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
(六)、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
(六)、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持是现代社会发展中至关重要的问题。
为了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建立一个有效的保证体系以及采取必要的保证措施是必不可少的。
保证体系一个完善的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持保证体系应该包括以下要素:1. 法律法规:制定和实施与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持相关的法律法规是确保保证体系有效运作的基础。
这些法律法规应当包括环境保护标准、土地使用规划、资源开发与保护等方面的规定。
2. 监督机制:建立一个有效的监督机制,来确保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持措施得到执行。
这可以包括监管机构的设立、监督人员的培训和监督措施的执行等。
3. 数据收集和分析:及时、准确地收集和分析相关数据是评估环境状况和土地资源利用情况的重要依据。
建立一个科学的数据收集和分析系统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并制定相应的保护措施。
保证措施为了实现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持的目标,以下保证措施可以被采取:1. 资源合理利用:制定并严格执行土地使用规划,确保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并避免过度开发和破坏。
2. 污染控制和治理:制定和实施污染物排放标准和减排措施,同时采取污染治理措施,减少环境污染对生态系统的破坏。
3. 生态保护:加强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工作,保护生物多样性,维护生态平衡。
4. 教育和宣传:加强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持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公众对环境保护意识和责任感。
5. 国际合作:加强国际间的环境保护和土地资源保持合作,共同应对环境挑战,分享经验和技术。
通过建立一个完善的保证体系和采取相应的保证措施,我们可以更好地保护环境并保持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以上是关于环境保护、土地资源保持保证体系及保证措施的简要介绍。
航空航天概论-第六章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
6.1.1 机场建筑 跑道
候机楼主要包括旅客服务区域和管理服务区域。在旅 客服务区有办理机票行李手续的柜台;安检、海关检 疫的通道和入口;登机前候机厅;行李提取处;旅客 信息服务设施(问讯处、显字牌、广播系统)、其他 服务区(商店、餐饮、邮电、医疗等)。管理服务区 包括空港行政办公、后勤办公、紧急救援,以及航空 公司运营区等。
主讲:梁毅辰
航空航天概论
第6章 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
主要内容: 6.1 机场及地面保障设备 6.2 空中交通管理
第6章 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
当飞机在1903年出现的时候还没有机场的概念,当时只 要找一块平坦的土地和草地,能承受不大的飞机重量就可 以了。1910年在德国出现了第一个机场,这只是一片规划 的草地,有几个人来管理飞机的起飞、降落,有简易的帐 篷等设施。随着航空运输的发展,机场大量建设起来,伴 随着航空技术的进步,飞机对机场的要求也提高了。为了 满足航管、通信的要求;跑道强度的要求;旅客进出机场 的要求,出现了塔台、混凝土跑道和候机楼。20世纪50年 代中期,国际民航组织为全世界的机场和空港指定了统一 的标准和推荐要求,使全世界机场建设有了大体相同的标 准。
第6章 机场地面设施保障系统
机场是提供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维护、并有专 门设施保障飞机飞行活动的场所。大多数的飞机起飞和 着陆都需要专门的机场、着陆引导系统和其他保障设施。 因此建设了专门的机场并配备了相应保障与救援设施, 根据机场用途可以分为军用机场、民用机场;按照跑道 和其他设施条件及使用特点,又可以分为永久性机场和 临时机场;根据地理位置可以分为高原机场、平原机场; 根据跑道长度和承载能力、地面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机 场区域的大小,还可以将机场分为若干级。
地面卫星设施管理规定范本
地面卫星设施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规范地面卫星设施的管理,确保其安全、有序运行,保护国家的安全和公共利益,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地面卫星设施是指用于卫星的地面控制站、跟踪站、遥测站、数据中心、通信设施等设备,以及与卫星运行相关的人员、技术和管理系统的总称。
第三条地面卫星设施的管理范围包括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安全等各个环节。
第四条地面卫星设施的管理原则是安全第一、科学管理、依法运营、合理使用、效益最大化。
第五条地面卫星设施管理的责任主体是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履行管理责任,确保设施的安全和正常运营。
第六条地面卫星设施管理应当遵守国家的相关法律、法规,遵循国际通行标准和技术规范,保护环境,促进地面卫星设施的可持续发展。
第七条地面卫星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管理制度,明确各部门的职责和管理流程,提供必要的人员、技术和经费支持。
第八条地面卫星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设施运行人员的培训和管理,确保其具备相关的技术和操作能力。
第九条地面卫星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采取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保障设施的安全,并配备相关的应急救援设备和人员。
第二章设施建设第十条地面卫星设施的建设必须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和技术标准进行,包括设备的选型、场址的选择、建筑工程和安装调试等环节。
第十一条地面卫星设施的设计应当符合工程建设的相关要求,包括设施的布局、结构安全、通风、供水、排水等。
第十二条地面卫星设施的建设应当申请相关的审批和许可,按照规定的程序进行,并经相关部门的验收。
第十三条地面卫星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根据工程实际情况,组织编制施工方案和管理方案,并配合施工单位进行监督和检查。
第十四条地面卫星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合同的要求,保证工程的质量和进度。
第十五条地面卫星设施的竣工验收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对设施的功能、安全性、工程质量等进行检查和评估。
第十六条地面卫星设施的建设单位应当按照规定的要求提交竣工验收材料,并向有关部门申请设施的使用许可。
12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40页文档资料
专门供军用飞机使用的机场称为军用机场。民航机场用以为民航班机提 供起降服务。 专用机场是指军民用飞机制造厂、科研机构、专门的飞行试验研究机构、 有关院校等单位专属的机场。 机场地面保障设备是保障飞行用的各种机场设施。 2. 空中交通管制 3. 指对航空器的空中活动进行管理和控制的业务。 空中交通管理任务包括空域管理、空中交通流量管理和空中交通管制。
除少数小型无人机可通过弹射装置弹射起飞和伞降着陆、直升机应急情况 下的着陆与起飞外,大部分航空器的起飞与着陆都需要专门的机场、着陆引导 系统和其他保障设施。飞机飞行过程中也需要地面引导并进行空中交通管制。 1. 机场
机场是供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维护,并有专门设施保障飞机飞行活动 的场所。 机场区域由地面和空中两部分组成。 地面部分包括飞行场地、技术和生活服务区。 空中部分包括起落航线和其它飞行空域。
美国佛罗里达州纳维拉尔角肯尼迪航天中心,被人们称为人类通向太空的 大门。它濒临大西洋,由于地理条件优越,1947年辟为火箭试验发射场。
这里在美国本土最接近赤地区,又在美国的边缘,面临浩翰的海洋,其东 南方向有巴哈马群岛和西印度群岛,适宜于建一系列监控站,是各种航天器理 想的发射场所。从美国第一颗人造卫星到举世瞩目的航天飞机,都是从这里启 程飞上太空的。
发射阵地四面环山,发射塔架屹立在半山腰的平地上,犹如一座钢铁大厦从山 峦中兀突出来,直插云端,巍峨雄伟。技术阵地的测试厂房掩映在绿色的群山 之中,厂房宽敞明亮,设备先进齐全。指挥控制中心由电子计算机,数据传输 , 电视显示等系统组成,指挥大厅竖有一面巨大的电视屏幕,五彩缤纷的信号灯 显示出发射阵地的实况和跟踪设备传回的图像。这里已架起中国航天通向太空, 走向世界的桥梁。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在前苏联的领土上有三座航天城:拜科努尔,卡普斯丁亚尔和普列谢茨克。 其中拜科努尔航天中心最负盛誉。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3篇)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以下简称“管理规定”)是为了规范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等相关活动,确保广播电视服务的稳定提供和正常运行。
本管理规定适用于在我国境内从事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等活动的相关主体。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对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规范广播电视服务的提供和运行,保障广播电视传输的质量和安全,促进广播电视事业的发展,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管理规定。
第二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包括广播电视发射台、传输线路、接收设备、天线系统等广播电视传输、接收和分配装置、节目制作和发射设备以及前期和后期设备等。
第三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应当符合国家标准和相关技术标准的要求,确保广播电视节目正常播出和传输。
第四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应当遵循依法合规、安全可靠、节能环保、科学管理的原则。
第五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运营、维护和管理应当注重公共利益,保护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公共秩序和文化卫生等。
第二章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管理第六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应当经过规划、设计、施工、验收等程序,确保设施的合理布局和功能完善。
第七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项目应当按照国家规定的程序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保障环保安全。
第八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应当符合相关技术标准和规范,确保设备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第九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应当合理选址,避免对周边环境和社会生活造成不良影响。
第十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应当进行资金筹集,确保设施的顺利建设和运营。
第三章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运营管理第十一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运营管理应当建立健全运营机制和管理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运营管理应当按照相关规定进行运维工作,保障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三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运营管理应当建立设施维护保养制度,定期进行维护检查和修理。
第十四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运营管理应当保证设施的安全可靠,防止事故和故障的发生。
2019统编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备课教案教学设计(含问题研究章末综合测试及答案)
【2019统编版】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六章《自然灾害》全章节教案6.1《气象与水文灾害》教学设计教材分析:本节是介绍有关自然灾害知识,本章内容学生在生活中感触较多的,每年度会有自然灾害对人类生产和生活造成极大的影响,但学生对自然灾害的了解只限于现象,而对灾害的形成、危害和防治没有系统的了解。
高一学生已经掌握部分地理基础知识,有了较强的分析和综合能力,此阶段正是学生求知欲旺盛、参与意识强的时期。
通过认识发生在身边的自然灾害,激发学生对地理问题的探索兴趣。
在教材中运用了大量的实例对概念进行说明,让学生真实地体会到自然灾害就在我们身边。
通过对本节地理知识的学习,可以使学生切实感受到,学习地理知识能增强他们的生活和生存能力。
教学目标与核心素养:课程标准:运用资料,说明常见自然灾害的成因,了解避灾、防灾的措施核心要点:1.洪涝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2.干旱灾害的定义、影响因素、分布地区、主要危害3.台风、寒潮灾害的定义、源地、影响地区、主要危害综合思维:结合图文材料,分析.洪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危害区域认知:结合不同区域的图文材料,分析区域内自然灾害类型,分析成因、危害地理实践力:结合当地图文材料,了解当地自然灾害类型,发生时间,并分析成因、危害人地协调观:掌握涝、干旱、台风、寒潮灾害发生原因和规律,做好防灾、减灾工作教学重难点:1.重点:各种气象灾害的危害。
2.难点:洪涝、旱灾、台风灾害、寒潮灾害成因分析。
课前准备:多媒体自制教具教学过程:导入[导入新课]《管子·度地篇》中提到,故善為國者,必先除其五害。
水,一害也。
旱,一害也。
風霧雹霜,一害也。
厲(瘟疫),一害也。
蟲,一害也。
此謂五害。
五害之屬,水最為大。
可以看到五害中,气象灾害占了很大比例,会给人类带来严重的危害,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气象灾害》。
教师板书:气象灾害教师补充:大气对人类的生命财产和经济建设以及国防建设等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损害,称为气象灾害。
煤矿区域安全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了加强煤矿区域安全管理,预防和减少事故,保障煤矿生产安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煤矿安全规程》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矿实际情况,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本制度适用于本矿所有煤矿区域,包括矿井、地面设施及附属设施等。
第三条煤矿区域安全管理应当遵循“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方针,确保生产安全、职工健康和环境保护。
第四条煤矿区域安全管理实行责任制,各级领导和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共同做好安全管理工作。
第二章安全组织与管理第五条矿长对本矿区域安全管理工作全面负责,分管领导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工作。
第六条成立煤矿区域安全管理工作领导小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煤矿区域安全管理工作。
第七条各部门、车间、班组应建立健全安全管理制度,明确安全责任,落实安全措施。
第八条定期召开安全工作会议,分析安全形势,研究解决安全问题。
第九条加强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条加强安全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三章安全生产措施第十一条严格执行《煤矿安全规程》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确保生产安全。
第十二条加强矿井通风、排水、供电、提升、运输等系统的安全管理。
第十三条定期对矿井进行安全监测,确保瓦斯、水、火、顶板等灾害得到有效控制。
第十四条严格执行矿井作业审批制度,严禁无票作业、违章作业。
第十五条加强矿井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提高矿井安全生产水平。
第十六条定期对矿井进行安全大检查,及时发现和消除安全隐患。
第十七条加强矿井应急救援体系建设,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第四章职工安全教育与培训第十八条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教育培训,提高职工安全意识和技能。
第十九条新职工上岗前必须经过三级安全教育,考试合格后方可上岗。
第二十条定期对职工进行安全技能培训,提高职工操作技能。
第二十一条对违章操作、违反安全规程的职工进行严肃处理。
第五章安全生产考核与奖惩第二十二条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考核制度,对安全生产工作进行定期考核。
第二十三条对安全生产工作成绩突出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厂区地面管理规定(3篇)
第1篇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厂区地面管理,保障生产、生活秩序,提高厂区环境质量,确保安全生产,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公司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公司所属厂区地面管理,包括厂区道路、广场、绿地、建筑物周边等区域。
第三条厂区地面管理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安全第一,预防为主;(二)综合治理,责任到人;(三)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四)节约资源,保护环境。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四条公司成立厂区地面管理领导小组,负责厂区地面管理的统筹规划、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
第五条厂区地面管理部门负责以下工作:(一)制定厂区地面管理规章制度;(二)负责厂区地面设施的规划、设计、建设和维护;(三)负责厂区地面设施的日常巡查、维护和保养;(四)负责厂区地面环境整治;(五)负责厂区地面安全管理工作;(六)负责厂区地面绿化、美化工作;(七)负责厂区地面管理宣传教育工作。
第六条各部门应按照职责分工,配合厂区地面管理部门做好相关工作。
第三章地面设施管理第七条厂区地面设施包括道路、广场、绿地、建筑物周边等,应保持完好、整洁、美观。
第八条道路管理:(一)道路应保持平整、畅通,无积水、坑洼、裂缝等现象;(二)道路两侧绿化带应保持整洁,无杂草、杂物;(三)道路标志、标线应清晰可见,完好无损;(四)道路照明设施应完好,无损坏。
第九条广场管理:(一)广场地面应平整、无积水、坑洼、裂缝等现象;(二)广场绿化带应保持整洁,无杂草、杂物;(三)广场设施应完好,无损坏;(四)广场地面清洁,无垃圾、杂物。
第十条绿地管理:(一)绿地应保持整洁,无杂草、杂物;(二)树木、花卉应定期修剪、浇水、施肥;(三)绿地内设施应完好,无损坏;(四)绿地内无乱丢垃圾、杂物等现象。
第十一条建筑物周边管理:(一)建筑物周边地面应平整、无积水、坑洼、裂缝等现象;(二)建筑物周边绿化带应保持整洁,无杂草、杂物;(三)建筑物周边设施应完好,无损坏;(四)建筑物周边地面清洁,无垃圾、杂物。
地面服务保障方案
地面服务保障方案地面服务保障方案是指为了确保企业或机构的安全、顺畅运营而制定的一系列措施和规定。
在现代社会,地面服务已经成为企业和机构运作的重要环节,因此,保障地面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对于企业和机构的正常运营至关重要。
下面是一个关于地面服务保障方案的例子,以帮助你更好地了解如何制定和实施地面服务保障方案。
一、确定目标地面服务保障方案的目标是确保企业或机构的地面服务能够始终保持安全、高效和可靠。
具体目标包括:1. 提供持续的地面服务,确保企业或机构的日常运营不受地面服务问题的影响。
2. 提高地面服务的安全性和可靠性,减少事故和故障的发生,确保员工和乘客的安全。
3. 减少地面服务的停工和故障时间,提高企业或机构的运作效率和竞争力。
4. 提供有效的故障排除和紧急响应机制,确保及时处理和修复地面服务问题。
二、风险评估在制定地面服务保障方案之前,需要进行全面的风险评估,确定可能影响地面服务安全和可靠性的因素。
风险评估的内容包括:1. 地面设备和设施的状况评估,包括建筑、道路、停车场等。
2. 维修和保养计划的评估,包括设备维护、清洁和保养等。
3. 人员培训和管理计划的评估,包括岗位培训、安全意识培训等。
4. 潜在的紧急事件和灾害的评估,包括火灾、地震、洪水等。
5. 外部环境的评估,包括天气、交通状况等。
通过风险评估,可以确定潜在的地面服务问题和可能的应对措施。
三、制定计划根据目标和风险评估的结果,制定具体的地面服务保障计划。
计划内容包括:1. 地面设备和设施的维护计划,包括定期检查、维修和保养。
2. 人员培训和管理计划,包括岗位培训、安全意识培训、透明化管理等。
3. 紧急事件和灾害的应急响应计划,包括确定应急联系人、应急通信设备等。
4. 外部环境变化的应对计划,包括天气变化的应对、交通堵塞的处理等。
5. 监测和反馈机制,包括对地面服务的实时监控和反馈,确保问题及时发现和解决。
四、实施和监控实施地面服务保障计划需要建立有效的执行机制和监控体系。
航空航天概论
航空航天概论《航空航天概论》是1997年10月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何庆芝。
该书以航空器和航天器为中心,对其学科和各系统进行了全面介绍。
航空航天科学技术是一门高度综合的尖端科学技术,近几十年来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的影响巨大。
本书是为航空航天院校低年级学生编写的入门教材,使学生初步了解航空航天领域所涉及学科的基本知识、基本原理及其发展概况。
全书共六章。
第一章绪论是一般概述,第二章是飞行器飞行原理,第三章是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第四章是飞行器机载设备,第五章是飞行器构造,第六章是地面设备和保障系统。
原理论述由浅入深、循序渐进,内容丰富、翔实,文字通顺易懂、可读性强。
本书是航空航天院校教材,适合低年级学生学习,也可供相关专业的教学、科技人员参考。
以下是目录参考前言第一章绪论第一节航空与航天的基本内涵第二节飞行器的分类一、航空器二、航天器三、火箭和导弹第三节航空航天发展简史一、航空发展简史二、火箭、导弹发展简史三、航天发展简史第四节飞行环境一、大气飞行环境二、空间飞行环境三、标准大气第二章飞行器飞行原理第一节流体流动的基本知识一、流体流动的基本概念二、流体流动的基本规律三、空气动力学的实验设备――风洞第二节作用在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一、飞机的几何外形和参数二、低、亚声速时飞机上的空气动力三、跨声速时飞机上的空气动力四、超声速时飞机上的空气动力第三节飞机的飞行性能,稳定性和操纵性一、飞机的飞行性能二、飞机的稳定性与操纵性第四节直升机的飞行原理一、直升机概况二、直升机旋翼的工作原理第五节航天器飞行原理一、Kepler轨道的性质和轨道要素二、轨道摄动三、几种特殊的轨道四、星下点和星下点轨迹五、航空器姿态的稳定和控制思考题第三章飞行器的动力系统第一节概述第二节发动机分类第三节活塞式航空发动机一、发动机主要机件和工作原理二、发动机辅助系统三、航空活塞式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第四节空气喷气发动机一、涡轮喷气发动机二、其他类型的燃气涡轮发动机三、无压气机的空气喷气发动机第五节火箭发动机一、发动机主要性能参数二、液体火箭发动机三、固体火箭发动机四、固-液混合火箭发动机第六节组合式和特殊发动机一、火箭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组合二、涡轮喷气发动机与冲压发动机组合三、特殊发动机思考题第四章飞行器机载设备第一节飞行器仪表、传感器与显示系统一、发动机工作状态参数测量二、飞行状态参数测量三、电子综合显示器第二节飞行器的导航技术一、无线电导航二、卫星导航系统三、惯性导航四、图像匹配导航(制导)技术五、天文导航六、组合导航第三节飞行器自动控制一、自动驾驶仪二、飞行轨迹控制三、自动着陆系统与设备四、电传操纵五、空中交通管理第四节其他机载设备一、电气设备二、通信设备三、雷达设备四、高空防护救生设备思考题第五章飞行器构造和发展概况第一节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和所采用的主要材料一、对飞行器结构的一般要求二、飞行器结构所采用的主要材料第二节飞机和直升机构造一、飞机的基本构造二、军用飞机的构造特点和发展概况三、民用飞机的构造特点和发展概况四、特殊飞机五、直升机第三节导弹一、有翼导弹二、弹道导弹三、反弹道导弹导弹系统第四节航天器一、航天器的基本系统二、卫星结构三、空间探测器结构四、载人飞船五、空间站第五节火箭一、探空火箭二、运载火箭第六节航天飞机和空天飞机一、航天飞机二、空天飞机思考题第六章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第一节机场及地面保障设施一、机场二、地面保障系统第二节导弹的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一、组成和功用二、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方式三、战略弹道导弹的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第三节运载火箭的地面设备与保障系统一、航天基地二、航天器发射场三、中国的航天器发射场和测控中心四、发射窗口思考题。
通用机场运营方案
通用机场运营方案第一章:综述1.1 项目背景随着航空业的快速发展,机场作为航空运输的重要枢纽,扮演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它不仅是航空公司的重要合作伙伴,也是乘客出行的重要枢纽。
在市场经济发展的大背景下,机场行业已经成为全球范围内的重要产业。
随着国内外旅游业的不断拓展,机场的运营也愈发多元化和专业化,因此,本方案旨在针对通用机场的运营提供一套系统性的解决方案,力求提高机场的整体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推动机场业务的可持续发展。
1.2 项目目标本方案的主要目标是优化通用机场的运营管理,提高机场的航空安全和服务水平,增强机场的市场竞争力。
具体包括以下几方面的目标:(1)提高机场运营效率,降低成本,提高盈利能力;(2)持续加强机场的航空安全管理,确保乘客和货物的安全;(3)优化机场的服务水平,提升乘客出行体验;(4)拓展机场的业务范围,开发新的盈利模式;(5)推动机场的可持续发展,实现可持续经营。
第二章:市场分析2.1 通用机场概况通用机场是指专门用于通用航空飞行活动的机场。
通用航空包括由企业、个人拥有或租用的各类飞机、直升机、无人机及其他航空器的运输、娱乐、体育活动,以及农业喷洒、环境监测、气象监测、救援等专业航空活动。
通用机场的运营模式不同于商业机场,其运营范围较小,服务对象也相对固定。
通用机场的地面设施、保障设备和服务水平相对较低,资源整合能力和盈利模式相对单一。
2.2 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随着通用航空业的不断发展,通用机场的需求也在不断增加。
通用机场在服务乘客和货物的同时,还具备着培训、救援、运输等多种功能。
同时,通用机场的市场需求具有明显的行业特点,不同于商业机场的规模化和标准化,通用机场的市场需求更具有多样化和定制化。
因此,通用机场需要根据市场需求和发展趋势,不断更新运营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满足市场需求。
2.3 市场竞争分析通用机场的市场竞争主要来自于同类机场和商业机场,其中同类机场的竞争更加激烈。
同类机场具备着相似的地理位置和资源条件,具有着一定的竞争优势。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范本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为规范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保障广播电视业的正常运行,维护广播电视设施的安全稳定,特制定本规定。
第二章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分类和管理第一节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分类根据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功能和性质,将其分为以下几类:1. 广播电视发射设备:包括发射天线、发射机组和辅助设备等。
2. 广播电视接收设备:包括接收天线、接收机组、信号处理设备等。
3. 广播电视传输设备:包括传输线路、传输设备等。
4. 广播电视辅助设备:包括调度设备、监控设备、灯光设备等。
第二节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1.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单位应当依法取得广播电视设施管理资质,并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履行管理责任。
2.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设施管理制度,明确各类设备的管理标准和要求。
3.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巡检和维修,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
4.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加强对设备使用人员的培训和考核,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技能和知识。
5. 广播电视接收设备管理单位应当定期对设备进行校准和检测,确保接收质量符合要求。
6. 广播电视传输设备管理单位应当对传输线路进行定期巡视和检修,确保传输质量和安全稳定。
7. 广播电视辅助设备管理单位应当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正常运行。
8.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按照规定报送设备运行情况和管理工作报告。
第三章设施维护和故障处理第一节设施维护1.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制定设施维护计划,并按照计划进行设施维护工作。
2. 设施维护工作包括设备巡检、设备清洁、设备润滑、设备检修等。
3. 设施维护工作应当由经过培训和合格考核的技术人员进行。
4. 设施维护工作记录应当详细、准确,包括维护时间、维护内容、维护人员等信息。
第二节故障处理1.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单位应当建立健全故障处理机制,及时处理各类设备故障。
2. 设备故障应当由专业人员进行排查和修复,不得擅自调整设备参数。
地上地下设施保护方案
地上地下设施保护方案一、地上设施的保护和加固1、地上设施的保护主要以动力照明电杆为主。
采用剪刀撑和Y型拉线加固法。
2、剪刀撑的方法是用两根直顺木质较好的杉杆或其它圆木绑扎成剪刀形,夹撑在电杆的上方,水泥杆的上支点应绑扎一块小方木,防止撑点滑动,木杆可直接用扒钉把死。
如下图:3、剪刀撑、撑杆与电杆的夹角为30~45°,单杆撑夹角为30°。
圆木的长度应根据沟宽和支点角度要求选择。
其直径,剪刀撑不得小于120mm,单杆撑不得小于150mm。
下支点可采用打锚桩或挖出与圆木尺寸略同的斜坑,并在坑底垫一块木板固定下支点。
4、普通拉线加固法,方法是用两根3~5股数的8号铁丝或钢丝绳(“Y”型拉线的上端为两根铁丝或钢丝绳,形同“Y”型。
多用于并列杆的加固)连接在电杆的抱箍上,木质电杆可直接绑扎在电杆上,钢丝绳应用钢丝绳轧头扎牢,并用小扒钉将铁丝或钢丝绳把紧。
以防脱落。
下支点应设置牢固的地锚,地锚可采用条石、道牙等,然后用拉线上的花篮螺线将拉线调节至合适的紧度,且不可调节器节过紧,以防造成电杆的倾倒,拉线与电杆的夹角一般应为45°,如受地形展制时可适当减小,但不应小于30°。
5、拉线一般不设拉紧绝缘子。
若拉线穿越导线时,是需装设拉紧绝缘子。
其安装位置应距地面2.5m以上。
拉线位于交通要道或人易触及的地方,须套涂有红白油漆标志的竹管保护。
采用多股数铁丝或钢丝绳,需完好无损,以防受力时拉断,而造成事故。
安装抱箍或绑扎铁丝、钢丝绳时,操作人员必须系安全带,以保证操作安全。
遇高压线杆的加固,须同供电部门取得联系,在供电部门的指导下进行加固。
二、地下设施的保护和加固1、对于交过底的管线,开挖前先用人工方法仔细小心挖出,探明其走向、标高位置,须在保护措施下作穿越施工等处理,在施工开挖过程中发现未交过底的地下管线则立即调查并报告业主,及时通知管线单位到场研究,如发现地下管线安全异常或不符交底时,施工人员不得过早擅自处理。
地上设施及建筑物保护措施
地上设施及建筑物保护措施地上设施及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是指为了保护土地上的各种建筑物、公共设施和基础设施而采取的措施和方法。
这些设施和建筑物的保护对于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生活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下面是一些地上设施及建筑物保护的措施。
首先,加强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
在建筑物的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应充分考虑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灾措施。
建筑物的结构和材料应具有抗震、防火、防水等功能,以提高建筑物的抗灾能力。
其次,定期维护和检修建筑物。
建筑物的定期维护和检修是确保建筑物长期安全稳定运行的重要环节。
定期维修可以修复和更换老化和损坏的部件,保持建筑物的功能完好。
同时,定期检修可以发现和修复潜在的安全隐患,提前预防事故的发生。
再次,加强安全管理和监控。
设施和建筑物的保护不能仅仅依靠设计和建设,还需要加强管理和监控。
对于一些重要的设施和建筑物,可以设置安全监控系统,进行实时监控和录像存档,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安全问题。
同时,加强安全守卫力量的配备,确保重要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
另外,加强灾害防范和应急准备。
地震、火灾、洪水等自然灾害是危害地上设施和建筑物的重要因素。
为了增强抗灾能力,应加强灾害防范措施的宣传和培训,提高公众对于灾害的认识和应对能力。
同时,建立健全应急预案体系,及时组织应急响应,减少灾害造成的损失。
此外,加强法律法规和政府监管。
地上设施和建筑物的保护不仅仅是个体责任,也是社会责任。
政府应加强对于建筑物设计、建设、维护等环节的监管,确保设施和建筑物的安全稳定。
同时,加强法律法规的制定和落实,对于违规行为进行处罚和整治,以提高全社会对于地上设施和建筑物保护的重视和认识。
综上所述,地上设施和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是一个综合性的工作,需要从设计、建造、维护、管理、监控等多个方面进行合理安排和协调。
只有做好地上设施和建筑物的保护工作,才能确保社会的正常运行和人民的正常生活。
solas 规则
solas 规则solas规则是1973年国际海事组织(IMO)发布的国际海事安全法规。
这一法规作出的规定旨在规范在国际航行时的船舶结构、设计、装备、运营、状况、服务及安全行为等各方面的行为,以确保船舶的安全,保护海上环境,减少航行损失,并有助于带动国际贸易发展。
solas规则包括第一至十六章,在其中规定了船舶设计和建造、设备、船员和乘客安全、灯光和信号、船只保险、船舶日志记录、电子与通信装备等行为要求。
第一章规定了前提条件、主要参考文件和强制性条款,第二章涉及船舶的数量和级别,第三章主要涉及船舶设计、建造、拆卸、检验和安全检查要求,第四章涉及船舶的设备、电子与通讯装备和服务能力,第五章涉及船员与乘客的安全,第六章涉及信号和灯光,第七章主要涉及船舶在船舶保险、海事证件和航行状况记录中的相关规定,第八章涉及船舶的调查和处罚,第九章涉及船舶载运的石油或其他危险品的安全导则,第十章主要涉及船舶的垃圾和清洁程序,第十一章涉及船舶的声纳检测和定位,第十二章涉及船舶的生存舱和脱落系统,第十三章涉及建设新船的安全措施,第十四章涉及船舶和地面设施之间的安全通信,第十五章拟议在执行solas规则时对船舶字母标志和航行时间的影响,而第十六章涉及solas规则的实施和遵守。
solas规则的实施为安全航行提供了重要的保障,在为船员和乘客的安全提供保障的同时,也规范了在国际航行过程中,船只的结构、设计、装备、运营、状况、服务和安全行为等,使之符合国际海事安全法规。
它对船舶安全规范、制定、监督、检查和检验具有显著的作用,可以有效地降低海上交通安全风险,同时也推动着航行安全技术和航行安全系统的发展和改进,提高了国际航行的安全水平,有助于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友好合作与贸易往来,促进了不同国家的经济发展。
总而言之,solas规则的实施对船舶安全及国际航行安全有着重要的意义,它既有利于保障船员和乘客的安全,又有利于促进国际贸易的发展,为世界范围内的航行安全提供重要的保障。
第六章 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
第六章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与管理第一节城市基础实施概述一、城市基础设施的含义、类型和作用城市基础设施,是为企业生产和居民生活提供基本条件、保障城市存在和发展的各种工程及其服务的总称。
城市基础设施可以分为下列种类:(1)能源设施,包括电力、煤气、天然气、石油液化气和暖气等;(2)供、排水设施,包括水资源保护、自来水厂、供水管网、排水和污水处理;(3)交通设施,分为对外交通设施和对内交通设施两部分。
对外交通没施包括航空、铁路、航运、长途汽车和高速公路;对内交通设施包括道路、桥梁、隧道、地铁、轻轨、公共交通、出租汽车、停车场、轮渡和交通安全设备等;(4)邮电通信设施,包括邮政、电报、市内电话、长途电话、移动电话、无线电寻呼、互联网、电视和广播等;(5)环保设施,包括绿化、园林、垃圾收集和处理、环境卫生、环境监测和环境污染治理等;(6)防灾设施,包括消防、防汛,抗震、防台风、防风沙、防雪、防地面沉降和防空等。
城市基础设施的作用有哪些?1、城市基础设施是社会生产不可缺少的外部条件。
提供能源;水资源;交通运输条件;通信条件等。
2、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生活的基本条件。
城市基础设施是市民维持基本生活水平的必要条件。
(水电煤)城市基础设施又为市民提高生活水平创造了条件。
(地铁、网络、电视)3、城市基础设施为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一个优良的环境。
城市的环保设施等是环境污染的屏障、生产和生活的卫士。
4、城市基础设施避免和减轻各种灾害对生产和生活的危害。
城市的各种防灾设施在抵御和减少各种灾害给城市生产和生活带来的损失方面,发挥着巨大的作用。
5、城市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
基础设施是城市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基础设施现代化是城市现代化的主要标志。
二、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城市基础设施的性质是什么?1、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生产性城市基础设施具有生产性,这一性质决定了城市基础没施必须有偿使用。
城市基础设施实现投入产出补偿的途径有三类:市场补偿、财政补偿、市场与财政复合补偿。
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与解决方案
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与解决方案概述地上、地下设施的保护,主要指在施工区域内所遇到的各种设施。
如地上的各种电杆——动力照明电杆、电讯杆等;地下的各种管道——给水管、排水(雨水、污水)管、煤气管等,以及各种电线电缆——电话线、电灯线、电力线、通讯电缆电线等。
这些设施是城市建设和人民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工程施工中,如何保护好各种公用设施的完好和正常使用,是施工中的一项重要任务,也是保证施工安全和施工顺利进行所要求的。
施工前,首先要作好地下设施情况的落实和调查了解,其方法是:1、. 按照设计图对地下设施进行对照标注,逐一落实,并在施工现场作出明显的标记。
2、. 召开沿线有关单位参加的协作会议,了解未标明的地下设施情况。
3. 根据落实了解的情况来估计可能出现的问题,并制定出切实可行的施工方案、保护措施和施工安全要求。
4. 在工程施工区域内,公用管线(给水管、煤气管、各种电线、电缆)和排水管道等地下设施是主要危险因素。
如果掘断和破坏了这些设施,则不仅使供应中断,生产停止、污染用水,而且会使工人致伤甚至死亡。
因此,在施工前不仅有调查、了解和落实地下设施的位置,而且要探明其深度,并对施工人员进行细致的交底,提出具体的防护要求。
施工中派专人指挥,并在现场用竖杆作出明显标记或设置围护措施,以保证施工安全。
保护方法施工时,如涉及地上设施和挖掘到地下设施时,需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在有关部门的指导下,预先制定出保护的方案和具体措施,然后进行保护和采取加固措施。
地上设施的保护和加固地上设施的保护与加固,主要指在槽(坑)的施工中,距槽(坑)边较近的各种井口和各种电杆等,这些设施凡要求保留在原地的均应采取保护或加固措施。
对各种井口(检查井、给水井、排水井等)及消防栓等的保护方法是设置防护栏和警示标志,以免土埋和损坏。
对各种距槽(坑)边较近的电杆则应预先采取架固措施,以保证施工和设施安全。
在施工中各种电杆(照明动力杆、变压器杆、通讯线杆等)的加固方法有:剪刀撑加固、单杆支撑加固,普通拉线和“Y”型拉线以及夹杆法加固等。
第六章 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
第六章地面设施和保障系统6.1 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除少数小型无人机可通过弹射装置弹射起飞和伞降着陆、直升机应急情况下的着陆与外,大部分航空器的起飞与着陆都需要专门的机场、着陆引导系统和菘他保障设施。
飞机飞行过程中也需地面引导并进行空中交通管制。
6.1.1机场机场是代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维护,并有专门设施保障飞机飞行活动的场所。
根据机场的用途可分为军用机场、民用机场和专用机场;按照跑道和其他设施条件及使用特点,机场可分为永久性机场和临时机场;根据机场所在的海拔高度,还有平原机场和高原机场之分;按照机场跑道的长度和承载的能力、地面设施的完善程度以及机场区域的大小等特点,还可将机场分为若干个等级。
比如我国将机场分为一、二、三、和四级,其中四级机场只供初级教练机和小型通用运输机等轻型飞机使用。
机场区域由地面和空中两部分组成,地面部分包括飞行场地、技术和生活服务区;空中部分包括起落航线和其他飞行空域。
飞行场地通常包括跑道、滑行道、迫降场和停机坪。
跑道直接供飞机起习滑跑和着陆滑跑用。
机场一般应至少有一条跑道,保证飞机可以从两个相反的方向起飞和降落,主跑道通常沿机场所在地区的常年风向修建。
根据机场的用途和机场所在地区和海拔高度不同,跑道长度也不一样,但大多在1 000~5 000 m范围内,宽度从45~100 m不等。
跑道道面机的载荷分布到一个较大的面积上去。
其他道面抗弯曲能力差。
一般为小型和轻型飞机使用。
在跑道的两端和两侧都有安全地带,分别称为端保险道和侧保险道。
保险道为坚实土质道面,其作用为防止或减缓飞机在起飞、着陆时因中断起飞等原因冲出跑道,提前接地,或偏离跑道造成的事故。
停机坪是为停放、维护飞机和进行飞行准备而铺筑的场地。
滑行道连接跑道与停机坪,供飞机滑行或牵引之用,一般把与主跑道平行的滑行道叫主滑行道,其他的叫联络道。
机场还设有迫降场,位于主跑道一侧,一般为经过平整和碾压的土质场地,长度与跑道相同,供飞机在放不下起落架或其他紧急情况下强迫着陆用。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模版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模版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规范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管理与使用,保障广播电视正常播出,提升传播质量,提高公众信赖度,根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维护、管理和使用。
第三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是指广播电视信号的传输、接收、转发以及其他功能的设施和设备。
第四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原则是合理布局、先导先建、科学规划、统筹发展、公平竞争、共享资源。
第二章设施建设第五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建设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划和环境保护要求,严禁违规占用耕地、侵占水源、污染环境。
第六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建设项目应按照国家规定的环保评估和可行性研究要求进行审批。
第七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选址应符合国家有关规定,避免与特定敏感区域相邻或重叠。
第八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建设项目必须按照规定程序经过土地使用权审批,获得合法土地使用权。
第九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建设项目应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规模、功率和频率的合理配置,以提高传输效果和节约资源。
第十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建设项目必须经过相应专业设计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符合相关标准和规范。
第三章设施维护第十一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维护应根据设施使用情况制定维护计划,定期检查设备运行状态和系统性能。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维护人员应具备相关岗位资质,按照规定要求接受培训,并持证上岗。
第十三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维护应及时处理设备故障和异常情况,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四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维护过程中发现设备损坏或需要更换的,应及时修理或更换设备,并做好记录。
第十五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维护人员应遵守职业规范和工作纪律,勤勉工作,保障设施的正常维护。
第四章设施管理第十六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所有者或经营单位应具备相应的管理能力,建立健全管理制度,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
第十七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所有者或经营单位应建立完善的设备台账和档案管理,保证设施信息的准确和完整。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范本
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管理规定范本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对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和保护,维护广播电视行业的良好发展秩序,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本规定适用于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工作。
第三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应当按照合法、公正、公平、公开、高效的原则进行规范管理。
第四条国家应加强对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统一规划、设计、建设和管理,提高广播电视传输质量和覆盖面。
第五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应当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要求,并按照国家有关标准进行设计、建设和维护。
第六条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以任何方式侵犯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合法权益。
第二章设施管理第七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应实行责任制,明确各方责任。
第八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所有权属于国家,具体管理责任由相关管理部门负责。
第九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部门应制定设施管理的工作制度,明确设施管理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程序。
第十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部门应依法履行对设施的登记、备案、考核等管理手续。
第十一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设施信息管理系统,及时掌握设施的运行状况、维护情况等信息。
第十二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人员应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管理能力,定期接受培训并取得相应的证书。
第三章设施维护第十三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维护应按照相关标准进行,确保设施的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第十四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维护应定期进行检查和保养,发现问题及时解决。
第十五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维护工作应按照设施管理人员的职责划分,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
第十六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维护应采用科学、先进的管理方法和技术手段,提高维护的效率和质量。
第四章设施保护第十七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应享有合法权益,受到法律的保护。
第十八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建设、维护单位应采取措施加强对设施的保护,防止设施被破坏、盗窃等现象发生。
第十九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部门应加强对设施的安全检查和监控,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第二十条广播电视地面设施的管理部门应建立健全保护机制,妥善处理设施保护相关的纠纷和案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讲人:杏建军 2017年5月31日
第六章 主要内容
1. 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
2. 航天器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
3. 导弹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
2
第六章 主要内容
1. 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
2. 航天器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
3. 导弹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
3
1.1 机场
机场:是供飞机起飞、着陆、停放、维护,并有 专门设施保障飞机飞行活动的场所。 机场:包括地面部分和空中部分
机场地面保障设备
11
1.2 自动着陆系统
仪表着陆系统 微波着陆系统 基于地基(天基)增强系统的GNSS
12
1.3 空中交通管理
13
第六章 主要内容
1. 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
2. 航天器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
3. 导弹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
14
2.1 航天发射场
功能
完成生航天运载器、航天器、有效载荷及航天
员系统的测试
组装 发射
15
2.1 航天发射场
选址要求
现代航天运载器的航区有时可达赤道的一半,
所以航天发射场的选择既是一个复杂的技术经
济问题,同时也是一个复杂的国际关系问题
航区:航天器起飞到入轨这一段的飞行线路 一下的地面区域
16
2.1 航天发射场
选址要求
1、地理位置要求(纬度考虑)
设和各种设施设备的布局,对跟踪测量的限制小,有
利于对航天 员的搜索救援 ; 气候条件对航天发射的影响很大,应尽量选择大风、雷 暴 等极端天气过程少,年可发射时间长的地区。
20
2.1 航天发射场
选址要求
3、射向和航区安全
发射场允许射向是指允许运载火箭发射的方向范围。 为 了提高综合效益,满足多种航天发射任务要求,发 射场的允许 射向范围应尽量大。 为了获得最佳的加速性能,运载火箭在飞行过程中需 要将 完成任务的部件抛弃。这些部件的落区应避开人 口密集 的城镇、重要的工业设施、战略目标、繁忙的 飞机航线等。随 着现代运载火箭推力的加大、飞行距 离的延长,运载火箭航区 的选择难度将进一步增大。
18
2.1 航天发射场
法属圭亚那库鲁的发射场(库鲁航天中心,纬度 为北纬5°)
19
2.1 航天发射场
选址要求
2、自然条件要求
发射场一般应建在 人口稀少的地区,周围没有重要的 工业设施、矿山、油田和城 镇等; 发射场区应在地震多发区之外,地质自然灾害少; 地形地貌就是要求发射场周围的地形地貌有利于工程建
24
2.1 航天发射场
发射区 测控区 其他保障系统
25
2.1 航天发射场
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
26
2.1 航天发射场
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
27
2.1 航天发射场
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
28
2.1 航天发射场
世界主要航天发射场
29
2.1 航天发射场
我国的主要航天发射场
21
2.1 航天发射场
选址要求
4、航天器的尺寸
5、运输条件 6、安全条件 ………………….
22
2.1 航天发射场
组成
23
2.1 航天发射场
技术区
组装、测试、运输
两种方式,一是运载火箭本身是水平组装、水平测试并 且通过平板车或轨道运输车水平运输到发射台,然后进 行起竖;一是运载火箭采用垂直组装、垂直测试并且通 过专门车辆垂直运输到发射台。 前苏联(俄罗斯)大型运载火箭大多采用水平运输方式 ,而美国大型运载火箭多采用垂直运输方式。 中国运载火箭以往也主要采用水平运输方式,从载人航 天工程开始,长征二F火箭采用了垂直组装、垂直测试 、垂直运输的所谓“三垂”模式。
4
1.1 机场
机场 地面部分:飞行跑道
5
1.1 机场
机场 地面部分:技术和生活区域
6
1.1 机场
机场空中部分:起落航线
7
1.1 机场
机场空中部分:起落航线
������
首都机场24进(红)、离(蓝)场航迹图
8
1.1 机场
军用机场
9
1.1 机场
民用机场
10
1.1 机场
1. 2. 3. 4.
酒泉卫星发射中心 西昌卫星发射中心 太原卫星发射中心 文昌卫星发射中心
30
2.2 航天器回收和着陆场
航天器回收区和着陆场用于对发射后的航天器 进行回收作业。
31
2.3航天测控网
航天测控网是“航天测量控制与数据采集网”的 简称。
32
2.4 发射窗口
发射窗口是一个时间概念,是允许运载火箭发射 航天器的时间范围
低纬度,充分利用地球自转速度; 航天器的轨道倾角大于或等于发射点的纬度。
cosi cos sin A
17
2.1 航天发射场
选址要求
1、地理位置要求(纬度考虑)
据中国工程院院士、运载火箭专家龙乐豪测算,与位 于北纬27度的西昌发射场相比,从海南航天发射场 (北纬19°30” )发射火箭,有效载荷将提高7.4%, 可以使中国现有的运载火箭,有效载荷提高300多千 克,而目前国际上每1千克有效载荷的发射价格约为2 万美元。
年窗口 月窗口 日窗口
33
第六章 主要内容
1. 飞机地面设施与保障系
2. 航天器地面设施与保障系统
3. 导弹发射装置和地面设备
34
3.1 弹道导弹发射方式
路基
海基
空基(不属于弹道导弹)
35
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