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合集下载

极低频脉冲磁场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极低频脉冲磁场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极低频脉冲磁场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
席晓莉;文峻;王斯刚
【期刊名称】《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年(卷),期】1999(20)3
【摘要】目的:研究极低频(ELF)脉冲磁场的生物效应,方法:选择不同频率,不同功率的ELF脉冲磁场,对小鼠、人离体血、细菌等实验对象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照射,照射后地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自由基血细胞的变化,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人离体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细力的生化指标及质粒DNA进行测量,研究脉冲磁场作用对这些指标的影响。

结果:脉冲电磁场可使血液的表观粘度降低;可抑制小鼠骨髓生成白细胞的功能;可影响大肠杆
【总页数】1页(P264)
【作者】席晓莉;文峻;王斯刚
【作者单位】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西安理工大学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312
【相关文献】
1.极低频磁场生物效应的生物物理机制研究 [J], 曹学成;宁镭
2.极低频脉冲磁场对小鼠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影响 [J], 席晓莉;张建保
3.用于糖尿病并发症研究的极低频脉冲磁场设计与实现 [J], 潘伟;潘卫东;许静静;
孔祥阳
4.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刘赟;翁恩琪
5.极低频脉冲磁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 [J], 席晓莉;文峻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极低频电磁场对酵母菌的影响

极低频电磁场对酵母菌的影响

极低频电磁场对酵母菌的影响摘要:随着现代社会对各种电子设备、家用电器和供电设施的普遍应用,低频电磁场( LF-EMF) 在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分布也越来越广泛,其中主要为50~60 Hz 低频电磁场( 磁场强度处于0.1~300 mT 之间)。

研究表明,低频电磁场辐射与人类的致癌风险、心率异常、白血病发病率等均具有密切关系。

2002 年,低频电磁场被美国癌症研究所列为可疑致癌物之一,此后,关于低频电磁场健康风险的研究开始逐步深入到细胞和分子水平。

而酵母菌作为一种简单的单细胞真核生物,它的生长和代谢反应受环境因素的影响显著,因此被广泛用于生物科学研究,特别是在生物环境影响下生物响应的研究。

考虑到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可能影响,研究低频电磁场对酵母菌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词: 极低频电磁场;酵母1极低频电磁场的简要介绍关于极低频电磁场与人体健康的研究由来己久,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有一些学者开始关注居住在极低频电磁场暴露环境中的大人和儿童是否有潜在患癌的风险。

最早一篇关于极低频电磁场健康效应的研究发表于1979年,流行病学调査显示了居住环境周围的配电线与儿童癌症的联系,也正是这篇文章掀起了专家学者关于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的研宄热潮。

2002年,国际非电离辐射防护委员会(ICNIRP)回顾了2篇极低频电磁场与儿童白血病的集中研究,其中一篇涉及9个流行病学调查,发现暴露于磁感应强度>0.4μT的极低频磁场下,儿童白血病相对危险度增加2倍,另外一篇研究涉及15个流行病学调查,暴露于磁感应强度>0.3μT的极低频磁场下,儿童白血病相对危险度增加1.7倍,但是调查缺乏严格的入选标准。

同年,国际癌症研究中心(IARC)将极低频电磁场归为“可疑人类致癌物(2B类)”一类。

随后几年,更有许多学者发现了极低频电磁场与职业人群白血病、脑部肿瘤、乳腺癌等疾病相关,但是研究多涉及回顾调查,缺乏具体的暴露参数。

由于电磁辐射对人体的影响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2007年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了一篇名为“电磁场”的报告,里面关于极低频磁场的内容指出,现在还没有明确的证据能证明长期暴露于极低频电磁场能引起人类疾病的发生,但极低频电磁场作为潜在的危险因素,不能被人们所忽视。

低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生物效应研究

低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生物效应研究

低频电磁场作用下人体生物效应研究随着现代社会的不断发展和进步,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条件也在不断改善与变化。

然而,伴随着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人类也面临着一些新的问题,其中最为重要的一个就是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问题。

低频电磁场是大自然中广泛存在的一种电磁波,它是由直流电或低频交流电引起的。

随着电子产品的普及和使用范围的扩大,人们经常面临着与低频电磁场的接触。

这些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已经成为学界和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之一。

一、低频电磁场的来源与分类低频电磁场是指频率在1Hz以下的电磁波。

该类电磁波最为普遍的来源是人类日常生活中所使用的各种电子产品。

例如手机、电视、电脑、微波炉、蓝牙耳机等等,这些电子产品都会产生低频电磁辐射。

除此之外,一些大型电力设备,如变压器、输电线路、电车等,也会产生较为丰富的低频电磁场。

根据频率的不同,低频电磁场可以分为极低频电磁场(ELF)和中频电磁场(MF)两种。

其中,ELF电磁场的频率小于100Hz,MF电磁场的频率范围为100Hz到10kHz。

二、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低频电磁场对人体健康的影响已经引起了广泛的关注。

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低频电磁场对人体的生物效应是复杂而且不可逆的。

低频电磁场是一种非离子辐射,其特点是能量低、频率低,不足以产生化学反应。

但是,低频电磁场会在人体内部产生电荷和电流效应,这些效应会对生理系统产生影响。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低频电磁场能够干扰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功能,导致一系列的生理和行为异常。

研究表明,长期暴露在低频电磁场下的人群,其神经系统功能异常,易患神经衰弱、失眠、抑郁等疾病。

2.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低频电磁场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主要是由于其对生殖细胞的影响。

实验证明,长期接触低频电磁场的人群,男性的精子数量和活力会明显降低,女性的生殖能力下降。

3.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长期接触低频电磁场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研究表明,长期接触低频电磁场的人群,其心脏的心率变异性和心电图表现存在异常。

极低频脉冲磁场生物效应实验研究

极低频脉冲磁场生物效应实验研究

极低频脉冲磁场生物效应实验研究摘要目的: 研究极低频(ELF)脉冲磁场的生物效应.方法: 选择不同频率,不同功率的ELF脉冲磁场,对小鼠、人离体血、细菌等实验对象进行不同时间长度的照射,照射后对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自由基指标和血细胞的变化、对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人离体血血液流变学指标和细菌的生化指标及质粒DNA进行测量,研究脉冲磁场作用对这些指标的影响.结果:脉冲电磁场可使血液的表观粘度降低;可抑制小鼠骨髓生成白细胞的功能;可影响大肠杆菌中某些酶的活性及代谢;改善血液流变学特性及自由基特性,并影响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结论: 系列研究表明,ELF脉冲磁场的生物效应是存在的,并随磁场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存在一定的“窗口”效应区.0 引言低频磁场的生物效应绐终是电磁场生物效应研究的热点之一.第四军医大学物理教研室近年来对极低频(ELF)脉冲磁场生物效应进行了大量广泛的研究,在研制了系列极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1~3]的基础上,先后进行了ELF脉冲磁场对带重组质粒大肠杆菌生化特性及质粒DNA、对小鼠血液的血细胞计数及分布、对小鼠血液自由基活性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及对人离体血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等研究,得到了许多有意义的结果,本文将对其做简单综述.1 ELF脉冲磁场生物效应实验结果1.1 ELF脉冲磁场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巨宏博等[4]对脉冲电场和磁场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用脉冲最大强度分别为0.4 T和24 kV/m的磁场和电场对小鼠进行10次脉冲辐照(间隔约5 min),辐照后隔3, 7和14 d,共3次对小鼠从尾部采血并用光镜检查.结果发现: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磁场的作用,脉冲电场基本没影响,这符合生物体可屏蔽电场无法屏蔽磁场的基本特性,也是我们后继实验主要以磁场为主的原因.脉冲磁场对血细胞的影响发生在1 wk左右,白细胞总数呈下降趋势,但白细胞分类无差异,而且2 wk左右白细胞计数便可恢复.其作用机理可能是由于脉冲磁场作用抑制骨髓生成白细胞的功能,不过这种抑制是功能性的,也是暂时的,能否长期刺激使其发生非功能性变化,有待进一步研究.杨春智等[5]对每天50个脉冲,连续辐照18 d的小鼠,从辐照开始经7, 14, 18 d(这3次是在辐照进行中测量的), 25, 32,39,149 d(这4次是在辐照停止后进行的),共7次对其尾部采血进行光镜检测.研究发现,辐照次数多时,则引起小鼠白细胞数目增加,而辐照次数少时,则引起白细胞数目减少,对白细胞分类无显著性影响. 说明磁场和其他物理因素一样,强度低时引起刺激效应,高时引起抑制作用.1.2 ELF脉冲磁场对带重组质粒大肠杆菌生化特性及质粒DNA的影响[5]用频率15 hz、场强0.15 T的ELF脉冲磁场,对携带mdm2 CDNA片段的重组pUC18质粒和携带p53 cDNA片段的重组pUC18质粒的大肠杆菌(HB101)分别进行连续6 h和连续12 h的辐照,检测其染色性及临床生化指标,并提取辐照组及对照组的质粒,琼脂糖电泳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辐照6 h组的细菌约20%的革兰氏染色性发生了改变,辐照12 h组约30%革兰氏染色性发生了改变,生化检测中,靛基质试验结果由阳性转变为阴性,麦芽糖和蔗糖虽为阳性,但与对照组相比显色有明显改变,琼脂糖电泳结果显示辐照组与对照组质粒无明显差异.说明ELF脉冲磁场辐照可能影响大肠杆菌中某些酶的活性及代谢,对其质粒DNA的结构无显著影响.1.3 ELF脉冲磁场对血液的流变学指标的影响作者[7]采用频率20 hz,强度分别为0.25,0.34 T和0.64 T的脉冲磁场对小鼠进行40 min全身辐照.对磁处理后小鼠的血液流变学指标 (血细胞体积分数、全血低切粘度、全血高切粘度、红细胞聚集指数)进行测量. 结果: 除辐照强度0.34& nbsp;T组的小鼠血细胞体积分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外,其余指标无显著变化.文峻等[8]对脉冲电磁场、静电场及其组合作用对人离体血红细胞聚集和变形性影响进行的研究表明:脉冲电磁场作用,使红细胞聚集性降低,变形能力提高,红细胞电泳率变快, casson屈服应力减小,改善了血液流变的宏观特性.辐照强度大时,作用效果也大,但同一处理,不同强度间无统计学上的差异.静电场辐照结果也使红细胞聚集性降低,红细胞电泳率变快,但红细胞变形能力没有提高.二者共同辐照以脉冲磁场的影响为主,但没有单一辐照的作用大.该实验各条件下对其它流变学指标无显著性影响. 对T=4 min,Bmax=0 t~2 T的脉冲磁场对人离体血作用的研究发现,其作用可使血液的全血表观粘度明显下降,高血粘症患者的粘度降低幅度更大[9],且能减慢凝血过程,降低凝血块的强度,改善高凝血态.1.4 ELF脉冲磁场对小鼠血液的自由基活性的影响[10]对频率20 hz,强度0.25,0.34和0.64 T的脉冲磁场作用下,小鼠40 min全身辐照后血液的自由基指标(SOD比活性、MDA含量) 进行测量. 结果: 辐照强度0.25 T和0.64 T对小鼠血液的自由基无影响,0.34 T强度辐照使小鼠血液的SOD和MDA值均显著降低. 说明:ELF脉冲磁场对小鼠的自由基有较大影响并存在一定的窗口效应区.1.5 ELF脉冲磁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11]采用脉冲频率20 hz,强度分别为0.25,0.34和0.64 T三种不同强度的脉冲磁场对小鼠进行40 min全身辐照,对对照组进行40 min假辐照. 磁处理后休息5 min即用Y-型迷宫实验观测其学习记忆行为,间隔24 h后再重复观测. 结果显示: 辐照强度0.25 T辐照组与对照组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无显著性差异,0.34 T强度辐照组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明显强于对照组,0.64 T强度的磁辐照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明显低于对照组;间隔24 h后重新测量,各组小鼠的学习成绩均有提高,但无显著性差异.说明ELF脉冲磁场对小鼠学习记忆的影响随磁场强度的不同而不同,其促进及抑制作用均可能存在“窗口”效应区.2 讨论系列研究结果表明,在ELF电磁场的生物效应中,磁场的作用效果明显强于电场; ELF脉冲磁场的生物效应在我们所进行的实验中均存在,并且随磁场强度和频率的不同而不同,但其相互关系并非单调递增或单调递减,而是存在一定的“窗口”效应区.对ELF脉冲磁场生物效应的系统研究还需从以下方面作进一步努力:①实验设计中同时考虑频率、磁场强度、辐照时间三因素的变化,寻找生物效应与脉冲磁场的频率、磁场强度、辐照时间之间的关系及各自的“窗口”效应区,并研究三因素可能的协同作用情况. ②对实验现象从机理方面进行深入探讨.③本课题的各项研究均可与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学技术相结合,使本研究从简单的行为、代谢等指标深入到细胞、分子及DNA水平.参考文献1 文峻,王作人,杨春智 et al.多用脉冲磁场发生仪的研制.中国医学物理杂志,1995;12(2):57-602 王斯刚,席晓莉,文峻. CXLY-Ⅰ型极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的研制.中国医学物理杂志,1998;15(5): 161-1623 席晓莉,文峻,王斯刚 et al. CXLY-Ⅱ型极低频脉冲磁场发生仪的研制.生物医学工程杂志,待发表.4 巨宏博,杨春智,文峻&nb sp;et al.脉冲电场和磁场对小鼠血细胞的影响进行了比较研究.中国医学物理杂志,1994;11(1):42-465 杨春智,文峻,巨宏博 et al.低频脉冲磁场对小白鼠白细胞影响的观察.中国医学物理杂志,1994; 11(2): 40-426 席晓莉,范家骏,于文彬 et al.低频脉冲磁场对质粒大肠菌生化特性及质粒DNA的影响.中国医学物理杂志,1997;14(2):71-727 席晓莉,张建保,文峻 et al.极低频脉冲磁场对小鼠血液流变的影响.中国医学物理杂志,1998;15(5):1468 文峻,范家骏,杨春智 et al.低频电磁场对血液流变特性的影响.光子学报, 1994; 23(Z4):143-1469 Wang Tianyou, Wen Jun, Fan Jiajun et al. Proceedings of Beijing satellite symposium of the eighth international congress of biorheology. Beijing: Pejing university Press,1992:387-38910 席晓莉,吴道澄,张建保 et al.极低频脉冲磁场对小鼠自由基及血液流变的影响.待发表11 席晓莉,文峻,王斯刚 et al.极低频脉冲磁场对小鼠学习记忆能力的影响.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998;19(2):214-215。

Biologic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Biologic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 Fields

Biological Effects of ElectromagneticFields随着现代社会的快速发展,电子设备越来越多地融入我们的生活中。

我们时刻接触到电磁场,脑海中可能会产生所谓的电磁辐射的危害,但我们真的了解电磁场对我们的身体健康有哪些影响吗?本文将探讨电磁场对生物的影响,即电磁辐射的生物效应。

射频电磁场生物效应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即大多数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场属于射频电磁场(RF-EMF),而射频电磁场是电磁波频率在3kHz到300GHz之间的电磁场,包括广义的无线电波、微波、雷达、电视广播等。

射频电磁场对生物体的影响备受关注。

根据现有的研究,电磁场对生物体影响的机制与生物体内的物理、化学和生物学过程有关,包括电场、热效应和非热效应等。

在电场效应中,电荷分布和运动的改变会影响生物体内的电信号传导。

热效应是指电磁场通过引起生物体的加热,破坏或改变细胞组织结构,甚至导致死亡。

非热效应则是指在电磁场较弱的情况下,也可以引起生物体内的生化和结构上的变化。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电子设备,发射的电磁辐射较低,不会对健康产生太大的威胁。

但是对于需要长时间接触大功率或高频设备的人群,如发射塔上和大型机器操作者,对于生物体的影响就需要更加关注了。

长期的低水平电磁辐射可影响生殖系统和神经系统。

例如,一项对护士长期使用无线电通讯设备的研究发现,她们的生育率与普通人相比较低。

另一项研究则表明,电视塔附近的儿童大脑和中枢神经系统的疾病率较高,这与射频电磁场有关。

电子设备辐射的健康影响争议很大。

特别是在移动电话使用方面,争议更为激烈。

有相关研究表明,移动电话使用与大脑肿瘤之间存在潜在联系,但这些研究结论并不确定,更多的研究仍在进行中。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效应除了射频电磁场,我们还面临着极低频电磁场(ELF-EMF)的风险。

极低频电磁场的频率低于100Hz,据信是由发电厂、电力线和家用电器等产生的。

ELF-EMF和RF-EMF相比,其生物效应更为复杂,也不是那么容易被检测出来和研究的。

极低频电磁场对细胞的影响

极低频电磁场对细胞的影响

0 0 Hz 围内 的电磁 场 , 是人 类 日常生 3 0 范 也 活 中 接 触 最 多 的一 类 电 磁 场 , 要 由 动 力 主
发 p 用 成 骨 细 胞 的 增 殖 与 分 化 指 标 。 现 极 低频 极 低频 电磁 场 ( L — M F 是 指 频率 在 内 的钙 离 子浓 度 、 H和开 始分 化 的 时 间 。 E F E ) 单 细 胞 荧 光 显 微 镜 扫 描 发 现 , 露 在 极 低 电 磁场 的生 物 效 应 存 在 强 度 、 率 、 暴 频 占空 比
组 织 修 复 中之 前 , 须 有 更 多 的 研 究 来 探 必
生 的பைடு நூலகம்电磁 场 与 儿童 白血 病 的 发 病 率 有 相 关 性 , 引起 美 国 科 学 界 的 强 烈 关 注 , 此 , 而 从 有 关 电磁 场 的 生物 学 效 应 研 究 逐 渐 增 多 起 来 。 在 世 界 上 几 乎 每 个 人 现 在 都 暴 露 在 现 范 围 为0 o GHz —3 0 的混 合 电 磁场 中。 低 频 极
电磁 场 已经成 为最 普 遍 的 环 境 影 响 因 素 之

索极 低 频 电磁 场 对 人 体 哪 些 细 胞 的 增 殖有 如 同 工 业 发 展 可 能 引 起 各 种 环 境 污 染 研 究 的 重 要 手 段之 一 。 由于 极 低 频 电磁 场 可 在 一 定 情 况 下 促 促 进 作 用 , 哪 些 细 胞 的增 殖 有 抑 制 作 用 , 对 或 导 致 环 境 破 坏 一 样 , 磁 辐 射 的 环境 问 电
也并不 相 , 以关于极低 频 电磁 场是否对人体 的有致 病作 用尚未肯 定。 所 近年来 ,关于极 低 频电磁场对人体 的健康 影响 的研究焦 点渐渐 向细 胞水平转 移,本文从 细胞水平 对板低 频 电磁 场对人体 细胞 可 能的影响作 一 简单综述 。 关 键 词 : 低 频 电磁 场 细 胞 健 康 效 应 极 中图分 类号 : TN82 文献标 识码 : A 文章 编号 : 6 4 0 8 2 1 ) 9 c一0 1 -0 1 7 - 9 X( 0 0 () 2 2 0 5

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应用研究

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和应用研究

!"#$%
&’(#!%) (’*#!’+ #$,-.&%/#-$
!"
!"#$ % &"$ ’ ()*)+, -../
许多实验室都在进 %. 年代以来, 行极低频电磁场对人类健康的影响研 究。实验室研究可分为离体和在体研 究, 离体研究对象是动物细胞、 组织或 器官等, 而在体研究对象是老鼠、 猴子 或者是人。 在实验室研究中, 研究者对 研究对象施加不足以加热实验体的弱 电磁场, 来观察对其的影响。 一些研究 例如表 - 所示。实验室研究虽然取得 了一些研究成果,但也存在实验用场 强高、 一些实验未能重复进行、 缺乏解 释现象的理论等一些问题。
9(7’:678 ?7@7+/A
#,-- 年 #,,B 年
鸡脑 细胞
在 # ; <#"=> 的电磁场中鸡脑组织中钙离子流随频率的变化而变化。 对暴露在 !C <6D、<"=> 电磁场中的 E<F! 细胞进行观察,发现细胞膜的 表面结构和生理特性发生显著变化, 但细胞的繁殖特性基本不变。
中 国 医 疗 器 械 信 息
-$ 7
自由基理论 该理论认为:电磁场对生物体非
热效应体现在对生物体的生物化学反 应的作用上。只有自旋状态不同的电 子才能配对,而电磁波可以改变电子 的自旋状态。从而改变了生物体内生 化反应的几率, 产生各种生物效应。 这 一理论已经深入到分子水平,其局限 性在于:改变电子的自旋方向只要很 弱的电磁场,超过一定域值时就无法 解释频率与平均强度值的关系以及 “ 频率窗 ” 和“ 功率窗 ” 效应, 不能产生 定量关系,无法计算电磁作用的强 度。
时间 #,$, 年

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解读

不同频率的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有什么区别解读

不同频率电磁场的生物效应的区别:??? WHO以“国际电磁场计划”信息发布文件(Fact Sheets)的形式,在WHO网站上,公布了经该计划顾问委员会批准后发布的对不同频率电磁源与公众健康关系的官方意见。

??? WHO 强调,不同频率的电磁源对生物体作用的机理是不同的。

EMF曝露对生物系统产生何种影响,决定于电磁源的波长(频率)及其能量的大小。

??? 电离辐射(IR)是频率极高的电磁波(X射线与γ射线),它具有足够的光子能量可把原子或分子内的电子撞出,产生带正电荷的离子及带负电荷的电子,即产生电离。

对生物体,它能断开细胞遗传物质分子中的DNA化学键,并形成确定的健康危害。

非电离辐射(NIR)是针对电磁频谱中频率和能量较低的频段部分(波长大于100nm)的通用术语。

在该频段中,光子能量太微弱,不足以产生电离,断开细胞分子间的化学键。

它们包括紫外线(UV)辐射和可见光、红外线、微波与射频电磁波,以及极低频的电场和磁场。

不论非电离辐射的强度有多高,都不能在生物系统中引起电离。

但是,NIR会产生其他生物效应,例如发热效应和体内感应电流效应。

WHO还强调,需区别“生物效应”与“健康危害”的实质性差别:当曝露引起某种可注意到或可检测到的生物系统内的变化时,就认为是出现了生物效应;而当生物效应超出了生物体正常的代偿范围时,就可能产生了负面健康影响,并导致某种健康危害。

WHO强调,生物效应并不都是有害的,有些甚至是有益的。

例如,日光产生热量使皮肤中血流加快;日光的曝露可御寒,或帮助躯体活化维生素D等,就是有益健康的例子。

但日光灼伤或可致皮肤癌等则属有害的健康影响。

射频(RF)场属非电离辐射范围。

产生射频场的电磁源包括显示器与视频显示单元(3~30kHz)、调频无线电(30kHz~3MHz)、工业感应加热器(0.3~3MHz)、微波加热、透热疗法(0.3~3GHz)、雷达(0.3~15GHz)、卫星、微波通信(3~30GHz)以及太阳光(3~300GHz)。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低频电是指频率低于100kHz的电磁波辐射,它在电子工业、通信、医疗等领域中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低频电如何影响人体健康一直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话题。

许多研究表明,低频电对人体有一定的生物学效应。

1. 对神经系统的影响低频电的一个主要影响是对神经系统的刺激。

它可以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从而影响神经传递。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改变神经元的动作电位和膜电位,从而影响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神经元的突触传递和神经递质释放,从而影响神经传递。

2.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力,从而影响心血管功能。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血管的张力和血流速度,从而影响循环系统。

3. 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可以影响免疫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增殖和功能,从而影响免疫系统的免疫效应。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分泌功能,从而影响免疫反应。

4. 对代谢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可以影响代谢系统的功能。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细胞的代谢过程,从而影响细胞的生长和分化。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细胞的ATP合成和氧化磷酸化过程,从而影响能量代谢。

5. 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低频电对生殖系统的影响也备受关注。

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影响生殖细胞的生长和分化,从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功能。

此外,低频电还可以影响生殖激素的分泌和作用,从而影响生殖系统的发育和功能。

低频电对人体有着多种生物学效应,包括对神经系统、心血管系统、免疫系统、代谢系统和生殖系统的影响。

虽然目前还存在一些争议,但是对低频电对人体的影响进行深入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我们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以更好地了解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从而更好地保护人类健康。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

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低频电,简称LF电,是指频率在300 Hz以下的电磁波。

它在生物学中具有一定的效应,对生物体产生一系列的影响。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

一、低频电对人体的影响1. 神经系统效应低频电可以直接刺激人体的神经系统,对神经传导产生影响。

实验研究表明,低频电可以改变神经元的兴奋性和抑制性,影响神经冲动的传导速度和频率,进而影响人体的感知、运动和认知功能。

2. 心血管系统效应低频电对心血管系统也有一定的影响。

研究发现,低频电可以改变心脏的节律和收缩力,影响心血管系统的功能。

长期暴露于低频电中可能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

3. 免疫系统效应低频电对免疫系统的影响也引起了研究者的关注。

一些研究发现,低频电可以影响免疫细胞的活性和功能,调节免疫反应。

这可能对免疫相关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有一定影响。

二、低频电对生物体的其他影响1. 植物生长效应低频电对植物生长也有一定的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低频电可以促进植物的生长和发育,提高植物的产量和抗病能力。

这一发现为农业生产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2. 动物行为效应低频电对动物的行为也具有一定影响。

实验研究发现,低频电可以改变动物的活动模式、食欲和睡眠等行为特征。

这可能与低频电对动物神经系统的影响有关。

三、低频电的安全性评估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引起了人们对其安全性的关注。

各国科学机构和卫生部门对低频电的安全性进行了评估。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低频电在一定范围内对人体的健康影响较小。

然而,长期暴露于高强度、长时间的低频电中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不利影响。

为了保障人体健康,各国纷纷制定了低频电的辐射标准和安全限值。

在使用电子设备和工作环境中,应该遵循相关的安全操作规范,减少低频电的暴露。

结语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到多个学科的研究。

虽然目前对低频电的理解还不完全,但研究结果表明低频电对人体和其他生物体都有一定的影响。

为了保障人体健康,我们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低频电的生物学效应,并制定相应的安全标准和措施。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电磁场的生物效应1 “非热效应”与“特殊效应”对于弱电磁场生物效应人们常用两个名词来描述,即“非热效应”和“特殊效应”。

“非热效应”的定义不尽一致。

按文献[1]所述,非热效应(athermal effect)定义为:当生物系统吸收电磁能量后,产生的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

有人认为这个定义不够科学,因为判断“不可归属于温度变化的生物学变化”在实验中是非常困难的。

众所周知,生物介质的电磁特性具有高度的不均匀性,在弱电磁波照射下可能出现组织内的热点(局部温度过高),而组织的宏观平均温升却非常小,由这种热点引起的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人认为,所谓的热“点”其空间尺寸是远大于微观分子尺寸的,在热“点”所包围的空间尺寸中各自由度的能量是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的。

那么,在这种情况下热点引起的效应仍然是热效应,而这时的能量分布、温度分布不均匀是由于热传导不及时的缘故。

但是,如果微波传递的能量对分子各自由度的能量具有选择性时,即这时介质各自由度的能量不满足玻尔兹曼平衡分布,这样的情形就应该属于非热效应。

此外,与传统加热方式相比微波对生物组织的致热作用是非常迅速的,有实验证明[2]这种快速加热也可以引起一些特殊的效应,这种效应能否叫非热效应?有鉴于此,不少文献把微波辐射下区别于传统加热引起的效应叫“特殊效应”。

2 近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实验研究进展多年来弱电磁场(波)生物效应的实验研究已积累了大量的数据,但许多数据充满着分歧与矛盾(见表1),使我们仍然不能对弱电磁场(波)是否对人体健康造成危害下明确的结论。

目前认为造成上述结果的原因有以下三点:(1)实验设计不够严密和严格;(2)实验结果没有重复性;(3)实验结果虽有可重复性,但辐射强度还不够低,通常可导致局部的温升,而这又不易测量。

第一种情况的确是值得重视和注意的。

在1997年9月14~19日召开的世界医学物理和生物医学工程会议上,F.Schonborn及其合作者发表题为“RF实验条件”的文章专门阐述了微波辐射条件的严格控制问题[7],包括电磁场强度的空间和时间分布,载波频率,调制频率等等参数的控制和测量问题。

极低频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极低频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

・基础研究・极低频电磁场对成骨细胞增殖与分化的影响张晓军 张建保 文峻 屈学民【摘 要】 目的 研究极低频电磁场(E LFE M F )的生物学效应,探讨E LFE MF 特征参数对新生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

方法 采用不同强度、频率和占空比的E LFE M F 作用于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检测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指标。

结果 E LFE MF 生物效应存在强度、频率、占空比窗口,频率为15Hz 、磁感应强度为5mT 、占空比为15%的E LFE MF 可以显著提高成骨细胞的增殖率、降低其分化能力。

结论 E LFE MF 对成骨细胞的影响依赖于电磁场的特征参数,对成骨细胞的增殖与分化而言,磁感应强度5mT 、频率15Hz 、占空比15%可能为一组合适的参数。

【关键词】 电磁场; 成骨细胞; 增殖; 分化The effects of extre m ely low frequency rect angul ar pulsed electro magneti c f i elds on ra t osteobl a st ZHAN G X iao 2jun 3,ZHAN G J ian 2bao,W EN Jun,QU Xue 2m in .3D epart m ent of Physics,Fourth M ilitary M edical U niversity,X i ′an 710032,China【Abstract 】 O bjecti ve To investigate of the bi ol ogical effects of the extre mely l ow frequency electr omagnetic fields (E LFE M F ),and t o exp l ore the effect of rectangular E LFE MF perfor mance para meters on rat fetal skull osteo 2blast .M ethods D ifferent a mp litude,frequency and duty cycle of rectangular E LFE MF were used on rat fetal skull osteoblast and the p r oliferati on and differentiati on of osteoblast were exa m ined .Results There existed acti on win 2dows of a mp litude and frequency with regard t o the bi ol ogical effect of rectangular E LFE MF .The 15Hz,5mT and 15%duty cycle could significantly p r omote the p r oliferati on and decrease differentiati on of the cells .Conclusi on The p r oliferati on and differentiati on of osteoblast could be affected by rectangular E LFE MF characterized by its a mp li 2tude,frequency and duty cycle .This study indicated that rectangular E LFE MF of 15Hz,5mT and 15%duty cycle was suitable for the p r oliferati on and differentiati on of osteoblast in vitr o .【Key words 】 Electr omagnetic fields; O steoblast; Pr oliferati on; D ifferentiati on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No .60171030)作者单位:710032 西安,第四军医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系物理学教研室(张晓军、文峻、屈学民);西安交通大学生物医学工程研究所(张建保)通讯作者:张建保 自从1977年Bassett 等[1]提出采用极低频电磁场(extre mely l ow frequency electr omagnetic fields,ELF 2E MF )治疗骨不连,并在临床上取得满意的效果以来,ELFE MF 对骨组织的作用一直受到相关学者的重视[224]。

电磁场生物效应

电磁场生物效应

Lorem
Lorem
6、多食用蔬菜水果。例如,胡萝卜、豆芽、西红柿、 油菜、海带、卷心菜、 瘦肉、动物肝脏等富含维生素A、C 和蛋白质的食物,经常食 用以利于调节 人体电磁场紊乱状态,加强肌体抵抗电磁辐 射的能力。 7、多饮茶,尤其是绿茶。因为绿茶中含有效的抗氧化 剂茶多酚和丰富的维牛 素C,具有抗辐射污染的作用。
1、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危害 神经系统对电磁辐射的作用很敏感,中
枢神经如果反复受到其 影响就可能出现神经衰弱症候群,主要表现有 头痛,头晕,无力 ,记忆力减退,睡眠障碍,白天打瞌睡,易激动, 多汗,心悸, 胸闷,脱发等。 2 、对机体免疫功能的危害 实验表明,人体在受到电磁波辐射的情 况下,白血球吞噬细菌 的百分率和吞噬的细菌数均下降,进而导致人 体抵抗力下降。此 外受电磁辐射长期作用的人,其抗体形成也受到明 显抑制。 电磁波辐射引发的病变
•1、生物水的电特性
(1) 、 电偶极子:在物理学中我们已经知道,两个大小相等的电
荷 +q 和 -q ,当两者之间的距离和讨论中的场点到他们的距离相比小 的多时,这样一对等值异号电荷所组成的系统就成为电偶极子。 电偶极子具有电偶极距 P:P=ql ,电偶极距是表征电偶极子性质的 重要物理量。
电偶极子示意图
频率为100Khz—300Ghz场的健康效应
热效应和非热效应并存,频率越高热效应越明显 射频(RF)从内部加热
生物体内部无调节功能
生物受热通常从皮肤开始 生物体不能及时作出反应 整体暴露于4W/Kg 30分钟加热升高1度
电磁加热的潜在危害
电磁场: • 直接加热:从内向外 • 体温调节:机体感觉迟缓 • 共振效应
3 、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 受电磁辐射作用的人,常发生血液动力学失调,血管通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

极低频电磁场的生物效应极低频电磁场(ELF-EMF)是指频率范围从1 Hz到300 Hz的电磁场。

近年来,人们对ELF-EMF的生物效应产生了广泛关注。

ELF-EMF 广泛存在于我们周围的环境中,例如电力输电线路、家用电器和无线通信设备等,因此了解ELF-EMF的生物效应具有重要的科学和健康意义。

1. ELF-EMF的源头与暴露途径ELF-EMF的主要源头是电力输电线路、变电站和家用电器等。

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接触到的电器设备,如电视、电冰箱、振动器等,都会产生ELF-EMF。

此外,电子设备的普及也使得人们暴露在ELF-EMF 中的时间逐渐增加。

2. ELF-EMF的生物效应(1)对人体健康的影响人体是由复杂的生物电和生物磁场组成的,ELF-EMF可能对人体的正常生理过程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长期接触高水平的ELF-EMF可能与癌症、神经退行性疾病和生殖健康问题等联系密切。

但是,目前对于ELF-EMF与人体健康之间的关系还存在诸多争议,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和证实。

(2)对动植物的影响ELF-EMF也可能对动植物的生长和发育产生影响。

一些研究表明,ELF-EMF可能对植物的萌发、生长和果实形成等过程有一定的影响,但具体的机制尚不清楚。

在动物方面,ELF-EMF的生物效应主要集中在对神经系统和行为的影响,如睡眠质量下降和注意力缺失等。

3. 减低ELF-EMF的暴露为了减少ELF-EMF对人体健康的潜在风险,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减低ELF-EMF的暴露。

首先,减少在ELF-EMF产生源周围的时间,如避免长时间在电力输电线路附近逗留。

其次,合理使用电器设备,如控制使用时间和距离。

另外,日常生活中,使用防护设备,如电磁辐射屏蔽衣等,也是减低暴露的一种方法。

总结:对于ELF-EMF的生物效应,目前仍存在诸多争议,还需要更多的科学研究来进一步了解其潜在影响。

我们应该保持谨慎的态度,注意减低ELF-EMF的暴露,同时也需要加强科普宣传,提高公众对ELF-EMF的认知和保护意识。

电磁场对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电磁场对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

电磁场对癌细胞的生物学效应引言电磁场生物学窗效应是指受电磁场作用的生物系统,对电磁场特定离散频率或者功率密度的特异性响应。

对于窗效应的大部分实验研究,表现为极低频(ELF)连续波或者ELF 连续波、脉冲波幅度调制的射频载波产生的生物学效应的研究。

研究表明:低强度(<1mw/cm2)、ELF脉冲波幅度调制的射频载波作用下的生物系统,非热效应占主导地位。

对于ELF脉冲波调制下的载波作用于生物系统的窗效应的实验研究,已有一些学者作了一定的工作。

如Oscar和Harins用脉冲幅度调制的微波照射大鼠丘脑下部海马,发现宽度为10μs,重复频率为50Hz,平均功率密度为0.3mw/cm2的脉冲调制的微波(1300M)引起的海马对C14标记D-甘露醇的吸收比参数为10μs、100Hz、2mw/cm2的脉冲调制的微波效果明显。

Oscar等还发现:用连续波(1300M)照射的大鼠脑髓质对D-甘露醇的吸收峰值在1mv/cm2,而用宽度为0.5μs、重复频率为1000Hz的脉冲调制的微波照射,吸收峰值在0.5mv/cm2处等。

Kamenskil[2]发现用宽度为1μs重复频率为100、200、700Hz,平均功率密度为12mv/cm2的脉冲幅度调制频率为3G的微波照射青蛙,在700Hz处,可使青蛙坐骨神经兴奋性提高15%。

从这些工作可以看出:一方面,生物系统对连续微波和脉冲波调制的微波响应不同。

另一方面也说明,ELF脉冲波调制的微波可导致生物系统的窗效应现象。

但ELF脉冲波直接作用于生物系统,产生的生物学效应值得研究。

本文给出了人体肝癌细胞在一定频率或幅值的脉冲波照射前、后,胞内钙离子荧光强度的变化情况。

结果说明ELF脉冲波作用的生物系统也可引起窗效应现象。

材料和方法一、试剂和材料1.试剂(1)M1640培养液小牛血清Fluo-3荧光探针二甲基亚砜胰蛋白酶(2)D-Hank’S液(g/l)NaCl 8.00 MgSO4·7H2O 0.20KCl 0.40 Na2HPO4·12H2O 0.12KH2PO40.06 NaHCO30.352.材料信号功率发生器(YB-1561)(江苏、扬中)示波器(Ⅴ-252,20M)(香港)TEM小室(西安电子科技大学研制)温度控制仪(SWK-1)(北京、司南)匹配负载(50欧姆)激光扫描共聚焦显微镜二、胞样品的制备和负载1.细胞样品的制备取对数生长期培养的人体肝癌(7721)细胞株,经常规消化(用胰蛋白酶)制成悬液,然后将其接种于特制的50mm的培养皿(培养皿底产中央开一直径约为10mm的小孔,并从底部粘贴一盖波片)底部的盖波片上,并加含10%小牛血清的M1640培养液后,置于温度为37℃,含有5%CO2的培养箱中。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刘赟;翁恩琪
【期刊名称】《国外医学(医学地理分册)》
【年(卷),期】2003(024)004
【摘要】综述关于极低频电磁场生物学效应的细胞和分子生物学研究结果,包括跨膜信号传递、酶活性、基因表达、细胞增殖、分化和凋亡以及基因突变和染色体畸变等方面.此外,就该领域的研究前景提出了几点看法.
【总页数】5页(P152-155,167)
【作者】刘赟;翁恩琪
【作者单位】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华东师范大学环境科学系,上海,200062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4.8;Q7
【相关文献】
1.极低频电磁场细胞生物学效应的环腺苷酸信号传导 [J], 陈悦;梁星
2.嗜铬细胞瘤和副神经节细胞瘤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苏颋为;王卫庆
3.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干细胞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J], 胡红云;焦新拓;付雨莲;刘国慧;蒋传命
4.肥大细胞的分子生物学及其生物学效应新进展 [J], 张亮林;杨贵贞
5.微重力环境中哺乳动物细胞分子生物学效应研究进展 [J], 于洋;王盛炜;许召贤;金明杰;杨树林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可見光 游離輻射
極 低
電視和
X

收音機 微波
光 -射線
102 104 106 108 1010 1012 1014 1016 1018 1020 頻率(Hz)
圖 1. 各種頻率的電磁場。 可見光的頻率於 4 x 1014Hz 至 7 x 1014Hz 間。
ELF bioeffects
1
The danger lies in the molecules of DNA being altered by free radicals, thereby producing mutation.
Such changes in DNA can result in a variety of damage to the body (including cancers), or if the change occurs in the DNA of a gamete, the result can produce abnormal offspring.
於隨後的幾十年,瞭解環境對化學污染 的負擔,更加惡化,因而有「預警原則」 (precautionary principle) 的提出。
ELF bioeffects
13
如何面對「不確定性」
按這個原則,相關安全的證據是由引進 新化學物質者負責提出,而不是由懷疑 其有問題者,或是受傷害者來舉證。
產生的現象。 定時因素的:可能經由影響松果體的分泌功能,進
而影響生物體的韻律週期。(內分泌韻律的影響)
Window (視窗) 效應:特定強度,特定頻率, 特定時間,特定劑量,特定個體的影響。

ELF bioeffects
6
ELF bioeffects
白尾鹿的生殖
週期
7
白尾鹿全年的賀爾蒙分泌情況。
17
DDT被禁用的過程
1947年前,DDT被公認為有效且安全。 1957年,美國聯邦政府對DDT的使用範圍,
開始有些限制。 1962年,Rachel Carson 的Silent Spring 1963年5月,美國的科學顧問委員會建議
ELF bioeffects
10
知識全球化,行動本土化
影響全球未來30年的重大事件!
ELF bioeffects
11
七個重大事件,
影響全球未來30年的關鍵 ‧‧‧‧‧‧‧
1. 公民社會:印度的 Uttarakand (1958) 2. 預警原則:美國紐約 (1962) 3. 地球高峰會議:瑞典的 Stockholm (1972) 4. 微小力量:斯里蘭卡 (Sri Lanka) (1990前後) 5. 「GMO-Free」的食品:西歐 (1998) 6. 氣候覺醒的警訊:一些地區 (最近的未來) 7. 生物地區主義(Bioregionalism):美國和加拿大的
ELF bioeffects
3
度強場
105
電 104

強 度
103
102
(V/M)
影響免疫機能 影響行為
影響 EEG
微波電場
108
109
1010
頻率(Hz)
圖 2. 不同頻率的微波(與不同強度)對生物的可能影響。
ELF bioeffects
4
度強場
105
ELF :極低頻
影響血液組成
影響 EEG
(V/M)
1948年 Paul Muller 因其在1939年的發現 而榮獲諾貝爾醫學獎。
ELF bioeffects
16
Fig. 2. DDT gets praise from an advertisement in the June 30, 1947, issue of Time.
ELF bioeffects
太平洋海岸地區 (21世紀初)
• 本資料摘譯自:World WEaLtcFhbi2oe0f0fe0ctsMarch/April,13(2):12-13。
12
2. 預警原則:美國紐約 (1962)
卡爾森(Rachel Carson)發表『寂靜的春天』 (Silent Spring),引起對瞭解化學污染環 境的廣泛注意。
ELF bioeffects
8
ELF 輸配電線的生態影響
個體層次:干擾、壓力、韻律改變、生理傷害、 等。
族群層次:切割棲地、影響遷移路線、繁殖或 覓食活動受到影響。
群落層次:族群組成的改變。
ELF bioeffects
9
面對不確定性,採取的原則
預警的原則
– 保守的原則 – 最佳技術的原則 – 舉證對換的原則 – 生命健康的原則
於1990年代,這項原則被氣候變遷的國 際委員會引用,認為學術界對氣候變遷 的「不確定性」(uncertainty)應該不能當 作理由,去反對相關氣候變遷的行動。
ELF bioeffects
14
知識的爆炸,永遠落後的困境!
知識的快速成長和現實社會的日趨複雜。
許多新科技往往都在不瞭解其對生態環 境和人體健康等影響之前,就已經推出 使用。其所肇致的傷害和問題,則常常 等到廣泛使用多年且造成許多自然環境 受傷害之後,才恍然大悟。

場 103 強 度
影響骨骼結構
10
影響韻律 10-3
影響行為
10
60 102
640 103
頻率(Hz)
圖 3. 不同頻率的電場(與不同強度)對生物的可能影響。
ELF bioeffects
5
ELF電磁場的生物效應
干擾性
表面的:皮毛振動與聽覺干擾。 內部的:細胞內粒子的互動,帶電荷分子擾動影響。 壓力(stress)作用:類似受到不明的心理壓力干擾所
譬如:DDT案例。
ELF bioeffects
15
DDT 的興衰史
DDT: Dichloro-Dipheny-Trichloroethane
雙氯-雙苯-三氯乙醛
DDT的發現與應用:
第一次合成是在1874年 於1939年,發現其可用作殺虫劑 (Paul
Muller) 美國大量生產是始於1940年代初期。
ELF bioeffects
2
ELF :極低頻
強 度 與 範 圍 的 選 擇
圖1.1 EHV and lower voltage transmission 的比較。單一條的 765kV transmission line (70m寬),可以傳送的電量,約等於30條 (15座雙條)158kV transmission line(500m寬)所傳送的電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