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复习过程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d39c248a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10a531c.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一、细胞的生物膜系统1. 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 双层磷脂分子构成- 蛋白质的分布和作用- 细胞膜的选择性通透性2. 细胞器膜的结构和功能-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和叶绿体等细胞器的膜结构 - 细胞器膜在物质转运和能量转换中的作用3. 生物膜的流动性- 膜流动性的概念- 温度和脂质成分对膜流动性的影响二、细胞的能量转换——线粒体和叶绿体1. 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 线粒体的形态和分布- 线粒体在细胞呼吸中的作用- ATP的生成过程2. 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 叶绿体的形态和分布- 叶绿体在光合作用中的作用- 光合作用的两个阶段:光反应和暗反应三、细胞核和遗传信息的表达1. 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核膜、核仁和染色质- 细胞核在遗传信息存储和表达中的作用2. DNA的复制和转录- DNA复制的基本原理- RNA转录的过程3. 蛋白质的合成- 翻译过程- 蛋白质合成的起始、延伸和终止四、细胞的增殖和分化1. 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的各个阶段:间期、有丝分裂、末期和分裂期 - 细胞周期的调控2. 细胞分化- 细胞分化的概念- 细胞分化的过程和调控机制3. 干细胞和细胞命运- 干细胞的定义和分类- 细胞命运的决定因素五、细胞的死亡和疾病1. 细胞死亡- 细胞凋亡的概念和生物学意义- 细胞坏死的特点和影响2. 细胞与疾病- 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异常与疾病的关系- 遗传性疾病的分子基础六、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1. 显微镜的使用- 显微镜的基本操作和维护- 细胞和细胞器的显微观察2. 实验设计和数据分析- 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数据收集和分析方法3. 科学探究的态度和方法- 科学方法的重要性- 批判性思维在科学探究中的应用请将以上内容复制到Word文档中,并根据实际需要进行格式设置,如标题加粗、分点符号的使用、段落缩进等,以确保文档的专业性和可读性。
您可以在此基础上添加或删除内容,以符合具体的教学要求或学生的学习需求。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 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981df8c0c1c708a1284a4497.png)
细胞的生命历程§6.1 细胞的增殖1、细胞的生长——细胞不能无限增大一般可用表面积/体积之比(也叫相对表面积)近似反映扩散效率的大小。
✧细胞体积增大时,细胞表面积/体积减小,相对表面积减小,导致物质运输速率下降,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太大时,细胞核变化做为控制中心的“负担”就会过重。
2、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真核细胞能通过有丝分裂、减数分裂和无丝分裂增加细胞的数目。
✧原核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的方式增加个体数目。
3、有关染色体的相关知识✧染色体Ⅰ、染色体是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经高度螺旋化形成的线状或棒状的结构Ⅱ、细胞核内有多条染色体,每条正常的染色体上都有且只有一个缢缩的着丝点,可以通过计数细胞核内着丝点的数目进行染色体计数✧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的数量关系染色体的数目要看着丝点的数目。
DNA分子要看线条的数目。
着丝点连接了两个线条时有染色单体,着丝点只连接一个线条时无染色单体。
4、有丝分裂✧细胞周期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细胞分裂结束开始(起点)到下一次细胞分裂结束为止(终点),有丝分裂过程才有细胞周期。
Eg:人体的红细胞不具有细胞周期。
✧细胞周期=分裂间期+分裂期,其中间期持续时间远大于分裂期Ⅰ、(分裂)间期:进行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为细胞分裂的物质准备阶段Ⅱ、有丝分裂是一种以纺锤体和染色体出现、子染色体平均分配为特征的细胞分裂方式。
有丝分裂多发生在体细胞中,体细胞通过有丝分裂产生体细胞是多细胞生物体增加细胞数目的主要方式。
通过有丝分裂产生的子细胞和亲代细胞的遗传组成通常保持一致细胞周期的表示方法方法1:扇形图 方法2:直线图分裂间期: 乙→甲 a 或c分裂期: 甲→乙 b 或d细胞周期: 乙→乙 a +b/c +d✧ 高等植物细胞有丝分裂过程(见下图示)有丝分裂过程可人为划分为4个阶段:①前期:染色质螺旋化形成染色体,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核仁逐渐解体,核膜逐渐消失。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80caa9a40b4c2e3f56276362.png)
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细胞的增殖细胞不能无限长大:1)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2)DNA不会随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多,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细胞是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
细胞增殖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整个连续的过程。
细胞分裂的方式包括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1)细胞周期——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包括分裂间期和分裂期2) 分裂间期: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为分裂期进行活跃的物质准备,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生长。
3) 分裂期:前期:核膜消失、核仁解体、染色质成为染色体且杂乱排列、出现纺锤体【两出现两消失】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动物细胞:在间期复制的两组中心粒分别移向两极,并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中期:染色体清晰,排在赤道板后期:着丝点分裂,染色体数增倍,均分到两极末期:核膜出现、核仁出现、染色体成为染色质、纺锤体消失【两出现两消失】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
动物细胞: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4)染色体、染色单体和DNA数量变化曲线图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无丝分裂:没有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如:蛙的红细胞的无丝分裂第二节细胞的分化细胞的分化: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是持久性的。
细胞分化的意义: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生命现象,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细胞的全能性: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
干细胞:动物和人体内仍保留着少数具有分裂和分化能力的细胞。
如骨髓中的造血干细胞,能分裂分化产生血细胞(如血小板、红细胞和白细胞)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多细胞生物体内的细胞总是不断更新的,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
![高中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减数分裂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b82a46f6bec0975f565e2bf.png)
..第6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一节 细胞的增殖生物的生长,既靠细胞生长增大体积,还靠细胞分裂增加数目。
一、细胞不能无限长大① 受细胞表面积与体积比的限制:细胞越大,相对表面积越小,物质交换能力越弱。
② 受细胞的核质比的制约: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一般来说细胞核中的DNA 是不会随着细胞体积的扩大而增加的,如果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但也并不是说,细胞越小越好〔原因是细胞内的各种细胞器和100多种酶促反应都要占据一定的空间〕 二、细胞通过分裂进行增殖1、 细胞增殖的过程:包括物质准备和细胞分裂。
2、 细胞增殖的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3、 细胞增殖的方式〔真核细胞〕: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生殖细胞的形成〕。
三、有丝分裂 1、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过程:细胞周期分分裂间期和分裂期两个阶段。
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大约占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2、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特点 〔1〕分裂间期:完成DNA 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结果是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
〔复制合成数不变〕 〔2〕前期:〔膜仁消失现两体〕①染色质变成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
〔3〕中期:〔形数清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最清晰,便于观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与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点裂数增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
〔5〕末期:〔两消两现细胞板〕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与高尔基体的活动有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归纳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517a9226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b373351.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学问点归纳〔高一生物〕,必修一,记忆的内容很多;必修二重点就在减数分裂;必修三讲稳态,今日我在这给大家整理了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接下来随着我一起来看看吧!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学问点(一)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第1节细胞的增殖一、限制细胞长大的缘由: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外表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外表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是细胞的把握中心,细胞核中的DNA不会随着细胞体积扩大而增加。
二、细胞增殖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根底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展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细胞周期(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头,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完毕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1.分裂间期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间期又分为G1期、S期、G2期,G1期进展RNA和有关蛋白质(DNA聚合酶、解旋酶)的合成,为S期DNA的复制做预备;S期合成DNA;G2期进展RNA和蛋白质的合成,特殊是微观蛋白(纺锤丝)2.前期特点:①毁灭染色体、毁灭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逝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四周。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口诀:膜仁消逝现两体3.中期特点:①全部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楚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楚。
故中期是进展染色体观看及计数的最正确时机。
口诀:形定数晰赤道齐4.后期特点: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支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逝,染色体数目加倍。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1ac379277eeaeaad1f34693daef5ef7ba0d12c2.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生物的遗传与变异遗传是生物学中的一个重要概念,它涉及到生物个体的性状传递、物种的进化以及物种在环境中适应的过程。
生物的遗传与变异是生物学的基础,也是进化的基础。
1. 父母生殖细胞的结构和特点- 父亲的生殖细胞是精子,具有一个细小的头部和长尾巴,头部含有DNA和精浆,尾巴可以用来游动。
- 母亲的生殖细胞是卵子,相对较大,含有细胞质、绵毛等物质,可以提供营养和维持胚胎生长。
2. 认识的遗传物质- 遗传物质是指携带物种遗传信息的物质,它能够决定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特征。
- DNA是生物体内最重要的遗传物质,它由若干个核苷酸组成,包括脱氧核糖核苷酸(单磷酸核糖与氮碱基组成)。
- DNA分子内的碱基有四种,即腺嘌呤(A)、胸腺嘧啶(T)、鸟嘌呤(G)、胞嘧啶(C),它们按一定规律排列在DNA链上,构成基因。
3. 基因的概念及性状的遗传- 基因是遗传信息的单位,它决定了生物性状的表现形式,并对个体的发育和功能起重要作用。
- 基因以一定的方式对人类的性状进行遗传。
常见的基因遗传方式有显性遗传和隐性遗传、简单性遗传和性别遗传等。
4. 遗传的分子基础- 除了DNA外,遗传物质还包括RNA。
RNA与DNA有着类似的结构和功能,它们都是由核苷酸组成的。
- RNA有三种类型,即mRNA、tRNA和rRNA,它们在生物体内分别承担着基因转录、传递氨基酸和构成核糖体等重要功能。
5. 遗传的机制- 基因的表达是指基因的遗传信息从DNA到RNA再到蛋白质的过程。
这一过程包括基因转录和基因翻译两个部分。
- 基因的转录是指DNA链上的一段基因序列被转录成RNA的过程,其中mRNA是具有编码功能的RNA。
mRNA在细胞质中被翻译成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蛋白质。
6. 遗传的规律- 孟德尔的遗传规律是遗传学中最基础的规律,包括一对性状的分离规律、同质型和异质型等概念。
- 同质型是指个体的两个性状相同,异质型是指个体的两个性状不同。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b9bf6a03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a0.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细胞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的重要生命特征。
细胞以分裂方式增殖,通过它,单细胞生物能产生后代,多细胞生物则可以由一个受精卵经过分裂和分化,最终发育为一个多细胞个体。
在增殖过程中可以将复制的遗传物质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可见,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真核细胞的分裂方式有: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和减数分裂。
一、有丝分裂体细胞的有丝分裂具有细胞周期,它是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开始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此,包括分裂间期期和分裂期。
1、分裂间期分裂间期最大特征是DNA 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同时细胞有适度的增长,对于细胞分裂来说,它是整个周期中为分裂期作准备的阶段。
2、分裂期(1)前期最明显的变化是染色质丝螺旋缠绕,缩短变粗,成为染色体,此时每条染色体都含有两条染色单体,由一个着丝点相连,称为姐妹染色单体。
同时,核仁解体,核摸消失,纺锤丝形成纺锤体。
(2)中期染色体清晰可见,每条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细胞中央的一个平面上,染色体的形态比较稳定,数目比较清晰,便于观察。
(3)后期每个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随之分离,形成两条子染色体,在纺锤丝的牵引下向细胞两极运动。
(4)末期染色体到达两极后,逐渐变成丝状的染色质,同时纺锤体消失,核仁、核模重新出现,将染色质包围起来,形成两个新的子细胞,然后细胞一分为二。
(5)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比较植物动物纺锤体形成方式由细胞的两极由中心体细胞一分为二方式意义二、无丝分裂无丝分裂比较简单,一般是细胞核延长,从核的中部向内凹进,分裂为两个细胞核,接着整个细胞从中间分裂为两个细胞。
此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故名无丝分裂,如蛙的红细胞的分裂。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9d7045ca6429647d27284b73f242336c1eb930ed.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原创版】
目录
1.细胞有丝分裂
2.减数分裂
3.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4.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正文
生物必修一第六章主要涉及细胞的有丝分裂、减数分裂、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
有丝分裂是细胞分裂的一种方式,其过程可以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
在有丝分裂中,染色体会被复制并分离到两个新的细胞中,确保新细胞与原细胞具有相同的遗传信息。
减数分裂是生殖细胞发生的一种特殊的细胞分裂方式,其目的是将染色体数目减半,以确保受精时染色体数目不会翻倍。
减数分裂包括两次分裂,分别称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和减数分裂第二次分裂。
细胞分化是指细胞从未分化状态向特定类型的细胞分化的过程。
细胞分化的过程中,细胞会表达特定的基因并产生特定的蛋白质,从而实现不同的功能和形态。
细胞分化是生物体发育和生长的基础。
细胞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生命周期中不可避免的过程。
细胞衰老是指细胞逐渐失去其功能和活力的过程,而细胞凋亡是指细胞主动死亡的过程。
这些过程对于生物体的发育和生长至关重要。
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是生物学中备受关注的话题。
生物技术可以用于治疗疾病、改善人类的生活和环境等方面,但也涉及到伦理问题,例如基因编辑、克隆和生物武器等。
综上所述,生物必修一第六章涵盖了有关细胞分裂、生殖细胞发生、细胞分化、衰老和凋亡以及生物技术的应用和伦理问题等内容。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https://img.taocdn.com/s3/m/51b49034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6c3f6a8.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梳理摘要:一、章节简介- 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 内容简介:本章主要介绍生物的多样性,包括生物的分类、进化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二、生物的分类1.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2.生物的五个大类a.原生生物界b.真菌界c.植物界d.动物界e.细菌界三、生物的进化1.生物进化的证据a.化石证据b.比较解剖学证据c.胚胎学证据2.生物进化的理论a.自然选择b.适者生存c.遗传变异d.物种形成四、生态系统的多样性1.生态系统的概念2.生态系统的类型a.森林生态系统b.草原生态系统c.海洋生态系统d.淡水生态系统e.湿地生态系统f.城市生态系统正文: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主要向我们揭示了生物世界的丰富多彩。
首先,本章介绍了生物的分类,这是研究生物多样性的基础。
生物分类的基本原则包括形态学、遗传学、生态学等多个方面,通过对生物的分类,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生物之间的关系。
生物被分为原生生物界、真菌界、植物界、动物界和细菌界五大类,每一类生物都有其独特的特征和生存方式。
其次,本章阐述了生物的进化过程。
生物进化是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来源,生物进化的证据包括化石证据、比较解剖学证据和胚胎学证据等。
通过研究这些证据,我们可以了解生物是如何从简单到复杂、从单一到多样的发展过程。
生物进化的理论主要包括自然选择、适者生存、遗传变异和物种形成等,这些理论为我们揭示了生物进化的内在机制。
最后,本章介绍了生态系统的多样性。
生态系统是由生物和非生物组成的,生物和非生物相互作用,共同构成了我们生存的环境。
生态系统的类型繁多,包括森林生态系统、草原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和城市生态系统等。
每种生态系统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功能,它们共同维持着地球生态平衡,保障了生物多样性的持续发展。
总之,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生命的多样性”为我们展现了一个丰富多彩的生物世界。
高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0c827e75022aaea998f0fb6.png)
第六章从杂交育种到基因工程第1节杂交育种与诱变育种一、杂交育种1.概念:是将两个或多个品种的优良性状通过交配集中一起,再经过选择和培育,获得新品种的方法。
2.原理:基因重组。
产生新的基因型3.优点:可以将两个或多个优良性状集中在一起。
4.缺点:不会产生新基因,且杂交后代会出现性状分离,育种过程缓慢,过程复杂。
二、诱变育种1.概念:指利用物理或化学因素来处理生物,使生物产生基因突变,利用这些变异育成新品种的方法。
2.诱变原理:基因突变3.诱变因素:(1)物理:X射线,紫外线,γ射线等。
(2)化学:亚硝酸,硫酸二乙酯等。
4.优点:可以在较短时间内获得更多的优良性状。
5.缺点:因为基因突变具有不定向性且有利的突变很少,所以诱变育种具有一定盲目性,所以利用理化因素出来生物提高突变率,且需要处理大量的生物材料,再进行选择培育。
三、四种育种方法的比较第二节基因工程及其应用1.概念:按照人们的意愿,把一种生物的某种基因提取出来,加以修饰改造,然后放到另一种生物的细胞里,定向地改造生物的遗传性状。
2. 原理:基因重组3.工具:A.基因的“剪刀”:限制酶①分布:主要在微生物中。
②作用特点:特异性,即识别特定核苷酸序列,切割特定切点。
③结果:产生黏性未端(碱基互补配对)。
B.基因的“针线”:DNA连接酶①连接的部位:磷酸二酯键,不是氢键。
②结果:两个相同的黏性未端的连接。
C.基因的“运载工具”:运载体①作用:将外源基因送入受体细胞。
②具备的条件:a、能在宿主细胞内复制并稳定地保存。
b、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
c、有某些标记基因。
③种类:质粒、噬菌体和动植物病毒。
④最常用的运载体:质粒(是拟核或细胞核外能够自我复制的很小的环状DNA分子,存在细菌和酵母菌等生物细胞中)。
4.基因操作的基本步骤:①提取目的基因:人们所需要的特定基因,如人的胰岛素基因、抗虫基因、②目的基因与运载体结合(以质粒为运载体):用同一种限制酶分别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DNA(运载体),使其产生相同的黏性末端,将切割下的目的基因与切割后的质粒混合,并加入适量的DNA连接酶,使之形成重组DNA分子(重组质粒)③将目的基因导入受体细胞④目的基因检测与鉴定5.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的安全性两种观点是:1、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不安全,要严格控制2、转基因生物和转基因食品是安全的,应该大范围推广。
高一生物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08c6a3faf021dd36a32d7375a417866fb94ac079.png)
高一生物六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课程中,我们学习了生物的基本知识,包括生物的组成、生物的变异、生物的进化、生物的生命活动。
这些知识点不仅帮助我们了解了生物的奥秘,也为我们未来的学习和研究生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接下来我将对高一生物的六章知识点进行总结。
第一章:生物的组成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生物的基本组成和生物体的结构。
生物体主要由细胞组成,细胞是生物体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可以分为原核细胞和真核细胞,其中真核细胞比原核细胞更加复杂完善。
除了细胞外,生物还由其他一些化学物质组成,如碳水化合物、脂质、蛋白质和核酸等。
碳水化合物是生物体内的能量来源,脂质是细胞膜的主要组成部分,蛋白质则参与体内的各项生命活动。
第二章:生物的变异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生物的变异现象以及遗传的规律。
生物体在繁殖过程中会产生变异,这些变异可能是有利的、无害的或者有害的。
有利的变异有助于生物适应环境,无害的变异对生物无明显的影响,而有害的变异可能导致生物的生存能力下降。
遗传是变异的重要方式,通过遗传基因来传递物种特征。
遗传基因分为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显性基因决定了个体的外貌和性状,而隐性基因则需要两个相同的基因才能表现出来。
第三章:生物的进化这一章主要讲述了生物的进化历程和进化规律。
生物体在长期的进化过程中,通过适应环境的变化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异和改变。
进化的规律包括自然选择、突变和基因流等。
自然选择是进化中最重要的驱动力,它通过选择适应环境的个体进行繁殖,使得有利的基因得以传递并积累。
突变则是进化中偶发的变异现象,它可以导致新的物种的产生。
基因流是不同物种之间基因的交流和传递,促进了生物的多样性和适应性。
第四章:细胞的生命活动这一章主要介绍了细胞的生命活动,包括新陈代谢、物质运输和细胞分裂。
新陈代谢是细胞进行生命活动所需的能量转化过程,包括蛋白质合成、有机物分解和能量释放等。
物质运输是细胞内外物质的传递过程,包括主动运输和被动运输。
主动运输是细胞主动对物质进行吸收和分泌,被动运输是物质通过浓度梯度进行扩散和渗透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ecf4133b00f69e3143323968011ca300a7c3f66f.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细胞有丝分裂介绍1.细胞有丝分裂的概念细胞有丝分裂是生物细胞在一定的生理条件下,经过一系列的生物化学反应,经历一系列的生物学形态和功能改变,在基因携带体的指导下,使母细胞的染色体以相同或相似的方式分离,形成两个结构和功能与母细胞基本相同的子细胞的生长过程。
细胞有丝分裂是有丝分裂现象的总称,包括与细胞核有关的两次分裂。
2.细胞有丝分裂的周期(1)分裂前期(Interphase):包括G1期、S期和G2期。
细胞在此阶段进行代谢和生长,准备进入细胞有丝分裂。
G1期是从细胞分裂结束到DNA复制开始的时间段。
S期是DNA复制的时期,细胞内的染色体数目也随之增加。
G2期是从DNA复制开始到开始有丝分裂的时期。
细胞在此时期内进行蛋白质的合成以备将要进行有丝分裂时期。
(2)有丝分裂期(M phase):包括分裂前期、分裂期、间期和末期。
分裂前期特点是核膜溶解消失,染色体开始凝缩成孥形,纺锤体出现。
分裂期是染色体最大凝缩、最容易看到的时期,此时染色体数量和母细胞几乎相同。
间期是有丝分裂指导丝减少,由此将两套染色体分开。
细胞末期在动植物体细胞内均为胞质分裂。
3.有丝分裂的五个阶段包括(1)分裂期前期(prophase):染色体开始凝缩为杵炭状,并变厚,为分离对手染色体预做准备。
核膜溶解,核仁消失,纺锤体的形成与延伸,纺锤体每个枝为纤维蛋白形成的微管。
(2)有丝分裂期(metaphase):杵炭状染色体在中殡区域集中排列。
纺锥体的丝在赤道区域张老,纤维蛋白微管由中心粒向两极端下成纺锥形状,纤维蛋白变形成螺旋形。
(3)纺锤体分裂开吸父期(anaphase):由于纤吸蛋白的作用,纺锥体的纤维变短消失,拉曳染色体两边的赤道区域分成两份,把一对染色体分成一对分离的单向染色体。
(4)有丝分裂期末期(telophase):染色体达到极成体,核分裂垭口即核小板开裂,与纺锥体消失,双层核膜和核仁开始复原,细胞质发生分裂现象,细胞分裂将于结束。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大全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b7391f3a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07.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考点精华总结归纳总结大全1、T2噬菌体:这是一种寄生在大肠杆菌里的病毒。
它是由蛋白质外壳和存在于头部内的DNA所构成。
它侵染细菌时可以产生一大批与亲代噬菌体一样的子代噬菌体。
2、细胞核遗传:染色体是主要的遗传物质载体,且染色体在细胞核内,受细胞核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3、细胞质遗传:线粒体和叶绿体也是遗传物质的载体,且在细胞质内,受细胞质内遗传物质控制的遗传现象。
4、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关键是:设法把DNA与蛋白质分开,单独直接地观察DNA的作用。
5、肺炎双球菌的类型:①、R型(英文Rough是粗糙之意),菌落粗糙,菌体无多糖荚膜,无毒,注入小鼠体内后,小鼠不死亡。
②、S型(英文Smooth是光滑之意):菌落光滑,菌体有多糖荚膜,有毒,注入到小鼠体内可以使小鼠患病死亡。
如果用加热的方法杀死S型细菌后注入到小鼠体内,小鼠不死亡。
格里菲斯实验:格里菲斯用加热的办法将S型菌杀死,并用死的S型菌与活的R型菌的混合物注射到小鼠身上。
小鼠死了。
(由于R型经不起死了的S型菌的DNA(转化因子)的诱惑,变成了S型)。
6、艾弗里实验说明DNA是“转化因子”的原因:将S型细菌中的多糖、蛋白质、脂类和DNA等提取出来,分别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结果只有DNA与R型细菌进行混合,才能使R型细菌转化成S型细菌,并且的含量越高,转化越有效。
7、艾弗里实验的结论:DNA是转化因子,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的遗传变化的物质,即DNA是遗传物质。
8、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①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吸附→侵入→复制→组装→释放。
②DNA中P的含量多,蛋白质中P的含量少;蛋白质中有S而DNA中没有S,所以用放射性同位素35S标记一部分噬菌体的蛋白质,用放射性同位素32P标记另一部分噬菌体的DNA。
用35P标记蛋白质的噬菌体侵染后,细菌体内无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内部;而用32P标记DNA的噬菌体侵染细菌后,细菌体内有放射性,即表明噬菌体的DNA进入了细菌体内。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生物第六单元知识点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生物第六单元知识点](https://img.taocdn.com/s3/m/28cf7aa74bfe04a1b0717fd5360cba1aa8118c9e.png)
高一人教版必修一生物第六单元知识点详解第六章细胞的生命历程一、细胞的增殖1. 概念细胞增殖是细胞有丝分裂或减数分裂产生新细胞的过程。
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其特点是染色体在细胞分裂前期复制,并在分裂过程中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有丝分裂过程可分为前期、中期、后期和末期四个阶段。
3. 减数分裂减数分裂是生物体产生生殖细胞(如精子、卵细胞)的分裂方式。
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但细胞连续分裂两次,结果新细胞中染色体数减半。
减数分裂是生物有性生殖的基础。
二、细胞的分化1. 概念细胞分化是指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
细胞分化是生物界普遍存在的现象,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1)持久性:细胞分化贯穿于生物体整个生命进程中,在胚胎期达到最大限度。
(2)稳定性:细胞分化后,一般不可逆转,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普遍性:细胞分化在生物界普遍存在,是生物体发育的基础。
3. 意义细胞分化使多细胞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三、细胞的衰老和凋亡1. 细胞的衰老细胞衰老是指细胞在执行生命活动过程中,随着时间的推移,细胞增殖与分化能力和生理功能逐渐发生衰退的变化过程。
细胞衰老表现为水分减少、新陈代谢速度减慢、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色素积累等。
2. 细胞的凋亡细胞凋亡是由基因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也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细胞凋亡对于多细胞生物体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以及抵御各种外界因素的干扰都起着非常关键的作用。
四、细胞的癌变细胞癌变是指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中遗传物质发生变化,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的过程。
2. 致癌因子(1)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2)化学致癌因子:如砷、苯、煤焦油等。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6章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6章](https://img.taocdn.com/s3/m/33a9aed6b9f67c1cfad6195f312b3169a451ead0.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知识点6章人类的生殖维持着物种的延续,生殖系统在这一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高一生物必修一课程的第六章,将重点讲述人类的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以及人体的生殖调节机制。
本文将按照该章节的内容,分为以下几个部分进行探讨。
一、生殖系统结构与功能人类的生殖系统包括男性的生殖系统和女性的生殖系统。
男性的生殖系统由睾丸、附睾、输精管、前列腺等组成;而女性的生殖系统则由卵巢、输卵管、子宫和阴道构成。
这些器官各自具有特定的功能,协同完成生殖过程。
男性的生殖系统主要负责精子的生成、贮存和输送。
睾丸是男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们分泌睾酮激素,并生成和储存精子。
输精管将成熟的精子输送到尿道,而前列腺则分泌液体,为精子提供养分和保护。
女性的生殖系统主要负责卵子的生成、受精和胚胎的孕育。
卵巢是女性生殖系统中最重要的器官,它们分泌雌激素,并周期性地释放卵子。
输卵管将卵子从卵巢输送到子宫,卵巢与子宫之间的协同工作是受精的关键。
同时,子宫作为胚胎的容器,为其提供适宜的环境,促进胚胎的着床和发育。
二、生殖调节机制人体的生殖活动需要通过复杂的调节机制来维持。
在男性中,下丘脑通过分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来刺激垂体前叶分泌促性腺激素,从而促进睾酮和精子的生成。
在女性中,下丘脑通过分泌促卵泡激素和促黄体激素释放激素来调节卵巢功能,进而控制月经周期、卵子的生成和子宫内膜的变化。
此外,生殖活动还受到性腺激素的负反馈调节。
当睾酮或雌激素水平过高时,会抑制下丘脑和垂体前叶的激素分泌,从而维持正常的内分泌平衡。
三、相关问题与展望在学习生殖系统的结构与功能以及生殖调节机制的过程中,我们不可避免地会遇到一些问题。
例如,为什么男性的生殖细胞生成速度比女性的快?为什么女性的生殖周期会伴随着月经的出现?这些问题需要我们进一步深入研究,以便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人类生殖的奥秘。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类对生殖系统的认识也将逐渐深入。
例如,辅助生殖技术的应用为不孕症患者提供了生育的可能性。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ad74f2ba541810a6f524ccbff121dd36a32dc49a.png)
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知识点总结高一生物必修一第六章主要围绕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物质的跨膜运输以及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等核心概念展开。
本章内容是理解细胞功能和结构的基础,对于后续生物学知识的学习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对本章知识点的详细总结。
细胞的生物膜系统细胞膜是细胞的外层结构,由磷脂双层和蛋白质组成。
磷脂分子具有亲水的头部和疏水的尾部,形成了细胞膜的基本框架。
蛋白质分子或嵌入或贯穿于磷脂双层中,负责物质的转运和信号的传递。
细胞膜具有选择性通透性,能够调控物质的进出,维持细胞内外环境的稳定。
物质的跨膜运输物质跨膜运输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重要方式。
根据运输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种类型。
被动运输不需要消耗能量,物质沿着浓度梯度自然通过膜。
其中,简单扩散是最基本的方式,小分子和脂溶性物质可以直接穿过磷脂双层。
而通道蛋白和载体蛋白则参与了更复杂的协助扩散过程。
主动运输则需要消耗能量(通常是ATP),使得物质可以逆浓度梯度运输。
细胞通过泵(如钠钾泵)来实现这一过程,确保细胞内外物质浓度的差异,为细胞活动提供必要的条件。
细胞器的协调配合细胞内的细胞器各有特定功能,它们之间的协调配合是细胞正常工作的基础。
例如,内质网和高尔基体在蛋白质加工和运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内质网负责蛋白质的合成和初步折叠,而高尔基体则对蛋白质进行后期加工和分拣,再通过囊泡运输到需要的地方。
线粒体和叶绿体是细胞的能量工厂,分别在动物细胞和植物细胞中负责能量的产生。
线粒体通过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ATP,而叶绿体则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
细胞的内吞和外泌作用内吞作用是细胞摄取外部物质的过程,通过形成内吞泡将大分子或颗粒物质带入细胞内。
外泌作用则是细胞排出废物或分泌物质到细胞外的过程,通过形成外泌囊泡来实现。
总结第六章的内容是对细胞结构和功能的基础性介绍。
理解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物质的跨膜运输机制以及细胞器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深入学习生物学具有重要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必修一第六章
第1节细胞的增殖
一、限制细胞长大的原因:细胞体积越大,其相对表面积越小,细胞的物质运输的效率就越低。
细胞表面积与体积的关系限制了细胞的长大。
细胞核控制范围,细胞太大,细胞核的“负担”就会过重。
二、细胞增殖
1.细胞增殖的意义: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分裂的方式:有丝分裂、无丝分裂、减数分裂。
有丝分裂是真核生物进行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
(一)细胞周期:
(1)概念:指连续分裂的细胞,从一次分裂完成时开始,到下一次分裂完成时为止。
(2)两个阶段:分裂间期:从细胞在一次分裂结束之后到下一次分裂之前,大约占细胞细胞周期的90%-95%。
分裂期:分为前期、中期、后期、末期
(二)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期的主要特点:
1.分裂间期特点:分裂间期所占时间长。
完成DNA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
结果:每个染色体都形成两个姐妹染色单体,呈染色质形态(实质:染色质复制)
2.前期特点:(膜仁消失现两体)①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②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特点:1、染色体散乱地分布在细胞中心附近。
2、每个染色体都有两条姐妹染色单体
3.中期特点:(形定数晰赤道齐)①所有染色体的着丝点都排列在赤道板上②染色体的形态和数目最清晰染色体特点:染色体的形态比较固定,数目比较清晰。
故中期是进行染色体观察及计数的最佳时机。
4.后期特点:(点裂数加均两极)①着丝点一分为二,姐妹染色单体分开,成为两条子染色体。
并分别向两极移动。
②纺锤丝牵引着子染色体分别向细胞的两极移动。
这时细胞核内的全部染色体就平均分配到了细胞两极染色体特点:染色单体消失,染色体数目加倍。
5.末期特点:(两消两现重开始)①染色体变成染色质,纺锤体消失。
②核膜、核仁重现。
③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出现细胞板,并扩展成分隔两个子细胞的细胞壁
参与的细胞器:间期:核糖体,中心体前期:中心体(复制形成纺锤体)末期:高尔基体(细胞壁的合成)线粒体全过程。
有单体出现时,DNA数目为染色体的2倍,单体消失时,DNA与染色体数目相同。
三、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
(1)间期:动物细胞因为有中心体,间期要进行中心粒的复制。
(2)前期:纺锤体的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从细胞两极发出纺锤丝形成纺锤体;②动物细胞由中心粒发出星射线形成纺锤体。
(3)末期:子细胞形成方式不同:①植物细胞在赤道板位置上出现细胞板,并由细胞板扩展形成细胞壁;②动物细胞由细胞膜从细胞中部向内凹陷,把细胞缢裂成两部分。
四、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相同点:
1、都有间期和分裂期。
分裂期都有前、中、后、末四个阶段。
2、分裂产生的两个子细胞的染色体数目和组成完全相同且与母细胞完全相同。
染色体在各期的变化也完全相同。
3、有丝分裂过程中染色体、DNA分子数目的变化规律。
五、有丝分裂的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
从而保持生物的亲代和子代之间的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六、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和染色体数量变化曲线图
七、无丝分裂:特点:在分裂过程中没有出现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
但是有遗传物质的复制和平均分配。
例:蛙的红细胞
第二节细胞的分化
一、细胞的分化
(1)概念: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过程:受精卵增殖为多细胞分化为组织、器官、系统发育为生物体
(3)特点:持久性、稳定不可逆转性、普遍性
分裂结果:增加细胞的数目
分化结果:增加细胞的种类
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
使多种生物体中的细胞趋向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基因进行选择性表达。
二、细胞全能性:
(1)体细胞具有全能性的原因由于体细胞一般是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的,一般已分化的细胞都有一整套和受精卵相同的DNA分子,因此,分化的细胞具有发育成完整新个体的潜能。
(2)植物细胞全能性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全能性。
特点:①高度分化②基因没改变例如:胡萝卜根组织的离体细胞可以发育成完整的新植株
(3)动物细胞全能性高度特化的动物细胞,从整个细胞来说,全能性受到限制。
但是,细胞核仍然保持着全能性。
例如:克隆羊多莉
(4)全能性大小:受精卵>生殖细胞>体细胞
第三节细胞的衰老和凋亡
一、细胞的衰老
1、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单细胞生物体,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
多细胞生物体,个体衰老的过程就是组成个体的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
2、衰老细胞的主要特征:1)在衰老的细胞内水分减少;2)衰老的细胞内有些酶的活性降低;3)细胞内的某些色素会随着细胞的衰老而逐渐积累;4)衰老的细胞内呼吸速度减慢,细胞核体积增大,染色质固缩,染色加深;5)细胞膜的通透性功能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3、细胞衰老的学说:(1)自由基学说(2)端粒学说
二、
三、细胞的凋亡 1
1、概念: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
由于细胞凋亡受到严格的由遗传机制决定的程序性调控,所以也常常被称为细胞编程性死亡
2、意义:细胞的自然更新、被病原体感染的细胞的清除,也是通过细胞凋亡完成的。
完成正常发育,维持内部环境的稳定,抵御外界各种因素的干扰。
3、与细胞坏死的区别:细胞坏死是在种种不利因素影响下,由于细胞正常代谢活动受损或中断引起的细胞损伤和死亡。
细胞凋亡是一种正常的自然现象。
(1)染色体数目变化规律:2N→4N→2N(2)核内DNA含量变化规律:2N→4N→2N
第4节细胞的癌变
1、癌细胞的概念:细胞受到致癌因子的作用,细胞内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细胞变成不受机体控制的、连续进行分裂的恶性增殖细胞叫癌细胞。
2、癌细胞的主要特征适宜的条件下,无限增殖;形态结构发生显著变化;表面发生变化,糖蛋白等物质减少,黏着性显著降低,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
3、致癌因子分三类:物理致癌因子、化学致癌因子、病毒致癌因子原癌基因主要负责调节细胞周期,控制细胞生长和分裂的进程。
抑癌细胞主要是阻止细胞不正常的增殖。
4. 细胞癌变的根本原因:致癌因子使细胞的原癌基因和抑癌细胞发生突变,导致正常细胞转化为癌细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