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生动物形态观察(普通生物学实验七)讲解

合集下载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多样化的生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重要的环节,对维持生物多样性和生态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为了更好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特征和行为习性,我们进行了一次原生动物观察实验。

实验目的:1.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2.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活环境和生存策略;3.探究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和方法:1.显微镜:用于观察原生动物的细胞结构和运动方式;2.显微镜玻片和盖玻片:用于制作原生动物标本;3.显微镜载玻片:用于观察原生动物的活体;4.显微镜盖玻片夹:用于固定原生动物活体;5.显微镜封片蜡:用于封装原生动物标本;6.显微镜封片刀:用于切割封片蜡。

实验过程:1.采集样本:从水体或土壤中采集原生动物样本,并将其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中;2.观察活体:将载玻片放入显微镜中,调整放大倍数,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3.制作标本:将原生动物样本固定在显微镜玻片上,加入适量的封片蜡,并用封片刀切割成合适大小的标本;4.观察标本:将制作好的原生动物标本放入显微镜中,观察其细胞结构和形态特征。

实验结果:1.形态特征:我们观察到原生动物的形态多样,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椭圆形,还有的呈扁平形。

它们的大小一般在10-100微米之间,其中有些种类的原生动物体内还含有膜泡、纤毛等结构;2.运动方式: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也多样,有的通过伸缩细胞体来蠕动,有的通过纤毛的摆动来前进,还有的通过假足的伸缩来移动;3.生活环境:原生动物广泛分布于水体和土壤中,它们可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通过摄食细菌、藻类等来获取营养;4.生存策略:为了适应不同的生存环境,原生动物发展出了多样的生存策略,如共生、寄生、捕食等。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实验观察,我们对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运动方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原生动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使其在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2. 掌握原生动物的生活习性;3. 培养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的能力。

二、实验原理原生动物是最低等的多细胞动物,其个体由单个细胞组成,具有细胞核、细胞质、细胞器等结构。

原生动物具有多种运动方式,如伪足运动、纤毛运动等。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形态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滴管、生理盐水、酒精、盐酸等。

四、实验步骤1. 取草履虫、变形虫、疟原虫等原生动物,分别置于载玻片上;2. 用生理盐水滴加在载玻片上,使原生动物悬浮在液体中;3. 将载玻片置于显微镜下,观察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4. 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记录其运动特点;5. 观察原生动物与食物的关系,记录其摄食方式;6. 观察原生动物的生长发育过程,记录其繁殖方式;7. 将实验结果记录在实验报告上。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草履虫呈卵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草履虫具有纤毛,能通过纤毛运动在水中旋转前进。

草履虫摄食方式为渗透和胞饮。

草履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2. 变形虫:变形虫呈不规则形状,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

变形虫具有伪足,能通过伪足运动在固体表面爬行。

变形虫摄食方式为吞噬。

变形虫的繁殖方式为无性生殖,通过二分裂繁殖。

3. 疟原虫:疟原虫呈椭圆形,细胞质中有一个大核和一个小核。

疟原虫具有鞭毛,能通过鞭毛运动在水中游动。

疟原虫摄食方式为渗透。

疟原虫的繁殖方式为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相结合,经过环状体、滋养体、裂殖体、配子体等阶段。

六、实验总结通过本次实验,我们了解了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和结构、生活习性及与人类的关系。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使用显微镜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

同时,我们也认识到原生动物在自然界中的重要地位,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密切关系。

观察原虫实验报告总结

观察原虫实验报告总结

观察原虫实验报告总结
本次实验主要观察了原生动物中的一种具有显著运动性的原虫。

实验过程中,我们首先观察了原虫的外形特征并进行了分类鉴定,然后研究了其运动方式和环境适应能力,并最终通过实验数据得出了一系列的结论。

首先,在观察原虫的外形特征时,我们发现该原虫为单细胞生物,呈长圆筒形,两端略尖。

其表面布满纤毛,这些纤毛通过颤动的方式使原虫能够在水中快速移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该原虫具有一个柔软的外膜,可以改变形状以适应不同环境的要求。

在研究原虫的运动方式时,我们进行了一系列观察和实验。

首先,我们发现原虫通过纤毛的颤动产生推进力,从而向前移动。

当纤毛在一侧颤动时,原虫会向相反的方向转动,从而改变前进的方向。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原虫能够通过改变纤毛的颤动频率和幅度来调整速度和运动方向。

这种颤动运动方式不仅使原虫能够快速移动,还能够在缺氧或过酸性环境下更好地适应。

在观察原虫的环境适应能力时,我们进行了一组实验。

实验结果显示,原虫对温度较为敏感,能在较宽的温度范围内生存和繁殖,但高温和低温对其生命活动有一定的影响。

此外,原虫对酸碱度的适应范围也较宽,但过度酸性或过碱性环境会对其造成严重的损害。

我们还发现,原虫在缺氧环境下能够延长存活时间,并通过改变颤动的幅度和频率来适应。

综上所述,本次实验通过观察原虫的外形特征、运动方式和环
境适应能力,得出了一系列结论。

这些结论不仅丰富了我们对原生动物的认识,也为我们研究原虫的生存机制和环境适应能力提供了一定的参考。

实验结果对我们更深入地了解原生动物的生态学和生理学具有一定的科学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大家好,我今天要给大家讲解一下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的原理。

我们要知道什么是动物细胞。

动物细胞是指在动物体内生活的细胞,它们和植物细胞有很大的不同。

那么,我们如何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呢?接下来,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给大家详细介绍。

一、实验器材和材料1.1 显微镜显微镜是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的重要工具。

我们可以使用光学显微镜或者电子显微镜来观察动物细胞。

光学显微镜的放大倍数一般在400倍到1000倍之间,而电子显微镜的放大倍数可以达到100万倍以上。

1.2 载玻片和盖玻片载玻片是放置动物细胞样品的地方,盖玻片则是覆盖在载玻片上的,以防止水分挥发和污染。

我们可以使用预先处理好的载玻片,也可以自己动手制作。

1.3 染色剂染色剂可以帮助我们更清晰地观察动物细胞的内部结构。

常用的染色剂有吉姆萨染液、苏木精-伊红染液等。

染色前需要将染料与酒精等溶剂混合均匀,然后涂抹在载玻片上。

二、实验步骤2.1 取材我们可以从动物组织中提取细胞样品,如肝脏、肾脏等。

取材时要注意避免对细胞造成损伤。

2.2 制备细胞悬液将取得的细胞样品放入生理盐水中,用离心机搅拌均匀,使细胞沉淀到底部。

然后将上层的液体倒掉,留下含有细胞的沉淀物。

接着,加入一定量的生理盐水,再次离心,使细胞悬液变得稀薄。

用滤纸过滤去杂质,得到纯净的细胞悬液。

2.3 滴加染色剂将制备好的细胞悬液滴在载玻片上,然后用盖玻片轻轻压住。

等待一段时间,让染色剂充分渗透进细胞内部。

此时,我们可以看到细胞内部的结构已经呈现出来。

如果需要进一步观察,可以更换不同的染色剂进行染色。

三、观察结果及分析通过显微镜观察到的动物细胞基本形态包括:细胞质、细胞核、线粒体、内质网等。

我们可以根据这些结构的特点来判断细胞的功能和状态。

例如,线粒体的分布和数量可以反映出细胞的能量代谢状况;内质网的折叠方式可以提示细胞是否处于分裂状态等。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科研工作。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1. 引言嘿,朋友们!今天我们来聊聊一个看似复杂,但其实挺有趣的话题——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

乍一看,细胞可能让人觉得有点枯燥,但其实它们就像一群小小的工人,各自忙着自己的活儿。

就像咱们生活中的小角色,细胞也有自己的个性和故事。

这次咱们要搞清楚的是,怎么观察这些微小的“居民”,到底它们长得什么样、怎么工作的。

这就像探险一样,有点神秘,又有趣得不得了!2. 动物细胞的基本构造2.1 细胞膜,守护神首先,咱们得聊聊细胞膜。

想象一下,细胞膜就像一座城堡的围墙,把细胞里的“王国”给保护得妥妥的。

它的主要功能就是控制什么能进,什么不能进,就像个严格的门卫。

有了细胞膜,细胞才能安心地在里面生活,不用担心外面世界的干扰。

2.2 细胞质与细胞器接着是细胞质,嘿,细胞质就像细胞的“土壤”,里面装满了细胞器,这些细胞器就像城堡里的小帮手,各司其职。

比如,线粒体负责提供能量,就像城堡的发电机;而内质网则是个运输系统,负责把细胞所需的物质运送到各个地方。

哇,这里真是忙碌的“小社会”啊!3. 观察实验的准备3.1 材料准备好了,咱们聊完了细胞的构造,现在就来聊聊观察实验需要什么材料。

首先,你得准备一片动物组织,比如说鸡的心脏或是鱼的鳔,听起来是不是很像料理节目?不过别担心,这可不是让你下厨!接下来,你还需要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当然还有一些染色剂,让细胞变得更好看。

想象一下,就像给小动物们化个妆,哇,瞬间变得迷人多了!3.2 实验步骤接下来就是实验的步骤了。

首先,拿出准备好的组织,切成薄薄的片,这可不是随便切的,要讲究技巧哦!然后把切好的片放在载玻片上,滴上一滴染色剂,让它们“上妆”。

盖上盖玻片,放到显微镜下,看,奇妙的细胞世界就展现在你眼前了!相信我,看到那些细胞在显微镜下活灵活现的样子,真的是让人心潮澎湃,仿佛置身于一场小型的科学盛宴。

4. 观察结果与分析4.1 细胞的形态最后一步,咱们要仔细观察细胞的形态。

原生动物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依据

原生动物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依据

原生动物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依据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 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practical materials, 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 appreciation, sentence excerpts, ancient poems, classic articles, topic composition, work summary, word parsing, copy excerpts, 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 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please pay attention!原生动物是一类非常特殊的生物群体,其广泛分布于土壤、水体、植物和动物体内等各种生态环境中。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原生动物观察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多样化的生物,它们广泛分布于各种生态系统中,包括淡水、海洋、土壤和动物体内等。

本次观察实验旨在了解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通过观察和记录,我们希望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些微小生物的奥秘。

实验方法:我们在实验室中使用显微镜观察了一些来自淡水和土壤样本中的原生动物。

首先,我们将样本放入显微镜载玻片上,并加入适量的水或培养液,以保持原生动物的活性。

然后,我们使用显微镜的不同放大倍数进行观察,并记录我们观察到的现象和特征。

实验结果:在观察过程中,我们发现了多种形态各异的原生动物。

其中,最常见的是纤毛虫和鞭毛虫。

纤毛虫身体呈长条状,表面覆盖着许多细长的纤毛,通过纤毛的运动来推动身体前进。

而鞭毛虫则具有一个或多个鞭毛,通过鞭毛的摆动来移动。

此外,我们还观察到了一些原生动物具有伪足,通过伪足的伸缩来捕食和移动。

除了形态特征外,我们还观察到了原生动物的行为习性。

有些原生动物会在水中游动,而另一些则会附着在水生植物或其他固体表面。

我们还观察到一些原生动物在觅食时会释放出黏液,以吸附周围的有机物质。

这些行为习性显示了原生动物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它们不仅参与了物质循环,还是其他生物的食物来源。

讨论与分析:通过本次观察实验,我们对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而,由于时间和资源的限制,我们只观察了一小部分原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

因此,我们的观察结果可能并不能完全代表原生动物群体的整体情况。

此外,原生动物的微小体型和复杂形态使得其研究和观察相对困难。

在实验中,我们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细节。

然而,显微镜观察也存在一些限制,比如分辨率和深度的限制。

因此,我们只能观察到一些表面特征,对于原生动物的内部结构和功能了解较少。

结论:总体而言,本次原生动物观察实验使我们对这一微小生物群体有了初步的了解。

我们通过观察和记录,了解了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以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观察实验报告实验目的: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形态、生活习性等特征,了解它们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活动,探究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实验材料: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草屑、水样、显微镜切片、原生动物标本。

实验步骤:1.观察草屑中的微生物取一小块草屑,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草屑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2.观察水样中的微生物取一滴水样,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水样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3.观察原生动物标本取一块原生动物标本,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原生动物标本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其中,有些生物具有纤毛或鞭毛,可以通过它们的运动方式来判断它们的种类。

4.观察显微镜切片取一块显微镜切片,放入载玻片上,加入一滴水,盖上盖玻片,用显微镜观察。

结果:在显微镜切片中可以看到许多微小的生物,它们的形态各异,有的呈球形,有的呈杆状,有的呈螺旋形。

其中,有些生物具有纤毛或鞭毛,可以通过它们的运动方式来判断它们的种类。

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我们可以发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它们是生态系统中的基础生物,是食物链的起点,也是分解有机物的重要生物。

同时,它们的形态各异,生活习性也不同,这些特征使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维持生态系统的平衡。

通过这次实验,我们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原生动物及微型后生动物的生态环境和生命活动,也更加深刻地认识到它们在生态系统中的重要作用。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嘿,伙计们!今天我们要聊聊一个非常有趣的话题——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你们知道吗,细胞是构成生命体的基本单位,而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在结构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但也有很多不同。

那么,我们该如何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呢?别着急,我来给大家普及一下。

我们需要准备一些实验器材,比如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荧光笔等。

还有最重要的一步:制作细胞悬液。

这个过程其实很简单,就是把动物组织放在生理盐水或者清水里,然后用搅拌器或者胶头滴管搅拌均匀即可。

不过要注意的是,一定要保持组织的新鲜度,否则会影响实验结果哦!接下来,我们就可以开始观察动物细胞了。

将制好的细胞悬液倒入载玻片上,然后用镊子轻轻地盖上盖玻片。

这时候,你会发现盖玻片上有一层水珠,别担心,这是正常现象。

接着,我们要用荧光笔在盖玻片的一侧涂上一层荧光素溶液,这样可以让细胞更容易被观察到。

然后,把盖玻片放回载玻片上,再加上另一层盖玻片。

用显微镜观察就可以了。

在观察过程中,你可能会看到一些有趣的现象。

比如说,细胞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发生变化。

这是因为细胞内部的代谢活动在不断地进行着。

另外,你还可以看到一些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

比如说,两个相邻的细胞之间可能会有信号分子相互传递,从而影响它们的功能。

这些都是非常有趣的现象哦!当然啦,要想更好地观察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还需要掌握一些基本技巧。

比如说,要注意调整显微镜的焦距和光源强度;要学会使用不同的切片技术;还要了解一些常见的细胞类型和功能等等。

只有掌握了这些技巧,才能让我们更好地探索生命的奥秘吧!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是一项非常有趣而且富有挑战性的工作。

通过这项实验,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细胞的结构和功能,从而更好地理解生命的本质。

所以呢,如果你对生物学感兴趣的话,不妨试试看吧!相信你一定会收获满满的知识和快乐的体验哦!。

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

原生动物的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2. 掌握原生动物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二、实验原理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它们具有多种形态和生活方式。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细胞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征。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草履虫、变形虫、眼虫等原生动物。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酒精灯、镊子、剪刀、蒸馏水、生理盐水、碘液等。

四、实验步骤1. 草履虫观察(1)将草履虫放入载玻片中央,加入适量生理盐水。

(2)用显微镜观察草履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

(3)记录观察结果。

2. 变形虫观察(1)将变形虫放入载玻片中央,加入适量生理盐水。

(2)用显微镜观察变形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

(3)记录观察结果。

3. 眼虫观察(1)将眼虫放入载玻片中央,加入适量蒸馏水。

(2)用显微镜观察眼虫的形态、结构、运动方式等。

(3)记录观察结果。

4. 原生动物实验操作(1)用镊子将原生动物取出,放入培养皿中。

(2)观察原生动物在不同环境条件下的运动、摄食、繁殖等现象。

(3)记录实验结果。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草履虫观察结果草履虫呈椭圆形,前端有口沟,后端有伸缩泡。

草履虫通过纤毛运动,摄取食物颗粒。

2. 变形虫观察结果变形虫呈不规则形状,通过伪足运动,摄取食物颗粒。

3. 眼虫观察结果眼虫呈卵圆形,前端有眼点,后端有伸缩泡。

眼虫通过纤毛运动,摄取食物颗粒。

4. 原生动物实验操作结果在不同环境条件下,原生动物表现出不同的生理现象。

例如,在富含营养的环境中,原生动物生长迅速,繁殖能力强;在营养不足的环境中,原生动物生长缓慢,繁殖能力降低。

六、实验结论1. 原生动物是一类单细胞生物,具有多种形态和生活方式。

2. 通过观察原生动物,可以了解其细胞结构、生殖方式、营养方式以及运动方式等基本生物学特征。

3. 原生动物实验操作有助于提高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思维。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引言: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而古老的生物,它们存在于水中、土壤中以及其他各种环境中。

在生物学研究中,观察原生动物的行为和特征对于了解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繁殖和食物摄取等行为,揭示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实验目的:1. 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2. 观察原生动物的繁殖方式和速率。

3. 观察原生动物的食物摄取方式和偏好。

实验材料和方法:1. 实验材料:显微镜、玻璃片、显微镜载玻片、培养皿、原生动物样本。

2. 实验方法:a. 准备工作:将原生动物样本放入培养皿中,加入适量的培养液。

b. 运动观察:将一滴培养液取出,放在显微镜载玻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和速度。

c. 繁殖观察:观察原生动物样本在培养皿中的繁殖情况,记录新生个体的数量和速率。

d. 食物摄取观察:添加不同种类的食物颗粒到培养皿中,观察原生动物对不同食物的摄取情况。

实验结果:1. 运动方式和速度:经观察发现,原生动物的运动方式多样,有的通过顺流游动,有的通过摆动纤毛前进,还有的通过伸缩变形的身体来移动。

运动速度也因种类不同而有所差异,有的迅速移动,有的缓慢前进。

2. 繁殖方式和速率:在培养皿中观察到原生动物的繁殖情况,发现它们主要通过二分裂的方式进行繁殖。

在一段时间内,原生动物的数量呈指数增长,说明其繁殖速率较快。

3. 食物摄取方式和偏好:实验中添加了不同种类的食物颗粒,观察到原生动物对不同食物的摄取情况。

有些原生动物对特定类型的食物有偏好,更多地摄取某些食物颗粒。

然而,也有些原生动物对各种食物都表现出相似的摄取程度。

讨论与结论: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运动、繁殖和食物摄取等行为,我们可以了解它们的生活方式和适应能力。

原生动物的多样性使得它们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繁衍。

不同的运动方式和速度使得它们能够适应不同的生态环境,寻找食物和逃避捕食者。

快速的繁殖速率使得原生动物能够在短时间内增加数量,适应环境的变化。

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实验七原生动物常见种类、轮虫形体观察

孢子虫
01 孢子虫是一类具有孢子囊的原生动物,主要寄生 在动物体内。
02 孢子囊是孢子虫的繁殖器官,孢子囊内的孢子母 细胞可以分裂成多个孢子细胞。
03
常见的孢子虫有隐孢子虫、贾第鞭毛虫等。
纤毛虫
纤毛虫是一类具有纤毛的原生动物,其身体呈圆 形或卵圆形。 纤毛是纤毛虫的运动器官,同时也是其感觉器官。
3
在清洗和整理实验器材时,要按照实验室规定正 确处理废弃物。
谢谢观看
进化生物学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生物的代表,研究它们有助于理解生物进化的历 程。
疾病控制
对原生动物病原体的研究有助于寻找预防和治疗疾病的方法。
05
实验七实验步骤与注意 事项
实验目的
观察原生动物常见种 类,了解其形态特征。
掌握实验操作技巧, 提高实验技能。
观察轮虫的形体,了 解其形态特征和运动 方式。
实验材料
01
鞭毛虫是一类具有鞭毛的微小单细胞动物,属于原生动物门。
02
鞭毛虫的鞭毛是其运动器官,通过鞭毛的摆动,鞭毛虫可以在
水中自由游动。
常见的鞭毛虫有眼虫,其身体呈圆形或卵圆形, 具有一个或多个肉足。
02
肉足是肉足虫的运动器官,其形状和数量因种类而 异。
03
常见的肉足虫有变形虫、太阳虫等。
原生动物样本:草履虫、变形虫等。 轮虫样本。
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等实验器材。
实验步骤
1. 准备实验器材
确保显微镜、载玻片、盖玻片、吸管、滴管等实验器材准备齐全, 并清洁干净。
2. 制作原生动物样本
从原生动物培养液中取适量草履虫和变形虫等原生动物,滴在载玻 片上,盖上盖玻片。
3. 制作轮虫样本

实验七---青蛙的外形及内部解剖PPT课件

实验七---青蛙的外形及内部解剖PPT课件
用解剖针(大头针)直接插入青蛙的枕骨大孔,插入后针尖平斜 向前插入颅腔,左右捣毁脑髓。针尖平斜向后插入脊柱,左右捣毁 脊髓。当蛙四肢僵直而后松软下垂时,表明脑髓、脊髓完全破坏。 (2)解剖:
将青蛙腹面朝上,用大头针固定四肢和吻端,先后剖开腹部的皮 肤(镊子夹起轻薄的皮肤,由后往前剪至上颌,然后撕开皮肤。和 肌肉。剖开皮肤可以看到皮肤内表面有许多血管分布。剖开腹部肌 肉时,注意避开腹部正中线内部的腹静脉。
完整版课件
14
雄性:精巢一对(黄色,其前方有成爪状分支的脂肪体,橘黄 色)、有输精小管通入肾,蟾蜍具退化的卵巢——毕氏器(比德器, 是退化的卵巢的遗迹)、退化的输卵管。
雌性:卵巢一对、输卵管一对(比较长,盘曲在腹腔两侧)、子
宫(输卵管后段膨大部分)
完整版课件
15
完整版课件
16
3.3实验操作 (1)处死:双毁髓处死法
完整版课件
5
舌(前部固定,后端游离并分叉)
完整版课件
6
3.2解剖后分系统观察(循环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
泌尿、生殖系统):
(1)循环系统: 心脏(双毁髓处死后仍然会搏动):一心室,两心房;不完全双循 环。(鱼类) 心包膜与围心腔:包围心脏的为心包膜,心包膜与心脏之间的腔为 围心腔 腹面观:心室、左右心房、动脉圆锥(起于心室)。 背面观:静脉窦,左心房背面,一个三角形薄囊,是三条大静脉汇 合之处。
腺,是位于肠系膜上的淋巴完整器版课官件 )
10
完整版课件
11
完整版课件
12
(3)呼吸系统(吞咽式呼吸): 呼吸道:外鼻孔、鼻腔、内鼻孔、口咽腔、喉门、喉头气 管室 肺囊:结构简单,功能不完善。
完整版课件
13
(4)泌尿生殖系统: 肾脏一对(位于脊柱两侧)、肾上腺(紧贴肾脏表面,呈橘黄色、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

观察原生动物实验报告引言观察原生动物是生物学研究中的重要环节。

原生动物是一类微小的生物,常常需要借助显微镜才能观察到。

本实验旨在通过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行为习性和生活环境,深入了解这一类生物的生态和生物学特征。

实验材料和方法实验材料•显微镜•活体原生动物样本•干片玻璃片•移液管和滴管•生理盐水实验方法1.准备工作:将显微镜放置在平稳的实验台上,并调整光源亮度适宜。

2.准备干片玻璃片:取一块干净的玻璃片,用酒精棉球擦拭干净,使其表面无灰尘和污渍。

3.准备活体原生动物样本:将活体原生动物样本放入一个小容器中,加入适量的生理盐水使其保持湿润,并用显微镜观察其活动状态。

4.取样:用移液管或滴管,将适量的原生动物样本吸取到干片玻璃片上。

5.封盖:将另一块干净的玻璃片放在样本上方,使样本被夹在两片玻璃片之间,并轻轻按压使样本扁平。

6.观察:将制备好的玻璃片样本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通过显微镜的放大功能观察原生动物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

实验结果在本次实验中,观察到了多种原生动物,包括藻类、鞭毛虫和滑动虫等。

它们的形态特征和行为习性各不相同。

藻类藻类是一类原生动物,通常以光合作用为主要方式获取能量。

观察到的藻类样本呈现出不同的颜色和形状,有些是绿色的球状,而有些则是长条状。

在显微镜下,可以清晰地看到藻类细胞内含有绿色的叶绿素,这是其进行光合作用的重要结构。

鞭毛虫鞭毛虫是一类具有鞭毛结构的原生动物,它们通过鞭毛的运动进行游动。

观察到的鞭毛虫样本呈现出细长的形态,通常呈现出蠕动的运动方式。

通过显微镜放大观察,可以清晰地看到鞭毛虫体表覆盖着许多鞭毛,这些鞭毛能够协调运动并提供推进力。

滑动虫滑动虫是一类原生动物,它们没有鞭毛结构,主要依靠滑动的方式进行运动。

观察到的滑动虫样本呈现出多样的形态,有些是扁平的,而有些则呈现圆形。

通过显微镜观察,可以看到滑动虫体表光滑,没有鞭毛结构,它们通过体表分泌的黏液产生摩擦力进行滑动。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

动物细胞的基本形态观察实验原理动物细胞的奇妙世界大家好,今天咱们要聊的是动物细胞的那些事儿。

这个实验可有意思了,就像是给咱们打开了一个神奇的大门,让我们能亲眼看到那些平时只能在书本上见到的生物细胞。

首先得提提显微镜这玩意儿,它可是咱们观察细胞的好帮手。

有了它,那些小到看不见的细胞就能变得清晰可见。

就像你用放大镜看蚂蚁一样,虽然它们很小,但细节还是逃不过你的法眼。

说到观察细胞,咱们得挑个合适的对象。

比如说,洋葱表皮细胞就是个好选择,因为它们既简单又好找,而且一剥皮就能看到里面的细胞。

还有那个番茄果肉细胞,颜色鲜艳,一看就知道里面有很多水分和营养呢。

在观察的时候,咱们得注意几个要点。

第一是光线,光线要柔和,不能太刺眼。

第二是角度,咱们得调整好显微镜的位置,让细胞们都能在视野里展现。

第三是动作,咱们得慢慢来,别急,这样才能看得更清楚。

现在咱们来说说细胞的结构。

动物细胞其实是个宝盒,里面藏着好多秘密。

比如那个细胞核,就像是细胞的心脏,里面住着DNA,决定了细胞的命运。

还有那个线粒体,就像是能量的小仓库,为细胞提供动力。

除了这些,咱们还得学学细胞的功能。

比如红细胞,它们负责运输氧气和二氧化碳;白细胞则像个勇敢的战士,保护咱们不受病毒和细菌的侵害。

还有咱们的皮肤细胞,它们负责保护咱们免受外界的伤害。

在这个实验中,咱们不仅能看到细胞的形态,还能了解到它们的结构和功能。

这就像是给咱们上了一堂生动的生物课,让咱们对生命有了更深的认识。

我想说的是,这次实验不仅仅是为了好玩,更是为了让咱们更好地了解生物世界。

通过观察动物细胞,咱们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能培养对生命的敬畏之心。

所以,下次再遇到这样的实验,记得积极参与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胞膜 内质 外质 胞核
食物泡
间日疟原虫生活史
间日疟原虫薄血膜涂片标本
环状体 晚期大滋养体
裂殖体 配子体
恶性疟原虫薄血膜涂片标本
环状体 环状体
雄配子体 雌配子体
鼠疟原虫
草履虫是人类 的亲戚—13亿

•草履虫能净化污水
危害:
•寄生于人体,危害人类健康。如疟原虫、痢疾内 变形虫
•造成赤潮,危害渔业
原生动物的基本结构 最简单的真核单细胞生物
胞膜 胞质
胞核
基质 内含物
运动细胞器
细胞器
膜质细胞器
营养细胞器
■运动
原生动物的生理特性
伪足运动;鞭毛运动;纤毛运动;其它
■摄食
渗透;胞饮;吞噬
(三)检查池水
• 取一滴池水滴于载玻片中央,盖上盖玻片检查。
(四)观察示范标本
• 锥虫(Trypanosoma):锥虫在血液内寄生, 体呈纺锤形,体一侧具波动膜,前端有鞭毛。 核位于体中央。
• 表壳虫(Arcella):虫体具浅褐色半圆形的壳, 其腹面中央有一圆孔,伪足由此伸出。
• 砂壳虫(Difflugia):具有椭圆形的壳,壳面附 有许多细沙、常可看到伪足自壳口伸出。
二分裂
无性生殖
多分裂
■生殖
出芽生殖
有性生殖 :结合生殖,配子生殖
世代交替
原生动物的传统分类
纲名
运动细胞器
代表虫种
肉足虫纲 鞭毛虫纲 纤毛虫纲 孢子虫纲
伪足 大变形虫/溶组织内阿米巴
鞭毛
绿眼虫/杜氏利什曼原虫
纤毛 大草履虫/结肠小袋纤毛虫
无运动细胞器 疟原虫/弓形虫
一、实验目的
• 1. 以草履虫为实验对象,认识和理解原生动物作为一个 完整的单细胞动物有机体的科研价值。
• 2. 通过对草履虫、变形虫和眼虫的形态结构的比较观察, 掌握原生动物的基本形态特征。
• 3. 通过对池水中常见原生动物的观察,了解淡水原生动 物的生物多样性。
• 4. 通过对鼠疟原虫、鸽毛滴虫等寄生原虫的采集、制片 与观察,了解寄生原虫的寄生部位、形态特点,观察方 法和鉴定要点。
二、实验设备、仪器及试剂
排泄:收集管(收集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伸缩泡(排除体内多余的水分和废物)
生殖:细胞核(大核、小核)进行分裂
草履虫已发出刺丝的状态
草履虫 横二分盘藻
实球藻
表壳虫 钟虫
无色鞭毛虫
棘尾虫
游仆虫
太阳虫
喇叭虫 楯纤虫
聚缩虫
四分锤吸管虫
原生动物基本结构模式图
• 再用滴管吸取草履虫培养液滴1滴在擦镜纸上,盖上 盖玻片,在低倍镜下观察。
• 如果草履虫游动仍很快,则用吸水纸在盖玻片的一 侧吸去部分水(注意不要吸干),再进行观察。
临时装片的制备
★草履虫的外形与运动
• 草履虫形似倒置草鞋底,前端钝圆,后端稍尖,体 表密布纤毛,体末端纤毛较长。
• 游泳时,草履虫全身纤毛有节奏地呈波状依次快速 摆动,沿螺旋状路径前进。
实验七 原生动物形态观察
程喆
黄朝阳楼F - 414 chengzhe@
原生动物的生物学地位
• 属原生动物亚界(Protozoa)
单细胞真核生物(与细菌的区别)
形态学结构类似于高等动物的一 个细胞
生理学上具备多细胞动物的一切 生理功能
原生动物与人类的关系
有益: •鱼类的饵料
◆观察食物泡、刺丝放散时,要注意试剂的添加量。 ◆血涂片制作时染色时间要控制好,勿使过染; ◆用显镜时先低倍,后高倍;不要污染镜头;不要在
高倍镜下更换玻片标本;聚焦器先粗调,后细调; 实验结束时,先把光线调暗,再关电源。
五、作业
随堂作业:给老师指出你所观察到的草履虫伸缩泡、 疟原虫。
课后作业: 1. 观察并绘制草履虫的放大图,需标注所见到的各种
1.设备仪器: 普通光学显微镜(每人1台);吸管、镊子和眼科剪(每排实验台可共用
8套),载玻片和盖玻片若干;手术刀片若干,脱籽棉,棉签,擦镜纸。
2. 试剂: 草履虫培养液,5%冰醋酸,0.01%中性红,蓝墨水,甲醇,吉氏染色液;
磷酸缓冲液或生理盐水等(试剂全部由教师课前制备好)。
3. 实验材料: 提前培养好的草履虫,新鲜采集的池塘水,感染鼠疟原虫的小鼠5只,肉
(2)鸽口腔毛滴虫采集、制片与观察
步骤:用棉签粘取生理盐水,刮取鸽口腔近喉部黏液, 采集和保持有水滴状态再装片观察家鸽口腔活毛滴虫,显 微镜下观察活体毛滴虫运动情况。 注意虫体鞭毛的数量 和波动膜形态。
(3)其它常见寄生原虫的示范装片观察
四、注意事项
◆制作草履虫临时装片时,应注意擦镜纸纤维的使用 量;观察时,避免长时间观察同一虫体。
2、草履虫食物泡的形成及变化
• 取1滴草履虫培养液于另一载玻片中央,滴少许中性 红液于草履虫液滴中,混匀,再加少量擦镜纸纤维 并加盖玻片;
• 立即在低倍镜下寻找一被棉花纤维阻拦而不易游动、 但口沟未受压迫的草履虫;
• 转高倍镜仔细观察食物泡的形成、大小变化及在虫 体内环流的过程,食物泡内的残渣从胞肛处排出。
㈡变形虫和眼虫的观察
变形虫的观察
• 变形虫体的最外面为质膜,其内为细胞质。 • 变形虫的细胞质明显的分为两部分:外边一层透明
的为外质;外质里面颜色较暗、含有颗粒的部分叫 做内质。
• 在内质的中央有一个呈扁圆形、较内质略为稠密的 结构即为细胞核。
• 在内质中还可看到一些大小不同的食物泡和伸缩泡。 • 观察变形虫是如何运动和捕食的?
3、草履虫的应激性实验
• 制备草履虫临时装片。 • 在盖玻片的一侧滴1滴用蒸馏水稀释10倍的蓝黑墨
水,另一侧用吸水纸吸引,使蓝黑墨水浸过草履虫。
• 在高倍镜下观察,可见刺丝已射出,在草履虫体周 围呈乱丝状。
4、草履虫的生殖观察
• 草履虫分裂生殖装片 观察草履虫的无性生殖是横裂还是纵裂。
• 草履虫接合生殖装片 观察两虫体在何处接合。
结构。 2. 鼠疟原虫的检验结果报告、操作体会和检验方法改
进思路。
思考题:原生动物主要形态鉴别要点和分类根据是什么?
原生动物的运动细胞器官主要有哪些类型?
现在开始 实验啦!
草履虫的结构及功能
运动:纤毛 (在水中旋转前进) 呼吸:表膜(吸氧气,排二氧化碳) 消化:口沟(食物进入)
食物泡(食物被消化) 胞肛(排出食物残渣)
鸽若干只。 草履虫横分裂及接合生殖的玻片标本。 表壳虫,砂壳虫,有孔虫,放射虫,阿米巴变形虫,利什曼原虫,毛滴虫,
蓝氏贾第鞭毛虫,疟原虫,弓形虫和结肠小袋纤毛虫等原虫制片标本。
三、实验操作及观察
㈠草履虫的观察
1. 草履虫的形态结构与运动 草履虫临时装片的制备
• 为限制草履虫的迅速游动以便观察,将少许松散的 棉花纤维或小块擦镜纸放在载玻片中部。
★草履虫的内部构造
• 口沟、胞咽,胞咽壁上的波动膜。 • 注意伸缩泡的主泡与收集管之间在收缩上有何规律?
• 大、小细胞核,位于内质中央,生活时小核不易观 察到。在盖玻片一侧滴1滴5%冰醋酸,另一侧用吸 水纸吸引,使盖玻片下的草履虫浸在冰醋酸中。将 光线适当调亮,1~2min后,草履虫被杀死。在显微 镜下观察细胞核形状。
• 有孔虫(Foraminifera)(各种壳的装片):虫 体具多室的石灰质壳。
• 放射虫(Radiolaria)(各种壳的装片):虫体 具矽质壳,均属海产。
(五)寄生原虫的采集、制片与观察
(1)鼠疟原虫的采集、制片与观察
取一滴鼠血于洁净玻片上常规方法推血片,自然干燥后用纯 甲醇覆盖血膜固定;待甲醇挥发后用吉氏染液染色30min,然后 用缓冲液(或自来水)冲洗,干燥后显微镜下油镜观察。学习原虫 血涂片标本染色制片方法。
绿眼虫的观察
• 高倍镜:辨认眼虫的前、后端。前端钝圆,后端尖 削。
• 在前端有一个略呈长圆形无色透明的部分,称储蓄 泡。
• 细胞内有许多绿色的椭圆形小体----叶绿体。 • 身体中央稍靠后方有一个圆形透明的细胞核结构。 • 将光线调暗些,可看到虫体的前端有一根鞭毛。 • 前端的一侧有一红色的眼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