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

特色小镇功能定位与发展模式研究针对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国外小城镇建设有许多相似之处,结合国外学者对小城镇的研究,将特色小镇分为农村地区、城市周边区、城市近郊区三种,针对不同地区研究特色小镇功能定位问题。
在发展模式研究方面,列举了国内外小城镇建设的成功案例,总结其发展路径,提出特色小镇发展的四大要素:环境、产业、文化、制度。
在上述研究的基础上,设计出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
关键字:特色小镇;功能定位;发展模式1 引言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全国各地特色小镇建设方兴未艾。
特色小镇不仅仅是一个行政意义上的城镇,而是一个大城市内部或周边的,在空间上相对独立发展的,具有特色产业导向、景观旅游和居住生活功能的项目集合体。
特色小镇的“特色”丰富多样,休闲旅游、商贸物流、现代制造、教育科技、传统文化、美丽宜居等都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
然而,目前已经规划的部分特色小镇还未开始就已显颓势,而且定位不明、千镇一面。
一些地区“填湖削山”的发展方式既破坏生态环境,也违背了特色小镇的设计初衷。
特色小镇不是产业园区,也不是争取上级项目、扶持资金的载体,其规划发展应该结合当地的自然地理特征、风俗习惯、产业特色等等,后期的管理、运营、维护也不可忽视。
特色小镇是解决我国城乡二元结构的重要一步,也是我国新型城镇化建设、推进大中小城镇协调发展的有机组成部分,在规划设计中还需要关注小城镇的发展,形成大中小城市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
因此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和发展模式是各级政府、相关部门必须重视的问题。
2 特色小镇的功能定位特色小镇的概念由浙江省率先提出,目的是加快新型城镇化建设,搭建城乡发展一体化平台。
小城镇作为乡村与城市之间过渡的载体,主要特征是资源优势明显、经济规模较大、地域特征突出。
可以说,特色小镇的建设与小城镇建设有较大的相似之处。
而对于小城镇的建设,国外小城镇转型较早且成功案例较多,对特色小城镇的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小城镇受地理区位的影响,其功能不尽相同。
特色小镇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研究

特色小镇建设与旅游业发展研究一、特色小镇的概念和意义特色小镇是指将特色产业与乡村旅游相结合,通过整合资源、提升服务、打造品牌,形成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小镇。
特色小镇的建设对于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农民收入、推动乡村振兴具有重要意义。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有多种,如农业特色小镇、文化创意小镇、生态旅游小镇等。
这些模式各具特色,但都将特定的产业和旅游资源作为特色,以满足游客的需求为导向,推动当地经济的繁荣。
三、特色小镇对旅游业的带动作用特色小镇通过打造独特的旅游体验,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光、休闲和消费。
这不仅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还带动了周边的商业和服务业的繁荣,为当地创造了大量就业机会。
四、特色小镇建设的挑战与机遇特色小镇建设虽然有着广阔的市场前景,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比如,缺乏专业的规划和管理团队、缺乏有效的市场营销手段等。
然而,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的重视,特色小镇建设也将迎来更多的机遇。
五、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中国有许多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较好的成果。
比如,云南大理的古城镇、福建武夷山的大红袍小镇等都吸引了大量游客,并为当地带来了可观的经济效益。
这些成功案例值得其他地区借鉴和学习。
六、特色小镇建设的重点工作特色小镇建设需要从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品牌打造、市场推广等多个方面入手。
重点工作包括完善规划、提升基础设施、培育特色产业、开展市场宣传等。
七、特色小镇与乡村振兴的关系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具体实践之一,通过发展特色产业和旅游业,提升乡村的经济实力和社会形象,促进乡村振兴的进程。
八、特色小镇建设中的环境保护特色小镇建设不能只追求经济效益,还要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在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环境影响评估,合理规划资源利用,推行可持续发展理念。
九、特色小镇建设的社会效益特色小镇建设不仅能带动地方经济发展,还能提升乡村居民的收入和生活质量,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增加社会福利投入,提升乡村基础设施和社会服务水平。
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传统的农村社区面临着人口外流和资源匮乏的困境。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河北省开始着力推进特色小镇建设。
特色小镇建设旨在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宜居宜业的小镇,为农村振兴注入新的活力。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背景和意义河北省作为中国的经济大省,其城市化进程势必对农村地区产生重要影响。
传统的农村发展模式存在着诸多问题,如资源匮乏、产业单一、公共服务不完善等。
为了改变农村地区的发展面貌,提高居民的生活质量,发展特色小镇成为一种新的探索和尝试。
特色小镇建设将挖掘和利用当地的历史文化和自然资源,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和优化,提高农村地区的发展水平和吸引力。
通过发展乡村旅游、深加工农产品、打造特色文化品牌等举措,特色小镇建设有望为农村地区带来新的经济增长点和就业机会,也有望为城市居民提供更加丰富多彩的生活体验,实现城乡环境的协调发展。
二、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路径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到政府规划引导、产业融合创新、生态环境保护、公共服务完善等多个方面。
在河北省特色小镇建设中,要着力解决以下几个关键问题:1.规划引导:政府部门要制定一揽子的规划措施,引导特色小镇建设方向,规范开发建设行为,推动小镇发展步伐。
在规划引导过程中,要充分调研当地的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制定符合当地实际情况的规划方案,确保特色小镇发展的可持续性和长期性。
2.产业融合:特色小镇建设要重点引导和扶持当地产业的发展,推动相互融合,实现优势互补。
特色小镇可以发挥当地的农产品优势,开发农业深加工产业,也可以发展乡村旅游、手工艺品制作等特色产业,提升小镇的知名度和竞争力。
3.生态环境保护:在特色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要在保护农村自然环境、修复生态资源上下功夫,在小镇建设过程中要注重生态要素的保护,注重生态文明的建设,打造绿色宜居的小镇。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城镇化建设中的一种新兴模式,它以文化传承、旅游景点和环境保护为主要特色,通过挖掘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打造独特的风景线和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和投资者,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们对宜居环境的追求,特色小镇已成为国内外城乡发展的热点之一。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进行归纳总结,并对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1.国内研究现状国内学者对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特色小镇的概念、构成要素、发展路径和案例分析等方面。
李强(2016)在其研究中提出了特色小镇的定义和构成要素,并分析了其形成的路径和机制。
孙宁(2018)则通过对中国特色小镇发展现状进行调研和分析,总结了特色小镇的类型和特点,并提出了发展对策和建议。
还有一些学者对特色小镇的发展模式、环境保护和文化传承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
二、特色小镇的展望1.政策支持随着国家城乡一体化发展战略的提出,特色小镇将获得更多的政策支持。
政府应该结合当地资源和特色产业,制定相关政策和措施,降低企业办理手续的成本和时间,鼓励更多的投资者和企业家参与特色小镇的建设。
2.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核心竞争力在于文化传承和保护。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传承和挖掘当地的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打造独特的文化旅游体验,同时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工作。
3.环境保护环境质量是特色小镇发展的重要保障。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采取生态友好型的发展模式,加强对土地、水资源和空气质量的保护,打造宜居环境和旅游胜地。
4.科技创新科技创新是推动特色小镇发展的关键。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科技创新,借助互联网、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新兴技术,提升特色小镇的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打造智慧特色小镇。
5.产业升级特色小镇的产业升级是未来发展的重点。
未来的特色小镇建设应该注重产业升级,发展以文化创意、休闲旅游和特色农业为主导的产业,提升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和核心竞争力。
论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及发展策略

论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及发展策略随着城镇化的不断推进,特色小镇的建设已经成为许多地方政府着力推进的重点项目。
特色小镇作为传承当地文化、促进经济发展的平台,其建设模式和发展策略也受到了广泛关注。
一、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可以分为两种:单一主题小镇和综合性特色小镇。
单一主题小镇是指建设围绕一个主题而展开,如“茶文化小镇”、“竹文化小镇”等。
这种模式利用当地资源和优势,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吸引游客和投资。
综合性特色小镇则是围绕多个主题而建设,如“休闲度假小镇”、“文化旅游小镇”。
这种模式不仅可以充分利用当地丰富的资源和文化底蕴,而且可以提供更多元化的服务和活动,吸引更广泛的人群。
以上两种模式都有其优点和不足,具体选哪种模式应由当地政府和企业根据实际情况评估和决策。
二、特色小镇的发展策略1. 抓好文化传承特色小镇的发展要基于当地的文化传承,利用历史和传统,打造出独特的文化氛围和特色项目。
同时,要注重文化的创新和融合,将传统元素与现代需求相结合,形成更具吸引力的文化产品。
2. 打造宜居环境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要顾及经济发展,更要注重居民生活品质的提升和环境保护。
要建立良好的基础设施和社会管理,打造宜居、宜业的环境,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
3. 引导产业升级特色小镇要发挥本地经济的优势,通过产业集聚、创新引领等方式,实现产业升级和转型升级。
推动当地产业发展,提升产品品质和品牌影响力,促进经济持续发展。
4. 加强合作与包容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政府、企业、居民等多方合作,形成良好的社会环境和共识。
同时,要加强对外交流与合作,吸引国内外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城乡融合和区域一体化。
三、特色小镇的发展展望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可以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保护和传承当地文化,增强城乡融合和民生改善。
未来,特色小镇仍将是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抓手。
特色小镇的成功经验可以应用于更多地区,实现共享发展和多元化发展。
总之,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政府、企业和居民的共同努力,在发挥自身优势的基础上,实现经济、文化和人文的双赢。
工作研究: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模式与冷思考

特色小镇建设的原则、模式与冷思考特色小镇建设很热,短短一年,就已从浙江燎原到全国,成为浙江示范全国的新亮点。
一年来,浙江特色小镇建设确实取得了许多新亮点,其基本内涵、形式也不断得到丰富,媒体的及时、全面宣传也起到了推波助澜作用,在这个共享时代、转折风口。
一、特色小镇建设为什么会热热的理由太多。
在我看来,从政府层面看可能主要有三:一是可以获得宝贵的建设用地指标与财税补贴支持。
按照省政府《关于加快特色小镇规划建设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意见》),特色小镇“确需新增建设用地的,由各地先行办理农用地转用及供地手续,对如期完成年度规划目标任务的,省里按实际使用指标的50%给予配套奖励,其中信息经济、环保、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类特色小镇按60%给予配套奖励”,特色小镇“规划空间范围内的新增财政收入上交省财政部分,前3年全额返还、后2年返还一半给当地财政”,所以市县政府都非常积极,踊跃申报。
这份热情与三四年前申报省级产业集聚区、省级服务业集聚区、省级旅游度假区类似,土地、资金两大资源争夺谁都不愿落下风。
二是可以拉动投资。
《意见》对特色小镇建设意义阐述的第一条即为“推动各地积极谋划项目,扩大有效投资”,规划引领上进一步明确特色小镇“原则上3年内要完成固定资产投资50亿元左右(不含住宅和商业综合体项目)”,在投资增速放缓背景下,换个新载体、讲个新故事,来吸引投资,还是需要的。
三是可以视为政绩。
上面如此重视特色小镇,市县自然把其争取视为区域商务环境改善、区域形象提升或品牌打响的重要途径,乃至作为政绩加分、与邻比较的重要内容。
也因僧多粥少,市县里也纷纷规划了不少的市级、县级特色小镇,来兼顾各方平衡、保护各方积极性。
从企业视角来看,特色小镇建设热的原因也可能有三:对有雄心的领军企业来说,通过牵头规划建设特色小镇,可以有更大能动性来“呼朋唤友”吸引相关企业、机构,来更好增强相关资源的配置、集聚和优化,更好促进产业集群的培育与产业链的健全,因为《意见》“要明确投资建设主体,由企业为主推进项目建设”;对有创业创新热情的中小企业乃至战略伙伴企业来说,与志同道合的领军企业(或行业协会)一起干事,无疑更有利于形成符合胃口的商务氛围与环境,乃至独特的特色小镇文化与身份归属感;对创业团队、创新型人才群来说,特色小镇不仅是工作之地,还是可放松、可交流的大景区,乃至有配套的居住小区、教育医疗设施。
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一、总体概况特色小镇是指集旅游观光、文化传承、乡村体验和农产品特色开发为一体的小型观光休闲特色小镇。
近年来,特色小镇建设成为地方政府和发展商的热门选择。
在新时代下,特色小镇逐渐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新引擎。
本报告选定了某省的一个潜力小镇进行可行性研究。
这个小镇位于该省的中部地区,地处丘陵和山脉之间,地理环境优越,气候温和,四季分明。
此地有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厚重的历史底蕴。
二、资源概况(一)自然资源1、地理位置小镇位于某省的中部,地处丘陵和山脉之间,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2、气候条件该地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适宜居住和旅游。
3、自然景观小镇周边有着优美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溪流、森林等。
这些景观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丰富的自然资源。
(二)人文资源1、历史文化小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文化,是某朝的文化名城,保存了大量的历史遗迹和古建筑。
2、乡村风情小镇周边的乡村风情浓厚,有着丰富的乡土文化和民俗风情,特色小镇可借鉴这些资源进行文化传承和体验式旅游。
3、特色农产品小镇周边的农民在几百年来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农业,生产了许多优质的绿色食品,如某种名贵中草药、某种特有水果等。
三、特色小镇发展方向和规划(一)产业规划1、旅游观光小镇具备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可以开发旅游度假村、生态农庄、民俗展示等项目。
2、文化传承小镇的历史文化和乡村风情是独一无二的资源,可以通过创建文化主题街、文化小镇、文化节庆等形式进行传承。
3、农产品特色开发小镇周边的农产品资源丰富,可以开发生态农业、农家乐等项目。
(二)建设规划1、设施建设在小镇建设观光、休闲、购物、餐饮设施,以提高游客的滞留时间和消费水平。
2、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绿化和园林建设,保护生态环境,打造宜居宜游环境。
3、文物保护加强对古建筑和历史遗迹的保护和修缮工作。
四、特色小镇可行性分析根据对小镇的资源概况和发展方向及规划的分析,小镇的特色小镇建设是可行的,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资源支撑小镇拥有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坚实的资源基础。
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

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一、项目背景和目标特色小镇是一种以地方特色文化、产业资源和商业发展为核心,打造具有独特魅力和吸引力的小镇。
本报告旨在对特色小镇的可行性进行研究,包括市场需求、资源优势、政策支持等方面,为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提供参考。
二、市场需求分析1. 人们对于独特的文化体验和旅游景观的需求不断增加,特色小镇可以满足这一需求;2. 城市化进程推动了人们对于乡村环境的向往,特色小镇可以提供清新、宜居的生活环境;3. 特色小镇可以发展多元化的产业,吸引更多人才和投资,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三、资源优势分析1. 地方特色文化和历史遗迹可以成为特色小镇的核心资源,为吸引游客和投资者提供基础;2. 产业资源如农产品、手工艺品等可以作为特色小镇的产业基础;3. 地方自然环境如山水景观、温泉等也可以成为吸引游客的资源。
四、政策支持和投资环境分析特色小镇建设可以享受来自政府的政策支持,如财政补贴、税收减免等;政府投资引导基金可以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资金支持;特色小镇可以吸引国内外投资者的关注和投资。
五、可行性分析综上所述,特色小镇具有一定的市场需求、资源优势和政策支持,因此具备一定的可行性。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需要充分考虑市场需求的多样性,避免同质化竞争;政府部门应加强对特色小镇的管理和推广,提供优质公共服务和基础设施支持。
六、建议1. 深入调研市场需求,了解目标群体的需求和偏好;2. 组织专业团队,规划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主题;3. 加强与相关政府部门的合作,争取政策支持和资金投入;4. 建立特色小镇的品牌形象,提升知名度和竞争力;5. 注重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和文化遗产。
特色小镇可行性研究报告到此结束。
本报告对于特色小镇的规划和建设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但市场环境和政策支持等因素需要进一步研究和调整。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方式之一,也是当前中国新型城镇化发展的重要实践。
随着资源型城市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型,传统资源开采型城市的单一产业结构和经济发展模式逐渐失去优势,城市发展遇到了新的困难和挑战。
为了实现资源型城市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促进城市的绿色、循环和低碳发展,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逐渐成为关注的焦点。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是在资源型城市的基础上,充分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和人文资源,打造具有独特特色和吸引力的小镇,在促进城市产业升级、发展特色旅游、改善居民生活等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在发展过程中也面临着诸多挑战,如资源枯竭、环境污染、基础设施滞后等问题,需要制定科学合理的规划和建设路径,以实现小镇可持续发展。
对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进行深入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实践价值。
1.2 研究意义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对于促进资源型经济转型升级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资源型城市主要依赖资源产业发展,经济单一性较强,面临资源枯竭、环境恶化等问题,亟需转变发展方式。
特色小镇是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重要抓手,通过挖掘城市的历史文化、自然资源和产业优势,构建独特的特色,吸引游客、投资者,带动地方经济多元化发展。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具有多重意义。
首先,可以改变资源型城市经济结构,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转型。
其次,可以促进当地文化传承和发展,提升城市形象和吸引力。
再次,可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提升居民生活品质。
最后,可以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形成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格局。
因此,研究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意义重大,不仅可以为资源型城市的发展提供新思路和路径,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带动整个区域的经济社会发展。
通过深入探讨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规划与建设路径等方面,可以为实现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提供重要参考。
1.3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主要是为了探讨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分析其对资源型城市转型升级的作用和影响,寻找合适的发展路径和模式。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综述特色小镇的研究可以追溯到20世纪90年代,那时候针对兴起的旅游和休闲经济,特色小镇被提出用来承载发展农村旅游和休闲产业的理念。
特色小镇以其独特的地方文化、自然环境和传统产业为基础,通过产业发展、规划建设、营销推广等措施,吸引游客和商家前来投资和消费,实现经济增长和乡村振兴。
目前国内特色小镇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理论探索、发展模式和案例研究等方面。
在理论探索方面,研究者们围绕特色小镇的定义、发展动因、发展模式等展开讨论。
研究者们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内涵和特征进行综合分析,提出了多种不同的特色小镇分类和定位方法。
还有学者提出了特色小镇发展的动因模型,探索了特色产业、可塑性和地方政府的影响因素等方面。
在发展模式方面,研究者们主要关注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和产业发展。
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主要包括基础设施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建设、特色建筑和环境保护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对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一些成功的经验和教训。
研究者们还关注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特别是文化创意产业、农业旅游和乡村振兴等方面。
研究者们通过对特色小镇的产业发展案例进行研究,总结了一些发展经验和路径。
在案例研究方面,研究者们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实践案例进行深入研究,以期探索特色小镇的发展特点和问题。
研究者们通过对崇州双龙湖、武陵源、西塞山等特色小镇进行研究,发现特色小镇的发展面临着市场需求、区域协调和公共服务等方面的问题。
研究者们还通过对特色小镇的失败案例进行研究,总结出一些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目前国内特色小镇的研究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体现在理论研究不够深入、实践案例不够充分和政策支持不够完善等方面。
特色小镇的理论研究还处于初级阶段,尚未形成科学的理论体系和方法论。
实践案例方面,虽然有一些典型的特色小镇案例,但是缺乏系统的实证研究和综合评价。
特色小镇的发展还需要更加明确的政策支持和法律保障。
国内特色小镇研究已经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
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促进绍兴都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创新分析

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与促进绍兴都市经济发展的实践创新分析特色小镇建设是近年来中国城市化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推动乡村振兴、促进绍兴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之一。
特色小镇建设不仅是一种城乡融合发展模式,更是一种城市转型升级的重要抓手。
本文将从理论和实践两个方面来分析特色小镇建设对绍兴都市经济发展的促进作用。
一、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基础特色小镇建设是以加强城乡融合发展为主要目标,通过培育和发展小镇的产业、文化、旅游等特色,实现小镇经济发展,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过程。
特色小镇建设的理论基础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去中心化的城市发展理念传统的城市发展模式往往以大城市为中心,导致大城市资源过度集中,小城镇发展滞后。
而特色小镇建设正是基于一种去中心化的城市发展理念,通过强化小镇的功能、优化资源配置,让小镇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补充和支撑点,促进城乡间资源要素的平衡流动,实现城乡融合发展。
2. 产业多元化和特色化特色小镇建设强调小镇产业结构的多元化和特色化,通过挖掘小镇独特的地域资源和文化传统,发展当地特色产业和特色经济,有效推动小镇经济活力,提升小镇的发展潜力。
3. 旅游与文化产业的深度融合特色小镇建设注重发展旅游和文化产业,将小镇的自然风光、历史文化和民俗风情等资源利用起来,打造独具特色的旅游目的地和文化体验区,吸引更多游客和投资者,推动小镇经济发展。
基于以上理论基础,特色小镇建设成为了推动绍兴都市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
下面我们将从实践创新的角度来分析特色小镇建设在绍兴都市经济发展中的作用。
1. 特色小镇建设为绍兴都市经济发展注入新动能绍兴地处长三角地区,拥有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和丰富的人文资源,是一个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的城市。
在推动都市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绍兴将特色小镇建设作为战略支撑点,通过深度挖掘本地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和自然风光资源,积极打造桐乡乌镇、柯桥安昌等一批特色小镇。
这些特色小镇不仅成为了绍兴都市经济的“名片”,更成为了绍兴都市经济转型升级的新动能。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

特色小镇研究的文献综述及展望特色小镇是指在保持传统文化特色的结合旅游、农业、商贸等产业资源,全面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和发展,实现以特色产业为引领,以城乡融合发展为核心,以生态环境为保障,以文化传承为支撑的综合性小镇。
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特色小镇的发展愈发受到政府和社会的关注,特色小镇正在成为城乡一体化发展的重要载体。
本文将对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并对未来的发展进行展望。
一、特色小镇的研究现状1.特色小镇的概念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个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它在传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凭借独特的地域资源和产业优势,打造独具特色的生态环境、文化氛围和宜居空间,吸引了大批游客和居民前来旅游观光、休闲度假和就业创业。
特色小镇不仅是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也是城乡一体化和产业转型升级的有力探索。
2.特色小镇的类型根据特色小镇的发展方向和产业特色,可以将其分为文化特色小镇、旅游特色小镇、生态特色小镇、农业特色小镇、商贸特色小镇等多种类型。
各类特色小镇在发展模式、发展路径和发展优势上存在差异,但都以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为核心,以多元产业的融合和发展为支撑,以宜居环境的营造和维护为保障。
3.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我国各地在特色小镇建设和发展上都取得了不同程度的成绩,如浙江的乌镇、江苏的周庄、四川的都江堰、广东的大鹏新区等,都是以传统文化和特色产业为依托,以生态环境和宜居空间为支撑,建设起了独具特色的特色小镇,成为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的新亮点。
二、特色小镇的展望1.弘扬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离不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只有在保持传统特色的基础上,才能赋予特色小镇更大的生命力和发展潜力。
在传承传统文化的特色小镇也需要创新发展模式,吸引更多优质资源,推动产业融合和升级,实现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双丰收。
2.打造宜居环境,提升居民幸福感特色小镇的核心是宜居,只有通过改善环境、提高服务,增加居民福利,才能吸引更多的人口,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更多的动力。
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特色小镇研究报告特色小镇研究报告一、背景介绍特色小镇是指依托于某种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而形成的小镇,以此为核心,打造出一种独特的产业集群和文化氛围。
特色小镇的建设有助于优化城乡发展格局,提升农村经济实力,促进居民增收。
二、特色小镇的定义和特点特色小镇是指依托于特定的资源、产业或文化元素等形成的小镇。
它具有一定的区域性,拥有独特的地理环境、资源或传统文化,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独特的产业布局和发展模式。
特色小镇的发展重点在于挖掘和利用小镇独特的资源和特点,形成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集群。
三、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特色小镇的建设模式主要包括政府引导、企业主导、市场运作和社会参与四个方面。
政府作为监管和引导者,通过提供政策支持、资源调配和引导投资等手段推动特色小镇的建设。
企业作为主要的实施主体,通过投资兴建特色小镇,带动当地经济发展。
市场运作为特色小镇的建设提供了更大的发展空间,通过市场机制推动特色小镇的发展。
社会参与则是特色小镇建设的重要环节,通过社区参与和公众参与,确保特色小镇建设符合社会需求和公众利益。
四、特色小镇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特色小镇的建设可以带动当地经济的发展,增加就业机会,提高居民收入水平。
同时,特色小镇还能够改善农村面貌,提升生态环境,并且拥有一定的知名度,吸引更多游客前来观光和消费,进一步促进当地经济发展。
此外,特色小镇还有助于传承和弘扬当地的传统文化,提升民众的文化素养,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五、特色小镇建设的问题和对策特色小镇建设中存在一些问题,如缺乏统一的规划和管理、重复建设等。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需要建立科学的特色小镇评估标准和管理机制,加强各方合作和协调,避免重复建设。
此外,还应加强对特色小镇的宣传和推广,提高公众对特色小镇的认知度和参与度,有效发挥社会参与的作用。
六、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特色小镇的发展趋势包括产业升级、创新发展、绿色发展和智能化发展。
特色小镇需要通过产业升级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通过创新发展实现特色小镇的可持续发展,通过绿色发展实现特色小镇的生态环境保护,通过智能化发展实现特色小镇的智慧城市建设。
文化特色小镇研究报告

文化特色小镇研究报告文化特色小镇研究报告研究背景•文化特色小镇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新型城镇发展模式•具有浓厚的传统文化氛围,吸引了大量游客和投资者的关注•本报告旨在分析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现状及其对当地经济和社会的影响文化特色小镇的定义•文化特色小镇是指以特定的文化主题为核心,集产业、旅游、艺术等多功能于一身的小型城镇•包括了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工艺特色小镇、民俗文化小镇等多种类型文化特色小镇的特点•富有独特的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建筑风格、街道布局、商业形态等与文化主题相呼应•融合了传统文化和现代产业,具有较高的综合经济效益文化特色小镇的意义•保护和传承传统文化•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增加就业机会和提高居民生活水平•丰富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文化特色小镇的成功案例1.乌镇:以水乡古镇为特色,发展文化创意产业,成为国内外知名旅游目的地2.南京夫子庙:以历史文化街区为依托,结合商业发展,成为南京市重要的旅游商圈3.成都宽窄巷子:以传统巴蜀文化为主题,吸引了大量游客和创业者,带动了周边地区的经济发展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困境•建设成本较高,对资金和人才需求较大•需要保持文化特色的纯正性,避免商业化程度过高•由于小镇发展较为分散,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政府应采取的支持政策1.提供资金支持,降低建设成本2.制定相关政策,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3.减少行政审批环节,简化办事流程4.支持小镇的品牌建设和市场推广小结•文化特色小镇是一种具有重要意义的城镇发展模式•其发展需要政府的支持和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政府应制定相关政策,提供资金和人才支持,以推动文化特色小镇的健康发展以上为本报告的主要内容,希望能对进一步研究和实践文化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参考和借鉴。
报告的分类文化特色小镇分类•历史文化名镇•传统工艺特色小镇•民俗文化小镇•文学艺术创意小镇•自然生态文化小镇•民族文化小镇•民间发起型•地方政府主导型•企业投资型•跨地区联合型文化特色小镇发展现状•国内发展现状–快速扩容–品牌化运营–产业聚集效应–文创产业蓬勃发展•国际发展现状–内容丰富多样–与旅游业结合紧密–各国经验交流–提供文化体验•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文化产业带来的经济效益•就业机会和收入改善文化特色小镇对当地社会的影响•传统文化的保护和传承•增加居民的社会参与感和认同感•增加居民精神文化生活的质量•增强地区的文化软实力文化特色小镇发展的挑战与对策•资金困难–多元化筹资途径–寻找合适的投资主体•传统文化保护与商业开发的平衡–制定相应政策规范–强化监管和管理•缺乏专业经营管理团队–强化培训和人才引进–吸引具有相关经验的专业团队•缺乏统一规划和管理–加强政府的规划和管理–鼓励行业协会或专业组织参与管理结语本报告呈现了文化特色小镇的定义、特点、意义、成功案例、发展困境和对策等内容。
基于SWOT视角下南康镇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基于SWOT视角下南康镇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健康意识的增强,康养旅游逐渐成为新兴的旅游方式。
康养旅游以其独特的魅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成为旅游业中的一股新兴力量。
而我国南康镇也正着力发展康养旅游,以打造特色小镇为目标,希望通过康养旅游的发展,提高当地经济水平,改善人民生活质量。
本文将从SWOT视角下对南康镇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进行研究分析。
一、南康镇的优势(Strengths)1. 自然环境优美:南康镇位于中国南部,地处山水之间,四季宜人,气候宜人。
这种自然环境为南康镇开展康养旅游提供了良好的资源基础。
2. 传统文化底蕴:南康镇拥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传统,这为开展康养旅游提供了丰富的文化资源。
南康镇的传统文化可以为康养旅游提供特色的文化体验,吸引更多游客前来体验。
3. 医疗资源充足:南康镇附近拥有较为完善的医疗资源,可以为康养旅游提供保障。
4. 安全稳定的社会环境:南康镇的社会环境较为稳定,治安良好,可为康养旅游提供良好的环境保障。
二、南康镇的劣势(Weaknesses)1. 交通不便:南康镇交通相对不便利,交通基础设施相对欠缺,这给康养旅游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2. 旅游设施有限:南康镇的旅游设施相对滞后,缺乏适合康养旅游的设施和服务,限制了康养旅游的发展。
3. 宣传力度不足:南康镇对康养旅游的宣传力度不够,缺乏知名度,影响了康养旅游的发展。
1. 国家政策支持:国家对康养旅游的扶持力度逐渐增加,为南康镇的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 消费升级: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健康的关注度也在增加。
康养旅游适应了这一趋势,为南康镇的康养旅游发展提供了机会。
3. 地区旅游资源整合:南康镇周边地区拥有丰富的旅游资源,可以与这些地区合作开展康养旅游,为南康镇的发展提供机遇。
1. 竞争日趋激烈:随着康养旅游市场的逐渐成熟,竞争日益激烈,南康镇面临着来自其他旅游地的竞争压力。
基于需求导向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

基于需求导向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研究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追求日益增长,康养旅游逐渐成为人们选择度假和旅游方式的重要因素之一。
康养旅游是指通过旅游活动,使人们得到身体、心理和精神上的修复和滋养。
在这一背景下,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了重要的研究领域。
本文将针对基于需求导向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进行研究,探讨其发展的优势、挑战及对策。
首先,基于需求导向的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具有以下几个优势。
一是满足了人们对健康和幸福的需求。
随着现代社会的快节奏生活,人们的精神压力和身体健康问题越来越突出。
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可以提供各种各样的健康和养生项目,让人们在度假休闲的同时体验到身心的放松和恢复。
二是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
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将吸引大量的游客,带动了酒店、餐饮、娱乐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提升了当地经济的发展水平。
三是促进了城乡一体化发展。
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往往依托于乡村、自然、文化等资源,使得农村和城市之间的发展更加平衡,推动了城乡一体化发展的进程。
然而,在建设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过程中也面临着一些挑战。
首先是资源整合和利用的问题。
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建设需要整合各种资源,包括自然资源、文化资源、社会资源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资源利用不合理、浪费等问题。
其次是管理和运营的问题。
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管理和运营涉及到各种各样的方面,包括政府管理、游客服务、项目运营等,如何协调好各方的利益,提高管理和运营效益仍然是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另外,康养旅游特色小镇还需要应对市场需求的变化和竞争等问题,不断创新和调整发展策略。
针对上述挑战,可以采取一系列对策。
首先,加强规划和设计。
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规划和设计应该注重资源整合和资源利用的合理性,充分挖掘和发展所在地的特色文化和自然资源,以满足游客对康养的需求。
其次,加强合作和交流。
康养旅游特色小镇的建设需要各方的合作和支持,包括政府、企业、社会组织等的共同努力,可以通过建立康养旅游特色小镇发展的合作平台,加强合作交流,互相学习和借鉴经验。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发展研究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城市开始涌现出特色小镇,这些特色小镇的建设不仅能够促进城市人口的分散化,还能够带动城市周边区域的经济和社会发展。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建设更是具有重要的意义,因为它们能够通过资源开发和旅游业的发展,带动当地经济的快速增长,缓解资源型城市的发展压力。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需要在多个方面进行探索和研究,下面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特色小镇是指在城乡一体化的背景下,依托当地资源和文化,将旅游、生态、文化等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具有一定规模和特色的非城市化集聚区。
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是指在资源丰富的城市周边区域内建设的特色小镇,它们利用当地的资源和优势,通过独特的产业布局和服务设施,打造出具有一定特色和吸引力的旅游度假区。
目前,我国的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主要集中在东部和中部地区。
这些小镇在遵循区域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基础上,发展出了各具特色的产业和服务业,如凤凰古镇的文化旅游、丹寨苗寨的生态旅游、黄山山寨的休闲度假等。
1、资源丰富: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建设的基础是资源,这些小镇都位于资源丰富的区域,包括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
2、独特性强: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在打造产业和服务时,都会考虑到地域文化和特色,使得这些小镇有很强的独特性和区别性。
3、旅游业发达: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由于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发展出了多种旅游业,如文化旅游、生态旅游、休闲度假等,旅游业已经成为这些小镇的主要支柱产业。
4、经济效益大:资源型城市特色小镇的发展带动了区域经济的增长,增加了就业机会和农民收入,同时也提高了城市周边区域的档次和水平。
1、挖掘当地文化和历史资源,打造独特的文化品牌,引领文化旅游发展。
2、依托自然环境,发展生态旅游,打造环保型特色小镇,引领绿色发展。
3、以医治、疗养为主的休闲度假模式,发展温泉小镇、健康小镇等,引领健康旅游的发展。
4、结合城市周边的特有资源,发展休闲娱乐产业,打造休闲度假小镇,引领休闲时尚的发展。
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比较研究

国内外特色小镇发展比较研究近年来,特色小镇已成为中国乃至全球城镇建设的热门话题。
在国内,特色小镇建设是推进新型城镇化建设的重点,具有重要的战略地位。
而在国外,特色小镇也有着长足的发展,成为了许多国家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手段。
本文将探讨国内外特色小镇的现状和发展比较。
一、国内特色小镇的现状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始于2014年,经过几年的建设,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发展规模和特色。
据统计,截至2020年底,全国累计建设了超过4000个特色小镇,其中有1400多个已经入选为国家级特色小镇。
国内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特点是多元化和普遍性。
各地方政府依据本土资源条件和特点,有针对性地打造特色小镇。
这些特色小镇涵盖了从自然风景到文化传统的各个方面,通过整合本地资源,实现了经济价值的最大化。
此外,特色小镇的建设还有效地推动了当地居民的就业和产业升级。
然而,国内特色小镇建设也存在着一些问题。
一方面,因为缺乏规划和管理,一些特色小镇建设项目变成了简单的重金属,忽视了生态环境和社会文化的保护。
另一方面,由于特色小镇的多元化,许多特色小镇过分追求热闹和商业化,没有真正形成独特的文化特色。
这些问题必须得到重视和解决。
二、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历程比国内要早得多。
在欧美等发达国家,特色小镇已经成为了重要的民间经济发展形式。
在美国,著名的“绿色城镇”、“时光小镇”等项目已经成为当地的知名品牌。
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特点是多元化和差异化。
各地根据本土历史和文化,创造出各具特色的小镇形象和文化内涵。
这些特色小镇不仅吸引了大批游客,还成为了当地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动力。
三、国内外特色小镇的比较研究国内外特色小镇的建设都依据本地历史和文化资源打造出具有独特魅力的小镇形象。
但是,两者之间还是有一定的差异性。
首先,国内特色小镇的发展侧重于经济和城市化进程的推动。
由于我国城市化进程较为迅速,特色小镇建设的发展规模和速度也比较快。
而国外特色小镇的发展目标更侧重于保护历史、人文和自然环境。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

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研究随着中国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特色小镇的建设成为了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三生融合”已成为了当下的热门话题。
本文将围绕着基于“三生融合”导向的特色小镇发展与对策展开研究。
一、三生融合的内涵和意义“三生融合”提出了将农民、农业与农村三个生产要素有机融合的理念。
在特色小镇的发展中,“三生融合”意味着要充分发挥农民的主体作用,挖掘农业资源潜力,促进城乡要素有机融合,推动城乡协调发展。
这意味着特色小镇要以人为本,实现农业与农村的协同发展,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城乡一体化发展模式。
二、特色小镇发展的现状和问题目前,虽然中国特色小镇建设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也面临一系列问题。
农业生产和农村发展不能有效融合,导致资源利用效率低下。
特色小镇发展缺乏可持续性,主要依靠政府扶持和土地资源。
特色小镇缺乏核心竞争力和特色,无法形成可持续的产业链。
三、基于“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对策1. 挖掘农业资源潜力,促进农业与农村一体发展。
特色小镇要注重发展特色农业和农产品,培育农业基地和农业产业园,推动农业生产与休闲旅游相结合。
2. 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提升农村生活品质。
特色小镇要加大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的建设,提高农村居民的生活品质和幸福感,吸引更多人口留在农村。
3. 推动城乡要素有机融合,促进城乡协调发展。
特色小镇要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扶持,促进农村和城市的要素有机融合,实现城乡一体化发展。
4. 打造特色小镇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
特色小镇要充分挖掘自身的文化、历史和自然资源,打造独特的特色小镇品牌,提升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和吸引力。
四、结语特色小镇建设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之一,而基于“三生融合”的特色小镇发展将是未来的发展趋势。
特色小镇要深入贯彻“三生融合”理念,推动农业与农村的一体发展,实现城乡产业融合和人才流动。
希望通过本文的研究,能够为特色小镇的发展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启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特色小镇建设的主要模式
多元化的创建模式
政府主导,社会参与
浙江梦想小镇 扬中新坝智慧小镇
…
见效最快
企业主体,政府服务
富阳药谷小镇 镇江香醋小镇
…
最倡导
政企合作、联动建设
云栖小镇 富春硅谷小镇
…
最实际
政府与高校共建
浙大紫金众创小镇 西湖艺创小镇 … 独特性
-11-
谢谢
THANK YOU
-12-
1.0 版——即 小镇+“一村一品”
当时是为农村、农业、农民服务的,是农业产前、产中、 产后服务的基地
2.0 版——即 小镇+企业集群 3.0 版——即 小镇+服务业
以浙江为主要发源地,该省大多数的小镇都有一个企业 集群,而且这些企业集群所产的产品都能进入全球产业 链,这也导致了浙江经济后来居上。
上世纪末兴起的,尤其是旅游休闲、历史文化特色这一 类的产业与小镇的迭加大幅度得到发展。
到了上个世纪末,第三代系统论即复杂适应理论(CAS)面 世了,深刻揭示复杂经济社会体系运行规律提供了方法手段, 也弥补了主流经济学的缺陷。用主流经济学来描述特色小镇 是完全失败的,因为主流经济学将“特色小镇”看作是某类 生产函数或“黑箱”,但用了复杂适应理论以后,情况就改 变了。
仇保兴 国务院参事、原住建部副部长
-4-
2. 特色小镇的4个版本及复杂适应理论(CAS)-2/5
传统理性主义(第一代)
上世纪50年代
后现代主义(第二代)
上世纪50年代
新理性主义(CAS)
上世纪末
1
形式(显性秩序、封闭的)
后形式(杂乱、开放的)
结构/混沌并存,呈现“隐秩序”
2
目的性明确
随机的、目的性不明确
随机的/目的性并存
3
被设计为主
强调偶发因素为主
自适应性为主、他组织/自组织并存
4
等级制
无政府状态
有限智慧政府
5
艺术或工程对象/完成了的作品
过程/表演/机缘
共生、共同进化
6
创造/极权/综合
破坏/结构/对立
协同/重构/包容
7
精英决定
个体自由发挥
精英与个体协同
8
距离
参与
从上而下与从下而上结合
9
确定性
不确定性
确定性/不确定性并存
10
可分性、还原性
4.0 版——即 小镇+新经济体
是特色小镇进入城市的新阶段,特色小镇以形态、产业 构成、运行模式等方面的创新,成为城市修补、生态修 复、产业修缮的重要手段。
-6-
2. 特色小镇的4个版本及复杂适应理论(CAS)-4/5
其次,承认经济变迁的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新奇”的产生,通过创新促使多样性的产生是演化经济学的一 个重要主题。
4.0版特色小镇的新产品、新结构、 新创业生态等“特色”的形成,取 决于企业家的创新精神和城市所提 供的各种“正外部性”协同作用的 结果
“新奇”的3种范式
一是:将原来没有特色的小镇改造成 新奇的特色小镇
二是:在原有的单一功能区、空城里 面植入特色小镇,弥补其原有的不足
三是:将特色不足的小镇,升级改造 成为有新奇产业、新奇特色的小镇
-3-
2. 特色小镇的4个版本及复杂适应理论(CAS)-1/5
特色小镇实际上是一个新生词,新事物应该以新的方法论来 进行阐述。众所周知,上世纪50年代,国际科技界涌现出 第一代系统论,即:控制论、信息论和一般系统论。仅仅过 了十年,即上个世纪60年代,第二代的系统就出世了,即, 耗散结构、突变论和协同论。但这些理论作为科学方法论仍 然难以解释像特色小镇这样一类新城市现象。
特色小镇之“特色”应具备“广度”和“深度”: “广度”,即小镇拥有多种新奇的特色. “深度”,即唯一性,指的是某个重要产业或者空间的特色,是否具有本地区“唯一性”,还是具有全省、全国或 全球“唯一性”?如果具有“全球唯一性”的新奇——特色,那就会立于不败之地了。
-7-
2. 特色小镇的4个版本及复杂适应理论(CAS)-5/5
最后,我们可以看出经济组织的各种复杂性是因为它是由不同的异质主体的变异性、主动的适应性和相互作用 共同产生涌现形成的。4.0版特色小镇里的产业和空间的活力,源于其个体的自适应性所形成的自组织性,整个 小镇就相当于企业孵化器和“双创平台”。所以建设一千个特色小镇,至少要用一千个以上企业的力量自上而 下涌动来推动特色小镇的诞生和发展。
自组织 共生性 多样化 强联接 产业集群
好的小镇 十大特征 (CAS)
开放性 超规模效应
微循环 自适应 协同
政府管理 “特色小镇”
基本策略
激励 不 取代 简政 不 专权 护航 不 包办 评估 不 刮风
用CAS理论,观察特色小镇,和流行的、传统上的特色小镇评估工具结论有较大的差别。采用一个新的工具, 等于帮助研究者打开了一新的窗子,能更加科学的来看待一个新的事物,然后做出新的判断。只有这样,城市修补、 生态修复、产业修缮就会更加有的放矢。
-8-
3、特色小镇的规划建设思路
小镇地区基础分析
区位分析 资源禀赋 经济水平 产业特点 问业链延伸环节、内容 产业未来发展趋势
创
确定核心产业 小镇初步定位
对标研究
区位、资源、环境、产业发展 水平等相关内容发展类似地区 产业发展现状和方向思路研究
特
融 历史文化
+
自然资源
+
旅游体验
特色小镇建设模式研究
2018年1月
-1-
类型2:突出创新导向,融合新兴业态的小镇
类型2 特点综述
• 这些创新业态小镇凭借地域优、政策优势、生态优势、文化优势吸引优秀人才、风险资本等各类高端要素集聚, 并通过专注和持续的产品创新、技术创新、市场创新和组织创新,发展融合性新业态、新模式。根植于小镇的
企业,与当地经济和社区融为一体,均获得长足发展。
-2-
1. 特色小镇建设是一项系统而复杂的工程
核心诉求和内涵
• 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跨界融合 • 统筹城乡发展,促进农民就地就近城镇化 • 与居民生产、生活和生态的相互融合、共生 • 对文化历史的继承和发扬 • 绿色发展,宜人、宜居、宜商
重点领域
• 产业发展方面:紧扣当地具有潜力的特色产 业和资源禀赋,形成特色鲜明的产业形态。 围绕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新兴业态创新发展, 科学规划,做特、做精、做强
不可分
可分性/不可分性并存
11
可预见性
不可预见性
可预见性/不可预见性并存
12
单一连续性
非连续性
连续性/非连续性并存
13
规划范围受限
主题明确
规划范围发散 无所不包
规划范围适中
-5-
2. 特色小镇的4个版本及复杂适应理论(CAS)-3/5
首先,复杂适应理论认为任何经济社会系统都是动态变化的,而且这种变化不仅是数量和参数上,它还涉及到 如熊彼特(Joseph Alois Schumpeter)所说颠覆性的创新。后者涉及技术、组织和经济结构等方面质的变化。 这种质的变化恰恰是主流经济学难以解释的。改革开放以来,特色小镇经历了四种版本。
基于产业定位,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空间资源、资源禀赋、 促进产业的协调和持续发展为目标,在功能模块、基础设 施等进行空间上合理配置
在整体规划基础上,形成各具体单体建筑的设计建设方案, 包括外观设计,内部软硬件配置、建设主体、资金筹措等
在建设完成后的具体运营管理工作,包括管制体制、产业 招商、品牌经营、营销策划、政策服务等
•百姓生活方面:必须形成便捷完善的设施服务, 公共服务设施完善、服务质量较高,教育、医 疗、文化、商业等全面覆盖;
•政府管理方面:强化管理创新和政策体制突破 探索,营造良好发展环境
•生态环境方面:环境优美,干净整洁,彰显特 色的传统文化,实现经济、文化、旅游的融合 发展,小镇必须达到3A级以上景区标准
清晰的小镇定位,科学完整的产业发展规划,完整的产业链配套体系
聚
+ + 空间布局规划设计
系统规划设计
运营体系规划 实
保障 举措
基础设施
政策引导
人才吸引
环境营造
资金保障
促
-9-
4、特色小镇建设的关键环节
灵魂
产业规划
躯体
空间规划 建设方案
四肢
运营管理
从当地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国际国内及区域经济发展态势, 甄选出最具特色的产业作为发展目标,并对产业体系、产 业结构、产业链、与其他产业融合做出科学计划,实现产 业对经济社会的带动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