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课件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4 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 (共12张PPT)(2)

友情提醒:(小组成员一定要相互 配合,实验仪器小心轻放.)
交流汇报:
先说说你们实验的污渍 是什么?再说说原先你们的 猜测是什么?实验结果最明 显的又是哪种洗涤用品?
实验表格:(“√”选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 如果认为有更好的洗涤用品,填写在”其他” 栏)
污 墨迹 水彩颜料 油污
渍
洗 洗肥其洗肥其洗肥其
搓,再用水洗。
作业:
1、大家不是经常用修正液吗?如果弄在手 上,衣服上,这个污渍也不好清除,大家课后去 亲自实践一下!
2、搜集各种洗涤用品的说明书,比较它们 的成分和适用范围,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谢谢指导!
苏教版 小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
4、洗衣服的学问
污渍
洗涤用品
实验表格:(“√”选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 如果认为有更好的洗涤用品,填写在”其他” 栏)
污 墨迹 水彩颜料 油污
渍
洗 洗肥其洗肥其洗肥其
涤 用
衣
皂
他
衣
皂
他
衣
皂他品粉粉粉猜 测结 果
实验步骤
操作要点
1、使用相同的烧杯,都加入150ml的水。 1.配制洗衣液 2、用勺子称量出相同量的洗衣粉。(一勺)
涤 用
衣
皂
他
衣
皂
他
衣
皂
他
品粉
粉
粉
猜 测
结 果
不同的污渍要选 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生活中,清除污 渍还有许多窍门!
你都知道哪些呢?
常见污渍清洗方法
• ■墨 迹:可撒些细盐粉沫,然后用肥皂水刷去。 • ■汗 渍:用少量冬瓜汁搓洗。 • ■油 渍:取一片萝卜擦拭油污处,然后再用热水
洗净。 • ■污泥渍:用少量马铃薯汁先擦后清洗。 • ■血 渍:先用肥皂擦拭污渍,然后再用酒精漂洗。 • ■铁锈渍:用柠檬汁和食盐混合抹在污处,搓一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 洗衣服的学问(课件)

对桃汁迹,因中间含有重价铁,所以可用草酸溶液除之。对柿子渍,立 即用葡萄酒加浓盐水揉搓,再用温洗涤剂溶液清洗,清水漂净; 番茄酱可先刮去干迹,用温洗涤剂清洗。果酱可用水润湿后拿洗发香波 刷洗,再用肥皂酒精液洗,清水冲净。
练习1.用清水洗衣服表面的灰尘和泥土,没有生成
_新_物_质的变化,属于_物_理_变化;而对油污的清 除,则属于_化_学_变化。
第三单元
影响洗衣效果的因素?
洗洁剂种类 水量 洗洁剂的用量 洗洁剂品牌 洗涤方法 洗涤时间 污渍大小 布料
实验计划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实验计划 相同条件 洗洁剂种类
水量 洗洁剂的用量 洗洁剂品牌
不同条件 洗涤方法
洗涤时间
污渍大小 布料
洗衣方法:
放水 放洗涤用品 放布条 洗涤 漂洗 比较
注意事项
严格按照控制变量操作, 关注试验过程,试验结果, 分工合作, 分析总结,
洗涤用 洗衣粉 肥皂
品 污物
洗洁精 洗洁液
布条上油污的变化 布条上果汁的变化 布条上墨水的变化
布上高锰酸钾的变化
实验结论:
不同的洗涤用品去污的能力是不相同的。 针对不同的污物,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肥皂的去污原理
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 一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 透到织物和油污之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 样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了“油水交融”的污水, 随着多次漂洗、拧干,衣服也就洗干净了。
2.不同的污物需要不同的_洗_涤_用_品__清洗。
3.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_肥_皂_ 则可以洗净。
4.不管选用哪种洗涤用品洗涤,都是为了使污 物发生_变_化_,_溶_解_到水中,达到去污的目的。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洗衣服的学问》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上册科学《洗衣服的学问》教案课件PPT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了解洗衣服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衣服分类、洗涤剂的作用和选择、洗衣机的使用方法等知识;3.培养学生正确、科学的洗衣观念;4.提高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和安全意识。
二、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引入洗衣服主题,通过提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例如:“你们会如何洗衣服?洗衣服有哪些技巧和学问?”2. 重点讲解1.洗衣服的方法讲解洗衣服方法,包括手洗、机洗和干洗,重点介绍机洗衣服的原理和使用方法。
2.衣服分类介绍不同衣服的材质和洗涤要求,如纯棉、毛衣、羽绒服等。
3.洗涤剂的选择和作用讲解不同类型的洗涤剂,如全能型、专项型、环保型等,介绍它们的成分和作用,建议大家选择清洁效果好、环保且不伤衣物的洗涤剂。
4.洗衣机的使用方法讲解洗衣机的操作方法,例如水位的选择、重量的掌握、洗涤程序的选择等。
3. 综合实验让学生分组前往实验室,进行手洗、机洗和干洗衣物,培养学生的实践动手能力,并重点强调安全注意事项。
4. 总结归纳从洗衣服的原理、方法、技巧、注意事项和环保等方面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洗衣知识的掌握。
5. 课堂作业1.搜集不同洗涤剂的信息,并归纳整理;2.编写一份洗衣手册,介绍不同衣服的洗涤方法。
三、教学手段1.PPT:使用图片、文字、视频等方式呈现,生动形象地介绍概念和例子;2.实验室:在实践中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3.课堂互动:使用提问等方式鼓励学生参与课堂。
四、教学评价使用学生实验结果、课堂参与度等进行评估,同时也要关注学生的安全意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反思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课堂节奏,听取学生意见和建议,并适当加强重点讲解。
同时要将环保理念注入到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学习环保洗衣的重要性,促进环保观念的形成。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洗衣服的学问PPT模板

洗
物理变化:洗去尘土
衣
服
的
学
问
化学变化:洗去各种污渍
不同的污物,需要不用的洗涤用品洗净。
作业布置
上网搜集洗衣除渍的窍门 (1)衣服上的红墨水渍 (2)霉斑 (3)圆珠笔油渍 (4)血渍
洗衣服的学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汇报人:XXX
延伸拓展
我知道
1、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 )。 2、不同的油污,需要用不同洗涤品清洗。(√ ) 3、用洗衣机洗衣服时,油污进入了衣服里面。(× )
1、洗衣服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 2、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 可以洗净。 3、不同的污物,需要不用的洗涤用品洗净。
洗涤小窍门
污渍
血渍 油渍 汗渍 果汁渍
洗涤方法
先用双氧水擦拭污渍,然后再用酒精或清水漂洗 取一片萝卜擦拭油污处,然后再用热水洗净。 取少量冬瓜汁搓洗,可除掉白衣服上的汗渍。 可用少量稀氨水搓揉,然后用清水洗净。
肥皂去油污道理: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 投身到水中”。
模拟去污原理游戏
洗衣服的学问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课件
汇报人:XXX
目录
复习巩固
01.
课堂讨论
03.
新课民入
02.
延伸拓展
04.
复习巩固
怎样去掉衣服上的灰尘、汗渍、墨水、油污、果汁等污物?
用洗衣粉
墨水用肥皂 洗不掉。
去果汁必须用专 门的洗涤剂。
用清水洗去灰尘
新导入
常见的洗涤剂
洗衣肥皂
洗衣粉
洗衣液
衣领净
婴儿衣物洗涤剂
学生分角色扮演水、油污、洗涤剂,并用自己的 语言和动作表达洗涤过程和去污原理。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4 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 (共7张PPT)

油污 血渍
番茄汁
污渍 荧光
笔迹
蓝黑
水粉
墨水
颜料 ……
怎样洗去 ?
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
洗涤用品 污物
油污
血渍
颜料
洗衣液
洗洁精
肥皂液
做这个实验需要控制哪些条件?
不同条件: 洗涤用品不同。 相同条件: 污渍:
布条上污渍面积一样; 水:
每杯水( 200 )毫升; 水温一样; 洗涤用品: 每种洗涤剂(1)勺; 方法: 布条同时放入、同时取出; 各搅拌( 50 )次; 搅拌力度(一样);
实验报告
问 题 清洗污渍,选择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
清洗油污,使用 假 设 清洗血渍,使用
的效果好? 的效果好?
条件 控制
清洗颜料,使用
的效果好?
相同条件 每杯水( )毫升 每种洗涤剂( )勺
各搅拌( )次
不同条件 洗涤用品不同
洗衣液
洗洁精
肥皂液
洗涤效果 对油污的效果( ) 对油污的效果( ) 对油污的效果( ) (污物变化) 对血渍的效果( ) 对血渍的效果( ) 对血渍的效果( )
对颜料的效果( ) 对颜料的效果( ) 对颜料的效果( )
结论
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
1 肥皂
2 洗衣粉
3 草酸结晶
1
2
3
4 液体皂
5 衣领净
6 衣物洗涤剂
4
5
6 7 去色灵
8 去渍剂
9 还原剂
……
7
8
9
还有一些专门的洗涤剂
1 内衣洗涤剂
2 婴儿衣物洗涤剂
3 防静电洗涤剂
1
2
3 4 羊毛衫洗涤剂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课件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课件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家洗衣服吗?生:洗!师:异口同声,真的洗?生:洗!师:那好,告诉我这是什么?生:桌布。
师:什么样的桌布?生:脏的。
师:为什么说它脏啊?生:上面又有墨水、又有修正液,还有笔涂的、乱七八糟的师:乱七八糟的,这些钢笔水、修正液等等,都是什么?生:污渍。
师:“污渍”这个词用得好。
这是什么污渍?(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一块食用油的污渍)你说。
生:油!师:对啦!就是油。
都洗过衣服不是吗,油怎样去掉?生:什么油?师:食用油,吃饭一不小心,哗啦!弄到身上。
生:用洗衣粉。
生:我觉得用洗衣机更好用。
生:用水把油泡出来。
师:然后呢?生:再用洗衣粉洗。
师:先泡,再洗。
好的,不错啊!这是什么?(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另一块蜡笔的污渍) 生:颜料。
生:蜡笔涂的。
师:怎么去除?生:用肥皂,然后再用洗衣板搓。
师:用肥皂,还要用洗衣板搓,好的,同学们,你们平时还会在桌布上留下些什么污渍呢?生:墨水。
生:修正液。
生:菜汤。
生:果汁。
师:那你们知道怎样去除吗?生:洗衣粉!师:都知道,对不对。
[评:以“桌布”引入,体现了设计者的巧妙。
说明设计者并没有把“衣服”的概念僵化。
选用桌布的优势就在于桌布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件学生亲手造成的比较脏的东西,而且也了解上面有哪些污渍,这对学生开始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进行假设师:一会儿,将给大家提供一张这样的表格。
(在投影中展示表格)给大家提供六种污渍,每个污渍下面,提供三种洗涤用品。
如果你认为哪一种洗涤用品可以去除这种污渍,就在它下面打一勾,如果你们认为两个都好用呢?生:就打两个勾。
师:三个都好用呢?生:就打三个勾。
师:如果你认为一个都不好用呢?生:就不打勾。
师:咱们同学好聪明啊!这张表格就在你们四人小组的桌子里面,拿出来,商量商量,把它填好。
(学生时几种污渍展开争论。
有的认为对血渍是洗衣精好用,有的则认为肥皂好用,各自根据自身的经验举例说明自已的想法。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4 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 (共10张PPT)(1)

梳理提升
不同条件 (变量)
相同条件 (不变量)
不同种类的洗涤剂 污渍大小 布料 浸泡时间 水量 搅拌次数
洗涤剂使用量
活动二:动手实践
活动任务:探究“去除油污,哪种洗涤剂的效果好? 去除果汁,哪种洗涤剂的效果好?”
活动要求: 1.第1至4组把2块带有油污的布条分别放在洗衣粉水 和肥皂水中搅拌3分钟;第5至8组把2块带有果汁的 布条分别放在洗衣粉水和肥皂水中搅拌3分钟。 2.观察布条上污物的变化,填写实验记录表。 3.准备交流本组得出的结论。
梳理提升
我的发现:
洗涤用品 污物
布条上油污的变化
布条上果汁的变化
洗衣粉
效果好
肥皂粉
效果好
对于果汁,洗衣粉的效果好;对于油污,肥皂粉的效果好。
肥皂的去污原理 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手拉 着油,一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 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 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和水,就变成 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干, 衣服也就洗干净了。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四课
洗衣服的学问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发现衣服上沾 着汗渍、墨水、油污、果汁等污物。你知 道怎样洗去它们吗?
活动一:讨论交流
活动任务:思考“对比洗衣粉和肥皂粉哪种洗涤效果更
好”这个实验中,哪些条件不同,哪些条件相同?
活动流程: 1.自主学习:独立思考活动任务中提出的问题,准备在 组内交流。 2.小组讨论:小组长组织组内成员依次交流,形成统一 意见,做好记录。 3.展示分享:选一个小组展示分享,并组织其他小组补 充、追问、质疑。
小资料 常见污渍清洗方法
■领、袖口:先将衣服浸湿,再在脏处均匀涂上一层牙膏,用毛刷轻刷l-2分钟,水 漂后再按常法用肥皂或洗衣粉搓洗; ■油烟迹:用刷子蘸取浓食盐水多刷洗几次即可;也可用棉纱取纯度较高的汽油除 掉。 ■墨水迹:可往污处撒些细盐粉末,然后用湿肥皂水液刷去;陈墨迹宜选用鲜奶浸 润透,再使用毛刷蘸取鲜奶反复地擦洗。 ■油 迹:用棉纱蘸取纯度较高的汽油反复地擦拭;也可用洗涤剂擦刷。 ■汗 渍:用少量冬瓜汁搓洗,可除掉白衣服上的汗渍。 ■油 渍:取一片萝卜擦拭油污处,然后再用热水洗净。 ■果汁渍:可用少量稀氨水搓揉,然后用清水洗净。 ■污泥渍:用少量马铃薯汁先擦后清洗,可除掉衣服上的污泥渍。 ■血 渍:先用双氧水擦拭污渍,然后再用酒精或清水漂洗。 ■鞋油渍:可用少许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污处,然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铁锈渍:用柠檬汁和食盐调成的糊抹在污处,搓一搓,再用水洗两次,铁锈便可 除掉。
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第三单元第四课 洗衣服的学问 PPT

洗衣服的学问
苏教版科学 六年级上册
怎样洗去污物 生活中的洗涤剂 不同的洗涤用品的特点 肥皂去油污的道理 课堂练习
怎样洗去污物 日常生活中,我们经常会发现衣服上沾着汗渍、墨水、
油污、果汁等污物。
你知道怎样洗去它们吗?
怎样洗去污物
衣服上的墨汁用肥皂洗不下来
用洗衣粉洗
怎样洗去污物
衣服上的油污怎样洗掉
3.观察布条上污物的变化,填写实验记录。
不同的洗涤用品的特点
把你的实验结果记录下来。
污物
洗涤用品
布条上的油污 变化
布条上的果汁 变化
洗衣粉
不干净 较干净
肥皂粉
较干净 不干净
不同的洗涤用品的特点 选择更多的洗涤用品做实验。统计各组实验的结果。
污物
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
污物
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
油污
肥皂粉
血迹
肥皂粉
菜汁
肥皂粉
水彩颜料
专用洗涤剂
果汁
专用洗涤剂
蓝黑墨水
洗衣粉
肥皂去油污的道理
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净。这 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着油,另一 只手拉着水。当我们揉搓衣物的时候,肥皂渗透到织物和油 污中间,拉着油污“投身”到水中。这样,原来不相溶的油 和水,就变成“油水交融”的污水了,随着多次的漂洗、拧 干,衣服也就洗干净了。
A.洗涤品种类
B.水量
C.污物大小
D.洗涤品用量课堂练习源自• 3、不管选用哪种洗涤品,都是为了( C )
A.使污物不受损 B.改变污物质地 C.达到去污目的 D.使水不受污染
课堂练习
• 4、对于油污,单用水是洗不干净的,用肥皂则可以洗干净。为 什么? 答:这是因为溶解在水中的肥皂就像一个人,一只手拉
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4 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 (共17张PPT)

解决生活问题
2、洗涤贴身 衣物如内衣内 裤时,选用哪 种洗衣用品合 适?为什么?
解决生活问题
3、特别着急 洗衣服时,选 用哪种洗衣用 品合适?为什 么?
果不好
石油化工 阴离子表面
产品
活性剂
1、在各种水质中 都能保持良好的去 污能力
2、与肥皂、洗衣 液相比碱性强,去 污效果最好。
1、对皮肤刺 激性高
2、洗过的衣 物一褪色、 易变硬。
3、废水不好 处理,易污 染环境。
可再生植 非离子型表 1、溶解的速度快 价格高
物油脂 面活性剂
2、对皮肤刺激小
解决生活问题
洗衣服的学问
常见的污渍
常见洗衣用品
洗衣用品分类
研究 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涤酱油渍哪 内容 个效果好?
变 量
不 1、温水100ml.
变
2、肥皂末1平勺,洗衣粉1平勺,洗衣液 1平勺。
量 3、同样材质的布料上分别滴上1滴酱油。
4、同时放入布条浸泡1分钟。
5、同时搅拌30下。
说说哪个洗涤的效果好?
4、同时放入布条浸泡1分钟。
5、同时搅拌30下。
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涤油渍、钢 笔水渍、血渍哪个效果好?
肥皂 洗衣粉 洗分 优点
缺点
为什么不同洗衣用品的洗涤效果不同?
动物或植 硬脂酸钠
1、对皮肤的刺激 1、肥皂在井
物的油脂
性比较小
水中洗涤效
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涤酱油渍哪个效果好?
肥皂 洗衣粉 洗衣液 1组 2组 3组 4组 5组 6组
研究 肥皂、洗衣粉、洗衣液洗涤油渍、钢 内容 笔水渍、血渍哪个效果好?
最新版本洗衣服的学问ppt课件六年级科学上册苏教版

在对比实验中要注意那些问题?
• 1、我们在一个杯子里放一勺洗衣粉,在另一个 杯子里放三勺肥皂粉,这样可以吗?为什么? (两个杯子里洗衣粉和肥皂粉的用量相同)
• 2、一个杯子装半杯水,另一个杯子装一杯水, 这样行吗?为什么?(两个杯子里装的水用量相 同)
• 想一想:还有什么要相同?
对比试验
哪种洗涤剂去污效果好
• 实验记录卡一
洗衣粉 布条上( 墨水 渍 )的变化 布条上( 圆珠 笔渍 )的变化
• 得出的结论(
肥皂粉
)
• 有了猜测就动手实验来验证,通 过观察得出结论。科学家们也是
这样做科学研究的,让我们动起 手来做生活中的小科学家。
生活中常见的污渍有 哪些?
油渍、水彩渍、果汁、菜汁、 墨水、血迹等等。
猜测记录卡二:
• 油渍 • 水彩渍 • 果汁 • 菜汁 • 墨水 • 血迹
肥皂 洗衣粉
实验记录卡二:
污物
效果最好 污物 的洗涤用 品
效果最好 的洗涤用 品
油污
血迹
疏汁
水彩颜料
果汁
蓝黑墨水
虽然污渍的成分各不相 同,但只要用匹配的洗 涤剂,它们都能被洗干 净。洗衣服大有学问。
■常见污渍清洗方法
油烟迹:用刷子蘸取浓食盐水多刷洗几次即可;也可用棉纱 取纯度较高的汽油除掉。
■墨水迹:可往污处撒些细盐粉末,然后用湿肥皂水液刷去; 陈墨迹宜选用鲜奶浸润透,再使用毛刷蘸取鲜奶反复地擦洗。
■油 渍:取一片萝卜擦拭油污处,然后再用热水洗净。
■果汁渍:可用少量稀氨水搓揉,然后用清水洗净。 ■污泥渍:用少量马铃薯汁先擦后清洗,可除掉衣服上的污 泥渍。 ■血 渍:先用双氧水擦拭污 洗涤用品可以去除污迹呢?
小学科学苏教版《洗衣服的学问》优秀PPT课件1

小学科学苏教版《洗衣服的学问》优 秀PPT课 件1
4.洗衣服的学问
肥皂的起源
相同的条件是:
不同的条件是:
布条上污物的面积大小; 水量多少;(150ml)
洗涤用品的种类(洗衣粉和肥皂粉)。
水温;(室温自来水) 洗涤用品用量;(一平勺)
对比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验
布条何时放入、何时取出; 洗多长时间; 洗涤的力度一样
操作步骤
实验报告单
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
针对污渍,我们应该怎样选择洗涤 用品呢
4、中国若不能创造出一种新哲学,则 民族再 兴只是 空谈” ,张岱 年这话 表明唯 有创造 新哲学 我们民 族才有 振兴的 希望
5 、开篇引用的两句民歌,颇具地域 风情和 民族特 色,既 暗示了 本文人 物之间 的关系 ,又营 造了浓 郁的抒 情氛围 。
6 、本文很少有直接抒发人物内心情 感的语 句,结 尾部分 描绘的 昏暗而 又不失 温暖的 静谧 场景,令人回味无穷。
2、班组完工后,对产品的保护进行系 统管理 ,对班 组已完 成并形 成系统 功能的 产品, 经验收 后,即 组织人 力、物 力和相 应的技 术手段 进行产 品保护 ,直至 形成最 终产品 ,并指 派专人 看护直 至交付 业主使 用为止 。
3 、张岱年在哲学研究上取得的巨大 成就, 跟他学 生时代 对中外 哲学典 籍的深 入研究 、名师 的指导 、好学 深思的 品性有 关。
还有一些专门的洗涤剂
1 内衣洗涤剂
2 婴儿衣物洗涤剂
3 防静电洗涤剂
1
2
3 4 羊毛衫洗涤剂
5 羊绒衫洗涤剂
6 丝毛洗涤剂
7 羽绒服洗涤剂
4
5
6
8 皮衣清洗剂
苏教版6年级科学洗衣服的学问课件ppt

洗涤用品 污物
油污 血渍 番茄汁 荧光笔迹 水粉颜料 蓝黑墨水
肥皂(粉)
洗衣粉
草酸结晶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对比试验
特点:只有一个条件不 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谢谢指导!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请同学们找出:相同的条件 不相同的条件
放入同样大小 的油污布条
第39页实验 那种洗涤用品效果好
洗衣粉
放入同样大小 的油污布条
■油 迹:用棉纱蘸取纯度较高的汽油反复地擦拭;也可用洗涤剂擦刷。 ■汗 渍:用少量冬瓜汁搓洗,可除掉白衣服上的汗渍。 ■油 渍:取一片萝卜擦拭油污处,然后再用热水洗净。 ■果汁渍:可用少量稀氨水搓揉,然后用清水洗净。 ■污泥渍:用少量马铃薯汁先擦后清洗,可除掉衣服上的污泥渍。 ■血 渍:先用双氧水擦拭污渍,然后再用酒精或清水漂洗。 ■鞋油渍:可用少许汽油擦洗衣服上的污处,然后用清水洗净即可。 ■铁锈渍:用柠檬汁和食盐调成的糊抹在污处,搓一搓,再用水洗两
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
1 肥皂
2 洗衣粉
3 草酸结晶
1
2
3
4 液体皂
5 衣领净
6 衣物洗涤剂
4
5
6 7 去色灵
8 去渍剂
9 还原剂
……
7
8
9
从使用情况来看,闭胸式的使用比较 广泛。 敞开式 盾构之 中有挤 压式盾 构、全 部敞开 式盾构 ,但在 近些年 的城市 地下工 程施工 中已很 少使用 ,在此 不再说 明。
【推荐】六年级上册科学课件-3.4 洗衣服的学问|苏教版 (共16张PPT)

对比实验
特点:只有一个条件不 同,其他条件必须相同。
6
怎样洗衣服?
7
实验:比较肥皂粉和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相同条件 不同条件
8
哪种洗涤用品去污效果好
不同条件 (变量)
不同的洗涤用品 水量 洗涤品量
相同条件 (不变量)
材料 污渍面积
时间 洗涤方法
9
实验:比较肥皂粉和洗衣粉的洗涤效果
实验要求:
1.每组选择一种污渍做实验。 2.小组做好分工: 1人取送材料
1人计时 2人搅拌溶液,搓洗布条。 其余成员做好记录。
10
实验方法:
1.两名同学分别用筷子搅拌两杯溶液,做到同时同步。 (时间2分钟) 2.将带污渍的布条分别浸泡在两种溶液中。(时间3分钟) 3.取出布条,轻轻揉搓,放在塑料袋上,观察污渍变化。 4.填写实验记录。
11
汇报交流
污物
布条上 的变化
洗涤用品
洗衣粉 肥皂粉
布条上 的变化 我发现:洗______(油污、果汁、墨水、水性笔渍)
用________比较好。
12
哪种洗涤用品的效果好?
污渍
肥皂粉
洗衣粉
油污
果汁
墨水
水性笔渍
13
14
15
选择更多的洗涤用品做实验。
污物
油污 菜汁 果汁
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 污物 效果最好的洗涤用品
血迹 水彩颜料 蓝墨水
洗衣服的学问
1
2
各种各样的洗涤用品
1 透明皂
2 洗衣粉
3 草酸结晶
1
2
3
4 液体皂
5 衣领净
6 衣物洗涤剂
4
5
6 7 去色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小学六年级科学上册第3课《洗衣服的学问》教学课件一、创设问题情境师: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在家洗衣服吗?生:洗!师:异口同声,真的洗?生:洗!师:那好,告诉我这是什么?生:桌布。
师:什么样的桌布?生:脏的。
师:为什么说它脏啊?生:上面又有墨水、又有修正液,还有笔涂的、乱七八糟的师:乱七八糟的,这些钢笔水、修正液等等,都是什么?生:污渍。
师:“污渍”这个词用得好。
这是什么污渍?(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一块食用油的污渍)你说。
生:油!师:对啦!就是油。
都洗过衣服不是吗,油怎样去掉?生:什么油?师:食用油,吃饭一不小心,哗啦!弄到身上。
生:用洗衣粉。
生:我觉得用洗衣机更好用。
生:用水把油泡出来。
师:然后呢?生:再用洗衣粉洗。
师:先泡,再洗。
好的,不错啊!这是什么?(向学生展示桌布上的另一块蜡笔的污渍)生:颜料。
生:蜡笔涂的。
师:怎么去除?生:用肥皂,然后再用洗衣板搓。
师:用肥皂,还要用洗衣板搓,好的,同学们,你们平时还会在桌布上留下些什么污渍呢?生:墨水。
生:修正液。
生:菜汤。
生:果汁。
师:那你们知道怎样去除吗?生:洗衣粉!师:都知道,对不对。
[评:以“桌布”引入,体现了设计者的巧妙。
说明设计者并没有把“衣服”的概念僵化。
选用桌布的优势就在于桌布对学生而言是一件再熟悉不过的东西,同时也是一件学生亲手造成的比较脏的东西,而且也了解上面有哪些污渍,这对学生开始本课的学习起到了促进的作用。
]二、进行假设师:一会儿,将给大家提供一张这样的表格。
(在投影中展示表格)给大家提供六种污渍,每个污渍下面,提供三种洗涤用品。
如果你认为哪一种洗涤用品可以去除这种污渍,就在它下面打一勾,如果你们认为两个都好用呢?生:就打两个勾。
师:三个都好用呢?生:就打三个勾。
师:如果你认为一个都不好用呢?生:就不打勾。
师:咱们同学好聪明啊!这张表格就在你们四人小组的桌子里面,拿出来,商量商量,把它填好。
(学生时几种污渍展开争论。
有的认为对血渍是洗衣精好用,有的则认为肥皂好用,各自根据自身的经验举例说明自已的想法。
)师:后面有的同学急切地想问我一个问题,不知道前面的同学发没发现这个问题,让他们把问题说出来。
生:草酸是什么?生:草酸是一种酸性物质,碰到物体以后,会产生化学反应。
师:酸性物质,产生化学反应。
对草酸有没有一点印象了。
好,谁还能说?生:草酸是酸性的物质,它可以分解一些碱性的物质。
师:谁还能说,比如颜色。
生:颜色是透明的。
师:现在给大家看,这是什么?(拿起装有草酸的杯子)生:洗衣粉。
师:那这个呢?(拿起装洗衣粉的杯子)(没有发出任何声音)师:这个是洗衣粉,这个是草酸。
(将草酸放在投影上)谁能来描述草酸?现在,你看到了,终于看到了草酸是什么样了?描述!生:有点像糖,有点像盐。
师:像糖、像盐,实际上都是想说明它什么特点?生:它是颗粒的。
生:它是白色的。
生:白色,颗粒状的物体。
师:好的,草酸,白色、颗粒状的物体,酸性物质。
草酸的作用呢?今天,通过这节课你们会对它有一点了解,在这节课中,草酸作为一种洗涤用品来使用,在实验过程中看看它怎么样?[评:教师作为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领者,角色把握得较好。
以自己的言语、动作,形象直观、生动有趣地为学生提供了一个开放的、主动思维的空间,循序渐进地把学生引入科学探究的过程中。
]三、讨论变量,制定方案师;刚才我看到同学们的猜测,没有选一个的,对于一种污渍,有的选洗衣粉,有的选肥皂,有的选草酸,究竟哪一个好用,想不想知道?现在我们就做?生:好!师:知道怎么做吗?生:知道。
师:真的,不过在做之前,我们要有几个问题要考虑好,先把事情想周全了我们再做。
例如我们要去除钢笔水这个污迹,我们在一个杯子中放一勺草酸,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两勺洗衣粉,在另一个杯子中放三勺肥皂粉,这样可以吗?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不可以?生:分布不均匀,去污的能力也是不一样的。
生:就是用的量不均匀。
师:用的量要均匀,也就是在实验中我们必须保证一件事,什么事儿?生:同样的数量。
师:同样的数量,是不是,也就是洗涤用品的量必须保持一样——相同。
刚才我们说的第一个是什么?洗衣粉、肥皂粉、草酸这些都是什么?生:洗涤用品。
师:相同条件就这一个吗,还有没有呢?小组里商量商量怎么样?(教师参与到某一小组的讨论,了解学生的讨论状况。
)师:怎么样?商量得如何,谁来说说?生:用的水要一样师:能不能具体说一说,你看,你这句话我有两种想法,一是用自来水,二是用矿泉水,或者用冷水或者用热水你这个“水要一样”究竟指的是什么?生:热水也行,自来水也行。
生:要用自来水,就都用自来水。
师:我们来确定一下,今天我们肯定用实验桌上的自来水。
还有吗?生:水的多少要一样,也就是水量。
生:洗的时间要一样。
生:污渍的量要一样。
师:“量”这个字用的准确吗,生:是污渍的面积。
生:洗的方法要一样,用手洗和用搓板洗效果是不一样的。
生:洗的东西要一样,就是用毛料都用毛料,不能一个用布,另一个用毛料。
师:实际上,你们说的是洗涤时的材料要一样。
生:因为是对比实验,必须用肥皂洗这么大块的蓝黑墨水的污渍,草酸也洗这么大块,洗衣粉也洗这么大块。
师:你想说明什么?生:污渍要一样。
师:说这么多相同点,有没有不同点。
生:不能在一块洗,要用不同的容器。
师:好!但实际上还是要用同样的容器的。
生:用的洗涤用品不一样。
师:看来不同条件有几个?生:有一个。
师:现在我们是不是可以做呢?没有材料是吧?看,这些是我们这节课将用到的实验材料。
(向学生介绍实验材料,具体过程略)[评:教师在学生们分组讨论时,不是以教师的角色参与讨论,而是走进学生中间与他们自由探讨,“你们看这样行不行?”发掘学生自主探究的潜能,培养学生积极动脑,认真分析的能力。
热情鼓励、精心诱导学生最大限度地分析、探讨实验操作过程。
]师:说了老半天,我还不知道你们第一步做什么?第二步做什么?(学生讨论)生:我们组设计的第一步是把洗涤用品放到杯子里,第二步是……师:洗涤用品放到杯子里就完事了,有没有问题?生:洗涤用品的量要一样多。
师:你们放多少?生:放一勺。
师:这是一勺,(满)这也是一勺。
(平)得说清楚?生:一满勺。
生:怎么舀都行,但要用手抹平。
生:手用的力不一样,用手晃一晃,再用小尺抹平。
生:我们组的第二步是放水。
师:还是具体一点好。
生:用烧杯的刻度量出来。
师:咱们约定好,水量为150ml。
生:我们组的第二步是把要洗的东西放在烧杯里。
师:又有问题了,想想看。
生:把洗涤用品放到杯子里得先搅一下。
师:说得好。
大家一点点补充,方法就会更明确了。
生:污渍要同时放。
生:接着三个人同时搅拌。
师:这一步说得比较细。
“接着三个人同时搅拌”有没有问题了?有,你站起来(胖一点的学生),你站起来(瘦一点的学生)。
生:我知道了,用的力量要一样。
师:你看,自然就有的同学反应过来了。
有劲的同学轻一点,力量小的同学加把劲。
生:搅拌的方向要一样。
生:搅拌的时间要样。
师:时间怎么控制?生:计时。
师:我们约定的搅拌时间为2分钟。
继续!生:用镊子把污渍取出比较一下。
师:又出问题了!生:应该先漂洗再比较。
生:要同时拿出来。
生:刚才马力说的那个,就一个杯子怎么同时漂洗。
师:杯子少了啊!生:可以把这三块污渍一起放在杯子里漂洗,还可以把水倒掉,再洗下一个。
师:这样行吗?生:三个一起放就分不清了。
第二种方法放一个,再放一个,时间就不一样了。
师:是啊!不过漂洗这个过程,并不是洗涤的过程,也就是说并不是很重要,允许时间的不一致,但从杯子中取出污渍的时间要一样。
生:最后就是比较了。
[评:老师对学生的探究方法的指导非常细致,有扶有放,使学生明白了在探究的过程中要注重事实,要以认真严谨的态度进行探究试验。
如:怎样进行实验,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有什么好方法解决这些问题。
使学生在像科学家那样进行探究的过程中,知道了不同污渍要用不同的洗涤用品,清洗衣服也有学问,并从中感受到学习科学的乐趣。
]四、合作探究,搜集证据师:对!比较很重要,真了不得,每一步同学们都像科学家一样.争论、讨论,直至完善。
好,现在我们可以做了,不过这个实验很麻烦的。
生:分工。
师:对!还等什么?分吧!师:最后再说一句,请同学们不仅关注实验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污渍被去除过程中的现象。
开始!(学生实验活动略)师:我们今天的污渍不止这一种,看前面,还有这么多?看到同学们像科学家一样,认真、仔细,小手拨啊,拨啊!真的让老师好感动。
等一会儿,你们每一组可以到前面来取其他污渍进行实验,但只能取一种污渍。
(学生继续实验)五、交流研讨,拓展认识师:研究结果这样汇报,先说你们实验的污渍是什么?再说猜测是什么?结果怎样?谁来说?生:我们研究的污渍是蓝黑墨水,我们猜是洗衣粉和肥皂好用,结果是草酸。
师:能不能说说,对猜测和结果的不同,你们有什么想法?生:做事情不能光想,还要实践。
生:草酸是酸性的,墨水可能是碱性的,它们之间产生了反应。
生:我们还做了血迹,在这些洗涤用品中表现最好的是洗衣粉。
生:我们的结果和他们的一样,草酸是最不好用的。
生:我们组做的是西红柿汁,结果是洗衣粉最好用,其次是肥皂,最后是草酸。
生:我们组做的是修正液,似乎是草酸好用一点,再就是洗衣粉和肥皂。
生:我们也做了修正液,相对来说是洗衣粉好用,但分不太清楚。
师:还有个食用油的污渍。
生:我们做了,结果是肥皂第一,洗衣粉第二,草酸第三。
师:今天的课上得怎么样?别忘了,不仅要“关注实验的结果,同时也要关注污渍被去除过程中的现象。
”生:我说的是蓝黑钢笔水的污渍,放到草酸中,污渍就开始化了。
生:溶解了。
生:污渍变浅了,蓝黑墨水跑到草酸里了。
师:有了这样的观察,有一个问题问同学们:污渍是怎样被去除的?生:草酸把钢笔水溶解到水里。
生:它们之间产生了化学反应。
师:听了同学们的解释,老师做了个小课件,来解释这个问题。
(播放课件)[评:为了更形象地把污渍变化的过程展示出来,老师使用了课件,学生通过课件的展示更好地理解了污渍变化的全过程。
]师:洗衣服对于不同的污渍要怎样?生:用不同的洗涤用品。
师:在医学上怎么说?生:对症下药。
师:今天要给同学们留一个作业。
刚才在试验中,修正液这个污渍不太好去掉是吧?如果弄在手上,怎么办?(教师出示弄在手上的白雪修正液的污渍)生:用肥皂使劲搓,再抠。
生:用风油精或洗甲水可以去掉。
师:(演示修正液污渍被去除的过程)是什么去除了修正液污渍呢?这就是本节课的作业。
[评:让学生带着问题走进课堂,又带着问题走出课堂。
王老师没有把上下课的铃声作为教学的起点和终点,课后的后续探究是对本课研究内容的一个巩固和延伸。
因为生活处处皆学问,生活处处皆课堂,学生在带着这个问题离开课堂之后,其实又是一个新的开始。
接下来的活动势必会涉及由“猜想结果”到最后的“表达交流”,学生又进行了一次科学探究的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