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水产养殖可行性研究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第一章项目概要
1.1 项目承担单位与实施单位
项目承担单位为××,实施单位为××。
1.2 项目负责人
项目负责人××,现任××,兼任××场长,水产工程师。
1.3项目技术依托单位
技术依托单位扬州大学,首席专家××。
1.4 项目实施地点
1.5 实施规模
项目实施规模2000亩,其中,养殖池塘1455亩,生态净化湿地545亩。
1.6 建设目标
建设2000亩养殖水面水循环养殖利用系统、养殖场生产生活废弃物处理系统和污水净化和种养结合生态经济模式,建立工程运行维护管理机制,在保证养殖生产经济效益的基础上,养殖水得到循环利用和达标排放,系统实现有效可持续的运行。
1.7 主要建设内容
建设一级水质净化系统175亩,二级净化系统370亩,三级净化系统12亩。新建进水系统管道4500米,生活污水和水体残余植物处理沼气池1座。
1.8 经费筹措和预算
项目总经费800万元,其中省财政资金240万元,武进区财政资金280万元,实施单位自筹280万元。项目总支出800万元,其中土建投资640万元,设备费用50.0万元,水质监测费30.0万元,前期工作费12.0万元,技术指导费68.0万元。
1.9 综合效益分析
项目以生态经济效益协调提高为目标,通过改善水质与发展生态养殖,提高养殖池塘水产品质量,增加生态水生经济植物和水产品产出,养殖池塘经济效益提高5%以上,为系统运行维护提供经济支撑;通过养殖水的多级净化和循环利用,减少外部输入水量,养殖水达标排放;建设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减少水体污染源,改善职工生活环境;建设湿地生态种养系统,美化、净化环境;建设设计合理、运行良好的养殖水生态净化循环利用集成系统,为区域水环境的治理和改善提供工程示范。
1.10 建设期限
2008年5月至2009年12月。2008年完成主体工程建设,2009年系统的进一步完善和运行调控监测。
1.11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
1、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太湖富营养化治理的若干政策和意见;
2、《灌溉与排水工程设计规范》(GB/50288—1999);
3、《泵站工程设计规范》(GB/T50265—97);
4、《水工结构混凝土设计规范》(SL/T191—96)。
5、江苏省太湖流域池塘养殖水排放标准。
第二章项目背景和意义
2.1项目建设的背景
太湖地区是我国经济发达地区之一,但是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该地区工农业、生活污水以及生活垃圾引起的面源污染问题也日益严重,使得太湖水体出现了较为严重的富营养化污染,并对周边地区的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威胁,由此受到各级政府和当地老百姓的关注。2007年,太湖蓝藻爆发,为治理太湖流域的水体环境,彻底改善太湖的水质,国家、江苏省、太湖流域有关市先后启动太湖水环境治理科技计划、工程计划和管理计划。
集约化水产养殖的排水,是大型水体氮、磷负荷的重要来源。池塘养殖是我国目前最重要的水产养殖方式。目前我国养殖池塘结构设计中只有生产功能而缺乏有效的水体自净功能,随着池塘精养程度的提高,养殖投入不断增加导致池塘养殖水质恶化和养殖场废水向外放带来的环境负面影响。另一方面,养殖场的水质恶化也会导致鱼类速度减缓,疾病发生率提高,养殖产量和品质下降,从而影响池塘水产养殖的可持续发展。加强对池塘养殖水质的净化,已成为社会和养殖系统本身关注的重要问题。由于太湖流域水环境治理的紧迫性和人们对水产品质量安全的不断提高的关注,将促使该区域水产养殖加快进入生态经济协调发展的新的阶段。
关于养殖池塘污染物研究方面,研究明确饲料残饵和鱼类排泄物是鱼塘水体污染的重要来源。在养殖过程中,有相当比例列的饲料以未被利用的形式和鱼类排泄物的形式滞留在水体和底泥中,这些物质本身分解后产生的氮磷营养物和有机污染物会在不同程度上池塘养殖
环境的恶化。池塘排水环境负荷的主要因素是水中含有较高浓度的氮磷,对池塘养殖系统中氮、磷收支平衡和循环的研究,掌握池塘中氮、磷营养盐的收支与循环规律,优化池塘养殖系统的食物链,可以有效提高氮、磷的利用率,并减轻养殖对环境的影响。
养殖池塘水质净化技术可分为理化处理法、生物处理法和集成处理方法。理化处理方法(物理处理方法有清淤和换水、机械增氧、机械过滤、物理吸附、泡沫分离、物理消毒,化学处理法有絮凝法、中和法、络合法、氧化还原法等)处理池塘水质收效较快,有些方法有一些副作用甚至二次污染或大幅度增加养殖成本,水中氮磷消除效果较差。生物处理方法是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降低存在于环境中有害物质的浓度或使其完全无害化,包括植物、动物、微生物等生物途径。生物处理方法具有不会产生二次污染、污染物可以被完全从环境中排除等优点。
利用植物生长来吸收养殖水体中的营养物质并达到净化目的已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目前应用较多的有鱼(包括其他养殖动物)菜共生、鱼藻共生和鱼草共生等。水质净化中利用的植物种类包括水生高等植物、陆生经济植物和藻类。在池塘中种植并刈割水生植物,可以有效减少水体和底泥中的氮、磷含量,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有水芹菜、水雍菜、水浮莲、茭白、紫萍、芦苇、轮叶黑藻、伊乐藻、苴草、苦草、金鱼藻、狐尾藻等。在陆生植物应用方面,主要是在池塘中采用浮床水培蔬菜、花卉及牧草等。在淡水养殖中,利用单细胞藻类净化水质,由于其体积小不利于收集,加上藻水分离困难,并且往往在养殖池塘中难以大量生长,因而在实际应用不多。
微生物可直接或间接地作用于水产养殖对象和养殖环境,分解养殖动物排泄物、残饵以及浮游植物残体等有机物,净化了水质;同时微生物链在水质净化中通过氧化、还原、光合、同化和异化把有机物转变为简单的有机物,保证了水体的正常功能。微生物净化水体的方式,一是向水体投放微生物制剂,包括光合细菌、放线菌、芽孢杆菌、氨化细菌、硫化细菌等。目前存在菌种过于单一,不能满足多种养殖对象和养殖环境的要求;二是固定化微生物技术,目前该技术尚处在实验室模拟试验阶段,存在载体成本太高、载体对基质和产物的扩散存在阻力以及工艺尚不能达到规模化生产;三是生物膜法,已部分应用于养殖水处理,目前使用较多的类型有生物滤池、生物转盘、生物接触氧化池和生物流化床等。
在利用水生动物净化方面,近年来,滤食性鱼类和贝类越来越多地应用于水体富营养化和养殖水体的治理,目前主要包括鲢鳙、河蚌等。
在实践中利用生物进行水体净化,往往不仅依靠一种或多种生物来实现,而要根据生态系统原理,利用多用技术,形成一个集成处理系统,主要包括人工湿地—养殖池塘复合生态生态系统和池塘综合养殖两种模式。近年来,人工湿地在净化养殖废水并回用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利用复合垂直流人工湿地技术循环净化低浓度养殖水,在不换水的情况下,鱼池水质能够保持良好的状态。人工湿地—养殖池复合生态系统,不仅成功实现了水的回用,而且提高了养殖产品的质量。综合养殖是利用水体生态系统原理和系统工程方法,人为建立的多种共栖、多层次配置、多级质能循环的一种生态上合理、技术上可行、