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胎侧偏动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轮胎行业数字化设计与仿真技术考核试卷

A.轮胎材料
B.轮胎花纹
C.轮胎气压
D.路面状况
5.轮胎有限元分析中,以下哪些是常用的求解器类型?()
A.静态求解器
B.动态求解器
C.非线性求解器
D.线性求解器
6.以下哪些软件具备轮胎结构优化设计功能?()
A. CATIA
B. ANSYS
C. SolidWorks
3.在轮胎有限元分析中,_______是描述材料弹性变形能力的物理量。()
4.轮胎数字化设计的核心软件是_______和_______。()
5.轮胎花纹设计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提高轮胎的_______和_______。()
6.轮胎在行驶过程中,承受的主要力有_______、_______和_______。()
A.胎面
B.胎侧
C.胎体
D.胎圈
11.在轮胎数字化设计中,以下哪个参数与轮胎的操纵稳定性无关?()
A.轮胎侧偏刚度
B.轮胎纵向刚度
C.轮胎滚动阻力
D.轮胎横向力
12.以下哪个软件可用于轮胎的噪音分析?()
A. CATIA
B. ANSYS
C. MATLAB
D. Microsoft Office
13.轮胎的滚动阻力与以下哪个因素有关?(}
B.增强轮胎耐久性分析
C.提高轮胎噪音控制技术
D.实施实时轮胎监测系统
三、填空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到题目空白处)
1.轮胎的侧偏刚度是指轮胎在侧向力作用下,产生单位侧向位移时所需的_______。()
2.轮胎的滚动阻力主要与轮胎的_______和_______有关。()
B.划分网格
ADAMS_Car在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中的应用

因此,ADAMS/Car在汽车动力学分析和仿真上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
2)当汽车具有不足转向特性时,稳态横摆角速度变化不大,而峰值(超调量)变化较大。
车速对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影响明显。
参考文献:[1]石博强,等.ADAMS基础与工程范例教程[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07.[2]邓亚东,等.ADAMS在汽车操纵稳定性仿真分析中的运用[J].武汉大学学报(工学版),2005,38(2):95—98.[3]余志生.汽车理论(第4版)[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6.[4]王国强,等.虚拟样机技术及其在ADAMS上的实践[M].西北工业大学出版社,2002.[5]于海峰.基于ADAMS/Car的悬架系统对操作稳定性影响的仿真试验研究[D].大连理工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7.[作者简介】黄志刚(1966一),男(汉族),上海市人,博士,教授。
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仿真应用分会理事,主要研究车辆工程等;王丰(1982一),男(汉族),湖北荆门市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虚拟技术与仿真;朱慧(1973一),女(汉族),陕西西安市人,博士,副教授,主要研究图像处理等;王晶(1973一),女(汉族),浙江宁波市人,硕士,副教授,主要研究机械工程及自动化等。
(上接第283页)图6Madab仿真曲线5结论文中根据水泥工业中,分解炉的大时滞、大惯性、非线性的特点,用传统PID算法很难达到满意的控制效果。
文中介绍了一种新型复合型模糊预测控制算法,结合预测控制的预报功能和模糊控制在大偏差范围时响应较快的理想控制效果,相互切换,优势互补。
通过对三种控制策略在Matlab中的仿真曲线进行比较,可得出如下结论:与单纯的模糊控制、预测控制相比,这种复合型模糊预测控制有较快的相应速度,超调更小,温度波动更小,控制效果更好。
另外,此复合型模糊预测控制系统原理简单,易于工程实际应用,适用于水泥等一类大时滞、大惯性的过程控制系统。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一、汽车操纵稳定性1.汽车行驶的纵向稳定性汽车在纵向坡道上行驶,例如等速上坡,随着道路坡度增大,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不断减小。
当道路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前轮的地面法向反作用力为零。
在这样的坡度下,汽车将失去操纵性,并可能产生纵向翻倒。
汽车上坡时,坡度阻力随坡度的增大而增加,在坡度大到一定程度时,为克服坡度阻力所需的驱动力超过附着力时,驱动轮将滑转。
这两种情况均使汽车的行驶稳定性遭到破坏。
2.汽车横向稳定性汽车横向稳定性的丧失,表现为汽车的侧翻或横向滑移。
由于侧向力作用而发生的横向稳定性破坏的可能性较多,也较危险。
图5.2所示汽车在横向坡路上作等速弯道行驶时的受力图。
随着行驶车速的提高,在离心力cF作用下,汽车可能以左侧车轮为支点向外侧翻。
当右侧车轮法向反力0zRF时,开始侧翻。
3.轮胎的侧偏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理论的出发点。
3.1 轮胎的坐标系与术语图5.3示出车轮的坐标系,其中车轮前进方向为x轴的正方向,向下为z轴的正方向,在x轴的正方向的右侧为y轴的正方向。
(1)车轮平面垂直于车轮旋转轴线的轮胎中分平面。
(2)车轮中心车轮旋转轴线与车轮平面的交点。
(3)轮胎接地中心车轮旋转轴线在地平面(xOy平面)上的投影(y轴),与车轮平面的交点,也就是坐标原点。
(4)翻转力矩x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x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5)滚动阻力矩y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y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6)回正力矩zT 地面作用于轮胎上的力,绕z轴的力矩。
图示方向为正。
(7)侧偏角轮胎接地中心位移方向(车轮行驶方向)与x轴的夹角。
图示方向为正。
(8)外倾角xOz平面与车轮平面的夹角。
图示方向为正。
3.2 轮胎的侧偏现象如果车轮是刚性的,在车轮中心垂直于车轮平面的方向上作用有侧向力yF。
当侧向力yF不超过车轮与地面的附着极限时,车轮与地面没有滑动,车轮仍沿着其本身行驶的方向行驶;当侧向力yF达到车轮与地面间附着极限时,车轮与地面产生横向滑动,若滑动速度为Δu,车轮便沿某一合成速度u′方向行驶,偏离了原行驶方向,如图5.4所示。
轮胎侧偏刚度对整车操稳性能的影响

8210.16638/ki.1671-7988.2018.21.029轮胎侧偏刚度对整车操稳性能的影响景立新1,吴利广1,李广2,曹娇娇2(1.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天津 300300;2.河北工业大学机械学院,天津 300130)摘 要:文章主要研究轮胎侧偏刚度特性对整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通过在仿真模型中改变轮胎侧偏刚度的值,研究后轴等效侧偏角、整车不足转向、整车横摆响应频率、整车稳定性、整车响应、转向回正的等操纵稳定性指标的变化趋势及变化量大小,进而指导整车操纵稳定性设计。
关键词:轮胎特性;侧偏刚度;操纵稳定性中图分类号:U463.34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7988(2018)21-82-04Influence of tire cornering stiffness on vehicle stability performanceJing Lixin 1, Wu Liguang 1, Li Guang 2, Cao Jiaojiao 2(1.China Automotive Technology and Research Center, Tianjin 300300; 2.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Tianjin 300130)Abstract: This paper mainly studies the influence of tire lateral stiffness characteristics on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By changing the value of the tire cornering stiffness in the simulation model, the stability of the rear axle equivalent side angle, the vehicle understeer, the vehicle yaw response frequency, the vehicle stability, the vehicle response, and the steering return are studied. The trend of the indicators and the amount of change, and then guide the design of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Keywords: Tire characteristics; Cornering stiffness; Handling stabilityCLC NO.: U463.341 Document Code: B Article ID: 1671-7988(2018)21-82-04前言轮胎是连接汽车与路面的唯一部件,轮胎与路面间的相互作用力与力矩,以及轮胎的运动方式决定了车辆的运动状态及性能[1-2],对于轮胎力学特性的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以及应用前景。
汽车操纵稳定性

(4)用转向半径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5)用静态储备系数S·M来表征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S M a' a k2 a L k1 k2 L
3.汽车稳态转向特性对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汽车不能具有过多转向特性。汽车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也不好,因为汽车本身或外界使用条件的某些变化,中性 转向特性的汽车常会转变成过多转向特性而使操纵稳定性 变差。不足转向特性的汽车转向灵敏性较差,汽车的不足 转向性不可过大。因此,只有具有适度不足转向特性的汽 车,才具有良好的操纵稳定性,才能保持行车安全。《机 动车运行安全技术条件》(GB7258-2004)规定,汽车(三 轮汽车除外)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
6.4.2 轮胎
1.轮胎气压 2.轮胎结构型式
6.4.3 汽车驱动方式
转向时随施加于轮胎上切向力的增加, 轮胎的侧偏刚度减小,使汽车产生的侧偏角增 大。因此,后轮驱动的汽车转向时施加驱动力, 后轮侧偏刚度减小,使后轮侧偏角增加,有减 小不足转向、向过多转向转化的趋势。前轮驱 动的汽车转向时施加驱动力,前轮侧偏刚度减 小,使前轮侧偏角增加,有增加不足转向的作 用。
第三节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与瞬态响应
主讲教师:刁立福
由转向盘输入引起的汽车运动状况,可分为 不随时间而变化的稳态与随时间变化的瞬态两种, 相应的汽车响应称为稳态响应与瞬态响应。
6.3.1 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1.汽车稳态转向的几何关系
L R
(1
2)
2.汽车稳态转向特性的表示方法
(1)用汽车稳定性因数表示汽车稳态转向特性
过多转向特性增加。 对载货汽车来说,由于后轮载荷的变化常比前轮载
荷变化大3~4倍,因而如果在一定的侧向加速度下,空 载时前轮侧偏角往往比后轮侧偏角大;那么满载时后轮 侧偏角则往往比前轮侧偏角大得多。因此,加大后轴载 荷会增大汽车的过多转向的倾向,这可以说是所有汽车 的共同的特性。而载货汽车由于其后轴载荷变化幅度大, 所以重载时往往出现过多转向的倾向。
车辆操纵稳定性(整理版)

2
r
t
B0 0 02
Ce0tsin t
r
t
r
s
0
1
mua Lk2
2
02
2mua0
Lk2
1
1
1 2
e0tsin t
当t
时,e0t
0,r
r
s
0
r0
r
t
r
s
0
1
mua Lk2
2
02
2mua0
Lk2
1
1
1 2
e0t
sin
t
在达到稳态的之前,(r t)是衰
r
r0 3
4
由于正常的汽车都具有小阻尼的瞬态响应,当ζ<1时
r
t
B0 0 02
Ce0tsin
0
1 2t
令 0 1 2
r
t
B0 0 02
A1e0t cos t
A2 e 0t sin t
由运动起始条件确定积分常数C、A1、A2
t
0时,wr
0, v
0,
0 , wr
ak10
IZ
B1 0
R/R0>1,K>0 , 不足转向;
R/R0<1, K<0, 过多转向。
几个表征稳态响应的参数
3)静态储备系数S.M. 1)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α1-α2 2)转向半径的比FRY/1R0
汽 静态储备系数 S.M.:中性
车
质 转向点到前轮的距离a与
心
汽车质心到前轴距离 a 之
中 差与轴距L之比。
mv
ur
ak1
bk2
车辆侧倾因素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

车辆侧倾因素及其对整车性能的影响2010年07月21日e-works1 导言车辆的侧倾运动性能是车辆性能的一个重要部分,关系到操纵稳定性、乘坐舒适性和安全性。
车辆侧倾性能因素主要包括侧倾中心高度、侧倾角刚度、侧倾阻尼等.侧倾中心高度在车辆转向时对轮胎抓地能力、左右轮载荷转移、转向性能等很多车辆性能均有重要的影响。
由于侧倾中心高度由悬架的几何机构决定,在设计初期确定之后,后起很难更改.所以对它的理论分析和优化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内外很多汽车企业的工程师们都对侧倾中心高度进行过深入的研究.侧倾刚度和侧倾阻尼的作用比较明朗,由于侧倾角和侧倾角速度是重要的车辆操控稳定性和平顺性的评价指标,并且对其它指标如横摆角速度、侧向加速度也有影响,因此,侧倾刚度和侧倾阻尼的研究也不容忽视。
下面利用多体动力学软件MSC ADAMS对这些参数及其对车辆性能的影响进行详细的计算和分析。
2 仿真模型算例为一款前后均配置独立悬架的中高级轿车。
前悬架为双叉臂式,后悬架为多连杆式.图1 前后悬架及整车仿真模型3 侧倾中心在前后轴轮心的横向垂直平面内,车辆在横向力作用下车身侧倾的瞬时回转中心称为侧倾中心.前后侧倾中心的连线称为侧倾轴线,是车身相对于地面转动的瞬时轴线。
侧倾中心距地面的高度称为侧倾中心高度.车辆转向时,车身绕侧倾轴线进行回转。
严格说来侧倾中心的概念只在侧倾起始状态有意义。
侧倾中心高度对前后轴侧偏角、外倾角都有影响,进而影响车辆的转向性能和轮胎抓地能力。
侧倾中心的位置由悬架的导向机构决定,可以通过几何图解法得到。
以算例中的前悬架--双叉臂独立悬架为例。
上控制臂和下控制臂两个平面的交线形成一条瞬时旋转轴线,该轴线与轮胎接地点可以形成一个平面。
左右两平面的交线与轮心处横向垂直面的交点就是悬架的几何侧倾中心。
图2 双叉臂悬架瞬时旋转轴线3.1 侧倾中心高度与外倾补偿在转向运动中,侧倾中心高度(RCH)对轮胎的外倾补偿会产生影响,如图3所示。
《汽车理论》模拟试卷四及答案

汽车理论模拟试卷四1、(1)什么是纵向滑动率?作出附着系数与纵向滑动率的关系曲线,并描述该曲线的特 点、分析其产生的缘由。
(2)什么是轮胎的侧偏特性?试分析轮胎侧偏特性产生的缘由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包 括:汽车使用因素与轮胎自身结构与特性的因素)。
(3)结合下图(包括轮胎的侧偏特性)说明:转弯时汽车滚动阻力大的缘由,并说明滚动阻力的主要影响因素。
2、(1)动力性的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三个?各个评价指标的影响因素有哪些?分别是怎样 影响的?(2)结合公式及绘图,说明后备功率的概念。
(3)确定汽车的动力性,可通过作图法,详细可用哪几种特性的图?大致过程怎样? 3、(1)画图并说明地面制动力、制动器制动力与附着力三者之间的关系。
(2)已知某汽车的同步附着系数% 二06 ,试结合产线、I 曲线、f 和r 线组分析汽车在附着系数ψ2=0.8的路面上进行制动时的全过程。
(3)在图上标明:在ψl=0.3和ψ2= ().8的路面上车轮抱死后,制动器制动力与地面 制动力的差别。
由蚊中心W 147转穹馥切Ml 力4、(1)较常用的汽车百公里油耗有哪些?(2)汽车的等速百公里油耗与车速间具有怎样的关系?为什么?5、(1)结合有关公式,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特性的影响因素结合有关公式,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稳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2)定性分析汽车操纵稳定性动态特性的影响因素。
(3)驾驶员的不同转向操作对汽车的转向与操纵稳定性特性有怎样的影响?为什么?(4)曲线行驶时,对于前轮驱动的汽车,在驱动与制动时,纵向力对其稳态特性的影响是否有差异,试分析产生的缘由和主要影响因素。
6、(1)进行汽车平顺性分析时,一般对哪几个振动响应量进行分析?以车身单质量振动系统为例分析频率比、阻尼比及其相关的质量,刚度,阻尼对三个振动响应量的影响。
(2)在车身与车轮的双质量振动系统中,已知车身部分偏频为πrad∕s,车身与车轮的质量比、刚度比分别为8和9,试计算车轮部分偏频,并说明主频与偏频的定义及其大小的关系(用号表示)。
汽车操纵稳定性

减震器的影响:减震器的作用是当钢板弹簧变形
时,能迅速消减其震动,使汽车平稳行驶。重影响操纵稳定性。 前轴和车架变形:由于车架是汽车的基础,他的 变形会直接影响各部件的连接及配合,从而直接 影响操纵稳定性。
转向系的影响
行驶系
轮胎
悬架和减震器
前轴和车架变形
轮胎的影响:轮胎是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一个
重要因素,增大轮胎的能力,特别是后胎的载荷 能力,例如加大轮胎的尺寸,合适的胎压,会改 善汽车的操纵操纵稳定性。 悬架的影响:悬架的作用是把车架与汽车前后桥 连接在一起,并使车轮在行驶中所承受的冲击力 不直接到车架,以免引起车身的剧烈震动而加速 零件的损坏。
制动系的影响
制动系
制动间隙
前后轮抱死次序
制动间隙:制动间隙不合适,会使汽车制动是发
生跑偏,汽车向制动间隙小的一侧跑偏,从而影 响汽车操纵稳定性。 前后轮抱死次序对操稳性的影响:紧急制动时, 如果汽车后轮制动抱死,汽车后轴将产生严重侧 滑,失去操纵稳定性,而前轮抱死,汽车又失去 转向能力。因此,汽车应安装防抱死系统。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操纵稳定性
概念: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
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 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 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 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 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
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
行驶系的影响
转向系
转向器
转向传动机构
转向器的影响:汽车行驶时,驾驶员对汽车行驶
方向的改变是通过操纵方向盘来实现的,转向盘 的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操纵稳定性。转向器出现 的问题:转向器缺油﹑转向器游隙过大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本内容及评价所用的物理参数

度、抗侧翻能力、发生侧滑时控制能力等
路径所需时间
车辆坐标系
X方向:前进、倒驶 绕X轴的转动:侧倾运动 Y方向:侧向运动 绕Y轴的转动:俯仰运动 Z方向:垂直运动 绕Z轴的转动:横摆运动
➢ 与操纵稳定性有关的主要运动参量:横摆角速度 r 、
侧向速度
、侧向加速度
a
等等。
y
稳态响应:汽车的时域响应不随时间变化;其特性通常 可分为: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三种。
➢开环控制系统:只把汽车本身作为研究对象,不允许驾驶员 起任何反馈作用。
➢人—车闭环系统:把驾驶员与汽车作为统一的整体进行研 究,驾驶员可以根据需要进行反馈控制。
汽车操纵稳定性的两种评价方法
➢客观评价法
通过测试仪器测出表征性能的物理参量如横摆加速度、侧 向加速度、侧倾角及转向力等来评价操纵稳定性的方法。
wr (t)
B0 0
w02
Cew0t
sin(
w0
1 2 t )
令: 则: 或:
w w0 1 2
wr (t)
B0 0
w02
Cew0t
sin( wt )
wr (t)
B0 0
w02
A1e w0t
cos(wt)
A2 e w0t
sin( wt)
•
初始条件: t 0,wr 0 v 0 0 wr ak1 0 / I Z
➢ 常用稳态横摆角度速度与前轮转角之比来评价稳态响应。
这个比值称为稳态角速度增益,也称为转向灵敏度。
➢ 稳态时横摆角速度
r为定值,此时
•
v
•
0、wr
0,汽车的运动
微分方程变为:
(k1
k2 )
轮胎侧偏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 X i h n I n n o v a t i o n C o l l e g e o f Y a n  ̄ m U n i v e r s i t y .X i a , n 7 1 0 1 0 0 .C h i n a )
1 .轮胎 侧偏 特性 概述
1 . 1 相 关概 念
( 1 ) 轮胎稳态侧偏特性 当汽车 以 3 0 ~4 0 k m / h的速 度 在 良好 的路 面 上 行驶时, 汽 车 横摆 频 率 一 般 低 于 2 H z , 此 时 轮 胎 的 行 驶状态表现为稳态 。 即使车速较高时 , 轮胎在路径频 率低于 0 . 7 r a d / mi n时侧 向输 入 而 引起 的轮 胎 力 ( 非 稳态值 ) 和稳态值差别非常小, 故非稳态值可忽 略不 计, 此时轮胎 的行驶状态依然为稳态 。 ( 2 ) 轮 胎非 稳态 侧偏 特性 汽车在 行 驶 过 程 中 。 轮胎 会经 常遇到 起步 、 制 动、 急剧转 向、 突然横 向风 响应 、 前轮摆 振 、 紧急超 车、 躲避运动等现象 。 所 以车轮大部分时间处在非稳 态工况, 表 现 出 典 型 的非 稳 态 侧偏 特 性 。 本 文着 重 研 究 轮胎 非稳 态侧 偏特 性对 汽车 操纵 稳定 性 的影响 。
第4 期( 总6 4 期)
2 0 1 6年 1 2月
河北 能源职 业技 术学 院学报
J o u r n a l o f H e b e i E n e r g y I n s t i t u t e o f V o c a t i o n a n d T e c h n o l o g y
思考题

汽车理论思考题第五章1、 何为汽车的操纵稳定性?什么是弹性轮胎的侧偏特性?影响侧偏特性的因数有哪些?1)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指驾驶者不感到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遵循驾驶者通过传动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且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的能力。
2)侧偏特性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3)影响因素有:轮胎的高宽比、轮胎的垂直载荷、充气压力、胎面及其粗糙程度,干湿状况2、 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几种类型?汽车应具有那种性质的转向特性?为什么?1)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分为三种:不足转向、中性转向、过多转向。
2)操纵稳定性良好的汽车应具有适度的不足转向特性,不应具有过多转向特性,也不应具有中性转向特性。
因为在使用条件变动时有可能转变为过多转向。
3、 什么是汽车的稳定性因数?有几种方式可以判定或表征汽车的稳态转向特性?稳定性因数;221()m a b K L k k =-。
四种判定方式:稳定性因数,特征车速和临界车速、前后轮侧偏角绝对值之差、转向半径的比、静态储备系数。
4、 什么是汽车的特征车速和临界车速?什么是中性转向点?1)特征车速,此时汽车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达到最大值。
临界车速,此时稳态横摆角速度增益趋于无穷大。
2)使汽车前后轮产生同一侧偏角的侧向力作用点称为中性转向点。
5、 汽车的瞬态响应有几个特点?评价瞬态响应品质的参数有哪些?瞬态响应的稳定条件是什么?1)t=0,Wr=0;t=8时,Wr(8)=Wr0,即横摆角速度最后趋于稳态横摆角速度Wr0;在t=0-8之间,Wr(t)是衰减函数,阻尼比越大,衰减越快。
2)几个参数:横摆角速度Wr 波动时的固有频率Wo 、阻尼比、反应时间、达到第一峰值Wr1的时间。
3)稳定条件:01,0W ξξ=>收敛;阻尼比大于1-不足转向、过多转向(车速不高稳定,否则不稳定)。
6、 什么是车厢侧倾轴线?侧倾中心?1)车厢相对地面转动时的瞬时轴线称为车厢侧倾轴线。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分析和评价指标

32
以上分析可知: 具有适度不足转向的汽车具有良好的操作稳定性; 过度的不足转向会加剧轮胎的磨损。
FY k
k—侧偏刚度。
FY一定时希望侧 偏角越小越好,所 以 |k| 越大越好。
(1)扁平率小,k大 (2)垂直载荷大,k大 (3)轮胎气压高,k大
垂直载荷过 大时,轮胎与 地面接触区的 压力分布不均 匀,使 k反而有 所减小。
18
α一定时, W大,FY大。
FY = k ,即k 大。
19
(3)轮胎气压高,k大
20
(4)FX 越大,FY 越小
FY1
FY2
FX2
FX1
21
(5)路面干湿状态
22
轮胎胎面、路面粗糙程度、水层厚度与滑水现象的关系
转向油泵
转向减振器 转向直拉杆 转向器 转向摇臂
转向横拉杆
转向油管 转向控制阀
转向节臂
3
4
5
操纵稳定性的研究方法
将汽车作为开路控制系统 人—汽车系统作为闭路系统
6
操纵稳定性的两种试验评价方法
开路系统
人—汽车闭路系统
客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法
通过仪器测出横摆角 速度、侧向加速度、侧 倾角及转向力。
让试验评价人员根 据试验时自己的感觉 进行评价。
7
4.1 汽车的转向特性
➢轮胎的侧偏特性 ➢汽车的转向特性
一、轮胎的侧偏现象和侧偏力—侧偏角曲线 1.侧偏力FY
地面作用于车轮的侧向反作用力。
8
1)在刚性轮上作用侧向力 F y
c
c
u
u
u'
轮胎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分析

运动 状 态等影 响的 情况 下, 通过仿 真计 算 , 分析 了轮 胎侧 偏 力 与侧偏 角的 关 系 , 为汽 车操 纵稳 定性 分
Co sd rn tra n o e n t t,t a e n l z d t e c n c in b t e o n rn o c n n i e i g mae i la d m v me tsa e he p p ra ay e h o ne to ewe n c r e ig fr e a d sd - lp a g e o ie ,p o i d s me r fr nc o t e a ay i fv hil a l nd sa ii .Ba e n i e si n l ftr s r vde o ee e e t h n lsso e c e h nd i a t b l y ng t sd o t ea ay i o l o e a t h e il a d i g a d sa ii , o i e r fr n ef rc rde i n Th n l- h n lsswec u d fr c s ev h ceh n ln n t b lt pr vd ee e c o a sg . e a a y t y ssi e yi p ra tfrf r c s h h r ce fv h c ei h e eo m e tp o ha e i sv r o tn o e a t e c a a tro e i l nt e d v l p n r p s . m o t
度 促进农 机社 会 化服务 水平 的提 高作 贡 献 。
汽车操纵稳定性内容、评价指标与检验方法

轮胎坐标系
轮胎的侧偏现象
因轮胎侧向弹性,车轮受侧向力的作用使轮心速度方 向偏离车轮平面的现象。侧向力因转向、路面倾斜、风力 等引起。转向引起的侧向力总是指向汽车内侧。侧偏角总 是位于和侧偏力指向相反的一侧。
轮胎的侧偏现象
轮胎的侧偏特性
在侧偏角<5时,侧偏力和侧偏角成线性关系。这时,
式中,k称为侧偏刚度F(y N/rkad)。为曲线在=0处的斜率。
又有
1()
式中:为前轮转角(已知); 为前轮速度与x轴夹角(未知)。
又有
tg u1yvar var
u1x u u u
式中:u,v为汽车质心速度在x,y轴上的分量; u1x,v1y为前轮轮心速度在x,y轴上的分量 为前轮速度与x轴夹角(现在已知)。
根据上式,有
1()u va ur -
同理,
2
v u
F YF Y F Y k k
外倾角对操稳性的影响
外倾角增大会影响最大地面侧向反力,降 低极限侧向加速度,故高速汽车转弯时应使 前外轮尽量垂直于地面。
轮胎特性参数的正负规定
(一)汽车模型的简化
*忽略转向系统的影响,直接以前轮转角为输入。 *不考虑振动、侧倾、俯仰运动,认为汽车只作平行
于地面的运动; *不考虑轮胎切向力、外倾角、空气阻力的影响; *忽略左右轮胎载荷变化引起的侧偏特性变化; *忽略轮胎回正力矩; *认为轮胎侧偏特性处于线性范围; *认为汽车沿x轴速度不变。
二自由度汽车模型
(三)力学分析
根据牛顿定律
Fx max m(u vr )
Fy may m(vur )
M z
Iz
r
式中:Fx ,Fy为作用在汽车质心上的外力合力在x、y 轴上的投影。
轮胎与汽车性能的关系

单纯讨论轮胎的某项性能意义不大,轮胎性能的研究应结合轮胎匹配的汽车性能,更确切地说是汽车悬架系统(如图1所示) 性能来进行。轮胎与汽车悬架系统匹配所构成的集成系统的刚度、柔度及动力学性能是影响汽车行驶性能的主要因素。同一条轮胎匹配于不同汽车表现出的动态力学性能可能会有较大差异,即一条轮胎与某一汽车匹配可能表现出良好的动态力学性能,而与另一汽车匹配则可能表现出个别动态力学性能极差。在国外,为达到轮胎与汽车性能匹配,在进行汽车设计时,轮胎生产商一般会与汽车生产商密切合作,由汽车生产商提出轮胎与汽车匹配的动态力学性能要求或由轮胎生产商为汽车生产商提供轮胎的动态力学模型,以便汽车生产厂家进行悬架系统设计和整车性能模拟仿真计算。这就要求轮胎生产商不仅能够设计、生产出满足汽车性能要求的轮胎,同时也能够提供用于悬架系统设计或整车性能模拟仿真计算的轮胎动态力学模型。国内轮胎生产企业必须深入了解并逐渐适应高档轿车原配市场在这方面苛刻的要求。
(6) 翻转力矩( MX)
MX 是地面作用到轮胎上的力绕X 轴旋转产生的力矩。
5 轮胎动态力学性能对汽车行驶性能的影响
5. 1 动力性能
轮胎与路面的附着性能、轮胎的速度性能及滚动阻力是影响汽车动力性能的主要因素,轮胎的附着性能直接影响汽车的驱动、加速和减速性能,配用附着性能好的轮胎有利于提高汽车的加速性能。
?承受汽车负荷;
?为传递驱动力和制动力提供足够的附着力;
?为改变和保持汽车行驶方向提供足够的转向操纵性能和方向稳定性能;
?与汽车悬架系统共同缓冲来自路面的冲击,并衰减由冲击产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良好的行驶平顺性和乘坐舒适性。
3 汽车主要行驶性能
汽车的行驶性能是指汽车适应各种行驶条件并发挥最大工作效率的能力,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
车辆动力学,汽车的操纵稳定性3.

3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目录3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03.1 自由刚体运动微分方程 (1)补充知识:自由刚体的运动(摘自《理论力学》上册) (1)(一)建立坐标系 (3)(二)汽车上任一点的运动方程 (5)(三)汽车运动的动力学方程 (8)3.2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运动微分方程及分析 (11)(一)运动微分方程 (11)(二)稳态响应分析 (13)(三)瞬态响应分析 (17)3.3 车厢侧倾分析 (19)(一)车厢的侧倾轴线 (19)(二)悬架的侧倾线刚度 (22)(三)悬架的侧倾角刚度 (25)(四)车厢的侧倾角 (26)(五)车厢侧倾后垂直载荷在左、右侧车轮上的重新分配 (29)(六)车厢侧倾对转向系统的其它影响 (32)3.4 线性三自由度汽车运动微分方程分析 (35)(一)三自由度汽车运动微分方程 (35)(二)稳态响应 (43)(三)瞬态响应 (43)3.5 前轴和转向轮摆振方程 (47)(一)前左轮主销的摆动方程 (47)(二)前右轮主销的摆动方程 (52)(三)前轴绕纵轴的摆动方程 (52)3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操纵稳定性定义(两个方面):a 、汽车能遵循驾驶员通过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b 、当遭遇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是决定高速汽车安全行驶的一个主要性能,也称为“高速车辆的生命线”。
3.1 自由刚体运动微分方程补充知识:自由刚体的运动(摘自《理论力学》上册)工程中,有一些刚体,如飞机、火箭、人造卫星等,它们在空间可以作任意的运动,这样的刚体称为自由刚体。
为了确定自由刚体在空间的位置,取定坐标系oxyz 和与刚体固结的动坐标系0x y z '''',如下图所示。
只要确定了动坐标系的位置,刚体的位置也就确定了。
动坐标系的原点o '是任意选取的,称为基点。
在基点上安上一个始终保持平动的坐标系o ξηζ',则自由刚体的运动可分解为随基点的平动和绕基点的转动。
《汽车理论》第五章 汽车的操纵稳定性

路面条件 交通状况
气候
驾驶员
驾驶员 的手脚
驾驶员-汽车闭环系统
侧风 路面不平
汽车
五、汽车试验的两种评价方法
➢ 客观评价法
客观评价通过仪器测试能定量评价汽车 性能,且能通过分析求出其与汽车结构参 数间的关系。
➢ 主观评价法
主观评价考虑到了人的感觉,能发现仪 器不能测试出的现象,是操纵稳定性的最 终评价方法,但很难给出定量评价数据。
handling performance manuevereability
5.1 概 述 5.2 轮胎侧偏特性 5.3 线性二自由度汽车模型对前轮角输入响应 5.4 汽车操纵稳定性与悬架、转向系的关系
汽车操纵稳定性
汽车的主要性能之一
定义: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
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 转向系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行驶, 且当受到外界干扰时,汽车能抵抗干 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能力。
意义
行驶方向 干扰
操纵方便性 直线 路不平 侧风
高速安全性
转弯 货物或乘客偏载
操纵稳定性不好的具体表现
1、 “飘”—汽车自己改变方向。升力或转向系、轮胎、 悬架等问题。 2、“反应迟钝”—转向反应慢。传动比太大。 3、“晃”—左右摇摆,行驶方向难于稳定。 4、“丧失路感”—操纵稳定性不好的汽车在高速或急剧 转向时会丧失路感,导致驾驶员判断的困难。 5、“失控”—某些工况下汽车不能控制方向。制动时无 法转向,甩尾,侧滑,侧翻。
*车桥因载荷变形 *汽车转向时的离心力 *路面倾斜 *前轮定位参数的需要
外倾侧向力与外倾角的关系
外倾侧向力
式中:
FY k
FY 为外倾侧向力,它是侧偏角为零、
外倾角为 时的地面侧向反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我国对轮胎的侧偏特性研究起步较晚,80年代初才开始涉足。1984年,我国的工程院士郭孔辉以Fiaia的理论为基础通过试验建立了侧向力和回正力矩的半经验模型,并于1986年根据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改进.该模型的一个很大的优点就是用无量纲的量来表示侧向力和回正力矩与侧偏角之间的关系,从而使模型变得比较简单实用。1990年,郭孔辉等人提出了基于任意载荷分布与胎体变形规律的轮胎侧偏特性的一般理论模型。1992年,郭孔辉等人提出了基于任意载荷分布用于汽车制动、驱动和转向的轮胎侧偏特性模型.北京理工大学的孙逢春Wiiiumeit的“胎带-胎冠-轮辋”模型为基础,将其推广到动态范围,进行了轮胎侧偏动力模型的非线性分析.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崔胜民,对子午线轮胎侧偏特性分析建立了子午线轮胎侧偏特性的理论模型.吉林工业大学的刘青根据胎体复杂变形的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理论模型在空间域内的表达,推导侧偏力和回正力矩关于转动角与侧向位移的积分表达式,将其离散化并实现了非稳态侧偏特性在空间域内的仿真.2000年,郭孔辉等人在考虑胎体复杂变形的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理论模型的基础上,提出了非稳态转向特性半经验模型.该模型可反映出胎体的弯曲刚度与扭曲刚度对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的影响,它与现有的半经验模型相比精度较高,而且结构简单,便于在车辆动力学仿真计算中应用.清华大学的尚进等人在对轮胎垂直特性和稳态侧偏特性建模的基础上,利用由轮胎模态试验提取的试验模态参数建立了非稳态侧偏模型.该模型考虑了印迹的动态变形和胎宽的影响,对印迹进行离散化并初步计入速度对非稳态特性的影响,推导出了轮胎侧向力和回正力矩关于侧向位移和摆动角的传递函数的解析公式.华中科技大学的侯永平等人[48]在稳态指数统一模型和一阶线性微分方程的基础上,研究了大侧偏角下动态过程中侧偏松驰长度的特性,它是由轮胎的侧向弹性决定的,它随着侧偏角的增大而减小,小侧偏角下侧偏松驰长度是一个常数,它也是研究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的基础。
侧偏最常见于汽车转弯。汽车转弯时,如同一个物体围绕某个圆心旋转,必然产生一个向外的离心力,这个力和车重及车速的平方成正比,汽车和地面接触只有四个轮胎,显然,这个抵抗离心力的力,必然要由轮胎来产生,前后轮都会产生侧偏力和侧偏角。
Key words:automotive dynamics;steering stability;tire corner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1绪论
1.1研究内容
轮胎是汽车的重要组成部件,车辆正常行驶过程中除了车身受到空气阻力外,就是通过轮胎作用于车辆系统的外力了,因此,轮胎对车辆行驶过程中的操纵稳定性、平稳度具有很大的影响,对轮胎侧偏特性的研究在整个车辆动力学系统中占有重要地位。本文就是针对这一事实,对轮胎侧偏动特性进行研究,从而找出轮胎侧偏动特性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关系。
轮胎侧偏动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摘要:随着经济、科技等各方面的发展日新月异,汽车已成为人们不可或缺的出行工具,人们对汽车的外观、舒适性、操纵稳定性等各方面的要求也日渐提高。汽车操纵稳定性,是指在驾驶员不感觉过分紧张、疲劳的条件下,汽车能按照驾驶员通过转向系统及转向车轮给定的方向(直线或转弯)行驶;且当受到外界干扰(路不平、侧风、货物或乘客偏载)时,汽车能抵抗干扰而保持稳定行驶的性能。影响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因素有很多,其中轮胎是汽车与地面连接的纽带,对汽车行驶过程的平稳度、舒适度有很大的影响。轮胎侧偏特性是轮胎的重要力学特性。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间的关系,它是研究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基础。本文通过数学模型和轮胎仿真模型,对轮胎侧偏动特性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从而研究轮胎侧偏动特性对汽车操纵稳定性的影响,为增强汽车抵抗外界干扰、准确响应驾驶员操纵指令的能力提供理论依据。
(1.2)
式中的X、Y分别表示输入输出,都有一定的物理和几何意义。
90年代以后,国外轮胎侧偏特性研究领域开始引入有限元分析法、神经网络分析法,至今对轮胎稳态侧偏特性的研究已基本成熟,能够满足汽车动力学仿真的要求。目前的研究主要涉及越野、泥坑等恶劣路面、大货车转向与制动联合工况、碰撞瞬时驾驶员响应状况等各种轮胎非稳态运转情况,旨在建立高速、高频、大幅度、瞬态变工况下的轮胎非稳态侧偏特性模型。
2轮胎侧偏特性研究
2.1轮胎侧偏概念
1930年德国人Formm和法国人Broulhiet发现了轮胎侧偏角现象,即“弹性偏离”。汽车在行驶过程中,由于路面的侧向倾斜,侧向风或者曲线行驶时的离心力等的作用,地面提供一个侧向附着力即侧偏力(cornering force)与之抗衡,这个侧向力沿车轴方向作用在车轮中心(见图2-1)。因为车轮是有弹性的,即使该外界侧向力并未达到轮胎侧向附着力的极限,即未达到车轮与地面间的最大摩擦力时,也会使轮胎产生变形,使车轮倾斜,导致车轮行驶方向偏离预定的行驶路线。这种现象,就称为汽车轮胎的侧偏现象。汽车轮胎的中心线,在侧向力F的作用下,与车轮平面错开了一定距离,而且有一个倾斜角,这个倾斜角,就叫做汽车轮胎的侧偏角。轮胎发生侧偏时,会产生作用于轮胎绕OZ轴的力矩,该力矩称为回正力矩。侧偏特性主要是指侧偏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间的关系。
(1.1)
60~70年代,计算机技术在国外的各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人们逐渐开始利用计算机技术来研究轮胎的动态的和非线性的侧偏特性,通过理论与试验结合的研究方式,分别引入了摩擦圆的概念、带有胎冠微元的受拉伸弦模型、带束轮胎圆环模型、“胎带-胎冠-轮辋”模型、弹性滚动体模型等,对轮胎制动时的侧偏特性、侧偏特性各个影响因素进行了较深入的研究。到80年代后,各国学者开始广泛深入地研究多种参数影响下轮胎的侧偏特性,将轮胎侧偏角、滑移率、外倾角、垂直载荷、气压、速度、温度和转鼓曲率等参数对轮胎胎面摩擦系数和变形的影响考虑进来,以求比较精确的描述轮胎的侧偏特性,同时向转向与制动联合、纯纵滑、纯侧偏、纯外倾、纵滑-侧偏、侧偏-外倾、纵滑-侧偏-外倾等各种工况下轮胎侧偏特性的研究进军。1991年,H.B.Pace ka,E.Baker通过大量的实验建立了著名的“MagicFormuia”模型,该模型可以准确地描述在稳态下轮胎侧偏特性,其主要公式:
1.2国内外研究现状
1.2.1国外概况
轮胎的侧偏特性是指轮胎在侧偏条件下的侧向力与回正力矩的特性,而影响轮胎侧偏力与回正力矩的因素很多,诸如轮胎的侧偏角、侧倾角、垂直载荷及其印迹上的分布、路面摩擦系数及轮胎的纵向滑现轮胎的侧偏现象以来,国内外的学者对汽车轮胎的侧偏特性进行了大量深入广泛的研究。国外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开始研究轮胎侧偏特性。30~50年代主要通过定性分析、轮胎转鼓试验等方式来研究侧向力、回正力矩与侧偏角、径向载荷以及外倾角之间的关系,并取得一定的进展。1954年,德国学者FiaIa[5]提出了著名的轮胎弹性梁模型。他假设轮胎胎面只在接触区内产生横向变形,将胎面窄的胎带看作是一个相当于受连续横向弹性支撑的弹性梁,推导出了轮胎侧向力和回正力矩的无量纲表达式:
1.4研究方法及预期结论
轮胎侧偏动特性几种表现在其侧偏力产生的滞后性。目前,各国的学者们已经建立了不同的描述轮胎侧偏动特性的属性模型,其中大部分为一阶或二阶微分方程形式。本文在这些模型的基础上通过数字仿真的方法,着重研究轮胎侧向力滞后对车辆操纵稳定性的影响。
预期得到的结论是轮胎侧偏动特性对高速行驶车辆的操纵稳定性有较大的影响。
1.3研究目的及意义
轮胎的力学特性对汽车的运动和操纵性能具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对轮胎力学特性的研究是汽车动力学的重要内容。轮胎力的计算已有各种成熟的、高精度的理论和经验公式,但不部分仅限于模拟轮胎的稳态力特性。而在轮胎的实际运转过程中,轮胎会表现出固有的动态侧偏特性,轮胎力,尤其是侧向力的动态特性
将对汽车在高速和高侧向加速度的情况下的操纵稳定性和行驶平顺性有很大的影响。基于此点考虑,本文旨在通过对轮胎侧偏动特性的研究,来找到轮胎侧偏动特性与汽车操纵稳定性之间的关系,为汽车驾驶着提供安全驾驶依据,为汽车设计与制造者提供安全设计理论基础。
关键词:汽车动力学;操纵稳定性;轮胎侧偏动特性.
Tire cornering the influence of the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of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science and technology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with each passing day, the car has become indispensable to people travel tools, appearance, comfort and handling stability of vehicles and so on various aspects requirements are also rising.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it is to point to the driver don't feel too much tension, fatigue, under the condition of automobile can be in accordance with the driver by steering system and steering wheel driving the given direction (linear or turning); And when the interference (road uneven, side wind, goods or passengers partial load), the car can resist interference and stable performance. There are many factors that can influence the stability of vehicle handling, which is car tire and ground connection link, smooth degree, comfort to the process of the car has a big impact.Tire cornering characteristics is important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ire. Cornering characteristics mainly refers to the cornering force, is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orque and side-slip Angle, it is the basis of the research on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Simulation model based on the mathematical model and the tire, the tire cornering various influencing factors of dynamic characteristic is analyzed, thus the tire cornering dynamic characteristics influence on vehicle handling stability, to enhance resistance to interference, accurate response ability to provide theoretical basis for pilot control instruction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