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合集下载

中医药治疗AIDS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AIDS研究进展

虚” , A I D S 的发生发展多因内伤七情 , 外感六淫疫毒之
邪, 恣情纵 欲 , 损伤 真 阳 , 正气 不 足 , 被疫毒所染 , 或 交
媾之时 , 疫毒乘人体之虚而入。《 素问遗篇 ・ 刺法论》
日: “ 五疫 之 至 , 皆相染易 , 无 问大 小 , 病状 相似” , “ 不






2 0 1 4年 1 月第 3 1 卷第 1 期
Vo 1 . 31 , No . 1 , J a n .பைடு நூலகம்2 01 4
1 2 O・
I n f o r ma t i o n o n T r a d i t i o n a l C h i n e s e Me d i c i n e
引起 , 以免疫 系统损 害 、 机会 性感 染为 主要 临床 表现 的
质、 致 病途 径 、 发病 特 点 和传 变 规 律 上 看 , 均 不 同于 任 何疫 疠之 邪 , 应将 其称 为 “ 艾毒” 。陈 军 等 认 为 , 应 根据 不 同阶段 临床 症状 命名 , 原 发感染 期 , 表 现为 温毒 或 湿热秽 浊 之 邪 致 病 特 点 , 属“ 瘟疫 ” 范 畴; H I V感 染 中期 , 症 状表 现 为乏力 、 消瘦 、 腹泻 、 自汗 盗汗 、 易外 感 、
性结构疗法 ( s t r u c t u r e d t r e a t m e n t i n t e r r u p t i o n ,S T I ) 及
中医学 认 为 , 人体 得病 不外 乎 正虚邪 实 , 疾病 的发 生 发展 亦取 决 于 邪 正 盛 衰 , 正如《 素问遗篇 ・ 评 热 病 论》 所言: “ 正气 存 内, 邪 不可 干 ; 邪之 所凑 , 其 气 必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期邪正交争,正气尚存,后期正不胜邪而机体脏腑功 能失调,病情虚实夹杂,故对于本病的治疗应注意从 整体出发,根据各个分期的具体病情进行辨证施治。 国家中医药 管 理 局 颁 布 的《艾 滋 病 中 医 药 临 床 治 疗 技术方案》对各型的辨证论治为: ( 1) 急性感染期: 治 疗原则是尽快透邪外出,消除急性感染的症状。风热 型用银翘散加减,风寒型用荆防败毒 散。( 2 ) 潜 伏 期: 治疗原则是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延缓发病时间。 根据此期患 者 的 临 床 表 现 进 行 辨 证 分 型,多 以 气 血 两亏、肝郁气滞、痰热内扰等证型为主,治疗多以八珍 汤或 归 脾 汤 加 减、柴 胡 疏 肝 散、温 胆 汤 加 减 为 主。 ( 3) 发病期: 治疗原则是治标与固本并行,以达到减 轻机会性感染症状,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降 低其死亡率的目的。此期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而并 发机会性感染,多见痰热壅肺、肺肾不足、气虚血淤、 肝经湿蕴、气郁痰阻、脾肾亏虚、肾阴亏涸等症候,方 选清金化痰汤合麻杏石甘汤加减、生脉散和百合固金 汤加减、补中益气汤合血府逐淤汤加减、龙胆泻肝汤 加减、消瘰丸合逍遥丸、参苓白术散加减、补天大造丸 加减等[2]。刘德[3]在研究艾滋病辨证特点的过程中 总结出: 早中期患者多以肺胃阴虚、脾胃虚损为主,前 者方用参苓白术散、百合固金汤等加减,后者则多选 用补中益气汤、香砂六君汤加减; 晚期患者多以脾肾 亏虚、热盛痰 蒙 等 证 型 多 见,方 选 四 神 丸、金 匮 肾 气
2 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
目前,HAART 已成为世界公认的治疗艾滋病最 有效的方法,通过有效抑制 HIV 的转录与复制,使艾 滋病患者获得免疫重建,但是,在获效的同时,也产生 各种各样的毒副作用,加重艾滋病患者的心理负担, 影响患者的服药依从性,最终难以达到治疗的预期效 果。而多年来的研究证明,中医药能有效地改善艾滋 病患者临床症状、提高机体免疫及减少抗病毒药物的 毒性。因此,采用西医辨病和中医辨证相结合的方法 治疗艾滋病,不仅能明显减少艾滋病的病死率,还能 明显提高艾滋病患者的生存质量,很多临床研究结果 也证明了这一点。危剑安等[30]对 8 例 HIV / AIDS 患 者进行中西医结合干预治疗,给予抗病毒药物双汰芝 ( AZT + 3TC) 、奈韦拉平( NVP) 的同时给予中药扶正 排毒胶囊,治疗 6 个月后,患者症状体征积分较治疗 前明显下降( P < 0. 05) ,CD4 + T 淋巴淋巴细胞有所升 高( P > 0. 05 ) ,病 毒 载 量 低 于 检 测 下 限。 李 秀 惠 等[31]通过对照试验发现扶正方联合西医抗病毒药治 疗艾滋病能有效提高机体 CD4 + T 淋巴细胞的水平。 屈冰等[32]采用中西医结合疗法治疗艾滋病合并气管 食管瘘 1 例,给予拉米夫定片、士多宁片抗病毒治疗, 同时给予中药爱可扶正片、八珍汤或十全大补汤加减 以补益气血,并给与营养支持,治疗 9 个月后,患者气 管食管瘘基本愈合,拔除胃管,可正常饮食,患者体重 增加了 15 kg,复查为 CD4 104 / mm3 ,胸片检查正常。 中西医结合治疗,明显提高了艾滋病患者的免疫力, 而且中 医 药 对 抗 病 毒 药 起 到 了 增 效 减 毒 的 作 用。 黄凌等[33]研究发现当归芍药散加味在对抗高效抗逆 转录病毒疗法带来的肝功损害方面疗效显著。孟坤 等[34]给予 HAART + 喘 可 治 注 射 液 联 合 治 疗 3 例 艾滋病患者,治疗 4 个月后,3 例 患 者 HIV-RNA 降 至 < 50 copies / ml,CD4 + T 淋巴细胞明显上升,且患者 均感觉良好,发热、疲惫、腹泻等症状明显减轻,皮肤 疱疹也消失。李淑梅等[35]采用玉屏风散结合西药治 疗艾滋病患者 50 例,结果患者的临床症状明显改善, CD4 + T 淋巴细胞明显提高,病死率明显下降。方路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山药、 茯苓 、 泽泻等 I 五是瘀血内阻型 . 主用人参 、 当归 、 丹参 、
感染而引起的进行 性致死性 疾病 。大量 的艾滋病 患者 因为
目前采用的西药疗法价格 昂贵而得不到及时的救治 . 给艾滋
病的进一步传染埋下 了隐患 。因此 . 国情 出发开发传 统中 从 医药治疗艾滋 病成为 我 国艾滋病 防 治工 作 的 当务之急[ 。 1 ] 现就近几年来 中医药在艾 滋病 的临床治疗方 面进行概述 。
i ec ydo . D ) finyS n rme AIS 的 简称 . 由 人类 免 疫 缺陷 病 毒 c 是 ( ma Hu nI n df i c i s HI 即通 称艾 滋病 病毒 mmu o ic n yV r . V) ie u
AI S分为五型 : D 一是 热毒炽盛 型 , 用西 洋参 、 方 麦冬 、 玄参 、
分离出的 n - 索. 苦瓜索 。 20 型蛋 白等其作 用 苦瓜 p - MA P3 新 机理包括竞争性和非竞争性逆转录酶抑 制荆、 白酶 抑制 、 蛋
以及千扰病毒进人细胞 等 这些 为寻找抗艾 滋病 毒有效 的 中草药提供 了线索 。 2 2 2 中药 复方 制剂治疗[-] 目前用于 治疗艾滋病 的中 . . '] t 16 3 药 复方制剂有 ; 克艾 可 ( lk , G y e 甘草提 取物 制剂) 中研 1号 、 ( 主要成分: 黄芩 、 黄芪 、 冬虫夏草 、 草) 艾泰定( 甘 、 主要成分 。
血不足是本。何颖H认为 A D 致病病 因・ V为湿热性质 IS HI 的疫疠之气 . 病位在三焦。发病机理是 由于 H V客居三焦 。 I
破坏了全身的气机 和气化功 能. 导致正 气虚 弱及痰饮 瘀血 等病理产物形成 。 从而变证 蜂起 . 救治棘手 。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在抗艾滋病中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传染病,它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主要通过血液、性传播和母婴传播途径传染。

中医药作为我国传统医学的瑰宝,一直在不同疾病的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也有着重要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理论与艾滋病中医药理论认为,艾滋病是由湿毒侵袭人体而引起的。

湿毒在中医药理论中是一种病邪,可通过药物来进行调理。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主要采用中药煎剂、针灸、艾灸等疗法。

中药煎剂通过药材的炮制和搭配,达到清热解毒、活血化瘀的效果,从而改善患者的免疫功能。

二、中医药在抗病毒治疗中的作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病毒治疗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一些中药具有抗病毒、抗炎、免疫调节等作用,对艾滋病病毒的复制和炎症反应有一定的抑制作用。

例如,绿藜芦檗、板蓝根等中药可以有效抑制HIV病毒的复制。

此外,核苷类药物是目前抗艾滋病病毒治疗的主要手段,而中医药中的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增强核苷类药物的疗效,减少其副作用。

三、中医药在改善患者免疫功能方面的研究艾滋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易感染各种细菌和病毒。

中医药可以通过调理患者的脾胃功能,提高体液免疫力与细胞免疫力,从而减轻患者的免疫抑制状态。

临床研究显示,中药麦芽可以增强患者体液免疫功能,黄芪、党参等药物可以提高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四、中医药在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研究艾滋病对患者的身体和心理产生了很大的负面影响,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中医药通过调理患者的气血运行,改善身体状况,同时还能缓解患者的焦虑、抑郁等心理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研究显示,中药大黄可以改善患者的食欲和肠道功能,女贞子可以改善患者的心境和睡眠质量。

五、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的研究中医药在预防艾滋病传播方面也有着一定的研究成果。

中药杨梅可以抑制HIV病毒在细胞内的复制,从而减少感染的风险。

另外,中医药还可以通过调理人体湿毒,提高个体抵抗HIV病毒的能力,减少感染的可能性。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1 5 3 4
G u a n g x i Me d i c a f J o u r n a Z , No v . 2 0 1 3, V o 1 . 3 5, No . 1 1
●文 献 综述
中医药防治艾滋病的研究进 展▲
陈子 瑶 邓 鑫 梁
( 1广西 中 医药 大学 , 南 宁市
汤或归 脾 汤加 减、 柴 胡疏 肝散 、 温胆 汤 加减 为主。 ( 3 ) 发病期 : 治疗原则是治标 与 固本并行 , 以达 到减 轻 机会性 感染 症 状 , 提 高艾 滋 病 患 者 的生存 质 量 , 降 低其死亡率的 目的。此期患者常因免疫力低下而并
发 机会 性 感 染 , 多 见痰 热 壅 肺 、 肺 肾不 足 、 气虚血淤、 肝 经 湿蕴 、 气郁痰阻、 脾 肾 亏虚 、 肾 阴亏涸 等 症 候 , 方
研专 项( J D Z X 2 0 1 2 0 2 2 ) 。 通信作者 : 邓鑫 , E — ma i l : 2 6 0 4 4 6 3 9 1 @q q . c o n r
用补 中益气 汤 、 香砂 六 君 汤 加 减 ; 晚 期 患 者 多 以脾 肾
学的“ 疫病” 、 “ 伏气 温病” 、 “ 虚劳” 等范 畴… 。病 因
不外乎 “ 邪实” 和“ 正虚 ” 两端 , 正 虚 为后 天 正 气 亏 虚
或先天禀赋不足, 邪实多为湿热、 秽浊、 疫毒等。病机 为机体正气亏虚, 湿热疫毒之邪通过精 窍、 皮肤伏于 血络、 营分而致病 …。艾滋病初期多 以邪实为主, 中
【 关键词 】 艾滋病 ; 中医治疗; 中西医治疗; 针灸治疗
【 中图分类号 】 R 5 1 2 . 9 1
【 文献标识码】 A
【 文章编号】 0 2 5 3 . 4 3 0 4 ( 2 0 1 3 ) 1 1

中药制剂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药制剂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田圣志用爱 可 扶 正片 ( 参 、 人 黄芪 、 草等 ) 体 甘 做
外抗 H V 实验 , 明具有 抗 H V 一1的作 用 , 提 高 I 证 I 有 C 和提高 C / D 比值作 用 。 D D C。
1 乾坤 宁胶囊 … 1
乾坤 宁胶囊 为四川恩 威 中医药 研究 所开 发 , 由黄 芪、 栀子 、 茵陈 、 茯苓 、 蛇床 子 、 玄参 、 黄精 、 连 、 棱 、 黄 三 莪术 、 胡索 、 延 连翘 、 天南 星 ( ) 五倍 子 组 成 。具 有 制 、
(5例 ) 日9个胶 囊 、 1 每 大剂 量组 ( ) 日 1 5例 每 2个胶
囊, 连续服 用 3个月 , 治疗前后 测定 病毒 载量 和 C D淋 巴细胞计 数 。结果 表 明金龙 胶囊 可增 强 免疫 功 能 , 但 无 明显 的抑制艾 滋病病毒作 用 。
3 复方 S H
病毒 载量 , 从而达 到免疫重建 的 目的。
M 的含 量稳定 , o s m mi n及其 二 聚 体 k w nn 具有 抗 u a oH H V的活性 , I 主要作 用是抑 制 H V蛋 白水 解 酶和 逆转 I 录酶 的活性 , 可增强 N K细胞 的活性 , 有免 疫调节 作 具 用 , 且该药 无毒副作 用 。 并
4 益爱康胶 囊
由红参 、 白术 、 炒 防风 、 白蔹 、 黄芩 等 2 0多 味 中药
组成 。经水 提 为浸 膏 , 干 为粉 末 状 , 胶 囊 。治 疗 烘 灌
抗感染 、 肿瘤 、 抗 免疫调 节 以及增 强机体机能作用 。 1 其 他 2
HV A D 10例 , 果 显 效 2 I/ IS6 结 0例 (2 5 ) 好 转 6 1. % , 2 例 ( 87 ) 无 效 7 3.% , 8例 ( 8 8 ) 总有 效 率 5 . % 。 4.% , 12 益爱康胶 囊能提 高机体 免疫功 能和抑制病 毒 。 5 北 京唐草 片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艾滋病中医药治疗的研究进展
2 艾滋 病 的 中 医理 论 认 识
制 H V活 性作 用 , 桑 白皮 、 I 如 巴豆 、 芦 等 J 徐 宏 喜 等 人 对 抗 HV 酶 漏 。 I

5 4・ 3
光 明 中医 2 1 0 0年 3月 第 2 5卷 第 3期
CG M Ma h2 1. o 2 . J MC r 0 0 V l 5 3 c
【 研 进展 】 科
艾 滋病 中医药治 疗 的研究 进 展
郭 晓 辉 谢 世 平 彭 勃 许 前 磊 任 聪 颖 左 刚
病 之 源 。从 病机 上分 析 , 它潜 伏 期 长 , 发病 急 骤 , 且 症状 多 样 , 本 虚 为
艾 滋病 全 称 为 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curdimuo ec ny aq i m ndfi c e ie snrm , I S , 由 人 类 免 疫 缺 陷 病 毒 ( u n i u 0eiec y do e A D ) 是 hma mm ndf i y cn vrsH V) i , I 引起 的慢 性 的致 死 性 的 传 染 病 。 18 u 9 1年 在 美 国 首 次 发 现 艾 滋 病 患 者后 , 滋病 在 全 球 迅速 蔓 延 , 人类 的 健 康 和 生 命 带来 了严 重 艾 给
人 群 和 局 部地 区 高 流行 的态 势 。 随 着艾 滋 病 迅速 蔓 延 , 滋 病 已经 成 为 全 球 高 度 重 视 的 卫 生 问 题 艾 和社 会 问题 , 滋 病 防治 日益 严 峻 。 在 过 去 的 2 艾 O多 年 里 , 国家 投 入 了 大量 的 物力 及 人 力 , 制 出 多种 抗 病 毒 药 物 , 及 后 来 的 高 效 联 合 疗 法 研 以 即鸡 尾酒 疗 法 的应 用 曾 给 艾 滋 病 的抗 病 毒 治 疗 带 来 了 曙 光 , 病 毒 量 使 大 幅度 下 降 , 但病 毒 不 能 完 全 清 除 , 药 后 易 反 弹 , 物 的不 良反 应 较 停 药 多且 易 产 生 耐药 性 , 以致 于 限制 了 它们 的临 床 应 用 ; 于艾 滋 病 病 毒 的 由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研究进展_陈关征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无症状HIV感染期研究进展_陈关征

腻、口黏等症,表现为风热夹湿 。用银翘散方可加重竹
叶、芦根之用量,并酌情加杏仁、薏苡仁等宣湿 、渗湿之
品 ,其 效 颇 佳 。
2. 3 复方治疗 益 艾 康 胶 囊 益 艾 康 胶 囊 系 河 南 省 中
医药防治艾滋病一线专家的经验方 ,主要药物组成 :人
参、黄 芪、炒 白 术、茯 苓、当 归、川 芎、白 芍、黄 芩 等。 李 发枝等 [3]用益艾康胶囊对 379 例无症状期 HIV 感染者
期治疗现状作一阐述。
1 中医对无症状 HIV 感染期的认识
现代医学 认 为,HIV 属 于 慢 病 毒 类,具 有 毒 性 较
强、易于感 染 流 行、潜 伏 期 长 等 特 点。 人 感 染 HIV 后
大致 经 过 急 性 感 染 期 、无 症 状 HIV 感 染 期、AIDS 期 3
个阶段。无症状期 又 称 潜 伏 期 ,亦 称 无 症 状 性 艾 滋 病
关键词:艾滋病;无症状 HIV 感染期;治疗现状 中图分类号:R512. 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 - 1719(2010)08 - 1624 - 03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IDS Research asymptomatic period of HIV infection
近年来各地医家在探索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做 了大量的工作 ,目前中医 药 治 疗 艾 滋 病 无 症 状 HIV 感 染期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几方面: 2. 1 按 病 机 治 疗 杨 凤 珍 等 [5]主 张 对 艾 滋 病 无 症 状
辽宁中医杂志 2010 年第 37 卷第 8 期
·1625·
进行临床观察。研究结果显示,患者临床症状 、体征均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引起的免疫系统衰竭的疾病。

随着全球艾滋病疫情的严重性日益凸显,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全球医学界的关注焦点。

中医药作为中国传统医学的瑰宝,其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也为探索艾滋病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本文将对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毒的影响中医药对艾滋病的治疗主要通过调整患者的免疫功能,阻断病毒复制,减轻症状等方面产生疗效。

中医药提倡以整体观念看待疾病,认为艾滋病是由多种因素引起的,而非单一病因。

因此,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往往是综合运用多种中药组合而成的方剂,通过不同的作用机理协同作用,以期达到治疗的效果。

二、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中医药对艾滋病的免疫调节作用是一种重要的治疗途径。

中药中的多种活性成分可以调节人体免疫系统的功能,增强机体的抵抗力。

例如,人参、黄芪等中药被广泛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免疫调理中,具有促进免疫细胞生长、增加白细胞数量的作用,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抑制病毒的复制。

三、中医药对艾滋病症状的缓解艾滋病患者常常面临着疲乏、食欲不振、消瘦等症状,而中医药在缓解这些症状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中药中的多种药材具有滋养身体、增加食欲、调理脾胃的功效,如枸杞子、当归等,被广泛用于艾滋病患者的调养中。

这些中药能够改善患者的身体状况,增加机体对疾病的抵抗力。

四、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目前,常规的抗逆转录病毒治疗已成为控制艾滋病的标准方法。

而中医药与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结合,被认为是一种非常有效的治疗策略。

中医药可以减轻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副作用,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另外,中药中的一些化合物还具有直接抑制病毒复制的作用,有望成为抗逆转录病毒治疗的有力补充。

总结起来,中医药在艾滋病治疗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但是,由于目前相关研究的不足以及中医药本身的复杂性,我们仍然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提高其临床应用水平,并与现代医学相结合,发挥中西医结合的优势,为艾滋病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案。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

艾滋病的中医证候研究概况本文阐述了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中医证候的研究现状及其展望。

标签:艾滋病;中医证候;研究艾滋病,获得性免疫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ndrome,AIDS),是一种人类免疫缺乏病毒(简称HIV)的反转录病毒感染后,因免疫系统受到破坏,CD4细胞数量减少,功能降低,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

据中国CDC估计,截止至2011年底,我国活着的HIV/AIDS病例约78万,全年新发病4.8万,死亡2.8万,疫情已覆盖全国,且已由吸毒、暗娼等高危人群向一般人群扩散,对中国经济造成严重损失。

因此,研究艾滋病的主要证候,对以后攻克艾滋病提供重要的依据。

1中医对艾滋病的认识艾滋病作为一种新发疾病,于1982年才被正式命名,故中医历代文献尚无艾滋病之名。

但在历代文献中却不乏类似病症的记载,其流行、传播特点、发病及预后情况,与中医的某些病症、病名、基本理论有相似之处。

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特征,艾滋病应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的范畴。

尤松鑫认为:艾滋病传染性强,易于流行,病症相似,符合《素问......刺法论》所称“五疫之至,皆相染易,无问大小,病状相似”故应属中医“疫病”范畴;金代成无己在所著《注解伤寒论》中首创“伏气”之名。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方面的国内文献报道首见于1986年,吴伯平等[1]该病属“伏气温病”;天津中医学院张苑莉认为:肾虚是艾滋病发生发展的根本原因。

中医历代文献虽无艾滋病之名,但分析艾滋病病例,艾滋病患者肾虚症状首当其冲,肾虚的严重程度决定艾滋病潜伏期的长短和是否最终发展成真正的艾滋病患者,所以艾滋病归属中医的“虚劳”。

2对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分型与研究2.1艾滋病的中医证候分型近年来进行了大量的实践,进行广泛的探索,特别是在辨证分型方面从不同角度进行了尝试:吴伯平[1]分为:肺气阴两虚型、气虚发热型、阴虚内热型、脾虚湿盛型、气血亏虚型;李芹等[2]分为:气阴两虚、湿热内蕴、热毒炽盛、脾肺气虚、脾肾两虚、脾气虚;苏诚炼[3]分肺气阴两虚型—以呼吸系统为主或早、中期;脾胃虚损型--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者;脾肾两亏型--晚期;热盛痰蒙型--中枢神经系统为主;王树[4]将CD4细胞数也作为辨证施治的依据,认为CD4细胞稍低于200/mm3者,相当于“肺脾气虚,气阴两虚”证型;若CD4细胞低于100/mm3者,相当于“脾肾阳虚,命门火衰”证型;一旦CD4细胞低于10/mm3以下,即为“肾阳衰微,阳气欲脱”;赵树珍[5]分为:气阴两虚、气血亏损、脾胃虚弱、肝肾阴虚、肺肾阴虚、热毒炽盛、痰浊血瘀等证型;李国勤[6]分为:肺气阴两虚型、肺脾两虚型、心气阴两虚型、脾肾两虚型、热毒炽盛、痰蒙清窍型;黄柄山[7]将艾滋病辨证分为体虚外感型和慢性虚损型,从提高机体免疫力、抗感染、抗肿瘤三方面进行治疗;王健[8]将艾滋病分类为:脾气虚证,肺气阴两虚证,痰浊上犯清窍证,湿毒蕴结肌肤证,气血不足血虚风燥证,气阴两虚瘀毒内蕴脉络证;黑龙江中医学院中医基础理论研究所认为:本病主要可分为肾阴亏虚、肺阴不足、热盛动血、正虚瘀结4型。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我国中药防治艾滋病研究现状
关键 词 : 药 ; 滋 病 ; 究现 状 中 艾 研
次 的科 学 研 究 , HI AI 对 V/ DS的 中 医 病 因 病 机 有 了一 定 的认
识 , 成 了一 些 基 本 的 方 药 [ 。 现 就 我 国 中 药 防 治 艾 滋 病 研 形 8 ]
中 图分 类 号 : 5 2 9 R 1.1
准 将 AI DS分 为 AI DS感 染 早 期 ( V) AI HI 、 DS相 关 综 合 征 ( RC 、 I S后 期 ( D S 。 HI 感 染 后 , 异 性 地 侵 犯 人 体 A )A D AI ) V 特 免 疫 系统 C 4 D T淋 巴细 胞 , 成 C 4 淋 巴 细 胞 数 量 减 少 造 D T
感染常用 的 中药 有 金银 花 、 公英 、 蒲 紫花 地 丁、 败酱 草 、 青 大
叶 、 蓝 根 、 腥 草[ 1 。 板 鱼 30  ̄]
1 2 中药复方 .
主要有扶正排毒 片、 爱康 胶囊 、 复方艾可清 、
严重威胁 。联合 国艾滋病 规划 署数 据显示 : 全球 至今共 有超
过 60 万 人 感染 了 艾 滋 病 病 毒 , 近 3 0 00 将 0 0万 人 死 于 同 艾 滋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O 7 3 9 2 1 )0 0 6 -0 1O —2 4 ( O 11 - 0 9 3
究 回顾 如 下 。
1 治 疗艾滋病 中药的研 究
艾 滋病 , 即获 得 性 免 疫 缺 陷 综 合 征 ( c urd I A q i mmu o e e nd一
病有关疾病 ] 。据我 国卫生部公 布 的艾 滋病疫 情评估 报告 显示 , 截至 2 0 0 9年底 , 中国现存 活艾 滋病 病毒 感 染者 和艾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进展
治疗 中发挥更 大 作用口 。
2 艾滋 病 的 中医发病 机 制
基金项 目: 浙江省 自然科学基金项 目( N o . L Q1 2 H 2 9 0 0 1 ) 通 信作 者 : 卢舜飞 , E — m a i l : l s l s f @1 6 3 - c 0 m
患者 的临床症状 。C D 4 细胞稳 中有升 , 使H I V / A I D S 患 者 的免 疫功 能得 到 改善 , 延长 H I V感 染 者 进 人
快, 死亡率高 , 目前尚无根本治愈的方法。经过多年 在肺脾肾 , 表现为艾滋病的相关症候群 , 人体诸多系
的研究和临床验证 ,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具有其独特 统受损 , 错综复杂的病理变化 。 的优 势 和 民族 特 色 , 在 治 疗 和 提 高 患 者 的 生 活质 量 3 单 味 中药及 有效 成 分抗 HI V作 用 的研 究 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本文对近年来 中医药治疗艾滋 3 . 1 甘 草 药 理研 究认 为 , 甘 草具 有 很强 抗炎 、 抗 病 文献 综述 如下 。 病毒 和保肝解毒及增强免疫功能等作用 , 其 主要抗 1 中医药治 疗艾 滋病 的优 势 和 问题 病 毒 活 性 成 分 为 甘 草 酸 。据 报 道 , 甘 草 酸可 通 过 抑 2 0 多年 的研究和临床实验证 明 , 中医药治疗艾 制 N F — K B 和L T R的结合 而抑制 L T R 所调 节基 因的 阻 断 HI V基 因 的转 录 】 。 此外 , 甘 草 酸 对 艾 滋 滋病有其独特的优势 : ① 中药 品种丰富, 具有强大的 表 达 ,
期 。⑤其他非药物疗法研究如针刺 、艾灸等方法对 合 , 从而引起整合酶构象发生变化失去活性 。 于艾滋病腹泻 、恶心呕吐、口腔溃疡 、头痛 、肢体 3 . 3 天 花 粉 天 花 粉 具 有 清热 泻 火 、 生津 止 渴 和 消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艾滋病是一种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引起的慢性传染病,世界各国都在积极寻找有效的治疗方法。

除了西药治疗外,中医药也被一些专家作为辅助治疗的选择。

本文将介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一、中医药对艾滋病治疗的理论基础1. 养阴清热:中医认为艾滋病是由于人体阳气亢盛导致阴虚火旺,因此应以养阴清热为主要治疗原则。

2. 调理脾胃:艾滋病患者常伴有胃肠道炎症和消化系统功能障碍,因此中医药治疗也注重调理脾胃功能。

二、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研究1. 中药治疗艾滋病进入临床研究阶段:一些中药复方通过抑制病毒复制和提高免疫功能,被应用于艾滋病患者的治疗,并取得一定的疗效。

2. 中药联合西药治疗艾滋病:在现代医学的理论指导下,一些医生也尝试将中药与西药联合治疗艾滋病,取得了一定的成功。

三、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作用1. 改善免疫功能:中医药可以通过调节人体的免疫功能,增强机体抵抗艾滋病毒的能力,减少病毒复制。

2. 缓解症状:中医药在缓解艾滋病患者症状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例如对于乏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等症状的改善有积极的效果。

3. 提高生活质量:中医药协助治疗艾滋病不仅仅关注疾病的治疗,也注重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提升整体健康水平。

四、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挑战与展望1. 临床研究的不足: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还相对不足,且存在研究方法不规范、样本量不够大等问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2. 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由于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方法较多且缺乏统一的标准和规范,治疗效果的评估和监测也较为困难。

3. 多学科合作: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的一种选择,需要与西医、心理学等多个学科进行合作,形成多学科综合治疗的模式。

综上所述,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虽然还面临一些挑战,但已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未来需要进一步加强对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完善治疗评估标准和规范,促进中医药在艾滋病防治中的应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HIV 中药治疗

HIV 中药治疗

中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徐飞(北方民族大学生物科学与技术学院,生物技术,20103465)【摘要】:艾滋病的高致死性和快速流行性使它已成为全球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

近年来,国内外学者通过大量的筛选和严格的科学论证,发现中药在调节机体免疫功能、抗病毒方面有着较大的潜力,被认为是寻找新的抗艾滋病药物的一条切实可行的途径。

本文涉及了中药治疗艾滋病的药理药效,研究进展和展望,为进一步规范中药治疗艾滋病做出贡献。

【Abstrac t】:It is the public health problem of high fatal and rapid epidemicity of AIDS in all over the world. Recently years, scholars had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had the function to regulate the immune function and ant-i virus by rigorous study. This article relates to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IDS in the pharmacological effect, characteristic, research progress and Prospect of research and standardization of Chinese medicine treatment of AIDS, in order to further standardize the contribution。

【关键词】:艾滋病;中药;药理药效;研究进展【Key word s】: AIDS; The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Phhrmalology and efficany; progress of Research;引言艾滋病(Acquired Immuno Deficiency Syndrome,AIDS)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Im-muno Defieiency Virus,HIV)感染引起,其传播性强,病死率高,被称为“超级癌症”。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实验研究
03
总结词
研究发现中药对HIV病毒具有抑制作用,能够减轻病毒对人体的损伤。
详细描述
近年来,中药抗艾病毒实验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研究发现,一些中药材如黄酮类化合物、茶多酚、甘草甜素等具有抑制HIV病毒的作用。这些中药材中的有效成分能够干扰病毒的复制过程,从而降低病毒的数量和活性。
详细描述
总结词
针灸治疗艾滋病具有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的作用。
详细描述
针灸治疗艾滋病实验研究表明,针灸可以缓解艾滋病患者的症状,如发热、咳嗽、乏力等,并且可以提高患者的免疫功能。针灸通过刺激特定的穴位,可以调节机体的内分泌和神经系统,从而改善患者的症状和生活质量。
针灸治疗艾滋病实验研究
其他中医治疗方法实验研究
减毒增效
中西医结合理论还强调通过减毒增效的方法,即在中医治疗基础上,选用具有减毒增效作用的中药,提高治疗效果和减轻副作用。
中西医结合理论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研究
02
VS
近年来,中药治疗艾滋病已经越来越受到关注,临床实践和研究表明中药可以缓解艾滋病症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并有一定的抑制病毒作用。
详细描述
中药对免疫系统的调节作用
中药通过调节人体免疫系统,增强机体免疫力,提高抵抗力,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的潜力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具有广阔的前景,一些中药能够刺激免疫细胞增殖、调节免疫应答、抗炎、抗氧化等方面的作用,为中药治疗艾滋病提供了新的思路。
中药调节免疫治疗前景
针灸治疗艾滋病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进行的,针灸可以调节人体阴阳平衡、扶正祛邪,对于艾滋病的治疗具有一定作用。
总结词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科学分析与前景展望

谢谢观看前景展望源自前景展望中医药在抗艾滋病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未来的发展前景值得期待。 以下是关于中医药抗艾滋病发展的几点建议:
前景展望
1、加强科研力度:鼓励开展更多的中医药抗艾滋病研究,加大对相关科研项 目的支持力度,提高研究的质量和水平。同时,加强跨学科、跨领域的合作,促 进中西医结合,为中医药抗艾滋病提供更加科学的理论基础。
结论
结论
中医药抗艾滋病具有独特的优势和潜力,通过调节免疫、抑制病毒复制等多 种途径发挥治疗作用。然而,还需要进一步的研究和临床试验来验证其疗效。未 来发展中,应加强科研力度、开展大规模临床试验、创新药物研发、推广中西医 结合治疗以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以推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领域的发展和应用。 中医药抗艾滋病的科学价值和实践意义将为全球艾滋病防治工作带来新的希望和 突破。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原理分析
2、优越的配伍组合:中医药方剂的配伍讲究君臣佐使,针对不同病症进行个 体化治疗。对于艾滋病患者,根据其不同的临床表现和体质状况,采取不同的中 药配伍,能够更好地缓解症状,提高生活质量。
中医药抗艾滋病优势的原理分析
3、严谨的逻辑思考和科学实证方法的应用:中医药在抗艾滋病过程中重视临 床实践和科学实证。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疗效需要通过严格的临床试验和数据分 析进行验证。在实验研究中,中医药通过细胞模型和动物模型等方法,观察其抑 制病毒复制、调节免疫等方面的作用,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前景展望
4、推广中西医结合治疗:将中医药与西医治疗相结合,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 提高治疗效果。针对艾滋病患者的具体情况,采取个性化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 使患者获得更好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前景展望
5、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艾滋病防治交流与合作,分享中医药 抗艾滋病的经验和技术成果,推动中医药在全球艾滋病防治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

【艾滋病医案】民间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德文韦德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国家中医发展基础研究”课题组组长贾谦教授在中医战略书中为民间中医鸣锣开道,申报不平,讲了公道话,为民间中医出了一口气。

百年来对民间中医的打击、压制、排挤,甚至采取消灭的态度,给中华民族医带来了极大的抹杀。

不然的话,世界关注的艾滋病,在中国民间中医早就得到解决了。

看了中医战略书,知道了天下还有敢想敢干的七路民间中医,冒着非法行医的罪名和被感染的风险,进入艾滋病高发区,无偿的给患者治病。

有600名患者获得了显着疗效,他们的行动给我树立了榜样和鼓励,增强了我对治疗艾滋病的信心。

我在用民间中医中草药简便高效根治艾滋病的问题上,就有人取笑过我,说世界上还没有谁能研究发明根治艾滋病的特效药,凭你民间中医的几味草药能根治艾滋病,简直是异想天开,想必是癞**想吃天鹅肉罢了,谈何容易。

人不可貌相,海水不可斗量,我抱着不服气的心态,十几年来刻苦学习勤奋钻研,要为中华民族争口气,弘扬祖国五千年的中医学优良传统,为民间中医生辉,有了这种精神支配,参阅古今中草药典籍,寻找能杀灭艾滋病毒的中草药,终于在临床实践研究中,找到了几味能有显着杀灭艾滋病毒的主要药物。

中草药在历来的温病和慢性病的治疗中,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

随着中医学的发展,中草药临床于艾滋病的治疗中,也有着不可思议的神奇疗效,抗艾滋病活性较强的中草药,能消炎杀菌,益气活血,又能提高和调节免疫功能,达到治愈艾滋病的目的。

艾滋病毒在机体内蔓延速度快,死亡率高,至今无满意治疗措施,引起全人类的重大关注,现在不得不把治疗艾滋病的希望寄托在民间的中草药上。

一、艾滋病的传播途径和自然过程1、血液传播输入带有艾滋病毒的血液和血制品,骨髓和器官移植,以及共有带有艾滋病毒的注射器和针头。

2、性传播以异性性交为主要的传播途径,或西方国家同性恋的传播方式。

3、母婴垂直传播婴儿在母体内是血脉相连的直接感染和遗传。

中医药在传染病中进展

中医药在传染病中进展
近现代中医药防治传染病
近现代以来,中医药在防治传染病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如SARS、甲型 H1N1流感等疫情中,中医药的参与对于控制病情、缓解症状发挥了积极作用。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现状
中医药参与防治多种传染病
目前,中医药在防治多种传染病中都有参与,如流感、肝炎、艾滋病等,且在某 些方面具有一定的优势。
局限性
然而,中医药防治传染病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如缺乏现代 医学的循证医学证据支持,对于一些传染病的疗效尚不明确 等。此外,中药材的质量和来源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需要加 强监管和质量控制。
02 中医药在常见传染病防治 中的应用
中医药在流感防治中的应用
总结词
中医药在流感防治中具有显著疗效
详细描述
中医药通过辨证施治的方法,针对流感的病因、病机进行治疗。常用的中药方剂如麻杏石甘汤、银翘散等,具有 清热解毒、宣肺止咳的作用,可以有效缓解流感症状,缩短病程。
资金投入
政府加大了对中医药防治传染病的资 金投入,支持中医药科研、临床和人 才培养等方面的工作。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发展前景
01
02
03
临床应用
中医药在பைடு நூலகம்染病防治中的 临床应用越来越广泛,如 新冠肺炎、流感等传染病 的中医药治疗。
国际合作
中医药在传染病防治中的 国际合作日益加强,为全 球疫情防控做出贡献。
中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研究进展
中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实践
01
在临床实践中,采用中医药方法防治各种传染病,如流感、肝
炎、肺结核等,取得了一定的疗效。
中药防治传染病的临床研究
02
通过对照试验、队列研究等方法,对中药防治传染病的疗效和
安全性进行系统评价,为临床应用提供科学依据。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及前景
总结词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方法包括中药汤剂、针灸、艾灸等,实施过程包括望闻问切四诊合参,辨证施治。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艾滋病通常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特点,制定不同的中药汤剂、针灸、 艾灸等治疗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医生会通过望闻问切四诊合参,全面了解患者的病情,进行辨证施治,以达 到最佳治疗效果。
利用减毒或灭活的病毒刺激人体免 疫反应。
中医药在艾滋病疫苗研究中的应用
1
中医药作为辅助治疗手段,有助于提高患者免 疫功能,缓解症状。
2
中医药对调节免疫功能、改善生活质量等方面 具有显著优势。
3
中医药在防治艾滋病方面具有一定的疗效,但 仍需进一步研究和探索。
04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实践 与效果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临床方案及其实施情况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及不良反应情况
总结词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多 数情况下可控可处理。
详细描述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安全性较高,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胃肠道反应、过敏反应等,但 多数情况下可控可处理。在临床实践中,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个体化 的治疗方案调整,以确保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推动中西医结合的发展
中医和西医是两种不同的医学体系,相互补充、 协调发展是未来的趋势。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 可以促进中西医结合的发展,提高临床治疗效果 。
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
中医治疗艾滋病可以弥补西医治疗的不足,减轻 抗病毒药物的副作用,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促进中医药的国际化发展
中医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成果可以促进中医药的国 际化发展,提高中医药在国际上的认可度和影响 力。
VS
临床观察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

中草药治疗艾滋病研究进展魏江玲(云南省普洱市民族传统医药研究所,云南普洱665000)摘要该文综述了近年来中医、草医治疗艾滋病的现状,初步归纳中药、草药在艾滋病领域的研究成果,说明中医药、草药对艾滋病的治疗具有独特优势。

在艾滋病的防治方面存在巨大的开发潜力。

关键词中草药;艾滋病;综述[中图分类号]R512.91[文献标识码]B学科分类代码:32024文章编码:1001-8131(2012)04-0314-02艾滋病是由人类免疫缺陷病毒感染引起的进行性致死性疾病,又称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传播途径是:性传播、血液、母婴传播。

人体感染病毒后,导致被感染者免疫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继而发生多系统、多器官、多病原体的复合感染(机会性感染)和肿瘤等。

我国自1985年发现首例艾滋病以来,该病在各地呈迅速蔓延趋势,也成为我国21世纪面临的主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1]。

抗病毒治疗是艾滋病目前最主要的治疗方法,但它存在大量的药物不良反应,使得很多病人不得不中断治疗。

中医理论源远流长,中药资源丰富,民间草药也得到发现和应用,因此应用中药、草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思路值得探讨。

1艾滋病的中医理论认识艾滋病是一种新的人类疾病,中医药文献及经验从未有记载,根据艾滋病的发病过程和临床症状,艾滋病应属于中医“疫病”、“伏气温病”、“虚劳”等范畴。

艾滋病外因主要是感受疫毒之邪,损伤机体正气,内因是长期性紊乱和药瘾者导致正气耗损,气血亏损,日久则五脏俱虚,最终导致正不胜邪,它病从生[2]。

2艾滋病的中草药治疗研究概况辩证论治,艾滋病分五型:一是热毒炽感型,运用西洋参、麦冬、玄参、生地黄、牡丹皮、丹参、赤芍、板兰根、金银花等;二是气血亏损型,运用人参、黄芪、茯苓、白术、当归、白芍等;三是气阴两伤型,药用人参、麦冬、五味子、当归、白芍等;四是肝肾阴虚型,应用人参、当归、熟地黄、枸杞子、菟丝子、麦冬、牡丹皮、山药、茯苓、泽泻;五是瘀血内阻型应用:人参、当归、丹参、鸡血藤、赤芍、柴胡、香附[3]。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1。
复方s珏”朝:是中蕃科学院“丸五”天然药兹重大矮磊诗翅, 是罗士德教授及其研究组奋斗15个春秋调制成功的“中式鸡尾 酒”。由桑百皮等赢味中药按“君、臣、佐、使”的配伍原则组成,选 罴嚣昧中药有各自懿抗HIV有效部位,袈方SH中禽蠢对拳簿爨 白酶有抑制作用的化合物,也有对逆转泶酶起作用的化合物,舆 有“多靶点”特性,已完成班期临床试骏,结果表明:SH与AZT 舍用霹以使大多数病镶静薹差掸病毒载鬃鞠显下降列400以下, 提高CD.细胞活性,增强人体免疫能力;而单用Az'r病毒载量只 能下降到1000以上。 申研l号【|9,:由}牵裁HIV的紫花地丁稻增强免疫豹黄芪等 8味中药组成,曾对坦桑尼溉临床确诊的52例艾滋病患者进行 临床观察,结果显示有效率达51.92%;对猴艾滋病模型,既能降 低病毒浓度,簿测HIV及逆转录酶活性,又能提裔CD4细脆数 目,促进T、B淋巴细胞增殖,诱生干扰豢和产生免痰调节功能, 经病矮学检查发现,该方能使淋巴结中缨胞激活,键进受损淋恐 细胞核修复,多项指标均优予AZT对照缀。 腐草片Ⅲ】:生要成分为盒银花、瓜赛皮、柴胡等。由金卫朦 疗辩技有限公霹研制,是第一今获褥我溺食品药瑟监督管理鼹 批准的抗艾滋瘸中药复方。实验研究发现,唐草笄在艾滋病人 体内服没有明显抑制HIV的作用,但能增加CD。T细胞数量,有
韵掇离免疫能力,减授骶瘸毒豹复铡,改善临床瘕状,提褒生
活质凝。患者C轨T细胞数爨平均增加肋63%,HIV载量平均下 降了0.6log。
万方数据
2009年7月第3l卷第7期
Jul.2009.V01.31,No.7
湖北中医杂志
Hubei
Journal of TCl
・63・
科学、规范、有序地进行。 目前,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工作总体上侧重于中药复 方、单味药及有效成分的研究[321,对AIDS中医理论及临床治疗 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认识和经验‘33】,但存在很多不足。大多数 研究是采用自身前后对照,实验设计不严密,大多未采用随机分 组和双盲对照,样本例数不够大,影响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在短 暂的十几年中,虽然研制了多种抗艾滋病中药,但是由于缺乏统 一的中医和中西医结合治疗艾滋病的疗效评价标准和政府统一 协调的管理机制,使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研究发展缓慢,出现了如 同中国80年代的经济体制,研究多分散在民间,规范性,系统性 不强,选择指标和标准不统一,低水平、多单位、重复研究,造成 了大量的人力、物质、财力和时间的浪费。 中药的成分复杂,具有多靶点、多环节、多途径、多层次的特 点,甚至是通过整体调节作用发挥抗病毒作用,因此,不易产生 耐药性,正好可以弥补HARRT治疗的不足。西医对无症状HIV 感染期无有效的干预,HARRT应用越早意味着病毒变异越早, 生命期相对缩短,因此西医多在发病期才使用HARRT;而中医 可以对无症状HIV感染期进行有效的干预,增强患者的免疫力、 提高患者生存质量,可望延长患者生命的优势。中医药治疗艾 滋病的研究应重点研究中药作用靶点及其作用机制的研究,为 研发新药和临床应用提供科学指导。 参考文献:
万方数据
。62・
湖l匕中医杂志
K,kuwanon G,mulberrofuran
2009年第3l卷第7期 克艾可口¨:对正常小鼠即免疫抑制小鼠的空斑形成细胞、
rofuran D,ktlWallOll H,mulberrofuran
G)并制备了它们的乙酰化仑物和蘸萄糖替,还测定了这些化会 物的体夕}抗入艾滋病毒活役朔对入淋暇细胞的缨施毒活缝,发 现其中黄酮morusin,kuwanonH和morusin4’一glueoside,具有一 定抗HIV活性。

2.1单味中药的研究 研究表明,黄连、黄芩、夏枯草、螃蛴菊、牛蒡子、淫羊藿、紫 草、狗脊、贯仲、苦参、天花粉、野菊花等70多种中草药具有抑制 HIV复制的活性,其中黄连、黄芩、苦参、紫草、丹参、五味子等22 味中草药有抗HIV逆转录酶作用;黄连、黄芩、黄柏、知母、淫羊 藿、白花蛇舌草、桔梗、乌梅、石榴皮、雅胆子、丹皮等19味中药 有抗HIV蛋白酶的作用¨“。 几乎所有补益中药有不同程度的免疫促进作用。如黄芪、 冬虫夏草、灵芝、天麻、绞股兰、枸杞、银耳、天冬、香菇、枸杞子等 能促进辅助性T细胞的增生并增强其功能,提高CIM/CD8比 值,抑制CD。细胞耗竭;黄花、天麻、香菇、银耳只有明显的促进 病毒诱生干扰数素的能力:人参、党参、黄芪、灵芝、阿胶、紫河 车、鸡血藤、女贞子、山茱萸、补骨脂、刺五加、菟丝子等可增加白 细胞数量;人参、山药、薏苡仁、当归、地黄、天冬、女贞子、淫羊 藿、灵芝、香菇等能增强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引。 2.2中药提取物的研究 蛋白类:从天花粉中提取的天花粉蛋白,体外可以杀灭HIV 感染的T细胞或巨噬细胞,早在1989年就已通过美国FDA的认 证进入I期临床,结果证明能提高患者的T细胞数,降低P24抗 原。从天花粉提取物制成的CLQ223,也具有较强的抗HIV活 性。从澳大利亚栗树中分离出来的栗精胺,能干扰HIV外膜的 正常糖基化,抑制HIV在细胞内的装配;来自海藻的一种硫酸多 糖~角叉菜聚糖,可以抑制HIV与细胞的融和【131。 萜类:甘草甜素(glyeyrrhizln,GL)可通过抑制细胞膜蛋白激 酶C和P的活性抑制HIV感染,还可通过抑制AIDS逆转录酶的 活性而发挥作用【1“”】。 黄酮类:从黄芩中提取物黄芩甙(baicalin)¨引。在细胞培养 中抑制H1V一1并的逆转录酶(RT)和细胞病变(CPE),抑制病 毒荧光抗原(FA)、P24抗原和成人T淋巴细胞白血病病毒,抑制 HIV一1在H9细胞中生长。 从桑白皮的根皮中分离得到6个成分(即morusim。mulber-
果显示:该药能对俸内外的流感病毒、疱疹病毒、轮状病毒有抑潮 作用,体外对HIV一1有抑制作用,猴体内对SIV有抑制作用。 藐坤宁汹】:怒成都愚威锻药公司生声纯中药,划雕等对∞ 例HIV感染者进行治疗前后的自身对照临床试验,结果显示,乾 坤宁W使患者c矾细胞维持一定水平,明显改善症状、体征,提 褰生存曩量,并霹降低盘蒗癃毒载量,嚣戈戮俸用。 此外还有中药I号、Ⅱ号、Ⅲ号、Ⅳ号、Ⅵ号、Ⅶ号彬】、金龙胶 囊‘篮1、XQ一9302[圳、双黄连粉针剂‘剪1等复方都能不同程度的 改善您蠹症装、俗征,提裹撬体免疫功戆,降低病毒载鬈懿律震。 其他疗法p¨:国内外临床资料表明,针灸能够增强机体免 疫力及抗病毒能力,缓解艾滋病的各种症状,使患者能保持长期 带毒获态生存,蘧长患者豹生存期限。芟灸法治疗舆有缓解症 状快速,安全无副作用,操作简单,费用低廉等特点。 3存在问题及滕望 我国政府嚣常关心中鞋药治疗艾滋病鹩工作,扶2004年羚 始。豳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中西医专家制定了“中医药治疗艾滋 病临球技术方寨”,先后在15个省(区、露)中医药治疗1000例 HIV/AIDS患者,并在全雷五伞重点省实褥中医药免赞治疗与关 怀。将中央财政焱排的900万专项资金对2300例艾滋病毒感染 者秘患者实旌免费孛医药关孛l:浚疗。制定7多个艾滋癍治疗秘 管理的文件,筛选了项巨园震中药制荆,培训了技术骨干,开发 了临床资料数据管理软件。使5省中医药治疗艾滋瘸试点项目
中药复方静】夯j的研究 中药复方是有多种功效的中药组成方剂,作用靶点复杂,因
此同对其有抗HIV作震,增强免疫力捧耀,改善症状,藏毒增效 的作用,不容易明确区分一个复方具有睇几种功效。一般说来, 大部分清热解毒类中药具有抗HIV和抗感染的作用,补益类和 健膊类中药能增强免疫功能相减毒增效戆作用。 小柴胡汤“":首见于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由柴胡、黄 芩、半夏、生姜、人参、炙甘草组成,成无融《伤寒明理论》上说: “伤寒郛在表者,必渍形默秀汗;邪气在篓者,必荡涤泼势翘。冀 不内不外,半表半星,既非发汗之所宜,莉非吐下之所对,是当和 解则可以矣。”美网和日本学糟分别研究发现小柴胡汤能抑制 为%艾滋病患者鳇逆转录翡溪挂,且毙够搀割PGE2翻遘氧讫铑 的产生,证实小柴胡汤中黄芩成分黄芩黄素和黄芩替抑制HIV —RT活性的作用最强,其类黄铜化合物也是较强的抑制物质: 其提浆滚既裁激攀棱缨戆一释_j蕊B缨魏阏络系统稷/或搀裁缨 胞功熊,改善T细胞聚落形成能力以及诱导产生自细胞介索
2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3
特异性玫瑰花节,迟发型超敏反应试验物具明显的免疫促进作 曩l,对嗣种异型抗原诱发的免疫反应亦有促进作用,并能增强l
L一1,I L一2的活性,调节TH/TS比值接近正常水平,增加T淋
巴细胞数目和秀药AZT相比较,克艾可能调节机体免疫功能,能 抑制HlV的作用。 艾可清陋】:由紫花地丁、殿枯草、黄芩、丹参等清热解毒药物组 成,张攀学等鼹察刭复方艾霹涤与照性对照缀3一叠氮貔菅作试验, 结果中药艾可清在贬细胞毒性浓度(1:320)对抗原性细胞抑制率为 69.6%,病毒产量照著下降,SIV—IP[z6j抗原表达抑制酉分率为94. 7%,繁本霹泼搀戮缨脆病变,综合4项撂据,艾霹涛掺粼SIC活性 EIk为1:1280。提看专该方在体外具有明显的抑制SIV潘性作用。 艾达康颗粒嘲】:主要由太子参、黄芪、宵蒿、鳖甲等中药组成, 壶广髑孛医药太学热带医学戮究所醣割,燕然对sir幔惶感染猴 元明照的抗病毒作用,但对免疫恢复和重建具有一定的作用。 爱可夫扶正片脚J:由人参、黄芪、甘萆等组成。经不同实验 室体外抗病毒试验证醒,具有挽HIV一1的作震,其撬病毒撬毽 为防此艾滋病融和免疫细胞受体和CCRS辅助受体,并阻止艾滋 病DNA被整合到宿主染色体上,另外试验还证明有提高C玟/ CDl魄值(P<O。05)鹩作用。 义泰定瞵】:由人参、冬虫夏草、天花粉、柴胡、板虢根、甘草等 组成,倪燕平等对该药在动物体蠹外抑制瘸毒作用进褥研究。续
2009年7月第3l卷第7期
Jul.2009.V01.31,No.7
湖北中医杂志
Hubei
Journal of TCM
・6l・
中医药治疗艾滋病的研究进展
曹廷智,聂广
(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深圳518020)
关键词:艾滋病;中医药疗法;综述 中图分类号:R512.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0r704(2009)07-0061-0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