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
探索书籍设计的新形态_谈概念书籍的创新与设计_王晓芬

ART EDUCATION 2010 · 05131一、书籍形态的历史与演变“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作为人类表达思想、传播知识、积累文化的载体,书籍在不同历史时期依靠不同形态将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积累、流传并延续。
那么何谓书籍形态?众说纷纭,但万变不离其宗。
形态,即为形状神态,指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的表现形式。
而书的形态,人们固有观念不难想到的是书的外观,一个立体的、多层次、多侧面、多因素的传递信息的工具。
中国是一个具有五千年灿烂文化的文明古国。
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书籍的形态也经历了从原始到古代再到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可谓是中国最早的书籍雏形。
从早期的龟甲、兽骨,到把文字刻在陶器、青铜器、石碑上,再到把文字刻在竹简上,逐渐形成了早期书籍较完整的形态。
此后,书籍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木牍、缣帛等都被用作书籍的材料,根据材料的不同所采用的装订方式也不同,如卷轴装、旋风装、包背装、蝴蝶装、折页装、线装等。
该阶段的书籍形态已日渐完善,趋向现代书籍设计形式。
“五四”新文化运动促进了中国现代书籍设计的产生,受鲁迅等人以及西方编排形式的影响,书籍设计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特别是1949年新中国成立以后,我国出版事业的飞速发展和印刷工艺的进步使书籍呈现多形式、多风格并存的局面。
进入上世纪80年代,随着现代科技和设计观念的介入,中国书籍设计更加趋向个性鲜明、锐意求新的国际设计水准。
无论是不同地域还是种族,书籍形态都有相似的发展过程。
外国书籍也大致经历了原始、古代、现代三个不同的书籍装帧时期。
原始书籍设计阶段,西方人也采用自然界现成的物质材料——甲骨、石头、树皮、兽骨等,加工后刻写文字而成为最原始的书籍形态。
后出现了莎草纸书、蜡版书、泥版书、手抄书、羊皮纸书等,这一时期的书籍形态与中国的原始书籍形态差异较小。
自中国造纸技术和印刷术传入后,外国书籍设计从原始时期迈入了古代阶段,以欧洲为中心的西方纸书形式经历了哥特式宗教手抄本、古腾堡的平装本、袖珍本以及王室特装书。
浅析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

浅析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现代书籍设计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对于书籍形态的概念化创新设计便呼之欲出。
概念书籍设计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书籍审美的需求而存在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新、更独特的书籍设计语言的一种探索性行为。
本文从概念书籍的形态内涵谈起,全面的阐述了一系列有关书籍形态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想法,提出在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上,要从概念书籍的形态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来不断探索并完善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塑造未来书籍设计的新形态。
标签:概念书籍形态创新设计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积累的重要依托。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书籍形态可观可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书籍设计开始脱离了传统意义上只满足阅读功能的层面,以各种新的造型各异的形态呈现,并转向对书籍艺术性、趣味性和概念性形态的多方位发掘。
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们要不断地将概念性的创新设计理念同书籍设计方法相结合,从而以这种方式对书籍内容及形式有所创新,创造出一种新的书籍形态——概念书籍形态,这种新的书籍形态使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更多的享受到了一种艺术性与趣味性兼有的阅读愉悦感。
一、概念书籍形态的内涵现代传媒及心理学认为:概念是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那么何为概念书呢?概念书是指充分体现内涵并且与众不同,形态及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的强烈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是在原有书籍设计的基础上,强化书籍文字内容的思想及艺术本源概念,是以艺术的视觉概念重新诠释以往常规的书籍设计。
而书籍的“形态”是指书籍的造型、结构与内在“神态”,是书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
那么,概念书籍形态的形成过程,便是内在与外在的一种理性建构,从形式上来说,概念书籍是视、触、听、嗅、味五感的艺术再现;从本质上来说,概念书籍是对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的艺术处理。
概念书与书籍设计创新

纸的材料是植物纤维 ,其中有韧皮纤维 ,如大 麻 、黄麻 、桑 、楮 、藤 ; 茎秆纤维 , 如稻草 、麦秆 、芦 苇 、竹类 ;种毛纤维 ,如棉花等 。古人用手工制作 麻纸 、皮纸 、藤纸 、竹纸 、棉纸 、宣纸 。到了 19 世纪 末 ,机器纸大量生产 ,逐渐成为书页的主要用纸 。 尽管有木板书 、绢绵书等材料的书 ,但纸张仍是成
在现实生活中 ,我们要通过观察进行思考 ,没 有正确的观察就很难产生真正的设计 ; 没有认真 的观察 ,就很难有创新的设计 。例如郑板桥画的 竹子是很有生气的 ,因为它不只是研究竹有几叶 , 而是研究其神韵 ;他不是概念性地画竹有几叶 ,而 是画竹叶在风吹中的不同角度的点线面 。这就是 艺术家从生活中观察 、体现而得来的形态 。概念 书的设计也是一样的道理 ,运用适当的其他语言 去表现另外一种事物 ,会得到一个全新的创作物 象 。没有观察 、没有借鉴 、没有对比 ,就没有认识 ,
纸张本身就是设计的产物 ,是一种无声的设 计 ,将它与书籍设计相结合 ,可以使设计产生更多 的美妙 ,这种美妙体现在图形 、文字 、色彩 、版式 、 纸张的选择与应用并行中 ,最后的结果是共同构 成书籍的整体之美 。特别是近 10 年来 ,纸张制造 业迅猛发展 ,各种质感 、色彩的纸相继问世 : 云裳 魅影 、纯质超感 、绚烂色咭 、缪丝棉 、丽蒙热熔 、芬 祺绢纹 、岩纹 、彩岩 、云彩纹 、彩烙 、手揉纸 、云龙纸 等 ,令人目不暇接 。而如何将这些纸张合理地应 用于书籍设计中 ,则是在设计中应该思考与探索 的问题 。
浅析书籍设计形态

会 的变革一 ‘ 样, 也必须改变过去书籍装帧 的陈 旧观念 。 现代 出版业 , 早已纳 入 了传媒业 的范畴 。基于 图书 出版 的单一纸质形态 , 出版有“ 六个时代 ” 概 念, 即出版进入传媒时代 ; 出版进入整合 时代; 出版 进入“ 人本 ” 时代 : 出版
进入微 利时代 ; 出版进入 营销时代 ; 书籍形态 学浮 出水面, 出版进入 工艺 时 代 。’ ’ 在进入 电脑 、 网络时代和出版竞争 E j 趋激 烈的 2 l世纪, 出版业将 要 迈入“ 变革时代 ” , 原有 的书籍形态将演变或进行本色的延伸。出版 , 本来 就 是传 媒 的 一部 分 , 并 且 还 是 传 媒 的先 祖 。 当今 出版 业 正 从 电 子 媒 体 和 形 态 中汲取新 东西 , 并在新型传媒加入 的新家族 中延伸 臼己, 连接别人 , 打通 彼 此的亲属 关系 。 当然纸质图书仅仅延伸 自身在 现代 印刷 、 纸质 工艺、 视觉包 装、 图文混排技巧等 的传 感空间 并加 以经营 , 即可构成 当今传 媒时代一 个 不可 替代 的“ 纸世界 ” 。 同时, 书籍产业进入整合传媒时代 , 是对于诸 如思维 工具、 制作工具 、 资讯工具 、 工艺工具等等 的最佳 配置 和有效组合 。书籍 的
从古至今, 伴随着时代 发展, 书籍的设计形态也 间接反映着 各 个时代 文化的不同 ,一些设 计精美的书籍在书籍发展 史上 占据着令人敬 畏的地 位, 成为世界文化遗产 中的奇葩。 书籍设计形态 的发展 , 也成为评判书籍的 个非常重要的分支 , 这也是本文的主要研 究对象 。
一
初才起 步, 设计了很 多散文 、 杂 志* l i d , 说 的封面 。 那 时的封面面 部是 以花草 为图案 , 在封 面中营造 出充满诗意 、 情趣 、 韵味 的艺术境界 。 心灵中升华, 使 人们在 心灵的无限臼有 中对书 籍内容 的“ 神” 西方古典的美学观与艺术 观都 强调客观 现实形象的模仿和 再现。 。西 方美学思想重视 美与 真的关系, 把 真不真看做 美不美 的前提 。 所 以, 许多西 方书籍的封面 , 使用 了大量的照 片, 逼真 的形 象与鲜 明的书 名构成 了封 面 的主要的形式 内容, 简洁而 明快 。 如 今, 中国设计 师们将要面 临着新的挑 战, 我们 只有在 深入领 悟传 统 的 艺术 精 神 、 充分 认 识来 自西方 的各 种 设 计思 潮 的 基 础 七, 兼收并 蓄, 融 会 贯通, 寻找传 统与现 代的契合 点, 才能打造 出符合新时代的 民族形 式, 才 能 找 到真 正属于我们本 民族 的同时又能够为 国际社会所认 同的现代设 计。 总 之,我们 要将人类 一切优秀 的文化成果都编 织在 自己的网络结构之 中, 继 承本民族的优秀文化传 统与吸收外来文化一定要两手抓 。 三、 未来 书籍形 态设计 的发展趋势 随着互联 网科技 的迅猛发展 , 书籍 形态设计也不仅仅 只限于利 用物质 媒介 。 从书的外包装到书籍形 态, 从外在 到内在 的整体 设计, 书籍 设计像 社
浅谈现代书籍设计中立体形态的创新

可 或缺 的 组成 部分 。当一 本书放 在 书架 上 时 ,只给 了书 脊 露面 的 机会 ,可 谓 是 ”一寸 空 间一 寸金 ” ,书脊 成为 我 们 识别 和选 择 的唯 一视 觉点 ,这 时 书脊 的重要 性 甚至
超过了封面 。书脊是过渡封面和封底的重要空间,它保
持 了封 面 到封 底 的视 觉连 贯 ,起 到统 一空 间 的作用 。不 论是 从功 能还 是 艺术视 觉 的角 度 ,都 应强 调对 书脊 的重 视 。书脊 虽然 不 能脱 离封 面和 封底 来 独立 设计 ,但 是在 重 视 程度 上却 不 能放 松 ,依据 视 觉传 达和 展示 功 能的效
和 衬托 ,与封 面形 成 了空 间上 的呼应 。
( ) 二 书脊设 计 从 书 的立 体形 态 的完整 性来 看 ,侧 面是 书籍 设 计不
观 :容纳 知 识 的立体 容 器 ,容器 由一页 一页 的纸 张重 复 叠加 构成 ,也就 是我 们 外表 看 到 的封 面 、封 底 、书脊 和 切 口所 组成 的 立体 形态 。设计者 将 书 的 内容 与形 态 从功 能 到 美 感 相 结 合 ,一 方 面 为 读 者 提 供 了一 个 文 字 的载 体 ;另 一方 面 以物化 的情感 形 式 ,使 读 者在 阅读 中得 到 美 的享 受 ,拉近 读 者与 书 籍 内容 的空 间 “ 离 ” ,同时 距 也 给整个 书籍 市场 注入 了新 的活 中立体形态 的创新
唐 剑 莹
摘要 : 日 常生活 中,我们会发现很 多只注 重封 面设 计或 装饰 过度 的书籍设计 ,它们不仅影响 了读者 的阅读 ,也掩盖 了
书籍本身 内容 的思想传达。现代 书籍设 计不再是单纯 的书籍版 式制作 ,更不是指单 一的封面设计,应该是从平面到立体 、 从二维至三维甚至是达到 四维形态上。立体 形态 已成 为现代书籍装 帧设计 中一个重要 的创新点。
浅析书籍的形态设计

浅析书籍的形态设计作者:王玉娟来源:《科学导报·科学工程与电力》2019年第42期【摘;要】随着科技发展和社会进步,书籍设计的内涵与外延皆发生了深刻的变化,此时仍以旧有的书籍装帧概念来理解现代书籍设计显然是不合时宜的。
本文就是在这一学科背景下对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书籍形态设计,进行了概念、内容、类型方面的剖析,希望以此来明晰自己对现代书籍设计的认识,从而进一步理清自己对书籍设计教学的思路。
【关键词】书籍设计;书籍形态设计;结构设计;造型设计;状态设计一、书籍形态设计的概念作为信息的载体——书籍,伴随着文化的发展娓娓而来……在中国,书籍的形态随着装订技术的发展逐步从龟骨、简策、经摺装、蝴蝶装、包背装、线装演进至平装、精装等近现代形态,谱写出一曲瑰丽多姿的创造史。
这是前人留给我们的丰厚遗产,是我们的财富和骄傲。
而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状是:与欧、美、日等国家相比较,我国的书籍设计水平的确还存在一些差距。
究其原因,除体制、大众审美等因素外观念的陈旧、对业态认识的不足也是制约书籍设计水平提高的因素。
长期以来业内外一直沿用“书籍装帧”这一名称对书籍设计艺术进行描述,这一概念产生于上世纪三四十年代,它的提出与当时的工艺技术和设计观念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的进步时至今日已显现出诸多不合时宜的征兆来。
正如吕敬人先生所言:装帧“即为书作打扮”。
“装”:装订、包装,属于书籍制作装订工艺范畴;“帧”:指书籍的一页、图片的一幅,本意为书画等物的数量单位。
“装帧”,本意是纸张折叠成一帧,由线将多帧装订起来,附上书皮、贴上书签并进行具有保护功能的装饰设计。
二、书籍形态设计的内容谈到书籍的形态,自然直接会想起书籍的外观——“六面体的盛纳知识的容器”,这是长期以来人们对书籍的印象。
书籍形态的“形”不仅包含书籍中的二维的形状也包含三维的造型;“态”则包含书籍所处的状态与展示出的神态。
形之美--结构设计无论精装书或平装书皆拥有其约定俗成的装帧结构,这是为进一步完善其阅读、审美、认知等功能而逐渐演化而来。
概念书籍的个性化设计创新

概念书籍的个性化设计创新作者:慈涵周宇倩盛龙来源:《魅力中国》2018年第47期摘要:随着时代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人们不再满足于传统书籍的表现形式,而是开始通过一种独特的视觉信息编辑思路和形态个性化的书籍来表达作者的思想内涵,极富创造性。
如何抛弃传统的书籍形式,以一种全新结构形态的概念书籍形式来传达书籍内容,即为本文研究重点。
关键词:个性化;概念书籍一、绪论概念是什么?新華字典给出了这样的解释:“人们在反复认知的过程里,把事物的相同点进行抽离,加以概括从感性认识进化到理性认识,就形成了概念。
”《辞海》的解释是:反映对象本质属性的就是概念。
”所以概念就是在一般规律的基础上,以全新的视角和思维方式来表达内涵,使之体现出事物的本质和内涵。
概念书籍是什么?概念书籍就是较传统书籍来说,材料新颖、形态与众不同、具有一定的创新性的书籍,是一种观念的突破。
概念书籍设计是书籍设计中的一种创新探索性行为,从书籍结构形态上进行了前所未有的尝试,使书籍的表达内容可以借此更加直观地表达出来,使书籍具有极佳的观赏性和趣味性。
二、概念书籍设计的目的和意义波罗果夫曾经说过:“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
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莎士比亚也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由此可见,书籍是我们获取智慧的一种途径,也是我们在日常生活中的必需品。
书籍设计一直是人们研究的课题,一种好的设计有利于信息的传递和文化的继承。
但是,书籍的形式不能总是一成不变,卡尔夫曾经说过:“艺术家试图给人以另一幅眼光,以便通过这种方法改变现实。
”所以,要吸收传统的良性因素,大胆采用现代的设计理念,用新的观念来表达书籍内涵。
概念书籍的出现,使书籍不只是一本书,更像是一张CD,一个容器,一部电影,更有甚于是一件艺术品。
当我们把个性化的概念赋予书籍时,概念书籍就具有了无限的可行性与创造性。
三、国内外概念书籍的设计现状早在百年前,我国就有书籍装帧设计这一词汇。
论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意

论书籍设计的形态创意[摘要]书籍的设计作品,所包含的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三个层次,各自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每一个层次都具有自身艺术魅力和审美价值。
只是一些有所侧重,有的突出了形式美,有的突出了内容美,有的则突出了意蕴美。
但是,一本完美的书籍设计艺术作品,应该将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三者融合为一个有机整体。
[关键词]书籍设计;形式美;内容美;意蕴美一般来说艺术作品的美,可分为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艺术语言构成的艺术形式美,它是最直观的美感形式。
第二个层次,是艺术形象构成的内容美,它也是直观的。
第三个层次,是艺术作品中显现的意蕴美,这是一种高层次的审美。
书籍的形态美,同样也分为这样三个层次:形式意味的美,形象内容的美,设计意蕴的美。
艺术作品美的三个层次,并不是机械分开的,而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彼此融为一体。
心理学家巴特利特认为:“思维本身就是一种高级、复杂的技能”。
设计的本质是创造,设计创造始于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
因而设计师理应对思维科学,特别是对创造性思维要有一定的领悟和掌握。
书籍的形态创意,设计情感的表达需要激发设计者的创意思维,而创作的思维的表达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一、形式意味美感创意在书籍设计中,书籍的整体形态就是一种“形式”设计。
书籍的整体形态包括开本设计的形式感、精装平装的形式感、书籍函套的形式感等等。
“形式美”是艺术历史的积淀物。
在中国古代书籍的经折装、线装等等,都体现了不同时期的书籍外在形态的形式美。
书籍设计首先就是书籍外在的整体形态的设计,书籍设计艺术独特的形式意味,首先是在塑造书籍外在形态的形式意味。
书籍装帧艺术的使命之一就是在书籍外在形态上酿造“形式意味”的美感。
书籍的形式美,不仅仅是表现在平面上,更表现在书籍的整体形态上。
从根本上讲,书籍是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多因素的艺术门类;书籍与读者的审美关系是动态的关系。
所以,书籍的形式美,应该在立体的、多侧面的、多层次的、动态的空间中展开。
概念书籍设计

概念书籍设计概述概念书籍设计是一种将概念转化为视觉形式的艺术,用于将抽象的概念和思想以可视化的方式呈现给读者。
这种设计方式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概念,并增强他们的学习体验。
本文将介绍概念书籍设计的一些基本原则和技巧,并提供一些实际示例。
设计原则简洁性概念书籍设计应该追求简洁和清晰。
通过简洁的设计风格和排版,读者可以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概念。
避免过多的文字和复杂的图像,使设计更加直观和易于理解。
颜色搭配颜色是概念书籍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可以帮助传达情感和引起读者的兴趣。
选择适合主题的颜色搭配,可以增强读者的阅读体验。
同时,颜色还可以用来区分不同的概念,使读者更容易理解和记忆。
图像与文字结合在概念书籍设计中,图像和文字是互相补充的。
图像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概念,而文字可以提供更详细的解释和说明。
因此,设计师应该合理地将图像和文字结合起来,使其相辅相成,达到更好的传达效果。
页面布局页面布局是概念书籍设计中至关重要的一步。
合理的页面布局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并使其更容易理解和记忆概念。
在页面布局时,需要考虑文字和图像的排列方式、字体大小和行间距等因素,以及页面的整体结构和流程。
技巧和示例使用图表和图解图表和图解是概念书籍设计中常用的工具。
它们可以帮助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记忆概念,并提供更清晰和直观的解释。
例如,在介绍一个复杂的过程时,可以使用流程图来展示每个步骤的顺序和关系。
另外,使用简单的图标和符号可以帮助读者记忆重要的概念和关键点。
色彩运用色彩是概念书籍设计中非常重要的元素。
不同的颜色可以传达不同的情感和意义。
在选择颜色时,应考虑到概念的特点和读者的需求。
例如,使用鲜艳的颜色可以吸引读者的注意力,而使用柔和的颜色可以传达安静和平和的感觉。
另外,使用颜色的对比可以增强视觉效果,使设计更加有吸引力。
字体设计字体是概念书籍设计中不可忽视的要素。
选择合适的字体可以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并增强设计的视觉效果。
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中书籍形态的创新

浅谈书籍装帧设计中书籍形态的创新作者:马欢来源:《美与时代·城市版》2014年第11期摘要:书籍装帧的形态美是书籍艺术性的外在视觉表现,也是书籍装帧设计的重要任务。
通常设计者在了解书籍内容以后,从内容出发把握书籍的形态特征,从而提高书籍形态的认可性、可视性、可读性、审美性,以形态承载书籍的内涵。
关键词:书籍装帧;书籍形态;创新在当今社会,书籍装帧设计中书籍形态的创新是书籍装帧设计发展到现代的一个突破方向。
现代书籍形态的设计追求对传统装帧观念的突破,新时代的书籍装帧设计应该是具有三维空间特性、多侧面、多因素、多层次的文化产物,时代的不断发展势必造就书籍形态的多元化发展。
书籍装帧设计已经完全从封面设计中突破出来,真正开始从结构、层次、内涵的深度进行书籍装帧设计。
一、新的媒介发展促进书籍形态的创新新的媒介包括数字化媒介和电脑网络媒介。
数字化媒介包括桌面上的个人计算机、手持数字设备、专业阅览器等媒介。
其中以专业的电子书籍阅览器最为常用。
电子书籍阅览器是一种采用LCD、电子纸为显示屏幕的新式数字阅读器,可以阅读网上绝大部分格式的电子书,例如PDF、CHM和TXT等。
不过现在的电子阅览器越来越多的采用的是电子纸技术,提供类似于纸张阅读感受的电子阅读产品。
电脑网络媒介是人们信息交流使用的工具,是一个新兴的媒介工具,功能会越来越多,内容也会越来越丰富。
网络媒介可以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
会借助文字阅读、图片查看、影音播放、下载传输、游戏聊天等软件工具从文字、图片、声音、视频等方面给人们带来极其丰富和美好的使用及视觉享受。
新的数字化媒介和电脑媒介对人们生活的渗透和嵌入意味着读图时代的来临。
现在国内很多纸质媒介也在探索、转型,寻找新的发展道路。
新兴媒介不同于纸质媒介,有着许多无法取代的优点。
电子阅览器方便携带,体积较小,储存量大,可以同时储存成千上万的书籍、资料、信息,使学习知识、检索信息更加方便。
但是也有一定的缺点,比如价格比传统书贵;LCD屏幕由于不断刷新会造成眼睛疲劳。
浅析概念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创造性

浅析概念设计在书籍装帧中的创造性摘要:概念设计就是运用设计概念且用它为主线贯穿整个设计过程的一种设计方法。
而概念设计与书籍装帧的结合是对书籍设计的一种探索,极具创造性。
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与发展不仅体现了新时代背景下人们对书籍装帧审美的提高,也是设计师们对未来书籍设计趋势的思考。
本文从概念设计的定义出发,分析国内外概念书籍设计的优秀设计师和设计作品,以此探讨概念设计在书籍装帧的艺术创造性。
关键词:概念设计;书籍装帧;创造性;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现代书籍的设计步人了多元化的阶段,人们不再只满足于对书籍进行装帧处理,而是更加深层次地去探究书籍设计的创新和创造。
概念设计从本质意义上来看,其实就是完整而全面的设计过程,它通过设计概念把设计者复杂的感性和瞬间思维上升到统一的理性思维,以此完成整个设计。
书籍装帧中概念设计的加入,让书籍的设计更具有前瞻性和创造性。
概念设计与书籍装帧的结合可以理解为是一种新的设计方法,是设计师们对现代书籍设计提出的全新的设计理念,它不仅仅是对未来书籍形态的探索,更是现代书籍设计的必然发展趋势。
由于书籍形态的展现形式不同,读者接受信息的方式也有着无限的可能性,概念设计使书籍设计不局限于时间或者是空间的范围里,甚至还能脱离纸张的限制,形成一种极具创造性的四维空间艺术。
一、概念书籍设计师的创新性理念在书籍装帧的概念设计中,设计师要充分发挥其创新性、独特性、全面性的思维方式和思维理念进行设计。
为了让书籍呈现出全新的概念形式,设计师不仅要考虑材料的运用、形态的展示,甚至包括气味、声音等方面,这是对传统书籍装帧的一种改革性突破,也是一种实践性的创新。
这种创新使知识的传授和信息的传达有了更加广阔的途径,能更加直接和深层次地表达作者的思想。
由此可见,概念书籍的设计是从思维方式上进行创新,那么设计师就必须从本质上了解概念设计,从而突破往常的设计思维模式,充分发挥其灵感、想象力和创造性。
要说在书籍设计上极具创新性理念的代表人物,那莫过于日本设计界的巨人、书籍设计家——杉浦康平。
线装书在概念性书籍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

线装书在概念性书籍设计中的创新与运用本文针对线装书在现代设计中运用的现状进行深入研究,从线装书的背景及创新方面展开论述,并从装订工艺、线装书形态的改变、装饰与象征功能等方面做详细分析。
进而提出线装书在概念性书籍设计中的创新的实践方法,如何将传统工艺更好的融入进现代设计提出了思考与理解。
标签:线装书;概念性书籍;设计;创新第一章传统线装书的产生(一)线装书的背景作为人类文明进步的伟大标志,书籍中蕴藏着文化发展的根源。
人类进入文明社会的重要标志之一是文字的出现,而这也是组成书籍最直接、最重要的一部分。
作为人类文明的重要载体,书籍的进步很大一方面也依赖于造纸术和印刷术的发明。
而在造纸术出现以后,我国书籍也出现了各式各样的装帧形式,包括卷轴、经折装、蝴蝶装、包背装等等,一直到明代才发展成一种比较成熟的装帧方式—线装。
(二)代线装书的装订及工艺线装书更吸引人的地方是因为它承载了众多的传统文化,以至于其本身就成为一种意象。
在书籍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线装书”无疑是最具代表性的。
线装书的装订是由手工穿线将纸张与线结合起来,订线露在外面的装订形式。
传统的线装书主要材料是绵纸宣纸为主,印刷采用册页方式,将封面、封底前后各一张裁成与书页一致大小,打孔、穿线、装订,这便完成了线装书的制作。
线装书有简装和精装两种形式。
简装书采用纸封面,订法简单,不包角,不勒口,不裱面,不用函套或采用简单的函套。
精装书不易损坏又追求形式上的美观,则采用布面或者绫子、绸等织物做封面,订法较为复杂并且用书函将书籍包装起来,体现了书籍的整体性和实用性。
第二章线装书形态的转变线装书的形态不应是一成不变的,对于线装书的发展我们应该取其精华并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加以应用。
而线装书最显著地两个特征便是打孔与穿线。
(一)线装书打孔的改变与创新中国最传统线装书的典型形式是四眼订法,可见古代线装书打孔一般采用偶数。
传统线装书在打孔时追求打得正而小,这似乎成为时代背景下线装书籍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与研究

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与研究一、简述随着科技的飞速发展和人们审美观念的不断提高,书籍设计已经成为了一个独立的艺术领域。
概念书籍设计作为书籍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创新与研究对于提高书籍的艺术价值和实用性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概念书籍设计的定义、特点、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分析,旨在为概念书籍设计的发展提供一些有益的启示和建议。
首先概念书籍设计是指在书籍制作过程中,通过对书籍内容、形式、材料等方面的创新性设计,使书籍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和个性。
概念书籍设计强调的是设计师对书籍整体视觉形象的把握,以及对书籍功能性和审美性的统一。
因此概念书籍设计不仅仅是对书籍外观的美化,更是对书籍内涵的丰富和提升。
其次概念书籍设计具有很强的创新性和前瞻性,在当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人们对于阅读的需求和品味也在不断提高。
因此概念书籍设计师需要紧跟时代潮流,不断探索新的设计理念和技术手段,以满足人们日益多样化的阅读需求。
同时概念书籍设计还需要关注社会、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变化,将其融入到书籍设计中,使之具有更高的时代价值和社会意义。
概念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多元化的设计风格。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概念书籍设计师需要具备跨文化的设计视野,能够将不同地域、民族、文化的元素融入到书籍设计中,形成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二是绿色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当前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的情况下,概念书籍设计师需要关注环保问题,采用可再生资源、低碳环保材料等进行书籍制作,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三是数字化的设计手段,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概念书籍设计师可以利用数字化工具进行设计创作,实现更高效、更便捷的设计过程。
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与研究是一个不断拓展和完善的过程,只有不断挖掘书籍设计的内涵和潜力,才能使概念书籍设计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1. 书籍设计的重要性和作用;在当今信息爆炸的时代,书籍作为一种传统的知识传播载体,依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研究

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研究
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研究主要关注如何将概念化的内容以独特的、易于理解的方式呈现出来。
它要求设计师在书籍的版面、字体、颜色和图片等方面进行创造性的设计,以刺激读者的思维和启发他们的想象力。
在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方面,以下几个方面是需要考虑的:
1. 版面设计:版面设计要符合概念书籍的主题和内容,同时还要注意版面的整洁和易于阅读。
设计师可以采用分栏、对称、重点突出等设计技巧来营造视觉上的层次感和节奏感。
2. 字体设计:在概念书籍中,字体的选择也很重要,要选用易读、统一且有特色的字体。
合理的字体排版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书中的内容。
3. 颜色设计:颜色是视觉传达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概念书籍的颜色设计要符合主题和内容,能够引导读者的情绪和理解。
设计师可以采用纯色、渐变色、对比色等多种方式来设计颜色。
4. 图片设计:图片也是概念书籍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能够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内容。
设计师需要将图片与文字有机地结合起来,营造出视觉冲击力。
总之,在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中,设计师需要通过布局、字体、颜色和图片等方面的设计,来完成内容的传达和视觉效果的呈
现。
它旨在通过视觉、图像和文本相融合的方式,表现出概念的本质和价值。
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与研究

3、个性化和定制化:读者对阅读体验的需求越来越个性化和定制化,未来 的书籍装帧设计将更加注重个性化和定制化,为读者提供更加符合其需求的阅读 体验。
总之书籍装帧没计形态创新研究对提高读者的阅读体验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没计师应该不断探索新的设计元素、手法和材料没计出更加富有个性化、多元化 和环保意识的书籍装帧形态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和发展趋势。
2、互动性设计:书中增加了许多互动性设计,如立体插图、隐藏元素等, 使得儿童可以在阅读过程中进行游戏和探索。
3、符合儿童审美:该图书的色彩和图案设计都充分考虑了儿童的审美需求, 采用了鲜艳的色彩和可爱的卡通形象,为儿童营造了一个充满童趣的阅读空间。
通过以上创新设计,该儿童图书在市场上得到了很好的反响,不仅吸引了儿 童的注意力,还成为了家长们首选的儿童读物。
当前,概念书籍设计已经成为了界的一种潮流。设计师们不断尝试着新的表 现形式和视觉效果,为读者带来更加丰富的阅读体验。然而,概念书籍设计也存 在着一些问题。一些设计师过于追求独特性,往往忽视了读者的阅读体验,导致 书籍的实用性大打折扣。另外,由于概念书籍设计的成本较高,因此其价格也相 对昂贵,让许多读者望而却步。
研究概念书籍设计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其中包括实证研究、案例分析、文献 调研等。实证研究可以通过收集和分析实际数据,了解读者的需求和喜好,为设 计师提供有价值的参考。案例分析则可以通过对一些成功的概念书籍设计案例进 行深入剖析,总结出其中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为其他设计师提供经验和教训。文 献调研可以梳理出概念书籍设计的历史发展、现状和未来趋势,帮助设计师掌握 概念书籍设计的脉络和动向。
概念书的创新点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材料创新:概念书通常采用非常规的材料来增加读者的新鲜感和刺激感, 如塑料、纸张、布料等。
对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语义的设计应用探索

对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语义的设计应用探索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设计对书籍设计的发展方向起着重要的引导作用。
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现代书籍设计进入多元化发展时代,书籍形态的更新变革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
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设计是一种基于传统书籍,充分体现书籍个性内涵,寻求表现书籍内容可能性的新形态书籍形式的探索,就概念书籍设计中的形态语义进行探讨研究,阐述概念书籍形态语义的特征及表达,以期对书籍设计的发展有所裨益。
对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语义设计的探索,应从表现形式、材料工艺上进行前所未有的尝试,并且在人们对书籍艺术的审美和对书籍的阅读习惯以及接受程度上寻求未来书籍的设计方向。
它的目的和意义就在于扩大大众接受信息模式的范围,为人们提供接受知识、信息的多元化方法,更好地表现作者的思想内涵,它是书籍设计师传达信息的最新载体。
众所周知,中国最早期的书籍形态即不是现在的书籍形态,在数千年的历史演进中,书籍的形态也经历了从原始到古代再到现代的漫长发展历程。
中国现存最早的文字——甲骨文可谓是中国最早最原始的书籍雏形。
从早期的龟甲、兽骨,到把文字刻在陶器、青铜器、石碑上,再到把文字写在竹简上,逐渐形成了早期书籍较完整的形态。
此后,书籍的形式更加丰富多样,木牍、缣帛等都被用作书籍的材料;纸张的发明给书籍带来了飞速的进步,也出现了许多不同的装订方式,如卷轴装、旋风装、包背装、蝴蝶装、折页装、线装等,该阶段的书籍形态已日渐完善趋向现代书籍设计形式。
书籍在不同历史时期依靠不同形态将人类的智慧和经验积累、流传并延续。
因此,纵观书籍形态的历史进程,展望书籍发展的未来,受人们的生活方式、审美情趣日益多样化的影响,多元化也将成为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
现代的六面体书籍形式的形态,虽然在现代人们观念中已经根深蒂固,不会有人去疑问?但是,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书籍新的形势和形态一定会替代现代的书籍形态,这只是一个时间问题。
当今时代,是一个信息化时代,信息化浪潮波及到了世界的每一个角落,事物之间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信息传播业完成了由印刷媒介向电子媒介的飞跃,而人造卫星的发射成功,使信息传送无处不在,地球也终于成为了一个小小的村落。
浅析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

浅析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作者:郑英来源:《商场现代化》2012年第23期[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现代书籍设计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对于书籍形态的概念化创新设计便呼之欲出。
概念书籍设计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书籍审美的需求而存在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新、更独特的书籍设计语言的一种探索性行为。
本文从概念书籍的形态内涵谈起,全面的阐述了一系列有关书籍形态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想法,提出在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上,要从概念书籍的形态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来不断探索并完善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塑造未来书籍设计的新形态。
[关键词]概念书籍形态创新设计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积累的重要依托。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书籍形态可观可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书籍设计开始脱离了传统意义上只满足阅读功能的层面,以各种新的造型各异的形态呈现,并转向对书籍艺术性、趣味性和概念性形态的多方位发掘。
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们要不断地将概念性的创新设计理念同书籍设计方法相结合,从而以这种方式对书籍内容及形式有所创新,创造出一种新的书籍形态——概念书籍形态,这种新的书籍形态使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更多的享受到了一种艺术性与趣味性兼有的阅读愉悦感。
一、概念书籍形态的内涵现代传媒及心理学认为:概念是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那么何为概念书呢?概念书是指充分体现内涵并且与众不同,形态及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的强烈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是在原有书籍设计的基础上,强化书籍文字内容的思想及艺术本源概念,是以艺术的视觉概念重新诠释以往常规的书籍设计。
而书籍的“形态”是指书籍的造型、结构与内在“神态”,是书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
那么,概念书籍形态的形成过程,便是内在与外在的一种理性建构,从形式上来说,概念书籍是视、触、听、嗅、味五感的艺术再现;从本质上来说,概念书籍是对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的艺术处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中旬刊)总第692期书籍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阶梯,是人类思想交流、知识传播、文化积累的重要依托。
现在,随着时代的进步、社会生活的不断向前发展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于书籍形态可观可感性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于是书籍设计开始脱离了传统意义上只满足阅读功能的层面,以各种新的造型各异的形态呈现,并转向对书籍艺术性、趣味性和概念性形态的多方位发掘。
这就要求书籍设计者们要不断地将概念性的创新设计理念同书籍设计方法相结合,从而以这种方式对书籍内容及形式有所创新,创造出一种新的书籍形态———概念书籍形态,这种新的书籍形态使读者在获取信息的同时,更多的享受到了一种艺术性与趣味性兼有的阅读愉悦感。
一、概念书籍形态的内涵现代传媒及心理学认为:概念是人对能代表某种事物或发展过程的特点及意义所形成的思维结论.那么何为概念书呢?概念书是指充分体现内涵并且与众不同,形态及材料令人耳目一新,具有独创性和前瞻性的强烈个性特征的新形态书籍,是在原有书籍设计的基础上,强化书籍文字内容的思想及艺术本源概念,是以艺术的视觉概念重新诠释以往常规的书籍设计。
而书籍的“形态”是指书籍的造型、结构与内在“神态”,是书籍外在美与内在美的结合。
那么,概念书籍形态的形成过程,便是内在与外在的一种理性建构,从形式上来说,概念书籍是视、触、听、嗅、味五感的艺术再现;从本质上来说,概念书籍是对空间结构、时间结构和因果结构的艺术处理。
概念书籍形态的设计,既要以书的审美与功能为出发点,又不要被固有陈旧的观念束缚创造性思维和想象力空间的萌芽。
要注重思考,善于发散思维,从内容和形式的理性结构中,迸发出与众不同的创意,为读者提供丰富的阅读想象空间。
由于概念书籍的非常规性,所以对于概念书籍形态的创新设计是十分值得探讨的。
二、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1)概念书籍设计的形态结构创新概念书籍的设计是一门综合的造型形态表现艺术,它不是仅局限于单纯的封面、版式、色彩的美化与装饰。
吕敬人先生在《书籍设计教程》中写到:“书籍设计应该是一种立体的思维,是注入时间概念的塑造三维空间的书籍‘建筑’。
”也就是说对于概念书籍设计,我们要以创造性思维和理性思维去重塑书籍的形态与结构,并通过概念书籍的形、色、质三者来共同构建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
1.概念书籍设计形之创新随着人们审美进程的不断提高,人们已不满足常规结构的书籍形态,而更期待在结构形态上有所创新的概念性书籍,也更期待有新的理念与意识融入到书籍设计中。
耳目一新的书籍形态结构设计会给人以强烈的艺术感染力,给人以美的感受,这种创新结构形态的概念书籍由平面形态扩展到立体形态,并呈现给读者个性化、创新性的感官享受。
而这样的传达方式又使概念书籍从书籍形态结构的层面进入了多维度、全方位传播发散的时代,使概念书籍形态结构向更广阔的空间发展,形成了概念书籍创新形态设计的新形式。
例如吕敬人的概念书籍设计《朱熹榜书千字文》:它着眼于传递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同时,寻求一种古朴的书籍形态,将概念书籍由平面形态扩展到立体形态。
函套将一千个字反向雕刻在桐木板上,仿宋代木雕印刷版,全函以皮带串连,如意木扣锁合,材质自然古朴却厚重雅观,将东西方书籍各自独有的形态进行了创造性融合,构成了造型别致的书籍整体形态设计,带给读者别具一格的视觉和触觉体验。
2.概念书籍设计色之创新色彩具有视觉语言的功能,它是一种情感的表达,并在概念书籍形态结构的整体设计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书籍通过色彩可以传达其主题和内容,它有助于我们优先获得书籍各方面的信息,它给人们以直接、强烈的视觉冲击的同时,又与读者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对于概念书籍设计,我们要创造性的应用好色彩,对于不同主题、不同内容和形式以及不同阅读群体的书籍设计,要注重色彩的个性,了解色彩的个性语言及情感,发挥其醒目性与审美性,通过色彩语言对色彩进行和谐的构建,从而给读者以美的感受,最大限度的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比如说儿童概念书籍的设计,由于儿童对于事物的理解接受能力较弱,且注意力通常不会集中太久,那么为了弥补这一问题并吸引儿童的注意力,将读物的图片丰富化、色彩鲜明化,科学正确地运用色彩情感的吸引力来引起儿童的注意,让色彩在儿童书籍和读者之间建立一个桥梁,继而唤起儿童的阅读兴趣。
那么,也就是说,对于色彩的和谐建构是可以为概念书籍赋予新的形象色彩的,不仅能体现出概念书籍的形式美,更能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概念书籍设计质之创新概念书籍质的创新即书籍材质与印刷工艺的创新。
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发展,概念书籍设计的艺术表现手段越来越多元化,为了不断满足人们的审美需求,就必须引起对诸如忽视个性化材质与印刷等工艺的思想观念的重视与深思。
概念书籍的形浅析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郑英武汉纺织大学艺术与设计学院[摘要]随着人们审美水平的逐渐提高,现代书籍设计进入了一种多元化的发展时代,对于书籍形态的概念化创新设计便呼之欲出。
概念书籍设计是以满足人们对未来书籍审美的需求而存在的,是为了寻求一种更新、更独特的书籍设计语言的一种探索性行为。
本文从概念书籍的形态内涵谈起,全面的阐述了一系列有关书籍形态创新设计的思路与想法,提出在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上,要从概念书籍的形态结构、时间和空间的把握来不断探索并完善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塑造未来书籍设计的新形态。
[关键词]概念书籍形态创新设计229《商场现代化》2012年8月(中旬刊)总第692期态设计与材质的形态是密不可分的,材质作为书籍内容的载体,通过材质的物质形态是可以改变概念书籍的形态特质的。
所以概念书籍设计要兼顾书籍的材质与工艺的运用、创新,选择不同的材质从而达到不同的表现效果,进而传达出不同的书籍文化内涵。
如吕敬人的《马克思手稿影真》,以一纸马克思当年写给朋友的书信真迹为素材,通过纸张、木板、牛皮、金属材料以及印刷雕刻等工艺手段来演绎一本新形态的书籍。
这些都说明了材质工艺在概念书籍形态创新上的积极推动作用。
所以,在进行概念书籍设计时,无论我们从哪方面下手,只要大胆的尝试各种设计材质与工艺,都可以构建出一个创新概念的设计。
(2)概念书籍设计时间与空间的创新对于常规书籍设计而言,设计只停留在纸的表面,而对概念书籍设计而言,其设计思想已不局限于纸的表面,而是透过纸的深处思考纸的背后,挖掘纸的其他特性,通过纸和纸上之物来表现一种时间和空间的奇妙感觉。
书是立体的,当我们的视线被书所吸引,我们会将书拿在手上反复翻阅,此间就产生了时间的流动,而从书封到书脊再到封底,从环衬到扉页再到正文,书在我们的视线和手中又产生了不断变化的空间关系。
一本富有时间感和空间感的书是通过文字、图像、色彩、材料等视觉元素和富有变化节奏的纸张折叠、开启、封合所传达出来的。
尤其是概念书籍的设计,就更讲究一种时间和空间的节奏美、秩序美、意识美三者的共同创新。
1.概念书籍设计的节奏美概念书籍的节奏是丰富的,一本成功的概念书籍,不仅要追求书籍的内容与设计风格的高度一致,更要讲求概念书籍整体的节奏之美。
节奏美的形成,是书籍设计者对概念书籍的各个构成内容与形式的一种分清主次的理性建构。
书籍由护封、内封、环衬、扉页、目录、篇章页、正文等内容组成,在这众多的内容层次中,只有抓住“主旋律”,再将概念书籍的内容与形式进行理性的穿插与衔接,并将这各个环节统一于富有阅读动态的整体节奏之中,才能使概念书籍形态产生跌宕起伏的节奏变化,从而强化概念书籍内容与形式的表现力,引导读者更全面地把握书籍内容的精神内涵。
所以,书籍设计者要学会将千篇一律的文字及内容融入到概念书籍形态的时间和空间的多维度中去驾驭概念书籍的节奏美,这样才能丰富并完善概念书籍的形态设计,并调动人们对于概念书籍的阅读激情。
2.概念书籍设计的秩序美贡布里希在《秩序感》一书中说道:“有机体在为生存而进行的斗争中发展了一种秩序感,这不仅因为它们的环境在总体上是有序的,而且因为知觉活动需要一个框架,以作为从规则中划分偏差的参照。
”那么也就是说,秩序感是客观存在于艺术的各种形态之中的,而对于概念书籍而言,秩序感也是广泛存在于概念书籍设计的方方面面之中的,同时也对概念书籍的形态构成有着重要的作用。
尤为凸显秩序感的便是概念书籍中的版式设计,书籍版式的秩序感体现在图文、色彩及空间的排列组合上,这种排列组合可以是遵循一定的有序规律排列,也可以追随不断变化的运动规律排列。
书籍版式的“秩序感”就是人为地适应和选择某种有机秩序的结果,根据书籍的功能特点决定了版式设计的“秩序感”具有规律性和平衡感的美感表征。
也就是说,对于概念书籍设计,书籍设计者应根据概念书籍内容与形式的异同,对设计元素进行理性的排列、组合,从而形成一种元素丰富、层次分明、富有秩序感的表现形式,进而传达出概念书籍内容的精神内涵,并引起读者的精神共鸣。
3.概念书籍设计的意识美随着知识经济的到来以及人们审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文化意识这一精神层面的要求也呼之欲出,人们越来越注重概念书籍所传达出的文化内涵、艺术品位及其内在的文化意识。
那么,概念书籍作为一种精神的载体,一种文化的传达形式,就必须深化其文化意识。
概念书籍的意识美作为一种设计者与读者与书籍的交融方式,必须对读者的审美意识进行全面的考究,才能全面的传达书籍内容的思想内涵,引起读者的共鸣。
如香港设计师黄炳培的概念书籍作品《无处不在的红白蓝》,它是一系列以香港和全中国百姓最常用的日常生活用品红白蓝编织袋为题材和原料来展现一种“香港精神”,传达那是香港人存在、参与、耕耘、付出的红白蓝,强化主题内容真实的近距离感受,使人们感同身受,与概念书籍产生一种思想上的共鸣,同时也丰富了概念书籍设计形态的创新。
结语:纵观书籍装帧的发展历史,展望概念书籍发展的未来,多元化将是概念书籍设计的发展趋势。
对于概念书籍的形态创新设计的实现途径,要通过对概念书籍形、色、质的理性构建以及节奏美、秩序美、意识美的统一驾驭,来实现概念书籍形态结构的创新与时间和空间的创新,从而创造出一种新形态的创新性概念书籍。
随着新工艺和新技术的发展,书籍设计的边界也在不断的扩展,同时也为创新概念的形态书籍带来了新的血液。
对于概念书籍的创新形态设计,将会是一个循环往复的探索过程。
所以,作为书籍设计师就要不断地更新观念,培养概念书籍设计的创新设计理念。
在未来的发展趋势中,概念书籍设计会随着人们审美需要的提高而越来越完善,这也就要求我们对概念书籍设计进行不断的探索与尝试,达到多元化和全方位的发展,塑造未来书籍设计的新形态,使概念书籍设计上升到一个新的层次。
参考文献:[1]雷青.书籍设计教学中的设计概念与概念设计[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07,9.[2]郑允超.概念书籍设计教学的思考[J].福建教育学院学报,2009,1.[3]吕敬人.书籍设计教程[M].武汉:湖北美术出版社,2005,8.[4](英)E.H.贡布里希著《秩序感》,范景中、杨思梁、徐一维译,湖南科技出版社,2000.[5]杉浦康平编著:《疾风迅雷—杉浦康平杂志设计的半个世纪》,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6年11月第1版.作者简介:郑英,女,武汉纺织大学2010级研究生在读,艺术与设计学院,设计艺术学装饰艺术设计专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