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题选解_第4章微波网络基础

相关主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4章微波网络基础

此文档最近的更新时间为:2019-6-3019:49:00 第4章微波网络基础

4.5习题

【1】为什么说微波网络方法是研究微波电路的重要手段?微波网络与低频网络相比较有哪些异同点?

【2】表征微波网络的参量有哪几种?分别说明它们的意义、特征及其相互间的关系。

【3】二端口微波网络的主要工作特性参量有哪些?它们与网络参量有何关系?

【4】求图4-17所示电路的归一化转移矩阵。

图4-17习题4图

Z

(a)

其【解】同[例4-9]见教材PP95求图4-9长度为的均匀传输线段的A和S。

图4-9长度为的均匀传输线段

【解】:

从定义出发求参数,定义为:

UAUAI

1112122

IAUAI

1212222

先确定A矩阵。当端口(2)开路(即I

20)时,T2面为电压波腹点,令U2U m,则

U

mjj

U1eeUcos,且此时端口(1)的输入阻抗为Z in1jZ0cot。

m

2

由A矩阵的定义得:

A 11 U

1

U

cos

IU/ZUcossin

11in1m

Aj

21

20 I 2 UUjZcotUZ

20200

m I

2

1

第4章微波网络基础

UU

mm 当端口(2)短路(即U20)时,T2面为电压波节点,令2,2

UU,则

22

U

mjj

U1eejUsin,且此时端口(1)的输入阻抗为Z in1jZ0tan。

m

2

由A矩阵的定义得:

UjUsin

1m

AjZ

120

IUZ

200

m

U

2 sin ,A

22

I

I

cos

m

m

1

II

20

U

2

cos

也可以利用网络性质求A

12,A22。

由网络的对称性得:A

22A11cos

再由网络可逆性得:

2

AA1cos1

1122

AjZ

120

Ajsin/Z

210

s in

于是长度为的均匀传输线段的A矩阵为

A

cosjZsin

0 jsin/Z cos

如果两端口所接传输线的特性阻抗分别为Z和Z

02,则归一化A矩阵为

01

A

j ZZsin

020

cosj

ZZZ

01

0102

ZZsinZ

010201

ZZ

002

cos

当Z ZZ时

01020

A c osjsin jsincos

【6】(返回)求图4-19所示π型网络的转移矩阵。

I

1

Z I2

V 1

Y Y V

2 图4-19习题6图

【解】(返回)

计算的方法有两种:

方法一:根据定义式计算;

方法二:如下,分解的思想。

思路:分解成如图所示的单元件单元电路,之后利用级联网络转移矩阵。

2

第4章微波网络基础

I 1 Z I I

I

212

V 1 V

2

V Y

1

V

2

转移矩阵的关系式为:

UAUAI

1112122

IAUAI

1212222

根据电路理论,得出两个子电路的电压电流关系,并与定义式对比后得出两个子电路的转移矩阵A1和A2分别为:

UUIZUU

12212

IIIYUI

12122

1Z10

AA

12

01Y1

总的电路为三个单元电路级联,所以总的转移矩阵为:

A

total 101Z101Z10

1

YZZ

2 Y101Y1YYZ1Y12YYZ1YZ

3

第4章微波网络基础

【7】求图4-20所示电路的Z矩阵和Y矩阵。

I 1 L I

2 I

1

L L I

2

V 1

C V

2

V

1

C V

2 (a)(b)

图4-20习题7图

【解】(返回)

I 1 Z

1 Z

2

I 2 I

1

Y

1

Y

2

I 2

V 1 Z

3

V

2

V

1

Y

3

V

2

(a)

先根据定义计算形如上图电路的阻抗矩阵为:

Z ZZZ 133 ZZZ

323

将(a)图与之对比,得(a)图阻抗矩阵为:

ZjL,Z0,Z 123

1

jC

jL

11

jCjC

11

jCjC

先根据定义计算形如上图电路的导纳矩阵为::

IYVYV

1111122

IYVYV

2211222

IY(YY)

1132 YY(YY)

11V0132

VYYY

2

1123

IY(YY)

2231

Y

22V0

V1YYY

2123 1

IYYYY

13121

YY

12V01

11

VYYY

1

2123

YYY

231

IYY

212 Y

21V0

V2YYY

1123

11

在(a)图中

1

Y,YjC,Y

132

jL

,代入上式得:Y()

a

jLjL

11

jC

jLjL

(b)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