茅盾及其《子夜》PPT课件.ppt
子夜ppt课件
吴荪甫的死对头,是一位骄横跋扈、贪婪无度的买办资本家。他与帝国主义、军 阀势力勾结,控制着上海滩的金融市场。赵伯韬的野心勃勃,一心想要吞并民族 资本家,是导致吴荪甫破产的重要原因之一。
次要人物形象分析
屠维岳
吴荪甫的得力助手,精明能干,擅长权谋。他曾因反抗赵伯 韬的势力而被撤职,但在吴荪甫的支持下重新崛起。屠维岳 的命运与吴荪甫紧密相连,他的智勇双全为吴荪甫的事业发 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存在一定的冲突与融合。
科技发展影响
现代社会的科技发展迅速,许多 方面已经超越了子夜所描述的时 代,但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新的社 会问题,需要引起关注和思考。
THANKS
林佩瑶
吴荪甫的妻子,美丽娴熟,但内心空虚。她与吴荪甫的婚姻 生活并不幸福,与旧情人雷鸣的重逢更让她陷入痛苦的挣扎 。林佩瑶的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女性的悲惨处境和无奈选择 。
人物关系分析
吴荪甫与赵伯韬的斗争是贯穿全篇的主线,他们之间的矛盾从经济利益到民族尊严 ,反映了当时民族资本家与买办资本家之间的尖锐对立。
小说以主人公吴荪甫的命运为主 线,通过描绘他的家庭、事业和 人际关系,展现了当时社会的各
种矛盾和斗争。
小说中还涉及了工人运动、农民 起义等历史事件,以及当时社会 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状
况。
02
子夜章节分析
第一章节分析
内容概述
本章节主要介绍了子夜的概念、起源、 发展历程以及在现代社会中的应用。
重点与亮点
通过对比不同文化中的子夜,展现 了其多样性和包容性。
内容结构
从东西方文化入手,对比分析了子 夜在不同文化中的表现形式和内涵 。
知识点解析
深入探讨了子夜在不同文化中的传 播和影响,以及它如何成为跨文化 交流的重要载体。
茅盾简介PPT课件作品
春天文学奖
• 2000年1月,著名作家王蒙将 其在首届“《当代》文学拉力赛”上获 得的10万元大奖捐给人民文学出版社, 倡议设立30岁以下的文学新人奖,这 便是春天文学奖。该奖项每年奖励一位 30岁以下的文学创作成就显著的青年 作者,在春天文学奖颁奖的同时出版 “春天丛书”,专门出版年度得奖者和 获得提名者的作品集。戴来、李修文、 了一容、周瑾等获此奖。
• 进步性 • 反动性
• 赵伯韬:作为帝国主义的掮客,买办 资产阶级的代表,金融界的巨头,是 以吴荪甫的对立面形象而存在的。
电视剧:陈宝国饰演赵伯韬
刘钧饰演吴荪甫
• 沈傲君 • 饰演林佩瑶
齐中旸(yang)饰演林佩珊
雷汉饰演杜竹斋
三、《子夜》的人物形象
• 吴荪甫 • 从政治、经济、伦理
等各个不同的方面、 不同的社会关系中来 描绘吴荪甫
• 塑造了一个性格鲜明 而又矛盾复杂的民族 资本家的典型。
吴荪甫性格的二重性
茅盾文学奖历届获奖名单
第一届(1982年) 魏巍《东方》周克芹《许茂和他的女儿们》
姚雪垠《李自成》(第二卷)莫应丰《将军 吟》李国文《冬天里的春天》古华《芙蓉镇》
第二届(1985年) 张洁《沉重的翅膀》刘心武《钟鼓楼》李
准《黄河东流去》(上,下)
第三届(1988年) 路遥《平凡的世界》凌力《少年天子》孙
六部中篇:《幻灭》《动摇》《追求》(以上总
名为“蚀”)《路》《三人行》《多角关系》
十多本散文:《宿莽》《茅盾散文集》《话匣子》
《印象·感想·回忆》《炮火的洗礼》《见闻杂 记》《时间的记录》《旧途杂拾》《生活之一 页》《脱险杂记》《劫后拾遗》《苏联见闻录》
《杂谈苏联》等
五十多部短篇
茅盾及其《子夜课件
《子夜》所反映的民族危机和社会矛盾,促使现代人思考民族命运和未来发展,激发爱国主义情感。
谢谢聆听
《子夜》对现代文学创作的启示
现实主义创作手法
《子夜》采用现实主义创作手法,通 过对人物、场景、情节的细致刻画, 为现代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
反映时代背景
《子夜》通过描绘上世纪30年代上海 社会的风土人情和社会变革,为现代 文学创作提供了反映时代背景的范例 。
《子夜》对现代人思想的启示
思考人生价值
《子夜》中的人物形象和情节,引导现代人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以及如何在复杂的社会中保持自 我。
05 《子夜》的现代意义
《子夜》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反映社会矛盾与冲突
《子夜》通过描绘上世纪30年代上 海社会的各种矛盾和冲突,揭示了当 时社会的阶级斗争和民族危机,对现 代社会仍有启示意义。
关注民生问题
《子夜》中反映了当时人民的苦难和 斗争,对现代社会关注民生问题、推 动社会公平正义具有启示作用。
04 《子夜》的影响与评价
《子夜》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现代文学的里程碑
文学价值
《子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里程 碑之一,标志着茅盾对中国现代文学 的巨大贡献。
作品在文学技巧、人物塑造和情节安 排等方面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后 来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影响。
反映时代背景
《子夜》生动地描绘了20世纪30年代 上海的社会、经济和文化状况,成为 研究当时中国社会的重要参考。
茅盾的文学成就
01
茅盾的文学作品以小说为主,其 代表作《子夜》是中国现代文学 史上的经典之作。
02
茅盾的小说作品具有深刻的思想 内涵和艺术价值,对中国现代文 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茅盾与《子夜》PPT课件
《平凡的世界》 路遥 《少年天子》 凌力 《都市风流》 孙力、余小惠 《第二个太阳》 刘白羽 《穆斯林的葬礼》 霍达
•
《无字》 张洁
•
《历史的天空》 徐贵祥
•
《英雄时代》 届 (2008年 四部长篇小说)
•
《秦腔》 贾平凹
•
(荣誉奖二部)
•
《额尔古纳河右岸》 迟子建
•
• 2、1928年7月—1930年4月旅日期间: 《虹》(1929) 短篇集《野蔷薇》《泥泞》散文《卖豆腐的哨子》《红 叶》、论文《从牯岭到东京》等。
• 3、30年4月到抗战爆发:创作鼎盛期 《虹》、《子夜》、 “农村三部曲”、《林家铺子》中短篇集,散文集等。
• 4、抗战期间:从事抗日文化工作。散文《风景谈》《白 杨礼赞》
后之追求。 2021/3/27
CHENLI
14
早期小说人物分析
冲动年青的革 命者
以《动摇》中的
李克为代表。
2021/3/27
革命中的动摇 在革命中幻灭,
分子
盲目追求后失
望、颓废的时
《动摇》中的方 罗兰,是一个动
代青年。
摇妥协的小资产
阶级“革命家”形 女性形象居多:
象。
章静、方太太梅
丽等。
CHENLI
2021/3/27
CHENLI
13
茅盾《蚀》三部曲
• 由三个中篇系列组成《幻灭》《动摇》 《追求》
• 1、内容:作品以大革命失败前后空前 尖锐剧烈的现实斗争为背景,表现“现 代青年在革命壮潮中所经过的三个时期:
• (1)革命前期的亢昂兴奋和革命既到面
前时的幻灭;(2)革命斗争剧烈时的动
摇;(3)幻灭动摇后不甘寂寞尚思作最
课件2: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在20世纪已经结束的今天,我们对100年的中国文学有了 新的审视视角。许多青年学者开始对不少权威著作重新审视 和评价,他们对《子夜》提出了不少批评意见。例如:先确 定一个理性框架,然后再去填充生活素材,使得小说有明显 的主题。但是我们不要忘记,当代小说创作的成就和文学观 念的不断演进,是建立在先辈大师的成就之上的。《子夜》 毕竟是中国现代长篇小说的一座里程碑。
3.走近作者 茅 盾 (1896 ~ 1981) , 著 名 作 家 、 文 化 活 动 家 和 社 会 活 动 家。原名沈德鸿,字雁冰,浙江省桐乡县人,茅盾是笔名。 1916年在北京大学预科毕业,因家庭经济困难没有升学,进 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工作。1920年起主编《小说月报》, 成为文学研究会的首席评论家,就在这时候,他参加了上海 共产主义小组,曾担任党的联络工作和上海地区党的领导工 作。大革命失败后,曾与郑振铎、叶圣陶等发起组织文学研 究会,开始了文学创作,著有《幻灭》《动摇》《追求》和 《虹》。
茅盾的小说创作对深广的社会生活的描写,对错综复杂 的社会矛盾的揭示,对典型人物及其命运的探索以及其创作 所坚持的现实主义方向都为中国现代文学提供了可以借鉴的 宝贵经验。
(2)节选前后的主要情节 课文节选小说的第一章。吴老太爷一直住在故乡双桥 镇,30年前,他也曾经是新党。不幸的是25年前骑马跌伤了 腿,后来又半身不遂,他就再没有迈出书斋半步。25年来, 除了《太上感应篇》,他就不曾看过任何报纸,不曾经历过 书斋以外的人生。“父与子的冲突”在他与儿子吴荪甫之间 发生了!十几年来,他一直拒绝与儿子和解。
就在吴荪甫的事业渐渐有所发展的时候,赵伯韬出面捣 乱来了。他的背景极为复杂,不仅有政界作后台,军界也与 他有很深的关联。赵伯韬盯上了吴荪甫这块肥肉,想把他的 企业吞食掉。他利用吴荪甫资金短缺的困难,制造谣言,想 要吞并吴荪甫的企业,二人由联合转向了角斗。几个回合下 来,赵伯韬的资金开始周转不灵,吴荪甫损失更是惨重。恰 在这时,家乡的工人又开始罢工,吴荪甫陷入了内外交迫的 困境。
【高中语文】子夜ppt精品课件1
时代背景
20世纪初,随着中国由农业文明向现代 文明的缓慢转型,工商阶级也逐渐成为新兴 的阶层之一。他们与知识阶层、军人阶层以 及中国社会原有的士绅、官僚、农民等阶层, 共同构成了左右中国现代文化格局和走向的 动力群体。然而作为中国现代社会与现代中 国人生活与心灵世界反映的现代文学,对此 却很少涉及。在这种情况下诞生的《子夜》 就具有了特殊的历史与审美价值。
•
本文从吴老太爷一家由农村到城市开始写 起,因吴老太爷接受不了诚实的喧闹,患脑冲 血而死。在吴老太爷的吊丧会上,来了许多的 人。吴荪甫答应了孙吉人等一伙人所提出的 “几个大小不同的企业家组织一个新的团体作 买空卖空的生意”。而与此同时,吴荪甫的姐 夫也同意加入赵伯韬为首的“多头”公司。从 此吴荪甫与赵伯韬之间矛盾、斗争展开了。当 时时局动荡不安,吴荪甫农村老家被劫,损失 严重。为了筹集组建新厂的资本,他对丝长工 人进行剥削,导致丝长工人罢工示威,最终由 于炒股失败,落入“买办化”。
长辈 舅舅 父亲吴老太爷 曾沧海 同辈 曾家驹 二姐芙 吴荪甫 四妹 芳 妻子 蕙芳 曾小舅 二姐夫 林佩瑶 七弟 子马景 杜竹斋 姨妹 阿萱 山 杜幼弟 林佩珊 表妹 杜学诗 林表哥 张素素 范博文 晚辈 杜新箨 远房 侄子 吴为 成
远 房 族 弟 吴 芝 生
吴荪甫的政治与商业朋友圈
政友
雷参谋 黄奋
作品评论
《子夜》课件.ppt
吴荪甫性格的另一面是软弱空虚。
吴荪甫的性格充分显示出民族资产阶级 的两重性:一方面对帝国主义等不满; 另一方面对工农运动和革命武装极端恐 惧与仇视。一方面对统治阶级的腐败制 度与军阀混战的局面不满;另一方面又 依靠反动势力镇压工人农民运动。
•2、生动细腻的人物心理
•
既善于以人物的语言行动表现人
物心理状态,又善于对人物进行心理分
析,同时还善于用环境气氛烘托人物心
情。例如当吴荪甫听说公债投机失败后
与老妈子苟且的场面的叙述,典型反衬
出一贯严谨的强人吴荪甫的颓唐的心理
和脆弱的性格。出色的心理描写也是
《子夜》人物描写的特点之一。
•3、个性化的语言
因而,《子夜》的创作为中国现代长篇 小说写作开创了新的景观。
•5、强烈的理性色彩
从写作过程到作品的架构等体现了 理性控制的成分。作品中对赵伯韬的丑 化和对吴荪甫社会性格两面性的刻画都 体现了很强的无产阶级革命观念。更不 要说,给吴荪甫所设计的失败的结局就 是为了参与当时的中国社会性质问题论 争了。
不仅人物语言个性化,而且作品的叙 述语言也体现出人物的个性气质。一是 人物语言的口语化,但由于某些人物身 份的关系,在—定的场合也使用文言及 半白半欧化语言,二是人物对话大多有 个性特征;吴荪甫语多专横尖刻;赵伯 韬则老辣机诈;屠维岳则舒缓自如,语 中有刺;范博文则消极颓废。叙述语言, 雄健而又精细,以第一章中吴老太爷进 入大上海最为典型。
小说还描写了赵伯韬糜烂的生活,他 扒进各式各样的公债,也扒进各式各 样的女人,显示了这个阶级精神上的 极端腐朽。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①形象地概括了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的悲剧性 历史遭遇和命运。
试论茅盾子夜的语言特色PPT课件
这是傍晚时分上海外滩一带的景物描写,我们从四 个方面来分析它的语言特点:
(1)多用形容词性修饰成分,几乎对所提到的每一事物 都进行了细致地描绘,如:软风、浊水、暮霭、薄雾、 高耸的钢架、碧绿的火花、怪兽、异常庞大的霓虹灯 电管广告、赤光、绿焰。 (2)多用叠音词,加强了语言的描绘性,且增添了作品 的音乐美感。如:刚刚、一阵一阵、痒痒、轻轻、悄悄、 高高、时时。
第17页/共34页
3.情节叙述
“吴荪甫闷闷地松一口气,就吩咐侍者拿白兰地,发狠似的 接连呷了几口。他夹在三条火线中,这是事实;而他既已纹尽心 力去对付,也是事实;在胜负未决定的时候去悬想胜后如何进攻 罢,那就不免太玄空,去筹划败后如何退守,或准备反攻罢, 他目前的,二倩又不许,况且还没知道究竟败到如何程度,则 将来的计画也觉无从下手;因此他现在只能姑且喝几口酒。他的 心情有些像待决的囚犯了。”
坏手段,使事情不能顺利进展。该词形象地揭露出
资产阶级走狗内部的激烈矛盾。“拆……壁脚”是
惯用语的变格形式,展现了刘玉英的善于应付和有
心计。
第7页/共34页
“并不是我们拆三先生的烂污,实在是钱葆生他们假公济私。”
“拆烂污”,吴方言惯用语,比喻做事马虎,不负 责任,造成差错或事故;也指做有损于人的事。
第22页/共34页
(四)蕴藉隽永,启人深思
作者巧妙运用各种修辞方式和手法表现作品的 写作意图和社会意义,使我们对三十年代中国社会 的真实面貌和本质有了一个全面而深刻地认识。
第23页/共34页
1.象征
(1)标题《子夜》 子夜:即半夜子时(深夜11时—1时),此时正是黎明前 最黑暗的时候,正如屠维岳所说的“天亮之前有一个 时候是非常暗的,星也没有,月亮也没有”。
《子夜》ppt课件
小 说
情 节 与
主 题
故事发生在1930年的上海,以民族工业资本家吴荪 甫和买办金融资本家赵伯韬的矛盾、斗争为主线、生 动、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面貌。开始,赵伯韬拉 拢吴荪甫进行公债投机,而吴荪甫又联合其他资本家 组成信托公司,想大力发展民族工业,因而与赵伯韬 产生了矛盾。赵伯韬依仗外国的金融资本做后台,处 处与吴荪甫作对,加上军阀混战、农村破产、工厂的 工人怠工、罢工,尽管吴荪甫和同伙竭尽全力,拼命 挣扎,最后也没有改变全盘失败的命运。
阅 读
课 文
吴老太爷眼中的上海是什么样子的?
繁华 光怪陆离
灯红酒绿 伤风败俗
烘托人物的突出特点
思考: 环境描写突显了吴老太爷的什么 性格或心理?
吴老太爷
保守 朽弱 封建遗老 头晕目眩 强烈不适感 对上海充满厌恶 抵触情绪 象征意义:封建遗老与现代文明 封建势力与新兴资产阶级
本节的艺术手法
1913 年考入北京大学预科。 1916 年毕业后进上海商务印书馆编译所任职。1920 年任 《小说月报》主编。同年12 月底,与郑振铎等发起成立 文学研究会。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任国民党中央宣传部秘书, 《民国日报》主编。大革命失败后,东渡日本。 1930 年春回到上海,加入中国左翼作家联盟。 1937 年后,到武汉任中华全国文艺界抗敌协会理事,主 编《文艺阵地》。 1938 年冬,赴新疆任教。 1940 年5 月到延安。 1940 年底到重庆。后又到桂林、香港,担任《大众生活》 编委。 1949 年后任中国作家协会主席,文化部长。
《子夜》是茅盾最优秀的社会分析小说 《子夜》在整体布局上具有史诗般宏阔,但 细节描写的笔触又极为委婉细致,剖析人 物心理,直至其微妙颤动的波纹。瞿秋白 曾撰文评论说:“这是中国第一部写实主 义的成功的长篇小说。”
《子夜》作品解析课件
• 《子夜》里处处强调节奏、速度、动感,这种
表达方式映射了现代文明的发展、现代都市的
喧嚣,既是一种新的审美追求,同时也与人焦
虑的内心相辅相成。这与中国古典的审美传统 是不一样的。
• 茅盾表现吴荪甫的细节中也处处充满动感,形 成现代性格。
• 塑造了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
• 吴荪甫: • 三十年代初半封建半殖民地中国社会的民族 资产阶级的典型。全书以他为一切事件和人
动。两重性使得他处在一个非常微妙的夹缝中,同
时也决定了他命运的必然悲剧结局。民族资产阶级 有反帝反封建反官僚军阀政治的可能性,然而由于
当时政治和经济上的种种关系,其反革命的一面又
随着革命的深入而暴露出来。
• 吴荪甫形象的意义:
• 吴荪甫是一个具有鲜明的阶级、民族、时代
个性的血肉丰满的典型人物。
• 《子夜》通过吴荪甫的艺术塑造,生动而深
文学评论家和作家的双重身份
《茅盾论中国现代作家作品》 《子夜》初版封面
• • • •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艺术观。 茅盾小说创作反映人生可分为三种: 一是“悲观”人生。 二是“悲剧”人生。 三是“自新”人生。
• 茅盾“为人生”的文学观及其创作实践的 三个基本特征: • 一是民族性。 • 二是批判性。 • 三是革命性。
• 2、浪漫主义格调:
• 原书英文名:《夕阳: 1930 年中国的浪 漫史》; • 以浪漫主义手法描写一个浪漫主义的英 雄主人公(二十世纪机械工业时代的英
雄骑士和‘王子’);
• 写作细节上的浪漫主义手法。
• “太阳刚刚下了地平线。软风一阵一阵地吹上 人面,怪痒痒的。苏州河的浊水幻成了金绿色, 轻轻地,悄悄地,向西流去。黄浦的夕潮不知 怎的已经涨上了,现在沿这苏州河两岸的各色 船只都浮得高高地,舱面比码头还高了约莫半 尺。风吹来外滩公园里的音乐,却只有那炒豆 似的铜鼓声最分明,也最叫人兴奋。暮霭挟着 薄雾笼罩了外白渡桥的高耸的钢架,电车驶过 时,这钢架下横空架挂的电车线时时爆发出几 朵碧绿的火花。从桥上向东望,可以看见浦东 的洋栈像巨大的怪兽,蹲在暝色中,闪着千百 只小眼睛似的灯火。向西望,叫人猛一惊的, 是高高地装在一所洋房顶上而且异常庞大的霓 虹电管广告,射出火一样的赤光和青燐似的绿 焰
【中国现当代文学史课件】《子夜》、《腐蚀》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历史意义
第二节《子夜》、《腐蚀》的思想内容、人物形象、艺术特色和历史意义茅盾是在大革命失败以后,开始由新文学的理论建设转向文学创作实践,尤其专注于中、长篇小说的创作。
他已经形成的社会科学的思辨型文化人格,在这一创作实践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和日趋成熟,并且以一种特殊的思想深度、全貌式的文化图景,开创了五四以来文学创作“社会剖析派”的新范式。
从1927年到1949年,茅盾创作了数百万字的短、中、长篇小说,这些作品不仅真实地展示了他小说创作发展演变的轨迹,而且记录了近半个世纪中国社会的政治风云变幻和时势变迁。
在中国小说史上,如此高产而又擅长创造弘篇巨制的现代小说家,茅盾应在屈指可数之列。
1927年至1939年前后,是茅盾小说创作的第一个阶段。
以《幻灭》(1927年)、《动摇》(1928年)、《追求》(1928年)三个连续的中篇小说构成的《蚀》三部曲,是茅盾的代表作之一。
还有一部未完长篇《虹》(1929年),中篇小说《三人行》(1930年)、《路》(1931年),以及短篇小说集《野蔷薇》(1929年)和历史短篇小说《大泽乡》等。
这些作品以真实凸现大革命前后知识分子的生活为主,表现五四以来中国知识分子的心灵历程,初步显示了茅盾独特的艺术感悟力和表现力。
左翼文艺运动时期的30年代,是茅盾小说创作的第二阶段。
这时除了他小说创作的高峰和左翼文学里程碑的长篇小说《子夜》外,还有“农村三部曲”的《春蚕》、《秋收》、《残冬》(1933年)和《赛会》、《林家铺子》等短篇精品之作,以及短篇小说集《泡沫》(1935年)、《烟云集》(1937年)等,中篇小说《多角关系》(1937年)等。
茅盾通过这些小说完整地揭示了30年代都市和农村的社会动荡,形成了本时期创作的最显著的特点即其全景式的社会观照、理性思辨的人生与高超艺术表现。
抗人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茅盾小说创作的第三个阶段。
战乱和动荡不安的生活并没有减弱茅盾小说创作的数量,《第一阶段的故事》、《腐蚀》、《霜叶红似二月花》(未完长篇)、《走上岗位》、《锻炼》等多部中、长篇小说以及《耶酥之死》和《委屈》等短篇小说集相继问世。
茅盾及作品赏析ppt
建国后,作为中国作家协会的第一任主席, 文化部的第一任部长的茅盾负责国家文化事 业和文学艺术的组织领导工作,为我国文学 事业和文化事业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人 物 影 响
文学奖项
茅盾文学奖是根据茅盾生前遗愿,将自己的25万元稿 费捐献出来设立的一个文学奖项。是我国具有最高荣 誉的文学奖项之一
叁
小组感触
第九段 斥责那些贱视民众、 顽固倒退的人们, 再一次赞美白杨树
肆
艺 术 特 点
象征手法的运用
以白杨树象征中国共产 党及其领导下的敌后抗 日根据地广大军民
文笔婉曲,结构谨严
文章一开头就点题,热情 赞颂白杨树“不平凡",当 写到对高原产生单凋之感 后,突然转向白杨树的描 写,犹如异峰突起,精神 为之一振,感情趋向炽烈 。
语言凝炼,文字优美
如写高原的“大”,用“无边 无垠”,写高原的“平”,用 “坦荡如砥”;写白杨的高大 ,则用“伟岸”、“挺拔”、 “参天耸立”,“傲然地耸立 ”。同是赞美白杨的“不平凡 ”,却用不同的句式,显出感 情的变化。
肆
白杨礼赞
《白杨礼赞》是现代作家茅盾于1941年所写的一 篇散文。作者以西北黄土高原上“参天耸立,不 折不挠,对抗着西北风”的白杨树,来象征坚韧、 勤劳的北方农民,歌颂他们在民族解放斗争中的 朴实、坚强和力求上进的精神,同时对于那些
“贱视民众,顽固的倒退的人们”也投出了辛辣
的嘲讽。
肆
创作背景
1940年5月,茅盾离开新疆返回内地,受朱德同志 邀请前往延安。在延安参观讲学期间,亲身体察 了解放区军民的斗争生活,看到了抗日军民团结 战斗的精神风貌,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皖南事变 后,作者借礼赞西北高原上的白杨树,来表达对
茅盾真是一个大师,天才中的天才,文笔是我读过所 有作家中最好的之一。茅盾的作品的文笔之好就好像 卓越的大师信手拈来,文字的张力十足,丰富而不赘 余,他的风格和他同时代的作家如鲁迅等人风格完全 不同,并且我认为他的文学胜过他同时中国作家一个 档次。他的文字可以浪漫如《创造》中娴娴的进步与 君用的未来主义的冲突于缠绵,也可以深沉如《残冬》 《春蚕》中人民生活困苦的呼喊。但是茅盾的长篇小 说读来真的是有些晦涩艰难,他的《腐蚀》《子夜》 还是感觉没有读好,没有读出感觉与深度。
中学生必读文学著作茅盾《子夜》小说读后感分享教师备课课件通用PPT模板课件
《子夜》还以逼真的笔法描写了人物 的生活细节,并且常常寓深刻的思想 于平凡的生活细节描写之中。这些细 节描写的特点既是实在的,又是具有 象征性的。
作者反复描写吴老太爷虔诚信奉所谓 劝善惩恶的《太上感应篇》的细节, 这个细节是实在的,然而又象征着他 的老朽
顽固的地主阶级的思想性格;又如雷参谋赠送林佩瑶《少年维特之烦恼》一 书和一朵枯萎的白玫瑰,这是事实,然而也是象征着他们秘恋和结局。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它原本有八卷,被遗失后只有三卷。
《世说新语》又称《世说》《世说新书》,卷 帙门类亦有不同。因为汉代刘向曾经著《世说》 (原书亡佚),后人将此书与刘向所著相别, 取又名《世说新书》,大约宋代以后才改称。
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 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书中所 载均属历史上实有的人物,但他们 的言论或故事则有一部分出于传闻, 不尽符合史实
对后世笔记小说的发展有着深远的影响,而仿 照此书体例而写成的作品更不计其数,在古小 说中自成一体。书中不少故事,或成为后世戏 曲小说的
《世说新语》中的“谢女咏雪”、“子 猷访戴”等故事,成为后世诗文常用 的典故;另有一些故事,则成为戏 剧家小说家创作的
作品简介
《世说新语》,中国最早的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是中国魏晋 南北朝时期“笔记小说”的代表作。坊间基本上认为由南朝刘义 庆所撰写,也有称是由刘义庆所组织门客编写。
《世说新语》依内容可分为“德行”“言语”“政 事”“文学”“方正”等三十六类(先分上,中,下 三卷),每类有若干则故事,全书共有一千二 百多则,每则文字长短不一,有的数行,有的 三言两语
此书中相当多的篇幅杂采众书而成。 如《规箴》《贤媛》等篇所载个别 西汉人物的故事,采自《史记》和 《汉书》。其他部分也多采自于前 人的记载。
矛盾《子夜》重点情节(定稿)(共104张PPT)
精彩语段
范博文: 老太爷在乡下已经是“古老的僵尸”,但乡下实 际就等于幽暗的“坟墓”,僵尸在坟墓里是不会“风 化”的。现在既到了现代大都市的上海,自然立刻就 要“风化”。去罢!你这古老社会的僵尸!去罢!我 已经看见五千年老僵尸的旧中国也已经在新时代的暴 风雨中间很快的很快的在那里风化了!
第二章
国家,政府像个政府,中国工业一定有希望 的!……”
补充解释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公债就是当时国民政府发行的债券. 由于投资基金可以做多不可以做空,当然多头有 一定的风险,特别是蒋家的失败,手中的债券就 一文不值了。期货市场中可以买涨也可以买跌 的行为就是做多和做空. 多头、空头,其实看小说中所写,可知其意 义。简言之,吸进公债者谓之多头,卖出者 (其实大多数做公债交易的人,手头并没有债 券)谓之空头,因其手头并无债券而卖出,故 谓之“卖空”。月底结帐时,他可补进以抵卖 出之数。他的盈亏,那时就见分晓。
3、吴老太爷的经历。(第一章) 吴老太爷年轻时曾是一位满腔子的“革命” 思想的“维新党” 。自从25年前习武骑马跌 伤了腿后,吴老太爷的英年浩气荡然无存。从 此以后,他视书斋为他的堡寨,他不曾体验过 书斋以外的人生。《太上感应篇》是他的护身 法宝,他心里专念“万恶淫为首,百善孝为先” 的告诫。
第三章
吴荪甫从自己利益出发,同意与孙吉人、王和 甫等人合资组织银团。
为吴老太爷送殓
第二天清晨五时左右,吴府的送殓仪式 就开始了。吊客如潮水般涌来。 纷至沓来的客人,名为吊丧,实则各怀 鬼胎,或寻欢作乐(徐曼丽等人),或暗做 交易(赵伯韬等人)。
4、吴老太爷的丧礼那天,赵伯韬和尚仲礼去找吴荪甫 和杜竹斋商量什么事?结果怎样?(第二章)
子夜茅盾段落PPT课件
受到左翼文学运动影响,茅盾试 图以文学作品揭示社会矛盾。
茅盾生平及文学成就
生平简介
茅盾(原名沈德鸿)是中国现代著名 文学家、社会活动家,曾任文化部部 长等职。
文学成就
茅盾作品丰富,包括小说、散文、评 论等,代表作有《子夜》、《蚀》三 部曲等。
子夜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01
02
03
反映社会现实
《子夜》通过描绘都市生 活和社会各阶层人物,展 示了当时中国社会的缩影 。
民族精神传承与发展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挥文化在民族振兴中的作用。
坚定文化自信
树立文化自信,推动中华文化创新,展现民族精神的独特魅力。
培育民族精神
加强民族精神教育,培养公民的国家意识和民族自豪感。
都市生活反思与价值追求
审视都市生活
反思现代都市生活的利弊,关注人的精神需求和心理健康 。
对比衬托
茅盾运用对比衬托手法,将不同性格、不同命运 的人物相互映衬,突出了人物形象的鲜明特征。
讽刺幽默语言风格
讽刺揭露
01
茅盾以讽刺揭露为主要语言风格,通过夸张、反语等手法,对
当时社会上的种种黑暗现象进行了深刻揭露和批判。
幽默调侃
02
茅盾在《子夜》中运用幽默调侃的语言风格,以轻松幽默的笔
触描绘人物和事件,增强了作品的趣味性和可读性。
挣扎与抗争
民族资本家为求生存,不断挣扎和抗争,但往往以失败告终。
茅盾对民族资本家的关注
茅盾通过描写民族资本家的困境和挣扎,表达了对这个阶层的关注 和思考。
都市生活描绘与批判
都市生活百态
茅盾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都市生 活的百态,包括上流社会的奢靡 、中产阶级的焦虑以及底层民众
课件8:第13课 《子夜》——吴老太爷进城
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战时期, 辗转于香港、新疆、延安、重庆、桂林等地,发表 了长篇小说《腐蚀》《任文联副主席、文化部长、作协主席,并任全 国政协副主席。
作品:处女作《蚀》三部曲(《幻灭》、《动摇》、 《追求》),长篇小说《子夜》《腐蚀》、《霜叶 红似二月花》、《锻炼》,短篇小说《林家铺子》、 “农村三部曲”(《春蚕》《秋收》《残冬》)。抗 战时期,发表了长篇小说和剧本《清明前后》等。 评价:现代著名小说家、文学评论家、文化活动家 以及社会活动家。
@your name
合作交流
1.用“子夜”做小说的题目有何深意? 答案:原指夜半子时,也就是深夜11时至凌晨1时。 这是黎明前最黑暗的时刻。这个时刻一过,黎明就要 来到。作者以此作书名,形象地概括了20世纪30年代 初期中国社会的主要特点,寓意是很深的。
2.“汽车发疯似的向前飞跑”“吴老太爷的车子便又 向前进。冲开了各色各样车辆的海……”“汽车是旋 风般向前进”。课文多次写到汽车的速度飞快,应如 何理解? 答案:作品中几次写到了20世纪30年代的“汽车”, “旋风般向前进”,强调一种速度和节奏,这是现代 人的感受,这种感受又和内心的焦虑交织在一起。 19世纪以后,由于工业文明的发展,使人好像处于
鸣心跳。
后来路过十字路口时,吴老太爷面对衣着时 髦的少妇,特别是“翘起了赤裸裸的一只白 后 腿”,他联想到了“万恶淫为首”。最不能 来 容忍的是宝贝儿子竟然痴迷地欣赏时髦少妇, 吴老太爷受到了莫大的刺激,心似乎要爆裂, 心跳几乎要停止,简直要了他的老命。
最 让吴老太爷的感受达到了顶峰的是精神恍惚, 后 占据他意识的是儿子的眼光和女儿的声浪。
理清脉络
艺术特色
1.独具特色的景物和人物描写 本文采用了“陌生化”的手法,即按照人们第一次见 到某物的眼光和感受来描写它。通过第一次到上海 的老太爷的眼光,都市景观就显得分外光怪陆离、 摄人心魄:亮着灯光的窗洞竟成了“怪眼睛”;汽车 成了“小箱子”“长蛇阵似的”怪物;在红绿灯的指挥 下,突然,“怪物们”“静静地一动也不动”,男男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在关于“革命文学”的论争中受 到创造社等革命文学倡导者们批评的小 说:
?《蚀》三部曲、《虹》,以及《路》、 《三人行》等。
(三)主要体现出“社会剖析小 说”: ?《子夜》、《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 (《春蚕》、《秋收》、《残冬》),以及 《多角关系》、《当铺前》、《小巫》等。
(四)抗战后的“急就章”: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四)酝酿期 从1922年到1927年,
沈雁冰在文学上虽然没有取得突破性的 成就,但始终没有离开文学的圈子,不 仅是“人生派”文学的重要理论家和批 评家,而且还是革命文学的最早倡导者, 并在用唯物主义的观点来解释文学与社 会、革命和人生的关系方面处于先锋地 位。在政治方面,沈雁冰则是当时最为 活跃的文学家。
茅 盾 及 其《 子 夜 》
一、茅盾的生平
在了解茅盾的生平时,要特别注意三点:
? 他是一位土生土长的中国现代作家 ? 他在不同时期有着明显的不同身份 ? 他的一生与中国革命的联系十分紧密
(一)简历 生于
1896年,(比鲁迅小15岁, 比郭沫若还小4岁),卒 于1981年(终年85岁),
浙江桐乡乌镇人。原名沈 德鸿,字雁冰。在新文学 初期一直以“沈雁冰”的 名字著称于世,被誉为 “二十世纪的巴尔扎克”
? 茅盾的文学个性,善于进行长篇小 说的创作。即使是短篇小说,其结 构也是长篇小说式的。可以说茅盾, 是20世纪长篇小说创作的开拓者之 一。
? 茅盾在三十年代,还是社会剖析小 说的最著名的作家。茅盾是社会剖 析小说的开创者。他的小说,都是 社会剖析小说。
? 所谓社会剖析小说,就是把认识社 会作为目的的小说。这种小说要剖析、 揭示社会现实的本质,探索社会发展 趋势,甚至力图总结历史规律。社会 剖析小说作者,主要是左翼作家,或 者说社会剖析小说,是左翼主流小说。 它基本上以阶级理论为武器,揭示社 会生活中的阶级关系。就是用阶级理 论为核心去观察社会,认识社会。
?写于1929年,描写从“五四”时期到 1927年近十年时代面貌和思想发展历程的 的《虹》;写于1932年至1933年,描写30 年代初中国江浙农村小城镇商人破产和农 民“丰收成灾”以及农民觉醒反抗的《林 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残冬》);
?写于1931年至1932年,发表于1933年,描 写1930年春夏间发生在上海的政治经济事件 的《子夜》;写于1941年,描写1940年9月 至1941年2月间“皖南事变”前后国民党反 共卖国的《腐蚀》; ?写于1945年,描写当年重庆“黄金案”内 幕的话剧《清明前后》等。
?长篇小说《第一阶段的故事》、中篇小说 《走上岗位》和在此基础上创作的长篇小说 《锻炼》、《腐蚀》,以及他惟一的剧作《清 明前后》等。
(五)未能按计划完成的作品:
?《虹》、《第一阶段的故事》、 《走上岗位》、《锻炼》、《霜叶红 于二月花》以及《子夜》等。
(六)为追求社会功利目的硬写的失败之作:
?《虹》、《三人行》、《第一阶段 的故事》、《走上岗位》、《清明前 后》等。
和“二十世纪的别林斯 基”。
(二)求学入行 1913年(17岁)中学毕
业后考入北京大学预科,三年后的1916年 (20岁)在北大预科毕业后,因家庭经济原 因未能继续在北大学习,而是经朋友介绍进 入在当时的文化界十分著名的“上海商务印 书馆编译所”工作,受《新青年》倡导文学 革命的影响开始翻译介绍欧洲文学。
(六)爆发期 1933年前后,茅盾的小说 创作进入了爆发期。1930年,从日本回 到上海后不久即参加了“左联”,1931 年开始创作长篇小说《子夜》,并陆续 创作和发表了他最有代表性的短篇小说 《林家铺子》和“农村三部曲”(《春 蚕》、《秋收》、《残冬》)。1933年, 《子夜》由开明书店出版,被看作是中 国文坛上的一件大事,有人甚至称这一 年为“子夜年”。
(七)辗转流徙 从1937年抗
战爆发后到 1949年新中国成立, 茅盾的生活一直处于动荡之中。
茅盾一生著述甚丰,我们这门课主要 要求了解其小说等作品中的下列内容:
(一)具有“大事记”和“编年史” 特点的作品:
? 写于1927年至1928年,描写1927年 “四·一二”蒋介石反革命政变及第一 次国内革命战争经验教训的《蚀》三部 曲 (《幻灭》《动摇》《追求》)
(三)崭露头角 1921年(25岁), 沈雁冰同时在文学和政治两个舞台上崭露 头角,一出现便显示出领袖的风范。在这 年1月,沈雁冰与叶绍钧、郑振铎、王统 照、周作人、耿济之、郭绍虞、孙伏园、 许地山等12人共同发起成立了新文学史上 第一个重要的文学社团“文学研究会”, 并将他所在的《小说月报》由一个“鸳鸯 蝴蝶派”的刊物改革为新文学的第一个 “纯文艺”刊物。
(五)彷徨期 1927年8月,从牯岭回到上海
后,立即将自己参加革命的经过写成小说《幻 灭》,这是沈雁冰的第一篇小说,并在这篇小 说于《小说月报》连载时第一次使用“茅盾” 的笔名。紧接着他又完成了另两篇小说《动摇》 和《追求》。1930年,这三篇带有连续性的小 说结集为《蚀》出版单行本,故《蚀》又称 “《蚀》三部曲”,被看作是茅盾的第一部长 篇小说。这部作品以“矛盾”的基调贯穿始终, 正暗含着作者在大革命失败后的彷徨苦闷心情, 而沈雁冰最初为自己取的笔名就是这“矛盾” 二字(后被叶对陶改为“茅盾”)。1929年, 茅盾在日本还创作了另一部长篇小说《虹》。
? 在20世纪的许多有影响的作家中,茅盾在 文学史上的评价是最具戏剧性的一个。在 80年代以前,茅盾是公认的 20世纪文学巨 匠。但是,在 90年代,却遭到许多学者的 质疑,甚至被排出优秀的小说家的行列。 虽然茅盾文学奖是中国最大的长篇小说创 作奖,但是,茅盾本人的创作成就却被普 遍怀疑。茅盾的文学特色和文学成就究竟 应该怎样评价呢?对于茅盾的评价,为什 么会发生这样巨大变化呢?
? 社会剖析小说,实际上是把认识价值和 社会价值当作文学最高意义。社会剖析 小说,就是要实现文学的认识价值和社 会价值。通常文学的作用是以审美为核 心的,在审美的基础上,获得认识价值 和教育价值。但是,社会剖析小说却把 认识价值放在首位。在很大程度上偏离 了文学的主体。茅盾遭到质疑,或者茅 盾的文学地位受到否定,关键就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