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自由落体运动【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自由落体运动【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8bc70fe4b04e852458fb770bf78a6529647d3514.png)
自由落体运动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多选)伽利略对自由落体运动的研究是科学实验和逻辑思维的完美结合,如图可大致表示其实验和思维的过程,对这一过程的分析,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其中的甲、乙、丙图是实验现象,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B.其中的丁图是实验现象,甲、乙、丙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C.运用甲图的实验,可“冲淡”重力的作用,使时间更容易测量D.运用丁图的实验,可“放大”重力的作用,使实验现象更明显,丁图是经过合理的外推得到的结论,选项A正确,B错误;伽利略的时代无法直接测定瞬时速度,就无法验证v与t成正比,伽利略通过数学运算得到,若物体初速度为零,且速度随时间均匀变化,即v正比于t,那么它通过的位移与所用时间的二次方成正比,只要测出物体通过不同位移所用的时间就可以验证这个物体的速度是否随时间均匀变化。
由于伽利略时代靠滴水计时,不能测量自由落体所用的时间,伽利略让铜球沿阻力很小的斜面滚下,由于沿斜面下滑时加速度减小,所用时间长得多,所以容易测量。
这个方法叫“冲淡”重力,选项C正确,D错误。
2.(2021四川乐山高一期末)下图是一张在真空实验室里拍摄的羽毛与苹果同时下落的局部频闪照片。
已知频闪照相机的频闪周期为T。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x1、x2、x3一定满足x1∶x2∶x3=1∶3∶5B.羽毛下落到B点的速度大小为x1+x2TC.苹果在C点的速度大小为2gTD.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x3-x12T2,从开始计时起,连续相等时间内位移之比为x 1∶x 2∶x 3=1∶3∶5,A 点不一定是起点,A 错误;羽毛下落到B 点的速度大小为v=x 1+x22T ,B 错误;如果A 点是起点,苹果在C 点的速度大小为2gT ,题目无此条件,C 错误;羽毛下落的加速度大小为a=x 3-x 12T 2,D 正确。
3.(2020湖南湘潭高一期中)如图所示,甲同学用手拿着一把长50 cm 的直尺,并使其处于竖直状态;乙同学把手放在直尺0刻度线位置做抓尺的准备。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免费
![最新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f1631b83b8f67c1cfad6b8f6.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 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t∆∆=0.35 m/s 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材答案人教版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材答案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e274ce8068dc5022aaea998fcc22bcd126ff42ef.png)
人教版物理必修一教材答案人教版
一、1. 【原题】物体的运动是由什么决定的?
【答案】物体的运动是由外力决定的。
2. 【原题】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哪几种?
【答案】物体的运动状态可以分为直线运动、匀速直线运动、匀变速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自由落体运动。
3. 【原题】物体运动的速度是什么?
【答案】物体运动的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移动的距离。
4. 【原题】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什么?
【答案】物体运动的加速度是指物体在单位时间内所变化的
速度。
5. 【原题】物体运动的动量是什么?
【答案】物体运动的动量是指物体在运动过程中所具有的运动能力。
二、1. 【原题】牛顿第一定律是什么?
【答案】牛顿第一定律是指物体在没有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保持不变;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其变化的速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
2. 【原题】牛顿第二定律是什么?
【答案】牛顿第二定律是指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其发生的加速度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且方向相同。
3. 【原题】牛顿第三定律是什么?
【答案】牛顿第三定律是指物体之间相互作用时,产生的作用力是相等相反的,即“施加力”和“受力”之间存在着等量的反作用力。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1c595b539b6648d7c1c746c5.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1课后习题答案2.A.汽车做匀速直线运动时。
B.列车启动慢慢到达最大速度50 m/s,速度变化量较大,但加速时间较长,如经过2 min,则加速度为0.42 m/s2,比汽车启动时的加速度小。
C、汽车向西行驶,汽车减速时加速度方向向东。
D.汽车启动加速到达最大速度的过程中,后一阶段加速度比前一阶段小,但速度却比前一阶段大。
3.A的斜率最大,加速度最大。
a A=0.63 m/s2,a B=0.083m/s2,a C=-0.25 m/s2a A、a B与速度方向相同,a C与速度方向相反。
4.解答滑块通过第一个光电门的速度13.0/10/0.29v cm s cm s==滑块通过第二个光电门的速度23.0/27/0.11v cm s cm s==滑块加速度22710/3.57va cm st∆-==∆第二章:匀变速直线运动的描述第1节:实验:探究小车速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1.(1)15,16,18,19,21,23,24;(2)如图所示;(3)可认为是一条直线。
2.A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为15 m/s;B做初速度为零,加速度为1.9 m/s2的匀加速直线运动;C做初速度为4 m/s,加速度为0.67m/s 2的匀减速直线运动,6 s 时速度为0。
3.(1)图2-9,(2)剪下的纸条长度表示0.1 s 时间内位移大小,可近似认为速度 0.1x v ∆=、.v ∝Δx ,纸条长度可认为表示速度。
图2-94.略。
第2节:匀变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与时间的关系 1.初速度v 0=36 km/h=10 m/s ,加速度a=0.2 m/s 2,末速度v =54 km/h 根据v =v 0+at 得2.初速度v 0=72 km/h=20 m/s ,加速度a=-0.1 m/s 2,时间t=2 min=120 s 根据v =v 0+at 得 v =20 m/s-0.1×120 m/s=8 m/s3.(1)4 s 末速度为2 m/s ,最大,7 s 末速度为1 m/s ,最小。
人教版--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
![人教版--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d2bc396ebb68a98271fefaa0.png)
人教版--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CAL-FENGHAI-(2020YEAR-YICAI)_JINGBIAN答案仅供参考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力的合成和分解(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力的合成和分解(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92d9f21f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60.png)
力的合成和分解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2021陕西宝鸡高一期末)在力的合成中,关于两个分力与它们合力的关系,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合力大小一定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B.合力的方向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C.合力大小一定比任何一个分力都大D.两个分力不变且两个分力的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夹角越大合力越小,合力大小不一定是等于两个分力大小之和,A错误;由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可知,合力的方向不一定与分力的方向相同,B错误;当两个力方向相同时,合力等于两分力之和,合力大于每一个分力;当两个分力方向相反时,合力等于两个分力之差,合力可能小于分力,由此可见:合力可能大于分力也有可能小于分力,C错误;当夹角在0~180°之间变化时,由公式F=√F12+F22+2F1F2cosθ,知夹角越大合力越小,D正确。
2.如图所示,轻绳OA、OB和OP将一只元宵花灯悬挂在P点,花灯保持静止。
已知绳OA和OB的夹角为120°,对O点拉力的大小皆为F,轻绳OP对O点拉力的大小为()A.FB.√2FC.√3FD.2FOP对O点拉力的大小等于绳OA和OB的拉力的合力,根据几何知识可知,应为F。
3.(2021山西长治高一月考)三个共点力F1、F2、F3可用如图所示的有向线段表示,它们围成封闭的三角形。
则这三个力的合力最大的是()中F1和F2的合力为-F3,合力等于0;B中F1和F3的合力为F2,合力等于2F2;C中F1和F2的合力为F3,合力等于2F3;D中F2和F3的合力为F1,合力等于2F1;由上可知2F1最大,故选D。
4.如图甲为射箭比赛时的场景。
已知弓的顶部跨度为l,且拉弓过程中l保持不变;弦均匀且弹性良好,其自由长度也为l,劲度系数为k;射箭时弦和箭可等效为图乙情景:箭在弦的正中间,弦夹在类似动滑轮的附加装置上,将箭发射出去。
发射箭时弦的最大长度为2l,设弦的弹力满足胡克定律,则箭被发射瞬间所受的弹力为()kl B.kl C.√3kl D.2klA.√32,两侧弦和虚线构成一个正三角形,则弦伸长的长度为x=2l-l=l,由胡克定律知,弦上的拉力为F=kx=kl,两侧弦之间的夹角为60°,则箭受到的弹力,即两侧弦的拉力的合力为F'=2F cos 30°=√3kl。
2023版人教版教材习题必修1物理答案
![2023版人教版教材习题必修1物理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d3f1c6e7275a417866fb84ae45c3b3567ecdd1c.png)
2023版人教版教材习题必修1物理答案第一章基本物理量1.1 物理量和计量单位习题1-11.物理量是用于描述物体性质和变化的量。
例如:长度、时间、质量、速度等。
2.计量单位是对物理量进行度量和比较的标准。
国际单位制(SI)是世界上通用的计量单位制。
习题1-21.长度的国际单位是米(m)。
2.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kg)。
3.时间的国际单位是秒(s)。
4.电流的国际单位是安培(A)。
5.温度的国际单位是开尔文(K)。
6.物质的量的国际单位是摩尔(mol)。
7.发光强度的国际单位是坎德拉(cd)。
习题1-31.据题意可知,曲柄的长度为1.25米。
因为题目中没有给出符号,所以可以将题目中提到的所有物理量用字母表示。
假设曲柄的长度用L表示,单位用米表示,则L =1.25 m。
2.由题意可知,蓄电池的电压为4.5伏。
同样,电压用字母U表示,单位用伏表示,则U = 4.5 V。
1.2 机械量和坐标轴习题1-4物理规律描述了自然界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利用这些规律可以预测和解释物质运动的规律。
科学研究的过程就是发现并验证这些规律的过程。
1.3 用图像表示物理规律习题1-51.图1-1是描述物理规律的示意图,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位置的速度是不同的,即速度随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这表明物理规律不仅仅依赖于物体的状态,还与物体所处的位置有关。
2.图1-2是描述物理规律的示意图,通过观察图像可以得到物体在不同时间的速度是不同的,即速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
这表明物理规律不仅仅依赖于物体的状态,还与物体所处的时间有关。
1.4 物理量的计算习题1-61.根据物理量的计算规则,需要先确定所计算的物理量之间的关系,然后根据关系式进行计算。
例如,根据位移和时间的定义可知,速度等于位移除以时间,即v = s / t。
2.观察已知条件,转速用n表示,单位用转每分钟表示。
因此,可以将题目中的已知条件表示为n = 600 r/min。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免费
![(word完整版)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免费](https://img.taocdn.com/s3/m/39a088737c1cfad6195fa7c8.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3 m 8 m 0 5 m -8 m -3 m0 5 m -3 m 5 m -8 m -3 m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 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0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
![人教版新课标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参考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6292a5eda6c30c2258019e7e.png)
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之蔡仲巾千创作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不动 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不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 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 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位移大小分歧,路程一定分歧 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相等,但位移可能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位移不成能为零D.以上说法都分歧错误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位移是5m B.路程是5m C.位移大小是3mD.以上均分歧错误5.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位移C.物体的位移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位移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位移一定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出发后10s内的平均速度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暗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 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 B.76km/h是瞬时速度C .600m/s 是瞬时速度D .600m/s 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 跟s 成正比,跟t 成反比B .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相等C .物体在1s 内通过的位移与1s 的比值叫做这1s 的即时速度D .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位移的大小纷歧定等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 到B 的速度为1v ,由B 到C 的速度为2v ,若BC AB =,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 .2/)(21v v -B .2/)(21v v +C .)/()(2121v v v v +-D .)/(22121v v v v +12.如图是A 、B 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物体A 的运动是以10m/s 的速度匀速运动B .物体B 的运动是先以5m /s 的速度与A 同方向C .物体B 在最初3s 内位移是10mD .物体B 在最初3s 内路程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 .物体运动的速度相等B .物体运动的速度变更量相等C .平均速度变更量相等D .位移变更量相等14.有一质点从t =0开始由原点出发,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 .1=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 .2=t s 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 .2=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D .4=t s 时,质点回到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暗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做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 2,在质点做匀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大2m/sB .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 末速度大2m/sC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 /sD .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大2m /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正确的是()A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更的快慢B .加速度反映速度变更的大小C .加速度为正值,暗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 .加速度为负值,暗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为零B .物体的速度大小坚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 .速度变更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 .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做变速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减小,直至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是()A .速度不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大B .速度不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C.速度的变更率越来越小D.速度肯定是越来越小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 3、4s为第Ⅱ段,第5s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1动量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高中物理选择性必修第一册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1动量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09945fde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b0.png)
第一章动量守恒定律1 动量基础过关练题组一寻求碰撞中的不变量1.(经典题)(2024四川成都期末)气垫导轨是常用的一种实验仪器,它是利用气泵使带孔的导轨与滑块之间形成气垫,使滑块悬浮在导轨上,滑块在导轨上的运动可视为没有摩擦。
现用带竖直挡板C、D的气垫导轨和滑块A、B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采用的实验步骤如下:a.用天平分别测出A、B的质量m A、m B;b.调整气垫导轨,使导轨处于水平;c.在A和B间放入一个被压缩的轻弹簧,用电动卡销锁定,静止放置在气垫导轨上;d.用刻度尺测出A的左端至挡板C的距离L1;e.按下电钮放开卡销,同时分别记录A、B运动时间的计时器开始工作,当A、B分别碰撞C、D时计时结束,记下A、B分别到达C、D的运动时间t1和t2。
(1)实验中还应测量的物理量及其符号是;(2)规定水平向左为正方向,作用前A、B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作用后A、B质量与速度乘积之和为(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表示即可)。
2.(2023湖北襄阳四中月考)利用气垫导轨通过闪光照相进行“探究碰撞中的不变量”这一实验,如图所示,A、B两滑块质量比是1∶3,某次实验时碰撞前B滑块静止,A滑块匀速向B滑块运动并发生碰撞,利用闪光照相的方法连续4次拍摄得到的闪光照片如图所示。
已知相邻两次闪光的时间间隔为0.2 s,在这4次闪光的过程中,A、B 两滑块均在0~80 cm范围内,且第1次闪光时,滑块A恰好位于x=10 cm处。
若A、B两滑块的碰撞时间及闪光持续的时间极短,均可忽略不计。
如从第1次闪光开始计时,则可知经过时间t=s两滑块在x=cm处发生碰撞,两滑块碰撞前后质量与速度的乘积的矢量和。
题组二动量3.(2024河北唐山联考)关于动量,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做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其动量保持不变B.悬线拉着的摆球在竖直面内摆动时,每次经过最低点时的动量均相等C.动量相同的物体,其速度一定相等D.动量相同的物体,其速度方向一定相同4.(多选题)(2024江苏徐州期中)如图所示,飞机在平直跑道上启动阶段的运动可看作初速度为零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启动阶段,飞机的动量()A.与它的位移成正比B.与它的速度成正比C.与它的动能成正比D.与它所经历的时间成正比5.(经典题)如图甲,长木板的一端垫有小木块,可以微调木板的倾斜程度,以平衡摩擦力,使小车能在木板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
![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一练习题及答案(全册)](https://img.taocdn.com/s3/m/cef1ae71284ac850ac024203.png)
高中物理必修一同步作业本目录目录••••••••••••••••••••••••••••••••••••••••••••••••••••••••••••••••••11.1 力1.2 重力1.3 弹力1.4 摩擦力1.5 力的合成1.6 力的分解第一章测试A组第一章测试B组2.1 几个基本概念2.2 位移和时间的关系2.3 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2.4 速度和时间的关系2.5 速度改变快慢的描述加速度2.6 匀变速直线运动的规律2.7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应用2.8 自由落体运动第二章测试A组第二章测试B组3.1 牛顿第一定律3.2 物体运动状态的改变3.3 牛顿第二定律3.4 牛顿第三定律3.5 力学单位制3.6 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3.7 超重和失重第三章测试A组第三章测试B组4.1 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4.2 共点力平衡条件的应用第四章测试A组第四章测试B组参考答案第一章 力第一节力1.关于力的作用,下述说法正确的是( )A .没有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B .只有直接接触的物体之间才有力的作用C .人推物体时,人只是施力物而不是受力物D .一个施力物也一定同时是受力物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甲用力把乙推倒而自己不倒,说明只是甲对乙有力的作用,乙对甲没有力的作用B .只有有生命或有动力的物体才会施力,无生命或无动力的物体只会受到力,不会施力C .只有运动的物体才会受到力的作用D .找不到施力物体的力是不存在的3.关于力,正确的说法是( )A .物体受几个力作用时,运动状态一定发生改变B .物体只受一个力作用时也会产生形变C .力学中常见的力有重力、弹力、摩擦力D .拉力、支持力、压力等都按照力的性质命名的4.甲、乙两物体分别受大小相等的力1F 和2F 作用,有下列判断①1F 与2F 一定相同;③1F 与2F 产生效果一定相同;③1F 与2F 的性质一定相同.则( )A .①正确B .②③正确C .①②③均正确D .①②③均不正确5.以下说法正确的有( )A .不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也会产生力的作用,可见力是可以离开物体而独立存在的B .只要确定了力的大小和方向,那么这个力就完全确定了C .画某力的图示时,选定的标度不同,那么表示这个力的线段的长度也不同,但箭头的指向是相同的D .在实验室,人们常用天平来测量力的大小6.关于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有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间才能产生力的作用B .力的大小可以用弹簧秤或杆秤来测量C .在力的作用下物体才能发生形变和运动D .施力物体同时也一定是受力物体7.下列给出的四组力中,完全按性质命名的是( )A .万有引力、动力、拉力B .重力、弹力、摩擦力C .电场力、磁场力、拉力D .弹力、支持力、阻力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形状发生改变必定是力作用的结果B .施力物体必定同时也是受力物体C .物体速度不发生改变,则物体一定没有受到任何外力作用D .用锤子砸钉子时,钉子所受力的施力物体是使用这把锤子的人9.以下关于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一个受力物体能找到多个施力物体B .两物体相互作用不一定要直接接触C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及运动状态都一定改变D .物体受到力的作用后,形状或运动状态可能只有一个发生改变10.关于力的分类,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 .根据效果命名的同一名称的力,性质一定相同B .根据效果命名的不同名称的力,性质可能相同C .性质不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不同D .性质相同的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一定相同11.力的三要素包括力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2.木块浸在水中,受到浮力作用,浮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13.一人骑自行车上坡,用力蹬自行车恰好匀速运动,使自行车上坡的直接动力由_________提供.14.一支火箭携带着人造地球卫星正喷着烈焰竖直向上加速飞行.给卫星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给火箭动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_.15.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______物体和_______物体.16.力作用于物体上可以产生两种效果:一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二是使物体的___________发生改变.17.通常说的拉力、支持力、弹力、摩擦力这几种力中,根据力的性质命名的是___________,根据力的作用效果命名的力是___________.18.力是_______相互作用,一个物体受到力的作用,一定有另外的物体施加这种作用,前者是_______物体,后者是_______物体.19.力是_______作用,力不能脱离_______而单独存在,只要有力;就一定有物体和_______物体.20.A 物体受到B 物体给它向右的大小为2N 的力作用,则B 物体受到A 物体给它的作用力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21.一个小球在两个力1F 、2F 的作用下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若1F 大小为7N ,方向竖直向上,则2F 大小为___________N ,方向为___________.第二节重力1.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 .重力就是物体的质量B .只有静止的物体才受到重力C .同一物体在地球上无论向上或向下运动都受到重力D .重力是由于物体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力2.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重力的方向总是垂直向下B .物体的质量没有变化,但它的重力是会发生变化的C .跳高运动员跳起在空中时受到重力和向上升的力D .重为2N 的物体从直升飞机上抛下,落地前物体重力大于2N3.关于重心的说法,正确的是( )A .物体的重心一定在物体上B .质量均匀分布,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可能在物体上,也可能在物体外C .物体的重心位置跟物体的质量分布情况和物体的形状有关D .用线悬挂的物体静止时,细线方向一定通过重心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不受任何力作用B.在空中将物体释放后,物体仍受重力作用C.竖直向上运动的物体不受重力作用D.只有竖直向下运动或静止的物体才受重力作用5.一弹簧秤悬挂一小球保持静止时,下面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小球对弹簧秤的拉力数值上等于小球受到的重力B.小球受到竖直向上的力的施力物体是弹簧秤C.弹簧的弹力是由于小球所受的重力产生的D.弹簧秤对小球的拉力与小球受到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6.下面关于物体重心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 )A.汽车上的货物卸下后,汽车的重心位置降低了B.物体在斜面上下滑时,物体的重心相对物体的位置降低了C.对于有规则几何形状的物体,重心一定在物体的几何中心D.对于重力一定的物体,无论其形状如何变,其重心位置不变7.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根据是物体受到的二力平衡8.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当物体保持静止时,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9.关于重心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B.形状规则的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它的几何中心上C.物体的重心是物体各部分所受重力的集中作用点D.物体的重心可以用悬挂法找到10.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静止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对地面的压力就是重力B.物体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运动状态有关C.物体受到的重力与地理纬度及离地面的高度有关,与物体的形状及运动状态无关D.两质量相同的物体,重力有可能不同11.重7N的物体放在水平桌面上,桌面受到7N的压力,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地球B.这个压力就是重力,施力物是木块C.这个压力不是重力,压力的施力物是木块,重力的施力物是地球D.这个压力的大小与重力相等是因为二力平衡12.下列关于重力的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对悬线的拉力一定等于物体所受的重力B.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C.重力可以用弹簧秤测出,在静止的地面上,物体对弹簧秤的拉力等于物体受到的重力D.站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上的人,受到的重力和受到的支持力二力平衡13.重力的方向常用的两种表述是________和_________.14.测重力的仪器是________.15.一个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__________.16.物体受到的重力是由________产生的,重力的施力物体是________,重力的方向________,重力的作用点在________.17.质量是 2.5kg 的物体受到的重力是________N ,如果物体受到的重力是196N ,则它的质量________kg .18.铝的密度是33kg/m 102.7⨯,现有一块体积为303cm 的铝块,它受到的重力是______N . 19.N/kg 8.9=g ,表示_______________.一个质量m =10kg 的物体,其重力大小为___________.如果把这个物体放到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___.20.在公式mg G =中,g =9.8N /kg .一个质量是50kg 的人,受到的重力为_____N .如果这个人在63.1='g N /kg 的月球上,它的重力变为_______N .第二节、弹力一、选择题1.图1,一个球形物体O 静止放在水平地面上,并与竖直墙相接触,A 、B 两点是球与墙和地面的接触点,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A 点的弹力B .物体受二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C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地面的弹力D .物体受三个力,重力、B 点的支持力、物体对地面的压力2.小木块放在桌子上,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接触处只有桌子有弹力产生B .在接触处桌面和小木块都有弹力产生C .木块对桌面的压力是木块形变后要恢复原状而对桌面施加的力D .木块对桌子的压力是木块的重力3.如图2,A 、B 叠放在水平地面上,则地面受到的压力是 [ ]A.A和B对地面的压力之和B.只有B对地面的压力C.B的重力D.A和B的重力4.关于弹力的方向,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压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接触面,并指向被压物B.支持力的方向总是垂直于支持面,并指向被支持物C.绳对物体拉力的方向总是沿着绳,并指向绳收缩的方向D.杆对物体的弹力总是沿着杆,并指向杆收缩的方向5.用5N的力可以使一轻弹簧伸长8mm,现在把两个这样的弹簧串联起来,在两端各用10N的力来拉它们,这时弹簧的总伸长应是[ ]A.4mm B.8mmC.16mm D.32mm6.如图3,不计悬绳的重量,把B、C两个物体悬吊在天花板A点.当物体静止后,下面哪一对力是平衡力[ ]A.天花板对绳的拉力和绳对B物的拉力B.上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C.下段绳对B物的拉力和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D.下段绳对C物的拉力和C物受到的重力7.关于胡克定律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相同、伸长也相同的弹簧,它们的劲度相同B.劲度相同的弹簧,弹簧的伸长相同C.知道弹簧的劲度,就可以算出任何拉力下的弹簧伸长D.劲度和拉力、伸长没有关系,它只决定于弹簧的材料、长度、弹簧丝的粗细8.把一根劲度系数k=1000N/m的弹簧截成等长的两段,每一段弹簧的劲度系数为[ ]A.500N/m B.1000N/mC.1500N/m D.2000N/m二、填空题9.用绳提一物体,绳对物体的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对人的手,拉力的方向是______的。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详解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练习答案详解](https://img.taocdn.com/s3/m/3fbc6fb70242a8956bece4e5.png)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 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 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0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2.(1)纸带左端与重物相连。
(2)A点和右方邻近一点的距离Δx=7.0×10-3 m,时间Δt=0.02 s,Δt很小,可以认为A点速度v=xt∆∆=0.35 m/s3.解(1)甲物体有一定的初速度,乙物体初速度为0。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19e660dec630b1c59eef8c75fbfc77da26997c7.png)
最新人教版高一物理必修1第一章练习题及答案姓名:精品文档1.两辆汽车并排在平直的公路上,甲车内一个人看见窗外的树木向东移动.乙车内一个人发现甲车没有运动,如以大地为参照物,上述事实说明()a.甲车向西运动乙车一动b.乙车向西运动甲车一动c.甲车向西运动,乙车向东运动d.甲乙两车以相同速度同时向西运动2.关于质点,下列说法是否正确()a.质点是指一个很小的物体b.行驶中汽车的车轮在研究汽车的运动时c.无论物体的大小,在机械运动中都可以看作质点d.质点是对物体的科学抽象3.关于位移和路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加速度大小相同,路程一定相同b.物体通过的路程不成正比,但加速度可能将相同c.物体通过了一段路程,其加速度不可能将为零d.以上观点都不对4.一个小球从4m高处落下,被地面弹回,在1m高处被接住,则小球在整个过程中()a.加速度就是5mb.路程就是5mc.加速度大小就是3md.以上均不对5.以下观点中恰当的就是()a.匀速运动就是匀速直线运动b.对于匀速直线运动来说,路程就是加速度c.物体的加速度越大,平均速度一定越大d.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越大,在其间任一时刻的瞬时速度也一定越大6.关于速度的说法正确的是()a.速度与加速度成正比b.平均速率等于平均速度的大小c.匀速直线运动任何一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同于任一点的瞬时速度d.瞬时速度就是运动物体在一段较短时间内的平均速度7.物体沿一条直线运动,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物体在某时刻的速度为3m/s,则物体在1s内一定走3mb.物体在某1s内的平均速度就是3m/s,则物体在这1s内的加速度一定就是3mc.物体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就是3m/s,则物体在1s内的加速度一定就是3md.物体在发生某段位移过程中的平均速度是3m/s,则物体在这段位移的一半时的速度一定是3m/s8.关于平均速度的下列说法中,物理含义正确的是()a.汽车在启程后10s内的平均速度就是5m/sb.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是5m/s,表示汽车在这段时间的每1s内的位移都是5mc.汽车经过两路标之间的平均速度是5m/sd.汽车在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等同于它的初速度与末速度之和的一半9.火车以76km/h的速度经过某一段路,子弹以600m/s的速度从枪口射出,则()a.76km/h是平均速度b.76km/h是瞬时速度c.600m/s是瞬时速度d.600m/s是平均速度10.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在匀速直线运动中,v跟s成正比,跟t成反比b.在匀速直线运动中,各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都成正比c.物体在1s内通过的位移与1s的比值叫做这1s的即时速度d.在直线运动中,某段时间内的加速度的大小不一定等同于这段时间通过的路程11.某人沿直线做单方向运动,由a到b的速度为v1,由b到c的速度为v2,若ab?bc,则这全过程的平均速度是()a.(v1?v2)/2b.(v1?v2)/2c.(v1?v2)/(v1?v2)d.2v1v2/(v1?v2)12.如图是a、b两物体运动的速度图象,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a的运动就是以10m/s的速度匀速运动b.物体b的运动是先以5m/s的速度与a同方向精品文档c.物体b在最初3s内加速度就是10md.物体b在最初3s内路程就是10m13.做匀加速直线运动的物体,经过相等的时间,以下结论中不正确的是()a.物体运动的速度成正比b.物体运动的速度变化量成正比c.平均速度变化量成正比d.加速度变化量成正比精品文档14.存有一质点从t=0已经开始由原点启程,其运动的速度―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则()a.t?1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b.t?2s时,质点离原点的距离最大c.t?2s时,质点返回原点d.t?4s时,质点返回原点15.如图所示,能正确表示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图象是()16.质点搞坯快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大小为2m/s,在质点搞坯加速运动的过程中,以下观点恰当的就是()a.质点的未速度一定比初速度小2m/sb.质点在第三秒米速度比第2s末速度大2m/sc.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未速度都比初速度大2m/sd.质点在任何一秒的末速度都比前一秒的初速度小2m/s17.关于加速度的概念,恰当的就是()a.加速度充分反映速度变化的快慢b.加速度充分反映速度变化的大小c.加速度为正值,表示物体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大d.加速度为负值,表示速度一定是越来越小18.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的加速度不为零,速度可能将为零b.物体的速度大小保持不变时,可能加速度不为零c.速度变化越快,加速度一定越大d.加速度越小,速度一定越小19.一个搞变速箱直线运动的物体,加速度逐渐增大,直到为零,那么该物体运动的情况可能将就是()a.速度不断减小,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小b.速度不断增大,加速度为零时,速度最轻c.速度的变化率越来越大d.速度确实就是越来越大的20.如图所示,物体的运动分三段,第1、2s为第ⅰ段,第3、4s为第ⅱ段,第5s 为第ⅲ段,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第1s与第5s的速度方向相反b.第1s的加速度大于第5s的加速度c.第ⅰ段与第ⅲ段平均速度相等d.第ⅰ段和第ⅲl段的加速度与速度的方向都相同2精品文档二、填空题21.一物体前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4m/s,后一半时间平均速度为8m/s,则全程的平均速度为______。
人教版 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资料
![人教版 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资料](https://img.taocdn.com/s3/m/9de6ce79482fb4daa48d4b13.png)
人教版高一物理课后习题答案答案仅供参考人教版高中物理Ⅰ课后习题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第1节:质点参考系和坐标系1、“一江春水向东流”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地球的公转”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钟表时、分、秒针都在运动”是说时、分、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太阳东升西落”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x A=-0.44 m,x B=0.36 m第2节:时间和位移1.A.8点42分指时刻,8分钟指一段时间。
B.“早”指时刻,“等了很久”指一段时间。
C.“前3秒钟”、“最后3秒钟”、“第3秒钟”指一段时间,“3秒末”指时刻。
2.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1)路程是100 m,位移大小是100 m。
(2)路程是800 m,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位移大小为0;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解答第3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1)1光年=365×24×3600×3.0×108m=9.5×1015 m。
(2)需要时间为16154.010 4.29.510⨯=⨯年2.(1)前1 s平均速度v1=9 m/s前2 s平均速度v2=8 m/s前3 s平均速度v3=7 m/s前4 s平均速度v4=6 m/s全程的平均速度v5=5 m/sv1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v1小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2)1 m/s,03.(1)24.9 m/s,(2)36.6 m/s,(3)0 第4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谢谢- 2 -仅供学习与交流,如有侵权请联系网站删除 谢谢- 3 -1.电磁打点记时器引起的误差较大。
因为电磁打点记时器打点瞬时要阻碍纸带的运动。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力学单位制(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课后习题:力学单位制(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3ad6632b6ad97f192279168884868762cbaebb41.png)
力学单位制课后篇巩固提升合格考达标练1.(2021江苏南通高一期末)下列有关国际单位制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量的国际单位制单位是g,也可以是kgB.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达C.力学单位制中,国际单位制的基本单位有N 、kg 、m 、sD.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只能采用国际单位,不能采用其他单位kg,A 错误;单位制中的导出单位是由导出量和基本量的关系推导出来的物理量的单位,可以用基本单位来表达,B 正确;力学单位制中, N 是导出单位,C 错误;在有关力学的分析计算中,可以采用国际单位,也可以采用其他单位,D 错误。
2.物理公式不仅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数量关系,同时也反映了物理量之间的单位换算关系。
在物理学中,把作用于物体的力F 与作用时间t 的乘积定义为冲量I ,即I=Ft ,用国际单位制中的基本单位表示冲量单位的是 ( )A.N·m/sB.N·mC.kg·m/sD.kg·m/s 2F=ma ,即1 N =1 kg·m/s 2,则I=Ft 的单位,1 N·s=1 kg·m/s 2·s=1 kg·m/s,故选项C 正确,选项A 、B 、D 错误。
3.轿车的加速度大小是衡量轿车加速性能的一项重要指标。
一些高级轿车的设计师在关注轿车加速度的同时,提出了一个新的概念,叫作“加速度的变化率”,用“加速度的变化率”这一新的概念来描述轿车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快慢,并认为,轿车的加速度变化率越小,乘坐轿车的人感觉越舒适。
下面四个单位中,可能是加速度的变化率的单位的是( )A.m/sB.m/s 2C.m/s 3D.m 2/s 3,所以新物理量应该等于加速度的变化量与时间的比值,而加速度的单位是m/s 2,所以新物理量的单位应该是m/s 3,A 、B 、D 错误,C 正确。
4.有几个同学在一次运算中,得出了某物体位移x 的大小同其质量m 、速度v 、作用力F 和运动时间t 的关系式分别如下,可能正确的是( )A.x=v 2aB.x=mv 3F C.x=Ft D.x=mv 22F,v 的单位为m/s,a 的单位为m/s 2,F 的单位为kg·m/s 2,x 的单位为m 。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物理必修一课本问题与练习答案第一章:运动的描述
第
1
节:质点
参考系和坐标系
1
、
“
一江春水向东流”
是水相对地面(岸)的运动,“
地球的公转
”
是说地球相对太阳的运动,“
钟表时、
分、
秒针都在运动
”
是说时、
分、
秒针相对钟表表面的运动,
“
太阳东升西落
”
是太阳相对地面的运动。
2
、诗中描写船的运动,前两句诗写景,诗人在船上,卧看云动是以船为参考系。
云与我俱东是说以两岸为参考系,云与船均向东运动,可认为云相对船不动。
3 、x A
=-0.44 m ,
x
B
=0.36 m
第
2
节:时间和位移1
.A .8
42
分指时刻,
8
分钟指一段时间。
B .“早
指时刻,“
等了很久”
C .“
3
秒钟”
、
最后3
秒钟”
“
第3
秒钟
指一段时间,“3
秒末”
指时刻。
2
.公里指的是路程,汽车的行驶路线一般不是直线。
3
.(
1
)路程是
100 m
,位移大小是100 m。
(
2
)
路程是800 m
,
对起跑点和终点相同的运动员,
位移大小为
;其他运动员起跑点各不相同而终点
相同,他们的位移大小、方向也不同。
4
.解答
3 m 8 m 0 5 m
-8 m -3 m 0 5 m
-3 m 5 m -8 m -3 m
第
3
节:运动快慢的描述——速度1
.(1 )1
光年=365× 24× 3600× 3.0×
10
8
m=9.5× 10
15
m 。
(2
)需要时间为16
15
4.0
10
4.2
9.5
10
年
2 .(1
)前
1 s
平均速度v
1
=9 m/s
前
2 s
平均速度v
2
=8 m/s 前
3 s
平均速度v
3
=7 m/s 前
4 s
平均速度
v
4
=6 m/s
全程的平均速度
v
5
=5 m/s v
1
最接近汽车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v
1
小
于关闭油门时的瞬时速度。
(
2
)
1 m/s ,
0 3 .(
1
)
24.9 m/s ,(
)
36.6 m/s ,(
3
第
4
节:实验:用打点计时器测速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