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历史 PPT

合集下载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参考课件

《艺术与科技的新结合》参考课件

国家体育场主体是由一系列钢桁架围绕碗状座 席区编织而成的“鸟巢”外形,空间结构新颖 ,建筑和结构浑然一体,独特、美观,具有很 强的震撼力和视觉冲击力,充分体现了自然和 谐之美。
国家体育场(“鸟巢”)位于北京奥林 匹克公园中心区南部,建筑面积25.8万 平方米,占地面积20.4万平方米,容纳观 众座席91,000个,其中固定座席约80 ,000个。国家体育场工程为特级体育 建筑,主体结构设计使用年限 100 年, 主体建筑为南北长333米、东西宽296米 的椭圆型,最高处高69米。国家体育场 2003年12月24日开工建设,2008年6月 28日落成。
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去欣赏建筑?
1、形体(比例与尺度) 2、结构(节奏与韵律) 3、色彩(统一与变化) 4、环境(和谐与对比)
形体
远观建筑的整体形状会影响我们的审美判断。
结构
建筑的结构如同人的骨骼,支撑 人体骨架的作用。
中国古代建筑运用梁柱、斗拱支 撑起巨大的屋顶,将墙面的承重功能 解放出来,形成了灵活多变的框架式 结构。
水立方赏析
结构类型:薄膜结构,空间钢架。 建筑亮点:外立面大规模智能LED景观系统。
“水立方”的墙面和屋顶都分内外三层,设计人员利用三维坐标 设计了3万多个钢质构件,这三万多个钢质构件在位置上没有一个是 相同的。这些技术都是我国自主创新的科技成果,他们填补了世界 建筑史的空白。 新材料:聚氟乙烯”,这种材料耐腐蚀性、保温性俱佳,自清洁能 力强、抗压、环保、遮光、降温的作用。 形体:四方形 色彩艳丽
在“鸟巢”的顶部装有专门的雨水回收系统 ,被收集起来的雨水最终变成了可以用来绿 化、冲厕、消防甚至是冲洗跑道的回收水。
“水立方”与“鸟
巢”只有一路之隔, 一方一圆,一蓝一红, 形成了一种微妙、均 衡的关系。

2024年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与创新

2024年科学技术与艺术的交融与创新

设计美学
科技产品在设计上更加注重审美,追求简约、时尚、个性化的外 观。
用户体验
科技产品不仅关注功能实现,还注重用户体验,追求操作便捷、 界面友好、情感共鸣。
材质与工艺
科技产品在材质选择和工艺制作上更加考究,以提升产品的整体 质感和审美价值。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创新产业
创意产业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催生了众多创意产业,如数字内容制作、创意设 计服务等。
科技成果展示
艺术作品可以作为科技成果的展示载体,通过艺 术化的方式展示科技成果的创新性和实用性。
3
科技文化交流
艺术作为一种文化符号,能够促进不同国家和地 区之间的科技文化交流,推动科技合作与发展。
艺术与科技结合的社会价值
推动文化创新
艺术与科技的结合,能够推动文化的创新发 展,形成具有时代特色的文化现象和文化成
艺术科技产品
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使得艺术元素被广泛应用于科技产品设计中,形 成了独特的艺术科技产品市场。
文化旅游
借助科技手段,传统艺术得以更好地传承和展示,为文化旅游产业注 入了新的活力。
跨界人才的培养与创新
跨学科教育
高校和培训机构纷纷开设跨学科课程,培养既懂艺术又懂科技的 复合型人才。
创新实践平台
政府和企业搭建创新实践平台,鼓励艺术家与科技工作者跨界合作 ,共同推动艺术与科技的融合发展。
经验与技术。
鼓励企业、高校、研究机构等 多方参与,共同推动科技与艺
术的交融与创新。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艺术作品生成
人工智能能够自主生成艺 术作品,如绘画、音乐、 诗歌等,这些作品往往具 有独特的风格和创意。
艺术评论与鉴赏
人工智能可以分析艺术作 品的风格、技巧和情感, 为艺术评论和鉴赏提供新 的视角和方法。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共39张PPT)

两汉的科技与文化(共39张PPT)
感谢您的观看
WATCHING
增强民族自豪感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在国际上享有盛誉,增强了中华民族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对后世的影响
02
两汉的农业科技
农耕技术与工具
农耕技术
两汉时期,农耕技术已经相当成熟,包括犁耕、耙地、耘田等。这些技术的改进提高了土地的利用率和农作物的产量。
农业工具
两汉时期,农业工具也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如犁头、锄头、镰刀等,这些工具的制作材料和工艺都有了很大的提升,使得农业生产更加高效。
药物学研究
两汉时期,药物学研究取得了重要进展,如《神农本草经》的编纂,系统总结了当时的草本、动物、矿物等药物知识,为后来的药物学研究提供了宝贵资料。
医学发展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总结词
详细描述
动植物分类研究
两汉时期的生物学研究主要体现在动植物分类方面,如《尔雅》、《本草纲目》等著作对动植物的分类和描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生物多样性的认识和探索。
文化繁荣促进科技创新
文化的繁荣发展也推动了科技创新,两汉时期的文化盛世激发了人们对科技的探索和追求,推动了科技的进步和创新。
科技推动文化发展
科技与文化的关系
两汉时期的科技创新成果如造纸术、浑天仪等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为后世的科技发展奠定了基础。
两汉时期的文化思想对后世的哲学、文学、艺术等方面产生了重要影响,如儒家思想、道家思想等成为后世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农业与水利
两汉时期在农业和水利方面取得了显著成就,如改进耕作技术、兴修水利等。
医学
两汉时期的医学也有较大发展,如《黄帝内经》等医学著作的出现。
科技发展概况
科技传承
两汉时期的科技成就是中国科技史上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后世的科技发展提供了基础。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魅力完整PPT资料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魅力完整PPT资料
品本身就是表现科技题材的;有的作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计理念,显得新颖、前卫、时尚;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计理念,显得新颖、前卫、时尚;
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充气椅子
聚脂泡沫躺椅(西班牙)
美术作品比较欣赏报告
作品题目 审美特征 实用功能 科技含量
思考与评价: 在现实生活中,你能发现一些美
术与科技相结合的艺术品吗?试选一 例你感兴趣的现代工艺品或科技产品, 进行观赏、描述、分析与判断,让大 家分享你的感受。
物之道(雕塑)李政道 无尽无极(中国画)吴作人日Leabharlann ·印象(法国)莫奈欣赏与探索:
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产生了许多
日出·印象(法国)莫奈
有艺术魅力的美术作品,其中有的作 有的作品渗透了简洁、明快、单纯等现代设计理念,显得新颖、前卫、时尚;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无尽无极(中国画)吴作人
现代艺术与科技的融合,产生了许多 有艺术魅力的美术作品,其中有的作品本身就是表现科技题材的;
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 聚脂泡沫躺椅(西班牙)
聚脂泡沫躺椅(西班牙)
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城 市 雕 塑 ( )
帆 ( 不 锈 钢 )
米 约 大 桥 ( 法 国 )
磁悬浮列车(德国)
还有的是采用了现代科技某些领域(如建筑力学、流动力学、计算机技术等)的成果而设计、创作出来的。 日出·印象(法国)莫奈 欣赏与探索: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PPT课件

艺术与科技交融的美PPT课件

北宋浑天仪模型
地动仪(复制品)
司南(复制品)
望远镜(意大利)

透视
• 公元前5世纪,希腊画家阿加塔尔库斯首 先发现了近大远小的透视原理。公元14 -15世纪,意大利画家完善了透视的法 则,并利用其绘画出令人信服的画面空 间。
林中狞猎(油画)
林中狞猎透视示意图
曲院莲香图(宋代)
死者的书(壁画古埃及)
曾侯乙编钟
• 青铜,战国早期,钟架长7.48米,宽3.35米,高 2.73米,湖北省博物馆藏。
• 1978年,湖北随县雷鼓墩战国1号墓出土的曾侯 乙编钟,使我们看到了中国先民攻金之术的又一 个奇迹。
• 编钟是中国具有悠久历史的打击乐器。它将乐钟 依大小和音高次序编组,悬挂在钟架上,故称编 钟。青铜铸造的钟纽形制不同,因而有“ ”、
You Know, The More Powerful You Will Be
谢谢你的到来
学习并没有结束,希望大家继续努力
Learning Is Not Over. I Hope You Will Continue To Work Hard
演讲人:XXXXXX 时 间:XX年XX月XX日
“铎”、“镈钟”、“甬钟”、“钮钟”等不同 称呼。商代的钟为3枚一套或5枚一套,西周中晚 期有8枚一套的,东周时期增至9枚一套或13枚一 套。而曾侯乙编钟有钮钟19件、甬钟45件,外加
长信宫灯
曾侯尊盘(战国)
中国古代观测仪器
• 用于科学观测的仪器,既反映了高超的 科技水平,其精美的造型,又是当时艺 术水平的见证。
童戏(油画)【勃鲁盖尔】
雅典学院(油画)【拉裴尔】
陶瓷艺术
• 陶瓷是中国文明的一种象征,中国又是 发明陶瓷最早的国家,这是对世界物质 文明的重大贡献。几千年来,陶瓷艺术 不断发展,这是与创作者无尽的创意及 陶瓷烧制技术的不断进步分不开的。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

创意性表达
艺术家可以通过AR技术 展示更多的创意作品, 打破传统展示方式的限 制。
创新案例
AR艺术作品展示
艺术家利用AR技术展示创新作品,吸引观众关注。
AR虚拟博物馆
通过AR技术构建虚拟博物馆,让人们体验艺术品的全新展示 方式。
未来趋势
跨界合作
全民参与
AR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将带来 更多跨界合作,创造出更多 前沿作品。
AR技术的普及将让更多人参 与到艺术创作中,推动艺术 与科技的融合进一步发展。
新形式作品
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创新形式 的艺术作品,让观众获得全新 的艺术体验。
AR技术与艺术的 未来
未来,随着AR技术的不断发展,艺术作品将呈 现出更多元化的形式。艺术家将通过AR技术创 作出更具有创新性和互动性的作品,为观众带 来全新的艺术体验。AR技术与艺术的结合将助 力艺术界的创新与发展,让艺术走进更多人的 生活。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
汇报人:
时间:2024年X月
第1章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
●01
科技与艺术的融 合创新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创新是指通过科技手段与艺 术表现相结合,创造出更具创意和影响力的作 品。这种融合不仅可以拓展作品的表现形式, 还可以推动社会发展。
融合方式
虚拟现实技术与艺术 结合创造沉浸式体验
确保艺术品真实性
保护艺术家权益
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艺术品 的真实性,防止伪劣品流入 市场。
艺术家可以通过区块链技术 保护自己的版权和作品,确 保收益合法。
提高市场透明度
区块链技术可以使艺术市场更 加透明和高效,确保艺术品交 易的公正性。
成功案例
艺术品版权保护
通过区块链技术确保艺 术品版权的不可篡改性。 提供溯源功能,方便追 溯艺术品的来源和历史。

《科技创新绘画》课件

《科技创新绘画》课件

生成对抗网络(GAN )
生成对抗网络是一种深度学习模型, 可以用于生成全新的图像或对现有图 像进行修改和优化。GAN在绘画领域 的应用可以让艺术家利用人工智能技 术创造出更加丰富和多样的作品。
风格迁移技术
风格迁移技术是指将一种艺术风格应 用到另一种艺术风格上的过程。通过 深度学习和神经网络技术,可以将一 种艺术风格的特征和风格应用到另一 种艺术风格上,创造出独特的艺术效 果和风格。这种技术在绘画领域的应 用可以让艺术家快速地实现风格的转 换和创新。
人工智能在绘画中的更多可能性
人工智能辅助创作
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分析图像、色彩、构图等 信息,为艺术家提供创作建议和灵感。
人工智能生成艺术作品
探索人工智能自主生成具有艺术价值的作品 ,开拓全新的艺术领域。
06
案例分析
成功的科技创新绘画项目案例
01
02
03
04
案例一
利用AI技术创作绘画作品的艺 术家团队
渲染技术
渲染技术是将3D模型转换成图像的过程。通过渲染技术,艺术家可以创造出逼真 的光影效果、材质质感等,让作品更加生动和真实。常见的渲染软件有Maya、 3ds Max等。
虚拟现实与增强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
虚拟现实技术是一种模拟真实场景的技术,通过头戴式设备等硬件设备,让用户沉浸在虚拟的世界中 。艺术家可以利用虚拟现实技术创造出更加逼真和沉浸式的作品,提供更加丰富的视觉体验。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问题
总结词
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问题是科技创新绘画面临的另一 个重要挑战,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完善 的法律法规,以保障创作者的合法权益。
详细描述
随着科技创新绘画的发展,知识产权保护与侵权问题 也日益突出。由于绘画作品涉及到创意、技巧、材料 等多个方面,因此很容易出现侵权行为。为了保障创 作者的合法权益,需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意识,制定 完善的法律法规,对侵权行为进行严厉打击。同时, 创作者也需要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版权登记、保护,防 止被他人盗用、抄袭。

(完整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三章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历史(2012)

(完整版)数字媒体艺术概论第三章科技与艺术的融合历史(2012)

应用物理学
现代数学
计算机网络
艺术
主观 世界
设计学
控制论
科学与技术
电子计算机 行为 科学
图形几何学
算法语言
可视化 绘图软件
非欧氏 几何学
分形算法
网络媒体
包豪斯 现代艺术 超现实艺术
技术美学
电脑AI研究
2020/2/22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CAD CAM
10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亚里斯多德 毕达哥拉斯 达 芬奇时代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简洁性、对称性与大自然美学
德国动物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海因里希·菲利普·奥古斯特·海克尔(1834 -1919)认为生物学在许多方面与艺术类似。自然界中的对称,比如单细胞生 物中的放射虫对他的艺术天赋有很大的启发。海克尔擅长版画和插图,尤其著 名的是他画的浮游生物和海母的画,这些图画生动地体现了生物世界的美。在 其1896年发表的巨著《自然的艺术形式》中含有数百幅非常细腻的植物、花卉 和放射虫的骨骼的插图。他的插图生动地体现出了大自然赋予生物的绝妙的对 称结构。
2020/2/22
数字媒体艺术概论
2
3.1 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
艺术中的技术与技术中的艺术
技术与艺术的关系: (1)技术与艺术是两个不同的概念。 (2)技术是一种方式、过程和手段;艺术既可以是方式,过程和手段,又可以指艺术品、艺术现 象。 (3)在设计中,艺术与技术应是统一互为关系,犹如一张纸的两面,分离的属性,或者说艺术是 技术存在的最高形态。千万年来,艺术与技术总是携手并进,技术是艺术存在的真正基础,艺 术也是在技术中成长起来的。世界文明史上和艺术史上的一些伟大杰作,如金字塔、巴特农神 庙、拜占庭的圆顶教堂、哥特式圣殿等都是伟大艺术的典范,又都是当时最新技术、伟大技术 的产物。中国工艺美术史上的彩陶、蛋壳陶、青铜器、瓷器、丝绸等,也都是杰出的艺术品,同 时又都是当时科学技术的结晶和代表。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魅力

Prt Six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 合的未来展望
科技发展趋势对艺术领域的影响
3D打印技术:为艺术家提供 新的创作工具和材料
区块链技术:保护艺术家的 版权和知识产权
人工智能技术:帮助艺术家 进行创作和设计
虚拟现实技术:为艺术家提 供更广阔的创作空间
社交媒体和网络平台:为艺 术家提供展示和推广作品的
新渠道
未来艺术与科技融合的发展趋势
虚拟现实技术:将艺术与虚拟 现实技术相结合创造沉浸式体 验
人工智能艺术:利用人工智能 技术创作艺术作品提高艺术创 作的效率和创意
3D打印技术:将3D打印技术 应用于艺术创作实现个性化定 制和快速生产
物联网艺术:利用物联网技 术实现艺术品的远程管理和 互动提高艺术品的传播和展 示效果
数字雕塑:利用3D打印技术 进行雕塑创作如3D打印雕塑、 3D打印建筑等
数字摄影:利用数字摄影技 术进行摄影创作如HDR摄影、 延时摄影等
数字音乐:利用数字音乐技 术进行音乐创作如电子音乐、 数字音乐制作等
数字电影:利用数字电影技 术进行电影创作如CGI特效、 数字电影制作等
数字艺术装置:利用数字 技术进行艺术装置创作如 互动艺术装置、数字艺术 展览等
生物艺术家通过基因编辑、细胞培养等技术手段创造出具有艺术美感的生物作品
生物艺术的作品通常具有独特的形态和色彩具有很高的观赏价值
生物艺术作品在展览中常常引起观众的关注和讨论成为现代艺术与科技融合的重要表现 形式之一
Prt Four
现代艺术与科技融 合的案例分析
利用数字技术创作的艺术作品
数字绘画:利用计算机软 件进行绘画创作如 Phoshop、Illustrr等
科技与艺术的融合:推动艺 术领域的创新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奇一样,他们把对自然界的热爱和对宇宙万
生物学家,博物学家,进化论创始人 查尔斯· 罗伯特· 达尔文
物的虔诚与细致的观察融于笔记和书籍中, 成为后人不可多得的宝贵精神财富。
鹦鹉螺所蕴涵的奇妙数学
分形几何学与分形艺术图案
分形艺术图案体现了数学和“大自然美学”之间的联系。
分形艺术图案与大自然的许多植物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 通过计算机编程产生的这些令人目不暇接的精美分枝、螺
达·芬奇的“科学研究”涉及到动植物 学、物理学、天文学、空气动力学、 鸟类飞行原理、建筑学、解剖学、生 理学、流体力学、地图学等领域….
第3讲: 20世纪科学与现代艺术
瓦尔特·本雅明(Walter Benjamin 1892—1940) 著名理论:机械复制时代的艺术美学
1. 物理学进步改变了人们对时空的认识
工业革命:机械、速度与未来主义艺术
2. 工业革命、机器与速度的讴歌:未来主义
爱因斯坦相对论动摇了关于固定空间与连续时间的概念,而车
轮则使人们真正感到了这种变化的力量和一种现代意识。这种 现代性也就是表明了一种新的艺术态度,即: 现代艺术就是要 对生活环境中发生的一切变化做出适当的记载,它包括接受人 类的无意识与非理性的因素。 此外,速度、技术感与革命性:对机器、速度与技术的崇拜也成 为现代文艺美学革命性的根源。而来自于现代工业的代表性产
数字媒体艺术
数字媒体xxx级xxx9班:课程指导教授:xxx
数字媒体艺术
第3章 科学-技术-艺术-新媒介
数字媒体艺术的科技溯源
数字媒体艺术与生俱来就有向往和追求真理的天性。正是在追求真理 的征途上,科学和艺术携手而行,科学探索物质世界,艺术追求美的 感受。而近代科学证明: 科学和艺术是一个硬币的两面,是不可分割 的整体。就像太阳光芒那样具有波和粒子的双重属性。 数字媒体艺术是建筑于科学技术基础上的新艺术形态,是名副其实的 科学和艺术的结晶。为了追溯科学和艺术联姻的历史,探求作为文化 价值观的数字艺术美学的思想传承历史,本章将从古希腊的美学开始, 探索西方艺术史中蕴涵的科学观的形成和20世纪科技发展对艺术家、 艺术流派和艺术观念的影响,探索西方现代艺术和技术的结合的历史, 由此更清晰地梳理出数字媒体艺术的思想来源。
第1讲:科学与艺术的同源性
简洁性、对称性与大自然美学
德国动物学家和哲学家恩斯特· 海因里希· 菲利普· 奥古斯特· 海克尔 (1834-1919)认为生物学在许多方面与艺术类似。自然界中的对称, 比如单细胞生物中的放射虫对他的艺术天赋有很大的启发。海克尔擅长版 画和插图,尤其著名的是他画的浮游生物和海母的画,这些图画生动地体 现了生物世界的美。在其1896年发表的巨著《自然的艺术形式》中含有 数百幅非常细腻的植物、花卉和放射虫的骨骼的插图。他的插图生动地体 现出了大自然赋予生物的绝妙的对称结构。
建立了完整的理性主义思想体系,并为西方文
化的发展奠定了理性主义的基调。 古希腊艺术家根据数的规律, 赋予艺术作品以比例、大小、 结构和节奏等要素。而“美” 就来源于比例的和谐。这种几 何标准(包括金字塔构图、黄金
分割比等)成为西方古典主义美
学的基石。
Raphael, School of Athens, c.1510
古希腊人建立的理性主义艺术观念在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家那里则体现为对光影、 透视学和人体解剖学等科学原理和写实技法的钻研和运用。由此,经过数百年中 无数艺术家的不断探索,西方人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写实绘画体系。这种绘画能在 二维的平面上再现出三维空间中的立体形象,造成一种逼肖客观自然的“幻象”。
德国画家、理论家奥伯特· 丢勒(Albrecht Durer 1471~1528)的版画
《雅典学院》 壁画 1510-1511年,意大利画家,文艺复兴时期艺坛三杰之一的拉斐尔(Raphael Santi,1483--1520),以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所建的雅典学院为题,以古代七种自由艺术—即 语法、修辞、逻辑、数学、几何、音乐、天文为 基础,以表彰人类对智慧和真理的追求。
2. 文艺复兴时期的科学与艺术
博物学家与插画大师的结合
科学史家乔治· 萨顿曾将真、善、美所对应的 科学、宗教与艺术比喻为一个三棱塔的三个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面,他说:“当人们站在塔的不同侧面的底
部时,他们之间相距很远,但当他们爬到塔 的高处时,他们之间的距离就近多了。” 正如博物学家达尔文(1809-1882)和德国 动物学家、哲学家恩斯特· · 海克尔(18391919),早期的自然科学家往往又是非常细 致的画家和插图大师,和科学艺术巨匠达•芬
Zn+1=Z2n+C
这个迭代公式中的变量都是复数,通过计算机进行 反复迭代运算就可以产生出一个大千世界!
第2讲:西方古典艺术中的科学观
1. 古希腊哲学中的数学思想
亚里士多德说:“人是理性的动物。” 古希腊哲学家毕达哥拉斯(公元前582年一507 年)把一切自然现象都归结为数学的法则,从而
达·芬奇(1452-1519) 莱昂纳多·达·芬奇是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 第一位画家,也是整个欧洲文艺复兴时期 最杰出的代表人物之一。他是一位思想深
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艺术大师、科
学巨匠、文艺理论家、大哲学家、诗人、 音乐家、工程师和发明家。他在几乎每个 领域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后代的学者称 他是“文艺复兴时代最完美的代表”,是 “第一流的学者”,是一位“旷世奇才”。 最重要的是,他是第一位将科学与艺术完 美结合的科学艺术巨匠。
1916年,现代物理学奠基人阿尔伯特 · 爱因斯 坦(Albert Einstein,1879~1955)完成了《广 义相对论的基础》,提出了由于有物质的存在,
空间和时间会发生弯曲的假说。广义相对论指
出:时间、空间是相对的,即在惯性系统内, 空间长度、时间快慢和质量大小都将随物体的 运动速度而变化由此,牛顿的时空恒定的观点 受到了质疑和挑战。
旋状、羽叶状树叶不仅使数学家、物理学家为之迷恋,而
且使许多艺术家趋之若鹜,他们认为在这些无穷放大或缩 小的自我相似的螺旋形结构中蕴藏着宇宙的奥秘。
1970年代数学家曼德勃罗(B. B. Mandelbrot) 1975年出 版了他的专著《分形、机遇和维数》,这是分形(Fractal) 理论诞生的标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