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初探
摘要:目前,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缺失严重,人文素质
教育发展滞后。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高等教育发展
趋势的要求。树立科学育人与人文素质教育相融的教育理念,开展
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党团活动,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在专业
课授课中渗透人文精神,积极营造人文氛围;提高教师人文素质和
职业素养,切实增强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
关键词: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
号:1009-0118(2012)-06-00-02
一、人文素质及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一)人文素质
所谓的“人文素质”,是指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它是
人类文化素质的灵魂,对人的心理意识、情感世界、意志能力、价
值观念、审美体验等都具有决定作用。个人的人文素质的质量是个
人健康发展的结果,提升一个人或者是整个社会的人文素质就能带
动起精神文明的建设,推动物质文明建设,进而促进社会全面健康
发展。人类的人文素质是社会文明和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如果人
类缺乏人文素质,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
发展。
(二)人文素质教育的意义
如今的大学生,理想信念模糊与政治信仰迷惘、诚信观念缺失与道德意识淡漠、自律意识弱化与精神极度空虚、过分注重自我,心理问题日益严重。部分学生表现为过分追求自我和自由过度,不关心集体的利益;经常旷课早退、不勤奋学习,而是一味追求玩乐,弄虚作假。目前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的缺乏,这就使得对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加强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是现代社会发展迫切需要。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良好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有利于大学生形成健全的人格,而且有利于增强大学生的耐挫力和适应能力。师范院校是培养教师的摇篮,加强和提升师范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是学校工作重心所在,关系着学校的前途和发展,对社会和民族培养下一代起着关键作用。重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不仅关系到一个民族的价值取向,更关系到一个民族的尊严和民族的精神。
二、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现状及成因分析
(一)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现状
1、政治信仰迷惘,理想信念模糊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就业竞争压力的剧增,社会上一些腐朽的东西沉渣泛起,侵蚀着人们的灵魂,大学生由于受社会不良环境的影响,使得他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对政治的信仰已经开始趋于多元化、多维化、多层化、立体化发展。他们政治信仰迷茫,理想信念模糊,对国家民族无责任感、使命感,追求享乐主义、拜
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大学生的价值观偏颇,而使他们对约束、要求、评判个人的伦理、价值标准,更多地倾向于金钱和财富,物质财富的追求成为许多大学生主要的时代风尚。
2、诚信观念缺失,道德意识淡漠
由于长期受社会大背景影响,使得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缺乏事业心和责任感,缺乏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生命的价值和意义的看法带有浓厚的功利性,对物质利益和名誉地位的追求毫不隐讳。有的则诚信观念缺失,考试作弊、恶意拖欠助学贷款、就业协议违约等。随着就业体制的转变,师范院校大学生的就业也受到一定的冲击。造成一部分师范院校大学生的道德意识匮乏,加上受到社会不良习俗的影响,言谈举止不文明,道德意识淡漠,不会主动承担责任,极端功利主义、利己主义思想严重。甚至为了自己的狭隘的个人利益,损坏集体利益。
3、自律意识弱化,精神极度空虚
我国高等教育处于改革的发展阶段,各种教育理念还不成熟,师范院校部分课程设置单一,学生在单一专业课程的压力下,缺乏人文素质的培养和引导,使得一些学生不遵守学校纪律,旷课、早退屡禁不止,酗酒闹事,整日无所事事,沉醉于两情相悦、网络游戏和武侠小说。有些学生缺乏社会公德,举止粗俗,公共场所随地吐痰、踩踏草坪、言谈不文明现象屡有发生。大多数学生不能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人生、理想、信念感到迷惑。人生目标不明确,迷失方向精神世界空虚无聊。
4、过分注重自我,心理问题日益严重
目前,部分师范生过分追求自我,注重自我,时时事事以自我为中心,缺乏对国家和社会的责任感,缺乏对他人的同情和关怀,根本不顾及他人的感受。遇到困难就不知所措,心理承受力较差,不能正确面对和处理学业和生活中的挫折和压力。不能正确处理价值观、恋爱观,一旦出现问题,有的学生自卑心理严重,不会调节压力,不与他人沟通交流,导致心理萎靡不振,严重者出现跳楼、自杀。
(二)师范院校大学生人文素质缺乏成因分析
1、由于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和教育模式单一,长期以来受传统教育思想的影响,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极其重视专业课程的教学和专业理论的传授,而忽视教学技能和人文素质的培养。部分学生只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注重考试科目,忽视其他课程的学习,对提高人文素质的活动参与意识缺乏,造成学生的人文素养不高,思想底蕴不丰厚。因此,学生的人文素质和个性发展受到影响,难以适应基础教育改革发展的需要。
2、在市场经济转变的体制下,由于近年市场经济的负面影响,师范院校本身与师范生也受到了很大的影响,产生了急功近利思想。高等师范院校为了争取较高的生源,大批扩招造成学生的基本素质不是很高。一方面师范院校为了提高学校的升学率,长期追求考研率,学生为了考研一味学习,两耳不闻窗外事,在学习活动中对开展的文学鉴赏活动不关注,对人文素质教育不重视。另一方面,
师范生学习为考试,考试为就业。学生片面关注人才市场的需求,热衷于考取各级各类的证书,造成高等师范院校大学生的人文素质教育问题仍然很棘手。(下转第87页)(上接第85页)
三、加强师范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措施
(一)不断在专业课程的教学中渗透人文素质教育
师范院校要重视和加强专业课程的教学,专业课程的教学不仅要教给学生“是什么”,而且要教给学生“为什么”,在传授科学知识的同时,让学生领悟科学精神,掌握学习方法,启发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人文素质教育不单纯靠人文学科知识的传授,在专业课程教学中,灵活的让学生了解国内外学科前沿和专业发展现状的基础上,激发学生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树立为国家繁荣富强奋斗,时时渗透着人文素质教育,且更能深入人心。
(二)开展“人文讲座、感恩教育、谈心交流”三位一体活动师范院校结合自己办学特色,定期聘请实践经验丰富的专家、学者开设人文讲座。通过人文讲座的活动,引导学生读文、史、哲、艺等方面的经典名著,帮助学生认识人类文明的发展历程,熟悉中国和人类面临的重大问题,了解“学高为师,身正为范”的哲理;了解为人为学的风范和人生历程,激发学生积极追求进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在学生的实践活动中,通过学雷锋活动,渗透感恩教育,帮助孤寡老人,关心残疾儿童。通过在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