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教材】16 赤壁赋——部编版2019上册语文优秀课件 PPT(共22张)
合集下载
【新教材】赤壁赋——部编版2019上册语文课件 (共22张PPT)
![【新教材】赤壁赋——部编版2019上册语文课件 (共22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a866819a0b4c2e3f56276320.png)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壬戌(rénxū)
酾酒( shī )
桂棹(zhào)
横槊( shuò )
余音袅袅(niǎo) 渔樵(qiáo )
幽壑( hè )
扁舟( piān )
嫠妇( lí )
匏樽( páo )
愀然( qiǎo )
蜉蝣(Fú yóu)
山川相缪(liáo) 无尽藏( zàng)
舳舻千里(Zhú lú) 狼籍( jí )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人的观点,阐发自己的 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
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以明月、江水 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 面。 ①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 变,即天地宇宙是瞬息万变的,就如同江水和月亮一样,江水 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
第16课 赤壁赋
作者: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22岁和苏辙同中进士。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 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曾巩、欧阳修)。他的诗、文、词、书 法均有很大成就,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集大成者。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 心做他的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文 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旌旗( jīng )
枕藉( jiè )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16.1《赤壁赋》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a024229cba4cf7ec4afe04a1b0717fd5360cb221.png)
任 务 一
版权声明
感谢您下载平台上提供的PPT作品, 为了您 和熊猫 办公以 及原创 作者的 利益, 请勿复 制、传 播、销 售,否 则将承 担法律 责任! 熊猫办 公将对 作 品进行维权,按照传播下载次数进行 十倍的 索取赔 偿!
1.在熊猫办公出售的PPT 模板是免版 税类(R F:Ro yalty-Fr e e ) 正版受 《中国 人民共 和国著 作法》 和《世 界版权 公约》 的保护 ,作品 的所有权、版权和著作权归熊猫办公 所有, 您下载 的是PP T模板 素材的 使用权 。 2.不得将熊猫办公的PPT模板、PPT 素材, 本身用 于再出 售,或 者出租 、出借 、转让 、分销 、发布 或者作 为礼物 供他人 使用, 不得转 授权、 出卖、转让本协议或者本协议中的权 利。
1、壬戌(rénxū) 10、酾酒( shī ) 2、桂棹( zhào) 11、横槊( 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 qiáo) 4、幽壑( hè ) 13、扁舟( piān) 5、嫠妇( lí ) 14、匏樽( páo ) 6、愀然( qiǎo ) 15、蜉蝣(fúyóu) 7、山川相缪( liáo ) 16、无尽藏(zàng) 8、舳舻千里(zhúlú) 17、狼籍( jí ) 9、旌旗( jīng ) 18、枕藉( jiè )
疏通课文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清风徐来, 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 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 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 独立,羽化而登仙。
既望:农历十六日。兴:起。属:劝请。少焉:一会儿。横:笼罩。纵:放任。一苇:指 小船。如:动词,往,去。凌:越过。冯:同“凭”,乘。
16-1《赤壁赋》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6-1《赤壁赋》课件(共2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8344e7a30d22590102020740be1e650e52eacff5.png)
联系现实
“欲写受用现前无边风月,却借吹洞箫者 发出一段悲感,然后痛陈其胸前一片空阔。 了悟风月不死,先生不亡也。”
——《古文观止》
4 苏子劝慰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 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盖将自其变者而观 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 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物各有主, 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江上之情风,与山间 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取之无禁,用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与子之所共适。” 客喜而笑,洗盏更酌。肴核既尽,杯盘狼藉。相与枕藉 乎舟中,不知东方之既白。
3 客叹人生
苏子愀然,正襟危坐,而问客曰:“何为其然 也?”客曰:“‘月明星稀,乌鹊南飞’,此非曹孟 德之诗乎?西望夏口,东望武昌,山川相缪,郁乎苍 苍,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方其破荆州,下江 陵,顺流而东也,舳舻千里,旌旗蔽空,酾酒临江, 横槊赋诗,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况吾与子渔 樵于江渚之上,侣鱼虾而友麋鹿,驾一叶之扁舟,举 匏樽以相属。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哀吾生 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 终。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整体感知
1 泛舟赤壁
情境感知 描绘了哪些景物?试分析景物特点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 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 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 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 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 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 仙。
返回
梳理情感变化 画出情感变化折线图
情绪变化
100 90
80
401Biblioteka 234品评人物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第16课《赤壁赋》PPT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beae431f2e60ddccda38376baf1ffc4fff47e26a.png)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苏轼擅长行书、楷书,取法李邕、徐浩、颜真卿、杨凝 式,而能自创新意。 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蔡 襄、黄庭坚、米芾并称“宋四家 ”。能画竹,学文同,也喜 作枯木怪石。论画主张“神似”,认为“论 画以形似,见与 儿童邻”;高度评价“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艺术 造诣。 诗文有《东坡七集》等。存世书迹有《答谢民师论文帖》、 《 祭黄几道文》、《前赤壁赋》、《黄州寒食诗帖》等。画 迹有《枯木怪石图》、《竹石图》等。
客
态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赤壁夜游图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读第二段,思考: 1、本段可分几层?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可分两层:
①写作者的歌声 ②写客人的萧声
本段营造了一种主客之 间萧歌互答,悲喜交集的境 界。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前后《赤壁赋》在我国文学艺术史上有着深远的影响。 它为以后的戏曲、绘画、雕塑等提供了创作的题材。宋 代画家李公麟、明代画家唐寅都画过苏轼舟游赤壁的画。
苏轼在赤壁的创作活动,给赤壁增添了光彩,清人就 干脆把黄州赤壁命名为“东坡赤壁”,并镌刻在建筑物 的门额上,由此名满天下。直到今天,在黄冈东坡赤壁, 仍有“二赋堂”“酹江亭”“坡仙亭”等名胜。
③第四、五、六、七句,亦为先写景后叙事,为月出之后的 情况。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读第一段,思考:
2、本段展示了怎样的境界?感情色彩如何?
描绘的景 月
水
物:
风
色 彩特点:淡雅朦 胧
本段展示了一种与友人相 聚、泛舟江上。畅饮美酒、 咏诗确文、迎风赏月的舒畅
舟
飘逸,超然物外的境界。本
苏子 刻画的人物:
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 刻画的方法:外貌、神
部编版高一语文上册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ppt
![高中语文统编版必修上册16.1《赤壁赋》课件(共29张ppt).ppt](https://img.taocdn.com/s3/m/01d147bb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ae.png)
第三部分:因悲生悟
4.苏子作答,妙语解颐 (转喜)
5.主客尽欢,忘情尘世 (乐)
回答问题
1.作者开始游览赤壁时,景色的特点如何(用原文回 答)?给我们营造了怎样的意境?
原文:“清风徐来,水波不兴。”“月出于东山 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景色特点:空明澄澈 意境:安谧、宁静、朦胧、空阔
相传,苏东坡一次与王安石同行,偶见一房子根 基已动,一面墙向东倾斜。王安石出上句以戏东 坡:“此墙东坡斜矣!”苏东坡仰头大笑,即吟 下联反讥王安石:“是置安石过也!”嵌名为巧, 双关尤妙。
宋神宗元丰二年(1079),苏轼因反对王安石新法, 被贬到黄州(今湖北黄冈)任团练副使。元丰五年 (1082)七月和十月,作者先后两次游览黄州城外 的赤壁,写了两篇游记,后人习惯称前一篇为 《赤壁赋》或《前赤壁赋》,称后一篇为《后赤 壁赋》。
回答问题
2.这样的景致使作者产生了怎样的心理感受? 原文:“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 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这澄澈幽美、如梦境一般的夜景,使作者飘飘欲仙,超 然物外,陶醉于良辰美景之中。苏轼在黄州时的处境十分困 难但他有如此雅兴夜游赤壁。反映了他乐观旷达的情怀及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释后作“出“
喜 然 获 者 喜 客 喜
,得经”人而 超的过,由笑 脱一充也“” 。种分体悲既
真思现”体 正考出转现
肆
赤 壁 赋
开篇时的喜悦是由身边景物引 发的,在月明风清的夜晚,作 者泛舟江上,与性情相投的朋
友诵诗唱答,实乃人生乐事。
乐 现实中的水月——融入自然,尽享游赏之
情
悲 历史中的水月——感慨万千,体味人生之
部编版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 课件(共25张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16.1 《赤壁赋》教学 课件(共25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b008445c974bcf84b9d528ea81c758f5f61f29db.png)
, 简 单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 处 说
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
登仙。
①②③:状语后置 ④定语后置
夜游赤壁之乐
景:月下赤壁 ——开阔、朦胧、清幽、空灵
事:泛舟赤壁 ——良友相伴、古诗佐酒
第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 不 添 明 请 必加即在 过具可此
二 于 体 , 处
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繁琐
内 容
不 必
添 加
,,过具
段 空明兮溯流光;①渺渺兮予注意版
文 字 尽
于 繁 琐
体 内 容
面量,,
怀
,望美人兮天一方。”
②客 美 言 观简 度意
注 意 版
文 字 尽
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
赅 , 简
面 美 观
量 言 简
单度意
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
说。赅 明请, 即在简
可此单
泣如诉,余音袅袅,不绝如 , 处 说
——《定风波》
苏东坡虽然饱经忧患拂逆,他的人性更趋温和厚道, 并没变成尖酸刻薄。今天我们之所以喜爱苏东坡,也是 因为他饱受了人生之苦的缘故。
——林语堂《苏东坡传》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
岁月逝,忽若飞。何为自苦,使我心悲。 ——曹丕《大墙上蒿行》
人生几回伤往事,山形依旧枕寒流。 ——刘禹锡《西塞山怀志》
人生在世,如白驹过隙,忽然而已。——庄子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刘希夷
第 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不 添 明 请 必加即在 过具可此
四 于 体 , 处
月乎?逝者如斯,而未尝往繁琐
赅 , 简
面 美 观
量 言 简
单度意
之不竭,是造物者之无尽藏
16.1《赤壁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共32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 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21a8f844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8b.png)
我们要以“出世”的精神干入世的事情,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志存 高远,却又不拘泥于眼前的小事、杂事、乱事,这样才能以坦荡的胸怀干成 大事!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更是形象地比喻:儒家像粮食店,是中国人的精神粮 食;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不必去理会它;可是精神上一生病,就非 去不可。
五、成有趣之人
经过了赏有趣之景,做有趣之事,修 有趣之心,悟有趣之理后的苏轼,给 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趣之人的形象。 于是,结尾处,苏轼与客人开心地重 新饮酒。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只是我们习惯了给快乐标上价格。 年轻时,我们都曾告诉自己:等以后月入多少,我一定会很开心;等我 买了房子买了车,我肯定会非常满足。 虽然口袋比年轻时鼓了不少,却也不曾寻见期待的那一份幸福。 其实,世上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只是缺少一颗能感知幸福的心。
四、合作探究
《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 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 观点,将人、景、事、情、理 完美融合在一起。那么,你认 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主客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有什么不同?
鉴赏理趣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滚滚江水,看似奔腾而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逝去。 正如月亮的圆缺,它按照周期变化,最终并未有增加或减少。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事物易变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但如果从不变 的角度看,世间一切皆永恒。 既然天地与我们每个人都同在,那又何必去羡慕旁人呢?
武赤壁
全能苏
苏轼(1037年-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铁冠道人。眉州 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国学大师南怀瑾先生更是形象地比喻:儒家像粮食店,是中国人的精神粮 食;道家则是药店,如果不生病,不必去理会它;可是精神上一生病,就非 去不可。
五、成有趣之人
经过了赏有趣之景,做有趣之事,修 有趣之心,悟有趣之理后的苏轼,给 读者展现了一个有趣之人的形象。 于是,结尾处,苏轼与客人开心地重 新饮酒。
生活中,很多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好,只是我们习惯了给快乐标上价格。 年轻时,我们都曾告诉自己:等以后月入多少,我一定会很开心;等我 买了房子买了车,我肯定会非常满足。 虽然口袋比年轻时鼓了不少,却也不曾寻见期待的那一份幸福。 其实,世上最好的东西,都是免费的,只是缺少一颗能感知幸福的心。
四、合作探究
《赤壁赋》采用“主客问答” 的说理方式,逐层阐述自己的 观点,将人、景、事、情、理 完美融合在一起。那么,你认 为当时真的有这样一场主客问 答吗?主客所表现的人生态度 有什么不同?
鉴赏理趣
1.逝者如斯,而未尝往也;盈虚者如彼,而卒莫消长也。
滚滚江水,看似奔腾而去,实际上并没有真正逝去。 正如月亮的圆缺,它按照周期变化,最终并未有增加或减少。
。
2.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一瞬;自其不变者而观之, 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
如果从事物易变来看,天地万物时刻都在变化;但如果从不变 的角度看,世间一切皆永恒。 既然天地与我们每个人都同在,那又何必去羡慕旁人呢?
武赤壁
全能苏
苏轼(1037年-1101 年),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铁冠道人。眉州 眉山(今四川省眉山市) 人,北宋著名文学家、 书法家、美食家、画家。
16.1《赤壁赋》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
![16.1《赤壁赋》课件(共36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https://img.taocdn.com/s3/m/e207454a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d9.png)
1.请同学细读文本,品读写景的语句,为节目组拍摄自 然风物提供依据。
赤壁水月图 原文语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景物特点:清新柔美,空阔朦胧
学习任务二:品诗中水月
2.文人眼中的山水胜景均已烙上了他们的心境和个人 的情感体验。“水月”不仅是自然风物,更在文中以诗歌 呈现。请同学们阅读文中与“水月”相关的诗句,分析作 者情感,为节目制作撰写文案。
敬酒,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 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 究没有增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连……都)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假如、如果)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只 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尽)。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 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 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 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 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远 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依,循)歌而和之(用萧随着歌声伴奏。和,同声相应, 唱和。)。
对人生意义理解的豁然开朗,进而引出作者对自我人 生选择的阐述,提出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有在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江 水秋月,由此转化为作者精神的寄托,与美好品格的象征, 成为其摆脱现实痛苦的良药。
赤壁水月图 原文语句:清风徐来,水波不兴。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景物特点:清新柔美,空阔朦胧
学习任务二:品诗中水月
2.文人眼中的山水胜景均已烙上了他们的心境和个人 的情感体验。“水月”不仅是自然风物,更在文中以诗歌 呈现。请同学们阅读文中与“水月”相关的诗句,分析作 者情感,为节目制作撰写文案。
敬酒,我问道:“你可也知道这水与月?时间流逝就 像这水,其实并没有真正逝去;时圆时缺的就像这月,终 究没有增减。
盖将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连……都)不能以一瞬;自 其不变者而观之,则物与我皆无尽也,而又何羡乎!且夫天地之间, 物各有主,苟(假如、如果)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惟(只 有)江上之清风,与山间之明月,耳得之而为声,目遇之而成色, 取之无禁(禁止),用之不竭(尽)。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而吾 与子之所共适(享有)。”
白茫茫的水汽横贯江面,水光连着天际。放纵一片苇 叶似的小船随意漂浮,越过浩瀚无垠的茫茫江面。浩浩淼 淼好像乘风凌空而行,并不知道到哪里才会停栖,飘飘摇 摇好像要离开尘世飘飞而起,羽化成仙进入仙境。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 空明(月光下的清波)兮溯(逆流而上)流光。渺渺(悠远 的样子)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客有吹洞箫者,倚 (依,循)歌而和之(用萧随着歌声伴奏。和,同声相应, 唱和。)。
对人生意义理解的豁然开朗,进而引出作者对自我人 生选择的阐述,提出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唯有在 江上之清风,山间之明月中,享受造物者之无尽藏也。江 水秋月,由此转化为作者精神的寄托,与美好品格的象征, 成为其摆脱现实痛苦的良药。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优秀课件(59张PPT)
![(新教材)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16.1《赤壁赋》优秀课件(59张PPT)](https://img.taocdn.com/s3/m/232e3e6d51e79b8969022649.png)
人生如梦,一尊还酹江月。
陆游《入蜀记》记载:“赤壁矶,亦茅冈耳,略无草木。”
南宋诗人范成大《吴船录》也写到:“庚寅,发三江口; 辰时,过赤壁,泊黄州临皋亭下。赤壁,小赤土山也,未见所 谓‘乱石穿空’及蒙茸巉岩之境。东坡辞赋微夸焉。”
由这两段文字可知,真实的黄州赤壁实在不过是一土冈而 已。
那么苏轼为什么在前后《赤壁赋》和《赤壁怀古》中将赤 壁描写得那样气势恢弘、波澜壮阔呢?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黄州苏轼——祸福相依的人生港湾
这不是曹操被周瑜打败的地方吗
表现了他听任自然,乐观旷达的情怀。 反映了他超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寄蜉蝣于天地,渺沧海之一粟。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美人”指所倾心的对象,代表一种理想的追求,这里指的是参政报国。
是北宋继欧阳修之后的文坛领袖,散文与欧阳修齐名;诗歌与黄庭 坚齐名;
他的词气势磅礴,风格豪放,一改词的婉约,与南宋辛弃疾并称 “苏辛”,共为豪放派词人。
22岁中进士
26岁凤翔府签判
苏
徐
密州
自请外调杭州
轼 的
州
湖州
元丰三年黄州
仕
哲宗元年回京 元丰七年汝州
途
自请外调杭州 颖州 扬州 定州
逝世常州
62岁儋州
黄州苏轼——祸福相依的人生港湾
元丰二年(公元1079年)十二月,苏轼被贬黄州。初到黄州,苏轼 生活困顿,黄州通判马正卿是他的故人,便从州府要来了已经荒芜了的 50亩军营旧地给他种。营地位于黄州的东坡,次年春天,苏轼于其上筑 雪堂,题之曰“东坡雪堂”,作《雪堂记》。而当年,白居易贬谪四川 忠州时,也曾在其地的东坡种植花木,并写下了不少闲适诗,如《步东 坡》、《别东坡花树》等,苏轼仰慕白居易,故自号曰“东坡居士”。 “苏东坡”一名也由此名垂千古。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6.1 《赤壁赋》 课件(共39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b3d4de782d049649b6648d7c1c708a1284a0ade.png)
新课导入: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客到黄州,或从夏口西来、武昌东去;
天生赤壁,不过周郎一炬、苏子两游。
这是一副名联,刻在湖北省黄冈市东 坡赤壁山门两侧。要注意此赤壁非古战场 赤壁之战中的赤壁。“客”指遭贬谪的迁 客苏轼,夏口、武昌句既说黄州位置,也 说苏轼从都城东京到此的贬谪路线;下联 写赤壁天然红色,因三国周瑜火烧赤壁之 战和苏轼的前后《赤壁赋》而扬名天下。
第四段
思考1:第四段主要写了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的观点, 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 以宽解对方。
感情变为喜悦。
思考2:第四段作者是如何阐述自己的 人生感悟的?概括苏轼的人生态度。
苏子以明月和江水作比,说明世间万物都 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面。从变的 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 类都是永久存在的,用不着羡慕长江的无 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而后,作者又从天地间万物各有 其主、个人不能强求予以进一步的说明。 江上的清风有声,山间的明月有色,江山 无穷,风月长存,天地无私,声色娱人, 作者恰恰可以徘徊其间而自得其乐。
被动句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
何为其然也?
宾语前置句 而又何羡乎?
而今安在哉?
状语后置
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 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
定语后置 凌万顷之茫然。
(四)内容梳理:
月夜泛舟赤壁之下 饮酒和歌
借景抒情 触景生情
叹人生苦短
议论说理
遗世独立 羽化登仙 怨、慕、泣、诉
哀吾生之须臾 羡长江之无穷
美酒,有美景,就缺一位美人来助兴,此情此景,将 辞作品中被广泛使用。香草象征着诗人高
“美人”直接理解成美女也是可以的。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精选全文
![人教版部编(2019)高中语文必修上册-《赤壁赋》优秀课件精选全文](https://img.taocdn.com/s3/m/177e81a87d1cfad6195f312b3169a4517723e5a5.png)
只造有物江者上:的大自秋然风。,和藏(山zà间ng的):明宝月藏,。耳朵听 到用适的它:成们引为没申为声有享音人用,禁。眼止睛,看享到用的它成们为 无美穷景无,尽取, 这是大自然无穷尽的宝藏,而我和你可以 共享用它们。”
三.写因悲生议 (主客问答)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诗句:月明、乌鹊
曹操
(怀古)
问: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时,奏
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会“哀”呢?
“哀”什么呢?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 的思路因“月”而开,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 德。是在怀古。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而今安在 哉?”他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 江河,做人不似“飞仙”,渴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 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 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是在伤今。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东坡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观看视频朗诵,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1、壬戌( rénxū) 2、桂棹(zhào )
10、酾酒(shī)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qiáo)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5、嫠妇( lí )
三.写因悲生议 (主客问答)
苏子愀然
“何为其然也?”
诗句:月明、乌鹊
曹操
(怀古)
问:客于明月清风、良宵美景之时,奏
出充满悲哀的音乐,客人为何会“哀”呢?
“哀”什么呢?
“月明星稀,乌雀南飞”此非曹孟德之诗乎?客人 的思路因“月”而开,进而联想到赤壁之役,想到曹孟 德。是在怀古。下文提及一代枭雄的英姿,“而今安在 哉?”他哀叹人生之短暂,自己之渺小,感叹人生不比 江河,做人不似“飞仙”,渴望能与江水同存,与明月 长终,惋惜人生得到的太少,留给后世的只是空空一番 倾诉,使人感到悲观,厌倦了生活。是在伤今。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卜算子》
书法上为宋初四大书法家,
苏黄(庭坚)米(芾)蔡(京,襄)
绘画上“朱竹”别具一格; 文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写作背景
宋神宗元丰五年(1082年),乌台诗案、 被贬黄州。
“长江绕廓知鱼美,好竹连山觉笋香” 苏东坡站立在江边赤壁之上,眺望如画江
赋体的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 律赋、文赋各个阶段。
观看视频朗诵,注意重点字的读音。
1、壬戌( rénxū) 2、桂棹(zhào )
10、酾酒(shī) 11、横槊(shuò)
3、余音袅袅( niǎo ) 12、渔樵(qiáo)
4、幽壑( hè )
13、扁舟(piān)
5、嫠妇( lí )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精品PPT
![部编版必修上册赤壁赋精品PPT](https://img.taocdn.com/s3/m/959b3852f111f18583d05a82.png)
梦 境
16课 赤壁赋 苏轼
• 前言: 赤壁赋,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初中的时候,学过《核舟记》中就 稍稍引入了相关的内容,那么在前面,我们学过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 词了,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赤壁赋》同样也是苏轼的文章,那么两者有没有什么 相同点或不同点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会在必修下册所见到的文章《石钟山记》 ,同样是苏轼的文章,比较一下,这三篇文章有何相同点或不同点呢?在往前进行 相关联系,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与《水调歌头 明月几 时有》这两篇文章,那么以及本节课介绍的《浣溪沙》、《定风波》、《江城子 一 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鹧鸪天》、《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居作》这些文章,有些是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有些是我们初中没学过的,在这 里,我们会进行每一篇具体分析,让我们这一个星期遨游在苏轼的文学世界当中, 感受苏轼这一宋代的伟大人物。
壬戌年的秋天,七 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 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 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 来,水面上不起波浪。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 酒,朗诵“明月” 诗 里“窈窕”这一章。
翻译与理解
少焉,月出于 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白 露横江,水光接 天。纵一苇之所 如,凌万顷之茫 然。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 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16课 赤壁赋 苏轼
• 前言: 赤壁赋,相信大家都有一定的了解,在初中的时候,学过《核舟记》中就 稍稍引入了相关的内容,那么在前面,我们学过了苏轼的《念奴娇 赤壁怀古》这首 词了,那么今天我们学习的《赤壁赋》同样也是苏轼的文章,那么两者有没有什么 相同点或不同点呢?那么接下来,我们将会在必修下册所见到的文章《石钟山记》 ,同样是苏轼的文章,比较一下,这三篇文章有何相同点或不同点呢?在往前进行 相关联系,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苏轼的《江城子 密州出猎》与《水调歌头 明月几 时有》这两篇文章,那么以及本节课介绍的《浣溪沙》、《定风波》、《江城子 一 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鹧鸪天》、《记承天寺夜游》、《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 居作》这些文章,有些是我们初中的时候学过的,有些是我们初中没学过的,在这 里,我们会进行每一篇具体分析,让我们这一个星期遨游在苏轼的文学世界当中, 感受苏轼这一宋代的伟大人物。
壬戌年的秋天,七 月十六日,我和客人荡 着船儿,在赤壁的下面 游览。清凉的风缓缓吹 来,水面上不起波浪。 我端起酒杯劝客人们喝 酒,朗诵“明月” 诗 里“窈窕”这一章。
翻译与理解
少焉,月出于 东山之上,徘徊 于斗牛之间。白 露横江,水光接 天。纵一苇之所 如,凌万顷之茫 然。浩浩乎如冯 虚御风,而不知 其所止;飘飘乎 如遗世独立,羽 化而登仙。
4.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三、豪情:
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
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本段展示了一个怎样的境 界?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 怀?
本段展示了一个友人相聚、 泛舟江上、畅饮美酒、咏诗诵 文、迎风赏月的舒畅飘逸、超 然物外的境界。在黄州苏轼过 的实际上是一种囚犯生活,处 境相当困难。居然有如此雅兴, 夜游赤壁。表现了他听任自然, 乐观旷达的情怀。反映了他超 然物外、洒脱不羁的道家思想。
16. 1《赤壁赋 》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
![16. 1《赤壁赋 》课件(共33张PPT)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上册.ppt](https://img.taocdn.com/s3/m/1a176f94d4bbfd0a79563c1ec5da50e2534dd178.png)
《前赤壁赋》 《后赤壁赋》 《念奴娇·赤壁怀古》
壹
文体常识
了解“赋”这一文体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及演变
过程,积累一定的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赋篇》,到汉代 始成特定的体制。在当时是一种新文体,“是古典散文从 骈文的桎梏中冲杀出来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新成果”,但它 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规格,如汉魏的赋一般在开头、结尾 都有短篇故事,中间有主客问答,本文亦具有此特征。
疏通文意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倚:循,依。
和:应和。
其:代词,那。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缕,细丝。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幽壑:深谷。
16、无尽藏(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触景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于是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乐——悲——乐
“客喜而笑”
叁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勾画重点字词、判断特
疏通文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主谓倒装句
于是:在这时候。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 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眺望思慕的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壹
文体常识
了解“赋”这一文体的概念,掌握其特点及演变
过程,积累一定的文体常识。
文体常识
的名称最早见于战国后期荀况《赋篇》,到汉代 始成特定的体制。在当时是一种新文体,“是古典散文从 骈文的桎梏中冲杀出来取得胜利后的一个新成果”,但它 并未完全脱离传统的规格,如汉魏的赋一般在开头、结尾 都有短篇故事,中间有主客问答,本文亦具有此特征。
疏通文意 定语后置句
客有吹洞箫者,倚歌而和之。其声呜呜然,如怨如慕,如泣如诉,
余音袅袅,不绝如缕。舞幽壑之潜蛟,泣孤舟之嫠妇。
倚:循,依。
和:应和。
其:代词,那。 袅袅:形容声音婉转悠长。
不绝如缕:像细线一样连着,差点就断了。多用来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缕,细丝。
舞、泣:使动用法,使……起舞;使……哭泣。 幽壑:深谷。
16、无尽藏(zàng ) 17、狼籍( jí )
18、枕藉( jiè )
整体感知
1.文章大致写了什么内容?
夜游赤壁,触景生情,抒发对人生的感慨。
2.全文的感情是如何变化的?从文中找出关键词
“于是饮酒乐甚”
“苏子愀然”
乐——悲——乐
“客喜而笑”
叁
疏通文意
结合课下注释和工具书,勾画重点字词、判断特
疏通文意
于是饮酒乐甚,扣舷而歌之。歌曰:“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 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主谓倒装句
于是:在这时候。
扣舷:敲着船边,指打着节拍。
空明:指月光下的清波。 流光:指江面浮动的月光。
渺渺:悠远的样子。
美人:指所思慕的人。
参考译文:在这时喝酒喝得非常高兴,敲着船边唱起歌来。歌中唱道:“桂木船棹啊 香兰船桨,击打着月光下的清波,在泛着月光的水面逆流而上。我的情思啊悠远茫茫, 眺望思慕的人啊,却在天的另一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看待作者的观点?
苏轼提倡看问题不能绝对化,注意事物相反相成的 辩证关系。但也有庄子的相对主义观点,否认衡量 事物的客观标准。 他含有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应的消极因素,也 有其合理的积极的一面。在当时的背景下,他提倡 的人生哲理——超然独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 人生态度,是积极的。
小结
一、全文结构和感情线索
作者从江水、明月中悟出了变与不变的道理,苦闷的 心情得到了慰藉,精神上得到了解脱 。表现了作者超然独 立、不计得失、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
苏轼的思想
苏轼在儒学体系的基础上融入佛老,他把儒、佛、老结合 起来,各家思想对他都有吸引力。
他早年就“奋厉有当世志”(《东坡先生墓志铭》),具 有儒家辅君治国、经世济民的政治思想。他对待人生又有超 旷达观的襟怀,能够“游于物之外”(《超然台记》),佛 老思想一方面帮助他观察问题比较通达,在一种超然物外的 旷达态度背后,仍然坚持对人生、美好事物的追求;另一方 面,齐生死、等是非等虚无主义又有严重逃避现实的消极作 用。这种人生思想和生活态度在他的作品中有明显反映。
赋的发展
1、汉代赋以铺张渲染为能事,排列许多怪异生僻 的词汇,鸿篇巨制,繁缛富丽。被称为大赋、汉赋、 古赋或辞赋。后来出现一些抒情咏物的小赋。
2、到魏晋南北朝时期发展了大赋的排比句法,接 受了骈文的影响,讲究对仗工整,字句整饬,叫骈 赋。
3、从唐代开始,科举考试中写赋,按照诗歌声律, 除句式对偶外,还限制用韵,规定要平仄配合,音 律谐和。叫律赋。 4、宋代的散文大家欧阳修、苏轼等人写赋,有意打 破了这种声律字句的限制,使之如散文那样富于伸 缩性,能够自由挥写,叫文赋。 著名的文赋有:杜牧《阿房宫赋》,欧阳修《秋声 赋》,苏轼《赤壁赋》。
本段怎样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
通过“客曰”,由眼前的“江水”“明月”想到曹 操、周瑜两个英雄人物,是写景;再由他们的“而 今安在哉”,揭示人生短促之“悲”,是议论;引 出曹、周两人,更见己身之渺小,自然生出“哀吾 生之须臾,羡长江之无穷”的感慨,是抒情。 如此, 就将情、景、理结合在一起了。
第四段:写作者丢开个人的愁怀,欣赏大自然美景和豁达开 朗的心情。“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写景部分,以明月江 水作比,说明世界的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 变的一面。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工夫都不 能保持不变;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不变的, 用不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 生的短暂,而应保持旷达乐观的态度。
第16课 赤壁赋
作者:苏轼
《自题金山画像》——苏轼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 居士),22岁和苏辙同中进士。与其父 苏洵、其弟苏辙在文学史上并称“三 苏”,均被列入“唐宋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 曾巩、欧阳修)。他的诗、文、词、书 法均有很大成就,是北宋诗文革新运动 的集大成者。与他同时代的四位诗人甘 心做他的学生,形成“苏门四学士” (黄庭坚、秦观、晁补之、张耒)。文 学理论上提出写文章要如“行云流水” 的文艺观。
本段主要写什么内容?感情色彩如何?
主要写苏子批评客人的观点,阐发自己的 人生感悟。感情变为喜悦。
作者是如何阐发自己的人生感悟的?
从“变与不变”的角度说明不必羡慕宇宙的无穷。 苏子的回答照应文章开头的写景和客的答话,以明月、江水 作比,说明世上万物和人生,都既有变的一面,又有不变的一 面。 ①从变的角度看,天地万物就连一眨眼的功夫都不能保持不 变,即天地宇宙是瞬息万变的,就如同江水和月亮一样,江水 日夜不停地流、月从亏到盈不断地变化;
本段的感情色彩以喜悦为主,突出游人之乐。
第二段:写作者饮酒放歌的欢乐和客人悲凉的箫 声。箫声起,悲意生。哀怨,爱慕,哭泣,申诉, 潜龙舞,寡妇泣,四个比喻、两个夸张,渲染箫 声的悲凉,主客触景生情,由欢乐转为悲凉,引 起下文主客问答的议论。
第三段:写客人感慨人生短暂、无常的悲观情绪。作者借 主客问答的方式抚今追昔,畅述对天地人生的感触。客人 从眼前的明月、江水、山川,想到曹操的诗。世间万物, 英雄豪杰,不过是过眼烟云,随着岁月的流逝而灰飞烟灭, 风流散尽。想到自己贬谪黄州,青春虚度,不禁悲从中来。
散文,唐宋八大家之一
《石钟山记》《喜雨亭记》《前赤壁赋》《后赤壁赋》 “ 文 诗,与黄庭坚并称“苏黄”
艺 全
《题西林壁》《惠崇<春江晚景>》《惠州一绝》
才 ”
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为豪放词的创始人
《江城子》《水调歌头》《定风波》《念奴娇》……
书法,善行书、楷书,“宋四家”
苏(东坡)、黄(庭坚)、米(芾)、蔡(襄)
②从不变的角度看,万物和人类都是永恒存在的,用不 着羡慕江水的无穷和明月的永不增减,也用不着哀叹人生 的短暂。应该轻物质而重精神,执着于自己的不朽事业, 保持平静超然的心态和乐观旷达的情怀。他认为作为个体 的人,生命是短暂的,但他参与了整个人类的生命活动, 而作为整个人类,又同宇宙一样是永恒存在的。这种“物 我一致”的观点说明了枕藉( jiè )
《诗经∙陈风∙月出》
“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月亮出来多明亮,美人仪容真漂亮。 身姿窈窕步轻盈,让我思念心烦忧。
第一段:描写夜游赤壁的情景,展现了一个诗情画意的 境界:清风明月交织,露珠和水色辉映。在这澄澈、幽美 的夜景中,主客秋夜荡舟,把酒诵诗。置身于如此良辰美 景之中,作者油然而生“遗世”、“羽化”之乐,不禁飘 飘欲仙。从而为全文定下了一个悠扬和谐的基调。
给下列画线的字词注音
壬戌(rénxū)
酾酒( shī )
桂棹(zhào)
横槊( shuò )
余音袅袅(niǎo) 渔樵(qiáo )
幽壑( hè )
扁舟( piān )
嫠妇( lí )
匏樽( páo )
愀然( qiǎo )
蜉蝣(Fú yóu)
山川相缪(liáo) 无尽藏( zàng)
舳舻千里(Zhú lú) 狼籍( j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