗有PRR S弱毒苗和PRR S 灭活苗两种,在使用PRR S弱毒苗要极为慎重,一般只是要求在发生过PRR S的区域实行免疫接种,而在无PRR S的养殖场最好禁止使用,一旦引入,后果未卜,国际上已经具有使用弱毒苗后引起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暴发的报道[9]。
PRR S活疫苗对PRR S变异株的免疫效果需做进一步的评价。
使用PRR S灭活疫苗具有安全、不散布病毒等优点、便于贮存和运输、母源抗体对其的干扰作用小等优点,因此从养殖场的长远发展来说,根据近期的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一些流行毒株制作的疫苗对控制本病有良好的免疫保护效果。
3.5 根据本病对肺脏的损害程度,建议加强对猪喘气病、猪流感、猪肺疫等的预防。
3.6 治疗 该病的治疗的原则:清热宣肺,中西结合,增强机体抵抗力。
3.6.1 中药治疗:建议使用加减清瘟败毒散方剂。
3.6.2 对于西药,可以考虑使用一些抗病毒类药物,也可以试用Χ2干扰素来提高治疗效果。
由于本病一般多为混合感染,故要联合使用抗生素,如头孢噻吩、头孢呋辛钠、环丙沙星、氧氟沙星和氟苯尼考等。
3.6.3 鉴于本病引起猪只的高热,导致采食量减少或废绝,可以考虑在饮水中加入电解多维和口服补液盐(葡萄糖20g或蔗糖40g、氯化钠3.5g、碳酸氢钠2.5g、氯化钾1.5g。
以上为1Kg饮水中的含量),以维持机体内环境的稳定。
3.6.4 血清治疗:根据我们的观察,对病猪注射高免血清或耐过猪血清可能有一定的疗效。
3.6.5 发病前的预防投药对防制细菌病的协同感染有一定的作用,但多数猪场的经验表明,对病猪单纯以安乃近退热基本无效或疗效甚微。
94 Ch inese Journal of V eterinary M edicine 中国兽医杂志2007年(第43卷)第6期幼犬蛔虫性胃肠炎误诊病例曹河源(山东省无棣县畜牧局,山东无棣251900)中图分类号:S855.9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052926005(2007)06200502011 病例无棣县某单位职工杨×于2005年8月5日抱50日龄博美幼犬1只来院就诊。
主诉:幼犬自断奶后经常下痢,时好时坏,并有阵发性抽搐,开始表现轻微,未加注意,近3~4天来突有加重趋势,遂送诊入院。
2 误诊经临床检查,病犬体温39.2℃,呼吸24次 m in,脉搏95次 m in,肠音弱偶有金属音。
鼻镜轻微干燥,可视黏膜稍微苍白,腹胀,触诊有弹性。
幼犬体质较弱,发育不良,但精神尚可,肛门周围粘有少许粪便污染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