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性贫血原因诊断和治疗
肾性贫血是由于肾脏功能损害而引发的。
随着慢性肾病病情的不断恶化进展,当病人肾脏受损严重,血肌酐值大于308μmol/L(3.5mg/dl)时多会伴发肾性贫血。
哪些因素可能引发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呢?当肾功能开始受损时,慢性肾病病人体内由肾脏分泌产生的促红细胞生成素的总量将不足以满足身体的需要,从而成为引发肾性贫血的最主要原因之一。
除此以外,慢性肾功能不全、尿毒症病人,体内堆积大量代谢毒素,缩减了红细胞存活时间;铁摄入减少及铁丢失增多,红细胞合成不足;慢性肾病病人长期控制蛋白质的摄入量,而尿蛋白则源源不断从病人体内流失;慢性肾病病人多发生出血倾向;这些情况都有可能导致慢性肾病病人发生肾性贫血。
发生机制
肾性贫血的发生机制为: 红细胞(1)红细胞生成减少。
常见因素有促红细胞生成素减少、红细胞生成抑制因子作用、维生素及营养缺乏、微量元素失衡。
(2)红细胞寿命缩短。
常见因素有尿毒症毒素作用、内分泌激素作用、红细胞脆性增加及脾功能亢进等。
(3)红细胞丢失增加。
极大多数肾性贫血病例有肾功能异常,BUN和Scr升高呈氮质血症或尿毒症水平,且贫血与肾功能损害呈平行关系。
多有较长的肾脏病史,部分病例贫血为主要症状。
肾脏病史缺如或仅夜尿增多为惟一病史,且易被忽视,常被误诊为其他类型的贫血。
形态上多呈正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小细胞性、低色素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和铁粒幼细胞性贫血也可发生,外周血象可见少数形态不规则细胞,如"芒刺"细胞,其出现的频率大致与尿毒症程度成正相关。
骨髓象红细胞系统增生近于正常,网织红细胞指数稍低或正常,表现为非增生性贫血。
肾性贫血是肾病日久,肾气衰败,脏腑功能低下,气血生成减少而成,脏腑功能的低下,又可使浊毒、瘀血内阻,从而导致因病致损,由损成劳。
因此,临床表现症状复杂,病机既有肾气衰败的虚证一面,又有浊毒、淤血致病的实证一面,临床辨证应根据不同的病期、不同的病证以及二便、饮食、苔脉等辨阴阳、求平衡,辨虚实、明标本。
辨病位、宜兼顾。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血液的生成是各脏腑的整体功能。
脾胃为水谷之海,气血生化之源。
《灵枢.决气》篇有"中焦受气取汁,变化而赤,是谓血"。
即充分说明了脾胃的运化功能在血液的生成过程中的地位作用。
血液的生成过程还与营气和肺有关。
《灵枢.邪客》说"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营四末,内注五脏六腑",强调了营气化血的作用。
《灵枢.营卫生会》篇有"中焦亦并胃中,出上焦之后,此所受气者,泌糟粕,蒸津液,上注于肺脉,乃化而为血。
以奉生身,莫贵于此,故独得行于经隧"。
强调了肺在血液生成中的作用。
血液的来源还有"精血互生"、"气血互生"。
肾藏精,主骨生髓,所以精血互生主要与肾相关;"气血互生"指气对血具有生化、固摄作用,所以血虚时补气是中医的治疗常规。
西医诊治
慢性肾病病人一旦并发肾性贫血,常外在表现有面色萎黄、眼结膜苍白、唇甲苍白无光泽等症状。
临床上,如何进行肾性贫血的有效治疗呢? 临床上对于慢性肾病并发严重肾性贫血的病人,主要采取两种治疗措施,一是药物治疗,另一是输血治疗,还有就是透析。
对肾性贫血的肾病患者,采用皮下或静脉大剂量注射促红素,这一治疗需要长期维持进行。
而对于输血治疗,可较快的纠正肾性贫血症状,尤其适合严重贫血病人,但在输血治疗期间无疑将增加患者的感染机会,并可能出现一些输血反应。
一般尿毒症患者对贫血耐受力很强,过多输血又有危险,故只有血红蛋白在70g/L以下,有贫血性心力衰竭、心绞痛发作或消化道及脑出血者给予输血,最好选用新鲜血液制备的浓缩红细胞。
每次输血量不宜过多,过量输血可抑制促红细胞生成素分泌,使红细胞生成减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