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散风寒药[1]
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辛夷
![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辛夷](https://img.taocdn.com/s3/m/fe023ded185f312b3169a45177232f60ddcce70b.png)
中药“解表药:发散风寒药”——辛夷本品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玉兰或武当玉兰的干燥花蕾。
主产于河南、四川、陕西、湖北、安徽。
冬末春初花未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
本品气芳香,味辛凉而稍苦。
以完整、花蕾未开放、色黄绿者为佳。
一、药性和功效本品性味辛,温。
归肺、胃经。
具有散风寒,通鼻窍之功效。
用法用量:煎服,3~10g; 生用。
本品有毛,刺激咽喉,内服时宜包煎。
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火旺者忌服。
二、歌括《药性歌括四百味》歌诀:辛夷味辛,鼻塞流涕,香臭不闻,通窍之剂。
三、临床应用1.风寒感Mao,头痛鼻塞本品辛散温通,能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用治外感风寒,肺窍郁闭,恶寒F热,头痛鼻塞者,可配伍防风、白芷、细辛等发散风寒药。
若风热感冒而鼻塞头痛者,亦可于薄荷、金银花、菊花等疏散风热药中,酌加本品,以增强通鼻窍、散风邪之力。
2.鼻渊,鼻鼽,鼻塞流涕本品辛温发散,芳香通窍,其性上达,外能祛除风寒邪气,内能升达肺胃清气,善通鼻窍,为治鼻渊、鼻鼽、鼻塞流涕之要药,内服、外用均可。
偏风寒者,常与白芷、细辛、苍耳子等散风寒、通鼻窍药同用,如苍耳子散(《济生方》);偏风热者,多与薄荷、连翘、黄芩等疏风热、清肺热药同用。
若肺胃郁热发为鼻疮者,可与黄连、连翘、野菊花等清热泻火解du药配伍。
四、现代药理研究1.化学成分本品主要含木脂素类成分:木兰脂素,松脂素二甲醚;黄酮类成分:芦丁,皮素-7-0-葡萄糖苷;生物碱成分:柳叶木兰碱,木兰箭毒碱;挥发油:乙酸龙脑酯,反式丁香烯,B-蒎烯,1,8-桉叶素等。
2.药理作用辛夷有收缩鼻黏膜血管的作用,能保护鼻黏膜,并促进黏膜分泌物的吸收,减轻炎症,使鼻腔通畅。
其对多种致病菌有抑制作用。
辛夷挥发油有镇静、镇痛、抗过敏、降血压作用。
辛夷浸剂或煎剂对动物有局麻作用。
辛夷水或醇提取物有降压作用。
辛夷水煎剂对横纹肌有乙酰胆碱样作用,并能兴奋zi 宫平滑肌,亢奋肠运动。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154a4fc549649b6648d747e0.png)
第一节发散风寒药麻黄: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咳嗽气喘,风水水肿。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
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用于风寒感冒,寒凝血滞诸痛症,痰饮、蓄水证,心悸。
本品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辛、温。
归肺、脾经。
解表散寒,行气宽中。
用于风寒感冒,脾胃气滞,胸闷呕吐,解鱼蟹毒。
不宜久煎。
生姜:辛,温。
归肺、脾、胃经。
解表散寒,温中止呕,温肺止咳。
用于风寒感冒,脾胃寒证。
胃寒呕吐,肺寒咳嗽,解生半夏、生南星及鱼蟹毒。
本品助火伤阴,故热盛及阴虚内热者忌服。
香薷:辛,微温。
归肺、脾、胃经。
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用于风寒感冒,水肿脚气。
用于发表,量不宜过大,且不宜久煎;用于利水消肿,量宜稍大,且须浓煎。
本品辛温发汗之力较强,表虚有汗及暑热证当忌用。
荆芥:辛,微温。
归肺、肝经。
祛风解表,透疹消疮,止血。
用于外感表证,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疮疡初起兼有表证,吐衄下血。
不宜久煎。
发表透疹消疮宜生用;止血宜炒用。
荆芥穗更长于祛风。
防风:辛,甘,微温。
归膀胱,肝,脾经。
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用于外感表证,风疹瘙痒,风湿痹痛,破伤风证。
本品药性偏温,阴血亏虚、热病动风者不宜使用。
羌活:辛、苦,温。
归膀胱、肾经。
解表散寒,祛风胜湿,止痛。
用于风寒感冒,风寒湿痹。
本品辛香温燥之性较烈,故阴血亏虚者慎用。
用量过多,易致呕吐,脾胃虚弱者不宜服。
白芷:辛,温。
归肺、胃、大肠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带下证,疮痈肿毒。
本品辛香温燥,阴虚血热者忌服。
细辛:辛,温。
有小毒。
归肺、肾、心经。
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用于风寒感冒,头痛,牙痛,风湿痹痛,鼻渊,肺寒咳喘。
中药学缩写图1
![中药学缩写图1](https://img.taocdn.com/s3/m/3f2867036bd97f192279e93f.png)
引火下行
鸡血藤:活血补血,舒筋活络
(3)活血疗伤药
土鳖虫:破血逐瘀,续筋接骨
马钱子:活血通络,止痛,散结消肿
自然铜:散瘀止痛,接骨疗伤 Nhomakorabea苏木:活血疗伤,祛瘀通经
骨碎补:活血续伤:补肾强骨
血竭:祛瘀止痛,止血生肌
(4)破血消癥药
莪术/三棱:破血行气,消积止痛
水蛭:破血逐瘀
菊花:疏散风热,平抑肝阳,清肝明目,清热解毒
柴胡:解表退热,疏肝解郁,升举阳气
升麻:解表退热,透疹,清热解毒,升举阳气
葛根:解表退热,透疹,生津止渴,升阳止泻
蔓荆子:疏散风热,清利头目,止痛
泻下药
(1)攻下导滞药
大黄:泻下攻积,清热泻火,凉血止血,解毒,
活血祛瘀,清泻湿热
芒硝:软坚泻下,清热消肿
番泻叶:泻下通便
狗脊:祛风湿,补肝肾,强腰膝
驱虫药
槟榔:驱虫,通便消积,行气,利水
使君子:驱蛔虫
苦楝皮:驱蛔虫,外用杀虫燥湿止痒
雷丸:驱虫
榧子:驱虫,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南瓜子:驱绦虫
清热药:
(1)清热泻火药
石膏:清热泻火,煅后外用收湿敛疮
知母: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芦根:清热生津,清胃止呕,清肺祛痰,排脓,利尿
天花粉:清热生津,润燥化痰,解毒消痈
芦荟:泻火通便,清肝火,杀虫
(2)缓下通便药
火麻仁:润肠通便
郁李仁:润肠通便,利水消肿
(3)峻下逐水药
甘遂/京大戟:泻水逐饮,消肿散结
芫花:泻水逐饮,杀虫疗疮
商陆:泻下逐水,利尿,消肿散结
牵牛子:泻下逐水,利尿,消痰涤饮,攻积杀虫
1、发散风寒药
![1、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225e4b47e518964bcf847cc3.png)
发散风寒药:
麻黄、桂枝、紫苏、香薷、荆芥、防风、羌活、白芷、细辛、苍耳子、辛夷、藁本。
麻黄:为发汗解表之要药,为治肺气壅遏咳喘之要药,为宣肺利尿之良药。
桂枝:上肢引经药,无论表实无汗或表虚有汗皆可用之。
紫苏叶:为风寒表证常用温和之品。
生姜:呕家圣药,多做辅助药。
香薷:暑天解表之要药。
防风:风药中之润剂,为治痹症常用药,治风通用之品。
羌活:为痹症常用药。
白芷:为治阳明头痛,眉棱骨痛,牙痛及鼻渊头痛之要药,为外科疮疡不可缺少的辅助药。
细辛:为治少阴头痛,牙痛常用品。
苍耳子:为疗鼻渊头痛之要药,为治风寒头痛之常用药。
辛夷:为疗鼻渊头痛之要药。
发散风寒药中药药方
![发散风寒药中药药方](https://img.taocdn.com/s3/m/6776b8c502768e9950e73837.png)
Company Name
LOGO
细辛 《神农本草经》
Company Name
细辛图片
LOGO
Company Name来自功效主治LOGO
❖ 1.解表散寒
本品既散在表之风寒,又除在里之寒邪(能祛表 里之寒),用于风寒感冒、阳虚外感之证,如麻 黄附子细辛汤(《伤寒论》)。
LOGO
辛夷
功效主治
LOGO
❖发散风寒,宣通鼻窍
——鼻渊、鼻塞和风邪所致头痛,为治 疗鼻病的主要药物。
鉴别运用
LOGO
药名
相同点
白芷
不同点 止痛力强:阳明头痛(前额、眉棱骨、齿龈)、齿痛及风湿痹痛 燥湿止带:治带下过多。 消肿排脓:治疮痈肿毒。
细辛
发散风寒 宣通鼻窍 风寒头痛 鼻渊
止痛散寒力强:自里达表,治风寒偏正头痛、牙痛、痹痛、风寒 感冒、阳虚外感均可应用。 温肺化饮:治寒饮咳喘。 开窍醒神通关:吹鼻取嚏。
Company Name
LOGO
香薷 《名医别录》
Company Name
香薷图片
LOGO
Company Name
功效主治
LOGO
❖1.发汗解表,化湿和中
外散表寒,内化湿浊,为祛暑解表之 要药。
多用于外感风寒,内伤暑湿之阴暑证, 如香薷散(《和剂局方》)。
因该证多见于暑天贪凉饮冷之人,故 前人称“香薷乃夏月解表之药”。
①解表散寒力强,又能祛风胜湿,止痛,对于外 感风寒夹湿的表证尤为适宜;
②本品长于散太阳经之风寒而止痛,对于风寒感 冒兼太阳头痛(后头痛)者较为适宜。
❖ 2.祛风胜湿〔止痛〕
发散风寒药试题及答案
![发散风寒药试题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a8cfd670b5daa58da0116c175f0e7cd18525181a.png)
发散风寒药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10分)1. 下列哪味药物不属于发散风寒药?A. 麻黄B. 桂枝C. 薄荷D. 荆芥答案:C2. 以下哪项不是发散风寒药的共同功效?A. 发汗解表B. 清热解毒C. 疏散风邪D. 通鼻窍答案:B3. 桂枝在《伤寒论》中常用于治疗哪种病症?A. 伤寒B. 温病C. 暑湿D. 疟疾答案:A4. 以下哪种药材是发散风寒药中常用的解表药?A. 黄芩B. 黄连C. 黄柏D. 柴胡答案:D5. 以下哪种药材具有发汗解表、温中止呕的功效?A. 葛根B. 紫苏C. 藿香D. 薄荷答案:B二、多选题(每题3分,共15分)1. 以下哪些药物具有发散风寒的作用?A. 羌活B. 白芷C. 细辛D. 桔梗答案:ABC2. 发散风寒药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哪些症状?A. 风寒感冒B. 鼻塞流涕C. 头痛身痛D. 咳嗽痰多答案:ABC3. 下列哪些药物属于辛温解表药?A. 麻黄B. 桂枝C. 薄荷D. 荆芥答案:ABD4. 以下哪些药物具有温经散寒的功效?A. 细辛B. 吴茱萸C. 附子D. 肉桂答案:ABCD5. 发散风寒药在治疗风寒感冒时,常与哪些药物配伍使用?A. 石膏B. 黄芩C. 甘草D. 杏仁答案:CD三、判断题(每题1分,共5分)1. 薄荷属于发散风寒药。
(错)2. 荆芥具有清热解毒的作用。
(错)3. 羌活和白芷都具有发散风寒、通鼻窍的功效。
(对)4. 桂枝在《伤寒论》中用于治疗温病。
(错)5. 细辛具有温经散寒、止痛的作用。
(对)四、简答题(每题5分,共10分)1. 简述发散风寒药的临床应用。
答案:发散风寒药主要用于治疗风寒引起的感冒、头痛、身痛、鼻塞流涕等症状。
在临床上,它们常与其他药物配伍使用,以达到发汗解表、疏散风邪、通鼻窍等功效。
2. 列举几种常见的发散风寒药,并说明它们的主治作用。
答案:常见的发散风寒药有麻黄、桂枝、荆芥和紫苏。
麻黄主治风寒感冒、咳嗽气喘;桂枝主治风寒感冒、关节疼痛;荆芥主治风寒感冒、头痛身痛;紫苏主治风寒感冒、胸闷呕吐。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99637c6527d3240c8447ef12.png)
发散风寒药:麻黄:性味归经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
2.用于咳嗽气喘。
3.用于风水水肿。
用法:煎服3-10g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桂枝:性味归经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1,用于风寒感冒。
2.用于寒凝血滞诸痛证3用于痰饮,蓄水证。
4用于心悸用法:煎服3-10g紫苏:辛温。
归肺脾经功效:发汗解表,行气宽中应用:用于风寒感冒,咳嗽痰多2.用于脾胃气滞,胸闷呕吐。
用法:煎服3-10g,不宜久煎。
发散风热药:薄荷:辛凉。
归肺肝经。
功效:疏散风热,清利头目,利咽,透疹,疏肝解郁。
用法:用于风热感冒,温病初起。
2用于头痛目赤,咽喉肿痛3.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
4用于肝郁气滞,胸闷胁痛。
用法:煎服3-6g宜后下牛蒡子:辛苦寒。
归肺胃经功效:疏散风热,透疹利咽,解毒散肿应用:用于风热感冒,咽喉肿痛2用于麻疹不透。
3用于痈肿疮毒,痄腮喉痹。
用法:煎服3-10g炒用寒性烈减蝉蜕:甘寒。
归肺肝经功效:疏散风热,透疹止痒,明目退翳,止痉。
应用:用于风热感冒,咽痛音哑2用于麻疹不透,风疹瘙痒3用于目赤翳障4用于惊痫夜碲。
用法:煎服3-10g或单味研末冲服。
一般病症用量宜小,止痉则需大量。
清热药清热泻火药石膏:辛,甘,大寒。
归肺胃经。
功效:清热泻火,除烦止渴,收敛生肌。
应用:用于壮热烦渴。
2用于肺热喘咳3用于胃火牙痛4用于疮疡不敛用法:煎服15-60g宜打碎先煎。
内服宜生用,外用宜火煅研末。
使用注意:脾胃虚寒及阴虚内热者忌用。
寒水石:辛,宪,寒。
归心胃肾经功效:清热泻火应用:用于热病烦渴2用于丹毒烫伤用法:煎服10-15g外用适量使用注意:脾胃虚寒者忌用知母:苦甘。
寒。
归肺胃肾经。
功效:清热泻火,滋阴润燥。
应用:热病烦渴2用于肺热咳嗽,阴虚燥咳3用于骨蒸潮热4用于阴虚消渴,肠燥便秘。
用法:煎服6-12g清热泻火宜生用,滋阴降火宜盐水炙用。
发散风寒药
![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addfd51ea300a6c30c229fbf.png)
概述: 定义、功效、适应证、分类、 性能、配伍、注意
解表药
一、定义:
凡以发散表邪、解除表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之。
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
发热、恶寒、脉浮。
二、功效、适应证、分类:
解表:表证(发散风寒药、发散风热药) 祛风 透疹:麻疹不透
止痒:风疹瘙痒
三、性能特点:
细辛 味辛、苦;主升浮;归肺、膀胱经。有毒药
白 芷:辛散祛风,芳香通窍,辛香除湿
【功效】祛风解表,止痛,通鼻窍,燥湿止带。
【应用】
1.治感冒:温性不强,解表不如防风与羌活,单纯感冒少用。
风寒感冒兼阳明经头痛或鼻塞流涕者多用。
2.治疼痛:可用于多种疼痛证。
(1)阳明经痛:眉棱骨痛,牙龈肿痛。
(2)鼻渊头痛、风湿痹痛、疮痈肿痛。 初期消肿
3.治鼻渊。凡鼻科炎症均可用。
主治:风寒表证
症状:发热轻、恶寒重、口不渴、苔薄白、脉浮紧。
兼治:头痛、痹证、咳喘、水肿兼风寒表证。
麻 黄:药用茎。
处方用名:麻黄
麻黄
【功用】 1、发散风寒:可配合其它解表药用于风寒表证。
特点:长于发汗。 多用于风寒表实无汗证 + 桂枝
2、平喘止咳: 气喘咳嗽兼风寒表证(最佳) 肺气壅遏之喘咳实证+杏仁 热喘+清泻肺热药(石膏)
常与苍耳子相须为 用治疗鼻科疾病及感冒 鼻塞头痛。
别名 木笔花
【用法】 包煎
药物比较:白芷、细辛、辛夷、苍耳子
相同: 通鼻窍、止痛。 为治风寒表证兼鼻塞的常用药。 又为治鼻渊及鼻渊头痛的要药。
【注意】凡血虚头痛或阴虚火旺之鼻病不宜用。
发散风寒药要点小结
1、主治证:风寒表证
1发散风寒药
![1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76a3d9e583d049649a665817.png)
• 表邪就是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但是引起表证的六淫外邪 当中,最主要的是风,所以是以风邪为主的。
发散风寒药
• 以发散风寒为主要功效,它主要用于风寒感冒。 • 临床表现:恶寒发热,恶寒比较重,头身疼痛比较明显,
使用注意
• 一个是因证使药 • 第二个就是因时因地因人制宜 • 第三个中病即止:按照张仲景的经验,微似汗出,好象出
了一点汗,又没有明显的出汗,那么就达到了中病的效果 。如果说这个汗出太多,那么可能造成这个亡阳亡阴。因 为这个汗是人体的津液,在阳气的作用下,施泄于外而形 成的,如果过汗不但损伤阳气,也损伤阴津,所以可以造 成严重的这个大汗淋漓、可以亡阳,可以伤津。所以叫中 病即止,不可过汗。
• 麻黄本身有发汗作用,通过发汗作用可以使泛溢于肌肤的 水湿通过汗液外出,也可以减轻水肿。
功效
• 还可以用于风寒郁闭引起的疮肿,皮肤瘙痒,鼻塞不通,或者流涕不止,所 以麻黄在临床上用于一些过敏性的皮肤病,用于一些鼻渊,鼻炎,鼻窦炎, 尤其是过敏性的鼻炎,现在用得非常广泛。
• 因为它能够收缩血管,升高血压;另外它能兴奋中枢,对于失眠的患者它可 以加重失眠,所以对高血压和失眠的患者,在临床使用的时候要慎用。这个 是其他解表药没有的,麻黄有
• 麻黄其实还能够治疗腹痛,比如李东垣很多治疗脘腹冷痛的一些方里面,什 么麻黄温中汤、麻黄豆蔻丸,就来治疗这个脘腹的疼痛
• 以下部分来自网络
故事
• 有个挖药的老人,无儿无女,收了一个徒弟。谁想,这个徒弟很是狂妄,才学会一点皮毛,就看 不起师傅了。有的时候,卖药的钱也不交给师傅,自己偷偷花掉。师傅伤透了心,就对徒弟说:“ 你翅膀硬了,另立门户吧。”徒弟倒满不在乎:“行啊!”师傅不放心地说:“不过,有一种药, 你不能随便卖给人吃。” “什么药?”“无叶草。”“怎么啦?”“这种草的根和茎用处不同; 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记住了吗?”“记住了。”“你背一遍。” 徒弟张口 就背了一遍,不过,他背时有口无心,压根儿也没用脑子想。 从此,师徒分手,各自卖药。师傅不在眼前,徒弟的胆子更大了,虽然认识的药不多,却什么病 都敢治。没过几天,就让他用无叶草治死了一个。死者家属哪肯善罢甘休,当时就抓住他去见县官 。县官问道:“你是跟谁学的?”徒弟只好说出师傅的名字。 县官命人把师傅找来,说:“你是怎么教的?让他把人治死了!”师傅说:“小人无罪。”“怎 么能说你无罪?”“关于无叶草,我清清楚楚地教过他几句口诀。”县官听了,就问徒弟:“你还 记得吗?背出来我听听。”徒弟背道:“发汗用茎,止汗用根,一朝弄错,就会死人。”县官又问 :“病人有汗无汗?”徒弟答道:“浑身出虚汗。”“你用的什么药?”“无叶草的茎。”县官大 怒:“简直是胡治!病人已出虚汗还用发汗的药,能不死人?”说罢,命人打了徒弟四十大板,判 坐三年大狱。师傅没事,当堂释放。 徒弟在狱中过了三年,这才变得老实了。他找到师傅认了错儿,表示痛改前非。师傅见他有了转 变,这才把他留下,并向他传授医道。打这儿起,徒弟再用“无叶草”时就十分小心了。因为这种 草给他闯过大祸惹过麻烦,就起名叫作“麻烦草”,后来又因为这草的根是黄色的,才又改叫“麻 黄”。
发散风寒药的简单归纳
![发散风寒药的简单归纳](https://img.taocdn.com/s3/m/d71c62d0b52acfc788ebc9a9.png)
发散风寒药的简单归纳【麻黄】《神农本草经》麻黄科植物草麻黄、中麻黄或木贼麻黄的干燥草质茎。
主产于山西、河北、甘肃、内蒙古、新疆。
气微香,味涩、微苦。
以干燥,茎粗,淡绿色,内心充实,味苦涩者为佳。
生用、蜜炙或捣绒用。
【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2.胸闷喘咳: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胸闷的要药。
3.风水浮肿【用法用量】煎服,2~10g。
发汗解表宜生用,且不宜久煎;蜜麻黄润肺止咳,多用于表证已解、气喘咳嗽;捣绒后作用较为缓和,小儿、老人及体虚者宜用麻黄绒。
【使用注意】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又本品对中枢神经系统有明显兴奋作用,并可使血压上升,故失眠及高血压患者慎用,运动员禁用。
【桂枝】《名医别录》樟科植物肉桂的干燥嫩枝。
主产于广东、广西。
有特异香气,味甜、微辛,皮部味较浓。
以质嫩、色红棕、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应用】1.风寒感冒2.脘腹冷痛、经闭痛经、关节痹痛等寒凝血滞诸痛证3.痰饮,水肿4.心悸,奔豚【使用注意】辛温助热,易伤阴动血,凡外感热病、阴虚火旺、血热妄行等证,均当忌用。
孕妇及月经过多者慎用。
【紫苏叶】《名医别录》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叶(或带嫩枝)。
主产于江苏、浙江、河北。
气清香,味微辛。
以色紫、香气浓者为佳。
生用。
【药性】辛,温。
归肺、脾经。
【功效】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应用】1.风寒感冒,咳嗽呕恶2.脾胃气滞,妊娠呕吐3.鱼蟹中毒【紫苏梗】唇形科植物紫苏的干燥茎。
性味辛,温;归肺、脾经。
功能理气宽中,止痛,安胎。
适用于胸膈痞闷,胃脘疼痛,嗳气呕吐,胎动不安。
【生姜】《名医别录》姜科植物姜的新鲜根茎。
主产于四川、贵州、湖北、广东、广西。
气香特异,味辛辣。
以质嫩者为佳。
切厚片,生用。
【药性】辛,微温。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d6479a1053ea551810a6f524ccbff121dd36c529.png)
中药功效记忆法——解表药(发散风寒药)一、解表药(一)发散风寒药第1组——麻黄、香薷、浮萍麻黄: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口诀:麻黄发喘水香薷:发汗解表,化湿和中,利水消肿。
口诀:香薷发湿水浮萍:发汗解表,透疹止痒,利尿消肿。
口诀:浮萍发疹水第2组——紫苏、桂枝紫苏:解表散寒,行气和胃。
口诀:支书表,三星盒。
桂枝: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平冲降逆。
口诀:桂枝发汗解肌发——发汗解肌汗——韩文铜镜卖解——姐住养花七肌——几瓶葱姜泥第3组——生姜、葱白生姜:解表散寒,温中止呕,化痰止咳,解鱼蟹毒。
口诀:想象喝四口生姜汤第一口,想象全身发热出汗,同时说:“解表散寒”。
第二口,想象热汤到了胃里,胃里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温中止呕”。
第三口,想象热气到了胃里又掉头向上到肺部,肺部热乎乎的感觉,同时说:“化痰止咳”。
第四口,想象吃的鱼遇到姜汤就溶化了,同时说:“解鱼蟹毒”。
葱白:发汗解表,散寒通阳。
口诀:想象剥葱剥第一层葱皮,去了皮,葱里面的汗和寒就能发散出来,同时说:“葱白发汗解表散寒”。
剥第二层葱皮,葱里有热气(阳气)出来,同时说:“通阳”。
第4组——荆芥、防风荆芥:解表散风,透疹,消疮。
口诀:荆芥表,缝针疮。
联想:荆芥的表皮,有缝针留下的疮疤。
防风:祛风解表,胜湿止痛,止痉。
口诀:防风取表拾铜镜。
联想:防风在取表的路上拾了个铜镜。
第5组——羌活、藁本羌活:解表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藁本:散寒,祛风除湿,止痛。
口诀:羌藁解散风湿痛。
联想:羌活、藁本都有解表散寒和解除风湿疼痛的作用。
第6组——细辛、白芷细辛:解表散寒,祛风止痛,通窍,温肺化饮。
白芷:解表散寒,祛风止痛,宣通鼻窍,燥湿止带,消肿排脓。
口诀:细芷借三区桶鼻敲。
新闻非花银,只找袋重农。
联想:细芷借三区的桶用鼻子敲,这个新闻要发表非花银子不可,只好找口袋沉重的农村亲戚借。
第7组——辛夷、苍耳子新夷:散风寒,通鼻窍。
苍耳子:散风寒,通鼻窍,祛风湿,止痛。
张廷模:中药学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
![张廷模:中药学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https://img.taocdn.com/s3/m/aff84d62842458fb770bf78a6529647d27283408.png)
张廷模:中药学第十九讲发散风寒药:麻黄、桂枝(一)现在我们开始上课,请大家翻在教材的57页。
上一节课我们主要介绍了各论的学习方法和解表药的概述部分,我们当时谈到了学习《中药学》的各论的时候,我们重点在概述的部分要很好的掌握这一类药的共性问题。
所以昨天我们通过解表药的功效与主治、性能特点、配伍原则和使用注意,我们已经知道了解表药以及通过发散风寒药的概述,了解了发散风寒药它们共同有的这些特征,主要是在功效主治和性能等等这些方面的一些特征。
同时我们也介绍了具体药物的学习方法,就是要以功效为核心,然后在具体的药物下面,我们重点掌握这味药,就是这种药的个性特征,然后把药物的个性特征和概述当中的共性的特点结合起来,对一些具体的药物掌握得非常准确了。
在学习具体药物的时候,我们还要很好的区别,在这个教材的文字当中,哪一些是中药学的基本知识,基本内容;哪一些是其他相关学科的知识。
我们要重点学的是中药学自身的知识,至于是其他学科在中药学里面,就是为了很好的表述中药的一些比如说临床应用,而涉及到的中医学基础,或者方剂临床的一些知识。
主要要在其他学科学习的时候才能全部的完成,我们这里只能够作一个常识性的了解。
当然它也不是考核的重点,我们就按照这样的学习方法来学习具体的药物。
从现在起我们就要学习具体的药物了。
发散风寒当中的第一味药是麻黄,因为这个药材微微的带一点很淡的黄色,所以这是通过药材的颜色来命名的。
那么为什么叫麻呢?这个很少看到有人解释。
明代有一个本草学家讲过这么一句话,就是说这个麻黄它是“如麻”。
其实我们现在理解就是说麻黄它是草质茎的纤维,和我们用的那种麻类的纤维非常相似。
我们后面要谈到炮制,炮制要制麻黄绒,那麻黄绒(是)把麻黄的草质茎捣绒了以后,真正象一团乱麻。
所以应该说这个麻是形容它这个纤维的特征的,黄是它的颜色。
这就是所谓解释它名字的来历。
当然有的药很有意思,有的药意义不大,或者我们现在还不清楚。
但麻黄一般都没解释,我们只是说第一味药,把它简单的说一下。
几种常见的发散风寒药
![几种常见的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f5a4461514791711cc7917bf.png)
麻黄【药性】辛、微苦,温。
归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表,宣肺平喘,利水消肿。
【应用】1.风寒感冒。
本品味辛发散,性温散寒,主入肺与膀胱经,善于宣肺气、开腠理、透毛窍而发汗解表,发汗力强,为发汗解表之要药。
宜用于风寒外郁,腠理闭密无汗的外感风寒表实证,每与桂枝相须为用,以增强发汗散寒解表之力。
因麻黄兼有平喘之功,故对风寒表实而有喘逆咳嗽者,尤为适宜,如麻黄汤(《伤寒论》)。
2.咳嗽气喘。
本品辛散苦泄,温通宣畅,主入肺经,可外开皮毛之郁闭,以使肺气宣畅;内降上逆之气,以复肺司肃降之常,故善平喘,为治疗肺气壅遏所致喘咳的要药,并常以杏仁等止咳平喘药为辅助。
治疗风寒外束,肺气壅遏的喘咳实证,常配伍杏仁、甘草,如三拗汤(《和剂局方》)。
治疗寒痰停饮,咳嗽气喘,痰多清稀者,常配伍细辛、干姜、半夏等,如小青龙汤(《伤寒论》)。
若肺热壅盛,高热喘急者,每与石膏、杏仁、甘草配用,以清肺平喘,如麻杏甘石汤(《伤寒论》)。
3.风水水肿。
本品上宣肺气、发汗解表,可使肌肤之水湿从毛窍外散,并通调水道、下输膀胱以下助利尿之力,故宜于风邪袭表,肺失宣降的水肿、小便不利兼有表证者,每与甘草同用,如甘草麻黄汤(《金匮要略》)。
如再配伍生姜、白术等发汗解表药、利水退肿药,则疗效更佳,如《金匮要略》越婢加术汤。
此外,取麻黄散寒通滞之功,也可用治风寒痹证,阴疽,痰核。
【用法用量】煎服,2~9g。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多炙用。
【使用注意】本品发汗宣肺力强,凡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及肺肾虚喘者均当慎用。
桂枝【药性】辛、甘,温。
归心、肺、膀胱经。
【功效】发汗解肌,温通经脉,助阳化气。
【应用】1.风寒感冒。
本品辛甘温煦,甘温通阳扶卫,其开腠发汗之力较麻黄温和,而善于宣阳气于卫分,畅营血于肌表,故有助卫实表,发汗解肌,外散风寒之功。
对于外感风寒,不论表实无汗、表虚有汗及阳虚受寒者,均宜使用。
如治疗外感风寒、表实无汗者,常与麻黄同用,以开宣肺气,发散风寒,如麻黄汤(《伤寒论》);若外感风寒、表虚有汗者,当与白芍同用,以调和营卫,发汗解肌,如桂枝汤(《伤寒论》);若素体阳虚、外感风寒者,每与麻黄、附子、细辛配伍,以发散风寒,温助阳气。
--2.第一节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
![--2.第一节 解表药(发散风寒药)](https://img.taocdn.com/s3/m/ff872c91de80d4d8d05a4f6f.png)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功效应用
1.发汗解表 2.止咳平喘 3. 利水消肿
LOGO
外感风寒、表实无汗。 各种喘咳 水肿、小便不利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用法 发汗解表宜生用,止咳平喘宜炙用。
使用注意 1.表虚自汗、阴虚盗汗者忌用。 2.肾不纳气之虚喘者忌用。
现代研究 (1)解热、镇痛作用: (2)具有扩张脑动脉血管,增加脑流 量的作用。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白芷
为伞形科植物白芷或杭白纸的根。 [性味归经]辛、温 , 归肺、胃经。
LOGO
LOGO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为治疗头额功痛效、应眉用 棱骨痛、齿龈肿痛等 1.祛风解头表 面诸疾的外要感药风。寒表证
LOGO
LOGO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1.发汗解表 2.温中止呕
功效应用 “为止呕要药” 外“感呕风家寒圣表药证”。
胃寒呕吐,配半夏—小半夏汤
3.温肺止咳 4.解 毒
风寒外侵之咳嗽。
(1)解生半夏、生南星 (2)解鱼蟹毒。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临床应用
斑秃: 先用硫磺皂洗头,然后取生姜片 或生
姜汁涂患处,用拇指或鱼际部磨擦,产生 热感及痒感为止,每隔5分钟摩擦1次,反 复3~5次,每日1次。
LOGO
第一节 发散风寒药
附:生姜汁、生姜皮、煨姜。
1、生姜汁:生姜取汁,偏于化痰止呕。 2、生姜皮:生姜取皮,偏于利水消肿。
如五皮饮。 3、煨姜:生姜煨熟,温中止呕作用较 生姜为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物形态
藁本
stop
植物形态
藁本
stop
药材形态
藁本
stop
药材形态
藁本
stop
来源 产地 加工
苍耳子
为菊科一年生草本植物苍 耳XanthiumsibiricumPatr.的果 实。分布全国,各 地都有野 生。秋季采收,晒干。炒去 硬刺用。
stop
植物形态
苍耳子
stop
来源 产地 加工
药材杭黄菊
stop 发散风寒药[1]
PPT文档演模板
药材杭白菊
stop 发散风寒药[1]
蔓荆子
来源 产地 加工
为马鞭草科落叶小灌木植物单 叶蔓荆Vitex trifolia L. var. simplicifolia Cham.或蔓荆列Vitex trifolia L.的成熟果实。主产于山 东、江西、浙江及福建等地。多系 野生。夏季采收,阴干、生用或炒 用。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浮萍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浮萍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浮萍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来源 产地 加工
木贼
为木贼科多年生长绿 草本隐花植物木贼的全草, 产于东北、华北、内蒙及 长江流域各省。夏季采收, 除去杂质及须根,晒干或 阴干,切断入药。
兴安升麻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大三叶升麻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升麻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葛根
来源 产地 加工
为豆科多年生落叶藤本植 物野葛Pueraria lobata (Willd.) ohwi或甘葛藤Pueraria thomsonii benth.的根。分布于 我国南北各地。春秋两季采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PPT文档演模板
动物形态
蝉蜕
stop 发散风寒药[1]
PPT文档演模板
药材形态
蝉蜕
stop 发散风寒药[1]
桑叶
来源 产地 加工
为桑科落叶乔木植 物桑树Morus albaL.的 叶。分布于我国南北 各省,经霜 后采收, 晒干,生用或制用。
PPT文档演模板
羌活
stop
来源 产地 加工
白芷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sch. ex Hoffm.)Benth. et Hook.f. 或杭州白芷 Angelica dahurica (Fich.exHoffm.)Benth. et Hook. f. var. formos na(Boiss.) Shan et. Yuan的根。 主产于四川、浙江、河南、河北、 安徽等地,秋季采挖,晒干切片生 用。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贡菊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杭白菊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滁菊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杭黄菊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药材贡菊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PPT文档演模板
羌活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羌 活Notopterygium incisum Ting ex H.T. Chang及宽叶羌活 Notopterygium forbesii Bpiss. 的 根茎及根。主产于四川、甘肃及 子南等地。多于初春及秋季采挖, 干燥,切片生用。
stop
植物形态
羌活
stop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薄荷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薄荷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来源 产地 加工
牛蒡子
为菊科两年生草本植物 牛蒡Arctium lappa L的成熟 果实。主产于 河北、浙江 等地。秋季采收,晒干, 生用或炒用,用时捣碎。
stop
植物形态
白芷
stop
植物形态
白芷
stop
药材形态
白芷
stop
来源 产地 加工
细辛
为马兜铃科多年生草本 植物北细辛汉城细辛或华细 辛的全草。前两种习称“细 辛”, 主产于辽宁、吉林、 黑龙江;后一种主产于陕西 等地。夏秋采收,阴干生用。
stop
植物形态
汉城细辛
stop
植物形态
华细辛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牛蒡子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牛蒡子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蝉蜕
来源 产地 加工
为蝉科昆虫黑蚱
Cryptotympana pustulata Fabricius羽化后的蜕壳。主产 于山东、河北、河南,江苏、 浙江等省。夏季采收,去净泥 土,晒干生用。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柴胡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柴胡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南柴胡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北柴胡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升麻
来源 产地 加工
为毛茛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大三叶
stop 发散风寒药[1]
桑叶
植物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桑叶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来源 产地 加工
菊花
为菊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菊 Chrysanthemum morifolium Ramat. 的头状 花序。由于产地、花色及加 工方法的不同,又分为白菊花、杭 菊花、滁菊花。主产于浙江、安徽、 河南和四川等省。花期采收,阴干 生用。
辛夷
为木兰科植物望春花Magnolia biondii apamp、玉兰Magnolia denudata Desr或武当玉兰Magnolia sprengeri Pamp的花蕾。春初花未 开放时采收,除去枝梗,阴干入 药用。
stop
植物形态
辛夷
stop
植物形态
辛夷
stop
药材形态
辛夷
stop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植物形态
柽柳
stop
药材形态
柽柳
stop
葱白
来源 产地 加工
为百合科多年生 草本植物葱的近根部 的鳞茎。我国各地均 有种植随时可采,鲜 用。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植物形态
葱白
stop
药材形态
葱白
stop
stop
第一节 发散风热药
stop
细辛
药材形态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北细辛
stop
植物形态
来源 产地 加工
藁本
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 藁本Ligusticum sinensis Oliv.和 辽藁本 LigusticumjcholenseNakaietKita g.的根茎。主产于湖南、四川、 辽宁及河北等地。春季采挖, 晒干切片生用。
来源 产地 加工
胡荽
为伞形科一年生草本 植物芫荽的全草。我国 各地均有种植。八月果 实成熟时采集。鲜用或 晒干切段生用。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植物形态
胡荽
stop
柽柳
来源 产地 加工
为柽柳科落叶灌木或
小乔木柽柳的嫩枝叶。全 国各地均有分布。5~6月 开花时采收。晒干,切段 生用。本品又名观音柳, 西河柳,赤柽柳。
升麻Cimicifuga heracleifoliaKom. 或 兴安升麻(北升麻)Cimicifuga dahurica (Turcz.)和升麻Cimicifuga foetida L.的根茎。主产于辽宁、黑 龙江、湖南及山西等地。夏秋两季 采挖,晒干切片。生用或制用。.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薄荷 牛蒡子 蝉蜕 桑叶 菊花 蔓荆子 柴胡 升麻 葛根 淡豆鼓 浮萍 木贼
PPT文档演模板
stop 发散风寒药[1]
来源 产地 加工
薄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薄荷 Mentha haplocaly Brio.的茎叶。 我国南北均产,尤以江苏产者为 佳。收获期因地而异,一般每年 可采割2~3次 ,鲜用或阴干切 段生用。
药材形态
紫苏梗
stop
来源 产地 加工
生姜
为姜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姜Zingiber officinale Rosc.的根茎。各地均产。 秋冬二季采挖,除去须 根,切片生用。
stop
植物形态
生姜
stop
药材形态
生姜
stop
来源 产地 加工
香薷
为唇形科多年生草本植 物海州香薷 Elsholtzia splendensNakaiexF.Mackawa 的全草。主产于江西、安徽 及河南等地。果实成熟后割 取全草,晒干、切段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