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战后历史认知问题
战后日本右翼史观
06
右翼史观与中日关系
对历史问题的分歧与矛盾
历史认识
日本右翼势力试图淡化和歪曲二战侵略 历史,否认日本对中国的侵略和战争罪 行,美化战争罪犯。这种历史认识与中 方对历史事实的认知存在巨大分歧。
VS
历史教育
日本右翼势力试图通过修改教科书等方式 ,向年轻人灌输极端民族主义和军国主义 思想,美化战争,煽动民族仇恨。这种教 育方式引发了中方的强烈不满和谴责。
破坏和拆除二战受害国的纪念碑和遗址,试图消 除这些历史遗迹对日本国民的影响。
2
在历史遗址和纪念碑前设置“慰灵碑”或“慰灵 塔”,试图为侵略战争翻案,并将受害国视为敌 人。
3
篡改和破坏历史遗址和纪念碑的文字和图像,试 图篡改历史事实,误导公众对历史的认知。
04
右翼史观的批判与反 思
学术界的批判
学术界对战后日本右翼史观的批判主要 集中在历史真相的扭曲和价值观的偏颇 上。
战后日本右翼史观
汇报人: 2023-11-30
contents
目录
• 右翼史观的起源与演变 • 右翼史观的主要观点 • 右翼史观的影响与表现 • 右翼史观的批判与反思 • 右翼史观与当代日本政治 • 右翼史观与中日关系 • 结论:警惕右翼思潮的回潮与影响
01
右翼史观的起源与演 变
起源:明治维新与帝国主义
民族学习和效仿。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02
强调日本民族的纯洁性和独特性,认为日本民族与其
他民族相比具有优越性。
03
主张日本民族应保持本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价值观,拒
绝外来文化的影响。
主张日本民族应拥有广阔的生存空间
01
认为日本民族应有广阔的生存 空间和领土,以保障日本民族 的生存和发展。
方案-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
日本不能像德国那样正确对待侵略历史的七个原因'\xa0日德两国虽然同是二战的侵略国、战败国,共同对人类犯下了滔天罪行,但两国政要对侵略历史却采取了截然不同的态度:一个对侵略战争性质和罪行坦率承认、真诚反省,一个遮遮掩掩、图谋翻案;一个编撰合格的历史教科书对下一代进行正确的战争史观,一个处心积虑篡改历史教科书不让下一代了解历史真相;一个主动向受害国受害民族支付巨额战争赔款,一个百般抵赖、拒不赔偿。
这主要是由以下七个方面的因素综合作用所致。
\xa0\xa0\xa0 1、两国的思想底蕴不同\xa0\xa0\xa0 德国是一个有着双重性格的特殊国度:一个培育了歌德、黑格尔、马克思等众多文坛巨匠和思想巨子的伟大民族,却一再挑起世界大战、为祸人类。
这完全是由战前德国的精神世界与国家现实相脱节所致。
当这个国家强盛之时,其思想精神总是遭受摧残和涂炭;当这个国家濒临衰亡之际,其思想精神又总是大放光芒,并数度引领本民族爬出灾难的深渊。
换言之,因为德国是一个有着厚重文化思想底蕴的国家,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富于思想、善于思辨的伟大民族,德国知识分子又较之其他国家的知识分子更能深刻地剖析本民族的劣根性和冷静而审慎地反思本民族的心路历程及国家的行进轨迹,因此这个曾以自己博大精深的思想睿智推动了整个人类认知世界和改造世界历史进程的伟大民族,也一定能够对给本民族和整个人类创下巨祸的法西斯思想及其引发的侵略战争进行理性的思考。
德国家卡尔·雅斯贝斯曾在一次演说中深刻指出:“如果没有在深刻认识罪行的基础上经历一个净化的过程,德国人就不会发现真理”。
(注:潘俊峰等:《是,还是翻案——兼评〈大东亚战争的总结〉》,军事科学出版社1998年版,第319页。
)他希望德国人既要勇于正视痛苦的过去,更要正确把握民族的未来。
\xa0\xa0\xa0 日本民族也是一个伟大的民族。
然而,在自古积淀于大和民族潜层的神国观念和天皇崇拜思想以及由此派生出来的岛国集团根性和愚忠盲从心理的久远影响下,在近代以降极端国家主义、军国主义教育的灌输毒化下,在当年巨额的战争赔款和巨大的殖民地收益大大推动了日本近代化进程这一“利益”误区的驱动下,日本民族对战争是非的鉴别能力和反思水平受到了极大的限制和束缚,致使日本政要对侵略历史的认识非常短视,缺乏应有的政治远见。
抗日战争历史遗留问题
二战时期日本侵华遗留问题尽管日本侵华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但中国人民精神和肉体上的创伤至今仍未平复,而且至今尚有许多战争遗留问题有待解决。
所谓二战遗留问题, 是指因第二次世界大战而生成的、至今尚未得到根本解决的问题。
1. 日本战争责任问题所谓日本的战争责任问题实质上是日本战后对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
多年来, 日本从政府到民间否认战争责任的逆流一直存在,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其势力在逐步加强。
从日本政府官员不断发表的否认战争侵略性质的右翼言论到多次修改历史教科书, 这些事实充分表明日本政府始终没有对自己的战争责任进行真正的反省和正确认识, 所以日本对战争责任的认识问题堪称今天二战遗留的最大的问题。
2. 修改教科书问题战后日本右翼多次修改中学历史教科书的问题实质上是日本否认侵略战争历史、逃避战争责任的具体实践, 与日本的战争责任认识问题密切相关。
3. 钓鱼列岛的归属问题钓鱼列岛的主权归属问题是当前中日两国关系中时有摩擦的敏感问题, 同时也是名副其实的战争遗留问题。
近年来, 随着日本右翼分子不断挑起事端。
4. 南京大屠杀的史实考证问题否认南京大屠杀是战后日本右翼势力歪曲历史、借以逃避战争责任的又一卑鄙伎俩, 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 此类活动愈演愈烈: 2000 年1 月23 日, 日本右翼团体在大阪举行集会, 称南京大屠杀是20 世纪最大的谎言。
这是战后日本否认南京大屠杀的一次令人瞩目的闹剧。
日本右翼的翻案逆流引起了中国政府和人民的强烈愤慨。
6. 慰安妇问题日军战时强征被侵略国家的妇女充当慰安妇,被迫为日本军队提供性服务、充当性奴隶的妇女,是日军专属的性奴隶。
在二战期间,全世界至少有40万妇女被日军强征为“慰安妇”,受害者涉及中国(包括香港、台湾地区)、朝鲜半岛、东南亚各地、日本和少量在亚洲的白人妇女。
中国至少有20万以上的妇女先后沦为“慰安妇”,朝鲜半岛的受害者不下14-16万人,“慰安妇”遭受了旷古未闻的苦难。
中日关系分析
4、日美安全合作问题也是其中之一。日美强化安全 合作的新体制就位后,对我国造成相对威胁。中国 至今通过各种法律多次表明严重关切和有关立场。
5在小泉任日本首相期间内连续五年参拜靖国神社,引起了 世界各国的强烈的反对。也同时伤害中国人民感情,已成 为导致当前中日关系僵冷的最直接原因.
6、日本遗弃在华北的化学武器问题,日本再侵华期间,违 反国际公约,使用化学武器,造成中国军民中毒身亡。日 军战败后将大量化学武器就地掩埋遗弃。到目前为止,在 中国的十几个省市发现大量化学武器。对我国人民的生命 财产安全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的威胁;中国政府提出交 涉,要求日本政府解决这一问题。目前,两国政府有关部 门就如何尽快销毁日本遗弃化学武器的具体事宜进行磋商。
第二,努力扩大中日两国战略利益的交汇点。
中日两国都处于国家发展的重大转型时期,中国正在由地 区性政治大国向经济大国迈进,日本则正在从经济大国走 向政治大国。由经济大国走向政治大国,都需要有一个好 的周边环境,都必须保持和平发展的心态,都必须在世界 政治和区域国际政治中肩负责任。总之,在达成各自战略 目标方面,双方关系尤其具有“和则两利,斗则两伤”的 性质。
我认为日本是中国的重要的邻国,中国在召开的十七大明 确指出对日政策,总方针。近两年来的两国关系受到狭隘 民族主义的情绪的干扰。出现一些波折,使双方都没有从 中得到任何好处。风波之后,双方都更加清醒认识到,友 好相处是唯一正确选择,两国关系应该搞好,不应该搞坏。 中日关系长期健康稳定地发展,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对 亚洲和世界有利和共识,就有动力,两国关系相向而行, 克服困难,使其出现新的良好发展势头。
2、陷入迟滞的中日政治关系。这一点最明显的标志就
是近几年中日之间一直没实现国家元首或政府首脑的互访,这对于 两个近在咫尺的国家来说是不正常的。两国间最大的政治障碍是历 史问题,正如一位学者所说,两国之间的战争虽然早已结束,但是 这份沉重的历史遗产却一代又一代传了下来,长期的战争状态粉碎 了中日两个民族自古以来形成的相互师从、相互仰慕的美好感情与 和平氛围,民族情绪开始发生历史逆转。这种逆转对后来中日关系 造成的影响,其程度之深刻,时间之持久,范围之广泛,无论怎样 估计也不为过分。
抗日战争战后遗留问题
战争遗留问题长期存在的原因
– 战争遗留问题的长期存在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而这一现象是如何产生的呢? 出 现战争遗留问题的主要原因: A、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彻底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 首先 ,美国操纵弱化和淡化东京审判。 – 其次,美国对日本采取了扶植和结盟政策。 B、中国的内战与分裂局面使中国失去了彻底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适当时机。 首先 ,国共两党的内战影响了国民党处理对美对日关系的态度。 其次,大陆和台湾的 实际分治局面给美日提供了可乘之机会。 C、日本政府对国际政治地位的谋求,促使它有意回避战争责任和历史问题。 在 历史问题上,日本政府实行三不政策:不认罪,不道歉,不赔偿。甚至把过去的 侵略战争宣扬为光荣历史和优秀传统,借以增强起民族自豪感,提升民族凝聚力 。
中国慰安中妇郭喜翠(坐轮椅者)求日本政府谢罪并赔偿, 但被日本法院判决败诉
日军强制劳工问题
中国沦陷区作为二战期间日本的最大占领区,是日本实施“以战养战”政策和扩充军备生产的主要战略 资源供给地,也是其“强制劳动”暴行的“重灾区”。据初步调查、研究和考证,日本从1931年九一 八事变发动侵华战争到1945年八一五投降的14年间,从我国东北(即满洲)、内蒙(即蒙疆)、华北、华 中、华南各占领区,先后以诱骗、强征、抓捕等手段有计划地强掳输出和就争战后遗留问题
中日战争遗留问题的历史由来
• • • • • •
• •
• •
日本发动的侵华战争已经结束六十多年了,一方面我们为自卫战争的伟大胜利感到骄傲,一方面我们又对中日关系的未来感到忧心,因为 由那场战争产生的许多问题,至今仍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成为了所谓的战争遗留问题,如靖国神社问题、历史教科书问题,赔偿问题、 慰安妇问题、强制劳工问题、细菌战问题、化学武器受害与遗害问题、领土争端问题等等。 这些问题有的与战争的性质评判有关,有的与战争责任的清算有关,也就是说,在战争结束六十多年后,在战争的性质和战争的责任等问 题上,中日两国仍没有达成一致的看法。这些问题既是历史问题,又是现实问题,严重影响着现在和未来中日关系的发展走向。 前事不忘,后事之师,我认为非常有必要探讨:这些问题为何产生,又为何迟迟得不到解决? 在我目前的认知结构下,我认为战争遗留问题之所以之产生并迟迟得不到解决,其主要原因有三: 第一、战后单独占领日本的美国出于自身的利益,不愿意彻底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 日本虽然是被中国、美国、苏联等国共同打败的,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美国却是日本战败后的唯一占领国,并在战后问题处理上起着决 定性作用。出于自身利益的考虑,在日本天皇表示愿意配合美国的占领政策后,美国没有全力追究日本的战争责任,突出表现在战犯的审 判问题上。与欧洲审判德国战犯不同,美国对日本战犯的审判采取了弱化和淡化的态度。最突出的表现就是:战时日本元首——昭和天皇 及其家族被免于起诉,没有追究他们的战争责任。与战后天皇仅仅是名义元首不同的是,战前与战时的天皇在日本拥有绝对的权力,日本 所有的对外战争都打着天皇的名义,没有他的允许,战争是不可能发动和进行下去的。所以天皇应该负有最大的战争责任。现在他和他的 家族都被免于追究,作为他的臣民自然也不用承担战争责任。所以东京审判虽然审理了25名甲级战犯,但他们及许多日本人都觉得冤屈, 而第一批受审后,第二批、第三批的审判没有再进行下去,也就不奇怪了。战犯没有得到有应有的惩罚,原先的战争观没有清算,加害国 与受害国对战争性质的认识怎么可能趋同?朝鲜战争爆发后,美国出兵干涉,日本一跃成为美国的战时大后方,同样出于其全球战略和自 身利益的考虑,美国把日本列为遏制共产主义扩张的主要盟友,放弃了对日本的应该压制措施,转而采取大力扶植政策。从此,包括中国 在内的亚洲各国在对日问题上的正当要求,要么被忽视,要么被压制,战争责任的清算也被搁置或停止,战争遗留问题因此而产生。 第二、中国的内战与分裂局面使中国失去了彻底追究日本战争责任的适当时机。 俗话说,“机不可失,时不再来”,解决战争而引发的问题的最好时机是战争刚结束的那几年。美国有它自身的利益考虑,中国也有自身 的利益所在,如果那时的中国政府能够积极应对,据理力争,那么也不会有那么多的问题遗留下来。但是非常遗憾的是,战后的中国国内 斗争形势使我国失却了解决问题的最好时机。首先,国共两党的内战影响了国民党处理对美对日关系的态度。其后,大陆和台湾的实际分 治局面给美日提供了可乘之机会。 第三、日本政府对国际政治地位的谋求,促使它有意回避战争责任和历史问题。 由于天皇没有受审,许多战犯没有收到应有的处罚,导致原先的战争观没有被清算,仍然广泛潜伏于日本的各个社会阶层中,随着日本经 济力量的增强,这种思想重新浮现于日本的社会生活中。特别是日本经济攀据世界第二位后,日本开始谋求国际政治地位,力图恢复其作 为政治大国和军事大国的地位,以此为背景,日本政府在如何对待侵略战争历史方面,态度日趋强硬,虽然大体承认对过去战争的责任并 表示必要的最小程度的反省和道歉,但坚决守住“战后赔偿问题据《旧金山和约》和与当事国的双边协定已经解决而拒绝新的赔偿要求“ 的底线,反映到中日战争遗留问题上,则实行“三不政策”:不认罪,不道歉,不赔偿。首先是不认罪,至今没有一届政府、首相和国会 正式承认当年的对华战争是侵略。其次是不道歉,日本政府及其首脑从没有用明确的语言正式向中国道歉过。第三是不赔偿,日本政府一 直拒绝着中国受害者的索赔要求。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日本社会
历史背景分析:二战后的日本社会1. 引言二战结束后,日本经历了一系列重大的社会、政治和经济变革。
作为战败国,日本迫切需要重新建立自己的国家形象并适应新的国际秩序。
这篇文档将探讨二战后的日本社会所面临的主要挑战以及如何应对这些挑战。
2. 出现了哪些主要问题?2.1 战后经济重建在二战期间,日本几乎所有主要城市都遭到了破坏。
作为重建工作最迫切的任务之一,日本政府需要解决失业、供应短缺和食物不足等问题,以推动经济快速恢复。
2.2 军事占领与宪法改革根据波茨坦公告,盟军占领了日本,并推动了一系列改革。
其中最重要的是修改宪法,在其第9条中明确规定了放弃战争的权利。
这对于一个长期奉行军事扩张和侵略政策的国家来说是前所未有的变革。
2.3 战争罪犯审判与历史认知战后日本还面临着处理战争罪行的问题,特别是在审判和国际法庭上对战争罪犯的追究。
这引发了日本社会内部关于历史解释和认知的辩论。
3. 日本如何应对这些挑战?3.1 经济重建与民生保障为了推动经济复苏,战后的日本政府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政策,包括金融支持、重建基础设施、鼓励外国投资等。
此外,通过有效的土地改革和劳动力重组,日本成功地解决了失业问题,并增加了深层次的社会保护机制。
3.2 宪法改革与和平主义修改宪法成为一个重要目标,以确保日本永远摒弃军事扩张。
新宪法在禁止过多武力使用方面制定了明确规定,并设立了自卫队作为国家防卫的唯一军事机构。
这有助于推动日本向一个以和平与合作为核心价值观的社会转变。
3.3 历史犯罪审判与和解日本社会对于过去的战争罪行承担了一定的责任,包括对侵略战争的反思与道歉。
同时,国际法庭也处理了一些重要的战争罪犯审判案件。
这有助于促进日本社会对历史的认知和和解,并为建立正面的国际形象奠定基础。
4. 结论二战后的日本社会面临巨大挑战,但通过勇敢地面对问题和采取适当措施,日本成功实现了经济重建、宪法改革和历史认知等方面的转型。
这使得日本成为一个以和平、合作与发展为核心价值观的国家,在国际社会中扮演重要角色。
战后日本历史学中的“大正民主”研究
② 如《 特 集: “ 战后历史学” 与历史学的现 在》 , 《 历史 评 论》 第7 2 9 号, 2 0 1 1 年1 月; 《 特 集: “ 战后历史学” 与我们》 , 《 史潮》
新7 3 号, 2 0 1 3年 7 月等。
③ 进入 2 1 世 纪以来 , 日 本出 版的代表 } 生日 本通 史系 列主要有《 日 本的历史》 全2 6 卷 讲 谈社 2 0 0 0 — 2 0 0 3 年版《 全集 日 本的历史》 全1 6 卷・ 别卷 1 , 小学馆 2 0 0 7 ~2 0 0 9 年版 。 以近现代为中心的有, 《 日 本 的近代》 全1 6 卷, 中 央公 论新社 1 9 9 9 - 2 0 0 1 年版 ( 该全 集在系 列日 本近 现代史 》 全1 0 册, 岩波新书 2 0 0 6 —2 0 1 0 年版等。 此外, 岩波
日 本的学知》 全8 卷, 2 0 0 6 年版 ; 和田 春 树等编: 《 东亚近现代通 史》 全1 1 卷, 2 0 1 0 —2 0 1 1 年版等 。
日 本 研 究・ 2 0 1 5 年 第3 期 3 7
战后 日本历 史学 中的 “ 大 正 民主”研 究
后 出生 的历 史学 者成 为 当代 日本 史坛 的 中坚力 量 。
一
、
引言
史 学 界 的代 表性 学 会 杂志 纷 纷组 织 特集 对 “ 战后 历 史 学 ”进 行 回顾 和 总 结 ,就 “ 现代 历 史 学 ” 与 “ 战后 历 史学 ” 的关 系进 行 讨论 外 ,岩波 书店 、 中 央 公 论 社 等 权 威 出版 社 也 纷 纷 出版 新 的通 史 类 系
民众感情与学术的关系、历史发展的必然性与历史事件 的偶然性、实证研 究与价值判断。 强调从 “ 纯学术”的层面, 重视 对政治过 程的实证 研究正是 日 本现代 史学在方法论上的一个显著 特I 点。 可以说 , 只有从学术的角度准确把握与理 解当代 日 本的历史观 。 我们 的研 究者才能站在 同一平台上 与日本学者展开对话与交流 。
日本和韩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发展比较研究
日本和韩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发展比较研究日本和韩国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两个重要的亚洲国家,它们在战后的历史发展方面有着相似之处,但也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本文将比较日本和韩国在政治、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历史发展,以展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和差异性。
首先,从政治角度来看,战后的日本和韩国都经历了政治体制的转变。
战后,日本在战败后经历了美国占领和文官主义时期,最终成为一个议会制民主国家。
与此相比,战后的韩国则经历了军事政权的统治,直到1987年才实现民主化。
虽然两国最终都成为民主国家,但韩国的民主转型经历了更长的时间和更多的政治动荡。
其次,从经济发展角度来看,日本和韩国都是亚洲经济奇迹的代表。
战后,日本通过实施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而韩国则在1960年代开始实施经济发展政策,并通过出口导向型经济模式取得了持续的经济增长。
尽管两国在不同时期采取了不同的经济策略,但它们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成功。
然而,尽管在政治和经济领域有相似之处,日本和韩国在社会发展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战后,日本社会迅速实现了现代化,强调家庭价值观念和集体主义。
相比之下,韩国在社会发展和文化变革方面相对较慢,更多地保持着传统社会结构和家族价值观念。
此外,日本和韩国在对战争历史的认知和处理上也存在差异。
作为战败国,日本在战后面临了对侵略和战争罪行的审查和反思,经历了战后教育改革和历史教育的重建。
相比之下,韩国在战后也经历了对殖民历史和战争罪行的审查,但由于历史争议和国内政治问题的复杂性,韩国社会对历史问题的认识和处理一直较为复杂和敏感。
综上所述,日本和韩国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的历史发展有着许多相似之处,包括政治体制的转变和经济的快速发展。
然而,在社会发展和历史认知方面存在一些明显的差异。
通过比较日本和韩国的历史发展,我们可以深入了解亚洲国家在战后的发展轨迹,并从中汲取宝贵的经验教训。
日本人历史观的深层分析
日本人历史观的深层分析2015-03-23 16:11:45 中国社会科学网崔世广随着日本以修改战后和平宪法、解禁‚集体自卫权‛等为主要表征的‚正常国家化‛不断提速,历史问题也成了日本特别想超越的问题,近年来由日本挑起的中日在历史问题上的尖锐冲突,就是一个明显的证明。
如何在变化了的国际环境中,应对日本在历史问题上的不断挑战,对我们来讲也是一个棘手的课题。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尝试对日本人的历史观做一些深层分析,其现实意义应该是显而易见的。
一、日本:在应忏悔的历史面前众所周知,日本在近代走了一条不断对外侵略扩张的军国主义道路:1874 年进犯台湾,1894 年挑起甲午战争,1910 年吞并朝鲜,1931 年策动‚九一八‛事变,1937 年发动全面侵华战争,1941 年发动太平洋战争。
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魔爪遍及整个亚太地区。
日本军国主义的对外侵略、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深重的灾难。
据统计,仅日本侵华战争就给中国人民造成3 500 万人的重大伤亡,其中死亡2 000 万人;如果按1937 年的比值计算,直接经济损失1 000 亿美元,间接经济损失5 000 亿美元。
在侵华战争期间,日本侵略军在中国各地不仅残酷镇压抗日志士,还大肆屠杀无辜平民,犯下了种种骇人听闻的暴行:在侵占南京时,屠杀中国军民30 多万人;在抗日根据地实行‚三光‛政策;还有令人发指的细菌战、化学战;等等。
日本对亚洲其他国家的侵略与殖民统治的暴行,同样也是罄竹难书。
那么,日本在战后是怎样面对这一历史的呢?在战后初期的一段时间内,由于日本战败和处于美军占领之下,日本不得不接受远东国际军事法庭以及在各交战国设立的战犯审判法庭对日本战犯的审判。
美国虽然不想追究天皇的战争责任,但也不能不对日本的战争罪行进行一定程度的清算。
但是随着冷战时代的到来,美国出于自身战略目的考虑,不顾中国、苏联等反法西斯主义主要国家的反对,开始策划缔结片面媾和条约来结束日本的占领状态。
中日关系之历史问题论析_鞠京烜
中日关系之历史问题论析鞠京烜(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山东济南250014)收稿日期:2008-12-10作者简介:鞠京烜(1984-),女,山东威海人,山东师范大学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要:中日历史问题一直是中日关系的矛盾焦点,两国间认识差异相当大,日本的错误言行主要集中在篡改历史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政客公开为军国主义辩解等几方面。
这一问题,表面看是日本右翼保守势力在兴风作浪,实质上与日本政府的发展战略转型密切相关。
中日历史问题事关两国关系发展走向,不容忽视,一方面日本肯定应该正视历史,另一方面中国也要本着超越但不忘记历史的原则,不在这一问题上固步自封,不做可能会激化两国民众的民族主义情绪的事情,强大自身建设,巩固国防力量,以此推动日本回到正确认识历史的正常轨道上来。
关键词:中日关系;历史问题;日本右翼势力;国家发展战略;文化底蕴中图分类号:K 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951(2009)03-0030-04发展中日关系,不能回避也无法回避中日历史问题。
近一个时期以来,日本右翼势力在历史问题上倒行逆施,做了许多伤害中国和亚洲有关国家和人民感情的事情,不能不令人对日本未来的走向感到担忧。
一、中日关系框架下的历史问题历史上,特别是1931年至1945年间,日本军国主义势力对中国发动了大规模的侵略和掠夺,中国民众的感情受到严重伤害。
因此,战后如何认识日本的对外侵略历史,便成为发展中日关系的政治基础。
迄今为止,中日两国政府间的三个政治文件)))5中日联合声明6、5中日和平友好条约6和5中日关于全面推进战略互惠关系的联合声明6都充分体现了这一精神[1]。
但是,日本国内在历史问题上的实际表现却不时违背上述文件规定,制造事端,存在着否定、歪曲历史的现象。
在这一问题上,日本的错误言行主要表现在篡改历史教科书、首相参拜靖国神社以及政客公开为军国主义辩解等几方面。
(一)篡改历史教科书事件1980年,日本的右翼政客要求以教科书为突破口提升日本的历史形象,自民党便决定发动一场/教科书运动0。
日本的战争责任相关知识点
日本的战争责任相关知识点日本作为二战期间的参战国之一,其在战争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然而,日本对于其所承担的战争责任一直存在争议。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侵略行为、国际法和战后处理等多个方面探讨日本的战争责任。
1.历史背景在20世纪上半叶,日本经历了明治维新和工业化的巨变。
随着军国主义势力的崛起,日本开始追求领土扩张和超越西方列强的目标。
这种国家主义思潮为日本后来的侵略行为奠定了基础。
2.侵略行为日本的侵略行为主要集中在20世纪上半叶。
日本先后侵略中国东北、华北、中南半岛、南洋群岛等地区,并对亚洲其他国家进行了军事侵略和殖民统治。
日本军队在侵略过程中采取了大规模屠杀、强征劳工、性奴役等残暴手段,给受害国家和人民造成了巨大伤害。
3.国际法根据国际法的原则,日本在二战期间的侵略行为是违背国际法的。
侵略战争被视为犯罪行为,涉及战争罪、反人类罪等。
日本的战争罪行在二战结束后的军事法庭上得到了确认。
4.战后处理在二战结束后,日本被迫接受了战败国的地位,并根据《波茨坦公告》进行了战后处理。
根据该公告,日本必须承认其侵略行为并进行赔偿,同时接受军队解散和新宪法的制定。
然而,日本在战后处理中采取了一些措施,例如未能对战犯进行充分审判和赔偿受害国家,导致一些争议的产生。
5.历史认识对于日本的战争责任,历史认识一直存在争议。
一些日本政治人物和学者试图淡化或否认日本的侵略行为,甚至试图美化日本的历史。
然而,国际社会对于日本战争责任的认知趋于一致,认为日本必须承认和反省其过去的侵略行为。
总结起来,日本在二战期间的战争责任是一个复杂而敏感的问题。
尽管日本在战后进行了一些努力来反省和赔偿,但对于其历史认识和态度仍存在争议。
对于和平的维护和未来的发展,日本有必要正视历史,承担起战争责任,并与亚洲邻国共同努力,建立友好合作的关系。
日本历史认识问题探析
力的嚣张气焰 , 使他们在推卸战争责任 、 美化侵略战争的错误道路上越 走越远 , 至2 0 0 1 — 2 0 0 6 年小泉纯一 郎担任首相期间六次参拜靖国神社 . 将日 本与 中国等领过关系降到数 十年来最低点
三、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 的影响
、
日本 历史认识 问题 的概念界定
对于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 的概念 , 目前 比较 流行的是“ 自2 0世纪 8 O 年代初 期 以来 日本对待侵 略战争历 史及其责任 的认 识逐渐 恶化 的现 象” 2 。 但笔者认为 , E t 本历史认识问题并非 自8 0年代初期起 , 而是 自二
反省 、 不谢罪 的消极态度 , 致使 这一问题成为 困扰 中 1 3两 国关系 的“ 死 结” 。本文从 二战后 日本在历史认识问题上的嬗变、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
的消极影响 、日本历史认识 问题的根源等几个方面对 日本 历史认识 问 题进行研 究分析 关键词 : 日本 ; 历史认识 问题 ; 有倾化 ; 中 日关系
战结束伊始就业已存 在 . 只不过到 2 0 世纪 8 0 年代 以后 , 这个问题 日益 表面化和公开化。 所 以日本历史认识问题 的概念应界定为 : 自二战结束
以来 E t 本政府及社会 对待其侵 略战争历史和责任的认识整体右倾 化的 现象 。 二、 二战后 日本在历史 认识 的嬗变
战后 日本短暂 的民主化改革刚昙花一现便遭 遇天折 。 从 1 9 4 5 年 日本投降到 1 9 7 0 年代末 日本社会的右翼势力和军 国
主义分子虽然蠢蠢欲动 , 在教科 书问题 、 靖 国神社 问题 、 修 改和平宪法
其反馈 到相关部 门。 在重点客源开 发地 区的电视 、 报纸等媒体 中进行推 介宣传。 ( 4 ) 客户—— 提供服务 与客户满意 。 为客户提供 全方位 的服务 , 包括衣食住行游购娱 , 可 以利用新疆特 色的饮食 、 着装 文化、 冬季风光在服务 中吸 引游 客。新 疆景点多 , 线路 长, 应该据此推进支线机场之间的环飞 , 增加各支线机场到国内主要客 源地和周边 目的地的航线。 建设好安全及应急 系统 , 对突发事件能够快
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
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摘要】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本文从历史课本的篡改、政府宣传和教育制度的影响、社会文化因素、外部压力和政治因素等多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的成因。
历史课本的篡改导致了对侵略行为的美化和淡化,政府宣传和教育制度的影响加深了人们对侵略历史的误解,社会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这种趋势。
外部压力和政治因素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政府对侵略历史的态度。
文章指出了这种美化侵略历史的行为对历史的影响和后果,并呼吁对历史的反思和教育改革的必要性。
通过全面分析这一问题,可以更好地认识到日本对侵略历史的美化行为给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为未来的教育改革提供参考。
【关键词】战后日本、美化侵略历史、历史课本、政府宣传、教育制度、社会文化、外部压力、政治因素、影响、后果、反思、教育改革。
1. 引言1.1 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是一个备受争议的话题。
随着时间的推移,日本在对待自己的侵略历史上逐渐表现出一种美化倾向。
这种现象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和批评。
为了深入探讨这一现象背后的原因,我们需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
历史课本的篡改是导致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的重要原因之一。
在日本的教育体系中,历史教科书是塑造学生思想观念的重要工具。
由于政治干预和右翼势力的影响,一些历史教科书对侵略历史进行了篡改和美化,淡化了日本侵略行为的罪责。
政府宣传和教育制度的影响也是不可忽视的因素。
日本政府在宣传和教育方面存在一定程度上的控制,导致民众对侵略历史缺乏客观了解。
政府通过宣传活动和教育课程,将侵略历史描绘成为一种光荣或者必要的行为,使人们对历史产生了误解。
社会文化因素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对侵略历史的态度。
日本传统文化中的一些价值观念,如尊重权威、强调集体主义等,也影响了人们对历史的认知。
这些因素导致了日本在面对侵略历史时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
战后日本美化侵略历史的现象是一个综合因素造成的结果。
“独走”背后九一八事变与“满洲事件费”
“独走”背后:九一八事变与“满洲事件费”武向平1931年9月18日,日本关东军①经过长期的酝酿与谋划发动了震惊世界的九一八事变。
在侵略扩张欲望无限膨胀的驱使下,日本天皇和军政高层不但没有对关东军的侵略行动进行阻止,反而使侵华战争向更为严酷的方向发展。
以此为起点,持续14年之久的侵华战争,深刻地改变了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和远东国际关系的发展轨迹。
由于九一八事变在近代中日关系史和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中占据重要位置,国内外学界围绕事变起因、发展过程、战争影响等进行了深入探讨,但关于九一八事变关东军军费来源和使用却鲜有研究。
本文根据日本原始档案资料,从九一八事变与“满洲事件费”入手,探讨关东军“独走”背后日本天皇和军政财三方的“契合”与“通融”,以此揭示日本预设关东军“独走”背后的政治“谋略”,即达到推卸天皇及政府战争责任之根本目的。
一、缘起:“终战诏书”与“独白录”的历史问题思考对九一八事变至日本战败投降14年侵华战争的追述研究,一直是中外学界的焦点问题,尤其是对在侵华政策制定及执行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军部、内阁政府的声讨从未间断。
然而,作为“万世一系”的昭和天皇不但在战后被免于追责,还在没世后被日本首相竹下登称赞“天皇在终战时做出英明决断”“战后奔走于废墟告慰国民,为国家复兴鼓舞人心”“心系世界和平与民生幸福”,此评价被《朝日新闻》《每日新闻》《读卖新闻》等媒体争相报道。
②昭和天皇在位期间,留下两份重要史料“终战诏书”和“独白录”,是彻底检证昭和天皇侵华战争罪责,以及日本在战后历史认识问题上引申出来一系列问题的重要文献资料。
1945年8月14日,日本御前会议通过了“终战诏书”。
8月15日正午12点,电台播放了裕仁天皇亲自宣读的“终战诏书”,以此向世界公告日本投降。
但是,该诏书通篇未提及“战败”和“投!系国家社科基全1大项9"近代X&在华资源'调查,及―绘图表整理与研4(18681945)"(18ZDA204)、国家社科基全一般项9“近代X&对华资源'调查'及-绘图表整理与研4"(18BZS090)的阶段性成果。
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
战后日本缘何美化侵略历史战后,某些日本人否认过去的侵略战争,美化侵略历史,其根源何在?人们纷纷探究,本文认为“皇国史观”是某些日本人否认、美化侵略历史的思想根源。
所谓“皇国史观”就是日本军国主义史观,是日本天皇制下占统治地位的意识形态。
其核心是将日本的种族、天皇、宗教、文化等说成是世界上“最优越”的;将日本军国主义者发动的侵略战争视为“自存自卫”和“解放亚洲”的“正义之战”;将为侵略战争卖命看作效忠天皇、“为国捐躯”的“英灵”。
一、狭隘民族主义的渊源幕末的复古思想家们,从古代日本神话传说中找到了日本是“神国”的依据。
说“世界上有许多国家,但由神直接生出的,只有我日本国”,“我国是天照大神的本国”,“其他诸国则皆……卑贱之邦。
”据此,日本被说成是“代代天皇适从皇祖之神敕,天壤无穷统治帝国,万事一系而不渝,国民皆忠顺奉戴皇室为宗家,形成一大家族”。
(注:荒川几男、生松敬三:《近代日本思想史》,有斐阁1973年版,第264—265页。
)他们认为,欧美的国体是民主主义的合议制,而“日本的国体以万事一系的皇统作为基础”,后者之所以“优越”,是因为日本国民对天皇的无限景仰和忠诚,也就是以“忠”、“孝”为基础的天皇崇拜。
与“大和民族优越”论相伴而生的就是对其他民族的贬低。
日本明治时代启蒙思想家、被称为日本近代化之父的福泽谕吉(1835—1901),在1885年发表的《脱亚论》中说:中国固陋之至,“不知改进之道”,一味“眷恋古风旧习”;学校教育的宗旨只讲“仁义礼智”,“不知真理原则”;等等。
并把出现这种状况的原因归结为“人种来历的特殊”。
(注:《福泽谕吉全集》,第10卷,第239—240页。
)福泽谕吉又认为“方今东洋列国之中,作为文明的中心并堪任盟主以阻挡西洋诸国者,舍日本国民又其谁也!”因此,福泽谕吉认为在文明进军中走在前列的日本,有责任对邻国“以武保护之,以文诱导之,速使其仿效日本进入文明之域,或者在万不得已的情况下,以武力胁迫其进步”。
日本人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点
( 如九一八事变, 卢沟桥事变, 偷袭珍珠湾) .
对甲午战争, 日俄战争进行美化的思想本来源于战前的历史 认识, 特别是日本帝国主义推行的皇国史观的教育中.战后这种 皇国史观虽被否定, 但实际上国际军事法庭对 日本的战争责任追
究多集中于九一八事变之后, 而对这两次历史上的战争未以触及, 所以战后大多数日 本国民虽对近代的帝国主义侵略有所反省, 但
① 关于司 马史观, 请参看中村政则( 代史}E 力一 近现 - C 晃乙 , 司我史貌含 , 尚Z07 } }
夕L 97 1 1卜190
② 【〕 7 7 , 6 文 日 《 ) ) 全 卷, 葬春 坂(上(雪》 秋社 1 9 9 年版. 6
·2 4 · 1
日 本人 历史认 识问题 的症 结点
日本人历史认识问题的症结点
姜克实
内容提要 如何 看待 日 本近代 历史 , 尤其是对 外战争历 史, 日 在 本社会
一直是一个有极大争议的问题.本文即从日本的基本政治立场, 影响国民的
无构造 史观 , 战后的反省程度 以及 片面的被 害意识 等方 面, 分析 日本人 历史 认 识问题 的症结所在 . 关键词 历史观 战争遗留 问题
① " 主义史观" 自由 组织的代表 者藤冈 信胜称 自 历史认识就是受到司马史辽太郎 己的 作品的 刺激所形成的(污辱(近 《 7 代史》德P ) , l o 害店 1% 年版, 2.页 9 第5)
· 21 · 5
《 战争研究》07 抗日 20 年第1 期
长的时代, 泡沫经济之后又进人了停滞后退的时代.持同样意见 ① 的还有政治学者内田 健三② 等人.
代. 司马本人不是历史学家, 也没有意图去制造一个什么史观, 只 在意于写一下迎和时代潮流和读者口味的历史小说去赚钱.可是
中日问题的成因及解决
中日问题的成因及解决一、中日历史问题形成的原因中日历史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这和形成中日历史问题的原因有很大关系。
中日历史问题形成的原因主要有一下几个方面:第一,日本二战的投降,不是绝对的“无条件投降”,而是在保留天皇前提下的投降。
美国1945《日本失败后初期美国对日方针》,“根据现在日本社会的性质及用最少的兵力和资源达到美国希望的目的,最高司令官在促进满足美国目的的范围内,通过包括天皇在内的日本统治机构及诸机关行使其权限。
”第二,美国未对日本军国主义进行彻底的清算。
战后美国主导下的改造日本,在战后初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军国主义右翼势力。
但是由于远东局势的变化,美国改变了战后初期的对日政策。
在众多的战犯中除东条英机等七人被执行绞刑外,其余大多没有受到重大影响,在美国的默许下,战后日本不仅未能像德国那样彻底清算战争罪行,而且军国主义思想余毒得以保存并不断泛滥,导致今天日本在历史问题的认识上出现了严重的问题。
第三,日本社会的整体保守化、右倾化倾向的必然结果。
9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经济一个较长时期的经济低迷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形成了鲜明对比。
在这种背景下,日本政坛日趋保守,不健康的民族主义情绪抬头,为右翼势力的泛滥提供了社会环境。
从近两任日本首相来看,小泉和安倍都是日本保守派的代表人物,反映出日本保守派已在日本取得了胜利。
二、解决中日历史问题的思考在中国对日关系的国家利益排序中,台湾、钓鱼岛属于中国核心利益;东海资源与专属经济区划界为“中间利益”;历史问题为“边缘利益”。
但这几个问题的影响力有时与其利益排序是不对等的,在现阶段历史问题最容易产生“外溢”效应,波及其他两个重大问题,也最容易刺激两国的国民情绪。
因此,客观、冷静、理性的处理中日之间的历史问题是中国政府的正确选择。
第一,正视中日历史问题的复杂性,积极引导两国舆论,防止历史问题扩大化。
同时这场争执也加剧了中日在其他问题上的对立和斗争,如安大线问题、东海油气田问题、钓鱼岛问题等。
探究二战中日本人的认知和价值观
文化·文化产业论坛探究二战中日本人的认知和价值观肖家忱吴桂平(上海杨浦高级中学高三(2)班,上海200092)对于日本人,许多人心中往往都是这样的形象:野蛮,疯狂,杀人如麻,顽固不化等等。
对于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行为,我们也会给出这样的解释,说他们是一群精神病,杀人为乐的变态或他们是一群未开化的野蛮人,与禽兽一样,没有独立思想。
但这仅仅是站在我们的角度看待问题,历史必须多元辨证地看待。
我们不妨站在日本人的角度看待一下他们的行为,再与我们进行一下对比,或许能得出比较客观的结论。
1日本人的战争观日本人的战争观与我们理解的截然不同,甚至与其盟友———德国,意大利也大相径庭。
我们认为日本发动战争,就是一种以武力欺压弱小民族的罪恶行为,其野蛮行径严重破坏了国际秩序,违背了最基本的国际准则“国与国之间互不干扰,不侵犯他人的生存权利”。
而日本人则认为他们发动战争只是为了建立一种新的等级秩序,这种等级秩序来源于他们民族个性中“各安其位”的思想,美国人本尼迪克特在《菊与刀》中对此给出了这样的解释:每个人乃至每个国家都要在等级中处于一个适当的地位。
于是他们下意识地认为自己的国家已实现和平统一,走上了现代化道路,自然处于等级的顶端,自己便有义务使亚洲其他国家“各得其所”,而且每个国家也不能拥有绝对主权,否则会扰乱国际秩序。
这便是其“大东亚”理想,这一理想在日本启蒙思想家福泽渝吉的发表于1885年的《脱亚入欧》一文中即已明确表达,日本人将自己看作亚洲高等文明,可望成为西方高等文明一部分的态度:“与其坐待彼等昌明,共兴亚洲,莫若早脱其列,携手西洋诸国,待彼二国,则如西人即可。
”这里彼等指的就是中国和朝鲜。
但是“脱亚”并未令日本割断与亚洲近邻们的关系,反而深深地卷入对亚洲国家的侵略与占领中,大多数日本人接受了福泽谕吉“脱亚”背后的潜台词:日本是孱弱落后的亚洲国家用以抵御西方船坚炮利的最好的领导者和防御者“。
许多日本人直到战后都没有抛弃这一理想———也许叫它痴心妄想更加合适。
历史问题问答(日本的见解)
历史问题问答2005年9月我们以问答形式对日本政府有关历史问题的立场进行了总结。
这是一份以经常被提出的有关历史问题的疑问为题,以使日本政府的立场、及其到目前为止实施的政策等得到更为广泛的理解为目的而制定的资料。
Q1.对于上次的大战,日本政府持有怎样的历史认识?Q2.日本对在战争中受到伤害的亚洲各国没有进行正式道歉?Q3.日本对于在上次的战争中受到伤害的国家和人民进行了怎样的赔偿?Q4.既然政府间的赔偿已经得到了解决,是不是受害者个人的索求权要另当别论?Q5.日本政府如何看待“从军慰安妇问题”?Q6.日本总理大臣参拜靖国神社是为了将过去的殖民统治和侵略正当化?Q7.日本的历史教科书受到了其他国家的批评,它是怎样制定的?Q8.日本政府怎样看待“南京大屠杀“?Q9.日本政府怎样看待远东国际军事审判?Q10.与德国相比,日本解决过去问题的工作不够?Q1.对于上次的大战,日本政府持有怎样的历史认识?1.我国曾经通过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国家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
我国谦虚地对待这一历史事实,时刻铭记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我国一贯坚持只做经济大国,不做军事大国,以和平方式解决一切问题的立场。
2.如上所述,我国正视关于上次大战的过去,站在深刻反省的立场上,将与包括中国、韩国在内的亚洲各国建立面向未来的合作关系。
我国认为今后日本将继续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参考1)小泉纯一郎内阁总理大臣谈话(2005年8月15日)(部分)我国由于殖民统治和侵略给许多国家、特别是给亚洲各国人民带来了巨大的损害和痛苦。
我谦虚地对待这一历史事实,谨此再次表示深刻的反省和由衷的歉意。
同时谨向在上次大战中遇难的所有国内外人士表示沉痛的哀悼。
我们决心不淡忘这一悲惨的战争的教训,决不会再次使兵戎相见,为世界的和平与繁荣做出贡献。
我国战后的历史正是以实际行动体现对战争反省的60年。
我国与亚洲各国之间在经济、文化等广泛领域的交流已经发展到了空前的程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1984年4月到1985年2月,杂志开始连载《“南京战史”的证言》。所发 表的文章中,既有屠杀俘虏的记述,也有亲眼目击大量遭残杀的尸体的证言。 连载不但没有起到预想的效果,反而为南京大屠杀的存在提供了新的证据。 1985年3月,《偕行》以编辑部的名义发表了《南京战史证言之总结》,承 认事实的存在,并声明,“作为旧日本军的一部分,我们不得不在此向中国 人民表示深深的歉意”。
态度不一的日本民众......
在1950年代,就有很多日本老兵站出来,把自己的加害体验变成历史的 “证言”。日本学者野田正彰曾经调查了“中归连”的很多成员。这些在中 国被俘虏的日本兵,在抚顺等地的战俘营接受教育后,被特赦遣回日本,组 织了一个“中国归还者联络会”,简称“中归连”。他们通过讲演、著述等 活动,介绍自己在中国战场的所作所为,促使日本社会反省自己的战争责任, 从加害者的角度认识战争。
(二)制造南京大屠杀“虚构”论
70年代初,日本右翼作家铃木明等就胡说南京大屠杀事件是“虚幻” 的。1982年3月,日本文部省在审定中、小学历史教科书时,又制 造南京大屠杀“虚构”说,要将《南京大屠杀》这一章从书中删除。 1983年以来,拓植大学讲师田中正明等人,极力否定日军在南京大 屠杀的事实。田中正明在《“南京大屠杀”之虚构》一书中,胡说 “南京被杀30万人是不可能的”,是中国人惯用“白发3千丈”的 夸张说法。
外交部官员表示教科书问题的 实质是日本能否正确认识和对 待日本军国主义的侵略历史, 能否以正确的历史观教育年轻 一代。虽然教科书是民间编写, 但审定者是政府,这体现了日 本政府的立场。中方要求日方 真正反省侵略历史,诚实履行 承诺,采取有效措施,消除由 此造成的恶劣影响。
因领土争端和历史教科书问题而出现波 折的日韩关系,近一段时期以来不但未 见缓和,反而呈现恶化趋势。据韩国 《东亚日报》3月31日报道,为敦促日本 政府真正反省历史,改正在历史问题上 的错误态度,近日韩国政府针对日本急 于谋求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 心理,已经制定了全球拉票策略,鉴于 修改联合国安理会的议案要得到通过, 必须获得联合国成 员国(191个国家)中2/3(128个国家)以上成员的支持,因此韩国 的目标是拉到64张(成员国的1/3)弃权票或反对票,最终否决 这一议案,彻底打破日本的“常任梦”
——对日本二战认知问题的探讨
影片名称:
导演兼编剧:日本政府(右翼势力) 主要演员:日本政府
日本民众
影片类型:历史、情感、民族 内容简介:首相参拜
教材篡改 荒谬的申明和辩解
观众分类:愤怒型(以中韩为代表)
混乱型(以日本民众为代表) 酱油型(以众多国际友人为代表)
(一)修改历史教科书事件。
1982年,日本文部省在修改中、小学,我们很能理解上述的反应,然, 在感性的愤怒时,我们也应不缺乏理性的思考!
作为一个理性的中国人,我们应该认识到日本人民与日本右翼分子的差别, 我们将与之斗争的是一切企图损害中国国家利益的不良分子,而非全体日 本国民。我们必须始终坚持我国的外交政策,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超越 法律界限的爱国,只是图一时之快,逞一时之勇,到最后很可能便走向了 我们爱国初衷的反面。我们应该用发展的思维,务实的态度把握自己的行 为,把自己浓烈的爱国情怀转化为实际行动。除了关注国家大事抒发自己 的满腔爱国热情之外,我们能做的并且应该做的就是努力学习,提高自己 的认知水平和综合能力。合法理智地展现彼此的爱国之情,向世界人民展 示我们的大国气度!爱国是一种尊严,更是一种信念。爱国需要激情,更 需要理性!只有沿着正确的发展道路走下去,我们才能够充实自己,挖掘 自己的潜力,实现个人价值。也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祖国真正需要我们 的时候站出来保护她,履行一个党员的义务,承担起一个当代中国大学生 应该承担的职责。
重要的转折点:从上世纪60年代开始,德国全社会开始讨论自己的历史问题。特
别值得一提的是发生在70年代的两个事件,它对德国民族正确认识历史具有重要意义:
①1970年12月7日,联邦德国总理维利· 勃兰特访问华沙。在纳粹受害者纪念 碑前,勃兰特突然双膝跪下。这一举动震撼了全世界。 ②美国电视连续剧《大屠杀》在德国上映,引起了巨大反响。2000多万德国 人含着热泪在电视机前观看了这部片子。 由此,德国社会开始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大讨论:我们每个普通人是不是也有 罪责?德国年轻一代人开始提出疑问:我们的父母在纳粹时期干了些什么? 经过公开和广泛的讨论,德国社会真正意识到了德国在二战中的罪责。转折 性的标志是,在1985年纪念二战结束40周年之际,联邦德国总统魏茨泽克明 确表态:“5月8日是解放之日,我们大家(在这一天)从纳粹独裁统治下解 放出来。”从“战败”到“解放”的认知转变,是一个重要的飞跃,具有里 程碑式的意义。
(一)德国与日本在战后所处的国际政治环境不同
国内待遇不同:二战结束后,德国的全部领土包括首都柏林分别由苏联、美 国、法国、英国四国瓜分,实施分区军事占领。德国的法西斯政权及其军队 被全部摧毁,其大小战犯收到严厉惩罚,法西斯分子遭到毁灭性的沉重打击, 失去了存在的社会基础。而日本在二战结束后,被美国独家占领。美国在日 本大量驻军,并且为了冷战的需要,没有对日本的二战战犯和军国主义思想、 军国主义势力进行彻底的清算,甚至让发动对中国和亚洲侵略战争的罪魁祸 首天皇裕仁继续在位,成为日本的精神领袖。大批日本战犯在美国的包庇怂 恿下,逃脱了惩罚,为日本否认二战侵略和复活军国主义埋下了祸根。 国际战略地位不同:在欧洲,美国在政治上极力压制和控制德国发展,采取 不信任态度,防止其东山再起。这逼迫德国不得不以认罪来获取国际同情。 而战后的日本却因为美国遏制新中国的需要,被当做其反华包围圈上的一个 重要链条。日本获得美国支持,腰杆便挺了起来。美国出于政治上的考虑, 对日本的态度也采取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态度。这样就使得日本有恃无恐, 对亚洲各国的要求道歉的呼声采取敷衍的态度。可以说,日本军国主义不死, 美国难咎其责,负有不可推卸责任。
(三)日本政要参拜靖国神社。
1985年8月15日,日本首相中曾根康弘同18名阁僚,首次以公职身 分参拜祭有东条英机等甲级战犯灵牌的靖国神社。1994年8月15日, 日本内阁中又有7名成员和白民党、新生党数十名议员参拜了靖国 神社。
(四)日本一些内阁成员公开发表否认日本 的战争责任问题的言论。
1986年,日本文部相藤尾正行发表美化日本侵略战争的言论。1988年, 日本国土厅长官奥野诚亮胡说“日本一直不是一个侵略国家”。1994年 5月3日,日本法务相永野茂门对记者说:“大东亚战争的目的并不是侵 略,而是日本为了生存,是真心为了解放殖民地”。同年8月,日本环 境厅长官樱井新对记者说:太平洋战争“不是以侵略为目的的战争”。 同年10月,日本通产相桥本龙太郎在众议院一次会议上说:“能否把那 场战争称为侵略战争,我个人至今仍怀疑。”上述政要的谬论遭到舆论 界的强烈谴责,前四名被迫辞职。
曾经在二战中也犯下了不可饶恕的罪的德国又是如何应对战 后问题的呢?
同类影片:
导演兼编剧兼演员:
德国政府 德国民众 德意志民族
早期的德国:战争结束后最初几年,德国社会对二战的反思主要还局限在少
数知识分子范围内。联邦德国首任总理阿登纳1951年9月就发表声明说:“大 多数德国人民反对纳粹针对犹太人的暴行,大多数德国人民与这种暴行无 关。”但社会舆论很少揭露纳粹罪行。
日本民众模糊认知的分析:
第一,日本人一般都同意中日战争是侵略战争,但是对战败后,远东军事 法庭对日本的处理方法感到不满。在远东军事法庭的审判中,对日本的审判不 只限于第二次世界大战中的直接战争行为,而上溯到中日甲午战争。对此,日 本国内认为不公平。 第二,日本人认为已经多次向中国道歉,所以不少日本人对中国仍然不 断提出“日本进行反省、谢罪”的要求感到厌烦,感情上有抵触情绪,有人甚 至提出疑问:“到底要到什么程度才能使中国满意呢?”2000年3月20日日本 朝日电视台的节目中,主持人跟中国驻日大使讲“日本人对华感情恶化的主要 原因是中方不断提出的谢罪要求”,虽然中方不能同意,但这就是日本国民的 主流看法。 第三,由于在战争中,日本人民也受到很大的伤害,很多人战死,广岛 和长崎也受到原子弹的袭击。因此,虽然日本自己是“加害者”,但是很多日 本人感到自己也是“受害者”。在日本说到第二次世界大战,更多人会想到和 美国的战争,这是因为日本国内的战争痕迹大多是美国留下的。由于中日战争 的战场主要在中国,因此日本的“加害者”意识不如“受害者”意识那么强烈。
国际舆论批判
近几日,西班牙《先锋报》、英国《卫报》、美国媒体等先后 以相应舆论方式将日本认罪态度与德国相比较,美国伦比亚广 播公司新闻网站 声称“战争真相无法掩盖” 小编言:尽管国际友人的态度很是正直,本应报以感激不尽的 态度,然,在道德问题方面,其实也是力量说了算,故,各位 国际友人也只能委屈做一下酱油派,解决问题的根本方法,还 是看我们自己能不能强大起来!
(五)反对国会通过“不战决议”
在日本,围绕“不战决议”问题的斗争,从1994年下半年即已展开,到
1995年上半年日益激烈。1995年3月,日本前首相中曾根康弘说,日本不 应由国会通过一项道歉的决议。又说:“这项决议将为赔偿要求埋下种 子。”奥野诚亮纠集自民党内近200名议员,组成一个“终战50周年国会 议员联盟”。“联盟”在成立“意向书”中公然写道:“日本今日之和 平与繁荣”,是“建立在200多万战争殉难者的基础之上的。这些殉难者 为了期盼日本的自存自卫和亚洲和平而贡献出了宝贵的生命”。由永野 茂门牵头,又组织一个所谓“正确传授历史的国会议员联盟”,公开反 对任何谢罪的“不战决议”。
德国对二战的反思并没有仅仅停留在认罪、忏悔和道歉上,它在战争 赔偿问题上态度也很明确,先后向波兰、俄罗斯、原捷克斯洛伐克等受 害国家和受害的犹太民族进行了巨额赔偿。到2002年,德国赔偿金额达 到1040亿美元,它每年还继续向10万受害者赔偿6.24亿美元的养老金。 德国人的反思真正触及到了民族的灵魂。上世纪90年代以来,德国社 会各阶层每年都要在集中营旧址、主要战场、博物馆、西方盟军和苏军 的墓地举行各种各样的纪念活动,提醒德国人不要忘记和忽视纳粹犯下 的罪行。同时,政府还采取积极措施,通过修订历史教科书等方式教育 青少年。 1994年,德国议会通过了《反纳粹和反刑事犯罪法》,在法律上限制 了纳粹的死灰复燃。 1995年,德国政府在柏林市中心修建了“恐怖之地”战争纪念馆,专 门揭露纳粹的种种暴行,今年又在柏林修建了大屠杀纪念碑和纪念馆。 在德国境内的主要二战战场遗址,都有苏联红军、西方盟军的纪念碑和 墓碑。每年德国领导人都会出席在这些地方举行的纪念活动,悼念当年 在与德军作战中牺牲的英雄们。 希特勒及其助手们在德国成为骂名,德国领土上没有他们的坟墓,也 没有他们的任何纪念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