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源性猝死(SCD)PPT课件
合集下载
心源性猝死健康教育PPT
提供情绪支持:对心源性猝死的患者及 其家属提供情绪的支持和安慰。
心理咨询:对于患者和家属的心理创伤 ,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
总结
总结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疾病,但 通过合理的预防和紧急处理措施,可以 降低风险并提高救治成功率。 提高公众的心脏健康意识,并采取积极 的生活方式,是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 。
心源性猝死健康教育 PPT
目录 背景介绍 病因分析 预防措施 紧急处理 心理护理 总结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பைடு நூலகம்
猝死是一种突发的、意外的死亡情况, 其中心源性猝死是最常见的一种类型。 心源性猝死通常由心脏电活动异常引起 ,使心脏无法正常泵血。
背景介绍
心源性猝死是一种严重的疾病,往往会 在短时间内导致患者死亡。
谢谢您的观赏 聆听
病因分析
病因分析
心脏病:冠心病、心肌病等是心源性猝 死常见的病因。 突发心律失常:如室颤、室速等心律异 常会导致心脏突然停止跳动。
病因分析
其他因素:如高血压、吸烟、饮酒过量 等不健康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心源性猝 死的风险。
预防措施
预防措施
提高心脏健康意识:及时了解心脏健康 知识,注意心脏病的早期症状,并定期 进行体检。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营养的饮食习惯, 减少高盐、高脂肪食物的摄入。
预防措施
积极锻炼:进行适量的有氧运动,如快 走、跑步等,增强心脏功能。
控制风险因素:戒烟、限制饮酒,控制 高血压和高血脂等慢性病。
紧急处理
紧急处理
心肺复苏:在发现猝死患者后,紧急进 行心肺复苏,为患者争取宝贵的时间。 寻求医疗帮助: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寻 求医疗专业人员的帮助。
心理护理
心理护理
心源性猝死-课件
猝死平均年龄均偏轻,约为30~49岁. 由于猝死的特点是迅速发生死亡,而 且,多数病者在发生猝死之前缺少明 显的征兆。大多数病人在猝死之前处 于正常的学习工作和生活状态,甚至 在安静的睡眠之中,因此给预防带来 实际困难。
二、抢救
二、抢救心脏性猝死的病人心脏性猝死 发生突然, 常常使人措手不及,所以专等医 生来救或送往医院去救, 都会耽误最宝贵的 抢救时机。分秒必争, 时间就是生命的真实 涵义, 就是要立即开展现场急救。
心脏性猝死的过程是: 病人突然意识丧 失,有的出现抽搐;呼吸迅速变得不 规则,呈叹息状,随之呼吸停止;这 时脉搏摸不到,用耳朵贴在左胸前区 也听不到心跳;病人两眼瞳孔随后很 快散大,用手电光线照射也不见瞳孔 缩小。
当出现上述情况后, 在场的人要立即不失 分秒地抢救。心脏发生心室纤颤时, 利用电 击除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当然最为理想, 但在现场是不可能有
C步骤: 心前区拳击并胸外心脏按 压
猝死的病人,应立即对病人的心前区 拳击。拳击的部位是: 病人左胸前乳头 部位。拳击的次数一般为2-3次,拳击 要有力,而后立即进行心脏按压。
按压时用力要均匀,双乳连线中 间点即为按压区;右手掌根部紧贴食 指上方,左手放在右手手背上,手指 交叉,上下起伏垂直按压。成人下压 4—5厘米,儿童下压1—2厘米
心源性猝死
一、心脏病人猝死的最常见原因
引起猝死的主要原因是心脏疾病,其 中又以冠心病者为常见.发病后即刻 死亡者,几乎100% 是心血管病,发 病后l小时内死亡者,80~90%是心 血管病,发病后24小时内死亡者,: 0~60%是心血管病.心源性猝死中, 冠心病猝死占55~90%。此外,急性 喉炎、脑血管意外、食道静脉曲张出 血、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羊水栓塞以 及急性中毒性菌痢等都可引起猝死.
心源性猝死科普ppt课件
心源性猝死科普ppt课件
CONTENTS
目录
•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概述 • 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 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误区与澄清 • 心源性猝死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CHAPTER
01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概述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总结词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
引发昏迷、呼吸停止等严重症状。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快 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 室颤)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这些心律失常通常由心脏电信号的异常 引起,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如冠心病 、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或某些外部 因素(如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电击等)所致。
心脏骤停的预警信号
即拨打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CPR)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之前,对 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生 命体征。
除颤器使用
如有条件,应尽快使用自动体 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转运患者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时 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心肺复苏(CPR)的正确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CPR操作步骤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 吸。
目前对心源性猝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病理生理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 因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最新发现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心源性猝死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研究方向与潜在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
针对心源性猝死的基因突 变,研究基因治疗的方法 ,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疾 病。
心脏骤停通常没有明显的先兆症 状,但有些患者在发病前可能出 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
CONTENTS
目录
•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概述 • 心源性猝死的病理生理机制 •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 心源性猝死的常见误区与澄清 • 心源性猝死的未来研究方向与展望
CHAPTER
01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概述
什么是心源性猝死
总结词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致的突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
引发昏迷、呼吸停止等严重症状。
心脏骤停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主要包括快 速型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心动过速或 室颤)和缓慢型心律失常或心脏停搏。
这些心律失常通常由心脏电信号的异常 引起,可能是由于心脏疾病(如冠心病 、心肌病、心脏瓣膜病等)或某些外部 因素(如严重电解质紊乱、药物中毒、
电击等)所致。
心脏骤停的预警信号
即拨打急救电话。
心肺复苏(CPR)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之前,对 患者进行心肺复苏,以维持生 命体征。
除颤器使用
如有条件,应尽快使用自动体 外除颤器(AED)进行除颤。
转运患者
待患者生命体征稳定后,及时 转运至医院进行进一步治疗。
心肺复苏(CPR)的正确操作方法
01
02
03
04
CPR操作步骤
胸外按压、开放气道、人工呼 吸。
目前对心源性猝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 病理生理机制、流行病学特征和危险 因素等方面,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
最新发现
随着医学科技的进步,对心源性猝死 的病因和发病机制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预防和治疗提供了新的思路。
未来研究方向与潜在治疗策略
基因治疗
针对心源性猝死的基因突 变,研究基因治疗的方法 ,从根本上预防和治疗疾 病。
心脏骤停通常没有明显的先兆症 状,但有些患者在发病前可能出 现心慌、气短、胸闷、乏力等症
心源性猝死讲课PPT课件
植入式心律转复除颤器(ICD): 用于预防猝死的电击治疗
生活方式调整:戒烟、限酒、保 持健康饮食和运动习惯,控制慢 性疾病等
急救措施
立即拨打急救电 话
实施心肺复苏术
除颤
保持呼吸道通畅
康复指导
遵循医生建议,按时服药
定期进行体检,及早发现心 脏问题
调整生活方式,戒烟限酒, 保持健康饮食
进行适当的运动,增强体质
医学教育和培训可以帮助医生更好地诊断和治疗心源性猝死,提高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和后 遗症。
医学教育和培训可以提高医生和公众对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急救能力,及时发现和救治心源性猝 死患者,缩短抢救时间,提高抢救成功率。
医学教育和培训可以促进心源性猝死领域的研究和发展,推动相关医学技术的进步和创新,为预 防和治疗心源性猝死提供更有效的手段和方法。
预防和急救演练的重要性
预防心源性猝死的关键在于早期识别和干预危险因素 急救演练可以提高公众在遭遇心源性猝死时的应对能力 定期进行急救演练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死亡率 预防和急救演练是心源性猝死防治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预防和急救演练的方法和步骤
了解心源性猝死的常见原 因和症状
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 潜在的健康问题
评估。
改进措施:针 对评估中发现 的问题和不足, 制定相应的改 进计划和措施, 如加强培训、 优化流程等。
持续改进:定 期进行演练效 果评估和改进, 确保心源性猝 死的预防和急 救演练不断完
善和提高。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科研进展和成果
成果: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 治疗成果
科研进展:心源性猝死的研 究现状和最新进展
未来展望:心源性猝死科研 发展的趋势和前景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指南优秀课件
心源性猝死的急救指南
内容提要
•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和发生率 •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 • 心脏性猝死的治疗和预防
内容提要
•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和发生率 •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 • 心脏性猝死的治疗和预防
心脏性猝死定义
•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 没有预见到的由于心血管原因导致的短时间内的 自然死亡,通常症状发生到死亡时间<1小时。患 者在此之前没有发生过致死的症状;
Saunders. 1997: 742-779. 3 Circulation. 2001;104:2158-2163. 4 Vreede-Swagemakers J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 1500-1505.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 美国,竞技运动员SCD发生率为每年20-25个; • 3岁儿童SCD发生率19%,14-21岁发生率30%。
心脏性猝死的抢救
• 相比2005年的指南,2010年的指南在4方面都有 所进展:
成人高级生命支持
• 强调整个生命支持过程最小化高质量胸部按压间歇; • 强调“跟踪-触发系统”,以监测出恶化患者及预防院内心脏骤停
; • 3阵连续除颤; • 强调对于心脏骤停后持续恢复即时循环的患者应用初级PCI;
• 重新恢复了血糖控制的推荐 • 除颤仪充电时,继续进行胸部按压; • 治疗VT/VF心脏骤停时,3次电击恢复按压后给予肾上腺素1mg,之
550000;
地区 全球 美国 欧洲
发病人数 3,000,0002 450,0003 400,0004
生存率 <1%2 ~5%2 <5%4
1 MMWR. Vol 51(6) Feb. 15, 2002. 2 Myerberg RJ, Catellanos A.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Braunwald E, ed.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5th Ed. New York: WB
内容提要
•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和发生率 •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 • 心脏性猝死的治疗和预防
内容提要
• 心脏性猝死的定义和发生率 • 心脏性猝死的急救 • 心脏性猝死的治疗和预防
心脏性猝死定义
•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 没有预见到的由于心血管原因导致的短时间内的 自然死亡,通常症状发生到死亡时间<1小时。患 者在此之前没有发生过致死的症状;
Saunders. 1997: 742-779. 3 Circulation. 2001;104:2158-2163. 4 Vreede-Swagemakers J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 1500-1505.
心脏性猝死发生率
• 美国,竞技运动员SCD发生率为每年20-25个; • 3岁儿童SCD发生率19%,14-21岁发生率30%。
心脏性猝死的抢救
• 相比2005年的指南,2010年的指南在4方面都有 所进展:
成人高级生命支持
• 强调整个生命支持过程最小化高质量胸部按压间歇; • 强调“跟踪-触发系统”,以监测出恶化患者及预防院内心脏骤停
; • 3阵连续除颤; • 强调对于心脏骤停后持续恢复即时循环的患者应用初级PCI;
• 重新恢复了血糖控制的推荐 • 除颤仪充电时,继续进行胸部按压; • 治疗VT/VF心脏骤停时,3次电击恢复按压后给予肾上腺素1mg,之
550000;
地区 全球 美国 欧洲
发病人数 3,000,0002 450,0003 400,0004
生存率 <1%2 ~5%2 <5%4
1 MMWR. Vol 51(6) Feb. 15, 2002. 2 Myerberg RJ, Catellanos A.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Braunwald E, ed.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5th Ed. New York: WB
【医学ppt课件】心源性猝死
冠心病所致猝死的病理学
冠状动脉:约80%以上猝死病人冠脉有病损 心肌:治愈的心肌梗塞约占40—70% 心室肥厚:是猝死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实验 数据表明左室肥厚在缺血和再灌注损伤中对潜 在的致死性室性心律失常更敏感 心脏传导系统:纤维化、活动性炎症、形态异 常 心脏神经系统:可能是致病因素,包括冠脉病 变所致的缺血性损害和病毒所致的心脏神经损 害。它可导致自主神经的不稳定及心律失常
猝死的病因
一、基础心脏病(结构异常) 1.冠状动脉病变及冠心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 慢性冠心病、急慢性心肌梗塞、冠状动脉血栓 形成、痉挛或栓塞、夹层分离、冠状动脉炎。 2.心肌肥厚及心肌病变:继发性或原发性心肌肥 厚(梗塞或非梗塞)、原发性心肌病(扩张型 或限制型)、特异性心肌病、急性心肌炎、心 壁内肿瘤。
急性缺血和致死性心律失常的启动
急性缺血使心肌立即产生了电活动、机 械、生化功能障碍 急性缺血损伤发生于治愈的心肌梗塞区 时,更易发生心律失常 短暂缺血后再灌注易引起致命性的室性 心律失常
缓慢性心律失常和心室停搏发生机制
在窦房结和/或房室结无正常功能时,下级自律 性组织不能代之起搏。 常见于严重的心脏疾病,心内膜下浦顷野纤维 弥漫性病变、缺氧、酸中毒、休克、肾衰等, 使细胞外钾升高,最终自律性丧失,此时对超 速抑制敏感,因而在短阵心动过速后发生长时 间的心室停顿。 这将导致局部高钾和酸中毒,使自主性进一步 受抑,最终可恶化发生室颤和持久的心室停搏。
机制和病理生理
致死性快速型心律失常的病理 生理
冠脉病变致快速型心律失常的 可能机制
局部血流减少,引起心肌代谢变化,导致电解 质变化,神经波动产生电稳定性降低。 冠脉痉挛使局部血流减少。冠脉痉挛的机制尚 不明,但局部内皮细胞病损是一易患因素。 自主神经系统的活性(ą-肾上腺素能受体,副 交感活性)也起一定作用。 稳定斑块激活和斑块破裂导致内皮损伤,血小 板聚集、激活,血栓形成,也产生一系列生化 改变,影响血管运动调节导致室颤发生。
心源性猝死ppt
03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治疗
预防策略和措施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均衡 的饮食、适度的运动、戒烟限酒 等,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
险。
控制危险因素
对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心 血管疾病危险因素进行积极控制, 定期进行体检和筛查,及早发现
和治疗心血管疾病。
心理调适
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减轻压力 和焦虑,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
心源性猝死
目录
• 心源性猝死的概述 • 心源性猝死的诊断 •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和治疗 • 心源性猝死的康复和预后
01
心源性猝死的概述
定义和特征
定义
心源性猝死是指由于心脏原因导 致的突然死亡,通常在症状出现 后1小时内发生。
特征
心源性猝死通常表现为快速、突 然的死亡,患者之前可能没有明 显的症状或仅有轻微的心脏不适 。
的风险。
急救和心肺复苏
01
02
03
及时识别
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周围 的人要及时识别,立即拨 打急救电话,并开始心肺 复苏。
心肺复苏
在专业急救人员到来之前, 应持续进行心肺复苏,以 维持患者的生命体征。
急救措施
在等待急救人员到场的过 程中,应保持患者呼吸道 通畅,进行人工呼吸和胸 外按压等急救措施。
药物治疗和器械治疗
药物管理
患者需要按照医生的建议 服用药物,并注意观察药 物副作用。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调整生活方式,包 括饮食、运动和睡眠等方 面,以促进康复。
患者的生活方式和心理支持
生活方式调整
患者应改变不良的生活习惯,如戒烟、 限酒、规律作息等。
心理支持
心源性猝死对患者及其家庭可能造成 极大的心理压力,因此需要给予足够 的心理支持,如心理咨询、家庭治疗 等。
心源性猝死预防ppt课件
生活习惯
吸烟、酗酒、缺乏运动等不良 生活习惯增加风险。
家族遗传史
有家族性心脏病史的人群应提 高警惕。
筛查手段介绍及应用场景
心电图检查
适用于各年龄段人群,可发现 心律失常、心肌缺血等问题。
心脏超声检查
评估心脏结构和功能,适用于 高危人群和疑似心脏病患者。
运动负荷试验
评估运动状态下的心脏状况, 适用于运动员和特定职业人群 。
发病原因及高危人群
发病原因
常见的心源性猝死原因包括冠心病、 心肌炎、心肌病等。
高危人群
包括老年人、高血压患者、糖尿病患 者、肥胖人群等。
预防重要性与意义
重要性
心源性猝死预防是降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具有重要的公共卫生意义。
意义
通过预防措施,可以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轻社会 和家庭的负担。同时,预防心源性猝死也是实现健康老龄化的重要举措之一。
探讨人工智能技术在心源性猝 死预防领域的研究进展和应用 前景,如智能监测设备、预警 系统等。
基因检测与心源性猝死预 防
介绍基因检测在预测个体心源 性猝死风险中的作用,以及基 于基因检测结果制定个性化预 防策略的可能性。
细胞治疗与心肌再生
探讨细胞治疗技术在心肌损伤 修复和再生中的应用,以期降 低心源性猝死风险。
02
基础知识普及
心脏结构与功能简介
01
02
03
心脏基本结构
包括心房、心室、心瓣膜 等部分,及其相互连接关 系。
心脏功能
泵血功能、内分泌功能等 ,及其在人体循环系统中 的重要作用。
心脏电生理特性
心肌细胞电活动、心脏传 导系统等,及其对心脏节 律的调控作用。
心律失常类型及危害
心脏性猝死的高危因素识别PPT课件
其他影像学检查:超声心动图,心肌核磁成像均能提 供心脏结构、心肌病理和心脏功能方面的证据,对器 质性心脏病患者SCD风险评估具有一定意义。
34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心电生理检查(EPS):
对于冠心病患者,EPS主要适用于那些临床症状高度 提示VT而无可靠心电学证据的患者。主要适用于OMI 、持续性VT、LVEF≤40%的患者。
对于心肌病患者,无论是扩张性、肥厚性、还是致心 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电生理检查的价值均有限。
电生理检查对LQTS无益,对Brugada综合征危险分层 尚有争议。
35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静息心电图:
QRS宽度:是反映心室内和心室间传道障碍的稳定指 标,重复性很好,变异度<5%。QRS增宽直接造成心 室之间收缩不同步, QRS宽度与收缩功能不全呈线性 关系,是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敏感而明确的标志。
ARVC中50%的首发症状为SCD,而且常常是剧烈运 动的年轻人。发生SCD的运动员中有25%患有该病。
16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Brugada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为 先天性离子通道异常性疾病。临床上常因VF或多形性 VT引起反复性晕厥,甚至导致SCD。
电解质紊乱 药物性猝死 原因不明心脏猝死性疾病
1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SCD患者尸检发现,90%存在冠心病,其中75%存在 OMI。大多数SCD患者有严重的多支冠脉病变,6090%存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ACS表现。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死亡的三个高危时间段:发病1小 时;发病72小时;发病一周。心肌梗死后过早下床、 过早锻炼是急性期SCD高危因素。
34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心电生理检查(EPS):
对于冠心病患者,EPS主要适用于那些临床症状高度 提示VT而无可靠心电学证据的患者。主要适用于OMI 、持续性VT、LVEF≤40%的患者。
对于心肌病患者,无论是扩张性、肥厚性、还是致心 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电生理检查的价值均有限。
电生理检查对LQTS无益,对Brugada综合征危险分层 尚有争议。
35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静息心电图:
QRS宽度:是反映心室内和心室间传道障碍的稳定指 标,重复性很好,变异度<5%。QRS增宽直接造成心 室之间收缩不同步, QRS宽度与收缩功能不全呈线性 关系,是心室收缩功能异常的敏感而明确的标志。
ARVC中50%的首发症状为SCD,而且常常是剧烈运 动的年轻人。发生SCD的运动员中有25%患有该病。
16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Brugada综合征:属于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为 先天性离子通道异常性疾病。临床上常因VF或多形性 VT引起反复性晕厥,甚至导致SCD。
电解质紊乱 药物性猝死 原因不明心脏猝死性疾病
10
心脏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SCD患者尸检发现,90%存在冠心病,其中75%存在 OMI。大多数SCD患者有严重的多支冠脉病变,6090%存在斑块破裂、血栓形成等ACS表现。
心肌梗死患者发生死亡的三个高危时间段:发病1小 时;发病72小时;发病一周。心肌梗死后过早下床、 过早锻炼是急性期SCD高危因素。
心源性猝死演示ppt课件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冠状动脉狭窄
冠状动脉内粥样斑块形成,导致 血管狭窄和血流减少。
心肌缺血
由于冠状动脉血流减少,心肌细胞 得不到足够的氧气和营养物质。
心肌梗死
严重的心肌缺血可导致心肌细胞坏 死,进而引发心律失常和心力衰竭 。
心肌炎
感染因素
病毒、细菌等感染可引起心肌炎 症反应。
自身免疫反应
机体免疫系统异常激活,攻击自 身心肌组织。
心理支持重要性
减轻焦虑和恐惧
心源性猝死患者往往伴有严重的焦虑和恐惧情绪,心理支持有助于 缓解这些不良情绪,增强患者的信心和勇气。
提高生活质量
通过心理干预和治疗,患者可以更好地应对疾病带来的心理压力, 提高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促进康复和预后
良好的心理状态有助于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和康复计划,提高治疗效果 和预后水平。
背景
心源性猝死是一个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影响着全球数百万人。随着人口老龄化 和心血管疾病的增加,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也在上升。因此,了解心源性猝死的 危险因素、预防和治疗策略对于降低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发病率和死亡率
发病率
心源性猝死的发病率因地区、年龄、性别和种族而异。一般来说,男性比女性更容易受到影响,而老 年人则是高发人群。此外,某些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心肌病等)也会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疾病风险。
健康生活方式
保持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 烟限酒、心理平衡等健康生活 方式。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心电图、超声心动图 等心血管相关检查,及时发现 并治疗潜在疾病。
高危人群筛查
对于家族中有心源性猝死病史 的人群,应进行基因筛查和风 险评估,制定个性化预防策略
。
05 患者教育与心XXX 2024-01-19
心源性猝死SCD ppt课件
General adult population
Multiple risk subgroups
Patients with any previous coronary event
Patients with ejection fraction <35% or CHF
MADIT II SCD-HeFT
Cardiac arrest, VT/VF survivors
Arrhythmic Cause of SCD
12%Other Cardiac Cause
Bradycardia Torsades de Pointes
16.5%
12.7%
88% Arrhythmic Cause
Primary VT 8.3%
. Albert CM. Circulation. 2003;107:2096-2101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 “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
精品资料
• 你怎么称呼老师?
• 如果老师最后没有总结一节课的重点的难点,你 是否会认为老师的教学方法需要改进?
• 你所经历的课堂,是讲座式还是讨论式? • 教师的教鞭
• “不怕太阳晒,也不怕那风雨狂,只怕先生骂我 笨,没有学问无颜见爹娘 ……”
Geography
Incidence
Worldwide
3,000,000
US
300,000~350,000
W.Europe
400,000
MMWR. Vol 51(6) Feb. 15, 2002.
Myerberg RJ, Catellanos A. Cardiac Arrest and Sudden Cardiac Death. In: Braunwald E, ed. Heart Disease: A Textbook of Cardiovascular
【医学课件】心源性猝死
实施方法
在患者发生心室颤动时,立即 进行除颤,同时拨打急救电话
,寻求专业医疗援助。
药物治疗
药物治疗
在心源性猝死的治疗中,药物治疗起着重要的作用。
实施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医生会开具相应的药物,如抗心律失常药物、血管扩 张剂等,以控制病情并预防再次发作。
预后及康复
预后评估
医生会根据患者的病情、治疗情况以及身体状况等因素,对患者的预后进行评估 。
心源性猝死
xx年xx月xx日
目录
• 概述 • 病理生理机制 • 临床诊断及预防 • 治疗及预后 • 病例分享与讨论
01
概述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
心源性猝死(Sudden Cardiac Death,SCD)是指由于心脏 原因导致的突然和意外死亡。
SCD通常在症状出现后1小时内发生,且往往没有明显的先兆 症状。
获得性心脏结构异常
如心肌肥厚、心肌炎等,这些病症会导致心脏的结构发生改 变,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心脏电生理异常
先天性心脏电生理异常
如心律失常、长QT综合征等,这些病症会导致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发生异常, 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获得性心脏电生理异常
如心肌缺血、心肌梗死等,这些病症会导致心脏的电生理过程发生改变,如 产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等,从而增加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心源性猝死的流行病学
SCD在各国的发病 率不同,但总体呈 上升趋势。
SCD的男性发病率 高于女性。
SCD在成年人和老 年人中均可见到, 但在年轻人中的发 病率较源自。02病理生理机制
心脏结构异常
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
如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等,这些病症会导致心脏的结 构发生异常,从而影响心脏的正常功能和电生理过程。
心源性猝死ppt
复苏后支持治疗
对由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多脏器衰竭引起的早期死亡以及 由脑损伤引起的晚期死亡有重要意义。改善复苏后患者预 后的复苏后支持治疗是高级生命支持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此阶段,应加强循环、呼吸和神经系统支持;积极寻找 并治疗导致心跳骤停的可逆性原因;监测体温,积极治疗 体温调节障碍和代谢紊乱
预防
02
识别:
03
胸外心脏按压: 100次/分,45cm,不应间断
04
05
人工呼吸: 30:2 一个 CPR循环包括 30次胸部按压 和2次人工呼吸。
早期电除颤:首 次即选择360J 电击以期尽快复 律
高级生命支持
高级生命支持的总目标是充分通气、转复 心律成血液动力学有效的心律,维持及支 持已恢复的循环。因此,在高级生命支持 中患者是处于:已气管插管并良好吸氧中; 已除颤,心脏已复律或起搏中;已建立静 脉通路可输入必须药物
பைடு நூலகம்
治 疗原则
。一旦诊断心脏骤停,即应立即进行心肺 复苏(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CPR),包括基本生命支持、高级基本生 命支持和复苏后处理。CPR的目的是在给 予明确的治疗前,维持中枢神经系统、心 脏及其它重要脏器的生命力[4]
基本生命支持
01
指维持气道开放 以及呼吸循环支 持。同时包括 SCD的识别、 复苏体位以及窒 息的管理。
临床表现(三)
心脏骤心脏骤停期:
意识完全丧失为该期的特征。 如不立即抢救,一般在数分钟 内进人死亡期。
1
①心音消失。②脉搏扪不到、 血压测不出。③意识突然丧失 或伴有短阵抽搐。抽搐常为全 身性,多发生于心脏停搏后 10秒内,有时伴眼球偏斜。 ④呼吸断续,呈叹息样,以后 即停止,多发生在心脏停搏后 20~30秒内。⑤昏迷,多发 生于心脏停搏30 秒后。⑥瞳 孔散大,多在心脏停搏后 30~60秒出现。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ppt课件
病检查,30到45岁人群每年一次,45岁以 上人群每年两次。一旦出现胸痛、胸闷,尤 其是在劳累、运动后加重的情况,要及时就 医。
.
26
(一)定期体检识别出高危人群。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 心脏彩超 多排螺旋CT 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肾功检测。
已经明确冠心病者,要严格在医生指导下 正规治疗。
.
4
2.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 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 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生 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 多。
.
5
二、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年发生 率8/10万-12/10万(北京市男10.5/10 万,女3.6/10万)。男女之比4.5:1; 年龄高峰:35-70岁;高发季节:1、5、 11月份;时间:凌晨至午间(夜间12时至 凌晨4时)。
.
27
(二)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戒 烟限酒、精神紧张
.
28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各种蔬菜(400到 500克)、水果(100克)、适量豆制品和鱼 类、奶类,其他动物性食品每天小于100克。 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食用油包括植 物油每人小于25克。每人每周可吃蛋类5个。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石化医院
.
1
内容概述:
概念 流行病学 病因 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 猝死的识别死分为心脏性猝死(SCD)及非心 脏性猝死两大类。心脏性猝死约占70%90%,主要原因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
.
.
26
(一)定期体检识别出高危人群。
心电图 动态心电图 运动心电图 心脏彩超 多排螺旋CT 血压、血糖、血脂、尿酸、肾功检测。
已经明确冠心病者,要严格在医生指导下 正规治疗。
.
4
2.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指冠状动脉 粥样硬化使血管腔阻塞,导致心肌缺血、缺 氧而引起的心脏病,它和冠状动脉功能性改 变(痉挛)一起,统称冠状动脉性心脏病,简 称冠心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本病多发生 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较 多。
.
5
二、流行病学
我国流行病学调查结果:年发生 率8/10万-12/10万(北京市男10.5/10 万,女3.6/10万)。男女之比4.5:1; 年龄高峰:35-70岁;高发季节:1、5、 11月份;时间:凌晨至午间(夜间12时至 凌晨4时)。
.
27
(二)控制危险因素:
高血压、高血脂、高血糖、体重、戒 烟限酒、精神紧张
.
28
(三)养成健康的生活方式:
1.合理膳食、营养均衡:多吃各种蔬菜(400到 500克)、水果(100克)、适量豆制品和鱼 类、奶类,其他动物性食品每天小于100克。 少吃或不吃肥肉和动物内脏。食用油包括植 物油每人小于25克。每人每周可吃蛋类5个。
如何预防心源性猝死
石化医院
.
1
内容概述:
概念 流行病学 病因 危险因素及诱发因素 猝死的识别死分为心脏性猝死(SCD)及非心 脏性猝死两大类。心脏性猝死约占70%90%,主要原因由冠心病及其并发症引起。
.
《心源性猝死》课件
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应用将有助于提高心源性猝死的早期识别和预警能力。
THANK YOU
分为心脏结构异常性猝死 、心脏电异常性猝死和心 脏混合性猝死。
按年龄
分为儿童猝死和成人猝死 ,儿童猝死的病因与成人 不同,多与先天性心脏疾 病有关。
02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与 病理
病因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进而
引发心源性猝死。
心肌病
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 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引发心源性猝死。
定期检查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
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在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脏和呼吸 功能。
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在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尽快使 用,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呼叫急救
在发现心源性猝死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疗机构 患者情况,以便尽快进行专业救治。
要时进行除颤。
心脏再同步治疗
对于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医 生可能会建议心脏再同步治疗, 通过起搏器来协调心脏的收缩。
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01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应从控制危险因素开始,如戒烟、控制血压
、降低胆固醇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等,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心源性猝死
目录
•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特点 •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与病理 • 心源性猝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与预防 • 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研究与进展
01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 特点
THANK YOU
分为心脏结构异常性猝死 、心脏电异常性猝死和心 脏混合性猝死。
按年龄
分为儿童猝死和成人猝死 ,儿童猝死的病因与成人 不同,多与先天性心脏疾 病有关。
02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与 病理
病因
冠心病
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导致 心肌缺血、缺氧,进而
引发心源性猝死。
心肌病
心肌病变导致心肌收缩 和舒张功能严重受损,
引发心源性猝死。
定期检查
03
定期进行心电图、心脏超声等检查,有助于及时发现心脏问题
并采取相应措施。
急救措施
心肺复苏
在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应立即进行心肺复苏,以恢复心脏和呼吸 功能。
自动体外除颤器
在公共场所配备自动体外除颤器,并在心源性猝死发生时尽快使 用,可以提高抢救成功率。
呼叫急救
在发现心源性猝死情况时,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并告知医疗机构 患者情况,以便尽快进行专业救治。
要时进行除颤。
心脏再同步治疗
对于心脏收缩不同步的患者,医 生可能会建议心脏再同步治疗, 通过起搏器来协调心脏的收缩。
预防
控制危险因素
01
心源性猝死的预防应从控制危险因素开始,如戒烟、控制血压
、降低胆固醇等。
健康的生活方式
02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运动、合理饮食、避免过度劳累
等,有助于降低心源性猝死的风险。
心源性猝死
目录
•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特点 • 心源性猝死的病因与病理 • 心源性猝死的诊断与鉴别诊断 • 心源性猝死的治疗与预防 • 心源性猝死的相关研究与进展
01
心源性猝死的定义与 特点
心源性猝死与心肺复苏第八版课件ppt课件
of cardiovascular Medicine 5th 3 Circulation.2001;104:2158-2163 4 Vreede-Swagemakers JJ et al. J Am Coll Cardiol 1997; 30:1500-1505
2003年AHA统计资料
95%心脏性猝死病人来不及到医院,死 在院外
美国SCD的发病情况
中风3 167,366
肺癌2 157,400 乳腺癌2 40,600 AIDS1 42,156
在美国每
年SCD的
发病人数
SCD4
超过所有 450,000
这些疾病
的总和
1 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of the United States:2001.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Inc, Surveillance Research,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次要依据
心脏骤停机制
1.最常见: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机制
2.其次: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
除颤成功率
心脏骤停机制
3.较少见:无脉性电活动,即电一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 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常规方法不能测出血压和 脉搏。
• 每天1200例 • 每小时50例
美国统计资料
• 每80秒1例
• 大多数的SCD发生在临床确诊的心脏病患者中,特 别是心梗后和心衰的患者
1 MMWR.Vol 51(6) Feb.15,2002
美国CDC2002公布:1999年 统计数据
心脏病死亡 728743 心脏性猝死 462340(63%) 院外心脏性猝死 341780 (47%)
2003年AHA统计资料
95%心脏性猝死病人来不及到医院,死 在院外
美国SCD的发病情况
中风3 167,366
肺癌2 157,400 乳腺癌2 40,600 AIDS1 42,156
在美国每
年SCD的
发病人数
SCD4
超过所有 450,000
这些疾病
的总和
1 US Census Bureau Statistical of the United States:2001. 2 American Cancer Society,Inc, Surveillance Research,Cancer Facts and Figures,
次要依据
心脏骤停机制
1.最常见:室性快速性心律失常(室颤和室速)
心脏骤停机制
2.其次:缓慢性心律失常或心室停搏
除颤成功率
心脏骤停机制
3.较少见:无脉性电活动,即电一机械分离。心脏有持续的 电活动,但没有有效的机械收缩,常规方法不能测出血压和 脉搏。
• 每天1200例 • 每小时50例
美国统计资料
• 每80秒1例
• 大多数的SCD发生在临床确诊的心脏病患者中,特 别是心梗后和心衰的患者
1 MMWR.Vol 51(6) Feb.15,2002
美国CDC2002公布:1999年 统计数据
心脏病死亡 728743 心脏性猝死 462340(63%) 院外心脏性猝死 341780 (47%)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作用:抗心肌缺血止痛
降低LVEDP 40% 副作用:BP,RV MI时易发生 -受体阻滞剂:应早用,倍他乐克、氨酰心安,口服
或IV 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止痛、缩小梗塞面积、
阻滞儿茶酚胺的不良作用,抗心律失常,
抑制重构。
副作用:窦缓、AVB和诱发心衰。
11
再灌注治疗(Reperfusion therapy):首选
能使急性闭塞的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流和灌注; 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血液动力学; 能保护心功能,预防心室扩大和重塑,预防心衰发生; 降低住院病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 是Q波型AMI最最重要的急救措施,而且开始越早越好; 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急诊PTCA+支架植入; CABG:国内条件不具备,国外也没有大量开展,目前,可
临床上: 酶学结果最次要,诊断不及时.
只有症状或ECG不典型时,方有参考价值。
3
AMI的特殊表现
以心衰肺水肿为首发表现-大缺血,小梗死 以晕厥为首发表现- AVB伴大汗、面色苍白、HR30-
40bpm,见于心肌梗死初起. 以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AVB伴BP 、HR 以上腹痛为首发表现- 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
•Complications
•Reperfusion
•Preparation for discharge
ManaPrevention/ Long-Term Management
1
2
3
4
5
6
8 Modified with permission from Libby Circulation.2001; 104: 365-372.
STEMI 的病理生理和治疗原则
病理生理: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冠脉急性闭塞
心肌坏死
治疗原则:首选冠脉再通治疗(溶栓、PCI或
CABG)恢复心肌血流和再灌注
9
AMI的治疗流程
再灌注治疗: 首选 溶栓(IV)-- r-tPA
U.K
r.S.K
急诊PCI
一般治疗:CCU、镇痛、吸氧
药物治疗:硝酸酯、-B、ACEI、抗血小板、抗凝剂,他丁类;
7
Pathophysiology Onset of STEMI
Hospital Management
of STEMI
• Prehospital issues
•Medications
•Initial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Arrhythmia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试用于不能介入治疗的左主干闭塞引起的心源性休克。
越早越好,应争分夺秒.
12
溶栓治疗
优点:
国内已普及和推广; 方便,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 基层医院也可开展; 再通率可达60-80%。
缺点:
有禁忌症; TIMI III级血流低,30-35%; 再闭塞率高,约30%; 出血并发症,颅内出血0.5-1.0%。
并发症治疗: 心律失常
低血压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机械并发症
梗塞后心绞痛
再梗塞
恢复期(出院前)治疗 - 血运重建术(PCI、CABG)
10
镇痛 吗啡: 3mg IV,首选,10-15 ’可重复,总量15mg。
作用:镇痛+抗心肌缺血
副作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NTG: IV 10-20g/min,根据血压调整 剂量。
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STEMI)的诊断
STAMI:指因斑块 破裂, 冠脉血栓闭塞,致急性心肌坏死
及时正确诊断最重要
国际诊断标准:2/3条件
典型的临床表现
ECG动态演变
有任何2个均可确诊
心肌酶异常
临床表现: 持续胸痛>30 ’,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含NTG 1-2#不缓解;
ECG: 前壁、下后壁导联ST或CLBBB,即可确诊。
过去30年来,AMI治疗 进展和巨大: CCU的建立: 除颤、心电和血液动力学监测, 药物: -B、硝酸酯、抗血小板制剂和ACEI, 再灌注治疗: 巨大突破,溶栓和PCI;
30天病死率:CCU前期30%CCU期的15% 再灌注时期的5%。
6
AMI的治疗原则
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使闭塞的IRCA迅速再通 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
13
适应症
AMI伴ECG ST段上抬持续>30 ’, 含NTG未恢复者;
年龄<70岁; 发病<12小时; 无溶栓禁忌症者。
14
禁忌症--怕出血并发症
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者; 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系有活动性出血者; 不能控制的高血压(160/110mmHg); 半年内TIA或脑血管病发作史; 两周内做过大手术、或长时间心肺复苏者; 严重疾病如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4
AMI的鉴别诊断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 痛剧烈,无ECG变化
心绞痛-胸痛<30 ’ 急性肺栓塞-ECG SI
QIII TIII
气胸-CXR可鉴别 心包炎、心肌炎-ECG
广泛ST上抬 急腹症-有腹部体征,
ECG无变化
5
AMI治疗:急救目标
AMI的两大死因:心律失常(如Vf)和泵衰竭 (心衰和休克);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心源性猝死(SCD)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1
Presentation
Working Dx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CG
Cardiac Biomarker
Final Dx
No ST Elevation UA NSTEMI
ST Elevation
Unstable Angina
NQMI
QWMI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Lancet 2001; 358: 1533-1538 and Heart 2000; 83: 361-366. 2
15
溶栓剂
r-tPA (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K (尿激酶) S.K (链激酶) r.S.K(重组链激酶,上海) 其它如APSAC(茴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
激活剂复合物)
16
r-tPA(50mg)TUCC方案
降低LVEDP 40% 副作用:BP,RV MI时易发生 -受体阻滞剂:应早用,倍他乐克、氨酰心安,口服
或IV 作用:降低心肌耗氧量,止痛、缩小梗塞面积、
阻滞儿茶酚胺的不良作用,抗心律失常,
抑制重构。
副作用:窦缓、AVB和诱发心衰。
11
再灌注治疗(Reperfusion therapy):首选
能使急性闭塞的冠脉再通,恢复心肌血流和灌注; 能挽救缺血心肌、缩小梗塞面积、改善血液动力学; 能保护心功能,预防心室扩大和重塑,预防心衰发生; 降低住院病死率,并改善长期预后; 是Q波型AMI最最重要的急救措施,而且开始越早越好; 主要包括溶栓治疗和急诊PTCA+支架植入; CABG:国内条件不具备,国外也没有大量开展,目前,可
临床上: 酶学结果最次要,诊断不及时.
只有症状或ECG不典型时,方有参考价值。
3
AMI的特殊表现
以心衰肺水肿为首发表现-大缺血,小梗死 以晕厥为首发表现- AVB伴大汗、面色苍白、HR30-
40bpm,见于心肌梗死初起. 以心源性休克为首发表现-AVB伴BP 、HR 以上腹痛为首发表现- 伴恶心、呕吐、大汗淋漓
•Complications
•Reperfusion
•Preparation for discharge
ManaPrevention/ Long-Term Management
1
2
3
4
5
6
8 Modified with permission from Libby Circulation.2001; 104: 365-372.
STEMI 的病理生理和治疗原则
病理生理:
斑块破裂
血栓形成
冠脉急性闭塞
心肌坏死
治疗原则:首选冠脉再通治疗(溶栓、PCI或
CABG)恢复心肌血流和再灌注
9
AMI的治疗流程
再灌注治疗: 首选 溶栓(IV)-- r-tPA
U.K
r.S.K
急诊PCI
一般治疗:CCU、镇痛、吸氧
药物治疗:硝酸酯、-B、ACEI、抗血小板、抗凝剂,他丁类;
7
Pathophysiology Onset of STEMI
Hospital Management
of STEMI
• Prehospital issues
•Medications
•Initial recognition and management •Arrhythmias
in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
试用于不能介入治疗的左主干闭塞引起的心源性休克。
越早越好,应争分夺秒.
12
溶栓治疗
优点:
国内已普及和推广; 方便,不需特殊的仪器设备和专业人员; 基层医院也可开展; 再通率可达60-80%。
缺点:
有禁忌症; TIMI III级血流低,30-35%; 再闭塞率高,约30%; 出血并发症,颅内出血0.5-1.0%。
并发症治疗: 心律失常
低血压
心力衰竭
心源性休克
机械并发症
梗塞后心绞痛
再梗塞
恢复期(出院前)治疗 - 血运重建术(PCI、CABG)
10
镇痛 吗啡: 3mg IV,首选,10-15 ’可重复,总量15mg。
作用:镇痛+抗心肌缺血
副作用:呼吸抑制,恶心、呕吐
NTG: IV 10-20g/min,根据血压调整 剂量。
ST抬高型急性心肌梗塞(STEMI)的诊断
STAMI:指因斑块 破裂, 冠脉血栓闭塞,致急性心肌坏死
及时正确诊断最重要
国际诊断标准:2/3条件
典型的临床表现
ECG动态演变
有任何2个均可确诊
心肌酶异常
临床表现: 持续胸痛>30 ’,伴出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
含NTG 1-2#不缓解;
ECG: 前壁、下后壁导联ST或CLBBB,即可确诊。
过去30年来,AMI治疗 进展和巨大: CCU的建立: 除颤、心电和血液动力学监测, 药物: -B、硝酸酯、抗血小板制剂和ACEI, 再灌注治疗: 巨大突破,溶栓和PCI;
30天病死率:CCU前期30%CCU期的15% 再灌注时期的5%。
6
AMI的治疗原则
持续心电监测,及时发现和处理心律失常 维持血液动力学稳定 尽快给予再灌注治疗,使闭塞的IRCA迅速再通 降低心肌耗氧量,保护缺血心肌。
13
适应症
AMI伴ECG ST段上抬持续>30 ’, 含NTG未恢复者;
年龄<70岁; 发病<12小时; 无溶栓禁忌症者。
14
禁忌症--怕出血并发症
出血倾向和凝血功能障碍者; 胃肠道、呼吸道和泌尿系有活动性出血者; 不能控制的高血压(160/110mmHg); 半年内TIA或脑血管病发作史; 两周内做过大手术、或长时间心肺复苏者; 严重疾病如肿瘤,严重肝、肾功能损害者。
4
AMI的鉴别诊断
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胸 痛剧烈,无ECG变化
心绞痛-胸痛<30 ’ 急性肺栓塞-ECG SI
QIII TIII
气胸-CXR可鉴别 心包炎、心肌炎-ECG
广泛ST上抬 急腹症-有腹部体征,
ECG无变化
5
AMI治疗:急救目标
AMI的两大死因:心律失常(如Vf)和泵衰竭 (心衰和休克);
急性冠脉综合症(ACS)
心源性猝死(SCD) 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STEMI) 非ST段抬高型急性心肌梗死(NSTEMI) 不稳定型心绞痛(UA)
1
Presentation
Working Dx
Pathophysiology of Acute Coronary Syndrome
ECG
Cardiac Biomarker
Final Dx
No ST Elevation UA NSTEMI
ST Elevation
Unstable Angina
NQMI
QWMI
Myocardial Infarction
The Lancet 2001; 358: 1533-1538 and Heart 2000; 83: 361-366. 2
15
溶栓剂
r-tPA (基因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 U.K (尿激酶) S.K (链激酶) r.S.K(重组链激酶,上海) 其它如APSAC(茴香酰化纤溶酶原链激酶
激活剂复合物)
16
r-tPA(50mg)TUCC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