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

合集下载

中印关系论文

中印关系论文

1 对中印关系发展的历史回顾第一阶段为20世纪50年代,中印关系的友好时期。

第二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初至7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低潮时期。

第三阶段为1976年到1988年,中印关系的缓和时期。

第四阶段为20世纪80年代后期至90年代中期,中印关系的升温时期。

第五阶段为20世纪90代中后期,中印关系继续发展的时期。

进入20世纪90年代以来,双边贸易额的年增长率一般均为两位数,1990年贸易额2.6亿多元,增幅近80%以上。

2 中印关系发展现状 20世纪90年代以来,中印关系稳步发展。

进入21世纪后,双方就安全观问题达成一致,重申彼此互不构成威胁,并采取多种“建立信任措施”,双边关系走出“冷和平”的阴影,开始了“热合作”的进程。

第一,高层互访和接触比较频繁。

2000年五六月间,印度总统访问中国,使得一度遭到挫折的中印关系重新转上正确的轨道。

2003年,印度总理瓦杰帕伊成功访华,两国领导人签订了《中印关系原则和全面合作宣言》。

特别值得指出的是,2006年11月中国国家主席胡锦涛对印度进行了成功的访问。

第二,经贸关系发展迅速。

中国已成为印度的第二大贸易伙伴。

印度是中国第十大贸易伙伴。

第三,多边合作与协调明显加强。

中印在当前重大国际问题和地区问题上有着相似或相同的立场,双方都主张多极世界,反对单极霸权,反对以人权为借口干涉他国内政。

在多哈回合谈判中,中印与其他一些国家一道,努力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

3 中印双边改善关系意义重大第一,改善中印双边关系是当今时代发展的要求。

当今的时代主题是和平与发展问题,步入21世纪的中国走出与印度这一人口最多邻邦的“冷和平”状态,符合当今世界全球化的潮流,有助于推动本地区的一体化,从而实现这一地区各个国家的地区利益。

目前,两国人民都在努力建设自己的国家,抓住机遇进行各项改革和经济建设,都致力于在和平中求发展,以发展促和平。

可见,顺应时代潮流,加强两国间的合作交往是大势所趋。

中国对外贸易挑战、机遇与对策

中国对外贸易挑战、机遇与对策

我国一直以开放包容、互利共赢为原则,积极融入经济全球化和生产全球化当中。

我国实现了对外贸易的跨越式发展,贸易大国地位确立,主要体现在贸易方式持续改善,贸易主体格局更趋合理,逐步形成多元化进口市场格局。

但国际贸易形势和经贸环境有恶化的倾向,因为一些发达国家提倡逆全球化,实施贸易保护措施,尤其是一些隐性的更为严苛的非关税壁垒。

当前,又因为疫情席卷全球,阻断了各国的物流和交流,同时也给提倡贸易保护的国家提供了借口进一步实行贸易保护措施。

基于这种形势下,我国正面临着严峻的挑战。

一、新形势下中国贸易面临的挑战(一)逆全球化行为增多。

美国贸易保护主义是逆全球化的头号带领人物,同时也不断挑起与各国之间的贸易摩擦,尤其是针对一些发展中国家。

美国凭借自身强国的地位不断地实行逆全球化措施,甚至强制性地要求某些国家也进入其行列中。

美国一直以自我利益为中心,之前大力倡导贸易自由化,是因为需要全球市场来扩大本国市场,现在又极力推进逆全球化,使制造业回流来保护本国落后的产业,使得按照全球化进程推进的贸易环境发生恶化。

为了保护国内的产业,美国对华进行“敲打”,对华立案不断增加,采取了各种各样的手段,发起涉华经济调查,包括反倾销、反补贴等等。

中美贸易额也因此受到了巨大的影响,而且中美贸易争端加剧升级为中美贸易战,使得中美贸易形势急剧恶化,给双方都带来极大的损失。

(二)“欧盟绿色复苏”的提出。

欧盟是中国的传统贸易伙伴之一,一般而言,与欧盟贸易额的百分比位列我国贸易总额前三,这不仅促进了我国的经济发展,而且我国技术方面也获益不少。

但与此同时,我国也频繁受到了欧盟贸易壁垒的阻碍以及反倾销和反补贴等经济调查手段的影响,使得中欧贸易也进一步受到了限制。

欧盟为了增强自我独立性,保护欧盟一些特别的产业,减少对华的依赖性,对华也采取了较多的反补贴、反倾销等措施,并且涉案产品数量越来越多、种类越来越广、金额也越来越大。

而且在疫情席卷全球的同时,欧盟也深受其害,其经济也受到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中印两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中印两国国际贸易的发展、特征与问题

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特征和问题46052中国与印度分别是世界第一和第二大发展中国家,也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两个国家,而且,中印两国山水相连,互为邻邦。

近些年来,两国经济都有着令人瞩目的发展速度,被同时列入“金砖四国”。

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与经济发展对两国和世界都有着重大影响。

我们可以看到,随着两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中印两国的双边贸易有着极大的发展,但发展中也存在着许多问题。

一、中印两国贸易的发展趋势图表1中印两国贸易数据11本表中数据来源于印度政府商务部。

表中货币单位为“百万美元”。

通过以上表、图中数据可以看出,近五年来,中印两国双边贸易有着极其迅速的发展。

次贷危机过后,印度对中国出口和中国对印度出口分别有了60%以上和40%以上的增长。

而且,通过图中增长趋势可以看出,不出意外的话,中印双边贸易依旧会保持高速增长的态势。

中印双边贸易增长如此迅速,可以归结于以下几个原因:一、两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GDP 的迅速提高。

根据引力模型,两国之间的贸易量与两国的经济规模成正比,与两国距离成反比,因此,在两国距离一定的前提下,中印两国近年来极高的经济发展速度促进了双边贸易的发展。

二、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一直实行出口导向战略,以出口退税等政策引导,发挥劳动力丰富的优势,大力发展制造业,成为“世界工厂”,导致制造业对印出口量大且增速高。

三、中国于2001年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使得两国都在贸易政策上获利,消除了部分壁垒,拓宽了合作领域。

四、05年以来中印两国在政治上开展交流,减少分歧,达成共识,增进友好与合作,促进了两国经贸的合作与发展。

此外,中印两国的贸易发展还有极大潜力,因为两国劳动力丰富、自然资源丰富、经济发展迅速、交通距离较近。

在可以预见的未来,这种良好的增长趋势还会继续。

然而,值得一提的是,通过图中数据可以看出,中印双边贸易的不平衡极为严重,且这一趋势依然在加剧。

从世界范围来看,到2011年,中国对印度的出口已超过美国成为印度总进口的第一位,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占印度总出口的第三位,而印度对中国的出口只占中国总进口的第十位。

中印关系影响论文

中印关系影响论文

中印关系影响论⽂2019-07-13中印关系的独特性集中体现在既相互需要⼜有所疑虑的⽭盾⼼态上。

两国关系是个错综的复合体,既相互需要,⼜相互戒备;既相互合作,⼜相互竞争。

正是在这种错综⽭盾的⼼态下,中印关系的转暖在过去⼏⼗年⼀直可望⽽不可即。

除了内在⽭盾性之外,历史问题在制约着中印关系的发展,这就是**年边境战争。

尽管中⽅对这⼀问题的看法⼀直⽐较达观,但许多印度官员依然表⽰,当年那场战争的伤⼝⾄今难以愈合。

⼀、历史问题——边界问题中印领⼟争端具体讲就是“三条线”之争。

(⼀)是传统习惯线。

中印两国⼈民在长期的友好交往中,由双⽅历来⾏政管辖所及⽽形成了受到两国⼈民尊重的传统习惯线。

这条线,在东段⼤体上沿著喜马拉雅⼭南麓与布拉马普特拉河北岸平原交界线⽽⾏;在中西段,⼤体沿著喜马拉雅⼭分⽔岭⾛向,即我国地图标⽰的国界。

根据国际法有关规定,这条客观上存在的传统习惯线,应当是中印定界的依据和基础。

如果印度政府尊重事实,遵循国际法原则,中印边境的定界问题本来不难解决。

(⼆)是⾮法的“麦克马洪线”。

**年11⽉,在英国的策划下,英属印度当局在印度北部的西姆拉召开会议。

参加会议的英国政府代表亨利.麦克马洪在会议期间,私字同中国西藏地⽅当局代表于**年3⽉24⽇,就中印边界问题在德⾥炮制了⼀条所谓的“麦克马洪线”,把中印边境东段历来属于中国的9万平⽅公⾥领⼟划给了印度。

这⼀地区居民全都是藏族或者和藏族有密切⾎缘关系的民族,从⼈种、⽂化、宗教和⽣活习俗上看,同西藏社会密不可分,⽽与印度民族毫⽆共同之处。

历届中国政府都未承认过这条线,因此,它是⾮法的、⽆效的。

英帝国主义也作贼⼼虚,秘密换⽂后⼀直不敢公布于众,也不敢改变地图的历来划法,印度官⽅地图直到**年才以“麦线”显⽰所谓的“边界”,但仍注明“边界未经标定”。

在印度独⽴之前和独⽴之初,中印边境按传统习惯线控制的格局从来没有打破。

然⽽,印度独⽴以后,其扩张野⼼就渐渐滋⽣起来了。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缩减版)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济贸易关系(缩减版)

中国与周边国家经贸关系班级:10水动姓名:李从寰学号:2010010545中国是一个有众多周边邻国的亚洲大国,与我国直接接壤的邻国就有14个,加上邻近的其它国家,周边国家就超过20个。

这种情况在世界大国中并不多见。

例如,美国这个超级大国只有加拿大和墨西哥两个接壤邻国,处理与邻国的关系就较简单,再加上通过北美自由贸易区(NAFTA),确定了美国的中心地位,美国完全没有了后顾之忧,从而可以放手去实施其全球战略。

无疑,从地缘关系来看,一个国家邻国越多,处理彼此间关系就越困难。

但另一方面,在邻国众多的客观条件下,只要通过主观努力,实施睦邻友好的外交政策,也可以把不利因素化为有利因素,利用邻国的比较优势来发展自己。

反之,如果盲目自大,横行霸道,邻国必群起而攻之,从而麻烦不断,内外交困,何谈发展与崛起?中国是一个正在崛起中的大国,在崛起过程中,首先要处理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

崛起意味着国力的扩张,首先是经济规模上的扩张,也包括贸易规模上的扩张。

另外,崛起还表现在外交舞台的扩大上,对地区事务与全球事务参与范围的扩大上。

这样,在崛起这个相对较长的过程中,我国不可避免地会与周边国家产生各种各样经济、政治利益上的摩擦和碰撞。

所以,首先受到中国崛起直接影响的就是地缘上与中国接近的周边国家。

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后,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发展,与周边国家特别是中小发展中国家拉开了距离。

周边国家对我国的担忧随之而生。

尤其是东南亚和南亚地区的国家,在吸引外资上大大落后于我国,加上部分外资又从这些地区转向我国,它们对我国的戒心更强了。

中国威胁论也因此再掀波澜。

近几年来,我国外贸规模的扩张更令人吃惊。

反观周边国家,外贸规模虽有扩大,但它们的排名基本未变。

另一方面,我国与周边贸易伙伴的贸易摩擦也迅速增多,除了与美、日、欧、韩不断发生摩擦外,像马来西亚这样的发展中邻国,也开始对我国出口的某些商品征收高额反倾销税。

毫无疑问,这种情况今后会越来越多。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

论中印关系之中印边界问题##(工科试验班(工学)313#######)[ 摘要]中印边界问题是中印关系发展中比较明显的阻滞因素。

这一问题源于历史遗留,数十年来,尽管交过火也谈判过,但一直没有得到很好的解决。

今天,此问题依旧存在。

在这里,我对一些资料进行了整理,论述了中印边界问题的各方面,并简要分析了边界问题的产生原因及影响。

[ 关键词] 中国印度边界问题边界战争[ 正文]中国与印度是当今世界两大人口大国,作为邻居,近年来中印关系迅速发展。

政治上,中国与印度高层互访不断,并确立了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的新框架;经济上,到2009年,双边经贸额已突破500亿美元;军事上,两国在边境地区建立了信任措施。

尽管两国发展势头良好,但也不能忽视中印之间存在的某些问题和障碍,其中比较突出的应该是两国的边界争端。

1.中印边界的划分历史上,中印两国从未正式划定过边境界线,但存在着一条由双方历来的行政管辖所形成的传统习惯线。

中印边界全长2000公里,分为西、中、东三段。

西段是指中国新疆、西藏同印度克什米尔占领区拉达克接壤部分,即西起喀喇昆仑山口,南到西藏阿里及印度拉达克、旁遮普三地接壤处,约600公里;中端指从中国同克什米尔最南端接界处至中国、印度、尼泊尔三国交界处,是中国西藏阿里地区同印度马偕尔邦和北方邦接壤部分,约450公里;东段是从中、印、不丹三国交界处至中、印、缅甸三国交界处,约650公里。

2.中印边界问题的产生英国统治了印度以后,英属印度当局以印度为基地,把侵略扩张的矛头指向周边亚洲地区。

19世纪中期,英国打败了锡克王国,把锡克王国侵占的中国拉达克地区划入了印度版图。

然而英帝国野心不减,随着清政府势力日渐衰弱和俄国势力的逐步东侵,英国把魔爪伸向了中国,并致力于把西藏变成受其控制的独立缓冲国。

19世纪60年代,英帝国主义为寻找一条通向中国新疆腹地的捷径,派遣军事情报人员深入中国新疆阿克赛钦地区进行勘察,发现此处是中国一条古商道的必经之路,不但可沿喀拉喀什河到达新疆和田,更重要的是可向南通往西藏。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谈谈你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系的看法。500字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谈谈你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系的看法。500字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谈谈你对中国和世界主要国家之间系的看法。

500字1. 引言1.1 概述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中国作为一个全球重要的大国,在不断变化的地缘政治格局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拥有巨大的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其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逐渐增强。

同时,中国也面临着安全挑战和需要采取应对策略。

1.2 文章结构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在当前国际战略环境中的地位和与世界各主要国家之间的关系。

首先,文章将分析中国作为一个新兴大国的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

其次,我们将关注中国外交政策以及对国际社会的影响力。

最后,我们会考察中国面临的安全挑战,并探究中国应对这些挑战所采取的策略。

1.3 目的通过对中国在当前国际环境中地位和关系的分析,旨在深入了解中国与世界主要国家之间复杂而多样化的互动关系,并为未来发展提供一些建议。

此外,我们还将探讨如何在合作与竞争之间寻求平衡,并共同塑造和维护国际秩序。

通过这些讨论,我们希望能够更好地理解中国的外交战略,并促进世界各国之间的合作与发展。

2. 当今国际战略环境下的中国:2.1 经济实力和地缘优势:中国是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具有强大的经济实力。

自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取得了长期稳定的经济增长,并在国际贸易中扮演着重要角色。

中国拥有庞大而便宜的劳动力资源,吸引了众多跨国公司在华设立制造基地。

此外,中国地处亚洲东部,并与许多主要海上贸易通道相连,使得中国具备重要的地缘优势。

2.2 外交政策和国际影响力:中国积极推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并致力于建立和发展友好关系。

中国提出了“一带一路”倡议,旨在加强与沿线国家的贸易往来和合作。

此外,中国还成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在全球事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

2.3 安全挑战和应对策略:当今世界面临着许多复杂的安全挑战,而中国也不例外。

中国致力于维护国家安全,特别关注的问题包括恐怖主义、地区冲突和网络安全等。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

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研究——基于与印度的比较分析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和意义服务贸易是经济全球化趋势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已经成为各国经济增长的关键性产业。

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数字化经济的崛起使得服务贸易在国际贸易中的份额不断攀升,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然而,目前中国服务贸易与印度的服务贸易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尤其在市场准入、专业化能力以及国际品牌塑造等方面。

因此研究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了解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状况和存在的问题,与印度进行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路径和前景,对于我国服务贸易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本研究旨在通过对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比较研究,探讨中国服务贸易国际竞争力的现状、存在问题和优化建议。

具体研究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分析,包括服务贸易的种类、服务贸易的主要渠道以及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增长速度等方面。

2. 国际竞争力分析,包括比较双方服务贸易的市场竞争环境、行业、产业链等方面的优劣势比较,探索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优势和劣势,找到提高国际竞争力的关键因素。

3. 成功经验借鉴,通过对印度和发达国家(如美国、英国、德国等)服务贸易的研究,寻找成功经验,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发展提供借鉴和参考。

4. 政策建议,结合前面的研究,提出适合中国服务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提高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本研究主要采用文献分析、统计分析和SWOT分析等方法,以系统性和实证性的方法来探讨中国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

三、研究预期成果1. 了解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发展现状和趋势,为服务贸易产业界和政府制定政策提供科学依据和指导。

2. 比较分析中国和印度服务贸易的国际竞争力,找到我国服务贸易发展的瓶颈和优势,为制定服务贸易产业的战略方案提供参考。

3. 分析成功经验,并提出适合我国发展的政策建议,为中国服务贸易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决策支持。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合作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合作

G P增 长 率 分 别 为 : 85 、75 、 D . % . % 84 成 为世界 上发展最快 的国家之 . %,

模式 。两 国的经济改革和社会发展卓有
成 效 ,在 国 际社 会 产 生 了 巨 大 影 响 。 目 前 .两 国 都 面 临 着 发 展 经 济 、不 断 提 高 人 民 生 活 水 平 的 艰 巨任 务 。 进 一 步 加强 中 印两 国的经 济 合作 ,相互 借鉴
两 围 历 史 悠 久 、文 化 灿 烂 、人 口众 多 , 两 国 的 国情 具 有 极 大 的 相 似 性 。 中 印 两 国 分 别 于 17 、1 9 年 开 始 进 行 经 济 98 9 1 改 革 ,逐 步 形 成 了符 合 本 国国 情 的 发 展
保护环境 、进 行医疗 和教育改革等 ,是 两 国政府共 同关注 的问题 。几乎在所有 领域 .中国和印度都可 以相互借鉴和学
习 。 “ 方 在 各 自经 济 改 革 中 的经 验 和 双 教 训 ,都 可 以成 为 两 国取 长 补 短 和 引 以
实行包括农 产品在内的部分生活必需品 销 售 自由化 ,改善投 资环境 ,精简政府 机 构 ,削减财政 赤字 。20 —2 0 0 3 04年 、
2 0 - 20 年 、2o — 2 0 年 ,印 度 的 04 0 5 o 5 06
维普资讯
20 年第 7 08 期 第 2 卷( 4 总第 19 ) 7期
改革 与战略
REF RMAT ON & S RAT GY O I T E
NO. 2 8 7,00
( u l i l,O1 9 C mu t e N . ) av y 7
f t rd veo urhe e lpm e fm ut l c om y nto ua on e .

中印相互投资现状的简单分析

中印相互投资现状的简单分析

天津师范大学经济学院天津市西青区300387摘要中国和印度作为两个发展中的人口大国,也都是新兴市场,两国间的贸易日益重要,目前已成长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由于两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存在的一些相似性,两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常被认为是一种零和博弈,当然,认为两个国家之间的相互投资是一种正和博弈的呼声也越来越高,以下仅以中印相互投资的现状和影响因素进行简单分析。

1.中国和印度相互投资的现状1.1 中国在印度的直接投资改革开放以来,外商直接投资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重要推动力,中国对外直接投资取得较快发展,但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还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从中国商务部公布的对外直接投资公报来看,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额除2008年突破1亿美元外,其他年份都是在 5000万美元以下,而金融风暴过后的2009年,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急剧下降,投资净流量为负2488亿美元,且中国在2010年对外直接投资流量总额达688.1亿美元,其中对印度直接投资额仅为0.48亿美元,从上述数据中可以看出:中国对印度的直接投资呈现出的特点是投资数额少且不稳定、投资领域窄。

1.2 印度在中国的直接投资首先,从份额上看,印度对中国的实际投资额只占中国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总额的很小一部分,根据公开数据来看,2010年中国接受的外商直接投资的总额为1057亿美元,其中仅有0.49亿美元来自印度;其次,从投资额变动情况看。

印度在中国的直接投资保持较快的增长,但同时波动较大,其中印度在2008年对中国的实际投资达到8805万美元,但由于金融危机的影响,2009年印度对中国的投资额急剧下降为5520万美元;再者,从投资领域看,印度对中国直接投资的范围很窄,到目前为止,印度对中国的投资主要集中在互联网技术行业。

1.3 中印两国间的相互投资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从上述内容不难得出中印两国间的相互投资处于初始的探索阶段的结论;且中印两国在这个阶段的相互投资表现出如下特点:互相投资数额少、不稳定且领域较窄,另外印度对中国的投资占对外总投资的比重大于中国对印度投资的相应比重。

国家经济贸易相关介绍 现在中国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

国家经济贸易相关介绍 现在中国对印度的主要出口产品

总收入 总支出 赤 字
(资料来源:塔塔2001/2002印度统计资料) 截至2001年12月,印全部外汇储备(包括黄金储备和特别提款权) 为481.12亿美元。黄金储备358吨,外汇储备452.5亿美元。据政府统 计,到2001年9月,外债总额为1003.8亿美元。
对外贸易
近年来,由于进口增加、出口不振,贸易赤字日益严 重,成为国际收支失衡的主要原因。近几年外贸情况如下(单位:亿 卢比): 1997/98 1998/99 1999/2000 2000/01 进口额 15417.6 17833.2 20458.3 23087.3 出口额 13010.1 13975.3 16292.5 20357.1 差 额 -2407.5 -3857.9 -4165.8 -2730.2 (资料来源:塔塔2001/2002印度经济概览) 2000/2001年度主要进口商品为:石油及其制品、燃料、资本货 物、宝石、化肥、化工产品、钢铁、造纸原料、纸张等。主要出口商 品为:棉纱及棉织品、珠宝制品、医药及化工制品、机械及五金制品、 农业及相关半成品、皮革及其制品、海产品、铁矿砂等。主要出口对 象是美国、英国、德国、日本、比利时、法国和俄罗斯,主要进口对 象是英国、美国、比利时、德国、日本、澳大利亚、法国和俄罗斯。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 实行12年一贯制中小学教育。高等教育共8年,包括3 年学士课程、2年硕士课程和3年博士课程。此外还有各类职业技术教 育、成人教育等非正规教育。2000/2001年度,印政府教育经费占国 民生产总值的3.7%,成人识字率为65.38%。全国现有244所综合性大 学,著名的有德里大学、尼赫鲁大学、加尔各答大学等。至 1999/2000年度,各级学校、学生和教师情况如下: 校(万所) 在校人数(万人) 高等院校 1.01 606* 高级中学 11.6 2810 初级中学 19.8 4206 小 学 64.16 11360 * 为1996年数字。(资料来源:2001/2002年度印度经济概览)

论中印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论中印关系(形势政策论文)

中印关系随着中国、印度这两个新兴亚洲国家的崛起,中国有着引领亚洲的趋势,而印度已经基本奠定其南亚霸主的地位。

中印关系已经成为亚洲最受瞩目的国际关系之一。

从综合的角度来看,中印两国具有许多一致的特点:中印都已经具备了相当的综合实力,基本成为世界大国,两国的关系已经具备大国对话的特点。

按通行的观点,资源力、经济力、科技力、军事力以及国际影响力等共同构成一个国家的综合实力。

中印两国现在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的行列,但都具有国土广阔、资源总量巨大、人口众多等优势,近年来又一直保持了较高的经济增长速度,从而成为当今世界最具活力和发展潜力的国家。

就军事力量而言,中印两国在常规武器数量、技术装备以及军队规模等方面居亚洲前列,而且都拥有核武器;就国际影响力而言,中国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印度则在积极争取成为常任理事国;中印还在某些科技领域领先的同时不断提高整体水平,力争迈进科技大国的行列。

这一切表明,中印已经在迅速改变长期以来的“大而弱”形象。

从今年的中印关系来看,友好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但两国关系中存在的互信不足问题仍不时浮现,对两国关系造成了一定的影响。

中印互信不足主要的表现是:在印度,近年来“中国威胁论”又有所抬头。

中印互信不足有多方面的原因,其中既有历史遗留问题的影响,也有某些现实的因素,比较复杂。

首先是中印边界问题未能取得突破。

自2003年以来,中印两国政府的特别代表已举行了多轮谈判,两国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访印时签订了关于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从而为双方实现边界问题的最终解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但是由于这一问题的复杂性,实现最终解决还有相当的难度。

温家宝总理在最近访印期间的讲话中指出:“中印边界问题是历史遗留下来的。

彻底解决这一问题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足够的耐心和时间。

只有真诚互信、锲而不舍,才能最终找出公平、合理、为双方所接受的方案。

”由于中印边界问题在短期内尚难于解决,而在印度,1962年的中印边境冲突的阴影尚未完全消除,印度在中印边界问题上对中国存有较大的疑虑。

有关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

有关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

有关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国际贸易论文的范文篇1浅谈中国对外贸易的发展战略摘要: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关键词:对外贸易发展战略一、中国对外贸易特点当前中国外贸发展面临的环境是很有利的。

世界经济贸易开始持续温和复苏,发达国家的经济贸易低速增长,而发展中国家经济贸易增速较快,远远快于发达国家。

从国内经济形势来看,我国经济持续高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加快增长,外商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经济结构的升级不断加快,我国的综合经济实力不断上升,特别是党的十六大提出要全面建立小康社会,为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增加了动力。

在这种形势下我国对外贸易发展呈现了一些新的特点。

(一)中国对外贸易持续快速增长,成为世界经济贸易发展的一大亮点。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对外经济贸易的环境有了很大的改善,产生了积极的效应。

(二)我国加工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结构的升级。

改革开放以来加工贸易一直是我国吸引外资、发展经济、提升经济结构、提高我国国际竞争力的一种主要方式。

(三)我国进出口商品结构进一步优化,工业制成品进出口规模不断扩大,推动了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的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的贸易比较优势也越来越明显。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向工业化社会转变,我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大幅增长,占出口的比重不断增加,成为带动出口增长主要因素。

(四)我国进出口贸易方式向多样化发展。

(五)我国的出口市场呈现多元化发展趋势。

由于我加入了世界贸易组织,充分利用世贸规则,在世界贸易组织中积极发挥作用并积极的推进区域和世界经济一体化,我国的出口市场多元化战略取得了明显的成果。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中印的比较

美媒:印度人对北京很着迷把中国当作榜样/Article/waiguoren/32142_6.html据美国《纽约时报》8月31日报道,印度媒体上充满了中印两国互相比较的文章:印度公司高管将中国企业视为发展的标杆;政府官员将中国视为威胁、伙伴以及榜样。

出生在中国、为《印度快报》撰稿的经济学家裴敏欣(Minxin Pei)说:“印度人对中国很着迷,但中国人似乎对印度很少关注。

”对此,裴敏欣说,大多数中国人对印度的发展和改变漠不关心,因为他们更喜欢将中国与美国和欧洲做比较。

他曾在中国组织有关印度话题的会议,但却很难找到足够了解印度问题的中国专家。

北京一家服装店老板刘毅(Liu Yi)认为:“这很正常,因为中国经济很特殊。

如果说中国的发展曾有一个榜样,那也应该是美国或英国。

”刘毅说,在发展的阶梯上,中国正抬头看向美国,现在它是世界上唯一一个比中国更大的经济体,而印度经济只到中国的“肩部”,印度是世界第九大经济体。

中国是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也是除美国外最大的出口市场。

因此对于印度来说,中国处于发展阶梯的更高的位置。

主管国家安全的内政部长帕拉尼亚潘·齐丹巴拉姆(Palaniappan Chidambaram)说:“尽管人人都在谈论赶超中国,但那似乎是不可能的。

”然而,与印度相似的是,中国有着数千年的文明史,人口超过10亿。

二十世纪七八十年代,邓小平提出的一些理论,帮助中国比印度提前十年完成了向更开放、更具竞争力经济模式的转型。

此外无论从哪些领域对比,中国都领先印度。

中国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遥遥领先,军事实力更强大,对教育和大学投资更多,印度在英语方面有历史优势,但中国正迎头赶上。

印度为什么落后于中国?印度模式与中国模式是学术界喋喋不休的话题。

西方人认为印度一定会超过中国。

究竟孰是孰非?本文为你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

在所有发展中国家中,印度与中国的可比性最大:两国都属文明古国,都是人口众多,都幅员辽阔,都经历过殖民入侵,新中国成立于1949年,印度独立于1947年。

全面发展中的中印关系和经贸合作

全面发展中的中印关系和经贸合作

2005年是中国—印度关系全面和迅速发展的一年,在两国总体关系不断改善和发展的良好氛围中,中印经贸合作日益拓展和逐步深化,出现了两国政治关系和经贸合作同步发展和良性互动的新局面。

中印关系的全面改善和发展成为开展两国经贸合作的强大推动器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对印度进行正式访问。

中印两国领导人就双边关系以及重大国际和地区间问题交换看法,进一步增进了相互了解和信任,推动了双边合作。

此次访问的主要成果体现在三个方面。

第一,两国总理签署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印度共和国联合声明》,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把中印关系提升到了新的水平。

第二,双方签署了《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标志着进行多年的两国边界谈判取得了重要进展。

第三,双方签署了《中印全面经贸合作五年规划》,确定了今后5年中印双边贸易额达到300亿美元的目标。

另外,双方还签署和发表了有关在各领域合作的10个文件。

2005年,中印各界往来人数约为40万人次,比上年增加20%左右。

两国政府、议会、政党、经贸、科技、文教、旅游、军队等领域的人员交往明显增加。

为纪念两国建交55周年,双方举办了“中印文化月”等一系列活动。

两国各界各层次人员交往增多,有利于增进相互了解和发展合作。

双方对解决相互关切问题采取积极务实态度,并取得进展。

2005年1月,中印双方启动了副外长级战略对话。

两国特别代表举行了第5次和第6次会晤。

2005年4月签署的《解决中印边界问题政治指导原则的协定》强调,通过和平友好方式协商解决边界问题,互不使用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

双方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从两国关系大局的政治角度出发,通过平等协商,寻求公平合理以及双方都能接受的解决边界问题的方案。

双方将本着互相尊重、互相谅解的精神,各自对边界问题上的主张作出富有意义的和双方都能接受的调整。

协定为今后双方达成解决边界问题的框架创造了条件。

由于中方的谅解和合作,印方长期关切的锡金问题得到了解决。

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

论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在全球化的今天,中国已经和世界成为一个整体,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一个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世界的发展也同样离不开中国。

其中尤其重要的是中国和周边国家的关系,本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中国致力于和周边国家构建一个稳定,和平的外部环境。

内因是根本,所以在建国初期就提出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

这是个前提,只有自己独立了,自己可以管理好自己了,才可以去搞外交,才可以更好的发展自己。

中国是一个大国,改革开放三十年来,取得的成果是巨大的。

经济快速发展,国家综合国力提升。

为中国在外交舞台上提供了坚实的后盾。

中国才可以在外交的舞台上更好的发挥自己的作用,为世界的和平做出自己的贡献。

中国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全面改善开始于1989年中苏(俄)关系正常化。

在以后的几年里,特别是苏联解体之后,中国大力开展睦邻外交,把与周边国家建立长期稳定的友好关系作为首要目标,使传统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得以恢复和发展。

中国与所有东盟成员国分别签署或发表了面向2l世纪的双边战略关系框架文件,如中印(尼)《关于未来双边合作方向的联合声明》(2000年5月22日)、中越《关于新世纪全面合作的联合声明》(2000年12月25日);与蒙古、俄罗斯、吉尔吉斯斯坦、尼泊尔、巴基斯坦、韩国、哈萨克斯坦等邻国分别建立了面向21世纪的友好合作关系。

《中俄睦邻友好合作条约》、中乌(兹别克斯坦)《友好合作伙伴关系条约》、《中哈21世纪合作战略》、《中吉2004—2014年合作纲要》、《中塔关于发展两国面向21世纪的睦邻友好合作关系的联合声明》等双边关系文件,为发展“跨世纪的睦邻友好关系”制定了战略规划,提供了制度保障。

中国通过和平谈判与平等协商,先后与巴基斯坦、俄罗斯(前苏联)、老挝、阿富汗、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塔吉克斯坦、越南等邻国本着友好协商、互谅互让的原则,妥善地处理边界问题,缔结了相关协定。

中国与印度签订了《关于在中印边境实际控制线地区保持和平与安宁的协定》,于2005年4月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使中国与印度和巴基斯坦的关系实现基本平衡。

亚洲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分类

亚洲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分类

亚洲国家和中国的关系分类
亚洲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可以根据各种方面进行分类。

下面是几种常见的分类方式:
1.地缘政治关系:这种分类按地理位置和政治利益来划分,包括邻国、中亚国家、东南亚国家等。

例如,中国与邻国如韩国、日本、朝鲜的关系,以及与中亚国家如哈萨克斯坦、塔吉克斯坦等的关系。

2.经济合作关系:这种分类根据经济贸易发展和合作的程度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东南亚国家之间的经济贸易合作,以及与东亚国家之间的投资和贸易关系。

3.文化交流关系:这种分类按照文化交流、人员往来和教育交流等方面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印度、澳大利亚等国家之间的文化交流和教育合作。

4.安全合作关系:这种分类按照安全合作和互信程度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安全合作,以及与巴基斯坦等国家之间的军事合作。

5.政治外交关系:这种分类按照外交合作、国际事务和政治论述等方面来划分。

例如,中国与印度、俄罗斯、美国等国家之间的外交关系,以及中国在联合国等国际组织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需要注意的是,以上分类方式仅供参考,实际情况可能更为复杂和多元化。

不同国家与中国的关系可能涉及多个方面的交流与合作,并不仅限于某一种关系类型。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高考历史-(真题-模拟新题分类汇编)-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38.H I N[2013·广东卷] 有学者在探讨世界经济贸易关系时提出了以下论点,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早在13、14世纪,连接欧亚非地区的世界贸易网已经形成,欧洲在其中始终处于边缘地位。

这不仅因为欧洲的经济总量远远无法与亚洲的中国、印度相比,还由于欧洲人在从亚洲输入香料、丝绸、瓷器、棉织品等商品时,能向亚洲销售的产品极少,多数状况下只能以金、银等贵金属交易,欧洲的贵金属货币日益紧缺。

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这种境况起先改善。

但始终到18世纪,原有的世界经济贸易格局仍没有变更。

随着欧洲人越来越广泛深化地融入和利用既存的经济贸易体系,并在其中发挥日益增大的影响力,到19世纪欧洲最终成为世界经济贸易的中心。

——据《白银资本》等(1)依据材料,13到18世纪,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居优势地位的是哪个地区?并结合所学学问,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经济贸易中境况起先改善的主要缘由。

(2)依据材料和所学学问,指出与18世纪相比,19世纪欧洲和中国在世界经济贸易中的相对地位发生了怎样的变更。

并分析促成这一变更的政治、经济缘由。

(3)结合史实说明其次次世界大战后经济全球化的发展趋势。

38.[解析] 本题以《白银资本》切入考查13世纪以来世界贸易的发展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问题,考查考生提取史料有效信息,分析、综合应用各种信息解决实际问题的实力。

第(1)问首先依据材料可以轻松得出中国与印度在世界贸易中心的地位,分析16世纪欧洲在世界贸易中地位起先变更的缘由,可以从欧洲的经济发展、新航路开拓、早期殖民活动等相关内容分析。

第(2)问首先依据材料指出19世纪欧洲与中国贸易地位的变更,然后从18世纪到19世纪中国与欧洲两个方面比较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国际关系差异,分析变更缘由。

第(3)问二战后经济全球化趋势从二战后的布雷顿森林体系、美日欧经济三足鼎立、第三次科技革命下世界经济合作加强、世界经济区域组织、亚洲经济发展等角度说明即可。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分析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分析

中国与东盟国家经贸关系分析一、前言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经过了30多年的发展和变化,已成为世界上最重要的经贸合作伙伴关系之一。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在维持区域经济稳定和持续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本文将对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进行详尽分析。

二、背景东盟国家由东南亚10个国家组成,其中包括:印度洋上的印度尼西亚、半岛上的马来西亚、新加坡和泰国、华南的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以及东帝汶和菲律宾。

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是中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21世纪的第一个十年里,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以一个惊人的速度发展起来,两者共享着一个巨大的市场。

三、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的历史演变在1989年左右的时候,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经贸关系被认为是微乎其微的。

但是,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关系的发展出现了明显的增长。

1990年到1999年期间,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双边贸易总额从117亿美元增长到438亿美元,增长了272%。

在这期间,中国成为东盟地区最大的贸易伙伴。

在2000年到2010年这10年间,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总额又增长了5倍,达到了2413亿美元。

四、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中国是东盟国家的主要贸易伙伴,随着两者之间的贸易合作不断扩大,中国与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量也在逐年增长。

在2020年,在全球贸易额下降的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国家的贸易额增长了7.0%,达到了7318亿美元。

其中,中国对东盟的出口额达到了3780亿美元,进口额达到了3538亿美元。

由此可见,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贸易合作正以惊人的速度稳步增长。

五、中国和东盟国家之间的投资合作中国投资于东盟国家的领域主要是基础设施、制造业、房地产和采矿业。

在中国投资的东盟国家中,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和泰国等国具有较强的投资吸引力。

在过去的20年中,中国在东盟国家的投资主要集中在工程、制造业和金融领域,其中,电力、采矿业、制造业、建筑和房地产成为中国在东盟国家的主要投资领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与印度的经济贸易关系
内容摘要:与中国一样,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明古国、文化大国,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越多的相似性。

印度有恒河,中国有
黄河。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印度成为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非社会主义国家。

1954年两国总理实现互访,共同倡导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当今世界,没有
一个国家能够完全独立于世界经济之外。

与中国一样,印度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文
明古国、文化大国,在当代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中,两个伟大的国家正面临着越来
越多的相似性。

印度贸易的发展与中国贸易之间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

在世界贸
易中都起着同样重要的作用,都是经济发展中的影响与被影响者。

2006年和2007
年分别推出中印友好年和中印旅游友好年。

中印两国将在未来经济贸易快速并
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关键词:印度中国经济贸易
一印度经济现状
印度经济现状作为一个拥有世界第四大军队,第八大制造业和仅次于
美国的高科技人才资源的世界第二人口大国,正在创造“印度崛起”的神
话。

印度经济产业多元化,涵盖农业、工手艺、纺织以至服务业。

虽然印度
三分二人口仍然直接或简接依靠农业维生,近年来服务业增长迅速,日益重
要。

印度凭借资讯科技及大量受过教育并懂得英语的青年,发展成为全球企
业将客户服务和技术支援等“后勤工序”外判的中心。

印度成为软件及金融
技术人员的“输出国”,其他行业如制造业、制药、生物科技、电讯、造船、
航空和旅游的发展潜力也十分庞大。

国内经济贸易:(1)第一产业现状:“绿
色革命”使农业增产增收但科技兴农仍然任重道远。

(2)第二产业现状:新
兴工业实力渐强,但协调发展不容忽视。

①能源和基础工业——产量大幅增长,
但石油、天然气仍严重短缺。

②医药工业和纺织业——印度制造业的两个亮点。


耐用消费品市场、机械及部件市场——现状不乐观但发展潜力大。

第三产业现状:印
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动力。

(3)第三产业现状:印度经济增长的最大亮点和推
动力。

①信息服务部门——软件业异军突起,实力雄厚。

②资本金融服务部门——开
放的金融环境形成了较发达的资本市场。

③旅游服务部门——有望成为世界旅游市场
的中心。

④公共服务部门——基础设施和文教卫生:“硬件”“软件”一齐抓。

二、中印贸易的快速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加入WTO 之后更为国内企业提供了更多公平竞争的机会,中国已俨然成为了一个贸易大国。

近年来,中国印度双边关系发展顺利。

1978年,印度和中国正式恢复贸易往来。

1984年,印中两国签署最惠国贸易条款。

双边贸易额从2005 年的187 亿美元增加到2008 年的518 亿美元。

2010 年12 月,中印两国同意建立战略经济对话机制,并确立2015 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0 亿美元的新目标。

2007年,中国超越美国,成为印度最大的贸易伙伴。

印度是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

中印两国经济发展水平比较接近,在双边贸易往来中有竞争,但经济贸易前景仍是比较乐观的。

要实现两国贸易的持续稳定增长,首先有赖于两国官方和民间的共同努力,增进两国官方的高层次互访,在发展双边经贸往来的宏观问题上达成更多共识,可适当制定一些具体目标和相应的时间表。

(2002年国务院总理朱镕基率领中国企业访问印度,当时双方提出的目标是在2008年双边贸易额达到100亿美元,但是这一目标在2003年即被突破。

2005年4月温家宝总理成功访印,两国宣布建立面向和平与繁荣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

2006年,
印中两国贸易的统计数字较上年增长33.87%,达到250.5亿美元。

2007年,这一数字进一步增至386.9亿美元(较2006年增长54.42%)。

2007年,印度对中国的出口额增长40%,增至146.5亿美元,从中国的进口额则增加了64.77%,增至240.3亿美元。

2008 年,印中双边贸易总额达518亿美元,较上年增长34%。

2008年,印度出口至中国的商品价值203亿美元,较07年的数字增长39%。

同期,中国出口至印度的商品总价值增长了31%,达到315亿美元。

随着时间的推移两国的双边贸易额在逐年上升。

印度的主要出口商品包括铁矿石、棉花、有机化工品、铜和宝石等。

中国出口至印度的主要商品包括电力机械、机械、有机化学品、钢铁及钢产品等。

1991年,中国总理李鹏访印,双方签署谅解备忘录,重新开放边境贸易(1954年签署的协议于1962年过期)。

这包括两个边境贸易点—北安查尔邦(Uttaranchal)的德普拉克山口(Lipulekh pass)和喜马偕尔邦(Himachal Pradesh)的什普奇拉山口(Shipki La)。

2003年,双方又将锡金的乃堆拉山口(Nathu La)列为第三个边境贸易点,于2006年7月开始进行运营官方的互访可增进相互之间的了解,创造良好的政治氛围和舆论攻势,而时间表的确定可以起到督促和激励作用。

其次增进两国工商界的了解。

在很多印度工商界人士看来,中印出口产品结构相似,且都以劳动密集型产品为主,互补性并不很强。

而印度由于国内的一些问题,如缺乏灵活的劳工市场、基础设施差等因素,导致生产成本远高于中国,使印度很难向中国出口制造业产品。

实际上双方优势有很大的互补性,而且印度最近几年对华贸易已从逆差转为顺差。

从印度的各个方面来看,印度的发展始终给金砖国家注入了新的活力,并向着越来越好的方向发展。

在经济全球化和区域化发展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要在合作共赢中求得发展,如何更快、更好的促进中印贸易的发展,成为两国经济合作和发展的强劲动力。

从上面对中印贸易发展的特点、背景、发展趋势等各方面分析可以看出,要促进中印贸易的快速发展,首先,中国政府和企业要主动去了解印度的投资和合作环境。

尽量避免中印贸易中的重叠性,促进互补性产品的开发,减少贸易摩擦;其次,解决中印边界问题,通过高层互访来增强政治上的互信,修建第三亚欧大陆桥及构想其他通道,为中印贸易的快速发展准备条件。

总之,中国与印度的经贸关系正处于历史性的良好发展阶段。

从中印贸易和产业结构比较来看,两国明显在许多领域拥有非常大的贸易发展潜力。

所以中印之间不可能是单向交易,与中国的贸易对印度来说不是威胁而是机遇。

当前,印度IT行业发展迅猛,很多企业对中国这个最大的市场已纷纷采取行动寻找合作的途径。

最后通过各种途径加强对两国出口产品的宣传力度,增加消费者对产品的熟悉度和认可度。

其中相互参展办展就是一种很好的方式。

通过参加展会既可以使双方保持联系和接触,搞清彼此的基本法律、法规和关税等对外开放政策,为进一步探讨合作和发展做好充分的准备,也有利于宣传自己的商品,为扩展贸易打下基础。

我国在印度参展、办展,不仅了解了印度市场的需求情况,而且显示了我国商品在技术上的优势。

为拓展中国市场,印度也可以到中国参展办展,让中国消费者了解和接受印度产品。

另外,双方要实事求是地解决贸易摩擦。

随着中印贸易额扩大,贸易摩擦和其他纠纷也自然多起来,这是正常的,关键是采取妥善的解决方法。

目前两国尚未缔结司法协定,使一些经贸纠纷的解决缺乏法律依据,所以两国应尽快缔结司法协定。

对于印度方面出于贸易保护目的提起的贸易救济案件,要积极应诉,必要时可诉诸于WTO的争端解决机制,维护我们的合法权益。

另一方面,中方也要加强行业自律,进一步规范贸易秩序,减少恶性竞争,提高出口产品的档次,公平地参与对外贸易。

这样中国与印度在未来贸易发展中将会更好的合作与发展。

参考文献:
1.何运奎:《国际贸易地里概论》南开大学出版社,2005
2.薛永久:《国际贸易》.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3.崔炳强《当前中国对外贸易发展中的问题、障碍及对策》.
5. 杨逢珉《中国对外贸易概论》.中国商务出版社
6.于津平: 中国与东亚主要国家和地区间的比较优势与贸易互补性,世界经济2005 年第5 期。

7. 朱晶、陈晓燕: 中印农产品贸易互补性及贸易潜力分析,国际贸易问题2006 年第1 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