睾丸肿瘤诊疗指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睾丸肿瘤诊疗指南目录
1.背景
1.1.方法
1.2.出版史
1.3.热点问题的潜在争议
2.病理学分类
3.诊断
3.1 临床体检
3.2 睾丸影像学检查
3.3 血清肿瘤诊断标记物
3.4 腹股沟探查和睾丸切除
3.5 保留脏器手术
3.6 睾丸病理检查
3.7 睾丸上皮瘤的诊断与治疗
3.8 肿瘤筛查
4.肿瘤分期
4.1 诊断工具
4.2 血清肿瘤标记物:睾丸切除术后半衰期动力学4.3 腹膜后、纵膈及锁骨上淋巴结和内脏
4.4 分期和预后分类
4.5 预后危险因素
4.6 对生育能力及生育相关问题的影响
5. 睾丸肿瘤诊断和分期指南
6. 治疗:原发生殖细胞肿瘤
6.1 原发精原细胞瘤
6.1.1 监控
6.1.2 辅助化疗
6.1.3 辅助放疗
6.1.4 腹膜后淋巴清扫(RPLND)
6.1.5 治疗相关风险
6.2 原发性精原细胞瘤治疗原则
6.3 原发性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NSGCT)
6.3.1 监控
6.3.2 基本化疗
6.3.3 治疗相关风险
6.3.4 腹膜后淋巴清扫(RPLND)
6.4 持续增高的血清肿瘤标记物
6.5 原发性非精原细胞瘤的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原则
7 治疗: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
7.1 低危的转移性疾病(IIA/B期)
7.1.1 IIA/B期精原细胞瘤
7.1.2 IIA/B期非精原细胞瘤
7.2 晚期转移疾病
7.2.1 主要化疗
7.3 二次分期和治疗
7.3.1 二次分期
7.3.2 残留肿瘤切除
7.3.3. 手术质量
7.3.4 二次手术后辅助化疗
7.4 复发性或难治疗疾病的系统性补救治疗
7.4.1 迟发型复发(一线之后2年以上)
7.5 补救手术
7.6 脑转移的治疗
7.7 转移性生殖细胞肿瘤治疗原则
8 . 根治性治疗后肿瘤随访
8.1一般原则
8.2随访:I期非精原细胞瘤
8.2.1随访期间监测
8.2.2 保留神经的RPLND术后随访
8.2.3辅助化疗后随访
8.3 后续:Ⅰ期精原细胞瘤
8.3.1 放疗后随访
8.3.2随访期间监测
8.3.3辅助化疗后随访
8.4 随访:第二期和晚期(转移性)肿瘤
9. 睾丸间质肿瘤29
9.1背景29
9.2方法29
9.3分类29
9.4睾丸间质细胞瘤29
9.4.1流行病学29
9.4.2睾丸间质细胞瘤病理学30
9.4.3诊断30
9.4.4治疗30
9.4.5随访30
9.5睾丸支持细胞瘤30
9.5.1流行病学30
9.5.2睾丸支持细胞瘤病理学31
9.5.2.1分类31
9.5.3诊断31
9.5.4治疗31
9.5.5随访32
9.6颗粒细胞瘤32
9.7卵泡膜细胞肿瘤/纤维瘤组
9.8其他性索/性腺间质瘤32
9.9肿瘤生殖细胞和性索/性腺间质(性腺)32 9.10其他睾丸肿瘤32
9.10.1卵巢上皮类型治疗32
9.10.2集合管和睾丸肿瘤32
9.10.3非特异性间质肿瘤(良性和恶性)
10. 参考文献
10.1 生殖细胞肿瘤
10.2 非生殖细胞肿瘤
11. 文中的缩略词
背景
睾丸癌占男性肿瘤的1%-1.5%,占泌尿系肿瘤的5%。通常,在西方社会,新发病例为每10万男性/每年有3-10个新发病例(1-3)。在20世纪70-80年代睾丸癌的发生率增高,尤其是在北欧国家。过去的三十多年中,在北美、欧洲和大洋洲的多数工业化国家,睾丸癌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尽管邻国之间的发病率有显著的差异(4,5)。1973-1998年进行的Surveillance Epidemiology and End Results (SEER)项目的研究结果显示美国白种人的精原细胞瘤的发病风险持续增高。
只有1-2%的病例是双侧发病。病理类型各异,尽管生殖细胞肿瘤占据绝大多数(90-95%)(1)。30-40岁是非精原细胞瘤的发病高峰期,40-50岁则是则是精原细胞瘤的发病高峰期。其发病具有家族聚集现象,尤其是在兄弟姐妹之间(7)。
睾丸癌的患者往往具有基因改变。特异性的基因标记-等臂染色体,12号染色体短臂-i (12P)的等臂染色体已被证实在所有组织学类型的生殖细胞肿瘤中出现(7)。管内生殖细胞瘤(睾丸上皮内瘤样病变,TIN)显示了相同的基因变化变化(7),66%的睾丸TIN(8)被发现其P53基因位点发生变化。
胎儿生殖细胞多能分化功能失调(已确认的特异性标记包括M2A、C-KIT和OCT4/NANOG)可能与TIN和生殖细胞肿瘤的发病相关。对一些非典型的精原细胞瘤通过基因组表达分析和AFP mRNA检测显示,精原细胞瘤与胚胎癌在发生、发展中存在一定重叠(9,10)。连续全基因组筛查的研究和基因表达分析数据表明睾丸癌患者其染色体4,5,6和12(表达型SPRY4,Kit-Liang及Synaptopodin)存在特异性突变(11 - 13)。
睾丸肿瘤发病的危险因素包括:隐睾病史(睾丸发育不全综合征),Klinefelter’s综合征,一代亲属(父亲/兄弟)睾丸肿瘤的家族史,对侧肿瘤或TIN的存在,不孕不育(14-20)。身材过高也是生殖细胞癌的危险因素,虽然还需要进一步确认(21,22)。
睾丸肿瘤具有良好的治愈率。影响预后的关键因素包括:准确的肿瘤分期;
诊断时,在化疗的基础上,进行早期、适当的联合治疗,包括放疗或手术;严密随访和补救疗法。在过去的几十年里,诊断和治疗延误的时间不短缩短(23)。选择在专业的治疗中心进行睾丸癌的治疗非常重要的。虽然在肿瘤早期可以在一些非转移中心得到成功治疗,但复发率较高(24)。对于预后差的非精原细胞瘤,已被证明其总生存时间与该治疗中心所治疗的患者数量相关(差<5例患者)(25)。在相同的的情况下,化疗后残余的肿瘤是否切除与死亡率和总生存期相关(26,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