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趣谈: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是什么

合集下载

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_成语故事大全

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是汉语词汇重要的组成部分,成语凝结了中华民族的智慧与文化。

成语是人们在长期实践中形成的一种固定词组,具有固定的结构方式和特定的文化内涵,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希望对你有所帮助!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篇一:行将就木春秋初,晋国吞并了邻近一些小的诸侯国,成为一个大国。

当时,年老的国君晋献公宠爱妃子骊姬,打算将来让她生的儿子继位。

他听了骊姬的坏话,将太子申生逼死。

骊姬还要陷害申生的两个异母兄长公子重耳和夷吾。

他俩只得逃走。

重耳先逃到他的封地蒲城,晋兵闻讯而来。

蒲城人要抵抗,重耳说服他们别这样做,并且逃往狄国。

跟他一起去的有他的舅舅狐偃,还有赵衰等人。

狄国出兵攻打一个部落,俘获了叔隗(wěi)和季隗姐妹俩,随即把她俩都送给了重耳。

重耳自己娶了季隗,生下伯条、叔刘两个孩子;把叔隗嫁给赵衰,生下个孩子叫赵盾。

后来,从晋国秘密传来一个坏消息:晋国的主公要派人谋刺重耳。

原来,与重耳一起出逃的公子夷吾在献公去世后,借助秦国的力量回到晋国继位,史称晋惠公。

他怕兄长重耳回国争位,派出刺客谋害重耳。

重耳得知这个消息后,决定逃到齐国去。

临走前的晚上,他对妻子季隗说:“夷吾派人来谋害我,我打算再逃到齐国去。

你留在这里抚养孩子,等我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再嫁人吧。

”季隗伤心地回答说:“我已经二十五岁了,再过二十五年,就要进棺材了,还嫁什么人!我一直在这里等待你就是了。

”重耳到了齐国,齐桓公把一位姓姜的姑娘嫁给他,还赠给他二十辆用四匹马驾的大车。

重耳对这样的生活感到满足,但跟随他的人都认为不该老呆在这里,姜氏也认为重耳应该离开。

她和狐偃商议后、把重耳灌醉,载上车送出齐国。

一行人到曹国、宋国、郑国和楚国,都没有被接纳下来。

后来到秦国,秦穆公热情接持了他们,并把五个女儿嫁给了重耳。

恰好这一年夷吾生病死去,秦穆公派军队护送重耳回晋国即位,史称晋文公。

关于春秋战国的成语典故篇二:日暮途穷战国时,楚平王的太子建有两个老师,一个是伍奢,一个是费无忌。

有关于春秋五霸的四字成语

有关于春秋五霸的四字成语

有关于春秋五霸的四字成语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高击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自轻。

夫差给夫差喂食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雪恨复国,恳请范蠡协助训练军队,提拔存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秉持睡觉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必须闻一个苦胆,后来终于攻灭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存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指出自己的武功砌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施救,廉颇获知他的良苦用心后羞愧不已,便背著荆条,至蔺相如家门谢罪,从此两人和不好,沦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要试试孙武的军事就可以,就将180名年长宫女交予孙武训练。

孙武将宫女分后并作两队,使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奏乐传令,宫女们一阵欢呼声,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发命令,宫女们只真的有趣,显然不听到命令。

晋文公成语

晋文公成语

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故事晋文公,(前697—前628),姓姬名重耳,春秋时期绛人,晋献公庶子,中年时受骊姬陷害,在外流亡19年,62岁回国即位,晋国第22位国君,在位9年中,攘夷勤王、扩充军队、宽民通商,发动“城濮大战”,践土会盟,被周天子策封为继齐桓公之后的第二位“侯伯”(即霸主),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改革家。

奠基了晋国长达150年的霸业。

其事迹载入多种历代史册,颂扬他的著述、文章、画作、影视剧层出不穷,根据其事迹、故事衍变出的成语故事,世代相传,脍炙人口,堪称我国古代文化遗产王国中的奇葩。

临危不避:郑国背晋近秦,引起晋文公的不满,以霸主身份兴师问罪,提出交出大夫叔詹的条件,否则攻城。

叔詹毫不畏惧,来到晋营,晋文公命人支起鼎镬烹叔詹。

叔詹面不改色,对晋文公说:“臣愿‘主辱臣死’之义,自请就诛,以救一城之难。

”晋文公被叔詹的浩然正气所感动,当场赦免了叔詹。

后人根据此事,引申出“临危不惧”的成语,赞扬勇于担当、大义凛然的志士。

行将就木:重耳被骊姬陷害,到狄国避难,娶叔隗为妻,感情甚笃。

数年后,晋怀公怕重耳回国争位,派人刺杀重耳。

无奈重耳要到齐国避难。

临行时,重耳对叔隗说:“我要是二十五年不回来,你可以嫁人。

”叔隗答:“再过二十五年,我已是行将就木之人。

一直等着你。

”几年后,有情有义的晋文公回国为君,把叔隗接回晋国享受荣华富贵。

后人把行将就木比喻快死的人。

重耳及难:《左传·僖公二十三年》:“晋文公重耳之及难也,晋人伐诸蒲城。

”重耳为公子时,曾两次遇到危难。

一次是骊姬谗他是太子申生同谋,其父献公信以为真,派人到蒲地刺杀他;另一次是在狄国避难,晋怀公派人刺杀他。

后人便把重耳两次遇难浓缩为“重耳及难”。

割股啖君:重耳一行流亡期间,从狄国到齐国途中,路过卫国,饥饿难忍,随从介之推为给主人解难,悄悄把自己胯上的肉割下来,煮成肉汤让重耳吃。

重耳喝完肉汤,问介之推从哪里得来的肉汤,介之推据实回答是用自己胯上的肉做的。

有关于春秋五霸的四字成语

有关于春秋五霸的四字成语

有关于春秋五霸的四字成语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一鸣惊人:相传楚庄王(另一说为齐威王)临政三年终日作乐,不理朝政。

一臣下对庄王说:“听说国中有一只大鸟,三年不飞,三年不鸣,是怎么回事?”庄王说:“此鸟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然后整顿朝政,富国强兵,短短数年形成大治局面。

卧薪尝胆:春秋时期,吴王夫差打败并俘虏了越王勾践。

勾践给夫差喂了三年的马,受尽折磨,回国后立志报仇复国,请范蠡帮助训练军队,任用有贤能的人,自己亲自参加劳动并坚持睡在柴草上,每次饭前均要尝一个苦胆,后来终于灭掉吴国。

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负荆请罪:战国时,赵国有两位重臣廉颇与蔺相如,因蔺相如多次立功,赵王封他为相国,廉颇不服气,认为自己的武功盖过他的嘴。

蔺相如为了国家,对廉颇多次避让,廉颇得知他的良苦用心后惭愧不已,便背着荆条,到蔺相如家门请罪,从此两人和好,成为同生共死的交情。

纸上谈兵:战国时,战国名将赵奢的儿子赵括饱读兵书,能健谈用兵之道,连父亲也难不倒他,自认为是天下无敌。

赵奢认为他是纸上谈兵不知交通。

后来赵奢死了,赵括顶替廉颇带兵,蔺相如等人极力反对,赵王坚持,赵括在长平之战中损兵40万。

三令五申:孙武流寓于吴,吴王想试试孙武的军事才能,就将180名年轻宫女交给孙武操练。

孙武将宫女分作两队,让吴王的宠姬当队长。

孙武向宫女们交代了口令之后击鼓传令,宫女们一阵哄笑,队伍乱成一片。

孙武再一次下达命令,宫女们只觉得好玩,根本不听命令。

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典故

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典故
晋文公,字伯阳,号成武,晋朝大臣,州郡吏,重臣之一。

晋文
公生于西周,是春秋战国之内的卓越人物,其勤勉尽责,乐于奉献,
建功立业而著名于世。

晋文公的典故之一是“士为知己者死”,这是晋文公在西楚霸王
项羽宣布准备叛逆楚王,起兵攻打吴国时所说的。

当时,晋文公在项
羽身边,他告诫项羽:“士为知己者死,老马识途”,意思是说,高
尚的士子应该把忠心当做自己的唯一信条,而不要随波逐流。

晋文公
此话虽然说得正中下怀,但项羽却没有听从,最终还是动起了叛逆的
念头。

另一则典故是“晋文公斩七将”,说的是晋文公征讨韩国时,突
然有七个韩国将领出现在前方,他们怒吼道:“当军令来到河西之地,你说谁敢不下。

”晋文公一听,便拔剑勇决而出,当场斩杀这七个韩
国将领,从此军心大振,向前冲锋,韩国大败。

晋文公还有一个成语典故“开窍”,它的来历是这样的:晋文公
在官职任务中,常常被任务重重困难重重,但他每次都在短时间内完
成自己的任务,让人都惊叹于是他的精明。

后来,有朝廷官员问晋文公:“你怎么能够那么快的完成任务?”晋文公回答道:“开窍!”,意思是“开发智慧,靠智慧”。

之后,“开窍”这个短语在成语中流
传了下来,用来形容有智慧的人。

关于春秋五霸的成语

关于春秋五霸的成语

关于春秋五霸的成语一、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秦晋之好、退避三舍。

秦晋之好。

春秋时期,秦国和晋国是两个大国,。

他们为了为了各自的利益需要,避免战争带来的损失,又会相互联合,其中彼此通婚便是一种方式。

春秋五霸之一的秦穆公,他的夫人便是晋献公的女儿。

晋文公重耳流亡到秦国的时候,秦穆公把自己的女儿许配给了他,从此,秦、晋两国世为婚姻,后人称两家联姻,就叫做“秦晋之好”。

退避三舍。

晋文公重耳在流亡中受到了楚国隆重的接待,以国君之礼相迎,待他如上宾。

有一天,楚王在饮酒过程中问重耳:“如果有一天,你当上晋国的国君,该怎样报恩呢?”重耳:“大王什么都缺,美女、珍宝等。

如果真的有那么一天,愿与贵国友好,和平相处。

如果某一天晋楚发生战争,我会命令我的士兵先退避三舍(一舍等于30里)。

”公元633年,晋楚交战,晋文公履行了诺言。

二、齐桓公有关的成语:尊王攘夷、老马识途。

尊王攘夷。

齐桓公提出了“尊王攘夷”的口号,一方面保持对于周王室的敬重,一方面互相扶持对抗外族,为此成就了霸主伟业。

不久之后,活跃在周朝北方山戎部落出来攻打燕国,燕国实力弱小,损失很大。

这时燕国发出齐国的支援请求,齐桓公就领兵支援燕国。

老马识途。

齐军军事力量强大,很快就击败了山戎部队。

山戎部队不断抵抗,还是灭掉了山戎中的令支国。

这一路都是山丘,地形复杂。

齐桓王等人不熟悉地形,在一个山谷之中迷路了,派了几队士兵出去寻找出路都无果,同时军粮存货不足,饥饿难耐,如果再找不到出路只能等死了。

此时,管仲苦思冥想,诺有所思地对齐桓公说:“这儿的老马经常出入这个地方,一定等带我们出去。

”不出所料,齐军在老马的带领下走出了迷境,很快找到了孤竹国,消灭了孤竹国,从此以后老马识途的故事也就流传了开来。

春秋五霸的成语故事

春秋五霸的成语故事

春秋五霸的成语故事
春秋五霸是指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楚庄王,他们是春秋时期先后称霸的五个诸侯。

春秋五霸的故事可以追溯到公元前770年,周平王东迁洛邑,由于周王室的衰微,各诸侯国开始逐渐强大起来。

齐桓公、晋文公、秦穆公、宋襄公和楚庄王这五个诸侯国,在春秋时期逐渐崛起,通过各种手段称霸一时。

齐桓公是齐国的君主,他任用管仲为相,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使齐国逐渐强大起来。

他还在葵丘会盟中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成为春秋时期的第一个霸主。

晋文公是晋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使晋国成为春秋时期的一个强国。

在城濮之战中,他击败了楚国,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秦穆公是秦国的君主,他任用百里傒为相,推行改革,加强了秦国的实力。

他在春秋时期多次参与战争,但最著名的还是他与晋国的肴之战。

宋襄公是宋国的君主,他在位期间致力于发展经济和军事力量,并参与了春秋时期的争霸战争。

在泓之战中,他击败了楚国,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楚庄王是楚国的君主,他任用伍举为相,推行改革,加强了楚国的实力。

他在春秋时期多次参与战争,最著名的还是他与晋国的邲之战。

在这场战争中,楚庄王率领的楚军大败晋军,确立了自己的霸主地位。

这些诸侯国的君主们通过各种手段称霸一时,成为了春秋时期的历史标志。

他们的故事被记录在《春秋》一书中,并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的经典故事之一。

春秋五霸的成语典故

春秋五霸的成语典故

春秋五霸的成语典故1、齐桓公(1)成语典故——老马识途:春秋时期,齐桓公应燕国请求,带兵打败了山戎国的侵犯;山戎国国王密卢逃到孤竹国请求救兵,管仲跟随齐桓公打败了孤竹国的援兵。

在回国途中,因假向导引入迷谷,使齐军受困。

管仲建议用一匹老马带路而化险为夷。

(2)释义——老马识途:老马认识曾经走过的道路。

比喻有经验的人对事情比较熟悉。

2、晋文公(1)成语典故——退避三舍:春秋时期,晋国内乱,晋献公的儿子重耳逃到楚国。

楚成王收留并款待他,他许诺如晋楚发生战争晋军将退避三舍(一舍为三十里)。

后来重耳在秦穆公的帮助下重回晋国执政。

晋国支持宋国与楚国发生矛盾,两军在城濮相遇,重耳退避三舍,诱敌深入而大胜。

(2)释义——退避三舍:比喻退让、忍让和回避,以求避免冲突。

3 秦穆公(1)成语典故——秦晋之好:秦穆公为求将来做霸主,巴结当时力量强大的晋国,向晋献公求婚,晋献公就把大女儿嫁给了他。

后来,晋献公年迈昏庸,为讨好年轻的妃子,要立小儿子为国君继承人,从而杀死了当时的太子申生。

于是,另外的两个儿子夷吾和重耳为了活命,分别逃往他国避难。

再后来,夷吾的运气比较好,得到姐夫秦穆公的帮助,做了晋国国君。

但是不久,夷吾就与秦国失和,他忘掉了秦国的恩情,反倒发兵攻打秦国,终遭惨败,不得已割地求饶,还叫儿子公子圉到秦国做人质,这才将两国的关系修好。

秦穆公为了联络公子圉,把自己的女儿怀赢嫁给了他。

这在当时的社会来说,是一件亲上加亲的事,按理关系应该是很稳固的了。

然而公子圉听说自己的父亲病了,害怕国君的位置会被传给别人,就扔下妻子,一个人偷偷跑回晋国。

第二年,夷吾一死,公子圉就做了晋国君主,跟秦国不相往来。

没想到公子圉又是一个忘恩负义的夷吾,秦穆公当然很生气,立即决定要帮助重耳当上晋国国君,把逃到楚国的重耳接过来,还要把女儿怀赢改嫁给他。

现在秦穆公与晋国的关系可就很微妙了他是夷吾和重耳两人的姐夫,又是夷吾的儿子公子圉的旧老丈人,还是自己的舅子重耳的新泰山。

晋文公相关的成语

晋文公相关的成语

晋文公相关的成语摘要:1.晋文公简介2.晋文公相关的成语a) 退避三舍b) 唇亡齿寒c) 志在四方d) 勤俭节约e) 英勇无畏正文:【提纲】1.晋文公简介晋文公,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杰出的统治者。

他在位期间,国家政治稳重,经济发展,民生改善,为晋国的繁荣发展奠定了基础。

晋文公在历史上享有崇高的声誉,成为后世统治者的楷模。

2.晋文公相关的成语a) 退避三舍退避三舍这个成语出自晋文公重耳的故事。

在重耳流亡期间,他曾被楚国军队追赶。

为了保护自己的安全,重耳听从谋士建议,采取了“退避三舍”的策略,成功地摆脱了楚军的追击。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在冲突中避免直接对抗,以保全自己的策略。

b) 唇亡齿寒唇亡齿寒这个成语源自晋文公与虞国的故事。

当时,晋文公为了救援被楚国围困的虞国,对虞国进行了援助。

虞国国君感激晋文公的援助,将女儿嫁给了晋文公。

后来,虞国被楚国所灭,晋文公为了报答虞国国君的恩情,发兵攻打楚国。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双方关系密切,利害相关。

c) 志在四方晋文公在位期间,积极开展对外交往,与周边国家建立了友好关系。

他关心国家大事,志在四方,致力于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地位。

这个成语后来用来形容有远大抱负,关注国家大事的人。

d) 勤俭节约晋文公在位期间,提倡勤俭节约,并以身作则。

他关心民生,减轻百姓负担,使国家经济得到快速发展。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勤奋努力,节俭朴素的品质。

e) 英勇无畏晋文公在位期间,领导晋国军队进行了多次战争。

他英勇无畏,指挥若定,取得了辉煌的战果。

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勇敢顽强,不怕困难的精神。

关于晋文公退避三舍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关于晋文公退避三舍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关于晋⽂公退避三舍的上下五千年故事 退避三舍是汉语成语,指主动退让九⼗⾥,⽐喻退让和回避,避免冲突。

⽽历史上晋⽂公刚刚即位只是,⾯对楚成王的讨伐选择了退避三舍。

具体是怎么样的呢?下⾯我们⼀起来看看吧。

晋⽂公退避三舍 晋⽂公即位以后,整顿内政,发展⽣产,把晋国治理得渐渐强盛起来。

他也想能像齐桓公那样,做个中原的霸主。

这时候,正好周朝的天⼦周襄王派⼈来讨救兵。

周襄王有个异母兄弟叫太叔带,联合了⼀些⼤⾂,向狄国借兵,夺了王位。

周襄王带着⼏⼗个随从逃到郑国。

他发出命令,要求各国诸侯护送他回洛⾢去。

列国诸侯有派⼈去慰问天⼦的,也有送⾷物去的,可就是没有⼈愿意发兵打狄⼈。

有⼈对周襄王说:“现在诸侯当中,只有秦、晋两国有⼒量打退狄⼈,别⼈恐怕不中⽤。

”襄王才打发使者去请晋⽂公护送他回朝。

晋⽂公马上发兵往东打过去,把狄⼈打败,⼜杀了太叔带和他那⼀帮⼈,护送天⼦回到京城。

过了两年,⼜有宋襄公的⼉⼦宋成公来讨救兵,说楚国派⼤将成得⾂率领楚、陈、蔡、郑、许五国兵马攻打宋国。

⼤⾂们都说:“楚国⽼是欺负中原诸侯,主公要扶助有困难的国家,建⽴霸业,这可是时候啦。

” 晋⽂公早就看出,要当上中原霸主,就得打败楚国。

他就扩充队伍,建⽴了三个军,浩浩荡荡去救宋国。

公元前632年,晋军打下了归附楚国的两个⼩国——曹国和卫国,把两国国君都俘虏了。

楚成王本来并不想同晋⽂公交战,听到晋国出兵,⽴刻派⼈下命令叫成得⾂退兵。

可是成得⾂以为宋国迟早可以拿下来,不肯半途⽽废。

他派部将去对楚成王说:“我虽然不敢说⼀定打胜仗,也要拼⼀个死活。

” 楚成王很不痛快,只派了少量兵⼒归成得⾂指挥。

成得⾂先派⼈通知晋军,要他们释放卫、曹两国国君。

晋⽂公却暗地通知这两国国君,答应恢复他们的君位,但是要他们先跟楚国断交。

曹、卫两国真的按晋⽂公的意思办了。

成得⾂本想救这两个国家,不料他们倒先来跟楚国绝交。

这⼀来,真⽓得他双脚直跳。

他嚷着说:“这分明是重⽿这个⽼贼逼他们做的。

春秋五霸

春秋五霸
春秋解历史
春秋五霸图 成语地图
退避三舍

老马识途

晋文公 晋 周郑 一鸣惊人 楚庄王 楚
齐 齐桓公
宋 鲁
放 虎 归 山 吴王夫差
吴 越王勾践 卧薪尝胆 越
相传,北方燕国遭受少数民族 相传,北方燕国遭受少数民族— —山戎的攻击,请求齐国出兵相救。 山戎的攻击, 山戎的攻击 请求齐国出兵相救。 齐桓公问管仲该如何处理,管仲说: 齐桓公问管仲该如何处理,管仲说: 山戎经常骚扰中原, “山戎经常骚扰中原,是中原安定的 忧患,一定要征服。 忧患,一定要征服。”齐桓公听了管 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 仲的话,亲率大军援救燕国。不料在 追击山戎时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 追击山戎时在沙漠中迷了路。这时, 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 管仲猛然想起老马大多认识归途,便 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 对齐桓公说老马识途,不如挑选几匹 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 老马,让它们在前边走,兴许可以找 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 到出去的路。齐桓公虽然将信将疑, 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但又没有别的办法,就同意试一试。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 于是管仲挑了几匹老马,让它们在前 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 边走,大队人马跟在后头。几匹老马 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 不慌不忙地走着,果然走出了迷谷, 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 回到了原来的路上。大家死里逃生, 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老马 都佩服管仲足智多谋。从此, 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识途”也成为一句广为流传的成语。
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简介:
齐桓公(?-前643),名小白,中国春 秋时期齐国的国君,“春秋五霸”之首, 前685-前643年在位。他在位期间任用 管仲为相,对内进行改革,对匡扶周王 室,使齐国国力逐渐强盛,桓公因而成 为天下诸侯的盟主。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

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1、博学多才[ bó xué duō cái ]释义:学识广博,有多方面的才能。

出处:《晋书·郤诜传》:“诜博学多才,环伟倜傥,不拘细行,州郡礼命并不应。

”2、以礼相待[ yǐ lǐ xiāng dài ]释义:用应有的礼节接待。

出处:明·施耐庵《水浒全传》第八十九回:“赵枢密留住禇坚,以礼相待。

”3、汗马之劳[ hàn mǎ zhī láo ]释义:①指征战的劳苦。

亦指战功。

②指用马运输的劳累。

出处:《韩非子·五蠹》:“弃私家之事而必汗马之劳,家困而上弗论,则穷矣。

”4、艰难险阻[ jiān nán xiǎn zǔ ]释义:前进道路上的困难、危险和障碍。

出处:《左传·僖公二十八年》:“险阻艰难备尝之矣。

”5、竭泽而渔[ jié zé ér yú ]释义:掏干了水塘捉鱼。

比喻取之不留余地,只图眼前利益,不作长远打算。

也形容反动派对人民的残酷剥削。

出处:《吕氏春秋·义赏》:“竭泽而渔,岂不获得?而明年无鱼。

”6、秦晋之好[ qín jìn zhī hǎo ]释义:春秋时,秦晋两国不止一代互相婚嫁。

泛指两家联姻。

出处:元·乔孟符《两世姻缘》第三折:“末将不才,便求小娘子以成秦晋之好,亦不玷辱了他,他如何便不相容。

”7、人莫予毒[ rén mò yú dú ]释义:莫:没有;予:我;毒:分割,危害。

再也没有人怨恨我、伤害我了。

形容劲敌被消灭后高兴的心情。

出处:《左传·宣公十二年》:“及楚杀子玉,公喜而后可知也,曰:‘莫余毒也已。

’是晋再克而楚再败也,楚是以再世不竞。

”8、退避三舍[ tuì bì sān shě ]释义:舍:古时行军计程以三十里为一舍。

晋文公相关的成语

晋文公相关的成语

晋文公相关的成语【实用版】目录1.晋文公简介2.晋文公相关的成语3.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含义4.成语在现代的应用和启示正文1.晋文公简介晋文公,姬姓,名重耳,是中国春秋时期晋国的一位君主。

他在位期间,实行了一系列政治改革,增强了国家的实力,使得晋国成为春秋五霸之一。

晋文公重视文化教育,提倡礼乐文化,因此,他的治下出现了许多流传千古的成语。

2.晋文公相关的成语与晋文公有关的成语有很多,以下列举几个典型的例子:(1) 退避三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六年》,原意是晋文公重耳在与楚国军队作战时,为了避免与楚王直接交锋,主动后退九十里,表达了他谦虚、明智的处事态度。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在冲突中避免直接对抗,以谦虚、明智的态度处理问题。

(2) 介子推母:出自《左传·僖公二十四年》,介子推是晋文公的贤臣,他的母亲在战乱中失踪,介子推为了寻找母亲,不惜割股奉养,体现了他忠诚、孝道的品质。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忠诚、孝道的美德。

(3) 狐假虎威:出自《左传·僖公二十九年》,原意是形容晋文公时期的权臣赵盾借助晋文公的权威,欺压其他诸侯。

现在,这个成语常用来形容借助他人的势力,进行威吓、欺压的行为。

3.成语背后的故事和含义(1) 退避三舍: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反映了晋文公的谦虚、明智。

在战争中,晋文公为了避免与楚王直接交锋,选择后退,表现出他的明智。

这个成语传达了在冲突中,以谦虚、明智的态度处理问题,可以避免直接的对抗,从而达到更好的结果。

(2) 介子推母: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表现了介子推忠诚、孝道的品质。

在战乱中,介子推为了寻找母亲,不惜割股奉养,体现了他对家庭的忠诚和对母亲的孝道。

这个成语传达了忠诚、孝道是我们应该具备的美德。

(3) 狐假虎威:这个成语背后的故事,揭示了赵盾借助晋文公的权威,欺压其他诸侯的行为。

这个成语传达了借助他人的势力,进行威吓、欺压的行为是不道德的,我们应该以诚实、公正的态度待人。

晋文公的成语

晋文公的成语

晋文公的成语晋文公的成语有亡羊补牢、守株待兔、狐假虎威、画蛇添足。

晋文公(公元前697年-公元前628年),姬姓,名重耳,是晋献公之子。

晋献公继位后,为了讨好妃子骊姬,派人刺杀太子申生。

申生一死,重耳、夷吾等公子都成了晋献公的怀疑对象。

晋献公派兵追杀重耳等人,重耳带兵一路逃亡,一直逃到蒲城。

晋献公派大将荀息前来攻打蒲城,守城的将士出城迎敌,却中了荀息的计谋,城池被攻破,重耳在谋士赵衰的帮助下,带着一帮随从逃出了城。

重耳等人在晋国境内一路逃亡,途中遇到了许多困难和危险。

但是他们并没有放弃,而是坚持不懈地向前走。

在路上,他们遇到了各种奇奇怪怪的人,有好人也有坏人。

但是他们都借助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成功地逃过了各种危险。

亡羊补牢是一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燕策》。

故事讲述了一个养羊人连续两次丢失了羊,后来在邻居的劝说下,修补了羊圈,并引以为戒。

这个成语比喻出了问题以后想办法补救可以防止继续受损失。

守株待兔是一个成语故事,出自《庄子·外物》。

故事讲述了一个农夫在树桩旁等待兔子自己撞上来,结果却什么都没等到。

这个成语比喻墨守成规、固执己见,不求进取。

狐假虎威是一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

故事讲述了一只狐狸借助老虎的威势吓跑了百兽,却最终被老虎吃掉。

这个成语比喻依仗别人的威势欺压他人。

画蛇添足是一个成语故事,出自《战国策·齐策》。

故事讲述了一个人画了一条蛇后,觉得不够漂亮,于是给蛇添上了足。

这个成语比喻做事情多此一举,反而坏事。

除了以上四个成语外,晋文公还有其他的成语故事。

例如“触龙说赵太后”、“邹忌讽齐王纳谏”等成语故事都是来自晋文公时期的历史典故。

这些成语故事不仅流传至今而且也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常用的语言和文化传承的重要代表之一。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故事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故事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故事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春秋五霸之一那么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故事有哪些?下面是为你收集整理的关于晋文公的成语,希望对你有帮助!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有很多,其中有一个叫做醉遣重耳。

当初晋文公逃命到齐国的时候,齐桓公觉得他是个人才,于是不光资助他财物,甚至都把女儿嫁给了他。

重耳逃亡了这么久,好不容易享受了安逸,觉得这样很好,希望以后就在这里老死,什么仇,不报了;什么王位,也不要了。

就这样就挺好的。

后来齐桓公死了,齐国的国力一下子变弱了,那些原来归顺的乖乖的诸侯国也一个个变得不听话了。

重耳的舅舅狐偃看透了局势,直到重耳没有办法依附齐国重新回去了,但是重耳安于现状的样子也被他看在眼里,没有办法,只好和那些跟随重耳一起逃亡的心腹大臣们一起商量对策。

好巧不巧,重耳有一个小妾,也是重耳妻子姜氏的陪嫁,就在那里听到了。

这个小妾特别忠心,就把听到的东西全都告诉了姜氏。

姜氏怕小妾再说出去,就把小妾给杀了。

姜氏也明白,如果重耳继续待在齐国不会有什么出息,于是在一天晚上把重耳灌醉了,找了一辆车,把重耳和舅舅一起送出了齐国。

等到重耳醒来的时候,已经在别的地方了。

重耳特别的生气,口不择言的说,如果将来自己当不了国君,就一定要把舅舅的肉煮来吃。

舅舅很聪明,回答的也很机智,说如果重耳当不了国君,自己也不知道会死在哪里;如果重耳当上了国君,肯定是不屑吃自己的肉的。

一番话让重耳转怒为喜。

晋文公重耳生平故事重耳,姓姬,是晋献公的儿子,和周王室同宗。

晋献公娶了翟国狐氏之女,为狐姬,狐姬就是重耳的母亲。

晋献公大败骊戎的时候,得到了骊姬,骊姬是奚齐的母亲。

晋献公对骊姬非常宠爱,想立她的孩子为太子。

当时太子申生不得宠,晋献公就把太子赶出国都,最后太子竟然自杀了。

太子自杀,重耳害怕卷入争夺,逃离父亲,去往别国,在母亲的故乡翟国安顿下来。

晋献公病故之后,国内党派扶持晋惠公上位,晋惠公担心重耳回国争权,就派人去追杀翟国追杀重耳,重耳害怕得仓促逃跑离开了翟国,于是开始了颠沛流离,辗转于列国的生活。

春秋五霸相关的成语3篇

春秋五霸相关的成语3篇

春秋五霸相关的成语3篇春秋五霸相关的成语1春秋五霸相关的成语春秋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时期,因为这个时期给中国历史带来了许多变化和进步。

其中,春秋五霸也是春秋时期的一个标志性特征,五霸分别是周武王、齐桓公、晋文公、楚庄王、韩信。

这些霸主都在自己的时代里取得了不少的成就,成为了后人所敬仰的人物。

今天,我们来讲讲跟春秋五霸相关的成语。

1. 多事之秋(指春秋时期):多事之秋是一个形容词汇,指的是一个时期很多事情发生,很多事情都要处理。

在春秋时期,各国之间经常会有小规模的战争,且都处于一个相互依存的状况,经济也有大起大落的情况出现,因此,多事之秋这个成语很符合当时的情况。

2. 鼓舞人心(出自晋文公“设宴款待四贤”):晋文公是一个善于招贤纳士并很尊重他们的君主,经常会在宴会上邀请四位贤人来做客,以谋战略。

在这样的场合下,晋文公讲了一系列的激励性言词,鼓舞起了将士们的士气。

现在,鼓舞人心这个成语也是形容在困难时期鼓励和激励自己或他人的表现。

3. 东山再起(出自韩信“项籍跃马渡颍河”):在韩信割袍断义后,汉朝灭亡了,韩信也成为了普通人,但他并没有就此放弃,而是沉下心来做长远的打算,后来在项羽的军队中成为了重要的领导人物之一,再次获得了很高的地位与荣誉。

因此,东山再起也就指人在失意后重新振作并再次翻身成功。

4. 莫衷一是(出自齐桓公的“三人成虎”故事):莫衷一是是指众人依据自己的主观判断而没有统一的标准。

在齐桓公的故事中,有个人听到有人说:“路上有虎”,然后他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了别人;然后依次传开后,大家都说看到了虎。

但事实上,路上并没有虎。

这就是莫衷一是,因为大家都没有实际证据,却因别人的话而臆想出了虎的形象。

5. 易如反掌(出自周武王征伐桀纣的故事):在周武王征伐桀纣王的战争中,周武王在军队被封锁之后,采用了一系列的计谋来打破僵局,最终成功地擒杀了桀纣王。

在这个过程中,周武王的计策被看作是非常稳妥又高明的,非常容易做到,因此,易如反掌这个成语也就从这个事件中而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春秋五霸之一晋文公关于晋文公的成语是什么
导语: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后
春秋时期的诸侯王大多都与周王室有千丝万缕的关系,春秋五霸之一的晋文公也不例外,据《左传》记载,晋文公本名姬重耳,是晋献公的儿子,后来的晋国国君,也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政治家。

除了任用管仲顺遂朝野而称霸的齐桓公,晋文公是春秋五霸之中第二位称霸的帝王。

历史上著名的“齐桓晋文”便指得是这两位名垂千古的帝王。

先秦的时候,诸侯王的儿子统称为公子,其实女儿也称为公子。

晋文公为公子时就敏而好学,喜欢结交有识之士,算得上是璞玉浑金的好少年,不过这个好少年却没有得他老爹晋献公的宠爱。

当时年老的晋献公将死未死,想把皇位传给自己宠爱的骊姬的儿子,可惜天公不做美,重臣里克作乱,以下犯上,晋国一片大乱,国内动荡不安,晋献公的许多儿子死的死,跑的跑,里克想让晋献公的儿子即位,可是晋献公只有两个公子有贤名,那就是重耳和夷吾了。

里克派狐毛到翟国迎请重耳,可当时的重耳犹豫不决,跟自己的宠臣狐偃和赵衰商量,无奈他想多活一段时间,放过了这次称帝的大好机会,婉言拒绝了大臣的好意。

里克无奈,只好去派人去梁国请另一位公子——夷吾,也就是后来的晋惠公,看到好处的重耳就后悔了,于是便带着谋士回国,走走停停,在很长一段时间以后才回到晋国,纠结军队打败了自己的弟弟,登上了王位,成为了一位名垂千古的霸王。

关于晋文公的成语
生活常识分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