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知识讲解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dffb7f1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4da02a5.png)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在医学领域,肿瘤与癌症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研究课题。
本文将对相关的文献进行综述,探讨肿瘤和癌症的定义、病因、预防和治疗等方面的内容。
一、肿瘤与癌症的定义肿瘤是指细胞生长过程中出现的异常现象,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在局部生长,对周围组织破坏较小,一般不会扩散到其他部位。
恶性肿瘤则会侵犯周围组织,经血管或淋巴途径扩散到远处器官,形成转移瘤。
癌症是一类恶性肿瘤的统称,其特征是无控制的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
与良性肿瘤不同,癌症细胞能够穿透基底膜,并侵入邻近的间质组织,使肿瘤不断扩大。
二、肿瘤与癌症的病因肿瘤和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
其中,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方式和年龄等都是重要的病因。
1. 遗传因素:一些肿瘤和癌症具有家族遗传倾向。
例如,乳腺癌、子宫颈癌和结直肠癌等的发病率在亲属中有较高的相关性。
这些肿瘤往往与特定基因的突变有关。
2. 环境因素:环境暴露是导致肿瘤和癌症发生的重要原因。
吸烟、暴露在有害化学物质中、放射线等都被认为是诱发癌症的危险因素。
3. 生活方式:一些不良的生活方式也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饮食结构不合理、缺乏运动、长期压力过大等都可能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从而容易发生异常细胞增长。
4. 年龄:随着年龄的增长,机体修复能力下降,免疫功能减弱,从而增加肿瘤和癌症的发生风险。
三、肿瘤与癌症的预防与治疗肿瘤和癌症的预防措施多种多样。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预防方法:1. 健康生活方式: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增加蔬菜、水果和高纤维食物的摄入。
避免吸烟和过量饮酒。
适度运动,保持健康体重。
2. 定期体检:通过定期参加体检,可以更早地发现肿瘤和癌症的迹象,并进行早期治疗。
3. 疫苗接种:针对某些病毒或细菌感染引发的癌症,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预防。
例如,乙型肝炎病毒感染与肝癌发生密切相关,而乙肝疫苗接种可以有效降低患癌风险。
肿瘤和癌症的治疗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治疗方式包括手术、化疗、放疗和靶向治疗等。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讲义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讲义](https://img.taocdn.com/s3/m/303bb7f0a0c7aa00b52acfc789eb172ded6399d5.png)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讲义一、背景介绍近年来,癌症肿瘤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人们的生命健康带来了巨大的威胁。
为了增加公众对癌症肿瘤防治的认知,本讲义将系统介绍癌症肿瘤的基本概念、预防方法以及治疗手段,以期提高大家对癌症肿瘤防治的认知和应对能力。
二、癌症肿瘤的基本概念1. 癌症的定义癌症是一类生长异常的细胞群体,它们不受机体对细胞生长的正常调控机制限制。
癌症细胞可以无限制地分裂和扩散,最终侵犯到周围组织和器官。
2.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体内异常增生的细胞群体,可以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
良性肿瘤相对较为温和,不侵犯周围组织和器官,而恶性肿瘤则可以扩散转移。
三、癌症肿瘤的预防措施1. 健康生活方式的重要性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是预防癌症肿瘤的关键。
合理饮食、均衡营养、适量运动等有助于增强机体免疫力,预防肿瘤的发生。
2. 避免危险因素的暴露吸烟、饮酒、过度暴晒等是导致癌症肿瘤的危险因素,应尽量避免。
3. 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对于可能导致肿瘤的环境、职业等因素,应尽可能采取有效的防护措施,减少暴露的机会。
四、癌症肿瘤的治疗手段1. 外科手术外科手术是最常见且最有效的治疗癌症肿瘤的方式,通过切除肿瘤组织以达到治愈的目的。
2. 化学治疗化学治疗通过使用药物来杀灭癌细胞,可以通过静脉注射或者口服的方式进行。
3. 放射治疗放射治疗使用高能射线来杀灭癌细胞,可以通过外部照射或者内部放射源的方式进行。
4. 免疫疗法免疫疗法是通过刺激机体免疫系统来攻击癌细胞,并增强机体的免疫力。
五、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总结癌症肿瘤是一种威胁人类生命的疾病,但通过加强公众的科普知识普及,采取正确的预防和治疗手段,可以有效地控制疾病的发展。
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避免危险因素暴露、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等预防措施,可以降低癌症肿瘤的发病率。
同时,采用外科手术、化学治疗、放射治疗和免疫疗法等治疗手段,可以更好地控制和治愈疾病,提高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
六、参考文献[此处省略参考文献,根据具体情况可适当添加]以上是关于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的讲义,希望能够为您提供一些有用的信息和启发。
肿瘤(癌症)的相关知识汇总
![肿瘤(癌症)的相关知识汇总](https://img.taocdn.com/s3/m/234bfd6d2a160b4e767f5acfa1c7aa00b52a9d64.png)
肿瘤(癌症)的相关知识汇总肿瘤(癌症)的相关知识汇总一、肿瘤的发生原因对肿瘤是怎样发生的问题,虽然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上作,积累了丰富的资料,但很多根本问题还没解决,目前对肿瘤的研究多偏重十癌肿方面,一般认为肿瘤(主要是癌)的发生主要与下列因素有关:(一)化学致癌因素机体与一定量的某些化学物质长期或反复接触后,可引起肿瘤。
这些化学物质称为致癌因素。
常见的有煤焦油、粗石蜡油、芳香族胺类、亚硝胺类及偶氮染料等。
(二)物理致癌因素包括热、放射线机械刺激等因素,如多次烫伤及创伤(宫颈创伤等)引起的组织增生,有时可形成癌。
又如受放射线损伤后,晚期发生白血病比未受放射线损伤者明显增多。
(三)生物致癌因素包括病毒和寄生虫等。
在动物实验中证实病毒可引起动物肿瘤(如鸡肉瘤、兔的乳头状瘤等);病毒作为人体肿瘤的原因,近年来的研究也取得了重要成就。
(四)机体对肿瘤的影响肿瘤的发生除了外界致癌因素作用以外。
某些动物实验材料及人体,临床、病理资料表明,机体的内在因素如神经、内分泌系统状态及机体对肿瘤的免疫反应等因素对肿瘤的发生也有重要影响。
(五)癌前期病变某些病变本身虽不是癌,但却有转变为癌的倾向,可成为癌的发生基础,这些状况称为“癌前期病变”。
常见的癌前期病变有以下几种:1、乳腺囊性小叶增生2、粘膜白斑病3、慢性溃疡4、大肠多发性息肉病5、肝硬化此外,临床所见的成骨肉瘤患者,常有外伤的历史,认为伤后的病珲状态。
可能成为肿瘤发生的诱因。
机体在卜述这些因素作用下,正常组织怎样转变为肿瘤组织呢?有人认为是慢性刺激的关系。
正常组织经长期慢性刺激,发生局部细胞增生,而后再转变为肿瘤细胞;也有人认为正常细胞在致癌因素作用下,细胞代谢发生改变,先是量变,后发牛质变而转变为肿瘤细胞;还有人认为有些肿瘤(如畸胎瘤)是由机体中残留的胚胎细胞在上述因素作用下发展而来。
总之,这些部题还亟待深入研究。
才能进-步得到阐明。
二、肿瘤的基本结构不管什么肿瘤,都由主质和间质两部分构成。
肿瘤学基础 综述-解释说明
![肿瘤学基础 综述-解释说明](https://img.taocdn.com/s3/m/850fce1b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71.png)
肿瘤学基础综述-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肿瘤学作为医学领域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研究肿瘤的发生机制、发展规律以及预防和治疗方法。
肿瘤是由于体内细胞的异常增殖和分化导致的疾病,其对人类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肿瘤的发病率逐渐增加,成为全球卫生领域的一大挑战。
本文旨在梳理肿瘤学基础知识,深入探讨肿瘤的定义、分类、发生机制、生长和扩散规律,并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
同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方向和挑战,为临床治疗提供更加科学和有效的措施。
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知识的深入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认识和应对肿瘤这一严峻挑战,为人类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1.2 文章结构文章结构:本文主要分为引言、正文和结论三部分。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
在概述部分,将介绍肿瘤学的基础概念和重要性。
文章结构部分将简要概括整篇文章的组织框架,让读者对后续的内容有一个整体的了解。
目的部分将明确文章的目标,即通过对肿瘤学基础的综述,总结其重要性,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正文部分将具体介绍肿瘤的定义和分类、发生机制以及生长和扩散的过程。
在肿瘤的定义和分类部分,将介绍肿瘤的基本概念以及各种常见肿瘤的分类方法。
在肿瘤的发生机制部分,将探讨肿瘤发生的原因和机制,包括遗传变异、突变和异常信号通路等。
在肿瘤的生长和扩散部分,将详细解释肿瘤细胞的生长过程以及在机体内如何扩散和侵袭其他组织。
结论部分将对肿瘤学基础的重要性进行总结,并展望未来肿瘤研究的发展方向。
在对肿瘤学基础重要性的总结中,将强调肿瘤学基础对于预防、诊断和治疗肿瘤的意义和作用。
在对未来肿瘤研究的展望中,将探讨目前肿瘤研究中的挑战和趋势,并提出可能的解决方案和研究方向。
最后,用简短的结束语对全文进行总结。
1.3 目的肿瘤学作为生物医学领域的重要分支,其研究对于诊断、治疗和预防肿瘤疾病具有重大意义。
然而,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研究的深入,肿瘤学的研究范围和内容也在不断扩展和更新。
肿瘤与癌症知识点总结
![肿瘤与癌症知识点总结](https://img.taocdn.com/s3/m/59fffc4277c66137ee06eff9aef8941ea76e4b08.png)
肿瘤与癌症知识点总结导论肿瘤和癌症是今天世界上最常见的疾病之一。
它们不仅给患者本人带来严重的身体和心理负担,也给整个社会和家庭带来了极大的压力和负担。
了解肿瘤和癌症的相关知识对于预防和早期诊断至关重要。
本篇文章将对肿瘤和癌症的相关知识点进行全面的总结和介绍,希望能为大家提供全面、系统的了解。
第一部分:肿瘤的基本概念1.1 肿瘤的定义肿瘤是指人体组织中因为细胞增殖受到异常控制或者凋亡受到异常抑制而引起的组织体积增大的结果。
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
良性肿瘤一般生长缓慢、局部性强、不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通常不会危及生命。
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会破坏周围组织,并且可能会引起远处器官的转移,对生命构成严重威胁。
1.2 肿瘤的成因肿瘤的产生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其中最主要的是基因突变、病毒感染、放射线、化学毒素和免疫紊乱。
基因突变是导致肿瘤的主要原因之一,而病毒感染、放射线、化学毒素和免疫紊乱则是诱发基因突变的重要因素。
1.3 肿瘤的分类根据其发生的组织器官、病理形态、发病机制、发展过程等不同,肿瘤可以分为许多种类。
主要包括上皮性肿瘤、间叶性肿瘤、淋巴造血系肿瘤、神经内分泌肿瘤等。
1.4 肿瘤的临床表现肿瘤的临床表现各异,例如:局部组织肿块、压迫周围器官、出现畸形等,这些是良性肿瘤的常见表现。
而恶性肿瘤除了具有良性肿瘤的表现外,还具有全身症状,例如:发热、消瘦、乏力等。
第二部分:癌症的基本概念2.1 癌症的定义癌症,又称恶性肿瘤,是由异常细胞不受正常生长调控,不断分裂并且无法死亡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细胞可以侵犯和摧毁正常组织,严重危害人体的生命。
2.2 癌症的发病原因癌症的发生主要原因包括基因突变、病毒感染、放射线、化学致癌物等。
基因突变是癌症发生的根本原因,病毒感染可以导致细胞DNA发生突变,进而引发癌症。
而长期接触放射线和接触或吸入化学致癌物质也是癌症的诱发因素。
2.3 癌症的分类根据癌症的组织来源、形态结构和病理生物学特征,可以将癌症分为许多类型,如:上皮瘤、间叶瘤、淋巴造血瘤、原始生殖细胞瘤等。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https://img.taocdn.com/s3/m/97f628a75ff7ba0d4a7302768e9951e79b8969ff.png)
癌症肿瘤防治科普知识癌症肿瘤是一种严重影响人类健康的疾病,其发病率逐年增加。
为了提高公众对于癌症肿瘤的认识和防治意识,本文将从癌症肿瘤的定义、病因及预防、常见类型和治疗方法等方面进行科普知识的介绍。
一、癌症肿瘤的定义癌症肿瘤指的是由细胞发生恶性增殖和扩散而形成的一类疾病。
癌症是细胞发生癌变并导致异常增殖的结果,而肿瘤则是指细胞异常增殖导致的肿块。
二、癌症肿瘤的病因及预防1. 病因癌症肿瘤的病因十分复杂,其中包括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多方面的因素。
(1) 遗传因素:某些癌症具有遗传倾向,如乳腺癌、卵巢癌等。
如果家族中有亲属患有癌症,个体患癌的风险也会相应增加。
(2) 环境因素:环境污染对于癌症的产生有一定的影响。
如大气污染、食品安全等,都可能增加患癌的风险。
(3) 生活习惯:不良的生活习惯,如长期吸烟、饮酒过量、暴露在辐射源等,都会增加患癌的风险。
2. 预防方法预防癌症肿瘤的关键在于提高人们的健康意识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1) 健康饮食:均衡饮食是预防癌症的基础,应多吃清淡、新鲜和富含营养的食物,少摄入油炸、高盐和高糖食品。
(2) 维持正常体重:肥胖与多种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合理控制体重非常重要。
(3) 戒烟限酒:吸烟和酗酒是导致很多癌症的主要原因,为了减少患癌的风险,应尽量远离烟草和限制酒精摄入。
(4) 防护措施:在工作或生活中接触到有害物质或辐射源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
三、常见的癌症类型1. 肺癌肺癌是最常见的癌症之一,吸烟是导致肺癌的主要原因。
常见的症状有咳嗽、咳痰、胸痛等。
预防方法主要是戒烟和避免二手烟的接触。
2. 乳腺癌乳腺癌发生在女性乳房组织,是女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
乳腺癌常见的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是乳腺癌的关键。
3. 结直肠癌结直肠癌发生在结肠和直肠部位,常见的症状有腹痛、排便习惯改变等。
良好的生活习惯、健康饮食和定期体检是预防结直肠癌的重要措施。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eab229b1f80f76c66137ee06eff9aef8941e48f8.png)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引言:肿瘤和癌症是当今世界上最为常见也最具威胁性的疾病之一。
这两种疾病严重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生活质量。
为了更好地了解肿瘤和癌症的发展和治疗方法,本文将综述过去几十年来关于肿瘤和癌症的研究文献,从而提供更深入的了解和洞察。
肿瘤的定义和分类:肿瘤是指在人体组织中异常细胞的不受控制的增殖。
根据其发展和特征,肿瘤可以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较慢,不会扩散到周围组织或其他器官,通常可以通过手术完全切除。
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容易扩散到周围组织和其他部位,对人体造成更大的健康威胁。
癌症的发展和病因:癌症是指一类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的恶性肿瘤。
其发展过程通常包括以下几个阶段:癌前病变、原位癌、局部浸润和远处转移。
癌症的发展与遗传、环境、生活方式等因素密切相关。
研究表明,吸烟、暴露在致癌物质中、饮食结构不合理和缺乏运动等习惯和行为是导致癌症的主要因素。
肿瘤标志物与诊断:肿瘤标志物是指在肿瘤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被异常表达的分子或物质。
通过检测肿瘤标志物,可以帮助诊断和监测肿瘤的进展。
常见的肿瘤标志物包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癌胚抗原(CEA)和癌胚抗原糖蛋白125(CA125)等。
然而,肿瘤标志物并不是特异性的,也不能作为肿瘤的唯一诊断标准,通常需要结合影像学、组织活检等方法进行综合分析。
肿瘤治疗方法:目前,肿瘤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切除、放疗、化疗、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等。
手术切除是最常用的治疗方法,适用于早期肿瘤和良性肿瘤。
放疗和化疗则主要用于控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但这些方法通常会带来较大的副作用。
近年来,靶向治疗和免疫治疗成为研究的热点,可以更精准地针对肿瘤细胞进行干预并提高治疗效果。
肿瘤的预防与早期筛查:肿瘤的预防和早期筛查对于减少疾病的发病率和提高治愈率至关重要。
常见的预防方法包括良好的饮食习惯、健康的生活方式、避免致癌物质的暴露和接种相关疫苗等。
早期筛查可以帮助发现潜在的肿瘤病变,并及早采取干预措施。
医学文献综述模板-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
![医学文献综述模板-肺癌驱动基因的研究进展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cd8e0e7a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96.png)
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文献综述一、国内外现状肺癌是当今世界上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仅次于乳腺癌和前列腺癌,是癌症死亡的主要原因。
男性的发病率(13%)通常高于女性(12%)。
肺癌的发病率在中国男性癌症患者中最高;女性癌症患者中肺癌的比例位居第二,且呈逐年增加的趋势,男女死亡率均最高[1]。
肺癌可分为两类:小细胞肺癌(SCLC)和非小细胞肺癌。
其中,非小细胞肺癌(NSCLC)约占所有肺癌患者的85%,小细胞肺癌约占肺癌总发病率的15%。
近年来,研究发现,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驱动肺癌的发生和发展,即肺癌的驱动基因。
随着基因分析和分子诊断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新一代测序技术的应用,分析肺癌的遗传特征谱和发现更多新型肺癌驱动基因将更加方便,并可在临床上更新和简化肺癌基因的检测方法,为肺癌的靶向治疗提供了更多潜在的药物靶点[2]。
二、研究方向(一)非小细胞肺癌驱动基因研究非小细胞肺癌又可分为肺腺癌( lung adenocarcinoma,AC) 、肺鳞状细胞癌( lung squamous cell carcinoma,SCC) 和大细胞癌 ( large cell lung cancer,LCLC)等[3]。
1.肺腺癌的驱动基因。
Zhou X,Cai L,Liu J(2018)指出,肺腺癌中约60%的驱动基因已被识别。
其中,EGFR、ALK和KRAS是肺腺癌中更常见的研究和特征性驱动基因。
最近的研究表明,肺腺癌患者的EGFR突变率为50.7%。
最常见的突变是外显子21中的L858R替换突变和外显子19中的缺失突变。
EGFR突变和19Del突变是肺腺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4]。
Rao S等人分析了120个不同亚型的肺癌组织样本,并在每种肺癌组织类型中检测到强烈的肿瘤RANK表达;腺癌的发病率和表达强度最高。
72%的肺腺癌RANK阳性,发现RANK阳性与KRAS 突变相关[5]。
Ooki A等人的研究证明,PAX6作为一种致癌物,通过PAX6-GLI-SOX2信号轴诱导肺腺癌的癌干细胞特征,并支持PAX6启动子甲基化作为早期肺癌检测的生物标志物的临床应用[6]。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03b8dc4760bf78a6529647d27284b73f242360e.png)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近年来,肿瘤与癌症引起了广泛关注。
众多研究人员通过文献研究,深入探讨了肿瘤与癌症的相关内容。
本文将综述这些文献研究的主要结论和发现。
一、肿瘤的概念与类别肿瘤,是指机体组织细胞的异常增殖与聚集,常常会破坏正常组织结构与功能。
根据肿瘤的发生类型,可以将其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通常生长缓慢,不会侵犯周围组织和扩散到其他部位,对机体造成的破坏较小。
而恶性肿瘤则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并对机体造成严重的危害。
二、癌症的发生机制癌症是一种常见的恶性肿瘤,具有高度恶性和破坏性。
现代医学研究表明,癌症的发生机制与多种因素有关。
遗传因素、环境因素、生活习惯等都可能影响癌症的发生。
癌症细胞具有突变、抗凋亡、无限增殖等特点,这些特性使得癌症难以治愈。
三、肿瘤与癌症的诊断与治疗早期的肿瘤与癌症通常没有明显的临床症状,因此,通过有效的诊断手段,可以实现对肿瘤与癌症的早期发现和治疗。
医学影像学、生物标志物检测等技术手段在肿瘤与癌症的诊断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一旦确诊,为了治愈或缓解病情,实施手术切除、放疗、化疗等治疗手段也是常见的方法。
四、新兴疗法与综合治疗的进展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肿瘤与癌症的新兴疗法也蓬勃发展。
免疫治疗、靶向治疗、基因治疗等新疗法的应用为患者带来了新的治疗希望。
此外,综合治疗的观念也逐渐被广泛接受。
综合治疗包括手术治疗、放疗、化疗、靶向治疗等多种治疗手段的综合应用,以期能够提高患者的存活率和治愈率。
五、预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肿瘤与癌症的发生与多种因素相关,因此,预防与健康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通过控制环境因素、改善生活习惯、增强体育锻炼等方式,有助于降低患癌风险。
此外,定期体检、早期筛查等也是预防与癌症的重要手段。
六、结语通过对肿瘤与癌症文献的综述,我们了解到肿瘤与癌症的发生机制、诊断与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以及预防与健康教育的重要性。
相信通过持续的努力与研究,肿瘤与癌症的治疗水平将不断提高,为患者带来更好的生活质量与预后。
癌症是什么综述
![癌症是什么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13426c6f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4d.png)
癌症是什么综述第一节癌症是什么?《太乙针经》对癌症及发病机理的认识与一般传统医学及现代医学有着本质的不同。
一般中医学认为癌症的产生是由于患者体内痰凝淤阻所致。
实际上痰凝淤阻只能在体内生成所谓的\良性瘤\,不会产生真正意义上的癌症。
《太乙针经》对癌症及发病机理的认识又与现代医学认识不同。
《太乙针经》并不认为癌细胞是人体中的变异细胞,而是旗帜鲜明地提出一个惊人的论点,即认为\癌细胞就是人体中的病毒物质本身\。
现代医学认为人体免疫功能低下给癌细胞提供了大量繁殖复制的机会。
但《太乙针经》认为大多数癌症发生的原因并非如此。
至于环境污染及各类致癌物质的刺激,《太乙针经》认为它们对癌症的烈度和复杂性起着推波助澜的作用,并极大地加大了治疗上的难度。
在各类污染当中,只有放射性物质及电磁辐射可以直接构成致癌原因。
只是目前这类癌症尚属少数。
那么每年都在不断地夺取成千上万人生命的癌症,其产生的罪魁祸首是谁呢?换句话说,癌症发生与启动的根本机制究竟是什么?第二节癌症发生与启动的根本机制——能量团致癌《太乙针经》认为:\有一种无法用现代医学研究手段检测到的致癌能量团普遍地存在大多数的癌症患者体内。
正是那个神秘的能量团导致患者体内癌肿瘤疯狂般地生长。
\需要声明的是,\致癌能量团学说\及\癌细胞物质为病毒说\这两个惊世骇俗的观点在《太乙针经》医学里早已经不是科学假说之类的东西了,而是《太乙针经》医学研究者通过独特的研究方法发现的,并为他们长期的临床医疗实践所验证的成熟理论。
以下便是这两种理论的详细论述。
说到\致癌能量团\,得先从人体中的先天能量谈起。
当论述一个人的先天身体素质状况的时候,现代医学是以体内荷尔蒙激素分泌量及遗传基因结构情况来进行衡量的。
而传统中医学则是根据体内先天元气(即先天能量)存储量的充足与否做出判断的。
所谓先天元气就是人体内存储的一种生来就具有的能量,它为人体各组织器官的生长、运行、代谢提供最原始的动力。
这种能量颇与核能类似,虽然数量不多但能源源不断地推动人体组织器官运行。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60b5de39a517866fb84ae45c3b3567ec102ddcb4.png)
文献综述标准范文文献综述,辐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
引言。
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而辐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之一,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辐射治疗的原理、技术、应用和发展趋势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临床医生和研究人员提供参考。
一、辐射治疗的原理。
辐射治疗是利用高能辐射对癌细胞进行杀伤,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
辐射治疗的原理是通过破坏癌细胞的DNA,使其失去增殖能力,最终导致癌细胞的死亡。
辐射治疗的辐射源主要包括X射线、γ射线和重离子束等,其中X射线是目前临床上应用最广泛的一种。
二、辐射治疗的技术。
辐射治疗的技术包括外部束放疗和内部束放疗两种。
外部束放疗是将辐射源放置在患者体外,通过外部机器产生的高能辐射照射到癌细胞部位,从而实现治疗的目的。
而内部束放疗则是将辐射源植入到患者体内,直接照射到癌细胞部位。
这两种技术各有优缺点,临床医生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三、辐射治疗的应用。
辐射治疗在临床上主要用于治疗恶性肿瘤,包括头颈部肿瘤、乳腺癌、肺癌、前列腺癌等。
此外,辐射治疗还可以用于减轻癌症患者的症状,如疼痛、出血等。
近年来,辐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应用范围不断扩大,已经成为癌症综合治疗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四、辐射治疗的发展趋势。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辐射治疗的技术和设备也在不断更新和改进。
例如,立体定向放疗、调强放疗、质子放疗等新技术的出现,使得辐射治疗在治疗效果和副作用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进展。
此外,辐射治疗与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新的治疗手段的联合应用,也为癌症患者带来了更多的希望。
结论。
综上所述,辐射治疗作为癌症治疗的重要手段,已经在临床上得到了广泛的应用。
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相信辐射治疗在癌症治疗中的地位和作用会越来越重要,为更多的癌症患者带来生的希望。
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辐射治疗在未来会有更加美好的发展前景。
肿瘤与癌症防治知识PPT课件
![肿瘤与癌症防治知识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4f4d6467a32d7375a41780bb.png)
必须停药观察和采取必要的治疗措施
⑤病人感染发热,体温超过38℃以上(由肿 瘤引起的发热不在此例)者
⑥出现并发症; ⑦出现重要脏器的毒性如心肌损害、中毒性
肝炎、中毒性肾炎或膀胧炎、化学性肺炎 或纤维变等。发现上述情况,应及时停药 并密切观察,根据情况及发展趋向给予适 当治疗或进行抢救。
中医治疗
中医治疗癌症现在已经被国内外医疗专家 广泛的认可,大量的临床试验及科研研究已经证实了 中医治疗癌症的效果。在古代的医疗文献中,早有关 于癌症的病因、病名以及治疗方法,例如乳岩(即乳 腺癌)、肾岩(又称肾岩翻花,即龟头癌)、舌岩 (即舌癌)、噎膈(即食道癌)、症瘕积聚(各种腹 部肿瘤或转移癌)、恶疮(即皮肤癌)、瘿瘤(即淋 巴癌或转移癌)、鼓胀(癌症并发腹水)、癃闭(尿 路肿瘤)等等。治疗方面主要有两种方法,即口服及 外用中药、针灸截根疗法。
• 了解肿瘤的生物学特征、细胞增殖动力学等
• 熟悉抗癌药物的药理作用及其代谢动力学等
• 注意药物的选择与配伍、剂量、剂量强度、相对 剂量强度、剂量密度、疗程、间隔时间
• 根据临床表现、病期早晚、病人全身状况以及治 疗条件等选择合适的用药时机
合理使用抗癌药物治疗的个体化原则
个体化治疗强调4个要素: ①根据肿瘤分期及危险程度决定诊疗措施。 ②了解是否有影响疗效和安全性的因素。 ③尊重患者意愿。 ④加强健康教育使病人坚持治疗。
肿瘤与癌症防治知识
肿瘤
肿瘤是机体细胞在各种致瘤因素的 作用下发生无限制的异常增生,这种增生 不受机体的完全制约,且发生以后即使去 除了致瘤因素的影响也不自动停止。
每年因恶性肿瘤死亡约 130万人左右
1997年以来占城市死因的 第一位
概述
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 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 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 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 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与之相对的有良性 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 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 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 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 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致力于自然医学研究的 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令人鼓舞 的效果,重要的是利用自然因子负离子对癌症患者治疗对机 体无任何损害,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迄今为止科普癌症最透彻的好文
![迄今为止科普癌症最透彻的好文](https://img.taocdn.com/s3/m/b676301bcdbff121dd36a32d7375a417876fc141.png)
迄今为止科普癌症最透彻的好文癌症,是一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疾病。
它以其高发病率和高致死率,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深受人们关注。
为了帮助人们更加深入了解癌症,以下是一篇专门针对癌症的科普文章,以期提供科学全面的知识,助您更好地了解和防治癌症。
一、什么是癌症癌症,又称肿瘤,是由人体组织中的某些细胞异常增生所引起的。
这些异常细胞会无限制地繁殖,并侵袭周围正常组织,甚至扩散至全身其他部位。
癌症可来源于身体的各个器官和组织,如乳腺癌、肺癌、肝癌等。
癌症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种,恶性癌症具有侵袭性和转移性,是治疗难度较大且危害较高的类型。
二、癌症的危险因素1. 高龄:随着年龄的增长,细胞修复和分裂能力逐渐下降,增加患癌症的风险。
2. 吸烟:吸烟是导致肺癌和口腔癌的主要危险因素,其中的有害物质会对身体细胞造成损害。
3. 饮食不当:高脂肪、高热量的饮食、缺乏蔬菜水果的摄入,以及含添加剂和防腐剂的食物,都会增加罹患癌症的风险。
4. 高度紫外线照射:长期暴露在紫外线下,如阳光中,容易诱发皮肤癌。
5. 慢性感染:某些慢性感染,如乙肝病毒、人乳头状瘤病毒(HPV)等,与许多癌症的发生密切相关。
三、常见癌症类型及其症状1. 肺癌:常见症状包括咳嗽、咳痰、呼吸困难等,严重时还会出现痰中带血等症状。
2. 乳腺癌:常见症状包括乳房肿块、乳头溢液等,但并非所有肿块都是癌症。
3. 结直肠癌:常见症状包括变形便、便血等。
4. 胃癌:常见症状包括腹痛、消瘦、食欲减退等。
5. 肝癌:早期无症状,晚期可表现为乏力、食欲减退、腹水等。
四、癌症的早期诊断与治疗早期诊断是治疗癌症的关键。
常见的早期癌症筛查方法包括乳腺X线摄影、结肠镜检查、胃镜检查等。
对于高危人群,定期进行相关筛查十分必要。
治疗癌症的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治疗手段有手术、放疗、化疗等。
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以及癌症的发展程度进行综合评估和决策。
五、癌症的预防与生活方式改变预防癌症是最理想的方式之一。
NatureMedicine万字综述阐述肿瘤的这个重要特征
![NatureMedicine万字综述阐述肿瘤的这个重要特征](https://img.taocdn.com/s3/m/05a32159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93.png)
NatureMedicine万字综述阐述肿瘤的这个重要特征肿瘤内异质性对肿瘤进展和免疫治疗的影响肿瘤治疗的过程中,经常发生治疗抵抗,除了肿瘤细胞内部的进化,肿瘤本身存在的异质性也是一个非常非常重要的因素。
以前我们的研究都是把混合组织作为一个整体进行研究,随着技术和研究方法的进步,如单细胞测序等技术的发明,人类对存在于肿瘤内部的异质性有了更多了解。
2021年威尔康奈尔医学院的Lorenzo Galluzzi教授和意大利Candiolo癌症研究所的Ilio Vitale教授联合在国际著名的《Nature Medicine》杂志上发表了题为《Intratumoral heterogeneity in cancer progression and response to immunotherapy》,系统性的阐述了肿瘤内异质性对肿瘤进展和免疫治疗的影响。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的吸收综述的内容,榨干其每一滴精华,本工在阅读综述的时候,也给大家翻译了遍,希望能给大家带来有真正价值的“学术营养”。
摘要大多数肿瘤是在营养、代谢、免疫和治疗因素所施加的强大进化压力下发生和发展的。
这些因素对肿瘤进化的相对影响会随着时间和空间的变化而变化,最终有利于肿瘤微环境的建立,这种微环境的所有成分都表现出相当大的遗传、表型和行为异质性。
在本综述中,我们讨论了肿瘤内异质性的主要来源及其对疾病自然病程的影响,包括对治疗的敏感性,也勾勒出了针对侵袭性恶性肿瘤这种有害特征的潜在策略。
引言过去十年所开展的大量工作使得科学家能够复现多种癌症中癌细胞的细胞结构、功能特性和演变过程。
现在清楚的是,大多数肿瘤有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在来自微环境强大选择压力下出现和进化,微环境包括营养、代谢、免疫和治疗成分。
这种压力促进了肿瘤微环境(TME)的恶性和非恶性(即内皮、间质和免疫)隔室(compartments)的多样化,最终导致了一定程度的瘤内异质性(ITH),从而促使疾病进展并对治疗产生抵抗力。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0366ea2f2e3f5727a5e962b1.png)
肿瘤与癌症摘要:癌症就是一大类恶性肿瘤得统称。
癌细胞得特点就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得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得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与之相对得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与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得结构与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到了科学高速发展得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致力于自然医学研究得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令人鼓舞得效果,重要得就是利用自然因子负离子对癌症患者治疗对机体无任何损害,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词:肿瘤与癌症、预防、诊断、治疗1、引言癌症就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得恶性肿瘤, 但也有人将癌症与恶性肿瘤混合使用。
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得疾病。
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英语:Infiltration (medical))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她部分[1][2]。
癌症有许多类型,而病症得严重程度取决于癌细胞所在部位以及恶性生长得程度,以及就是否发生远端转移。
医生可以根据受检查者得活体组织切片或经手术取得得组织,甚至就是生物标记得含量做出诊断。
多数癌症根据其类型、所处得部位与发展得阶段可以治疗甚至治愈。
一旦诊断确定,癌症通常以结合手术、化疗与放射疗法得方式进行治疗。
随着科学研究得进步,开发出许多针对特定类型癌症得药物,也增进治疗上得效果。
如果癌症未经治疗,通常最终结果将导致死亡[3]。
癌细胞持续生长而不受外在讯息调控,可能就是原本正常得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就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细胞分裂有关得蛋白质出现异常,如肿瘤抑制基因得功能失常。
导致这种局面,可能就是为该蛋白编码得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转译而出得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https://img.taocdn.com/s3/m/448da806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91.png)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肿瘤和癌症一直是医学领域备受关注的重要课题,对人类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旨在对肿瘤与癌症的相关文献进行综合梳理和分析,以增进对这一领域的理解。
一、肿瘤与癌症的定义和分类肿瘤是指机体在各种致瘤因素作用下,局部组织的细胞在基因水平上失去对其生长的正常调控,导致异常增生而形成的新生物。
肿瘤可分为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大类。
良性肿瘤生长缓慢,通常有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不发生转移,对机体危害较小。
恶性肿瘤则生长迅速,无包膜,与周围组织界限不清,容易发生转移,对机体危害较大。
癌症则是泛指所有的恶性肿瘤,其特点包括细胞的异常增殖、侵袭性生长以及远处转移的能力。
常见的癌症类型有肺癌、乳腺癌、胃癌、肝癌、结肠癌等。
根据肿瘤细胞的来源,癌症还可分为上皮组织来源的癌、间叶组织来源的肉瘤以及血液系统的白血病、淋巴瘤等。
二、肿瘤与癌症的发病机制肿瘤的发生是一个多因素、多步骤的复杂过程,涉及到遗传因素、环境因素以及两者的相互作用。
遗传因素在肿瘤的发生中起着重要作用。
某些基因突变或遗传变异可增加个体患癌的风险,如 BRCA1 和 BRCA2 基因突变与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密切相关。
环境因素也是肿瘤发生的重要诱因。
包括化学致癌物(如石棉、苯、黄曲霉素等)、物理因素(如紫外线、电离辐射等)以及生物因素(如病毒感染,如人乳头瘤病毒与宫颈癌、EB 病毒与鼻咽癌等)。
此外,免疫系统的功能状态也与肿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或失调时,肿瘤细胞可能逃脱免疫监视,从而得以生长和扩散。
三、肿瘤与癌症的诊断方法早期准确的诊断对于肿瘤和癌症的治疗至关重要。
目前常用的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和病理学检查。
影像学检查如 X 线、CT、MRI、超声等,可以帮助发现肿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和周围组织的关系。
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CT)则能在肿瘤代谢水平上提供信息,有助于早期发现肿瘤的转移灶。
实验室检查包括肿瘤标志物的检测,如甲胎蛋白(AFP)用于肝癌的诊断、癌胚抗原(CEA)用于结肠癌等的辅助诊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肿瘤与癌症文献综述肿瘤与癌症摘要:癌症是一大类恶性肿瘤的统称。
癌细胞的特点是无限制、无止境地增生,使患者体内的营养物质被大量消耗;癌细胞释放出多种毒素,使人体产生一系列症状;癌细胞还可转移到全身各处生长繁殖,导致人体消瘦、无力、贫血、食欲不振、发热以及严重的脏器功能受损等等。
与之相对的有良性肿瘤,良性肿瘤则容易清除干净,一般不转移、不复发,对器官、组织只有挤压和阻塞作用,但癌症(恶性肿瘤)还可破坏组织、器官的结构和功能,引起坏死出血合并感染,患者最终由于器官功能衰竭而死亡。
到了科学高速发展的今天,我们有理由相信癌症并非不治之症。
致力于自然医学研究的医学专家们研究发现:负离子对抑制癌细胞转移有令人鼓舞的效果,重要的是利用自然因子负离子对癌症患者治疗对机体无任何损害,没有任何毒副作用。
关键词:肿瘤与癌症、预防、诊断、治疗1、引言癌症是医学术语,其为最常见的恶性肿瘤, 但也有人将癌症和恶性肿瘤混合使用。
中医学中称岩,为由控制细胞分裂增殖机制失常而引起的疾病。
癌细胞除了分裂失控外,还会局部侵入(英语:Infiltration (medical))周遭正常组织甚至经由体内循环系统或淋巴系统转移到身体其他部分[1][2]。
癌症有许多类型,而病症的严重程度取决于癌细胞所在部位以及恶性生长的程度,以及是否发生远端转移。
医生可以根据受检查者的活体组织切片或经手术取得的组织,甚至是生物标记的含量做出诊断。
多数癌症根据其类型、所处的部位和发展的阶段可以治疗甚至治愈。
一旦诊断确定,癌症通常以结合手术、化疗和放射疗法的方式进行治疗。
随着科学研究的进步,开发出许多针对特定类型癌症的药物,也增进治疗上的效果。
如果癌症未经治疗,通常最终结果将导致死亡[3]。
癌细胞持续生长而不受外在讯息调控,可能是原本正常的原癌基因被激活,将细胞引入到癌变状态,但主要还是因为一些与控制细胞分裂有关的蛋白质出现异常,如肿瘤抑制基因的功能失常。
导致这种局面,可能是为该蛋白编码的DNA因突变而出现了损伤,转译而出的蛋白质因此也出现错误。
要将一个正常细胞转化成一个恶性肿瘤细胞通常需要许多次突变发生,或是基因转译为蛋白质的过程受到干扰[2]。
引起基因突变的物质被称为致癌物质,又以其造成基因损伤的方式可分为化学性致癌物与物理性致癌物。
例如接触放射性物质,或是一些环境因子,例如,香烟、辐射、酒精。
还有一些病毒可将本身的基因插入细胞的基因里中,激活癌基因。
但突变也会自然产生,所以即使避免接触上述的致癌因子,仍然无法完全预防癌症的产生。
发生在生殖细胞的突变有可能传至下一代。
各个年龄层的人都有可能产生癌症,由于DNA的损伤会随着年龄而累积增加,年纪越大得到癌症的机会也随之增加。
美国每年逝世的5个人当中有一人是因癌症致死,这一数字在世界范围则是十万分之一百到三百五十[1]。
癌症在发达国家中已成为主要死亡原因之一。
2、名称由来、分类、辨析与命名2.1分类现今癌症分类主要以肿瘤来源组织的细胞类型和其生物学行为作为依据。
在病理学上,每一个系统和器官的肿瘤都有详尽的分类。
分类一方面是为了诊断的需要,统一术语。
另一方面则是出于预后方面的原因。
以下的类别较为一般所接受:根据肿瘤的发展,可分成:良性肿瘤、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指肿瘤细胞未发生转移与侵入周遭组织的情形,反之则称为恶性肿瘤,多数会影响生理功能的肿瘤都是恶性肿瘤。
若是依据生成肿瘤的来源组织细胞分类,可分成四类:上皮细胞、间叶细胞、血液干细胞、神经上皮细胞。
虽然几乎各类型的细胞都有可能转变成为肿瘤细胞,但是人类的癌症绝大部分都是源自于上皮细胞所产生的恶性肿瘤,这个类别包含大多数和许多常见的癌症,包括乳癌、摄护腺癌和肺癌。
恶性上皮细胞肿瘤又可进一步分成恶性鳞状上皮细胞肿瘤(一般的上皮细胞所转变),与恶性腺瘤(来自于构成腺体的上皮细胞)。
其他并非源自于上皮细胞的恶性肿瘤有:肉瘤:由结缔组织或来自中胚层的细胞所转变而成的肿瘤。
淋巴瘤和白血病:源自血液或骨髓细胞的肿瘤。
间皮瘤:从位于腹膜或肋膜上的间皮细胞转变的肿瘤。
神经胶质瘤:由神经胶质细胞变化成肿瘤,神经胶质细胞也是最主要的一种脑细胞类型。
生殖细胞瘤(英语:germinoma):肿瘤来自生殖细胞,通常位在睾丸及卵巢。
胎盘瘤(英语:choriocarcinoma):从胎盘细胞变化的肿瘤。
2.2癌症的命名肿瘤,癌和癌症的关系正常组织转变成肿瘤需经一连串的过程。
从最初期的细胞增生,多半可借由身体本身的防御机制加以清除或保持稳定。
到成为一团肿块的良性肿瘤,此时身体已无法自立将其去除,而只能选择共存。
但是也并非所有良性肿瘤都会转变成为恶性肿瘤。
恶性肿瘤是指当增生的细胞侵入周遭组织,并获得新生血管供应养分后,开始快速生长且转移到其他组织的时候,也叫做癌症。
肿瘤可为良性或恶性。
而在肿瘤里面,那些内不含液体与囊状结构的异常新生组织块被称为固态瘤(英语:Solid tumor),白血病则不属于固态瘤[3]。
在中文,肿瘤、癌和癌症的定义可以写作以下两条公式:肿瘤=良性肿瘤+恶性肿瘤(癌症)恶性肿瘤(癌症)=癌+肉瘤+癌肉瘤[12]良性肿瘤在西方语言里使用-oma作为词尾。
而在中文领域,则一般是在细胞类型或组织名后面加一“瘤”字[12],例如,发生于子宫平滑肌上的良性肿瘤即名为子宫肌瘤。
然而命名原则并不总是一致的,有些“恶性”肿瘤的名字也使用-oma 作为字根,例如neuroblastoma(英语:neuroblastoma)、lymphoma以及melanoma。
恶性肿瘤的命名通常使用其发生器官的拉丁文或希腊文作为字首,上述类别则作为字根来命名。
对于常见的癌症,有时会使用英文的器官名来代替希腊或拉丁文名。
例如,最普遍的乳癌类型即名为ductal carcinoma of the breast或者是mammary ductal carcinoma。
而在中文领域,则分为两种情况。
如果该恶性肿瘤是上皮组织来源的,则在上皮名称后面加一“癌”字。
如果是间叶组织来源的,则被称为肉瘤。
例如,生长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命名即为肝脏上皮细胞肿瘤(英语:hepatocellular carcinoma),或简称为更常见的“肝癌”;发生在脂肪细胞则称作脂肪肉瘤(英语:liposarcoma)。
而骨肉瘤则是间叶组织来源的。
如果一恶性肿瘤既有癌的成分,又有肉瘤成分,则被称为癌肉瘤。
但在上述的这些命名规则之外,则有一些特殊命名的例子,例如:白血病,精母细胞瘤,虽然被称为病和瘤,却是恶性肿瘤。
有些恶性肿瘤,并不被称为癌或肉瘤,而是以“恶性……瘤”的名词出现,如恶性黑色素瘤。
有的肿瘤以最初研究者的名字命名,如霍奇金淋巴瘤。
有些肿瘤以其细胞形态得名,如透明细胞肉瘤。
神经纤维瘤病,血管瘤病和脂肪瘤病指肿瘤多发的状态。
畸胎瘤是性腺或胚胎剩件中的全能细胞发生的肿瘤,常发生于性腺,一般含有两个以上胚层的成分,结构混乱,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
有些肿瘤的形态类似于某些幼稚组织,称为“母细胞瘤”。
其中也有良性和恶性之分,良性者如骨母细胞瘤,恶性的则有神经母细胞瘤[12]。
2、起因和病理生理学3.1癌症的起源细胞分裂或细胞增殖是普遍发生在许多组织的一个生理过程。
通常细胞增殖和细胞凋亡会达到平衡,而且受到严谨地调控以保证器官和组织的完整性。
DNA 的突变或是经遗传得到的缺陷基因导致这些有序的过程受到改变。
随着细胞生长复制,如同滚雪球般持续累积新突变,最终不受管制而增殖的细胞通常会转变成良性肿瘤或恶性肿瘤。
良性肿瘤不会扩散到身体其他部份,或是侵入别的组织,除非压迫到重要的器官,否则也不会影响生命。
恶性肿瘤则会侵略其他器官,转移到身体其他部位而危害生命[14]。
有些并非发生在人类的癌症可能能经由传染而引起,例如发生于狗的史狄可氏肉瘤(英语:Sticker's sarcoma)[15][16]。
有病患接受器官移植,由于移植器官中带有肿瘤,结果得到癌症。
这是目前已知较类似经由传染而得的例子。
3.2分子生物学癌症是由一系列的基因突变造成的。
每个突变对于细胞接下来的运作都可能会有所影响。
癌变意味着一连串由DNA受损而引发细胞分裂速率失控,导致癌症发生的过程。
癌症是基因引起的疾病,当调控细胞生长的基因发生突变或损坏时,使得细胞失去控制,持续的生长及分裂而产生肿瘤[11]。
大部分人体内的细胞是不会持续分裂生长的,除非遭遇受损,例如肝细胞、心肌细胞。
但是像是由上皮细胞组成的组织,包含肠黏膜、皮肤等,均需借由复制生长来持续更新以保持功能正常。
而持续的更新这些上皮细胞构成的组织是有其必要性存在的,这样的作用可保护人体本身保持正常功能。
因为上皮细胞所处的环境常接触到外界物质或机械力的损伤,如果不能够将受损细胞更新,必定会影响到其功能。
但是具有持续生长能力的细胞,对癌症的产生就是最好的环境,对于要将其转变成癌细胞就会简单的多。
这也是为何所有常见的癌症,多数源自于上皮细胞的原因。
调控细胞生长主要有两大类基因,原致癌基因主要是一些参与促进细胞成长、进行有丝分裂的基因。
肿瘤抑制基因,则是负责抑制细胞生长或是调控细胞分裂进行。
一般而言,突变需要发生在调控细胞生长的重要基因上,才有机会使一个正常细胞转化成癌细胞。
[14][3]原致癌基因透过不同途径促使细胞成长。
有些原致癌基因可调控产生刺激细胞有丝分裂的激素,(又称作荷尔蒙,是一种在细胞间传递控制讯息的“化学信号”),受到激素刺激的细胞或组织的反应则受其细胞内的讯息传递路径决定。
有的原致癌基因也负责组成细胞讯息传递系统或讯息受器,借由基因表现量的调控进而控制讯息传递系统对激素的敏感程度。
此外分裂原、转录与蛋白质合成都常见原致癌基因的参与[3]。
原致癌基因的突变可能影响基因表现或是功能,导致下游蛋白质的表现或活性改变。
这样的情形发生时,原致癌基因就转变成为致癌基因,带有致癌基因的细胞则有更高的机率发生异常。
因为原致癌基因参与调控的细胞的功能十分广泛,包括细胞生长、修复和维持体内平衡,所以我们也无法将其从染色体中去除来避免癌症发生[17]。
肿瘤抑制基因产生的蛋白质主要的功能在于抑制细胞成长、调控有丝分裂和细胞复制的过程[18]。
通常是当细胞受到环境改变或DNA受损时而表现出来的转录因子。
当细胞侦测到发生DNA损伤时会活化细胞内的修补讯息传递途径,借此促使调控细胞分裂的肿瘤抑制基因表现使细胞分裂暂停,以进行修复损坏的DNA,而DNA损伤才不会传递到子细胞。
最有名的肿瘤抑制基因为p53蛋白质,其本身是一个转录因子,可被细胞受到压力后所产生的讯号所活化。
例如,缺氧或是受到紫外线照射。
在将近一半的癌症中,可发现p53功能缺失或是表现量异常。
目前较确切的两个作用分别是在细胞核中作为转录因子,以及在细胞质中参与调控细胞周期、分裂和凋亡[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