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文学奖作品选读 蛙 读后感
高二年级作文-蛙的读后感
高二年级作文-蛙的读后感最近在读一本莫言的新长篇《蛙》,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
下面橙子为大家介绍蛙的读后感,一起来看看吧!蛙的读后感篇1这部作品是莫言的最新著作,之前看过介绍和别人的书评,知道大体内容是讲述计划生育的发展史,作者以第一人称叙事,主人公是“我”的姑姑。
暑假里很热,心态很浮躁,看理论性的书籍也看不进去,于是乎读读小说吧。
用了一天零一上午,看完了《蛙》。
看了前面的一篇书评,是莫言的一个好友写的,自然颇多溢美之词。
我没有很深入的思考,初步的感觉就是这部小说在莫言的作品中显得很另类,《蛙》的风格与之前的作品风格迥异。
莫言以前的作品多选取历史化的叙事,从《红高粱》到《丰乳肥臀》,故事框架置于时代历史的潮流之中。
此次的《蛙》更像是直刺现实,一直写到当下,风格似乎突变。
与风格突变相结合的是叙事的形式。
莫言绝对是一个创作天才,他能展示给你任何意想不到的艺术形式,极力拓展你阅读小说的想象空间。
《蛙》是一部小说,但从形式上来说,又不仅仅是一部小说,这部作品融合书信、小说、话剧等各种艺术形式,在形式上做足了文章。
书信体的使用,增加了故事的真实感。
形式上,这部小说是作者把故事讲给给杉谷义人先生,是两个人的对话,但这是一部小说,读者绝非杉谷义人一个人,而是众多读者阅读莫言跟杉谷义人的对话,其实只有莫言的单向讲述。
杉谷义人也许是作者虚构的一个故事中人,即便他是真的存在,也不影响莫言的单向叙述。
这样所有的读者被置于阅读一个人对另一个人的信件的过程,这个书信体一下就把读者拉入现实之中。
小说最后的话剧承载着故事的结尾,也是莫言给杉谷义人承若的最终展现。
一方面完成了书信中的交代,即莫言跟杉谷义人一直承若的剧作;另一方面,这几幕话剧也完成了整个故事的叙述,将同一时空内的人与故事统一到小说中来,完成了书信中未及出现的场面。
蛙莫言作品的读后感3篇
蛙莫言作品的读后感3篇蛙莫言作品的读后感1蛙和人类是同一个祖先,蛙和娃同音,为何造人的女神叫女娲,娲与蛙同音都说明蛙与人类不可分割的感情与联系。
刚刚看完莫言的著作《蛙》,此刻内心感触良多。
人性中有太多的摇摆不定的因素,到底何谓善何谓恶?姑姑在这个故事中扮演着这样的一个角色,善非善,恶非恶,是恶魔又是圣母。
她的双手上沾的鲜血,既是对姑姑圣母的见证,又是姑姑无情的千万个鲜活的生命扼杀的证据。
读到后来,姑姑的忏悔,姑姑所受的折磨,我开始慢慢同情她了。
她有什么错,她所做的都是对工作负责的体现,都是对国家对党的忠诚。
如果她不做,也会有其他的人做的。
对于这样一个坚强的女人,对蛙却有无尽的害怕和恐惧,看出了姑姑对所做的时的后悔和忏悔。
我和姑姑一样是个相信命运的人,不,姑姑是后来才信命的,所有高密乡东北村的人都信姑姑是嫁给皇帝做皇后的料,可是封建制度已经过去了。
大家相信姑姑所嫁的人肯定非富即贵,姑姑的第一个男友王小倜虽然没有高官厚禄,但是飞行员的身份也让大家觉得幸运,可是这样的一个人却抛弃了姑姑,自己逃到了台湾。
后来与姑姑在__时期有着说不清是干系的杨林工作地位和姑姑也是十分的相配,但是姑姑拒绝了。
我一直以为姑姑一定会和秦河在一起的,秦河对姑姑的爱,有目共睹,姑姑没有结婚他就一直等,姑姑结婚了,我以为他和王肝一样病也好了,但是他还是没有放弃过,是否正如《海上钢琴师》那样,一个人习惯了一样东西一样事,便不敢也不愿意再接触其他的了。
秦河习惯了爱姑姑这样的一个女人便不再看其他的女人。
姑姑和郝大手的结合是命中注定的,郝大手通过泥娃娃的制作满足了姑姑对自己所做的错事的忏悔。
他们三个人一起是最合理的组合。
蝌蚪,一个作家,对他唯一一点好的印象就是他依旧还在怀念他的前妻王仁美。
我可以感觉到他的无奈,他不爱小狮子,一点也不。
只是他有女儿需要照顾,以及姑姑的再三撮合,作为对姑姑的尊敬,他不好拒绝。
和小狮子的散步他感觉是在履行义务,权利大家都喜欢使用,可履行义务是所有人的无奈之举,陪妻子是作为丈夫的一项权利,而蝌蚪把它当成义务去做,我们可以了解他对小狮子的感情只是尽一个丈夫应尽的义务。
《蛙》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
《蛙》的心得体会推荐6篇《蛙》的心得体会篇1“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在很久之前,古人们就发现了阅读的重要性。
没错,读书固然重要,少年强则国强,它是使一个国家繁荣富华的动力。
但是与那些电脑,电视比起来,读书显得较为乏味,字字都要去一个个去认,句句都要一句句去理解,意思也要一段段去思索,没有生动形象的画面,没有悦耳的音乐,还真是有点“难”!但是我们要始终记住,读书是不能被任何东西替代,因为它可以改变锻炼人的思维,培养人的学习能力,甚至可以改变人的命运。
“以铜为镜,可知仪表;以古为镜,可晓历史;以天为镜,可知风云;以木为镜,可断春秋;以书为镜,可知真我!”读书是一种享受,当你打开一本书时,会听到各种各样的声音:有智者娓娓的谈心,有勇士激昂的呐喊;有恬美如秋月的小夜曲,有壮烈如大潮的交响乐;有春花凋零的叹息,有小鸟归巢的啾啾声……通过阅读使我懂得坚持不懈。
在《鲁滨逊漂流记》中,鲁滨逊以其坚持不懈的精神在孤岛独自一人生活,那里处处都充满了危机,可他却咬紧牙关,知难而进,永不退缩。
正是他这种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我,使我做事从不半途而废,坚持不懈地做好每件事。
通过阅读使我懂得了什么是爱,什么是被爱。
《爱的教育》里记叙了人间多姿多彩的爱与回报,其中有友情之爱,亲情之爱,爱情之爱,让我知道了爱的含义,爱的博爱,更明白了感恩的可贵,我要把这份爱传递给每个帮助过我的人。
通过阅读我学会了热爱生命,也懂得了挫折是成功之本。
在《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保尔在上战场前曾说过一句话:“人最宝贵的是生命,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首往事的时候,不因虚度年华而悔恨,也不因碌碌无为而羞愧;这样,在临死前他就能够说‘我的整个生命和全部精力都献给了世界上最壮丽的事业——为人民的解放而斗争!”我想,人应该有远大的理想,有了理想就要行动,行动了就要尽力,才能终生无悔。
保尔是一个永远的人生强者,他有一颗为了实现理想而拼搏的恒心,有一种对生命的热爱之情,无论他遇到什么挫折困难,都勇于去面对,不会放弃生命。
读《蛙》有感(精选30篇)
读《蛙》有感读《蛙》有感(精选30篇)读《蛙》有感篇1对于莫言这个大文豪,相信大家一定再熟悉不过了吧?莫言,这个名字可以说是家户喻晓了,因为他是我们中国的“文坛泰斗”、“文坛上的拿破仑”,是我们中国文学的骄傲。
因为,他于二零一二年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因此,他的获奖作品《蛙》也风靡一时,成为莫言最有名的作品之一,因为这本书即获得了国际性的诺贝尔文学奖,也获得了国内性的文学大奖——矛盾文学奖。
所以,老师强烈推荐我们一定要去阅读《蛙》这本巨作,老师说了读完以后会有所收获的。
我正想着星期六日再去买来看,哪知下午放学回到家时,妈妈就微笑着递给了我这本厚厚的长篇小说——《蛙》。
在交谈中,我才得知妈妈在这本书刚出版时就买来看了,之前之所以没有拿出来给我阅读,是因为这本书的意境很深奥,不容易懂。
现在,我上六年级了,应该看得懂了,所以妈妈就拿给我看了。
我欣喜若狂,捧过书,怀着激动的心情读完了这本长篇小说。
读完之后,我感悟良多,受益匪浅,心里有一种说不出来的感受,浓浓地糊在了我的心头。
《蛙》这本长篇巨作通过讲述莫言那个从事妇产科工作的乡村女医生姑姑整一个人生的经历以及前半生和后半生截然不同的待遇,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后的生育史,说明了计划生育这一国家政策的严重错误性,也让我们看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到六十年之间的复杂历史过程。
这本长篇巨著引起了我心灵极大的震撼,那位饱经风霜的姑姑,被计划生育政策折磨的死去活来的妇女,让我拥有了对生命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生命是多么的可敬可贵啊,一株花、一棵树、一丛草,都有着顽强的生命力;飞蛾扑火虽然无知愚昧,但也展现了生命的梦想力及奋斗精神,对于飞蛾扑火,我们大可不必抱着耻笑的态度,我们完全可以学习飞蛾那种勇于奋斗的精神,那不正是生命的意义之处吗?如果吃饱了睡、睡饱了吃,只知道吃喝玩乐,那么请问活在这个世界上还有什么用处呢?生命并不注重长短,而是注重生命这颗明珠的价值,也就是说能为这个世界付出多少贡献。
读茅盾文学奖作品《蛙》有感
读茅盾文学奖作品《蛙》有感店铺:你们有没有看过《蛙》这篇文章,这是第八届的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它讲述的故事跟计划生育息息相关。
下面就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篇《蛙》读后感。
于我而言,获茅盾文学奖的作品比获诺贝尔奖的作品有吸引力些。
比如莫言的《红高粱家族》,就没有《蛙》更入眼。
《蛙》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塑造了一个“姑姑”矛盾的形象:既是接生过七八千个孩子的妇产科医生,也是夺去了两千多个生命的计划生育委员会主任。
自己没有孩子,却接生过近万的孩子;作为一名无神论者,晚年时还是给那些没能来到世上的孩子们立牌位,会害怕寄托着亡灵的青蛙。
在天性与使命间,“姑姑”的选择是使命。
“姑姑”是有着接生的天赋的,一双手让人心安,她也乐于做一名妇产科医生,在国家鼓励生育时劳心劳力;而当第一个计划生育高潮到来时,国家需要控制人口时,她动员全村人响应号召,对于顽抗到底的抵制分子“残酷”镇压,自己的侄媳妇也不例外。
打胎成了她不得不做的事,就算背负骂名也不退缩。
基层工作人员其实是很难做的,百姓有时不买账,上级不理解执行的困难,做得好不会说什么,出了事就得找基层负责任,属于两头受气的人。
尤其是以前搞计划生育的,那是被人痛恨和唾弃的,但这位姑姑做到了这一点,坚持了这么多年挺不容易的。
《蛙》中反映的一个主题是人口控制。
蛙,或者是“娲”,人的繁殖到生长都与蛙相似,人类从一点到无数个小点。
原始人进化地是如此艰难,但现在人类已经充满了地球的各个角落。
如果不加控制,更是人满为患。
中国近代上控制人口的方式主要是战争,每隔一段时期总是会有战争减员,再伴之饥荒、洪涝旱灾等,人口少了才能安定下来时。
而休养生息之后人口又增加,到一定程度又会减员……现在的计划生育比战争更温和些吧。
只是有些遗憾,听说自己以前有个弟弟不在“计划”之内,到底没来到世上。
现在的生育政策又放开了些,与经济的发展、社会承载力的提高有很大关系,也是怕以后的劳动力不足。
但还是计划着的,不会再随便生了。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期的一部长篇小说。
全书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观看《蛙》小说的个人读后感800字1看完了莫言的《蛙》,不愧是获奖作品,写的很好,对人物、事件的描述,生动、逼真,像是把现实的场景做了特写放在了你的面前。
这个作品与其说是小说,不如说是中国计划生育在群众生活中、在历史中做了真实的记录。
因为我了解到一些计划生育的实际情况,这部小说并没有夸张,而现实情况其实更加夸张。
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很难进行褒贬,对个人绝对是惨无人道,但是对国家看起来像是好的,事实上究竟是不是好的,历史与未来也难以评判。
但是中国人对生命的追求、对根的延续这种情节,又那么特殊,它并不是愚昧或者封建,而更像是一种本能的图腾。
通过计划生育这个主线,又描述了人物心理,以及相关的社会变化。
在平实的文字下,却充满了各种讽刺。
尤其是老同学见面的寒暄与对白,太常见了,平时里,人们真的就是这样说话,但是在这本书里,看起来却是那么讽刺,感觉人与人之间怎么就变成了这样呢?后面的话剧,一幕一幕,显得更加怪诞与意识流,也扣住了主题“蛙”,这个粘腻与怪诞东西,与计划生育之间莫名其妙的关系,让人感觉计划生育像蛙一样奇怪、粘腻、甚至恶心,可能这个是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情无法诉说的形容。
姑姑这个形象,是那个年代很多正面人物的理想代表,人们那时的理想就是要做一个她这样的人,作品表达了不同历史背景下,人物命运的变化。
人的思想意识决定人的命运,人的思想意识又来自外界对她的灌输?这个就是人物的悲剧人生。
在特定的时代背景下,人即便有一些独立思考能力,这个能力也是微弱的,更加容易受到影响和左右。
真是个奇怪的世界,时代与人物彼此构造对方,人物有时厌恶这个时代,想摆脱这个时代,又依赖这个时代,又构成了这个时代,最终实际上还是最喜欢自己的这个时代。
莫言《蛙》读后感800字7篇最新
莫言《蛙》读后感800字7篇最新读了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莫言的一篇长篇小说《蛙》,该小说属于莫言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曾经获得过获得过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莫言《蛙》读后感800字7篇,希望对你有用,仅供参考!莫言《蛙》读后感800字篇1读了莫言获诺贝尔奖的作品《蛙》,起初读了半本后有点读不下去了。
说实话,感觉文字上写得有点糙。
这本书是近年的作品,反映的中国的生育特别是计划生育问题,应该说,莫言在写作这个主题时,他从历史的切面入手,虽然迂回,但很有韧度。
他塑造的姑姑形象,虽然白描性的手法并未使人物形象更鲜明更有突破意义,但通过这样一个人物的描写,通过她的人生经历将中国原始崇拜性质的生育问题得到鲜活的揭示,这是莫言的价值和意义。
作品后面提到了诸如三聚氰铵毒奶粉、大头婴儿等近年社会现实,说明莫言还是位直面关注现实问题的作家。
在今天生活中,文学愈益边缘化,上世纪八十年代的风光不再,因而,作家们渐渐退出了舞台。
但不可忽视的是,还有作家在坚守和探索。
从这个意义上说,莫言是可贵的。
作为一位身具农民气质的作家,他没有远离土地,仍然接地气的作家,在中国目前的浮躁文化背景下,就更显难能可贵。
事实上,他的作品,更好的作品是《丰乳肥臀》(书名是出版机构的恶俗所致),我身边不止一位朋友赞扬这部作品。
我们更熟悉的是他的《红高粱》,因为电影。
尽管对莫言最近为了准备去领奖,而学跳舞选燕尾服之类的消息,让人有点坏了胃口,但作品还是值得研究的。
虽然莫言的作品,黄色气息重些,因为他压根不是给中小学生写作的。
最近我们做中学生书目,选了他当年在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他的作品精选集,里面多是短篇,还是比较适合学生阅读的。
听说,人教社在他获奖后紧急编教材选他作品,也是参考的这个本子。
事实上,正如我那天在微博上所说,莫言之外,中国当代并非没有好作家。
比如,韩少功、刘亮程的文字就非常好,一笔笔让人看到好作家的成色,毕飞宇和余华的小说则让人能感觉到才华在文字底下悄悄流动,(可惜余华《兄弟》是败笔)而阎连科的小说更能代表中国作家的高水准,读其作品,能让人看到作家的风骨,以及荡气回肠的无奈与抗争。
莫言《蛙》个人读后感作文多篇
莫言《蛙》个人读后感作文多篇《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小说。
全书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莫言《蛙》个人读后感作文,希望能帮到各位。
莫言《蛙》个人读后感作文1在读《蛙》之前,我读过莫言的《生死疲劳》和《丰乳肥臀》,这两本长篇小说留给我的印象至今仍旧十分深刻,但那时候也并没有细究这两部小说的深层含义,直到最近读了莫言的《蛙》,并结合了许多网友的理解与读后感,好像有种茅塞顿开的感觉,对著名的长篇小说《蛙》有了更进一步的理解。
莫言的小说,有很多都是与动物有关的,比如《生死疲劳》里的主人公,就是在被枪毙之后经历了成为动物的六世轮回(最后一世是成为了人类),而《蛙》里的“蛙”也有着极其丰富的内涵。
在高密东北乡,蛙就是这个偏僻落后地区的“图腾”,在许多重要的情节中都有着蛙的身影;其次“蛙”与娃谐音,又与孩子啼哭时的声音及其相似,有对新生命降临的礼赞,又有对扼杀生命的哭诉;再者,“蛙”与女娲造人的“娲”也是谐音,表现了姑姑万心在前期作为一名妇产医生的赞美;另外,“蛙”其实也与“我”万足(蝌蚪)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作为姑姑故事中的转述者与见证者,在姑姑被批斗时采取观望的形式,明知道计划生育抓得严还纵容自己的妻子怀二胎,最后搞得一尸两命,然后续娶了一个老婆、升官之后还对生儿子来延续香火的事情念念不忘,妻子主张了借腹生子的主意后之后心安理得地享受着老来得子的欣悦;最后,“蛙”也是死去的婴儿的化身,在国家宣布执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广大农村地区众多的未曾降生的婴儿都被姑姑带头阻止其降生了,在姑姑被宣布退休的那个晚上,喝得酩酊大醉的姑姑倒在了一篇洼地,洼地的癞蛤蟆、青蛙呱呱呱地叫着,姑姑想要逃离但始终摆脱不了蛙声的追逐,直到遇到了一个民间泥塑艺人,也就是后来的姑丈,通过姑丈的手将未出生的婴孩的形象捏成泥人,来弥补她对那些孩子的愧疚。
在现在看来,这本书能够出版简直就是一个奇迹,因为从某些层面来看,《蛙》是对主流的计划生育政策暗含着批判意味的,但对于当时的社会大环境来说,计划生育政策是必须要实行的,因为在当时的农村地区,家家户户都认为多子多福,生了儿子就能防老,没有儿子的家庭会受到当地人的排挤与非议,于是大家都放开了生养,造成了中国人口基数过大的局面,这时候的计划生育无疑是阻止这种滥觞局面的最好的方式。
《蛙》读后感(13篇)
《蛙》读后感(13篇)《蛙》读后感1今天终于看完了的《蛙》,感觉很平淡,像一个人在唠唠叨叨的讲述自己人生的往事。
一个能得诺贝尔奖的大师写出的作品就像是刚入门的新手似的',毫无欣赏性。
一,故事很平淡,叙述也很平淡,而且主角并不明朗,到底是“姑姑”还是“蝌蚪”?二,人物性格描写也不突出,甚至自相矛盾。
难道这是得“茅盾文学奖”的原因?文中的人物大都没受过高等教育,却有时能出口成章。
故事中的人物好像都有精神病。
三,有几处细节未交待清楚,例如“小狮子”为要孩子假装大肚子四,文中对“蛙”及“婴儿”的描写确实有些“魔幻”,但我觉得更多的是“魔”,是精神病人的眼中世界,由此我怀疑莫言是否受过什么刺激,而“蛙”则是他在不正常的状态下写成的。
五,文中以文学后辈“蝌蚪”对“杉谷义人”所写书信的形式来写作,确实有对“诺贝尔文学奖”献媚之嫌。
总之,这是一本不值得阅读的破书。
后记;只看过莫言的这一部作品,或许评价有偏颇,待看过其更多作品后再对莫言评论吧。
但《蛙》确实写得太平淡,包括文字。
不能算是一部好作品。
《蛙》读后感2我在妈妈给我买的《满分作文》里看见了《“买”蛙》这篇作文。
这篇作文写了小作者用自己准备买文具盒的钱去买了几只青蛙的故事。
故事讲,“呱.呱.呱”,一阵青蛙叫声把他吸引过去。
他看见路边有好几个卖青蛙的摊,青蛙被人们抢购着。
这些捉害虫的小生灵马上成为人们的美餐。
看到这些,他想冲上去与卖青蛙的人评理。
而他并没有上去评理,他知道是没有用的。
他想:“我有五元钱的零用钱,对,买五元钱的青蛙。
”于是他提着篮子,来到青蛙摊,拿出他仅有的`五元钱,说:“买五元钱的青蛙。
”卖蛙人准备杀青蛙,他说:“不用你杀。
”他把青蛙放在篮子里,提着走了。
把它们放在了小溪边。
小作者保护动物,肯于牺牲自己的零用钱,是非常感人的。
他的这种保护小动物的思想品质,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蛙》读后感3有幸拜读了诺贝尔得主莫言的小说《蛙》。
内心有所感触,它是以第一人称通过书信方的来讲述姑姑一一一个农村接生员的一生经历反映了解放后几十年间中国社会的变化,更加深入的剖析了部分吃公家饭的人面对一胎的种种无奈!总的来说这是一部写得很好的小说,小说的构思很合理,思路很清析,一篇短短的小说竟能把中国不同时期的大环境在他的聊聊数语中活生生地呈现在世人的面前。
莫言著名小说《蛙》的观后感600字5篇
莫言著名小说《蛙》的观后感600字5篇《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21世纪初期的一部长篇小说。
全书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
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莫言著名小说《蛙》的观后感600字,希望能帮到各位。
莫言著名小说《蛙》的观后感600字1《蛙》为中国当代作家莫言重要作品,出版于20年,《蛙》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讲述了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也反映出中国计划生育的艰难历程。
该书秉承了作者乡土文学的一贯风格,以细腻的笔触、朴实的文字落脚于中国社会的一隅。
《蛙》接近历史现实的书写,主要讲述的是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姑姑”的父亲是八路军的军医,在胶东一带名气很大。
“姑姑”继承衣钵,开始在乡村推行新法接生,很快取代了“老娘婆”们在妇女们心中的地位,用新法接生了一个又一个婴儿。
“姑姑”接生的婴儿遍布高密东北乡,可丧生于“姑姑”之手的未及出世的婴儿也遍布高密东北乡。
姑姑一面行医,一面带领着自己的徒弟们执行计划生育政策。
让已经生育的男人结扎,让已经生育的怀孕妇女流产,成了“姑姑”的两件大事。
《蛙》是一部写实主义作品,它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
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
对于万心来说,却必须做到统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
读《蛙》,读者会时时感到残酷:一是小说情节和人物命运的残酷,另一是莫言客观冷静地书写他人灵魂深处极致痛苦的残酷。
《蛙》延续了莫言对小说结构、叙述语言、审美诉求、人物形象塑造、史诗般反映社会变迁等方面的执着探索,在整体上达到了极高艺术水准,也是近几年中国原创长篇小说中最重要的力作之一。
莫言的长篇小说《蛙》的中心词是“计划生育”,但这只是浅层表象,在这一中心词背后,隐藏着的是莫言对生命(生殖、繁衍)的由衷敬畏和顶礼膜拜。
读《蛙》有感
读《蛙》有感读《蛙》有感当品味完一本著作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是时候写一篇读后感好好记录一下了。
你想知道读后感怎么写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蛙》有感,欢迎阅读与收藏。
读《蛙》有感1今天,我在读书的时候意外地看到了这样一篇很有哲理的小故事,忍不住想在这里和大家分享一下:从前有两只小青蛙,溜到农民的房子里玩。
它们站到一个坛子沿上跳舞时,不小心掉到了里面。
里面装的是黏糊糊的黄油,它们想跳出来,油太黏,想爬出来,壁太滑。
青蛙A终于放弃了。
而青蛙B呢?它想,今天真糟糕,怎么都出不去。
可是,还是再游游吧,也许会找到办法。
就在它几乎划不动的时候,后退碰到坚实的固体。
原来黄油再它不停搅动下凝固了。
后来,青蛙B 踩在黄油上跳出了坛子,独自回家了。
读了这个故事,让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一个人不论做任何事情,都要有坚持不懈,永不放弃的精神,只有这样才能创造奇迹!读《蛙》有感2一株漂亮的红玫瑰以为自己是花园里最美的花而感到骄傲,但它发现人们只站在远处欣赏它而从不靠近。
原来,在它旁边一直蹲着一只又大又难看的青蛙。
红玫瑰非常生气,命令青蛙立即从它身边消失。
青蛙顺从地离开了。
没过多久,青蛙经过红玫瑰身旁,惊讶地发现它已经凋谢,叶子和花瓣都掉光了。
青蛙说:“你看起来很不好,发生了什么事?”红玫瑰答道:“自从你走后,虫子每天都在啃食我,我再也无法恢复往日的美丽了。
”青蛙说:“当然了,我在这里的时候帮你把虫子都吃掉,你才成了花园里最美丽的花。
”玫瑰虽然艳丽,但少不了青蛙的帮助;青蛙虽然丑陋,但可以让玫瑰展现无穷的美丽与风采。
是的,任何成功的背后总会有许多“支持者”,这些“支持者”看似无关紧要,但它们都为最后的成功立下了汗马功劳,没有这些“支持者”,任何成功都是虚伪的,都是靠不住的。
我不禁想起了冰心的一首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它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它的芽,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
”正如诗中提到的,花的成功引来了人们惊羡的目光,却忘记了花的艳丽是因为它的芽做出的巨大贡献,没有芽的牺牲就换不来花儿的美丽。
《蛙》读后感范文(通用28篇)
《蛙》读后感范文(通用28篇)《蛙》读后感范文(通用28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是萌生了不少心得,现在就让我们写一篇走心的读后感吧。
那么我们如何去写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蛙》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蛙》读后感篇1读完了两遍莫言著作《蛙》,每一次读完都是不一样的收获,第一次读完后我想的是陈鼻,第二次读完后我想到的是姑姑。
这次读完《蛙》我合上书脑子里谁都没有出现,似乎一切很朦胧,也像是在思考什么。
一开始我真的觉得挺好看的,所以才会坚持看下去。
看到姑姑的执着,心里既是敬佩又是难以理解,这么坚持的一个人,坚持是不是意味着少了很多人情味?看到王仁美死了,我哭啊,半夜三更在自个床上拿了本书抹着眼泪,有点傻劲。
可是我真的伤心的哭了,你说一个天真的王仁美,只想再要个孩子而已,而那个孩子已经在肚子里5、6个月了,都成形了呀,却要被硬是拿出来,扼杀掉,悲剧的是,连王仁美一同去了,多么美好的生命,在当时的政策和医术下,就这样走掉了。
真心心痛。
这时候,还真恨那个姑姑啊。
最不理解的是,我觉得书中的小跑对王仁美,并没有王仁美那么爱他,而是在王仁美走了之后,用一种怀念、思念来想念他的好。
王仁美不值得啊!更是娶了小狮子后,被小狮子“荡漾起伏”的胸给征服了。
王仁美是天真、没有心眼的。
小跑是有思想的,也许在这一点上小狮子跟贴合他。
结果,到了晚年,姑姑开始“忏悔”了,毁了多少孩子啊,用一种迷信的方式、疯傻的行为来弥补自己当年几近疯狂的举动。
国家是要感谢她的,她是为国家奔波前后的、她心里只有国家这一个政策。
可晚年,她还是忏悔了,站在人性的角度,她怕了。
年轻时,她是“大我”,晚年了,她回归了“小我”。
这是多么矛盾的一对结合,以至于她内心的纠结把她整得有点痴了。
书中还有一些“痴傻”之人,痴傻之人自有可敬之处,他们的感情更为单一、纯洁,目标更为明确。
作为一个正常人,都是有矛盾的、有犹豫的、有退缩的、有点自私的。
阅读《蛙》后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
阅读《蛙》后的心得体会(精选13篇)阅读《蛙》后的篇1《蛙》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蛙》是莫言酝酿十余年、笔耕四载、三易其稿、潜心打造的一部触及国人灵魂最痛处的长篇力作。
小说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四封长信和一部话剧构成,讲述了姑姑——一个乡村妇产科医生的人生经历,在用生动感人的细节展示乡土中国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的同时,毫不留情地剖析了当代知识分子卑微的灵魂。
以前对莫言知之甚少,乘着诺贝尔文学奖的热潮才对他有所了解。
莫言自八十年代中以一系列乡土作品崛起,充满着“怀乡”以及“怨乡”的复杂情感,被归类为“寻根文学”作家。
莫言的作品深受魔幻现实主义影响,写的是发生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传奇”。
莫言在他的小说中构造独特的主观感觉世界,天马行空般的叙述,陌生化的处理,塑造神秘超验的对象世界,带有明显的“先锋”色彩。
他的作品被译成多国文字,日本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大江健三郎曾认为,莫言是中国问鼎诺贝尔文学奖的人选。
20__年,法国图书沙龙,莫言、李锐和余华三位作家获得“法兰西艺术与文学骑士勋章”。
20__年10月11日,莫言获得20__年诺贝尔文学奖,成为中国第一位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本土作家。
网上有人这样评价他:“莫言可能是当下中国文坛最博大、勤奋的作家。
博大源自其尝试的写法多而宽,充满试验性的创新精神,其笔法汪洋恣肆、气势蓬勃、自由率性。
勤奋源自其写作的数量和质量之积,也源自其不懈的开拓精神,就中国当下而言,无人能出其右。
”小说的名字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
听说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
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5篇
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5篇《蛙》是中国作家莫言创作于_世纪初的一部长篇小说.全书由四封长信和一部九幕话剧组成,是第八届茅盾文学奖获奖作品.这里给大家分享一些关于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大全,希望能帮到各位.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大全1其实第一次读这本书,是莫言得诺贝尔奖前夕.那时候《白鹿原》电影正火热,激情的床戏海报,吸引了很多眼球.谁料评论都说不如小说写得好看.联系到山楂树之恋的失败移植,我觉得有必要看看《白鹿原》小说.不读不要紧,一读就彻底上瘾.开头一句话就扣人心弦,层层相扣,结合国共两党的故事,写得非常引人入胜.那时候对茅盾奖有了全新的认识,看来这帮评委不是吃白饭的,好歹能慧眼识珠.于是遍历了所有的茅盾奖,一个个下载下来看.怀着白鹿原的期待,结果对很多小说开头很失望.尤其以蛙难读,前两页几乎有数十人登场,看得头昏眼花.于是作罢.偏偏这人,又得了诺贝尔奖.我擦,我的品味总不见得无法品味出诺贝尔奖吧.于是又翻出来看.这次慢慢的发现,这小说跟LOST一样,一上来N多人看似无趣,其实是铺垫,围绕他姑姑讲了很多60年代的事情,红卫兵的故事,饥荒的事情,计划生育.其实很多年轻人对一些政策很愤青,往往纸上谈兵.可是用小说,人性的`眼光去审视过去的现象,才知道这些政策真正达到了什么效果,什么反作用.小说也很残忍,把他老婆活灵活现的形象描述好,然后把她弄死.这是不是事实不要紧,但是只要是偶然的,就必然会发生.这让人深省,做任何决定的时候,务必要思考尽可能的全面.虽然现在是新时代,老陈旧的思想依然很有市场.我们要时刻铭记,没有谁可以超越法律,法治国家的大趋势不会变.就像故事里,姑姑拼死咬牙要为党牺牲一样,她只是过去式,她只是拿着党的大旗去干非法的事儿.所以,任何都不要超越法律,人不能指挥一切,人人都要遵守法律制度下行事.从某种程度上讲,我挺满意党的觉悟的,现在的社会虽然很乱,经济不好,可是一直都在往正确的方向进步.愿咱们国家越来越开放.包容.自由.民主,也愿咱们将来有生之年能亲手推动国家往这个方向进步.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大全2《蛙》通过描述姑姑的一生,既展示了几十年来中国乡村生育史,又毫不避讳地揭露了中国在生育问题上的混乱景象.不知道你们对计划生育这件事是什么印象,我小时候的同伴基本都被罚过款,虽然那个时候几百块钱真的很值钱,但幸好大家都是在出生后才被罚款,并没有耽误来到人间.就在差不多十几年前,我在村里还会听说某某家姑娘为生二胎而躲回娘家,关键是娘家这边搞计生的人也会时不时来〝抓捕〞她,听得我真是为她捏一把汗,也特别不理解为了多生一个孩子何必冒这么大风险._年我当大学生村官在镇里负责的就是计生工作,不过那时候计划生育政策基本名存实亡.我们每月只负责统计辖区内出生多少孩子,政策内的正常上户,政策外的需要交罚款,然后上户,后来罚款也是可以分期付的,也就是你先交个首付,孩子就可以上户.当时我就发现个现象,超生这件事基本是发生在两类极端的人身上,一类是特别有钱,即便交罚款也不是问题,一类是比较穷的农村,反正交点儿罚款就可以给孩子上户,而且扶养孩子的成本也不是很大,所以多生一个也无妨.反而是我们镇上那些〝中产阶级〞,像公务员.事业单位工作人员,他们收入较高且稳定,愿意为了孩子投入教育成本,而且也有能力,但因为政策不允许,恰恰生不了二胎.也幸好,随着集体经济向私有经济的转化,随着数亿农民获得了流动和就业自由,独生子女政策已难以落实,最终,二胎政策全面放开.再说到姑姑,她意志坚定,忠于党和国家,她工作几十年来接生近万个孩子,也有不少生命还未见到世界的光明就被她堵死在黑暗中.她一面接生,一面〝杀生〞.书中写了几个孕妇为了逃避姑姑的〝追杀〞,有的跳进河里逃生被淹死,有的在逃跑过程中难产而死,有的死在引产的手术台上.我上班的时候也经常听前辈讲述那段历史,在政策的高压下,凡是超生的,不论几个月,只要被发现,他们都有权利直接带到医院手术,即便是足月甚至还差几天就可以生的,也不例外,所以书中说的虽然感觉有点儿荒.唐,但肯定是真实的.正如姑姑说,不出〝锅门〞,就是一块肉,该刮就刮,该流就流;一出〝锅门〞,那就是个人,哪怕是缺胳膊少腿也是个人,是人就受国家法律保护.但实际上足月的婴儿即便是引产,也有一些是活着的,却并没有被当人保护.姑姑的晚年充满忏悔,她说自己手上沾着鲜血,但是如果没有姑姑这样一批忠心耿耿的人,国家的政策也落实不了,历史是只看结果而忽略手段的,就像人们只看到万里长城,金字塔,而看不到这些建筑下面的累累白骨.所以姑姑在她六十岁的时候选择嫁给捏泥人的郝大手,靠丈夫捏泥娃娃来悼念因自己而不能降临人世的两千八百多个孩子.后来,她被失眠和梦魇折磨,她说,有罪的人必须活着,像煎鱼一样翻来覆去地煎,像熬药一样咕嘟咕嘟地熬,用这种方式赎罪,罪赎完了,才能一身轻松地去死.计划生育政策实行三十年来,的确减缓了人口增长速度,但无疑也发生了很多触目惊心的事件,它涉及到政治,经济,人伦,道德等诸多方面问题,这么复杂的问题我并不懂,但只是觉得如果当时这个政策可以循序渐进一些会不会好一点儿.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大全3这篇小说是一部彻彻底底以〝人〞为主题的小说,获得了第八届矛盾文学奖.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政治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大全4说起来有点儿惭愧,今早读完的莫言的《蛙》,才是我今年完整看完的第二部书籍.就是这样一本不算厚的书本,却也整整看了2个星期有余.作为一本〝新世纪和谐文学〞的代表作,莫言花了大半笔墨描写了一个高密县东北乡的普通妇产科女医生--我的姑姑的带有传奇色彩的人生经历.而记叙这样一个鲜为人知的身份,又能微言大义,通过〝姑姑〞内心的挣扎,反映时代的变革堕落,人内心的矛盾变化,无疑在选题上已经获得了巨大的成功.书本的题目叫《蛙》,如果没有看过书,光看这个题目,想必是怎么也不会和妇产科医生联系到一块儿去的.但莫言取这么个貌似奇怪的题目显然有着深刻的寓意,这在作品中也作了充分的阐释:首先,蛙和〝娃〞读音相同,而主人公〝姑姑〞从一个受人敬重.人见人爱的〝送子娘娘〞到计划生育实施后,被无数人唾骂和诅咒的〝杀人魔头〞,说到底,她的一生都在和娃娃打交道,她的爱恨情仇,都和孩子有关;其次,青蛙和叫声和孩子的哭声狠相似,都是〝哇哇〞的声音,这让后期的〝姑姑〞一听到蛙声,想起那些还未出生就被自己扼杀在子宫里孩子,立刻变得毛骨悚然,神神叨叨,备受煎熬.就像〝姑姑〞独白说的那样:我的双手,一半是芳香,一半是腥臭.作品中,〝姑姑〞性格非常鲜明,一个敢作敢当,雷厉风行的女子.她是一名光荣的党员,她果敢地执行着国家政策,忠实于党的方针战略,甚至为了这一点,牺牲了自己的声誉,甘心被他人唾骂.〝姑姑〞强行让张拳的老婆.让蝌蚪的妻子王仁美,让陈鼻的妻子王胆强行去做人流的一幕幕,至今时刻在我的脑海浮现,但〝姑姑〞显然不是一个泯灭人性的人,她爱孩子,喜欢自己的事业,事实上,她做这项残酷的工作,受到的折磨肯定要比寻常人去做多得多.从迎接新生命到扼杀新生命,〝姑姑〞内心实有不忍,但坚决执行〝计划生育〞的信念却从来都没有动摇过.所以,我也时常陷入沉思,〝姑姑〞到底有没有错,她在晚年时的内疚.失眠,罪魁祸首到底是谁.是那些思想愚昧,重男轻女的农村人,是〝计划生育〞方针的制定者,还是执着的.不讲情面的姑姑本身?还是三者都有一定的成分掺杂其中.而可怜的〝姑姑〞,却显然是错生了一个时代,成了那个时代国家政策和家族利益冲突对立的代罪羊和牺牲品.没错,她的选择是〝反政策〞的,但谁又能说政策本身不是呢,谁又能说明知这个政策还怀着侥幸心理偷生的男人女人不是呢?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大全5故事发生在山东省高密东北乡,这是莫言许多小说中一贯用到的场景.〝姑姑〞是一位身份复杂的乡村医生,她一生坎坷的命运贯穿了整部小说.〝姑姑〞的身份特殊,抗日时她曾与父亲勇闯平谷;因男友逃到台湾惹上了一身骂名;在年轻时她曾是计划生育国策的支持和执行者;人到老年时她面对〝我〞的超生却睁只眼闭只眼.除了〝姑姑〞,小说还塑造了很多女性形象:〝姑姑〞同事〝小狮子〞年轻时也曾是计划生育的坚决支持者和执行者,但嫁给剧作家〝我〞之后,始终受着膝下无子的煎熬;在巨大的思想压力下她接受了牛蛙公司的〝代孕服务〞,并成功得子.在形势的巨变下,〝小狮子〞从计划生育国策的执行者摇身一变为〝违抗者〞,其间经历了来自内部和外部的巨大压力;〝我〞的前妻王仁美和王胆是〝计划生育〞政策盲目执行下的牺牲品,也可称之为是〝传宗接代〞传统思想的牺牲品.莫言在小说中用几近残酷的笔触详细描写了王仁美和王胆的死,给青年〝姑姑〞塑造了果断麻利.铁面无私的形象,同时也试图诠释人性在巨大的压力下被扭曲的一面.〝姑姑〞年轻时的豪言壮语与年老时的唯唯诺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变化中阐释了生命的坚韧与坚强:生命的坚强与脆弱会因环境而变,因此人性的诸多因素也并非一成不变.整部小说的结构也较为独特,由四封长信和一个九幕话剧组成.四封长信分别代表了四个时代,每一封信都是一个时代的隔离带.书信体的叙事方式给小说的表达赋予了更广阔的空间,利于作者更自由地直抒胸臆,也给细腻的心理活动描写奠定了形式上的基础.九幕话剧《蛙》可看成是前四封信的补充和升华莫言在小说中暗示了其标题:以〝蛙〞为书名,极有隐喻意味.〝蛙〞之神形皆有生殖意,〝蛙〞可同〝娃〞和〝娲〞,〝娲〞是古之神女,化万物者,书名是整部小说的主旨和浓缩.相比莫言的其他小说,《蛙》对人性的剖析与批判更为深刻,对社会的剖析也一针见血.通读小说,我们能感觉到作家虽然始终在写家乡的故事,却已经跳出了故事的本身,站在人类或人性的角度去写〝人〞,我想这应该是许多小说作家应追求的目标.读《蛙》莫言小说读后感大全。
《蛙》读后感(通用12篇)
《蛙》读后感(通用12篇)《蛙》读后感篇1《蛙》的主要内容是:以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为背景,真实地反映了计划生育国策当年在山东高密东北乡的艰难推行过程。
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在形象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的同时,成功塑造了一个生动鲜明、感人至深的农村妇科医生形象;并结合计划生育过程中的复杂现象,剖析了以叙述人蝌蚪为代表的知识分子卑微、尴尬、纠结、矛盾的精神世界。
小说结构新颖而缜密,由剧作家蝌蚪写给日本作家杉谷义人的五封信构成。
前四封信附有关于当了50多年妇科医生的姑姑的长篇叙事,当中也加入了了蝌蚪本人的生活故事;第五封信则附有一部关于额姑姑和蝌蚪自己的话剧。
因此,这是一部将书信、元小说叙事和话剧巧妙地融合杂揉为一体、拓宽了小说艺术表现空间的作品;是莫言创作中的又一次具有开创意义的艺术尝试。
小说中一个最典型的人物。
这个人是全书的主人公——姑姑,名字叫做万心。
万心矛盾地拥有着两种身份:一种是乡村医生,一生接生婴儿近万名,人称“送子娘娘”;另一种是坚决执行计划生育国策的计生干部,人又称之“杀人妖魔”。
对于万心来说,却必须做到统一,她的一生因而活在无法逃脱的极度矛盾和痛苦之中。
万心卫校毕业,一辈子跟妇女打交道。
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她是接生员,无论多么困难的分娩,只要经她接手,就会转危为安,就连母牛难产,大家都请万心出马,那时候,她是四里八村妇女的大救星,活菩萨。
到了八十年代,她一下子由天使变成了魔鬼。
张拳的老婆因她溺死水中,她侄子万足的老婆王仁美被她大义灭亲引产失败大出血死了,袖珍美人王胆在被她追赶的途中所幸生下女孩陈眉,但王胆的命也没保住。
后来她途经芦苇地,被无数的蛙围攻,撕碎衣服,咬破耳朵,喷射黏液,再后来,她夜夜失眠,猫头鹰的叫声被她幻化成蛙的惨叫,她觉得这是那些无辜的生灵来讨债了。
“蛙”,就是“娃”啊,万心的这双手,接生了上万个娃,又残害了多少个娃啊!如果她不仅仅是一个妇女工作者,如果她能在当嫁的年纪嫁掉,在该生的年纪生产,她的心就不会这么硬,这么冷。
小说《蛙》的读后感书评(精选5篇)
小说《蛙》的读后感书评(精选5篇)小说《蛙》的读后感书评【篇1】莫言的小说,字里行间流露出的是一阵热闹欢乐气息。
就像你恰巧碰上了一个村庄的集市,你游走在人山人海中,即便没有人与你搭话,你也不寂寞。
看小说《蛙》,就像在逛着这样一个热闹的集市,一段段情节像一个个摊位,你在人群中被推着走,眼睛、耳朵仿佛都不够用了,因为那嘈杂声、那琳琅满目的货品,密集地直朝你袭来。
我本身是不太喜好这样的文字的,因为我很可能在这文字环境的感染下渐渐地就生出满心的浮躁,最后只好把它弃之不顾了;也可能在精彩热闹了一番过后,却发现自己其实什么中意的玩意儿都没买到,刚才全是兴奋着别人的兴奋。
《蛙》,首先是这个题目吸引我,不得不承认莫言是一个很有商业头脑的作家,仅仅是题目这一招似乎已经胜出很多“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作家们。
读了全文才知道《蛙》这个题目倒不是向我一开始想的纯粹是为了卖座那么肤浅。
“蛙——娃——娲”,这么一追溯,便显出此中真意了。
原来小说通过讲述从事妇产科工作50多年的乡村女医生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篇小说的本意是为了赞扬还是批判,或是酝酿着什么更深刻的内涵。
在此只想谈谈我自己看了小说之后的感受。
我以前一直觉得计划生育是一项再正常不过、明智不过的`政策了。
中国的人口那么多,造成了诸如资源匮乏、生存质量下降诸如此类的问题,再不限制人口,那还了得?我在家里是独生子女,我身边的亲戚朋友基本也是独生子女,偶尔有几个不是独生子女的,我多少忍不住在心理嗤笑他们家庭思想观念的落后。
我一直以为计划生育是顺其自然、水到渠成、轻而易举就实现的事情,哪里会想到原来推行这项政策的过程是那么艰难?在小说中,在落后的中国里落后的小村庄,“姑姑”为了落实计划生育的政策,亲手杀死了多个胎儿,更间接残害了多少妇女的生命?我不杀伯仁,伯仁由我而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茅盾文学奖作品选读
——品《蛙》随感
学号:12100515 姓名:刘梦莫言的《蛙》,我前前后后一共读了有四五遍,每次读都有不一样的感悟,每每有所感悟时,总想写下来,可拿起笔的那一刻却不知道该从哪儿写起,该写些什么。
小说主要讲述了乡村医生“姑姑”的一生。
以姑姑的人生经历,反映新中国近60年波澜起伏的农村生育史,描述国家为了控制人口剧烈增长、实施计划生育国策所走过的艰巨而复杂的历史过程。
我不知道莫言写这部小说的初衷是什么,也不清楚莫言本人对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政策是赞扬,还是批判,我只想把我读书时的想法写下来。
现在仔细想想,不难发现,实施计划生育政策的正确性与必要性。
人口是一个国家走向繁荣的前提,但极其庞大的人口数量,则大大的阻碍了社会的发展,尤其对于中国这样一个人口大国,把计划生育作为一项基本国策,是明智的,是合法的,同时更是必然的,因为,控制人口是后发展现代国家实现艰难的现代转型的无奈但必要之举。
但计划生育政策落实的手段是否正确,恐怕要大大的打一个问号!尤记得,那年冬天老爸老妈带着刚出生的弟弟东躲西藏的情景,干枯的河渠、密集的小树林……都成了我们常常藏身的地方,但最终还是没有躲过计生办的“魔爪”,房屋被推到了、家门口的树被砍了、粮食也被拖走了……回想起来,这恐怕就是幼年时自己对计划生育的唯一印象吧,残暴、不讲人情。
类似于这样的情景,我相信很多地方都曾经上演过。
现在提到曾经的那段岁月,村中的人还对计生办的人颇有怨愤。
操之过急,往往事与愿违。
中国人多子多福的思想是和我们历史文化传统一脉相承的,融入我们国人的血液里的,岂是一朝一夕能改变的?可叹,一场急躁的、轰轰烈烈的计划生育行动带着火山爆发的宏大气势,吞没了整个中国,分不清这火山的岩浆里,到底混合着多少中国家庭的血与泪,又混合了多少未出生的生命。
诚然,计划生育是正确的,也是必然的,可岁月流逝真的可以洗刷掉无数父
母心中痛失孩子的痛吗?谁来抚慰他们受伤的心灵,又是谁来撑起无数空巢老人的温暖?我不知道,你可以告诉我吗?
突然想到小说封面的那句话,“生动展示了六十年波澜起伏的生育史,深度呈现中国人对生命的敬重、悲悯和罪恶”,仔细品味,颇有一番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