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本阅读失分解析
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精选5篇)
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精选5篇)第一篇: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文言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对文言文阅读的基本要求是“能借助工具书阅读浅易文言文”,对7-9年级的具体要求是“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诠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
为了遵循《课标》,兼顾农村中学生阅读文言文的水平,本次对学生的答题能力进行测试,分析阅读质量,并提出个人对语文教学对策的一点浅见。
一、命题特点分析试卷主要考查这几项内容:1、能正确划分朗读节奏并断句。
此类题考查学生能否顺畅地朗读文言文,并结合文意正确划分朗读的节奏。
2、理解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在文中的含义。
试题考查学生掌握文言实词和虚词的情况,不是简单地对知识的复现和回忆,而是借助上下文,结合具体语境分析问题,进行知识迁移。
3、理解和翻译文言文中的重点语句。
试题考查学生的翻译是否忠实于原文,是否准确顺畅,语句是否文雅,尤其是对重点实词能否翻译到位。
4、归纳和概括文章内容,把握文意,并对人物及事件等进行简单评价。
该试题考查学生能否从关键词语、语句入手,把握文章或段落的中心,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并用自己的语言把内容要点归纳出来或进行评价。
5、分析和鉴赏作品的艺术特点。
例如表现手法、写作手法等。
该试题考查学生能否借助对文言文大意的理解,对这些作品的写作技巧进行分析和鉴赏。
二、通过检测,发现学生在本试卷的答题情况中反映出以下几点问题:(一)文言文断句存在的问题:1、不懂词义:不懂句中的多义词或兼类词的含义;2、不明语法:(1)给省略主语的语句断句,将前一句的宾补或补语误以为后一句的主语;(2)将含有介词结构的语句断句,割裂介词结构或动词之间的关系。
(二)对文言文实词和虚词掌握情况存在的问题:1、文意不通带来的困难,有些学生读不懂句意和整个文意,对于虚词的用法和意义也就不明白;2、语法不通带来的困难。
学生对句意是明白了,但是句意前后是什么关系,学生又不明白,其原因在于学生对单句的语法和复句的关系不能掌握;3、语境不看造成问题。
语文教学论文:现代文阅读题失分原因与对策
现代文阅读题失分原因与对策现代文阅读理解题在语文a试卷中所占分值大,主观性强,牵涉的知识面广,考生得分率较低。
下面,分析原因,提供对策。
一、审题大意,答非所问阅读理解题设置科学、严谨,需要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弄清答题的方向和要求。
如果疏忽大意,就会答非所问。
如:画线句子运用了哪些人物描写方法?不少考生因粗心大意,忽略题目中的“哪些”,只答一种描写方法,从而造成失误。
还有考生对“你是否同意”、“赞成还是反对”等一类需要作出明确判断的问题,往往忽略,直奔“为什么”或“说明理由”,从而造成失分。
应对策略:答题前一定要认真领会题意,注意题目中问的是“哪些”、“各种”还是“哪个”、“一种”或“某种”,疑问代词是“怎样”还是“什么”,是否问了“为什么”,发掘题目的隐含信息,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一个题目有几问就答几问。
二、概括不全,忽略要点概括归纳是现代文阅读中的必考题,其中以记叙文和说明文居多。
总的来看,既有概括记叙内容、归纳中心、理解人物形象的,也有归纳说明中心、概括说明对象特征的,还有概括论点和论据的。
答题时,语言必须准确、简洁、具体,要主次分明、要点全面。
一般失误类型有要点不全,答非所问,表述不准,不合要求。
如,福州卷《一千张糖纸》:文中的“我”为什么“忽然有一种很累的感觉”?有的考生在答出“因表姑的失信”这一要点后就打止了,忽略了其他原因,从而造成丢分。
因此,回答此类题切忌概括不全、主次颠倒、以偏概全。
应对策略:解答归纳概括性试题,要从整体入手,进行全方位思考,坚信大多数题目在文章中能够“抠”出答案;坚持答案从原文中来:审清题意,在文章中找准答题的具体文段;坚持“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段不离章”的原则,找全答题的信息,摘录相关文句;如果找出的语句不能够直接使用,可根据题目要求进行加工,或摘取词语或压缩主干或抽取要点以重新组织。
把写出的答案代入题目当中,对照原文,看是否正确、合理。
三、只看表象,遗漏本质考查表达能力是现代文阅读的又一重要题型。
高考语文阅读题错误成因分析
高考语文阅读题错误成因分析高考作为我国的一项重要考试,其成绩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具有深远的影响。
语文作为高考的重要组成部分,阅读题的正确率直接关系到学生的语文成绩。
然而,在实际的高考语文阅读题解答过程中,许多学生常常出现错误,这其中的原因多种多样。
本文将对高考语文阅读题错误成因进行详细分析,以期帮助学生提高解题能力,提高语文成绩。
错误成因分析1. 基础知识不扎实高考语文阅读题涉及到大量的文学、文化、语法等基础知识。
如果学生的这些基础知识不扎实,就会在解答阅读题时出现错误。
例如,对文学作品的理解不深,对文学流派、文学史的了解不足,对文言文的语法规则掌握不熟练等,都可能导致学生在阅读题上失分。
2. 阅读理解能力不足阅读理解能力是高考语文阅读题解答的关键。
部分学生在阅读文本时,不能准确抓住文章的主旨,对文章的结构、作者的观点把握不准,甚至出现曲解文意的情况。
这种阅读理解能力的不足,往往导致学生在解答阅读题时出现错误。
3. 解题技巧缺乏高考语文阅读题有一定的解题技巧,如快速阅读、精读、寻读等。
部分学生在解题时,没有根据题目的要求采用合适的解题技巧,导致阅读效率低下,无法准确找到答案。
此外,一些学生在解答问题时,不会运用排除法、对比法等解题方法,也会增加解答错误的概率。
4. 时间管理不当高考语文考试时间有限,学生在解答阅读题时,如果时间管理不当,容易导致某些题目花费过多时间,影响其他题目的解答。
一些学生在面对难题时,不能合理放弃,试图攻克所有题目,结果导致时间分配不均,整体成绩受到影响。
5. 心理因素影响高考是一场竞争激烈的考试,学生在考试过程中可能会受到心理压力的影响。
部分学生在考试时,由于紧张、焦虑等心理因素,导致思维混乱,阅读理解能力下降,容易出现错误。
6. 教学模式与评价体系目前,我国的高考语文教学模式和评价体系可能存在一定的问题。
一些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过于注重应试技巧的培养,忽视了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提升;部分学校对语文成绩的评价过于注重分数,忽视了学生个体差异和发展潜力。
现代文阅读:常见的六个失分点
现代文阅读:最为常见的六个失分点福建教育学院石老师[导言]中考现代文阅读,学生较为担心,因为往往答不全,只能得一部分分;而老师又较易忽视,因为老师往往认为“无从训练,提高不快”。
其实,现代文阅读,我们学生常见失分点不多,重点解决之,阅读分数也就提高了。
现思考最近福州学生阅读答题情况,总结如下。
语句赏析不到位★赏析句一般选择有修辞手法或表现手法独特的句子来赏析,要先指出修辞或手法(1分),然后分析作用(1分)与意义(2分)。
[示例1]分析文章划线部分的语言表达技巧(4分)相关语段:我书房中许多寂寞的什物,正承受着它温柔的抚摩,这四周阳光也一样地安静。
我可以在时间的推移中,感受到阳光的优美步伐,它如同一个小女孩,掀起裙角,蹑着小脚,从我房间走过,尔后又静静地离开。
她的到来,只相当于秋天里落叶的一次自然降落,而不会惊扰我凝神时的短暂安睡。
(《触摸阳光》)分析:大多考生写:用比喻的手法,写出了阳光的可爱。
这仅得1分。
修辞手法一般从表达作用与表达内容上分析,而表达内容一般又要从表达意义与情感意义来分析。
考生上个答案,只是分析出修辞手法,其表达作用、表达意义与情感意义均为分析到位。
于是也就还要加上下句才算分析到位。
生动形象(1分)地写出了表达出阳光自然降落的优美(或可爱)(1分),写出了阳光给自己带来短暂安睡的欣喜。
(1分)。
要点筛选不到位★筛选要点,是考查语言信息的筛选能力,是高考的常考点。
阅读筛选时,要整体把握,理清层次,这样,要点才能概述全面而不遗漏。
[示例2]核聚变的优势有哪些?请分点概括。
(4分)相关语段:最常见的核聚变反应的原料,就是从海水里提取的氢和氢的同位素‚氘‛及进一步处理所获得的‚氚‛。
有一种对核聚变的形象说法是‚海水变能源‛。
因为核聚变的原料是氢和氢的同位素氘、氚,氢和氢的同位素氘都是在海水里大量存在的。
它们也很容易从海水中提炼出来,提炼过程也不会产生任何污染,不像挖煤、开采石油等对环境污染严重。
四年级阅读失分点及训练
四年级阅读失分点及训练
四年级阅读失分点及训练方法如下:
一、失分点分析:
1. 词汇量不足:四年级学生的词汇量有限,对于一些生词无法理解,导致对文章的整体理解出现偏差。
2. 理解能力有限:由于年龄和认知能力的限制,学生可能无法完全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
3. 答题技巧缺乏:部分学生可能知道文章的意思,但在答题时无法准确提取信息,或表述不清。
二、训练方法:
1. 增加词汇量:鼓励学生多阅读,在阅读中学习新词汇和表达方式。
2. 提高理解能力:
精读练习:选择一些适合四年级水平的文章,进行精读训练,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提问与讨论:读完文章后,提出问题让学生思考和讨论,促进深入理解。
3. 培养答题技巧:
信息定位:训练学生快速找到关键信息的能力。
表达清晰: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表述答案,而非直接抄
写原文。
4. 多做模拟题:选择一些模拟试题,让学生熟悉阅读理解的题型和答题方式。
5. 反思与总结:每次练习后,引导学生反思自己的答题过程,找出自己的不足之处,并针对性地加强训练。
6. 与生活结合:将阅读与生活实际相结合,选择一些与学生生活相关的文章,提高他们的阅读兴趣。
7. 家长参与:鼓励家长参与孩子的阅读训练,可以一起读文章、讨论,提高孩子的阅读积极性。
通过以上方法,四年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可以得到有效提高,减少失分点。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农村地区的初中生学习任务繁重,而且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因此在现代文阅读方面往往存在许多的主观题失分原因。
本文将针对这些失分原因展开分析,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阅读态度方面阅读态度是影响考生阅读理解能力的一个重要因素。
一些学生缺乏阅读积极性,对于课外的阅读没有兴趣和热情,导致阅读能力不佳。
此外,一些学生在考试中考虑太多,心态过于紧张,从而影响了阅读的顺畅度和深度。
针对这类失分原因,可以采用以下对策:1. 激发阅读兴趣。
教师在课堂上可以挑选有趣的文章进行讲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阅读。
同时,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提高他们对阅读的主动性和自愿性。
2. 放松考试心态。
考生应该充分了解考试难度,根据自己的实力进行合理的考试规划。
在考试前,可以适当进行放松活动,减轻紧张情绪,提高自信心。
二、词汇理解方面词汇理解是现代文阅读考试的重要一个环节。
但是,由于词汇量不够丰富,以及阅读阅读速度过快造成的语境猜测不准确等原因,导致很多学生在考试中出现词义理解错误的情况。
1. 提高词汇量。
通过词汇积累,提高词汇量能够加快词汇理解的速度和准确性。
可以通过背诵单词,进行同义词和反义词的归类整理来提高词汇量。
2. 增强语境理解能力。
阅读时应注意句子结构和上下文,根据语境作出正确的判断,并尝试预测文章的走向和信息重点,从而更加准确地理解文章。
阅读技巧的使用可以提高学生的解析能力和文本把握能力。
但是,由于缺乏阅读技巧和训练不够充分,很多学生在考试中无法灵活运用阅读技巧,从而导致失分。
1. 提高阅读技巧。
对于阅读中常见的技巧如预测、略读、精读、比较和归纳等进行细致的分析和教学。
通过增加阅读技巧的训练,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理解能力。
2. 进行阅读训练。
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注意加强阅读训练,让学生多进行阅读并逐渐增加难度,这样可以加深阅读经验,从而更加熟练地运用阅读技巧。
总之,农村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考试中出现主观题失分问题主要是因为阅读态度、词汇理解和阅读技巧不足。
古诗文本阅读(2):“内容”重点突破4类失分点(上)-2023年高考语文二轮复习讲(全国通用)
【易错案例】 道理都在六经中,熟读周公的七月诗,要多读书。
【错因剖析】 第一句:因主观臆断,导致句意理解偏差。“道在六经宁有尽”
不能简单地理解为“道理都在六经中”,此句是说“读书学习岂有尽 头”,正如“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可借助此句对“宁有尽”进一步 理解,“六经”也不单指六经,而是指这一类的书,诗人以此告诫子 孙要法乎先贤,发奋读书。第二句:感情理解笼统。“熟读周公七月 诗”不能仅理解浅层意思为读书,而是要结合周公的品格,他心怀家 国,正如陆游一生为国尽忠,鞠躬尽瘁,所以理解时在情感上应体会 到陆游对子孙的告诫,即让他们能够如周公一般修身立事,报效家国。
【典例答案】
诗人借助这两句对子孙提出要求:诗书无涯,发奋读书;法乎先 圣,修身立事;心怀家国,永存社稷。
【解题对策】
1.注重对关键词的理解
对诗歌内容的理解,要把握诗歌中关键词的意思,然后通过关键词的意 思来整体理解诗歌的意思。理解句意,不能主观臆断,要结合具体语句进行 分析理解。
古诗语言本质上是文言文,既然是文言文,我们完全可以用推断文言实 词词义的方法去推断其中的疑难词语。要特别注意三类疑难词语。
一是古今异义词。如[宋]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风流总被,雨打 风吹去”中“风流”就是一个古今异义词,这里指“英雄业绩”。
二是关键却又难以理解的词。如2019年全国卷Ⅱ《投长沙裴侍郎》中 “男子受恩须有地”中的“地”字很模糊,很难捉摸,而选择题D项,尽管 该项不正确,但多少有助于对该字的理解。“地”有台阶意,即能从容站脚 的地方,再抽象一点解释就是指受恩惠的理由。
易错点二:因遗漏或不能整合诗中信息而导致形象概括分析不准
对诗歌形象概括分析不准,往往是因为“遗漏信息”“不能整合信 息”。“遗漏信息”,即不能筛选出诗歌中所有的形象,可能会遗漏 人、事、景、物、理等中的一项或几项。“不能整合信息”,即对形 象的特征和体现的意义理解有偏差,对诗句中人、事、景、物、理等 信息要点不能有效整合。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现代文阅读主观题是中考语文考试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考查学生文学素养和思维能力的重要手段。
农村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常常存在失分情况。
本文将分析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并提出应对策略。
词汇量不足。
农村学生由于受到教育资源的限制,词汇量相对较少。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经常要求学生理解并运用一些高级词汇。
如果农村学生对这些词汇不熟悉或理解不到位,就很难准确回答问题。
阅读理解能力不足。
由于农村学生平时接触的文化环境较为封闭,对于一些现代文阅读中的文化背景和含义理解不深刻。
而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往往要求深入理解文章内涵,在文化背景和文学常识的基础上进行思考。
如果学生对这方面的知识了解不足,就无法准确回答问题。
文学鉴赏能力不足。
对于农村学生来说,接触文学作品的机会相对较少,对于一些文学手法和艺术特点不熟悉。
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经常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一些文学鉴赏能力,分析文章的结构、描写手法等。
如果学生对这方面的内容不了解,就难以写出准确的答案。
提升词汇量。
通过增加课外阅读、组织词语网络等方式,拓宽学生的词汇量。
采用词汇训练、背单词等方式巩固学生对词语的掌握,使学生能熟练理解和应用高级词汇。
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培养学生多方位的阅读能力,包括对于不同文化背景的理解和理解各种文章类型的能力。
通过组织学生阅读乡村故事、现代报刊杂志等适合农村学生的文本,扩大他们的文化视野,提高对文化背景的理解。
加强文学鉴赏能力。
通过讲解文学作品的艺术特点、组织文学欣赏课等方式,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引导学生进行文学创作,培养他们对文学艺术的独立思考和创作能力。
学校和家庭也应该共同努力,提供更多资源和机会给农村初中生,在阅读和文学方面给予更多关注和指导。
学校可以组织更多的文化活动,展示优秀的文艺作品,让学生亲身体验和感受,从而提高他们对文学的热爱和理解。
家庭可以提供丰富的阅读材料,为孩子提供一个良好的阅读环境,鼓励他们多读好书,积累文化知识。
阅读理解失分分析
• 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兴趣,选择合适的阅读材料
• 丰富学生的背景知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
• 传授有效的阅读技巧和策略,提高阅读能力
• 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和策略,提高阅读效率
• 重视学生的阅读过程,鼓励思考和提问
阅读理解失分矫治的案例分析
分析典型的阅读理解失分案例,找出失分原因
• 了解学生的认知水平和阅读习惯
阅读理解失分分析
S M A R T C R E AT E
CREATE TOGETHER
01
阅读理解失分的定义及原因概述
阅读理解失分的定义及表现形式
阅读理解失分是指在阅读过程中,读者无法准确理
解文章主旨、抓住关键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的能力
阅读理解失分的表现形式
• 无法理解文章的主旨和作者的意图
• 误解文章内容,导致答案错误
• 无法抓住文章中的关键信息
• 无法回答与文章内容相关的问题
• 无法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 阅读速度慢,影响答题效率
阅读理解失分的主要原因分析
背景知识不足
• 对文章涉及的领域知识了解不多
• 对文章中的文化背景、历史背景等了解不足
• 对文章中的作者和作品了解不深入
语言能力不足
• 生词量多,阅读困难
• 语法知识不扎实,影响理解
• 词汇搭配和句型结构掌握不牢,理解受限
阅读技巧缺乏
• 没有掌握快速阅读、略读、扫读等技巧
• 没有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边读边思考、做笔记等
• 没有运用有效的阅读策略,如预测、提问、总结等
阅读理解失分的负面影响及应对策略
阅读理解失分的负面影响
• 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和自信心
• 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动力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失分的五大症状
课程篇一、知识建构不系统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尽管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主,但考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文体及表达知识,分析就可能抓不住要点,综合就容易挂一漏万,鉴赏评价或许就不知从何入手,探究就更难找到路径。
因为知识建构不系统而导致失分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
如题:“文章开头描写宏村秋景有什么作用?”参考答案是:“开头点明季节,描写了优美的风景,营造了古雅的意境;引出下文,为写荷叶作铺垫,同时映衬残荷之美。
”这道题就涉及“开头的作用、景物描写的作用”等相关知识。
如果考生没有相关“死”的知识,就会胡言乱语。
近年来,文学类就开头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直接设题或间接设题的高考题是很多的,比如广东卷《泥泞》第16题:“文章在开头花了不少笔墨描写雪,这样写有哪些作用?”又如2011年广东卷《严冬海猎》第16题:“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描写的意图。
”江西卷《晚秋》的第16题:“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回答这类问题,只有熟知景物描写的作用,才能根据具体的景物描写,有针对性地作答。
所以在备考过程中,学生首先要善于归纳经典题目的答题要领,掌握“死”的知识,包括小说三要素;修辞手法的作用;人称使用知识;标题的作用;各种重要句子、重要语段的作用等。
二、文本解读不透彻考生只有真正读懂文义,作答时才能具体准确。
游离文本,或凭着印象作答,即使答案的基本骨架是正确的,分析错误也不能得分。
比如16题(问题及答案见上段),0分示例:“文章开头描写了宏村秋景,运用了对比的表现手法,作用:是为了下文我有长留宏村的这种想法作铺垫,也具体地描写出当时的情景,使人有种身临其境的感受,更使文章更胜一筹,引人入胜。
”这个答案其实已具备参考答案的基本框架“为下文……作铺垫”,但结合文体分析部分“为下文我有长留宏村的这种想法作铺垫”是错误的,而答案的其他部分也不沾边,所以为0分。
常见阅读理解失分原因分析
常见阅读理解失分原因分析
1.不良的阅读习惯
考生普遍存有着阅读速度慢的缺点,主要由不良阅读习惯所致,如:阅读中默念、翻译、“一步三回头”、有声阅读、手指着读、每词必查、过多注重语言细节、语法分析等,阻碍了对文章的整体理解与把握,严重降低了阅读速度,影响了阅读效果,造成了阅读失分。
(1)机械式阅读
做阅读理解题时许多学生习惯于逐字逐句分析文章的阅读步骤,阅读速度很慢,常常不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做完全部阅读理解题,而且做题的准确率很低,造成得分率很低。
(2)分离式阅读
指学生在阅读中,只注重单个语句的语法分析和含义理解,忽视对语句之间关系和文章总体结构和写作技巧的分析,逐字逐句的阅读,“只见树木不见森林”,从而影响阅读速度和准确率。
3.不恰当的推理判断
(1)依据经验常识判断
阅读理解题要求考生根据所阅读的材料来选择和答题,所读文章是做题的出发点和依据,而许多考生没有意识到这个点,常常根据生活的经验常识答题,结果造成失分。
(2)“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式的以偏概全判断
以偏概全是由事物局部情况推出关于事物的整体情况的结论。
这种思维定势常常使考生仅仅根据文章的某几句话就推出关于文章的全部结论,影响对文章的理解;错误选择阅读理解的答案,直接影响阅读理解的准确率。
4.不牢固的基础知识
阅读理解水平的考试不但考查考试的阅读理解水平,还要求考生具有一定的语言知识、语法基础、文化常识和词汇量及词义辨析水平。
在阅读理解题目中,有些选项相近却不相同,考生常常由于不能区分这些选项的差别而失分。
还有些因不了解西方文化背景和思维方式而理解错误。
可见牢固的基础知识也是做好阅读理解不可或缺的因素。
阅读理解失分的原因和方法
阅读理解失分的原因和方法说实话阅读理解失分这事儿,我一开始也是瞎摸索。
我觉得阅读理解失分吧,首要原因就是没读懂文章。
这就像你去一个陌生地方,完全不看地图也不听人指路,就乱走一通。
我以前做阅读理解的时候,总是读文章读得特别快,读个大概就赶紧去做题了,结果很多题都做错了。
这就是犯了囫囵吞枣的错误。
比如说有一篇介绍历史文化现象的文章,我读完就只记得一些关键词,没理解透彻那些文化现象背后的意义啊、影响之类的东西。
还有个失分原因是对题型不熟悉。
各种题型就像不同的关卡一样,你不了解关卡规则怎么闯关成功呢?像那种找出文章中心思想的题,我一开始以为就是找文章里出现频率最高的词,后来才发现不是这么回事。
你得从整体上去把握文章脉络,看看作者到底想表达一个什么大的观点。
那要解决这些问题,我试过很多方法。
首先,在读文章的时候一定要慢下来,一句一句读明白。
这就好比吃米饭,得慢慢嚼才能品出味道,吸收营养。
而且要一边读一边在心里大概总结每一段讲了些什么。
读完全文之后,还要对文章整体结构有个清晰的认识。
是总分总结构呢,还是分总结构之类的。
对于题型,我就把以前做错的题都找出来,专门研究每种题型的答题思路。
比如说细节理解题,就得回到原文里去找对应的句子,再根据句子内容确定答案,不能自己想当然。
就像寻宝一样,你得根据线索回到藏身之处找宝藏,不能在别的地方乱猜。
平常要多读各种类型的文章也很重要。
我以前只喜欢看小说,对那种科普类、论述类的文章完全没兴趣。
后来为了提高阅读理解能力,逼着自己看一些科学杂志、文化评论之类的文章。
看得多了,再遇到类似的阅读理解文章就感觉轻松多了。
总之,阅读理解失分不可怕,只要找到原因,用对方法,还是能提高得分的。
我再说一下词汇量的问题。
词汇量不足就像你做饭没有食材一样。
如果文章里好多单词都不认识,那肯定理解不了文章在说什么。
所以背单词是很有必要的。
我以前背单词就是拿着单词书死记硬背,效果特别差。
后来我改变了方法,我会把单词放到句子里去记忆。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一、词汇理解困难。
农村初中生的词汇量相对较少,词汇理解能力较差,导致对现代文阅读中一些生僻词汇和复杂句式的理解困难,进而影响对文本整体的理解。
二、缺乏固定的阅读方法。
农村初中生在平时的阅读中往往没有形成系统的阅读方法,缺乏有效的阅读策略。
在阅读理解训练中,对于题目的理解和解题方法的选择不准确,容易导致失分。
三、阅读速度慢。
农村初中生阅读速度相对较慢,无法在规定的时间内读完文章,导致无法全面理解文章内容,进而对答案产生困扰。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以下对策来提高农村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中主观题的得分率:一、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可以通过扩大词汇量,有针对性地进行词汇训练。
可以利用课外时间阅读课外书籍,积累更多的词汇,并通过词汇记忆和应用来提高词汇理解能力。
二、培养有效的阅读方法。
可以通过指导学生采用主题段落阅读法、先读题后读文等阅读方法,提高学生对文章的整体把握和细节理解能力。
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在阅读题目时注意关键词,辨别题目的类型,选择合适的解题方法,提高解题准确率。
三、提高阅读速度。
通过培养学生每天坚持阅读的习惯,逐渐提高阅读速度。
可以采用分段阅读的方法,先快速浏览文章整体,了解文章结构和主要内容,再逐段细读,提高阅读效率。
四、加强实际阅读训练。
针对现代文阅读题目进行定期的模拟训练,使学生熟悉题目类型和解题策略,提前预习相关知识。
可以让学生多阅读各类文章,提高对不同题材的理解能力,培养综合素养。
五、探究阅读背后的文化内涵。
对于一些文化内涵较深的文章,可以通过教师导读和课堂探讨的方式,帮助学生深入理解作者思想和用词用句的意义。
使学生能够从文化角度去审视现代文,提高对文章主题和语言的把握。
农村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上失分的原因主要是词汇理解困难、缺乏固定的阅读方法、阅读速度慢等。
针对这些问题,可以采取提高词汇理解能力、培养有效的阅读方法、加强实际阅读训练、提高阅读速度等对策来提高学生的阅读成绩。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信息的快速传播,现代文阅读已成为初中生学习的一项重要内容。
然而在现代文阅读的主观题中,农村初中生频频失分的现象也频频出现。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
一、原因分析1.文化环境的差异农村和城市的文化环境存在较大差异,农村学生的家庭背景、社会环境和学校条件等均与城市学生存在明显差异。
农村学生的家庭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和鉴赏能力缺乏创建,这往往导致他们对现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不足,从而影响了他们在主观题中的表现。
2.缺乏实践机会在农村,学生接触现代文的机会较为有限,缺乏文学作品的实际应用和实践机会。
由于缺乏实践机会,农村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相对较低,很难在主观题中进行深入的分析和判断,因此容易失分。
3.学校教育的不足部分农村地区的学校教育水平较低,教师对于现代文的解读和讲解能力相对较弱。
这导致学生在课堂上对于现代文的理解能力与鉴赏能力并未得到充分的培养和发展,这也让他们在主观题中容易失分。
二、对策建议1.搭建文化交流平台学校可以通过组织一些文化交流活动,邀请一些文学专家或作家到学校进行讲座,帮助学生了解现代文的内涵和特点。
学校也可以建立学生文学社团,提供更多的实践机会,促进学生对现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的提升。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学校和政府部门可以加大对农村学校教师的培训力度,提高教师对现代文的解读和讲解能力。
学校也可以鼓励教师参与一些现代文鉴赏的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水平,从而提高学生的现代文阅读水平。
3.丰富教学手段教师可以通过利用多媒体教室、组织朗读比赛、推荐好书等形式,帮助学生对现代文进行更深入的了解和学习。
教师还可以通过学生的作文、阅读笔记等形式,对学生的现代文阅读能力进行检测和提高。
4.家长的引导和支持学校可以组织一些家长会,邀请家长一起参与学生的现代文学习,让家长了解学校的教学计划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从而引导家长在家中给予学生更多的支持和指导。
高考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
柯灵) 巷(柯灵) 巷是散文与图画
优娴
宁静 作者的建议与劝说
悠闲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安全平易便于民众休闲 小巷的魅力
方法一:切分整合,精准概括。 方法一:切分整合,精准概括。
切分法:圈点批划文本的局部信息。 切分法:圈点批划文本的局部信息。 文本的局部信息 归并法:将同类信息予以合并, 归并法:将同类信息予以合并,像数学的合并同 类项一样来处理信息, 类项一样来处理信息,将同一小话题或分话题的内容 集中在一起,予以整合。 集中在一起,予以整合。 方法过程:把握句意 把握信息块 段意层意→ 把握信息块→段意层意 方法过程:把握句意→把握信息块 段意层意 理清脉络
方法二:多维思考,扣题解答。 方法二:多维思考,扣题解答。
文章结 歌台剧 文章 结 尾 写“ 长街 闹市 、 茶馆 酒楼、 歌台剧 院 ” 用意 是什么 是什么? 长街闹市、茶馆酒楼、歌台剧院分别适合喜爱逐臭 歌台剧院分别适合喜爱 争论是非 是非、 钲镗者 人的地方, 争利、争论是非、听锣鼓钲镗者这三种人的地方,具有 嚣闹杂的特点 以此反衬小巷的安静 的特点, 喧嚣闹杂的特点,以此反衬小巷的安静,小巷是适合喜 淡泊、沉思者的佳处 从侧面 爱宁静淡泊、沉思者的佳处,从侧面来表现了小巷的魅 力。 (从 内 来看,从 现 来看)
方法一:切分整合,精准概括。 方法一:切分整合,精准概括。
切分法与归并法的运用,既可以把握组成句子的语 切分法与归并法的运用,既可以把握组成句子的语 词信息,还可以有效地把握局部语言的信息, 词信息,还可以有效地把握局部语言的信息,如语段或 句群的信息,进而把握文本的整体意思 理清脉络层次。 整体意思, 句群的信息,进而把握文本的整体意思,理清脉络层次。 运用此法可使我们对于现代文阅读可以作出有效概括, 运用此法可使我们对于现代文阅读可以作出有效概括, 提高概括型题目答题的精确性与准确性, 提高概括型题目答题的精确性与准确性,走出现代文阅 读概括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泥淖。 读概括时“胡子眉毛一把抓”的泥淖。
剖析初中语文阅读答题丢分现象
剖析初中语文阅读答题丢分现象现代文阅读是语文考查不二的选择,它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理解文本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筛选信息的能力、感悟体验的能力和语言的表达能力。
为了提升现代文阅读答题的正确率,笔者提出现代文阅读中常见的失分情况并找到应对策略,防“错”于未然,对以往的考试试卷现代文部分答题情况进行分析,发现考生在现代文阅读理解部分失分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审题不严,回答不全现代文阅读的考点比较多而散。
为了比较全面地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命题者往往从不同的角度来命题。
有时会在题干中附加不少修饰限制的语句,在答题范围、答题角度、字数的多少、答题的方式等方面提出极为苛刻而明确的要求。
学生在审题时要逐字逐句审清楚,准确把握命题者的意图。
如果粗心大意,审题不严,就会造成不必要的丢分。
二、定位不准,筛选不全筛选信息题是阅读中最常见的题型。
筛选的范围可以是全文,也可以是某一个或者某几个语段的内容段落。
因此,要求学生在解答阅读题之前,必须通读一遍文章。
这一遍要逐字阅读,了解每段的大致意思以及文章的主要内容,要能抓住文章中的关键词,尤其是文章结尾处的议论抒情的句子,把握文章的主旨,弄清楚作者的写作意图等。
学生在解答问题时能够结合题干要求筛选信息,最后归纳组织答案即可。
然而学生在阅读过程中,一些学生对文章的阅读只是走马观花,甚至一目十行。
在文章写了什么,思路是什么都不是很清楚的情况下,就匆忙答题,导致在回答筛选信息题时,定位不准,筛选信息不够全面而造成丢分的惨败。
三、考点不明,张冠李戴在现代文阅读中,会涉及一些必要的问题常识和表达技巧,而有的学生平时没能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所要考查的知识点掌握不牢,对科技作品和议论文的阅读中一些专用术语分辨不清,将比喻论证误写成打比方,科技作品中的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误写成举例论证。
又如,结构作用类,有些学生根本不知道何谓结构,在结构上有哪些作用,还有的学生虽知道“承上启下”的作用,但不会分析是承接上文什么内容,领起下文什么内容,抑或是对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分辨不清,张冠李戴,造成很可惜的丢分。
中考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
中考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中考现代文阅读失分原因及对策【内容提要中考中现代文阅读题失分的原因很多,主要原因是考生在答题时,研究题意不仔细、光凭感觉答题、答题没有整体意识。
在答题时,考生假设能从“读懂”“读通”两个方面去把握,会避免失去很多分,提升本身的考试成绩。
【本文关键词现代文阅读;研究题意;整体意识随着新的教学方式的转变的透彻,中考语文试卷当中现代文阅读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
笔者对这些年以来许多省市的中考语文试卷研究后发现,阅读题在中考中分值一般在40—50分左右,而现代文类阅读题又占此中70%的分值。
实际教学中,我们研究发现,学生在做现代文阅读题时失分较多,并且许多现代文阅读内容并不难理解,题材目的难度也不大。
一篇看似简单的现代文为什么让学生连连失分呢?联合教学实际本文认为主要体现在下面几点的原因:一、原因研究1.研究题意不仔细许多考生做题时喜欢走马观花,骑在马上看花当然看不仔细花,考生在研究题干时常常犯这样的错误。
咱们知道,出卷教师在命题的时候,为了使答案尽大概单一,往往要在题干上设置很多的修饰限定语句,这样也有助于指引考生明确答题的方向,因此咱们可以充实的应用题干上的这些语句,来做出尽大概符合出卷者意图的答案。
2.光凭感觉答题考生由于岁数原因,逻辑思辨本领和研究归纳本领都不强,考生在答题的时候常常犯“跟着感觉走”到错误,草草看看阅读题的题干,在还没有完全读懂文章的情况下,就凭着对文章的刚开始理解去完成答案,这便是造成答案不完善和答非所问的原因。
3.答题没有整体意识考生在答题的时候,粗枝大叶,看见语段中有题干要求的部分答案,就马上写在答题纸上,孰不知,有部分考学生归纳本领的标题,答案往往必要有一定的概括性,一定要关照本段全段大概相邻的几段甚至全篇才可以做出完整的答案。
这种只见树木不见丛林的答题方式是考生在做阅读题是常常犯的一个错误。
二、对策探索明白了答卷失分的原因,那么怎么样才气做出正确而又完整的答案少失分或避免失分呢?本文认为,要做到“读懂”、“读通”、“ 言简意赅分条作答”、“分清文体说行话”这四个方面。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考现代记叙文阅读题失分原因分析(通用)
初中语文教学论文中考现代记叙文阅读题失分原因分析(通用)中考现代记叙文阅读题失分原因分析今年中考,记叙文阅读答题质量不高,4个小题,10分,抽样调查,难觅满分得主,普遍得分5分、6分。
通过分析,我觉得有四个方面的原因。
下面是我结合学生答题情况的分析。
一、文本阅读不够认真。
考题:22.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3分)一般来说,标题是文本内容的高度概括,或者揭示文本中心。
显然,这道题考查的是学生的整体感悟能力。
这就要求学生认真阅读文本,把握记叙文的六要素。
原文故事的主要人物是哥哥,事件是哥哥照顾遭车祸的弟弟6年了,并且还在继续。
重点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
如果认真读了原文,很容易就能获得这些信息,从而知道原文通过哥哥对弟弟持之以恒的照顾来赞美不离不弃的浓浓亲情,歌颂真诚、善良等美好品德。
这样正确答案就有了,就不会认为将题目改为“那车一开,就是6年”更贴切,更不会出现“因为火车还没有到站,所以原题目好”或者“因为火车到站了,所以改的好”等0分答案。
二、信息筛选不准确。
试题:23.文章重点描写了哥哥担心弟弟醒来,着急赶回医院的情形。
请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动作描写,依次填写在横线上。
(3分)惊呼→________→脱衣服→________→向对岸游去→________学生初见这道题,可能是一阵“窃喜”,因为在平时的训练中已经不止一次的讲到人物描写的方法,从文中找出动作描写自然是很简单的,但是阅卷后反馈出来的信息,却是大多数考生都未能拿到满意的分数,原因何在?我认为是没有认真筛选信息。
文中的动作描写有很多处,除了题干中列出了的,还有如“飞快地往回跑”、“扯开喉咙喊”、“挣脱我的手”、“跳进河里”、“把衣服和烧鸡顶在头上”、“上岸”、“向我挥挥手”、“一边穿衣服一边向医院跑去”等表示动作的词句,答案要的是表现哥哥赶回医院的“着急”的动作,很多考生就忽略了“着急”的限制,致使答案不准确。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
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原因及对策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文阅读在初中教育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在农村初中生中,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在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常常失分,这对他们的语文学习和综合素质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我们有必要深入分析农村初中生现代文阅读主观题失分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帮助他们在这一方面取得更好的成绩。
1. 缺乏实际阅读经验农村学生的家庭环境和学校条件相对较为闭塞,他们很少接触到丰富多样的文学作品,缺乏实际的阅读经验,这使得他们在阅读理解和鉴赏方面存在一定的不足。
2. 缺乏批判性思维由于长期受到传统教育的影响,农村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相对较弱,他们难以从文本中获取深层次的信息和情感,无法准确理解作者的用意和表达。
3. 语言能力不足农村学生的语言能力一般较差,他们对于一些抽象、生僻的词语和表达方式容易产生困扰,导致在现代文阅读中不够细致和深入。
4. 缺乏自主阅读的习惯由于学校和家庭对阅读的重视程度不够,农村学生缺乏自主阅读的习惯,无法主动去理解和分析文本,造成在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失分的情况。
1. 拓宽阅读渠道学校教师和家长要共同努力,帮助学生拓宽阅读渠道,鼓励他们接触各种类型的文学作品,提高阅读经验和能力。
2. 培养批判性思维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分析文本、讨论作者用意等方式,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文学作品。
3. 强化语言训练学校可以开设针对语言能力提升的专项训练课程,帮助学生解决语言困扰,提高对文本的敏感度和理解能力。
4. 培养自主阅读习惯除了课堂教学,学校和家长还可以共同努力,建立良好的自主阅读氛围,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和阅读各类文学作品,培养他们独立思考和分析的能力。
5. 注重文学素养培养除了注重语文知识的学习,学校还应该注重对学生的文学素养培养,引导他们热爱文学、善于思考、发现美感,从而提高他们对现代文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农村初中生在现代文阅读主观题中的失分主要是由于缺乏实际阅读经验、批判性思维不足、语言能力不足以及缺乏自主阅读习惯等原因造成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本阅读失分解析文学类文本阅读在全国各份高考试卷中都有呈现,且绝大多数为必做题。
文学类文本阅读赋分一般都比较大,在20分左右,有的省份达到25分。
虽然赋分多,但考生在此题上的得分却不多。
据统计,得分率一般在50%左右,个别小题的得分率甚至低于30%。
这是什么原因呢?抛开惯常所说的理解不透彻、表达不规范、书写不清晰等因素,本文结合2011年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从学的角度、考的角度和改的角度,进一步分析此类考题失分的原因。
一、学的角度:文体知识及有关表达知识的建构不系统文学作品主要包括诗歌、散文、小说、戏剧文学等四种体裁。
一直以来,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都集中在散文和小说上。
2011年全国17套高考试卷,考查散文阅读的有8套,考查小说阅读有9套。
虽同为文学类文本阅读,但二者所需要的知识支撑却不尽相同。
拿小说阅读来说,小说阅读试题一般都紧紧围绕小说的“三要素”和主题思想来设置,考生如果不能很好地掌握“三要素”等知识,就不太可能全面而准确地回答相关问题。
例如全国新课标卷文学类文本阅读选用的材料是林海音的小说《血的故事》,第(2)题考查的是情节中“细节”的作用:“小说一开始就写乘凉会上的‘南腔北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
”考生假如不了解小说情节的发展是为塑造人物和表现主题服务的,就很难回答出“表明乘凉会上的人们的外省人身份”(形象塑造作用)、“揭示小说‘中华民族血浓于水,应该一家亲’的主题及解读路径”(表现主题作用)和“照应下文出现的各种方言”(情节自身的作用)。
第(3)题考查的是人物形象,题目直接设问:“‘外省郎’彭先生有哪些性格特点?请简要分析。
”一般说来,概括人物特征、分析典型性格,离不开人物形象塑造的知识。
比如:可以直接从人物语言、动作看性格,从肖像描写看性格,从神态特点看性格,从心理活动看性格等;还可以通过作者的议论或者作品中其他人物的评价等间接地看性格。
考生如果缺乏这些“人物”知识,一般很难准确把握人物的性格特点。
就自然环境描写的作用直接设题或间接设题的就更多了。
如广东卷《严冬海猎》第16题:“阅读文中两处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请分别说明作者描写的意图。
”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第14题:“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浙江卷《第九节车厢》的第14题:“赏析画线部分的景物描写。
”江西卷《晚秋》的第16题:“请指出小说开头画线部分景物描写的主要作用。
”回答这类问题,只有熟知景物描写的一般作用,如揭示时令、渲染气氛、衬托人物心情、推动情节发展等,才可能根据具体的景物描写,有针对性地答题。
否则就只能信口开河,不得要领。
文学类文本阅读就有关表达知识直接设题的也很多。
如浙江卷《第9车厢》第13题:“故事的主体部分采用第几人称叙述?有什么效果?”湖南卷《想飞》第17题:“谈谈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运用第二人称的好处。
”考生如果没有较好地掌握人称使用知识,回答问题就很难答到点子上,也难免答得不够全面。
掌握知识是形成能力的前提和基础。
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尽管以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能力、鉴赏评价能力和探究能力为主,但考生如果缺乏必要的文体及表达知识,分析就可能抓不住要点,综合就容易挂一漏十,鉴赏评价或许就不知从何入手,探究就更难找到路径。
当然,“死”的知识必须同“活”的材料紧密结合,才能使答案有骨架、有血肉,否则只能是贴标签、述名词,也同样会失分。
二、考的角度:命题专家深度研读和考生浅层理解不匹配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考查考生的分析综合、鉴赏评价和探究能力都是通过考生对文本的阅读理解来实现的。
命题专家在对文本进行深入研读的基础上,根据考点要求,设置相应的考题并提供参考答案,拟定参考答案也是挖空心思和集思广益。
而考生在考场这个特殊的空间和极为短暂的时间里,阅读文本只能浅尝辄止,对文本理解的深度和广度与命题专家很难相提并论。
所以,考生在回答命题专家命制的高考试题时,难免失分。
例如全国大纲卷《针挑土》第16题:“文中反复出现的‘针挑土’有哪些丰富的内涵?”回答这个问题,需要考生在较短的时间内,找到文中出现“针挑土”的地方,并加以分析、综合。
第一次出现“针挑土”是在文章的开头,主要句子是“黑妮就是在针挑土”。
这句中的“针挑土”,“揭示了黑妮的工作状态,从一点一滴做起,持之以恒,积土成山”(参考答案)。
再一次出现“针挑土”是在文章的最后,主要句子是,“我查了针挑土的俗语,原来是这样说的,‘成家好似针挑土,败家好似水推沙’,‘赚钱好似针挑土,花钱好似水推沙’”。
这里“针挑土”的内涵,参考答案提供的是“水滴石穿、永不言败的精神象征世世代代生生不息”。
考生能够理解到这样的深度并概括出这两点来,实在不易。
更不容易的还在于参考答案的另一点,是作为第二小点呈现的,即“‘湘援游’现状的隐喻:苗族传统文化正在慢慢消退,要促使湘西生态和文化可持续发展,如针挑土”。
可以说,这个参考答案有点莫名其妙。
一是文本叙述“湘援游”时,根本就没有出现“针挑土”这个词,与题干“反复出现”的表述不符;二是参考答案所挖掘的“内涵”,是小说中间部分情节的内涵,而不是“针挑土”的内涵。
(怀疑在删改时删掉了某个带有“针挑土”的句子)考生如何能答出这一点呢?此题赋分6分。
也就是说,考生回答得再好,也只能得4分,另两分几乎没有得到的可能。
再如福建卷《走进腾格里》第15题:“文章第輯輥訛段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谈谈你的看法。
”可以说,命题专家对这段文字不知道读了多少遍,并在集体智慧的基础上,结晶出非常完美的三点答案:①对城市“物资”生活的不满和批判(“用自来水冲洗身上的汗渍和沙粒”“用汉堡包、用啤酒填塞肠胃”“用灯光和电视照耀空余的生活”“诅咒过的物资”);②对沙漠的不舍和不得不离开的无奈(“像一根骆驼刺把根扎在这里”“像一匹骆驼”“把这里的天空,这里的沙漠,这里的夜装进胸间,带回去”“我还得回到那个世界里去”“我没有办法……”);③对未来生活的希望(“让他照亮我的精神”“让灵魂有个呼吸的地方”)。
笔者不知道评分细则是什么,但知道考生如果仅答出其中的一点或两点,绝不可能得到满分6分。
如果要求考生必须回答出其中的两点或三点才能得满分的话,也应该给考生一个提示,把题干改为“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复杂情感”。
这样的话,考生的回答就可能不只局限于其中的某一种情感了,失分的几率就相对少些。
考生对文学类文本探究类试题的回答,和命题专家的深度探究所得差距更大。
如浙江卷第15题:“第9节车厢的故事带给你哪些思考?请结合作品谈谈你的看法。
”参考答案提供的示例是这样的:①疏于管理、不负责任的工作作风会给他人带来麻烦和伤害,乘务员、列车长、摘车厢的人似乎都在纠正差错,可差错却越变越大,个中原因正是工作作风的问题;②判断问题勿机械武断,解决问题勿依赖惯性思维,错挂两节车厢造成的差错之所以迟迟未能得到纠正,和列车长、摘车厢的人思想僵化、缺乏独立思考精神是分不开的。
这两点“思考”当然没有问题。
可小说为我们提供的思考也许远不止这些。
难道第9节车厢的乘客就没有值得让人思考的地方?如果考生写出参考答案之外的思考,恐怕很难得分。
三、改的角度:苛刻执行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不变通有人说:“高考语文成绩是从哪里来的呢?是从课堂上学来的吗?不是。
是从考场上考来的吗?也不是。
高考语文成绩是阅卷老师改出来的。
”这句话道出了试卷批改对语文分数的重大影响。
这种影响在文学类文本阅读题批改中表现得尤为突出。
一方面,文学类文本阅读题大都为主观表达题,考生想得到小题满分很不容易。
因为考生根据自己的理解所形成的答案,很难与参考答案高度吻合,或多或少都有些出入,这很容易被阅卷老师认为答案概括不全面、层次不清晰、表述不准确等,从而被扣分。
例如江苏卷《“这是你的战争!”》第12题:“文中的手帕细节描写表现了人物什么样的情感活动?请具体说明。
”本题4分。
相关情节在文本的第④段:弗之走了一段路,迎面走来几个学生,恭敬地鞠躬。
“孟先生,我们是工学院三年级的,愿意参加翻译工作。
”弗之想说几句嘉奖的话,却觉得话语都很一般,只亲切地看着他们年轻而带几分稚气的脸庞,乱蓬蓬的黑发上撒着雪花,雪水沿着鬓角流下来,便递过一块叠得方整的手帕。
一个学生接过,擦了雪水,又递给另一个,还给弗之时已是一块湿布了。
参考答案提供了三点:(1)面对洋溢着爱国热情要做志愿者的学生,递手帕的行动表现了孟弗之作为老师的嘉许和关爱;(2)同学间的递、接,表现了志同道合的同学间的忘形与契合;(3)师生间的递、接、还,表现了彬彬有礼的师生在民族大爱的召唤下情感的水乳交融。
这样的参考答案无可挑剔。
可考生在考场上,无论如何也没有办法组织和表达到这样的程度。
此题的评分细则要求是,答出一点得1分,答出两点得2分,答出三点得4分;没有作具体说明只笼统回答的酌情扣分。
请看一位考生的答案:表现了孟弗之对这几位同学的赞赏,对他们拥有爱国之情的感动;也表现了他对同学们的关心之情;(以上没有具体点出“递”这个动作细节)手帕全湿,表明学生满怀爱国热情,之间的递、接显露友爱之意。
(没有关于“还”这一细节说明)这样的答案在高考阅卷时得1分。
再看另一位考生的答案:孟教授递去手帕,表达了对志愿者的关心,为他们愿为祖国战斗而感到欣慰;几位学生传递手帕,表现了他们共同努力,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有着与国家共存亡的爱国情怀。
应该说,这位考生对“手帕细节”的理解是准确的,答案组织得也不错。
可由于笼而统之,且仍缺少“还”的细节分析,这位考生在高考阅卷时只得了2分。
另一方面,目前高考阅卷大都是网上评分,为了公平、公正,每小题都至少由两位阅卷老师评判,两位老师对同一考生答案的评判一定会有差异。
因为考生的回答是主观的,阅卷老师对考生答案的理解也是主观的,而参考答案又是客观的。
考生答案的主观和阅卷老师评判的主观,很容易造成失分的“客观”。
就拿上面所举的第一位考生的答案来说,如果不甚苛求的话,孟弗之对学生的关心之情点到了,递、接的友爱之意答出了,完全可以评定得3分,至少也应该得2分。
可这在实际操作中很难实现。
这道小题,如果一位阅卷老师评1分,另一位阅卷老师评2分或3分,或者一位老师评2分而另一位老师评3分的话,那就一定要打回去让阅卷老师重新评判。
重新评判不仅影响阅卷速度,更要被批评,影响个人形象。
怎么办?很简单,“严格”按照参考答案来:表述不够一致的,一律算错;似是而非的,一律为非。
这样,阅卷老师似乎没有错了,可考生的得分就大打折扣了。
综上,要提高文学类文本阅读题的得分率,我们广大师生需要扎实地教和学,切实提高文学阅读水平;高考命题专家要能切实从考生和考试的实际出发,命制出更为科学的阅读试题,并提供操作性强的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广大阅卷同志(批阅此题的大多数为高校在校研究生),要认真研究参考答案和评分细则,更要切实对考生负责,增强评判的客观性和科学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