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诗歌鉴赏PPT课件
合集下载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之鉴赏诗歌的语言 课件(共35张PPT).ppt
委婉含蓄—— 像一位怀春的名门淑女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 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 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陶渊明《归园田居》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4)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景象。(2分)
烘托的意境(抒发的感情):
“隐”和“没”字写出了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 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写 法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2分)
练习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
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
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
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
(6)自然
即不加雕饰的率真朴素的语言,多用口语, 较少炼字,读来平白如话,自然生动,韵味无 穷。
如李白诗歌的语言, “青天有月来几时? 我今停杯一问之。”(《把酒问月》) “小时 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古朗月行》)都是 脍炙人口的名句。
清新自然—— 像一池雨后出水的芙蓉
--陶渊明《归园田居》
冲淡质朴—— 像一条静静流淌的小溪
(3)绚丽
其特点是有富丽的词藻、绚烂的色彩,奇幻 的情思。如李商隐的诗。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李商隐《锦瑟》
明净绚丽—— 像一株静静开放的牡丹
(4)明快
其特点是直接的,明朗的,爽快的,泼辣的, 往往是斩钉截铁,一语破的。
江楼月 白居易 嘉陵江曲曲江池,明月虽同人别离。 一宵光景潜相忆,两地阴晴远不知。 谁料江边怀我夜,正当池畔望君时。 今朝共语方同悔,不解多情先寄诗。
淹没在破晓的曙光中的景象。(2分)
烘托的意境(抒发的感情):
“隐”和“没”字写出了由于主宾双方不愿分离,遂使宴会从夜 晚延续到拂晓,通过饮宴之长,暗示别情之深。这种以景衬情写 法衬托出时光催人离别,难舍难分的心情。(2分)
练习
春夜别友人 陈子昂
银烛吐青烟, 金樽对绮筵。 离堂思琴瑟, 别路绕山川。 明月隐高树, 长河没晓天。 悠悠洛阳道, 此会在何年。
(1)清新
其特点是用语新颖,不落俗套。大部分山
水田园诗人,如王维、孟浩然的诗相对比较清
新。而陶潜的诗特点不乏清新,但主体风格是
平淡。
《绝句》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四句写了四种景色,有动景,有静景,有近景,
高考专题复习:诗歌鉴赏课件(共22张PPT)
对某个字的理解:此句意思是处处是春色,人们还要到南山去寻觅。“苦”,形容 执著地追求,表达出了人们这种寻觅春色的执着。
(四省联考)C.“无巡”意为不拣选地方,形象 地表现了诗人与友人畅饮时的随意状态。
薄暮出城仍有伴, 携壶藉草更无巡。
对某个字的理解:这里的“无巡”当是不停推杯换盏地饮酒,分不清喝了多少巡 (次)。
作者 陆游 李贺 王建 陈与义 杜荀鹤 刘禹锡 陆龟蒙 王安石 陆游 杨巨源 陆游 魏了翁 李白 王勃
主题 爱国 乐观 坚定 美育 品格 劳动教育 友情 批判性阅读 耿介正直 积极乐观 劳动教育 国泰民安 深厚友情 个人价值4
命题价值导向
近五年来,高考全国卷古代诗歌阅读的选材主题基调是
昂扬明媚的,注重对学生的价值引导,非常注意所选诗
15. 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 一项是( ) A. 首句用词平易而含蕴丰富,写出了诗人与 友人重逢的感受,也体现出二人友情的深厚。 B. 诗人在称赞友人品行的同时对其处境表示 了担忧与同情,并告诫友人要适时曲意逢迎。 C. 二人河上相会,花朵争艳,鸟声此起彼伏, 生机盎然,烘托出了友人聚会的欢快之情。 D. 全诗情、景、理交融,既写出了对友人的 关切,也富含着深刻的生活哲理,引人思考。
B.“花舞大唐春”写鲜花迎来的不是小 山村的春天,而是整个大唐的春天,尽显诗 人的胸襟与气魄。
C.“三径”运用典故写居处荒芜而内心 凄凉,与《归去来兮辞并序》“三径就荒” 的用法相近。
D.尾联卒章显志,诗人毫不掩饰地抒发 了自己喜悦的心情,祝愿年年岁岁风物常新。
【答案】C 【解析】“迷三径”有回家的路被萌发的春草遮蔽之意,但全诗洋溢着家
歌作品与教材相关内容的关联,也非常注意和学生生活实际 中的日常场景对接,尽可能营造一种令学生感到熟悉的生活 情境,真正考察学生的解读诗歌的能力。
高考诗歌鉴赏 PPT课件
山居即事
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绿竹含新粉,红莲落故衣。渡头烟火起,处处采菱归。 (1)简析“遍” (2
答:(1)“遍”字表现松树多,鹤多,“稀” 字表现来访者少,两者对照写出山居环境的幽静。
(2)写出了夕阳西下,炊烟升起,嫩竹荷花 清新可爱,人们采菱而归的景象。表现出作者悠 然闲适的心情。
答:离愁。首先,作者选取了大量象征 离愁的景物借景抒情:“杨柳”、“杨花”、 “风笛”、“离亭” 。末句直抒胸臆表达了 各向天涯的无限愁绪和南北异途的深长思念。
何人不起故园情 羁旅思乡诗
鉴赏要点
①分析人们思乡缘由。 战乱频仍;山长水阔;久戍边关;宦游不归; 漂泊在外; 贬官异地; 雁归故乡; 逢年过节。
“归梦”之因;而“归梦”则是思乡之情的
集中表现。所以可以说“归梦”是这首诗的
诗眼。
悔教夫婿觅封侯
思妇闺情诗
常见情感
思妇闺情诗主要抒写古代民间弃妇和思妇(包 括征妇、商妇、游子妇等)的忧伤,或者少女怀春、 思念情人的感情。常见情感有两大类,一类是妇女 对丈夫的思念,一类是对易逝青春的哀怨,对自由 自在生活幸福生活的向往,以及歌颂真挚爱情。
例 旅次寄湖南张郎中 戎昱
寒江近户漫流声,竹影当窗乱月明。
归梦不知湖水阔,夜来还到洛阳城。
诗中写“归梦”突出了什么?前人评说,“归
梦”是这首诗的诗眼。你是否同意这种说法?为什
么?
答:同意。①写梦中返乡是那么容易,
突出了乡思之深,之切。
②“归梦”因旅次见闻引发,触景生情。
前两句中江水漫流之声、月下竹影之形,是
另,宫怨诗,专写古代宫女嫔妃因其失宠而生 怨情的诗歌,表达盼幸承欢、失宠被弃、孤寂善感、 渴望爱情与自由的情感。
高中诗歌ppt课件
当代诗歌鉴赏
当代诗歌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 的最新发展,通过鉴赏当代诗歌 ,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的现状和人 们的审美追求。
外国诗歌鉴赏
欧洲诗歌鉴赏
欧洲诗歌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欧洲诗歌,可以了解欧洲文化的 历史和发展。
亚洲诗歌鉴赏
亚洲诗歌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分支,通过鉴赏亚洲诗歌,可以了解亚洲文化的多 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诗歌题目的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的主题和情感,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
诗歌鉴赏题目解析
要点一
总结词分析诗歌语言特点Fra bibliotek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意象、节奏等,提 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诗歌鉴赏题目解析
总结词
探究诗歌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化 背景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谢谢
THANKS
VS
素材积累
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词汇 、句式和表达方式,为诗歌创作提供素材 和语言基础。
诗歌的语言与风格
语言运用
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风格形成
在不断创作实践中形成个人独特的诗歌风格,可以是浪漫、豪放、婉约等不同风格,展现个人情感和 审美取向。
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传达情感,可以是欢乐、悲伤、愤 怒等不同情绪,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力 量。
主题选择
选择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主题,可以是人生哲 理、社会问题、自然景观等,使诗歌具有深 刻的思想内涵。
05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与提高
CHAPTER
诗歌鉴赏题目解析
当代诗歌是21世纪以来中国文学 的最新发展,通过鉴赏当代诗歌 ,可以了解当代社会的现状和人 们的审美追求。
外国诗歌鉴赏
欧洲诗歌鉴赏
欧洲诗歌是世界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鉴赏欧洲诗歌,可以了解欧洲文化的 历史和发展。
亚洲诗歌鉴赏
亚洲诗歌也是世界文学的重要分支,通过鉴赏亚洲诗歌,可以了解亚洲文化的多 样性和独特性。
通过对诗歌题目的解析,引导学生理解诗歌 的主题和情感,把握诗歌的核心思想。
诗歌鉴赏题目解析
要点一
总结词分析诗歌语言特点Fra bibliotek要点二
详细描述
分析诗歌的语言特点,包括修辞手法、意象、节奏等,提 高学生的语言感知能力。
诗歌鉴赏题目解析
总结词
探究诗歌创作背景
详细描述
了解诗歌的创作背景,包括时代背景、作者生平、文化 背景等,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诗歌内涵。
谢谢
THANKS
VS
素材积累
广泛阅读各类文学作品,积累丰富的词汇 、句式和表达方式,为诗歌创作提供素材 和语言基础。
诗歌的语言与风格
语言运用
运用生动、形象、富有感染力的语言,通过比喻、拟人、象征等修辞手法,增强诗歌的表达效果。
风格形成
在不断创作实践中形成个人独特的诗歌风格,可以是浪漫、豪放、婉约等不同风格,展现个人情感和 审美取向。
诗歌的情感与主题
情感表达
通过诗歌传达情感,可以是欢乐、悲伤、愤 怒等不同情绪,让读者感受到诗歌的情感力 量。
主题选择
选择具有意义和价值的主题,可以是人生哲 理、社会问题、自然景观等,使诗歌具有深 刻的思想内涵。
05 高中诗歌鉴赏练习与提高
CHAPTER
诗歌鉴赏题目解析
高考古诗词鉴赏课件(共22张PPT)
“乌鹊”比喻尚在徘徊选择的贤才, “何枝可依”表现了贤才彷徨的处境与心情,也流露诗人惟恐贤才不来归附的焦急心情。
2024年可用课件
4
活动一 链接教材,归纳设误类型(怎么考?)
艺术手法赏析有误
命题者故意在艺术手法上判断错误,张冠李戴,如把“虚写”说成“实写”, 把“设问”的说成“反问”,典故内容解释有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6
选项设误类型:
1.词句内容理解有误(重要的字或词语的解释、诗句内容的理解) 2.情感主旨分析错误(思想情感、写作目的) 3.艺术手法赏析有误(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典故理解) 4.形象意境分析不当(形象特点或意境氛围概括不当) 5.语言特点判断错误 (语言特色分析、语言风格判断) 6.基础知识运用错误(体裁、题材、文化常识或背景等)
2024年可用课件
9
活动二 转换角色,命制试题
如果你是命题人,你会怎么设误?
客至 杜甫
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
A.
设误角度: 命题解析: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
B.
题设误诗角岁度:晏 离 鸿 断 , 望 阙 天 遥 病 鹤 孤 。
命题解析:
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
C.
莫设误谩角拘度:牵 雨 花 社 , 青 云 依 旧 是 前 途 。
4.下列对《扬州慢》(选必下)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A.上阕描写词人亲眼目睹扬州城的景象。“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渲染了扬州城的勃勃生机。
“自胡马窥江去后,废池乔木,犹厌言兵”含蓄地写出了人民的苦难和胡人的罪恶。
B.上阕今昔对比,用反衬手法来写景抒情。上片用昔日的“名都”来反衬今日的“空城”;
高考诗歌鉴赏公开课ppt课件
一、读标题
题:即题诗.
大庾岭:交代地点。(也是重要 的信息点等会我们再说)
驿:驿站。——说明诗人 应该是在旅途,很有可能 跟羁旅情怀有关。
4
一、读标题
明诗歌类别
5
二:读作者
宋之问 (约656--712)初唐 时期的著名诗人。武后时,官尚方 监丞,谄事张易之,易之败,贬泷 州参军。中宗时,官考功员外郎, 知贡举。因受贿,贬赵州长史。睿 宗即位,流钦州,赐死。
• 感谢大家的真诚配合!
27
28
29
• ——何为虚?何为实?虚实结合的作 用效果如何?
六、读题干,明确答题方向。 15
题大庾岭北驿① 【唐】宋之问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②。
【注释】:① 大庾岭为五岭之一,古人以此为南 北分界,有北雁南飞至此不过岭南之传说。诗是 作者流放钦州途经大庾岭时所作。②《荆州记》 载,南朝梁时诗人陆凯有这样一首诗:“折梅逢 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何所有,聊赠一枝春。” 1“南飞雁”这一意象在诗中的作用是什么?请简 要分析。(4分) 2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诗歌的后两联进行赏析。
25
【总结】读懂诗歌,把握诗歌思想情感, 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1.读标题 明诗歌类别 2.读作者 明写作背景 3.读注解 明疑点难点 4.读意象 明思想内容 5.读末句 明诗歌主旨 6.读题干 明答题方向
26
•腹有诗书气自华!(苏轼)
•诗歌可以丰富人的内蕴,升华人 的气质!
•稍近为明年高考,长远为自己的 终身发展,希望大家能读懂诗, 会读诗,多读诗,用诗歌来涵养 自己!
•
流放到荒远地方的悲哀心情1。9
最新高三语文《高考古诗词鉴赏》ppt课件精品课件ppt
分析:
1、读作者:王维,盛唐诗人诗人,属于山水田园诗派,
晚年向佛。其诗歌以描写山水风光居多,所写景物充满诗 情画意,“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诗歌在清新淡雅中 又往往意境高远,寄托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
求2、。审标题: 标题《过香积寺》,“过”即拜访意,到深
山中一古寺游玩,诗歌当属写景诗。
3、读注释: 注释中两个词语均属佛教用语,通过注解我
们可以读出诗人对世俗欲念的超脱,对清净隐居生活的向 往。
参考答案:“诗眼”分别是“咽”、“冷”。山中的流泉
由于岩石的阻挡,发出低吟,仿佛呜咽之声。照在青松上 的日色,由于显得阴冷。“咽”、“冷”两字绘声绘色、 精练传神地显示出山中幽静的意境。
四、抓关键词句
说说这首诗所抒发的感情?
参考答案:抒发了诗人远离家乡、旅居在外的孤独
伤感之情。
例:
倦夜
杜甫
竹凉侵卧内,野月满庭隅。
重露成涓滴,稀星乍有无。
暗飞萤自照,水宿乌相呼。
万事干戈里,空悲清夜徂。
注:1、此诗为广德二年写于成都。当时“安史之乱”刚 刚平息,西北吐蕃兵又搔扰中原,并于广德十年,直捣长 安。2、徂:过去,逝
题目是诗歌的眼睛,它往往告诉我们 诗的内容,帮助我们理解诗歌的主题以 及作者的情感。如《送孟浩然之广陵》, 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的是朋友之间依 依惜别的深情。《念奴娇﹒赤壁怀古》 《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这类词是 咏古词,常常表达昔盛今衰、忧国忧民、 建功立业等不同的主题。
例:阅读下面一首诗,完成后面的题目 人日思归
例:阅读下面这首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 赋新词强说愁。 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高考语文复习-鉴赏古代诗歌语言课件(共27张PPT)
6
示 例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杜甫《登高》)
“万里”“百年”的数字夸张,描绘出了辽阔无边的画面,极力抒发 分析
了诗人悲怆的感情 ①如实描绘,精练传神,诗意隽永,回味无穷; 效 果 ②虚化烘托,夸张突出特点,增强表现力; ③虚实相生,小大对比,强化情感抒发效果。
✓ 数词的出现往往伴随强调突出的作用。因此鉴赏时要抓住数词强调突出的对 象特点,把握数词的内涵。
✓ 赏析字(词)时不能把该字(词)孤立起来,要注意根据题目要求,把该字(词)放
Hale Waihona Puke 到具体的诗(词)句之中,并结合全诗(词)的结构、意境、情感,特别是主旨
来分析该字(词)的语法特点2或024年表可用达课件技巧。
11
诗 眼
所谓“诗眼”往往指整首诗或某句中最能体现作者思想观 点、情感态度或诗歌意境的,具有概括性、生动性或情趣性的能 统摄全诗或某句的字词,具体表现为句中“眼”和诗中“眼”两 种形式。
分析 两个动词使用拟人手法,赋予花鸟人的悲喜,生动营造出国家动乱,万物同 悲的深痛哀伤。 ①化静为动,以动写静;
效 果 ②描摹情态,突出特征; ③表达传神,蕴含手法。
2024年可用课件
5
示 例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直”和“圆”两字不仅准确描绘了沙漠的景象,而且表现了诗人真切 分析
诗
歌
第三讲 ·鉴赏古代诗歌语言
鉴赏
2024年可用课件
1
TIP
诗歌语言常见考察方向
诗歌是语言的艺术,诗歌丰富的思想感情、优美的意境都是通
过语言来表现的。诗歌的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加凝练、
优美,更具抒情性、含蓄性、跳跃性和感染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能力层级E级)
2020年10月2日
8
高考命题的走向
诗歌鉴赏自1988年以来高考的重要考题。但 1994年以前往往同句子排列、对偶、炼字、背诵、 用典、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内容联系在一起; 1994年以后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 容等方面考查。
年份 1992-1993 1994-1995 1996-1997 1998 1999-2001
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 情感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
内容主旨
涉及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 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2020年10月2日
7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
2020年10月2日
5
表达技巧(Ⅱ)
典故
典故的来源极其含义 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豪放/婉约 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意境
诗人的“情”与“理” 事物的“形”与 “神”
2020年10月2日
6
思想内容
思想感情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3
赋分
2
3
6
4
9
2020年10月2日
9
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
年份
文体
考查角度
1997 唐诗两首 内容、意境综合比较
1998 唐诗一首 语句理解、综合分析评价
1999
唐诗(实为多首)
新诗一首
多首诗的意境比较、综合评价、内容
2000
宋诗一首 新诗一首
诗句理解、表现手法、思想感情 形象、意境、主题、表达技巧
2001
唐诗(实为多首) 形象、语言、情感、表达技巧、抒情
新诗一首
手段 、写景方法、内容理解
2020年10月2日
10
近五年高考命题与课本的联系
年份
试题
与课本的联系
娥皇、女英的传说 四册《屈原》注释
1997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初中《岳阳楼记》
1998
贾岛
初中《寻隐者不遇》
1999
第九题A、D项中的诗 小学、初中课本有
➢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 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2020年10月2日
3
语言
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词句。考题有两种形式: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让考生感受情趣,领悟旨意
杜甫、艾青
初高中都有
2001
2020年10月2日
臧克家
初中《有的人》 三册《纳谏与止谤》
11
高考试题干扰项的设计
曲解字句 人为拔高、无中生有 评价错位、混为一谈
2020年10月2日
12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修辞手法的判断
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偶、排比、设问、反法
2020年10月2日
4
表达技巧(Ⅰ)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手段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赋、比、兴(创作方法) 表现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高考 诗歌鉴赏
解题方略
2020年10月2日
1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E级)
2020年10月2日
2
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 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
2020年10月2日
8
高考命题的走向
诗歌鉴赏自1988年以来高考的重要考题。但 1994年以前往往同句子排列、对偶、炼字、背诵、 用典、文学常识、文化常识等内容联系在一起; 1994年以后侧重从形象、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 容等方面考查。
年份 1992-1993 1994-1995 1996-1997 1998 1999-2001
情感类别(哀怨、欢快、离愁别恨……) 情感载体(杨柳、菊花、圆月、落叶)
内容主旨
涉及的文化常识、历史典故、神话传说等 某一诗句的大意或内涵 诗人的思想倾向、政治主张、志向追求 时代背景、社会现实
2020年10月2日
7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点面结合、想象联想、象征寄托
2020年10月2日
5
表达技巧(Ⅱ)
典故
典故的来源极其含义 用典的作用:怀古伤今、咏史言志
风格
浪漫主义/现实主义 豪放/婉约 缠绵宛转/清新优美/慷慨悲凉/沉郁激愤
意境
诗人的“情”与“理” 事物的“形”与 “神”
2020年10月2日
6
思想内容
思想感情
汇报人:XXX 汇报日期:20XX年10月10日
13
赋分
2
3
6
4
9
2020年10月2日
9
近五年高考命题的考查角度
年份
文体
考查角度
1997 唐诗两首 内容、意境综合比较
1998 唐诗一首 语句理解、综合分析评价
1999
唐诗(实为多首)
新诗一首
多首诗的意境比较、综合评价、内容
2000
宋诗一首 新诗一首
诗句理解、表现手法、思想感情 形象、意境、主题、表达技巧
2001
唐诗(实为多首) 形象、语言、情感、表达技巧、抒情
新诗一首
手段 、写景方法、内容理解
2020年10月2日
10
近五年高考命题与课本的联系
年份
试题
与课本的联系
娥皇、女英的传说 四册《屈原》注释
1997 “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初中《岳阳楼记》
1998
贾岛
初中《寻隐者不遇》
1999
第九题A、D项中的诗 小学、初中课本有
➢ 景物形象:诗中的景物形象是景中情。抒情 诗往往是借助客观物象(山川草木等)表象 出来的主观的感情形象,也就是含有“意” 的形象,即“意象”。
2020年10月2日
3
语言
关键词句的理解
诗眼是诗歌中最能开拓意旨和表现力最强的关 键词句。考题有两种形式:
给出意境,让考生判断锤炼选择词句 分析诗眼,展示意境,让考生感受情趣,领悟旨意
杜甫、艾青
初高中都有
2001
2020年10月2日
臧克家
初中《有的人》 三册《纳谏与止谤》
11
高考试题干扰项的设计
曲解字句 人为拔高、无中生有 评价错位、混为一谈
2020年10月2日
12
演讲完毕,谢谢观看!
Thank you for reading! In order to facilitate learning and use, the content of this document can be modified, adjusted and printed at will after downloading. Welcome to download!
修辞手法的判断
一般看来,集中考查比喻、比拟、夸张、借代、 对偶、排比、设问、反法
2020年10月2日
4
表达技巧(Ⅰ)
直接抒情(直抒胸臆)
抒情手段
借景抒情
间接抒情 托物言志
怀古伤今
赋、比、兴(创作方法) 表现手法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表达方式)
高考 诗歌鉴赏
解题方略
2020年10月2日
1
《考试说明》对文学鉴赏的要求
①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表达技巧; ②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
(能力层级E级)
2020年10月2日
2
形象
“形象”就是文学作品中展示出来的生活图 画,一般可分为人物形象和自然景物形象。
➢ 人物形象:诗中的诗人形象“我”,一般指 抒情主人公,即诗人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