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圃飘色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活动三 :其他地区与黄圃飘色的异同
黄圃飘色 香山志载,黄圃飘色始于清光绪年间,过去每隔三年举行飘色游行一次, 蔚为民间传统习俗。 所谓飘色,是由童男童女饰扮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色柜上,由人扛抬, 辅以乐曲在街上游行表演。如昭君出塞的昭君,精忠报国的岳飞,将相和的蔺相如 和廉颇;也有表现近代题材的,如虎门销烟和表现神话内容的三调芭蕉扇等等。 飘色很美,玲珑飘逸,每版飘色的色梗上支撑着一个幼女,叫"色心",色梗下还坐 着一个小童,叫"色脚"。每版飘色的色心和色脚的扮相、服装都要依色版故事而设 计,所以,每版飘色都是民间艺术珍品。 黄圃飘色在近百年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有的特色:色版艳丽、色心娇俏、内容通俗 和造型独特。 清代,黄圃飘色属鼓楼坊、灵会坊和三社坊。每坊各包括飘色十一版,锣鼓柜一个, 故又称三坊飘色。 由于各种原因.黄圃飘色中断了三十多年,1994年恢复,飘色又重新成为黄圃镇的 传统民间艺术活动。1997年出色五十六版,分两天游行,每天二十八版,六个锣鼓 柜,参加游行人员一千多,场面壮观 吴川飘色
黄圃镇飘色特点 活动二
以一台色柜、一对色杠、一个色脚、一支色梗和一名色 心为结构;融雕塑、绘画、音乐、锻造、文学等多种艺 术于一炉;以色彩艳丽,色梗幼细,色心娇俏,玲珑飘 逸见称。 每版飘色皆为一首绝妙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个动人 的故事……每版飘色的色梗上支撑着一个幼女,叫“色 心”,色梗下还坐着一个小童,叫“色脚”。 每版飘色的色心和色脚的扮相、服装都要依色版故事而 设计,所以,每版飘色都是民间艺术珍品。黄圃飘色, 其艺术精华在于“小巧、玲珑、飘逸”。
飘色(抬阁)艺术历史悠久,各地名称各异,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 故事、彩亭等各种名称,但内容基本一致,即以人物为造型、以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 以沿街巡游为主要形式,运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设计精巧,融美术、装饰、杂技于一 体,辅之以音乐、舞蹈,让人叹为观止。 “飘色”是人物造型艺术。盖自唐、宋戏曲说书流行以后,民间便逐渐创造了另一种 艺术形式,以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戏曲、说书中的人物游行,俗称“赛色”或称“彩 色”,以后发展为马上装扮人物的又称“马色”,在水上装扮人物的又称“水色”, 在台面上装扮凌空而起的人物又称“飘色”。 沙湾飘色始自何时,当地流传两种说法:一是清代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后,清廷 严禁粤剧,群众想看戏而不可得,遂以小孩扮成戏曲人物抬着游行,沙湾飘色由此而 起。二是明代沙湾李路远(据说是宋末探花李昴英的后裔)在云南做边关大将,当时 云南有两族人为争夺明太祖朱元璋敕造的“北帝”塑像而几乎发生械斗。幸得李将军 调解平息,重归于好。他们遂把北帝塑像送给李将军,李把该像运回沙湾以后,每年 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例必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又均以书会及舞龙、飘色等民 间艺术助庆,飘色由此而产生。清朝严禁粤剧是在咸丰年间,距今仅有120多年,而赛 色活动却一直在全国一些地方流行。据广西电影制片厂秦华佑同志说,内蒙也有类似 飘色的民间艺术活动。番禺飘色活动有沙湾、员岗两地。据沙湾的老人说,沙湾飘色 学自员岗。飘色艺人崔湛曾看过一套县志手抄本,记载员岗飘色颇详,当时计算这一 记载距今约400年。又据沙湾何汝根先生说,何氏乙房族谱也记有:康熙年间(1662~ 1722年)留耕堂重修落成时以飘色助庆的记载。何卓颖老师说“白鹤拉纤”这个板色, 为曾祖父何博众所制作,距今140多年。综合以上情况,飘色并不是因为李文茂起义失 败,粤剧遭禁而产生的,始自明末清初较为可信。
黄圃镇飘色艺术之乡
中山飘色这一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山北部的重镇黄圃,其民间艺术 的代表作----飘色,源于何时,曾有多种说法。从飘色的属性来讲,由于元 明时期大量南(海)番(顺)德等地氏族徒迁至黄圃,而其时的大黄圃包 括了现番禺的很多地方,其中沙湾亦属大黄圃,因此有“黄圃飘色源于沙 湾飘色”之说。就现有史料记载,黄圃飘色巡游在清晚期颇为活跃,到光 绪及民间期间是鼎盛时期。尤其是三社坊、古鼓坊、灵会坊三坊的民间艺 人在清光绪年间发起,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盛大的飘色巡游,俗称“三坊飘 色”。时间定在农历三月三日,一连三天。由于农历三月为雨水季节,因 而又有“黄圃飘色,雨水滴滴”之说 。 任何民间艺术的发展沿袭,都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黄圃飘色,因历史 的原因,随着破“四旧”等影响,于1961年开始逐渐沉埋。“国逢盛世万 事兴”,1994年开始,黄圃的经济发展了,黄圃飘色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奇苑喜获新生并发出绚丽的异彩。黄圃镇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艺术的发展牵 头向社会各界捐资,建起了中山市首间古色古香的飘色馆。之后,每年的 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期间,黄圃飘色都以其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山的大地上。 飘色的板数也越来越多,
黄圃镇飘色艺术之乡
多,内容也越变越新。并于1997年3月成立了“黄圃民间飘色艺术协会”。 中山飘色这一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山北部的重镇黄圃,其民间艺术 的代表作----飘色,源于何时,曾有多种说法。从飘色的属性来讲,由于元 明时期大量南(海)番(顺)德等地氏族徒迁至黄圃,而其时的大黄圃包 括了现番禺的很多地方,其中沙湾亦属大黄圃,因此有“黄圃飘色源于沙 湾飘色”之说。就现有史料记载,黄圃飘色巡游在清晚期颇为活跃,到光 绪及民间期间是鼎盛时期。尤其是三社坊、古鼓坊、灵会坊三坊的民间艺 人在清光绪年间发起,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盛大的飘色巡游,俗称“三坊飘 色”。时间定在农历三月三日,一连三天。由于农历三月为雨水季节,因 而又有“黄圃飘色,雨水滴滴”之说 。 任何民间艺术的发展沿袭,都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黄圃飘色,因历史 的原因,随着破“四旧”等影响,于1961年开始逐渐沉埋。“国逢盛世万 事兴”,1994年开始,黄圃的经济发展了,黄圃飘色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奇苑喜获新生并发出绚丽的异彩。黄圃镇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艺术的发展牵 头向社会各界捐资,建起了中山市首间古色古香的飘色馆。之后,每年的 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期间,黄圃飘色都以其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山的大地上。 飘色的板数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变越新。并于1997年3月成立了“黄圃 民间飘色艺术协会”。
活动三 :其他地区与黄圃飘色的异同
黄圃飘色 香山志载,黄圃飘色始于清光绪年间,过去每隔三年举行飘色游行一次, 蔚为民间传统习俗。 所谓飘色,是由童男童女饰扮历史故事人物,造型定格在一个色柜上,由人扛抬, 辅以乐曲在街上游行表演。如昭君出塞的昭君,精忠报国的岳飞,将相和的蔺相如 和廉颇;也有表现近代题材的,如虎门销烟和表现神话内容的三调芭蕉扇等等。 飘色很美,玲珑飘逸,每版飘色的色梗上支撑着一个幼女,叫"色心",色梗下还坐 着一个小童,叫"色脚"。每版飘色的色心和色脚的扮相、服装都要依色版故事而设 计,所以,每版飘色都是民间艺术珍品。 黄圃飘色在近百年发展中逐渐形成了自有的特色:色版艳丽、色心娇俏、内容通俗 和造型独特。 清代,黄圃飘色属鼓楼坊、灵会坊和三社坊。每坊各包括飘色十一版,锣鼓柜一个, 故又称三坊飘色。 由于各种原因.黄圃飘色中断了三十多年,1994年恢复,飘色又重新成为黄圃镇的 传统民间艺术活动。1997年出色五十六版,分两天游行,每天二十八版,六个锣鼓 柜,参加游行人员一千多,场面壮观 吴川飘色
黄圃镇飘色特点 活动二
以一台色柜、一对色杠、一个色脚、一支色梗和一名色 心为结构;融雕塑、绘画、音乐、锻造、文学等多种艺 术于一炉;以色彩艳丽,色梗幼细,色心娇俏,玲珑飘 逸见称。 每版飘色皆为一首绝妙的诗,一幅立体的画、一个动人 的故事……每版飘色的色梗上支撑着一个幼女,叫“色 心”,色梗下还坐着一个小童,叫“色脚”。 每版飘色的色心和色脚的扮相、服装都要依色版故事而 设计,所以,每版飘色都是民间艺术珍品。黄圃飘色, 其艺术精华在于“小巧、玲珑、飘逸”。
飘色(抬阁)艺术历史悠久,各地名称各异,有飘色、抬阁、彩擎、高抬、彩架、扎 故事、彩亭等各种名称,但内容基本一致,即以人物为造型、以故事传说为主要内容, 以沿街巡游为主要形式,运用巧妙的力学原理,设计精巧,融美术、装饰、杂技于一 体,辅之以音乐、舞蹈,让人叹为观止。 “飘色”是人物造型艺术。盖自唐、宋戏曲说书流行以后,民间便逐渐创造了另一种 艺术形式,以大人或小孩打扮成戏曲、说书中的人物游行,俗称“赛色”或称“彩 色”,以后发展为马上装扮人物的又称“马色”,在水上装扮人物的又称“水色”, 在台面上装扮凌空而起的人物又称“飘色”。 沙湾飘色始自何时,当地流传两种说法:一是清代粤剧艺人李文茂起义失败后,清廷 严禁粤剧,群众想看戏而不可得,遂以小孩扮成戏曲人物抬着游行,沙湾飘色由此而 起。二是明代沙湾李路远(据说是宋末探花李昴英的后裔)在云南做边关大将,当时 云南有两族人为争夺明太祖朱元璋敕造的“北帝”塑像而几乎发生械斗。幸得李将军 调解平息,重归于好。他们遂把北帝塑像送给李将军,李把该像运回沙湾以后,每年 农历三月初三“北帝”诞辰,例必抬着北帝塑像出游,又均以书会及舞龙、飘色等民 间艺术助庆,飘色由此而产生。清朝严禁粤剧是在咸丰年间,距今仅有120多年,而赛 色活动却一直在全国一些地方流行。据广西电影制片厂秦华佑同志说,内蒙也有类似 飘色的民间艺术活动。番禺飘色活动有沙湾、员岗两地。据沙湾的老人说,沙湾飘色 学自员岗。飘色艺人崔湛曾看过一套县志手抄本,记载员岗飘色颇详,当时计算这一 记载距今约400年。又据沙湾何汝根先生说,何氏乙房族谱也记有:康熙年间(1662~ 1722年)留耕堂重修落成时以飘色助庆的记载。何卓颖老师说“白鹤拉纤”这个板色, 为曾祖父何博众所制作,距今140多年。综合以上情况,飘色并不是因为李文茂起义失 败,粤剧遭禁而产生的,始自明末清初较为可信。
黄圃镇飘色艺术之乡
中山飘色这一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山北部的重镇黄圃,其民间艺术 的代表作----飘色,源于何时,曾有多种说法。从飘色的属性来讲,由于元 明时期大量南(海)番(顺)德等地氏族徒迁至黄圃,而其时的大黄圃包 括了现番禺的很多地方,其中沙湾亦属大黄圃,因此有“黄圃飘色源于沙 湾飘色”之说。就现有史料记载,黄圃飘色巡游在清晚期颇为活跃,到光 绪及民间期间是鼎盛时期。尤其是三社坊、古鼓坊、灵会坊三坊的民间艺 人在清光绪年间发起,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盛大的飘色巡游,俗称“三坊飘 色”。时间定在农历三月三日,一连三天。由于农历三月为雨水季节,因 而又有“黄圃飘色,雨水滴滴”之说 。 任何民间艺术的发展沿袭,都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黄圃飘色,因历史 的原因,随着破“四旧”等影响,于1961年开始逐渐沉埋。“国逢盛世万 事兴”,1994年开始,黄圃的经济发展了,黄圃飘色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奇苑喜获新生并发出绚丽的异彩。黄圃镇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艺术的发展牵 头向社会各界捐资,建起了中山市首间古色古香的飘色馆。之后,每年的 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期间,黄圃飘色都以其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山的大地上。 飘色的板数也越来越多,
黄圃镇飘色艺术之乡
多,内容也越变越新。并于1997年3月成立了“黄圃民间飘色艺术协会”。 中山飘色这一民间艺术源远流长。作为中山北部的重镇黄圃,其民间艺术 的代表作----飘色,源于何时,曾有多种说法。从飘色的属性来讲,由于元 明时期大量南(海)番(顺)德等地氏族徒迁至黄圃,而其时的大黄圃包 括了现番禺的很多地方,其中沙湾亦属大黄圃,因此有“黄圃飘色源于沙 湾飘色”之说。就现有史料记载,黄圃飘色巡游在清晚期颇为活跃,到光 绪及民间期间是鼎盛时期。尤其是三社坊、古鼓坊、灵会坊三坊的民间艺 人在清光绪年间发起,每隔三年举办一次盛大的飘色巡游,俗称“三坊飘 色”。时间定在农历三月三日,一连三天。由于农历三月为雨水季节,因 而又有“黄圃飘色,雨水滴滴”之说 。 任何民间艺术的发展沿袭,都与社会发展有密切联系,黄圃飘色,因历史 的原因,随着破“四旧”等影响,于1961年开始逐渐沉埋。“国逢盛世万 事兴”,1994年开始,黄圃的经济发展了,黄圃飘色这一传统的民间艺术 奇苑喜获新生并发出绚丽的异彩。黄圃镇政府大力支持民间艺术的发展牵 头向社会各界捐资,建起了中山市首间古色古香的飘色馆。之后,每年的 重大节日及传统节日期间,黄圃飘色都以其新的面貌出现在中山的大地上。 飘色的板数也越来越多,内容也越变越新。并于1997年3月成立了“黄圃 民间飘色艺术协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