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二语文必修五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20e89dc4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72.png)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学习本文的论证结构和论证方法。
2.明确字词意义有词典义和联想义的区别。
能力目标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借鉴吸收课文的写法。
德育目标培养学生阅读、写作要“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与吻合”。
●教学重点了解文章结构,确定中心论点,评价作者的观点。
●教学难点学习揣摩本文透辟例析的方法,克服写作中习惯性流弊。
●学习方法1.指导学习,讨论归纳,共同评析;2.制作卡片,整理文章内容,进行专题讨论;3.练习巩固,提高写作。
●教具准备投影仪、投影胶片或多媒体设备●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步骤★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掌握文章内容,理出作者观点,结合练习题进行评价。
[教学过程]一、导入今天,我们一同学习美学家朱光潜先生的一篇谈文章的文章——《咬文嚼字》。
“咬文嚼字”是个成语,它在平时的语言运用中是什么意思?明确: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的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好!同学们的回答非常正确,现在让我们来看一看词典中是如何解释的。
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以下内容:《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
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才学。
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
同学们,这三个义项,可以这么说,没有一个褒扬的。
那么,这个成语出自何处呢?元代无名氏写的剧本《杀狗劝夫》的第四折,有这样一句台词:“哎,使不得你咬文嚼字。
”这便是它的出处。
无论是出处,还是词典的解释,这个词都没有褒扬的意思,而朱光潜先生却把它作为文章的标题,大书特书。
他是如何理解这个词的呢?下面就请同学们细研课文,看一看“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二、作者介绍投影或多媒体显示作者情况。
朱光潜(1897年~1986年)安徽桐城人,我国现代著名美学家。
清代,桐城派出了以方苞、刘大、姚鼐为代表的一大批文学家,称为“桐城派”,其文章特点在于简洁,朱光潜早年曾在桐城派古文家私塾中读书,旧学功底很深。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7980e30266ec102de2bd960590c69ec3d4bbdb45.png)
《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二必修五)本文所提到的《咬文嚼字》指的是一本语文辅助教材,该教材是一部典型的语文学习指南,主要介绍中文的阅读技巧和写作技巧,适合高中生以及各年级的其他读者。
本文将以《咬文嚼字》作为主要参考,进行语文学习的分析与探讨。
一、教材解析《咬文嚼字》从四个方面来阐述了中文阅读和写作的要点,具体如下:1. 阅读习惯养成从章节的安排,我们可以看出,本教材的第一部分主要是讲述了如何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比如说,在字词阅读方面,我们需要建立过硬的字形基础和丰富的词汇库;在阅读的比较中,我们需要掌握对比阅读的方法,并且顾及全局,细节又不失立体,做到看懂并理解文章。
2. 文章鉴赏在文章鉴赏方面,《咬文嚼字》从语境理解、修辞手法、文本分析等多个方面来分析文章,让读者了解文章的内涵与情感,从而形成自己的思考与领悟。
3. 作文技巧在写作方面,我们从语言、结构、逻辑等各个方面来讲解作文的技巧。
教材从格式到素材,从论点到逻辑,总结全面,系统地指导学生如何写作。
4. 名著精析《咬文嚼字》中,也有一部分是关于名著精析的内容,学习这部分内容有助于对经典文学作品的深入理解及鉴赏,提高语文素养。
二、教材启示《咬文嚼字》这本辅助教材对于我们的语文学习有何启示呢?1. 培养阅读习惯从教材第一部分中,我们可以看到,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至关重要。
读者需要有充分的字词基础,从字形到含义都了然于胸,同时还需要学会对比阅读的方法,做到细节不漏,全面理解文章。
因此,我们应该通过多读书、复习语文知识等方式来提高自己的阅读能力。
2. 重视文章鉴赏阅读并不仅仅是为了理解文章表面,还需去领悟文章中的情感、感悟,这同样必须靠阅读与鉴赏。
在学习鉴赏方面,我们也可以学习教材中的方法,如通过语境推测词义,或是分析文章结构、修辞手法等等。
3. 勤于写作,提高技巧在写作方面,教材对于作文的技巧有十分详尽的讲解。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d02c8b6e4a35eefdc8d376eeaeaad1f347931119.png)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咬文嚼字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咬文嚼字》的背景和作者简介,理解文章的基本内容和主题。
2.掌握《咬文嚼字》中的重点词汇和表达方式,能够准确理解文章的意思。
3.培养学生对语文文字的敏感度和批判性思维,提高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重点:《咬文嚼字》的主题和观点,文章中的重要词汇和表达方式。
2.难点: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文章内容,分析作者观点,提炼文章的内涵和意义。
三、教学内容1.导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激发学生对文章的兴趣,引导他们猜测文章主题。
2.分段讲解《咬文嚼字》文章的内容,让学生逐段理解,并探讨每一段的主旨。
3.扩展阅读:让学生阅读相关材料,拓展对《咬文嚼字》主题的理解,提升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讨论与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鼓励他们发表个人看法和观点。
5.写作训练:布置作文题目,要求学生结合自身经历或感悟,围绕《咬文嚼字》的主题展开写作,培养他们的文字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分段讲解文章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文章的主旨。
2.讨论法:组织小组讨论,促使学生深入思考,激发他们的批判性思维。
3.阅读法:开展相关阅读材料,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文学素养。
4.写作法:通过写作训练,提高学生的文字表达能力,培养他们的写作技巧。
五、教学评估1.课堂表现: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回答问题的表现。
2.作业表现:作文质量和独立思考能力。
3.考试成绩:期中、期末考试中对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运用情况。
六、教学反馈1.及时总结:课后总结教学情况,发现问题并及时调整教学方法。
2.学生评价:听取学生对教学内容和方式的反馛,根据反馛改进教学。
3.教师自评:自我评估,不断提升自身教学水平。
以上为《咬文嚼字》教案内容,希望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提高他们的语文素养和文字表达能力。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69335b7e0a4c2e3f5727a5e9856a561252d32124.png)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作为一位杰出的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通过教案准备可以更好地根据具体情况对教学进程做适当的必要的调整。
那么应当如何写教案呢?问学必有师,讲习必有友,这里是可爱的编辑帮家人们收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4篇】,欢迎阅读,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分析文章结构,理出作者观点。
2、结合练习,品味佳句,培养学生的鉴赏能力。
3、通过品味佳句独立见解的能力。
教学重点:培养求真求是“咬文嚼字”的精神。
教学难点:借鉴的分析方法,培养求异创新的思维方式,并运用到写作中去。
教学设备:多媒体课件教学时数:二课时一课时:A、导入下面两个句子中,哪个更符合林黛玉的形象特征?说明理由。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的含情目。
两弯似蹙非蹙的罥烟眉,一双似泣非泣的含露目。
明确:学生也许会有不同的想法和见解,只要自圆其说即可,教师应该给以相应的鼓励。
总结:师提出自己的观点——比较认同第二种描写。
理由:1、含露者,是说黛玉的两眼常似湿润,就好象仙露明珠,就象文中后面的“泪光点点,娇喘微微”用意相同。
2、从林黛玉一生的悲剧来看,她的前生是一棵绛株草,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眼泪的,可以说她就是水做的,而“泣”和“露”正是对她悲剧人生的准确表述。
3、“蹙”是皱眉的意思,皱眉应该是身体不适或者心里不痛快的时候的一种表情,也正合了后面的描写。
而似喜非喜,林妹妹的喜从何呢?对于《红楼梦》这部巨著来说,这20个字只不过是沧海一粟,但是只要我们仔细斟酌就会发现,这短短的几个字却可以把林妹妹的一生都概括在内了。
如果说鲁迅作品的每一页都挤满了研究者的脑袋,那么《红楼梦》中的每个字每个标点符号都浸透着红学家的心血,可见咬文嚼字的重要,下面我们就看看朱光潜先生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呢?B、介绍作者1、找同学介绍作者。
2、补充总结:朱光潜先生是我国美学的开拓者和奠基人。
他精通英语,法语,德语,在晚年80岁的时候还自学了俄语,并且一生翻译了很多的著作。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https://img.taocdn.com/s3/m/08820766bf23482fb4daa58da0116c175f0e1ec6.png)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通用12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 1. 分析评价课文.2. 借鉴汲取其中精华.3. 把握思想感情.4.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重点 1. 把握思想感情.2. 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启示.教学方法点拨法教学过程预习点拨:1. 研读两遍,初步了解文意.2. 筛选重点字词,查阅工具书予以把握.课时目标:熟习课文,把握结构,分析评价课文观点留意筛选重点语句,尝试借鉴汲取其中精华一.导入诵读课文,把握基础学问.出示习题,进行检测.同学完成.1. 了解有关常识: 朱光潜,闻名_________主要著作有_________ 和_____________.2. 从文中找诞生僻的字词加以解决:正音: 锱铢镞岑牍下乘蕴藉付梓了解词义: 咬文嚼字---- 推敲———蕴藉———学富五车———才高八斗———点拨1、解题:咬文嚼字正象说的“有时是一个坏习惯,所以这个成语的含义通常不好”。
《现代汉语词典》上的解释是:“过分的斟酌词句(多用指死抠字眼而不领悟精神实质)。
”《汉语大词典》上列有三个义项(1)形容过分推敲词句;(2)形容掉书或灰卖弄才学;(3)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2、说说本文的层次结构是怎样的?本文除结语之外,大体可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举了三个例子说明文字和思想感情有亲密关系。
三个例子,三种类型,三层意思。
例一说明不同句式不同意味;例二说明文字一增一减意味不同;例三说明不同字眼不同意境。
其次部分,讲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正负两面。
正面,是善用联想意义,使意蕴丰富,有奇妙的艺术效果;负面,是“套板反应”,一派套语滥调,全无新颖的意味。
出示习题,同学概括分析:1. 口头归纳概括本文主要意思(用一两句话)2、分析结构,归纳要点分析评价1. 从文中找出表明思想观点的语句并摘录下来2. 谈谈你对这一观点的理解和熟悉3. 文章标题与观点的关系是怎样的,结合课文谈谈你对标题的理解(提示:先看就二者关系的论述,再留意标题的基本义与在文中的意思的不同,然后联系个人的学习及写作状况来谈)分析.借鉴1. 在阐述”炼”字的道理时与郭先生的观点有哪些不同,他认为起主要作用的是什么2. 文中”咬文嚼字”的意思包含几点,侧重于那个范畴,它的精髓在什么方面导练1. 研读课文,结合个人平常学习及写作状况,深化理解观点。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4682903dcd7931b765ce0508763231126fdb7776.png)
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优秀6篇)篇一:高二语文教案《咬文嚼字》篇一教学目的:1、分析评价课文观点。
2、通过对文中几个实例的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
教学重点:体会文字和思想情感的密切关系。
教学难点:学会在阅读和写作中“咬文嚼字”。
教学过程:一、导入:“咬文嚼字”《汉语大词典》中列有三个义项:①形容过分推敲字句;②形容掉书袋或卖弄学问;③谓不重视实质,只在某些字句上纠缠,或强词夺理。
(幻灯片显示)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课文《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三、分析课文观点: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读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明确:看课文例子分析道理:(1)“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2)《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3)“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4)《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5)“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教师先引一些学生熟悉的实例先行进行解说,如:(1)原文:眼看朋辈成新鬼改文:忍看朋辈成新鬼(2)原文:春风又到江南岸改文:春风又绿江南岸(3)原文:红杏枝头春意浓改文:红杏枝头春意闹(4)填词:女飞人乔伊娜那令人xx的速度在人类追求极根的理想中书写了辉煌的一笔。
提示:这句话中包含了一种什么样的情感?大家填写的词是什么?知道作者是怎么写的吗?明确:为什么大家想到的是叹为观止之类的词呢?说明“套板反应”在起作用。
小结:在总结课内外诸多实例的基础上,让学生明确:文字和思想感情有密切关系,语言跟思想情感走,更换了文字就同时更换了思想情感。
只有刻苦自励,推陈翻新,时时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练与吻合,才会逐渐达到艺术的完美。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https://img.taocdn.com/s3/m/c6a94603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98.png)
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人教版高中必修五《咬文嚼字》教案》这是优秀的教案文章,希望可以对您的学习工作中带来帮助!教学设计1、使用教材: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第三单元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作者的主要观点,初步认识文艺评论说理的特点。
2.深入领会“运用文字所应有的谨严精神”,培养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咬文嚼字”的意识和习惯。
教学重难点:1.咀嚼玩味文中的实例,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
2.深入理解“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感情”,进而能够有意识地选择恰当的语言来准确表达自己的思想情感。
3.体会作者的写作意图并运用到我们的学习生活中去。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教学过程:(一)导语设计今天我和大家一起来重温一下大家之前已经学过这篇《咬文嚼字》,这个过程呢老师可以称之为“热剩饭”,有道是“剩饭姓张,越热越香”,那说到这儿我倒要问问“剩饭姓赵、姓王可以吗”,答曰:前者不押韵,后者无平仄,不好不好!同学们,这其实就是在“咬文嚼字“啊!不过,我看有些同学听到老师说这个俚语时好像情绪不高,为什么呢?我想大概是因为他们没吃过剩饭,没有这个生活环境自然就无法进入这个语境了!(为“推敲”之例埋伏笔)众所周知,这是一个贬义词,在这里贬义词褒用,作者之所以在这里用这个成语本身就是在“咬文嚼字“,所以呀,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来“咬文嚼字”(板书“咬文嚼字”),看一看我们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是如何遣词造句、表情达意的。
今天和大家一起学习的是美学家朱光潜的《咬文嚼字》,这是一篇文艺评论。
说到这里,首先希望大家不要对“美学家、文艺评论”有一种敬而远之的感觉。
“美”就在我们身边,“文艺评论”也不应当只属于专家学者,它应该属于每一个对文艺作品的欣赏者。
“文艺评论”,顾名思义,评论的对象是文艺作品,针对文艺作品、文艺现象等阐述自己的见解。
(投影教学目标及重难点,这个环节删去)(品读阶段)(二)既然大家都学过这篇文章,那么我们来看作者举了几个和“咬文嚼字”有关的例子呢?(五个)引导学生一起复述并读文章主旨句。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https://img.taocdn.com/s3/m/336a5a77c950ad02de80d4d8d15abe23492f0359.png)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五教案《咬文嚼字》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了解和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深入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自主探究、小组合作等方式,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进行深入解读,提高阅读理解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能够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对文化传承的责任感,形成良好的咬文嚼字的习惯。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教学重点:掌握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学习如何批判性地阅读文本。
2.教学难点: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够举一反三地解决类似问题。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引导学生回忆自己在学习中遇到的阅读问题,激发学生对课文的兴趣和探究欲望。
2.知识点讲解:详细讲解课文中的重点词汇和语法结构,并给出相应的例子,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
3.阅读理解:带领学生深入阅读课文,理解作者的观点和态度,并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疑问和看法,加强阅读理解能力。
4.小组讨论:组织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文章中的具体例子进行分析和解读,加强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5.总结反馈:对学生的讨论进行总结反馈,启发学生进行思考,强调课文中的重点内容,并鼓励学生在写作中运用类似的方法。
四、教学方法和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探究式、小组合作式等多种教学方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板书、教学录像等多种手段辅助教学,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所学内容。
五、课堂练习、作业与评价方式1.课堂练习:设计相关的练习题,覆盖到教学目标要求的各个方面,检验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2.作业布置:布置与课文内容相关的作业,要求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3.评价方式:采用多种评价方式相结合的方法,包括口头评价、作业评价、考试等,以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发现并解决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0803f0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3.png)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精选10篇)作为一名教职工,总归要编写教学设计,借助教学设计可以更好地组织教学活动。
那要怎么写好教学设计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篇1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分析课文的实例,总结作者的主要观点。
2.培养学生“一字不肯放松”的严谨精神,并体会汉语言的博大精深。
教学重难点1.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
2.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写作和阅读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1、讨论法2、多媒体教学教学过程一、导入选词填空,将这首元曲变完整。
塞鸿秋·浔阳即景(元)周德清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
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
晚云都变露,新月初学扇。
塞鸿一字来如(线)。
线电练箭淀福楼拜说:“无论你所要讲的是什么,真正能够表现它的句子只有一个,真正适用的动词和形容词也只有一个,就是那最准确的一句、最准确的一个动词和形容词。
”二、文章疏理提问:文章列举了哪几个“实例”?分别说明了哪些“道理”?学生讨论明确:实例:郭沫若改字王若虚改《史记》韩愈劝改“推”为“敲”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套板反应”道理:1.郭沫若改字:句式不同情感不同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原因在于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2.王若虚改《史记》:繁简不同情感不同文句是否简洁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怎样表述才最符合原文的意味,也就是说咬文嚼字的精髓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3.韩愈劝改“推”为“敲”:“字眼不同情感不同无论用那个字,好像都有道理,其实就在于不同的字表现的意境不同,每个字所蕴含的意境又是合乎情境的,所以都是可以的。
4.苏轼写《惠山烹小龙团》:善用联想意蕴丰富5.“套板反应”:套用滥语全无新奇小结:无论是文字修改,还是使用联想意义,我们都要寻求思想情感和语言的精炼和吻合,这样才会达到艺术的完美。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https://img.taocdn.com/s3/m/b21b104dba68a98271fe910ef12d2af90342a87e.png)
《咬文嚼字》教案最新9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藉其深厚的人文素养、纤细的文字敏感,美学大师朱光潜先生在短文《咬文嚼字》中择用若干精当的语言实例深入浅出地将运用文字应有谨严的精神以及必需在创作和阅读中养成随处留心玩索的好习惯等观点令人折服地表达出来。
作者认为郭沫若援例把“你有革命家的风度”改为“你这革命家的风度”,似乎改得并不很妥。
他还认为韩愈之“敲”是否优于贾岛之“推”也值得商榷。
对此,作者说出了一番令人信服的道理。
这种独立思考、求真求实的创新精神正是我们当今推行的素质教育的精义所在,非常值得学生借鉴学习。
作者对“套板反应”很反感,认为“一个人的心理习惯如果老是倾向套板反应,他就根本与文艺无缘”,而“套板反应”正是许多学生的通病,因此应该作为教学重点。
据此,本文教学目标可确立为以下几个层面:1、通过对文中有关几个实例的尝试品味,体会斟酌文字与精微准确地传情达意之间的重要关系,从而自觉养成“一字不肯放松”的正确谨严的语文学习习惯。
2、不妨引导学生注意对本文语言的质疑分析,培养求实创新精神。
【教学方法】阅读是一项极具个性化的活动,因此必须放手让学生通过各种形式的动手动脑活动来完成各项教学目标。
本文的教学拟采用学生活动的方式进行,活动分为课前准备和课内讨论两大板块。
【教学过程】一、导入元代无名氏杂剧《劝夫杀狗》中有:由不得你咬文嚼字。
成语“咬文嚼字”既来源此。
对这个成语的解释,《现代汉语词典》中云:……;《汉语大词典》中云:……(见教师用书)而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咬文嚼字》,则提倡我们要咬文嚼字,那么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样新的意义呢?作者为什么要提倡咬文嚼字呢?二、作者简介(见教师用书)三、提名阅读四、分析课文1、作者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新的含义?(第3段)2、作者为什么提倡咬文嚼字?并填表明确:例子分析道理“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一句的修改不同句式,不同意味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史记》李广射虎一段的改写增减文字,意味不同“僧推月下门”一句的推敲不同字眼,不同意味《惠山烹小龙团》三、四句的剖析用联想义,意蕴丰富“柳腰桃面”等套语的评述滥词旧语,毫无新意3、在上述讨论基础上列举课外寻找的实例并加以评说。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https://img.taocdn.com/s3/m/b2d6427f580102020740be1e650e52ea5518ce23.png)
高二语文《咬文嚼字》的教案(通用教案内容:一、教学内容:本课教材为人教版高二语文《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第五单元第二篇《咬文嚼字》。
文章由南朝梁代文学家萧统提出“咬文嚼字,汉语之病”的观点入手,通过对汉字的音、形、义等方面的分析,阐述了汉字的独特魅力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并掌握汉字的基本特点,提高对汉字的认读和书写能力。
2. 培养学生对古代文学的兴趣,增强民族自豪感。
3. 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培养审美情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难点:理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在实际阅读中运用这一理论。
2. 重点:掌握分析汉字的方法,提高对古代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教学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教材、笔记本、文具。
五、教学过程:1. 导入:以一则谜语引发学生对汉字的思考,引出本课主题《咬文嚼字》。
2. 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文章大意,对汉字的音、形、义进行分析。
3. 课堂讲解:a. 讲解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b. 分析文章中举例的汉字,讲解其含义和用法。
c. 引导学生运用汉字分析方法,解读古代文学作品。
4. 互动环节: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对汉字的理解和感悟。
6. 课后作业:a. 整理课堂笔记,加深对汉字分析方法的记忆。
b. 选择一首古代诗歌,运用本节课学到的方法进行分析。
六、板书设计:1. 汉字的音、形、义之间的关系。
2. 分析汉字的方法。
3. 汉字在古代文学中的应用。
七、作业设计:1. 题目:分析一首古代诗歌中的汉字运用。
2. 答案:以《登鹳雀楼》为例,分析诗中的汉字如“白日”、“依山尽”等,理解其含义和用法。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汉字的分析方法掌握较好,但在实际应用中还需加强练习。
今后教学中,应更多选取古代文学作品,让学生运用汉字分析方法进行解读,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关注汉字在日常生活中的运用,如广告、标语等,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9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9篇](https://img.taocdn.com/s3/m/d153a144dc36a32d7375a417866fb84ae55cc300.png)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9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1一、教学背景分析1、教学内容分析语言是文学的基本材料,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文学语言需要铸造。
本课作者朱光潜先生告诉我们,无论阅读或写作,都应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文字上的推敲,实际上是思想感情上的推敲。
这些内容,对于学生的阅读写作有很大的指导意义,既有理论上的点拨,又有示例上的阐述说明,同时不乏趣味性。
2、教学对象分析学习语文的基本目标是提高听说读写的能力,涉及表达交流运用诸方面。
据平时了解,学生的阅读面不是很广,写作上基本表达还行,流畅度上没有太大问题。
至于语言的推敲锤炼、表达技巧等方面做得还远远不够,需要增强“咬文嚼字”的意识,需要培养一种谨严的精神。
不管从当前还是长远来看,都应对他们理论和实践上的引导,提高其语文综合素质。
二、教学目标1、理解“咬文嚼字”的本意、引申常用义,及其作者的解释。
2、了解字词的直指意义和联想意义,炼字也是锤炼思想感情。
3、提高速读提炼观点的能力以及理清文章思路的能力。
4、对文章分析评价,借鉴其由表及里的艺术手法。
培养正确运用语言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意识。
三、教学重点、难点1、重点理解文中观点和材料之间的关系,对应融合。
根据自己的经历及认识评价作者的看法和分析。
2、难点推敲文字就是推敲思想情感。
据文章观点及内容获得阅读和写作上的启示。
四、设计思路1、教法构想列举古代一些炼字的例子引入课文,引起学生的兴趣。
由文中材料得出观点,重视讨论解决问题,过程中应注意一步步引导。
为全面理解文意,设计对比阅读本文和《不求甚解》,重在从不同角度看问题。
2、学法指导重视课前预习,理解文章基本观点。
课堂上学生集体讨论,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老师在重难点方面作适当点拨。
通过对比阅读引导学生思考两种不同的角度和追求。
五、教学实施1、课前准备课文朗诵音频、录音放音机、、《不求甚解》全文2、教学过程(安排两课时)第二课时(一)温故入新1、作者朱光潜概况2、重点字词读音释义3、文章的整体思路及论证方法4、引入新课(分析讨论文章内容,加深理解)(二)继续探讨课文,解决重难点1、朱光潜对“推敲”的故事提出自己的看法,结合《题李凝幽居》的意境,谈谈你的理解。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3篇)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3篇)](https://img.taocdn.com/s3/m/369a2e98d0f34693daef5ef7ba0d4a7302766cf7.png)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优秀3篇)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常常需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3篇《咬文嚼字》教学设计,希望能够给您提供一些帮助。
《咬文嚼字》教案篇一学习目标:一、分析评价课文观点二、从课文内容、写法上获得一些启示教学过程:一、导入打一谜语让同学们猜:小老鼠看书--咬文嚼字小老鼠学习的精神应该推广:把书吃掉,消化掉,成为一个很有品位的小老鼠。
这里,我想搞个小调查:我们班里大家公认的读书最多的是谁?学生推举。
那么,我想问你,你读书有什么秘诀没有?是不是读书读到“咬文嚼字”的程度?生:不是。
那么,你读书就是像陶渊明所倡导的“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则欣然忘食”的这种境界了。
有没有较起真来,求得“咬文嚼字”程度的时候?生:也有,师:这是读书,那么,我还要搞一个小问卷调查:这次是有关写作方面的。
每次作文经教师“朱批”之后,下发到你的手里,大家的习惯当然是首先看教师给的分数,看完分数之后呢?有没有谁还会认真看一看教师改过的地方,想一想教师为什么会在这地方划出一道线,或者划出一些圈,有没有谁会在老师指出的有毛病的地方进行一番修改呢?也就是说,自己的文章被老师批阅之后,还有没有兴趣或者习惯进行一番咬文嚼字呢?有没有这样的同学?没有啊,那太不好了。
打一个比方,建筑工人把房子盖好以后,如果你住进去,你一般要经过一道什么程序?生:装修。
师:对,装修。
装修的目的是什么?生:美观,实用。
师:如果原先的设计不太合理,还应该怎么办?生:改造一下。
师:对,改造一下,让房屋符合自己的审美要求,有居住者的个性要求。
师:明白我这个比方的意思了吗?生:明白了,写文章要咬文嚼字。
师:不单是写文章要咬文嚼字,读文章也要咬文嚼字。
读文章,这里主要是精读文章,如果没有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就可能读不透作者在文章中所寄寓的深意,写文章如果缺乏咬文嚼字的精神,你写的文章就可能流于肤浅,缺乏深意。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9c7baf8efc0a79563c1ec5da50e2524de518d0bc.png)
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咬文嚼字(人教版高二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的1. 了解咬文嚼字的含义及其作用。
2. 掌握常见修辞方法的应用和技巧。
3. 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修辞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咬文嚼字的定义及作用。
2. 修辞方法的种类和应用。
3. 例文分析和写作实践。
三、教学方法1. 合作学习法。
2. 讲解配合演练法。
3. 课堂讨论法。
4. 典型例文分析法。
四、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1)引导学生思考:“什么是咬文嚼字?”“它的作用是什么?”(2)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展示咬文嚼字的典型情景,同时让学生自己发现其中的修辞手法。
2. 课堂讲解(1)讲解咬文嚼字的定义及作用。
(2)介绍不同的修辞方法,如比喻、拟人、借代、排比等。
(3)通过语言实例演练,让学生明白不同的修辞手法如何运用,加强学生的语言感受和表达能力。
3. 讨论环节(1)教师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对所学的修辞手法进行讨论。
(2)学生自由发表观点,讨论每种修辞手法的优缺点,增强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合作能力。
(3)通过学生的讨论,让学生自主发现和总结出修辞方法的规律和特点。
4. 典型例文分析(1)选取一篇典型的文学作品,让学生通过阅读和讨论,了解作品中的修辞手法。
(2)教师针对例文中的修辞手法,引导学生仔细分析,并思考为什么要用这种手法。
(3)讨论之后,让学生尝试将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应用到自己的写作中,加强学生的语言表达和写作水平。
五、教学重点及难点1. 了解不同修辞手法的定义及其应用场景。
2. 学会通过训练,能够将所学的修辞手法灵活运用到生活和写作中。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教学内容丰富,涵盖了咬文嚼字和修辞手法的知识点,采用了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的学习充满趣味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同时,该课程也为学生提供了更广阔的思维空间和语言表达能力,通过讨论和分析,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不断思考和总结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有意义和价值的。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https://img.taocdn.com/s3/m/5dacc6fb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e1.png)
高中语文咬文嚼字教案(优秀4篇)《咬文嚼字》教案篇一教学目的一、在理清文意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分析评价,借鉴吸收。
二、深人体会作者“文字和思想感情有着密切的关系”的主张。
三、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习惯,培养“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的精神。
教学设想一、本文是一篇文学论文,也可看作是一篇文艺随笔,重点内容要放在对文意的理解及借鉴上,因此可以把教学安排为两部分,先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然后在此基础之上启发学生改变“套板反应”的通病,从而在今后对语言的理解运用时自觉养成谨严的习惯。
二、对文意理解可以让学生自己借助于注释及工具书在上课之前充分预习,课上老师对个别难点做适当点拨。
三、如条件允许,利用计算机可把板书制作成多媒体演示文稿,以增强课堂教学的生动性和形象性。
四、知识应用能力训练。
教学时数:二课时第一课时教学要点对文意深入理解分析并做简要评价教学步骤一、导人新课一提到“咬文嚼字”这个词,人们往往会觉得这是对有些人为了卖弄学问而在某些字句上故意纠缠的极大讽刺,很少会想到有什么积极意义。
的确,如果你查词典,你会发现词典上的三个解释无一不含贬义。
而今天,当你读过了朱光潜先生这篇《咬文嚼字》,你会发现,这个成语被赋予了一种新的含义,它对我们养成好的阅读和写作习惯有着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二、作者介绍朱光潜(1897——1986),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笔名孟实、孟石,安徽桐城人。
早年曾在武昌高等师范学校、香港大学、英国爱丁堡大学、伦敦大学、法国斯特拉斯堡大学学习,并获博士学位,回国后曾任北京大学教授、中国美学学会会长、中国外国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委员,香港大学名誉教授等职。
代表作有:《文艺心理学》、《诗论》、《谈文学》、《西方美学史》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朱光潜主要从事美学研究工作,试图以马克思主义指导自己的学术研究,成为美学界一个重要流派的代表。
此外,还致力于翻译西方美学名著,在批判继承美学遗产方面,作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
![咬文嚼字 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https://img.taocdn.com/s3/m/eaf18c5d001ca300a6c30c22590102020740f2a8.png)
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共3篇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1“咬文嚼字教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二必修五)”语文教育一直被认为是基础教育的重要环节,而咬文嚼字更是语文教育中的一项基础技能。
在人教版高二必修五中,咬文嚼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之一,对于学生的语言学习及运用有着极大的促进作用。
本文将介绍咬文嚼字教学设计的相关内容,以帮助教师更好地进行教学。
一、教学目标1.通过学习,了解咬文嚼字对于语言的重要性以及应用场景。
2.学习常用的咬文嚼字技巧,能够在语言表达中提高准确性和文学性。
3.积极运用咬文嚼字技巧,提高写作和口语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介绍咬文嚼字的概念和基本内容。
2.学习咬文嚼字的技巧: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掌握原则、方法3.学习应用咬文嚼字的实例:通过实际文本阅读和分析,帮助学生了解咬文嚼字的实际应用场景。
三、教学方法1.多媒体教学:课堂上使用多媒体设备展示相关的图片、视频资料,以及大量的例句。
2.交互式授课:让学生参与到教学中,提问与解答的形式互动交流。
3.小组讨论:将学生分成小组,在小组内讨论咬文嚼字技巧的应用,并分享自己的见解和经验。
四、教学实施1. 导入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一些有趣的例子或小故事,吸引学生的注意,并提出“咬文嚼字”这个概念。
2. 讲解与学习在讲解和学习环节中,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展示的方式,让学生一同掌握咬文嚼字的基本原则和技巧。
同时,为了加深学生对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可以提供一些相关的实例并作练习,如句型变换、词语替换等操作。
3. 练习与巩固通过设立课堂小游戏、学生自主制作等方式,让学生进一步掌握咬文嚼字技巧,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学习体会,互相学习。
4. 总结回顾通过总结回顾环节,让学生反思自己的不足,掌握咬文嚼字技巧,并有意思地运用到写作和口语表达中,提高表达的准确性和文学性。
五、教学评价1.通过课堂教学互动中,学生对于咬文嚼字的掌握程度。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https://img.taocdn.com/s3/m/1b8cd69e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af9a9a0.png)
《咬文嚼字》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引导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的语言文字,培养学生“咬文嚼字”的习惯和能力。
2、让学生体会语言文字的微妙之处,提高学生对语言文字的敏感度和鉴赏水平。
3、帮助学生掌握一些“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写作水平。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1)引导学生理解“咬文嚼字”的内涵和重要性。
(2)通过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
2、难点(1)如何让学生在实际运用中灵活运用“咬文嚼字”的方法,提高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
(2)如何引导学生避免过度“咬文嚼字”,保持语言的自然流畅。
三、教学方法1、讲授法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方法和技巧,使学生对其有初步的了解。
2、讨论法组织学生讨论相关的语言实例,激发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
3、练习法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咬文嚼字”的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展示一些容易产生歧义或理解偏差的句子,如“三个学校的领导参加了会议”,让学生讨论这些句子存在的问题。
(2)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问题,从而引出“咬文嚼字”的话题。
2、讲解“咬文嚼字”的概念(1)解释“咬文嚼字”的字面意思,强调其在语言学习中的重要性。
(2)举例说明“咬文嚼字”不仅是对字词的斟酌,更是对语言表达的精准和优美的追求。
3、分析“咬文嚼字”的方法和技巧(1)从字词的选择入手,通过对比不同字词在语境中的效果,如“春风又绿江南岸”中“绿”字的妙处。
(2)讲解语句的搭配和语序,例如“我吃了饭”和“饭被我吃了”表达的侧重点的不同。
(3)探讨修辞手法的运用对语言表达的影响,如比喻、拟人、夸张等的作用。
4、小组讨论与实例分析(1)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讨论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中的“咬文嚼字”之处,并分享自己的理解。
(2)选取一些学生的发言进行点评和总结,加深学生对“咬文嚼字”的认识。
5、课堂练习(1)给出一些句子或段落,让学生进行修改和完善,锻炼他们的“咬文嚼字”能力。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https://img.taocdn.com/s3/m/a2774c16443610661ed9ad51f01dc281e53a56dc.png)
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经典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工作总结、计划大全、策划方案、报告大全、心得体会、演讲致辞、条据文书、作文大全、教案资料、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Moreover, this store provides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for everyone, such as work summaries, plan summaries, planning plans, report summaries, insights, speeches, written documents, essay summaries, lesson plan materials, and other sample essays. If you want to learn about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methods of sample essays, please stay tuned!咬文嚼字教案优秀6篇《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写的一篇随笔短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咬文嚼字》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咬文嚼字》是高中语文新课标教材必修五第三单元第一篇第8课,属于文艺随笔。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理解文章内容,掌握文章写作思路。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归纳文章的能力,总结课文的实例,理解文中所选的诗词及故事背景,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作者严谨的治学态度,培养学生学习过程中“咬文嚼字”的习惯。
【教学重点】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主旨,分析作者的主要观点。
【教学难点】理解并正确评价作者的观点,学会在平常的学习中“咬文嚼字”。
【教学方法】自主—合作—探究法,诵读法,点拨法【课时安排】2课时【课前预习】1.查字典,了解字典中“咬文嚼字”的含义。
2.文中作者对“咬文嚼字”提出的新观点是什么?3.作者举了哪些例子来论证其观点?4.本文的结构层次是什么?【教学过程】课时一一、导入新课(一)导入写文章时要求用词准确精练,而炼字在我们阅读、写作或者考试时经常会遇到。
古往今来有多少文学大家在斟酌字句的道路上也在不断探索着。
比如曹雪芹所著《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费尽心力,全书血泪交融,感人至深,可谓是“字字看来皆是血,十年辛苦不寻常”,因此《红楼梦》能够成为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
除此之外还有(再选一两句):(唐·杜甫)为人性僻耽佳句,语不惊人死不休。
(唐·方干)吟成五个字,用破一生心。
(唐·卢延让)吟安一个字,拈断数茎须。
(唐·贾岛)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唐·顾文炜)为求一字稳,耐得半宵寒。
(晋·陶渊明)诗可数年不写,不可一字不真。
(清·袁枚)爱好由来难下笔,一诗千改始心安。
文学大家们尚且还不断追求字斟句酌,力求语言精炼传神,那么我们阅读或者写作时,也要学习他们字斟句酌的精神,今天我们便一起来学习一下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二)朱光潜的生平及作品介绍朱光潜听过没?名著导读《谈美书简》,回顾一下,《谈美书简》是以书信的形式,漫谈文艺、美学、哲学、政治等问题,是一本议论美感修养的文艺理论学著作,因此,朱光潜被称为“美学老人”。
他是现代美学家、文艺理论家,现代美学的开拓者、奠基者之一,是现当代最负盛名并赢得崇高国际声誉的美学大师。
主要作品有:《谈美》、《诗论》、《西方美学史》等等。
“咬文嚼字”是朱光潜先生的一篇文艺随笔。
文艺随笔也叫文艺短论,是文艺评论的一种,它的特点是一事一议;篇幅短小,既发议论又谈感受,行文自由,语言精辟,议论形象。
二、解题1.那么一说到“咬文嚼字”这个成语,大家认为它是什么意思?明确:贬义。
指过分地斟酌字词或死抠字眼,讽刺不必要地抠住字眼不放,不领会文章精神,或者当众讲话时炫耀自己的学识。
2.早上让大家预习,查了字典,那么“咬文嚼字”在字典里的含义是什么?谁来说一下?明确:过分地斟酌字句,多用来指死抠字眼儿,也用来指对文字的使用反复推敲,十分讲究。
朱光潜先生的“咬文嚼字”是用的哪个意思呢?他笔下的“咬文嚼字”有什么特殊的新的含义吗?为什么要提倡我们咬文嚼字呢?好,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课文。
三、整体感知1.早上已经让大家预习过了,那么谁来说一下文中“咬文嚼字”的新意义。
明确:第三段。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为了让大家接受这个观点,作者选了哪些例子来证明呢?明确:(1)郭沫若改字(2)王若虚改句(3)贾岛推敲(4)苏轼写诗(5)套板反应3.根据作者的观点和大家找出的这些例子,本文共有八个自然段,应该如何划分结构层次呢?一(1-5):文字与思想情感有密切关系。
(第3、5段关键句子)二(6-7):文字联想意义的使用,有善用和误用两种。
(第7段过渡句)三(8):咬文嚼字的养成。
四、课文研读好,我们先来看第一个例子,郭沫若改字,看他是如何改字的。
(一)郭沫若改字1.郭沫若先生一共改了几句话?(朗读体会思考)①你是没有骨气的文人!你这没有骨气的文人!(成功,并举出《水浒》的例子作论证)你这与奴才做奴才的奴才!你这贱人!你这淫妇!你这你这大虫口里倒涎!你这你这……②你有革命家的风度。
你这革命家的风度。
(失败,证明一般不用于赞美)你是个好小子,出来动一动你茗大爷!明确:①句这样改成功吗?好在哪里?“是”字句:表示单纯的叙述语,没有更多意义,不带情感的判断。
可能会得到回复:“不,我不是”。
文中是婵娟骂宋玉的话,所以应该体现出强烈的憎恶和呵斥之意。
“这”字句:是坚决的判断,表现强烈的情感,一般表示极端憎恶。
另外作者也举出了水浒传中的两个例子进一步证明“这”字句确实是用来表示“憎恶、呵斥、大骂”。
所以这样改是成功的。
②句分析,可以发现“你有革命家的风度”中,含有赞美称赞之意,拥有这样的品质。
变成“你这”之后,便没有赞扬之意,反而有一种贬斥、批评之意,显然这样改是不符合情感表达的。
所以“你这”在赞美时不宜适用。
同时仔细分析这两个句子我们还可以发现,这两个句子结构根本不同,不合逻辑。
有谁发现了吗?来分析一下?一个是句子,“你有风度”,“风度”是“有”的宾语,一个是短语,“你这风度”,“风度”是主词,不是句子。
所以这样改不合适。
失败。
那么“你是”句就真的没有“你这”句情感更为突出吗?《红楼梦》里茗烟的这句话,一起来读一下。
“你是”含有假定语气,含有“你不是”的讽刺意味。
金荣欺负秦钟,秦钟与宝玉要好,茗烟就替宝玉为秦钟抱不平,大骂金荣。
2.同样是一种改法,却产生两种不同的效果,一个成功,一个失败。
作者举郭沫若的两个例子,为了说明什么?明确:句式不同,情感不同。
文字和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不同情感的句子不可以千篇一律的修改,而应分析句子情感,把握句式特点来修改。
所以是从“句式不同,情感不同”的角度来说明“咬文嚼字”,可见文字与思想情感关系密切。
作者举郭沫若改字的事例,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二)王若虚改句1.作者举郭沫若改字的事例,说明了“炼”字的重要性。
同时也纠正了郭沫若的错误,表明我们确实应该咬文嚼字,于是引出作者的观点,也是贯穿全文的总思想。
好我们一起齐读第三段。
(1)但是在文学,无论阅读或写作,我们必须有一字不肯放松的谨严。
(2)咬文嚼字,在表面上像只是斟酌文字的分量,在实际上就是调整思想和情感。
2.好,那么我们再来看看王若虚改句这个例子。
指导学生朗读并翻译修改前后的句子,体会修改的效果。
(朗读、回答)思考分析,修改之后为什么简洁了反而不好?明确:关于李广的诗句我们也学过很多,比如?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马上要学的王勃的《滕王阁序》中说“时运不齐,命途多舛。
冯唐易老,李广难封”,也是为飞将军不能封候而感慨。
背景:汉武帝时,李广任右北平郡太守。
当时这一带常有老虎出没,危害百姓。
李广善骑射,想要为民除害,经常带兵出猎。
原文:广出猎,见草中石,以为虎而射之,中石没镞,视之,石也。
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史记》李广射虎①“广出猎,见草中石”环境烘托,营造紧张惊恐的环境氛围。
②“以为虎”是一种错觉,误以为“草中石”是“虎”。
更加深了紧张惊恐的氛围,为李广在应激状态下射虎做好了充分准备。
人在惊恐之中或者万分危急之时爆发出来的潜能是巨大的,这种情境下造就了他激变能力,以千钧之力最完美的角度“中石没镞”。
因此李广能够射中石头,并且箭头都能没入石中。
③“视之,石也”写出了李广发现不是老虎而是石头,有发现错误而如释重负的惊讶失落之感。
不是老虎,并未为民除害。
④“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写出了李广的倔强精神,一次不中,再次射之,射了不止一次,多次射箭仍然不能将箭射入石头,因此含有失望、哀叹继而放弃的复杂心理。
心理变化过程:惊恐紧张兴奋(顶点)→失落惊讶(降低)→失望哀叹放弃(最低点)(1)改为:以为虎而射之,没镞,既知其为石,因更复射,终不能入。
“见草中石”去掉,无环境烘托,不能营造紧张惊恐的环境氛围。
“既知其为石”表明知道了那是石头,没有因发现错误而惊讶的意味。
“终不能入”没有那种多次射箭却无法射入的失望继而放弃的复杂心理,显得平淡无奇。
(2)改为:尝见草中有虎,射之,没镞。
视之,石也。
“尝见草中有虎”表明实实在在在“草”中看见了“虎”,不符合原文事实。
“没镞”,原文是因为“中石没镞”,而这里直接写“没镞”,箭头没了,显然缺乏足够的铺垫,不符合逻辑。
后面直接缺少“因复更射之,终不能复入石矣。
”没有写出李广那种有血有肉的将军形象。
2.很显然作者对王若虚改句是持反对态度的,那么作者举这个例子,为了说明什么?用文中的句子就是?明确:文中“从来没有一句话换一个说法而意味仍然完全不变”,说明文字一增一减,说法不同,意味不同,由此文字和思想情感是有密切关系的,证明了“咬文嚼字”的道理。
(三)贾岛“推敲”讲到炼字,咱们不得不提到文学史上一个著名的咬文嚼字的典故,传为千古美谈,那就是贾岛“推敲”的典故!有同学知道吗?(这个故事已经耳熟能详,重点在于了解作者是怎样咬文嚼字的,同时引导学生用咬文嚼字的精神自己分析诗句,提出看法。
)1.请学生介绍“推敲”的典故。
(如若学生不会,老师介绍补充)明确:唐朝的贾岛是著名的苦吟派诗人。
苦吟派就是为了一句诗或是诗中的一个词,不惜耗费心血,花费工夫,所以才会有“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
”有一次,贾岛骑驴闯了官道。
他正琢磨着一首诗,名叫《题李凝幽居》,全诗如下:《题李凝幽居》闲居少邻并,草径入荒园。
鸟宿池边树,僧敲(推)月下门。
过桥分野色,移石动云根。
暂去还来此,幽期不负言。
但他有一处拿不定主意,那就是觉得第二句中的“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的“推”应换成“敲”。
可他又觉着“敲”也有点不太合适,不如“推”好。
不知是“敲”还是“推”好。
便在驴背上继续吟诵,伸出手来做着推和敲的动作,看到的人感到很惊讶,但他浑然不知,就骑着毛驴闯进了大官韩愈(唐宋八大家之一)的仪仗队里。
韩愈问贾岛为什么闯进自己的仪仗队。
贾岛就把自己做的那首诗念给韩愈听,但是其中一句拿不定主意是用“推”好,还是用“"敲”好的事说了一遍。
韩愈听了说“敲”好。
贾岛听了连连点头称赞。
他这回不但没受处罚,还和韩愈交上了朋友。
2.大家一齐朗读全诗,韩愈认为“敲”字好,你们来想一想“推”好还是“敲”好,说说你的理由。
(学生可自由讨论,只要解释合理就应给予鼓励)3.一起朗读课文第5段,朱光潜先生是如何看待“推”和“敲”的,提出了自己怎样的看法。
明确:推:步月归寺——冷寂场合敲:月夜访友——热闹场合自韩愈以来,我们大多人都觉得“敲”更好,一是,“敲”以动衬静,反衬环境的幽静,契合题目“幽居”二字;其次月夜访友,“敲”字也更能体现礼貌之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