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__认知学习理论
第六章 认知派学习理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1. 知识结构 2. 学习的准备性 3. 直觉思维 4. 学习动机
第二节 布鲁纳的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四、发现学习 发现学习(discovery learning) 学习者用自己的头脑亲自获得知识的一切形式。 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 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 找到问题的答案。
• 派生类属(derivative subsumption)
• 相关类属(correlative subsumption)
上位关系(superordinate relationships,总括关系) 组合关系(combinational relationships) 认知同化过程:新旧知识相互作用——意义的双向变化
认知策略 特殊的智力技能
言语信息 按意义组织的一组语言信息
态度 动作技能
言语技能,认知策略,态度
智力技能(有时);言语信息 其它态度,言语信息 (有时)
部分技能(有时);操作程序 态度 规则(有时)
第四节 加涅的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
二、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
学习结果 外部条件 ①变化语调或字体注意突出的特征;
第三节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一、有意义的学习 1.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外部条件 逻辑意义 内部条件 心向 适当知识
主动相互作用
潜在意义 心理意义
第三节 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பைடு நூலகம்习理论
一、有意义的学习 3.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 非概括性命题 概括性命题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2.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1)表征学习:学习单个符号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的特 征。 (3)命题学习:掌握概念与概念之间关系的学习。 (特殊命题和一般命题)
二、认知同化过程
奥苏贝尔认为,学生能否习得新知识,主要取 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有意义 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 关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的,这种相互作 用的结果导致了新旧知识的意义的同化。 在新知识的学习中,认知结构中原有的适当观 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原有的适当观念可以对 新知识起到固定作用。
实质性联系,即非字面的联系,指新符号 或符号代表的新观念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 已有的表象、已有意义的符号、概念或命 题的联系。 所谓非人为的联系,即非任意性的联系, 即新知识与认知结构中的有关观念具有某 种人们可以理解的合乎逻辑的联系。
2.有意义学习的条件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 (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 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 (4)积极主动性。
3.符号性表征(Symbolic-Representation)又称象征 性再现表象 这时儿童能够通过符号再现他们的世界,其中最 重要的是语言。这些符号既不是直接的事物,也 不必是现实世界的映象,而可以是抽象的、间接 性的和任意性的。借助于这些抽象的符号,个体 可以通过抽象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后期 及其以后的中通过自己的探 索寻找来获得问题答案的学习方式。 布鲁纳认为,发现学习活动可以沿着认知表征 方式的发展顺序来展开,把动作性表征、映象 性表征和符号性表征这三种不同的经验形式有 机地结合起来
1.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发现学习具有以下特点 (1)强调学习的过程,而不只是最后的结果。 (2)强调直觉思维。 (3)强调内部动机,强调从学习探索活动本 身得到快乐和满足,而不是外部的奖惩。 (4)强调信息的组织、提取,而不只是存储。
教育心理学学习的基本理论
B. Federick Skinner
缺点: a.受事实限制,普遍采用困难。 b.强调机器化教学,不重视师生互动。 c. 编序教材不容易。 d.学习孤立化,缺乏社会化功能。
26
第四节格思里的接近性条件作用说
一、基本观点
1、学习律:刺激的某一组合,如果曾伴同过 某一动作,那么,当这种刺激组合再次出现 时,这一动作往往也随之发生。 ▲
一、 格式塔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与实验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柯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接竿
跳竿
堆箱
(二)基本观点
1 学习的实质:构造一种完形,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学习并非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通过主动积极的组织 作用形成与情境一致的新的完形。
3. 华生的行为主义 华生(Watson,John Broadus 1878-1958)概括了行 为主义的基本原则:第一,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应该是 行为,而不是意识;第二,它的方法应该是客观的而 不是内省式的;第三,它的目标应该是“预测并控制 行为”,而不是对精神现象的基础理解。他认为学习 就是刺激替代的过程,所有行为都是通过条件作用建 立的刺激-反应(S-R)联结。
四、奖励与惩罚:刺激情境的变化 五、消除不良习惯 六、评价
第五节 赫尔的内驱力降低说
一、基本观点▲
学习的根本目的就在于降低内驱力和满足需要 ,使有机体与环境保持平衡。
内驱力:个体由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 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 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
2、理论假设 反应潜能=内驱力 X 习惯强度
6 认知学习理论
3、在外部刺激(S)和行为反应(R)之间存 在着中介变量(O),O代表机体内部变化 • 三种主要的中介变量:
–需要系统 –行为空间(对客体的地点、距离和方向的感知) –信念-价值的符号排列矩阵图(个体按照学习的结果对 环境中客体的归类和分化后排列出的等级顺序。)
学习规律
• 能力律:学习者的特性、能力倾向和性格特 点,决定着其所能掌握的任务与情境类型。
有意义学习的结果
– 形成认知结构(指个体头脑中已形成的,按 层次组织起来的,能使新知识获得意义的概 念系统)。
– 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 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学会一些单个符 号的意义或者学习它们代表什么,其心理机制是使符号和它 们所代表的具体事物或观念间建立起等值的关系。
2、格式塔心理学特征
3、认知特征
实验一:位置学习实验
A
B
老鼠是根据迷津中的认知地图而不是依照过去的习惯来行动的。
实验二:潜伏学习实验
学习乃期待的获得,而非习惯的形成。
认知-目的说的基本内容
在托尔曼的理论中,强调行为的目的性与整体性。 托尔曼认为,对行为的观察表明,行为一般都指向 某种目标。
1、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是期待的获得;
外存在的,如教学环境、老师教学时提供的信息、教学媒
体及其他因素。
思考与讨论
你认为认知派学习理论相对行为派学 习理论有何进步之处 ?
• 对知识的评价:检查合理性、适当性
• 在学习任何一门学科时,总是由一系列 的片断所组成,而每一片断(或一个事 件)总是涉及到获得、转换和评价三个
过程。
• 布鲁纳由此认为,学生不是被动的知识 接受者,而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第六章 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事件图式
它是指对多次与我们发生联系的典型活 动及其顺序的表征。如对三角形全等的一 般证法,通常是先找出要求哪两个三角形 全等,然后再看要证全等尚缺哪些条件, 接着是找出这些条件,最后得出证明。与 自然范畴图式有些相似的是,在事件图式 中,当面对一个事件时,那些基本水平的 信息似乎更容易被激活。这提醒我们,在 教学中要注意典型的作用,包括典型事例 、典型活动等。
一般领域策略的获 得
•获得一般领域程序性知识似乎比较困难。 这在那些试图教授批判性思维的课程及调 查学生如何获得和使用一般策略的研究中 出现过。针对这种现象,有些国家开展了 很多研究,如80年代委内瑞拉的“奥德赛” 计划(Adams,1986)就试图发展学生 的一般思维技能,它从“推理的基础”到 “创造性思维”都做了详细的安排。但它 的结果却不能使人信服。由此可见,对一 般领域程序性知识获得的研究还有很长的 路要走。
•如果你是该老师: 这些学生“知道”的历史知识是什么? 他们的信条是什么?这些信条又如何影响 他们的学习? 什么原因导致他们顽固地使用机械记忆 的方法? 用什么方法来引导学生正确学习历史? 如果采用新方法,那你认为它会不会影 响到学生的学习成绩呢?
征。 如要表征一则新闻,需要注意的是“时间 ”、“地点”、“人物”、“经过”等。 学生如果对各种文本图式都较熟悉的话, 这对无疑对他们阅读时把握文章整体意思 是有好处的。
二、学习的结果:知识的分类 学习的结果:
– 学习机制
二、学习的结果:知识的分类 学习的结果:
–程序性知识的维度划分
–第一个维度是特殊领域与一般领域 –第二个维度是根据程序性知识执行的自动化程度来划分的。 特殊领域策略 特殊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程序性知识 一般领域的程序性知识 自动化基本技能
第六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
陈琦著《教育心理学》(第二版):第六章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建构主义的思想渊源与理论取向思想渊源建构主义是认知主义的进一步发展。
在皮亚杰的思想中已经有了建构的思想。
皮亚杰认为,知识既非来自主体,也非来自客体,个体是在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逐步建构起关于外部世界的知识,从而使自身认知结构得到发展。
20世纪70年代末,以布鲁纳为首的美国教育心理学家将苏联教育心理学家维果茨基的思想介绍到美国,这对建构主义思想的发展起了极大的推动作用。
维果茨基强调,个体的学习是在一定的历史、社会文化背景下进行的,社会可以为个体的高级心理机能的发展起到重要的支持和促进作用,他特别强调活动和社会交往在人的心理发展中的突出作用。
他认为,高级的心理机能来源于外部动作的内化,这种内化不仅通过教学,也通过日常生活、游戏和劳动等来实现。
此外,杜威的经验性学习理论也对建构主义产生了重要影响。
杜威强调,教育必须建立在经验的基础之上,教育的实质就是经验的生长和经验的改造,学习就是在经验中、由于经验和为着经验的一种发展过程。
强调:意义不是独立于主体而存在的,个体的知识是通过人的主观能动性建构起来的建构主义的不同取向(一)激进建构主义这是在皮亚杰思想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建构主义,以冯·格拉塞斯费尔德(von Glasersfeld)和斯泰费(Steffe)为代表。
激进建构主义有两条基本原则:(1)知识不是通过感觉被个体被动地接受的,而是由认知主体主动地建构起来的,建构是通过新旧经验的相互作用而实现的;(2)认识的机能是适应自己的经验世界,帮助组织自己的经验世界,而不是去发现本体论意义上的现实。
(二)社会建构主义与激进建构主义不同,社会建构主义是以维果茨基的理论为基础的建构主义,以鲍尔斯费尔德(H.Bauersfeld)和科布(P.Cobb)为代表。
它也在一定程度上对知识的确定性和客观性提出了怀疑,认为所有的认识都是有问题的,没有绝对优胜的观点,但它又比激进建构主义稍温和。
小学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感觉只反映事物的个别属性,知觉却认识了事物的整体;感觉
是单一感觉器官的活动的结果,知觉却是各种感觉协同活动的
结果;
12
感觉不依赖于个人的知识和经验,知觉却受个人知识经验的
影响。同一物体,不同的人对它的感觉是相同的,但对它的 知觉就会有差别,知识经验越丰富对物体的知觉越完善,越
全面。显微镜下边的血样,只要不是色盲,无论谁看都是红
8
(二)完形-顿悟说的基本内容 1、学习是通过顿悟过程来实现的 苛勒认为,学习是个体运用本身的智慧与理解力对情境及情境与自身关系的 顿悟,而不是动作的累积或盲目的尝试。顿悟虽然常常出现在若干尝试与错 误的学习之后,但不是桑代克所说的那种盲目的、胡乱的冲撞,而是在做出 外显反应之前,在头脑中要进行一番类似于“验证假设”的思索。动物解决 问题的过程似乎是在提出一些假说,然后检验一些假设,并抛弃一些错误的 假说。动物只有在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情境中各种成分之间的关系时,顿悟才 会出现。 学习是通过顿悟来实现的。强调学习者的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 织作用。关注知觉和认知(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习是一种智慧行为,是一 种顿悟过程,需要有理解、领会与思维等认识活动的参与,并且它是一种突 现、速变、飞跃的过程。 。
托尔曼提出的。托尔曼是一位新行为主义者,但他是一位受格式塔学说 影响的行为主义者,经常用动物的动机、认识、预期、意向和目的来描 述动物的行为,他关心行为理论如何同诸如知识、思维、计划、推理、 目的、意向等概念相联系,他的理论称为目的行为主义、整体行为主义、
符号完形学说或与预期说。
学习认知-目的说认为:学习不是简单的在刺激和反应间建立直接的联 结,而是存在一种中间变量。学习的结果也不是对一种刺激的反应,而
教育心理学各章重点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景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含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五种要素。
3.学习过程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论述)教育心理学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状况教育心理学经历的四个时期:1.初创时期(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2.发展时期3.成熟时期4.完善时期第二章中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1.所谓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过程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学生心理的发展有四个心理特征:①连续性与阶段性②定向性与顺序性③不平衡性④差异性3.个体的心理发展划分为8个阶段:乳儿期(出生-1岁),婴儿期(1-3岁),幼儿期(3-6、7岁),童年期(6、7岁-11、12岁),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期(14、15岁-25岁),成年期(25-65岁),老年期(65岁以后)。
(二)1.少年期是指11、12岁到14、15岁的阶段,是个体从童年期向青年期过渡的时期。
①半成熟、半幼稚②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也有所发展③成人感、独立性意识强烈④同龄人之间的交往和认同大大增强,社会高级情感迅速发展(论述题材料)2.青年期是个体①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②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③占主要地位的情感是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道德感、理智感与美感都有了深刻的发展(三)1.学习准备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的学习的适应性2.关键期或敏感期是个体早期生命中一个比较短暂的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第二节中学生的认知发展与教育1.瑞士心理学家皮亚杰将从婴儿到青春期的认知发展分为感知运动、前运算、具体运算和形式运算等四个阶段。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好处: ①使得学科更容易理解。 ②利于记忆的保持。 ③有助于以后在类似的情境中广泛地迁移应用。 ④有助于提高学习兴趣。 ⑤能够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间的间 隙。
教学应促进学生对学科基本结构的理解
• 学习的准备性: 激进的观点:“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 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 编排教材的最佳方式是以“螺旋式上升”的形式 呈现学科的基本结构。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发现学习:是指学习的主要内容未直接呈现给学 习者,只呈现了有关线索或例证。学习者必须经 历一个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或找到问题的
答案。
• 学生独立思考,改组材料,自行发现知识,掌握 原理原则。
• “发现不限于那种寻求人类尚未知晓的事物的行
为,正确地说,发现包括用自己头脑亲自获得知
识的一切形式或方法。”
发现学习是最佳学习方式
• “不论是在校儿童凭自己的力量所作出的发现,还 是科学家通过努力于尖端的研究领域所作出的发 现,按其实质来说,都不过是把现象重新组织或
转换,使人能超越现象再进行组合,从而获得新
思维去推理、解释周围的事物。
• 这个阶段大体相当于皮亚杰的前运算阶段的 后期及其以后的年代。
学习的实质在于主动地形成认知结构
• 认知结构(cognitive structure):人关于现实世界 的内在的编码系统(coding-system),是一系列相 互关联的、非具体性的类目。 • 它是人用以感知外界的分类模式,是新信息籍以加 工的依据,也是人的推理活动的参照框架。 • 人是根据类别或分类系统来与环境相互作用的,人 借助已有的类别来感知、处理外来信息,并基于外 来信息形成新的类别。 • 学习在于超越所给的信息。
第六章认知主义学习理论
(二)经典实验
(1)“接竿问题”实验
8
(2)“叠箱问题”实验
9
(三)格式塔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1.学习即知觉重组或认知重组 ▪ 一个人学到些什么,直接来源于它对问题情境的知觉,学习
者觉察特定情境中的关键性要素,了解这些要素是如何联系 的,识别其中内在的结构。所以,学习通常是从一种混乱的 、模糊状态转变成一种有意义的、有结构的状态,所以说, 学习过程也是知觉重组的过程。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 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论
1
认知心理学诞生的历史背景
社会背景:是现代社会发展需要的产物 科学技术背景 心理学自身的发展
2
认知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
认知学习理论关注人类学习过程中不能观察到的内部心理过程。
12
(四)对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评价
1、优点
强调学习的内部过程,即观察、理解、顿悟等认知功能在 学习中的重要作用,这无疑是正确的,也启迪了后来的认知 派学习理论家们。 强调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观能动性,将学习看成是积 极主动的和有目的的过程,也是正确的。
2、缺点
无法科学地解释内心格式塔的来源,而只是把它视为“原 始智慧”的结果,将经验的组织作用归功于脑的先念本能, 带有严重的唯心主义和神秘主义色彩。
5
一、 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一)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智力之父, 思想家和革新者”
苛勒
“内部人士, 干实事的人”
考夫卡
“格式塔的 销售者”
6
韦特海墨:将完形心理学的原理应用于人类创造性思维的研究, 并倡导在教育过程中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重要。先就读于茶 理斯大学法律系,1901年转柏林大学学哲学和心 理学,从师于斯图姆夫。
教育心理学选择填空题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课后习题:1、教育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心理学分支学科,诞生于(19世纪初)。
2、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学与教以及二者相互作用的心理规律)。
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心理学家(桑代克)。
4、已解决实际问题为目的的研究,旨在创造性地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的研究方法是(行动研究法)。
5、在研究实验过程中应该对被试产生积极的影响,要避免对被试的身心发展产生伤害指的是(教育性)研究原则。
6、教育心理学是研究(学校教育情境中学与教及其互动过程中)心理现象及其心理规律的科学。
7、学习与教学过程主要包括(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等3中活动过程。
8、学习与教学的互相作用过程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等5个要素。
第二章、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课后习题:1、儿童认知发展阶段论是著名心理学家(皮亚杰)提出的。
2、皮亚杰认为,认知结构中已经具有了抽象概念,能够进行逻辑推理的儿童的认知发展处在(具体运算)阶段。
3、在埃里克森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中,他认为(学龄期)的发展任务是培养勤奋感,体验着能力的实现。
4、皮亚杰认为,当儿童已经掌握了口头语言,从具体动作中摆脱出来,凭借象征在头脑中进行“表象性思维”时,儿童的认知发展则处在(前运算)阶段。
5、埃里克森认为人格发展的(青年期)正处于“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时期。
6、个体倾向于利用自己身体或内部参照作为信息加工依据的认知风格(场独立性)。
7、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是指(儿童现有发展水平与可能的发展水平之间的距离)。
8、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它具有4个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和(差异性)。
9、影响学习准备的两个主要因素有(成熟)和(学习)。
10、自我意识的发展经历了从(生理自我)到(社会自我)再到(心理自我)的过程。
当代教育心理学问答题(第六至八章)
第六章认知学习理论举例说明认知结构是如何帮助学习者“超越所给信息”的。
人们如果要超越直接的感觉材料,那么,所涉及的不仅仅是把感觉输入归入某一类别,并根据这一类别进行推理,而且,还要根据其他相关的类别作出推理,这些相关的类别就构成了编码。
例如:当我们看到前面一位留着披肩发穿着药衣服的人时,我人所得到的远比我们看到的要多,我们可以推断这个是位女子,她有两只眼睛,一个鼻子等。
然而,我们不可能直接知觉到这些,所以我们必须超越所给的信息。
我们先判定这是一位女子,然后根据女子这一类别,作出推断。
简述促进学生把握学科基本结构的教学原则。
1)动机原则:三种最基本内在动机:好奇内驱力(求知欲)、胜任内驱力(成功的欲望)、互惠内驱力(人与人之间和睦共处的需要)(2)结构原则(3)程序原则(4)强化原则。
简述奥苏贝尔提出的意义学习及其条件.有意义学习的实质是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非人为的联系。
1)学习材料的逻辑意义(2)有意义学习的心向(3)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必须具有适当的知识,以便与新知识进行联系.4)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地使用这种具有潜在意义的新知识与他认知结构中有关的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即心理意义。
画出加涅提出的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模式图,并加以解释。
这一模式表示,来自学习者的环境中的刺激作用于他的感受器,并通过感觉登记器进入神经系统。
信息最初的感觉登记器中进行编码,最初的刺激以映像的形式保持在感觉登记器中,保持0。
25~2秒。
当信息进入短时记忆后,它再次被编码,这时信息以语义的形式储存焉,在短时记忆中信息保持的时间也短的,一般只保持2。
5~20秒。
但是如果学习者作听复述,信息在短时记忆里就可以保持长一点时间,但也不超过一分钟。
经过复述、精细加工和组织编码,信息被转移到长时记忆中进行储存,以备日后的回忆.大部分学习理论家认为长时记忆中的储存是长久的,而后来加快不起来的原因是由于“提取"这些信息的困难。
教育心理学
第一章1.教育心理学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四大部分内容。
2.学与教的过程包括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种要素,有学习过程,教学过程和评价反思过程组成。
3.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和社会环境。
4.初创时期: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教育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大纲发展时期:小原又一著教育实用心理学成熟时期:赞可夫年龄与教育心理学 4.深化拓展时期:潘菽主编教育心理学。
1981年,冯忠良出版了学习心理学智育心理学5.定量研究:对事物可以量化的特性进行测量和分析,以检验理论假设。
基本过程是假设—抽样—资料收集—统计检验。
质性研究:研究者参与到情境当中采用观察,访谈,实物分析等方法收集资料,对社会现象进行整体性研究,采用归纳的思路来分析资料和形成理论,通过与研究对象实际互动来理解和解释他们的行为。
采用自下而上的思路,从原始资料中归纳出经验概括根据经验资料来建立理论。
6.教育心理学采用的研究方法:观察法,调查法,实验法,教育经验总结法。
7.研究的步骤:科研选题,形成研究问题,确定变量及其测量技术,提出假设和选择研究方法。
课后思考题:1.教育心理学中各家各派学习理论之争也都集中体现在对学习过程的不同解释上。
2.1903年,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出版了《教育心理学》,这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
3.杜威以实用主义为基础的“从做中学”为信条,进行改革教学的实践活动对教育产生了相当深远的影响。
4.按照一定的目的和计划,间接地搜集研究对象的有关的现状及历史资料,从而弄清事实,通过分析,概括等方法,发现问题,探索教育规律的研究方法是调查法。
二问答题1.简要叙述教育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对象是什么?主要研究的是教与学的(过程),包括学习心理,教学心理,学生心理和教师心理。
2.学与教过程的模式学与教的过程是一个系统过程,该系统包括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和教学环境五方面因素相互作用,共同影响学习与教学的相互作用过程。
第六章 行为主义倾向学习理论
经典条件反射实验情境
基本观点
(一)巴甫洛夫认为学习是大脑皮层暂时神经联系 的形成、巩固与恢复的过程 • 巴甫洛夫认为“所有的学习都是联系的形成,而 联系的形成就是思想、思维、知识”。他所说的 联系就是指暂时神经联系。 • 例如:一定频率的节拍器声响(条件刺激CS)与 肉粉(无条件刺激US)多次结合,原先只由肉粉 (US)引起狗的唾液分泌(无条件反应UR),现 在节拍器单独出现可以引起类似的唾液分泌反应 (CR)。也就是说当CS—CR之间形成了巩固的 联系时,学习出现了。
2. 学习是一个怎样的过程?
学习的目标是怎样实现的?(强调过程)
3. 学习有哪些规律和条件?
学习受哪些因素的影响?怎样才能有效地学习?
• 学习理论的分类 1.联结学习理论 联结学习理论认为,一切学习都是通过条件 作用,以刺激S和反应R之间建立直接联结的过程 。强化在刺激—反应联结的建立中起着重要作用 。在刺激—反应联结之中,个体学到的是习惯, 而习惯是反复练习与强化的结果。习惯一旦形成 ,只要原来的或类似的刺激情境出现,习得的习 惯反应就会自动出现。
五、桑代克的学习联结说 桑代克(1874—1949)曾担任过美国哥伦比亚 大学师范学院的心理学教授,联结理论的首创者 。他从1896年起对动物的学习进行实验研究,后 又研究了人类的学习及其测量方法。出版了《人 类的学习》、《学习心理学》、《教育心理学》 等著作。
桑代克迷笼示意图
(一)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联结 • 桑代克指出:学习即联结。所谓联结,指的是某 种情境仅能引起某种反应,而不能唤起其它反应 的倾向。学习的实质在于形成情境与反应之间的 联结,二者之间是直接的因果关系,不需要任何 中介因素。 • 学习(联结)的公式可写为:“S → R”。
教师招聘考试《教育心理学》复习资料
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一、教育心理学是一门通过科学方法研究教与学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的科学。
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
研究对象是如何学、如何教、教与学之间的相互关系。
教与学的五要素:学生、教师、教学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环境教与学三过程:学习、教学、评价或反思过程二、教育心理学的作用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进行教学研究三、廖世承编写了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一、心理发展的基本特征连续性与阶段性;定向性与顺序性;不平衡性;差异性二、认知发展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理论1、感知运动阶段(0—2):感觉和动作的分化2、前运算阶段(2-7):自我为中心,认为所有人的感受是相同的,思维不可逆,不能进行抽象运算思维。
3、具体运算阶段(7-11):掌握守恒4、形式运算阶段(11—15):思维以命题形式进行,能用假设-演绎推理方式解决问题三、认知发展与教学的关系1、认知发展制约教学内容和方法2、教学促进认知的发展四、最近发展区(维果斯基)定义: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借助成人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的水平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意义及对教育的启发最近发展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教育要指向“最近发展区"。
教学不能只适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要走在发展的前面,并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五、人格发展阶段理论(埃里克森)六、影响人格发展的社会因素:家庭教养模式;学校教育;同辈群体七、自我意识成分:自我认识、自我体验、自我监控发展:生理自我-社会自我—心理自我(青春期开始形成与发展)第三章学习的基本理论一、学生学习的内容1、知识、技能和学习策略的掌握2、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性发展3、道德品质和健康心理的培养我国学者对学习的分类:知识的学习、技能的学习、行为规范的学习二、认知学习理论1、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1)发现学习是指学生利用教材或教师提供的条件独立思考,自行发现知识,掌握原理和规律.既包括发现别人未曾发现的知识,也包括用自己的头脑获得别人已发现的知识。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教学实验的例子: 教学实验的例子:
• • • • •
x*x+2x+1=(x+1)(x+1) + + = + + x*x+4x+4=(x+2)(x+2) + + = + + x*x+6x+9=(x+3)(x+3) + + = + + x*x+8x+16=(x+4)(x+4) + + = + + a2+2ab+b2=(a+b)2
• 2. 上位学习(superordinate learning)是指新概念、新 上位学习( 是指新概念、 是指新概念 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 命题具有较广的包容面或较高的概括水平,这时新知识通 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其下而获得意义,新学习的内 过把一系列已有的观念包含其下而获得意义, 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 四、有意义学习的类型 • 1. 表征学习(representational learning): 即符号 表征学习( ) 学习,学习符号代表的意义或代表的事物。 学习,学习符号代表的意义或代表的事物。 • 2. 概念学习(concept learning): 掌握同类事物或 概念学习( ) 现象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 现象的关键特征和本质特征。 • 3. 命题学习(proposition learning) :学习命题 命题学习( ) 所表达的原理、理论等, 所表达的原理、理论等,即学习命题的意义
• 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的数量、清晰度和组织方 认知结构就是指学生现有的知识的数量、 式,它是由学生目前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理论 它是由学生目前能回想出的事实、概念、命题、 等构成。 等构成。
• 二、有意义学习的实质 • 符号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 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substantive)、非人为(non、非人为 当观念建立实质性的 arbitrary)的联系。 的联系。 的联系 • 实质性联系 • 非人为联系
认知学习理论
• 奥苏贝尔在教育心理学中最重要的一个贡献,是对 有意义学习的描述。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 认知学习理论形成于二十世纪六七十年代,该理
论认为,个体作用于环境,而不是环境引起人的 行为。环境只是提供潜在刺激,至于这些刺激是 否受到注意或被加工,这取决于学习者内部的心 理结构。学习是内在心理结构的形成、丰富或改 组的过程,而不是刺激-反应联结的形成或行为 习惯的加强或改变。
• 刺激律:涉及材料本身所固有的条件。 • 材料的呈现方式的定律:包括呈现的频率、
练习的分布和奖赏的运用等。
思考
• 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对你在教育教学方 面的启示是什么?
对教学和教育的启示
1.对学习目的性的强调(有关学习兴趣的 思考)
2.奖励的实施:结合学生的具体情况实施, 适时,适度(频次)
3.学习的实质是形成认知地图,对后来学 习理论的启迪作用
认知学习理论的主要派别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三、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习理论 四、奥苏贝尔的接受-同化学习理论 五、加涅的信息加工理论
一、格式塔学习理论
• 代表人物
韦特海默 柯勒 考夫卡
• 经典实验
黑猩猩学习实验
黑猩猩学习实验
对于黑猩猩的这些行为,苛勒的解释是,在遇到问题时,动物可能审视相的条件,也 许考虑一定行动成功的可能性,当突然把一件工具的工具性价值(如棒子作为手臂的延伸) “看”作达到目标的手段时,它便产生了顿悟,从而解决了这个问题。而且,一旦发现了 这一方法在遇到类似情境时也就能够运用这一“领悟”了的经验。
学习的本质
• 从学习的结果来看:学习形成了新的完形
(反映情景各事物的关系与联系),非刺
激反应的联结。 • 从学习的过程看:主动对情境进行组织;
教育心理学第六章
• 4.认为学习的结果不是S与R的直接联结, 主张把S-R公式改为S-O-R公式。 • 早期行为主义学习理论的S-R公式不能解 释人的复杂行为背后的心路历程,尤其不 能解释人的行为的个性差异。O表示有机 体的内部变化。这是托尔曼的一大贡献, 也符合“外因通过内引起作用”这条辨证 为唯物主义原理。 • S-stimulus 刺激 • O-Organism 有机体 • R-Response 反应
• 2.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结是以意识为中介 的 • 学习者主动地去构造一种完形,这种构造 作用后来发展成为中介变量、认知地图、 图式、认知结构等概念。 • 3.学习是由顿悟 顿悟实现的 顿悟 • 学习是由顿悟 顿悟实现的,而不是由渐进的尝 顿悟 试错误的过程实现的。这是格式塔心理学 家对学习研究的一大贡献。问题是完形上 的缺口;问题解决是对情境的整体理解, 是旧结构的豁然改组或新结构的豁然形成
• (四)促进学习的条件 • 第一,知识的呈现方式。必须选择和学习 者当前的智力水平相适应的形式来呈现新 知识。 • 第二,学习情境的结构性是有效学习的必 要条件。结构是指知识构成的基本架构。 如果教材的组织缺乏结构性,或者学生本 身缺乏认知结构的基础知识,发现学习是 不会发生的。
• 第三,学习的内在动机。学习者在学习过 程中的主动性体现在他必须主动地让新知 识和已有的认知结构发生联系,对新现象 进行归类和推理。 • 布鲁纳认为,最好的学习动机莫过于对所 学习的知识本身具有内在的兴趣,有新发 现的自豪感和自信心,这是知识学习成功 的关键。
• 局限性有二: • 1.不如行为主义学习论完整具体。行为主 义学习论强调渐悟,渐悟可以详细探讨其 心路历程,所以具有更强的可操作性。而 “顿悟”不可言说。如佛教的“天眼”, 认为“天眼”一开就无所不知无所不晓。 • 2.有过于强调顿悟之嫌。 • 顿悟是有条件的,这条件便是学习情境的 设置要完整、难度适中、要使学习者能够 知觉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学习过程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 有机体在达到目的的过程中,根据预期进 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 行尝试,不断对周围环境进行认知,形成 目标—对象 手段” 对象—手段 “目标—对象—手段”三者联系在一起的 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地图。 认知结构,即形成了整体的认知地图。 强调预期在学习中的作用。 强调预期在学习中的作用。预期的证 是一种内在的强化。 实 是一种内在的强化。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模式
38
(二)学习的八个阶段
课堂教学阶段的划分
39
二、学习的条件
内部条件:学习前已有的知识和能力 外部条件:学习的环境
如何安排教学内 容,如何传递给 学生, 学生,如何给予 反馈等。 反馈等。
40
★ 不同学习类型所需的内外条件
► 五类学习结果(P116) ► 五种学习类型所需的内外学习条件(P176)
1、实质 新知识和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建立实质性 的、非任意的联系。 2、标准 A、新旧知识的实质性联系 “惰性知识” B、新旧知识的非任意的联系(逻辑性联系) ► 和机械学习的比较
26
(二)条件
1、外部条件 材料本身具有逻辑意义 2、内部条件 有意义学习的心向 已有的认知结构中有与新知识相联系的适当知识 积极主动地使新旧知识相互作用
★ 学习层级说
41
42
6
7
(二)格式塔学习理论的观点
1、学习的本质 、 学习就是知觉的重新组织 强调:知识经验的整体性和知觉经验的组织作用 组织定律:
8
2、学习的过程 、 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学习是顿悟,而不是通过尝试错误来实现的。 韦特墨在《创造性思维》 韦特墨在《创造性思维》中举了一个例子来说明
第二节
认知结构学习理论
一、认知表征理论
► 认知生长是形成表征系统的过程。 ► 表征系统: 动作性表征 映像性表征 符号性表征 ► 对教师而言,其认知发展理论的重要之处在于:动作和视觉 的再现表象,对在课堂中研究新东西时是十分有效的。
18
二、认知结构理论
► 编码系统/认知结构 ► 学习是类别及其编码系统的形成或改变,即认知结构的形成或改变。 ► 学科的学习过程 “学生是积极的信息加工者”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的比较
34
(二)讲授教学的原则和技术
1、原则 A、逐渐分化原则 先是最一般、包摄性最广的概念,然后根据具体细节对 它们逐渐加以分化。 B、整合协调原则 B 指如何对学生认知结构中现有要素重新加以组合。 C、序列组织原则 D、巩固原则
35
2、技术使用:设计先行组织者 ► 先行组织者:先于某种学习任务本身呈现的引导性学习材料, 用以帮助学生更有效地同化、理解新的学习内容。 ► 使用的目的: (1)为新知识的学习提供可利用的固定点 (2)说明新旧知识之间的本质区别,增强新旧知识之间的可 辨别性。
第六章 认知学习理论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布鲁纳的发现学习理论 奥苏贝尔的同化学习理论 加涅的信息加工学习理论
2
第一节
早期的认知学习理论
一、格式塔的学习理论
► 重视知觉重组和问题解决的过程。 ► 苛勒的顿悟实验
3
韦特海默
苛勒
考夫卡
4
(一) 代表人物与实验
韦特海默
苛勒
5
考夫卡
黑猩猩学习实验( 黑猩猩学习实验(1914--1920) )
11
12
► 符号学习理论 • 学习是有目的的行为;(预期) • 学习是对“符号-完形”的认知 “认知地图” • 将S-R改为S-O-R,O是中介变量;
不是引起行为的基本原因,却是引起一定反应的关键;
► 潜伏学习:无强化条件下进行的学习。
13
1、学习实质 学习不是简单的S R的联结,而是S O R的过程, 学习不是简单的S—R的联结,而是S—O—R的过程,结果 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形成“认知地图”。(O代表有机体的内部变化) 2、学习结果 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 不是在强化条件下形成刺激反应的联结,而是形成情境 认知地图” 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 的“认知地图”,它是对局部环境的综合表象,是情境整 体的领悟。 体的领悟。 强化并非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强化并非是学习产生的必要因素,不强化也会出现学习。 提出了潜伏学习的概念。 提出了潜伏学习的概念。
27
(三)类型
1、表征学习 学习单个或一组符号的意义 2、概念学习 掌握同类事物的共同的关键特征 3、命题学习 非概括性命题 概括性陈述
28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二、认知同化过程
(奥苏贝尔认为,同化是意义学习的心理机制)
(一)同化理论的核心
学生能否习得新信息,主要取决于他们认知结构中已有的有关观念。
“固定点”
29
(二)三种同化方式
19
三、学习和教学的基本原则
(一)知识结构的重要性
► 学习结构即学习事物是如何相互关联的。 ► 学科结构及其掌握的必要性
(二)学习的准备性
“任何学科的基础都可以用某种形式教给任何年龄的任何人”
20
(三)直觉思维的价值
直觉思维和预感的训练 鼓励“猜想”
(四)学习动机的重要性
• 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 要使学生对所学东西有兴趣
32
三、接受学习
(P178 即:由教师引导学生接受事物意义的学习,学习的主要内容基本上 是以定论的形式传授给学生的,是概念的同化过程,是课堂学习的主要 形式。)
(一)讲授教学的性质
1、内涵 以有组织、有意义的方式将知识讲授给学生,主要适用于有意义的 言语学习。
33
2、特点 师生间的相互作用 大量利用例证 演绎形式进行 有序列的
1、下位学习(类属学习) ► 即:新学习的内容从属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的、包摄性较广的概念。 ► 派生的下位 相关的下位
30
2、上位学习 ► 当学生学习一种包摄性较广,可以把一系列原有概念从 属于其下的新命题时,新学习的内容便与学生认知结构中 已有概念产生了一种上位关系。
► 实际教学中,唤起已有的有关概念外,还需提供学生不
“如果我不得不把教育心理学的所有内容简约成一条原理 的话,我会说:影响学习的最重要的因素是学生已知的内容。弄清了这一 点后,进行相应的教学。” -奥苏贝尔《教育心理学:一种认知观》
这条原理是奥苏 贝尔整个理论体 系的核心
24
意义学习和机械学习 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
25
一、有意义学习
(一)实质和标准
21
四、发现学习
► 所谓发现学习,指不直接呈现学习任务,而只呈现有关线索,使学习者 经历发现的过程,自己得出结论。 ► 教育工作者的任务(P164)
22
► 发现学习的作用 提高智能的潜力 使外部奖赏向内部动机转移 学会“发现”的方法 帮助信息的保持和检索。
五、评价(P165)
23
第三节 认知同化学习理论(奥苏贝尔)
9
二、托尔曼的符号学习理论
(一)托尔曼的经典实验
1、位置学习实验
10
2、潜伏学习实验 、 研究白鼠走迷津过程中食物对学习的作用 三组白鼠 A、达到目的地给予食物强化 、 B、始终没有食物强化 、 C、前10天没有强化物,第11天开始有强化物。 、 天没有强化物, 天开始有强化物。 天没有强化物 天开始有强化物 结果:如图所示。 结果:如图所示。
36
► “组织者” • 陈述性组织者
作用在于为新知识提供最适当的类属者(即适当的起固定作用的旧知识, 提高有关旧知识的可利用性)
• 比较性组织者
作用在于比较新材料与已有认知结构中相类似的材料,从而增强似是而非 的新旧知识间的可辨别性。
四、评价
37
第四节
学习的信息加工理论(加涅)
一、学习的信息加工过程
15
简短评价
贡献 把认知观点引入联结理论,改变了学习联结派将 学习看成是盲目的、机械的观点。 重视学习的中介变量,强调学习的认知性和目的 性。 创造性地设计了各种严密的实验,其研究范式对 现代认知心理学的诞生起到了先行作用。
16
局限 没有完整的理论体系。 忽视了人类学习与动物学习的本质差异。
17
曾了解的事例,以便使其更好的掌握该命题。
31
3、组合学习 当学生有意义地学习与认知结构中已有概念既不产生 下位关系,又不产生上位关系的新命题时,就产生了组合 意义。
(在组合学习中,新概念A是与已有概念B、C、D相联系的,但A
并不比B、C、D包摄性更广些,或更具体些。在这种情况下,新概念A 具备某些与这些已有概念共同的关键属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