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选(一)
原中央美院院长、美协主席著名版画家江丰传世经典版画作品赏析
![原中央美院院长、美协主席著名版画家江丰传世经典版画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dc560348814d2b160b4e767f5acfa1c7aa0082c7.png)
原中央美院院长、美协主席著名版画家江丰传世经典版画作品赏析重读新中国成立以来一幅幅熟悉的、带有经典意义的作品,欣赏改革开放时期成长起来的艺术新锐们的创作,使我们不由自主地产生了文化自信而感到骄傲和自豪。
——题记20世纪初,中国社会发生巨大社会变革,美术如何适应社会进步,满足广大人民的审美需求。
毛泽东同志1942年发表《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关于艺术来源于生活、高于生活,艺术服务于人民大众,在普及基础上提高、在提高指导下普及,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等论述,才为中国现代美术发展指明了方向。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党中央制定的艺术“二为”方向和“双百”方针,是推动艺术发展的基本原则。
50年代,为了使包括亿万文盲和半文盲的人民大众享用美术,遵照党中央指示精神,美术界和出版部门经过调查研究,决定大力发展在群众中易于传播的连环画、年画和宣传画艺术。
其中以图为主、辅以文字,既能传播文化知识,又能普及美育的连环画,尤其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
50年代中期,李可染、傅抱石、石鲁、赵望云、关山月等艺术名家外出写生,在全国美术界掀起写生热潮,创造了许多反映祖国山河面貌的新作品,促进了中国画的前进步伐。
改革开放初期,中国美术受到西方现代主义美术的冲击,美术界开展的关于中国艺术如何走向现代的学术讨论,使大家认识到,西方艺术的现代创新之路值得我们研究,其中某些观念和技巧可以适当借鉴,但它反传统的激进思想和一些违背艺术规律的实践,不应该成为我们学习的范本,中国现代艺术应该以传统文化为基础,从现实社会人们审美需求出发,参照国际视野,探求自己的前行之路。
中国艺术家以平和、镇定的心态对待之,关注和吸收其利用新信息媒介丰富艺术创造手段的一些新成果,为我所用。
他们坚信兼重理性和感情的传统艺术表现形式更具有永恒价值。
属于视觉艺术的美术创造,乃依靠形式承载思想感情,刺激人们的视觉和感动人们的心灵,只有创作者运用心、眼、手合作的创造,作品才能有动人肺腑的艺术感染力。
描绘平凡生命 刻画心中感动——陕西人物画家郑成文访谈
![描绘平凡生命 刻画心中感动——陕西人物画家郑成文访谈](https://img.taocdn.com/s3/m/06f91882ec3a87c24028c4f9.png)
描绘平凡生命刻画心中感动——陕西人物画家郑成文访谈在采访中他提到最多的是感动,对生活的感动,对儿时回忆的感动,对艺术的感动。
他是因为感动而创作的,他把自己的真情实感借助笔墨表达出来,把自己热爱的家乡,在这片黄土地上一代代生活、劳作的人们,用绘画展现给大家,他把对这一切的感动用写实的手法刻画的形象生动。
他就是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西安中国画院画家郑成文。
郑成文作品(一)136x68cm,价格面议记者:郑老师,在您的写实人物画中,常常以写意的手法去表现,从人物造型上来看与工笔有很大的不同。
您觉得您的写实人物的实,表现在那些什么地方?郑成文:我的写实人物画的“实”主要体现在题材上的实,以陕北黄土高原人物、藏族人物为主,反应的完全是现实生活,刻画的是平凡的人物和他们的生活。
也就是人物内涵的写实,反应的是身边的、现代人物的精神世界。
再就是,人物的造型上严谨,用线松动,很轻松,稍有些夸张,从笔墨表现上看也融合了许多写意的成分,从人物造型上看并非如工笔写照那样画的就是某个人物,但从人物的神态表情来看,从他们的精神面貌来看,又是生活中某个栩栩如生的人物,这是一种典型人物形象的艺术真实。
记者:老师您的人物画题材主要以“古代仕女”和“现代写实人物”为主。
在这两种题材的创作探索中您要表现怎样的理念?郑成文:我在“古代仕女”和“现代写实人物”这两个题材的创作上有不同的意图。
古代人物画起来比较轻松,容易发挥,是提高笔墨的最好手段,所以我的“古代仕女”的小品主要是锻炼笔墨。
现实人物的画作反应的都是让人感动的主题,这些作品多是我对平时生活中的人物、故事的观察所得,画的也都是生活中最感动的场面。
艺术源于生活,源于生活对艺术家的震撼与感动,所以我的现实人物题材的画的创作的理念是对生活的感动。
郑成文作品(二)68x68cm,价格面议记者:老师在您的绘画作品中,将墨的运用,发挥到了淋漓尽致的境界,将黑色演绎成十几种不同感觉的色差,形成不同的多层次。
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
![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2580680a6c85ec3a87c2c5bc.png)
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获奖作品小人国商城文化部、国家出版局、中国美协联合主办的全国第二届连环画创作评奖,评定获奖作品共110件,计:经过一段筹备工作,1981年1月上旬评奖委员会在北京开会1、绘画一等奖共5部:《白求恩在中国》绘画:许荣初、许勇、顾莲塘、王义胜正连环画《白求恩在中国》,是近年来连环画创作中一部较为突出的作品。
作者怀着对白求恩同志崇高的敬意,以严肃认真的创作态度,热情地歌颂了这位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
全套画有两处高潮,即第47到57幅和第87到97幅,这两段内容都是表现白求恩火线抢救伤员,忘我地为中国抗日战争服务的情节,也是歌颂白求恩国际主义精神的重点篇幅《白光》绘画:贺友直。
《白光》是鲁迅先生于1922年6月所创作的,描绘了一个辫子老童生陈士成的悲惨故事。
本连环画版是贺友直先生据之为脚本而创作的。
贺友直先生毕生致力于鲁迅青睐提倡的连环画,他取水墨写意之道,把中国画引入连延的故事之中,在白光的明灭隐现之间完成对鲁迅思想的“翻译”和诠释。
画中,无论刻画人物表述环境烘染气氛战士情节都与整个主题丝丝入扣,沉郁顿挫,活画出陈士成这一个“苦恼人”的行状来,阅罢,令人唏嘘,不忍释卷。
《十五贯》绘画:王弘力本故事通过生动曲折的艺术情节,提倡实事求是地搞调查研究,反对主观主义和官僚主义,很有现实教育意义。
他以现实生活为依据,形象、/u/b_f20e1964384e3cd601384f765b370002.html深刻而细腻地将人情事理倾注在这部神话作品中,使得整个画面情趣盎然。
被译成多国文字对外发行。
《白毛女》绘画:华三川原版书,华三川绘,方轶群配文,上海少年出版社64年9月一版一次印刷,印量:65.000。
《白毛女》(获全国第二届连环画评奖绘画1等奖)从历史角度看,他的原创作品开启了现代动漫产业的序幕,但可惜文化大革命的灾难毁灭了这一美好的前景和前程。
画家华三川的艺术态度极其认真,力求尽善尽美,他独具匠心的连环画作品精彩无比,魅力永恒。
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
![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64a80acba300a6c30d229f92.png)
《红色记忆—红色经典美术作品赏析》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了解美术与情感、美术与时代、美术与历史等方面的关系,从而更深刻地理解美术的社会功能。
2.通过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分析,学会掌握用美术语言描述美术作品。
3. 增强民族自豪感和热爱祖国的情感。
素养目标:通过图像识读,对红色经典美术作品及其他视觉符号的观看、识别和解读,对美术作品和现实中的审美对象感知、评价、表达,有正确的审美判断,理解作品背后的深刻含义。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内容与形式分析。
教学难点:如何用美术语言来赏析一件美术作品及革命历史题材美术作品的人文内涵。
【教法学法】教师引导、问题驱动、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二)建国后红色美术【了解历史背景】新中国成立后,越来越多的艺术家拿起画笔勾勒出一幅幅红色作品,出现了许多反映历史,经久不衰的经典作品。
图片展示—早期新年画形式、向“苏联”学习的红色美术、中国共产党革命历史画等。
学生欣赏建国后红色美术作品,体味建国前后的变化。
【重点分析】《开国大典》1.了解作者:董希文先生为浙江绍兴人,中央美院教师,被毛主席誉为“油画大师”,曾任人民英雄纪念碑雕塑创作组组长等。
《开国大典》被广大中国人民所熟知,凝聚着一代代新中国建设者的爱国情感。
2.画面内容欣赏画面,说一下画面描绘的内容?1949年10月1日,毛泽东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代表亿万中国人民向世界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体现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这一历史时刻。
3.画面构图毛泽东同志位于什么位置?构图有两大特点:画面一虚一实、画面右侧学生观看作品感受1949年10月1日,毛主席站在天安门城楼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毛主席的中心位置了解画面内容,感受历史去掉一根柱子。
4.画面色彩画面以什么颜色为主红黄蓝相互映衬,既体现了节日气氛,又将中国传统色彩加入画面,体现典型了中国审美情趣。
【小结】从构图到设色,从人物到场景,《开国大典》气派十足的将泱泱大国的风范表现出来了。
您未曾见过的珍贵的版画
![您未曾见过的珍贵的版画](https://img.taocdn.com/s3/m/966e3d00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9.png)
您未曾见过的珍贵的版画1931—1945抗战版画欣赏《“九·一八”日军侵占沈阳》江丰版画 19311931——1945抗战版画多幅,请喜欢的朋友欣赏。
图片转帖于连趣网程咬金连友的帖子,发布日期2012年9月17日,特此说明并致谢忱。
今适值9·18,特转帖以志不忘国耻。
《到前线去》胡一川版画 1932《怒吼吧!中国》李桦版画 1935《巩固团结抗战到底》刘岘版画 1938《在祖国的旗帜下》万湜思版画 1945《八百壮士》胡一川版画 1938《末一颗子弹》张荒烟版画 1941《当敌人搜山的时候》彦涵版画 1943《妙计御敌组画之一》罗清桢版画 1940《妙计御敌组画之二》罗清桢版画 1940《妙计御敌组画之三》罗清桢版画 1940《日军暴行之一》张在民版画 1938《辱与仇》李桦版画 1940《码头》林仰峥套色木刻 1942《重建》李少言版画 1942《饥民》李平凡版画 1939《无家可归》王树艺版画 1940《武装割稻》宋秉恒版画 1940《活跃的游击队》酆中铁版画 1937《芦沟桥战斗》胡一川版画 1937《抗战总动员》沃渣版画 1937《光荣的战绩》陈九版画 1938《谁无姐妹谁无妻子》酆中铁版画 1938《敌机轰炸广州》张慧版画 1938《火烧阳明堡飞机场》艾炎版画 1938《全国抗战》林夫版画 1938《不放过一个敌人》施展版画 1939《趁胜追击》罗清桢版画 1939《不愿做奴隶的人们》宋秉恒版画 1939《在失去的天堂里》万湜思版画 1939《夜袭之前》刘建庵版画 1939《野蛮的屠杀》王琦木刻 1939《响堂铺伏击战》艾炎版画约四十年代早期《疲靡厌战的倭哨兵》宋秉恒版画 1940《月下行军》刘铁华版画 1940《血战青纱帐》师群版画 1940《城堡的克服》黄新波版画 1940《神圣的教堂》林仰峥版画 1942《抗日年代》刘铁华版画 1942《巷战》陆田版画 1943《重庆轰炸后》刘铁华版画 1943《难民群》杨讷维版画 1944《挣扎》李少言版画 1942《民兵》吴劳版画 1942《大战平型关》范云版画 1944《驮回去的不是粮食》李少言版画 1944《民兵埋地雷》郭钧版画约四十年代早期《一支枪》邹雅版画《日本觉醒联盟——在太行解放区组画(一)学习》邹雅版画1943《日本觉醒联盟——在太行解放区组画(二)打棒球》邹雅版画1943《日本觉醒联盟——在太行解放区组画(三)生产》邹雅版画1943《攻城》邹雅版画 1944《瞄准》夏风版画 1945《儿童团站岗放哨》夏风版画 1947《大节孤忠、炳如日月——八百壮士祭》张翔版画《神兵天降》赵跃庆版画《凯旋》沈有福版画《滚滚铁流》邓箭今中国画 1991《无名上士》陈琳中国画。
美术作品赏析
![美术作品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e694482ea2161479171128e3.png)
美术作品赏析狼牙山五壮士(油画)巍峨重叠的高山,悬崖峭壁的险峻,悄然俯首于五壮士的脚下,使他们越发的高大,雄壮的身姿,庄严的神情,怒目于那贪婪矮小的敌人.那大义凛然的,大无畏的英雄形象跃然于纸上,生动的刻画了5位高大的英雄形象.背景: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河北省易县狼牙山战斗中英勇抗击日伪军的八路军5位英雄,他们是马宝玉、葛振林、宋学义、胡德林,胡福才,他们用生命和鲜血谱写出一首气吞山河的壮丽诗篇,在战斗中他们临危不惧,英勇阻击,子弹打光后,用石块还击,面对步步逼近的敌人,他们宁死不屈,毁掉枪支,义无反顾地纵身跳下数十丈深的悬崖,马宝玉、胡德林、胡福才壮烈殉国;葛振林、宋学义被山腰的树枝挂住,幸免于难;5位战士的壮举,表现了崇高的爱国主义、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和坚贞不屈的民族气节,被人民群众誉为“狼牙山五壮士”。
感受:联系着我们的生活与学习,悬崖好比是无数的坎坷与挫择,等着我们去克服战胜他。
而选择那条绝路则是一生无数次经历后最最重要的选择。
我们需要五壮士的精神,这种精神应无处不在。
这就是生命的写真,这就是永远的丰碑!最后的晚餐作者简介:作者列奥纳多·达·芬奇(1452-1519年)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化名人,和米开朗琪罗,桑迪.拉斐尔并称文艺复兴三杰,也是人类文明史上罕见的全才。
他不仅是天才的画家、雕塑家、建筑师、诗人、哲学家和音乐家,而且是位很有成就的解剖学家、数学家、物理学家、天文学家、地理学家和工程师等等。
10多年来,人们一谈起人类的文化进步,就会提及其中灿烂辉煌的一页——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就要联想到达·芬奇的那些丰功伟绩。
介绍:此画无可争议地成为世界美术宝库中最完美的典范杰作。
这幅画,是他直接画在米兰一座修道院的餐厅墙上的。
沿着餐桌坐着十二个门徒,形成四组,耶稣坐在餐桌的中央。
他在一种悲伤的姿势中摊开了双手,示意门徒中有人出卖了他。
该画421X903厘米,画面利用透视原理,使观众感觉房间随画面作了自然延伸。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100幅作品目录
![美术经典中的党史100幅作品目录](https://img.taocdn.com/s3/m/c8285b2b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49.png)
国画
李可染
1959年在新中国成立十周年之际,原中国革命博物馆邀请李可染以毛泽东的《七律·长征》为题,创作一幅山水画。[27]
1983年
《开荒牛》
城市雕塑
潘鹤
雕塑家潘鹤以开拓进取的深圳精神为题创作了城市雕塑作品《开荒牛》。“那个时候是开荒时期、拓荒时期……需要有一种老黄牛的精神,埋头苦干,奋力向前。”——美术评论家陈履生[28]
两弹一星”的伟大事业,成为了艺术创作的不竭源泉。2001年骆根兴以“两弹一星”精神为主题,创作了油画《西部年代》。[47]
1974年
《绿色长城》
国画
关山月
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造出了全世界面积最大的人工林,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的国家。植树造林、绿化祖国的热潮,成为许多艺术家们创作的灵感源泉。关山月回到家乡广东粤西海滨,看到家乡海边曾经的荒滩已经满目苍翠,他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创作出了国画《绿色长城》。[48]
1968年
《唤起工农千百万》
油画
方增
油画《唤起工农千百万》,它展现了1921年中共一大会议后毛泽东到江西萍乡安源路矿深入基层宣传革命思想,组织工人运动的场景。画作造型写实,人物的表情和动作富有张力。[13]
1957年
《井冈山会师》
油画
王式廓
这幅作品描绘的是毛泽东同志带领的队伍欢迎朱德同志率领的南昌起义队伍时的情景。画作从构图上来讲用了低视平线的方法突出两位领袖伟岸的身材,展示出一种夺人心魄的魅力。[14]
1959年到1964年[23]
《南泥湾》
油画
靳之林
经典油画巨作《南泥湾》是画家靳之林耗时五年创作的。《南泥湾》由多组画面构成,结合了生产战斗和学习。通过俯视,把近景的劳动和远景的黄土高原结合起来,既有宏观场景,又有局部刻画。[22]这幅作品成为中国美术史上的经典作品之一,被誉为“新中国现实主义美术里程
不能忘却的抗战报刊美术作品--以《中国的空军》为例
![不能忘却的抗战报刊美术作品--以《中国的空军》为例](https://img.taocdn.com/s3/m/f11c31d4aaea998fcd220eb3.png)
123美学随笔1937年“七七事变”爆发,中国进入全面抗战时期。
在日本帝国主义的残酷侵略下,津、京、沪、宁相继沦陷,中国失去半壁江山。
迫于战争形势的压力,国民政府迁往重庆。
在西迁途中,国民党党政机关及其首脑、要员相继到达武汉,随迁的还有其他各党派人士和大批文化名人、艺术名家、出版机构等。
一时间,武汉成为战时全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也是抗战文艺、抗战美术和出版业的中心。
随着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全国性的美术社团与组织在武汉纷纷成立,各种抗战美术宣传活动相继展开。
而最富有斗争精神的漫画家和木刻家走在抗战美术家前列,他们通过创办美术刊物及刊载抗战美术作品的报刊向广大民众和前线战士传播实时战事,宣扬抗战精神,揭露日寇与汉奸的虚伪与罪行,鼓舞军民士气,创造了繁荣的抗战文化。
这一时期武汉出版业繁荣昌盛,在汉创刊或重刊的报刊达上百种,其中美术专刊及刊载较多抗战美术作品的报刊达10多种,如美术专刊《抗战漫画》《抗战画刊》《战斗画报》,及综合报刊《新华日报》《时事月报》《半月文摘》等。
在漫画宣传队和木刻家协会等成员的努力下,充满戏剧性、夸张性、控诉性、庄重性的漫画和木刻作品对抗日战争宣传起到很好的宣传与教育作用。
各类报刊从不同角度宣传抗战,这其中《中国的空军》从宣传中国空军英勇抗战事迹出发,以独特的视角,用图文并茂的形式,成为当时广受民众欢迎的畅销刊物。
1938年初,航空委员会总政训处在武汉成立,并于2月1日创刊《中国的空军》,以宣传中国空军英勇抗敌的事迹,这是当时中国空军界唯一的刊物。
该刊第1至9期为十日刊,自第10期起改为半月刊,12期起改为月刊。
在武汉出版15期后,因武汉沦陷,随迁往重庆,抗战胜利后迁往南京出版,于1948年12月停刊,共出版120期。
该刊除了宣传我空军英勇抗战的光荣事迹,也刊载国内战事实时报道、日敌军作战回忆录、我空军抗战座谈分享会记录、空军知识普及、飞机介绍等内容。
除了文字内容,还有大量美术作品和照片,形式多样、内容丰富。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https://img.taocdn.com/s3/m/567a14740a1c59eef8c75fbfc77da26925c5963e.png)
与时代同行——中国美术馆馆藏油画作品选粹100幅《天安门前》· 孙滋溪· 1964年《公社书记》· 靳之林· 1974《千年土地翻了身》· 董希文· 1963年《春风杨柳》· 周树桥· 1974年《走合作化道路》· 高潮· 1959年《海岛姑娘》· 王霞· 1961《我们走在大路上》· 潘世勋· 1964年《奠基者》· 王宏剑· 1984年《矿大嫂》· 闫平· 1984年《渴望和平》· 王向明·、金莉莉· 1985年《杨靖宇将军》· 胡悌麟、贾涤非· 1984年《温暖的风》· 闫振铎· 1984年《春的脚步》· 鄂奎俊· 1984年《西沙之晨》· 何岸· 1979年《模范饲养员》· 韦启美· 1956年《通往乌鲁木齐》· 艾中信· 1954年《在激流中前进》· 杜键· 1963年《四个姑娘》· 温葆· 1962年《毛主席和亚非拉人民在一起》·伍必端、靳尚谊·1961年《渔港新医》· 陈衍宁· 1973年《针麻传统创奇迹》·汤沐黎·1972年《农机专家之死》· 邵增虎· 1979年《一九六八年X月X日雪》· 程丛林· 1979年【为什么】·高小华·1978年【舍得一身剐】·李斌·1980年《春风已经苏醒》何多苓 1981《青春》何多苓 1984年【我们这一代】·陈宜明·1984《1978年·夏夜》程丛林 1980《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陈宜明·2009《永不休战》·汤小铭·1972年《铜墙铁壁》· 张自薿· 1972年《延安火炬》蔡亮,1960年《出击之前》· 何孔德· 1963年《拂晓》·肖锋,宋韧·1979年【南下】蔡迪安李宗海 1979年《贫农的儿子》蔡亮,1964年《方志敏-1935.1.29》蔡鸣王大为马志明苏翰宇· 2009《血衣》· 王式廓· 1973年《刘胡兰起义》· 冯法祀· 1957年《而今迈步从头》· 沈尧伊· 1976年《在党的“一大”会议上》· 陈逸飞、邱瑞敏· 1977年《红烛颂》· 立鹏· 1979年《战斗中成长》·秦大虎、张定剑·1964年《密云》· 钟涵· 1990年《壹玖肆玖》·白展望·2009年《1937-12南京》· 许江孙景刚崔小冬邬大勇· 2009年《黄河大合唱——流亡》·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黄河大合唱——奋起》· 詹建俊叶南· 2009年《公元一千九百四十五年九月九日九时——南京》· 陈坚· 2004年【山村小店】·朱毅勇·1981年·《雨过天晴》·王大同·1979年。
211058447_中外融汇_贯通古今
![211058447_中外融汇_贯通古今](https://img.taocdn.com/s3/m/5e6c1404366baf1ffc4ffe4733687e21af45ff8c.png)
在2015年“庆祝抗日战争胜利七十周年美术作品展”上,有一幅新国画作品《见证一九三七》吸引了众多参观者的目光,这幅作品高1.22米,长2.44米。
此作品突破了以写实手法描绘战争的惯例,开创了采用象征手法描绘战争的先河。
以往描绘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大多采用写实手法,以枪炮、伤亡场面为表现形式。
但这幅描绘战争题材的美术作品,没有枪、没有炮,也不见两军伤亡的激烈与悲伤,作品用其多元素技法巧妙地代替了战场上残酷的战斗场面。
画家用喷发的烈焰象征抗战爆发、用卢沟桥上的大狮子象征祖国、小狮子象征人民、狮子的怒吼象征祖国和中外融汇 贯通古今——访职业艺术原创工作者 姚增糧姚增糧绘画作品《见证一九三七》,高1.22米,长2.44米⊙文/本刊记者 程石江职业艺术原创工作者 姚增糧人民抗战的决心、用狮子身上的血迹象征抗战中牺牲的3500多万中国军民、用滚滚的浓烟象征八年抗战的残酷和漫长、用一段宛平城墙象征着中国军队的反抗;更用乾隆题写的“卢沟晓月”碑,象征“太平盛世”已被列强践踏……。
《见证一九三七》使用象征主义的手段,达到了简约主义的效果。
把血腥残酷的战争场面隐匿在画面背后,使画面更加唯美,大道至简的构图使结构更加紧凑、主题更加突出、意境更加深邃;学界认为用“象征主义”手法描绘战争题材,更为现代姚增糧绘画作品《峰回路转幽境深》姚增糧绘画作品《模特的烦恼》艺术领域增添了新的思路和新的画法……此作品的作者就是现代职业艺术原创工作者——姚增糧。
长久以来,姚增糧用自己的才情,激情抒发胸中丘壑,创作下笔落墨处,尽显雄浑、大气;光影色墨结合巧妙;其作品既坚持传统国画风韵又兼具现代观感;姚增糧这般表现艺术作品,让生活在喧嚣都市里的人们感受到一种思考与回味,给人们一种美的艺术飨宴,既引人入胜,又令人有所启迪。
与艺术结缘姚增糧自幼喜爱美术,六岁时,他就喜欢涂涂抹抹,在每一张残破的,大自然的飞禽走兽、花鸟鱼虫是活的,是千姿百态的,这才是活生生的“好老师”……随后在任寿彭老师的悉心指导下,姚增糧的创作水平有了很大的进步。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https://img.taocdn.com/s3/m/ac77823e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bf.png)
中国红色经典绘画赏析一、《黄巢起义图》《黄巢起义图》是明代画家赵孟頫的作品,该画展现了黄巢领导的起义军在战斗中的英勇形象,揭示了农民起义的悲壮历程。
画中黄巢神情坚毅,手持长剑,带领起义军奋勇杀敌,凸显了他的英雄气概和领袖风范。
二、《白求恩医生像》《白求恩医生像》是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作品,他通过这幅画表达了对白求恩医生的崇敬和敬佩之情。
画中的白求恩医生面带微笑,手握医疗器械,展现了他的医者仁心和为人民服务的精神。
三、《毛主席在延安视察红军画像》该画是中国画家丁雄泉的作品,展现了毛主席在延安视察红军的情景。
画中的毛主席身穿军装,目光坚定,充满着革命的豪情,表达了毛主席对红军的关怀和对革命事业的坚定信念。
四、《红军长征图》该画由中国画家刘文西创作,以红军长征为题材。
画中的红军士兵英勇无畏,穿越险峻的山河,展现了他们顽强拼搏、不畏艰难的精神风貌,体现了红军长征的艰苦和壮丽。
五、《解放军攻打台儿庄》该画是中国画家徐悲鸿的作品,画中描绘了解放军在抗日战争中攻打台儿庄的场景。
画中的解放军战士英勇善战,展现了他们为国家和人民英勇奋斗的精神风貌,表达了对抗日战争的赞美和敬意。
六、《庐山千层峰》该画是中国画家黄宾虹的作品,以庐山千层峰为题材。
画中的千层峰雄伟壮观,云雾缭绕,展现了中国山水画的独特魅力和艺术特点,表达了对自然景观的赞美和敬仰。
七、《红星照耀中国》该画是中国画家李可染的作品,画中的红星照耀中国,象征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希望。
画中的红星光芒四射,表达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和中国人民的团结力量。
八、《毛主席像》该画是中国画家吴冠中的作品,画中的毛主席面容庄重,眼神炯炯有神,表达了毛主席的伟大和领袖的威严。
画中的毛主席着装整齐,姿态庄重,展现了他的领袖气质和人民领袖的形象。
九、《红军游击队》该画是中国画家陈逸飞的作品,画中描绘了红军游击队战斗的场景。
画中的红军战士身手矫健,奋勇杀敌,展现了他们勇猛无畏的战斗精神和为民族解放事业献身的精神风貌。
新中国油画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回顾(图)
![新中国油画与重大历史题材创作回顾(图)](https://img.taocdn.com/s3/m/84ad883d0166f5335a8102d276a20029bd6463d6.png)
新中国油画与重⼤历史题材创作回顾(图)△油画《南昌起义》黎冰鸿 1957年作△油画《南昌起义》局部黎冰鸿 1957年作新中国油画与重⼤历史题材创作回顾书画圈⽹—官⽅⽹站作者:陈明图⽚选辑:洪哥警影新浪博客新中国建⽴后的⼗七年中,以油画为媒介进⾏重⼤历史题材创作成为重要的创作模式,这有其特殊的社会和历史原因。
20世纪50年代初,“学习马克思主义,并且与⼯农兵相结合”成为⼴⼤艺术⼯作者的主要思想路线[1]。
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符合马克思主义⽂艺思想,并适应于⼴⼤⼯农兵的美术形式,如新年画、连环画和政治宣传画等⼤量出现,油画因便于描绘现实,扩⼤宣传也格外受到重视。
由于在国际上受到美国等西⽅国家的敌-视和封-锁,以及中苏友好和建设新中国的现实需求,政府在政治上制订了“⼀边-倒”政策,这在⽂艺界也得到了响应,摹仿苏联油画成为中国油画家学习最主要的途径。
与此同时,欧洲油画特别是现代派绘画被排斥。
在创作实践上,为“宣传中国⼈民解放战争和⼈民⼤⾰命的伟⼤胜利”[2],反映重⼤历史事件、⾰命军事⽃争、社会主义建设的油画⼤量出现。
这些作品的语⾔和风格受苏联油画的强烈影响,总体特点是在⼿法上以写实为主,“避免⾮现实主义的形式主义”[3],在风格上以社会主义现实主义为主,具有显著的时代特征。
在重⼤题材创作中,油画“民族化”的探索也是重要的⼀部。
关于油画“民族化”的讨论开始于1956年9⽉的“全国油画教学会议”,此次讨论经媒体发表后,在美术界引起强烈反响,并在1958年掀起⼀个全国性⼤讨论的⾼潮。
与理论探讨相应的是油画家在实践上的探索。
以董希⽂、吴作⼈、罗⼯柳为代表的油画家创作了⼀系列“民族化”风格的作品,这些作品汲取和融合了中国民间和传统的⾊彩和语⾔,既不同于苏派油画,也不同于民国时期油画。
这些油画探索为新中国重⼤题材创作开辟了新的道路,并影响到后来数⼗年的中国主题绘画创作。
董希⽂绘画的⾊彩问题⼀、新中国油画的特征与⾛向新中国油画与民国时期油画在名称、概念、题材、形式、及创作风格的来源上有很⼤的不同。
爱国方面的美术作品
![爱国方面的美术作品](https://img.taocdn.com/s3/m/aed2173f773231126edb6f1aff00bed5b9f37302.png)
爱国方面的美术作品爱国方面的美术作品近年来,中国的美术作品在传统文化的背景下,不断探索与创新,在表达爱国情感方面也不例外。
以下是几个典型的爱国美术作品:一、《千里江山图》《千里江山图》是明代大画家徐悲鸿所创作的壮举。
这幅作品高达17.3米,长达30.5米,耗费徐悲鸿三年多的时间,历尽千辛万苦才画成。
这幅宏伟壮丽、富有感染力的作品,描绘了中国五千年文明史上的重要场景,其触动人心的画面,更是令人深受感动。
二、《百年恩仇》《百年恩仇》是中国当代画家齐白石的代表作品之一。
这幅作品分为上下两部分,下半部是齐白石表现的抗日战争中的烽火戏诸侯场面,上半部则是中日文化之争的场景。
通过画面形象地展现出抗日战争和文化之争,表达了中国人民的爱国之情。
三、《红楼梦人物全身像》作为中国古代小说中的代表作,《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深入人心,被认为是中国文化的瑰宝之一。
而《红楼梦人物全身像》作为一幅以红楼梦人物为形象的大型壁画,不仅仅是美学上的艺术珍品,更具有浓郁的爱国情感。
这幅壁画让人们看到了丰富多彩的中国传统文化,也让人们意识到自己的文化身份和自豪感。
四、《我爱祖国》《我爱祖国》是中国青少年画家参加第五届世界少年儿童美术大赛所创作的作品,以“赤胆忠诚、爱国精神”为主题,表现了中国人民对祖国的热爱。
通过精心刻画,画家将敬爱的国旗和母亲的形象巧妙地融合在一起,极富创意。
这幅画作激发了人们对祖国的爱和自豪感,成为现代爱国主义教育的优秀代表。
以上几幅美术作品,不仅仅是艺术的杰作,也展现了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精神,这些传统文化元素的融入,也为今日的中国文化铺就了更加广阔的发展空间。
抗战美术精神的当代弘扬与升华
![抗战美术精神的当代弘扬与升华](https://img.taocdn.com/s3/m/a70ff3fe81eb6294dd88d0d233d4b14e85243e1a.png)
3第33卷第24期 2020年12月Vol.33 No.24December 2020艺术科技抗战美术精神的当代弘扬与升华周熹,邓德祥,赵晓睿,崔迪(重庆邮电大学,重庆 400065)摘要:抗日战争期间,中国的美术工作者以画笔为武器,揭露日本军国主义罪行,激活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动员全民抗战,构筑起了全民族抗战的心理防线,为抗战的最终胜利注入了强大的精神力量,书写了辉煌的抗战美术精神。
抗战胜利后,中国美术家们继承了抗战美术精神传统,树立起一座座新的抗战美术精神的新丰碑,使中华儿女在对抗战历史的缅怀与反思中自强不息地建设新中国。
抗战美术精神特有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应在当代得到大力的弘扬与升华,以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上奋勇前行,不断以文化自信凝聚全民族价值共识,助力伟大中国梦的实现。
关键词:抗战美术精神;传统与继承;弘扬与升华中图分类号:J20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9436(2020)24-0003-03基金项目: 本论文为国家社科基金艺术学项目“我国抗战美术精神及其当代价值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16BF091;重庆邮电大学2019年大学生科研训练项目“抗战美术精神研究”中期成果,项目编号:K2019-551937年,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全面侵华战争,面对沉重的民族灾难,中国文艺界的有识之士痛思民族危亡与国土沦丧,在这场民族救亡战斗中凝结起来,携手投身抗战救亡工作中,创作了一大批优秀的抗战文艺作品,开展着民族救亡图存的文艺运动。
中国的美术家们在民族危亡的社会背景下、在炮火纷飞的时代中、在衣食难给的艰苦岁月里,带着民族之情与爱国之心,毅然扎身抗战美术的创作之中,用有限的工具与材料,创制出了大量为抗战服务的优秀美术作品,书写着中华抗战美术精神。
1 战时抗战美术精神的内涵概括而言,抗战美术精神最重要的特征就是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
战时,抗战美术把中华人民在颠沛流离的时代中表现出来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表达得淋漓尽致。
怀旧70年代的画里中国(17)
![怀旧70年代的画里中国(17)](https://img.taocdn.com/s3/m/b4f8fd37eef9aef8941ea76e58fafab068dc4451.png)
怀旧70年代的画里中国(17)时光荏苒,曾经的岁月,已成追忆,众多知名画家,以其妙手丹青,记录了那时中国之风光世象,而今,我们编选成辑,细细回顾,以纪念70年代的中国,并向原作者们致敬!1、1973年由画家彭公林创作的《革命人喜欢革命图》水彩画,在春节前的乡村集市上,祖孙三代人满面红润,笑呵呵看着展销的年画,除了选中的红灯记年画,还准备挑着其它革命题材的画作,悬挂的对联写着:“发扬革命传统、争取更大光荣”2、1974年由画家白雪石、侯德昌创作的《长城脚下幸福渠》设色纸本画,群山连绵,云雾缭绕,长城如龙盘踞其上,水库大坝蓄满了水,沿着山坡水渠,流向山谷间的梯田,桃花片片,掩映在绿色的稻田之畔,一派幸福的田园之景。
3、1972年由画家亚明创作的《大炼钢铁》设色纸本画,在南京的梅山钢铁厂,采自当地矿山的铁矿石,正在高炉里化为铁水,钢铁工人们冒着炽热,奋力地工作着,仿佛是铁打的汉子。
4、1972年由画家贾又福创作的《春江水暖》设色纸本画,春天的池塘边,一位年轻的姑娘,赤脚蹲着,手里正捋着秀发,看着眼前的白鸭,杨柳依依,池塘里的群鸭正感受着温暖的春水。
5、1971年由画家李可染创作的《漓江山水》设色纸本画,有着甲天下之誉的桂林山水,清澈的漓江,流过两岸的群山,一艘艘升起白帆的小船,静静地漂过,岸边的村落,景致悠然。
6、1973年由画家吴冠中创作的《黄山竹林》油画,在黄山的一处竹林中,挺拔的毛竹绿意葱茏,山坡的石阶一路延伸,前方的转角处露出了徽派民居的白墙,远处的红衣人正消失在竹林深处。
7、1975年由画家朱宣咸创作的《乡间医生》版画,在重庆的一处乡间,一艘小渡船刚刚到岸,几位乡间医生正在下船,准备给当地百姓巡诊,只见一位戴着红领巾的小男孩奔跑着,应该是向大人们报信。
8、1970年代由画家林风眠创作的《秋》彩墨纸本画,秋天的时节,山坡上的几家民宅,在树叶金黄的秋林中,池塘里在阳光下,成了五彩斑斓的调色板,远处的山峰起伏,秋天的浓烈,成为醉人的秋色。
革命英雄和祖国大好河山绘画作品一等奖
![革命英雄和祖国大好河山绘画作品一等奖](https://img.taocdn.com/s3/m/6e792332f11dc281e53a580216fc700aba685252.png)
革命英雄和祖国大好河山绘画作品一等奖示例文章篇一:《我与革命英雄和祖国大好河山绘画作品一等奖的故事》我呀,是一个特别喜欢画画的小学生。
画画就像是我打开奇妙世界的钥匙,每次拿起画笔,我都感觉自己像是一个小小的魔法师,可以把心里想的东西都变到画纸上呢。
在我们学校,有一个超级厉害的绘画比赛。
这个比赛可不一样,它的主题是革命英雄和祖国大好河山。
当我听到这个主题的时候,我心里就像有只小兔子在蹦跶。
我想,这是一个多棒的主题呀!革命英雄就像一颗颗闪亮的星星,照亮了我们的过去;祖国的大好河山呢,就像一幅巨大无比、超级美丽的画卷,那是我们现在幸福生活的大舞台。
我一开始构思的时候,脑袋里就像在放电影一样。
我想到了刘胡兰姐姐,她那么勇敢,面对敌人的铡刀都不害怕,就像一棵挺拔的松树,不管狂风怎么吹,都不会弯腰。
我想把刘胡兰姐姐画在画面的中心位置。
我先轻轻地画了她坚定的眼神,那眼神就像小火苗一样,充满了力量。
旁边的同学看到我画的眼睛,都忍不住说:“哇,你画的眼睛好像真的能说话呢,感觉刘胡兰姐姐就在看着我们。
”接着,我开始画祖国的大好河山。
我画了雄伟的长城,长城就像一条巨龙蜿蜒在山间。
我用深灰色的彩铅细细地描绘着长城的每一块砖,感觉自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工匠,在精心打造一件绝世珍宝。
我的好朋友小明凑过来说:“你画的长城好有气势啊,就像真的能把敌人都挡在外面一样。
”我听了心里可高兴了,就像吃了一大块甜甜的蛋糕。
我还画了黄山,那些奇形怪状的石头就像一个个调皮的小娃娃。
有的像猴子在观海,有的像仙人在指路。
我用黄色和绿色的颜料混合起来,给黄山画出了那种郁郁葱葱又带着神秘的感觉。
同桌小红看了说:“哎呀,你画的黄山好像在跟我们讲它的故事呢。
”在画的过程中,我也遇到了不少麻烦。
比如说,我想把刘胡兰姐姐的衣服画得更有质感,可是试了好多次都不太满意。
我都有点想放弃了,就像一只泄了气的皮球。
但是我一想到那些革命英雄遇到那么多困难都没有放弃,我怎么能因为这点小事就打退堂鼓呢?于是我又拿起画笔,一次又一次地尝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选(一)
纪念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周年美术作品选(一)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70年周年,也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
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开辟了世界第一个大规模反法西斯战场。
在波澜壮阔的全民族抗战中,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长城内外,大江南北,到处燃起抗日烽火。
中国国民党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军队,分别担负着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作战任务,形成了共同抗击日本侵略者的战略态势。
中国共产党在抗战中,成为引导全民族抗战走向胜利的一面旗帜。
中国军民前赴后继,浴血奋战,以血肉之躯筑起了捍卫祖国的钢铁长城,以气吞山河的英雄气概谱写了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丽史诗。
本集摘选自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鲁迅博物馆联合举办的“胜利——首次9.3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抗战版画(鲁迅博物馆藏)特展”。
展览展出的均为抗战时期的珍贵版画作品,作者包括李桦、陈烟桥、江丰、力群、古元、王琦等,他们是在鲁迅鼓励和支持下成长起来的第一代新兴版画艺术家。
这些抗战版画作者践行了鲁迅的艺术思想,以艺术为武器,投身抗战的洪流中,表现了当时中国人民从痛苦、呼号、呐喊到奋起抗
争,进而走向胜利的时代画卷。
这些具有鲜活时代感的版画作品,不仅成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的红色经典,同时也在世界版画艺术之林独树一帜。
陈烟桥《保卫卢沟桥》
马达《抗战军的防御战》
张慧《台儿庄》
张慧《抗敌战线》
张在民《巷战》
野夫《到前线去吧!走上民族解放的战场》
江丰《延安各界纪念抗日阵亡将士大会场》
卢鸿基《抗战中诗人的任务》
李桦《保卫国土》
张在民《肉搏坦克车》
力群《给群众修纺车》
邹雅《破碉堡》
古元《青纱帐里》
李桦《追击》
王天基《游击队》
马达《轰炸出云舰》
王寄舟《号外》
野夫《曙光》
彦涵《当敌人搜山的时候》林夫《全国抗战》
贾力坚《长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