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分析
摘要:经济全球化和金融自由化的发展日新月异,一方面为金融和经济的发展提供了机遇,另一方面也给金融体系带来了很多无法预料的不稳定因素,要想银行业健康稳定地发展,就必须严格控制金融风险,特别是信贷资产的风险管理。
本文以小额信贷风险管理为研究对象,进行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分析。
关键词: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控制
信贷风险是商业银行的传统风险,它贯穿于银行发展的任何阶段。
这种风险的发生可能导致银行产生无法收回贷款形成呆账,严重影响到银行的贷款资产质量。
更为严重的是,过度的信贷风险可能致使银行倒闭。
最近十几年里,中国金融市场中其他行业如保险、证券、小额信贷的风险逐渐显示了出来,并吸引了越来越多经济理论工作者的关注。
小额信贷风险专指向贷款人发放的免抵押、轻担保的信用贷款而可能产生的信贷风险。
其放款对象大多是微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
小额信贷设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经营良好的小企业或个体工商户所面临的临时性资金短缺问题,对于破解我国微小企业长期以来融资难、贷款难、结算难等问题有积极的作用,同时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健康稳定的发展对于缓解就业压力,维持社会稳定等都有重要的意义。
但是,对于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来说一般存在创办时间比较短、财务管理制度不健全、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没有足额的抵押物的特点,这就需要针对每一个贷款申请人由专门的信贷员做详细全面的考察,增加了放贷的成本。
而高成本、高风险的特点也使得一些商业银行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如履薄冰,发展速度非常慢。
因此分析商业银行小额信贷所面临的风险,探索防范、控制风险的方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小额信贷发展现状
(一)国外小额信贷风险研究情况
国际上,现代意义的小额信贷始于20世纪60—70年代的亚非拉发展中国家和地区,主要是国家金融机构或合作组织通过向贫困人口提供金融帮助,为其发放额度低、时间短的小额贷款资金,用于农业生产和技术改造,以达到逐步消除贫困和发展农业生产的目的。
此后,小额贷款逐渐在世界各国发展起来,现在已经成为国际上一种比较成熟的支持农村地区发展和消除贫困的金融工具,相对来说,小额贷款如果开展的比较成功,会给当地社会经济发展,就业问题的解决产生积极的影响。
另外,Stallings(1999)曾提出,在控制贷款风险、提高偿还率方面,商业银行若能够做好风险防控措施,小额信贷的偿还率普遍都在95%以上,对于小额信贷风险防控,国外的研究成果主要侧重于以下几个方面:
1、从成本——利润方面对小额信贷风险进行管理的研究
关于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研究方面,最初人们希望通过提高利率来提高商业银行的收益率,认为只要利率不超过借款人愿意接受的范围,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利润就会迅速增长。
Woller & Woodworth (2001)认为,对穷人而言,毕竟小
额信贷的利率比非正规金融部门(如高利贷)收取的利率要低,因此,较高的利率与小额信贷的延伸性可以并行不悖。
但利率过高也会导致金融风险和政治风险的增大,对社会造成不良影响。
后来,商业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都认识到,降低成本与增加收益同样重要。
小额信贷项目的一个重要特点是高人力投入,信贷员频繁下乡调查、上门送款收款等工作,节省了借款者的交易成本和时间,有利于小额信贷的延伸、贷款信用评估及贷款使用的监控,但也加大了机构自身的运营成本。
2、从借款人方面对小额信贷风险进行管理的研究
一般而言,小额信贷并不要求抵押品,即便要求提供抵押品,贷款方也并不太在意抵押品的抵偿价值,即银行出售该资产并不能补偿借款人违约的损失。
Armendariz & Morduch (2005)曾提出灵活的抵押方式可以降低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风险,认为贷款方关注的往往是物品的主观价值,尽管某些抵押品的价值可能微不足道,但失去该项资产的威胁就足以让借款人采取更为谨慎的行为。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强调,借款人的组织化要素对解决农村金融问题是相当重要的。
Besley & Stepthen(1993)、Stiglitz (1990)的研究表明,尽管在正规的金融信贷中,商业银行由于无法完全控制借款者行为而面临着道德风险问题。
但是,在小组贷款下,同一个小组中的同伴相互监督却可以约束个人从事风险性较大的项目,从而有助于解决道德风险问题。
Ghatak (1999)得出了同样的结论,允许借款人自愿组织信贷小组,有助于贷款机构解决逆向选择问题。
由于地理上的便利和交易的关联性,同伴之间的互相监督比商业银行更有效,因为他们通常对小组其它成员的风险状况比较了解,这种方式的隐性信息能够为贷款机构服务。
可见,小额贷款经济体中的亲密关系和社会约束性,可以成为解决借款人向贷款方转嫁风险问题的法宝,商业银行和小额信贷机构因此也将监管职能转移给了借款人自身,提高了监管效率。
小组贷款吸引的研究者比其他领域都要多。
3、从制度方面对小额贷款风险进行管理的研究
不完全竞争市场理论也为新模式的小额信贷提供了理论基础。
新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解决金融市场上的信息不对称和高交易成本问题,而旧模式的小额信贷强调通过便宜的资金帮助穷人。
旧模式的小额信贷基本上是信贷补贴论的翻版,由于忽略机构的可持续性而难以为继。
国外也有研究表明,当政策性金融被广泛视为一种补贴或者拨款而不是贷款的时候,就必然出现较高的违约率和较低的还款率,也就是说广泛的政策性金融支持通常会产生较为严重的信贷风险。
(二)我国小额信贷情况
我国小额信贷的定义是为贫困、低收入家庭以及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提供一系列广泛的金融服务,包括贷款、存款、汇款、支付服务、小额租赁、担保、住房金融和其他非金融服务。
在国内学术界,有研究认为信息不对称所造成的道德风险和逆向选择是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管理所面临的最直接和根本性的问题。
只要解决了贷款申请人贷款动机和还款意愿的问题,就会大大降低小额信贷风险。
但是由于市场环境和相关理论的不完善,要想解决这些问题还存在很
多困难。
另外,我国小额信贷起步发展较晚,目前还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理论模型,只是在制度和程序上探讨降低风险的方法措施。
1、管理层面
成晓毅和刘旭超在《次贷危机对我国小额信贷风险管理的警示——基于结构中介理论的分析》中,通过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风险成因,指出了我国小额信贷的潜在风险,他认为只有对贷款程序、资本充足率、贷款利率等方面进行严格管理,对银行或其他实施小额信贷的金融机构进行监管,才能有效地控制金融市场的系统性风险。
2、制度层面
在《我国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研究》中,张峭和徐磊指出我国小额信贷信用风险要想得到有效管理和破解,一方面必须从源头上加以解决,即对农业生产的高风险性进行有效管理和控制;另一方面,必须针对小额信贷本身所存在的缺陷加以防范,阻止农业风险传导或诱发信用风险。
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的有效实施须从制度层面加以保障。
要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制度,以法律的形式对小额信贷市场的具体实体加以明确,制定小额信贷市场准入制度,包括机构的必备条件、审批制度、监督制度、报表制度等,使小额信贷机构做到有法可依,避免政策的短期性和随意性对小额信贷发展带来的阻碍。
曾之明和岳意定也在《基于博弈分析的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创新》中,从信息不对称的角度解析了小额信贷信用风险形成机理,并通过小额信贷供求双方行为的博弈分析,指出加强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应着重从制度层面着手,加强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创新。
3、运行机制层面
陶永诚在《小额信贷运行机制研究——基于小额信贷正规化的思考》中,对信用风险管理机制的内生化进行了研究,小额信贷内生信用风险管理机制是指银行主动地实施机制构建,将银行、客户、保证人等三方利益“内化”或将客户的利益“内化”于其社会群体之中,以提高机会主义的社会成本,以此来有效防范客户信用风险。
他指出普通信贷的银企关系是银行与企业互为外部主体,银行的信用风险管理模式体现出外生性特征。
而小额信贷的贷款对象主要是分散、经营灵活且信息透明度低的微小经济主体,外生信用风险管理机制将导致银行无法及时、准确地掌握客户信息,也无法有效地对客户的道德风险进行监控和限制。
因此,有效的小额信贷信用风险管理需要将银企关系、风险管理手段等进行“内化”,建立内生性信用风险管理机制。
如通过信贷逐级授权与严厉惩罚约束,促使信贷的直接决策、发放人员与借款人之间的利益内部化,充分提高一线人员的风险管理参与深度;在不充足担保下选择好保证人,利用保证人与借款人之间的内生利益,建立活体信息源;重视“社会资本”管理,利用社会约束力,将信贷利益内化于社会利益之中。
二、小额信贷风险分析
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包括广义风险和狭义风险,广义风险指的是信贷发生后所产生的结果有盈利的可能性但也有损失的可能性。
狭义风险是指信贷发生后存在损失的可能性。
而我们所指的信贷风险主要是指狭义风险。
具体而言就是由于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或者是由于贷款客户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
因此,根据信贷风险产生的具体原因不同可以把商业银行信贷风险分为两类,即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
商业银行信贷市场风险主要指由于市场因子(利率和汇率)的不利变化所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而商业银行信贷信用风险是指由于贷款客户违约而导致的信贷资产价值的损失。
确切的说,从银行诞生之初,市场风险和信用风险就一直伴随其左右。
商业银行风险根据不同的标准可以分为不同的类型。
如根据风险产生的根源可以分为客观风险和主观风险;根据风险主体的构成可分为资产风险、负债风险、中间业务风险以及外汇风险;根据风险发生的程度又可以分为低度风险、中度风险和高度风险。
但是最全面最权威的分类当属1997年9月巴塞尔委员会颁布的《有效银行监管的核心原则》中的分类。
其根据风险产生的原因将银行风险分为信用风险、国家和转移风险、市场风险、利率风险、流动性风险、操作风险、法律风险和声誉风险八类。
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产生的原因比较复杂,不同类型的商业银行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根据产品和市场的不同信贷风险有不同的表现形式和形成原因,但是总体来说主要表现在银行外部风险因素和银行内部风险因素。
(一)外部风险因素
1、社会信用环境不完善。
我国正处于经济高速发展时期,社会经济活动还没有在一个完善统一的标准规则下健康的运行。
对于小额信贷面对的微小企业和个体工商户而言更是如此,当借款人在获得银行贷款资助后,由于遵守信用规则的意识不强,往往会产生改变贷款用途或逾期偿还贷款的情况,更有甚者会将贷款私自挪用于风险更高的民间借贷或股票投资等。
这样便使银行的信贷风险大大增加。
2、交易双方信息不对称。
信息不对称是指交易双方对相关交易信息没有充分和真实的了解,整个交易是在不清晰透明的环境中进行的。
借款人对自己的生产能力、经营方法、盈利模式、风险点等内部信息非常了解,而银行对这些信息的了解一方面只能通过行业整体经营模式加以比较了解,另一方面被动的依靠借款人介绍和企业提供的财务数据来做出判断。
有些企业或个体工商户出于获得贷款或利益的驱动会出现刻意隐瞒自身的不利信息,而适当的提供符合信贷要求的有利信息来应对银行信贷员的审查,从而会导致银行最终做出与事实偏差的决策,造成较高的信贷风险。
3、法律法规不健全。
尽管我国不断加强金融风险防范措施和对赖账不还的惩罚力度,但惩罚力度依旧不够,甚至于某些方面还存在盲区。
而对于小额贷款,很大一部分是采用信用贷款的形式发放的,没有任何抵押。
所以在出现不良贷款的时候,银行一方面通过不断的向借款人追偿,另一方面可以借助于法律手
段。
但是由于法律程序冗杂和执行困难很大,往往会出现“赢了官司输了钱”的现象。
由此进一步加剧了商业银行小额信贷风险。
(二)外部风险因素
1、经营理念变化,忽视信贷管理。
在我国商业银行中开展小额贷款的主要是股份制商业银行和地方性商业银行,而其中的大部分都是通过转制而来,在规模和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的缺陷,需要长时间去转变。
在此期间往往将存款看作是主要任务而忽视信贷,在绩效考核上的偏差,导致了信贷业务的发展不利,首先,不积极拓展业务,其次,忽视信贷风险控制,一味追求高存款率。
2、管理制度缺失,执行难以到位。
商业银行在经营管理的过程中出现偏差同样会引发信贷风险,这些风险主要是通过商业银行信贷工作人员的工作态度和工作质量体现出来的。
首先,商业银行在做出小额贷款决定前,需要信贷员对借款人进行全面而详细的调研,同时还要和借款人进行复杂而有效沟通,以此得到借款人真实的经营信息和可能存在的风险。
繁杂的工作对信贷员的能力提出了比较高的要求,而此时银行在管理上若不能将信贷员的绩效合理的体现出来,必定会大大影响信贷员的工作效率和积极性。
并可能出现不认真仔细调查,不按部就班的完成调查程序,或在贷审会上提供不准确的信息。
从而在贷款发放后埋下潜在的风险。
其次,在贷款发放后,信贷员要时刻对借款人贷款的资金流向进行跟踪检查,同时还要时刻关注借款人所经营的生意是否在健康发展,还要求其在借款人遇到危机时能够冷静分析,合理的提出降低贷款风险的措施。
如果商业银行的管理部门不能做到及时的提高信贷员的综合能力,不能制定完善合理的规章制度,将会使得信贷员在贷后检查时产生道德风险,放松关注的力度,降低检查的质量而产生的风险放大的情况。
最后,在贷款到期进行收缴时,信贷员仍然要发挥主导作用。
不但要足额的收回本息,同时还要做好信用记录。
若是贷款本息可以顺利的收回,信贷员不但要考虑该客户申请续贷时的授信额度,还要考察其经营是否稳定,续贷原因是否合理;若贷款不能顺利收回,信贷员要及时将原因上报风险部,并尽最大努力催缴贷款。
必要时还要通过法律手段进行清收,而这所有的工作需要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所以商业银行在管理上若不能做到健全而人性化可能会降低信贷员的工作积极性,最终导致不良资产的产生,从而提高小额信贷的风险。
三、信贷风险度量法比较
(一)专家分析法
专家分析法是商业银行在长期的信贷活动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信贷风险分析方法。
使用专家分析法时,信贷员凭借自身多年积累的经验和专业知识来分析判断借款人的信用风险。
因此,在做出信贷决策时,信贷员自身的专业知识、主
观判断、个人偏好会起到一定的影响作用。
在诸多专家分析法中,应用做多的是5C分析法,其通过对品格(Character)、资本(Capital)、担保(Collateral)、偿债能力(Capacity)及环境(Condition)等5个因素进行综合分析,做出是否贷款的决定。
专家分析法缺陷。
商业银行目前从事的小额信贷业务所使用的风险评估方法主要还是依靠专家分析法。
这种信贷风险评估方法最大的特征就是,银行信贷决策完全由经验丰富和专业知识扎实的信贷员决定。
信贷部门依靠信贷员主观判断,综合分析来确定贷款风险的大小。
虽然此种方法在小额信贷发展初期曾发挥过比较重要的作用,但是随着小额信贷业务不断发展壮大,专家分析法的弊端也逐渐显露了出来。
1、随着各商业银行不断开展小额信贷业务,若使用专家分析法来控制贷款风险,一个信贷员只能审核一笔贷款,而且必须对借款人的经营场所、经营模式、社会活动关系等有一个比较详细的了解,这就需要不断增加优秀信贷员的数量。
但是培养经验丰富、知识扎实的信贷员的速度远远赶不上小额信贷业务发展的速度。
一定程度上,信贷员的缺乏已经成为阻碍小额信贷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
同时培养优秀信贷员所需要的大量时间和成本。
这对于商业银行的快速、高效发展同样不利。
2、使用专家分析法得出的结果不一致。
专家分析法其本质就是通过有经验的信贷员根据自己对于借款人分析和判断来决定放款的额度,而对于信贷员本身来说,由于各自工龄的长短、素质的高低、关注角度的差别不同,对同一笔贷款申请作出一致的决定几乎不可能。
例如,对于同样的借款客户,有的信贷员可能比较关注借款人经营的生意现金流是否稳定,而有的信贷员可能比较关注客户资产的价值。
对于不同的侧重点会产生不同的授信结果。
但是如果使用几个信贷员组成评估小组来调查客户,虽然会得到相对客观的授信额度,但是却造成了人员的浪费,贷款成本的提高。
3、对于一个信贷员审查一笔贷款的行为,由于缺乏必要的监控和管理,很容易出现信贷员和借款客户相互勾结骗贷的行为。
例如,借款人可以通过在贷款成功后给信贷员提成的方式引诱信贷员降低审查的条件,为借款人提供虚假的信息,从而获得贷款。
这种客户与信贷员串通的行为,会大大增加信贷风险,损坏银行的利益。
总之,专家分析法天然存在的缺陷和弊端不得不促使商业银行在开展小额信贷业务时寻求更加准确、客观、高效的风险防范方法,以此来提高放贷的速度和安全系数。
(二)信用评分法
信用评分法是一种预测借款人在未来可能违约或丧失偿还能力可能性的统计方法,该方法从借款申请人的财务报表中选择一部分最能反映借款人财务状况的信息,配合借款申请人的信用历史记录,个人信息等进行系统的统计分析,从而建立起预测性的模型,并赋予各因素一定的分值,最终以一个信用评分来综合评估借款申请人未来的信用表现。
信用评分法是一种比较准确的评估方法,在我国商业银行信贷风险防范中也有一定的应用,只是其对企业财务信息、经营历史、信用记录等条件的合理性非常注重,因此需要不断规范企业的经营模式。
本文仅在理论层面进行比较两种发的优缺性。
信用评分法的优越性:运行成本减低,无需耗费大量人力、物力及时间用于风险评估,提高了风险识别效率,并且可做连续地快速筛选。
在信用评分系统下,一些不贫困但具有高风险的借款者可能被商业银行拒绝,而一些不富裕但安全性较好的借款者则可能会被商业银行接纳。
此外,通过信用评分模型的预测功能,商业银行还可以根据某些历史数据分析预测未来风险的可能性。
因此,可以说信用评分法在拓展正式贷款的深度和广度方面都具有重要意义。
商业银行运用信用评分法对于小额信贷风险进行管理时,主要是要把贷款申请人划分为“信用不好”和“信用良好”两类,因此属于将评分问题与分类分析相结合的研究。
其根本思路是,首先,选择并确认出某些可能影响贷款申请人还款的关键因素;其次,通过数学方法计算出各影响因素相对总体目标而言的权重;最后,根据各影响因素的权重计算出贷款申请人自身状况的综合评分,进而就可大致得出贷款申请人是“信用不好”还是“信用良好”,并作为是否对其发放贷款的重要参考依据。
目前,我国商业银行对于小额信贷风险的管理主要以定性为主,通过收集分析财务信息来判断该企业运转是否正常。
虽然各大商业银行也在积极的开发信贷风险控制系统,但是量化分析能力还是比较欠缺。
从现代银行信贷风险防控发展的角度来看,量化分析越来越重要,而对于小额信贷风险防范来说,虽然使用现代信用风险度量模型的量化分析系统条件还不够成熟,但是已经具备了用信用评分法控制风险的条件。
四、结论
在西方国家,信用评分法被广泛应用于信用卡贷款和个人贷款,与信用卡贷款相似,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也是基于客户信用,并且也具有客户容量大、贷款额度小、期限短、无抵押担保的特点。
但在我国目前现状下,商业银行小额信贷的对象大都是个体工商户和微小企业主,他们的信用记录和具体信息必须通过信贷员的详细调查和经验判断才能得到。
因此,与信用卡贷款相比,信用评分法在我国商业银行小额信贷中的应用效果还存在一定差距,虽然信用评分法在理论上存在一定的优越性,但目前阶段还不能完全取代信贷员的作用,而必须与信贷员的丰富经验相结合,更好地识别和预测信贷风险,才能最终降低小额信贷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