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上海建设五个中心 感想与收获

上海建设五个中心感想与收获上海,作为我国的经济中心,近年来致力于打造“五个中心”,即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和科技创新中心。
在这一过程中,作为一名身处其中的普通人,我深感上海的变化和发展,以下是我的一些感想与收获。
一、国际经济中心随着上海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我感受到了这座城市日益增强的国际影响力。
各类国际性会议、展览和活动纷纷选址上海,为企业提供了更多展示和交流的平台。
同时,大量外资企业涌入,为当地居民提供了更多就业机会,也让我们有机会接触到不同国家和地区的文化,拓宽了我们的视野。
二、金融中心上海作为金融中心,吸引了众多金融机构和人才。
金融业的繁荣发展为各类企业提供了便捷的融资渠道,降低了融资成本,激发了创新创业的热情。
此外,金融市场的国际化也使居民的投资渠道更加丰富,为我们提供了更多理财和投资的机会。
三、贸易中心上海建设贸易中心,有利于我国更好地参与全球贸易竞争与合作。
随着进出口贸易的不断扩大,上海的港口、物流等基础设施得到了显著改善,为我们提供了更高效的物流服务。
同时,越来越多的国际品牌和商品进入上海市场,满足了消费者多样化的需求。
四、航运中心航运中心的建设使上海成为全球重要的航运枢纽。
这不仅提升了我国在国际航运市场的地位,还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如船舶制造、港口服务、物流等。
作为一名普通市民,我感受到了航运业的发展给生活带来的便利,如更快的货物运输、更多的国际航线等。
五、科技创新中心上海致力于打造科技创新中心,为创新创业提供了良好的氛围。
大量高新技术企业和研发机构落户上海,推动了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为年轻人提供了更多就业和创业机会。
此外,科技创新也带动了教育、医疗等领域的进步,提高了市民的生活质量。
总结:上海建设五个中心,让我深感这座城市的活力和潜力。
在这一过程中,我收获了丰富的就业机会、多元化的投资渠道、便捷的物流服务以及不断改善的生活质量。
上海经济发展申论作文

上海经济发展申论作文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城市,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发展成果。
经济的快速发展不仅给城市带来了巨大的改变,也为全国其他地区树立了榜样。
上海经济发展的成功离不开多方面的因素和积极的发展策略。
首先,上海以改革开放为契机,积极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推动了城市经济的转型升级。
上海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建立了一大批国际化的经济合作区和自由贸易试验区。
这些区域不仅为外资企业提供了优越的投资环境和便利的政策支持,也为国内企业提供了与国际接轨的机会。
通过引进外资,上海的技术水平得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和竞争力也得到了提高。
其次,上海注重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培育创新型企业。
上海加大了对科技创新的投入,建立了一批高水平的科研机构和孵化器,吸引了大量的高端人才。
同时,上海还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政策,鼓励企业进行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
这些措施为上海的高新技术产业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培育了一大批创新型企业,推动了产业的发展。
此外,上海还加大了对人才的引进和培养力度。
上海拥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良好的教育资源,吸引了大量的高层次人才。
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提供优厚的待遇和发展机会,吸引了大量的海内外优秀人才留在上海发展。
同时,上海加强了对本地人才的培养,鼓励青年人才创新创业,培养了一大批具有创新精神的年轻人才。
综上所述,上海经济发展的成果得益于改革开放、高新技术产业和人才引进培养等多方面的因素。
未来,上海应继续坚持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强科技创新和人才引进培养,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打造更加繁荣的上海。
各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展望:未来总部经济发展政策的趋势与展望
展望
通过不断优化政策环境和政策措施,推动总部经 济的持续发展和升级。
加强与国际接轨和区域合作,吸引更多的国内外 企业来华投资和发展。
加强人才培养和创新能力的提升,为企业提供更 好的发展环境和资源支持。
THANKS
感谢观看
的城市。
信息中心转移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信息传递 变得越来越重要。一些城市具有 更好的信息中心和信息传递条件 ,吸引了企业将总部迁往这些城
市。
总部经济的优势和作用
促进经济发展
总部经济带动了当地经济的发展,为企 业和当地居民创造了更多的就业机会和
财富。
优化资源配置
总部经济优化了资源的配置,使得企 业能够更好地利用优势资源,提高效
适应政策环境
企业应关注国家及地方总部经济发展政策,深入研究政策内涵,加强自身能力建设,以抓住政策机遇 。
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
企业应通过技术创新、品牌建设、市场开拓等方式提高核心竞争力,以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脱颖而出 。
关注总部经济区位优势,合理布局企业战略发展
区位选择的重要性
企业应关注不同地区的总部经济优势,如人才、市场、交通等,合理布局企业 战略发展,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
各城市为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制定税 收优惠政策,包括企业所得税、增值 税、个人所得税等方面的减免。
03
总部人才引进政策
各城市为吸引总部企业落户,制定人 才引进政策,包括高端人才奖励、人 才公寓建设、人才绿卡等方面的支持 。
03总Biblioteka 经济发展政策案例北京:以科技创新为核心驱动总部经济发展
1. 科技创新是北京总部经济发展的重要驱动力。北京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科技人才和研发实力 丰富,为科技创新提供了有力支撑。
2024年上海发展上海在经济和城市建设方面的领导地位

上海拥有丰富的外 资企业资源,吸引 了众多跨国公司设 立总部或分支机构
上海是中国对外贸 易的重要门户,与 世界各国有着广泛 的经济联系
上海积极推动自由 贸易试验区建设, 不断深化对外开放 程度
科技创新:上海拥有众多科研机构和高校,科技创新能力全国领先 产业升级:上海积极推动产业升级,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人才引进:上海吸引了大量高素质人才,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 政策支持:上海市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企业创新和发展
绿化覆盖率提高:增加城市绿 地面积,提高空气质量
交通改善:优化交通网络,减 少拥堵,提高出行效率
垃圾分类和回收:推广垃圾分பைடு நூலகம்类和回收,减少环境污染
城市更新:对老旧建筑进行改 造,提升城市形象和功能
智慧城市建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提高城市管理效率 绿色城市建设:推广绿色建筑、绿色交通等,降低环境污染 城市更新改造:对老旧小区、商业街区等进行改造,提升城市形象 城市文化保护: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传承城市文化精神
科技创新:成为全球科技创新中心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吸引外资:成为全球投资热点城市
文化交流:成为全球文化交流中心
PART FIVE
推动科技创新,打造世界级 科技中心
成为全球领先的金融中心
加强与国际合作,提升国际 影响力
优化产业结构,促进产业升 级和转型
城市更新:推 进旧城改造, 提升城市品质
上海已成为全球最 大的金融中心之一
上海在科技创新、 高端制造等领域具 有领先地位
制造业:高端制造 业快速发展,如汽 车、电子、医药等
服务业:金融、科 技、文化创意等现 代服务业成为主导 产业
关于徐汇区加速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案

提案编号:1026提案者:陈伟志案由:关于徐汇区加速发展“总部经济”的建议案承办单位:商务委办理结果:留作参考或暂难解决提案内容:2006年“十一五”初始,徐汇区明确提出要形成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的产业格局。
如今“十一五”已进入尾声,徐汇区服务业取得了良好的成绩,尤其是“总部经济”已经形成了一定的规模。
解放日报2009年2月5日报道称,截至2008年年底,徐汇区共拥有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0家,投资性公司19家,总部经济机构数量在全市9个中心城区中继续领跑。
2008年全年,徐汇区总部经济税收达到5.7亿元,同比增长82%。
“总部经济”是由北京市社会科学院总部经济研究中心主任赵弘研究员首先提出的。
他认为,“总部经济”是指某区域由于特有的资源优势吸引企业将总部在该区域集群布局,将生产制造基地布局在具有比较优势的其它地区,而使企业价值链与区域资源实现最优空间耦合,以及由此对该区域经济发展产生重要影响的一种经济形态。
发展“总部经济”可以为区域发展带来多种经济效应,如税收效应、产业乘数效应、消费效应、就业效应、社会资本聚集和溢出效应。
大批国内外企业总部的入驻,可以提高区域知名度、信誉度,促进区域政府提高服务质量,优化商务环境,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和人居环境,推进多元文化融合与互动,加快城市国际化发展。
企业总部一般具有战略决策、资本运作、研究开发、培训教育、采购物流、营销服务以及外部公关等职能,几乎涉及了现代服务业所涵盖的所有行业。
我们认为,“总部经济”是现代服务业的“指挥棒”和“催化剂”,发展“总部经济”可以极大地提升现代服务业的发展速度。
徐汇区拥有发展“总部经济”得天独厚的政治、交通、商业、科技、人才等优势。
目前这些独特优势还没有充分利用起来,如果充分开发用于发展“总部经济”,那么将会为徐汇区现代服务业打开一个新的局面。
为此,我们总结了徐汇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优势并提出若干对策性建议。
徐汇区发展“总部经济”的独特优势我们认为,徐汇区发展“总部经济”同上海其他几个城区相比具有政治、商业、交通、科技和人才等方面的相对优势。
各地总部经济发展政策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加剧和经济转型升级的需求,各地政府纷纷出台总部经济 发展政策,以吸引和培育优质企业总部,提升城市和区域经济综合竞争力。
政策目标概述
增强城市吸引力
提升产业层次
通过优化政策环境、提高服务质量、降低 企业成本等方式,吸引更多优质企业总部 落户,增强城市对各类人才的吸引力。
政策内容概述
01 02
定义和分类
总部经济是指企业将其决策、研发、营销等高端环节和部分生产制造环 节在中心城市完成,而将生产制造环节等低端环节布局在周边中小城市 或欠发达地区的经济形态。
政策目标
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带动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实现中心城市的辐射 带动作用。
03
政策措施
包括优化企业服务、加强基础设施建设、提高政府服务水平、加大财税
政策实施效果分析
经济增长
总部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促进区域经济 增长,吸引更多的企业入驻,增加区域
税收和财政收入。
就业机会
总部经济的发展可以带动相关产业的 发展,创造更多的就业机会,提高区
域就业率。
产业升级
总部经济政策可以引导企业向高端产 业聚集,推动区域产业升级和转型。
城市形象
总部经济政策的实施可以提高城市的 知名度和形象,吸引更多的人才和企 业落户,促进城市发展。
案例三
• 背景介绍:为进一步促进总部经济的发展,某市决定建设总部经济区。该市制定了详细的规划及实施方案,确 保总部经济区的顺利建设与发展。
• 建设规划:某市总部经济区建设规划包括选址、用地规模、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该市计划在城市核心区域选 择适宜的地块,并对其进行综合开发,建设完善的配套设施。
• 实施方案:为确保总部经济区的顺利建设与发展,该市制定了以下实施方案:一是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专门的 领导小组,负责统筹协调各项工作;二是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为入驻企业提供税收优惠、财政补贴等政策支持 ;三是优化营商环境,简化行政审批流程,提高政府服务效率;四是加强宣传推广,通过各种渠道宣传推广总 部经济区的优势和政策,吸引优质企业入驻。
建设上海五个中心感想

建设上海五个中心感想上海是中国最具国际化和现代化的城市之一,为了更好地推动城市发展,上海市政府提出了建设五个中心的战略目标,分别是国际经济、金融、航运、贸易和科技创新中心。
这些中心的建设对于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在我看来,建设上海五个中心是一项具有远见和挑战性的任务,将为上海带来更多的发展机遇和挑战。
首先,建设国际经济中心是上海经济发展的重要目标。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资源优势。
通过建设国际经济中心,上海将进一步吸引国内外企业和投资者,提升自身在全球经济中的地位和影响力。
这将带动上海乃至整个中国经济的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
其次,建设金融中心是上海的另一个重要目标。
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最大的金融中心之一,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多样化的金融市场。
通过进一步加强金融体制改革和开放,上海有望成为全球金融业的重要枢纽,吸引更多的金融机构和人才。
这将为上海提供更多的金融服务和创新机会,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第三,建设航运中心是上海的重要任务之一。
上海位于中国东海沿岸,拥有优越的港口条件和交通网络。
通过建设航运中心,上海将进一步加强港口设施建设和物流体系改革,提高港口运营效率和服务水平。
这将为上海提供更多的国际贸易机会,推动上海的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
此外,建设贸易中心也是上海的重要目标。
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城市,具有丰富的商业资源和市场需求。
通过建设贸易中心,上海将进一步加强对外贸易合作,提升自身的贸易便利化和竞争力。
这将为上海带来更多的商业机会和市场活力,推动上海的经济发展和城市建设。
最后,建设科技创新中心是上海的重要任务之一。
上海拥有众多高校和科研机构,具有丰富的科技创新资源和人才优势。
通过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上海将进一步加强科技创新能力和创新环境建设,吸引更多的科技企业和创新人才。
这将为上海带来更多的科技创新成果和创业机会,推动上海的科技发展和经济增长。
总的来说,建设上海五个中心是一项具有重要意义的任务。
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

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战略思考摘要:总部经济是发达城市转型与升级的必要路径,也是各个城市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抓手。
文章以总部经济为切入点,在阐述总部经济概念基础上,针对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提出了几点建议,以期助益相关人员明确总部经济发展战略,探索更有效的发展路径,以切实强化总部经济发展有效性。
关键词: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战略引言如今,转型与升级已成为各个城市发展过程中面临的重要课题。
总部经济发展时,企业与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具有超强的集聚带头作用,能辐射当地企业和经济发展,提高城市现代化水平,实现现代社会发展战略。
然而,在总部经济发展时,难免会存在一些问题,这就需要针对总部经济发展现状加以了解,在此基础上提出更有利于总部经济发展的策略,以推动总部经济整体竞争力有所跃升,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目标。
一、总部经济概述所谓总部经济,就是以其独特的资源优势为依托,将其总部设在一个地区,从而对当地经济发展起到重大作用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
对企业来讲,总部是知识资源最丰富的地方,发展优势极为显著,集聚了智力资源及产业资源等,可进一步提高企业品牌价值和核心竞争能力。
对城市来讲,总部企业聚集,不仅仅体现在技术、人才、信息、投资、消费及贸易等方面,同时也将带动房地产、金融、物流、酒店及零售等服务业的发展,从而促进各行业和各区域全面发展。
二、推动总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有效战略(一)确定未来战略,引领总部经济发展首先,聚焦于重点行业,发展高新科技产业,如航空制造业、先进制造业等,打造高端产业集聚区,发展通用专用设备制造产业。
扩大高端产业链条,创新企业发展方式,强化总部经济发展的根基,提升总部的经济发展能力。
其次,精心找到重点的发展类型,引进世界500强或中国500强相关企业,在当地设置区域总部或者分公司。
只有吸引更多优秀的企业入驻本地,才能真正实现打造综合性国家总部经济战略区的目标。
同时,建设一批功能型总部,与当地特点相适应的总部。
朱荫贵:近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启示

朱荫贵:近代上海成为中国经济中心的启示“1978年以来,我国的改革开放已持续了四十多年。
这四十多年来,我国取得的成绩相当惊人——1978年人均GDP 不如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国家,而今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已经全面融入世界经济体系和经济全球化。
我国的综合国力显著增强,国防力量日趋强大,人民生活水平有了明显提高,国际地位举足轻重。
在诸多领域获得举世瞩目的成就:“神舟”系列宇宙飞船陆续发射;“嫦娥一号”成功登月;“高铁”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总长均居世界第一;“蛟龙”号深海探测取得突破,“天眼”望远镜接收宇宙信息,等等。
每一个成就都使国人欢欣鼓舞,自豪感倍增。
在这巨大的变化过程中,上海是中国发展的典型。
自1992年上海成为特区后,一系列政策促使上海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中心地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引擎,至今依然没有其他城市能够取代和超越。
这就促使我们思考一个问题:上海为何能够发挥如此重要的作用?要回答这个问题,可以从多个角度和多种层次上去追寻答案,但是从根本上说,应该是抓住了历史机遇和坚持了改革开放。
关于抓住机遇,改革开放的总设计师邓小平曾经敏锐地指出,“凡是遇到机会就不要丢,就是要坚持,要干起来,要体现改革开放,大开放”。
他强调“大措施”和“长远的观点”,并指出“抓上海,就算一个大措施”;又说“上海是我们的王牌,把上海搞起来是一条捷径”。
他以总结历史经验的姿态特别强调:“上海目前完全有条件搞得更快一点。
上海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辐射面宽。
回过头看,我的一个大失误就是搞四个经济特区时没有加上上海。
要不然,现在长江三角洲,整个长江流域,乃至全国改革开放的局面,都会不一样。
”在邓小平的心目中,上海为何占有如此重要的地位?同时,上海为何会在“人才、技术和管理方面都有明显的优势”?追溯历史,从1843年开埠,上海很快便成为中国的制造业中心、航运中心、贸易中心、金融中心和经济中心。
这一切得力于上海的区位优势,更得力于当时的开埠开放。
浦东30年巨变的感想

浦东30年巨变的感想
浦东作为上海的一个重要地区,在过去的30年里发生了巨大的
变化。
回顾这三十年,我深深感受到了浦东的蓬勃发展和繁荣。
刚刚过去的三十年中,浦东从一片农田荒地逐渐崛起为国际化的
现代都市,这是一场令人瞩目的奇迹。
新的摩天大楼、高端购物中心、现代化的交通网络,无一不向我们展示了浦东的巨大变化。
特别是浦
东的经济增长,使得许多国际企业选择在浦东设立办公室或总部,进
一步推动了区域的发展。
浦东30年的巨变不仅仅体现在经济建设上,同时也在城市规划
上做出了巨大改变。
现在,浦东已经成为了一个现代化的城市,充满
了高楼大厦和现代化的建筑。
建设长江国际金融岛和陆家嘴金融区,
让浦东成为了全球金融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此同时,浦东的生活品质也得到了极大的提升。
现代化的医疗
设施、优质的教育资源、丰富多样的文化娱乐活动等,让人们在这里
的生活更加便利和舒适。
值得一提的是,浦东还积极推动绿色发展,
建设了许多美丽的公园和绿地,为人们提供了宜居的生活环境。
在这三十年中,浦东的巨变彰显了中国改革开放的成果。
它展示
了中国人民拼搏奋斗的精神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成果。
浦东的
成功也鼓舞着更多地区追求发展的梦想。
总的来说,浦东30年的巨变让我深受感动。
它向世界展示了中
国的崛起,也为很多人提供了机会和希望。
我们应该珍惜这来之不易
的发展成果,为浦东的未来发展继续努力奋斗。
许为平:发展总部经济十点思考

许为平:发展总部经济十点思考房地产门户-搜房网 2006年05月16日09:50 来源:经济大中华写字楼网写字楼楼盘全搜索/相关阅读:总部基地揭密:比“假德国欧典”隐藏得更深相关阅读:北京市丰台区六圈村:地价暴涨50多倍的秘密近年来,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的迅猛发展,中国在世界经济舞台上所扮演的角色格外引人瞩目。
在这一最具潜力的市场中,企业家们的实践与探索、创新与创造,已成为中国经济活力的主要源泉。
一种新的经济形态——总部经济的出现,为正在发展变化的中国,又增添了一抹亮丽的色彩。
什么是总部经济?总部基地与总部经济关系是什么?总部经济为何在北京率先产生?发展总部经济的要素有哪些?作为总部基地的创办人,也是作为总部经济的积极实践者,以下我谈几点自己的体会,供全国高新区和正在对总部经济的发展努力探索的国内各类总部基地的负责人、投资者、研究者参考。
一、总部经济理论源于区域经济学我认为,总部经济就是传统经济学当中的区域经济的一部分。
中国有几大经济区域,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以及正在崛起的以北京、天津为中心的环渤海经济区。
经济发展到今天,中国已经搞了20多年市场取向的改革,粗放型经营越来越不能适应当前倡导的树立科学发展观的总体要求。
如何能够最有效率地发挥和使用大量的资源?这对搞宏观经济和区域经济的人士来说,是一个重要课题。
深入细化地提升区域经济,是发展区域经济的一条重要途径。
所谓区域经济的细分或细化,是指在一定的区域内,形成更多、更微观、更具特色的区域经济,正像尽管人们需要shopping mall,但人们更需要在shopping mall中设立大量有特点、有水平的各色专卖店,以及与之相匹配的服务体系一样。
我们在规划和研究经济的发展过程当中,同样要去发展和规划那些细化的区域经济。
在许多被细化的具有特色的区域经济当中,近年来首先诞生于北京的总部经济,就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典型。
与市场中其他经济形态一样,实际上总部经济的资源早就存在,只是以前没有及时加以归纳、整合、统筹。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研报告

2024年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调研报告1. 引言本报告旨在对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进行调研,通过对该市场情况的分析,为投资者提供决策参考。
2. 市场概况上海总部经济园是上海市政府为吸引并扶持外资企业而建立的园区。
坐落于上海市中心,拥有便利的交通和完备的基础设施。
2.1. 市场规模据统计,截至2021年底,上海总部经济园已有1000家外资企业入驻,总投资额达100亿美元。
这些企业涵盖了多个行业领域,包括金融、科技、制造等。
2.2. 行业分布上海总部经济园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加入。
其中,金融业所占比例最大,约占总数的30%。
其次是科技行业,占比约为25%。
制造业和服务业分别占比20%和15%。
2.3. 企业优势上海总部经济园提供了一系列吸引企业的优势政策和服务。
这些包括税收减免、人才引进、科研支持、市场准入等。
这些优势吸引了众多外资企业的入驻,为上海经济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支持。
3. 市场分析3.1. 市场竞争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竞争激烈。
各个行业的外资企业争相入驻,并通过创新产品和服务提升市场竞争力。
同时,本土企业也在加大力度发展,形成了一个繁荣的市场环境。
3.2. 市场机会尽管市场竞争激烈,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仍存在着巨大的机会。
随着中国市场的不断扩大和消费升级,外资企业可以通过打造优质产品和服务来满足不断增长的需求。
3.3. 市场挑战然而,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市场竞争激烈,对企业的创新能力和市场敏感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其次,政策环境和行业规范不断变化,需要企业不断调整战略和运营方式。
4. 市场前景上海总部经济园作为上海市重点发展的园区,具备良好的市场前景。
首先,上海市一直致力于打造国际金融中心,外资企业的发展有助于推动金融业的发展。
其次,上海市政府将进一步提供优惠政策和服务,吸引更多外资企业的入驻。
最后,上海总部经济园将与其他园区进行合作,共同推动经济发展和贸易合作。
5. 结论通过对上海总部经济园市场的调研分析,可以看出该市场具备较大的投资潜力和市场机会。
对上海发展的感悟

对上海发展的感悟
作为一个发展迅速的城市,上海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并让我有了许多感悟。
首先,上海的经济发展迅速,成为国内最具活力和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在这里,我看到了无数的高楼大厦、繁忙的商业街和繁忙的港口。
这让我明白了经济的发展是一个城市成功的重要因素。
上海通过吸引国内、外的投资和引进先进的技术,快速地发展成为一个全球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这让我深思,一个城市只有具备良好的投资环境和创新能力,才能实现可持续的发展。
其次,上海的城市规划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无论是上海的地铁系统、公共交通设施还是城市绿化,都展示了城市规划的科学性和高度发达。
我注意到上海不仅注重城市的功能性和便利性,还注重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这让我明白,一个城市的发展离不开科学的规划和管理,只有在高质量的城市规划下,才能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目标。
最后,上海的文化多样性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这个城市汇聚了来自不同地区和国家的人们,他们带来了各种不同的文化和价值观。
在上海,我可以了解到中国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的融合,也可以接触到外国文化的多样性。
这让我明白,一个城市的繁荣不仅需要经济的发展,还需要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只有在文化交流的基础上,一个城市才能真正变得多元化和包容性。
总的来说,上海的发展让我深受触动,让我明白了一个城市成功的背后需要经济的发展、科学的规划和文化的交流。
作为一个城市的参与者和见证者,我希望能够以上海为榜样,努力为我所在的城市的发展做出贡献。
我国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问题及启示

我国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经验、问题及启示发展总部经济是城市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效应对国际金融危机的重要选择。
近年来,我国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南京、成都、杭州等许多中心城市,都将总部经济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重要战略并取得了一定成效。
本文就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特点及对我市的借鉴进行了简要分析。
一、各地发展总部经济对地方财税贡献情况由于企业总部具有占地小、产出大的特点,被誉为“无烟经济”和“循环经济”。
总部经济聚集区内企业密度一般都比较大,CBD、金融街每平方公里的企业个数达到600—800个,聚集区内单位面积产生的GDP和税收大大高于其他地区,总部经济一栋写字楼流出的税收和财富相当于普通数平方公里的产出。
北京总部经济发展较快的朝阳区、海淀区、东城区和西城区,其税收收入比重达到北京市(共18个区)总税收收入的60%以上。
上海作为全国总部经济发展的一线城市,陆家嘴淮海路/南京路/静安寺徐家汇虹桥,这条总部经济的“黄金走廊”积聚了全市70%的总部经济能量,产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至少占全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创造的GDP已占浦东新区GDP总量的1/3。
深圳重点发展高新技术、先进制造、金融业、物流业和文化产业总部经济,以总部为主导金融业实现了全市14%的GDP和17.5%的税收。
二、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主要经验发展高端服务业总部。
长三角、珠三角和环渤海经济区域发展总部经济,关键是积极推进产业的高端化和集群化,坚持以集聚现代服务业高端要素为目标,重点发展创新金融、现代物流、专业服务等为主导的高端服务业,培育发展科技专业服务、媒体及网络服务等新兴业态,配套发展面向高端服务业和国际化人群的商业服务业,增强区域总部服务功能,有效地提高了区域的集聚力和辐射力。
扶植培育本土总部经济。
重视本土总部企业的培养,同时又积极吸引外来资本,这是各地发展总部经济的一条成功经验。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1. 概念描述总部经济,可称为首脑经济,是经济活动价值链中的高端部分。
广义理解,总部经济是指经济与非经济的、官方与非官方的,带有总部性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机构和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这些机构包括政治、文化、教育、科研组织,也包括生产、研发、营销、管理等各种经济组织。
从价值形态看,总部经济是这些机构和组织各种社会经济活动所产生的直接和间接的经济价值总和。
从狭义理解,总部经济是一国内外带有总部或总部派出性质的各种经济组织相对集聚所产生的社会经济活动的统称。
2. 总部经济的具备条件区域具备聚集度即区域内须有一定数量的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
任何一种经济形态都是由具有相同特质的社会经济活动单位组成,如果区域内总部或总部派出机构聚集的数量不够多,总部经济就还只处于萌芽阶段,不会产生一种地域经济现象,也不会产生与总部经济相联系的外部规模经济。
入住企业具备一定规模总部是一个相对的概念,任何规模的组织,甚至几个人的组织,都是其自身意义上的总部。
因此,总部经济所聚集的企业应当有一定的标准,应当是在该区域、该行业内排名靠前的企业。
入住企业与所在地有关联度总部经济所聚集的企业应当嵌入到所在区域的经济、社会、文化和政治关系当中。
只有这些企业总部与所在区域密切联系在一起,才能使生产要素组织成本降低。
3. 总部经济的产生与发展通讯的快速发展和信息技术的广泛运用,使得货物、资本、信息可以在全球范围内配置,公司在区位上的选择越来越自由,很多公司甚至变成了“松脚型”企业。
距离在经济上的意义已不再那么显著,交易可以通过电子网络来进行,电子银行使得交易结算变得更方便。
对于公司这种特别组织而言,空间上的接近至关重要。
、地域范围的集群和生产专业化产生了报酬递增,全球的竞争优势是基于一定的地域空间上获得的。
而全球化下的地方异质性,出现了聚集与分散两种不同的作用力,而正是因为这种作用导致了区域的自组织,因此跨国公司总部倾向于集中在某些城市中。
上海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上海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上海位于中国东部沿海地区,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之一,也是全球著名的国际大都市。
上海作为中国最具活力和创新能力的城市之一,经济建设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下面将从多个角度来分析上海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
首先,上海在工业制造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工业城市之一,拥有发达的工业基础和完善的产业体系。
上海的制造业领域涵盖了汽车、机械、电子、化工等多个领域,是中国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之一、上海不仅拥有多家世界知名的企业,还孵化了许多具有创新意识和竞争力的企业。
同时,上海还引进了大量外资企业,推动了东西方产业链的融合发展。
其次,上海在金融服务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海是中国金融业最为发达的城市之一,拥有完善的金融体系和国际化的金融市场。
上海的金融业涵盖了银行、证券、保险、期货等多个领域,是中国金融中心之一、上海的金融市场吸引了大量国内外资金的流入,为企业提供了丰富的融资和投资渠道。
同时,上海还推动了金融科技的发展,不断优化金融服务体系,提升金融业的服务水平和风险管理能力。
再次,上海在科技创新方面也取得了显著成就。
上海是中国科技创新的重要城市之一,拥有一大批高等学府和科研机构。
上海的科技创新体系完备,涵盖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技术开发等多个领域。
上海成立了许多科技园区和孵化器,吸引了大量科技人才和创新企业的集聚。
同时,上海还积极推动了科技成果的转化和产业化,助力了产业升级和经济增长。
此外,上海在城市建设方面也取得了巨大成就。
上海是中国最为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城市之一,拥有先进的城市规划和建设经验。
上海的城市建设体现了和谐发展、创新发展和宜居发展的理念,打造了一批具有标志性的城市景观和建筑群。
上海的交通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配套齐全,生活环境优美,吸引了大量国内外人才的流入和定居。
总的来说,上海经济建设取得的成就不仅是上海市民的骄傲,也是中国经济发展的亮点。
上海将继续深化开放,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加强产业升级和城市建设,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和经济繁荣。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

上海总部经济研究报告一、概述上海作为中国最大的经济中心城市,具有极高的经济活力和创新能力。
本报告旨在分析上海总部经济的发展现状、面临的挑战以及未来的发展方向,为政府和企业提供决策参考。
二、发展现状1.总部企业数量持续增长:上海已经成为中国总部经济的中心。
根据最新数据,上海市内累计拥有的总部企业数量已经达到2000多家,涵盖了各个行业的领军企业。
这些总部企业不仅代表了上海的产业实力,也带动了大量相关产业的发展。
2.总部经济对经济增长的贡献:总部经济在上海的经济增长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统计数据显示,上海市总部经济对GDP增长的贡献率超过了30%。
总部经济的发展不仅带动了就业增长,还推动了金融服务、科技创新等领域的发展。
三、面临的挑战1.企业总部功能不完善:虽然总部企业数量增多,但是总部功能相对薄弱。
很多总部企业在知识管理、决策中心等方面仍然存在一定的问题,无法充分发挥总部经济的优势。
2.人才竞争激烈:上海总部经济吸引了大量的人才,但是同时也带来了人才竞争的激烈。
总部企业在人才招聘、人才留住等方面面临一定的困难,需要提供更好的发展空间和待遇以留住人才。
3.政策环境亟待优化:总部经济的发展还受制于一些政策环境的限制。
政府需要在税收优惠、人才引进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支持,为总部经济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
四、发展方向与建议1.提升总部功能:政府和企业应共同努力,加强对总部企业的管理和支持,提升总部功能。
政府可以加大对总部企业的培育和扶持力度,而企业则要注重提升自身的总部治理能力和创新能力。
2.加强人才引进与培养:政府要加强人才引进政策的制定和执行,为总部企业提供更多的优秀人才资源。
同时,企业也要加强对人才的培养和留住,提供良好的职业发展机会和晋升通道。
3.完善政策环境:政府应加大对总部经济发展的支持力度,制定更加优化的税收政策、用地政策等,为总部企业创造良好的环境。
同时,政府还需要加强与企业的沟通和合作,及时解决企业发展中的问题与困难。
上海金融开放推动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上海金融开放推动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
上海金融开放推动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上海积极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为各类产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支持。
例如,推出了一系列财富管理产品,为企业家、高净值个人和家族办理资产管理、投资咨询等全方位的服务;上海还引入了众多创新型金融科技企业,推动了金融科技产业的发展。
2. 引入外资和国际金融资源:上海积极引入外资和国际金融资源,为本地产业提供更广阔的融资渠道和更多的资金支持。
通过与国际金融机构建立合作关系,上海的产业企业可以借助他们的经验和资源实现更快速的发展。
上海设立了自由贸易试验区和自贸区金融开放试点等特殊区域,吸引了更多外资投资。
3. 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上海重视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通过建立健全的金融监管体系和严格的金融风险控制机制,保障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上海还加强了金融创新的监管,加强对金融创新产品和服务的审慎管理,以防范金融风险。
4. 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上海积极推动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通过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发展,实现金融与产业的良性互动。
上海鼓励金融机构为实体企业提供定制化的金融服务,满足实体经济的融资需求,并通过金融创新和金融科技的应用,提高实体经济的竞争力。
上海金融开放推动产业发展的先进经验在于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引入外资和国际金融资源,加强金融监管和风险控制,以及促进金融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
这些经验对于其他地区和国家在金融开放方面推动产业发展具有借鉴意义。
浦东经验标题

浦东经验标题浦东经验:打造世界级经济中心近年来,浦东新区以其独特的发展模式和卓越的成绩,成为中国乃至世界经济发展的典范。
通过多年的持续努力和创新实践,浦东经验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启示。
首先,浦东自主创新的发展路径成为浦江东岸的核心优势。
通过改革开放,浦东新区利用市场机制和政府的有效引导,积极吸引国内外企业的投资,并鼓励内外资联合发展。
在金融、科技、航运、贸易等领域,浦东新区建立了一批国际一流的高新技术企业和金融机构,推动了经济的快速发展。
其次,持续的基础设施建设为浦东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在浦东新区的发展过程中,政府重视基础设施的规划和建设。
高速公路、城市轨道交通、码头、机场等完善的交通网络,为企业提供了便利的物流条件,吸引了大量的外商投资和人才流入。
同时,全面改善的教育、医疗、文化等社会服务设施,也为居民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
此外,对外开放和国际交流是浦东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撑。
浦东新区积极参与国际合作,吸引了大量的跨国公司和国际项目的落地。
同时,通过各类交流活动和合作项目,浦东新区与全球各地的城市和机构建立了紧密的合作伙伴关系。
这种开放包容的环境,促进了浦东新区的创新发展。
作为中国改革开放的排头兵,浦东经验不仅为中国其他地区提供了先进的发展思路和成功模式,也为其他发展中国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通过积极引进外资、创新科技、持续改善基础设施和加强对外交流,其他地区可以借鉴浦东经验,推动经济发展,提升国际竞争力。
总之,浦东经验是一部成功的发展故事。
通过不断创新和改革,浦东新区打造了世界级经济中心,为其他地区提供了宝贵的经验和启示。
我们应该学习浦东经验,加强创新能力,优化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上海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案例

上海贯彻新发展理念的案例
上海作为中国的经济中心和国际大都市,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在各个领域都有许多案例。
首先,在经济发展方面,上海大力推动
创新驱动发展,加快构建现代产业体系,鼓励发展高技术产业和战
略性新兴产业,如人工智能、生物医药等,推动经济转型升级。
其次,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上海加大生态修复和保护力度,推进水
环境治理、固体废弃物处理等工作,致力于打造宜居宜业的城市环境。
此外,在城乡建设方面,上海致力于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加
强基础设施建设,推动农村产业振兴,提升农民生活水平。
在教育领域,上海着力提高教育质量,不断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推进素质教育,提升学生综合素质。
在社会治理方面,上海加强社
会治理创新,推动基层治理现代化,建设法治城市,不断提升城市
治理水平。
在文化体育方面,上海大力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举
办各种文化活动和体育赛事,丰富市民精神文化生活。
在民生改善
方面,上海致力于解决就业、医疗、养老等民生问题,不断提升居
民幸福感和获得感。
总的来说,上海在贯彻新发展理念方面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和
成功案例,从经济发展到社会治理,从生态环境到民生改善,都展
现出了积极进取的精神和务实创新的举措。
这些案例为其他地区贯彻新发展理念提供了宝贵的借鉴和经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作者:东莞办文章来源:驻穗机构报送信息点击数:976 更新时间:2009-8-7 17:52:18
按:目前,吸引更多国内外大中型企业总部入驻,发展总部经济特别是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已成为我国许多城市的重要发展目标,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在这一方面已先行一步,取得了重大进展。
基于此,我办与东莞市委办公室信息科联合组织收集了新加坡以及北京、上海、广州、深圳等城市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该系列综合信息在东莞市委办公室《工作交流》上全文刊发。
东莞市委书记刘志庚,市委常委、副市长江凌,副市长顾春芳等市领导做了批示,并转市经贸局、市外经贸局阅办。
上海发展总部经济的一些经验启示
尽管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但上海利用外资增长态势良好,总部经济不断扩大,至2009年3月,在上海投资的国家和地区共有138个,外商在上海累计设立总部经济机构676家,其中跨国公司地区总部224家,投资性公司178家,研发中心274家。
另外,有8家中央大企业总部,100多家中央大企业地区总部、重要生产基地或营运部门,24家“民营企业500强”企业总部,上海的总部企业对城市经济发展的贡献率超过30%,发展总部经济的集聚效应取得了重大进展。
早在2002年,上海就出台了《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鼓励境外有实力的大型跨国公司在上海设立地区总部,并对公司的规模和中国境内投资额做了相应的条件限制;2003年,上海市政府又首次将“降低综合商务成本”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以增强上海在吸引企业总部的区位竞争优势;2007年,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发布了首张总部经济地图,“圈定”了16家将予以重点扶持的“总部经济”基地。
主要有陆家嘴金融贸易区、淮海路总部楼宇区、徐家汇总部楼宇区、南京西路跨国公司总部、张江高科技园区、宝山区的钢铁总部基地、松江区的大业领地—企业总部花园等,勾画出上海“花开四处”的“总部经济”战略。
其中,陆家嘴—淮海路/南京路/静安寺—徐家汇—虹桥,这条总部经济的“黄金走廊”积聚了全市70%的总部经济能量,产生的第三产业增加值,至少占全上海服务业增加值的一半以上,而浦东陆家嘴金融贸易区创造的GDP已占浦东新区GDP总量的1/3。
2009年,上海继续大力发展总部经济,全面落实2008年出台的《上海市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该规定旨在“降低准入门槛、弱化审批程序、优化运营环境”,着力优化投资环境,努力降低商务成本、加大人才储备力度,突破现有户籍政策、土地政策,进一步提高行政效能。
上海提出力争5年内使各种总部企业超过3000家,进一步拉长总部经济地带。
一、明确定位,重点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经济。
上海因其特定的经济位置的作用,决定可以积极发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上海设立。
20世纪80年代后,特别是在1990年,浦东开发区开放后,上海定位于国际经济中心、金融中心、贸易中心、航运中心,总部经济迅速发展。
2003年后,上海市主要吸引三类跨国公司总部:地区总部、投资性公司和研发中心,随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企业尤其是跨国公司地区总部落户上海,基本形成了由城市CBD地区、高新技术园区、近郊生产性服务业基地、现代服务业集聚区以及新型创意产业园为基本
构成的城市总部经济发展网络。
目前的重点转向吸引两类总部,一是跨国公司营运总部,二是跨国公司的全球总部,同时鼓励已落户的地区总部申请国家性总部。
二、统筹规划,创造良好的综合环境。
近年来,上海注意从依靠优惠政策逐渐向发挥综合环境优势来吸引跨国公司(地区)总部。
上海的综合环境优势是其它城市不可比拟的,比如,产业结构均衡、门类配套齐全; 拥有较为成熟的金融市场(如证券交易所、期货交易所、黄金交易所3大金融市场)等;良好的城市基础设施;良好的社会安全稳定体系;国际化程度颇具规模;信息化水平已经达到一定高度;拥有一批高端人才等。
这些都为上海发展跨国公司总部经济奠定了重要基础。
同时,上海不但重视改善硬环境,也高度重视改善软环境,特别是狠抓服务政府、责任政府和法制政府建设, 比如注重政府信息公开,建立了新闻发言人制度,使更多的跨国公司能够更加全面深入地了解上海;目前正加大力度,狠抓办事公开,规范办事行为,着力提高办事效率, 进一步推动政府转变职能。
三、专门机构,助推总部经济发展。
2006年4月,上海市政府设立了专门机构——上海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承担促进上海总部经济发展的职能,为上海市政府相关部门服务总部经济提供了一个综合性平台。
随着更多企业总部入驻上海,作为政府和企业之间桥梁和纽带的中介机构,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所发挥的重要作用将日益显现。
它的主要职能体现在:
1.提供决策建议。
总部经济促进中心的一项重要工作就是负责上海市总部经济相关课题研究,开展专题调研,为市区政府制定总部经济促进政策及时提供意见和建议、为上海市出台相关工作意见和政策提供决策支持。
总部经济促进中心提供的可行性建议将为上海市政府决策的科学合理和总部经济的健康发展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2.组织总部招商。
促进中心将积极支持各区县招商工作,按照上海市重点扶持的16家总部经济基地布局地图,配合上海市有关部门及各区县积极吸引中央大企业、大型民营企业、上市公司以及跨国公司总部和地区总部落户上海,并提供相应配套服务。
上海市招商体系总体发展更加完整,尤其对产业带动作用强和影响力大的企业总部的引进力度进一步加大,企业总部的聚集度和辐射能力将进一步增强。
3.协调总部经济健康发展。
一是以服务企业总部为抓手,促进政府、园区和总部企业交流沟通,协调解决企业总部发展问题,为其提供良好的发展环境;二是推进企业总部楼宇及园区开发,为符合条件的基地授牌,据此给予相应优惠政策,刺激不同的企业总部不断向更高层级提出申请,促进总部质量的进一步提升;三是权威发布总部经济发展信息、总部园区政策及服务,保证企业总部基地获得及时、可靠的重要信息资源,为企业总部的正常运行提供便利条件。
四、政策到位,出台各项优惠措施。
上海在2002年出台的《鼓励外国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暂行规定》为上海吸引跨国公司在沪设立地区总部发挥了突出作用。
2008年7月,上海重新修订出台了《鼓励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规定》。
这个规定与2002年的规定相比有4个特点:
1.放宽准入,弱化审批。
新规定将原来的“在中国投资累计缴付的注册资本总额不低于3000万美元”改为1000万美元,以符合服务业跨国公司的需要,对于跨国公司设立地区总部的“门槛”大大降低;新规定弱化审批环节,改原有的审批制为认定制,一经认定即向地
区总部颁发认定证书。
同时将原来30天的审查时间缩短为10个工作日,并取消了向商务部进行备案以及地区总部必须前往工商部门办理登记的要求。
2.突出导向,拓展功能。
新规定允许跨国公司地区总部从事的经营活动和所承担的功能更加丰富。
除保留旧规定中地区总部在“投资经营决策、资金运作和财务管理、研究开发和技术支持以及员工培训与管理”方面的业务范围,新规定新增地区总部可以从事“国内分销及进出口、货物分拨等物流运作和承接本公司集团内部的共享服务及境外公司的服务外包”。
另外,新规定在地区总部的资金管理的规定上迈出了实质性的一步。
“符合条件的地区总部按照有关规定可以参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境外放款等试点业务。
投资性公司按照《企业集团财务公司管理办法》,可以设立财务公司,为其在中国境内的投资企业提供集中财务管理服务。
”
3.优化环境,提供便利。
新规定吸收了近年来各部门出台的新政策,特别是部分在上海先行先试的政策,如浦东外汇9条政策等,为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在人才引进、资金管理、物流运作等方面提供更多便利。
如方便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引进国内优秀人才,可参照高新技术企业的相关政策执行。
4.降低成本,奖励升级。
新规定新增了“资助与奖励”的条款,用财政资助和奖励替代原来的税收优惠政策。
对新注册及新迁入的以投资性公司形式设立地区总部的,给予500万元人民币开办资助,自注册或迁入本市的年度起,分三年按40%、30%、30%的比例发放开办资助资金;对国家级跨国公司地区总部,年营业额首次超过10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性公司,给予10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对年营业额首次超过5亿元人民币的管理性公司地区总部,给予500万元人民币的一次性奖励。
另外,上海新增了对跨国公司“内部资金管理”的规定。
符合条件的地区总部,可按照有关规定,参与跨国公司外汇资金集中管理、境外放款等试点业务。
这些大胆创新的举措,进一步扩大了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的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范围,有效缓解了人民币资本项目管制问题,有利于提升这些总部的功能,实现资金在各子公司之间的自主流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