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服务贸易 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合集下载

国际服务贸易 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国际服务贸易 期末复习重点整理

国际服务贸易概论总复习1.服务的概念。

服务指以提供活劳动的形式满足他人的某种需要并取得报酬的活动,一般指商品服务。

服务的特征。

服务一般是无形的。

虽然服务需要物质设施,但消费者获得的仅仅是服务。

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服务质量难以衡量和比较。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不可分割性。

要求顾客参与服务是难以贮存的。

所有权不可转让性。

2.知识型服务业(Knowledge-based service industries)服务业可分为初级服务业(如餐饮)、中级服务业(如仓储、运输)和高级服务业(金融財務、投資、法律、會計),其中高级服务业即可认为是知识型服务业。

由银行、证券、信托、保险、基金、租赁等组成的现代金融服务业;由通信、网络、传媒、咨询等组成的信息服务业;由会计、审计、资产评估、法律服务等组成的中介服务业;由教育、培训、展览、国际商务、现代物流等组成的新型服务业等。

3.服务贸易的定义1.跨境提供:由一个成员境内向另一个成员境内提供的服务。

在这种形式下,服务提供者和被提供者分别在本国境内,并不移动过境。

所以,这种服务提供方式,往往要借助于远程通讯手段,或者就是远程通讯服务本身。

例如,国际电话通讯服务。

2.过境消费:在一个成员境内向任何其它成员的消费者提供的服务。

在这种服务提供形式下,服务的被提供者,也就是消费者跨过国境进入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

出国旅游、出国留学实际上都是接受的这种服务提供方式。

3.商业存在:通过一个成员的商业实体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的存在而提供的服务。

这种商业实体或商业存在,实际上就是外商投资企业。

其企业形式可以采取独立的法人形式,也可以仅仅是一个分支机构或代表处。

在这里,服务的提供是以直接投资为基础的,其提供涉及到资本和专业人士的跨国流动。

例如,外资银行提供的服务就属于这种形式。

4.自然人的流动:由一个成员在任何其它成员境内的个人提供的服务。

这种形式涉及到提供者作为自然人的跨国流动。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最终版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最终版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第一章1、国际服务贸易P34——是指一国(地区)与其他国家(地区)之间进行的服务进出口活动。

它由各国(地区)服务出口加总而得。

2、现代服务业与传统服务业相比,有五个特征:①高技术含量;②高知识性;③高增加值性;④从业人员高素质性;⑤新兴性3、服务的特征:①不可感知性;②不可分割性;③差异性;④不可储存性;⑤所有权不可转让性4、知识经济时代主要催动以下服务业发展:①信息产业;②咨询服务业;③旅游服务业;④科技教育保健业;⑤环保服务业5、国际服务贸易主要以四种形式存在:①过境服务;②境外消费;③商业存在;④自然人流动第二章1、服务效用价值理论服务可以创造效用。

如果可以用价格表示出来,并在市场上出售,便产生了价值。

如果效用被看作是生产活动的最终目标。

那么,总效用可以被看作市场价值与有效的外部经济组合。

即Total Utility =市场价值+有效的外部经济第三章1、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战略地位①服务业生产的服务型生产资料充当现代化生产系统中不可替代的重要生产要素的功能;②服务业提供的服务消费品具有满足居民日趋丰富的生活需要的功能;③服务业对GDP增长的贡献率随国民经济发展水平的提高而增大,成为GDP的第一推动力;④服务业对就业增长的贡献率随工农业劳动生产率增长和收入的提高日趋增大;⑤服务业就业比重和产值比重随人均GDP增大日趋提高;⑥在自然资源日暮途穷而人力资源不断开发的环境下,对自然资源程度的依赖较弱,对人力资源依赖程度较强的服务业在推动国民经济发展中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服务业需求的影响因素: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②城市化水平;③人口密度P;④服务的输出X1、比较优势理论的代表人物:大卫·李嘉图要素禀赋理论代表人物:赫克歇尔·俄林竞争优势理论(钻石模型)代表人物:迈克尔·波特2、区位优势P123——与所有权优势和内部化优势不同,区位优势是东道国所有的特定优势,企业无法自行支配,只能适应和利用这种优势。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材料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材料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考试复习材料一、名词解释题(15%)1.格鲁贝尔-劳埃德指数(书P130):即G-L指数,也称产业内贸易指数,用来测度一个产业的产业内贸易程度的一个指数,计算公式为2.服务经济(PPT55页数):以人力资本为基本生产要素所形成的经济结构、增长方式和社会形态。

3.全球价值链(PPT70页):全球价值链是指在全球市场范围内为了实现商品或服务的价值而连接生产、销售、售后服务以及回收等环节的全球性的跨国企业组织,包括从原材料的采购、运输,半成品和成品的研发、生产和营销,直到最终消费品消费和回收品处理并进行售后服务的全部过程。

4.服务贸易中的配额限制(PPT145页):是指出现在政府指定的各种关于限制进口数量控制的政策中,实行配额可以为国内服务提供者保留市场份额从而有效保护国内服务市场。

5.贸易竞争优势指数(百度百科):贸易竞争优势指数表示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总额的比重,用公式表示为:TC=(Xit-Mit)/(Xit+Mit)。

在公式中,X、M分别表示出口额和进口额,i表示某一国家或某一产业、某一产品。

6.生产性服务业(PPT38页):生产性服务业是指为保持工业生产过程的连续性、促进工业技术进步、产业升级和提高生产效率提供保障服务的服务行业。

7.服务贸易中的最惠国待遇(PPT81页):每一成员方现在或将来给予某一成员方的待遇,都应该立即无条件、且以不低于已给予该成员方的待遇提供给任何第三方。

8.消费者补贴等值(PPT142页):用于测算政府政策对消费者福利损失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CSE=(政策实施前国内市场价格-政策实施后的国内市场价格)/政策实施后的国内市场价格×关税条件下服务产品的国内消费量9.生产者补贴等值(PPT142页):用于测算政府政策对生产者收益贡献的一种方法,计算公式:PSE=(政策实施后的国内市场价格-国际市场价格)/政策实施后的国内市场价格×关税条件下服务产品的国内供应量10.服务贸易自由化(PPT145页,书P190):是指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通过立法和国际协议,对服务和与服务有关的人、资本、货物、信息等在国家间的流动,逐渐减少政府的行政干预,放松对外贸易管制和干预的过程。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整理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整理关键信息项:1、服务贸易的定义和范围2、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3、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因素4、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法规5、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趋势6、国际服务贸易的统计与衡量方法11 服务贸易的定义和范围111 服务贸易是指国与国之间互相提供服务的经济交换活动。

服务的提供可以通过跨境交付、境外消费、商业存在和自然人流动这四种模式进行。

112 服务贸易的范围广泛,涵盖了金融服务、电信服务、运输服务、教育服务、医疗服务、旅游服务、专业服务(如法律、会计、咨询等)等众多领域。

12 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模式121 跨境交付:指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例如,通过互联网提供远程教育服务、远程医疗诊断等。

122 境外消费:指服务的消费者到提供者所在的国家或地区接受服务。

比如,外国游客到本国旅游、留学等。

123 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当地消费者提供服务。

常见的有外资银行在他国设立分支机构。

124 自然人流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的身份进入另一成员的领土内提供服务。

例如,外国专家来华讲学、咨询等。

13 影响国际服务贸易的因素131 技术进步: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服务的可贸易性,降低了服务贸易的成本,提高了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132 经济发展水平:各国经济发展水平的差异决定了其对服务的需求和供给能力,从而影响服务贸易的规模和结构。

133 政策法规:各国的贸易政策、投资政策、产业政策等对服务贸易的发展有着重要的引导和规范作用。

134 文化差异: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背景、价值观和消费习惯等差异,会影响服务的需求和接受程度。

135 市场开放程度:开放的市场环境有利于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和国际化,促进服务贸易的增长。

14 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与法规141 自由贸易政策:一些国家倡导服务贸易的自由化,减少贸易壁垒,促进服务的跨境流动。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整理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整理

名词解释1.物化服务:在服务生产活动者改变了一些人或他们所拥有的商品状态以后,服务被认为是“物化”了。

2.服务业:生产和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3.国际服务贸易: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四种实现方式——跨境提供;境外消费;商业存在;自然人流动。

(理解)4.要素服务贸易:同国际收支帐户中的资本项目相关,即同国际间的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相关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

非要素服务贸易:同国际收支帐户中的经常项目相关,而同国际间资本流动或金融资产流动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服务贸易流量。

5.国际核心服务贸易:同有形货物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无直接关联的国际服务贸易。

6.国际追加服务贸易:同有形商品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有着直接联系的国际服务贸易。

7.国际服务贸易壁垒:一国政府对国外生产的服务销售所设置的有障碍作用的政策措施。

不能仅仅从形式上判断贸易壁垒,更要看政策实施的实际效果,是促进还是阻碍了服务贸易的发展。

8.服务贸易自由化:一国政府在对外贸易中,通过立法和国际协议,对服务和与服务有关的人、资本、信息等在国家间的流动,逐渐减少行政干预,放松贸易管制的过程。

9.最惠国待遇原则:缔约方给予任何其他国家的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应立即和无条件地给予所有的协议缔约方。

国民待遇原则:缔约方给予任何其他缔约国的服务及服务提供者的待遇不得低于其给予本国相同服务和服务提供者的待遇。

10.国际服务外包:企业或机构在保持生产经营链条性质不发生实质性变化的情况下,把链条中的某些服务活动,通过契约的方式转移给专业服务机构,而自己则专注于核心性功能和业务的一种经营模式或经营战略。

选择、填空、简答知识点一、服务的基本要素1、资本2、劳动力3、知识与技术二、服务的基本特征1、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2、不可分离性(生产消费同时性)3、差异性(异质性)4、不可储存性三、服务业形成的标志1、服务劳动职业化;2、服务部门独立化;3、服务部门门类多样化。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际服务贸易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1.生产者服务又称“生产性服务”, 是指作为其他商品或服务生产的中间投入的服务。

也就是“面向生产的服务”, 出现在生产的各个阶段。

2.服务业是指专门从事生产服务产品的行业和部门的总称。

3.服务经济以服务活动为主导经济活动类型的经济发展阶段, 也就是一国从以农业产品和工业产品的生产为主转向以服务产品的生产为主, 经济结构呈现服务化特征。

4.国际服务贸易狭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是指有形的、发生在不同国家之间, 并符合与严格的服务定义的直接的服务输出与输入。

广义的国际服务贸易既包括有形的服务输入和输出, 也包括服务提供者与使用者在没有实体接触的情况下发生的无形的国际服务交换。

5.自然人流动是指一成员的自然人(服务提供者)到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以获取报酬。

它的特点是服务提供者在外国境内向该国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 例如专家教授到国外讲学、文化艺术从业者到国外提供文化娱乐服务等。

6.商业存在指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建立商业实体的形式提供服务。

7.显性比较优势指数(RCA)一经济体某种商品或服务的出口占世界该种商品或服务出口的比率对于该经济体总出口占世界总出口的比率之比。

8.FAT统计即“外国附属机构服务贸易统计”, 记录的是外国商业存在的交易活动, 着重记录外国投资所形成的商业存在的经营情况, 包括与投资母国之间的交易、与东道国居民的交易以及其他国家之间的交易, 可分为外向统计和内向统计。

9.贸易竞争优势指数(TC)又称国际贸易专业化系数(TSC系数), 是指一国进出口贸易的差额占进出口贸易总额的比重。

10.配第克拉克定理随着经济的发展, 人均国民收入水平的提高, 第一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逐渐下降;第二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上升, 经济进一步发展, 第三产业国民收入和劳动力的相对比重也开始上升。

即以服务业为主,制造业为辅, 农业比重下降。

11.市场准入是允许国外服务提供者进入本国市场的程度。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课程期末复习要点1、服务产品的基本特征。

①服务产品一般是无形的②服务产品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③服务产品是难以存储的④服务产品的可贸易性很低⑤服务产品具有很强的异质性⑥服务产品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⑦服务产品定价通常与其实际产出缺乏联系2、国际服务贸易的四种模式模式一:自一成员领土向任何其他成员领土提供服务,简称跨境交付。

模式二:在一成员领土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简称境外消费。

模式三: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商业存在提供服务,简称商业存在。

模式四: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通过在任何其他成员领土内的自然人存在提供服务,简称自然人流动。

3、国际服务贸易的基本特征①服务产品特征制约的服务贸易特征:Ⅰ、信息不完全和信息不对称问题更为突出。

Ⅱ、服务交易有时会出现系统性失灵问题。

Ⅲ、宏观层面及非经济特征。

②受国际环境制约的服务贸易特征:Ⅰ、国际服务贸易市场具有较强的垄断性。

Ⅱ、国际服务贸易保护方式更具刚性和隐藏性。

Ⅲ、服务贸易的国际惯例与协定具有相对的灵活性。

Ⅳ、服务贸易的营销管理具有更大的难度和复杂性。

4、BOP服务贸易统计与FATS服务贸易统计之间的关系BOP定义的服务贸易指的是居民和非居民之间的跨境的服务交易,它不包含作为居民的外国附属机构与当地居民之间相互提供的服务,因此,GA TS定义的商业存在这种服务方式难以被BOP统计所反映,所以,FATS统计应运而生。

BOP 定义的服务与FATS统计之间虽互为补充,却不能简单相加。

原因在于,一方面,FATS统计与BOP统计的范围、内容和记录原则不同;另一方面,FA TS统计与BOP统计的部分内容有重叠,两者相加会产生统计内容的重复。

5、配第克拉克定理的基本思想。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国民收入水平的不断提高,劳动就业人口首先从第一次产业向第二次产业转移,接着向第三次产业转移;劳动力在产业间重新分布,第一次产业所占比重逐步减少,第二次产业、第三次产业依次增加。

国际服务贸易 重点知识

国际服务贸易 重点知识

一、服务的概念1、希尔:服务生产不是对其商品或本人增加价值而是对其他某一经济单位的商品或个人增加价值;服务的生产过程、交换过程、消费过程同时发生。

2、现代定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二、服务业的分类1、从经济用途及性质对服务业划分消费者服务、生产者服务、分配服务、政府服务。

2、世界贸易组织的分类方法(重要):商务服务、通讯服务、建筑和相关工程服务、分销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与健康相关的服务和社会服务、金融服务、旅游和与旅行相关的服务、娱乐,文化和体育服务、运输服务、其他服务。

3、中国三次产业的划分1)第一次产业:农业,林业,蓄牧业,渔业2)产业:工业,建筑业(业:采掘业,制造业,自来水、电力、蒸气、煤气的制造和供给业)3)三次产业:流通部门、服务部门4、四个层次流通部门、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为社会公共需要服务的行业部门三、服务的特征服务一般是无形的。

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

服务是难以贮存的。

服务的异质性,即同一种服务的质量差别。

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

四、服务业在经济中的地位及作用生产者服务:提高经济竞争力(中间环节);消费者服务:满足物质、精神需求;政府服务:提供各种公共或准公共产品,弥补市场失灵:基础设施、通讯、银行、教育;稳定宏观经济;(经济增长的重心,如:东南亚金融危机)结构调整;(取代夕阳产业)社会文化影响。

服务业在现代社会经济中占重要的地位服务业是市场经济的基础产业五、国际服务贸易概念、分类、特点概念: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从一成员的境内向任何其他成员的服务消费者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以上也存在提供服务;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以自然人存在在任何其他成员境内提供服务。

分类:1、世贸组织的分类:商业性服务、通讯服务、建筑服务、销售服务、教育服务、环境服务、金融服务、健康及社会服务、旅游及相关服务、文化、娱乐及体育服务、交通运输服务、其他服务2、以商品为标准以商品形式存在的服务、商品实物具有补充作用的服务、对商品实物形态具有替代功能的服务、具有商品属性却与其它商品无关联的服务3、以“移动”为标准分类分离式服务。

(完整word版)国际服务贸易复习资料

(完整word版)国际服务贸易复习资料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资料简答题:1. 服务业形成的标志是什么?答:(1)服务劳动职业化(2)服务部门独立化(3)服务部门门类多样化2. 服务业形成的条件有哪些?答:服务业作为独立产业的形成,需要以下列经济条件为基础。

(1)整个社会的物质生产力达到了出现剩余产品的水平。

(2)服务部门独立化产生正的效率效应。

(3)整个经济对服务产品的需求经常化、规模化。

3.与有形商品相比,服务具有那些感性特征?答:服务一般是无形的,服务的生产和消费通常是同时发生的,服务是难以贮存的,服务具有很强的异质性,服务具有较强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服务消费有时会产生外部性,服务消费者支付的价格通常并不是与真实产出相联系的。

4.服务的异质性的含义与意义何在/?答:同一种服务的消费效果和品质往往存在显著差别。

这种差别来自供求两方面:其一,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他们的服务随之发生差异;其二,服务消费者对服务也时常提出特殊要求。

所以,同一种服务的一般与特殊的差异是经常存在的。

统一的服务质量标准只能规定一般要求,难以确定特殊的、个别的需要。

这样,服务质量就具有很大的弹性。

服务质量的差异或者弹性,既为服务行业创造优质服务开辟了广阔的空间,也给劣质服务留下了活动的余地。

因此,与能够执行统一标准的商品质量管理相比,服务质量的管理要困难得多,也灵活得多,正因为如此,往往导致寻租等外部性(比如政府服务中的腐败现象)的存在与蔓延。

5,分析将服务部门划分为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分销服务和政府服务的经济意义。

答;自己总结page 286.配第-克拉克定理。

答:克拉克认为所有国家在经济发展过程中具有一个一般规律,这就是劳动人口由农业转移到制造业,再有制造业转移到商业和服务业。

由于克拉克这一观点可追溯到17世纪英国著名古典经济学家配第的有关发现,所以克拉克所揭示和阐述的经济发展规律被称为配第-克拉克定律。

克拉克的主要结论如下:(1),从经济发展过程来看,农业劳动力所占的比重基本与经济发展水平成反比。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期末重点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期末重点

服务: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价值,并且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或者说服务是区别于一般有形商品的、主要以活动形式满足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的需要并增加其价值的特殊商品。

服务的特征服务的无形性服务的生产与消费不可分离性服务的异质性服务的不可储存性服务业:生产或提供各种服务的经济部门或企业的集合。

第三产业:20世纪30年代,英国经济学家Fisher首先提出,鉴于第一产业与第二产业无法将所有的经济活动包括在内,就把这两次产业之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我国第三产业包括流通和服务两大部门,四个层次:流通部门,包括交通运输业、邮电通讯业、商业饮食业、物资供销和仓储业;为生产和生活服务的部门,包括金融业、保险业、地质普查业、房地产管理业、公用事业、居民服务业、旅游业、信息咨询服务业和各类技术服务业;为提高科学文化水平和居民素质服务的部门,包括教育、文化、广播、电视、科学研究、卫生、体育和社会福利事业;国家机关、政党机关、社会团体、警察、军队等,不计入第三产业产值和国民生产总值.服务业与第三产业的区别第三产业的界定采用剩余法,Fisher将一、二产业以外的所有经济活动统称为第三产业;而服务业的界定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种类型的服务为标准。

三次产业划分的出发点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暗含着高阶层次产业的发展单向依赖于低阶层次产业;相反,服务业与其他产业是相互依赖关系,而非单向依赖。

第三产业概念的经济含义主要相对于国内经济,而服务业概念的经济含义则面向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服务贸易的传统定义当一国(地区)的服务提供者向另一国(地区)的服务需求者(包括自然人、法人或其他组织等)提供服务时,按照自愿有偿的原则取得外汇收入的过程,即服务的出口;一国(地区)的服务消费者购买另一国(地区)服务提供者的有效服务,即服务的进口。

国际服务贸易的特点交易标的的无形性生产和消费的同步性、国际性保护方式的隐蔽性和灵活性国际服务贸易管理的复杂性服务贸易按照WTO的标准分类(1)商业服务;(2)通讯服务;(3)建筑及有关工程服务;(4)销售服务;(5)教育服务;(6)环境服务;(7)金融服务;(8)健康与社会服务;(9)旅游服务;(10)娱乐文化与体育服务;(11)交通运输服务;(12)其他服务按照操作性统计分类1。

国际服务贸易考试复习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考试复习重点

国际服务贸易考试复习重点一、基本概念国际服务贸易是指不同国家之间通过提供服务的方式进行的国际经济交流活动。

与传统的货物贸易相比,服务贸易具有无形性、不可储存性、不可分割性和不可拆分性等特点。

二、重要指标和数据1. 服务贸易的分类服务贸易可以分为商业服务、旅游服务、运输服务、建筑服务、金融服务、咨询与管理服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文化与娱乐服务等多个领域。

了解不同领域的服务贸易分类是复习的重要内容之一。

2. 服务贸易的统计方法和指标常用的服务贸易统计方法包括国际航运统计方法、国际金融统计方法、国际旅游统计方法等。

了解这些统计方法并掌握相关指标是复习的关键。

三、主要流派和理论1. 经典贸易理论经典贸易理论包括比较优势理论、绝对优势理论、资本积累理论等。

这些理论对于解释国际服务贸易的原因和动因具有重要作用。

2. 现代国际贸易理论现代国际贸易理论包括新贸易理论、国际生产要素流动理论、国际垄断理论等。

对于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动态和趋势,掌握这些理论非常重要。

四、国际服务贸易政策和机制1. 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支持各国通过制定相关政策,鼓励和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

了解不同国家的政策支持对于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政策环境和机制有重要意义。

2. 国际服务贸易的机制和规则世界贸易组织(WTO)是国际服务贸易的主要规则制定机构,其下的《综合性服务贸易协定》具有重要意义。

了解这些机制和规则有助于理解国际服务贸易的运作方式。

五、服务贸易的发展与挑战1. 发展趋势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深入发展,国际服务贸易呈现出增长势头迅猛的特点。

了解其发展趋势,有助于把握就业机会和市场前景。

2. 面临的挑战国际服务贸易也面临一些挑战,如经济发展不平衡、市场准入障碍、技术壁垒等。

了解这些挑战对于制定合理的发展战略至关重要。

六、国际服务贸易的影响1. 对经济增长的促进国际服务贸易的发展能够促进经济增长,提高经济效益,并推动就业机会的增加。

2. 对国际经济秩序的塑造国际服务贸易的规模和影响力不断扩大,正在对全球经济秩序产生积极的塑造作用。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大纲(doc 10页)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大纲(doc 10页)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大纲(doc 10页)国际服务贸易复习纲要题型:一,单选:10*1分;二,判断:10*1分;三,名词解释:5*4分;四,简答:6*5分+1*10分;五,论述分析:2*10分第一部分:基本概念:1.1基本概念:1.服务的含义:服务是对其他经济组织的个人、商品或服务增加的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的基本要素:服务包含资本、劳动力和知识技术(即人力资本)三个基本要素。

3.简答:服务的基本特征:1)服务的无形性或不可感知性。

2)服务过程与消费的不可分割性。

3)服务的异质性。

4)服务的不可储存性。

5)所有权不可转让性。

6)服务价格名称多样与不易确定性。

4.理解三次产业的划分:一,农林牧渔及相关服务业;二,采矿、制造、电力、燃起、及水的生产和供应、建筑业;三,一二产业以外的产业;5.国际服务贸易的含义:国际服务贸易指的是不同国家之间所发生的服务买卖与交易活动。

GATS(《服务贸易总协定》)将国际服务贸易界定为4类:1)跨境交付: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另一成员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例如,在美国的律师为在英国的客户提供法律咨询服务。

2)境外消费:服务的提供者在一成员的领土内向来自另一成员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例如,一成员的消费者到另一成员领土内旅游、求学等。

商业存在:一成员的服务提供者在另一成员领土内设立商业机构或专业机构,为后者领土内的消费者提供服务。

例如,一成员的银行或保资之间有着不可分离的密切联系。

在逻辑上,国际追加服务贸易其实是分配服务的国际化延伸,它本身并不向其需求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而是围绕着货品的核心效用而衍生、追加或附加的派生效用。

4.简答:国际劳动力流动与国际服务引起的人员国际流动的区别:首先,国际劳动力流动引起的人员流动是单向的,即由劳动力流出国流入劳动力的输入国,而国际服务贸易所涉及的人员流动则是双向的。

其次,国际服务贸易导致的人员流动不像国际劳动力流动那样涉及流动者雇佣身份的改变,服务提供者是以本国劳动力的身份为外国居民提供服务的。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资料

(完整版)国际服务贸易期末复习资料

1.2 服务的特征1、服务的无形性2、服务的不可分离性3、服务的异质性4、服务的不可存储性5、服务支付价格通常并不与其实际产出相联系6、服务的经验特征和信任特征一、服务业与第三产业在我国,国务院于1985年批准了国家统计局《关于建立第三产业统计的报告》,第一次对我国三大产业做了明确的划分,并将第三产业的产值计入国民生产总值。

2000年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通过的“十五”计划建议中,开始将第三产业改为“服务业",但统计上仍使用“第三产业"。

二、服务业的分类1 从服务消费的角度看生产资料服务业:服务作为生产过程的一个环节发挥作用,构成有形商品生产不可或缺的部分;生活资料服务业:服务产品主要进入生活消费领域,服务对象以居民个人为主。

2 从服务业产生的时间顺序看传统服务业与现代服务业(举例2-3个)传统服务业:饮食业、旅店业、商业现代服务业:计算机和软件服务、移动通信服务、信息咨询服务、健康产业、生态产业、教育培训区别:具有高人力资本含量、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的“三高”特征,发展上呈现新技术、新业态、新方式的“三新”态势,具有资源消耗少、环境污染少的优点。

服务贸易四种提供方式二、服务贸易分类(一)商业分类1 以“移动”为标准:服务是否在使用者和提供者之间移动(1)分离式服务:运输服务是典型(2)需要者所在地服务:银行、金融、保险是典型(3)提供者所在地服务:消费者跨国界接受服务此标准涉及到资本和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在不同国家间的移动问题2 以行业为标准银行和金融服务;保险服务;国际旅游和旅行服务;空运和港口运输服务;建筑和工程服务;专业服务;信息、计算机与通信服务3 以生产过程为标准生产前服务、生产服务、生产后服务4 以服务对象为标准生产者服务、消费者服务5 以要素密集度为标准资本密集型服务、技术与知识密集型服务、劳动密集型服务6 以是否伴随有形商品贸易为标准/同货物国际转移(商业贸易或者国际投资引起)的关联度(1)国际追加服务:伴随商品实体进出口而进行的贸易,是有形的国际投资和国际贸易派生的国际服务贸易形式,本身并不向需求者提供直接的、独立的服务效用,而是围绕货物的核心效用而衍生或附加的派生效用(2)国际核心服务:与有形商品的生产和贸易无关,为消费者单独购买,提供核心效用的一种服务。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资料

国际服务贸易复习资料

第一章服务经济与国际服务贸易1、服务:服务是对其他经济单位的个人、商品或服务的增加价值,并主要以活动形式表现的使用价值或效用。

2、服务的性质与表现形式是什么?(熟记PPT的例子)①服务的无形性:一方面,服务提供者通常无法向顾客介绍空间形态确定的服务样品;另一方面,服务消费者在购买服务之前,往往不能感知服务,在购买之后也只能觉察到服务的结果而不是服务产品本身。

②不可储存性:火车、飞机、电影院里的空位也不会产生服务收入。

③生产和消费的不可分割性:这种不可分割性要求服务提供者或服务购买者不能与服务在时间或空间上分割开来④异质性:同一种服务的消费效果和品质往往存在显著差异:第一,服务提供者的技术水平和服务态度往往因人、因时、因地而异,他们提供的服务随之发生变化。

(两位老师教授同一门课,同一个学生会有不同的评价。

)第二,服务消费者时常会存在特殊的服务要求,所以服务会受到顾客本身个性特点的影响。

(同一位老师向同一个班级教授同一门课,不同的学生也会有不同的评价。

)3、服务按顾客的参与程度划分①高接触性服务。

顾客全部参与或大部分参与服务的过程,如电影院、公共交通、图书馆、学校等。

②中接触性服务。

顾客只是局部地在部分时间内参与其中的活动,如银行,律师事务所,地产中介等所提供的服务。

③低接触性服务。

在服务的推广过程中顾客与服务的提供者接触较少的服务,其间主要通过仪器设备进行,如信息,邮电业等提供的服务。

4、第三产业与服务业的不同点。

①两者界定的方法不同。

服务业的界定是以是否提供或生产各类型的服务为标准,其产品的范围十分明确。

第三产业的界定则按照剩余法—除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其他产业统称为第三产业,范围并不十分明确。

②两者划分的依据不同。

三次产业的划分依据是经济体系的供给分类,隐含着高层次产业的发展单向依赖低层次产业,即第二产业以第一产业的产品为原料,第三产业的发展则依赖于第一、第二产业的供给。

服务业是以经济体系的需求分类为基础,从服务产品满足消费者的需求出发,强调服务产品的生产同消费的关系,所以服务业与其他产业之间是相互依赖的关系,而不是单项依赖。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热传导》试题一. (1997)一短圆柱体直径为d ,高为h ,初始温度为0t ,侧壁绝热,顶面加入热流q (W/m 2),底面与温度为t f ,放热系数为α的流体接触。

试写出求解其稳态温度场的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

二. (1997)某平板节点划分如图所示,各网格边长均为0.1m x =∆。

导热系数)W/(m 50℃⋅=λ,左、右、上边温度均为40℃,下边与80t f =℃,)W/(m 10002℃⋅=α的流体进行对流换热。

试写出1、2、3三个节点的热平衡方程式,并将其化为高斯-赛德尔迭代的格式。

三. (1994)两维稳态导热运用有限差分法节点划分如图所示,0.1m y x =∆=∆。

已知左边与下边节点(1,4,7,8,9)保持常温20℃,上边绝热,右边与)W/(m 2060t 2f ℃℃,⋅==α的流体接触,板的导热系数)W/(m 4℃⋅=λ。

试列出节点方程,并整理成=2t ,=3t ,=5t ,=6t 的形式,以便于进行高斯-赛德尔迭代。

147123t 0t 0t 0t f α,t f α,h四. (1992)某无穷大平壁上置有一短圆柱形肋,尺寸如图。

初始温度与肋基温度均为0t ,流体温度为f t ,放热系数为α,忽略辐射换热。

写出求解该圆柱体内温度场的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

五. (1992)拟在某圆管上包两层厚度相同的保温材料A 与B ,B A λλ<。

包法有两种I :A 在内B 在外;II :B 在内A 在外。

求证:两种包法保温材料的总热阻II I R R >六. (1992)某无穷大平壁在20℃的流体中双侧冷却。

在正常情况阶段下,侧得壁中心温度下午1点钟为70℃,2点钟时为50℃。

求3点钟时壁中心温度为多少?七. (1994) 某两层平壁稳态导热的温度场如图,已知3121=δδ,求:1) =21q q ;2) =λλ21;3) =21R R 。

50℃℃20八. (1994)某球形热电偶,直径为 1.2mm ,初温为20℃,其物理参数为:3kg/m 8930=ρ,)J/(kg 400c ℃⋅=。

突然将其放入80℃的气流中,对流换热系数)W/(m 802℃⋅=α。

试写出热电偶温度t 随时间的变化函数,并求出t=79.9℃时,τ为多少秒?九. (1994)某无限大平壁两侧被20℃流体冷却,已进入正常情况阶段。

今测得8点钟时表面温度为35℃,中心温度为50℃,9点钟时表面温度为25℃。

求1) 9点钟时中心温度为多少?2) 9点半钟时中心温度为多少?十. (1994)某直径为1mm 的通电导线裸露于20℃的空气中,其表面温度为50℃,放热系数为)W/(m 202℃⋅=α,求?q l =今保持电流不变,在该导线上包裹一层厚度为1mm ,)W/(m 0.03℃⋅=λ的塑料皮,设放热系数不变,求此时塑料皮内、外表面温度1t 与2t 。

十一. (1987)网格节点划分如图,间距为y x ∆=∆,周围流体温度为f t ,放热系数为α,物体导热系数为λ。

写出稳定导热时,节点1的有限差分节点方程。

12345687十二. (1987)工程上常用平壁公式近似计算圆管壁导热问题。

若圆管内、外径为1d 和2d ,试求:当把圆管看成是厚度为)d d (2112-,面积为l )d d (212⋅+π的平壁时,计算出的导热量Q ’与精确值Q 相比的相对误差公式)d d (f 21=ε,并填写下表:注:QQ 'Q -=ε 十三. (1983)求证:肋壁的全效率η大于肋效率f η。

十四. (1985)一块钢板面积为2m 11⨯,厚度为20mm ,具有均匀的初温300℃,放在空气中冷却到30℃,需要多长时间?已知:空气温度为20℃,钢板的导热系数℃⋅=λm /W 50,其导温系数/s m 1012.72-6⨯=α,钢板与空气间的放热系数℃⋅=2W/m 20a 。

(提示:)F exp(-B o i 0⋅=θθ) 十五. (1993)如图所示复合墙壁,1F 、2F 、3F 为各部分的传热面积,1R 、2R 、3R 为各部分的单位面积的热阻。

若21F F =,则复合墙壁的单位面积的热阻为:3FA 321111R )R R (++ B )F /R /()F /R F /R (F F F 33221132111++++ C)F F F )](F R /()F R F R /([321332211111++++ 十六. (1998)一短圆柱体直径为d ,高为h ,初始温度为0t ,侧壁温度绝热,顶面加入热流q(2m /W ),底面与温度为f t ,放热系数为α的流体接触。

试写出求解其稳态温度场的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

h十七. (1998) 某无穷大平壁左侧绝热,右侧与温度为f t ,放热系数为α的流体接触。

壁内有均匀内热源)m /W (q v 3,物理参数λρ,,c 为已知参数。

求:1) 当初始温度为0t 时,写出求解该不稳定温度场的微分方程与定解条件;2)当时间趋于无穷大,过程稳定时,求解壁内温度分布函数。

x 十八. (1998)半无穷大平壁内初始温度0t 。

从0=τ时刻起,从表面加入定常热流q 。

已知:壁体的物性参数λρ,,c 等,试写出运用有限差分法求解不稳态导热问题时,节点1与节点4的节点热平衡方程式,并整理成便于迭代的形式。

qx十九. (1998)某平板m m 21⨯。

用有限差分法计算导热问题,节点划分如图所示。

已知:204321====t t t t ℃,上边绝热(4、5、6点),右边(3、6点)与60=f t ℃,℃⋅=α2200m /W 的流体接触,平板的导热系数为℃⋅=λm /W 100。

试计算5t 与6t 。

m y x 1=∆=∆123456二十. (1991)一短粗圆柱形肋,半径为R ,长为l ,肋基温度为100℃,与周围20℃的空气进行对流换热,放热系数为α,肋基导热系数为λ,密度为ρ。

当换热过程稳定时,试写出描述肋中温度场的微分方程与边界条件(无内热源,且忽略辐射换热)。

x二十一. (1991)某厚度为δ2的无穷大平壁,初始温度为0t ,双侧在第三类边界条件下冷却时,不稳态导热的温度场公式为)x ,F ,B (f o i δ⋅θ=θ0,坐标原点在壁中心。

现坐标位置不变,平壁右侧保持原冷却条件,将左侧表面改为绝热边界条件,试写出新的温度场公式。

(注:不需解微分方程,请利用原有的解函数,写出新的解公式)二十二. (1987)通电导线直径为1mm ,电阻率为]m [⋅Ω=ρ-610,电流强度为0.5A ,与空气的放热系数为℃⋅=α210m /W ,若空气的温度为20℃,求导线表面的温度w t 。

有若将导线表面包上一层厚度为1mm ,℃⋅=λW/m 0.5的电绝缘材料,求此时导线表面的温度w,1t 与绝缘材料表面温度w,2t 。

二十三. (1987)某无穷大平壁初始温度为50℃,两侧空气温度突然降至10℃。

若冷却已进入正常情况阶段,在某时刻测得中心温度为30℃,壁面温度为20℃。

求:当壁面温度降为15℃时,中心温度为多少?二十四. (1987)一正方形薄板,边长为0.2m ,导热系数为℃⋅=λW/m 010,左右两边均保持恒温30℃,顶边与温度为100℃的流体接触,放热系数为℃⋅=α2W/m 5001。

试根据图示节点划分,列出有限差分节点方程,并求解出未知温度2t 、5t 、8t 。

(注:℃30976431======t t t t t t )12345678930℃30℃绝 热α,t f二十五. (1987)一边长为l 的正方形固体,初始温度为0t ,其所处的环境为:底面(垂直于z 轴方向)绝热,顶面与温度为f t ,放热系数为α的流体相接触,左、右两面(垂直于y 方向)同时加入定常热流)m /W (q 2,前后侧面保持定常温度0t ,物性参数为常数。

试写出描写该立方体内温度场的微分方程组与单值性条件。

二十六. (14)如图所示三层材料组成的多层壁,在稳定传热过程中,试求:中间材料的导热系数2λ和层间的温度2t 、3t ?已知:介质温度700=∞t ℃,换热系数⋅=α220m /W ℃;⋅=λm /W 51℃,⋅=λm /W 153℃。

1004=t ℃ 100 mm 60mm 80 mm二十七. (16)一金属杆内的温度分布L x sin).exp(t 2020π⋅τ-=,式中:τ为时间(单位:小时),x 为从杆的一端起的坐标,L 为杆总长度。

如杆的导热系数为⋅m /W 48℃,L 为1.5m 。

求:τ=5小时,通过杆中心(x=L/2)截面的热流通量。

二十八. (16)二维导热区的三个边界上的温度已给定,如图所示。

第四边与自左向右流过的流体相接触,此流动使局部对流换热系数从左边起点的⋅2200m /W ℃减小到右边终点的⋅220m /W ℃。

材料的导热系数⋅=λm /W 25℃,无内热源。

在稳态情况下,试用热平衡原理写出节点1、2、3、4的节点方程式,并进行整理简化。

400℃200℃300℃ fm m二十九. (16)大平壁厚度为δ=1.5m ,两个表面温度分别为2501=w t ℃和502=w t ℃,导热系数)t .(.0040601301+⨯=λ,试确定壁内温度为130℃的位置。

三十.()三十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